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经名: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

是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

一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参校本:敦煌DX1962+2052+P.2728+2848+S.238号抄本#1。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

  上相青童君撰

  金真玉光太上隐书

  九天丈人受太空灵都金真玉光於元始天王,名之八景飞经,广生太真名之八素上经,青真小童名之豁落七元,太上大道君名曰隐书玉诀。

金章同出於九玄之先,目其上篇而四时名焉。

其道高妙,众经之尊,总统万真,匡御群仙,玄符流映,洞明紫晨,秘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金辉紫殿玉宝琼房。

铸金为简,以撰灵文,刻玉丹书,以明其篇,流光奕奕,辉焕太空,日月侠照,五晨翼灵。

命金华之女、玉晨之童各三千人,侍卫玉文,玉妃典香,灵风扬烟,巨龙毒兽,备守玉阙,琼凤抚翼,神鸾荫玄,众真宴礼,万圣朝轩,玉陛骋盖於霄庭,太帝屈节於几前,玉皇改度以推运,璇玑命斗以回神,唱神州以齐景,变七转以舞天,历三五於神化,散轨度於九玄,策五行以招魂,御豁落以威灵,命八景以登空,摄天魔於金真,披隐书於寂室,咏妙章於无间,理万帝於上上,总群下於生生。

是时建炁之始,九天丈人坐命灵都,携契玉仙,五老上真、三十九帝、上皇先生、万始道君、高圣大神、太上大道君、扶桑大帝旸谷神王、南极上元、紫素三元君、西龟王母、太素三元君,上登上上上紫琼宫玉宝台七映朱房,施檄五帝四方司官,灵都神兵,辅卫上元。

命上仙太和玉女,施金真招灵摄魔之符,置於五方。

太极四真人,诵太空之章,妙唱朗彻,八景齐真,玉光焕霄,豁落洞明,三晨停晖,八风回旌,玄鼓云盖,九炁映灵,三五翼赞,六六合并,蓊蔼玄玄之上,焕赫郁乎太冥,飞香绕日,流电激精,华光交洒,神烛合明,流缅千劫,得妙忘旋。

於是九天丈人即临玄台之上,命左仙侍郎李羽非、监灵使者邓元生,执九色之麾,琼文帝章,告盟四明,启付众真,太上大道君八景飞经金真玉光豁落七元,位登至上,洞游玉清,金仙辅翼,五帝卫灵,启命事悉,云轮骋盖,飞虬整驾,龙超霄际,倏顷之间,亿仙立会,琼轮碧辇,流精蓊蔼,众吹云歌,凤鸣鸾迈,交烟互集,徘徊玄太,萧萧非#2太霞之上,放浪於无涯之外,各返玉虚之馆,豁若灵风之运炁。

太上大道君还登峻层之台,九曲之房,引后圣九玄金阙帝君、上相青君,对斋三月,依盟启受於二君,使各封一通於金阙上宫、方诸青宫。

至大劫之周,三道亏盈,二炁离合,理物有期,承唐之世,阳九放灾,翦除凶勃,搜采上贤。

至此之年,若有修行大洞之真经,精雌一之幽关,施八道以招无,研金华於三元,诵素灵於寂室,策五行以招魂,佩金神之虎文,移七星於天关,掌玄名於帝图,建青录於上清,胞玉秀以结络,含琼胎以内灵,绝世好以长阜,独守默於自然,可得玄授於八景,告妙诀於金真,施招灵於曲宇,置豁落以御神,拔七祖於幽宫,免五苦於刀山,离八难於火乡,灭负石於宿根。

有得此文,超腾九玄,纵迹飞影,洞睹三清。

自无其人,累劫勿传。

  《金真玉光八景飞经》,乃生九天之上,无景之先,玄光流映,若无若存,悬精晻蔼,洞曜琼宫,积七千余劫,其文甚明,仰着空玄之上,太虚之中,览亦不测,毁亦不亡,焕赫洞耀,彻照十天。

於是九天丈人以建始元年,岁在东维,天甲吉辰,清斋太空七宝琼台,以金青盟天,请受灵篇,招灵摄魔豁落七元,玄章既测,亦无师宗,不知从何忽然而生。

案文施行,八景见形,光烛琼室,招致万真,於时启命帝皇,群仙莫不诣庭,施俯仰之礼,朝宴玉经也。

此乃九天之帝信,玉皇之威章,左辅执节仙都,右置侍仙玉郎、五方灵官十亿万人,典卫宝文,营辅佩者之身。

依太极四明,万劫一传,秘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金晖紫殿玉宝琼房,施飞罗自然之帐,玉几金床,玉晨之童,执香侍左,金华之女,散烟於右,太妃侍前,玉仙辅后,玄云紫盖,荫乎堂宇,诸真仙上圣,一月三登行礼。

如是宝诀法告,三五改运,大劫交周,七百年中当行世间。

若有玄名帝简,玉字紫清,金藏玉骨合真之人,听得盟传。

轻泄帝宝,七祖、父母,及兆之身,被考三官,充刀山地狱,三徒之中,万劫不原,奉者详慎。

  元始天王启之於空玄之上,以传九天丈人、太真太上大道君#3、青真小童、五老上真、三十九帝、上皇先生、万始道君、南极上元、紫素三元君、西龟王母、太素三元君、太真夫人。

上皇先生以传紫清帝君,万始道君以传黄石先生、三天玉童,太上大道君以传东海小童、紫微夫人、后圣九玄金阙帝君,帝君以付上相青童君、太极四真人、西城王君。

如是宝诀,皆上真口口相传,上相帝君科校撰集施行祝说法度,先后相次,集为宝卷,今封一通於王屋山石室之中。

若有勤尚高志,弃放世荣,登陟灵山,精修苦念,名掌青宫,当得此文,帝君当遣真人玄授兆身。

兆得此文,五帝卫房,招灵摄魔,制精御神,修道诵经,上应九天,无复试败之凶。

按法施用,真人下降,与兆共言,不过七年,乘空而行,九年精感,白日登晨。

上上之道,不传非真。

  凡有得《金真玉光八景飞经》者身#4,皆玄挺应会,宿命当仙,每以别室烧香,朝夕礼拜,心存神真玉光紫炁,满於斋堂之中,躬礼崇奉,如眼对神,帝遣金华之女、玉晨之童各二十四人,侍卫兆身,赏功罚过,分别善恶也。

又有左右水火二官,纠察漏泄,违科犯禁,罚以风刀之考,愆连七祖。

生死之科,明慎修行。

  凡修学上道,入山登斋,诵咏灵章,而无此文,施安招灵摄魔之符、豁落七元上法,不得妄动於玉篇,真不为降,天魔犯身。

故此文为九天之信,玉皇之章,无信而行,因致道真不得,轻以短见诵咏求仙,积劳无感,反收祸殃,三官执考,灭兆之身。

兆欲修道,当备众经#5,令部数充足,上下相成,俯仰之格,施行合度,斋诵万遍#6,得真人降房,克日成仙,不必万遍,正在精研。

  有佩招灵摄魔豁落七元之符,皆太一定生,司命改年,主录校籍,注上太玄,普告四司五帝灵官,五岳九河神仙万灵,皆稽首奉迎,营卫兆身。

此上帝真皇章信,故得制神使灵也。

凡行此道,不得至冒淹入秽,履生死之污。

犯此之禁,真灵高逝,反正上宫,施名不制,反误兆身,子得其法,慎此为先。

  立春之日,三素元君上诣天皇,太帝游宴之时,元景行道受仙之日也。

兆修《金真玉光八景飞经》之法,当以其日沐浴斋戒,清朝入室,烧香行礼,施安招灵致真摄魔之符,置於五方,兆於中央,东北向,叩齿十二通,仰思紫、绿、白三色之云,东北而回,便心念#7微言:三素元君,乞回神驾,下降我身,右别我名,赐我神仙。

毕,还思东北清微上府始阳宫中,元景司空司录道君,姓葛,讳 太咒献,形长七寸八分,身着玄黄之绶,头冠七色耀天玉冠,足蹑五色之履,手执威神之策,乘八景之舆,飞龟玄云之车,骖驾青龙,从太和仙童二十三人,下治兆身泥丸官中,乃微祝曰:

  元景大神,玄道回精,上节告始,万炁混生,九微上化,回降我形,保固元吉,监总帝灵,招真制魔,我道威明,上致太和,玉芝充盈,通神彻视,洞睹三清,得乘飞景,俱升帝庭。

毕,仰咽八炁。

此元景之道,行之八年,则三素之云、八舆飞轮,迎兆之身,上升帝晨。

所谓八道元景招灵秘言,不传非仙之人。

  春分之日,太微天帝君上诣高上玉皇游宴之时,始景行道受仙之日也。

至其日,如上法,夜半东向,叩齿九通,仰思玄、青、黄三色之云,东北而回,便心念微言:太微天帝君,乞回神驾,下降我身,上我帝简,赐我神仙。

毕,还思东方青阳上府玄微宫中,始景老子大道君,姓羽,讳 幽窕,形长九寸,身着紫青之绶,头戴九色通天宝冠,足蹑九色之履,手执命神之章,从太阳仙童三十六人,乘八景之舆,青云之车,骖驾苍龙,下治兆身明堂宫中,仍微祝曰:

  始景上元,招灵致真,承炁命节,法典帝先,回精玄盖,上宴玉晨,回灵下降,镇固我身,保精炼炁,五华结鲜#8,紫炁流映,洞得御神,骖乘飞景,上宴琼轩。

毕,仰咽九炁。

此始景之道,行之八年,则玄云飞轮来迎兆身,上升太清。

八道始景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立夏之日,太极上真三元真人上诣紫微宫游宴之时,玄景行直受仙之日也。

至其日,如上法,清旦东南向,叩齿九通,仰思青、紫、黄三色之云,西北回,便心念微言:太极上真,三元真人,乞回神驾,下降我房,书我玉名,使我神仙。

毕,还思东南少阳上府太微宫中,玄景玉光无极道君,姓王,讳 无英,形长八寸八分,身着丹锦之绶,头戴无极进贤玉冠,足蹑九色之履,手执招灵之章,乘玄景绿舆,五色云车,骖驾凤凰,从灵飞仙童三十九人,下治兆身洞房宫中,仍微祝曰:

  玄景上灵,骖宴八炁,造景九玄,翱翔无外,回真下降,解我宿滞,荫以飞云,覆以紫盖,得乘八景,上升霄际。

毕,仰咽八炁止。

此玄景之道,行之八年,则紫、青、黄三色之云,玄景绿舆来迎兆身,上升太清。

玄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夏至之日,扶桑公太帝君上诣太微宫游宴之时也,虚景行道受仙之日。

至其日,如上法,清旦南向,叩齿八通,仰思赤、白、青三色之云,东南而回,便心念微言:扶桑大帝君,乞回神光,下盼兆身,记名东华,得乘飞烟。

毕,还南向,思太阳上府紫微宫中,虚景太尉元先道君,姓玄,讳 伯史,形长八寸八分,身着绛锦丹绶,头戴平天曜精玉冠,足蹑九色之履,手执制魔之章,乘光明八道之舆,赤云之车,骖驾凤凰,从丹台上宫玉童三十六人,下治兆身中元丹田宫中,仍微祝曰:

  虚景启灵,乘炁旋回,迅驾八道,光明吐威,下降我房,映我丹辉,摄魔御神,万灵悉摧,使我洞幽,与景斋飞。

毕,仰咽八炁止。

此虚景之道,行之八年,则致光明八道之舆,来迎兆身,上升太清。

虚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也。

  立秋之日,太素上真白帝君上诣玉天玄皇高真也,元景行道受仙之日。

至其日,如上法,清旦西南向,叩齿十二通,仰思白、赤、紫三色之云,正西而回,便心念微言:太素真人,乞回神光,下降兆身,奏名玉天,得为真人。

毕,思西南少阴上府灵微阳宫之中,元景太一淡天道君,姓黄,讳 运珠,形长七寸八分,着玄黄素绶,头带七宝进贤之冠,足蹑九色之履,手执命神之策,乘翛条玉辇,五彩朱盖紫云之车,骖驾六龙,从黄素上宫仙童二十四人,治兆身下丹田宫中,仍微祝曰:

  元景上真,八道玄灵,上治黄母,下治兆形,徘徊神辇,流映紫清,历运御气,三炁焕明,制神摄魔,我道洞精,长保上景,飞仙长生。

毕,仰咽七炁止。

此元景之道,行之八年,则致翛条玉辇来迎兆身,上升太清。

元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秋分之日,南极上真赤帝君上诣阆风台,诣九灵夫人游宴之时也,明景行道受仙之日。

至其日,如上法,清旦西向,叩齿十二通,仰思青、黄、赤三色之云,西南而回,便心念微言:南极上真,上皇赤帝君,乞回神光,下盼兆房,赐书玉简,上奏九灵,得乘飞景,升入无形。

毕,思正西太阴上府精微兑宫中,明景太和道君,姓浩,讳 二仪,形长六寸八分,身着白文素灵之绶,头戴无极宝天之冠,足蹑九色之履,手执度命保生玉章,乘绛琳碧辇,白云之车,骖驾白虎,从素灵上宫玉童二十二人,下治兆身华盖宫中,仍微祝曰:

  明景道宗,总统九天,弘络紫霄,迅御八烟,回停玉辇,下降我身,启以光明,授以金真,豁落招灵,身无稽延,得乘飞景,上晏霄晨。

毕,仰咽七炁止。

此明景之道,行之八年,则致绛琳碧舆来迎兆身,上升太清。

明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立冬之日,上清真人帝君皇祖上诣高上九天,玉帝游宴之时也,洞景行道受仙之日也。

至其日,如上法,清旦西北向,叩齿九通,仰思绿、青、紫三色之云,西南回,便心念微言:上清真人,帝君皇祖,乞回神驾,下降兆房,赐书玉名,上奏上清,得乘飞景,升入无形。

毕,思西北阴晖上府清微中宫,洞景司录太阳道君,姓玄,讳 元辅,形长五寸八分,身着玄黄之绶,头戴九玄飞晨玉冠,足蹑五色之履,手执摄杀之律,乘玄景八光丹辇,紫云之车,骖驾玄武,从太玄仙童二十四人,下治兆身仓命宫中,仍微祝曰:

  洞景帝尊,玄灵阴神,乘霞御龙,骖驾飞烟,上游玉清,下治太玄,回降紫辇,来入我身,得乘八景,位同真人。

毕,仰咽五炁止。

此洞景之道,行之八,则致玄景八光丹辇,下迎兆身,上升太清。

洞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冬至之日,太霄玉妃太虚上真人上诣太皇宫,太微天帝君游宴之时,清景行道受仙之日也。

至其日,如上法,清旦正北向,叩齿十二通,仰思朱、碧、黄三色之云,东北而回,便心念微言:太霄玉妃,太虚真人,乞回神驾,下降我房,赐书玉名,奏上太霄,得为真人,游宴上宫。

毕,思北方阴精上府道微宫中,谏议玄和道君,姓玉,讳 阴精,形长五寸八分,身着玄云五色之绶,头戴玄晨宝冠,足蹑五色狮子之履,手执招灵之策,乘徘徊玉辇,锦云之炁珠玉之车,骖驾玄凤黑翮,从太玄上宫仙童三十六人,下治兆身玄谷宫中,仍微祝曰:

  清景素真,元始同灵,受化九元,含炁朱婴,徘徊玉辇,逍遥紫清,轮转八节,纬度天经,削我死录,保命南生,得乘飞景,按辔绿軿。

毕,仰咽五炁止。

此清景之道,行之八年,致徘徊玉辇下迎兆身,上升太清。

清景八道秘言,勿传非仙之人。

  行八景飞经八道秘诀,上皇玉帝告命诸天十方众圣、五岳灵仙,悉来护兆身,降致玄舆飞辇,得与真人同升上清,真皇守兆之命,太一防兆之身,出入游行,无有凶横之患。

若无仙名玉籍,列图紫宫幽冥,亦不可以此经启悟兆心。

兆得此经,即东华注簿,位同真人,唯宝唯秘,不可轻宣。

妄泄秘言,死灭兆门。

  夫修《金真玉光八景飞经》,案置招灵致真摄魔之符,皆当先北向香炉,叩左齿三十六通,咏金真太空之章一遍,然后行事也。

咏此一句,上响九天,中彻无间,外朗洞元,玉帝骇听,群魔束身,此章至妙,故为金真。

其篇曰:

  天魔乘空发,万精骇神庭。

托化谣歌章,随变入无名。

嚣气何纷纷,秽道当涂生。

云中合朱宫,北帝踊神兵。

鼓翔自知道,玄运来相征。

上景按飞辔,飞驾检云营。

促校北帝录,收摄群魔名。

豁落张天罗,放威掷流铃。

金真辅空洞,玉光焕八冥。

金玄守上官,神虎戮天精。

翦灭万祆气,亿亿悉齐平。

上承九天信,啸命靡不倾。

招真究三洞,慧诵朗且清。

八道望玄霞,七转纬天经。

混合帝一真,拔度七祖程。

削灭五苦根,反魂更受荣。

金光耀寂室,神烛自然生。

华香散玉宇,烟气彻玉京。

帝遣徘徊辇,三元降绿軿。

迅驾腾九玄,朝礼玉皇庭。

  毕,便修所行。如此一遍,天兵辅真,玉帝摄魔,修行上彻,招致真灵,学无此章,仙道不成,天魔所败,反误兆身,故撰为篇,审而奉行。

  招灵致真摄魔之符一名九天信

  青帝招灵致真摄魔之符,以墨书青木简上,令广九寸,长一尺二寸,置室东面,修行诵经,入室百日,与神人共言,三年室生自然青霞之云。

欲致真人天仙,当书如法,着符北面,精思百日,真人降形,诸仙诣房,授子神真之道。

兆欲摄魔,书符如法,安着中央,诵太空之章一遍,则北帝操兵,天魔丧形,万精灭景,内外肃清。

又墨书青缯九寸,佩身八年,帝降八舆之轮,下迎兆身,白日上升。

九天之秘信,兆当宝密。

修行其道,道无不降,仙无不成,泄露宣传,妄与非真,道则远也,祸灭兆身。

  赤帝招灵致真摄魔之符,以青书赤木简上,令广九寸,长一尺二寸,置室南面,修行诵经,入室百日,与神人共言,三年室生自然赤霞之云。

欲致真人天仙,当书如法,着符东面,精思百日,真人降形,仙人诣房,授子神真之道。

兆欲摄魔,书符如上法,安着西方,诵太空之章一遍,则北帝操兵,天魔丧形,万精灭景,内外肃清。

又青书绛缯九寸,佩身八年,帝降八景之舆,下迎兆身,上升太清。

九天秘信,兆当宝密。

修行其道,道无不降,仙无不成。

泄语三人,传付非真,道则远也,祸灭兆身。

  白帝招灵致真摄魔之符,以黄书白木简上,令广九寸,长一尺二寸,置室西面#9,修行诵经,入室百日,与神人共言,三年室生自然白霞之云。

欲致真人天仙,当书如上法,着符中央,精思百日,真人降形,仙人诣房,授子神真之道。

兆欲摄魔,当书符如法,安着东面,诵太空之章一遍,则北帝操兵,天魔丧形,万精灭景,内外肃清。

又黄书白缯九寸,佩身八年,帝降玄景绿舆,下迎兆身,上升太清。

九天秘信,兆当宝密。

修行其道,道无不降,仙无不成。

泄语三人,传付非真,道则远也,祸灭兆身。

  黑帝招灵致真摄魔之符,以白书黑木简上,令广九寸,长一尺二寸,置室北面,修行诵经,入室百日,与神人共言,三年室生自然黑霞之云。

欲致真人天仙,当书如上法,着符西方,精思百日,真人降形,仙人诣房,授子神真之道。

兆欲摄魔,书符如法,安着南面,诵太空之章一遍,则北帝操兵,天魔丧形,万精减景,内外肃清。

又白书黑缯九寸,佩身八年,帝遣光明八道之舆,下迎兆身,上升太清。

九天秘信,兆当宝密。

修行其道,道无不降,仙无不成。

泄语三人,传付非真,道则远也,祸灭兆身。

  黄帝招灵致真摄魔之符,以朱书黄木简上,令广九寸,长一尺二寸,置室中央,修行诵经,入室百日,与神人共言,三年室生自然黄霞之云。

欲致真人天仙,当书如上法,着符南面,精思百日,真人降形,仙人诣房,授子神真之道。

兆欲摄魔,书符如法,以着北面,诵太空之章一遍,则北帝操兵,天魔丧形,万精灭景,内外肃清。

又朱书黄缯九寸,佩身八年,帝遣徘徊之辇,下迎兆身,上升太清宫。

九天秘信,兆当宝密。

修行其道,道无不降,仙无不成。

泄语三人,传付非真,道则远也,祸灭兆身。

  书符都毕,北向叩齿三十六通,微祝曰:

  九天有命,普告万灵,三代相推,五炁交并,五帝显驾,控辔霄庭,施布正法,收魔束精,剪戮凶祆,万道齐平,道流后学,帝君记名,招真洞幽炁交无形,变景炼骨,道升三清,得迅飞舆,上造玉庭。

毕,随位置符,真仙立降,身无祸殃。

学无此道,鲜不丧身,可谓妙法,不学自仙也。

  帝君豁落七元上符一名帝皇威章

  此一元豁落日精之符。

兆欲修行诵经求仙,当以雌黄书生碧上,佩身。

兆欲上致真人,朱书白纸,东向服之,精思百日,真人降房,与兆共言。

兆欲制魔,当以青书黄木九寸板上,着月建上,天魔自消,万精束形。

帝皇之章,慎勿泄扬,秘而奉修,七年飞仙。

  此二元豁落月精之符。

兆欲修行诵经求仙,当以空青书绛缯,佩身。

兆欲通灵致神,黄书白纸,西向服之,精思百日,神人降形,与兆共言。

兆欲制魔摄精,当以黑书赤木九寸板上,施着东北之上,百日,北帝捕魔,天元摄精,万祆绝灭,内外荡清。

帝皇之章,秘而修行,七年飞仙,白日升天。

  此三元豁落岁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当以朱书生碧,佩身。

兆欲致东岳真人仙官,当以黑书青纸,东向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诣房,赐兆神仙之药也。

兆欲制青帝之魔,当以白书青木九寸板上,着东面百日,天魔束形,万精自丧。

帝皇之章,秘而修行,七年飞仙,白日升天。

  此四元豁落太白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当以雌黄书白素,佩身。

兆欲致西岳真人仙官,当以黄书白纸,西向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诣房,赐兆真书,与兆共言。

兆欲制白帝之魔,当以朱书白木九寸板上,向西面百日,天魔束形,万精自丧。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度世,白日升天。

  此五元豁落荧惑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当以雌黄书生紫,佩身。

兆欲致南岳真人仙官,当以青书赤纸,南向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诣房,赐兆神芝宝文,与兆共言。

兆欲制赤帝之魔,当以黑书赤木九寸板上,向南面百日,天魔束形,万精自丧。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度世,白日升天。

  此六元豁落辰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当以黑书黄素,佩身。

兆欲致北岳真人仙官,当以白书黑纸,向北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致,真人诣房,赐兆神仙之药,与兆共言。

兆欲制黑帝之魔,当以黄书黑木九寸板上,向北面百日,天魔束形,万精自丧。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飞行,白日升天。

  此七元豁落镇星精符。

兆欲行道求仙,当以朱书青碧,佩身。

兆欲致中岳真人仙官,当以朱书黄纸,向太岁上服之,精思百日,仙官立到,真人诣房,授兆神仙之药,五老真书。

兆欲制黄帝之魔,当以青书黄木九寸板上,置於太岁之上百日,天魔束形,万精自丧。

帝皇之章,行之七年,神仙飞行,白日升天。

  此高上玉帝元皇道君,受九天丈人豁落七元之符,主致上真飞仙之官,通灵彻视,与神交言,制魔伏灵,威摄十方,流火万里,坐在立亡,行之九年,得乘玄舆,飞行上清。

  施行上道,修行求仙,摄魔御精,书符如法,北向叩左齿三十六通,存日月五星精光,洞映兆身;微祝曰:

  七元焕落,流威吐精,掷光万里,神耀五灵,上摄北酆,检录鬼名,天帝命章,剪戮贾生,我备豁落,流金火铃,内保六府,外引流精,飞仙真人,与我斋并,洞睹空洞,三道合明,得御玄云,骖驾绿軿,携率五岳,运我升清。

毕,随位施用七年,克有真人来降,授兆上真宝文也。

  夫有金骨玉名,紫字上清,得佩招灵致真摄魔之符、豁落七元之符,则九天记名,帝告万真四司灵官,右别兆身,出入行来,登陟五岳,仙官卫迎,万魔伏首,群凶丧精。

修行百日,与神通灵,真人下降,授兆真经也。

七年之中,得乘飞軿,游戏五岳,出入三清。

泄语三人,传不得真,七祖父母,下及兆身,并充刀山,三徒之中,万劫不原。

得者保秘,慎如#10四明。

  凡上学之士,道成飞升,而无此文,亦九天玉司不遣兆仙,天关之门亦不可得前,五岳之官亦不卫兆之身。

故九天之信,帝皇之章,施於已成真人,不行於世。

得者便仙,其有左辅执节,仙都右置,侍仙玉郎,五方灵官,典卫此文,不可轻慢,泄露上真,有犯其禁,死灭兆身。

上古之科,万劫一传,今有其人,七百年中听得三传。

依明科之法,师弟子对斋九十日,赍金龙、玉鱼各一枚,紫纹百尺,上金三两,以奉有经之师,誓於九天之信。

无盟而传,身被风刀之考,受而无信,轻道贱真,身没鬼官,愆连七玄。

故四极明科有三分之信,师受不依科文,以营他用,死没三官,长充地狱,万不得仙。

  赵伯玄,昔师万始先生,受书道成,当登金阙,而无招灵致真、豁落七元二符,於俯仰之格,方退还戎山,七百年后,诣清真小童,依盟受之,誓於委羽之山,今升为上清左司君。

  王君以经於阳洛山,十一月上午子时,盟九天以传南岳夫人,今封於阳洛山中。

  南岳松子,以阳朔之年,於太华山传经於谷希子,令封一通於鸟鼠山中。

  桐栢真人,以六月二十九日,以此文授许远游。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竟

  #1按敦煌本卷末题曰:『如意元年(692)闰五月十三日经生邬忠写』。可知为唐武后时抄本。以下仅校补《道藏》本错漏字,异体字不校。

  #2敦煌本无『非』字。疑『非』字当作『於』。

  #3『元始天王启之於空玄之上,以传九天丈人、太真太上大道君』,敦煌本作 『九天丈人受之於空玄,以传元始天王、广生太真太上大道君』。

  #4『者身』,敦煌本作『之身 』。

  #5『经』 字原本作 『圣』,据敦煌本改。

  #6『万遍』,敦煌本作『一遍』。

  #7『念』字原作『合』,据敦煌本改。

  #8『五华结鲜』,敦煌本作 『五藏洁鲜』 。

  #9『西面』原作『西南』,据敦煌本改。

  #10『如』字原作『 负 』,据敦煌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