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经名: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系摘录《大丹隐书》改编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夫人生由胞胎以自变,禀血精以自成,故既生而胞胎更结,既成而血液不留。

不留者,帝君混合则已留住之矣。

胞胎有十二结节,盘固五内,五内滞碍,结不可解,节不可除,故人之病也,由节滞也,人之死也,由结固也。

常以本命日,若八节日,上请帝君与太一混合,约制百神,而解胞中牢坚之结,盘根之死节也。

胞有十二结,内又有十二节,节在结内,人不知解胞结节者,亦不免死矣。

恒解之者长生。

  胞上结,一在泥丸中,二在口中,三在颊中,四在目中,此胞之四结在上部。

  胞中结,一在五藏中,二在太仓中,三在大肠中,四在小肠中,此胞之四结在中部。

  胞下结,一在膀胱中,二在阴中,三在后门中,四在两足中,此胞之四结在下部。

  解结之法,入室闭户存思,先读帝君以下百神名字,再过毕,乃按次解结。

此法是帝君太一混合二十四神,解结除尸气之道也。

兆以本命日,若八节日,日中夜半时任意也,正坐向本命之方,接手端心,叩齿二十四通,曰:男生某甲,上启胞父胞母,始生之日,三积留血,化为十二大结,今本命之日,谨请三九之神,二十四真人,解三关十二结。

请言所召:

  东方青帝雕梁际,字青平。

  五方五帝,随方色,取宜设色

  南方赤帝长来觉,字南和。

  西方白帝彰安幸,字西华。

  北方黑帝保成昌,字北伐。

  玄一老子林虚夫,字灵时道。

  服绿,已下服色依注说,余并取宜设色。

  三素老君牢张上,字生道。服素。

  正一左仙人仲成子。

  一名帝宾,字四华,服紫。

  正一右仙人曲又子。

  一名光贤,字灵和,浅红服。

  太微小童干景精,字会元子。

  一名三衿交,一名对帝真,绛服。

  上胎内真等,有九人,外合九气,是为九君,为甲上解结。结在上关,四结解散,津血流源,长上生籍,永为帝仙。

  太一尊神务犹收,字归会昌。

  一名鲜明,一名寄频,服深紫。

  右无英公子玄元叔,字合符子。

  一名元素君,一名神公子,浅红服。

  右白元洞阳君郁灵标,字玄夷绝。

  一名朱精,一名启成,绛服。

  中央司命丈人君理明初,字玄度卿。

  一名神宗,一名灵华,服紫。

  命门桃君孩道康,字合精延。

  一名命王,一名胞根,浅红服。

  泥丸天帝君上一赤子玄凝天,字三元先。

  一名伯无上,一名伯史华,绛服。

  泥丸天帝卿肇勒精,字中玄生。

  一名起非,一名常扶,服紫。

  绛宫心丹田宫中元丹皇君神运珠,字子南丹。

  一名生上伯,一名史云拘,浅绛服。

  绛宫辅皇中一卿中光坚,字四化灵。

  一名幽车伯,一名董史华,绛服。

  中胎九真,是为九君,回灵九气,化入绛宫,五藏大结,大肠小肠,皆当化散,四结分昌,中关调利,流注太仓,千灾万祸,一时灭亡,记上生录,永无灾殃。

  命门下一黄庭元王始明精,字元阳昌。

  一名婴儿胎,一名伯史原,服紫。

  黄庭保镇弼卿归上明,字谷下玄。

  一名承申伯,一名承光生,赤黄服。

  第一胎中白气君务玄子,字育尚生。

  素服。 #

  第二结中青气君案延昌,字合和婴。

  服青。 #

  第三节中黑气君斌来生,字精上门。

  服皂。 #

  第四胞中黄气君祖明车,字神无极。

  服黄。 #

  第五血中赤气君混离子,字叔保坚。

  绛服。 #

  第六上玄元父君高同生,字左回明。

  浅紫服。 #

  第七下玄玄母君叔火王,字右回光。

  绛服。 #

  下胎九君,胞胎内真,生化九气,州是为九魂,九魂精结,胞中节坚,使甲不寿,中年陨颠。

今日本命,如往初生,乞得解散,十二死根,名上玉籍,五符入身,下镇九气,永得缠绵,上开九宫,下开九关。

  礼读再过,都毕,当和心下气,勿令音辍而蹇也。

又闭目存呼太极紫房天皇大帝君逢凌梵,字履昌灵,一名七灵,一名神丈人。

如此祝之,三又存三九结解真君,东方青帝雕梁际等,下诣玄母叔火王等二十七人,同着朱衣黄巾。

黄巾者,似远游冠之状也。

貌如婴儿,有无长短。

若兆不能谙识一二存念者,可入室按文施行之。

  已后山色、云炁、人物,并取宜设色。

  次引太极紫房,并北面对太帝君,而各长跪,其言曰:上关雕梁际等九人,中关太一务犹收等九人,下关下一黄庭始明精等九人,三九二十七人,即日缘气内咽,上开三关,关有二十四结,结有二十四筋,筋即已断,结已解散,津血上冲,径满泥丸,玉液下顺,哺养百神,即日某甲名上帝籍,长生神仙。

毕,又存太一召兆,上诣帝君前。

帝君曰:胞结已通,光内彻外,使尔长生,命不倾坠,汝可合我形中矣。

帝君因开口,觉我忽入帝君口中,径到帝君六合宫中。

帝君六合宫中,又有太上神,名重冥空,字幽寥无,因告兆曰:可食日精矣。

兆即取日精食之,作九咽止。

须臾,见向二十七真人,皆在兆左右立。

二十七真人曰:某甲胎籍已解,秽气皆除,面已玉泽,体洞太虚,长生亿万,帝君同符。

又存帝君祝曰:

  天上同真,是甲之身,天上同灵,是甲之形。

良久,都毕也。

此为九君混合,内化百神,解胞散结,开利三关,上符六合,并景帝君,变化命籍,气镇泥丸,长生受符,方为天仙者也。

存思都毕,乃更散发,更梳头解衣,更结衣,洗手足。

  帝君泥丸中,又有六合宫,宫中有帝皇太一君,名重冥空,字幽寥无。兆知之者,朽骨更生,五藏生华,终身不畏怖。畏怖之时,北向呼此名三过,祝曰:

  罗阿重冥空,雷风幽寥无,上生帝君形,佑兆使无忧。毕,如与千人同侣。

  太一曰:人有三魂,利人之存,人有七魄,害人之命,七魄朝在人左目下,暮在鼻人中下。

学道者欲卧,先以右手爪按左目下及人中,各三七过,甚佳,此制七魄之道也。

  帝君曰:太一宝玄玉经,太上真人藏於五岳华房之内,非有仙籍者,不得闻见此也。

见之者生,行之者仙。

是故重为盟誓,束其天真,以防宣泄流布离行耳。

自天尊贵仙,幽秘此道,非仙骨者不授也,无至诚者不闻也。

故经曰:师受者礼焉。

经之传也,从师而受,受经而用弟子道也。

传授之际,各斋七日,或十日,先后又曰告斋,各复八日也。

古者盟誓,皆歃血断发,立坛告天,以为不宣示信之约也。

今自可以金青丝之陈,以代发肤之体耳,列於别靖,祝启上皇。

法用金镮三枚,鲜明赤而有光者,青缯九尺,以代三契之盟,亦可相连为二十七尺耳。

受经当写为两通,修一几一也。

盟物备录,不得私用以自营也。

故太上中经曰:夫师因经业,故称之曰生受者,习焉以同其诚,推盟誓天,固神告灵,缠绵忧乐,义齐死生,於是始验克终,俱期仙庭者矣。

尔乃束拜谘受,修盟曲室,尊卑以显三契,分别孜孜之心,宝经藏密,施行要言,诚存专一,保敬师经,方寸敢怠,如此始可与言神灵之交,道德之契矣。

奉经而秘其道,行事而遵其誓,则上以刊名於玉简,书帝录於太极。

若违其道也,则七祖受风刀之考,玄母受胎零之害,身为下鬼,门亦堙灭,摙蒙山之石,以投积夜之河。

悲夫,有心之子,其慎秘也哉。

此太上真人契令,张天师演出於丹景经中,有是慎盟之书也。

受太上帝君之道,用事如此,故记而施行焉。

  金镮三枚,盟三元之誓也。

青缯二十七尺,帛也,盟帝君二十四神之誓也。

赤丝五两,以盟五神公子之誓也。

和香二裹,以为告灵交气之因也。

笔一枝,纸一百,丹一两,书盟也。

  右五种,以物器盛之,不宣露也,皆受经者具也。

弟子写毕,乃赍经及信,来诣师室而受经。

受经毕,乃得施用耳。

不盟受而窃行之者,按女青诏书,失两明也。

受而不行者,有天灾考也。

行而宣泄者,有风刀灾考也。

传非其人,七世父母受其考也。

此玄都鬼律女青诏书之旨。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