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礼部诗话

吴礼部诗话[元] 吴师道

  仲长统《述志》诗,允谓奇作,其曰“叛散《五经》,灭弃《风雅》者,得罪于名教甚矣。

盖已开魏晋旷达之习,玄虚之风,昌黎志辟异端,而汉三贤赞,统与焉,殆未之察也。

  汤伯纪注陶渊明《述酒》诗,定为瘦辞隐语,盖恭帝哀诗。

发千古之未发,诸否之韪之,其难解处,亦不敢决,得存疑之意,愚尝有一二管见补之。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余云。

”汤注:“司马氏出重黎之后,此言晋室南渡,国虽未末,而势之分崩久矣。

至于今,则典午之气数遂尽也。

素砾未详。

修渚疑指江陵。

”愚谓以“离”为“黎”,则是陶公故讹其字以相乱。

离,南也,午也。

重离,典午再造也。

止作晋南渡说,自通。

《书》“我则鸣,鸟不闻”,陶正用此。

鸟指凤凰,此谓南渡之初,一时诸贤犹盛也。

砾,小石。

修渚,长江,指江左。

皛,显也。

此承首句离照字言。

“素砾”显于江渚,其微已甚;至“南岳无余云”,则气数全尽矣。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汤注:“裕始封豫章郡公。

‘重华’谓恭帝禅宋也。

”愚谓亦寓裕字,恭帝封零陵王,舜冢在零陵九疑,故云尔。

裕实篡弑,陶翁岂肯以禅目之。

“日中翔河汾”,日中,午也。

裕以元熙二年六月废帝,故诗序夏徂秋,亦寓意云。

愚尝读《离骚》见屈子闵宗周之阽危,悲身命之将陨,而其赋《元游》之篇曰:“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超无为以至清,与泰初而为邻。

”乃欲制形炼魄,排空御风,浮游八极,后天而终。

原虽死,犹不死也。

陶公此诗,愤其主弑国亡,而末言游仙修炼之适,且以天容永固、彭殇非伦赞其君,极其尊爱之至,以见乱臣贼子,乍起倏灭于天地之间者,何足道哉。

陶公胸次冲淡和平,而忠愤激烈,时发其间,得无交战之累乎?洪庆善之论屈子,有曰:“屈原之忧,忧国也;其乐,乐天也。

”吾于陶公亦云。

  汤公因释《述酒》诗,遂及诸篇,直以暴其心曲,故不泛论,甚简而精。

愚读之,偶有所见,附著于后。

《赠长沙公族祖》云:“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云云。

苏明允《族谱》引,一篇之意,不出此数语。

《命子诗》末句:“亦已焉哉。

”郑康成《诫子书》末曰:“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公正用此语,陆放翁《笔记》云尔。

《归鸟》四章。

一章“和风”,二章接“清阴”句下,三章“日夕气清”,四章“寒条”,具四时意。

《归田园居》第一首:“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古《鸡鸣行》:“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巷中。

”陶公全用其语。

第二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本杨恽书意。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自何晏注《论语》,以空为虚无,意本《庄子》,前儒多从之。

硃子以回赐屡空货殖对言,故以空匮释之。

今此以“被褐”对“屡空”。

又《饮酒》第十二首:案汤注第九首。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以“屡空”对“长饥”,硃子之意,正与之合。

《还旧居》诗:“畴昔家上京。

”按上京在今南康郡城外十里,栗里原去郡一舍,则公尝徙于此。

前者《移家》诗,居不一处也。

《拟古》第二首:“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汤注:“田畴字子泰,北平无终人。

”按始畴从刘虞,虞为公孙瓚所害,誓言报雠,卒不能践,而从曹操讨乌桓,节义亦不足称。

陶公亦是习闻世俗所尊慕尔。

第三首:“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托言不背弃之义。

《杂诗》第二首:“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陶翁之志非它,忠愤而已。

念此还悲,终晓不能静。

”此与《述酒》篇“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意同。

《读山海经》第一首:“绕屋树扶疏。

”汤注:“扶疏本《太玄》。

”愚按《燕剌王传》刘向封事,皆有此语,在扬雄前。

第十首“刑天舞干戚”,他本误作“形夭无千岁”,曾纮伯容为辨正之。

《桃花源记并诗》,洪景卢云:“后人因陶公记诗,不过称赞仙家之乐,唯韩公有‘渺茫宁知伪与真’云云,不及所以作记之意。

窃意桃源之事,以避秦为言;至云无论魏晋,乃寓意刘裕,托之于秦尔。

又引胡仁仲诗大略云:“靖节先生绝世人,奈何记伪不考真。

先生高步窘末代,雅志不肯为秦民。

故作斯文写幽意,要似寰海离风尘。

”斯说得之。

愚早岁尝题《桃源图》云:“古今所传避秦,如茹芝之老,采药之女,入海之童,往往不少,桃源事未必无,特所记渔父迷不复得路者,有似异境幻界神仙家之云。

此韩公所以有是方言。

愚观翁慨然叔季,寤寐羲皇,异时所赋‘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慕向至矣。

其于桃源因所乐闻,故今诗云:‘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于此可以知其心,而事之有无,奚足论哉?”颇与前辈之意相发。

  予家《渊明集》十卷,卷后有杨休之序录||宋丞相私记及曾纮说《读山海经》误句三条,乾道中,林栗守江州时所刊。

第三卷首有序云:“《文选》五臣注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诗题云:‘渊明诗,晋所作者,皆题年号,入宋所作,但题甲子而已。

意者耻事二姓,故以异之。

’思悦考渊明之诗,有以题甲子者,始庚子距丙辰,凡十七年间,只九首耳,案集九题诗十一首。

皆晋安帝时所作也。

中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作》,此年秋,乃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即解印绶,赋《归去来兮》。

后一十六年庚申,晋禅宋,恭帝元熙二年也。

萧得施作传曰:‘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于渊明之出处,得其实矣。

宁容晋未禅宋前二十载,辄耻事二姓,所作诗但题以甲子而自取异哉?矧诗中又无标晋年号者,其所记甲子,盖偶记一时之事耳,后人类而次之,亦非渊明意也。

世之好事者,多尚旧说,今因详校,故书于第三卷首,以明五臣之失,且袪来者之惑。

”愚按陈振孙伯玉亦云:“有治平三年思悦题。

”思悦者,不知何人,今未有考,但其所论甚当而有未尽。

且《宋书南史》皆云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明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惟云甲子而已。

李善注《文选》,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题下,引《宋书》云云。

尽自沈约李延寿皆然,李善亦引之,不独五臣误也。

今考渊明文,惟祭程氏妹文书“义熙三年”,《祭从弟敬远文》则云“岁在辛亥,节惟仲秋”,《自祭文》则曰“岁惟丁卯,律中无射”。

惟丁卯在宋元嘉四年,辛亥亦在安帝时,则所谓一时偶记者,信乎得之矣。

本传:“江州否则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

潜游庐山,弘令其故人庞通之赍酒具,半道栗里邀之。

”集中答庞参军四言五言各一首,皆叙邻曲契好,明是此人。

又有怨诗示庞主簿者,即参军邪?“半道栗里”,亦可证移家之事。

陈氏《书录》称吴仁杰斗南有年谱,张縯季长有辨证,俟见并考之。

  周伯弜编《三体诗》,绝句以杜常《华清宫》一首为冠:“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按《唐史》及小说诸书,皆无杜常名字。

或者以为宋人。

然华清宫朝元阁,宋时不存已久,自当为唐人诗无疑。

“晓风”,以陈仁《诗统》作“晓乘”为是,下有“西风”字,不应重用也。

“长杨”止以树言尔。

近有僧圆至,注作长杨宫,在盩厔县南。

相去辽绝,知其不通,遂谓诗人寓言托讽,皆谬也。

且此诗首句“江南”之云,地里已自难晓,故或者以蜀江之南释之,此句亦闲况不切。

后两句虽形容空宫凄凉之景,亦非奇语。

又用“长杨”字使人致惑,以冠此编,殊未为当。

杜牧之《定量州开元寺》诗首句:“松寺曾同一鹤栖。

”至注云:“所谓同鹤栖者,恐是与妇人同宿,托名鹤尔。

”此尤谬妄。

牧之跌宕,人遂以此归之,可发一笑。

李洞《送三藏归西域》云:“十万里程多少难,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

”末句言其始去之时也,至注以为思三藏之时,则味短矣。

  硃子《感兴》诗第一篇云:“昆仑大无外,旁礴下深广。

阴阳无停机,寒暑互来往。

皇羲古神圣,妙契一俯仰。

不待窥马图,人文已宣朗。

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

珍重无极翁,为我重指掌。

”北山何先生曰:“此篇三节,首尾一意。

首四句言盈天地间,别无物事,一阴一阳,流行其中,实天地之功用,品汇之根柢。

次六句言伏羲观象设卦,开物成务,建立人极之功。

无极翁只是举濂溪之号,犹昔人目范太史为唐鉴翁尔。

此篇只是以阴阳为主,后面诸章,亦我是说此者,而诸说推之太过。

”蔡仲觉谓“此篇言无极、太极,不知指何语为说太极,况无极乎?太极固是阴阳之理,言阴阳则太极已在其中,若强揠作太极说,则一章语脉,皆贯穿不来。

此等言语滉瀁,最说理之大病。

”第二篇云:“吾观阴阳化,升降八纮中。

前瞻既无始,后际那有终。

至理谅斯存,万世与今同。

论证言混沌死,幻语惊盲聋。

”勉斋先生曰:“两篇皆是言阴阳,前篇是说横看底,后篇是说直看底,横是上下四方,远近大小,此理拍塞,无一处不周,无一物不到,直是上自开辟以来,下至千万世之后,只是这物事流行不息。

”而蔡氏反以勉斋之说为不然,使二篇果为太极作,勉斋安得无一言以及之乎?或者犹谓一理至理,岂非太极之名?且何先生固已言太极是阴阳之理,但全篇章指,非说太极耳。

蔡氏乃以次篇为说,动而阳,静而阴,尤不可通。

又第十四章元亨云云,因诚字万化原字,诸公又以为说太极。

窃谓此言天道元亨利贞,非诚则无有,而人之五性,实以此存。

世人逞其私见,穿以为知,不顺乎自然,故道愈昏而不可见。

若山林之士,幽寂探索,反得其原,此指先天太极图之传,出于隐者也。

盖上篇言圣贤操存之要,无非践竹,下篇言异端词藻之害道,故于此发明其旨,亦不必深为之说也。

  卫武公《抑戒宾筵》二诗,极言荒湛之失,本以刺王,而引以自归。

至于丧乱回遹等语,皆所不讳,盖所以致其警戒之切尔,旧序之言为是。

韦苏州《逢杨开府》诗云:“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兒。

朝持摴蒲局。

暮窃邻家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书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此盖韦公因见当时三卫恣横,身在其列,故托以自言,亦古人之意。

论者遂谓韦少豪纵不羁,晚始折节,所谓对痴人谈梦也。

使真为自言,则窃姬之丑,不识字之愚,何至如此历举乎?

  崔颢《黄鹤楼》诗,题下自注云:“黄鹤,乃人名也。

”其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云乘白云,则非乘鹤矣。

《图经》载费文袆登仙驾鹤于此,《齐谐志》载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皆因黄鹤而为之说者,当以颢之自注为正。

张南轩辨费文袆事妄,谓黄鹤以山得名,或者山因人而名之欤?李邕《岳麓寺碑》,题江夏黄仙鹤刻,邕书好自刻之,此固邕寓名,然亦可见相传之旧矣。

  《北山》诗后三章,“或燕燕居息”以下凡十二句,皆首用“或”字。

韩公《南山》诗盖本此。

卢仝《放鱼》诗,亦连六句用“或”字。

《南山》之作,仝固得于自击也。

  方崧卿《韩文举正》后有附录等,裒集后人有及韩公事甚悉,而李商隐读韩诗甚壮伟,独不及载,何也?王伯大所刻本音释中载之。

  元微之《连昌宫词》,多重用韵“竹”“速”“录”“屋”“续”等。《渔隐丛话》载古人重用韵甚多,而未及此。

  “有客来相问,如何是治生。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此贺水部诗。

贺,唐末五代时得道者。

东坡以五诗纪其事,详见《汪浮溪集》。

名亢,陈后山所为作传者。

  沈存中云:“婺州金华山有松石。

”陆龟蒙《笠泽丛书》:“松石为琴荐。

”姜特立《松石歌》:“壶山柏木不足道,康干节理由人为。

”注:“壶山有柏,半化为石,余是坚木。

回纥康干河有松,人斫之投水中,三年化为石,节理皆松也。

”陆放翁《断碑叹》云“二萧同起南兰陵,正如文叔与伯升。

至今人悲大萧死,赍恨不见梁家兴”云云,盖咏萧懿祠堂碑也。

懿忠而衍篡,事具史传明甚多而翁误乃如此。

又《筹笔驿》云:“一等人间管城子,不堪谯叟作降笺。

”按《三国志》谯周为后主画降策,而降表乃却正所为,亦误也。

  昔人讥王介甫“残菊飘零满地金”之句,以秋英不比春花落,公引《楚词》为证。

或谓“落”,初也,始也,如落成之落。

愚谓《楚词》“落英”与“坠落”对言,屈子似非指“落”为“始”者,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

硃子不释“落”字,亦阙疑之意。

硃文公赠人诗云:“知君亦念我,相望平声两咨嗟。

”今按“望”字作去声读自可;而注平声者,岂以其音之调乎?文公之于诗,其精如此。

  辘轳出入用韵,必有奇句乃可,如李师中送唐介诗是也。

若句韵建党,用此何为。

又必用韵连而声协者,若东冬、寒山、爻豪、清青之类,今人乃间越用之,或一在上平,一在下平,皆非是。

  旧作集句,用东坡“庭下已生书带草”句对唐人“马头初见米囊花”,以为的切。近阅张祐诗,有云“碧抽书带草,红节米囊花”,已有此句矣。

  旧得黄可玉《江行小藁》,读其《望九峰山》诗云“看山如觅孟万年,君自求之眉睫间。

病翁生愁午睡去,舟行失却九峰山。

前瞻数点颇銛锐,沿流计程只此是”云云,爱其意新而语佳。

后阅程致道北山集望九华山诗序云:“船发大云仓五十里许,顾江南众江中,有数峰奇爽特异,一见即知其为九华,问篙人,果然。

”因知褚季野于广会中识孟万年,正应如此,黄岂尝见此邪?不然,则诗人胸次之妙,固有不约而同者。

  唐子西诗文皆精确,前辈谓其早及苏门,不在秦晁下。

以予评之,规模意度,殆是陈无己流亚也。

世称宋诗人,句律流丽,必曰陈简斋;对偶工切,必曰陆放翁。

今子西所作,流布自然,用故事故语,融化深稳,前乎二公已有若人矣。

《刘后村诗话》尝举十余联,考其集中,盖不胜举也。

《春日郊外》诗“水生看欲到垂杨”,绝句“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简斋有“水光忽到树”及“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之句,非袭用其语,则亦暗合者与。

  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

古人模写之真,往往后人耳目所未历,故未知其妙耳。

甲寅秋,与黄晋卿夜宿杭佑圣观,房墙外有古柏一株,月光隔树,玲珑晃耀。

晋卿曰:“此可赋诗。

”后阅默成潘公集,有一诗云:“圆月隔高树,举问何以名。

镜悬宝丝网,灯晃云母屏。

”序称:“因见日未出木表,光景清异,与诸弟约赋。

”夜梦人告何不用下二句,乃知此夕发兴,与潘公不殊。

又壬戌四月,予过京口,遇谢君植,同登北固,临视大江,风起浪涌,往来帆千百,若凝立不动者,因忆古人“千帆来去风,帆远却如闲”之句,诚佳语也。

此类甚多,姑记二条,与朋友所共知者。

  大德丙午,师道侍先君在仙居,郭外数里南峰僧寺,山水颇清绝,尝一至焉。

寺有监光轩,宋季名士吴谅直翁讲授其上,壁间题刻诗词,甚有佳者,略记三首于后。

郭三益诗云:“山光竹影交寒辉,下有碧浸吹涟漪。

沙痕隐隐白鸟去,石声凿凿扁舟归。

芝兰发香禅味远,云务吐秀人家稀。

须知春事不可挽,杜鹃已绕林中飞。

”郭南渡后人,尝为令。

陈碧栖仁玉骚词云:“怀佳人兮山扃,蹑烟霏兮步轻。

蹇独立兮山上,空山无人兮寒松自声。

怀佳人兮何许,白云封关兮猿鹤看户。

羌有怀兮曷愬,风虚徐兮檐铎语。

迟佳人兮未来,聊逍遥兮容与。

”陈有文名,以白衣召用,作此时年甚少,盖怀吴谅直翁也。

又有徐一初《九日登高摸鱼兒》词盖丙子后作:“对茱萸一年一度,龙山今在何处?参军莫道无勋业,消得从容尊俎。

君看取,便破帽飘零,也博名千古。

当年幕府,知多少时流,等闲收拾,有个客如许。

追往事,满目山河晋土,征鸿又过连羽。

登临莫上高层望,怕见故宫禾黍。

觞绿醑,浇万斛牢愁,泪阁新亭寸。

黄花无语,毕竟是西风□□披拂,犹识旧时主。

”亦感慨之作也。

  仙居求爱庐先辈说僧清壹诗,略记一二。

《寄无著》云:“逢人称宿腊,玄解少人知。

俗浊唯贪隐,禅高不碍诗。

水连秋杖屦,石上雪须眉。

鸡犬添邻曲,还同赋此芝。

”《寄万先辈》云:“归从衡岳此身清,老校君书眼倍明。

白屋有田供伏腊,青云无梦到公卿。

频挑野菜招僧至,少著深衣入郭行。

早岁自嗟行役远,失将诗律问先生。

”万名哲,字愚公,亦善诗。

《中秋寄陈碧栖》云:“秋气清如此,秋花香奈何。

人生还健在,月色况明多。

有酒君当醉,无愁我欲歌。

楼高俯松顶,谁共酌姮娥。

”绝句云:“少日时时负百忧,从人络马与牵牛。

中年置此身如竹,荏苒风前得自由。

  宋高宗大字草书《杜花》诗云:”秋入幽岩桂影团,香深粟粟照林丹。

应随王母瑶池晓,染得朝霞下广寒。

“后题复古殿御书。

先大父有以碑本作两大幅,挂堂上,盛正卿太傅见之,为考某年月赐某人,以书来言之,后俱不存。

天历己巳岁,予过江西南康郡学,见石刻在焉,因摹以归,惜不能记盛公之语,第叹其博识而已。

  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岂歌》十首,杨景一:”旌旗风暖飏春晖,的砾寒光照铁衣。

壮士衔枚听传令,边鸿敢傍阵云飞。

“二:“春天罢清笳听凯歌,行营细柳拂彫戈。

征人尽道从军乐,城上黄云喜气多。

”三:“天兵十万拥貔貅,紫塞年年大有秋。

不是颉羌求款附,为君唾手取灵州。

”四:“正塞从来豫虏谋,好将忠赤报衙头。

速修朝觐趋丹凤,乞汝河十二州。

”五:“王畿诸将戍沙场,亦有家书寄雁行。

不说边庭征战苦,侍郎恩意似汾阳。

”六:“丈八蛇矛锦甲新,虬须虎颈汉将军。

弯弓盘马当牙帐,双发鸣髇入塞云。

”七:“控弦十万汉蕃兵,行鼓分屯细柳营。

白面元戎心似铁,不教疠羌骑近长城。

”八:“崆峒猛士射雕远,三石雕弓月样弯。

为问辕门何似勇,划骑生马注南山。

”九:“招马红旗绣浪开,战鼙百面打春雷。

南山万仞阴崖险,似箭红尘一溜来。

”十:“宿麦斜桑满塞垣,弯弓不复射游魂。

华戎说罢干戈事,万岁山呼荷至尊。

”十首颇有古作者风,旧得之杨志行待制,所惜其人不著,故录之。

  陆秀夫抱幼主沉海,诸公作挽诗,惟盛元仁一章为冠:“紫宸黄阁共楼船,海气昏昏日月偏。

平地已无行在所,丹心犹数中兴年。

生投鱼腹不见水,死抱龙髯欲上天。

板荡纯臣有如此,流芳青史更无前。

”盛号虎林。

  吴琳禹玉号存吾,履斋之子,书法奇逸,诗亦高胜。

早年倅婺,题诗鹿田西寺壁云:“为从吏隐招提宿,相望城中隔几尘。

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

锄松得石添幽径,接竹通泉隔近邻。

此去又寻三洞约,初平应怪我来频。

”“在”字元作“重”,既去之,明日,遣小吏持片纸覆其上。

予以至治壬戌,与张子长游寺中,时亦春深雨寒,冥坐云雾中,尝作志道其事。

后数年为定量城录事,舍馆存吾故第,其孙锳子彦出家集,乃缺此篇,因写遗之,并和一章云。

  尝见何钦无适好写竹,赋云:“稜栾兮娟娟,玉立兮露寒。

翠青葱兮荟蔚,凤鸾舞兮琅玕。

风之来兮天之庭,过岩谷兮韵秋声。

金琐碎兮满地,日晖晖兮净明。

若有人兮凛高节,历岁寒兮傲霜雪。

我欲从之兮路绝,隔秋水兮共明月。

”词旨清绝可爱。

後阅赵石泉道士诗集,载此篇,云是海陵王崿山父作。

近见一隶字大书石本,崿所书者,题作《清凉寺竹赋》云。

  韩魏公手书《早夏》三诗,备萧散闲适之趣,《安阳集》所无,今录于後。

二绝句云:“脱帻吏休後,凭轩风快馀。

瀑泉增濑急,新叶补林疏。

”“暑初水热,观阁进轻凉。

果熟愁枝重,荷生觉渚香。

”律诗云:“十里溪源注北塘,贮成宽碧澹泱泱。

新蒲弱荇参差绿,去鹜来凫断续行。

一缆轻波摇鹢舸,满罾斜日晒鱼梁。

使君思拙无清梦,高柳阴成草自长。

  杜牧之《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死》诗云:“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

死绥却是古来有,骄将自惊今日无。

青史文禅争点笔,硃门歌舞笑捐躯。

论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

”侬智高陷康州,守臣曹觐死之,元厚之哀诗云:“转战谯门日欲晡,空拳独自把戈鈇。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在鸿毛更疾呼。

柱下杲卿存断节,袴中杵臼得遗孤。

空馀三尺英雄气,不愧山西士大夫。

”刘後村谓二诗可并驱。

嘉定中,金人犯蕲黄,蕲守李诚之茂钦、黄守何大节立可死之。

後村有《闻二守臣讣》诗云:“初闻边报暗吞声,想见登谯与虏争。

世俗今犹疑许远,君王元未识真卿。

伤心百口同临穴,极目孤城绝救兵。

多少虎臣提将印,论证知战死是书生。

”“何老长身李白须,传闻死尚握州符。

战场便合营双庙,太学今方出二儒。

史馆何人徵逸事,羽林无日访遗孤。

病夫畴昔曾同幕,西望关山涕自濡。

”词气无愧前诗,亦平日爱其作而摹拟之也。

宋宁宗纪书此事云:“何大节弃城,李诚之死之。

”後村《答傅伯成谏议书》极辨何公初护官吏士民过武昌,复自还黄固守,半月城破,为虏骑拥入大江以死,而逃死吏民诬以遁。

疑远之句,为何发也。

茂钦,东阳人,予尝并载何事于《敬乡录》。

  龚开圣予工诗,善画马,篆隶亦奇古,每画题诗于後,尝见三幅皆佳。

《高马小兒图》诗云:“华骢料肥九分ヰ,童子身长五尺饶。

青丝鞚短金勒紧,春风去去人马骁。

莫作寻常厮养看,沙陀义兒皆好汉。

此兒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兒未冠。

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岂比五陵年少辈,胭脂坡下逗轻肥。

四海风尘虽已息,人材自少当爱惜。

如此小兒如此马,它日应须万人敌。

老夫出无驴可骑,乃有此马骑此兒。

呼兒回头为小驻,停鞭听我新吟诗。

兒不回头马行疾,老夫对之空啧啧。

”《黑马图》诗云:“八尺龙媒出墨池,昆仑月窟等闲驰。

幽州侠客夜骑去,行过阴山鬼不知。

”《瘦马图》诗云:“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张公翊《清溪图》,画池阳清溪也。

郭功甫题五绝句,有“唯欠子瞻诗”之语,遂求东坡为赋《清溪词》。

苏公复令某示秦少游,写小杜《弄水亭》诗。

其後自元丰以来,诸贤题咏甚多,真迹在金华智者寺草堂,盖宋季王佖元敬使君得之。

易世後,其家以售于寺。

坡公作词之後,有长乐张励深道长句,知识化苏体亦佳:“九华郁兮江南山,清溪下兮贯山间。

江北鹜兮溪东旋,浊汤汤兮清漫漫。

山几转兮水几盘,近交臂兮远不。

决天末兮浮云端,齐之山兮秋之浦。

景晦明兮气吞吐,草木蓊兮媚林莽。

绣屏张兮翠绡舞,深窈窕兮掩幽坞。

雨吟猿兮风啸虎,下凫雁兮泳鲂★。

商之樯兮渔之罟,互出没兮更散聚。

樵有舍兮梵有宇,云岩阿兮棘樊圃。

翚连甍兮岸之浒,弄潺湲兮棹容与。

中横绝兮梁为渡,隐孤城兮其西去。

春之朝兮秋之夕,风既清兮月又白。

遐矫首兮俯陈迹,携佳人兮不可得。

空远望兮中感百,思悠悠兮情恻恻。

怅兴亡兮怀今昔,独兹溪兮无终极。

嗟夫人兮摆尘滓,遥徜徉兮玩山水。

移山川兮置窗几,手舒卷兮千万里。

辀余车兮秣余马,往其从兮山之下。

枻吾舟兮泛清泻,乐鱼鸟兮放林野。

愿未适兮胡为者,聊寓言兮公墨画。

”励尝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名字见王明清《挥尘录》。

吾乡时天彝复作後词,自谓非敢僭追老仙,聊自寄其耿耿,并录于此:“予悲时俗之汩汙兮,欲往睨乎鸿蒙。

托刚风而上浮兮,恐毳羽之不丰。

乃有启予以幽状兮,缭陉岘其逶迟。

敛千嶂于掌握兮,裒百派于一卮。

修梁横绝兮平涨淼瀰,重弯回复兮众渔四来。

突空明兮卧鲜澂,予精壮而神注兮,若有聆其拏音。

愿自致于其间兮,嗟道里之邈绵。

萃埃盍其压顶兮,忽不料其凋年。

怀庚白而莫见兮,访杜子其迹辽。

虽枯骴之溃蚀兮,尚想见其宏标。

托孤啸于烟月兮,委逸才于篇翰。

徒飞扬于迮地兮,孰知得志之为憾。

遗占毕于来世兮,徒组藻之可寻。

谓厥智之殚此兮,非彼昊畴与明。

方擎嵩且挟华兮,超东海而控抟。

何有九华之韶丽兮,孰眷秋浦之淙潺。

顾炽阳之黧馘兮,望茂树而少休。

固知其异于高甍兮,聊以给俄顷之浅谋。

後二子数百禩兮,宛胜践其犹白。

孰使予郁邑而傺侘兮,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惟宇宙之旷大兮,舍夫人其谁整。

何夫人之足悲兮,恐帝监之未审。

予诚非其任兮,背膺胖以纡轸。

因幽状之临睫兮,独默默而深省。

  史蒙卿景正《有感》诗云:“途穷那免哭,哭罢一高歌。

白日催年急,青山阅世多。

浮生从潦倒,遣恨不消磨。

何许南来雁,殷勤掠螟过。

”《即事》云:“宫花攒晓日,仙鹤下云端。

自是伤心极,那能著眼看。

风沙两宫恨,烟草八陵寒。

一掬孤臣泪,秋霖对不乾。

”黄石翁可玉《寒食客中》云:“明朝便典黑貂裘,寒食宁无数日留。

烟断昔曾悲介子,火衰今不祀商丘。

百年尽付风吹柳,一雨远随山入楼。

安得五侯鲭到我,自修茶事度香篝。

”“惨淡微茫断客魂,最难忘处最难言。

南陵不可避风雨,麦饭如何托子孙。

往事沧江吹白鸟,诠家铁拨送金尊。

欲寻隐者相倾倒,烟柳深深不见门。

”数诗词旨精深,音节悲壮,凄凉感慨之意,溢于言表,读之犹使人恻然。

  叶靖逸《题岳王墓》诗云:“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

”是诗流传脍炙人口,其家月致馈于叶。

又有林弓寮题云:“天意竟如此,将军足可伤。

忠无身报主,冤有骨封王。

苔雨楼墙暗,花风庙路香。

沉思百年事,挥泪洒斜阳。

”人亦称之,然已不逮叶作。

近时赵子昂篇尤胜:“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何嗟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若古今赋词者,刘改之《六州歌头》一痊悲壮激烈。

词云:”中兴诸将,论证是万人英。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北,剑三尺,弓两石,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

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邪真。

臣有罪,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九原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二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时有淮西帅李谌和其韵,为书忠烈庙庙额,其词非刘此也。

  方干《泊严光台下》诗,末云:“前贤竟何益,此地误垂竿。”可谓无识之言。于今侑食子陵祠,使子陵有知,必不乐也。

  李商隐《隋宫》中四句云:“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蓂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日角、锦帆、蓂火、垂杨是实事,却以他字面交蹉对之,融化自称,亦其用意深处,真佳句也。

  定量城泾县有琴高山琴高溪,俗传控鲤而升之所。

每岁三月中,有小鱼数十万,一日来集,亦传以为投药滓所化。

至今人待此日,尽网之,曝以为乾,味甚美。

吴履斋尝赋诗和人韵云:“仙人药苗化为鱼,身虽纤细味丰腴。

土人涉溪如采荇,以布为网犹恐疏。

不比吴王耽嗜鲙,松江千古留腥滓。

好似春茶枪与旗,俯视银条不足数。

人生所乐在家乡,何必定食河这鲂。

琴高仙游不可蹑,自向昆仑朝玉皇。

玉皇一笑倚天末,乞与五湖任囊括。

扁舟烟雨归去来,卧听鱼槎声濊濊。

”予尝欲为再赋,未暇也。

  鲁斋王先生,既录天台陈南塘柏茂卿《夙兴夜寐箴》,遗其友叶通斋,复载其《怀友》诗云:“携书入空山,几若与世绝。

俯仰一室间,颇见古人别。

良朋令人思,思君意弥切。

食芹差自甘,那得共君啜。

”又有《盛雪巢》一诗云:“皋夔不著书,周召不决科。

端坐庙堂上,四海臻泰和。

吾道固如是,後来文艺多。

嗒然空山中,独抱《明良歌》。

”皆知道者之言也。

  毛泽民诗:“不须买丝绣平原,不用黄金铸子期。”本李贺贯休诗语。刘後村“铸成范蠡何嗟及,绣作平原未必知”,对亦佳。范蠡事见《吴越春秋》。

  荆公诗:“秋日不可见,林端但馀黄。”释者谓“黄”为黄落,非也。“黄”指日之馀辉也,故其下云:“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

  樊宗师《园记》云“虫鸟声无人”,句甚妙。

黄鲁直《送王郎》诗,全用此句。

又《赠黄从善》云:“鸟声无人兮,我友来即。

”又手写其父亚夫《宿赵屯》诗云:“山间闻鸡犬,无人见烟树。

”亦是用此意。

古人于作者好语,不忘如此。

  鲜于伯几初至婺,题诗于屏云:“廨舍如僧舍,官曹似马曹。头巾终日岸,手板或时操。”佳句也。

  往岁过婺源,偶至江氏琅玕阁,其人出乃父所得诗卷相示,无虑百数十首,读至一首云:“诗仙长倚玉阑干,句脱尘凡妙不难。

六月雪霜侵几研,一生烟火隔心肝。

凤皇管遍风旋应,悲翠窗深露不乾。

记得月明扶醉上,骨轻毛竖怯清寒。

”洒然异之,乃王仪仲履作也,并得其所为阁记,亦佳,遂缀为一卷,题数语表之。

因寻访其作,得数首,皆警拔可爱。

  “求田问舍暮年意,谈道著书千古心。相如徒有四立壁,郿坞多藏数万金。园丝五色缲独茧,广奏七均谐大音。何时洼尊酌春水,笕溪石上青枫林。”㈠

  “似闻梅坞夸新筑,但愿柴门守故山。田翁有酒饮辄醉,钓船无鱼空复还。半生堕落忧患界,万事元在鸿濛间。绳床坐了一小劫,纵有天梯何用攀。”㈡

  “牛羊矗矗泽中道,荠麦芃芃霜後村。朔风作恶吹破屋,落叶不知深拥门。尽欢水饮而菽食,随缘女嫁并男婚。平生四海习凿齿,茗碗风炉相对论。”㈢

  “五月苹花思渺然,绿波忆荡浦西船。

宁穿布袜青鞋底,不醉琵琶绿茧弦。

山郭莺啼春又暮,萧斋人静澹无烟。

一言满慰三年别,借枕风前对榻眠。

”㈣他皆类此。

  大德中,有谢文质海牙者,为浙东廉访佥事,性嗜酒,不饮则临政精明。

市日者某,形貌长大,每饮引与对坐,不交一谈,亦不与之酒,醉则取剑抚弄,众避匿乃已。

尝分司舟回,二书吏从,未至城数里宿,夜中,月明兴动,潜起登岸,题一诗酒家壁云:“修云淡淡抹山眉,野水人家半酒旗。

应是小梅开未了,小舟撑月过前溪。

”去入山麓小寺,登楼撞钟,僧皆惊起,谢踞禅床,大呼索酒,贮以木桶,跪僧于前,以一白酌竟,击僧顶,置其上,酒尽困睡,僧不敢去。

天明,舟中失谢所在,遥见垩壁题字,书吏识之,迹其所往,逢道上樵者言寺中扰扰状,趋视,则谢犹未醒,须臾,驺从至迎之,乃去。

  东坡自黄移汝,别子由于高安,过瑞昌亭子山,题字崖石,点墨竹叶上,至今环山之竹,叶叶有墨点。

景定中,王景琰主瑞昌簿,移植事,扁其堂曰景苏,盖簿东坡夜宿处也。

吾乡横山丘一中,为江州添倅,记其概。

一时多赋诗者。

僧道璨《无文》诗云:“一叶复一叶,也道几翻覆。

一点复一点,书墨要接续。

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

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

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

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

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语虽直致而意佳。

北麓,景琰号也。

丘记未见。

其遗藁有《答主簿短启》,中有云:“移来三两竿之清风,拈起三二百年之公案。

所恨无米之笔,十丈卷船;何当登景苏之堂,一尊酌月。

”亦为里人所传诵云。

  佛家记李习之问道药山,惟俨禅师作偈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语,云在青天水在瓶。

”按习之文集有《去佛斋文》,卫道之意,不畔韩公。

平生不甚作诗,止有《戏赠》一首“县君好砖渠”云云,语尤浅拙不类,必依托者为之也。

独吏部行状云:“及长,读书能诗也。

”生之所习,此语却非,一时不自觉耳。

  杜老《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建党读之,不过以为漫语而已。

更事之馀,始知此语之信。

盖赋敛之苛,贪暴之苦,非无访察之司,陈诉之令,而言之未必见理,或反得害。

不然,虽幸复伸,而异时疾怒报复之祸尤酷,此民之所以不敢言也。

“虽”字“敢”字,曲尽事情。

  文文山死节,诸公伤悼之作佳者,如邓中斋光荐诗云:“忆公泪县河,九地无处泻。

想公骑赤龙,请命苍梧野。

世人醉生死,翻笑独醒者。

焉知千载英,精爽皎不夜。

义士无废兴,时运有代谢。

念昔丧乱初,公骑使君马。

奋袂起勤王,慷慨泪盈把。

须臾三万众,如自九天下。

灯棋书檄交,笑语杂悲咤。

捧土障洪河,一绳维大厦。

至哉朝宗性,百折终不舍。

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

颜钩凛忠劲,杜诗蔚骚雅。

晋阳骨肉冤,东市刀兵解。

精诚揭天日,气魄动夷夏。

丈夫如此何,一死尤足怕。

田横老宾客,白发馀息假。

有时梦岩电,意悟当飘洒。

非无中丞传,杀青自谁写。

魂归哀江南,千秋俎乡社。

”又《赞画像》云:“目煌煌兮疏星晓寒,气英英兮晴雷殷山。

头碎柱而璧完,血化碧而心丹。

鸣呼,论证谓斯人,不在世间。

”李养吾明通题《吟啸集》云:“南人不识两膝贵,曲摺百态卑且劳。

斯人护膝不护头,故以颈血沾君刀。

蟠胸孤愤擘不碎,杀气千丈缠旌旄。

援桴亲鼓尽南海,背水更用蜑丁鏖。

俘来吮血语神语,咄咄尚与天争豪。

须臾赤日减颜色,玄云莽莽风飕飕。

或言巨灵收拾付真宰,读罢拊臆生长号。

又言丰隆列缺对愁绝,疾指玉鞭鞭六鰲。

雨瓢倒翻水怪舞,斗枢横轧天籁号。

怜伊肝胆苦复苦,亦见曩昔真《离骚》。

劫灰满地莫挂眼,蓬莱虽远容轻舠。

长驱疠鬼尚堪战,假说闲未许飞仙遨。

乃言兴废在尔不吾与,吾死吾主吾焉逃。

鲁叟闻言拍手笑,斯人《六经》为骨为皮毛。

斯人卷取《六经》去,空将赝本传兒曹。

”黄诚性云:“三百馀年乐育恩,晚从科目得斯人。

崎岖岭海期年国,零落氈毛万死身。

诸葛未亡犹有汉,包胥欲泣更无秦。

挑灯慷慨歌《梁父》,鬓发萧森忄双鬼神。

”皆可传诵。

谢皋羽《挽诗》:“落日沈沧海,寒风上蓟门。

雨青馀化血,林黑见归魂。

”异忘其首尾四句尔。

皋羽又有三诗为文山作,亦感激悲痛。

其一《结客行》云:“结客卫京师,弃家南斗陲。

相看各意气,欲取辽阳归。

事左脱身去,岂为无所为。

家藏楚王子,手执五陵兒。

泣奉先主令,白旄曏天麾。

鞭尸雠必报,函首捷终驰。

力尽志不遂,以死谢渐离。

”其一《邳州哭》云:“邳州哭,井水竭。

去年哭母瘴海热,今年此日来邳州,母死未禫子为囚。

邳州土泾泪长在,化为苍苔色不改,雨洗离魂归瘴海。

”其一则任士林叔实所作。

《谢翱传》云:“翱晚登子陵西台,以竹如意击石,歌《招魂》之词曰:‘魂来兮何极,魂去兮关水黑。

化为硃鸟兮,有咮焉食。

’”盖谢尝义从公,故尤不能忘情也。

  方岳巨山《咏史》:“堪笑张华死不休,谩精象纬古无俦。

中台星折何曾识,祇识龙泉动斗牛。

”张华“堪笑平生血溅衣,但知忠义未知几。

命关鬼质缘何事,年及县车自不归。

”颜真卿“笑”字改作“叹”字,可也。

命意甚佳。

近见牟应龙成父二诗亦类此:“伏波垂老困壶头,正坐功名意未休。

为问是翁夸矍铄,何如老子得遨游。

”马援“长源锐意偓佺齐,晚节还为富贵迷。

幸自山中足煨芋,何须禁里觅烧梨。

”对偶尤工。

  阎子静初挟其乡人书至京谒贾仲明,以梅枝拄杖为献,适姚公茂诸人至,贾因见阎道其故,诸公令赋《梅杖》诗,阎即赋云:“斫取江南万玉柯,春风入手惯摩挲。

较清邛竹能香否,斗品鸠藤奈俗何。

声破梦回霜满户,影随诗瘦月横坡。

人言功在调羹上,不道扶颠力更多。

”诸公延誉,遂知名。

  友人叶审言家茂孙应时手写五言律诗十八首,自荆江入蜀止石头城,盖规摹老杜者。

应时字季和,馀姚人,游硃吕之门。

庆元中,宰常熟县,为子游立祠,硃子作记者。

硃子尝称其《湖山》诸诗,语意清远,岂此等邪?今录数首于後:“日落风更起,江头船不行。

凄凉大夫宅,萧瑟故王城。

一醉重楼晚,千秋万古情。

愁边动寒角,夜久意难平。

”《归舟晚泊》“落照久未夕,断云低不飞。

孤舟上水急,归鸟度山微。

萧飒天涯鬓,淋浪醉後衣。

凭阑一笑去,客梦转头非。

”益昌僧寺静境轩“小饮不成醉,清谈多所欣。

秋声摇落日,野色荡寒云。

心事长千载,腰围更几分。

西风丛桂发,倚槛得相闻。

”武担山“西台在何许,秋草暮云间。

十亩有馀竹,一窗无数山。

望远足离思,忧时多苦颜。

相看终惜醉,更挈酒瓶还。

”武担西台“今晨明客眼,桃杏照江红。

鸟哢苍山曲,人声翠竹中。

独游空远思,一笑负春风。

便想荆州重,簪花醉渚宫。

”《新滩见桃杏书事》。

硃子又称其《子陵仲弓》二绝甚佳。

《子陵》诗见後《钓台》诸作中。

《仲弓》诗云:“清独无心陈仲弓,圆机聊救汉诸公。

末流不料兒孙误,千古黄初佐命功。

”王厚斋《困学纪闻》云:“孙烛湖其号也。

  刘因梦吉《咏蔷薇》诗:“色染女真黄,露凝天水碧。

”又《蔷薇酒》诗,亦用下六字,常爱其佳对。

李思衍昌翁亦有一联云:“土暗尘昏天水碧,风惊雨过女真黄。

”未知孰先後也。

李又有“鬼火光中遗石马,仙盘柱下泣铜人”句,对亦工。

  吴兴姚式子敬手写高颜敬《尚书绝句》一卷,皆佳。

“北来朋友不如鸿,几个西飞几个东。

多少登临旧楼观,阑干闲在夕阳中。

”过京口“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路旁。

风送落红搀马过,春光更比路人忙。

”过信州“雷声驱雨转山西,山腹云根似削齐。

日暮牧兒归不得,料应白水涨前溪。

”《弋阳》“仰有岚光俯有溪,轩窗初不计东西。

云峰雨岫安排定,松竹林林自整齐。

”拍洪楼“山腰涧曲垣,百怪老树龙蛇蜿。

山翁有时抱琴至,雪霁明月开北轩。

”㈠“溪头白鹭来相安,溪上红桃雨打残。

满目云山为谁好,一川晴色上楼看。

”《满目云山楼》“古木阴中生白烟,忽从石上见流泉。

闲随委曲寻源去,直到人家竹坞连。

”《即事》“鸡鸣上马戴星还,邻近人家见面难。

一度相思一回首,二千里外得相看。

”㈡“并行沿隄步晚晴,野香牵引过林坰。

谁知却是江南梦,寻到西曹夜直。

”《寄友》“草色琅玕逼两楹,早阴才过午阴晴。

斜阳又送西轩影,一就移床待月生。

”《济州道庵》子敬为人修洁,词翰皆工,此卷作行草,尤可爱。

  柳柳州云:“微风一披拂,林影久参差。”陈简斋云:“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语有所自,而意不同。

  《题赤松》诗,舒道纪最佳。

见下卷。

唐人如皎然曹唐二绝旬,亦可喜。

皎云:“绿岸朦胧出见天,晴沙沥沥水溅溅。

何处羽人长洗药,残花无数逐流泉。

”曹云:“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

白羊成阵难收拾,吃尽溪连苣蕂花。

”吾乡谈赤松题咏者,未有人拈出也。

  陶公《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下复云:“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系松于径荒景翳之下,其意可知矣。

又好言孤松,如“冬岭秀孤松”,如“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下云“连林人不见,独树众乃奇”,皆以自况也。

人但知陶翁菊爱而已,不知此也。

  李商隐诗:“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妆成贮阿娇。”以东方朔为方朔,人以为病,若用臣朔字自佳,乃传语也。

  唐人诗云:“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後人沿袭用之,往往谓旧燕复来。

其实燕至人家,既养雏而去,已不知其所往,安有复来之理?此类皆习於口熟,而不觉其误者也。

  李伯时画《飞骑习射图》,其手帖云:“公麟元丰初点检南宫试卷毕,陪集英殿门应奉廷试,因得至卫士班,见飞骑习射拖球杨枝戏,人伟马骏,妙天下选。

时乘舆幸宝津有日,督课胜负,穷景不休,故颇遂纵观。

今追图大概,以奉雌堂清玩,若气势不至差俗,则丹青可屏,当蒙照恕也。

元祐丁卯腊日谨题。

”後又云:“第一斫鬉射,最难引弓,然多中,中者自帛而下,平截断之,射球鲜中,以飞昆故,十发三四中为精矣。

”尤延之杨廷秀楼大防皆有题诗。

硃文公跋云:“观龙眠《飞骑图》,及读延之廷秀大防三君子佳句,因思法云秀公语,尤物移人,甚可畏也。

”後人有古体诗二首,其一云《奉题太丞丈龙眠骑射图》,下有叔简字,不著姓;其一题嘉定庚午四月二十日章良能。

叔简诗云:“飞球饮羽柳如截,马气横生人更杰。

不作游观御宝津,骑战还应一当百。

天家行乐少人知,龙眠属从天上归。

意象惨淡研精微,曹霸以来无此奇。

壮夫披图双泪垂,时危那得生致之。

”章诗云:“禁营貔虎天厩龙,技痒不奈刍粟丰。

闻道宝津尝扈驾,前期踊跃矜骁雄。

红绡低系柳枝碧,满满弯弓斫鬉射。

偶然穿叶未为奇,截下红绡方破的。

采绳长曳采球轻,闪烁眩转如奔星。

弦头霹雳趁马脚,回看一箭落欃枪。

乌纱帽稳春衫薄,文鞯焕烂青丝络。

千步场深隔九关,毕景驰驱有馀乐。

李侯应奉随春官,日晏归穿卫士班。

平生抵死怜神骏,绝艺那能不细看。

不学阎公伏池侧,仓皇丹粉供定量索。

他年乘兴试追寻,妙处祇须凭子墨。

十六蹄翻意态真,罄控应节顾眄亲。

当时骑士尽应尔,尚想元丰兵制新。

慨今多事困供亿,养兵殆且殚民力。

未闻士歌马腾槽,安得从容观戏剧。

”浦江赵敬叔先购得图,後得帖,遂为完美。

谓图出玉山汪季路家,缺二马及杨楼诗,盖为人裁取别作卷也。

考《续通鉴长编》,嘉定二年己巳五月丁巳,御史章良能同知枢密院,六年癸酉夏四月丙子参知政事,明年二月薨,此诗在政府作也。

又绍熙元年庚戌秋八月,校书郎王叔简与礼部侍郎李巘、著作郎邓驲同检视刘季荣所造新历,叔简必王叔简也。

所谓太丞及雌堂称太守,不知为何人也。

尤杨楼有集,诗不录,王章二作皆佳,不以能诗名,故表而出之。

  韩魏公赋《喜雨》“须慰满三农望,收敛神功寂似无”,足以觇其相业。

李邦直《沂山祷雨有应》诗云:“南山高峻层,北山亦崷崒,坐看两山云出没。

来伤驱,归如呼,始觉山中有神物。

郁郁其焚兰,坎坎其击鼓,祝屡云云巫屡舞。

我民无罪天所怜,一夜雷风三尺雨。

岭木兮苍苍,溪泉兮泱泱。

云散诸峰互明灭,东阡西陌农事忙,庙闭山空音响绝。

”状事造语极佳,然其意则本妇翁而衍之者也。

公又有“雨匀春圃桔槔闲”之句,邦直“农事忙”句,亦反而用之也。

  时天彝诗,见下卷。其书《唐百家诗选》後诸评,深知唐人诗法者也,悉录于後:

  薛稷诗,明健激昂,有建安七子之风,不类唐人。其字伟丽亦称之,不自珍惜,附丽匪人,至汙斧锧,为士君子所戒。有才而无学,良不可哉。

  孟浩然高抗有节,一时豪杰翕然慕仰,非特以其诗也。

张承吉云:“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

”所以自处者如此。

而韩窦方讶其不来,多见其不知量也。

卢象开元时人,诗亦清妙,要非後来所及也。

第一卷。

  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岑嘉州与子美游,长於五言,皆唐诗巨擘也。第二、三卷。

  自储光羲而下,王建崔颢陶翰崔国辅皆开元天宝间人,词旨淳雅,盖一时风气所锺如此。

元和以後,虽波涛阔远,动成奇伟,而求其如此等邃远清妙,不可得也。

第四卷。

  王昌龄尤所宝玩。李颀於诸人中尤有古意。戎昱稍为後辈,多军旅离别之思,造语益巧,用意益浅矣。第五卷。

  此卷十四家,予所有者,独李嘉祐集。

杨衡雍裕之见《十贤集》中,往往皆律诗,盖小才也。

馀人多有奇语,沈千运王季友尤老成赵微明最为不显,挽歌长别之句,使人三叹,虽当时作者,不能过也。

第六卷。

  大历後,李纾包佶有盛名,叔伦士元从容其间,诗思逸发,於绮丽外仍有思致,非馀子所及也。第七卷。

  钱起屡擅场,《江行》百篇,韵短意密。

卢纶与李益中表,唱酬交赞,在大历十才子中号为翘楚。

司空文明结思尤精,如“前途欢不集,往事恨空来”,令人三叹不已。

第八卷。

  皇甫冉鲍防二张诗,在唐中叶,所谓铁中铮铮者。冉及张登耿湋有全集,李端于《武陵集》,钱塘陈氏刊行,才各百馀首,仅是断藁耳。第九、十卷。

  文章尚论其世,长孙佐辅贞元前人,要为有一种风气。

五窦诗存者惟《联珠集》。

叔向诗弥佳,传弥少,草木飘风之叹,不其然乎?羊士谔刺王韦远贬,亦有气节。

《十贤集》,士谔亦在其中。

第十一卷。

  杨巨源始与元白学诗,而诗绝不类元白。

王建自云绍张文昌,而诗绝不类文昌。

岂相马者固不在色别乎?巨源清新明严,有元白所不能至者。

建乐府固仿文昌,然文昌恣态横生,化俗为雅,建则从俗而已,驯致其弊,便类聂夷中。

第十二卷。

  武元衡令狐楚皆以将相之重,声盖一时,其诗宏毅阔远,与灞桥驴子上所得者异矣。

刘言史有小说行於世,其诗铺张甚富,而咀嚼少味,正似其小说,独《竹间梅》二十八字,清洒可爱耳。

第十三卷。

  宪宗将吐突承璀,李绛白居易争之甚苦,仅能略出之。

淮南李涉探上意,知承璀恩顾未衰,遽上言兵不可罢,承璀亲近信臣不可出。

知匦使孔戣责诮不受,涉行货於他径,达之上前。

戣奏涉奸罔滔天,遂被远贬。

其为人如此,而诗句清熟,有足赏者,世方以言取人,果可信乎?第十四卷。

  卢仝奇怪,贾岛寒涩,自成一家。

张祐乐府,时有美丽。

赵嘏多警句,能为律诗,盖小才也。

硃庆馀,张籍门人,传其诗法,然独以《闺怨》一篇知名于时,此集乃不录。

于鹄曹唐,仅如候虫之自鸣者耳。

第十五卷。

  许用晦工为七言。项斯亦师张水部,自以字清意远匠物为工,然格律卑近,渐类晚唐矣。至李频,则真晚唐也。第十六卷。

  两卷十八家,多大中以後人。

施肩吾最为富丽,李楚望结思尤清,高蟾工为绝句,然无甚高论矣。

李君玉特为令狐綯所知,前後集十卷,亦多可称者。

薛大拙高自位置,诃骂前作,以是为有识所贬,至其妙处,纤秾间作,亦不可诬也。

陈雍二陶薛逢崔涂之流,皆慕为组丽,百[B11]一豆,时亦见之。

第十七、十八卷。

  三刘二曹,如负蝂升高,虽穷智力,要为有限。崔鲁粗有法度,玄英荀鹤插陋已甚。退之所谓蝉噪,非此也邪?第十九卷。

  子华致光,著名晚唐,俱直翰苑,以文章领袖众作。

方昭宗时,君邪内讧,凶顽外擅,致光间关其间,执义弥坚,如不草韦昭范诏,凛然有烈丈夫之风,非子华所能及也。

然其诗过於纤巧,淫靡特甚,不类其所为。

或言《香奁集》和凝所作,误归之致光,岂信然邪。

第二十卷。

  老杜“佳人雪藕丝”,“雪”字盖本《家语》“以黍雪桃”,注者皆不知此。

又凡作诗难用经句,老杜则不然,“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若自己出。

  老杜七言长篇,句多作对,皆深稳矫健。

《洗兵马行》除首尾及攀龙附凤云云两句不对,司徒尚书一联稍散异,馀无不对者,尤为诸篇之冠。

韩公长句皆不对,其体正相反。

  崔鶠德符,崇宁後,监洛南稻田务,尝送客会节园,时梅花正开。

明年,监修大内阉官容佐,取以为景华御苑。

德符不知,春晚复骑瘦马与老兵来游,坐梅下赋诗云:“去年白玉花,结子深枝间。

小憩藉清影,深颦啄微酸。

故人不可见,春事今已阑。

绕树寻履迹,空馀玉花斑。

”次日,佐入园,见马粪,知为德符,且怒其未尝见己,即具春天,劾以擅入御苑,勒停。

家贫,传食诸人家,久而後归阳翟。

洪氏《随笔》载其事,以为马永卿尝载《嬾真录》中而未见。

今考马录正同,特以为在定量和中者,当是刘克庄。

潜夫尝赋梅云:“东君误执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忤史相弥远,不得迁。

又有诗云:“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虽然不识桃和柳,却被梅花累十年。

”又云:“一联半首致魁台,前有沂公後简斋。

自是君诗无警策,梅花穷杀几人来。

”按诗人坐梅见累,无如德符,而潜夫不及之者,恐未闻尔。

  东坡《送别子由》诗云:“登高回首坡陇隔,时见乌帽出复没。

”模写甚工。

异时记凌虚台,谓见山之出於林木之上者,累累然如人之旅行於墙外而见其髻也,盖同一机轴。

  李明通养吾《红梅》诗云:“月香水影眩锦画,冰魂雪骨酣华春。

神仙狡狯本玩世,处干游侠聊惊人。

怒艴不顾杀气横,忠赤自与晴曦亲。

山林著汝吾未许,绛衣硃襮鏖缁尘。

”盖寓意有所指也。

《楮衾》诗亦佳:“相亲赖有楮先生,雪与阳春指顾成。

狐白温温疑伯仲,龟纹隐隐见纵横。

夜阑更作封章梦,晨起犹闻展卷声。

垂老未忘钻故纸,三生习气太分明。

  吾乡兰溪,去城三十里,其地名白雁,次则望云山与建德接境。

建德之镇山曰乌龙,旁一港通分水县,先君尝诵乡人赵叔嘉左藏说有人赋诗一联云:“乌龙分水去,白雁望云来。

”可谓精确,惜不得全篇。

  钱塘李道坦坦之,早岁入道洞霄宫,学文於隐者邓牧牧心,盛为所称许。

有叶林玄文者,亦隐山中。

二人既没,坦之遂出山。

大德中,留兰溪,与予极相得,时时诵叶邓诗。

邓有《奇友》诗云:“我在越,君在吴,驰书邀我游西湖。

我还吴,君适越,遥隔三江共明月。

明月可望,佳人参差。

笑言何时,写我相思。

知君去扫严陵墓,祇把清尊酹黄土。

浮云茫茫江水深,感慨空劳吊今古。

孤山山下约陈实,联骑须来踏春色。

西湖千树花正繁,莫待东风吹雪积。

有酒如渑,有肉如陵。

鼓赵瑟,弹秦筝,与君沉醉不用醒。

人生行乐耳,何必千秋万岁名。

”叶公诗,如:“金粟花前风细细,宝阶地上月辉辉。

梦回不属红尘境,凉露满衣人醉归。

”他警句如:“芙摇风柳挂月,醉来健倒梨花堆。

千百舂鉏一株树,野田吹下雪花风。

”皆佳。

戴锡祖禹能诗,因牧心推奖,遂知名。

送《白湛渊教授定量城》云:“乘闲为我吊李白,醉卧江连不复醒。

当时锦袍照绿水,今日孤坟秋草生。

”人呼戴绿水,。

又《赋白马图》云:“当时超逸真绝伦,皎如玉龙上天门。

朝驰峻坂飞疋练,暮浴深渊浮素云。

四蹄饱踏咸阳月,满身犹带燕山云。

祇愁玄雾閟雄姿,未许清尘汙汗血。

”人呼戴白马。

《送牧心》云:“去年别尔雁南征,今年迎尔春水生。

我心思尔如江水,回波相续无穷已。

君如鸿雁早惊霜,方逐长风度千里。

”《次韵壬理得往昔行》云:“美人昔爱唱《伊州》,少年未解人间愁。

五侯系马春日暮,白云绕梁花满楼。

同游星散乐难得,重逢却怪旁人识。

花随尘土暗芳菲,凤闭樊笼摧羽翼。

不须感旧为凄然,梦境悲欢能几年。

君看古来歌舞地,梁园金谷成荒田。

”读此可信。

牧心尝客会稽王修竹监簿所,有陈观国用宾送其《出陶山》诗,亦佳:“青山无送迎,幽人自来去。

落叶若相送,卷卷及行屦。

檐端有孤云,仍为守其处。

落叶惜人不在山,孤云尚期人再还。

斯人可期复可惜,我处落叶孤云间。

”谢翱皋羽善古诗文,牧心与之善,其卒也,为作传云:“初与之论文不合,後乃相推敬。

牧薄游山水间,君病笃,望牧不至,怀以诗云:‘谢豹花开桑叶齐,戴胜{艹干}生药草肥,九锁山人归未归。

’盖绝笔之作。

”前辈风致如此。

今坦之既不可复见,姑录所记忆者于此。

  坦之作《杜鹃行》云:“吾闻昔有蜀天子,化作冤禽名杜宇。

一身流落怀故乡,万里逢人诉离苦。

西来纵呼巫峡间,楚台花落青春阑。

台中魂梦久寂寞,行云日暮愁空山。

明朝复向潇湘发,北叫苍梧江竹裂。

竹间之泪花上血,怨入东风俱不灭。

天涯无穷朝暮啼,王孙草绿不思归。

哀哉王孙终不归,江南江北杨花飞。

”时年二十馀尔。

逮从邓公,日益精进,其歌行最为流丽,尝言学诗必以李杜为宗,唐律四十字、五十六字,成一片文章,岂可以闲冗语填之。

大凡诗一字未佳未稳,必有一字可代,思之自当得也。

在兰江时,尝手写一帙留予家。

至大戊申别後,寄友三诗,一以与予曰:“拂袖行歌归故乡,相思又是一星霜。

梦回江上秋枫杳,愁入天涯春草长。

书问久淹嗟契阔,诗章时读慰凄凉。

知君亦有逍遥兴。

肯学征鸿为稻粱。

”又《送人归严陵并寄予》云:“官车一两马并驰,送君朝出城门西。

投觞誓河以为别,东流到海无还期。

云间挂冠归故里,河上停帆谢游子。

不愿松江食巨鲈,甘向桐川钓寒水。

子陵昔钓川之侧,百尺高台犹屹立。

斜日归舟系石根,稽首清风无愧色。

金华洞天深且幽,神仙牧羊松下游。

故人吴君仙者俦,高卧岩屋秋浮浮。

兹山相邻尔睦州,山翠俯压城南楼。

吴君之家某水丘,尺书欲烦亲手投。

一见足写平生忧。

”坦之素善书,予爱之,尝裒其手写者一卷,为人窃去,仅存一幅,二诗皆佳。

《高将军白鹞子歌》:“淮西猛士高将军,新获骁领取被凉素。

调之弗顾情未狎,跨马臂出城东云。

征鸿作字云边斜,耸身直上谁能遮。

天寒日莫望不见,北风万里吹瑶花。

云飞忽断鸿飞却,短草长烟际沙漠。

但馀孤色摇清秋,未许纤毫生碧落。

归来珍卫不解鞲,亲手喂肉供饥喉。

英雄遇合固有分,可惜惊尘俱雪头。

”其一《李白酒楼歌》:“溧阳酒楼春水涯,白也系马楼东家。

千金醉尽不复顾,犹吹玉笛引吴娃。

日斜楼外东风起,春愁满眼杨花里。

高歌一曲下楼去,传徧江南数千里。

锦袍绿水迷踪迹,月落空梁照颜色。

江头尽日不见人,楼上几年无此客。

倚阑仰看西飞云,胡为不饮愁其身。

即今寂寞千年後,论证酹青山山下坟。

”他皆类此。

警句如:“落日中原小,悲风易水寒。

”尝自言以此诗寄邓,善之,邓借以为己作。

“凡物皆归土,深山始见天。

”《落叶》“城南草绿王孙去,江上花飞燕子来。

”“清江百曲秋花底,渔火孤村莫雨中。

”“芙蓉水碧双凫冷,苜蓿秋高万马肥。

”不可胜录也。

  严陵钓台咏甚多,自范希文黄鲁直三绝句後,殆难措手。

戴复古诗亦为人所称道,此外所见尚有佳者,《钓台集》所未及。

王厚斋记孙烛湖应时作云:“簿书流汗走君房,那得狂奴故态降。

努力诸公了台阁,不烦鱼雁到桐江。

”吾乡陈子象《庚谿诗话》中记不知名作云:“范蠡妄名载西子,介推逃迹累山焚。

先生正尔无多事,聊把鱼竿坐水村。

”予家有《北园吟》一编,昆山陈寿卿作一诗云:“尚父鹰扬起渭滨,《六韬》犹自佐周文。

子陵岂是要君者,寇邓诸公已策勋。

”先大父尝言吾乡有杨某者,好为诗,多俚率,独《钓台》诗可喜云:“虹作长竿云作饵,纤月沉钩在江底。

巨鳞入手还纵之,汉家鼎小难调理。

”紫岩于介翁,予早岁所师,尝记其作云:“抛却羊裘入汉庭,偶然偃卧两忘形。

先生无处可伸足,太史何烦奏客星。

  ○词附 #

  《木兰花慢》柳耆卿《清明》词,得音调之正,盖倾城、盈盈、欢情於第二字中有韵。

近见吴彦高《中秋》词,亦不失此体,馀人皆不能然。

元遗山集中凡九首,内五首两处用韵,亦未为全知者,今载二词于後:

  柳词云:“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脃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任金累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吴词云:“敞千门万户,瞰苍海,烂银盘。

对沆瀣楼高,储胥雁过,坠露生寒。

阑干眺,河汉外,送浮云,尽出众星乾。

丹桂霓裳缥缈,似闻杂佩珊珊。

长安底处,高宽人不见,路漫漫。

叹旧日心情,如今容鬓,瘦沈愁潘。

幽欢纵容易得,数佳期动是隔年看。

归去江湖叶,浩然对影垂竿。

”然吴词後段起句又异,当依柳为正。

  东坡《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云云,後段“石榴半吐红巾蹙”以下皆咏榴。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云云,“缥缈孤鸿影”,以下皆说鸿,别一格也。

  韩南涧题《采石蛾眉亭》词云:“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横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此《霜天晓角》调也,未有能继之者。

  于湖玩鞭亭,晋明帝觇王敦营垒处,自温庭筠赋诗後,张文潜又赋《于湖曲》,以正湖阴之误,词皆奇丽警拔,脍炙人口。

徐宝之韩南涧亦发新意。

张安国赋《满江红》云:“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

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

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旆连天赤。

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

通轺传,销锋镝。

仰太平天子,圣明无敌。

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

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虽间采温张语,而词气亦不在其下。

尝见安国大书此词,後题云:“乾道元年正月十日。

”笔势奇伟可爱。

建康实录唐□□所曾者亦林湖阴云云,庭筠之误有自来矣。

  欧公小词气亦不在其下,间见诸词集,陈氏《书录》云一卷,其间多有与《阳春花间》相杂者,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

近有《醉翁琴趣外篇》,凡六卷,二百馀首,所谓鄙亵之语,往往而是,不止一二也。

前题东坡居士序,近八九语,所云散落尊酒间,盛为人所爱尚,犹小技,其上有取焉者。

词气卑陋,不类坡作,益可以证词之伪。

  姚子敬尝手选《古今乐府》一帙,以夏英公竦《喜迁莺》宫词为冠,其词云:“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

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树,金茎露,玉辇香秋云雾。

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宫艳精工,诚为绝唱。

  “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

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

论证师尚父鹰扬,熊罴百万堂堂。

看取黄金假钺,归来异姓真王。

”又云:“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鼎,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世传辛幼安寿韩侂胄词也。

又有小词一首,尤多俚谈,不录。

近读谢叠山文,论李氏《系年录朝野杂记》之非,谓乾道间,幼安以金有必亡之势,愿诏大臣修边备,为仓卒应变之计,此忧国远猷也,今摘数语而曰赞开边,借江西刘过京师人小词曰“此幼安作也”,忠魂得无冤乎?故今特为拈出。

(lz)

  ○跋

  元吴礼部正传集,世多抄本,独《诗话杂说》一卷,罕有藏弆者。

明金华胡孝廉元瑞家,收书最富,尝跋此册及《敬乡录》云:“遍举郡邑凡有闻者,缉其制作履历,粲若指掌,下逮畸流逸客,片语只词,亦博采旁证,竟其隐伏,耳目所不及,点缀弗遗。

其为力勤而用心苦矣。

今去吴公仅二百载,而文辞之详邈,弗得睹南渡而上人才篇什,史乘佚而未收者,尚倚藉诸编,稍获踪其崖略。

余于礼部,异世子云也,因笔于简末,以俟异世之为余子云者验之。

解元端所云此书难得而可宝审矣。

”邗江马君半楂癖嗜异书,搜剔隐秘,购得元时刻本,方与余同辑《宋诗纪事》,获觏南宋诸贤佚唱,如王叔简、吴谅、陈仁玉、万喜、吴琳、孙应时、张劢、史蒙卿、林泳、陈柏、王仪、邓剡、僧灵一辈,叹为未有。

独《敬乡录》无从访求,向晤东阳王丈鹤潭云有其书,恨未借抄以成合璧,而为元瑞之子云,余两人未敢让焉。

钱塘厉鹗书。

  右小山堂赵氏写本,郁君佩先所赠,惜传钞多谬,无从得维扬马氏所藏元刻正之耳。

至卷内舒道纪《赤松》诗及时天彝诗二条,元注云见下卷,亦不传,惜哉。

知不足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