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工部草堂诗话

杜工部草堂诗话[宋] 蔡梦弼

  卷一

  ○名儒嘉话凡二百馀条

  淮海秦少游《韩愈论》曰:“杜子美之於诗,实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

昔苏武李陵之诗长於高妙,曹植刘公幹之诗长於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於冲澹,谢灵运鲍照之诗长於峻洁,徐陵庚信之诗长於藻丽,於是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澹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

然不集诸家之长,子美亦不能独至於斯也,岂非適当其时故耶?《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

伊尹,圣之任者也。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所谓集大成。

’呜呼!子美亦集诗之大成者欤?”

  凤台王彦辅《诗话》曰:“唐兴,承陈隋之遗风,浮磨相矜,莫崇理致。

开元之间,去雕篆,黜浮华,稍裁以雅正。

虽絺句绘章,人既一概,各争所长。

如大羹玄酒者,薄滋味;如孤峰绝岸者,骇郎庙;稼华可爱者,乏风骨;烂然可珍者,多玷缺。

逮至子美之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茹古涵今,无有涯涘,森严昭焕,若在武库,见戈戟布列,荡人耳目,非特意语天出,尤工於用字,故卓然为一代冠,而历世千百,脍炙人口。

予每读其文,窃苦其难晓。

如《义鹘行》“巨颡拆老拳”之句,刘梦得初亦疑之,後览《石勒传》,方知其所自出。

盖其引物连类,掎摭前事,往往如是。

韩退之谓“光焰万丈长”,而世号“诗史”,信哉!

  东坡苏子瞻《诗话》曰:“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予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後变风发乎情。

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於礼义,以为贤於无所止者而已。

若夫发於性,止於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後山陈无己《诗话》曰:“黄鲁直言:‘杜子美之诗法出审言,句法出庾信,但过之耳。

’”苕溪胡元任曰:“老杜亦自言‘吾祖诗冠古’,则其诗法乃家学所传耳。

  《诗眼》曰:“古人学问,必有师友渊源。

汉杨恽一书,迥出当时流辈,则司马迁外甥故也。

自杜审言已自工诗,当时沈佺期宋之问等同在儒馆为交游,故杜甫律诗布置法度,全学沈佺期,更推广集大成耳。

沈有云:‘云白山青千万里,几时重谒圣明君。

’甫云:“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沈有云:‘人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甫云:‘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是皆不免蹈袭前辈,然前後杰句,亦未易优劣也。

  山谷黄鲁直《诗话》曰:‘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

’‘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沈云卿之诗也。

云卿得意於此,故屡用之。

老杜‘春水船如天上坐’,祖述佺期之语也,继之以‘老年花似雾中看’,盖触类而长之也。

”苕溪胡元任曰:“沈云卿之诗,源於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之句。

然李太白《入青溪山》诗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虽有所袭,语益工也。

  《诗眼》曰:“黄鲁直谓文章必谨布置。

以此概考古人法度,如杜子美《赠韦见素》诗云:‘纟丸袴不饥死,儒冠多误身。

’此一篇立意也,故使人静听而具陈之耳。

自‘甫昔少年日’至‘再使风俗淳’,皆方言儒冠事业也。

自‘此意竟萧条’至‘蹭蹬无纵鳞’,言误身事也。

则意举而文备,故已有是诗矣。

然必言其所以见韦者,於是以‘厚愧’‘真知’之句。

所以真知者,谓传诵其诗也。

然宰相职在荐贤,不当徒爱人而已,士固不能无望,故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果不能荐贤,则去之可也,故曰‘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々’,又将入海而去秦也。

然其去也,必有迟迟不认之意,故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则所知不可以不别,故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夫如此,是可以相忘於江湖之外,虽见素亦不得而见矣,故曰‘白鸥波浩荡,万里谁能驯’终焉。

此诗布置最得正体,如官府甲第,堂房室,各有定处,不可乱也。

”又云:“诗有一篇命意,有句中命意。

如老杜《上韦见素》诗,布置如此,是一篇命意也。

至其道迟迟不忍去之意,则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其道欲与见素别,则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此句中命意也。

盖如此,然後可以顿剉高雅矣。

  凤台王彦辅《尘史》曰:“杜审言,子美之祖也。

唐则天时,以诗擅名,与宋之问相唱和。

其诗有‘绾雾清条弱,牵风紫蔓长’,又有‘寄语洛城风月道,明年春色倍还人’之句。

若子美‘林花带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又云‘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虽不袭取其意,而语脉盖有家法矣。

  《文昌杂录》曰:“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校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二月二日则有迎富贵果子,三月三日则有镂人,寒食则有假蓊鸡球、镂鸡子、千堆蒸饼、饧粥,四月八日则有糕糜,五月五日则有百索粽子,夏至则有结杏子,七月七日则有金针、织女台、乞巧果子,八月一日则有点灸杖子,九月九日则有茱萸、菊花酒、糕,腊日则有口脂、面药、澡豆,立春则有采胜、鸡、燕、生菜。

杜甫《春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

’又曰:‘胜里金花巧奈寒。

’《重阳》诗曰:‘茱萸赐朝士。

’《腊日诗》曰:‘口脂面药随恩泽。

’是皆记当时之所重也。

  《金石录》曰:“唐《六公咏》,李邕撰,胡履灵书。

余初读杜甫《八哀》诗云:‘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

’恨不见其计。

晚得石本。

其文辞高古,真一代佳作也。

六公者,五王各为一章,狄丞相为一章。

  秦少游《诗话》曰:“曾子固文章妙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杜子美长於歌诗,而无韵者几不可读。”梦弼谓无韵者若《课伐木诗序》之类是也。

  《遯斋闲览》曰:“杜子美之诗,悲欢骄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以下原缺之马者。

  不可以对“麒麟”。

然寄贾岳州严巴州两阁老云:“貔虎闲金甲,麒麟受玉鞭。

”以“貔虎”对“麒麟”为正对矣。

《哭韦晋之》云:“鹏鸟长沙讳,犀牛蜀郡怜。

”以“鹏鸟”对“犀牛”为正对矣。

子美岂不知对属之偏正邪?盖其纵横出入无不合也。

  後山陈无己《诗话》曰:“杜之诗法,韩之文法也。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耳。”

  石林叶梦得《诗话》曰:“禅宗谓云门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

其深浅以是为序。

余尝戏为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後不同,以‘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迥柴门辟,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

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

  山谷黄鲁直《诗话》曰:“子美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後人读书少,故谓杜韩自作此语耳。

古人之为文章,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陈言入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漫叟诗话》曰:“诗中有拙句,不失为奇作。若子美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句是也。”

  苕溪胡元任《丛话》曰:“律诗有扇对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

如少陵《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

移官蓬阁後,穀贵殁潜夫。

’东坡苏子瞻《和郁孤台》诗云‘邂逅陪车马,寻芳谢朓州。

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之类是也。

  《漫叟诗话》曰:“杜诗有‘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自天、当暑乃全语也。

东坡苏子瞻诗云:‘公独未知其趣耳,臣今时复一中之。

’可谓青出於蓝。

”苕溪胡元任《丛话》曰:“子瞻此诗,戏徐君猷孟亨之皆不饮酒,不止天生此对,其全篇用事亲切,尤可喜。

诗云:‘孟嘉嗜酒桓温笑,徐邈狂言孟德疑。

公独未知其趣耳,臣今时复一中之。

风流自有高人识,通介宁随薄俗移。

二子有灵应抚掌,吾孙还有独醒时。

’皆徐孟二人事也。

  《吕氏童蒙训》曰:“陆士衡《文赋》:‘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此要论也。

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竦动世人。

如杜子美及唐人诸诗,无不如此。

但晋宋间人专致力於此,故失於绮靡,而无高古气味。

子美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

’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

  蔡绦《西清诗话》曰:“子美《洞庭》诗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子美胸中吞几云梦也。”

  三山老人《胡氏语录》曰:“子美《慈恩寺塔》诗乃讥天宝时事也。

山者,人君之象。

‘泰山忽破碎’,则人君失道矣。

贤不肖混殽,而清浊不分,故曰‘泾渭不可求’。

天下无纲纪文章,而上都亦然,故曰‘俯仰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於是思古之贤君不可得,故曰‘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是时明皇方耽於淫乐而不已,故曰‘惜哉瑶池饮,日宴昆仑丘’。

贤人君子多去朝廷,故曰‘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惟小人贪窃禄位者在朝,故曰‘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石林叶梦得《诗话》曰:“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削之痕。

老杜‘细雨鱼兒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

细雨著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

若大雨,则伏而不出。

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

至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

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

使唐末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江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

  东坡苏子瞻《诗话》曰:“七言之伟丽者,如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尔後寂寞无闻焉。

直至欧阳永叔云:‘苍波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

’‘万马不嘶听号令,诸蕃无事著耕耘。

’可以并驱争先矣。

  《诗眼》曰:”世俗喜绮丽,知文者能轻之。

後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

然文章论当理不当理耳。

苟当於理,则绮丽风花,同入於妙;苟不当理,则一切皆为长语。

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於理不胜而词有馀也。

子美云:‘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亦极绮丽,其模写景物,意自亲切,所以妙绝古今。

其言春容闲適,则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其言秋景悲壮,则有‘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富贵之词,则有‘香回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麒麟不动炉烟转,孔雀徐开扇影还’。

其吊古,则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

皆出於风花,然穷理尽性,移夺造化。

自古诗人,巧即不壮,壮即不巧。

巧而能壮,乃如是也矣。

  《隐居诗话》曰:“李光弼代郭子仪,入其军,号令不更而旌旗改色。

及其亡也,子美哀之云:‘三军晦光彩,烈士痛稠叠。

’前人谓杜甫之为‘诗史’,盖为是也,非但序陈迹、摭故实而已。

  崔德符曰:“少陵《八哀》诗可以表里《雅》、《颂》,中古作者莫及也。

两纪行诗,发秦州至凤凰台,发同谷县至成都府二十四首,皆以经行为先後,无复差舛。

昔韩子苍尝论此诗笔力变化当与太史公诸赞并驾,学者宜常讽诵之。

  苕溪胡元任《丛话》曰:“李杜画像,古今诗人题衰亡和。

若杜子美,其诗高妙,固不待言,要当知其平生用心处,则半山老人之诗得之矣。

若李太白,其高气盖世,千载之下,犹可叹想,则东坡居士之赞尽之矣。

半山老人诗云:‘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皱。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尝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後之游。

’东坡居士赞云:‘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

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兒汾阳中令君,小兒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汙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

’”

  丹阳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贤者豹隐墟落,固当和光同尘,虽舍者争席奚病,而况於杯酒之间哉?陶渊明杜子美皆一世伟人也,每田父索饮,必使之毕其欢尽其情而後去。

渊明诗云:‘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偕。

’子美诗云:‘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二公皆有位者也,於田父何拒焉?至於田父有‘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之说,则姑守陶之介,‘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则何妨杜之通乎?”

  《扪虱新话》:“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杜诗有高妙语,如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可谓深入理窟。

晋宋以来诗人无此句也。

‘心地初’乃《庄子》所谓‘游心於淡,合气於漠’之义也。

  程氏《演繁露》:“老杜《七歌》:‘竹林为我啼清昼。

’蔡绦以‘竹林’为禽名,恐穿凿也。

竹本非啼,诗人因其号风若哀,因谓之啼,何必有喙者而後能啼耶!《说文》:竹之夭然,似人之笑,因为‘笑’字。

竹岂能笑,特以象言尔。

非笑而可名以笑。

从怀哀者观之,孰谓不得为啼耶?”

  洪内翰《容斋随笔》云:“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非若今人为次韵所局也。

观《文选》所编何劭张华卢谌刘琨二陆三谢诸人赠答可知已。

唐人尤多,不可具载,姑取《杜集》数篇,略纪於此。

高適《寄杜公》云:‘愧尔东南西北人。

’杜则云:‘东西南北更堪论。

’高又有诗云:‘草《玄》今已毕,此外更何言?’杜则云:‘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严武寄杜云:‘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

’杜则云:‘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迳欲教锄。

’杜公寄严诗云:‘何路出巴山,重岩细菊班。

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

’严答云:‘卧向巴山落月时,篱外黄花菊对谁。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

’杜送韦迢云:‘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

’迢云:‘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

’杜又云:‘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郭受寄杜云:‘春兴不知凡几首。

’杜答云:‘药里关心诗总废。

’皆如锺磬在虡,扣之则应,往来反复,於是乎有馀味矣。

  黄常明《诗话》:“杜甫有用一字凡数十处不易者,如‘缘江路熟俯青郊’,‘傲睨俯峭壁’,‘展席俯长流’,‘杖藜俯沙渚’,‘此邦俯要冲’,‘四顾俯层巅’,‘旄头俯涧瀍’,‘层台俯风渚’,‘游目俯大江’,‘江繿俯鸳鸯’。

其馀一字屡用若此类甚多,不可具述。

  《萤雪丛说》:“老杜诗词,酷爱下‘受’字,盖自得之妙,不一而足。

如‘修竹不受暑’,‘轻燕受风斜’,‘吹面受和风’,‘野航恰受两三人’,诚用字之工也。

然其所以大过人者无它,只是平易,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尔。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以‘老’对‘稚’,以其妻对其子,无如此之亲切,又是闺门之事,宜与智者道。

  黄常明《诗话》:“数物以个,谓食为吃,甚近鄙俗,独杜屡用:‘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边添个个’;《送李校书》云‘临歧意颇切,对酒不能吃’,‘楼头吃酒楼下卧’,‘但使残年吃饱饭’,‘梅熟许同硃老吃’。

盖篇中大概奇特,可以映带者也。

  《扪虱新话》云:“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世传以为戏。

然文中要自有诗,诗中要自有文,亦相生法也。

文中有诗,则句语精确,诗中有文,则词调流暢。

谢玄晖曰:‘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此所谓诗中有文也。

唐子西曰:‘古文虽不用偶俪,而散句之中,暗有声调,步骤驰骋,亦有节奏。

’此所谓文中有诗也。

观子美到州以後诗,简易纯熟,无斧凿痕,信是如弹丸矣。

  黄常明《诗话》:“子美《观打鱼》云:‘设网万鱼急。

’盖指聚敛之臣,苛法侵渔,使民不聊生,乃万鱼急也。

又云:‘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

’小人舞智趋时,巧宦数迁,所谓‘疾若风’也。

残民以逞,不顾倾覆,所谓‘挺叉入’也。

‘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膻鲔随云雷。

’鱼不得其所,龙岂能安居,君与民犹是也。

此与六义比兴何异?‘吾徒何为纵此乐,暴戾天物圣所哀。

’此乐而能戒,又有仁厚意,亦如‘前王作网罟,设法害生成’,不专为取鱼也。

退之《叉鱼》曰:‘观乐忆吾僚。

’异此意矣。

  黄常明《诗话》:“贾生终童欲轻事征伐,大抵少年躁锐,使绵历老成,当不如此。

昔人欲沉孙武於五湖,斩白起于长平,诚有谓哉!尝爱老杜支:‘慎勿吞青海,无劳问越裳。

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又有‘安得壮士拘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其愁叹忧戚,盖以人主生灵为念。

《孟子》以善言陈战为大罪,我战必克为民贼仁人之心,易地皆然。

  《扪虱新话》:“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之际,无意于山,而景与意会,此渊明得意处也。

而老杜亦曰:‘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予爱其意度闲雅,不减渊明,而语句雄健过之。

每咏此二诗,便觉当时清景尽在目前,而二公写之笔端,殆若天成,兹为可贵。

  《古今词话》:“蜀人《将进酒》,尝以为少陵诗,作《瑞鹧鸪》唱之:‘昔时曾从汉梁王,濯锦江边醉几场。

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当初酒贱宁辞醉,今日愁来不易当。

暗想旧游浑似梦,芙蓉城下水茫茫。

’”此诗或谓杜甫,或谓鬼仙,或谓曲词,未知孰是。

然详味其言,唐人语也。

首先有曾从汉梁王之句,决非子美作也。

况集中不载,灼可见矣。

不知杨曼倩何所据云。

  卷二

  三山老人《语录》曰:“子美《送严武还朝》诗云:‘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是劝以仗节死义也。”

  横浦张子韶《心传录》曰:“读子美‘野色更无山隔断,山光直与水相通’,已而叹曰:‘子美此诗,非特为山光野色,凡悟一道理透彻处,往往境界皆如此也。

’”

  东莱吕居仁曰:‘诗每句中须有一两字响,响字乃妙指。如子美‘身轻一鸟过’,‘飞燕受风斜’,‘过’字‘受’字皆一句响字也。”

  丹阳洪景卢《容斋随笔》曰:“张文潜暮年在宛丘,何大圭方弱冠,往谒之。

凡三日,见其吟哦老杜《玉华宫》诗不绝口。

大圭请其故,曰:‘此章乃风雅鼓吹,未易为子言。

’大圭曰:‘先生所赋,何必减此?’曰:‘平生极力模写,仅有一篇稍似之,然未可同日语也。

’遂诵其《离黄州》诗,偶同此韵,曰:‘扁舟发孤城,挥手谢送者。

山回地势卷,天害江面泻。

中流望赤壁,石脚插水下。

昏昏烟雾岭,历历渔樵舍。

居夷实三载,邻里通借假。

别之岂无情,老泪为一洒。

篙工起鸣鼓,轻橹健于马。

聊为过江宿,寂寂樊山夜。

’此其音响节奏,固似之矣,读之可默喻也。

  横浦张子韶《心传录》曰:“陶渊明辞云:‘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杜子美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若渊明与子美相易其语,则识者往往以谓子美不及渊明矣。

观其云‘云无心’、‘鸟倦飞’,则可知其本意。

至於水流而‘心不竞’,云在而‘意俱迟’,则与物初无间断,气更混沦,难轻议也。

”丹阳洪景卢《容斋随笔》曰:“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世间佳境也,观者必曰‘如画’。

至於丹青之妙,好事君子嗟叹之不足者,则又以‘逼真’目之。

如老杜‘人间又见真乘黄’、‘时危安得真致此’、‘悄然坐我天姥下’、‘斯须九重真龙出’、‘凭轩忽若无丹青’、‘高堂见生鹘’、‘直讶松杉冷’、‘兼疑菱荇香’之句是也。

以真为假,以假为真,均之为妄境耳。

人生万事如是,何特此耶!”

  山谷黄鲁直《诗话》曰:“陶渊明《责子》诗云:‘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兒,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观渊明此诗,想见其人慈祥戏谑可观也。

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诗耳。

”又云:“杜子美诗云:‘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篇,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生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子美困顿於三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於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聊解嘲耳。

其诗名曰《遣兴》,可解也。

俗人便谓讥议渊明,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东坡苏子瞻《诗话》曰:“仆尝梦见人云是杜子美,谓仆曰:‘世人多误会予《八阵图》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世人皆以谓先主武侯皆欲与关羽复仇,故恨不能灭吴,非也。

我意本谓吴蜀脣齿之国,不当相图,晋之所以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吴之意,此为恨耳。

’”

  王彦辅《尘史》曰:“子美善用故事及常语,多倒其句而用之,盖如此则语峻而体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类是也。”

  建安严有翼《艺苑雌黄》曰:“刘梦得诗云:‘硃雀桥边野草花,鸟衣巷口夕阳斜。

旧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硃雀桥乌衣巷,乌衣,谢铁衣也。

皆金陵故事。

《舆地志》:‘晋时王导自立乌衣宅,宋时诸谢曰“乌衣之聚”,皆此巷也。

’王氏谢氏乃江左衣冠之盛者,故杜甫诗云‘王谢风流远’,又云‘从画王谢郎’是也。

比观刘斧《摭遗》小说,又曰:王榭,金陵人。

世以航海为业。

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

见一翁一妪,皆衣皁。

引榭至所居,乃乌衣国也。

以女妻之。

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

至其家,有二燕栖於梁上,榭以手招之,即飞来臂上。

取片纸书小诗,系於燕尾声曰:‘误到华胥国里来,玉人终日苦怜才。

云轩飘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日回。

’来春,燕又飞来榭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睽远是生离。

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

’至来岁竟不至。

因目榭所居为乌衣巷。

刘斧乃改‘谢’为‘榭’,以‘王榭’为一人姓名。

其言既怪诞,遂托名於钱希白,终篇又取刘梦得诗以实其事。

希白不应如此之谬,是直刘斧之妄言耳,不足信也。

  凤台王彦辅《尘史》曰:“古之善赋诗者,工於用人语,浑然若出於己意。

予於李杜见之。

颜延年《赭白马赋》曰:‘旦刷幽燕,夕秣荆楚。

’子美《马行》曰:‘昼洗须腾泾渭深,夕趋可刷幽并夜。

’太白《天马歌》曰:‘鸡鸣刷燕暮秣越。

’盖皆用颜赋也。

韩退之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信载!”

  凤台王彦辅《尘史》曰:“世言子美卒於耒阳,故《寰宇记》亦载其坟在县北二里,不知何缘得此。

《新唐书》乃称耒阳令遗白酒牛肉,一夕而卒。

此承袭传闻而未尝劾实故也。

得臣观子美侨寄巴峡三岁,大历三年二月始下峡,流寓荆南,徙泊公安。

久之,方次岳阳,即四年冬末也。

既过洞庭,入长沙,乃五年之春。

四月,遇臧这乱,仓皇往衡阳,抵耒阳,舟中伏枕,又畏瘴疠,复沿湘而下,故有《回棹》之作。

其末云:‘舟师烦尔送,硃夏及寒泉。

’又《登舟将適汉阳》云:‘春宅弃汝去,秋帆催客归。

’盖《回棹》在夏末,此篇已入秋矣。

继之以《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云:‘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则子美北还之迹,见此三篇为详,安得卒於耒阳耶?要其卒当在潭岳之间,秋冬之际。

按元微之《子美墓志》称:‘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袝事於偃师,途次於荆,拜余为志,辞不能绝。

’其系略曰:‘严武状为工部员外郎,参谋军事。

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耒阳。

’”丹阳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寄身於兵戈骚屑之中,感时对物,则悲伤系之,如‘感时花溅泪’是也,故作诗多用一‘自’字。

《田父泥饮》诗云:‘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遣兴》诗云:‘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忆弟》诗云:‘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

’《日暮》诗云:‘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藤王亭子》诗云:‘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言人情对景,自有悲喜,而初不能累无情之物也。

  临川王介甫曰:“老杜云:‘诗人觉来往。

’下得‘觉’字大好。

‘暝色赴春愁。

’下得‘赴’字大好。

若下‘见’字‘起’字,即小兒言语。

足见吟诗要一字两字工夫也。

  丹阳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子美《曹将军丹青引》云:‘将军魏武之子孙,於今为庶为清门。

’元微之《去杭州》诗亦云:‘房杜王魏之子孙,虽及百代为清门。

’则知子美於当时已为诗人所钦伏如此。

残膏馀馥,沾丐後人,宜哉!故微之云:‘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也。

’”

  莆阳郑景韦《离经》曰:“李谪仙,诗中龙也,矫矫焉不受约束。杜子美则麟游灵囿,凤鸣朝阳,自是人间瑞物。二豪所得,殆不可以优劣论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子美诗以後二句续前二句处甚多。

如《喜弟观到》诗云:‘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晴诗》云:‘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

下食遭泥去,高飞恨久阴。

’《江阁卧病》诗云:‘滑忆彫菰饭,香闻锦带羹。

溜匙兼暖腹,谁欲致杯罂。

’《寄张山人诗》云:‘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後身。

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

’如此之类多矣。

此格起於谢灵运《庐陵王暮下》诗,云:‘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李太白亦时有此格,‘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感慈亲’是也。

  丹阳葛常之《韵语阳秋》曰:“五言律诗於对联中十字作一意,诗家谓之十字格。

如老杜《放船》诗云‘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对雨》诗云‘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江月》诗云‘天边长作客,老去一霑巾’,是也。

  建安严有翼《艺苑雌黄》曰:“古人用韵,如《文选》、《古诗》杜子美韩退之,重复押韵者甚多。

《文选》、《古诗》押二‘捉’字,曹子建《美女篇》押二‘难’字,谢灵运《述祖德》诗押二‘人’字,《南图诗》押二‘同’字、《初去郡》诗押二‘生’字,沈休文《锺山应教》诗押二‘足’字,任彦昇《哭范仆射》射诗押三‘情’字、两‘生’字,陆士衡《赴洛》诗押二‘心’字,《猛虎行》押二‘阴’字,《拟古》诗押二‘音’字,《豫章行》押二‘阴’字,阮嗣宗《咏怀》诗押二‘归’字,王正长《杂诗》押二‘心’字,张景阳《杂诗》押二‘生’字,江淹《杂体》诗押二‘门’字,王仲宣《从军诗》押二‘人’字。

杜子美韩退之盖亦傚古人之作。

子美《饮中八仙歌》押二‘船’字、二‘眼’字、二‘天’字、三‘前’字,《园人送瓜》诗押二‘草’字,《上後园山脚》押二‘梁’字,《北征》押二‘日’字,《夔州咏怀》押二‘旋’字,《赠李秘书》押二‘虚’字,《赠李邕》押二‘厉’字,《赠汝阳王》押二‘陵’字,《喜岑薛迁官》押二‘萍’字。

退之《赠张籍》诗押二‘更’字、二‘狂’字、二‘鸣’字、二‘光’字,《岳阳楼别窦司直》押二‘向’字,《李花》押二‘花’字,《双鸟》押二‘州’字、二‘头’字、二‘秋’字、二‘休’字,《和卢郎中送盘谷子》押二行以下原缺葛常之《韵语阳秋》曰:“《七哀》诗起曹子建,其次则王仲宣、张孟阳也。

释诗者谓病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悲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谓一事而七者具也。

子建之《七哀》,哀在於独栖之思妇。

仲宣之《七哀》,哀在於弃子之妇人。

张孟阳之《七哀》,哀在於已毁之园寝。

唐雍陶亦有《七哀》诗,所谓”君若无定云,妾作不动山。

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是皆以一哀而七者具也。

老杜之《八哀》,则所哀者八人也。

王思礼李光弼之武功,苏源明李邕之文翰,汝阳郑虔之多能,张九龄严武之政事,皆不复见矣。

盖当时盗贼未息,叹旧怀贤而作者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杜甫累不第,天宝十三载,明皇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故有《赠集贤崔于二学士》诗云:‘昭代将垂白,途穷乃叫阍。

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

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

倚风遗鹢路,随水到龙门。

’是时陈希烈韦见素为宰相,而崔国辅于休烈者,皆集贤学士也,故末句云‘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可谓不忘於藻鉴之重者也。

按唐史,是岁八月,见素代陈希烈为丞相。

而甫集有上见素诗云:‘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则甫之文为见素所赏,非希烈也。

  古汳高元之《荼甘录》曰:“子美於天宝十三载献《西岳赋》,故集有《赠献纳使陈舍人》诗云:‘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

晓漏追随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

’末章云:‘杨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其云‘更有《河东赋》’,当是献《西岳赋》时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当干戈骚屑之际,闲关秦陇,负新拾梠,餔Я不给,困踬极矣。

自至蜀依裴冕,始有草堂之居。

观其经营来往之劳,备载於诗,皆可考也。

其曰‘万里桥西宅,百花潭上庄’者,言其地也。

‘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言其时也。

‘雪里江船度,风前径竹斜。

寒鱼依密藻,宿鹭起圆沙’,方言其景物也。

至於‘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则乞桤木於何少府之诗也。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则乞果於徐少卿之诗也。

五侍御携酒草堂,则喜而为诗曰:‘故人能领客,携酒重相看。

’王录事许草堂赀不到,则戏而为诗曰:‘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赀。

’盖其流离贫窭之馀,不能以自给,皆因人而成也。

其经营之勤如此。

然未及黔突,被成都之乱,入梓居阆,其心则未尝一日不在草堂也。

遣弟检校草堂,则曰:‘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寄题草堂,则曰:‘尚念四松小,蔓草易拘缠。

’送韦郎归成都,则曰:‘为问南溪竹,抽梢会过墙?’涂中寄严武,则曰:‘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每致意如此。

及成都乱定,再依严为节度参谋,复归草堂,则曰:‘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

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则其喜可知矣。

未几,严武卒,徬徨无依,复舍之而去。

以唐史及公诗考之,草堂断手於宝应之初,而永泰元年四月,严武卒。

是秋,公寓夔州云安县。

有此草堂者,终始祇得四载,而其间居梓阆三年,公诗所谓‘三年奔走空皮骨’是也,则安居草堂,仅阅岁而已。

其起居寝食之兴,不足以偿其经营往来之劳,可谓一世之羁人也。

然自唐至今已数百载,而草堂之名,与其山川草木,皆因公诗以为不朽之传,盖公之不幸,而其山川草木之幸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张均张垍兄弟承袭父宠,致位严近,皆负文材,觊觎端揆。

明皇欲相均而抑於李林甫,欲相垍而夺於杨国忠,自此各怀觖望。

安禄山盗国,垍相禄山,而均亦受伪命。

肃宗反正,兄弟各论死,非房和救,岂能免乎!老杜赠均诗云:‘通籍逾青琐,亨衢照紫泥。

灵虬传夕箭,归马散霜蹄。

’言均为中书舍人、刑部尚书时也。

赠垍诗云:‘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言垍尚宁亲公主,禁中置宅也。

二人恩宠烜赫如是,则报国当如何?而乃斁乱天理,下比逆贼,反噬其主,夫岂人类也哉!”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北征》诗:‘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兒,颜色白胜雪。

见爷背面,帝,垢腻脚不袜。

’方是时,甫方脱身於万死一生之地,得见妻兒,其情如是。

洎至秦中,则有‘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兒’之句。

至成都,则有‘老妻忧坐痺,幼女问头风’之句。

观其情悰,已非北征时比也。

及观《进艇》诗,则曰:‘画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江村》诗则曰:‘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其优游愉悦之情,见於嬉戏之间,则又异於秦益时矣。

  古汳高元之《荼甘录》曰:‘陶渊明《命子》篇则曰:‘夙兴夜寐,愿尔之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其《责子》篇则曰:‘虽有五男兒,总不好纸笔。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告俨等疏》则曰:‘鲍步管仲,同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而况同父之人哉!’则渊明之子未必贤也。

故杜子美论之曰:‘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然子美於诸子,亦未为忘情者。

子美《遣兴》诗云:‘骥子好男兒,前年学语时。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又《忆幼子》诗云:‘别离惊节换,聪民谁论。

’‘忆渠愁祇睡,炙背俯晴轩。

’《得家书》云:‘熊兒幸无恙,骥子最怜渠。

’《元日示宗武》云:‘汝啼吾手战。

’观此数诗,於诸子锺情尤甚於渊明矣。

山谷黄鲁直乃云:‘杜子美困於三蜀,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於生事,又往往讥宗武失学,故寄之渊明尔。

俗人不知,便为讥病,所谓痴人面前,不必说梦。

’”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月轮当空,天下之所共视,故谢庄有‘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句,盖言人虽异处,而月则同瞻也。

老杜当兵戈骚屑之际,与其妻各居一方,自人情视之,岂能免闺门之念,而它诗未尝一及之。

至於明月之夕,则遐想长思,屡形诗什。

《月夜》诗云:‘今夜鄜州月,闺中祇独看。

’继之曰:‘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一百五日夜对月》诗云:‘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继之曰;‘仳离放红蕊,想象嚬青蛾。

’《江月》诗云:‘江月光於水,高楼思杀人。

’继之曰:‘谁家挑锦字,烛灭翠眉嚬。

’其数致意於闺门如此,其亦谢庄之意乎?”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省宿》诗云:‘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盖爱君欲谏之心切,则通夕为之不寐,想其犯颜逆耳,必不为身谋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成都记》:‘杜主自天而降,称望帝。

好稼穑,治郫城。

後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故子美云:‘昔日蜀天子,化为杜鹃似老鸟。

’又曰:‘古时杜鹃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又曰:‘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博物志》称杜鹃生子,寄之宅巢,百鸟为饲之。

故子美云:‘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乃为其子,礼若奉至尊。

’又云:‘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为哺雏。

’子美集中《杜鹃行》诗凡三篇,皆以杜鹃比当时之君,而以哺雏之鸟讥当时之臣不能奉其君,曾百鸟之不若也。

最後一篇,徒言杜鹃垂血上诉,不得其所,盖托兴明皇尘之时也。

故末句云:‘岂思旧日居深宫,嫔嬉左右如花红。

’”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古今诗话》载子美因见病虐者曰:‘诵吾诗可疗。

’令诵‘子章髑髅血糢糊,手提掷还崔大夫’之句,病遂愈。

余谓子美固尝病虐矣。

其诗云:‘患疠三秋孰可忍。

’又云:‘三年病虐疾。

’子美於此时,何不自诵其诗而自已疾耶?是灵於人而不灵於己也。

”梦弼谓诵杜诗能除虐,乌有是理。

盖言其诗辞典雅,读之脱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余尝谓知人,虽尧帝犹以为难,而杜子美之曾祖姑,乃能知唐太宗於侧微之时,识房杜辈於贱贫之日。

子美乃形其语於诗曰:‘向窃窥数公,经纶亦俱有。

次问最少年,虬髯十八九。

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

’噫,一何异耶!”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丽人行》专言秦虢宴游之乐,末章有‘当轩下马入锦茵,且莫近前丞相嗔’之句,当是谓杨国忠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北征》诗云:‘忆昔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不闻夏商衰,中自诛褎妲。

’其意谓明皇英断,自诛妃子,与夏商之诛褎妲不同。

老杜此语,出於爱君,而曲文其过,非至公之论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子美为左拾遗,会房琯以陈涛之战败罢相,甫上疏力救琯。

肃宗大怒,诏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救之获免。

故甫《洗兵马行》云:‘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盖感其救己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子美避乱秦蜀,衣食不足,不免求给於人。

如《赠高彭州》、《客夜》、《狂夫》、《答裴道州》、《简韦十》,凡五篇,观此可见其艰窘而有望於朋友故旧也。

然当时能赒之者,几何人哉?”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子美身遭离乱,复迫衣食,足迹半天下。

自少时游吴及越,以至作谏官,奔走州县,既皆载於《壮游》诗矣。

其後《赠韦左丞》诗云:‘今欲入东海,即将西去秦。

’则自长安之齐鲁也。

《赠李白》诗云:‘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则自东都之梁宋也。

《发同谷县》云:‘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

始来兹山中,休驾居地僻。

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则自陇右之剑南也。

《留别章使君》云:‘终作適蛮荆,安排用庄叟。

随云拜东皇,挂席上南斗。

’则自蜀之荆楚也。

夫士人既无常产,为饥所驱,岂免仰给於人,则奔走道涂,亦理之常尔。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子美高自称许,有乃祖之风。

上书明皇云:‘臣之述作,沈郁顿挫,扬雄枚皋可跂及。

’《壮游》诗则自比於崔魏班扬,又云:‘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赠韦左丞》则曰:‘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甫以诗雄於时,自比诸人,诚未为过。

至窃比稷与契,则过矣。

唐史氏称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岂自比稷契而然耶?至云‘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斯时伏青蒲,建事守御床’,其忠尽亦嘉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山谷黄鲁直谓後山陈无己云‘学诗如学道’,此岂寻常雕章绘句者之可拟哉!客有谓立方言:後山诗,其要在於点化杜甫语尔。

杜云:‘昨夜月同行。

’後山则云:‘勤勤有月与同行。

’杜云:‘林昏罢幽磬。

’後山则云:‘林昏出幽磬。

’杜云:‘古人日已远。

’後山则云:‘斯人日已远。

’杜云:‘中原鼓角悲。

’後山则云:‘风连鼓角悲。

’杜云:‘暗飞萤自照。

’後山则云:‘飞萤元失照。

’杜云:‘秋觉追随尽。

’後山则云:‘林湖更觉追随尽。

’杜云:‘文章千古事。

’後山则云:‘文章平日事。

’杜云:‘乾坤一腐儒。

’後山则云:‘乾坤著腐儒。

’杜云:‘孤城隐雾深。

’後山则云:‘寒城著雾深。

’杜云:‘寒花只暂香。

’後山则云:‘寒花只自香。

’如此类甚多,岂非点化老杜之语而成者!立方谓不然。

後山诗格律高古,真所谓‘碌碌盆盎中,见此古罍洗’者,用语稍同,乃是读少陵诗精熟,不觉在其笔下,又何足以病公乎?”

  诸儒诗话,子美戏作俳谐体。

《遣闷》云:“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养’或读为上声,或读为去声。

沈存中《笔谈》以“乌鬼”为“乌猪”,谓其俗呼猪作“乌鬼’之声也。

《蔡宽夫诗话》以“乌鬼”为巴俗所事神名也。

《冷斋夜话》谓巴俗多事乌蛮鬼,以临江,故顿顿食黄鱼耳。

《湘素杂记》以鸬鹚为乌鬼,谓养之以捕鱼也。

然《诗辞事略》又谓楚峡之间事乌为神,所谓神鸦也。

故元微之有诗云:“病寒乌称鬼,巫占瓦代龟。

”梦弼谓当以此《事略》之言为是也。

盖养乌鬼,食黄鱼,自是两义,皆记巴中之风俗也。

峡中黄鱼极大者至数百斤,小者亦数十斤,按集中有诗云“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是也。

然是鱼岂鸬鹚之所能捕哉?彼以“乌鬼”为鸬鹚,其谬尤甚矣。

或又曰乌鬼谓猪也,巴峡人家多事鬼,家养一猪,非祭鬼不用,故於群猪中特呼“乌鬼”以别之也。

今并存之。

  广陵马永卿《嫩真子录》曰:“唐时前辈多自重,而後辈亦尊仰前辈而师事之,此风最为淳厚。

杜工部於《苏端薛复筵简恭华醉歌》首云:‘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

’又云:‘坐中薛华善醉歌,醉歌自作风格老。

’且一篇之中连呼三人之名,想见当时士人一经老杜品题,即有声价,故世愿得其品题,不以呼名为耻也。

近世士大夫,老幼不复笃厚,虽前辈诗中亦不敢斥後进之名,而後进亦不复尊仰前辈,可胜叹哉!”

  《唐溪诗说》:“士人程文穷日力作一论,既不限声律,复不拘诗句,尚罕得反复折难,使其理判然者。

观《赴奉先咏怀五百言》,乃声律中老杜心迹论一篇也。

自‘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其心术祈响,自是稷契等人。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与饥渴由己者何异?然常为不知者所病,故曰‘取笑同学翁’。

世不我知,而所守不变,故曰‘浩歌弥激烈’。

又云:‘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当今廊庙具,建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言非不知隐遁为高也,亦非以国无其人也,特废义乱伦,有所不可。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言志大术疏,未始阿附以借势也。

为下士所笑!而浩歌自若,皇皇慕君而雅志栖遁,既不合时,而又不为低屈,皆设疑互答,屡致意焉,非巨刃有馀,孰能之乎!中间铺叙间关酸辛,宜不胜其戚戚。

而‘默思失业途,因念远戍役’,所谓忧在天下而不为小己失得也。

禹稷颜子不害为同道,少陵之迹江湖而心稷契,岂为过哉!《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其穷也,未尝无志於国与民;其达也,未尝不抗其易退之节。

早谋先定,出处一致矣。

是时先後周复,正合乎此。

昔人目《元和贺雨》诗为谏书,余特目此诗为心迹论也。

  《溪诗话》:“《孟子》七篇,论君与民者居半。

其馀欲得君,盖以安民也。

观杜陵‘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宿花石戍》云‘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寄析学士》云‘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而志在大庇天下寒士。

其仁心广大,异夫求穴之蝼蚁辈,真得孟子所存矣。

东坡先生问:‘老杜何如人?’或言似司马迁,但能名其诗尔。

愚谓老杜似孟子,盖原其心也。

  《古今诗话》:“老杜:‘红饭吸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此语反而意奇。退之诗云:‘舞鉴鸾窥沼,行天马渡桥。’亦仿此理。”

  杜氏谱系 #

  谨按《唐书》、《杜甫传》及元稹《墓志》,晋当阳县侯下十世而生依艺,以监察御史令於河南府之恐县。

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修文馆学士、尚书膳部员外郎。

审言生闲,京兆府奉天县令。

闲生甫,左拾遗、尚书工部员外郎。

甫生二子:宗文,宗武。

梦弼今以《杜氏家谱》考之,襄阳杜氏出自晋当阳县侯预,而佑盖其後也。

佑生三子:师损,式方,从郁。

师损三子:诠,愉,羔。

式方五子:恽,憓,悰,恂,慆。

从郁二子:牧、颛。

群从中悰官最高,而牧名最著。

杜氏凡五房:一京兆杜氏;二杜陵杜氏;三襄阳杜氏;四洹水杜氏;五濮阳杜氏。

而甫一派,又不在五派之中。

甫与佑既同出於预,而家谱不载,何也?岂以其官不达,而诸杜不通谱系乎?何家谱之见遗也!东塾蔡梦弼因览其谱系而为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