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子

素履子 #

  经名:素履子。唐账弧撰。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文渊阁本)。

  目 录

  序

  卷上

  履道

  履德

  履忠

  履孝

  卷中

  履仁

  履义

  履智

  履信

  履礼

  卷下

  履乐

  履富贵 #

  履贫贱 #

  履平

  履危

  素履子 #

  经名:素履子。唐账弧撰。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文渊阁本)。

  素履子序 #

  夫素履子者,取《周易》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

以纯素为本履,以履行为先,虽衣布素须履先王之政教。

故取天地之始,乾坤之初,圣人设教之规,贤哲行道之迹。

夫祸福之端生于所履,是以圣人以德履帝位而不疚光明者也。

士庶履能辩上下,定民志。

辄修一十四篇,号曰《素履子》,以为箴诚而已。

  素履子卷上 #

  将仕郎试大理评事

  赐绊鱼袋张弧撰

  履道

  素履子曰:道本无名,无名居天地之始。

天地之始,号曰混元。

混元之初,无形无象,既分二仪,能生万象。

故云之为道。

初自龙汉,三皇依之设教,五帝依之置治,始於一化,淳朴自然,将明寒暑之期,遂分阴阳之序。

上古圣人履之,无言无教,无心於物,物来归之;不教於民,民皆仰之。

此则履纯朴皇道也。

画卦之主尝草之君,皆履之而化成。

至於伏牛乘马履之而去强暴,用之而除民害,颛顼履之於忠顺,帝誉履之於清和,唐尧履谦顺之道而垂裳,虞舜履孝悌之道而授让。

此履帝道也。

禹行勤俭之道而治水,汤能恭敬而感天,西伯以至德而称尊,武王以孝道而去虐。

此圣人以王道设教,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此以道治世之化也。

至於黄老唯尚朴而不文,素王亦归之於纯素,莫不去华饰而作教,舍文艳以归真,不尚贤使人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人不盗,责山节藻税之宇,尚卑宫菲食之君。

《道德经》云:吾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此则履道之原也。

兼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此则至道者亡身履象外之道也。

至於餐霞食气,塞兑转丸,履离尘之道也。

昔鸦夷子在俗教民种植持生之道,竟乘舟而去;严真人卜肆教人忠孝之道,乃拔宅而升。

此乃大道不器,在物皆有知。

道不虚行,物有玄应,不在高台广厦之问,束林西域之内。

近代淮南高公置延和阁求道,非也。

立身行道之本,未若君睦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顺妻贞,勤俭於家,忠良於国。

昔夏殷文武得道而昌,桀纣幽厉失道而亡。

夫如是道不可舍,得之则昌,失之则亡。

故圣人爱人惠俗施德保位者也。

人之於道,如鱼之在水。

鱼失水则亡,人失道则丧。

牢笼万象,以道治之,为之大道,欲昌其身,宜履而行之,明矣。

  屦德

  素履子曰:太上贵德。

德者,众善所归,百福所集。

昔舜有膻德而人归之,如蚁擅不慕蚁而蚁慕膻,舜不慕民而民慕德。

文王为西伯,三分天下归周者·二。

西伯之德,犹种竹以待禽,竹不慕禽,禽为鹧所逐而自来投竹;周不慕民,民为纣所虐而自来投周。

是知德可施,而虐不可肆。

常以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诞敷文德,远方来格。

故古昔帝王皆立德以垂教,五行五帝,在木曰木德,在火曰火德,在土曰土德,在金曰金德,在水曰水德。

五行相生,递相为德。

所以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为之九功,立教於万祀。

此,德之用也,德之施也。

无名在物,物皆得之则存,失之则丧。

天若失德,寒暑不时;地若失德,万物不生;人若失德,身必将倾。

故大禹谋九功,皋陶谋九德,天下是治。

君以慈爱立德,臣以忠孝成名。

德唯善政,政在养民。

养民之本,在武则有七: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文则有五:温、良、恭、俭、让。

恭宽信敏惠,皆归五德。

德也者,能却水火,能感鬼神,狎伏龙蛇,化敷禽兽;亦能退舍星象,亦能#1整复山河。

桑谷自枯,妖禽亦逝,座蛇之子,舍金之宾,遗药於敌人,驰酒於盗者,舍绝缨之过,成漆身之忠,皆施之於阴功而获阳报。

夫如是宜施之於万类,不可失之於一言。

天道无亲,唯德是辅。

有国有家,幸其履之,瞬息无倦,昌矣盛矣。

  履忠

  素履子曰:忠贞者,天地之秀气,人伦之英灵。

凡观历世之书,唯忠实者名挂史笔,万世常存,则亡之忠者不灭亡也。

#2昔周公至忠,事文王武王至成王,成王自褪褓事之,於三世尽忠,金玉莫比其坚,松竹莫比其操。

至於祝九龄之寿,乃自剪为性,托六尺之孤,遂去管蔡之佞。

事虽往古,行迹常新,列於典籍之中,常为贤哲之范。

太公行王风而治周室,主霸典而灭纣邦。

二人夹辅於周,功业垂於万祀。

复闻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以尊周,子房佐刘氏,统洪沟以兴汉。

至於召四皓而回惠帝,抱幼主而朝诸侯,亦有卧尸折槛之士,碎首投擭之臣,今古所推,实谓忠节。

若指鹿为马,以玄为黄,胁弱欺孤,废贤夺义,生则舂喉鸾肉,没为后世责嫌,污辱二仪之中,滥这三才之内。

是知忠贤宜旌之不朽,为今世间杰,来世美谈。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武。

贤者履之盛矣。

  履孝

  素履子曰: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兼曰: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治国治家者,立德为先。

立德之本,孝之为始。

昔舜禹有至德至孝存身,立德而成,皆以孝行,舜让而尊。

故云: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之始#3也。

孝感天地,应乎神明。

天子孝,龟龙负图;庶人孝,草木荣茂。

昔曾子孝父母,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至于终身畦步之问不忘孝道义利。

一切禽兽草木取之以时,不违天道,竭力尽忠。

此为孝子之志也。

夫人有百行,不孝者如玉屑盈匣,终无用也。

能行孝道者,自然神明上生,天帝添等,身安事吉,荣显於时。

幸君子履之,保百福矣。

  素履子卷上竟 #

  #1『能』原作『熊』,据文渊阁本改。

  #2『则亡之忠者不灭亡也』文渊阁本作『则夫不忠者必灭亡也』。

  #3『始』原作谓,据文渊阁本改。

  素履子卷中 #

  将仕郎试大理评事

  赐徘鱼袋张弧撰

  履仁

  素履子曰:古者尝草之君教民粒食而止杀,至仁之化也。

黄帝为民除害,杀蚩尤,至仁之教也。

大罗氏作网罟,除禽兽之害,至仁之用也。

尧舜用八元八凯,明四目,达四聪,至仁之治也。

禹凿龙门,去水害,至仁之功也。

汤去三面罗,至仁之政也。

文王葬枯骨,至仁之惠也。

纣失仁,武王杀之,饰微子之墟,舍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乃得赤雀衔书之瑞云,仁得之,仁守之,福瘾百代。

天使人君用仁守国,故罪己泣辜,吞蝗咽蛭,所以兴也。

秦不仁,焚书坑儒,身没沙丘,不及二代,子婴为刘项所竞。

汉履仁约法,舍子婴而得天下;楚不仁暴物,杀子婴而失天下。

是知履仁为兴国之本,故可履之。

孔圣云:仁者爱人。

亦曰:好生恶杀为仁,爱人利物为仁,克己复礼为仁,慈惠恻隐为仁。

赏善罚恶,拯溺救危,皆仁人之履也。

士有杀身以成仁,亡命以成仁。

设食於翳桑,板筑於危径;或救黄雀,或放白龟;惠封於伤蛇,探喉於梗虎;博施无倦,惠爱有方。

春不伐树覆巢,夏不燎田伤禾,秋赈孤恤寡,冬覆盖伏藏。

君子顺时,履仁而行,仁功着矣。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又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唯至贤履之,无倦而已。

  履义

  素履子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所以义者,不竞於物而物自归之。

孔子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昔周太王之太子曰太伯,大王有疾,太伯义让其位,乃为父采药而不返。

后季历立封太伯於昊。

夫有义必能让,能让必能和。

王者履义让,必能和协万邦,赏善罚恶,立功立事,以义除不义。

昔者桀惑於妹喜,亡义而丧德;纣好姐己,失义而害忠贤;周幽王宠褒姒,乖义而失诸侯。

晋献公悦骊姬而终失义於世子。

郑庄姜宠过致叔段不悌。

庞涓疾贤,死为不义之友。

罗敷沈河,鲁胡永为乖义之夫。

三闲溺於汨罗,楚淮王为不义之主。

子胥得洗纱女,终成守义之贤士。

有触槐刎颈烟目漆身之义,管鲍陈雷立义名标前史。

是知义不可不履而不可乖。

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先圣贱不义也。

若不义而死,舍义而生,则浪生死矣。

是不贤也。

能义和骨肉昆弟,在物以义履之,有何争哉。

故君子义以为质,履而行之,固无乖矣。

  履智

  素履子曰:夫智者,五行之德水。

水以润下为德,智以谋虑为能。

智不能虑无以为能,水不能润无以为德。

是以水流不止,智用无滞。

水混则浊,智挠则乱;浊则不能鉴,乱则不能虑。

未若止水而能清,定智而能明,水止智定则清且明矣。

如水决流不止则浸渍以成弊,智用不端则惑乱以招祸。

夫贤者用智能周万类,若夫镜之鉴物,妍丑俱见。

其中如朗月之当空,泉沼皆临其内。

观照遐迩,明辨是非,知众之苦辛,臧己之逸乐,齐饱暖於一体,虑寒馁於四人。

故能运智而佐帝王,设虑以防奸弊。

所以子房陈平智周而成,商鞅苏秦智讹而辑。

夫有国有家者,履智而能明能虑,则祸患弗可及也。

  履信

  素履子曰:信之为大人所重焉。

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

故孔宣父云:大车无挽,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谓人无信,不可行也。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治邦不可失信。

昔周幽王西患犬戎,北患捡抗,王与诸侯立信,约举烽击鼓,则诸侯救。

至褒姒戏而举之,诸侯皆至,无寇,乃是妃后戏耳。

后犬戎逼王城,举烽火击鼓召诸侯,诸侯皆言妃后戏耳,遂不至,幽王乃为犬戎所杀。

此戏而失信之故也。

故齐桓不遗曹翩之盟,晋文舍原以示信,俱为霸主,诸侯皆从之。

所以不乖竹马之期,不爽虞人之约,王者履信则神龟见矣。

故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用智者之谋,勇者之断,仁者之施,足以成治矣。

诈害民信,怒害民恩,贪害民财,三害乱之原也。

是知可终身而守约,不可斯须而失信。

《易》云:天所助者顺也,人所助者信也。

君子仗忠信而为甲冑,履之无爽矣。

  履礼

  素履子曰:礼者,天地四时之正黑,人伦三纲之端首。

在物皆敬,於人必周,故能定亲疏央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守道立德履之,方成教训,正俗履之,方备央争讼辨是非;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军旅征伐、祭祀鬼神履之,方成其政教。

郊天杞地,礼之为大经所备焉。

夫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之道,礼之本也。

士唯履之,无暂乖失,无小大,无众寡,无敢慢。

故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无欺暗室,不愧屋漏。

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是以贤者昏行不变节,夜浴不改容,唯礼唯敬。

履之则安,失之则危。

《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遗死。

《易》曰:藉用白茅,礼敬之至也。

  素履子卷中 #

  素履子卷下 #

  将仕郎试大理评事

  赐徘鱼袋张弧撰

  屦乐

  素履子曰:夫乐者,天地四时之和也,故律吕调财阴阳和,五音调则四时叔。

是故古昔帝王制礼作乐以化民也。

是以黄帝曰云门,颛顼曰六经,帝誉曰五英,尧曰咸池,舜曰大韶,禹曰大夏,汤曰大濩,武王曰大武,皆八代之乐也。

用彰其德,以明其功。

故天地四时皆顺从其化。

夫八声之用,《乐记》曰:锺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

君子听锺声,则思武臣。

石声径,径以立别,别以致死。

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丝声哀,一反以立廉,廉以立志。

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

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鼙鼓之声谁,谁以立动,动以进众。

君子听鼙鼓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五音之用也,五行之音以调正气,春之角以其清浊,中人之象。

春气和,则角声调。

《乐记》曰:角乱则忧,其民怨也?夏之征,以其征,清事之象也。

夏气和,则征声调。

《乐记》曰:征乱则哀,其事勤也。

季夏之宫,以其最大。

《乐记》曰:宫乱则荒,其君骄也。

秋之商,以其浊,中次宫臣之象也。

秋气和,则商声调。

《乐记》曰:商乱则陂,其臣坏也。

冬之羽,以其最,清物之象也。

冬气和,则羽声调。

《乐记》曰:羽乱则危,其财匮也。

此五音八声之用也,所以人情不能免也。

用之祭天地,乃天神降地只升;用之祭山川,则鬼神向;用之化人,则人民和。

故得其节,则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用失其节,则郑卫之音作,桑问濮上之风行。

所以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又清为君,浊为臣;清为阳,浊为阴。

清浊不乱,君臣和平,阴阳顺序。

贤者听其音而知其治。

然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代不相袭礼。

至於礼情主敬,乐情主和,敬之与和,万代不易。

是以礼节之於繁,乐节之於过。

礼繁则乱,乐过则淫。

节乐止淫,履之本也。

  屦富贵 #

  素履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当修德而取富贵。

得富贵也,持盈守成,恭俭谦让;节用而爱人,克己而复礼;施而不望报,惠而不费财;不滥其居,不饰其服;遇凶年不俭,遇丰岁不奢。

是以管仲镂篡朱,弦山节藻税,君子以为滥;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瀚衣弹冠以朝,君子以为隘。

则君子当其位行其道,不逾越而奢侈,不俭陋而乖礼,不过淫於声色,不贪暴於货财,绝骄奢,去耽嗜,贬酒阙色,避嫌远疑,济物利,人安民和众,常守谦慎之心,不忘忠孝之志。

《道经》云:知足者富。

《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又曰:劳谦君子,有终吉。

  履贫贱 #

  素履子曰: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君子忧道不忧贫,不患贫而患不安。

昔钓鱼之叟、蓬岩之士贫而遂通。

故贤子夏之鹑衣,原宪之桑枢,颜子一箪食,一瓢饮,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曾子正冠而缨断,纳履而踵决,整襟而肘见,曳屦而歌。

商颂声满天下,若出金石,天子不得为臣,诸侯不得为友。

此致道者亡身,养志者亡命。

此皆贫而乐道者也。

亦有门栽五柳,庭植三刻,扣角而歌,采樵而咏,皆履贫之士也。

贤者在事载土而归,留犊而去,常远三惑,早慎四知。

士之廉而履贫者也。

或舍金存宝,弃卖重言,不谦蜗舍之居而守蓬蒿之室,饮水食菜,守道安贫,悉士之至贤高尚其道。

孔宣父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命者,穷达之分,皆自乐天知命而已。

若好勇疾贫,临财苟得,非君子之人。

欲慕贤哲之踪,则不耻缢弊之袍,华门圭窦者矣。

  履平

  素履子曰:秤之用也,取之於衡;车之行也,通之於辙。

衡平则毫厘不差,辙通则辕毂无滞。

秤若失之於毫厘,则权衡不正;车若亏之於辕毂,则辙迹难通。

欲秤之平则慎之於毫厘,欲辙之通宜治之於辕毂,毫厘不失,辕毂无亏,则谓天平地成。

乃取易象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履之时用,居安虑危,履平虑蹶。

所以《礼》云:积而能散,安而能迁。

此君子履平而思进也。

子房《素书》曰: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

士若既逸游,好财色,嗜酒,多私,则平地生坑坎,安处有危亡。

是以《易》曰:九三,君子终曰乾乾,夕惕若厉。

亦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故《诗》曰: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踏。

皆如履薄临深,履平之至也。

  履危

  素履子曰:居屯、蒙,危难之时常见。

《易·象》云: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盘桓,利居贞。

复见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退则困险,进则阂山。

蒙以养正,乃圣功也。

君子以果行育德,屯之时用利在居贞,蒙之时宜利於养正。

是知贞之与正,可以涉危难矣。

虞舜潜居中冀,仁孝之心唯坚;周公出往束征,忠实之志益盛。

展禽三黜而不已直道,子文三已而无愠辞。

西伯拘美里,仁德愈明,冶长囚缧绁,而贤行不替;遭匡不改仁圣,厄陈不彻鼓琴。

君子福至不喜,祸至不惧;不缁不磷,洁白之德益彰,不雕不衰,清贞之操弥盛。

《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又曰:风雨如晦,鸡呜不已。

圣贤若是,所以长思《鸦鹊》之篇、《鹏乌》之赋。

然而履虎尾畏惧怨怨,涉险难慎危兢兢。

《易》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又曰:进退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履道亨矣。

  素履子卷下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