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子

无能子 #

  经名:无能子。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文渊阁本)。

  无能子序 #

  无能子,余忘形友也。

少博学寡欲,长於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黄巢乱,避地流转,不常所处,冻馁淡如也。

光启三年,天子在褒,四方犹兵,无能子寓于左辅景氏民舍,自晦也。

民舍之陌,杂处其问,循循如也。

昼好卧不寐,外则笔扎一二纸,兴则怀之,而不余示。

自仲春壬申至季春己亥,盈数十纸,卷而囊之,似有所着者。

余窃得之,多纪所传所见,或尝与昆弟朋友问答之言。

其旨归於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

自然无作,性命无欲,是以略礼教而外世务焉。

知之者不待喻而信,不知者能无罪乎。

余因析为品目,凡三十四篇,编上中下三卷。

自与知之者共之尔。

余盖具审无能子行止中藏,故不述其姓名游宦焉。

  目 录

  卷上

  圣过第一    明本第二

  析惑第三    无忧第四

  质妄第五二篇  第六阙

  真修第七四篇  第八阙

  第九阙     第十阙 #

  卷中

  文王第一    首阳子说第二

  老说君第三   孔子说第四二篇

  第五阙     范蠡说第六

  宋玉说第七   商隐说第八

  严陵说第九   孙登说第十

  卷下

  答通问第一   答华阳子问第二

  答愚中子问第三 鱼说第四

  鸩说第五    答鲁问第六二篇

  第七阙     纪见第八三篇

  第九阙     第十阙 #

  固本第十一四篇 第十二阙

  第十三阙    第十四阙

  无能子卷上 #

  圣过第一 #

  天地未分,混沌一黑。

一黑充溢,分为二仪。

有清浊焉,有轻重焉。

轻清者上,为阳为天;重浊者下,为阴为地矣。

天则刚健而动,地则柔顺而静,黑之自然也。

天地既位,阴阳黑交,於是裸虫、鳞虫、毛虫、羽虫、甲虫生焉。

人者,裸虫也,与夫鳞毛羽虫俱焉,同生天地,交黑而已,无所异也。

或谓有所异者,岂非乎人自谓异於鳞羽毛甲诸虫者。

岂非乎能用智虑耶,言语耶。

夫自乌兽迨乎蠢蠕皆好生避死,营其巢穴,谋其饮啄,生育乳养其类而护之;与人之好生避死,营其宫室,谋其衣食,生育乳养其男女而私之,无所异也。

何可谓之无智虑耶。

夫自乌兽迨乎蠢蠕者,号呜悼噪,皆有其音,安知其族类之中非语言耶。

人以不喻其音,而谓其不能言。

又安知乎乌兽不喻人言,亦谓人不能语言耶。

则其号呜悼噪之音,必语言尔。

又何可谓之不能语言耶。

智虑语言,人与虫一也,所以异者形质尔。

夫鳞毛羽甲#1中,形质亦有不同者,岂特止与人不同耶。

人之中,形质亦有同而异者,异而同者,岂特止与四虫之形质异也,嗟乎。

天与地,阴阳气中之巨物尔。

裸鳞羽毛甲五灵,因巨物合和之黑,又物於巨物之内,亦犹江海之含鱼鳖,山陵之包草木尔。

所以太古时,裸虫与鳞毛羽杂处,雌雄牝牡自然相合,无男女夫妇之别,父子兄弟之序。

夏巢冬穴,无宫室之制。

茹毛饮血,无百谷之食。

生自驰,死自仆,无夺害之心,无痪藏之事。

任其自然,遂其天真,无所司牧,蒙蒙淳淳,其理也居且久矣。

无何裸虫中繁其智虑者,其名曰人,以法限鳞毛羽甲.诸虫,又相教播种以食百谷,於是有未耜之用。

构木合土以建宫室,於是有斤斧之功。

设婚嫁以析雌雄牝牡,於是有夫妇之别,父子兄弟之序。

为棺椁衣袅以座藏其死,於是有丧葬之仪。

结买呆网罗以取鳞毛羽甲#2诸虫,於是有刀俎之味。

蒙淳以之散,情意以之作。

然由自强自弱,无所制焉。

繁其智虑者,又於其中择一以统众,名一为君,名众为臣。

一可役众,众不得#3凌一。

於是有君臣之分,尊卑之节。

尊者隆,众者同。

降及后世,又设爵禄以升降其众,於是有贵贱之等用其物,贫富之差得其欲,乃谓繁智虑者为圣人。

既而贱慕贵,贫慕富,而人之争心生焉。

谓之圣人者忧之,相与谋曰,彼始蒙蒙淳淳,孰谓之人。

吾强名之曰人。

人虫乃分。

彼始无卑无尊,孰谓之君臣。

吾强建之,乃君乃臣。

彼始无取无欲,何谓爵禄。

吾强品之,乃荣乃辱。

今则腌真淳、厚嗜欲而包争心矣。

争则夺,夺则乱,将如之何。

智虑愈繁者曰:吾有术焉。

於是立仁义忠信之教,礼乐之章以拘之。

君苦其臣尸苛,臣侵其君曰叛,父不爱子曰不慈,子不尊父曰不孝,兄弟不相顺为不友不悌,夫妇不相一为不贞不和,为之者为非,不为之者· 为是。

是则荣,非则辱,於是乐是耻非之心生焉,而争心抑焉。

降及后代,嗜欲愈炽,於是背仁义忠信、瑜礼乐而争焉。

谓之圣人者悔之,不得已乃设刑法与兵以制之,小则刑之,大则兵之。

於是缧绁栓桔鞭笞流窜之罪充於国,戈锤#4方矢之伐充於天下,覆家亡国之祸,绵绵不绝,生民困贫,夭折之苦,漫漫不止。

嗟乎。

自然而虫之,不自然而人之。

强立宫室饮食以诱其欲,强分贵贱尊卑以激其争,强为仁义礼乐以倾其真,强行刑法征伐以残其生,俾逐其末而忘其本,纷其情而#5伐其命,迷迷相死,古今不复,谓之圣人者之过也。

  明本第二 #

  夫所谓本者,无为之为心也,形骸依之以立也,其为常而不殆也。

如火之可用以焚,不可夺其炎也。

如水之可用以润,不可夺其湿也。

取之不有,藏#6之不无。

动之则察秋毫之形,审蚊纳之音;静之则不见丘山,不闻雷霆。

大之可以包天壤,细之可以入眉睫。

惚惚恍恍,不来不往。

希希夷夷,不盈不亏。

巢由之隐,园绮之遁,专其根而独善也。

尧授舜,舜授禹,禹授启,汤放桀,武王伐纣,张其机而兼济也。

明之者,可藏则藏,可行则行,应物立事,旷乎无情。

昧之者,嗜欲是驰,耳目是随,终曰妄用,不识不知。

孰能照以无滞之光,委以自然之和,则无名之元,见乎无见之中矣。

  析惑第三 #

  夫性者神也,命者气也,相须於虚无,相生於自然,犹乎填帘之相感也,阴阳之相和也。

形骸者,性命之器也,犹乎火之在薪,薪非火不炎#7,火非薪不光。

形骸非性命不立,性命假形骸以显,则性命自然冲而生者也,形骸自然滞而死者也。

自然生者,虽寂而常生;自然死者,虽摇而常死。

今人莫不好生恶死,而不知自然生死之理,睹乎不摇而偃者则忧之。

役其自然生者,务存其自然死者,存之愈切,生之愈疏。

是欲#8沈羽而浮石者也,何惑之甚欤。

  无忧第四 #

  夫人大恶者死也,形骸不摇而偃者也。

夫形骸血肉耳目不能虚而灵,则非生之具也。

故不待不摇而偃则曰死,方摇而趋本死矣。

所以摇而趋者,凭於本不死者耳,非能自摇而趋者。

形骸本死,则非今死;非今死,无死矣。

死者,人之大恶也。

无死可恶,则形骸之,外何足汨#9吾之至和哉。

  质妄第五 #

  天下人所共趋之而不知止者,富贵与美名尔。

所谓富贵者,足於物尔。

夫富贵之亢极者,大则帝王,小则公侯而已。

岂不以被一表冕、处宫阙、建羽葆警跸,故谓之帝王耶。

岂不以戴簪缨,喧车马、仗旌旗鈇钹,故谓之公侯耶。

不饰之以衷冕、宫阙、羽葆、警跸、簪缨、车马、鈇铁,又何有乎帝王公侯哉。

夫一牧冕、羽葆、簪缨、鈇铁、旌旗、车马,皆物也。

物足则富贵,富贵则帝王公侯。

故曰:富贵者足物尔。

夫物者,人之所能为者也,自为之,反为不为者感之。

乃以足物者为富贵,无物者为贫贱,於是乐富贵,耿贫贱。

不得其乐者,无所不至,自古及今,醒而不悟。

壮哉物之力也。

夫所谓美名者,岂以居家孝、事上忠、朋友信、临财廉、充乎才、足乎艺之类耶。

此皆所谓圣人者尚之,以拘愚人也。

夫何以被之美名者,人之形质尔。

无形质,廓乎太空,故非毁誉所能加也。

形质者,囊乎血舆乎滓者也,朝合而暮坏,何有於美名哉。

今人莫不失自然正性而趋之,以至於诈伪激者,何也。

所谓圣人者误之也。

  古今之人谓其所亲者血属,於是情有所专焉。

聚则相欢,离则相思,病则相忧,死则相哭。

夫天下之人,与我所亲手足腹背、耳目口鼻、头颈眉发一也,何以分别乎彼我哉。

所以彼我者,必名字尔。

所以疏於天下之人者,不相熟尔。

所以亲於所亲者,相熟尔。

嗟乎。

手足腹背,耳目口鼻,头颈眉发,俾乎人人离析之,各求其谓之身体者,且无所得,谁谓所亲耶。

谁谓天下之人耶。

取於名字强为者也。

若炒名所亲之名,名天下之人,财天下之人皆所亲矣。

若以熟所亲之熟,熟天下之则天下之人皆所亲矣胡谓情所专夫无所孝慈者孝慈天下,有所孝慈者孝慈一家。

一家之孝慈未弊,则以情相苦,而孝慈反为累矣。

弊则伪,伪则父子兄弟将有嫌怨者矣。

庄子曰:鱼相处於陆,相煦以沬,不如相忘於江湖。

至哉是言也。

夫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自然,各适矣。

故情有所专者,明者不为。

  真修第七 #

  夫衡镜,物也,成於人者也。

人自成之,而反求轻重於衡,妍丑於镜者,何也。

衡无心而平,镜无心而明也。

夫无心之物,且平且明,则夫民#10之有心者,研之以无,澄之以虚,涵澈希夷,不知所如,吾见其偕天壤以无强,沦颢黑而不疲,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矣。

夫水之性,壅之则澄,次之则流,升之云则雨,沈之土则润,为江海而不务其大,在坎穴而不耻其小,分百川而不疲,利万物而不辞,至柔者也。

故老聪曰:柔弱胜刚强。

则含神体虚,专气致柔者,得乎自然之元者也。

  夫水流湿,火就燥,蕾买从龙,风从虎,自然感应之理也。故神之召气,气之从神,犹此也。知自然之相应,专玄牝之归根,则几乎悬解矣。

  夫乌飞於空,鱼游於渊,非术也,自然而然也。

故为乌为鱼者,亦不自知其能飞能游。

苟知之,立心以为之,则必堕必溺矣。

亦犹人之足驰手捉、耳听目视,不待习而能之也。

当其驰捉听视之际,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

苟须思之而后可施之,则疲矣。

是以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

夫浩然而虚者,心之自然也。

今人手足耳目,则任其自然而驰捉听视焉。

至於心,则不任其自然而挠焉,欲其至和而灵通也,难矣。

  无能子卷上竟 #

  #1『 甲』 原无,据文渊阁本增补。

  #2『 甲』 原无,据文渊阁本增补。

  #3『 得』原作『 德』,据文意改。

  #4『 诞』 原作『 蜓』,据文渊阁本改。

  #5『而』原无,据文渊阁本增补。

  #6『藏』原作『忘』,据文渊阁本补。

  #7『炎』文渊阁本作『焚』。

  #8『欲』原作『故』,据文渊阁本改。

  #9『汨』原作『洞』,据文渊阁本改。

  #10『民』原作『式』,据文渊阁本改。

  无能子卷中 #

  文王说第一 #

  吕望钓於渭滨,西伯将畋,筮之。

其县曰:非熊非熊,天遗尔师。

及畋得望,西伯再拜,望钓不报。

西伯拜不止,望箕踞笑曰:汝何为来哉。

西伯曰:殷政荒矣,生民荼矣,愚将拯之,思得贤士。

望曰:殷政自荒,生民自荼,胡与於汝,汝胡垢予。

西伯曰:夫圣人不藏用以独善於己,必尽智以兼济万物,岂无是耶。

望曰:夫人与乌兽昆虫共浮於天地中,一黑而已。

犹乎天下城郭屋舍,皆峙於空虚者也。

尽坏城郭屋舍,其空常空。

若尽杀人及乌兽昆虫,其黑常黑。

殷政何能荒耶。

生民何谓荼耶。

虽然,城郭屋舍已成不必坏,生民已形不必杀,予将拯之矣。

乃许西伯同载而归。

太颠闳夭私於西伯曰:公刘后稷之积德累功,以及於王,王之德充乎祖宗矣。

今三分天下,王有其二,亦可谓隆矣。

吕望渔者尔,王何谓下之甚耶。

西伯曰:夫无为之德,包裹天地,有为之德,开物成事。

轩辕陶唐之为天子也,以有为之德,谒广成子於崆峒,叩许由於箕山,而不获其一顾。

蚓吾之德,未迨乎轩尧,而卑无为之德乎。

太颠闳夭曰:如王之说,望固无为之德也,何谓从王之有为耶。

西伯曰:天地无为也,曰月星辰运於昼夜,雨露霜雪零於秋冬,江河流而不息,草木生而不止,故无为则能无滞。

若滞於有为,则不能无为矣。

吕望闻之,知西伯实於忧民,不利於得殷天下,於是乎率#1与之兴周焉。

  首阳子说第二 #

  文王殁,武王伐纣,灭之。

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而起大事,动大众,非孝也。

为臣弒君,非忠也。

左右欲兵之,武王义而释之。

伯夷、叔齐乃反,隐首阳山,号首阳子。

夫天下自然之时,君臣无分乎其问。

为之君臣以别尊卑,谓之圣人者,以智欺愚也。

以智欺愚,妄也。

吾与汝尝言之矣。

妄为君臣之中,妄殷有称。

妄殷之中,妄辛有称。

妄辛之中,妄暴妄虐,以充妄欲。

姬发之动,亦欲也。

欲则妄,所谓以妄取妄者也。

夫无为则淳正而当天理,父子君臣何有哉。

有为则嗜欲而乱人性,孝不孝、忠不忠何异哉。

今汝妄吾之尝言,又以妄说突其妄兵,是求义声也。

以必朽之骨而迎虚声,是以风攘焰也。

姬发不兵汝,幸也。

兵之而得义声,朽骨何有哉。

夫龙暴其鳞,凤暴其翼,必同於渔者弋者。

悲乎。

殆非吾之友也。

夷齐於是逃入首阳山,罔知所终,后人以为饿死。

  老君说第三 #

  孔子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书,修《 春秋》 ,将以正人伦之序,杜乱臣贼子之心,往告於老聪。

老聘曰;夫治大国者若烹小鲜,蹂於刀几则烂矣。

自昔圣人创物立事,诱动人情,人情失於自然,而夭其性命者纷然矣。

今汝又文而褥之,以繁人情。

人情繁则怠,息则诈,诈则益乱。

所谓伐天真而矜己者也,天祸必及。

孔子惧,然亦不能遂已。

既而削迹於卫,伐树於宋,饥於陈、蔡,围於匡,皇皇汲汲,几於不免。

孔子顾谓颜回曰:老聘之言,岂是谓乎。

  孔子说第四二篇

  孔子围於匡,七日弦歌不辍。

子路曰:由闻君子包周身之防,无一朝之患。

夫子圣人也,而饥於陈,围於匡,何也。

然而夫子弦歌不报,罔有忧色,岂有术乎。

孔子曰:由来,语汝。

夫是非邪正由乎人,厚薄悬乎分,通塞存乎时。

日月之照,不能免薄蚀之患。

圣贤之智,不能移厚薄通塞之数。

君子能仁於人,不能使人仁於我。

我能义於人,不能使人义於我。

匡之围,非丘之罪也,丘亦不能使之不围焉。

然而可围者,丘之形骸也。

丘方惚无形於冲漠,沦无情於杳冥,不知所以忧,故偶谐於弦歌尔。

言未几,匡人解去。

原宪居陌巷,子贡方相鲁卫,结骑联驷访宪焉。

宪摄弊衣。

子贡曰:夫子病耶。

宪曰:宪闻德义不修谓之病,无财谓之贫。

宪贫也,非病也。

子贡耻其言,终身不敢复见宪。

仲尼闻之曰:赐也言失之也。

夫拘於形者不虚,存於心者不淳。

不虚则思之不清,不淳则其心不贞。

赐近於骄欲,宪近於坚白,比之清浊,将去几何。

  范蠡说第六 #

  范蠡佐越王勾践灭昊杀夫差,与大夫种谋曰:吾闻阴谋人者,其祸必复。

夫姑苏之灭,夫差之死,由吾与子阴谋也。

况王之为人也,可与共患,不可共乐;且功成、名遂、身退,天之理也。

吾将退,子其偕乎。

大夫种曰:夫天地之於万物也,春生冬杀,万物岂於冬杀而反祸天地乎。

吾闻圣人不贵乎独善,而贵乎除害成物。

苟成於物,除害可也。

是以黄帝杀蚩尤,舜去四凶。

我今除吴之乱,成越之霸,亦成物除害尔,何祸之复我哉。

况王方以灭昊德#2子与我,必相始终,子无遽於退也。

范蠡曰:不然。

夫天地无心,且不自宰,况宰物乎。

天地自天地,万物自万物,春以和自生,冬以寒自杀,非天地使之然也。

圣人虽有心,其用也体乎天地。

天地虽无心,机动则应,事迫则顺,事过则逆,除害成物,无所僧爱。

故害除而无祸,物成而无福。

今王以怨昊之心,禄我与子以取其谋。

我与子利其禄而谋昊,以灭人为功,以报禄我者。

人之奸也,自谓天地之生杀,圣人之除害成物,不其欺耶。

大夫种不悦,疑之不央。

范蠡竟辞勾践,泛扁舟於五湖,俄而越杀大夫种。

  宋玉锐第七 #

  屈原仕楚,为三问大夫。

楚襄王无德,佞臣斩尚有宠,楚国不治。

屈原忧之,谏襄王请斥斩尚。

王不听,原极谏。

其徒宋玉止之曰: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己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

是以惠#3无所归,怨无所集。

今王方眩於佞口,酣於乱政。

楚国之人,皆贪斩尚之贵而响随之。

大夫乃孑孑然挈其忠信而叫噪其中,言不从,国不治,徒彰乎彼非我是,此贾仇而钓祸也。

原曰:吾闻君子处必孝悌,仕必忠信。

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

谏不止,斩尚怨之,谗於王而逐之。

原彷徨湘滨,歌昤悲伤。

宋玉复喻之曰:始大夫孑孑然挈忠信而叫噪於草佞之中,玉为大夫危之而言之旧矣。

大夫不能从。

今胡悲耶。

岂爵禄是思,国壤是念耶。

原曰:非也。

悲夫忠信不用,楚国不治也。

玉曰:始大夫以为死孝悌忠信也,又何悲乎。

且大夫貌容形骸,非大夫之有也。

美不能丑之,丑不能美之;长不能短,短不能长;强壮不能廷弱之,廷弱不能强壮之;病不能排,死不能留。

形骸似乎我者也,而我非可专一。

一身尚若此,乃欲使楚人之国由我理乱,大夫之惑亦甚矣。

夫君子寄形以处世,虚心以应物,无邪无正,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功无罪。

虚乎心,虽桀纣娇音脚蹶,非罪也。

存#4乎心,虽尧舜夔契,非功也。

则大夫之忠信,斩尚之邪佞,孰分其是非耶。

无所分别,则忠信邪佞一也。

有所分,则分者自妄也。

而大夫离真以袭妄,恃己以黜人,不待王之弃遂,而大夫自弃矣。

今求乎忠信而得乎忠信,而又悲之而不能自止,所谓兼失其妄心者也。

玉闻上达节,中守节,下失节。

夫虚其心而远於有为者,达节也。

存其心而分是非者,守节也。

得其所分又悲而挠之者,失节也。

原不达,竟沈汨罗而死。

  商隐说第八 #

  汉高帝璧於戚姬,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盈,大臣不能争。

吕后危之,谋於留侯张良。

良曰:夫有非常之人,然后成非常之事。

良闻商洛山遁者四人,曰夏黄公、角里先生、束园公、锜里季。

上尝召不能致。

今太子实能自卑以求之,四人且来,来而宾太子,此善助也。

吕后如良计,遣吕泽迎之。

四人始耻之,既而相谓曰:刘季大度,又知所以高我,求我不得,暂己而已矣。

吕雉女子,性复惨忍,其子盈不立,必迫於危。

危而求我,安危卜於我也。

求我不得,必加祸於我,姑俞之可也。

乃来。

一曰偕太子进,高祖见而问之,四人咸自名。

帝愕然曰:吾尝求之而不从吾,何谓从太子。

四人曰:陛下慢人,我义不受辱。

太子尊人,我即以宾游。

帝谢之,指谓戚姬曰:太子羽翼成矣.,不可摇也。

吕后德之,将尊爵之。

四人相谓曰:我之来,远祸也,非欲於心也。

盈立则如意黜,吕雉得志则戚姬死。

今我惧祸,成盈而败如意,欢吕后而愁戚姬,所谓废人而全己,殆非杀身成仁者也。

复将忍耻,爵于女子之手,以立于廷,何异贼人夕入人室,得金而矜富者耶。

乃复隐#5商山。

吕后不能留。

张良亦悟,於是屏气绝谷而退居尔。

  严陵说第九 #

  光武微时,与严陵为布衣之交。

及即位,而陵方钓於富春渚。

光武思其旧,慕其贤,躬往聘之,陵不从。

光武曰:吾与子交也,今吾贵为天子,而子犹渔,吾为子耻之。

吾有官爵,可以贵子,金玉可以富子,使子在千万人上,举动可以移山岳,叱叱可以兴云雨,荣宗华族,联公继侯,丹擭宫室,杂杳车马,美衣服,珍饮食,击锺鼓,合歌舞,身乐於一世,名传於万祀。

岂与垂饵终曰,汨没无闻,校其升沈荣辱哉。

可为从於我也。

陵笑曰:始吾交子之日,而子修志意,乐贫贱,似有可取者。

今乃夸吃眩惑,妄人也。

夫四海之内,自古以为至广大也。

十分之中,山岳江海有其半,蛮夷戎狄有其三,中国所有一二而已。

背叛侵凌,征伐战争,未尝估息。

夫中国天子之贵,在十分天下一二分中,征伐战争之内,自尊者尔。

夫所谓贵且尊者,不过於一二分中,徇喜怒专生杀而已。

不过一二分中,择土木以广宫室,集缯帛珍宝以繁车服,杀牛羊种百谷以美饮食,列妹丽敲金石以悦视听而已。

嗜欲未厌,老至而死,丰肌委於蝼蚁,腐骨沦於土壤,匹夫匹妇一也,天子之贵何有哉○ 所谓贵我以官爵者,吾知之矣。

自古帝王与公侯卿大夫之号,皆圣人强名以等差贵贱而诱愚人尔。

且子今之帝王之身,昔之布衣之身也。

今人虽帝子,而子自视之,何异於昔。

盖以诱我於强名,而使子悦而夸吃也。

今又欲以强名公侯卿大夫诱我,非愚我耶。

夫强名者,众人皆能为之。

我苟悦此,当自强名曰公侯卿大夫可矣,何须子之强名哉。

子必曰官爵者,以其富贵其身也。

官爵实强名也,自我则有富贵之实,不自我则富贵何有哉。

夫所谓官爵富贵者,亦不过於峨冠呜玉,驱前殿后,坐大厦,被鲜服,耳倦丝竹,口妖椒兰,皆子所诱我之说而已。

子所诱我者,不过充欲之物而已。

夫车马代劳也,麒骥款段,一也。

屋宇庇风雨也,丹膜蓬茅,一也。

衣服蔽形也,绮执韦布,一也。

食粒却饥也,椒兰华蕾,一也。

况吾汨乎太虚,咀乎太和,动静不作,阴阳同波。

今方自忘其姓氏,自委其行止,操竿投缕,泛然如寄。

又何暇桔其肢体,愁其精神,贪乎强名,而充乎妄欲哉。

且王莽更始之有天下,与子之有天下何异哉。

同乎求为中国所尊者尔。

岂忧天下者耶。

今子战争杀戮,不知纪极,尽人之性命,得己之所欲,仁者不忍言也。

而子不耻,反以我渔为耻耶。

光武暂,於是不敢臣陵焉。

  孙登说第十 #

  孙登先生隐苏门山,嵇康慕而往见之,曰:康闻蚌蚶不能知龟龄,燕雀不能与鸿期。

康之心实不足以纳真诲,然而曰月之照,何限乎康庄烧涌,雨露之润,罔择乎兰荪萧艾。

先生理身固命之余,愿以及康,俾康超乎有涯,遨乎无垠。

登久而应之曰:夫杳杳冥冥,有精非精;浑浑淳淳,有神非神。

精神甚真,离之不分,留之不存。

孰谓固命,孰谓理身,孰为有涯,孰为无垠。

然而虚无之中,绵绵相循,出入无迹,为天地之根。

知之者明,得之者尊。

凡汝所论,未窥其门。

吾闻诸老聪曰:良贾探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且夫蚌以珠剖,象以齿焚,兰煎以膏,翠拔以文,常人所知也。

汝有藻饰之才,亡冥蒙之机,如执明烛,煌煌光辉,穹苍所恶也。

吾尝得汝《 贻山巨源绝交书》 ,其问二大不可七不堪,皆矜己疵物之说,时之所憎也。

夫虚其中者,朝市不喧;欲其中者,岩谷不幽。

仕不能夺汝之情,处不能济汝之和。

仕则#6累,不仕则已。

而又绝人之交,增以矜已疵物之说,悼噪於尘世之中,而欲探乎永生,可谓恶影而走於曰中者也。

何足闻吾之诲哉。

康眩然如醒,后果以刑死。

  无能子卷中竟 #

  #1『 率』文渊合本作『 卒』。

  #2『 德』原作『 得』,据文渊阁本改。

  #3『 惠』文渊阁本作『 直』。

  #4『 存』 原作『 孝』,据文渊阁本改。

  #5『 隐』 原无,据文渊阁本增补。

  #6『 则』 原作『 不』,据文渊阁本改。

  无能子卷下 #

  答通问第一 #

  无能子贫,其昆弟之子且寒而饥,嗟昤者相从焉。

一日,兄之子通谓无能子曰:嗟寒昤饥有年矣,夕则多梦录仕,而丰乎车马金帛;梦则乐,寤则忧,何可获置其易哉。

无能子曰:昼忧夕乐,均矣。

何必易哉。

通曰:夕乐梦尔。

无能子曰:夫梦之居屋室,乘车马,被衣服,进饮食,悦妻子,憎仇伟,忧乐喜怒,与夫寤而所欲所有为者,有所异耶。

曰:无所异。

无所异,则安知寐而为之者梦耶,寤而为之者梦耶。

且人生百岁,其问昼夕相半,半忧半乐又何怨乎。

夫冥兮虚而专乎常者,王侯不能为之贵,厮养不能为之贱,玉帛子女不能为之富,华羹舰缕不能为之贫,则忧乐无所容乎其问矣。

动乎情而属乎形者,感物而已矣。

物者,所谓富贵之具也。

形与物,朽败之本也。

情感之而忧乐之无常也。

以无常之情,萦朽败之本,寤犹梦也,百年犹一夕也。

汝能冥乎虚而专乎常,则不知所以饥寒富贵矣;动乎情而属乎形,则昼夕寤寐俱梦矣。

汝其思之。

  答华阳子问第二

  无能子形骸之友华阳子,为其所知,迫以仕。

华阳子疑,问无能子曰:吾将学无心久矣。

仕则违心矣,不仕则忿所知,如何其.可也。

无能子曰:无心不可学。

无心非仕不仕,心疑念深,所谓见瞽者临穿而教之前也。

夫无为者,无所不为也;有为者,有所不为也。

故至实合乎知常,至公近乎无为,以其本无欲而无私也。

欲於中,渔樵耕牧有心也;不欲於中,帝车侯服无心也。

故圣人宜处则处,宜行则行。

理安於独善,则许由善卷不耻为匹夫;势便於兼济,则尧舜不辞为天子,其为无心一也。

尧舜在位,不以天子之贵贵乎身,是以垂衣裳而天下治。

及朱均不肖,则以之授舜,舜授禹,舍其子如疣赘,去天下如涕唾,是以历万祀而天下思。

周公,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天下熟其德矣,以成王在,其势不便於己,故不为天子。

以成王幼,其势宜於居摄,故不敢辞。

是以全周之祀,活周之民,巍巍成功,其德不亏,此皆不欲於中而无所不为也。

子能达此,虽斗鸡走狗於屠肆之中,搴旗斩将於兵阵之间,可矣,况仕乎。

  答愚中子问第三

  无能子心友愚中子病心,祈药於无能子。

无能子曰:病何?曰:痛。

曰:痛在何?曰:在心。

曰:心在何?愚中子告病已问矣。

无能子曰:此人可谓得天之真,而神光不昧者也。

  鱼说第四 #

  河有龙门,隶古晋地,禹所凿也。

悬水数十仞,淙其声。

雷然一舍之问,河之巨鱼,春则连草集其下,力而上诉,越其门者则化为龙,於是挈云拽雨焉。

河濡纤鳞望之,相谓曰:彼亦鱼也,而超变如此,岂与我拨拨然懦而游,戢戢然穴而藏哉?其一曰:惑矣!汝之思也。

夫天地之内,物之颁形者千万焉,形之巨细,分之大小相副焉。

随其形,足其分,各适矣。

彼超变者,河之时波则与之惊,澄则与之平,意顺力浑,沈浮安定。

及其思变也,连草而拓,沂瀑而怒,意挠力困,乃云乃雨。

夫云雨来随蒸润之气,自相感尔,於彼何有哉?彼若有心於云雨之问,

  有时而堕矣。

无心自感,又何功乎?角其上,足其下,与吾髻鬣一也。

吾医鬣而游,彼角足而腾,未尝不顺也。

岂以吾懦游之无争,穴藏之无虞,人不知而害不加之乐,易其角足云雨之劳乎。

  鸩说第五 #

  鸩与蛇相遇,鸩前而啄之。

蛇谓曰:世人皆毒子矣。

毒者,恶名也。

子所以有恶名者,以食我也。

子不食我则无毒,不毒则恶名亡矣。

鸩笑曰:汝岂不毒於世人哉。

指我为毒,是欺也。

夫汝毒於世人者,有心嗜人也。

吾怨汝之嗜人,所以食汝示刑也。

世人审吾之能刑汝,故畜吾以防汝。

又审汝之毒染吾毛羽肢体,故用杀人。

吾之毒,汝之毒也。

吾疾恶而蒙其名尔。

然杀人者,人也。

犹人持兵而杀人也,兵罪乎,人罪乎。

则非吾之毒也,明矣。

世人所以畜吾而不畜汝,又明矣。

吾无心毒人,而嫉恶得名,为人所用,吾所为能后其身也,后身而甘恶名,非恶名矣。

汝以有心之毒,吁睢於草莽之问,伺人以自快。

今遇我,也,而欲诡辩苟免耶。

蛇不能答。

食之。

夫昆虫不可以有心,况人乎。

  答鲁问第六二篇

  无能子从父之弟鲁,求学於无能子。

无能子曰:何学?曰:学行学文。

无能子曰:吾不知所以行,所以文,然前志中所谓圣人者,吾尝#1偶观之。

其言曰:行,行也,行其心之所善也。

文,仪也,饰其所行之善也。

丧者本乎哀。

一及,行也,齐绩之服,祭杞之具,文也。

礼者本乎敬。

敬,行也,升降揖让,文也。

乐者本乎和。

和,行也,陶匏丝竹,文也。

文出於行,行出於心,心出於自然。

不自然则心生,心生则行薄,行薄则文褥,文褥则伪,伪则乱,乱则圣人所以不能救也。

夫总其根者不求其末,专其源者不寻其流。

汝能证以无心,还其自然,前无圣人,上无玄天,行与文在乎无学之中矣。

  鲁他日又问曰:鲁尝念未得而忧,追已往而悲,得酒酣醉,陶然不知,今则不能忘乎酒矣。

无能子曰:汝之忧,汝之悲,自形乎。

自心乎。

曰:自。

曰:心可睹乎。

曰:不可睹。

无子曰:不可睹者,忧悲之所生也。

求忧悲之所生,且不可睹,忧悲何寄哉。

忧悲无寄,则使汝遂其未得,还其已往,又将谁付耶。

今汝随而悲忧之,是欲击风擒影也。

汝无忧悲之所寄,而有味酒之陶然,不能自得,反浸渍於够蘗,岂酿器乎。

  纪见第八三篇 #

  秦市幻人,有能烈擭膏而溺其手足者,烈擭不能坏,而幻人笑容焉。

无能子召而问之。

幻人曰:爱术於师,术能却火之热。

然而诀曰,视钻之烈,其心先忘其身。

手足枯秧也,既忘枯秧手足,然后术从之。

悸则术败。

此吾所以得之。

无能子顾谓其徒曰:小子志之。

无心於身,幻人可以寒烈擭,况上德乎。

无能子寓於秦村景氏民舍,一夕枭呜其树,景氏色忧,将弹之,无能子止之。

景氏曰:枭,凶乌也。

人将家凶则来呜,杀之则庶几无凶。

无能子曰:人之家因其呜而凶,枭罪也。

枭可凶人,杀之亦不能弭其已凶。

将凶而呜,非.枭忠而先示於人耶。

凶不自枭,杀之害忠也。

蚓自谓人者,与夫毛草羽族俱生於天地无私之气,横目方足,虚飞实走,有所异者,偶随气之清浊厚薄,自然而形也,非宰於爱憎者也,谁令枭司其凶耶。

谧枭之凶,谁所自耶?天地言之耶。

枭自言之耶。

天地不言,枭自不言,何为必其凶耶。

谧枭之凶,不知所自,则羽仪五色,谓之凤者未必祥,枭未必凶。

景氏止,家亦不凶。

樊氏之族有美男子,年三十,或被发疾走,或终曰端居不言。

言则以羊为马,以山为水。

凡名一物,多失其常名。

其家及乡人狂之,而不之录焉。

无能子亦狂之。

或一曰遇於丛翳间,就而叹曰:壮男子也,貌复丰硕,惜哉病如是。

狂者徐曰:吾无病。

无能子愕然曰:冠带不守,起居无常,失万物之名,忘家乡之礼,此狂也,何谓无病乎。

狂者曰:被冠带,节起居,爱家人,敬乡里,岂我自然哉。

盖昔有妄作者,文之以为礼,使人习之至于今。

而薄酽固醇酣也,知之而反之者,则反以为不知,又名之曰狂。

且万物之名,亦岂自然着哉。

清而上者曰天,黄而下者曰地,烛昼者曰曰,烛夜者曰月;以至风云雨露,烟雾霜雪;以至山岳江海,草木乌兽;以至华夏夷狄,帝王公侯;以至士农工商,皂隶臧获;以至是非善恶,邪正荣辱,皆妄作者强名之也。

人久习之,不见其强名之初,故沿之而不敢移焉。

昔妄作者或谓清上者曰地,黄下者曰天,烛昼者月,烛夜者曰,今亦沿之矣。

强名自人也,我亦人也,彼人何以强名,我人胡为不可哉。

则冠带起居,吾得以随意取舍;万状之物,吾得以随意自名。

狂不狂吾且不自知,彼不知者狂之亦宜矣。

  固本第十一四篇

  五兵者,杀人者也。

罗网者,获乌兽虫鱼者也。

圣人造之,然后人能相杀,而又能取乌兽鱼虫焉。

使之知可杀,知可取,然后制杀人之罪,设山泽之禁焉。

及其衰世,人不能保父子兄弟,乌兽鱼虫不暇育尘鹿馄缅,法令滋彰而不可禁,五兵罗网教之也。

造之者复出,其能自已乎。

  棺椁者,济死甚矣。

然其工之心,非乐於济彼也,迫於利也#2。

欲其曰售则幸死,幸死非怨於彼也,迫於利也。

医者乐病,幸其必廖,非乐於救彼而又德彼也,迫於利也。

棺椁与医,皆有济救,幸死幸生之心,非有憎爱,各谐其所欲尔。

故无为之仁天下也,无棺椁与医之利,在其济死廖病之问而已。

角触蹄踏,蛇首竭尾,皆用其所长也。

审其所用,故得防其所用而制之。

是以所用长者,不如无用。

食桑之虫,丝其肠者曰蚕,以丝自舍曰茧,茧伏而化,於是羽而蛾焉。

其禀也宜如此,犹兽之胎,乌之卵,俱非我由也。

智者知其丝可缕,缕可织,於是烹而缕之,机杼以识之,幅而缯之,缯而衣之。

夫蚕自茧将为蛾也,非为乎人谋其衣而甘乎烹也。

所以烹者,丝所累尔。

烹之者,又非嫉其蚕也,利所系尔。

夫兽之胎,乌之卵,蚕之茧,俱其所禀也。

蚕所禀独乎丝,丝必烹,似乎不幸也,不幸似乎分也。

故无为者,无幸无不幸,何分乎。

  有为,善不必福,恶不必祸,或制於分焉。

故圣人贵乎无为。

埋蚁井蛙,示以虎豹之山、鲸蜕之海,必疑,熟其所见也。

嗜欲世务之人,语以无为之理,必惑,宿於所习也。

於是父不能传其子,兄不能传其弟,沈迷嗜欲,以至於死,还其元而无所生者,举世无一人焉。

嗟乎。

无为在我也,嗜欲在我也。

无为则静,嗜欲则作,静则乐,作则忧。

常人惑而终不可使之达者,所习症之也,明者背习焉。

  无能子卷下竟 #

  #1『 尝』原作『 当』,据文渊阁本改。

  #2『 也』 原无,据文渊阁本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