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黄庭五脏六府真人玉轴经

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

  经名: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未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参校版本:《云笈七签》,该书卷十四收入部分内容。

  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

  太上大道元极元始天尊谓黄帝日:子求治人之要而不知治身之卫者哉,营他而不营己,修外而不修内,岂不一晨哉。

  黄帝稽首,再拜长跪而对曰:幸哉幸哉!敢以不肖之躯伏待玄旨,愿垂哀救,翘仰圣音。

天尊日:人之生也,建八尺之质,合万有之躯,外有四支九窍,内有五藏六府,各有神主,精察金火,气谐水木。

五藏者,五神之府,含生之器。

神欲安,气欲宽,导养之妙。

火则躁而礼,金则勇而义。

躁与勇阴,义与礼阳,阴阳之数也。

长阴则杀,长阳则生,生杀之数也。

故抑#1躁行礼义则生,长勇罢礼义则死。

外行礼义,内安脾胆,导养之秘也。

以忠孝为先,不识其源,伤生之道;然知其本,灵秘之卫。

若能安其神,炼其形,摄生得气,归正背伪,出其恍惚,入其玄妙,辨补泻之理,诞延育之方,可升仙矣。

子宜龟镜焉,道在其中也。

黄帝敬授灵诀,专精行之,未逾一纪而神猷先鉴,行肾气,使心精,步逾玄,含灵契,履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气运於内,神应於外,岂非至真哉。

黄帝行是秘法,补六府,陶炼五精,吐故纳新,真气即彻,后托铸鼎骊山升仙去矣。

  五藏六府图文 #

  肺藏图 #

  治肺当用咽,咽为泻,吸为补。

  夫肺者,兑之气,金之精,其色白,其象如悬磬,其神如白兽。

肺生魄,化为玉童,长七寸,持杖往来於肺藏。

其神多怒者,盖发於肺藏也。

欲安其魄而存其形者,则当收思敛欲,含仁育义,不怒其怒,不声其声,息其生则合乎太和。

肺合於大肠,上主於鼻。

故人之肺有风则鼻塞也。

色枯者,肺乾也。

人鼻庠者,肺有虫也。

人之多怖者,魄离於肺也。

人之体白点者,肺微也。

人之多声者,肺强也。

人之不耐寒者,肺劳也。

人好食辛者,肺不足也。

人颜色鲜白者,肺无恶也。

人大肠呜者,肺气壅也。

夫肺主商,肺有疾当用咽。

咽,肺之气也。

其气义则廖#2疾,久以安神。

人有怨怒填塞胸臆者,则咽而泄之,盖自然之理也。

向若不咽,必致伤败,获咽而获生乎,故病用咽矣。

夫人无苦用咽者,不祥也。

夫肺处七宫惊#3门,主信,使人方正平直,习武先忠,则魂安形全也。

且肺者,秋之用事。

秋三月,天地气明,肃杀万物,雀卧鸡起,用安至精,公施抑怒改息,两相形长,秋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常以七月、八月、九月望旭旦,西面平坐,呜天鼓七,饮玉浆三,然后#4暝目,吸兑宫白气,入口吞之,以补咽之损,以正白用,以致玉童饯,则神安思强,气全体平,百邪不能殃之,兵刃不能害之,延年益寿,名飞仙耳。

盖所谓补泻神气、安息灵魂之所致哉。

  心藏图 #

  治心当用呵,呵为泻,吸为补。

  夫心者,离之气,火之精,其色赤,其象如莲华,其神如朱乌。

心生神化为玉女,身长八寸,持玉英出入於心府也。

其神躁而无准,人之暴急者,盖发於心藏也。

欲安其神而全其形者,则全忠履孝,辅义安仁,止其风,静其急,息其炽,澄其神,而全其形,则合中和也。

心合乎小肠,主其血脉,上主於舌。

人之血壅者,心惊也。

舌不知味者,心亏也。

上智者心有七孔,中智五孔,下智三孔,明达者心有二孔,寻常者有一孔,愚痴者无孔也。

多忘者,心神离也。

好食苦者,心不足也。

多悲者,心伤也。

重应者,心乱也。

面青黑者,心冰也。

容色赤者,心无他恶也。

夫心主征,心有疾当用呵。

呵者,心气也。

理其气体,呵能静其心而和其神,所以人之心乱者则多呵,盖天全之候也,人皆为而不知哉。

向若不呵,当致愤怒者也。

故心疾用呵,除邪气也。

夫心处九宫惊门,主礼#5,使人乐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则心和而形全也。

且夫心者,夏之用事也。

天地气交,万物华结,亥#6寝丑起,无厌於养,英成实长,夏之德也,逆之则伤心。

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叩金梁九,漱玄泉三,静思想吸离宫之赤也安府气,入口三吞之,以补呵之损植其灵,开心穴,饵火离,濯玉女,神平体,众殃不害,金火不能伤,治神之灵也。

  肝藏图 #

  治肝当用嘘,嘘为泻,吸为补。

  夫肝者,震之气,木之精,其色青,其象如悬瓠。

肝生魂,其神如龙,化为二玉女、玉童,一青衣,一黄衣,各长一寸,一负龙,一持玉浆,出入於肝藏也。

其神好仁,人之行惠者,盖发於肝也。

欲安其魂而延其龄者,则当泽被刍棘,恩覃庶类,而后全其生,则合乎太清者也。

肝合於胆#7 ,上主於目,肝盛则目赤,又主於筋,肝亏则筋急。

皮枯者,肝热也。

肌肉黑黯者,肝风也。

好食醋味者,肝不足也。

色青者,肝盛也。

手足汗者,肝无他恶也。

毛发枯者,肝伤也。

夫肝主角#8 ,故肝有疾者,当用嘘。

嘘者,肝之气也。

其气仁也,故除毁痛。

人之有伤痛者,则嘘之以止痛,皆自然之验也,不以为灵,哉?此之至理也,通玄之道。

且肝之主春,春之用事。

春三月,天地气生万物,花叶繁茂,人及刍萌,顺阳之道也,逆之伤肝也。

伤之则毛骨不荣也。

常以正月、二月、三月寅时,东向平坐,叩齿三通,闭气七息,吸震宫之青气,三吞之,以补嘘之损,以享青之祝,以致二童之饥。

木精乘王,则肝欢寡忧,精之妙也。

  脾藏图 #

  治脾当用呼,呼为泻,吸为补。

  夫脾者,坤之气,土之精,其色黄,其状如覆盆。

脾主意,其神如凤,化为玉女,长六寸,循环於脾藏也。

其神多疾妒,人之疾妒盖起於脾藏也。

土无正形,故妒之无准也,妇人则妒剧者,乘阴气也。

欲安其神,则当去欲寡色,少思屏虑,长其土德而后全其生也,则合乎太阴。

脾连胃#9 ,上主於口,消谷之府也,如磨之转,化生而入熟也。

食不消者,脾不转也,食坚硬之物,磨之不化也。

人不欲食讫便卧,其脾则侧不转,食坚物生食不化,则为宿食之患也。

故藏#10不调则伤脾,脾藏不调则伤质,质神俱损则伤人之速。

故人之不欲食生硬坚涩之物,全人之道也。

人不欲食,为脾中有不化食也。

多惑者,脾识不安也。

多食者,脾虚也。

食不下者,脾塞也。

无颜色者,脾伤也。

好食甘者,脾不足也。

颜色鲜滑者,脾无他恶也。

夫脾主於中宫,土也,故脾之有疾,当用呼。

呼者,能引脾疾,故人之中热,则呼之以驱热温之弊也。

向若不呼,则热气壅於内,阴息於外,致愤闷之患,形何而安哉?

  夫脾者位寄於二宫,主义也,使人宽舒广大,屈已济人,以利不争者也。

且脾之无定,寄王四季,随六气助成万物,脾育肠胃,义之道也。

不以自专为德,不以物竞为功,长坤之理,逆之则伤脾。

常以四季月末十八日旭旦,正坐中官,禁气五息,呜天鼓七,吸土宫之黄气,入口五吞之,补呼之损,饮玉醴以致神之和#11 ,以补於脾,以佐神气,则入山不畏虎狼,登险不惧颠蹶者,行气之精也。

  肾藏图 #

  治肾当用吹,吹为泻,吸为补。

  夫肾者,阴之精,坎之气,其色黑,其象如圆石,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长一尺,出入於肾藏。

其神和也,人之柔顺者盖发於肾藏也。

欲安其神,则当仁德平广,膏润万物,长其精,顺其志,而后全其生形则合乎太清者也。

肾合於骨,上主於齿。

齿#12痛者肾伤也。

又主於耳,夫人骨痛者,肾虚也。

耳不闻者,肾亏也。

齿多楚者,肾虚也。

齿黑龄者,肾风也。

耳痛者,肾气壅也。

腰不伸者,肾冰也。

色黄者,肾衰也。

容色紫光者,肾无他恶也。

骨呜者,肾赢也。

夫肾主羽,人之有疾当用吹。

吹者,肾之气,能抽肾之疾。

故人之积气冲臆者,则强吹也。

肾气沉滞,吹彻则通。

且肾者,冬之用事。

冬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戍寝寅起,与玄阴并,外阴内阳,以养骨齿,以治其神,逆之则伤肾。

常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面北平坐,呜金梁七,饮玉泉三,吸玄官之黑气,入口久吞之,以补吹之损,以符哟鹿之词,以致玉童之撰,益肾气,神和体安,则群妖莫害,则致长生之道矣。

  胆藏图 #

  以前名五藏加胆名六府,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

  胆有疾当用嘻,嘻为泻,吸为补。图形已附在肝藏。

  夫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其象如悬瓠,其神如龟蛇,化为玉童,长一尺,戟其手奔驰於胆藏。

其神勇,人之勇庾者盖发於胆藏也。

欲安其神,当息忿寝争,与仁辅义,其后全生也。

胆合於膀胱,上主於毛发。

毛发枯者,胆损也。

发燥者,胆有风也。

无惧者,胆洪大也。

颜貌青光者,胆无他恶也。

爪甲乾者,胆亏也。

毛焦者,胆热也。

无事汨出者,胆劳也。

好酸者,胆不足也。

  夫胆寄於坎宫,使人观智慕善,屏邪去佞绝奸,治方直也。且胆者,生於金,金生於武,故多勇,且抑之大吉。

  夫胆乘阴之气,秉#13 金之精,故主於杀。

杀则悲,故人之悲者,金生於水,目中堕汨。

夫心主火,胆主水,火主辛,水主苦,所以人有弊者,即言辛苦,故为水火二气相背,则火得水而煎,阴阳交争,水胜於火,故目泛出泛类也,苦而出,故名日汨。

夫悲啼号泣,其称声苦者,为汨出於胆,而以苦为词也。

胆水也,而主於阴;目明也,而主於阳。

阴从阳,故从目出。

常以孟月端居,正思北吸玄官之黑气,入口九吞之,以补嘻之损,以食龟蛇之味,饮玉童之浆,然后神治体和,颠不能犯,邪莫之向,胆气所致也。

  夫庸愚之人,不信玄妙,谤讪真理,深可悲哉,自取伤毁。

傥有一夫而稍有胆气而亦遇妖怪非常之灵,则怒目切齿神强胆正者,必伏冥神也,岂非神气所用哉!.何不信之?凡叩齿为写抽。

一云,闭气漱泉为补益六府之精,此亦为写也,非冥呼吸独称写耳。

  黄帝跪受,不胜涕汨,叩头顿首,启太上大道天始天尊曰:敬奉玄妙之旨,岂期肉人遭遇先会,起穷骨於亿载,刻肌粉骨,无酬圣造,藏之胸中矣,天地长久不敢忘也。

  天尊曰:子有仙骨,授此.玄要欲答吾恩勿妄传无识也。黄帝敬受尊旨,不敢违授。

  岐伯曰:夫人之受天地之气生,气之来也谓之精,精之媾也谓之灵,灵之变也谓之神,神之化也谓之魂,随魂往来谓之识,并精出入谓之魄,管生精魄谓之心,心有所从谓之情,情有所属谓之意,意有所指谓之志,志有所虑谓之思,思而远慕谓之虑,虑而用事谓之智。

智者,此诸见者,盖精神、魂魄、意志、思虑、情智、见识之所用也。

  抱朴子曰:州人之貌含天地之象。

其#14在身矣,则胸胁为宫室,四支为郊境,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发为星辰→齿为金玉,大肠为江河,小肠为川渍,两乳脐膝为五岳,肝胆脾肺心为五行,故修道者常理之。

若不修缉,必致毁败,荣卫不通,血气不流,齿发不坚,五藏不调,则倾实化随及故至人修其毁,治其无疾。

  黄帝曰:一人之五藏各有神府,各修道治,炼气存神,去邪归吾,正道可见也。

  《元始天尊太玄真经》曰:喜怒损性,哀乐伤神,性损害生,神伤侵命,气全体平,神安形逸,此全生诀也。

  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竟

  #1抑:原作『仰』,据《云笈七签》改。

  #2廖:原作门『抽』据《云笈七签》改。

  #3惊:原作门京勿据《云笈七签》改。

  #4后:原门『压』,据《云笈七签》补。

  #5礼:《云笈七签》,作『智』。

  #6亥:原作『玄』,据《云笈七签)改。

  #7胆:原作『胜』,疗《云笈七签》改。

  #8角:原作『月』,据《云笈七签》改。

  #9胃:原作『胸』,据《云笈七签》改。

  #10藏:《云笈七签》作『食』。

  #11和;原作『味』,据《云笈七签》改。

  #12齿:原夺,据《云笈七签》补。

  #13秉:原作『表』,据《云笈七签》改。

  #14其:《云笈七签》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