洞玄灵宝五感文

洞玄灵宝五感文

  经名:洞玄灵宝五感文。南期刘宋道士陆修静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洞玄灵宝五感文

  陆修静集 #

  此五感之文,乃是道士修六斋之法,皆出三洞大经,尊贵妙重,不可秽慢。

若看之者,皆洗手,着净巾上。

蓄之者,必着器中,不得轻慢。

轻慢者,必被天殃。

  至道清虚,法典简素,恬寂无为,此其本也。

而世物浮伪,鲜能体行,竞高流淫,信用妖妄,倚附邪魅,假托真正,君子小人,相与逐往,昏迷长寝,曾莫甄悟。

致上危神器,下倾百姓,灭身破国,犹不以戒。

至乃浊乱正炁,点染清真,毁辱大道,可为痛酷。

余生值末世,教法纲颓,人皆趣彼,而我窃守此,法甚日损,归根食母,卷志谢芳洁之声,开怀受尘垢之污。

乞免分竞之斧斤,请保无用以自足。

既闲且宴,逍遥永日。

研经骯理,时修功德。

以癸巳年冬担率门人建三元涂炭斋,科禁既重,积旬累月,负戴霜露,足冰首泥,时值阴雨,衣裳沾濡,劲风振厉,严寒切肌,忍苦从法,不敢亏替。

素各赢玲,虑有息懈,乃说五感,以相劝慰。

并统序众斋,标题门户,均涂异辙,粗为详辩,岂日矜夸。

数十同志,信好之士,幸鉴之哉。

  若涂炭斋者,无五感之心,不得劝吾之意。一则费香徒劳,二则成於虚诳,三则轻慢法禁,四则毁辱师教,五则更招罪罚。

  一感父母生我育我,鞠我养我,出怀入抱,啸含摩牧,劳心损体,辛苦忧勤。

我或不夷,时有疾病,则愁我念我,心如炙焚,夙夜怵惕,忘金失眠,增感憔悴,泣涕涟涟,愿成愿长,我得如今。

念此重恩,不可称量,誓心上答,昊天罔极。

  二感父母为我冠带婚娶,积蓄赀财,造买基业,苟欲我多,不觉贪滥,与物求竞,动生怨怪,致有愆尤,或至无状,触性天地,伤害人物,或外犯王法,内犯冥科,或刑罚所加,及於性命,绿起有我,以招斯患。

今落三涂,婴罹众难,循於剑树,堕於刀山,履於炎火镬汤之热,没於幽夜冰冻之寒。

或悬在笞神挝杖之下,千痛万楚,不可堪当。

悲恼忧厄,时刻难忍。

希望免脱,无由自济。

念此崩哽,肝心溃乱,五体战怀,形魂失措,不觉投地,涂炭乞哀。

  三感普天之下贵贱男女,皆受人身,身口之累,有生所重。

食则五味,衣则五彩,既饱既暖,不复自裁,服玩奢豪,恣情快意,追逐营求,无有厌足。

伤神害身,永不自觉。

气命既凋,形体朽烂,平生触物,竟复何用。

孤魂独逝,遍受诸苦。

诚此冥昧,非世所了。

而余财四散,方为后患。

生奸起盗,子孙所争,强者克多,弱者获少,与夺失得,更相忿恨。

或告讼官司,,又被裁戮。

或称诉神鬼,阴受凶祸。

骨肉之亲,共构架伟。

天属之重,弃若遗土。

孔怀之爱,自竞锥刀。

身灭家残,衅由贪奢。

悠悠一切,相与沦没。

未曾有悟,悟不能舍。

过去皆尔,来者复然。

遂用为常,甘心无恨。

我识此非,故背当世,委离六亲,遗荣遗累,寻道求生。

积学自济,能及有益,先报我亲平素之日鞠育之恩。

今获神丹,以济沉溺,登此法桥,度彼绝岸,悲喜踊跃,五情飞越,心驰神往,忽忘四体,不觉舍我,归命三宝,罄竭资财,奉充法用。

唯惧弗及,更无遗怯。

愿我父母上升福堂,长兔八难,无复忧恼,庶此微诚,以备供养。

  四感太上众尊大圣真人,开此大化,出斯妙法,拯拔三涂,接济五道,亿曾万祖,积劫殃对,一日一释然,幽魂苦爽,超升福堂,因绿种族,咸受庆惠。

我身得道,后世蒙福,此恩希有,万劫一出。

既得遭遇,竭命奉行,倾心尽节,故无懈怠。

  五感我获此福,事有所由,因绿开度,使我见者。我师之恩,仰戴罔极,有过天地。故行道之日,每至恳梼,冀有微功,上酬仁德。身困体疲,不敢有辞。

  我得此法,惧喜无量。

有若贪夫遇金玉藏,众人不知,唯我独见。

伏身潜嘿,肆力采掘,积日累月,无有厌极。

唯恐宝尽,不以为劳。

负霜戴雪,涉水践冰,冻身切骨,不觉为寒,崎岖睑铁,不以为难。

心怡情悦,故无所惑。

  众斋法 #

  道以斋戒为立德之根本,寻真之门户。学道求神仙之人,祈福希庆祚之家,万不由之。既子识有明暗,则入悟有利钝。资力有优劣,则所任有多

  少。是以圣人阶其精粗,分析辙辙,大体九等,斋各有法,凡十二法。

  一曰洞真上清之斋,有二法。

  其一法,绝草离偶。

舍朋友之交,无妻奴之黑。

孤相独宴,泊然穷寂,形影相对。

无为为业端推好然,无所一为。

胎息后视,心所神机。

寂胃,胃以受食为有事,既虚息不食,则泊然寂定也。

虚申,请斋以耳为期,至申而食。

今既不食,徒有此中虚过而已。

眠神,神司外,务躁动。

今既无事,怡静内藏,故谓之眠。

静炁,炁者,体之化,神之舜。

神动则炁奔。

今神遂内,后则炁静体宁神。

遗形忘体,形以有待,故接物体之以有,累不可忘。

今内无饥寒之切,外无缠缚之累,洞遂虐漠,故不知四大之所在也。

无与道合。

道体虚无,我有故隔,今既能忘,所以玄合。

  其二法,孤影夷豁。皆与上同,但混合形神,讽经有异。

  二曰洞玄灵宝之斋,有九法,以有为为宗。

某徒众盛典仪,儒()仰有节,进退有度,威威月斋,轨范洋洋,振扬法音,开化访物,使求楫者闻,来见者见,恢廓弘伟,难可备言。

  其一法,金录斋。

调和阴阳,救度国正。

法於簬地玄坛,广三丈二尺。

拦纂四而开四为用,合一门。

又於坛内立重坛,广二丈四尺,开四角上。

下为十门,各有榜题。

於坛中央安一长灯,长九尺。

上安九灯火。

围坛四面安色灯,合三十六灯。

坛外欲燃千百,随人也。

书五方天文,以五案盛之,慈五方金龙五枚,枚重一两,以镇天文之上方一香火,文用五色纹缯,随方疋数,都合三十六之道。

士结众行道,春则九日,夏则三日,秋则七日,冬则五日,四季之月十二日,一曰六日。

仕射十方事竟,焚天文,散龙缯,为功德也。

  其二法,黄箓斋。

为同法,拔九祖罪根。

法亦立坛,广狭门户与金镰同,但围坛四面安力十灯,十门三香火,十方纹缯之信,庶人一百三十六尺,诸侯丈数,天子疋数,金龙十枚,枚重一两,金有上中下,为贵贱之差,行道礼谢二十方,日数如金箓,随四时之制,事竟投龙於水,又埋於山,余纹缯散为功德也。

  其三法,明真斋。

学士自拔亿曾万祖九幽之魂。

法亦於露地然一长灯,上有九大,如金箓灯法,但不立坛门户之式耳。

远香灯行道一日一夜,六时礼谢十方。

  其四法,三元斋。学士一年三过,自谢涉学犯球之罪。法以正月七月、十月,皆用月半日,一日三时沐浴,三时行道,於斋堂中礼谢二十一方也。

  其五法,八节斋。学士一年八过,谢七玄及己身宿世今生之罪。法以八节日於斋堂内六时行道,礼谢十方也。

  其六法,自然斋。

普济之法,内以修身,外以救物。

消灾祈福,适意所宜。

法亦结徒众,亦可一身,礼谢十方,亦一日、三日,亦百日、千日,亦可三时,亦可六时。

  其七法,洞神三皇之斋。

以精简为上,单己为偶,绝尘期灵,沐浴玄云之水,烧皇上之香,燃玄液之烛,服上元香丸。

合众名香,各有分数,蒸炼为香珠青丝穿连,暴令乾,又以众香前油为香,又作香汤沐浴,又和作香丸服之,皆有节度。

然三十六油灯,又安三十六香炉,以相开次,侍灯侍香,昼夜不辍,或百日、四十日,注心密念,烛灯行香,咒愿清真妙辞,凡三十二言。

欲召神只,尽皇文召之,所召所问,求仙求生,在意所欲。

  其八法,太一之斋。以恭肃为首。皆契同洁己,励志施为,唯法不杂异学,跪拜揖让,同法磬折尽节也。

  其九法,指教之斋。以清素为贵。祭酒箓生共应用,随巨细无苦,时遭饥食,唯菜蔬,向王之菜,则不得啖。中食之后,水不过齿,思经念道,不替须臾。

  又曰:三元涂炭之斋,以苦节为功,上解亿曾道祖无数劫来宗亲门族及己身家门无鞅数罪,拯拔忧苦,济人危厄,其功至重,不可称量。

法於露地立坛安拦格,斋人皆结同气,贤者悉以黄土泥额,被发系着栏格,反手自缚,口中衔璧,覆外於地,开两脚,相去三尺,叩头忏谢,昼三时向西,夜三时向北。

斋有上中下三元相连,一元十二日,合三十六日。

下元限竟,进中元十二日,内加三过,方谢。

中元竟,进上元,十二日内,加五过,方谢。

於谢者,向上下中中四面四角中一方谢,增为苦剧。

所以名三元者,元则数之始也。

一年有十二月,三百六十日,十日为一旬,月有三旬,旬有上中下,十二月合三十六旬,斯则十分之一,分为三元,一元十二日,一周也。

  洞玄灵宝五感文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