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庵莹蟾子语录

清庵莹蟾子语录

  经名:清庵莹蟾子语录。六卷。元李道纯撰,门弟子柴元皋等编次。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清庵莹蟾子语录序

  作家话靶打头相遇,便把自家屋裹话拈出,此岂非道中之作家者乎。

予自幼业儒,壮爱谈空,虽愚贱者有能道酸馅气话,亦不以儒自高,必屈己下问,但未能遇作家尔。

一日归茅山,旧隐清庵莹蟾子李君来访。

座未温,发数语,字字无烟火气。

继而讲羲皇未画以前易,透祖师过不切底关,把三教纸上语,扫得赤洒洒,将我辈瞎汉眼,点出圆陀陀。

清气袭人,和光满座,恍不知移蟾窟於予身中耶,抑予潜身入蟾窟中耶?是夜惊喜万倍,整心虑,爇心香,拜於床下曰:真我师也,真作家也。

师不我弃,愿加警诲。

是后从师日久,问答颇多,集成一编,时为展敬。

直待向清庵座下,踢翻玄妙寨,粉碎太虚空,方为了事汉。

於斯时也,若有个出来,问清庵老曰:到这裹要这骨董做甚。

必则曰:便是我打头遇作家底话靶。

  时至元戊子夏季大雨时行日,茅山道士嘿庵广蟾子稽首谨书。

  清庵莹蟾子语录卷之一

  门弟子嘿庵柴元皋编

  答问录 #

  大颠《心经注》云:有僧问岑和尚:二鼠侵藤如何淘汰?岑曰:今时人须是隐身去。

敢问何谓隐身?师曰: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须是只今件件不着,事事不染,我不见一切物,则一切物亦不见我,是谓隐身也。

  问曰:欲言言不及,山东河北好商量。此意如何?师曰:此事若以言说,说不能尽。末后一句至广至大,都包尽了,更有何说。只这言不及已自说了。

  问曰:要识此经么?曰: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何故偏指此二句?师曰:我不如是道。若有人问我如何是此经,我只向他道东西十万,南北八千。

  问曰: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此四句,三教书中比得甚么?师曰:比得道书妙中之妙,玄之又玄,无上可上,不然而然。

又比得儒书中真观真明真胜一。

虽然,最上一着,又在言句之外。

  问曰:罔明菩萨初地出家,如何出得女子定?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如何出不得?师曰:臭庵云: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说得好分晓,休更疑惑。

  师问予曰:因出不得女子定,文殊召罔明,参不二法门。文殊云:不得动,动着三十棒子。作么会?予方拟议间,因定庵动身偶触其机,遂举似。师然之。

  师曰:井底泥蛇舞柘枝,窗间明月照梅梨。

作么生会?予拟议良久曰:吹出窍中一曲,烁破眼裹空花。

师曰:不是。

予又曰:脑盖撞开惟有我,眼睛突出更无他。

师曰:较些子。

  问曰:昔两僧卷帘公案,其间一得一失,谓何?师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问曰:僧问夹山:如何是法身?山云:法身无相。

僧云:如何是法眼?山云:法眼无瑕,道吾闻之,不许后参。

船子回来,再举此话,亦依前答道:吾云今番有师子。

敢问吾师:一般问一般答,如何不许前,却许后?师曰:云月是同,溪山各异。

师曰:问洞山有宝镜,三昧五位显。

诀云: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

五事如何参?答曰:正不得中,莫见其偏;偏不得中,莫显其正;正者来归中,偏者亦至中,偏正合一皆中,则兼到矣。

到此偏正两忘,惟中独存是也。

帅曰:欠些子。

若於动静中会意始得。

  一日,师与四人同坐次,师曰:川老云是心非心不是心,如何说?众答皆不当。

〔予〕答曰:是心也不是,非心也不是。

师曰:如何即是?予一喝。

师曰:牢收取。

师曰:如何是道?予拍台下。

又曰:如何是道中人?予又拍一下。

师曰:欠些个。

予随声一喝。

师曰:早迟八刻。

  问曰:三十辐共一毂,如何说?师曰:辐与毂只是器之体,辐来辏毂,方成车之用。

比得三十日共一月,以成明之用。

又比得万法归空,以成性之用。

皆同也。

  问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此说譬之者多,请师为我正之。

师曰:生之徒,水火既济也。

死之徒,水火相违也。

水成数六,火成数七,六与七合十三数。

古人道:七六十三兮,月宫春色者是也。

或谓七情六欲合十三者,稍通。

或以八卦五行言之者,非也。

岂不闻下经有云:坚强死之徒,柔弱生之徒乎。

坚强为忿欲使也,柔弱谓惩忿窒欲也。

忿欲起则上炎下湿,水火违也。

忿欲绝则阳降阴升,水火济也。

复何疑哉。

  问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其崇钥可以建天地造化之妙欤?愿师明以告之。

师曰:橐是没底囊,钥是三孔笛,总谓之鼓风鞴。

此喻天地至虚无穷,妙义悉具其中,又喻人之虚灵不昧也。

不屈,言其舒徐通畅之义也。

动而愈出,应变无穷也。

  问曰:朝屯暮蒙,如何说?师曰:乾坤坎离为匡廓,六十卦运化於其中,始於屯蒙,终於既未,以为火符之则。

丹书以乾坤为鼎器,坎离为药物,诸卦为化机者是也。

六十卦共三百六十爻,象一年三百六十日之数,自冬至后起屯蒙,大雪尽日是既未也。

以一月言之,初一日起屯蒙,月晦日是既未。

以一日言之,子时起屯蒙,亥时是既未。

若以工夫言之,顷刻之工夫,夺一年之节候,自起手便是屯蒙,收拾便是既未。

所谓朝屯暮蒙,只此总名也。

达是理者,一剎那间周天数足,诸卦悉在其中矣。

祖师谓:无爻卦内定乾坤者是也。

  问曰:宝瓶裹面养金鹅,如何说?师曰:以无为言之,是两则公案。

以有为言之,是一段工夫。

且先以无为向公道。

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也无?州云:有。

僧曰:为甚有?州云:无。

僧云:为甚无?州云:为伊了无。

又古德云:瓶中鹅子成鹅了,如何出得瓶去?此两则公案,今人多有过不得底,如有人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

又以有为言之狗者,无中有也,阴中阳也。

又狗乃司寇帐中狗者,防内盗也。

宝瓶裹面养金鹅,水中金也,炉中丹也。

养金鹅,则是养圣胎也。

圣胎成,如瓶中鹅子也。

瓶破鹅出,世俗之常理也。

鹅出而瓶不破,此脱胎之妙也。

故祖师云:锦帐之中藏玉狗,宝瓶裹面养金鹅。

其金丹之妙欤。

  问曰:休妻谩遣阴阳隔,其说如何?师曰:紫阳云:未得真铅莫隐山。

此一句颇同今时学道底人,被谬师所惑,传得个工法,便道他得道了也。

休妻弃子,入山隐遁,及至行功无验,便生退悔,或还俗归家者,或再取妻者,如此之人极多。

又有下愚无学之人,不达圣人之理,却言休妻不是道,反指妇人为鼎器,或谓妇人身中有药,或指产门为生身处,此大乱之道也。

殊不知祖师当来指示世人,若不能绝欲,徒尔休妻。

又见学者错会其意,故复云:自然有鼎烹龙虎,何必担家恋子妻。

今之无学,只着在前句上,全不思后句,真罪人也。

  问曰:我师尝谓修丹者,不可着在年月日时上,如何却又道采药须知昏晓?师曰:此即与屯蒙同一意也,其用处稍异。

立春立秋,乃年中昏晓;上下两弦,月中昏晓;寅申二时,日中昏晓;阴阳交会之时,乃身中昏晓也。

通乎昼夜之道,则知阴阳推荡之理。

推幽明之故,则知死生之说。

佛仙圣之人大要,尽在是矣。

  问曰: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搏之不得名曰微。

与视不见我,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是同是异?师曰:大槩相似,其理实不同。

前是体,后是用。

《中庸》曰:戒慎乎其所不觊,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常慎其独。

即视不见我处,听不得闻处,离得种种边,方谓之妙道也。

若谓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搏之不可得,曰希曰夷曰微,又有甚种种边可离也。

  印愚乐问曰:一年十二月,有个子月,一日十二时,有个子时。

不知人身中子时在甚处?师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其斯之谓欤!答曰:癸生之时,时动必溃,此说如何?师曰:然。

  印又问曰:元始悬一宝珠,去地五丈。

〔如何说〕?师曰:相公如何说?印曰:五者,阳数也。

师曰:非也,去地五丈,则是离五浊辱也。

在虚玄之中,则是潜神入妙也。

答曰:五浊之上,即玄牝之门欤。

师曰:虽然,不下实工夫,不曾亲见得,徒说得有此象,又济得个甚么事。

  问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何譬之至贱也?师曰:天地圣人不以仁为仁,故视万物百姓至微,而譬之自生自杀也。

虽自生自杀,实归根,复命也。

《易·击》云: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不与圣人同忧。

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义也。

乾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即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

  问曰:[老子云石〕婴儿之未孩。孟子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是同否?师曰:同。此言其大朴未散,其复不远也。

  问曰:老子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其中有物;惚兮恍,其中有象;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如何三者之中,独言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耶?师曰:圣人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则这先天地生,便是道之显象也。

象因天地而显,天地因有物而混成,物因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所以二五之精,道之体也。

象与物,道之用也。

  问曰:戒慎乎其所不睹一节,以视不见我四句,譬喻得甚切。

若只以儒家话引喻得切更好,愿师着一语。

师曰:前两句如在无人之境,而常存乎诚也。

后两句如与人对面,常防其有不测之意也。

且如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诚之不可揜,非见隐显微之密乎?上天之载,虽无声无臭之可闻知,然天理昭昭,诚不可揜也。

  问曰:忧悔吝者存乎介,如何说?师曰:介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凡举心动念处,先存乎介,介然大定,则毫毛之动悉皆先兆,奚悔吝之有?只要先觉为上。

  问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与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同否?师曰:不同。

蛊者,乱也。

觉之於未然,不至於乱。

觉之於已然,而后治之,乱亦可救也。

苟不觉,乱之甚也。

甲者,首也。

觉於三日之先,谓之先甲;觉於三日之后,谓之复甲。

后於三日之远,非觉也。

先庚、后庚,在巽九五,巽为风,天之命令也。

令有改更,则民不信,巳日乃孚。

若於未更前三日,先告诚利害,然后有所革变,则民从而信之也。

又於已更三日之后复告诫,使其乐然为善也。

甲至戊己为中,庚过中也,过中则变,故曰庚。

所谓庚者,更革之义也。

  师曰:非道不可言,即道如何说?速道速道。

予举似,师然之。

师曰:不可道、不可名,公作何说?答曰:说则说矣,恐所以见浅近,愿师言之。

师曰:从自然出者,不可道之。

道本无名,唤是不可名之名。

从道中出者,是可道之道;才可名道,是可名之名。

不可道不可名,是天地之始。

可道可名,是万物之母。

欲见其始,常无欲以观其妙。

欲见其母,常有欲以观其徽。

妙玄妙,始於无始也;徼边徼,见於可见者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也。

  师曰:吾昔日侍坐於适庵师之前,师令我对一对句曰:精关神关与气关三关一辏。

吾对曰:天籁地籁与人籁万籁俱呜。

师改呜字作澄字。

公对个甚么?答曰:文火武火加慧火总火全功。

师又曰:吾有一对:以先觉而觉后觉。

对个甚?答曰:由外观而观内观。

师曰:改由字作反字,更好。

  冬至夜,师曰:一阳来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对个甚么?对曰:六画备坤君子故及时修业。师然之。

  一日,师对众云:先圣易心即是后人心易。

各请一对。

〔予〕答曰:吾身神炁本是元始炁神。

詹宰云:太初真性岂非今日性真。

师曰:吾自有一对,诸人谛听。

师曰:小生经藏元同老子藏经。

诸人莫能及。

  师曰:肺属金,金本沈也,为甚却浮?肝属木,木本浮也,为甚却沈?诸人皆无答。

师曰:肺因受炁而有乙,木在内,故浮;肝因受炁而有庚,金在内,故沈。

以卦言之,兑为金,金性本沈,因金生北一之水为坎,坎中真火上炎,故浮。

震为木,木性本浮,震下实因木生南二之火为离,离中真水下降,故沈。

以药物言之,铅属金,本沈,见火即升,故浮。

汞属木,本浮,见水则坠,故沈。

以法象言之,月属坎,本沈,进火故浮。

日属离,本浮,退符故沈。

古人云:潭底日红阴怪灭,因水而沈也;山头月白药苗新,因炁而浮也。

总而言之,金空即浮,木实即沈,此之谓也。

  师曰:主中主,宾中宾,宾中主,主中宾。

诸人作么会?众皆不解此机。

詹宰曰:身外身是主中主,梦中梦则宾中宾,情中性是宾中主,性中情是主中宾。

师曰:较些子。

〔予〕答曰:我惟有我,他又去说他,他来使我,我又役他,即此意也。

师曰:未彻在。

答曰:又心外无心主中主,念中起念宾中宾,未动先觉宾中主,动后方觉主中宾。

师曰:不若以动静言之最亲切。

静中极静主中主,动而又动宾中宾,动中守定宾中主,静中散乱主中宾。

  师曰:乾有四德,坤有几德?答曰:坤亦有四德。

师曰:未尽善。

夫坤元亨利,与乾同,贞之一字不同,顺承而后方贞,故曰牝马之贞也。

牝马柔顺,健行之谓也。

  师曰:屯有几德?答曰:元亨利贞与乾同其辞,其德则不同也。

师曰:何谓不同?吾思之未及对。

师曰:若同德则非屯难也。

所谓元亨者,元有大亨通之义也。

利贞者,利在正固也,苟非正固,则不足以兔屯难矣。

何亨之有?若能固守元有之亨,则能济屯难而已。

  师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何谓也?吾思之未及答。

帅笑曰:公未知之。

盖阴类又得阴朋,阴炁愈盛,则愈迷乱矣,故曰失常。

至东北之阳位,又丧其阴朋,是以安贞吉也。

阴既从阳,有生成之理,故曰得常。

苟以刚志断之,念从何起?念情绝,则丧其朋也,亦谓之得常。

非天下之至明,其孰能与於此。

  帅曰:谦六爻皆吉,何也?答曰:由其谦下之致也。帅曰:然诸爻皆言谦,第五爻不言谦,何也?

  盖五为君,不过於谦,则不失其权也。故有利用侵伐无不利之说也。所以修真之土,须要刚柔兼济,不可过於柔也。

  帅曰: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何也?答曰:未生以前为先天,故无所违;既生以后为后天,故有所奉。

帅曰:只当以先觉喻先天出乎自然,后觉喻后天出乎不得已。

出乎自然,天理弗违;出乎不得已,我不敢违乎天。

故曰奉天时也。

  帅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

  而皆中节谓之和。

我试问公辈:欲发未发,作磨生会?良久应之。

师曰:是已发也。

予默然。

师曰:是未发也。

再一答。

师许之曰:留取自受用,恐瞎却后人眼,自悟者始得用也。

  清庵茔蟾子语录卷之一竟

  清庵莹蟾子语录卷之二

  门弟子定庵赵道可编

  道德心要 #

  清庵授《道德会元》於道可,时诸门人同沾法乳,得参言外经旨。今将诸子参传语集成一篇,与同志之士相与开发,以其心领意会,故曰心要。

  师曰:这个道字不属有句,不属无句,不属有象,不属无象,诸人作么会?定庵曰:咄。嘿庵喝。

  师曰:法这个德字不属修,不属不修,如何即是?嘿庵曰:为无为。定庵举似。

  师曰:诸法眷离却语言三昧,把出自己经来。嘿庵书空,诚庵拳。

  师曰:第一章末后句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切谓三十六部尊经,皆从此经出,且道此经从甚处出?离却父母所生口,道一句来。

嘿庵作开经势。

定庵喝。

  师曰:第二章云:有无相生。

且道不着有无一句,又作么生?若道得,入地狱似箭,道不得,入地狱似箭。

众举似,皆未端的。

诚庵问曰:如何即是。

师曰:如是如是。

  师曰:第三章结句云:为无为,则无不治。既是无为,如何说个为字?在上若有为,却如何说个无为在下?定庵曰:体用兼资。唯庵曰:即此用,离此用。

  师曰:第四章象帝之先一句,以口说烂却舌根,以眼视突出眼睛,含光嘿嘿,正好吃棒,诸人作么会?李监斋举似,实庵打圆相。

  师曰: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师颂曰:无底谓之橐,三孔谓之钥,中间一窍子,无人摸得着。

为君吹出无声乐,且疸如何是一窍?嘿庵曰:晚顾鼻孔。

实庵曰:吟。

且道如何是无声乐。

师代云:碧落空歌。

  师曰:第六章玄牝之门。师曰:出息不涉万缘,入息不居阴界,不出不入,作么会?嘿庵曰:寂然不动。师自曰:万籁俱澄。

  师曰:第七章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是谓修行人只为自己属私,普度一切属情,不属私情一句作么道?定庵曰:先人后己。

  师曰:第八章上善若水。师曰:放下这点子,黄河几度清。且道这点子放在甚处?定庵、嘿庵一般举似。

  师曰: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且道退向甚处去?定庵曰:虚空一喝无踪迹。

嘿庵曰:无处去。

师曰:都未是。

或曰:如何是?师曰:两脚橐驰藏北斗

  师曰:第十章载营魄。师曰:魄好驰骋,好运动,好刚勇,以何法度治之?有心治则属情,无心又治不得,作么治?嘿庵弹指一下。

  师曰: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且道辐不辏毂时,车在甚处?嘿庵曰:转辘辘。定庵推车势。

  师曰: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师曰:离色离相,瞎却眼睛,诸人作么会?嘿庵曰:见如不见。

  师曰:第十三章贵大患若身。师曰:有身则有患,无身何以见道,毕竟如何即是?定庵曰:放下着。嘿庵曰:养其无象。

  师曰: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师曰:无缝罅,诸人作么会?实庵曰:浑如鸡子。师曰:未是。或曰:师如何道?师曰:对面不相识。

  师曰:第十五章微妙玄通,深不可测。师曰:水将杖探,人将语探,道将甚么探?定庵、嘿庵皆举拳。师曰:一状领过。

  师曰: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切谓复见天心,且道天心在甚处?又曰:不可动,动着三十棒。定庵夺棒。

  师曰:第十七章太上下之有知。师曰:不属有相,不属无相,要见自己太上。诸子无对?师曰:只今见在说法。

  师曰:第十八章智慧出,有大伪。

  师曰:聪朋迷大本,智慧丧天真,诸人作么会?止庵曰:无为。损庵曰:智不如愚

  师曰:第十九章绝圣弃智,诸人作么会?定庵曰: 忘其所自。

  师曰: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师曰:诸人唤甚么做绝学?嘿庵曰:系风捕影。师曰:学不学,覆众人之所过。

  师曰:第二十一章。

师曰:有物有象有情,果有乎?若谓有来,且参学眼;若谓无来,去参学眼。

毕竟作么道?嘿庵曰:有无俱不涉,惟有一真实相。

损庵打圆相。

  师曰: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师曰:木不材者寿,雁不材者烹,如何即是?诸人皆不答。师曰:材不材,各顺时。

  师曰:一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师曰:嘿嘿无言,落一第二机,如何是第一机?诸人答皆不中节: 师曰:开口不在舌上。

  师曰: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诸人作么会?定庵曰:举步不在脚跟上。

  师曰: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师曰:有个甚物?定庵举似。又曰:域中有四大。还更有大底么?嘿庵喝。

  师曰:第二十六章轻则失臣,躁财失君。师曰:不轻不躁,又作么生?定庵曰:道泰时清。嘿庵曰:成性存存。

  师曰:第二十七章善行无徽迹。诸人会么?嘿庵曰:大力量人,抬脚不起。

  师曰:第二十八章。师曰:守黑、守雌、守辱,是用也。无极、太朴、婴儿,是体也。朴散为器。诸人作么会?定庵曰:生生化化。

  师曰: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为之者,吾见其不得已。予谓错,且道在甚处?定庵曰:在为处。

  师曰: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师曰:设有寇至,作么敌?嘿庵曰:以德化之。师曰:不若以慈卫之。

  师曰:第三十一章佳兵〔者〕不祥之器。师曰:不用兵无以御敌,用兵射非道,作么是?定庵曰:逆行顺化。

  师曰:第三十二章道常无为,朴虽小,天下不敢臣。师曰:朴虽小一句,作么会?。定庵曰:芥纳须弥。嘿庵曰:卑而不可踰。

  师曰:第三十三章死而不亡者寿。师曰:不亡底是甚么?嘿庵曰:无中有。密庵曰:虚灵不昧。

  师曰:第三十四圣人不自大,故能成其大。师曰:如何是不自大?嘿庵曰:勃勃,从珠口入。师曰:上善若水。

  师曰: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师曰:若云有象便不大,若云无象如何执?嘿庵曰:黍珠中世界。师曰:似不肯故大。

  师曰: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师曰:睫上眉毛早错过,且道错向甚处去?定庵曰:当处。嘿庵曰:不得乱走。师曰:一状领过。

  师曰: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师曰:予颂云:有作皆为幻,无为又落空,两途俱不涉,请颂一句。

嘿庵曰:对面不相逢。

止庵〔曰〕:一定守其中。

密庵曰:自有大神通。

师曰:当处阐宗风。

  师曰: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师曰:唤甚么做德?嘿庵曰:不自有其有。师曰:不自矜。

  师曰: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师曰:且道得一安在甚处?嘿庵曰:安在无为处。师曰:无用处更好。

  师曰:第四十章末后一句云: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师曰:无有之外,更有甚么?嘿庵曰:有这个,举似。

  师曰:第四十一章下士闻道,大笑之。师曰:笑个甚么?嘿庵举云:笑这个。密庵曰:笑个无为。

  师曰:第四十二章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师曰:不损不益时如何?嘿庵曰:无欠无余。师曰:剔浑沦。

  师曰: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师曰: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如何是清凉境?嘿庵曰:无热恼。师曰:无无明。

  师曰: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财与货孰多。川老云:若能运出家中宝,啼乌山花一样新。如何是家中宝?嘿庵曰:哩哩罗。定庵喝。师曰:一曰慈。

  师曰:第四十五章。

师曰:上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谓常足也。

此章云:大成若缺,大盈若冲,不足也。

足底是,不足底是?损庵、止庵曰:满招损,谦受益。

师曰:德有余而为不足者寿,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故云。

  师曰:第四十六章罪莫大於可欲。师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急走回来,救得一半。且道那一半如何?定庵曰:不离当处。

  师曰:第四十七章末后句云:不见而名,无为而成。师曰:名个甚,成个甚?定庵、嘿庵皆曰:成德名道。

  师曰: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师曰:益人甚,损人甚。定庵曰:损己益人。嘿庵曰:损情益性。

  师曰:第四十九章。(缺文)

  师曰:第五十章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师曰:涅盘心易晓,差别智难明。

如何差别智?众无答。

师曰:仁者谓仁,智者〔谓〕智。

师曰:如何涅盘心?众无答。

师曰:前无往古,后无只今。

  师曰: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师曰:生个甚,畜个甚。实庵曰:生之畜之,只是这个。师曰:较些子。

  师曰: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首章云:有名,万物之母。

名唤甚么?诸人答不中。

诚庵问曰:唤做甚么名?师唤诚庵。

诚庵应诺。

师曰:安名了也。

  师曰: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所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师曰:畏个甚?嘿庵曰:畏天命。

  师曰:第五十四章以国观国。

师曰:观国非容易,观身意更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还有知心底么?诸人答不应机。

诚庵问:师还有知心底么?师应之曰:问者是谁。

  师曰: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师曰:即孟子谓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意,且道赤子之心是已发〔否〕?嘿庵曰:纯一。

定庵曰:寂然不动。

师曰:未尽在,殊不知返者道之用也。

  师曰: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师曰:言底是,不言是?诸人答不切。师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君通。

  师曰: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师曰:取天下安得无事,无事何以取天下?众无对。师曰:导之以德。

  师曰:第五十八章。师曰:末后一句光而不耀,作么会?众无语。师曰:被褐怀玉。

  师曰: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作么会?止庵曰:俭。师曰:从俭。

  师曰:第六十章以道往天下,其鬼不神。如何说?嘿庵曰:无以施其能。定庵曰:邪不干正。

  师曰: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师曰:等闲伸出无为手,不动干戈定太平。唤甚么做无为手?嘿庵曰:掀翻三教。诚庵曰:打破虚空。

  师曰:第六十二章有罪以兔耶。师曰:过在甚处。定庵曰:觅过了不可得。师掷经云:休翻疑。

  师曰:第六十三章图难於其易。

师曰:说易非容易,言难未是难。

个中奇特处,请续一句。

嘿庵云:元只在中间。

实庵云:元不离玄关。

师曰:北斗面南看。

  师曰: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师曰:诸人作么会?嘿庵:防微杜渐。

  师曰: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师曰:一切有为法,三千六百门,从头都勘破,总是弄精魂。

惟予独抱无名朴,无限群魔倒赤旛。

诸人会么?定庵曰:认着一物即不中。

嘿庵掷经。

  师曰: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师曰:且道江海下百谷耶,百谷下江海耶?嘿庵曰:聚散皆归一。

定庵曰:上逊下顺。

师曰:下下下。

  师曰:第六十七章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师曰:莫饮无明水,且道唤作么做无明水?定庵曰:陆地平沈。嘿庵曰:无风浪起。

  师曰: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

师曰:不文不武,无得无失,摸着鼻孔,通身汗出。

且道父母未生前,鼻孔在甚处?定庵曰:出息入息处。

嘿庵曰:在阖辟处。

实庵曰:只在眉毛下。

  师曰: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且道主客如何分?诸人无答。师曰:你是何人我是谁?又曰:两眼对两眼。

  师曰:第七十章吾道甚易知,甚易行。

如何又道莫能知,莫能行?若向这裹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其或未然参。

定庵曰:百姓日用而不知。

嘿庵曰:只在目前人不识。

师曰:只为大分明。

  师曰: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此病作么治?嘿庵曰:寸心不昧。

其诸子皆不的当。

师曰: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又曰:不然财浑沦吞个热铁丸。

又曰:下士须是吃服药过,泻去恶知识矣。

  师曰: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如何是大威?嘿庵曰:生死事大。师曰:无常迅速。

  师曰:第七十三章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师曰:如何是杀活机?众无答。师曰:如王秉剑。

  师曰:第七十四章代大匠斲,希有不伤其手者。师曰:作么会?定庵曰:不是当行家。

  师曰:第七十五章末后句云: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师曰:诸人作么会?定庵曰:以其无死地。

  师曰:第七十六章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作么会?定庵曰:柔弱生之徒。

  师曰: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师曰:且道不损不益时如何?众无对。师曰:也不剩兮也不少,信手拈来便恰好。

  师曰:第七十八章受国之不祥,能为天下王。师曰:作么会?诸人无答。师曰:无忌讳。

  师曰: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如何说?惟安曰:克已为善。

定庵曰:克己复礼。

嘿庵曰:慈忍为善。

师曰:一状领过。

或曰:师作么道?师曰:恩怨两忘。

  师曰:第八十章末后句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如何说?嘿庵曰:安其家。定庵曰:无争。师曰:内境不出,外境不入。

  师曰:第八十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师曰:作么是不争?众答不应机。师曰:放倒门剎竿着。

  师又曰:各人要一联句,体道德二字。

嘿庵曰:道藏诸用,德显诸仁。

定庵曰:道不在修,德不在求。

唯庵曰:道不无中无,德不有中有。

实庵曰:道可道非道,德上德不德。

师曰:道寂然不动,德感而遂通。

又云:道清静光明,德谦柔巽顺。

  师曰:各人要一联,证无为道德二字。众无答。师曰:道擎拳,德稽首。

  师指烛云:各人作联,要见此烛体用。

嘿庵曰:体塞破虚空,用照破黑暗。

实庵曰:体圆陀陀,用光烁烁。

师曰:体如如不动,用烁烁圆明。

又曰:体撑天拄地,用照天烁地。

  师曰:各人要无说一联,要见烛体用。诸人无答。师举似,众有省。

  清庵茔蟾子语录卷之二竟

  清庵莹蟾子语录卷之三

  知堂实庵苗善时编

  初入中和精舍庵门#1,银山铁壁,由谁建立。

透得此关,了无阖辟。

且道此关作么透卓?拄杖一下云:咦,便从这裹入圣堂。

才说金阙化身,已自天机露泄,重增外象庄严,又是一场败缺。

毕竟作么?咄,要见黄金满月相,大家进步裹头来。

参圣至慈至仁至灵至圣,掌生死关,行杀造令,激浊扬清,驱邪辅正,恶不报,善不应。

虽然,显现许大神通也。

向清庵手中乞命,既如是,又拜个甚么?咦,因我得礼,孰敢不敬。

  冬至升堂讲经 #

  升座、上香、祝语毕,师举拄杖云:道本无言,予亦不会多说。

借这拄杖子,有时在予手中为体,有时在予手中为用。

横按拄杖云:是体是用?良久又云:用则撑天拄地。

这条拄杖神通莫测,妙用难量,方才举起,十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神无鞅数众,齐立下风,太上老君也来拄杖头乞命。

何以故?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举起拄杖云:大众看。

打一下云:打一棒,打得虚空□跳。

搅一搅云:搅一搅,搅得混沌密融。

画一画云:画一画,画开三教籓篱。

卓一下云:卓一卓,卓透诸人鼻孔。

虽然有许大神通,尽大地不曾打得一个。

何以故?清庵拄杖,不打钝汉。

喝一喝云:莫.有要吃棒底么?便请出来。

  实庵出拜而问曰:冬至下雪,意如何?师曰:这一问滴水滴冻,不可作祥瑞会,不可不作祥瑞会。

未具参学跟,不作祥端会。

未具累学眼,且道作么生?咦,地雷震动一阳至,素女青郎会绛宫,歌罢酒阑云雨散,乱将碎玉撒虚空。

这个莫是冬至月雪么?咦,莫作境会。

何以故?守城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肠生。

年中自有年中冬至。

月中自有月中冬至,日中自有日中冬至,时中自有时中冬至。

一· 阳节是年中冬至,每月初一日是月中冬至,每日子时是日中冬至,且道如何是身中冬至?

  实庵曰:请师开示。

师曰: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会么?曰:唯。

师曰:犹恐有未会底,再念得至虚极一章么?曰:念得。

师曰:先念起头四句。

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师曰:孔子云: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此谓上古帝王,於冬至日闭关,不许商旅往来,使民致虚守静,以待新肠复也。

新阳既复,四时顺序,五谷丰登。

世人於一阳来复之时,守其安静,使内境不出,外境不入,以待一阳来复。

一阳既复,四大咸安,百骸俱理,此长生久视之道也。

且如今日,冬至下雪,商旅自然不往来也,岂得不是祥瑞。

虽然万般祥瑞,不如无你。

再念四句。

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师曰:此四句谓观化知复也。

且如复卦,自坤而复,坤静也,阳动也,静极复动,天心见矣。

  再念四句。

曰: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师曰:世人会得这些消息,直造真常境界,故曰明。

苟或一阳来复,昧而不知,妄有施为,丧身必矣,故曰凶。

再念四句。

曰: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

师曰:容谓广纳包容也。

公者,谓普及一切也。

至公且普,则可以作之君,作之师,天人同一理也。

再念后句。

曰: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师曰:体天合道,长生久视之道尽矣。

到这裹更进一步,方证无生法忍之妙。

有人认得亲切,直下承当,下静定工夫,至於致虚之极,守静之笃,天心见矣。

天心既见,便於当处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於一一世界中,各具三千大千国土,於一一国土中,各具三千大千法门,於一一法门,各具三千大千善智识,於一一善智识,各具三千大千眷属,於一一眷属,各具如是眼,各见如是天心,各放如是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恁么则尽大地人,同一个鼻孔出气也。

到这裹方知道,月月日日都是冬至,时时刻刻都是冬至,今日冬至只是寻常日也。

古德云:大都只是寻常日,蒿挠众生乱一场。

既说道只是寻常日,为甚么今日作法事,莫是分外么?虽然,只得随乡入乡,依例下个注脚。

有人会这个注脚么?

  实庵曰:不会。

师曰:你问我。

曰:如何是冬至注脚?师曰:即日仲冬喜雪,恭惟尊候,动止万福。

会么?曰:唯。

师曰:既会,如何不拜。

实庵拜。

师曰:且住,更有向上事在。

曰:更有甚么?师曰:清庵举似,瑞雪应至日之休祥;会首复此,令辰纳自天之福佑。

珍重珍重。

便下座放参。

  师举拂子示众云:夫道体於无体,名於无名,亦无可说,说亦不得。

今日既升座,借这拂子代吾说法。

这个拂子不是拂子,是惹闹,何以故?才拈起来,便是翻祖师疑,工便瞎众人眼,便要寻订斗。

这个拂子通身都是口,这个拂子通身都是手,这个拂子通身都是眼,这个拂子神通莫测,变化无穷。

坚起,云:看有眼也无。

敲一敲,云:听有耳也无。

掷下拂子,云:咦,有神通也无。

侍者拈拂子与师。

师曰:即此用,离此用。

良久又云:山河大地,都在这拂子头上;森罗万象,都在这拂子头上;三贤十圣,都在拂子头上;尽大地人,都在这拂子头上。

摇拂子,云:大众莫有不在拂子头上底么?便请出来相见。

  黄居士出,云:雷发一声惊霹雳,震动满天星斗寒。

上启吾师,如何是一阳消息?师打圆象,云:会么?黄曰:会。

身中一阳又作么生?师振拂子,喝一声。

黄曰:直下承当。

师曰:只恁么去。

黄拜谢,曰:不是我师亲说破,几乎错过一阳生。

  戴甲庵问曰:大都只是寻常日,蒿挠众生乱一场。

为甚么唤作冬至?又道一阳生,却如何下雪,毕竟作么生?师曰:大地坦平,乾坤一色,会么?曰:未会。

师曰:近前来,向你道。

戴至师前。

师曰:从教雪覆千山白,孤峰元自别巍巍。

戴拜谢而退。

  师曰:我有一个隐语,请你众人参。

经云: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且道是个甚么物?若有人参得着,便从法座上,拖下李清庵来,一顿打死,深掘坑厚着土埋,教不见踪迹,不为过。

若参不着,却被李清庵埋却你去也。

其或未然,我更添个注脚。

颂曰:

  我有一件物,能小亦能大。

体则同太虚,用则遍法界。

拈起天不容,放下地莫载。

见之者则突出眼睛,闻之者则迸裂脑盖。

道人会此振动篷岛三山,缁流会此掌握曹溪一派。

以之治国国安民丰,以之助道时清道泰。

若论酬价价直万两黄金,若遇知音不用一文便卖。

为甚不用一文,不图利只图快。

  只今举似,向君试问:会也不会?实庵曰:不会。师曰:休论会与不会,只今自买自卖。打圆象,云:看两手缝合中间,拈出自然香。

  太上老君圣诞上堂

  师升座云:太上元无上,常存日用间。

可怜无学辈,刚道出幽关。

大众且道:太上在甚么处?咦,只今见在说法,诸人还会么?纵饶直下会意,犹隔清庵一线道在。

何以故?若言他是太上,自己却是甚么?须是向自己究竟,方见得亲切。

太上云;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即此意也。

又云: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是谓妄心一动,起种种差别因缘,因缘缠缚,失道之本也。

圣人为见众生迷真之故,於是设立种种方便,诱谕世人离诸染着,出诸迷径,是经所以作也。

经也者,返道之径欤。

读是经者,当知此经元是强名,本无可说,说亦不得。

取不得,舍不得,添不得,减不得,形容不得,举似人不得。

不属讲论,不属智识,不属见闻,不属有无。

莫作实相会,莫作实虚无会,莫作文理会,莫作断常会。

然则从事於道者,将奚所自耶?非执大象者,则不足造也。

太上云: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是谓以声色见道者,属无常法,终有尽期。

道之出口,淡而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大哉,圣人之言乎。

若是个信得及底,便能离一切相,了一切法,直下打并,教赤洒洒、空荡荡地,潜大音於希声,隐大象於无形,则自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也。

奈何今之学者,不求师旨,私意揣度,或泥於文理,或执着文辞,圣人作经之义,由是晦矣。

此经中不注脚者,往往不同,良由此也。

殊不知才开臭口,十万八千。

才言可道,便非常道。

才言可名,便非常名。

然则常道不可道,五千余言非道乎?常名不可名,道德经名非名乎?咦,非道不可道,不可道即道。

非名不可名,不可名即名。

若向这裹具眼,参学事毕。

其或未然,未兔随人脚转,仁者以仁见,智者以智见,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圣人之道,知之者鲜矣。

清庵不惜两片,为你诸人道破。

  此一卷经,拭不净底故纸,既是不净故纸,无用五千余言发明,不可道之义也。

譬如大医治病,对证发药,病既瘥矣,药亦无用。

既得常道,五千余言亦无用。

作是见者,则知可道可名,道之边徼也;不可道、不可名,道之玄妙也。

有名之徼,道之用也;无名之妙,道之体也。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苟有自有名之徼而造无名之妙者,真常之道得矣。

非天下之至虚,其孰能与於此。

大众,清庵饶舌至此,是说耶、非说耶?诸人闻经至此,是闻耶、非闻耶?善智识,苟有不闻而闻者,方会清庵无说之说。

恁么则圣人作经之意明矣。

起初一句,至矣尽矣,休更疑惑。

  或白:道既不可道,名既不可名,今日大作法事,莫非多事乎?曰:不然。

太上二月十五日降诞,非真也,显生生之义也。

予今与太上庆诞,正欲发明起初一句也。

何多事之有,复何疑哉?大众,起初一句已自说了,末后一句又作么生?咦,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吾通。

下座放参。

  师曰: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予谓视之不见名曰希,莫非无色乎;听之不闻名曰夷,莫非无声乎;搏之不得名曰微,莫非无形乎。

举拂子云:见么?敲一敲云:闻么?若作见闻会,未具参学眼;不作见闻会,亦未具参学眼。

诸人作么会?嘿庵出云:见色非干色,闻声不是声,色身无碍处,亲到法王城。

师曰:离却语言。

嘿庵坚起拳头云:看。

打一拳云:听。

这个还属见闻也无?师曰:敲空作响。

嘿庵曰:更有么?师曰:待汝隐大象於无形,潜大音於希声,却来相见。

嘿庵曰:唯,拜谢而退。

  师举拄杖云:泥牛喘月,木马嘶风,观之似有觅无踪。

清庵拄杖子,画倒妙高峰。

又道:开口即错,可劳举似。

咦,若向拄杖下当虚皇的意,未梦见在。

何以故?善行无辙述、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颂曰:举步不在脚,把物非干手。

摸着鼻孔尖,通身都是口。

若能於此善参详,七七元来四十九。

若向这裹会得,方知道太上说是经不曾开口,清庵举拄杖不曾动手。

其或未然,且向声色裹做工夫,还有会底么?不得开口,不得动手,离却声色,出来相见。

道得也吃棒,道不得也吃棒。

  黄居士出,方欲开勾,侍者云:不得开口。

良久,踏一踏。

师云:更有在。

黄咳嗽。

师曰:早迟八刻。

定庵出拜云:请师再举。

师曰:不得开口。

定庵竖拳。

又曰:不得动手。

定庵喝。

师曰:向上更有在。

定庵曰:更有个甚么?师曰:只今座下人众,好向静处理会。

师下座,定庵随行,师把住云:那裹去?定庵一不.无处去。

师云:恁么去,且免吃棒。

定庵拜谢。

  清庵茔蟾子语录卷之三竟

  #1此句之前疑有缺文。

  清庵莹蟾子语录卷之四

  门弟子宁庵邓德成编

  维扬作句 #

  师在维扬作他句,令门人续一句。

  师曰:若有合辙者,许进一步。

  师曰:无形无影亦无名,撑柱乾坤古到今。

刚被清庵掀倒了,定庵曰:大千沙界总成金。

无庵曰:杳无踪迹绝迫寻。

复庵曰:要知下手定中寻。

嘿庵曰:变成大地作黄金。

月庵曰:虚无粉碎没踪寻。

师曰:除无庵外,一状领过。

  帅曰:乾鼎金炉烹日月,天罡斗柄斡璇玑。

劈开混沌金丹就,定庵曰:进出圆光遍界辉。

无庵曰:抱个婴儿谒紫微。

昔庵曰:直谒丹霄不用梯。

复庵曰:服了乘鸾造太微。

嘿庵曰:认得中间一点辉。

素庵曰:放出光明太始归。

师曰:谛观诸子之作,皆且且,独嘿庵曰较些子。

  师曰:举步踏翻无色,抬头撞倒大罗天。

有人问我安身处,定庵曰:透出金测无碍圈。

无庵曰:一颗中纳大千。

复庵曰:隐在鸿蒙沫判前。

嘿库曰:无减无增本自然。

月俺曰:只在眉毛眼睫前。

师曰:定庵为上,复庵次之。

  师曰:历劫元来一宝珠,硬如生铁软如酥。

大千沙界无安处,定庵曰:包尽乾坤造化模。

无庵曰:道外虚无尽不敷。

复庵曰:照彻虚空一也无。

普庵曰:看见分明觅后无。

嘿庵曰:遍满虚空总是渠。

爱山曰:无限清光照太虚。

师曰:都未尽,在其间,独定庵、嘿庵较些子。

  师曰:着无着有总非功,两下俱捐又落空。无有兼资终不一,定庵曰:无中真有始潜通。嘿庵曰:

  非无非有始圆通。无庵曰:非无非有显神通。复庵曰:太虚同体道方通。师曰:都较些子。予则曰:不如默默守其中。

  师曰:圆陀陀地一围圈产在鸿蒙未判前。没蒂没根无可把定庵曰:方明此际是真筌。嘿庵曰:现前

  应用十分全。无庵曰:要知月落不离天。复庵曰:寂然不动悟真诠。帅曰:嘿庵一句可取。

  师曰:上柱天兮下柱地,中间一窍不通气。

视之不见听无声,定庵曰:吃饭着衣常不昧。

嘿庵曰:应用头头皆不离。

无庵曰:拍塞虚空神鬼畏。

损庵曰:却与虚空有何异。

师曰:定庵可取。

  师又曰:立鼎烧乾四大海,安炉炼碎五须弥。

金丹成象包三界,定庵曰:方显男兄得志时。

无庵曰:道本无为喻有为。

嘿庵曰:此是先天先地时。

济庵曰:正是超凡入圣时。

师曰:定庵一句为绝。

  师在昭阳四圣道院,与诸法眷炼志,今并附于此。

  师曰:笔锋一蘸江湖竭、墨梃才磨大地穿。

拍塞虚空书一画,嘿庵曰:亘今亘古蔼云烟。

息庵曰:毫尖露出本来天。

退庵曰:画开父母未生前。

静庵曰:此玄玄外更无玄。

师曰:静庵、退庵较些子。

退庵一句,改作混沌未分前更妙。

  师曰:小小庵兄小小蟾,潜藏不许外人瞻,夜来开放吞天口,嘿庵曰:满腹丹砂火正炎。

静庵曰:嚼碎方知苦与甜。

退庵曰:大地山河舌下潜。

一庵曰:一味醍醐别样甜。

师曰:都较些子。

予则曰:吞尽乾坤尚不厌。

  师曰:贫者今年成煞贫,庵中无地可容针。

贫来贫去贫无极,嘿庵曰:惟有金丹亘古今。

济庵曰:彻骨全无一点尘。

隐庵曰:赤条条地本来心。

虚庵曰:脱却皮肤见本心。

息庵曰:炼得乾坤总是金。

惟庵曰:唯有通身是紫金。

丁宰曰:独有神丹一粒金。

师曰:都未是。

答曰:家破人亡死却心。

  师曰:黄婆昨夜养婴儿,才出胞胎体太微。

混沌之中藏不得,嘿庵曰:还他无极以前时。

息庵曰:却来黍米识玄机。

师曰:都是未着。

答曰:太虚之外斡璇玑。

  师曰:闻经闻法事难全,离法求玄又不然。

不离不闻都是错,嘿庵曰:一切掀倒始功圆。

息庵曰:饥来吃饭困来眠。

师曰:皆未尽善。

答曰:执中不易是真诠。

  师曰:竿头立底功难就,进步如何动脚跟。不动脚跟争得到,嘿庵曰:上头一着妙难论。师曰:揭开脑盖去朝元。

  师又曰:坐中开眼道难成,闭眼元来又属阴。不闭不开真瞎汉,嘿庵曰:通身是眼我知音。济庵曰:放开一眼观教亲。师曰:顶门具眼见天心。

  师曰:若行陆地涉途程,水路来时堕堑坑。

不涉两途争得道,嘿庵曰:拦腮一掌太无情。

息庵曰:元来中道坦然平。

师曰:息庵较些子。

予则曰:乘风归去谒三清。

  师曰:无门关锁不难参,说着无门便没关。

既是无关开个甚,嘿庵曰:知他窠臼有何难。

息庵曰:一拳打破透疑团。

虚庵曰:不移一步到长安。

师曰:虚庵可取。

  师曰:坐中皆浊总为阴,及至惺惺又属情。

不散不昏都是垢,嘿庵曰:鼓琴招凤自然清。

一庵曰:万缘俱泯大丹成。

东庵曰:虚无空寂本乎诚。

静安曰:全身放下自通灵。

师曰:都欠些子。

答曰:放教自在便光明。

  师曰:工夫做到杳冥中,守着些儿费了功。

不守又还成茫荡,嘿庵曰:此身全与太虚同。

息庵曰:息中自有大神通。

东庵曰:全身隐在太虚中。

一庵曰:寂然不动感而通。

师曰:拈来物外逞神通。

  师又曰:昨夜三更日正午,大虫吞却南山虎。

清庵定裹逞神通,嘿庵曰:狮子吼时谁敢侮。

颐庵曰:撼动乾坤谁敢侮。

师曰:你两个都不识这个。

答曰:说得骊龙起来舞。

  师曰:水中捞月从来妄,火裹栽莲是脱空。獗地寻天多费力,嘿庵曰:不离当处阐神通。息庵曰:无修无证始成功。师曰:争如一定守其中。

  又曰:天作庵儿地作基,四维八极作藩篱。中间有个痴呆汉,嘿庵曰:独玩天心月上时。师曰:索性掀翻不住持。

  又曰:乾坤未判从无极,无极之前本太初。未有太初前底事,嘿庵曰:渠今非我我非渠。息庵曰:古今惟我独如如。师曰:只今见在体元虚。

  师曰:昨宵日午与无寥,直上中天旋斗杓。运转法输天地震,嘿庵曰:泰珠宫裹正逍遥。又曰:森罗万象悉来朝。

  师曰:莫执无心与有心,两心到底不通真。有心毕竟心为累,嘿庵曰:会取中间真有因。师曰:无有双忘证法身。

  又曰:我把杀人手段,拈出活人刀子。试问杀活如何?嘿庵曰:活却从前死底。息庵曰:斩断一切生死。师曰:你两个刀子无刃。答曰:法王法令在此。

  师曰:烁烁团团一宝珠,外无边际裹头虚。

轻轻拈出无安处,嘿庵曰:独露单提得自如。

虚庵曰:遍周沙界现真如。

息庵曰:放去收来总在渠。

一庵曰:元始於中独自居。

师曰:你每安得不着下着。

咦,引我蟾蝫裹面居。

  又曰:炼就通红热铁丸,红如杲日大如天。钳来送入诸人口,嘿庵曰:嚼出清凉一味禅。息庵曰:嚼碎方知滋味全。师曰:烂尽肝肠性始坚。

  师曰:予与诸法眷续诗游戏,予之本意不在诗而在道,苟有以诗会道者,无上至正之妙得矣。今以挽邪归正为题,押爷遮韵,作一绝句,证不许犯题。

  嘿庵曰:堪笑迷徒不认家,唤他假老作亲爷。

嘿庵伸出无为手,直指长安无障遮。

实庵曰:曲径傍蹊数百家,人人错认贼为爷。

我今唤得回头了,方信蓬莱路不遮。

甲庵曰:三千小法眼前花,切莫迷漫唤作爷。

蓦鼻拖回归大道,满天明月没云遮。

  师曰:抱贼叫屈实堪嗟,两眼明明不识爷。莫怪清庵施毒手,打开心孔要无遮。

  清庵茔蟾子语录卷之四竟

  清庵莹蟾子语录卷之五

  门弟子蒙庵张应坦编

  杂述

  诗赠东溪 #

  丹道立基处,休教外境侵。

一心才静定,二物互相任。

离火烧铅汞,雷车运水金。

调和藉坤土,灌溉必天壬。

白雪凝金鼎,黄芽长玉簪。

这些真种子,本不是玄参。

  又

  会得潜心妙,从他上鼠侵。

有人信得及,无个力难任。

慈誓弘如海,机锋利似金。

穷通内子午,掀倒外丁壬。

善闭无关键,勿疑朋盍簪。

玄之又玄处,一唯契曾参。

  韩宰求赞吕祖师

  这个吕老,面善心黑。

兀兀腾腾,飘飘逸逸。

剑佩青蛇,丹传紫极。

校勘将来,分明奇特。

奇特一句,又作么生。

咄,袖中神剑,不露锋铓,宇宙纵横,了无人识。

  王居士求赞宝公顶相

  这个和尚,拗服背棒。三十六场,做尽模样。咦,直待擘破面皮,露出裹头端相。

  张居士求赞布袋和尚

  这个胖汉,惯会做贼。布袋中藏,了无人识。咦,自是贼人心下虚,笑中露出真消息。

  李居士求赞吕公

  个样胡汉,是何像态。兀兀腾腾,捏捏怪怪。寄迹红尘,遨游物外。既到这裹,私脏尽败。且道贼在甚处?咄,袖内隐青蛇,粟中藏世界。

  善友求赞王祖师

  这个老叟,形容大丑。发少如须,眼大似口。自称是五祖儿孙,人唤作七真师友。且道如何,即是看口。更问如何,劈脊便搂。

  赵居士求赞三仙图

  祖师清庵,黄胖黄胖,全不似像。

百无一能,受人供养。

还识真底么?为伊劈破面皮,却与虚空一样。

洁庵措大指大,千乔百怪。

读五车书,一字不会。

且道云何不会?咄,脱却鲍老戏衫,博个金刚不坏。

  赞诸法眷 #

  了蟾颂曰:心月圆明,性天朗耀。进出了蟾,乾坤普照。

  嘿庵颂曰:嘿庵境界,无内无外。广纳包容,含弘光大。

  丹蟾颂曰:丹为蟾用,蟾为丹体。丹成蟾蜕,功齐元始。

  一蟾颂曰:禅天莹静,慧海澄清。一蟾突出,普照无情。咄乾坤百拶碎,独露大光明。

  颐庵颂曰:颐庵境界,无挂无碍。九转功成,灵胎脱蜕。咦,顶门放大光明,遍照三千世界。

  赞李待韶 #

  剔聪正容,披云修月。向上工夫,一切漏泄。咦,至士面前呈手段,到头万法一齐通。

  赞钱待韶 #

  玉掠拨开云,金刀修出月。上头些子机,一切都通彻。咦,面前消息子,不闻中露泄。

  杂颂

  题三境图 #

  看这一个拙汉,全无些子果断。分明半死半活,犹自厮缠斯绊。咦,连忙急走回来,也只救得一半。

  题打坐猿 #

  这个畜生,颠劣忒煞。突出眼睛,野性犹在。咄,直须烂了皮毛,物外纵横无碍。

  题闭目猿 #

  咄这毛团,是何相态。一味颠狂,千般捏怪。既到这裹,和脏捉败。且道脏在甚处。咦,瞑心瞑目坐山巅,全炁全神游物外。

  赞黑杀符 #

  虚空为纸,须弥作笔。尽就灵符,神出鬼没,试问煞活如何堑。

  赞剑

  杀人刀子,横拈倒举。逢佛杀佛,逢鬼杀鬼。

  赞烧饼 #

  水面和成一块,做出圆陀陀地。不因火候工夫,争得个般真味。咄,信手拈出向君,不用牙关嚼碎。

  赞饧糖 #

  绞出黄芽汁,煎熬凭火力。黏如鸾凤胶,甜似彼罗蜜。懵懂拙汉,黏却牙关。大力量人,开口不得。

  赞瓢

  禀赋先天一炁,成就个般道器。拈来信手劈开,浑沦圆陀陀地。咦,举起分明,切忌错会。

  又云:只-这一个把柄,妙用神功莫测?举起盖日遮天,放下风恬浪息。

  赞宗髼头 #

  髼头髼头,有甚风流。横拖拄杖,倒骑铁牛。

  自赞真相 #

  这个面觜,不傍道理。那个尚非,何尝有你。咦,唤作李清庵,便是眼见鬼。

  赞扇

  圆陀陀地一片,直下森罗影现。举起明月当天,摇动清风拂面。且道见也不见。咦,休问见也不见,为伊略通一线,搧一扇。

  赞丹

  亘古此物,无形无质。

无欠无余,无休无息。

其利断金,其圆胜日。

释曰玄珠,儒曰太极。

道曰金丹,名三体一。

只在目前,时人不识。

○只这便是,休更疑惑。

  示众二图 #

  颂 头 藏 字 迭 #

  脱蜕 元形 保精 #

  成丹 神炼 气御  #

  久视    存神 #

  生长    定性 #

  形固 气灵 心明 #

  凝精 住神 本悟 #

  释颂

  元神炼形,炼形保精。

保精御气,御气神存。

神存定性,定性明心。

明心悟本,悟本神灵。

神灵气住,气住精凝。

精凝形固,形固长生。

长生久视,久视丹成。

丹成脱蜕,脱蜕元神。

  右此颂乃炼神之要也。

欲炼其神,先炼其精。

欲炼其精,先御其炁。

欲御其炁,必先存守。

存守得定,则心所以明,神所以灵,炁所以住也。

炁住而后精凝,精凝而后形固,形固而阳神脱蜕,长生久视之道尽矣。

丹书所谓金液炼形,金液还丹,并不外乎此。

  还 丹 之 图 #

  释图律诗 #

  八金釜内炼丹时,

  八者,木之成数也。木,性也。金,情也。以性摄情,入于中宫,喻曰土釜。然后加火炼之,愈炼愈坚固,愈炼愈圆明,故喻之曰金丹也。

  户火炉中要谨持。

  火者,神也。户者,室也。元神入室,如药在炉,切宜谨谨固济,勿令差失。铅汞二物,惟好飞走,可不谨乎。毫发差殊,不作丹者是也。

  欠土坎宫壬癸走,

  土者,坤也。坤属身,身不动则虎啸,身动则虎走。虎啸则精凝,虎走则精泄。欠土者,身不定也。壬癸走者,精泄也。学者不可不谨。

  心生性地丙丁飞。

  丙丁,火也,属心。心定则龙吟,心不定则龙奔。龙吟则炁固,龙奔则炁散。心生者,火炎也。丙丁飞者,气散也。此二句喻铅飞汞走之意也。

  主人住处阴魔伏,

  主人者,本来真如之性也。历劫不坏,元神也。住者,元神入室也。阴魔伏者,情欲绝也。学道底人,身心既不动,则神凝气固矣。

  日月明时至宝辉。

  日月,喻身之精华也。明者,精华凝结也。功深力到,炼成一块至宝,放光辉照天烁地也。

  一二三元成混合

  天一生水,精也。地二生火,气也。天三生木,神也。精气神炼成一块,三五合一,返本还元。

  金公铋死抱婴儿。

  金边着个公字,铅也。铅死者,欲海竭也,情念绝也,圣胎成也,婴兄显象也。

  一铋二汞会三宫,

  一者,水之生数,喻精也,强名曰铅。二者,火之生数,喻气也,强名曰砂。三者,木之生数,喻神也,强名曰汞。三宫者,三元所居之宫也。

  东海金公百炼工

  东海,喻性也。金公,喻情也。即是铅汞之异名,情来归性以火炼。百炼工夫方为至宝。

  身内本元为体用,

  自家身内有天然种子,向外求之者谬矣。身内元精,金丹之用也。心中元气,金丹之体也。

  艮宫木液是根宗。

  艮宫即土也,木液即汞也,总名曰砂中汞,金丹之母也。恐学者无以取则,故强名云。

  日居月窟真明了,

  日居月窟者,阳来阴舍也,取坎填离也,抽铅添汞也,婴儿交姹女也,金木并也,水火交也。

  心死神生慧性通。

  心死则神生,神生则慧通,故学道之人,身如朽木,心若死灰,寂然不动。工夫纯熟,慧性圆明。

  工备水乾铋汞结,

  工夫周竟,则欲海自竭。性情混融,则汞铅交结。火候功成,则形神超越。然后金丹形兆也。

  大丹一粒透天红

  大丹者,大至圆也。非假外物,由本来真如之本而炼成。人还得饵,果证金仙矣。

  学道先明三二一

  三二一者,即神炁精也。即非交合之精,呼吸之炁,思虑之神,乃元精元炁元神也。不可不明。

  行工莫纵性生心。

  行工之际,不可纵心。心生则火炎上,心定则无明息。十二时中,常常检摄。

  时人若信吾言语,

  学道之人,执文泥象,终不自明。老子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世人莫能知莫能行,信不及也。

  打并乾坤住主人。

  乾坤,身心也。信得及底打并身心,认本来面目。苟或觌面相逢,决定无来无去也。

  坎水扬波因欠土,

  坎水扬波者,精不住也。欠土者,身不定也。丹书云:真土制真铅。即此也。

  性天起念为生心。

  性天起念者,情动於中也。生心者,散乱也。丹书云:真铅制真汞。即此也。

  汞炉立定须工水,

  安炉立鼎,必先固其精,故曰先工水也。精固则炁凝。铅汞自结也。丹书云:铅汞归土釜。

  釜内调和炼八金。

  八金者,情性也。釜为黄中也。性情归中,身心湛寂。丹书云:身心寂不动。即此也。

  垂目睡时工水汞,

  行工之际,睡魔相挠,

  睡时汞 #

  水中取火而攻之。

  自心息定炼东金。

  身心不动,金木交并。

  息定炼 #

  一性圆明万缘息。

  车由轴动吾心悟,

  车动由轴,人动由心。

  轴动悟 #

  人明此理即全真。

  一二三宫日月明。

  三元合一,二物圆成。

  三宫明 #

  明如日月烁乾坤。

  蒙庵曰:清庵师作此迭字藏头二图,非尚奇巧也。

盖欲发明金丹之体用,显微无间也。

迭字颂,谓丹体也,藏头诗,谓丹用也。

藏头之意,表丹道之微密也。

自释其详,表丹旨之显明也。

苟有观图得旨者,金丹之能事毕矣。

於是模之于集后,与同志共之。

  清庵茔蟾于语录卷之五竟

  清庵莹蟾子语录卷之六

  门弟子损庵蔡志头编

  黄中解惑#1 #

  师曰:前代祖师高真上圣,有无上正真之道,留传在世度人,公还知否?定庵曰:弟子初进玄门,至愚且蠢,蒙师收留,千载之幸也。

无上正真之道诚未知之,望师开发。

师曰:无上正真之道者,无上可上,玄之又玄,无象可象,自然而然,至极至妙之谓也。

圣人强名曰道。

自古上仙,皆由此处了达,未有不由是而修证者。

圣师口口,历代心心所传所授金丹之旨,乃无上正真之妙道也。

  定庵曰:无上正真之妙,喻为金丹。

其理云何?师曰:一金者,坚也。

丹者,圆也。

释氏喻之为圆觉,儒家喻之为太极。

太极初非别物,只是本来一灵而已。

本来真性,永劫不壤,如金之坚,如丹之圆,愈炼愈明。

释氏曰:○此者,真如也。

儒家曰:○此者,太极也。

吾道曰:○此者,乃金丹也。

体同名异。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者,虚无自然之谓也。

两仪,一阴一阳也,天地也。

人生於天地之间,是谓江才之道,一身备矣。

太极者,元神也。

两仪者,身心也。

以丹道言之,太极者,丹之母也;两仪者,真铅真汞也一所谓铅汞者,非水银、朱砂硫黄、黑锡、草木之类,亦非精津涕唾、心肾气血,乃身中元精,心中元神,身心不动,精炁凝结,喻之曰丹。

所谓丹者,丹身也。

○此真性也。

丹中取出○者,谓之丹-成。

所谓丹者,非假外物而造作,由所生之本,而成正真也。

世鲜知之,今之修舟之士,多不得正传,皆是向外寻求,随邪背正,所以学者多而成者少。

或炼五金八石,或炼三避五假,或炼云霞外炁;或炼日月精华,或采星曜之光,或想空中丸块而成丹者。

或想丹田有物而为丹,或肘后飞金精,或存想眉间,或还精补脑,或运炁归脐。

乃至服牍吞津,纳新吐故,八段锦,三字法,摇夹脊,绞辘轳,闭尾闾,守脐蒂,采天癸,煅秋石,曲伸导引,按摩消息,默朝上帝,舌柱上腭,三田返还,闭塞行炁,大火聚於膀胱,五行钻於苦海。

如斯小法,何啻千门。

纵有勤功采取,终不能成其大事。

经云:正法难遇多迷,真路多入邪宗,此之谓也。

夫至真之要,至简至易,难遇而易成。

若遇至人点化,无不成就。

  定庵曰:弟子夙缘有幸,得遇老师,幸沾法乳,金丹之要,望赐点化。

师曰:汝今谛听,当为演说。

夫炼丹者,全在夺天地造化。

以乾坤为鼎器,以日月为水火,以阴阳为化机,以乌兔为药物,仗天罡之斡运,凭斗柄之推迁,采炁有时,运符有则,进火退符,和合四象,追二炁归黄道,会三性於元宫,返本还元,归根复命,功圆神备,凡脱为仙,谓之丹成也。

  定庵曰:天地造化,诚恐难夺。

师曰:无出一身,奚难之有。

天地,形体也;水火,精炁也;阴阳,身心也;乌兔,性情也。

所以形体为鼎炉,精炁为水火,情性为化机,身心为药材。

  人恐学者无以取则,遂以天地喻之。

人身与天地造化,无有不同处。

身心两个字,是药也,是火也。

所以天魂地魄,乾马坤牛,阳铅阴汞,坎男离女,日乌月兔,无出於身心二字。

天罡斡运者,天心也。

丹书云: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止片时。

又云:以心观道,道即心也;以道观心,心即道也。

斗柄推迁者,玄关也。

夫玄关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

今之学者多泥形体,或云眉间,或云脐轮,或云两肾中间,或云脐后肾前,或云膀胱,或云丹田,或云首有九宫为玄关,或指产门为生身处,或指口鼻为玄牝,都皆非也。

但着於形体上,都不是。

亦不可离此身,向外寻求。

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

此所以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二字。

所以圣人只书一个中字。

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

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维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

释氏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於恁么时,那个是自己本来面目。

此禅家之中也。

儒曰: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

道教曰:念头不动处谓之中,此道教之中也。

此乃三教只用一个中也。

《易》曰:寂然不动,中之体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

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易》云:复,见天地之心。

且复卦一阳生於五阴之下。

阴者,静也。

阳者,动也。

静极生动。

只这动处,便是玄关也。

公但向二六时中,举心动念处着工夫,久久玄关自然见也。

若得见玄关,药物火候,抽添运用,乃至脱胎神化,并不出此一窍。

采药者,采身中真铅真汞也。

药生有时。

夫时者,非冬至,非月生,非子时。

师云: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

又云:铅到癸生急须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以此寻身中癸生时,是一阳也,便可下手采之。

二气交合之后,要识持盈,不可太过,望远不堪尝。

进火退符,无以取则,遂一年节候,寒暑往来,以为火符之则。

又以一月盈亏,以明抽添之指。

且如冬至阳生,复卦,十二月;二阳临卦,正月;三阳泰卦,二月;四阳大壮卦,三月;五阳夬卦,四月;六阳,纯阳乾卦,阳极阴生,五月;一阴姤卦,六月;二阴遁卦,七月;三阴否卦,八月;四阴观卦,九月;五阴剥卦,十月;纯阴坤卦,阴极阳生,周而复始。

此火符进退之机。

奈何学者执文泥象,以冬至日下手进火,夏至日退符,二八月沐浴,由不知其要也。

圣人见学者错用心志,又以一年节候,促在一月之内,以朔望象冬夏二至,以两弦比二八月,以两日半准一月,以三十日准一年。

学者又着在月上用工夫。

又以月亏盈促在一日,以子午体朔望,以卯酉体二弦。

学者又着在一日上做工夫。

近代真师云: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节候。

又曰:父母未生前,焉有年月日时。

此圣人诱喻学者勿错用心。

奈何泥着之徒,不穷其理,执文泥象,徒尔劳心。

余今直指与公,身中癸生时,便是一阳也;阳升阴降,便是三阳也。

阴阳分,便是四阳,体二月,如上弦,比卯时,为沐浴,然后进火。

阴阳交,神炁合,六阳也。

阴阳相交,神炁混融之后,要识持盈。

不知止足,前功俱废。

故曰:丹金逢望远不堪尝。

然后退符,象一阴,乃至阴阳分,象三阴,阴阳伏位,宜沐浴,象八月,比下弦,如酉时也。

然后运至六阴,阴极阳生,顷刻之间,一周天也。

公但依而行之,久久工夫渐凝渐结,无质生质,结成圣胎,谓之丹成也。

  定庵曰:下手工夫,周天火候之用,已蒙师开发,种种异名不能尽知,望师指示。

师曰:异名者,只是譬喻,无出乎身心二字。

下工之际,凝耳韵,含眼光,缄舌炁,调鼻息,四大不动。

使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谓之五炁朝元。

运入中宫,谓之攒簇五行。

心不动,龙吟;身不动,虎啸;身心不动,谓之降龙伏虎也。

以精炁喻之为龟蛇,以身心喻之为龙虎。

龙虎龟蛇打成一片,谓之和合四象。

以性摄情,谓之金木并。

以精御炁,谓之水火交。

木与火同源,两性一家,东三南二同成五。

水与金同源,北一西方四共之。

土在中宫属自己,五数戊己,还从本生数。

心身意打成一片,三家相见结婴儿,总谓三五混融也。

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花聚鼎,又谓之三关。

今之学者多指尾闾,夹脊、玉枕为三关者,只是功法,非至要也。

举心动念处为玄牝,今之人指口鼻者,非也。

身、心、意为三要。

心中之性谓之砂中汞,身中之炁谓之水中金。

金本生水,乃水之母,金返居水中,故曰母隐子胎。

外境勿入,内境勿令出,谓之固济。

寂然不动,谓之养火。

虚无自然,谓之运用。

存诚笃志,谓之守城。

降伏内境,谓之野战。

真汞谓之姹女,真铅谓之婴儿。

胎意谓之黄婆。

性情谓之夫妇。

澄心定意,性寂神灵,二物成团,三元辐辏,谓之成胎。

爱护灵根,谓之温养。

温养者,如龙养珠,如鸡覆子,谓之护持。

勿令差失,毫发有差,前功俱废也。

阳神出现,谓之脱胎。

归根复命,还其本初,谓之超脱。

打破虚空,谓之了当。

  定庵曰:金丹成时,还可见否?答曰:可见。

再问:有形否?答曰:无形。

再问:既无形,如何可见?答曰:金丹只是强名,岂有形乎?所以可见者,不可以眼见。

释氏云:於不见中亲见,亲见中不见。

道经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期谓之道。

视之不见,未尝不见。

听之不闻,未尝不闻。

所谓可见可闻,非耳目所及也,乃心见意闻而已。

譬如大风起,入山撼木,入水扬波,岂得谓之无?观之不见,搏之不得,岂得谓之有?金丹之体,亦复如是。

所以炼之初,有无互用,动静相随,乃至成功。

诸缘顿息,万法皆空,动静俱忘,有无俱遣,始得玄珠成象,太一归真也。

性命双全,形神俱妙,出有入无,逍遥云际,果证金仙也。

所以经典丹书,种种异名,接引学人,从粗达妙,渐入佳境,乃至见性悟空,真事却不在纸上。

譬如过河之舟,济度斯民,既登彼岸,则舟船无用矣。

前贤云:得兔忘蹄,得鱼忘筌,此之谓也。

且余今之此集,却不可执在纸上,但只可细嚼熟玩其味,穷究本源。

或一言之下,心地开通,直入无为之境,是不

  难也。更有向上关捩,未易轻述,当於言下之外求之,待公工夫好向如何,别有心传口授,且笃力而行之。玄科深戒,乃为颂曰:

  授汝金丹一卷书,且宜笃意返求诸。

  若能宜解书中意,妙用圆通体太虚。

  炼性指南 #

  性理之学,本无次序。

或谓穷理尽性,以至於命,尽有次序。

或谓三事一时都了。

今之学者不知孰是,我今分明说与公。

中下之士,须从渐入,先穷物理,穷尽始得尽性,才有一物不尽,便有室得处。

须先一一穷尽,得见自己性,然后至於命也。

上智人则不然,但穷得一理尽,万理自通,尽性至命,一时都了。

如禅家戒、定、慧一同也。

下根下器人,忘情绝念谓之戒,寂然不动谓之定,默识潜通谓之慧。

上根器人则不然。

上根器人,戒则自定,定则自然慧通,三事一时都了。

炼金丹者,渐教起手之初,炼精化炁,渐次炼炁化神,然后炼神还虚。

顿教则不然,以精炁神谓之元药物,下手一时都了。

如此求之,性理之学有甚次序,若是有志气男儿,三事一时都了。

且道如何是三事一时都了?咦,一握乱丝锅,一斩一齐断。

  登真捷径 #

  颐庵詹公者,兴化贤宰也。

仁风及物,心目临民,虽混迹於红尘,实存心於玄境,真所谓居尘出尘之士也。

一日访予於蟾窟,请益於予。

略举工夫则语扣之,其应对不俗,不容缄默。

故撰此命基九事而赠之,以合九还之理。

其中所述金丹造化,以禅宗奥旨引证。

观是书而熟玩其味,曲求其旨,自然绝物我之殊,无异同之见也。

若夫登真蹑境之要,无出乎此,故以《登真捷径》而名之焉。

都梁清庵莹蟾子李纯素撰。

  一、下手知时 #

  欲炼金丹,先明下手处,若不知下手工夫,万般扭捏,千种杜撰,都不济事。

紫阳真人曰: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

须是要真师指破安手下脚处。

既知下手处,又要知时节。

所谓时者,一阳时也。

今人多指子时为一阳时,非也。

但着在时辰上,都不是,若云无时,亦非也。

岂不闻吕真人云:炼已待时。

又不闻紫阳真人云:铅见癸生须急采,经中道时至神知。

以此穷之便知道,身中癸生,便是一阳时也。

且道如何是癸生时?咦,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二、真铅真汞 #

  下手既知时节,要识真铅真汞。

铅汞者,不是凡铅、黑锡、朱砂、水银,是自己身中本来二物也。

强名药物,二物感合之妙,故喻之为铅汞。

盖铅性好飞,汞性好走。

铅见汞不飞,汞见铅不走。

身中药物,亦复如是。

要见药么。

咦,云起南山与北山。

  三、采药入炉 #

  识得不为奇,会采方为妙。

夫采药物者,不离动静中。

动静中采得来,送入无为造化炉内,用进三昧真火,炼成紫粉,结成玄珠,取而食之,可以长生久视。

结就玄珠一句,作么生会?咦,捉住青山万顷云,捞取碧潭一输月。

  四、抽铅添汞 #

  会得炼药,要识抽添。

所谓抽添者,抽有余而补不足也。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人、非人等,情常有余,性常不足;念常有余,心常不足;精常有余,炁常不足。

忘精养性,摄念归心,炼精化炁已上,谓之抽添。

且如抽得有余,补了不足,未为奇特。

更有向上事在,须是到不抽不添处始得。

如何是不抽不添。

咦,也不剩兮也不少,信手拈来正恰好。

  五、火候周天 #

  若到无抽无添处,正好行火候。

又道:真火本无候。

又道:不将火候着於火。

呵呵,只这两句子,瞎了多少人眼,开了多少人眼。

我今直指与君。

火者,心也。

候者,念也。

以心炼念,谓之火候。

至於心定念息,火候用也。

虽然恁么道,却不可着在心念上,亦不得离了心念。

离了心念便是妄,着了心念便是物。

在心念又不是,离心念又不是。

毕竟作么生?咦,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六、持盈固济 #

  行功之际,要识持盈,不识持盈,前功俱废。

紫阳真人云: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太上云:保此道者,不欲盈。

此之谓也。

且道如何是持盈?咦,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七、固济鼎炉 #

  既识持盈,尤当固济。

固济者,牢封土釜也。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所以火候既周,周天数足,含光默默,真息绵绵,十二时中常切照顾,直待药熟,方得自如。

且道药熟有何效验?咦,此夜一输满,清光何处无。

  八、温养 #

  金丹成象,更要温养工夫。

如何是温养?如妇人怀胎相似。

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兢兢业业,如牛养黄,如龙养珠,常守其中,勿令间断,直待分胎,方得脚踏实地。

还会分胎么?咦,瓜熟蒂落。

  九、调神出壳 #

  分胎之后,调神出入,更要子细,如母爱护婴儿相似。

兴居服食处,常要怀抱,及至会行,便要看守。

若不看守,堕坑落堑,直待立事,方可离母。

调神工夫,亦复如是。

锺离公曰:孩儿幼小未成人,全藉娘娘养育恩。

三年九载人事尽,纵横天地不由亲。

此之谓也。

虽然恁么道,不可作境会。

只要时时刻刻防危虑险,直待和炉鼎一齐掀翻,方见逍遥自在,出入无拘,遨游物外,与太虚同体。

如何掀翻炉鼎?一句家破人亡(囗十力),虚空百杂碎,独露一丹蟾。

  水调歌头 显性理

  至道无言说,神功妙莫量。

本来具足,添之无得减无妨。

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通默会,定裹细参详。

个中端的意,元不离中黄。

圆陀陀,光烁烁,现堂堂。

无余无欠,通身无象合真常。

只这而今默识,便是当来弥勒,直下要承当。

开放顶门眼,遍界不能藏。

  金丹秘要 #

  大道无言,无言不能显其道。

金丹无象,无象何以见其丹。

故圣人法天象地,以道化人,立种种名,设种种象,着丹书经典,诱喻群品。

奈何今之学者,执象泥文,又生见解,异端并起,三教殊途,不能合一,盖因不知其源也。

余今以金丹造化秘要,述成三十五颂。

明彰至理,直指异名,目之曰金丹秘要,以赠退庵居士,使其易为晓了。

苟或因言而解义,自然抱本以归虚,直造希夷之妙境耳。

  性命

  元始真如谓之性,先天一炁谓之命。性本神通大,因身便不灵。只今全放下,依旧放光明。

  体用

  法天象地谓之体,负阴抱阳谓之用。天地为立基,阴阳运化机。这些关捩子,料得少人知。

  龙虎

  心中元炁谓之龙,身中元精谓之虎。性定龙归水,情忘虎隐山。性情和合了,名姓列仙班。

  铅汞

  太一灵泉谓之铅,朱陵火府谓之汞。欲炼南山汞,先抽北海铅。身闲心不动,至宝便凝坚。

  鼎炉

  乾宫真金谓之鼎,坤宫真土谓之炉。鼎用乾金铸,炉须坤土包。身心端正后,炉鼎自坚牢。

  丹灶

  一灵真性谓之丹,四大假合谓之灶。幻体为丹灶,真如是药材。工夫常不间,定裹结灵胎。

  有无

  系风抱影谓之有,掬水弄月谓之无。会得离交坎,方知有即无。有无成一片,炼作夜明珠。

  药火

  以炁摄情谓之药,以心炼念谓之火。采药元容易,烹煎亦不难。心头无一事,真火透三关。

  玄牝

  虚无之谷谓之玄,归根之窍谓之牝。虚谷气归根,斯为天地门。自从通阖辟,金鼎镇汤温。

  中正

  寂然不动谓之中,感而遂通谓之正。心静方为正,神清总是中。湛然常不动,天理感而通。

  灵宝

  百神不散谓之灵,万炁常存谓之宝。自己身中宝,施为便有灵。诚能含畜得,放出大光明。

  清浄

  灵源浪息谓之清,性地无尘谓之净。神水本来清,随流便不澄。只今还不动,慧日自西东。

  抽添

  忘情绝念谓之抽,炼情养性谓之添。养性谓添汞,忘情是减铅。形神俱妙后,无臧亦无添。

  沐浴

  揩磨心地谓之沐,洗涤尘劳谓之浴。要得狂猿伏,先将劣马擒。纤毫尘不染,神炁合乎心。

  复姤

  阴极阳生谓之复,阳极阴生谓之姤。阴极阳来复,阳生姤又侵。学人明此趣,一定见天心。

  交合

  二物混融谓之交,三元辐辏谓之合。姹女安东室,金公住在西。黄婆相会合,匹配作夫妻。

  温养

  真息绵绵谓之温,含光默默谓之养。胎内婴儿就,便加温养功。时时常照顾,脱壳显神通。

  返还

  炁来合神谓之返,情来归性谓之还。欲要金归性,先教火返心。两般成一块,徧地总黄金。

  收入

  入希夷门谓之收,出群迷径谓之放。亘古灵童子,神通妙莫量。放开周法界,收则黍珠藏。

  虚彻

  有无不立谓之虚,内外皆空谓之彻。着有终成幻,云无又不中。有无俱不立,内外悉皆空。

  灵通

  悟本知源谓之灵,廓然无得谓之通。识破娘生面,都无佛与仙。廓然无所得,一任海成田。

  圆明

  全归太极谓之圆,烁破真空谓之明。力到丹成象,功圆宝至坚。性蟾形兆也,照破未生前。

  觉照

  掀翻万幻谓之觉,独露真常谓之照。一炁还元始,元神返太初。万缘掀倒也,独露一真如。

  全真

  纯一不杂谓之全,太虚同体谓之真。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达得全真理,身心混太初。

  诗绝句 #

  赠程洁庵 #

  无为好向无中作,自有琼蟾照碧崖。

  尽夜下工常不问,气圆神备产婴孩。

  洁庵识破世炎凉,铲彩埋光自养恬。

  最有一般真乐处,碧潭掬水弄琼蟾。

  庵兄洁净元无物,只个琼蟾养在中。

  功备炼成三五一,光辉南北与西东。

  儒穷天理释参禅,道炼金丹法自然。

  惟有琼蟾通一贯,顶门具眼法身全。

  先生本是通儒学,又得神仙正派传。

  透得真空成大觉,琼蟾形兆独坤乾。

  又五吉闷绝句 赠程洁庵

  除却玄关窍,其他总不真。无为终赠蹬,有作枉劳辛。

  性定离交坎,心澄木并金。四般归一处,全在洁庵成。

  肝肺非龙虎,心肾岂坎离。性情还混合,乌兔自交持。

  意要常中守,心休向外迷。洁庵常定一,胎就养婴儿。

  河上牛郎立,桥边织女过。一时才会遇,两意自谐和。

  海底生红焰,山头起白波。洁庵欢乐处,时听木人歌。

  鼎立悬胎鼎,炉安太一炉。但知生乐处,便好下工夫。

  顷刻虚通实,须臾有入无。洁庵工成也,获得夜明珠。

  无药休轻举,生铅急下工。驾车须坎虎,起火仗玄风。

  二物情交合,三关路透通。性天云起处,光照洁庵红。

  说破无为趣,玄关奥且深。欲求天上宝,光觅水中金。

  灵地无纤翳,洁庵无点尘。琼蟾圆皎皎,光透九天明。

  一二三四五,束西南北中。五行钻一处,只是靠金公。

  得一万事毕,一居何所安。更能忘却一,即此是金丹。

  罔象先天地,无形混沌先。先天交混沌,玄外更无玄。

  存诚终入圣,致敬便通玄。动静了无得,逍遥乐自然。

  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

  儒理

  致知格物 #

  物物包含太极微,存诚致敬便知机。无声无臭无踪迹,体物昭然理莫违。

  正心诚意 #

  诚明静定道之宗,动静相因罔不同。日用平常存一正,自然天理感而通。

  人心惟危 #

  可叹世人太执迷,随声逐色转倾危。若能返理穷诸己,性定身安神自怡。

  道心惟微 #

  道在凡人日用中,显仁藏用发神功。无余无欠时时在,争奈凡人眼自瞢。

  惟精惟一 #

  天心体用妙玄机,舍妄从真便造微。精义入神惟定一,功深力到达希夷。

  允执厥中 #

  得造玄微笃力行,堂堂大道坦然平。纵横妙用中心定,危者安而微者明。

  穷理尽性 #

  存诚至要先穷理,穷理神功在尽诚。诚极理穷天大本,性天发露太光明。

  以致於命 #

  乐天知命真君子,尽理穷微大圣人。只要厥中为大本,全明大本便通神。

  忠恕而已 #

  责人之心惟责己,恕己之心惟恕人。忠恕两全方达道,克终克始不违仁。

  复见天心 #

  群阴剥尽一阳生,牢闭玄关莫妄开。静极极中观一动,天心莹彻悟元来。

  知周万物 #

  世间物物全天理,自是时人鲜克知。原始返终全太极,穷神知化入无为。

  退藏於密 #

  先天太易理幽深,广大精微妙莫评。玩味探玄玄在己,洗心藏退极於诚。

  常慎其独 #

  观之不见听无声,隐显幽微常尽诚。应用神机人莫测,堂堂天意自昭明。

  一以贯之 #

  一物自有一太极,机缄造化体坤乾。穷通一贯全天理,抱本还元合自然。

  复归於无极 #

  无极极中全太极,太极形而分两仪。万物三才皆备我,复元无极圣人基。

  释教

  二身一体 #

  法身清浄本无形,有象何名圆满身。假使化身千百亿,不能合一不全真。

  三心则一 #

  三心本一一元无,捏聚分开只是渠。见在更能无染着,未来过去总归虚。

  消得悟空 #

  莫夸口鼓学谈禅,但只澄心绝万缘。学解见知俱放下,迷云消散月华圆。

  显微无间 #

  见了还如未见时,不能含蓄返成迷。藏身韬晦无综迹,才是金毛狮子儿。

  不立有无 #

  着有着无总难通,两下俱损又落空。无有兼资终是幻,执中方可合神功。

  戒定慧 #

  动中不动为真戒,真定方能合祖宗。慧既升腾周法界,情缘妄幻悉消镕。

  无有定法 #

  参禅求法性全迷,离法求玄事转违。会得法从心上出,法空心寂见牟尼。

  虚彻灵通 #

  虚心静定通玄牝,彻骨清贫入道基。灵地莹然心月现,禅天独露大光

  辉。

  真如觉性 #

  真性元来本自圆,如如不动照中天。光明莹彻无遮障,照破鸿蒙未判前。

  常乐我静 #

  颐神养志慕清虚,终日逍遥任卷舒。最是定中真乐处,禅天独露莹如如。

  朝阳补破衲 #

  朝阳补衲假妆么,补了肩头又补腰。补了破时重又补,到头争似赤条条。

  对月了残经 #

  天外银蟾才一半,痴人要了末后段。忽然些子黑云来,两眼依然似瞎汉。

  金刚经塔 #

  分明一座无缝塔,强被傍人硬撞开。八面四方都是眼,中间现出活如来。

  道教

  清浄无为 #

  清清净净本无言,才有施为不自然。默识通玄关窍透,性灵神化宝凝坚。

  无上至真 #

  无为好用法乾坤,上下中间认本根。正定始能通此趣,真如透出烁天门。

  真元妙用 #

  莫着无心与有心,无心争得悟天心。有心必竟为心累,有无俱捐觉性纯。

  损之又损 #

  艮兑交重山泽损,戒人惩忿绝嗔痴。损之又损无惩窒,绝学无为入圣基。

  三返昼夜 #

  先天大道理难寻,终日乾乾抱一真。三返工夫为日用,玄关透彻出阳神。

  一得永得 #

  学解见知皆是垢,声闻圆觉总为尘。洗心矿虑禅天浄,凡圣齐瞻慧日明。

  抽添铅汞 #

  抽铅只是绝尘绿,添汞工夫本性天。情性混融仙道毕,汞铅凝结大丹圆。

  玄牝之门 #

  玄关牝户道之门,辟则从乾阖则坤。迷者忙忙推口鼻,如何本命复归根。

  出群迷径 #

  抛名奔利乐清虚,万幻诸缘尽剪除。性海波澄舟到岸,一轮皎月出云衢。

  入希夷门 #

  三关透了达真玄,真造无为本自然。举步便超无色界,抬头身在大罗天。

  多言数穷 #

  千经万论讲宗风,可叹迷途见不同。大辩高谈夸俊锐,到头终是落顽空。

  不如守中 #

  说妙谈玄了不通,争如默默守其中。不偏不倚玄关透,不易方能合圣功。

  九转神丹 #

  立鼎烧乾四大海?安炉炼碎五须弥。金丹成象包三界,方是男儿得志时。

  可道非常道 #

  真常之道无言说,有说分明是背宗。若向不言中会意,不劳余力备全功。

  清庵茔蟾子语录卷之六竟

  #1此篇又见《中和集》卷三,题名『赵定庵问答』。不同。

  后序

  尝闻太上启教,接引方来,故有神仙之学。

神仙之学,岂寻常而语哉。

必是遇其至人,点开心易,通阴阳阖辟.之机,达性命混合之理,超然独立,应化无穷,始可与言神仙之学也。

自东华绍派,锺吕流辉以后,列仙并驾而出者,皆鸿生硕士。

上则匡君以行道,下则泽民以济生,玄风益振,竞起学仙者,代不少矣。

继而莹蟾子李清庵,出道学渊源,得神仙秘授,三教之宗,了然粲於胸次,四方闻之,踵门而请益者,不可枚举。

其发挥金丹之妙,与弟子问答难疑之辞,机锋捷对之句,凡若干言,录而成书,名曰《清庵语录》。

余诵其文再三,篇篇无闲言,句句无闲字,皆发明太上之遗风,先真之未露,可谓明矣妙矣。

其文与《中和集》相表裹。

荆南羽士邓坦然,抄录已久,今则命匠绣绣,以寿其传,不泯清庵之德音,可见运心之普矣。

学仙之徒,览斯文者,必有超然而作者,岂曰小补也哉。

南昌修江后学混然子稽首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