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经名: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原题后蜀彭晓注。

一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参校版本: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子部道家类(简称四库本)。

二、道书全集金丹正理大全本。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彭晓注

  鼎器歌 #

  晓所分《参同契》,并《补塞遗脱》四篇,为九十章,以应阳九之数。

外余《歌鼎器》一篇,本在《补遗》之前,谓其辞理钧连,字句零碎,独存于此,以应水一之数。

歌日:

  圆三五, #

  鼎周圆一尺五寸,中虚五寸。

又张随注云:此名太一炉法。

圆象天,方象地,状若蓬壶,亦如人之身形。

三层,象三丹田也。

故三光、五行、四象、八卦尽在其中矣。

  寸一分。 #

  厚一寸一分。 #

  口四八, #

  口偃开如金#1之锅釜,外唇仰折,周围约三尺二寸,明心横有一尺。

  两寸唇。 #

  立唇环匝#2高二寸。

  长尺二, #

  鼎通身长一尺二寸,上水入鼎八寸。

  厚薄匀#3。 #

  通身厚一寸一分,令均匀也。

  腹齐#4二, #

  鼎身#5腹底通直,令上、中、下等。

  坐垂温。 #

  鼎悬於电中,不着地,悬胎鼎是也。

  阴在上, #

  上水鼎以润下。

  阳下奔。 #

  下运火以炎上。首尾武,巳、午是阴阳界分,巳为阳子尾,午为阴亥首,故火武也。

  中问文。 #

  巳、午两向中问,阴阳进退,各得其中,故火文也。

  始七十,终三旬。二百六,善调匀。

  七十、三旬#6、二百六十,都合三百六十日,应周天大数也。於其问细意调匀符火#7,不令失天地之大数。魏公欲谐偶成文,故分而言之也。

  阴火白, #

  火数遇#8阴,云火#9白是也。金水得用,故多白少赤化

  黄芽铅。 #

  黄芽生於铅,铅是芽母也。

  两七聚,辅翼人。

  两七者#10,后篇云:青龙处房六兮,白虎在易七兮,下卷八+二章内云。

喻青龙七宿之气与白虎七宿之气,合聚神胎,辅翼而生灵汞真人也。

绿鼎器立三才,中官为人,故中篇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是也。

中卷六十六章内云。

赡理脑,定升玄。

子处中,得安存。

神室金母,养育水银真子也。

前篇云:温养子珠是也。

上卷二十章内云。

  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情性纯。

  妮女婴兄,得母安养,又为关挞,鼎器坚牢,元路逃逸,只在器内上下游泳,日月数周,渐成纯质。

  却归一,还本原。

  始以水母为丹基,水,母复生其水银,故谓之归一还元也。

  善爱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

  周年辛勤,细意防护,元致懈怠也。

  途路远,复幽玄。若达此,会乾坤。

  丹道幽微,旨趣深远,若能了达,可谓乾坤入掌,日月在心,无所不至也。

  刀圭沾,静魄魂。

  金液还丹,刀圭沾五内,即神炼气清,魂安魄静,更易#11凡骨,变为真人。

  得长生令好生之子,寻究神药根源

  而修之勿致误用杂类也。

  审五行定铢分。

  凡修还丹火之根源环刻漏,行互用,先究阴阳之情性,审察五行,析别分铢方有所获也。

故曹真人日:金液通神仙行处处有系为物。

素非#12仙人惜。

要识真铅汞,一水与一石。

中官先为主,水火系#13为物。

二物为夫妇,夫妇相配匹。

百刻达离气,丹砂从此出。

则知金液还丹,非阴阳五行.真铅真汞,合和成药,则余无别径也。

  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

  使研精覃思,勿轻易论之。缄藏于心,若妄以书传,必遭天谴。

  御白鹤兮#14,驾龙鳞。游太虚兮,谒仙君。录天图兮,号真人。

  丹成之后,功满德充,膺箓受图,位居真人,证诸道验,不其然乎。

  赞序#15 #

  朱晦庵云…恐此是徐从事之语。

  《参同契》者,辞隐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以建业,配三皇而立政。

若君臣差殊,上下无准;序以为政,不至太平;服食奇法,未能长生;学以养性,又不延年。

至于剖析阴阳,合其铢两,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行,刚柔动静,米盐分判,以经为证,用意健矣。

故为立法以传后贤,推晓大象必得长生,为吾道者重加意焉。

  魏公所述子,皆是假借为辞。

君臣父子而互为,男女夫妻而更作,乃神药受气,变化之次序也。

苟尊卑无常,君臣失序,则大丹之基,倾而莫立。

且四篇《真契》中,只陈至药门户,启发铅汞宗祖,并无服食别法又无养性诸术,恐人迷惑正道,故於此重叙修丹之意,莫不以阴阳、日月、动静、刚柔、分判、坎离、和合、男女

  循诸八卦,分以二弦,子午火符,晨昏否泰,以南混北,举东合西,

  而互为受气,交媾精粹,而成还丹者也。凡吾同志,宜加意焉。

  魏伯阳约《周易》而作《参同契》,以明修丹之诀,故指药物之根基始於同类,示火符之进退终要相拘。

梗筑敷陈,纤微备着,所以启迪后人者,切且至矣。

世之学者,诚心熟读,定见精求义自晓。

然惟是此书,作於汉世,词意奥雅,类多古韵,其后读者浅闻,妄辄更改。

至五代末,彭晓为之分章义解,诚可谓佐佑真经矣。

然承误注释,或取断章,朱晦庵谓:故《易》统天心及得不坚乎。

皆合属下章之类。

大义虽明,而古文阙裂意者。

彭《义》亦为近世浅学妄更,所以若是。

今自秘馆所藏,民问所录,差误衍脱,莫知适从。

近者晦庵朱先生,尝隐名而为之雠定,考辨正文,引证有理,颇得其真,可以依据。

独《分章义解》,绝无善本。

临安郑焕所校,自谓详备,而尤多舛误。

其视经语,每有不合;较之他本,则文意稍连。

愚之试邑,适当繁剧,公余得暇,尝取其书而读之,日觉有味,因合众本,为之校定。

其於正文,多从晦庵之旧。

而《通真义解》大略从郑本。

其於众本多同者,亦自从众。

其问《契》文与《义》说,不相附类,若《契》云:兼并为六十。

而《义》云:兼并为六十四卦也。

若《契》云则水定火。

而《义》云拘则水定之类。

则亦两存而互见。

虽不可谓之尽善,然於丹经大意,亦略昭明矣。

谨按彭序以谓:魏公得《古文龙虎经》而撰《参同契》。

今所在有此书,而反不若《真契》之古奥。

或者以谓此,乃今之《三坟》书、《狐首经》之比,是未可知也。

然而,其经固已出於五代之前矣。

彭《义》之后,复撰《明镜图诀》,欲以启《真契》之户牖。

今於篇首,冠以其经,而后附以其诀,庶可通为一书。

识者得以审识焉。

锓版而行,以与同志,共证至道。

嘉定元年戊辰十一月五日,辛丑冬至,通直郎知建宁府建阳县主管,劝农公事借诽鲍澣之仲棋谨书。

  明镜图 #

  晓所分章解义毕,窃谓:《真契》言微道密,文泛理探。

既三卷之首尾钩牵#16;而五行之上下轮起,在至人之铺舒甚显,恐末学之愚昧难明,是敢复约《真契》,着成《明镜图诀》一篇,列八环而符动静,明二象以定阴阳,《真契》幽邃,一览而更无遗矣。

  诀曰

  造化潜施迹莫穷,簇成真诀指童蒙。

  三篇秘列八环内,万象门开一镜中。

  离女驾龙为木婿,坎男乘虎作金筑#17。

  同人好道宜精究,究得长生路便通。

  至道希夷妙且探,烧丹先认大还心。

  日爻阴偶生真汞,月卦阳奇产正金。

  女妊#18朱砂男孕雪,北#19藏荧惑丙含壬。

  两端指的铅金祖#20,莫向诸般取次寻。日象火气魂月象

  日者阳也#21,阳内含阴,象砂中有真汞也。阳元阴,则不能自耀其魂,故名日雌火,乃阳中含阴也。日中有乌,卦属南方,为离女也。.

  月者阴也#22,阴内含阳,象铅中有真银也。阴元阳,则不能自营其魄,故名日雄金,乃阴中含阳也。月中有兔,卦属北方,为坎男也。

  金气魄第一环·

  四象八卦,天地门户,人列八维而互用也。

  第二环 #

  门鬼路,二十八宿者,明周天行度火数,起天一兀也。第三环三十圆缺之象者,合一月火数,应六十卦互用也。

  第四环 #

  五十点黑,五十黑白,乃阴符阳火百刻之数,应天符动静也。

  第五环 #

  十二卦者,明逐月爻象进退,龙虎起伏也。

  第六环 #

  十二辰者,火候升降钻合,运天符也。

  第七环 #

  显周天之火#23数,蹙#24合四时,以应内象也。

  第八环 #

  列阴阳、五行、万象入鼎中,辅助金水龙虎,离女坎男交媾,共生真砂真汞,而成还丹也。

  《参同契》者: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

谓与诸丹经理通而义台也。

凡修金液还丹,先寻天地混元之根;次究阴阳分擘之象;明水火相克,复为夫妻;认金水相生,反为母子。

故有男兼女体,则铅内产砂;女混男形,则砂内生汞。

日者阳也,日中有乌,阳含阴也。

月者阴也,月中有兔,阴含阳也。

此天地显垂真象,今达者则之,可谓真阴阳也。

复有阴阳反覆之道,水火相须之理,造化生成之径。

既知其径,须取其根。

根者,则天地混元之根也。

既得其根,须取其象。

象者,则阴阳分擘之象也?既得其象,须循动静。

既循动静,须知其数。

既知其数,须依刻漏。

既依刻漏,须明进退。

既明进退,须分龙虎。

既分龙虎,则南北之界定矣。

金木之形合矣。

大丹之道成矣。

复有内外法象,内外水火;有坛宠焉,有鼎室焉;有胞胎焉,有爻象焉;有水火之候焉,有抽添之则焉;有铸泻#25之模范,有离合之形体,此皆头头俱备,阙一不可。

志士又须撒声色,去嗜欲,弃名利,投灵山,绝常交,结仙友,隐密潜修,昼夜元息,方可希望#26。

或不如是,则虚劳动耳。

故阴真#27君日:莫辞得失一志而修还丹,乃可冀也。

时孟蜀广政十年,岁次下未九月八日,昌利化飞鹤山真一子彭晓序。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竟

  #1『金』,四库本作『今』。

  #2『匝』,原作『市』,据四库本改。

  #3『匀』,四库本作『均』。

  #4『齐』,四库本作『脐』。

  #5『鼎身』,四库本作『鼎通身』。

  #6『旬』,原作『十』,据四库本改。

  #7『符火』,四库本作『火符』。

  #8『遇』,原作『偶』,据四库本改。

  #9『火』,原作『太』,据四库本改。

  #10『者』,四库本作『十』。

  #11『易』,据四库本补。

  #12『素非』,四库本『素』字作『数』。

  #13『系』,『四库本作『繁』。

  #14『兮』,四库本缺。

  #15底本之赞序、鲍仲棋序,分列八环及彭晓后序,四库本皆无之。

  #16『钩牵』,四库本作『钩连』。

  #17『金翁』,四库本作『金公』。

  #18『妊』,四库本作『妊』。

  #19『北』,四库本作『地』。

  #20『铅金祖』,四库本作『真铅汞』。

  #21『阳也』,据四库本补。

  #22『阴也』,据四库本补。

  #23『火』,原作【大』,据《金丹正理大全》本改。

  #24『蹙』,《金丹正理大全》本作『簇』。

  #25『泻』,《金丹正理大全》本作『写』。

  #26『希望』,《金丹正理大全》本作『期望』。

  #27『阴真君』,原作『阴君』,据《金丹正理大全》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