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

  仙公请问太极真人高上法师曰:人根本行何修,而见世受福,家门端正,子孙昌炽,与善因缘,世世不绝,死上生天堂,下生人间侯王之家,聪明儒仁,敬信经教,爱乐山林,常诵微言,终得仙道。

  法师答言:善哉,子之问也。

夫人生各有本行宿缘命根,种种相因,愿愿相随,以类相从,展转相生,祸福相引,是以世世不绝,玩好不同,用心各异,皆由先愿也。

欲修道结缘贤圣,当奉行大诫,广建福田,弘施功德也。

或致飞仙;或致天仙;或致地仙;或致命过生天堂;或致为鬼神;或致为六天大魔王官属;或致命过径生侯王家,人中之尊;或为一切所仰赖,富有天下;或致才智聪明;或致姿容端伟,华炁清香;或致仁爱忠孝,贞洁简素;或致善属文翰,动静可以取则;或致威严震肃,众人所叹;或致笃好三宝,供养弥勤;或致爱乐山水,清静玩经,烧香斋戒;或致礼拜玄宗;或致转女为男,华容秀颖;或致家门肃清,世世因缘,顺其本愿,善贤才者,为我子孙,安贵无极;或致见世受福,命终受报;或致后生获庆,得我宿功也。

夫道何谓哉,以无心而应。

众生四辈修福德,要当有本愿。

福之报也,皆缘子于时立愿耳。

功德既设,志愿亦定,其报广,乃犹暮以待旦矣。

世间民人伪薄,不信法言,各称鬼黠,自用其意,轻忽宿命,以为妄造。

非笑至经,以为虚诞,而厚积嗜欲,坐施立待报,望速而应悠。

遂令玄教迟昧,世道交丧,天人涂炭,皆由其身立行致之,太上所以痛心矣。

  仙公曰:宿命因缘,生死报应,闻之矣。当何以为本行上诫乎。

  答言:太上智慧上诫、百八十诫,皆上诫律也。能奉太上十诫,亦得此福也。今当为子说之,岂不愿奉之乎。

  仙公避席稽首曰:唯唯。天尊愿便传之矣,我即奉之焉。

  法师曰:十诫者,一者不得嫉妬胜己,抑绝贤明。

二者不得饮酒食肉,秽乱三宫。

三者不得淫犯他妻女,好贪细滑。

四者不得弃薄老病穷贱之人。

五者不得诽谤善人,毁攻同学。

六者不得贪积财宝,不肯施散。

七者不得杀生,祠祀六天鬼神。

八者不得臆论经典,以为虚诞。

九者不得背师恩爱,欺诈新学。

十者平等一心,仁孝一切。

能奉此十诫,分明立愿,无不必报也。

夫人见世行恶而不报者,是其先世余福未尽,福尽而祸至。

见世行善而不报者,是其先世余殃未尽,殃尽而福至,或后生受报,不必在今世也。

人能见世大建善功,必以功过相补,乃可免先世殃对。

施恩望报则不报,阴阳必然矣。

欲入仙道者,功加尘沙之比,其可为合也。

十恶不可犯。

一者饮酒淫色,贪欲无已。

二者阴贼世间,讪谤道士。

三者轻师慢法,傲忽三宝。

四者窃取经书,妄宣道要。

五者借换不还,欺诱万民。

六者杀生贪味,口是心非。

七者背恩违义,犯诸禁戒。

八者诵经忽略,唝嗃自是。

九者责望人意,嗔恚四辈。

十者臆断经旨,损益圣典,不信宿命,快情所为,秽慢四大,不念生道。

是为十恶之戒。

犯之者,或见为鬼神所枉杀,阳官所考治,居安即危,履善遇恶,可事不偶。

或死入地狱,幽闭重槛,不睹三光,昼夜拷毒,抱铜柱,履刀山,攀剑树,入镬汤,吞火烟,临寒冰,五苦备经。

地狱既竟,乃补三官徒役,谪作山海,鞭笞无数。

既竟,当下生於世,常为下贱人。

或作仆使,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或生边夷异国。

或生业疾,恶恶相缘,善善相因,其罪福难说。

罪福之报,如日月之垂光,大海之朝宗,必至之期,万无一失也。

罪福之不灭,若影之随形,轮转之对,若车之轮矣。

  太极真人於是作奉诫颂曰:

  道以无心宗,一切作福田。

立功无定主,本愿各由人。

虚己应众生,注心莫不均。

大圣宏至教,亦由雨隆天。

高陵靡不周,常卑固成渊。

海为百川王,是能舍龙鳞。

万劫保制用,岂但在厥年。

奉戒不暂停,世世善结缘。

精思念大乘,会当体道真。

  大极真人乃复作违诫颂曰:

  人根由本愿,愿定克大患。

净想奉十诫,故能超八难。

前生犯玄教,今生那得安。

愚瞽忽性命,罪至乃长叹。

对来如影响,视之令心寒。

生值处下贱,惨戚无暂欢。

  仙公敢问:斋之深浅,功德高卑,众恶十善轮转,运周无停,德深功成,入寂定虚,阶级缘何。

  法师答言:夫一切云云,皆当空尽,有无相陶,修德养神,积功凝真,真身乃空,出入有无,隐寂极妙,保景希微,济度一切,为众法桥。

轮转学道,莫先乎斋。

斋者,莫过灵宝。

其法高妙,不可宣於世凡流之人,常传诸有宿世功德之子。

自无前生重缘,不令见之,遇见亦不好,皆有本愿而然也,故不可强训矣。

万劫以来,仙圣口诀相传,秘而不书。

吾被太上命令,授仙公之子,善书之焉。

此法饶益一切求道之士也。

虽劫数运周,是经不易矣。

道与世隆,德随化兴。

圣人难值,道亦难见,经亦难闻,圣世难遭,贤人难遇也。

故非有善功之人,不得预斯会矣。

昔正一真人学道时,受灵宝斋,道成后,谓此斋尊重,乃撰《灵宝五称文》,中出斋法,为《旨教经》,大同小异,亦次本经斋法也。

太乙斋法,於此大斋玄之玄矣,教初学小乘之阶级耳。

宗三洞玄经,谓之大乘之士,先度人,后度身。

坐起卧息,常慈心一切,皆念经营之无有怠倦,德并太上,道超虚皇,恩满十方,齐契玄真,携提诸天,愿极道原。

  夫学道常净洁衣服,别靖烧香,安高香,座盛经。

礼拜精思,存真吐纳导养,悔谢七世父母,及今世前世重罪恶缘,布施立功,长斋幽静,定其本愿。

当令心虚意玄,然后真道可成也。

善备巾褐单裙,读经被衣服法制,则不得妄借人,着不净处。

名曰法服,法服恒有三神童侍之。

昔有贤者,迎一道士,道士不得即往,以披褐赴之。

行至家,其人敬信烧香,礼之如见道士。

神童见形云:道士使我来。

主人于时不知是神童。

主人病即除愈,家门无恙。

神童语主人曰:病者已愈,道士无烦复来,贤者可送法服,还道士也。

主人如其语送至。

道士讯问,答曰:一日疾苦,奉请先生斋,先生多事,但遣仙童,不见顾斋。

病人今已愈,奉送法服。

道士愕然骇听,言毕,答曰:贫道一日整顿法事,竟往,主人许贤者去,亦不更来,贫道是以不去。

非为负信,亦无人可遣。

又不知君家病愈,此乃当由主人心尽所致。

问往人形貌何似。

主人答言:年可十五六,姿容端正,似书生人也。

道士思唯我弟子都无此人,恐神人降耳。

故法服当必令净洁,制作得法。

不尔,鬼反害人,威禁俱如明科也。

若朽败,当自衣之,不得他用也。

  仙公曰:始闻法服之威神矣。请问十诫,可得便奉耶。

  真人答言:我昔受之太上大道君,吾奉行,世世与善结缘,当在福中,致得仙道。

今以传子,念宗之焉。

昔有凡人奉持此戒,念道不亏,延寿益算,家门隆盛。

愿念后生大学,聪明经典,终入仙道,灭度之日,径升福堂,衣食自然,欢乐适意。

后下生於世,乃学大道经,聪明洞达,为世法师,无不晓了。

复有凡人大作功德斋诫,然灯供养三宝,翘勤不息,愿生侯王之家,得为贵人,形容端伟。

命过之日,飞天迎之,径升天堂,衣食自然,欢乐无为。

后下生诸侯王家,为贵人之子,聪明智慧,姿容端正,华炁清香。

复有贵人居政以道,善作功德,斋诚施惠,然灯悔罪,解七世父母宿对缘结,供养三宝。

愿我后生世为贵人,展转福缘,姿容艳悦,才识洞达,恒值贤明,供养三宝。

命过之日,飞天迎之,径上福堂,快乐不可言。

后即生国王之家,富贵倍先,识度秀颖,清高远迈,民丰家安。

复有贵人行是功德,愿念后生终入仙道。

其后世果好道受经,无文不览,即得升仙,白日飞行。

复有凡人行是功德,愿我后生常见三洞大经。

后生便见大经,受而诵之,三界所敬。

复有凡人行是功德,愿为上学道士,大博至经。

后生便为道士,大学至经,为众法师。

复有凡人行是功德,愿我后生入山学道。

后生乃山栖岩侧,精思念道。

复有女人行是功德,愿转身为男,后生即为男子。

复有贤人行是功德,助法师治经,愿我后生得遇经道,仍如所愿。

复有贤人行是功德,诵经斋诚,供养三宝,一心念道,愿报七世父母因缘之恩,上生天堂,反胎人间侯王之家,我身升仙,长寂无为。

吾历观施惠修道者,所求莫有不得,要须本愿。

愿定,无不报也。

其报喻如影响之应,四时之节矣。

但罪福不俱报,其相差次,功过推移,或在来生,或在见世。

罪福由人本行所习,盖非道德之悠诞也。

而人民皆欲交报为有验,推移后世,谓之无灵。

愚夫因兹快情极欲,轻忽天网,而遭遇八难,履触十苦。

当斯之时,莫晓所由。

不亦悲哉,不亦悲哉。

人身假借暂会耳,因炁而生。

炁散人死,神真各去,身亦分离,变虫而食之灰土,为一切鬼,受苦毒,殊於生时。

岂不哀哉,岂不哀哉。

惟得道体,真身常安全,得道之由,积德行善,轮身炼神,故致成真身焉。

复有凡人见道士静斋然灯,烧香礼拜,旋行济济,便发道心,欲供养三宝。

其人家穷,无他珍肴,以数茎菜劝助中食,是时心念:使我后世富有,得大供养三宝,广施福田。

既见世安稳,寿极天命。

命终之日,当入地狱受对之时,太上有教,其人先虽有少罪,而翘勤精进,功以补过。

便令升福堂,后生贵家,世世公子,福禄自然,好乐道德,供养三宝,才识渊远。

复有一人,见真人道士斋静读经,乃笑曰:彼向空吟空经,将欲何所希耶。

虚腹日中一食,此罪人耳。

道士乃慈心喻之,故执意不释。

其人后死,径入地狱拷毒,五苦备致,狱吏责辞,列言生时非笑道士,毁辱三宝,今被此对,后生方为下贱贫陋之民。

复有一人,姿容端正,亦外学世经,会见道书,经义妙远,乃曰:此似古人虚妄之谈耳,吾求解道士及贤贵,耽玩之终日,将欲何求乎。

其人即见世为恶鬼所杀,强夭天命也。

死入地狱,诸苦备受,后生顽痴,不在人伦。

复有道士轻法妄宣,泄慢宝经,见世为考鬼所杀,幽沈地狱,后生业疾,其苦难说。

是故经文不可不秘之,恐有不能宝用,使彼此得罪。

又为人师,甚亦不易,授弟子不善,罪皆相及。

人心难测,莫不悭贪。

故圣人遗法,以法信效之,圣圣相传,不言须信。

愚愚相授,则非信不尽。

子岂不可慎之。

  夫学道,当先忠孝,善行持诫,慈心一切,事师恭肃,吐纳养神,尊受大经,礼仰法师,如奉圣人,斋静诵经,施惠困厄,劝人以善。

然后服药致益,吐纳神和,斋诫有感,诵经真降,魔众伏使,敢为试害,如此必得道。

道德上下经,及洞真、洞玄经、三皇天文、上清众篇咏等,皆是太上虚皇众真、十方自然真仙,及帝君之隐位,及诸天大圣众诸天宫殿城台,山海立池,或是太上之灵观,自然之宝阙,并诸天之日月星辰,城郭及门户之铭,或是大魔王官属之内讳密字,宫室之处所,太上故撰而为文也。

是以不可毁谤妄宣矣。

若斋静礼预,於玄上注心道真,而诵经数句者,则所言华华而响对。

  是时太上玉京玄都、八方诸天、三千大千世界,众圣真人亦来到。

玉京山东方无极诸天安大堂乡大千纳善之世界众圣;玉京山东南无极诸天元福田大千用贤之世界众圣;玉京山南方无极诸天宛黎城境大乘弃贤之世界众圣;玉京山西南无极诸天延福乡大千仁静之世界众圣;玉京山西方无极诸天福堂州大千静行之世界众圣;玉京山西北无极诸天福德之野大千延贤之世界众圣;玉京山北方无极诸天郁单之野大千清静之世界众圣;玉京山东北方无极诸天福集都大千长安之世界

  众圣。盖太上玉京山虚无玄都,无极八方诸天诸地世界大圣真人位号,亦悉在其中矣。

  经语与世书语柑似者,此非世流俗之常辞也。

皆敷演玄真,寂畅自然,披散太上蔚罗天尊,理赜希微,涤滞清神,住年回劫,遂成升仙,长存无极,七祖生天堂。

是经高妙,故曰玄之又玄。

子其勖哉。

道之至渊,道体虚无,弘之由人。

  言三宝者,道宝太上,经宝,师宝,是为三宝。

三尊者,道尊太上,经尊,师尊,是为三尊也。

人身中称三尊,身中有三宫。

太一帝君、公子、无英,是为三一之尊。

经言七祖父母,上生天堂,解结散滞,或反胎人间侯王之家,我身升仙,恒保福根者,是七世父母因缘之报。

我身绝爱,断割胞元,礼愿之云。

七世父母,上生天堂,下生人中侯王之家,此大孝之道,洞经之旨矣。

至人之炼形,过於太阴,政十月耳。

亦复须顷之间,隐寂胞胎。

夫处胞胎之时,亦未为陋矣。

人在胎中,皆忆宿命之事,既生顿而忘之。

惟得道洞真,自然知之。

所以语世人者,欲使其修善行,为来世作津梁耳。

  夫言仙者,迁也,自凡至圣之渐也。

真者,坚也,更无败坏也。

从仙修之,以成真人。

故仙人有阶级,真人有品次矣。

六天为三界,大魔王领六天鬼神之事,魔王承奉太上众真天尊上人也。

道士功成,魔王即保举焉。

当成之时,魔喜试之,神正之与不正也。

道士魔王上官,其尊太上经,故以魔王位主鬼神,皆其先世积福所致耳,众圣亦然。

  夫学道宜知先师。

我师是太上玉晨大道虚皇,道之至尊也。

我是师第六弟子,大圣众皆师之弟子。

弟子无鞅数也。

我师名波悦宗,字维那诃。

今以告子,子秘之哉。

盖真人之名字,亦难究矣。

此名字多是隐语也。

我名徐来勒,字洪元甫。

夫学道不存师,斋诵无感。

若妄宣不信之人,则得罪於三官。

地狱三界六天北帝大魔王之下治,在大北海,天地之北方,罗酆之山,高二千六百里、周旋三万里,内外皆七宝宫室,亦盛都也,天下鬼神之所宗处。

今以此天宫名号相示,人能咒诵之者,恶鬼不敢近,妖邪伏灭,祸害不侵,魂精澄正,神精澄正,神炁常存也。

我师告曰:吾学道修斋读经,立功济物,事师恭勤,弥劫历年。

或生王家,或生公门,或生贱人,或生诸天,或生魔王,或还堕地狱,徒作三官,经履十苦八难,而执志不亏,转轮求道,常为世人所笑,亦不与言。

默自勖励,秉操日固,行业愈新,每事依经。

初不敢疑惑,真值圣文,遂得上仙,身如金刚,体真入妙,希微洞质,永享无量之寿也。

此故由吾专密,柔仁慈爱,受经不倦故耳,非自然得道也。

  夫道仕之於家学者,当建精舍清静斋,及施高座,盛经并读诵。

存思床方五尺,其高亦然。

常烧香,然灯不辍,非同学者不令入也。

法服又不得妄借人,经皆当师授,校定本文,盛其事,欣欣常如对太上也。

勿得傲慢交笑,论及流俗荣利之务。

若犯此者,侍经仙童即奏入於三天司直。

三天司直上奏太上。

三奏太上,子必失经也。

鬼神乱考,恐不得以寿死,将何仙之有哉。

经不从师受,则无神炁,修之不行,侍经仙童恒司考人,殃及七世父母。

受道不敬存师,则三官纪录,鬼必横害。

人受经秽慢,不清静者,则见被诽谤之罪,死后入地狱,竟当生六畜中。

经垮,不以香汤洗沐,则魂魄奔落,为他鬼所拘录。

受经未应宣传,便擅宣泄者,则七祖囚於地狱,身履三恶之考。

虽合传,非其人者,罪同此科。

  道士欲山居幽处,宜先受经,恭肃事师,修诸善功,以伏山神。

山无大小,皆有神灵。

山大则神大,山小则神小。

山神坏人,亦不立也。

人不解至法,不知修善立功,此何以能久山栖乎。

水亦有神,八海则有神王居焉。

江湖河济,皆有神也。

又龙王鬼神治其清渊矣。

河伯水官,各有宫殿府寺,亦七宝铜瑑,皆类酆都之中,悉为诸仙人之下宫也。

并由人生时而学,行业深浅,功德大小,计品受今之报也。

后世当更生人道,随其所行而报之,万无一失。

天地水三官,书人功过善恶之事,未有不备矣。

昔有贵人,善信道教,供养三宝,治写经书,建立靖舍。

当成之时,而贵人病笃,弟子亲迎,医药欲加苦治。

贵人曰:吾少来敬顺科诫,敢暂忘之,亦布施贫乏,供养三宝,建诸静舍,太上岂不知之。

人生有死,死非所辞。

今所以恨者,恨未得亲持斋诫读经,然灯行道,礼谢七世之愆痾耳。

为我来生作桥梁者也。

我病之困,将以命尽寿终。

医药可救狂疠耳,当如我命何哉。

  尔时,太上遥观十方善恶之人,即勅司命延此人寿三十年,於是豁然而愈,身康便如未病之时。

曩尚将展,精进日新,修斋持诫,奉行众善,供养三宝,致世世富贵,善人来生其家,转轮得道。

是人今为太上东华仙王也。

积善之教民,岂不然哉,岂不然哉。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