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息居饮食谱

随息居饮食谱 #

  

  前序

  呜呼!国以民为本,而民失其教,或以乱天下。

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

卫国、卫生,理无二致,故圣人疾与战并慎,而养与教并重也。

《中庸》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夫饮食为日用之常,味即日用之理。

勘进一层,善颐生者,必能善教民也,教民极平易,修其孝、悌、忠、信而已。

颐生无元妙,节其饮食而已。

食而不知其味,已为素餐;若饱食无教,则近于禽兽。

余尝曰:子、臣、悌、友,圣人之道学也;孝、悌、忠、信,王者之干城也。

圣贤书具在,小子何敢赘焉!惟饮食乃人之大欲所存,易为腹负,故大禹菲饮食,而武侯甘澹泊也。

今夏,石米八千,斤硃四十。

茫茫浩劫,呼吁无门。

吕君慎􌔵,知我将为饿殍也。

招游梅泾,寓广川之不窥园。

无事可为,无路可走,悠悠长夜,枵腹无聊。

丐得枯道人秃笔一枝,画饼思梅,纂成此稿,题曰《饮食谱》。

质诸知味者,或不贱其养小失大,而有以教我也。

  咸丰十一年辛酉秋七月睡乡散人书于随息居

  后序

  呜呼!《饮食谱》何为而作耶?盖世味深尝,不禁有饮水思源之感也。

窃谓食毛践土,二百余年,岁无奇荒,国无苛政,竟至禽兽食人食,而涂有饿殍,岂非亘古未闻之奇事哉!士雄年十四失怙,赖先慈祒拄门户,而家有七口,厨无宿舂。

蒙父执金履思丈念旧怜孤,字余曰孟英,命往金华鹾业,佐司会计。

舅氏俞公桂庭,谊笃亲亲,力肩家事,赠余斋名曰“潜”,嘱潜心学问,勿以内顾为忧。

乃未十载,金丈、舅氏,相继谢世。

余愧无以仰付二公盛意,而潜修英发也。

徒以性情疏迈,遇合多奇,同郡周君光远,知我最深。

挈舍弟季杰另辟一业,俾资事蓄。

而余律身极俭,不善居积,或以痴目之,遂自号半痴。

迨周君作古,母逝子殇,世景日非,盖无意人间事矣。

乙卯冬,携眷回籍,息影穷乡,赁屋而居,堂名归砚,欲遂首丘之志而终老焉。

讵上年春,省垣失事,季杰幸缒城归,秋仲􎤪溪遭难,虽不伤人,而坐食无山,痴将安用。

今旅濮院,麸核充饥。

我生不辰,兔爰兴叹,华胥学步,神契希夷,因易字曰梦隐,并粗述四十年孤露衷情。

以志前路悠悠,皆先人所留之余地;而后路茫茫,惟有不忘沟壑耳!知味者鲜,且藏稿以俟之。

  辛酉八月中旬随息子又题

  

  目录

  

  

  水饮类 #

  天雨水 #

  露水

  冬雪

  溪河湖池水 #

  井泉水 #

  乳汁

  牛乳

  马乳

  羊乳

  酪酥醍醐 #

  茶

  诸露

  酒

  酒酿

  烧酒

  淡巴菰 #

  鸦片

  谷食类 #

  籼米

  􏜵米 #

  糯米

  饴

  粟米

  黍米

  稷米

  小麦面 #

  麸

  大麦

  罺麦

  玉蜀黍 #

  苡米

  黑大豆 #

  黄大豆 #

  青大豆 #

  白豆

  赤豆

  绿豆

  蚕豆

  豌豆

  豇豆

  扁豆

  刀豆

  薯蓣

  甘薯

  调和类 #

  胡麻

  麻酱

  脂麻油 #

  茶油

  豆油

  菜油

  盐

  豉

  酱

  醋

  糟

  蜜

  川椒

  花椒

  胡椒

  辣茄

  丁香

  桂皮

  桂花

  松花

  椿芽

  玫瑰花 #

  茉莉花 #

  甜菊花 #

  薄荷叶 #

  紫苏叶 #

  茴香

  莳萝

  蔬食类 #

  葱

  韭

  薤

  蒜

  葫

  芸薹

  芫荽

  芥

  菘

  黄矮菜 #

  芜菁

  芦菔

  胡芦菔 #

  羊角菜 #

  菠錊

  蘈菜

  苋

  同蒿

  芹

  荠

  姜

  莴苣

  苦菜

  蒲公英 #

  萱萼

  马兰

  蒲

  踭

  海带

  紫菜

  石华

  海粉

  发菜

  苔菜

  木耳

  香蕈

  蘑菇

  鲜蕈

  茭白

  茄

  瓠譹

  冬瓜

  丝瓜

  苦瓜

  菜瓜

  黄瓜

  南瓜

  芋

  笋

  豆腐

  果食类 #

  梅

  杏

  叭哒杏 #

  桃

  李

  柰

  栗

  枣

  梨

  木瓜

  柿

  石榴

  橘

  金橘

  橙皮

  柑

  柚

  佛手柑 #

  枇杷

  山楂

  杨梅

  樱桃

  银杏

  胡桃

  榛

  梧桐子 #

  桑椹

  槠子

  橡实

  荔枝

  龙眼

  橄榄

  榧

  海松

  槟榔

  枳蓂

  无花

  蒲桃

  落花

  西瓜

  甜瓜

  藕

  藕实

  芡实

  菱芰

  凫茈

  慈姑

  百合

  山丹

  甘蔗

  蔗饴

  赤砂

  白砂糖 #

  毛羽类 #

  紂猪肉 #

  猪皮

  千里脯 #

  兰熏

  猪脂

  猪脑

  猪􍰴 #

  猪肺

  猪心

  猪肝

  猪胆

  猪腰子 #

  猪石子 #

  猪脾

  猪胃

  猪肠

  猪脬

  猪骨髓 #

  猪血

  猪蹄爪 #

  猪乳

  狗肉

  羊肉

  羊脂

  羊脑

  羊骨髓 #

  羊血

  羊脊骨 #

  羊肺

  羊心

  羊肝

  羊胆

  羊腰子 #

  羊石子 #

  羊脬

  羊胃

  羊肠

  牛肉

  马肉

  驴肉

  骡肉

  野猪肉 #

  豪猪肉 #

  虎肉

  豹肉

  熊肉

  象肉

  羚羊肉 #

  山羊肉 #

  鹿肉

  麂肉

  獐肉

  狸肉

  醥肉

  獾肉

  狼肉

  兔肉

  水獭肉 #

  猬肉

  鸡

  鸡冠血 #

  鸡謜罠 #

  鸡肠

  鸡卵

  鹅

  鸭

  雉

  鹧鸪

  竹鸡

  鹑

  鹬

  鸽

  雀

  燕窝

  鹪鹩

  斑鸠

  􍠡鸠 #

  桑􍠷 #

  莺

  鸨

  雁

  鹄

  鹭

  鳞介类 #

  鲤鱼

  鱼—名鲢鱼 #

  鳙鱼

  鲩鱼

  青鱼

  鳟鱼

  鲻鱼

  白鱼

  趝鱼

  石首鱼 #

  􏮪

  鱼

  勒鱼

  鲳鱼

  鲥鱼

  􋼲鱼 #

  鲈鱼

  􍬧鱼 #

  鲂鱼

  鳜鱼

  鱼亦作鲚 #

  鲦鱼

  银鱼

  蠡鱼

  鲟鱼

  鳇鱼

  趈鱼

  鲛鱼

  乌􏮦 #

  比目鱼 #

  鲇鱼

  黄颡鱼 #

  河豚鱼 #

  带鱼

  鲼鱼

  海蛇

  虾

  海参

  蟾蜍

  田鸡

  鳗鲡

  􍼳

  鳅

  蚺蛇

  白花蛇 #

  乌蛇

  龟

  鳖

  鼋

  蟹

  鲎

  蛎黄

  蚌

  蚬

  蛤蜊

  蛏

  蚶

  鳆鱼

  淡菜

  江瑶柱 #

  趜禩

  西施舌 #

  海螺

  田螺

  螺蛳

  海蛳

  吐铁

  蚕蛹

  蘔螽

  跋(一) #

  跋(二 #

  

  水饮类 #

  天雨水《战国策》名上池水,陶隐居名半天河,俗名天泉水。甘凉。养阳分之阴,瀹茗清上焦之热。体轻味淡,煮粥不稠。宿久澄澈者良。

  露水立秋后五日白露降,夜来不可露身出户,故曰:白露身不露。

甘凉。

润燥,涤暑,除烦。

若秋前之露,皆自地升。

苏诗:露珠夜上秋禾根是已。

云秋禾者,以禾成于秋也。

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叶上露,凉血、止噎。

荷花上露,清暑,怡神。

菊花上露,养血,息风,余可类推。

  冬雪水甘寒。清热,解毒,杀虫。温疫、热狂、暑􏧩、霍乱,徐徐频灌,勿药可瘳。淹浸食物,久藏不坏。

  溪河湖池水海水各处清浊不同,非清而色白味淡者不可饮。

凡近地无好水,宜饮天泉。

或以其水澄清,煮热而藏之,即为好水。

海水咸浊,蒸取其露,即清淡可饮。

  井泉水甘寒。

清下焦之热,煮饭补阴中之阳。

新汲者良,咸浊勿用。

中煤炭毒,灌之即苏。

食井中每年五月五日午时,入整块雄黄、整块明矾各斤许,以辟蛇虫阴湿之毒。

或加整块朱砂数两,尤妙。

食水缸中,宜浸降香一二段,菖蒲根养于水面亦良。

水不甚清者,稍以矾澄之,并解水毒。

  雨雪之水,皆名天泉。

其质最清,其味最淡。

杭人呼曰淡水,瀹茗最良,宜煎清肃涤热诸药。

惟杭人饮之,故人文秀美,佳于天下。

杭人皆瓦屋,以竹木或砖,或铜锡为承溜,周曰承溜,汉曰铜池,宋曰承落,皆檐沟水苋之称也。

杭人呼为阁漏。

引其水而注诸缸。

然必日使人梯而上视,如有鸟恶猫秽之瓦,即以洁瓦易之。

再以净帚频为扫除,毋使木叶尘沙之积,则水始洁。

若近厨灶之屋,必有煤炱之污,勿取其水也。

狂风暴雨,必夹尘砂,亦勿取之。

久晴乍雨,亦勿遽取,恐瓦有积垢,濯之未净也。

既注之缸,必待其澄,而后挹其清者,藏诸别缸,藏久弥良。

凡藏水之缸,宜身长而口小者,上以缶盆罩之,而置于有风无日之所,日晒久则水易耗,而色不白也。

置缸之地􏧦以砖石,或埋入土中一二尺亦可。

先慈嗜茗而取水甚严,蓄水甚精。

谨详识之,虽他处亦可仿行,以免水土恶劣之病,不但备烹茶煮药之用已。

  溪涧之水,发源于山,清甘者良。

水如恶劣,其山必耡鞻或为砒矾毒药之所产,或为虫蛇猛兽之所居。

而人之饮食,首重惟水,乍入其乡者饮之,疾病生焉。

生于其地者习之,很戾钟焉。

欲筹斡旋补救之策,以期革犷悍之俗,而康济期民者,惟有广凿井泉,是为亟务。

爰采泰西掘井法于下,庶无井之地,悉可仿行焉。

  高地作井,未审泉源所在,其求之法有四:

  第一气试:当夜水气恒上腾,日出即止。

今欲知此地水脉安在,宜掘一地窖,于天明辨色时,人入窖以目切地,望地面有气如烟,腾腾上出者,水气也,气所出处,水脉在其中。

  第二盘试:望气之法,旷野则可。

城邑之中,室居之侧,气不可见。

宜掘地深三尺,广长任意。

用铜锡盘一具,清油微微遍擦之。

窖底用木高一二寸以蝭,盘偃置之。

盘上干草盖之,草上土盖之。

越一日开视,盘底有水欲滴者,其下则泉也。

  第三缶试:近陶家之处,取瓶缶坯子一具,如前铜盘法用之。

水气沁入瓶缶者,其下泉也。

无陶之处,以土甓代之,或用羊绒代之。

羊绒者,不受湿,得水气必足见也。

  第四火试:掘地如前,篝火其底,烟气上升,蜿蜒曲折者,是水气所滞,其下则泉也。烟气直上者否。

  凿井之法有五:

  第一择地:山麓为上,蒙泉所出,阴阳适宜。

园林室屋所在,向阳之地次之,旷野又次之。

山腰者居阳则太热,居阴则太寒为下。

此论泉水之高下等第耳,然山腰山顶,亦有甘泉,不可泥也。

凿井者,察泉水之有无,斟酌避就之。

  第二量浅深:井与江湖地脉贯通,其水浅深,尺度不等。

今问凿井应深几何?宜度天时旱潦河水所至,酌量加深几何而为之度,去江湖远者不论。

不论者,不论浅深,而以及泉为度也。

泉愈深则水愈美,虽水土恶劣之乡,深泉必清冽无毒也。

  第三避震气:地中之脉,条理相通,有气伏行焉。

强而密理,中人者九窍俱塞,迷闷而死。

俗谓之犯土者是。

凡山乡高亢之地多有之,泽国鲜焉。

此地震之所由也,故曰震气。

凡凿井遇此,觉有气飒飒侵人,急起避之,俟泄尽,更下凿之。

欲候知气尽者,缒灯火下视之,火不灭,是气尽也。

  第四察泉脉:凡掘井及泉,视水所从来,而辨其土色。

若赤埴土,其水味恶。

赤埴,黏土也。

中为甓,为瓦者是。

若散沙土,水味稍淡。

若黑坟土,其水良。

黑坟者,其土色黑稍黏也。

若沙中带细石子者,虽赤土、黄土皆佳。

其水最良。

  第五澄水:凡作井底,用木为下,砖次之,石次之,铅为上。既作底,更加细石子厚一二尺,能令水清而味美。

  试水美恶,辨水高下,其法有五。凡江河井泉雨雪之水,试法皆同。

  第一煮试:取清水置净器煮熟,倾入白瓷器中,候澄清,下有沙土者,此水质浊也。水之良者无滓,又水之良者,以煮物则易熟。

  第二日试:清水置白瓷器中,向日下,令日光正射水,视日光中,若有尘埃氤氲如游气者,此水质不净也。水之良者,其澄澈底。

  第三味试:水,元气也。元气无味,无味者真水,凡味皆从外合之。故试水以淡为主,味佳者次之,味恶为下。天泉最淡,故烹茶独胜,而煮粥不稠。

  第四称试:有各种水,欲辨优劣,以一器更酌而衡之,轻者为上。

  第五纸帛试:用纸或绢帛之类,色莹白者,以水蘸而干之,无痕迹者为上。于文,白水为泉,故水以色白为上。

  人可以一日无谷,不可以一日无水,水之于人,顾不重欤!苟知掘井试水之法,则在可饮甘泉,而免疾病。

且藉以备旱灾,御兵火,一举而数善存焉。

余性喜凿井,而力有未逮,惟冀同志者勉为之。

但井栏之口,宜小而多,既免坠溺,仍便引汲也。

设无水之地,而万难凿井者,更列水库法于后:

  水库法泰西书云:若天府金城,居高乘险,江湖溪涧,境绝路殊。

凿井百寻,盈车戴绠。

时逢亢旱,涓滴如珠,或绝徼孤悬,恒须远汲,长围久困,人马乏竭,如此之类,世多有之。

临渴为谋,岂可及哉?计惟恒储雨雪之水,可以御穷。

而人情狃近,未或先虑,及其已至,坐槁而已。

亦有依山掘地,造作池塘,以为旱备。

而弥月不雨,已成龟坼,徒伤挹注之易穷,不悟渗漏之实多也。

西方诸国,因山为城者,其人积水如积谷。

  防红腐,水防漏渫其为计虑,亦略同之。

以故作为水库,率令家有三年之蓄,虽遭大旱,遇强敌,莫我难焉!且土方之水比于地中,陈久之水方于新汲,其蠲烦去疾,益人利物,往往胜之。

彼山城之人,遇江河井泉之水,犹鄙不屑尝矣。

天泉宿水,远胜山泉,此惟杭人知之。

名曰水库者,固之其下,使无受渫也;幂之其上,使无受损也。

原注,幂防耗损,亦防不洁,故古人井亦有幂也。

四行之性,土为至干,土性干,故胜湿,受水太过,则卑滥而为湿土。

甚于火矣。

水居地中,风过损焉,日过损焉。

夏之日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水独存乎?妄人谓湿热相合为暑,真是梦呓。

故固之,故幂之。

水库之事有九:一曰具,具者所以庇其物也。

细砂、石灰、乌樟、桐油等物。

二曰剂,剂所以为之和也。

三曰凿,凿所以为之容也。

在家、在野,皆可择地而为之,不论方圆,宜下侈上􋬲为妙。

中底以三分之一为坎,􌨻其垢时,以吸筒吸去之,则年久弥清也。

四曰筑,筑所以为之地也。

底墙皆须筑实,毋使渗漏。

五曰涂,涂所以为之固也。

筑坚候至八分干,再以乌樟或细灰涂之。

  六曰盖,盖所以为之幂也。

七曰注,注所以为之积也。

以承溜引注也。

八曰挹,挹所以为受其用也。

九曰修,修所以弥缝其阙也。

凡造圹、造窖、造盐地,皆须筑实,毋使渗漏,其事同也。

而各处造法,微有不同。

若造水库之法,亦可各随其便者。

故附载其略于此。

智者自能因地制宜。

  水仓法水库或卒难集办,更有水仓一法,较易从事。

其法创自乾隆间,杨州余君观德。

凡水土恶劣之乡,人烟稠密之地,距河稍远之处,皆可仿行,以备兵火、旱灾、疾病诸患。

但置旷地一区,缭以土垣,前设门楹,傍曰水仓,中为大院,置大缸数百,或百十只,脚埋入土尺许,满储以水,复置水桶百十只,水龙数具,外謔以锁。

设有灾患,开取甚易。

若大家、巨刹,凡有空院者,尤易仿行。

为己为人,公私两益,故附载之。

  煎药用水歌 #

  何西池《医碥》云:急流迅速堪通便,宣吐回澜水即逆流水最宜。

百沸气腾能取汗,甘澜劳水流水杓杨万遍,名甘澜水,亦名劳水。

意同之。

黄縫水吐痰和食,霍乱阴阳水百沸天泉与新汲井水各半也。

可医。

治疟亦妙。

新汲无根皆取井,除烦去热补阴施。

地浆解毒兼清暑,亦和中补土。

腊雪寒冰疗疫奇。

更有轻灵气化水,如蒸露法蒸水,以管接取用之,一名气汗水,亦名水露。

虽海水,但蒸取其露,即清淡可饮,以咸浊不能上升也。

奇功千古少人知。

善调升降充津液,滋水清金更益脾。

肺热而肾涸,清金则津液下泽,此气化为水,天气下为雨也。

肾涸而肺热,滋阴则津液上腾,此水化为气,地气上升为云也。

蒸水使水化为气,气复化水,有循环相生之妙。

而升降之机,脾为之主,故兼主中枢不运也。

  乳汁甘平。

补血,充液,填精,化气生肌,安神益智,长筋骨,利机关,壮胃养脾,聪耳明目。

本身气血所化,初生借以长成。

强壮小儿,周岁即宜断乳,必以谷食,始可培植后天。

造物之功,不容穿凿。

故大人饮乳,仅能得其滋阴养血,助液濡枯,补胃充肌而已。

设脾弱气虚,膏粱湿盛者饮之,反有滑泻酿痰,减餐痞闷之虞。

且乳无定性,乳母须择肌肤丰白,情性柔和,别无暗疾,不食荤浊厚味者,其乳汁必酿白甘香。

否则清稀腥浊,徒增儿病也。

牛、马、蛇毒饮人乳解之。

  牛乳甘平。功同人乳,而无饮食之毒、七情之火。善治血枯便燥,反胃噎膈,老年火盛者宜之。水牛乳良。小儿失乳者,牛、羊乳皆可代也。

  马乳甘凉。功同牛乳,而性凉不腻,故补血润燥之外,善清胆胃之热,疗咽喉口齿诸病,利头目,止消渴,专治青腿牙疳。白马者尤胜。

  羊乳甘平。功同牛乳,专治蜘蛛咬毒。白羚羊者胜。

  酪酥醍醐牛、马、羊乳所造。酪上一层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并甘凉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中虚湿盛者均忌之。

  茶微苦微甘而凉。

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不渴者勿饮。

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

色红者已经蒸􎀶,失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

普洱产者,味重力峻,善吐风痰,消肉食。

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证初起,饮之辙愈。

  诸露凡谷、菜、果、􍜳、草、木、花、叶诸品,具有水性之物,皆取其新鲜及时者,依法入甑,蒸馏得水,名之为露。

用得其宜,远胜诸药,何者?诸药既干且久,或失本性,譬用陈米作酒,酒力无多。

若不堪久藏之物,尤宜蒸露密储。

如以诸药煎作汤饮,味固不全,间有因煎失其本性者。

惟质重味厚,滋补下焦,如地黄、枸杞之类,必须煎汁也。

若作丸、散,并其渣滓啖之,殊劳脾运。

惟峻厉猛烈之药,宜丸以缓之;冰、麝忌火诸香必丸而进之;五苓、六一等剂,须散以行之。

凡人饮食,盖有三化:一曰火化,烹煮熟烂;二曰口化,细嚼缓咽;三曰胃化,蒸变传运。

二化得力,不劳于胃。

故食生冷,大嚼急咽,则胃受伤也。

胃化既毕,乃传于脾,传脾之物,悉成乳糜次乃分散,达于周身。

其上妙者,化气归筋;其次妙者,化血归脉,用能滋益精髓,长养肌体,调和营卫。

所云妙者,饮食之精华也,故能宣越流通,无处不到。

所存糟粕,乃下于大肠。

今世滋补丸剂,皆干药合成,精华已耗,又须受变于胃,传送于脾,所沁入宣布,能有几何?不过徒劳脾胃,悉成糟粕,下坠而已。

朝吞暮饵,

  抑何愚耶! #

  汪谢城曰:诸露生津解热,诚为妙品。

但肆中贪多,而蒸之过久,以致味薄,或羼他物以取香,如枇杷叶露,亦羼香物,正与嗽证相反,故必以自蒸为佳。

又中有饮湿者,诸露非所宜。

  酒大寒凝海而不冰,其性热也。

甘苦辛酸,皆不是,其味异也。

合欢成礼,祭祀宴宾,皆所必需。

壮胆辟寒,和血养气,老人所宜。

行药势,剂诸肴,杀鸟兽,鳞介诸腥。

陈久者良。

  多饮必病,故子弟幼时,总不令饮酒,到大来不戒而自不饮矣。

凡民日食不过一升,而寻常之量,辄饮斗酒,是一人之饮,足供数人之食。

至于盛肴馔,多朋从,其费又不可胜计也。

酒之为物,勤俭多妨,故禁酒可以使民富。

贞洁之人,以酒乱性;力学之人,以酒废业;盗贼之徒,以酒结伙;刚暴之徒,以酒行凶。

凡世间败德损行之事,无不由于酒者。

此书之所以作酒诰,汉时所以三人群饮,罚金四两也。

酒之为物,志气两昏,故禁酒可以兴民教。

富之、教之、诚富民、防民之善术。

今蕞尔小邑,岁费造酒之米,必以万石计,不但米价日昂,径至酿成大祸,此其一端也,可不鉴哉!

  解酒毒,大醉不醒。枳蓂子煎浓汁灌;人乳和热黄酒服。外以生熟汤浸其身,则汤化为酒,而人醒矣。

  酒酿甘温。补气,养血,助运化,充痘浆,多饮亦助湿热,冬制者耐久藏。

  烧酒一名汗酒性烈火热,遇火即燃。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阴虚火体,切勿沾唇。孕妇饮之,能消胎气。汾州造者最胜。

  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湿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饮此,寒湿自解。如陡患泄泻,而小溲清者,亦寒湿病也,饮之即愈。

  风寒入脑,久患头痛,及饮停寒积,脘腹久疼,或寒湿久痹,四肢酸痛,诸药不效者,以滴花烧酒,频摩患处自愈。

若三伏时,将酒晒热,贴患处,效更捷。

素患冻疮者,亦于三伏时,晒酒涂患处,至冬不作矣。

  霍乱转筋而肢冷者,以烧酒摩拓患处效。

  解烧酒毒,芦菔汁、青蔗浆,随灌。

绿豆研水灌,或以枳蓂子煎浓汤灌。

大醉不醒,急以热豆腐遍体贴之,冷即易,以醒为度。

外用井水浸其发,并用故帛浸湿,贴于胸膈,仍细细灌之,至苏为度。

凡烧酒醉后吸烟,则酒焰内燃而死。

又有醉后内火如焚,而反恶寒者,厚覆衣被,亦能致死。

即口渴饮冷,止宜细细饮之,以引毒火外达。

若连饮过多,热毒反为骤冷所遏,无由外达,亦多闭伏不救也。

  愈风酒方:陈海蛇漂净拭干,晾极燥,十二两黑大豆嫩桑枝松针杵烂,各四两

  陈酒七斤,封浸,煮三炷香。

  喇嘛酒方:治半身不遂,风痹麻木。

  胡桃肉龙眼肉各四两,杞子首乌熟地各一两,白术当归川芎牛膝杜仲白芍議莶草茯苓丹皮各五钱,砂仁乌药各二钱五分

  上十六味,绢袋盛之,入瓷瓶内,浸醇酒五斤,隔水煮浓,候冷,加滴花烧酒十五斤,密封七日饮。

  健步酒方:生羊肠一具,洗净晾燥,龙眼肉沙苑蒺藜隔纸微焙生苡仁淘净晒燥,仙灵脾以铜刀去边毛,真仙茅各四两

  上六味,滴花烧酒二十斤,浸三七日。下部虚寒者宜之,华亭董氏方也,见《三冈识略》。

  熙春酒方:生猪板油一斤甘杞子龙眼肉女贞子冬至日采,九蒸九晒,直生地洗净晒干,仙灵脾去边毛生绿豆洗净晒干,各四两

  上七味,滴花烧酒二十斤,封浸一月。茹素者去猪油,加耿柿饼一斤可也。

  此酒健步驻颜,培养心肾,衰年饮之甚妙。但以猪脂白蜜浸之,名玉液酒。温润补肺,泽肌肤,美毛发,治老年久嗽极效。随息自验。

  固春酒方:治风寒湿袭入经络,四肢痹痛不舒,俗呼风气病,不论新火,历治辄效。

  鲜嫩桑枝大豆黄卷或用黑大豆亦可生苡仁枢木子即十大功劳红子也,黑者名极木子,亦可用。

无则用叶,或用南天竹子亦可。

各四两金银花五加皮木瓜蚕沙各二两川黄柏松子仁各一两

  上十味,绢袋盛而缝之。

以好烧酒十斤,生白蜜四两,共装坛内,将口封固扎紧。

水锅内蒸三炷香取起,放泥地上七日,即可饮矣。

每日量饮一二杯。

病浅者,一二斤即愈。

  定风酒方: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川芎五加皮牛膝秦艽各五钱川桂枝三钱

  上九味,绢袋盛之。

以滴花烧酒二十斤,净白蜜、赤砂糖、陈米醋各一斤,搅匀,浸入瓷坛,豆腐皮封口,压以巨砖,安水锅内,蒸三炷香。

坛须宽大,则蒸时酒弗溢出也。

取起埋土中七日,此内府方也。

  功能补血息风而健筋骨,且制法甚奇,凡患虚风病者,饮之辄愈。而药味平和,衰年频服,极有裨益,并无流弊。

  按酒性皆热,而烧酒更烈,韧如羊肠,润如猪脂,并能消化,故不但耗谷麦,亦最损人,尤宜禁之。然治病养老之功,亦不可没。

  世传药酒,率以刚燥之品,助其猛烈,方名虽美,而遗患莫知。

惟此七方,用药深有精义,洵属可传。

但饮贵微醺,不可过恣,始为合法。

虚寒衰老之人,寒宵长夜,苦难酣眠达晓,宜制小银瓶,略如鼻烟壶式,口用旋盖,以暖酒灌入,佩于衷衣兜肚之间,酒可彻夜不凉。

丁夜醒时,饮而再睡,不烦人力,恬适自如,补益之功甚大。

若能此外勿饮,更可引年。

凡饮酒,并宜隔汤炖温也。

  淡巴菰辛温。

辟雾露秽瘴之气,舒忧思郁愤之怀,杀诸虫,御寒湿。

前明军营中始吸食之,渐至遍行天下,不料其为鸦片烟之先兆也,然圣祖最恶之,而昧者犹以熙朝瑞草誉之,谬矣。

  卧房卑湿,以乾烟叶厚铺席下良,并可以辟臭虫、蜈蚣、蛇、蝎诸虫也。

绞肠痧,烟筒中垢,如豆大一丸,放病人舌下,掬水灌之,垂死可活。

蛇咬及诸虫毒螫,以烟筒中垢涂之。

  鸦片鸦片入药,亦始前明,李濒湖《本草纲目》收之。

国朝乾隆间,始有吸其烟者。

初则富贵人吸之,不过自速其败亡;继则贫贱皆吸之,因而失业破家者众,而盗贼满天下。

以口腹之欲,致毒流宇内,涂炭生民,洵妖物也,智者远之。

亦有因衰病而误坠其中者。

以吸之入口,直行清道,顷刻而遍一身,壅者

  能宣,郁者能舒,陷者能举,脱者能收,凡他药不能治之病,间有一吸而暂效者。

人不知其为劫剂,遂诧以为神丹,而因病吸此,尤易成瘾;迨瘾既成,脏气已与相习,嗣后旧疾复作,必较前更剧,而烟亦不能奏效矣。

欲罢不能,噬脐莫及,乃致速死。

余见实多,敢告世人,毋蹈覆辙。

徐松龛曰:天竺自六朝后,皆称印度。

今五印度为英吉利所辖,进出货物,近以鸦片为主。

宇宙浮孽之气,乃独钟于佛国,何其怪也!

  戒法:断瘾之方,验者其少,且用烟或烟灰者居多,似乎烟可少吸,一不服药,瘾即如故。

惟此方日服,仍可吸烟,旬余,瘾自渐减,又不伤身。

盖物性相制,此药专制鸦片之毒,故能断瘾,绝无他患也。

  方用鲜松毛数斤,略杵,井水熬稀膏,每晨开水化服一二钱;或每土一斤,用松树皮半斤,煎汤熬烟,如常吸食,瘾亦渐断;或以一味甘草熬为膏,调入烟内,初且少入,渐以加多,如常吸之,断瘾极效。

  解毒:肥皂或金鱼杵烂,或猪屎水和,绞汁灌之,吐出即愈;甘草煎浓汁,俟凉,频灌;生南瓜捣绞汁频灌;青蔗浆恣饮。

  凡吸烟而死,虽身冷气绝,若体未僵硬,宜安放阴处泥地。

一经日照,即不可救。

撬开牙关,以竹箸横其口中,频频灌以金汁、南瓜汁、甘草膏之类,再以冷水在胸前摩擦,仍将头发解散,浸

  在冷水盆内,或可渐活。

  

  

  谷食类 #

  籼米甘平。

宜煮饭食。

补中,养气,益血,生津,填髓,充饥,生人至宝。

量腹节受,过饱伤人。

凡患病不饥,妇人初产,感证新愈,并勿食之。

磨粉蒸糕,松而不韧,病人弱体,可作点心。

饭露生津,补虚疗膈。

  籼种甚多,有早、中、晚三收,赤、白二色,以晚收色白者良。

凡不种粳之处,皆呼籼为粳。

湖州蒸谷,或炒谷而藏之,作饭甚香。

早收者性温,不耐久藏。

汪谢城曰:凡八谷,一类之中,必皆有大小早晚黏不黏各种。

如稻为一谷,其黏者为糯,不黏者为粳,而粳又糯之别种。

呼籼为粳,犹呼􍜸为大麦,未为大误。

吾乡蒸谷、炒谷米,用米少而得饭多,不但取其香也。

郑元庆湖录论之甚详。

  􍜼米亦作粳甘平。

宜煮粥食,功与籼同。

籼亦可粥,而􏜵较稠;粳亦可饭,而籼耐饥。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强食亦能致病戕生。

《易》云:节饮食。

《论语》云:食无求饱。

尊生者,能绎其义,不必别求他法也。

惟患停饮者,不宜啜粥;痧胀霍乱,虽米汤不可入口,以其性补,能闭塞络隧也。

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每收奇绩。

若人众之家,大锅煮粥时,俟粥锅滚起沫团,糚滑如膏者,名曰米油,亦曰粥油,撇取淡服,

  或加炼过食盐少许服亦可,大能补液填精,有裨羸老。

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以其较籼为柔,而较糯不黏也。

亦可磨粉作糕。

而嘉兴人不善藏谷,收米入囤,蒸罨变红,名曰冬舂米,精华尽去,糟粕徒存,暴殄天物,莫此为甚。

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又有一种香􏜵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

煮粥时,稍加入之,香美异常,尤能醒胃。

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则味更佳也。

  糯米一名元米,亦名占米甘温。

补肺气,充胃津,助痘浆,暖水脏。

酿酒熬饧,造作饼饵。

若煮粥饭,不可频餐,以性太黏滞,难化也。

小儿、病人尤当忌之。

  冻米冬月所制。性不黏滞,止泻补脾。

  炒米香燥助火,多食伤津。脾虚泄泻,糯米炒黄磨粉,加白砂糖调服。虚寒多溺,糯米饭杵为輒。卧时煮熟,细嚼食之。

  诸米泔第二次者,清而可用。

清热止烦渴。

诸禾杆,甘温。

煎汁饮,治寒湿发黄,停食腹胀,消牛肉积。

作荐御寒,暖于棉絮。

按穰籍絝絞,暖足去湿。

烧灰淋汁,冷服解砒毒。

  饴稀者为饴,干者为饧,诸米皆可熬,以糯米熬者为胜。

甘温。

补中,益气,养血,能助湿热,动火生痰。

凡中满、吐逆、疸、疟、膨、便闭、牙痛、水肿、目赤等证,皆忌之。

饴箋,音移,糖类。

  鱼脐疔、瘭疽、錿疮,并用饴糖涂。

稻芒、鱼骨鲠喉,及误吞竹、木、钱、钗,中天雄、附子、草乌毒,并宜频食饴糖。

解银黝毒,日用饴糖四两,作小丸,不时以麻油吞下,须服过百日外,方无虑。

火烧成疮,饧糖烧灰敷。

  粟米色有青黄,粒有粗细,种类不同,亦名粱,俗呼小米。

功用与籼、􏜵二米略同,而性较凉,病人食之为宜。

糯者亦名秫。

汪谢城曰:粱之黏者,固可称秫,而实非治不寐之秫。

  黍米此人呼为黄米,以其色黄也,然亦有赤者。功与籼似,厥性较温。南方所无也。

  稷米一名高粱,俗呼芦稷。

甘凉。

清胃,补气,养脾。

糯者名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寐,及食鹅鸭成症。

凡黍、稷、粟之糯者,皆可酿酒造饧。

而南方稷米,但有不黏者耳。

汪谢城曰:前人本草,分别多误,惟程

  氏《九谷考》所辩为是。《本草纲目》以黏不黏分黍稷,是分一谷为二谷也。

  小麦面甘温。

补虚乏,实皮肤,厚肠胃,强筋力。

北产重罗者良。

造为挂面,可以致远,病人食之甚宜。

南方地卑,麦性黏滞,能助湿热。

时感及疟、痢、疳、疸、肿胀、脚气、痞满、痧胀、肝胃痛诸病,并忌之。

新麦尤甚。

惟单酵水造为蒸饼,较不助病,且可化药。

  跌打挫緾,白面同栀子捣匀,水调涂。

远行脚研成疱,白面水调涂。

大衄血出,飞罗面入盐少许,冷水调服三钱。

大便久泻,飞罗面炒熟,每晨加白砂糖,或炒盐调服。

  麸麦皮也凡患身体疼痛及疮疡溃烂沾渍,或小儿暑月出痘,溃烂不能著席者,并用夹褥装麸藉卧,性凉而软,洵妙法也。

  面筋麸入水中,洗揉而成。

性凉解热,止渴消烦,劳热人宜煮食之。

但不易化,须细嚼之。

误吞钱者,以面筋放瓦上炙存性,研末,开水调服。

在喉者,即吐出;入腹者,从大便下。

  麦粉麸洗面筋,澄出之浆,滤干成粉,俗呼小粉。

  甘凉。可为粢饵、素食、浆衣之用。陈久者炒焦,以醋熬成膏,治一切痈疡汤火伤。

  大麦一名麦籥,一名􍜸麦种类不一,方土不同,今人罕食。

药肆以造麦芽,金华人以之饲猪,故其肉最佳,而造为兰薰,甲于天下也。

汪谢城曰:麦为小麦,牟为大麦,􍜸麦一名稷麦,则大麦之别种。

南方无牟,即呼􍜸为大麦,实则同类而异种也。

大麦须有消肿胀之功。

􍜸麦须亦可用。

  砇麦即荞麦,俗名为乌麦。

甘温。

罗面煮食,开胃宽肠,益气力,御风寒,炼滓秽,磨积滞。

与芦菔同食良,以性有微毒,而发痼疾,芦菔能制之也。

而易长易收,尤为救荒极品,各处皆宜广种为是。

另一种味苦者,虽不堪食,亦可济荒。

  小儿丹毒、热疮,罺麦面醋调涂。

白浊,白带,脾积久泻,休息痢,并宜食此面。

痢疾,炒熟罺麦二钱,砂糖汤调下。

绞肠痧痛,荞麦炒焦,开水调服。

汤火伤,罺麦炒黄,水和敷。

  玉蜀黍一名玉高粱,俗名苞芦,又名纡粟,又名六谷。

嫩时采得,去苞须煮食,味甚甜美。

老则粒坚如石,舂磨为粮,亦为救荒要物。

但粗粝性燥,食宜半饱,庶易消化。

至东􎌨,􍜳子,各种杂粮,及黄精、玉竹之类,并可充饥作食,造酒济荒,兹不备载。

  苡米甘平。

健脾,益胃,补肺,缓肝,清热,息风,杀虫,胜湿。

故治筋急拘挛,风湿痿痹,水肿,消渴,肺痿吐脓,咳嗽血溢,肺、胃、肠痈,疝气,五淋,干湿脚气,便泻,霍乱,黄疸,蛔虫诸病。

并煮汤饮,亦可蒸食,煮粥煮饭,无不宜之。

脾约便坚,不宜多食。

性专达下,孕妇忌之。

  黑大豆甘平。

补脾胃,行水,调营,祛风邪,善解诸毒。

性滞壅气,小儿不宜多食。

服厚朴者忌之,服蓖麻子者,犯之必死。

小者名􏫊豆,品较下,仅堪喂马,故名马料豆。

俗谓功胜黑大豆,殊失考也。

  辟谷救荒,黑豆淘净,蒸极透,晒干,如是三次、九次更妙。

磨细末,柿饼煮烂去蒂、核。

与豆末等分,捣丸,鸡子大,每细嚼一丸,津液咽下,勿用汤水,可终日不饥。

远行携带甚便,且可任吃诸物,略无所忌。

又能滋补脾肾,而治噎食、便泻等病。

辟疫稀痘,解诸药毒,黑大豆二合,甘草一钱煎汁频饮。

黑大豆皮,入药止盗汗。

大豆黄卷即黑大豆为􏤿也。

治湿痹筋挛膝痛,消水病胀满,非表散药也。

  黄大豆甘平。

补中解毒,宜煮食,炒食则壅气。

浸罨发芽,摘根为蔬,味最鲜美。

肺痈痧气,生嚼不腥,疑似之间,试之甚验。

痘后痈毒,嚼生黄豆涂之,即溃。

浸胖,捣涂诸痈疮亦妙。

  青大豆甘平。

补肝养胃。

嫩时剥而为肴,味极鲜美。

盐水煮而烘之,可以久藏致远。

诸豆有早、中、晚三收,以晚收粒大者良。

并可作腐、造酱、榨油。

惟青豆性较软,更为食品所宜,荚阔粒扁者尤佳。

  兵荒救饥,豆青黄随用,七斗芝麻黑白不拘,三斗

  并淘净即蒸,蒸过即晒,晒干去壳,再蒸再晒,凡三次,捣极烂,丸胡桃大,每细嚼一丸,津液咽下,可三日不饥。诸无所忌。所费不多,一料可济万人。

  白豆豆具五色,功用略同。惟白者夏熟早收,故粒小而性温,能发病也。

  赤豆甘平。

补心脾,行水消肿,化毒排脓。

多食耗液,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止为食用,故本草以赤小豆名之。

后人以广产木本,半红半黑之相思子,亦有红豆之名,遂致误用。

亦犹黑大豆,有紧小为雄一言,而昧者讹为马粒豆也。

  水肿脚气,赤小豆一斗,煮极烂,取汁五升,温渍足膝。

兼食小豆,勿杂食。

水鼓腹大,动摇有声,皮肤黑者,赤小豆三升,白茅根一握,水煮食豆,以消为度。

乳汁不通,赤小豆煮汁饮,或煮粥食。

诸般痈毒,赤小豆生研,入苎麻根杵匀,鸡子清调敷。

丹毒如火,赤小豆末,鸡子清稀调涂之。

  绿豆 甘凉。

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润皮肤,消浮肿,利小便,已泻痢,析酲弭疫。

浸罨发芽,摘根为蔬,味极清美。

生研绞汁服,解一切草木金石诸药、牛马肉毒。

或急火煎清汤,冷饮即可。

  绿豆皮入药,清风热,去目翳,化斑疹,消肿胀。

  绿豆粉,宜作糕饵素馔,食之清积热,解酒食诸毒。

新汲水调服,治霍乱转筋,解砒石、野菌、烧酒及诸药毒。

暑月痱疮,绿豆粉、滑石和匀扑。

打扑损伤,绿豆粉炒紫色,新汲水调敷,以杉木皮缚定。

杖疮疼痛,绿豆粉炒研,鸡子清和涂。

一切痈肿初起,绿豆粉炒黄黑色,牙皂一两同研,米醋调敷,皮破者油调之。

外肾生疮,绿豆粉、蚓粪等分研涂之。

  蚕豆以其熟于蚕时,故名蚕豆,一名佛豆甘平。

嫩时剥为蔬馔,味极鲜美。

老则煮食,可以代粮,炒食可以为肴。

性主健脾快胃。

浸以发芽,更不壅滞,亦可煮仁作糕饵。

肆中磨细,搀入小粉,亦可烫皮搓索,以混绿豆粉。

  豌豆粒圆如珠,《尔雅》名戎菽,管子作荏菽,《本草》名胡豆,《唐史》作毕豆,《辽志》作回回豆,俗呼淮豆,亦曰寒豆。

甘平。

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

研末涂痈肿,擦面去莗莙。

亦可作酱用。

  豇豆甘平。嫩时采荚为蔬,可荤可素。老则收子充食,宜馅宜糕。颇似肾形,或有微补。

  扁豆甘平。

嫩荚亦可为蔬,子以白者为胜。

去皮煮食,补肺开胃,下气止呕,清暑生津,安胎去湿。

治带浊时痢,解鱼酒药毒。

炒熟则温,健脾止泻。

患疟者忌之。

  赤白带下,白扁豆为末,米饮下,每服二钱。

毒药伤胎,腹痛,口噤,手强,头低,自汗,似乎中风,九死一生,人多不识,若作风治,必死无疑。

生白扁豆末,米饮服方寸匕,或浓煎汁亦可。

亦解轻粉毒,宜冷饮。

霍乱转筋,生白扁豆末,冷水和少入醋服,或以藤叶捣汁服。

砒石、诸鸟兽肉毒,生白扁豆末,冷水和服。

扁豆花,治痢疾、崩带,解诸药毒。

  刀豆嫩荚可酱以为蔬,蜜以为果。子老入药,甘平下气,温中止哕。

  薯蓣一名山药甘平。

煎食补脾肾,调二便,强筋骨,丰肌体,辟雾露,清虚热。

既可充粮,亦堪入馔。

不劳灌溉,广种为宜。

子名零馀子,功用相同。

肿胀、气滞诸病均忌。

噤口痢,山药半生半炒,研末,米饮下二钱。

诸肿毒,山药捣烂涂,即散。

  甘薯一名番薯,一名地瓜,亦名山薯甘温。

煎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

种类不一,以皮赤、无筋、味纯甘者良。

亦可生啖。

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硗瘠之地,种亦蕃滋,不劳培埴,大可救饥。

切而蒸晒,久藏不坏。

切碎同米煮粥食,味美益人。

惟性大补,凡时疫、疟、痢、肿胀、便秘等证,皆忌之。

  调和类 #

  胡麻一名脂麻,俗名油麻甘平。

补五内,填髓脑,长肌肉,充胃津,明目,息风,催生,化毒。

大便滑泻者勿食。

有黑、白二种,白者多脂。

相传谓汉时自大宛来,故名胡麻。

生熟皆可食,为肴为饵,榨油并良,而不堪作饭。

《本草》列为八谷之麻,误矣。

古人救饥用火麻,即《本经》之大麻,殆即八谷之麻也。

  小儿初生,嚼生脂麻,绵包与咂,最下胎毒,频咂可稀痘。

妇人乳少,脂麻炒研,入盐少许食之。

此方可作小菜,杭人呼为脂麻盐,余最喜之。

且可治口臭,孕妇乳母,尤宜常食,甚益小儿也。

腰脚疼痛,新脂麻炒香杵末,日服合许,温酒蜜汤任下,以愈为度。

溺血,脂麻杵末,东流水浸一宿,平旦绞汁,煎沸服。

头面诸疮,妇人乳疮、阴疮,生脂麻嚼烂敷。

谷贼,稻芒阻喉也。

脂麻炒研,白汤下。

汤火伤,诸虫咬伤,脂麻生研涂。

  麻酱脂麻炒如法,磨为稀糊,入盐少许,以冷清茶搅之,则渐稠,名对茶麻酱。

香能醒胃,润可泽枯。

羸老、孕妇、乳媪、婴儿、脏燥、疮家及茹素者,藉以滋濡化毒,不仅为肴中美味也。

  脂麻油甘凉。

润燥,补液,息风,解毒杀虫,消诸疮肿。

烹调肴馔,荤素咸宜。

诸油惟此可以生食,故为日用所珍,且与诸病无忌,惟大便滑泻者禁之。

凡方书所载香油,即麻油也。

久藏泄气,则香味全失,故须随制随用。

渣亦香甘,可为食料。

笋得之,则味美质软,故麻渣不可以壅竹。

  漏胎、难产,因血液干涩也。

麻油、白蜜各一两,同煎数十沸温服。

小儿丹毒、汤火灼伤,生麻油涂浸,并饮之。

小儿发热,不拘风寒、饮食,时行痘疹,并宜用之。

以葱涎入麻油内,手指蘸油,摩擦小儿五心、头面、项背诸处,辄愈。

蛊毒及砒石、河豚毒,多饮生麻油即吐出。

肿毒初起,麻油煎葱黑色,趁热通手旋涂,自消。

虽大毒初起,若内服一二斤,毒气自不内攻也。

􏪤犬、毒蛇咬者,亦宜先饮生麻油一二盏良。

打扑伤肿,麻油

  熬熟,和醇酒服。以火烧地令热。俾卧之,立愈无痕。

  茶油甘凉。

润燥,清热,息风,解毒杀虫,上利头目。

烹调肴馔,日用所宜。

蒸熟用之,泽发生光。

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燃灯最亮,而不损目。

泽发不誯,其渣浣衣去垢,岂他油之浊腻可匹哉!

  豆油甘辛温。润燥,解毒,杀虫。熬熟可入烹炮,虽谷食之精华,而肥腻已甚。盛京来者,清彻独优。燃灯甚亮。

  菜油甘辛温。

润燥,杀虫,散火丹,消肿毒。

熬熟可入烹炮。

凡时感、痧胀、目疾、喉证、咳血、疮疡、痧痘、疟疾、产后,并忌之,以有微毒,而能发风动疾也。

世俗以其气香而尚之,罔知其弊,以致疾病缠绵而不察。

惟外用涂汤火伤,刮痧,调疮药,皆妙。

肆中或以花生、苏子等油羼之。

  盐咸凉。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风,清热渗湿,明目,杀虫,专治脚气。和羹腌物,民食所需。宿久卤尽色白,而味带甘者良。

  擦牙固齿,洗目去翳,点蒂钟坠,敷蛇虫螫,吐干霍乱,熨诸胀痛。

  霍乱转筋,盐卤摩拓患处,或以裹足布浸卤束之。并治诸般脚气。无卤用极咸盐汤亦可。凡无病人濯足汤中常加盐卤,永无脚疾。

  豉俗呼豆豉咸平。和胃,解鱼腥毒。不仅为素肴佳味也,金华造者胜。淡豉入药,和中,治湿热诸病。

  酱纯以白面造者,咸甘而平,调馔最胜。

豆酱以金华兰溪造者佳,咸平。

􍤣油则豆酱为宜,日晒三伏,晴则夜露。

深秋第一􍤣者胜,名秋油,即母油。

调和食味,荤素皆宜。

痘痂新脱时食之,则瘢黑。

嘉兴造者咸寒,以少日晒之功也,油亦质薄味淡,不耐久藏。

  􏪤犬咬及汤火伤,未成疮者,以酱涂之。中砒毒,豆酱调水服。胎气上冲,及虚逆呕吐,好酱开水调服,亦解鸦片毒。

  醋酸温。

开胃,养肝,强筋,暖骨,醒酒,消食,下气,辟邪,解鱼蟹鳞介诸毒。

陈久而味厚气香者良。

性主收敛,风寒咳嗽,外感疟、痢,初病皆忌。

《续文献》曰:狮子日食醋、酪各一瓶,故俗谓狮吼为“吃醋”云。

产后血运,热病神昏,惊恐魂飞,客忤中恶,并用铁器烧红,更迭淬醋中,就病人之鼻以熏之。

汤火伤,醋淋洗。

诸肿毒,醋调大黄末涂。

  糟甘辛温。

醒脾消食,调脏腑,除冷气,杀鱼腥毒。

以杭绍白糯米所造,不榨酒而极香者胜。

拌盐糟藏诸食物,味皆美嫩。

惟发风动疾、痧痘、产后、咽喉、目疾、血证、疮、疟,均忌之。

以糟入油料,制为糟油,调馔香美,然,亦发疾,非病人所宜。

扑损打伤及蛇虫蜂螯,酒糟罨。

  蜜蜜者,密也。

味甘质润,而性主固密,护内,故能补中益气,养液,安神,润肺,和营,杀虫解毒。

生者凉,熟者平。

以色白起沙,而作梨花香者为胜。

炼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为熟蜜。

或以蜜一斤,入水四两,放沙石器内,桑柴火慢熬,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亦可。

但经火炼,其性温也。

若果饵肴馔,渍制得宜,味皆甘美,洵神品哉!忌同葱食;痰湿内盛、胀满呕吐者亦忌。

以之丸药,须察其宜,颟顸滥用,焉能济事哉?

  汤火、热油伤,蜜涂。产后口渴,炼蜜调白汤服。

  川椒一名蜀椒,一名巴椒,一名汉椒辛热。

温中下气,暖肾祛寒,开胃,杀虫,除湿止泻,涤秽舒郁,消食,辟邪。

制鱼腥、阴冷诸物毒,辟蝇、蚋、蜈蚣、蚊、蚁等虫。

多食动火堕胎,阴虚内热者忌之。

闭口者杀人,中其毒者,冷水解之。

漆疮作痒,川椒煎汤洗。

凡入漆所,嚼川椒涂鼻中,不患漆疮,并辟疫秽邪气。

妇人秃鬓,川椒四两酒浸,密室内日日涂之。

  花椒本名秦椒,一名穃辛温。调中下气,除湿杀虫,止痛行瘀,解鱼腥毒。

  胡椒辛温。

温中除湿,化冷积,止冷痛,祛寒痰,已寒泻,杀一切鱼肉、鳖、蕈、阴冷食毒。

色白者胜。

多食动火烁液,耗气伤阴,破血堕胎,发疮损目,故孕妇及阴虚内热、血证、痔患,或有咽喉、口齿、目疾者,皆忌之。

绿豆能制其毒。

  发散寒邪,胡椒、丁香各七粒,碾碎,以葱白杵膏,和涂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内侧,温被取汗。蜈蚣咬,嚼胡椒封。

  辣茄一名穄,亦名越椒,俗名辣子,亦曰辣椒、辣虎、辣枚子。

各处土名不一,其实即古人重九所佩之食茱萸也。

辛苦热。

温中燥湿,御风寒,杀腥消食,开血闭,快大肠。

种类不一,先青后赤。

人多嗜之,往往致疾。

阴虚内热,尤宜禁食。

  丁香辛温。

暖胃,祛湿,散寒,辟恶,杀虫,消痞,解秽,止冷痢,播疾病。

定冷痛,疗虚哕,补虚阳,制酒肉、鱼蟹、瓜果诸毒。

古人噙之奏事,治口臭也。

阴虚内热人忌之。

  辟秽,丁香一两为末,川椒六十粒,和之,绢囊盛佩。

过食蟹、蚌、瓜果致病,丁香末五分,姜汤下。

乳头裂破,丁香末敷。

并治痈疽恶肉,外以膏药护之。

阴冷,母丁香为末,纱裹如指大纳入。

反胃,母丁香一两为末,盐梅肉捣丸芡子大,每噙一丸。

胃寒吐泻,母丁香、橘红等分研,蜜丸豆大,米汤下一丸。

  桂皮辛温。暖胃,下气,和营,燥湿,祛风,杀虫,止痛,制鸟兽、鳞介、瓜果诸毒。血虚内热、温暑时邪诸病均忌。

  桂花辛温。辟臭,醒胃,化痰。蒸露、浸酒、盐渍、糖收、造点、作馅,味皆香美悦口。亦可蒸茶油泽发。

  松花花上黄粉,及时拂取,和白砂糖作糕饵,食之甚美。亦可酿酒。主养血息风。多食亦能助热。单服治泻痢,随证以汤调。

  椿芽香椿嫩叶也。甘辛温。祛风,解毒。入馔甚香,亦可瀹热腌焙为脯,耐久藏。多食壅气动风,有宿疾者勿食。

  玫瑰花甘辛温。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蒸露熏茶,糖收作馅,浸油泽发,鐵粉悦颜,酿酒亦佳。可消乳癖。

  茉莉花辛甘温。和中下气,辟秽浊,治下痢腹痛。熏茶、蒸露、入药皆宜。珍珠兰更胜。

  甜菊花甘凉。

清利头目,养血息风,消疔肿。

点茶、蒸露、酿酒皆佳。

苦者勿用。

余如野蔷薇、金银花,功用略同,可类推也。

久患头风,或目疾时作,甘菊花去蒂装枕用。

疔肿垂死,甘菊花一握,捣汁饮,冬月取根用。

女人阴肿,甘菊花杵烂煎汤,先熏后洗。

  薄荷叶辛甘苦温。

散风热,清利头目、咽喉、口齿诸病,和中下气,消食化痰,开音声,舒郁懑,辟秽恶邪气,疗霍乱疬疮。

酿酒、蒸糕、熬糖、造露均妙。

惟虚弱多汗者忌之。

鼻衄,薄荷叶塞。

血痢,薄荷叶煎服。

蛇、蜂、猫伤,薄荷叶绞汁涂。

  汪谢城曰:薄荷多服,耗散真气,致生百病。余尝亲受其累,不可不知!如浸火酒,拌水烟,人多嗜之,实阴受其害而不觉耳!

  紫苏叶 #

  辛甘温。下气,安胎,活血定痛,和中开胃,止嗽消痰,化食,散风寒。治霍乱脚气,制一切鱼、肉、虾、蟹毒。气弱多汗,脾虚易泻者忌食。

  干霍乱,紫苏煎服,并治蛇咬及中蟹毒。乳痈肿痛,紫苏汤频饮,渣滓封患处。金疮、跌打出血,紫苏杵烂敷,并治􏪤犬咬。

  茴香辛甘温。

调中开胃,止痛散寒。

治霍乱,蛇伤,􏪥疝,脚气。

杀虫,辟秽。

肴馔所宜,制鱼肉腥燥、冷滞诸毒。

小便频数,而色清不渴者,茴香淘净,盐炒研末,炙糯米糕蘸食。

  莳萝一名小茴辛甘温。开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定腰、齿之疼,解鱼、肉之毒。

  蔬食类 #

  葱辛甘平。

利肺通阳,散痈肿,祛风达表,安胎止痛,通乳和营。

主霍乱转筋,奔豚脚气。

调二便,杀诸虫,理跌扑金疮,制鱼肉诸毒。

四季不凋,味辛带甘而不臭者良。

气虚易汗者不可单食,又忌同蜜食。

  胎动下血,葱白煎浓汁饮,未死即安,已死即下,未效再饮。

中恶卒死,急取葱心黄,刺入鼻中,男左女右,入七八寸,血出即愈。

并以葱刺入耳中五寸,亦治自缢垂死。

小儿无故卒死,以葱白纳入下部及两鼻孔内,气通或嚏即生。

小儿盘肠内钓腹痛,以葱汤洗儿腹,仍捣葱贴脐上,良久溺出痛止。

小便闭胀,葱白三斤,锉炒,帕包二个,更互熨小腹。

阴囊肿痛,煨葱入盐杵烂涂。

赤白痢,葱白一握,细切,和米煮粥,日日食之。

一切肿毒,葱白杵烂,和蜜涂。

并治跌打损伤,金疮挫緾,流注走痛,筋骨痹疼,脑破血流,痈毒初起,均宜厚敷,可

  取立效。乳痈初起,葱白煎汁饮,并解金银毒。

  韭辛甘温。

暖胃补肾,下气调营。

主胸腹腰膝诸疼,治噎膈、经、产诸证,理打扑伤损,疗蛇狗虫伤。

秋初韭花,亦堪供馔。

韭以肥嫩为胜,春初早韭尤佳。

多食昏神。

目证、疟疾、疮家、痧痘后均忌。

产后血运,切韭安瓶中,沃以热醋,令气入臭中。

产后怒哭伤肝,呕青绿水,韭汁入姜汁少许和服。

卒然中恶,韭汁置

  鼻中。漏脯、郁肉、诸食物毒,韭汁灌之。

  薤辛温。散结定痛,宽胸止带,安胎活血,治痢。多食发热。忌与韭同食。

  奔豚气痛,捣薤汁服。赤白痢、产后痢、小儿疳痢,薤白和米煮粥食。汤火伤,薤白和蜜杵涂。

  蒜今名小蒜,俗曰夏蒜,相传此为中国之蒜。辛温。下气,止痛,杀虫。发风损目,病后忌之。

  葫今名大蒜,汉时自西域来。

生辛热,熟甘温。

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肉,破恶血,攻冷积。

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

辟秽解毒,消痞杀虫。

外灸痈疽,行水止衄,制腥臊鳞介诸毒。

  入药以独子者良。昏目损神,不宜多食。阴虚内热、胎产、痧痘、时病、疮疟、血证、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咸忌之。

  子、苗皆可盐藏,叶亦可茹,性味相似。

  干、湿霍乱转筋,噤口痢,鼻渊,鼻衄不止,并捣蒜贴涌泉穴。

水肿、溺闭,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杵拥脐中。

喉痹肿痛、诸物鲠喉,并以大蒜塞鼻中。

阴疽阴毒,以蒜片安疮顶,艾炷灸之。

蛇、蝎、蜈蚣咬,杵蒜封之。

心腹冷痛、虚寒泻痢,陈年老醋浸大蒜,食数颗。

  芸薹辛滑甘温。

烹食可口。

散血消肿,破结通肠。

子可榨油,故一名油菜。

形似菘而本削,茎狭叶锐,俗呼青菜,以色较深也。

发风动气,凡患腰脚口齿诸病,及产后、痧痘、疮家、锢疾、目证、时感,皆忌之。

  游风丹毒,妇人乳吹,并以油菜捣敷。兼可煎洗诸疮。

  芫荽本名胡荽辛温。散寒,辟邪解秽,杀虫止痛,下气通肠,杀鱼腥,发痘疹。多食损目,凡病忌之。

  子性味略同。 #

  上七品,二氏以为荤菜,谓其损性灵也。

痘疹不达,胡荽二两切碎,以酒二大盏,煎沸沃之。

盖定,勿令泄气,候冷去滓,微微含喷,从项背至足令遍,勿豿头面。

按《直指方》云:痘疹不快,用此喷之,以辟恶气。

床帐上下左右,皆宜挂之,以御天癸淫佚、寒湿诸气,一应秽恶所不可无。

然惟儿体虚寒,天时阴冷,喷之故妙。

若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用之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热炽,毒血聚蓄,则必变黑陷也。

不可不慎!今人治痘疹,不辨证之寒热,时之冷暖,辄用芫荽子入药者,误人多矣。

  芥辛甘而温。御风湿,根味尤美;补元阳,利肺豁痰,和中通窍,腌食更胜。开胃,性平,以冬收细叶无毛,青翠而嫩者良。

  一名雪里蕻。

晴日刈之,晾至干瘪,洗净,每百斤以燥盐五斤,压实腌之。

数日后,松缸一伏时,俾卤得浸渍;如卤少,泡盐汤候冷加入,仍压实。

一月后开缸,分装坛瓮,逐坛均以卤灌满浸为法,设卤不敷,仍以冷盐汤加之,紧封坛口,久藏不坏,生熟皆宜,可为常馔。

若将腌透之菜,于晴燥时,一日晒极干,密装干洁坛内,陈久愈佳,香能开胃,最益病人。

用时切食,荤素皆宜。

以之烧肉,虽盛暑不坏。

或切碎腌装小坛,毋庸卤浸,但须筑实密封,尤堪藏久。

  腌芥卤煮食物,味甚鲜美。

若坛盛埋土中,久则清澈如水,为肺痈、喉证神药。

春芥发风动气,亦可腌食,病人忌之。

白芥子研末,水调如糊,以纸密封半时,可作食料。

辛热爽胃,杀鱼腥、生冷之毒。

多食动火,内热者忌之。

入药治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者。

  菘一名白菜,以其茎色白也,亦有带青色者,然本丰茎阔,迥非油菜。

甘平。

养胃,解渴生津。

荤素皆宜,蔬中美品。

种类不一,冬味最佳。

腌食晒干,并如上法,诸病不忌。

喻氏尝曰:白饭青蔬,养生妙法。

肉食者鄙,何可与言?鲜者滑肠,不可冷食。

  黄矮菜一名黄芽菜甘平。养胃。荤素皆宜,雪后更佳,但宜鲜食。北产更美,味胜珍馐,亦可为菹,诸病不忌。

  芜菁即蔓菁,一名九英菘,一名诸葛菜。

一种根如芦菔者,名大头菜,向产北地,今嘉兴亦种之。

腌食咸甘,下气开胃。

析酲消食,荤素皆宜,肥嫩者胜,诸病不忌。

其子入药,明目养肝。

  芦菔俗名萝卜生者辛甘凉,有去皮即不辛者,有皮味亦不辛,生啖胜于梨者特少耳。

润肺化痰,祛风涤热。

治肺痿吐衄、咳嗽失音,涂打扑、汤火伤,救烟熏欲死、噤口毒痢、二便不通、痰中类风、咽喉诸病。

解酒毒、煤毒、并捣汁饮。

面毒、一名来服,言来籥之所服也,俗名莱菔。

茄子毒。

消豆腐积,杀鱼腥气。

熟者甘温,下气和中,补脾运食,生津液,御风寒,肥健人,已带浊,泽胎养血,百病皆宜。

四季有之,可充粮食。

故膳夫经云:贫窭之家,与盐饭偕行,号为三白,不仅为蔬中圣品也。

种类甚多,以坚实无筋,皮光肉肥者胜。

荤肴素馔,无不宜之。

亦可腌晒作脯。

  守山粮:用坚实芦菔,不拘白赤。

洗净蒸熟,俟半干捣烂,再以糯米舂白,浸透蒸饭,捣如糊,二物等分合杵匀,泥竹壁上,待其自干,愈久愈坚,不蛀不烂。

如遇兵荒,凿下掌大一块,可煮成稀粥一大锅,食之耐饥。

或做成土坯式砖墙亦可。

有心有力者,不可不知之。

  反胃噎食、沙石诸淋、噤口痢疾、肠风下血,蜜炙芦菔,细嚼,任意食之。

肺痿咳血,芦菔和羊肉或鲫鱼,频煮食。

消渴,芦菔煮猪肉频食,或捣汁和米煮粥食亦可。

浑身浮肿,及湿热腹胀,出了子芦菔,名地骷髅。

煎浓饮。

  叶辛苦。

瀹过,可鲜茹,可腌食,可晒干久藏。

或生菜挂干,俟芦菔罢时洗净,浸去苦味,切碎,和米煮饭,俭乡虽有年亦尔,不仅为救荒之食也。

若于立冬日,采而露之,任其雨淋日晒,雪压风吹,至立春前一日,入瓮封藏。

如未燥透,收悬屋内,俟极干入瓮。

凡一切喉证、时行瘟疫、斑疹、疟、痢、水土不服、饮食停滞、痞满、疳、疸、胀泻、脚气、痧毒诸病,洗净浓煎,服之并效。

  子入药,治痰嗽、鞬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胡芦菔皮肉皆红,亦名红芦菔,然有皮肉皆黄者。辛甘温。下气宽肠。气微燥。虽可充食,别无功用。

  羊角菜苦辛甘温。下气。病人忌食,能动风也。煎汤可洗痔疮,捣罨风湿痹痛。

  菠縅亦名菠菜甘辛温。开胸膈,通肠胃,润燥活血。大便涩滞及患痔人,宜食之。根味尤美,秋种者良。惊蛰后不宜食,病人忌之。

  硓菜亦名甜菜甘苦凉。

清火,祛风,杀虫,解毒,涤垢浊,稀痘疮,止带,调经,通淋,治痢。

妇人、小儿尤宜食之。

老者良。

先用清水,煎去苦味,其汤浣衣,最去油垢。

然后再煮食之。

或云:即古之葵菜也。

  苋甘凉。补气清热,明目滑胎,利大小肠。种类不一,以肥而柔嫩者良。痧胀、滑泻者忌之,尤忌与鳖同食。蛇、蜂、蜈蚣螫,捣苋汁服,渣敷患处。

  徐灵胎云:尝见一人头风痛甚,两目皆盲,遍求良医不效,有乡人教用十字路口及人家屋脚边野苋菜煎汤,注壶内塞住壶嘴,以双目就壶熏之,日渐见光,竟得复明。

愚按《本草》苋通九窍,其实主清盲明目。

而苋字从见,益叹古圣取义之精。

  同蒿一名蓬蒿,亦呼蒿菜。甘辛凉。清心养胃,利腑化痰。荤素咸宜。大叶者胜。

  芹甘凉。清胃、涤热、祛风,利口齿、咽喉、头目,治崩带、淋浊、诸黄。白嫩者良。煮勿太熟。旱芹味逊,性味略同。

  荠甘平。明目,养胃,和肝。治痢,辟虫。病人可食。

  姜辛热。散风寒,温中,去痰湿,止呕,定痛,消胀,杀虫。治阴冷诸疴,杀鸟兽、鳞介、秽恶之毒。可酱渍,可糖腌。

  多食、久食,耗液伤营。

病非风寒外感、寒湿内蓄,而内热阴虚、目疾、喉患、血证、疮疡,呕泻有火,暑热时疟,热哮火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忌之。

  闪拗手足、跌打损伤,生姜、葱白杵烂,和面炒热罨。初伏日,以生姜穿线,令女子贴身佩之,年久愈佳,治虚阳欲脱之证甚妙,名女佩姜。

  莴苣微辛微苦,微寒微毒。通经脉,利二便,析酲,消食,杀虫、蛇毒。可腌为脯,病人忌之。

  茎叶性同,姜汁能制其毒。

  苦菜本名荼,一名苦苣,亦名苦縆,北人甚珍之。

苦寒。

清热,明目,补心,凉血,除黄,杀虫,解暑,疗淋痔,愈疔痈。

入馔先瀹去苦味,盛暑以之煨肉犹凝,故脾胃虚寒者忌之。

不可共蜜食。

或云:蚕妇亦不宜食。

  血淋、溺血,苦縆一把,酒水各半煎服。诸疔捣苦縆汁涂,能拔根。或预采青苗阴干,研末,水调敷亦妙。

  蒲公英一名黄花地丁甘平。

清肺,利膈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嫩可为蔬,老则入药,洵为上品。

今人但以治乳患,抑何陋耶?

  别有紫花地丁,一名如意草。甘凉。清热,补虚,消痈,凉血,耐饥,益气,为救荒仙草。以生嚼无草气,故可同诸草木叶咀食充饥也。

  萱萼干而为菹,名黄花菜,一名金针菜。甘平。利膈,清热,养心,解忧释忿,醒酒,除黄。荤素宜

  之,与病无忌。

  马兰甘辛凉。清血热,析酲解毒,疗痔杀虫。嫩者可茹、可菹、可馅,蔬中佳品,诸病可餐。

  蒲縇即香蒲根,诗云: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是矣甘凉。

清热,养血,消痈,明目,利咽喉,坚牙,通二便。

其花中蕊屑,名蒲黄,细若金粉。

当欲开时,便取之,可密收作果食。

入药凉血消瘀,炒黑又专止血,为喉舌诸血证妙品。

按草木嫩时可茹者,在在有之。

惟各处好尚不同,名谓不一。

因限于篇幅,繁不胜搜。

姑谱一二如上,以例其余。

  縈亦作莼甘凉柔滑。吴越名蔬。下气止呕,逐水治疸。柔嫩者胜。时病忌之。

  一切痈疽,莼菜捣敷,未成即消,已成即毒即散。

  海带咸甘凉。

软坚散结,行水化湿。

故内而痰饮、带浊、疳胀、疝瘕、水肿、奔豚、黄疸、脚气,外而瘿瘤、瘰疬、痈肿、瘘疮,并能治之。

解煤火毒,析酲消食。

荤素咸宜。

短细者良。

海藻、昆布,粗不中食,入药功同。

  紫菜甘凉。和血养心,清烦涤热。治不寐,利咽喉,除脚气、瘿瘤,主时行泻痢,析酲开胃。淡干者良。

  石华甘咸寒滑。专清上焦客热,久食愈痔,而能发下部虚寒。盛夏煎之,化成胶冻。

  寒凝已甚,中虚无火者忌食。粗者名麒麟菜,性味略同。

  海粉甘凉。清胆热,去湿,化顽痰,消瘿瘤,愈瘰疬。

  发菜本名龙须菜与海粉相同,而功逊之。

  苔菜咸凉。清胆热,消瘰疬、瘿瘤,泄胀,化痰,治水土不服。

  木耳甘平。补气,耐饥,活血。治跌扑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疗。色白者胜。煮宜极烂,荤素皆佳。

  香蕈甘平。开胃,治溲浊不禁。包边圆嫩者佳。俗名香菰。痧痘后、产后、病后忌之,性能动风故也。

  蘑菇甘凉。味极鲜美,荤素皆宜。开胃,化痰。嫩而无砂者胜。多食发风、动气,诸病人皆忌之。

  鲜蕈甘寒。

开胃,蔬中异味。

以寒露时,松花落地所生者,无毒,最佳。

荤素皆宜。

病人均忌。

或洗净沥干,以麻油或茶油沸过,入秋油浸收,久藏不坏。

设莫辨良毒,切勿轻尝。

中其毒者,以地浆、金汁解之。

  茭白一名菰笋,一名茭笋甘寒。清湿热,利二便,解酒毒,已癞疡,止烦渴、热淋,除鼻齄、目黄。以杭州田种肥大纯白者良。精滑、便泻者勿食。

  茄一名落苏甘凉。

活血,止痛,消痈,杀虫,已疟,故一名草鳖甲。

消肿,宽肠。

治传尸劳、瘕疝诸病。

便滑者忌之。

种类不一,以细长深紫,嫩而子少者胜。

荤素皆宜,亦可腌晒为脯。

秋后者微毒,病人勿食。

  妇人血黄,老茄竹刀切片,阴干为末,温酒下二钱。

肠风下血,经霜茄子连蒂烧存性,研,每日空心酒服二钱匕。

溃疝、胎疝,双蒂茄,悬房门上,出入视之。

茄蔫所患亦蔫,茄干亦干矣。

又法,双茄悬门上,每日抱儿视之,二三次钉针于上,十余日消矣。

磕伤青肿,老黄茄极大者,切如指厚,新瓦焙研,温酒服二钱七,卧一寝,了无痕迹。

热毒疮肿,生茄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似罐子形,合患处,即消。

如已出脓,再用取。

喉痹,糟茄或酱茄,细嚼咽汁。

乳裂,老茄裂开者阴干,烧存性,研,水调涂。

  瓠譹亦作壶卢,俗作葫芦,一名瓠瓜,俗呼蒲芦甘凉。清热,行水,通肠。治五淋,消肿胀。其嫩叶亦可

  茹。故诗云:幡幡瓠叶,采之烹之也。种类不一,味甘者嫩时皆可食。苦者名匏瓜,入药用。老则皆可为器。

  冬瓜一名白瓜甘平。

清热,养胃,生津,涤秽,除烦,消痈,行水。

治胀满、泻痢、霍乱,解鱼、酒等毒。

诸病不忌。

荤素咸宜。

惟冷食则滑肠耳!以搭棚所种,瓜不着地,皮色纯青,多毛,味纯甘而不酸者良。

  诸般渴、痢,煮冬瓜食之,并饮其汁。

亦治水肿,消暑湿。

若孕妇常食,泽胎化毒,令儿无病。

与芦菔同功。

发背,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烂,截去再合,以愈为度。

已溃者合之,亦能渐敛。

  练瓜瓤也。甘平。绞汁服,止消渴,治淋,解热毒。洗面澡身去莗莙,令人白皙。

  子古方所用瓜子,皆冬瓜子也。甘平。润肺,化痰浊,治肠痈。

  皮甘平。祛风热,治皮肤浮肿、跌扑损伤。

  叶清暑,治疟、痢、泄泻,止渴,疗蜂螫、恶疮。

  藤秋后齐根截断,插瓶中,取汁服。治肺热痰火、内痈诸证良。

  丝瓜一名天罗甘凉。

清热解毒,安胎,行乳,调营,补阳,通络,杀虫,理疝,消肿,化痰。

嫩者为肴,宜荤宜素。

老者入药,能补能通。

化湿除黄,息风止血。

  痘疮不快,初出或未出,多者令少,少者令稀。

老丝瓜近蒂三寸,连皮烧存性,研,砂糖汤调下。

喉痹,丝瓜捣汁灌之。

痈疽不敛,丝瓜捣汁频抹。

酒痢,或便血腹痛,或肛门患痔,干丝瓜煅存性,研,酒服二钱。

兼治乳汁不通、经阻气痛、腰痛、疝痛、酒积、黄疸等病。

化痰止嗽,丝瓜煅存性,研末,枣肉丸弹子大,每一丸酒下。

风热牙痛,丝瓜一条,以盐擦过,煅存性,研,频擦,兼治腮肿,水调敷。

小儿浮肿,丝瓜、灯芯、葱白

  等分,煎浓汁服,并洗。

  叶,嫩时可茹。

绞汁服,治痧秽腹痛。

性能消暑解毒,􋼭贴疔肿甚妙。

虫癣,清晨采带露丝瓜叶七片,逐片擦七下,忌鸡鱼发物。

睾丸偏坠,丝瓜叶煅存性三钱,鸡子壳烧灰二钱,同研,温酒下。

汤火伤,捣丝瓜叶敷。

  苦瓜一名锦荔枝青则苦寒。

涤热,明目,清心。

可酱可腌,鲜时烧肉,先瀹去苦味,虽盛夏而肉汁能凝,中寒者勿食。

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菜瓜一名越瓜,一名梢瓜生食甘寒。醒酒涤热。糖腌充果,醯酱为菹,皆可久藏。病目者忌。

  黄瓜一名胡瓜,《随园食单》误作王瓜生食甘寒。

清热利水。

可菹可馔,兼􍜳蔬之用。

而发风动热,天行病后、疳、疟、泻痢、脚气、疮疥、产后、痧痘皆忌之。

  喉肿、眼痛,老黄瓜一条,上开一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满,悬阴处,待硝透出,刮下吹点。

杖疮、汤火伤,五月五日,掐黄瓜入瓶内,封,挂檐下,取水扫之。

  南瓜早收者嫩,可充馔,甘温,耐饥。

同羊肉食,则壅气。

晚收者甘凉,补中益气。

蒸食味同番薯,既可代粮救荒,亦可和粉作饼饵。

蜜渍充果食。

凡时病、疳、疟、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解鸦片毒,生南瓜捣汁频灌。

戒鸦片瘾,宜用南瓜蒸熟多食,永无后患。

火药伤人,生南瓜捣敷,并治汤火伤。

枪子入肉,南瓜瓤敷之即出。

晚收南瓜,浸盐卤中备用,亦良。

胎气不固,南瓜蒂煅存性,研,糯米汤下。

虚劳内热,秋后将南瓜藤齐根剪断,插瓶内取汁服。

  芋煮熟甘滑利胎,补虚涤垢,可荤可素,亦可充粮。

消渴宜餐,胀满勿食。

生嚼治绞肠痧,捣涂痈疡初起。

丸服散瘰疬,并奏奇功。

煮汁洗腻衣,色白如玉。

捣叶罨毒箭,及蛇、虫伤。

  笋竹萌也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味冠素食。种类不一,以深泥未出土而肉厚色白,味重软糯,纯甘者良。

  可入荤肴,亦可盐煮,烘干为腊,久藏致远。

出处甚繁,以天目早园为胜。

小儿勿食,恐其咀嚼不细,最难克化也。

毛竹笋,味尤重,必现掘而肥大极嫩,堕地即碎者佳。

荤素皆宜,但能发病,诸病后、产后均忌之。

闽人造为漉笋,以货远方,极嫩者胜。

煎去劣味,始可入馔。

产处州者较优,惟山中盛夏之鞭笋,严寒之冬笋,味虽鲜美,与病无妨。

  豆腐一名菽乳甘凉。

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处处能造,贫富倏宜,洵素食中广大教主也。

亦可入荤馔。

冬月冻透者味尤美。

以青黄大豆,清泉细磨,生榨取浆,入锅,点成后,嫩而活者胜。

其浆煮熟,未点者为腐浆。

清肺补胃,润燥化痰。

浆面凝结之衣,揭起晾干为腐皮,充饥入馔,最宜老人。

点成不压则尤嫩,为腐花,亦曰腐脑。

榨干所造者,有千层,亦名百叶。

有腐干,皆为常肴,可荤可素。

而腐干坚者,甚难消化,小儿及老弱、病后,皆不宜食。

芦菔能消其积。

由腐干而再造为腐乳,陈久愈佳,最宜病人。

其用皂矾者,名青腐乳,亦曰臭腐乳。

疳、膨、黄病、便泻者宜之。

生榨腐渣,炒食,名雪花菜。

熟榨者,仅堪饲猪。

  豆腐泔水,浣衣去垢。

一味熬成膏,治臁疮甚效。

休息久痢,醋煎豆腐食。

杖后青肿,切豆腐片贴之,频易,或以烧酒煮贴,色红即易,不红乃已。

解盐卤毒,熟豆腐浆灌之。

  

  果食类 #

  梅酸温。

生时宜蘸盐食,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

以小满前肥脆而不带苦者佳。

食梅齿􌜣,嚼胡桃肉解之。

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前后、痧痘后,并忌之。

青者盐腌,曝干为白梅,亦可蜜渍糖收法制,以充方物。

半黄者烟熏为乌梅,入药及染色用之。

极熟者榨汁,晒收为梅酱,古人用以调馔。

故书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也。

  喉痹乳蛾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腌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三两牙皂三十条,俱研细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噙咽。

凡中风痰厥,牙关不开,以此擦之,亦妙。

梅核膈气,半黄梅子,每个用盐一两,腌一日夜,晒干。

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

用青钱三个,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瓷罐内,封埋土中,百日取出。

每用一枚,含之咽汁,入喉立愈。

刺在肉中,白梅肉嚼敷,亦治刀箭伤出血。

乳痈肿毒,白梅煅存性,研,入轻粉少许,麻油和围,初起、已溃皆可用。

诸疮胬肉,乌梅肉烧存性,研敷。

久崩、久痢、便血日久,乌梅烧存性,研,米饮下二钱。

蛔虫上行,蛔结腹痛,乌梅煎汤饮。

指头痛肿,乌梅肉和鱼鲜捣封。

  梅花半开时收藏,或蜜渍,或点茶,或蒸露,或熬粥,均妙。以绿萼、白梅为佳。入药舒肝解郁,清火稀痘。

  梅叶解水毒,洗葛衣,则去霉点而不脆

  杏甘酸温。

须俟熟透食之,润肺生津。

以大而甜者胜。

多食生痰热、动宿疾。

产妇、小儿、病人尤忌之。

亦可糖腌蜜渍,收藏致远,以充方物。

其核中仁,味苦入药,不堪食。

  阴疮烂痛,杏仁烧黑,研膏敷。

阴户虫痒,杏仁烧存性,研烂,绵裹纳入。

肛舿痒痛,杏仁杵膏频敷。

小儿脐烂成风,杏仁去皮研敷。

箭镝在咽,或刀刃在咽膈诸隐处,杵杏仁敷。

  杏叶煎汤,洗眼癣良。

  叭哒杏甘凉。润肺,补液濡枯。仁味甘平,补肺润燥,止嗽下气,养胃化痰。阔扁尖弯如鹦哥嘴者良。去衣,或生或炒,亦可作酥酪。

  双仁者有毒,勿用。寒湿痰饮、脾虚肠滑者忌食。

  桃甘酸温。

熟透啖之,补心活血,解渴充饥。

以晚熟大而甘鲜者胜。

多食生热,发痈疮、疟、痢、虫、疳诸患。

可作脯,制酱造醋。

凡食桃不消,即以桃枭烧灰,白汤下二钱,吐出即愈。

  别有一种水蜜桃,熟时吸食,味如甘露,生津涤热,洵是仙桃。北产者良,深州最胜;太仓、上海亦产,较逊。

  桃枭桃实在树,经冬不落,正月采收,中实者佳。煎汤服,止盗汗,已繲疟。

  桃仁治产后阴肿,炒,研敷。妇人阴疮。杵烂,绵裹塞。

  李一名嘉庆子甘酸凉。

熟透食之,清肝涤热,活血生津。

惟􏧡李为胜,而不能多得。

不论何种,以甘鲜无酸苦之味者佳。

多食生痰助湿,发疟、痢,脾弱者尤忌之。

亦可盐曝、糖收、蜜渍为脯。

  柰南产,实小,名林檎,一名来禽,一名花红。

其青时体松不涩者,一名鵐果。

甘酸温。

下气生津,和中止泻。

瀹汤代茗,味极清芬,均以大者胜。

多食涩脉滞气,发热生痰。

  北产,实大,名频婆,俗呼苹果。甘凉轻软,别有色香,润肺悦心,生津开胃,耐饥醒酒,辟谷救荒,洵果中仙品也。

  栗甘平。

补肾,益气,厚肠,止泻,耐饥,最利腰脚,解羊肉毒。

辟谷济荒,生熟皆佳,点肴并用。

嫩时嚼之,作桂花香。

老者风干,则甜而嫩。

同橄榄食,风味尤美。

以钱塘产者良。

凡食均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

若顿食至饱,反壅气伤脾。

其外感未去、痞满、疳积、疟、痢、瘰疬、产后、小儿、病人、不饥、便秘者,并忌之。

以生极难化,熟最滞气也。

  枣鲜者甘凉。利肠胃,助湿热,多食患胀泻、热渴,最不益人,小儿尤忌。

  干者甘温。补脾养胃,滋营充液,润肺安神。食之耐饥,亦可浸酒。取瓤作馅,荤素皆宜。杀乌头、附子、天雄、川椒毒。卧时口含一枚,可解闷香。

  以北产大而坚实肉厚者,补力最胜,名胶枣,亦曰黑大枣。

色赤者名红枣,气香味较清醇,开胃养心,醒脾补血,亦以大而坚实者胜。

可取瓤和粉,作糕饵。

焚之辟邪秽。

歉岁均可充粮。

义乌所产南枣,功力远逊,仅供食品。

徽人所制蜜枣,尤为腻滞。

  多食皆能生虫、助热、损齿、生痰。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病前后、黄疸、肿胀、疳积、痰滞,并忌之。

  梨甘凉。

润肺,清胃,凉心,涤热息风,化痰已嗽,养阴濡燥,散结通肠,消痈疽,止烦渴,解丹石、烟煤、炙銩、高梁、曲􏤿诸毒。

治中风不语、痰热、惊狂、温暑等疴。

并绞汁服,名天生甘露饮。

以皮薄心小,肉细无渣,略无酸味者良,北产尤佳。

切开贴汤火伤,止痛不烂。

中虚寒泻、乳妇、金疮忌之。

新产及病后,须蒸熟食之。

与芦菔相间收藏,则不烂。

可捣汁熬膏,亦可酱食。

  木瓜酸平。调气,和胃,养肝,消胀,舒筋,息风,祛湿。蜜渍,酒浸。多食患淋,以酸涩太过也。专治转筋,能健腰脚,故老人宜佩也。

  脚气筋挛,以木瓜切片囊盛,日践踏之。

霍乱转筋,木瓜一两煎服,仍煎汤浸青布,裹其足。

辟臭虫,木瓜片铺席下。

反花痔,木瓜末,鲜鱼身上涎,调涂。

霉疮结毒,木瓜一味研末,水法丸,日以土茯苓汤下三钱。

  柿鲜柿甘寒。

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

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良。

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过,则涩味尽去,削皮啖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

凡中气虚寒,痰湿内盛,外感风寒,胸腹痞闷,产后,病后,泻痢,疟,疝,痧、痘后皆忌之。

不可与蟹同食。

  干柿甘平。

健脾补胃,润肺涩肠,止血,充饥,杀疳,疗痔,治反胃,已肠风。

老稚咸宜,果中圣品。

以北产无核者胜。

惟太柔腴,不堪藏久。

柿饼、柿花功用相似,体坚耐久,并可充粮。

  反胃、便泻,并以柿饼饭上蒸熟,日日同饭嚼食,能不饮水更妙。

凡小儿初食饭时,亦如此嚼喂甚良。

产后嗽逆、气乱心烦,柿饼碎切煮汁饮。

痰嗽带血,大柿饼饭上蒸熟,每用一枚,批开,掺真青黛一钱,卧时食之,薄荷汤下。

痘疮入目,柿饼日日食之。

解桐油、银黝毒,多食柿饼。

热痢、血淋,柿饼细切,同粳米煮粥食。

  柿霜乃柿之精液,甘凉清肺。治吐血,咯血,劳嗽,上消,咽喉、口舌诸病甚良。

  柿蒂下气,治咳逆、噎哕、气冲、不纳之证。

  柿漆另有一种小柿,虽熟而色不赤,名曰蓈柿,亦曰漆柿。

须于小暑前,柿未生核时,采而捣烂,其汁如漆,可以染罾、造扇,盖性能却水也。

亦可生啖,性尤冷利。

  石榴甘酸温涩。解渴,析酲。多食损肺伤齿,助火生痰,最不益人。但供观美而已。皮可染皂。

  中虫毒,石榴皮煎浓饮。腿肚生疮,初起如栗,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锢疾。酸榴皮煎浓汁,冷定频扫。

  花治吐血。研末吹鼻,止衄血,亦敷金疮出血。以千叶火红者良。

  按:诸花忌浇热水,惟此花可以烈日中灌溉,并宜以荤浊热汤浇之则益茂,但勿著咸味耳!正月二十日分枝,则当年即花。

物性之难测如此。

余幼时见业师王鐶中先生,善养此花,而人罕知其法,故附识,以传于世。

  橘甘平。

润肺,析酲,解渴。

闽产者名福橘,黄岩所产,皮薄色黄者,名蜜橘。

俱无酸味而少核,皆为佳品。

然多食生痰聚饮,风寒咳嗽及有痰饮者,勿食。

味酸者,恋膈滞肺,尤不益人。

并可糖腌作脯,名曰橘饼。

以其连皮造成,故甘辛而温,和中开膈,温肺散寒,治嗽化痰,醒酒消食。

  橘皮解鱼蟹毒,化痰下气。

治咳逆、呕哕、噫噎、胀闷、霍乱、疳、疟、泻痢、便秘、脚气诸病,皆效。

去白者名橘红,陈久愈良。

福橘皮为胜,或瀹茗时入一片,亦妙。

惟化州无橘,俗尚化州橘红,其色不红,皆柚皮也。

  产后溺闭不通,橘红二钱为末,空心温酒下。

乳吹,橘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

鱼骨鲠,橘皮常含咽汁。

嵌甲痛不能行,橘皮煎浓汤,浸良久,甲肉自离,轻手剪去,以虎骨末敷之。

  橘核治疝气、乳痈。

  橘叶消痈肿,治乳癖。

  金橘《广州志》名夏橘。

《上林赋》曰卢橘。

甘温。

醒脾,下气,辟秽,化痰,止渴,消食解酲。

其美在皮,以黄岩所产,形大而圆,皮肉皆甘,而少核者胜。

一名金蛋。

亦可糖腌压饼。

  橙皮甘辛。

利膈,辟恶,化痰,消食,析酲,止呕醒胃,杀鱼蟹毒。

可以为菹,可以伴齑,可以为酱,糖制宜馅,蜜制成膏。

嗅之则香,咀之则美,洵佳果也。

肉不堪食,惟广东产者,可与福橘争胜。

  香橙饼 #

  橙皮二斤切片白砂糖四两乌梅肉二两

  同研烂,入甘草末一两,檀香末五钱,捣成小饼,收,干藏之。

每噙口中。

生津,舒郁,辟臭,解酲,化浊痰,御岚瘴,调和肝胃,定痛止呕。

汤瀹代茶,亦可供客。

  柑甘寒。

清热,止渴,析酲。

以永嘉所产者,名瓯柑,核少无滓,最胜,京师呼为春橘。

多食滑肠,停饮,伤肺,寒中。

凡气虚脾弱,风寒为病,产妇、小儿及诸病后忌之。

种类甚多,大小不一。

海红柑,树小而结实甚大,皮厚肉红,可久藏,俗呼文旦。

生枝柑,形不圆,色青肤粗,味微酸,留之枝间,大可耐久,俟味变甘,乃带叶折,故俗名呼蜜罗。

  柑皮辛甘凉。下气,调中,解酒,杀鱼腥气。可以入茗,或去白焙,研末,点汤入盐饮。亦有用汤瀹过,以之煨肉者。

  柚一名朱栾,一名香栾。俗作香橼者非。酸寒。辟臭,消食,解酲。多食之弊,更甚于柑。种类甚繁,大小不一,俗呼大者为香脬,小者为香圆。

  柚皮辛苦而甘。消食,化痰,散愤懑之气,陈久者良。

  佛手柑《图经》名枸橼,亦名香橼。今人误以柚之小者为香橼,盖失考也。

  辛温。

下气,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多食耗气,虚人忌之。

金华产者胜,味不可口,而清香袭人。

置之案头,可供玩赏。

置芋片于蒂,而以湿纸围护,终久不瘪。

捣蒜罨其蒂,则香更充溢。

浸汁浣葛鬕最妙。

亦可蜜渍收藏。

入药以陈久者良,蒸露尤妙。

其花功用略同。

  枇杷甘平。润肺,涤热生津。以大而纯甘、独核者良。多食助湿生痰,脾虚滑泻者忌之。蜜饯、糟收,可以藏久。

  叶毛多质韧,味苦气平,隆冬不凋,盛夏不萎,禀激浊、扬清之性,抱忘炎、耐冷之姿,静而能宣。

  凡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皆可藉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

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

《本草》但言其下气止渴,专治呕、嗽、哕、噫,何其疏耶?宜以夏前采叶,刷毛洗净、切碎,净锅炒燥,入瓶密收,用以代茶常饮,可免时气沾染,真妙法也。

亦可蒸露。

  山楂亦作查,一名山里果。

北产者大,亦名棠球,俗名红果酸甘温。

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积,已泻痢。

大者去皮核,和糖蜜捣为糕,名楂糕,色味鲜美,可充方物。

入药以义乌产者胜。

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

  痘疹乾黑危困,山楂为末,紫草煎,酒调服一钱,轻者白汤下,即时红活。

食肉不消,山楂四两,水煮食,并饮其汁。

肠风下血,山楂为末,艾汤调服。

恶露不行、腹痛,山楂煎汤,调砂糖服。

  杨梅甘酸温。

宜蘸盐少许食,析酲,止渴,活血,消痰,涤肠胃,除烦懑恶气。

盐藏、蜜渍、酒浸、糖收,为脯为干,消食止痢。

大而纯甜者胜。

多食动血。

酸者尤甚,诸病挟热者忌之。

  树皮煎汤洗恶疮疥癣,漱牙痛。澄冷服,解砒毒。研末烧酒调敷,治远近挛缩。烧灰油调,敷汤火伤。

  樱桃甘热。温中。不宜多食,诸病皆忌,小儿远之,酸者尤甚。青蔗浆能解其热。

  银杏一名白果生,苦平涩。

消毒,杀虫,涤垢,化痰。

擦面去􏫖疱、莗莙、皴皱,及疥癣、疳舿、阴虱。

熟,甘苦温。

暖肺益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

多食壅气动风,小儿发惊动疳。

中其毒者,昏晕如醉,白果壳或白鲞头,煎汤解之。

食或太多,甚至不救,慎生者不可不知也!

  小便频数、肠风下血、赤白带下,并以白果煨熟,去火气,细嚼,米饮下。

手足皴裂、下疳阴虱、头面癣疮,并用生白果杵烂,涂擦。

针刺入肉、瓷锋嵌脚、水疔暗疔,并将白果肉浸菜油中,年久愈佳,捣敷患处。

  胡桃一名核桃甘温。

润肺,益肾,利肠,化虚痰,止虚痛,健腰脚,散风寒,助痘浆,已劳喘,通血脉,补产虚,泽肌肤,暖水脏,制铜毒,疗诸痈,杀羊膻,解齿􌜣。

以壳薄、肉厚、味甜者良。

宜馅宜肴,果中能品。

惟助火生痰,非虚寒者,勿多食也。

  风寒感冒,头痛、身热,胡桃肉、葱白、细茶、生姜共杵烂,水煎热服,汗出而痊。内热者去姜,加白砂糖。小便频数,胡桃肉,卧时嚼之,温酒下。

  石淋痛楚,胡桃肉一斤,同细米煮浆粥,日日食之。小肠气痛、便毒初起,并以胡桃肉煅研,温酒下。

  背痈、附骨疽,未成脓者,胡桃十个,煨熟去壳,槐花一两同研,热酒调下。

疔疮、恶疮,胡桃破开,取肉嚼烂,仍安壳内,合疮上,频换。

压扑损伤,胡桃肉杵烂,温酒顿服。

  榛甘平。补气,开胃,耐饥,长力,厚肠,虚人宜食。仁粗大而不油者佳。亦可磨点成腐,与杏仁腐,皆为素馔所珍。

  梧桐子甘平。润肺,清热,治疝,诸病无忌。鲜更清香。

  桑椹甘平。

滋肝肾,充血液,止消渴,利关节,解酒毒,祛风湿,聪耳明目,安魂镇魄。

可生啖宜微盐拌食,可饮汁,或熬以成膏,或爆干为末。

设逢歉岁,可充粮食。

久久服之,须发不白。

以小满前熟透、色黑而味纯甘者良。

  熟桑椹,以布滤取汁,瓷器熬成膏收之,每日白汤或醇酒调服一匙。老年服之,长精神,健步履,息虚风,靖虚火,兼治水肿胀满、瘰疬结核。

  槠子有甜、苦二种。苦者煮炒令熟,味亦带甘。并可食,亦可磨粉充粮,耐饥止泻。气实肠燥者勿食。患酒膈者,苦槠煮熟,细嚼频食,自愈。

  橡实栎树子也。

其壳可染皂,故一名皂斗。

苦温。

须浸透,去其涩味,蒸煮极熟食之。

补脾胃,益气力,止泻耐饥。

性似栗槠,可御凶年。

杜工部客秦州,尝采以自给,其嫩叶亦可煎饮代茶。

痈坚如石,不作脓,橡斗子用醋于青石上磨汁涂,干则易,自平。

  荔枝甘温而香。

通神益智,填精充液,辟臭止痛,滋心营,养肝血。

果中美品,鲜者尤佳,以核小肉厚而纯甜者胜。

多食发热、动血、损齿,凡上焦有火者忌之。

食之而醉者,即以其壳煎汤,或蜜汤解之。

痘疮不发,荔枝肉浸酒饮,并食之,忌生冷。

诸疔,荔枝肉、白梅肉各三个,捣饼贴之,根即出。

  龙眼一名桂圆,俗呼圆眼甘温。

补心气,安志定神;益脾阴,滋营充液。

果中圣品,老弱宜之。

以核小、肉厚、味纯甘者良。

然不易化,宜煎汁饮。

外感未清、内有郁火、饮停气滞、胀满不饥诸候均忌。

  玉灵膏一名代参膏

  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入西洋参片,如糖之数。

碗口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

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

产妇临盆服之,尤妙。

  核研末,名骊珠散,敷刀刃、跌打诸伤,立能止血定痛,愈后无瘢。

  壳研细,治汤火伤,焚之辟蛇。

  橄榄一名青果酸甘平。开胃生津,化痰涤浊,除烦止渴,凉胆息惊,清利咽喉,解鱼、酒、野蕈毒。盐藏药制,功用良多。点茶亦佳。以香骮多汁者胜。

  河豚、鱼鳖诸毒,诸鱼骨鲠,橄榄捣汁,或煎浓汤饮。

无橄榄,以核研末,或磨汁服。

下疳,橄榄烧存性,研,油调敷,兼治耳足冻疮。

稀痘,橄榄核常磨浓如糊,频与小儿服之。

  榄仁甘平。润肺,解毒,杀虫,稀痘,制鱼腥,涂唇吻燥痛。小儿及病后,宜以为果饵。

  榧甘温。

润肺,止嗽化痰,开胃,杀虫,滑肠,消谷。

可生啖,可入素羹。

猪脂炒,皮自脱。

以细而壳薄者佳。

多食助火,热嗽非宜。

肠胃诸虫患,每晨食榧肉七枚,以愈为度。

  海松子甘平。润燥,补气充饥,养液息风,耐饥温胃,通肠辟浊,下气香身,最益老人。果中仙品,宜肴宜馅,服食所珍。

  槟榔苦甘,温涩。

下气消痰,辟瘴杀虫,析酲化食。

除胀泄满,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

制肥甘之毒,膏粱家宜之。

尖长质较软,色紫而香,俗呼枣儿槟榔者良。

且能坚齿,解口气。

惟虚弱人及澹泊家忌食。

  枳稺一名鸡距子甘平。润燥,止渴,除烦,利大小肠,专解酒毒。多食发蛔虫。

  无花果甘寒。清热,疗痔,润肠,上利咽喉。中寒忌食。

  蒲桃甘平。

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养胃耐饥,御风寒,强筋骨,通淋逐水,止渴安胎。

种类甚多,北产大而多液,味纯甜者良,无核者更胜。

可干可酿。

枸杞同功。

  胎上冲心,蒲桃煎汤饮,无则用藤叶亦可。呕哕、霍乱、溺闭、小肠气痛,并以蒲桃藤叶煎浓汁饮,可淋洗腰脚腿痛。

  附种蒲桃法:正月末,取蒲桃嫩枝,长四五尺者,卷为小圈,令紧实。

先治地土松而沃之,以肥种之,止留二节在外。

候春气透发,众萌竞吐,而土中之节,不能条达,则尽萃于出土之二节,不二年成大棚。

其实如枣,且多液也。

  落花生一名长生果煮食,甘平。润肺,解毒,化痰。

  炒食,甘温。养胃调气,耐饥。

  入馔颇佳,榨油甚劣。以肥白香甘者良。有火者但宜煮食。

  西瓜甘寒。

清肺胃,解暑热,除烦止渴,醒酒凉营,疗喉痹、口疮,治火毒、时证。

虽霍乱、泻痢,但因暑火为病者,并可绞汁灌之。

以极甜而作梨花香者胜。

一名天生白虎汤。

  多食积寒助湿,每患秋病。中寒多湿、大便滑泄、病后、产后均忌之。食瓜腹胀者,以冬腌干菜瀹汤饮,即消。

  瓜瓤煨猪肉,味美,色佳而不腻。

  瓜肉爆干腌之,亦可酱渍,以作小菜,食之已目赤、口疮。

  肉外青皮以瓷锋刮下,名西瓜翠衣,入药凉惊涤暑。

  瓜子生食化痰涤垢,下气清营。一味浓煎,治吐血、久嗽皆妙。制配橙酊,作馅甚美。带壳炒香佐酒,为雅俗共赏之。尤大者胜。

  甜瓜甘寒。

涤热,利便,除烦,解渴,疗饥,亦治暑痢。

种类匪一,以清香甘脆者胜。

多食每患疟、痢。

凡虚寒多湿,便滑,腹胀,脚气,及产后、病后皆忌之。

其子亦可食。

  黄疸、鼻息、湿家头痛,并用瓜蒂为末,吹鼻内,口含冷水,俟鼻出黄水愈。

  藕甘平。

生食生津,行瘀,止渴除烦,开胃消食,析酲,治霍乱口干,疗产后闷乱。

罨金疮,止血定痛,杀射罔鱼蟹诸毒。

熟食补虚,养心生血,开胃舒郁,止泻充饥,捣罨冻疮,亦可入馔。

果中蜜品,久食休粮。

  以肥白纯甘者良。

生食宜鲜嫩,煮食宜壮老,用砂锅桑柴缓火煨极烂,入炼白蜜,收干食之,最补心脾。

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

老藕捣浸澄粉,为产后、病后、衰老、虚劳妙品。

但须自制,市物恐掺杂不真也。

市中熟藕,多杂秽物,故易糜烂,最不宜食,诸病皆忌。

  藕节入药,功专止血。

  藕实即莲子鲜者甘平,清心养胃。

治噤口痢,生熟皆宜。

干者甘温,可生可熟,安神补气,镇逆止呕,固下焦,已崩带、遗精,厚肠。

胃,愈二便不禁。

可磨以和粉作糕,或同米煮为粥饭,健脾益肾,颇著奇勋。

以红花所结,肉厚而嫩者良。

但性涩滞气,生食须细嚼,熟食须开水泡,剥衣挑心煨极烂。

凡外感前后、疟、疸、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远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汪谢城曰:陈莲子虽久煮不糜,取莲根新出嫩芽同煮,则烂矣。

  薏莲子心也。

苦凉。

敛液,止汗,清热,养神,止血,固精,所谓能靖君相火邪也。

劳心吐血,莲心七枚,糯米二十一粒为末,酒下。

心动精遗,莲心一钱研末,入辰砂一分,淡盐汤下。

  莲须苦涩。治遗精失血。

  莲花贴天疱疮。以一瓣,书人字于上,吞之,可催生。研末酒服方寸匕,治跌打呕血。白者蒸露,清心、涤暑、凉营。千叶小瓣者,鲜服壮阳。

  莲房莲蓬壳也。破血,亦能止血。酒煮服,治胎衣不下。水煎饮,解野蕈毒。

  杆通气舒筋,升津止渴。霜后采者,清热止盗汗,行水愈崩淋。

  叶功用与房略同。

其色青,其象震,故能升发胆中清气,以达脾气。

凡脾虚气陷,而为便泻不运者,可佐入培中之剂,如荷米煎之类是也。

古方荷叶烧饭,即是此义。

盖烧饭即煮饭,后人拘泥字面,不解方言,入火烧焦,全失清芳气味矣。

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

东垣清震汤之谬,章杏云已力辨其非。

试察其能治痘疮倒陷,则章氏之言益信。

《痘疹论》云:痘疮倒陷,若由风寒外袭,窍闭血凝,渐变黑色,身痛肢厥者,温肌散邪,则气行而痘自起也。

用霜后荷叶,贴水紫背者,炙干,白直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每服五分,温酒或芫荽汤调下。

盖荷叶能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解结滞之气故也。

此药平和易得,而活人甚多,胜于人牙、龙脑多矣。

名南金散。

  阳水浮肿,败荷叶烧存性,研,每二钱,米饮下,日三。诸般痈肿,荷叶蒂不拘多少,煎汤淋洗,拭干,以飞过寒水石,同腊猪脂涂之,能拔毒止痛。

  孕妇伤寒,大热烦渴,恐伤胎气,嫩卷荷叶焙干五钱,蚌粉减半,共研,每三钱,新汲水入蜜调服,并涂腹上。名罩胎散。

  胎动已见黄水,干荷蒂一枚,炙研,每软米淘汁一钟调下。

  赤白痢,荷叶煅研,每二钱,糖汤下。

  脱肛,贴水荷叶焙研,酒服三钱,并以荷叶盛末坐之。赤游火丹,新生荷叶杵烂,入盐涂。

  阴肿痛痒,荷叶、浮萍、蛇床,煎汤日洗。

  漆疮,干荷叶煎汤洗。

  刀斧伤,荷叶煅,研敷。

  遍身风疠,荷叶三十张,石灰一斗,淋汁合煮渍之,半日乃出,数日一作。

  芡实一名鸡头甘平。

补气,益肾,固精,耐饥渴,治二便不禁,强腰膝,止崩淋带浊。

必蒸煮极熟,枚齿细咀,使津液流通,始为得法。

鲜者盐水带壳煮,而剥食亦良。

干者可为粉作糕,煮粥代粮,亦入药剂,惟能滞气,多食难消。

禁忌与莲子同。

其茎嫩时可茹,能清虚热。

根可煮食,薐岁济饥。

叶一张须囫囵者煎汤服,治胞衣不下。

  菱芰鲜者甘凉。

析酲,清热。

多食损阳助湿,胃寒脾弱人忌之。

老者风干,肉反转嫩。

熟者甘平,充饥代谷。

亦可澄粉,补气厚肠。

多食滞气,胸腹痞胀者忌之。

芰花向日,菱花向月,故芰暖而菱寒。

镜号菱花,谓女人容貌如月也。

  凫茈即荸脐,一名乌芋,一名地栗甘寒。

清热,消食,析酲,疗膈,杀疳,化铜,辟蛊,除黄,泄胀,治痢,调崩。

以大而皮赤味甜、无渣者良,风干更美。

多食每患胀痛,中气虚寒者忌之。

煮熟性平,可入肴馔,可御凶年。

澄粉点目,去翳如神;味亦甚佳,殊胜他粉。

  辟蛊,荸脐晒干为末,每白汤下二钱。蛊家知有此物,即不敢下。

  血崩,荸脐一岁一枚,煅存性,研,酒调下。

  便血,捣荸脐汁一钟,好酒半钟,空心温服。

  赤白痢,午日午时,取完好荸脐,洗净拭干,勿令损破,安瓶内,入好烧酒浸之,黄泥密封收藏。每用二枚细嚼,空心原酒下。

  慈姑俗作茨菰,一名白地栗,一名河凫茈甘苦寒。

用灰汤煮熟去皮食,则不麻涩。

入肴加生姜以制其寒。

功专破血、通淋、滑胎、利窍。

多食发疮、动血、损齿、生风。

凡孕妇及瘫、痪、脚气、失血诸病尤忌之。

  百合甘平。

润肺,补胃,清心,定魄,息惊,泽肤,通乳,祛风,涤热,化湿,散痈。

治急黄,止虚嗽,杀蛊毒,疗悲哀,辟诸邪,利二便,下平脚气,上理咽喉。

以肥大纯白味甘,而作檀香气者良。

  或蒸或煮,而淡食之,专治虚火劳嗽,亦可煮粥、煨肉。澄粉食,并补虚羸,不仅充饥也。入药则以山中野生、弥小而味甘者胜。

  风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勿食。

  山丹俗呼红花百合。

种类不一,亦有黄花者。

甘苦凉。

清营涤暑,润燥通肠。

剥去外一层,水浸去苦味,或蒸或煮,加白洋糖食之耐饥。

亦可煮粥、澄粉,补力虽逊,似亦益人。

忌同上。

  按藕粉、百合粉之外,尚有嘉定澄造之天花粉,阴虚内热及便燥者,服之甚宜。

余者只可充平人之食,不可调养病人。

最不堪者,徽州之葛根粉,非风寒未解者,皆不可食。

  甘蔗甘凉。清热和胃,润肠,解酒,杀蛔,化痰,充液。治瘅疟、暑痢,止热嗽、虚呕,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榨浆名天生复脉汤。以皮青、围大、节稀、形如竹竿者胜。故一名竹蔗,亦作竿蔗。与榧仁同嚼,则渣软。皮紫者性温,功逊。

  蔗饴蔗汁煎成如饴,色黑,今人呼曰砂糖甘温。和中活血,止痛舒筋。越人产后辄服之。然多食助热,生痰,伤营,滞胃。凡内热或血不阻者忌之。

  赤砂糖出处不一,品色甚多,有青糖、红糖、球糖、绵糖等名甘温。

暖胃缓肝,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制鸦片烟。

吴人产后,用以行瘀。

多食损齿生虫,其弊如上。

以上二种,味不带酸苦者佳。

  白砂糖即白洋糖,亦曰白糖,古名石蜜,此乃竹蔗煎成。

坚白如冰者为冰糖,轻白如霜者为糖霜。

凡霜一瓷,其中品色亦自不同,故有冰花、上白、次白等名也。

  甘平。

润肺,和中,缓肝,生液,化痰止嗽,解渴析酲,杀鱼蟹腥,制猪肉毒,辟韭蒜臭,降浊怡神。

辛苦潜移,酸寒顿改,调元赞化,燮理功优。

冰糖、糖霜,均以最白者为良。

多食久食,亦有损齿生虫之弊。

痞满呕吐,湿热不清,诸糖并忌。

解盐卤毒,糖霜多食。

小儿未能谷食、久疟不瘳,浓煎冰糖汤服。

中虚脘痛、痘不落痂、食鱼蟹而不舒、啖蒜韭而口臭,并以糖霜煎浓汤饮。

噤口痢,冰糖五钱,乌梅一个,煎浓频呷。

汪谢城:诸糖,时邪、痧疹、霍乱皆大忌。

余见误服致危者,不一其人。

即夏月产后,用以行瘀,亦宜慎也。

  吾叔苦志力学,自垂髫以来,忧勤惕厉,垂四十余年。

虽经世变,身超物外,得以随外而息焉、游焉。

乃饮水思源,谱是书寓意,故以水始。

次谷食,而以胡麻冠于调和,抑盐于油后者,盖土产百物,天之所以养人,不欲官于其事也。

次蔬果,而以蔗糖殿者,将及肉食,豫伏制猪肉毒之糖霜于前也。

伏读至此,不但经论足以济世,烈且以知叔之晚境如饴,更有甘蔗旁生之兆焉。

宗侄承烈拜于沪寓。

  毛羽类 #

  紂猪肉去势曰紂甘咸平。

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起􏢡羸。

以壮嫩花猪,软而易熟,香而不腥臊者良。

烹法甚多,惟整块洗净,略抹糖霜,干蒸极烂者,味全力厚,最为补益。

古人所谓蒸豚也。

吴俗尚蹄肘,乃古之豚肩遗意,但须缓火煨化。

嘉苏妇人,不事中馈,而尚市脯,劣厨欲速用硝,不但失饪,亦且暴殄。

  多食助湿热,酿痰饮,招外感,昏神智,令人鄙俗。

故先王立政,但以为养老之物。

圣人云:勿使胜食气。

而回回独谓此肉为荤也。

末俗贪饕,不甘澹泊,厚味腊毒,漫不知省,蔑礼糜财,丧其廉俭。

具不得已之苦心者,假神道以设教,创持斋之日期,虽属不经,良有深意。

若幼时勿纵其口腹,不但无病,且易成人。

至一切外感及哮嗽、疟、痢、痧、疸、霍乱、胀满、脚气、时毒、喉痹、痞满、疔痈诸病,切忌之。

其头肉尤忌。

产后食肉,亦勿太早。

痧、痘、时病后,须过弥月始可食也。

新鲜之肉曰腥。

《论语》君赐腥是也。

方书所云:忌食新鲜之鲜,忌食鱼腥之腥,皆指此言也。

医家、病家,往往颟顸不省,故详及之。

其未经去势之瞫猪肉、娄猪肉,皆不堪食。

黄覲猪肉、瘟猪肉,并有毒,虽平人亦忌之。

中其毒者,芭蕉根捣汁服。

小儿火丹及打伤青肿、破伤风,并用新宰猪肉,乘热片贴,频易。

液干难产,津枯血夺,火灼燥渴,干嗽、便秘,并以猪肉煮汤,吹去油饮。

  猪皮杭人以干肉皮煮熟,刮去油,刨为薄片,暴燥,以充方物,名曰肉酢,久藏不坏。

用时以凉开水浸软,麻油盐料拌食甚佳。

按:皮即肤也,猪肤甘凉,清虚热,治下利、心烦、咽痛,今医罕用此药矣。

若无心烦、咽痛兼证者,是寒滑下利,不宜用此。

凡堪病、择药,先须辨此,庶不贻误。

  千里脯冬令极冷之时,取锤净好猪肋肉,每块约二斤余,勿浸水气,晾干后,去其里面浮油及脊骨肚囊,用糖霜擦透其皮,并抹四围肥处,若用盐亦可,然藏久易酵也。

悬风多无日之所。

至夏煮食,或加盐酱煨,味极香美,且无助湿发风之弊,为病后、产后、虚人食养之珍。

  兰熏一名火腿甘咸温。

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

治虚劳、怔忡,止虚痢、泄泻,健腰脚,愈漏疮。

以金华之东阳,冬月造者为胜;浦江、义乌稍逊;他邑不能及也。

逾二年,即为陈腿,味甚香美,甲于珍馐,养老补虚,洵为极品。

取脚骨上第一刀,俗名腰封。

刮垢洗净,整块置盘中,饭锅上干蒸闷透,如是七次,极烂而味全力厚,切食最补。

然必上上者,始堪如此蒸食,否则非咸则硬矣。

或老年齿落,或病后脾虚少运,则熬汤,撇去油,但饮其汁可也。

  外感未清、湿热内恋、积滞未净、胀闷未消者均忌。时病愈后,食此太早,反不生力,或致浮肿者,皆余邪未净故耳!

  附腌腿法:十一月内,取壮嫩花猪后腿,花猪之蹄甲必白,捶净取下,勿去蹄甲,勿灌气,勿浸水。

用力自爪向上紧捋,有血一股向腿面流出,即拭去。

此血不挤出,则夏至必臭。

晾一二日待干,将腿面浮油细细剔净,不可伤膜。

若膜破,或去蹄甲,则气泄而不能香。

每腿十斤,用燥盐五两,盐不燥透,则卤味入腿而带苦。

竭力擦透其皮,然后落缸,脚上悬牌,记明日月。

缸半预做木板为屉,屉凿数孔,将擦透之腿,平放板屉之上,余盐均洒腿面,腿多则重重叠之,不妨。

盐烊为卤,则从屉孔流至缸底,腌腿以此为要诀。

盖沾卤则肉霉而必苦也。

既腌旬日,将腿翻起,再用盐如初腌之数,逐腿洒匀,再旬日,再翻起,仍用盐如初腌之数,逐腿洒匀,再旬日,至初腌至此匝一月也,将腿起缸,浸溪中半日,刷洗极净,随悬日中晒之,故起缸必须晴日,若雨雪不妨迟待。

如水气晒干之后,阴雨则悬当风处,晴霁再晒之,必须水气干尽,皮色皆红,可不晒矣。

修圆腿面,入夏起花,以绿色为上,白次之,黄黑为下,并以菜油遍抹之。

若生虫有蛀孔,以竹签挑出,菜油灌之,入伏,装入竹箱盛之。

苟知此法,但得佳猪,处处可造。

常州造腿未得此法。

且后腿之外,馀肉皆可按法腌藏,虽补力较逊,而味亦香美,以为夏月及忌新鲜者之用。

  噤口痢,腌肉脯煨烂食。

中诸肉毒及诸食停滞,恶痢不瘳,并用陈火腿煅存性,研,开水下。

按纪文达公云:油腻得灰即解散。

故油腻凝滞之病,即以其物烧灰调服,自愈,犹之以灰浣垢耳!余谓尚未尽然,如过食白果、荔枝而醉者,即以其壳煎汤饮之立解。

吾杭市脯独香黏味美者,其煮猪肉或羊肉锅中之汤,永不轻弃,但日撇浮油,加盐添水煮之,名曰老汁,故物易化也。

即纯用秋油、醇酒,煨鸡、鸭、鹿、豕等肉之卤锅,亦功在老汁,故味美易糜。

观此则食物不消,当以本物消之之义,别有至理存焉。

  猪脂俗呼板油甘凉。润肺,泽槁濡枯,滋液生津,息风,化毒,杀虫,清热消肿,散痈通腑,除黄,滑胎,长发。以白厚而不腥臊者良。

  腊月炼之,瓷器收藏,每油一斤,入糖霜一钱于内,经久不坏,暑月生猪脂,以糖霜腌之,亦可久藏,此物性之相制也。

  外感诸病、大便滑泻者均忌。

  胞衣不下、小便不通,并以猪脂一两,水一盏,煎数沸服。

  小儿蛔病羸瘦,频服猪油。

  中诸肝毒,猪油一盏,顿服。

  痘疮,便秘四五日,肥猪脂一块,水煮熟,切如豆大与食,自然脏腑滋润,痂亦易落,无损于儿。

  乳痈、发背诸肿毒,猪脂切片,冷水浸贴,热即易,以散尽为度。

  误吞铁钉,猪脂多食令饱,自然裹出。

  猪脑性能柔物,可以熟皮。涂诸痈肿及手足皲裂,皆效。多食损人,患筋软、阳痿。

  猪􍰴俗作胰甘平。

润燥,涤垢,化痰,运食,清胎,泽颜,止嗽。

凡妇人子宫脂满不受孕及交合不节,而子宫不净者,皆宜蒸煮为肴,久食,自可受孕。

妊妇食之,蠲胎垢,其儿出痘必稀。

小儿食之,消积滞,可免疳、黄诸病。

且血肉之品,无克伐之虑,虽频食亦无害也。

所谓泽颜、止嗽者,非用以作面脂而治肺也,食此则痰垢潜消,无秽浊熏蒸之弊,容颜自泽,则咳嗽自平矣。

  猪肺甘平。

补肺,止虚嗽。

治肺痿、咳血、上消诸证。

用须灌洗极净,煮熟,尽去筋膜,再煮糜化食,或和米煮粥,或同苡仁米为羹,皆可。

猪之脏腑,不过为各病引经之用,平人不必食之。

不但肠胃垢秽可憎,而肺多涎沫,心有死血,治净匪易,烹煮亦难。

君子不食豢腴。

有以夫!

  猪心甘咸平。补心。治恍惚、惊悸、癫􎘼、忧恚诸证。皆取其引入心经,以形补形,而药得祛病以外出也,煮极难熟。余病皆忌。

  猪肝甘苦温。补肝,明目。治诸血病,用为向导。余病均忌,平人勿食。

  打伤青肿,炙猪肝贴之。一切痈疽初起,新宰牡猪肝,切如疮大一块,贴之,以布缠定,周时即愈。肝色变黑,狗亦不食。阴痒,炙猪肝纳入,当有虫出。

  猪胆苦寒。补胆,清热。治热痢,通热淋,杀疳虫,去目翳,敷恶疮,治厥、癫疾。浴婴儿,沐发生光。

  小儿初生,猪胆汁入汤浴之,不生疮疥。

喉痹,腊月朔,取猪胆不拘大小,五六枚,用黄连、青黛、薄荷、僵蚕、白矾、朴硝各五钱,装入胆内,青纸包了,掘一地窟,深方各一尺,以竹横悬此胆于内,用板盖定,候至立春日取出。

待风吹去青纸,胆皮研末密收,每吹少许。

赤白痢,腊月猪胆百枚,俱盛黑豆入内,著麝香少许阴干,每月五七粒为末,生姜汤下。

疔疮恶毒,腊月猪胆风干,和生葱捣敷。

汤火伤,猪胆汁,调黄柏末涂。

  猪腰子猪内肾也甘咸平。

煮极难熟,俗尚嫩食,实生啖也。

腰痛等证,用以引经,殊无补性。

或煮三日,俾极熟如泥,以为老人点食,颇可耐饥。

诸病皆忌,小儿尤不可食。

痈疽、发背初起,猪腰子一对,同飞面杵如泥敷。

  猪石子外肾也甘咸温。通肾。治五癃、奔豚、茎痛、阴阳易、小腹急痛、癫􎘼、惊恐、鬼疰、蛊毒诸证。无是病者勿食。

  猪脾一名联蹺,俗名草鞋底甘平。消痞,甚不益人。

  猪胃俗呼猪肚甘温。

补胃,益气,充饥,退虚热,杀劳虫,止带浊、遗精,散􏣾瘕积聚。

肉厚者良。

须治洁煨糜,颇有补益。

外感未清、胸腹痞胀者,均忌。

  胎气不足或屡患半产及娩后虚羸,猪肚煨糜,频食,同火腿煨尤补。

中虚久泻,猪肚一枚,入蒜煮糜,杵烂丸梧桐子大,每米饮下三十丸。

虚弱遗精,猪肚一枚,入带心连衣红莲子,煮糜,杵丸桐子大,每淡盐汤下三十丸。

  猪肠甘寒。

润肠,止小便数,去下焦风热,疗痢、痔、便血、脱肛。

治净煨糜食。

外感不清、脾虚滑泻者,均忌。

肠风脏毒、血痢不已、脱肛出血,并以猪大肠入槐花末令满、缚定,以醋煮烂,捣丸梧子大,每二十丸,米饮下。

  猪脬甘咸凉。炙食,治梦中遗溺。

  猪骨髓甘平。补髓,养阴。治骨蒸劳热、带浊、遗精。宜为衰老之馔。

  猪血咸平。行血杀虫。余病皆忌。

  猪蹄爪甘咸平。填肾精而健腰脚,滋胃液以滑皮肤。长肌肉,可愈漏疡;助血脉,能充乳汁。较肉尤补,煮化易凝。宜忌与肉同。老母猪者胜。

  妇人无乳及乳痈、发背初起,并以母猪蹄一双,通草同煮食,并饮其汁。硇砂损阴,猪蹄一只,浮萍三两,煮汁渍之,冷即出,以粉敷之。

  猪乳甘咸凉。初生小儿饮之,无惊、􎘼、痘、疹之患。大人饮之,可断酒。

  狗肉广南名地羊《本草》云:味酸温。中其毒者,杏仁解之。孕妇食之,令子无声。时病后食之必死。道家谓之地厌。

  羊肉甘温。

暖中,补气,滋营,御风寒,生肌健力,利胎产,愈疝,止疼。

肥大而嫩,易熟不膻者良,秋冬尤美。

与海参、芦菔、笋、栗同煨,皆益人。

加胡桃煮则不膻。

多食动气生热。

不可同南瓜食,令人壅气发病。

  时感前后、疟、痢、疳、疸、胀满、癫狂、哮嗽、霍乱诸病,及痧、痘、疮、疥初愈,均忌。新产后,仅宜饮汁,勿遽食肉。

  产后虚羸,腹痛觉冷,自汗,带下,或乳少,或恶露久不已,均用羊肉切治如常,煮糜食之。兼治虚冷劳伤、虚寒久疟。

  羊脂甘温。润燥。治劳痢,泽肌肤,补胃耐饥,御风寒,疗痿痹,杀虫治癣,利产,舒筋。多食滞湿酿痰。外感不清、痰火内盛者,均忌。

  妇人阴脱,赤丹如疥,并煎羊脂涂。发背初起,羊脂切片,冷水浸贴,热即易之。误吞针铁,多食羊脂则自下。

  羊脑甘温。治风寒入脑,头疼久不愈者良。多食发风、生热。余病皆忌。

  羊骨髓甘温。润五脏,充液,补诸虚,调养营阴,滑利经脉,却风,化毒,填髓,耐饥。衰老相宜,外感咸忌。

  羊血咸平。

生饮止诸血,解诸毒,治崩衄及死胎不下、产后血闷欲绝、胎衣不落,并误吞一切金石、草木、蜈蚣、水蛭者,均宜热服,即瘳。

熟食但能止血,患肠风、痔血者宜之。

  羊脊骨甘温。

补肾,利督,强腰。

胫骨磨铜,头骨消铁。

羸老胃弱,羊脊骨一具捶碎,熬取浓汁,煮粥常食。

肾虚腰痛,羊脊骨一具捶碎,熬取浓汁,和盐料食。

膏淋、虚浊、虚利,羊脊骨煅研末,米饮下二钱。

误吞金、银、铜钱,羊胫骨煅研,三钱,米饮下。

误吞铁物,羊头骨煅研,调稀粥食。

  羊肺甘平。补肺气,治肺痿,止咳嗽,行水通小便,亦治小便频数。病后、产后、虚羸、老弱,皆可以羊之脏腑,煮烂食之。外感未清者均忌。

  羊心甘平。补心,舒郁结,释忧恚。治劳心膈痛如神。余先慈苦节抚孤,遂患此证,诸药不应,食此即愈。后屡发,用之辄效,久食竟痊。

  羊肝甘凉。补肝明目,清虚热,息内风,杀虫,愈􎘼,消疳,蠲忿。诸般目疾,并可食之。

  羊胆苦寒。清胆热,补胆汁。专疗诸般目疾,兼治虫毒疮疡。目疾,羊胆汁点,或煮熟吞之。代指,以指刺热汤中七度,刺冷水中三度,随以羊胆汁涂之。

  羊腰子羊内肾也甘平。补腰肾。治肾虚耳聋,疗􏣾瘕,止遗溺,健腰膝,理劳伤。

  羊石子羊外肾也甘温。

功同内肾而更优,治下部虚寒,遗精,淋,带,􏣾瘕,疝气,房劳内伤,阳痿阴寒,诸般隐疾。

并宜煨烂,或熬粥食,亦可入药用,下部火盛者忌之。

  羊脬甘温。补脬损,摄下焦之气。凡虚人或产后患遗溺者宜之。

  羊胃俗名羊肚甘温。补胃,益气,生肌,解渴,耐饥,行水,止汗。

  羊肠甘温。补气,健步,固精,行水,厚肠,便溺有节。故董香光秘传药酒方,以之为君也。捶熟为线,坚韧绝伦,补力之优,于此可见。

  牛肉章杏云云:牛为稼穑之资,天子无故不忍宰。

祭祀非天神不敢歆,岂可妄杀乎?及观庄子牺牛、耕牛之喻,知古人宰杀者惟牺牛,而耕牛必不杀也。

袁存斋云:天生万物,大概以有用于人为贵,律文宰牛、马有禁,宰羊、豕无禁。

所以然者,羊、豕无用于人,而牛、马有用于人也。

按此二说,皆通儒之论。

余家世不食牛,奉祖训而守礼法,非有惑于福利之说,故不谱其性味。

中其毒者,杏仁、芦根汁、稻杆煎浓汁,人乳并可解之。

汪谢城曰:牛肉亦有可食者,其祭祀之胙乎,每见不食牛者,以此胙赐与礍,不免亵越。

余有一法,以此牛供祭之后,用合霞天胶、黄明胶诸药,不亵神余,又治民病,最为两得。

  马肉辛苦冷,有毒。食杏仁或饮芦根汁解之。其肝,食之杀人。

  驴肉酸平有毒,动风。反荆芥,犯之杀人。

  骡肉辛苦温,有毒。孕妇食之难产。

  野猪肉甘平。

补五脏,润肌肤。

治癫􎘼、肠风、痔血。

禁忌与猪肉同。

蹄爪补力更胜。

一切痈疽不敛,多年漏疮,煨食即愈。

其脂腊月炼过收藏,和酒服,令妇人多乳;服十日后,可给三四儿,素无乳者亦下。

亦可涂肿毒、疥癣。

  豪猪肉一名箭猪甘寒,有毒。多膏滑肠。能发风虚,不可多食。

  虎肉酸咸温。作土气,味不佳,宜腌食。补脾胃,益气力,止多唾善呕,辟精魅鬼疟,入山则虎见畏之。其脂治反胃,涂白秃、冻疮、痔疮、狗咬疮。

  豹肉酸温。安五脏,补绝伤,御风寒,辟鬼魅,壮筋骨,强健人。

  熊肉甘温。

补虚损,杀劳虫。

治风痹,筋骨不仁。

有锢疾者,忌食。

其蹯俗呼熊掌。

益气力,御风寒。

极难罞,须用石灰沸汤剥净,以酒、醋、水三件,同封固,微火煮一昼夜,大如皮球,白肉红丝,色味艳美。

  其背上脂惟冬月有之,名熊白。功与肉同,味更美。

  其胆入药,治疔疽,去翳,息惊,为珍品。

  象肉甘平。不益人,多食则体重。煮汁饮,通小便。煅灰服,治溺多。和油敷,愈秃疮。

  其皮生肌,为疮家收功药。又治金疮不合,涂下疳。并煅灰用。

  其牙治风􎘼、惊悸、内热骨蒸、诸物鲠喉。通小便,疗诸疮、久痔,辟一切邪魅精物,并以生屑调服,外敷针刺诸物入肉。

  羚羊肉甘平。治筋骨急强、中风,愈恶疮,免蛇虫伤。

  山羊肉野羊也甘热。治冷劳、赤白带下,利产妇,辟岚瘴,理筋骨急强。时病人忌之。其血破瘀生新,疗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吐衄、瘀停诸病。

  鹿肉甘温。补虚弱,益气力,强筋骨,调血脉,治产后风虚,辟邪。麋肉同功,但宜冬月炙食。诸外感病忌之。

  其茸、角、鞭、血皆主温补下元,惟虚寒之体宜之。若阴虚火动者服之,贻误非浅。全鹿丸尤不可信,叶天士尝辟之,不可不知!

  中风口眼􌈳邪,生鹿肉同生椒捣贴,正即去之。

  麂肉甘平。补气,暖胃,耐饥,化湿,祛风,能瘳五痔。痞满气滞者勿食。

  獐肉一名麇甘温。祛风,补五脏,长力,悦容颜。按食疗云:八月至十一月食之,味美胜羊;十二月至七月食之,动气。多食发锢疾,患消渴。

  狸肉甘平。

补中益气。

治诸疰,去游风,疗温鬼毒气,皮中如针刺,愈肠风下及血痔瘘如神。

狸类甚多,惟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名牛尾狸,亦曰玉面狸。

专上树食百果,俗呼果子狸。

冬月极肥美,亦可糟食。

《内则》:食狸去正脊。

若捕而畜之,鼠皆贴服不敢出。

别种皆不堪食。

  賢肉一名猪獾甘温。补羸瘦,长肌,下气平咳逆。劳热、水胀、久痢,煮食即瘳。野兽中佳品也。

  獾肉一名狗獾功与醥相似,兼能杀蛔虫。黄瘦、疳膨,食之自愈。

  狼肉咸温。

补五脏,御风寒,暖胃厚肠,壮阳填髓,其脂润燥,治诸恶疮。

《内则》:食狼去肠。

腹有冷积者最宜,阴虚内热人忌食。

狼肥豺瘦,谚云:体瘦如豺。

故豺肉不堪食也。

《食疗》云:食豺令人瘦。

  兔肉甘冷。凉血,祛湿,疗疮,解热毒,利大肠。多食损元阳,令人痿黄。冬至后至秋分,食之伤人神气。孕妇及阳虚者尤忌。兔死而眼合者,误食伤人。

  水獭肉甘咸凉。

清血热,理骨蒸,下水通经,祛毒风,利大小便。

多食消男子阳气。

其肝性热,辟蛊杀虫,补产虚,已劳嗽。

治传尸鬼疰、鱼骨鲠喉、疟久不瘳、心腹积聚、肠痔下血,寒疝攻疼。

其爪搔喉,亦治骨鲠。

  猬肉俗名刺鼠甘平。下气,杀虫。治反胃、痔漏。按食此必去骨净尽,误食令人瘦劣。

  其皮煅研服,治遗精甚效。

  鸡甘温。

补虚,暖胃,强筋骨,续绝伤,活血调经,拓痈疽,止崩带,节小便频数,主娩后虚羸。

以骟过、细皮肥大而嫩者胜。

肥大雌鸡亦良,若老雌鸡熬浓汁最佳。

乌骨鸡滋补功优。

多食生热、动风,凡时感前后、痘疹后、疮疡后、疟、痢、疳、疸、肝气、目疾、喉证、脚气、诸风病,皆忌之。

未骟者,愈老愈毒,诸病均不可食。

惟辟邪宜用丹雄鸡也。

  中恶昏愦,丹雄鸡一只,安放病者心间,以鸡头向病人之面,鸡伏而不动,待其飞下,病者亦苏。

  鸡冠血老雄鸡者力胜。

治无故卒死,或寝卧奄忽而绝,皆是中恶,刺取鸡冠血涂面上,干则再涂,并滴入口鼻中。

卒缢垂死,心中犹温者,勿断绳,刺鸡冠血滴口中。

卒然杵死不能言,刺鸡冠血和真珠末,丸小豆大,纳三丸入口中。

小儿卒惊,似有痛处,不知疾状,亦刺血滴口中。

鬼击卒死,刺鸡冠血沥口中,令咽,仍破此鸡拓心下,冷乃弃之道旁。

女人交接违礼,血出,刺鸡冠血频涂。

对口、发背诸毒,刺鸡冠血滴疽上,血尽再换,不过五六鸡,痛止毒散。

浸淫疮,不早治杀人,宜刺鸡冠血涂,日四五次。

蜈蚣、蜘蛛咬,马咬成疮,燥癣作痒,并刺鸡冠血涂。

中蜈蚣毒,舌胀出口者是也,刺鸡冠血浸舌,并咽之。

诸虫入耳,鸡冠血滴耳中。

  鸡蹻􍰱一名鸡内金治喉痹,鸡内金勿洗,阴干煅末,竹管吹之。

一切口疮,鸡内金煅灰敷。

鹅口,白鸡内金为末,乳服五分。

走马牙疳,鸡内金不落水者五枚,枯矾五钱,其研搽。

小儿疣目,鸡内金擦之,自落。

小儿疟疾,鸡内金煅存性,乳服,男用雌,女用雄。

噤口痢,鸡内金焙研,乳汁服。

反胃,鸡内金一具,煅存性研,酒下,男用雌,女用雄。

发背初起,鸡内金不落水者阴干,用时温水润开贴之,随干随润,以愈为度。

发背已溃,鸡内金同棉絮焙末搽。

疮口不合,鸡内金日贴之。

阴头疳蚀,鸡内金不落水,拭净,新瓦焙脆出火毒,研细,先以米泔洗净搽之,亦治口疳。

谷道生疮,鸡内金烧存性,研末敷。

  鸡肠治遗浊、淋带、消渴、遗溺、小便不禁或频数无火者,并可炙食。

  鸡卵一名鸡子,亦曰鸡蛋甘平。

补血,安胎,镇心,清热,开音,止渴,濡燥,除烦,解毒,息风,润下,止逆。

新下者良,并宜打散,以白汤,或米饮,或豆腐浆,搅熟服。

若囫囵煮食,性极难熟,虽可果腹,甚不易消。

惟带壳略煮之后,将壳击碎,再入瓷罐内,多加粗茶叶,同煨三日,茶汁既入,蛋亦熟透,剥壳食之,色黑而味香美,不甚闭滞也。

  多食动风、阻气,诸外感及疟、疸、疳、痞、肿满、肝郁、痰饮、脚气、痘疹,皆不可食。小儿、产妇、气壮者幸食无恙,弱者多因此生疾,不可不知!

  解野葛毒,虽已死者,抉开口,灌生鸡子三枚,须臾吐出。胎动下血,鸡子二枚打散,粥汤搅熟服。

  产后血晕,身痉直口,目向上不知人,鸡子清一枚,调荆芥末二钱灌之。

  妊娠下血不止,血尽则子死,名曰胎漏,鸡子黄十四枚,以好酒两斤,煮如饧服,未止再服。

  凤凰胎,即鸡卵胞,已成雏而未出者,用为伤科长骨之药甚妙。

其壳内膜名凤凰衣,煅存性研服,治劳复及小便不通,暨饮停脘痛;外治痘疮入耳、白秃、踄耳、下疳、囊痈,均为妙品。

  鹅甘温。

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

能解铅毒,故造银粉者,月必一食也。

鲜美,补虚益气,味较鸡鹜为浓。

动风发疮,凡有微恙者,其可尝试乎?肥嫩者佳,烤食尤美。

其肫、其掌,性较和平,煨食补虚,宜于病后。

其卵补中,滞气更甚于鸡。

其血解一切金石毒,热饮即瘥。

其毛于铜锅内炒焦,研末,豆腐皮包,酒吞服三钱,能内消诸般肿毒。

  鸭本名鹜,一名野凫甘凉。

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

雄而肥大极老者良。

同火腿、海参煨食,补力尤胜。

多食滞气、滑肠,凡阳虚脾弱、外感未清、痞胀、脚气、便泻、肠风,皆忌之。

  其血热饮,救中恶、溺死,及服金银、丹石、砒霜、野葛、鸦片、诸蛊毒,入咽即活。并涂蚯蚓咬疮。

  其卵夜下,纯阴性寒,难熟,滞气甚于鸡子,诸病皆不可食。惟腌透者,煮食可口,且能愈泻痢。更有造为皮蛋、糟蛋者,味虽香美,皆非病人所宜。

  雉一名野鸡甘温。

补中益气,止泄痢,除蚁瘘。

冬月无毒。

多食损人、发痔,诸病人忌之。

勿与荞麦、胡桃、木耳、菌蕈同食。

春、夏、秋皆毒,以其善食虫蚁,而与蛇交也。

又诸鸟自死者,皆有毒,勿食。

  鹧鸪甘温。

利五脏,开胃,益心神,解野葛、菌蕈、生金、蛊毒。

南方之鸟也,飞必南翔,集必南首,故一名怀南。

性属火,多食发脑痛、喉痈。

盖天产作阳,本乎天者亲上,飞禽之性无不升发,于鹧鸪何尤?

  竹鸡甘平。解野鸡、山菌毒,杀腹内诸虫。

  鹑甘平。和胃,消结热,利水,化湿,止疳、痢,除膨胀,愈久泻。

  􍠵一作鸭甘平。清热,疗阴舿、诸疮。

  鹬与翡翠同名异物甘温。暖胃,补虚。

  鸽甘平。清热,解毒,愈疮,止渴,息风。孕妇忌食。卵能稀痘,食品珍之。

  雀甘温。壮阳,暖腰膝,缩小便,已崩带。但宜冬月食之。阴虚内热及孕妇忌食。

  其卵利经脉,调冲任,治女子血枯、崩带、疝瘕诸病。

  燕窝甘平。

养胃液,滋肺阴,润燥泽枯,生津益血,止虚嗽、虚痢,理虚膈、虚痰。

病后诸虚,尤为妙品。

力薄性缓,久任斯优。

病邪方炽勿投。

其根较能下达。

  鹪鹩一名巧妇,俗呼黄蹽雀甘温。暖胃。

  斑鸠甘平。养老和中,令人不噎。

  􍠡鸠即布谷鸟甘温。定志安神,令人少睡。

  桑􍠷一名蜡嘴雀甘温。补胃。

  莺《诗》云黄鸟,《左传》曰青鸟,《尔雅》名商庚,《说文》谓黄鹂,《月令》作仓庚。甘温。舒郁和肝,令人不妒。

  􍠸啄木鸟也甘平。开膈,利噎,平惊,追劳虫,已痔漏。牙疳、齿龋,煅末塞之。

  鸨甘平。补虚,已风痹病。

  凫野鸭也甘凉。补脾肾,祛风湿,行水消肿,杀虫,清热,开胃运食。疗诸疮、􎘼。病后虚人,食之有益。肥而其喙如鸭者良,冬月为胜。

  􍠹􍠥一名刁鸭,一名油鸭甘平。补中开胃。

  雁甘平。解毒祛风。多食动气。君子勿食,以其知阴阳之升降、少长之有序也。道家谓之天厌。

  鹄一名天鹅甘平。腌炙食之,利脏腑。

  鹭即鹭鸶咸凉。炙熟食,解鱼虾毒。其卵似鸭卵,稍锐而色较青,土人混入鸭卵中售之。气腥而冷,更不宜人。

  􏫎亦作枭,俗呼猫头鸟甘温。

补虚劳,杀虫,辟鬼魅,开胃消食,利噎,平惊。

治繲疟、癫􎘼,愈恶疮、鼠瘘。

炙食味美,古人所珍,庄子见弹而求􏫎炙是也。

病后及衰弱、痨瘵人最宜,惟孕妇忌之。

  

  

  

  鳞介类附蚕蛹、蜼螽

  鲤鱼甘温。

下气,功专行水,通乳,利小便,涤饮,止咳嗽。

治妊娠子肿,敷痈肿、骨疽。

可鲜、可脯。

多食热中,热则生风,变生诸病。

盖诸鱼在水,无一息之停,发风动疾,不独鲤也。

以鲤脊上有两筋,故能神变,而飞越江湖,为诸鱼之长。

品虽拔萃,性不益人。

杭俗以其为圣人之讳,相戒勿食,最通。

其两筋及黑血皆有毒。

天行病后及有宿证者均忌,醉者尤甚。

曩余游婺,见烹此者,必先抽去其筋,而他处不知也,甚以醉鲤为病人珍味,岂不误人?

  􍬩鱼一名鲢鱼甘温。暖胃,补气,泽肤。其腹最腴,烹鲜极美,肥大者胜,腌食亦佳。多食热中、动风、发疥。痘疹、疟、痢、目疾、疮家皆忌之。

  鳙鱼亦作溶鱼,一名􍼴鱼,俗呼包头鱼,以其头大也甘温。盖鱼之庸,常以供馐食者,故命名如此。其头最美,以大而色较白者良。

  鲩鱼音混,俗作鳝,非甘温。

暖胃,和中。

俗名草鱼,因其食草也。

婺州云间,以其色青也,误以青鱼呼之。

禾人名曰池鱼,尤属可笑。

夫池中所蓄之鱼,岂独鲩而已哉!

  【曩:以往,以前。】

  青鱼甘平。

补气,养胃,除烦满,化湿,祛风,治脚气、脚弱。

可脍、可脯、可醉。

古人所谓五侯鲭即此。

其头尾烹鲜极美,肠脏亦肥鲜可口。

而松江人呼为乌青,金华人呼为乌鲻,杭人以其善啖螺也,因呼为螺蛳青。

其胆腊月收取阴干,治喉痹、目瘴、恶疮、鱼骨鲠,皆妙。

  上五种,皆购秧而蓄之,故无子。惟鲤鱼则溪河亦有,故间有有子者。

  脍以诸鱼之鲜活者,刽切而成。

青鱼最胜,一名鱼生。

沃以麻油、椒料,味甚鲜美,开胃析酲。

按《食治》云:凡杀物命,既亏仁爱,且肉未停冷,动性犹存,烹饪不熟,食犹害人。

况鱼脍肉生,损人尤甚,为􏣾瘕,为锢疾,为奇病,不可不知。

昔有食鱼生而成病者,用药下出,已变鱼形,􏮥缕尚存;有食鳖成积者,用药下出,已成动物而能行:可不戒者!

  酢以掺酝酿而成,俗所谓糟鱼、醉鲞是也。惟青鱼为最美,补胃,醒脾,温营,化食。但既经糟醉,皆能发疥、动风,诸病人均忌。

  鳟鱼一名赤眼鱼甘温。补胃,暖中。多食动风、生热。

  鲻鱼甘平。

补五脏,开胃,肥健人。

与百药无忌。

湖池所产,无土气者良。

腹中有肉结,俗呼算盘子,与肠脏皆肥美可口,子亦鲜嫩,异于他鱼。

江河产者逊之,但宜为腊。

  白鱼一名􍼵鱼甘温。开胃下气,行水助脾,发痘排脓。可腌可酢。多食发疥,动气生痰。

  趝鱼即鳏鱼,一名黄颊鱼甘温。暖胃,与鳟略同。

  石首鱼一名黄鱼,亦名江鱼甘温。

开胃,补气,填精。

以大而色黄如金者佳。

多食发疮、助热,病人忌之。

腌而腊之为白鲞,性即和平,与病无忌。

且能消瓜成水,愈腹胀、泻痢。

以之煨肉,味甚美。

太平所产,中伏时一日晒成,尾弯色亮,味淡而香者最良,名松门台鲞。

密收,勿受风湿,可以久藏。

煮食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

  按:古人以干鱼为鲍鱼,《礼记》谓之􎔩,诸鱼皆可为之。

《内经》治血枯用之,后人聚讼纷纷,迄无定指。

愚谓台鲞,虽生嚼不醒,性兼通补,入药宜用此,为是。

其鳔甚薄,不为珍品,但可熬胶耳!

  􏮪鱼形似石首鱼而肥大,其头较锐,其鳞较细。

鲜食味逊,但宜为腊。

《正字通》以为即石首鱼者,误也。

􏮪,本音免,今人读如米。

其鳔较石首鱼者大且厚,干之以为海错,产南洋者佳。

古人名为􍼰􍬢,煨烂食之,补气填精,止遗带,大益虚损。

外感未清、痰饮内盛者勿食,以其腻滞也。

又治诸血证,疗破伤风如神。

  勒鱼甘平。开胃,暖脏,补虚。大而产南洋者良。鲜食宜雄,其白甚美;雌者宜鲞,隔岁尤佳。多食发风,醉

  者更甚。 #

  鲳鱼一作􍼶甘平。补胃,益血,充精。骨软肉腴,别饶风味。小而雄者胜。可脯可胙,多食发疥、动风。

  鲥鱼甘温。开胃,润脏,补虚。其美在鳞,临食始去。厥味甚旨,可蒸可糟。诸病忌之,能发锢疾。鳞可为钿,亦可拔疔。

  􍼲鱼亦作鲚甘温。

补气。

肥大者佳。

味美而腴,亦可作􏮡。

多食发疮,助火。

以温州所产有子者佳,干以为腊,用充方物,味甚鲜美,古人所谓子鱼是也。

大者尤胜,食品之珍,与病无忌。

  鲈鱼甘温,微毒。开胃,安胎,补肾,舒肝。可脯可􏮡。多食发疮,患癣。其肝尤毒,剥人面皮。中其毒者,芦根汁解之。

  鱼其美在脊也,俗作鲫,一名鲋鱼甘平。

开胃,调气,生津,运食,和营,息风,清热,杀虫解毒,散肿愈疮,止痢,止疼,消疳,消痔。

大而雄者胜,宜蒸煮食之。

外感邪盛时勿食,嫌其补也。

余无所忌,煎食则动火。

  痔血,鲫鱼常作羹食。酒积下血,酒者鲫鱼常食。浸淫疮,生鲫鱼切片,盐捣贴,频易。

  鲂鱼一名鳊鱼甘平。补胃,养脾,祛风,运食。功用与鲫相似,产活水中,肥大者胜。

  鳜鱼一名􍬯鱼甘平。益脾胃,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血,运饮食,肥健人。过大者能食蛇,故有毒而发病。

  鱼一名渡父鱼,俗呼土鲋,亦曰菜花鱼甘温。暖胃,运食,补虚。春日甚肥。与病无忌。

  鲦鱼一名白条,小者名趎鱼甘温。暖胃。助火发疮,诸病人勿食。

  银鱼一名脍残鱼甘平。养胃阴,和经脉。小者胜,可作干。

  蠡鱼一名黑鳢,亦名乌鳢,亦曰黑鱼,即七星鱼甘寒。

行水,化湿,祛风,稀痘,愈疮,下大腹水肿、脚气,通肠,疗痔,主妊娠有水肤浮。

病后可食之。

道家以为水厌。

  稀痘,除夕黄昏,用大黑鱼一尾,煮汤浴小儿,七窍俱到,不可嫌腥,以清水洗去也,甚验。

水气垂死,肠痔下血,黑鱼一斤重者煮汁,和冬瓜、葱白作羹食。

偏正头风,陈黑鱼头,煎汤熏数次,断根。

  鲟鱼甘温。补胃,活血,通淋。多食发疥、患􏣾。味佳而性偏劣,作胙亦无补益。鼻脯肥美疗虚,子主杀虫,味亦肥美。

  鳇鱼亦作黄,本名􏮱,一名蜡鱼,亦名玉版鱼甘温。

补虚,令人肥健。

多食难化,发疥,生痰。

作胙极珍,亦勿多食。

反荆芥。

其肚及子,盐藏颇佳。

其脊骨、腮、鼻、唇、髻,皆脆软,以充珍错,其鳔最良,固精,止带。

  趈鱼名􍼷回,一名白􍼸甘温。行水,调中,多食能动痼疾。

  鲛鱼即鲨鱼甘平。补五脏,作胙甚益人。其皮亦良,解诸鱼毒,杀虫辟蛊,愈传尸劳。煨肉味佳,滋阴补血。鬣翅以清补胜,煨糜甚利虚劳。

  乌􏮦亦作乌贼,一名墨鱼咸平。疗口咸,滋肝肾,补血脉,理奇经,愈崩淋,利胎产,调经带,疗疝瘕,最益妇人。可鲜可脯,南洋所产淡干者佳。

  骨名海螵蛸,入药功相似。

  卒然吐血,小儿痰鞬,并以海螵蛸末二钱,米饮下。

  跌打出血,海螵蛸末敷。

  比目鱼本名鲽,一名箸鱼甘平。补虚。多食动气。

  鲇鱼甘温,微毒。利小便,疗水肿、痔血、肛痛。不宜多食。余病悉忌。反荆芥。口眼􌈳斜者,活切其尾尖,朝吻贴之。

  黄颡鱼俗呼黄刺鱼甘温,微毒。行水,祛风,发痘疮,反荆芥。

  河豚鱼一名西施乳甘温。

补虚,祛湿,疗痔,杀虫。

反荆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乌头。

中其毒者,橄榄、青蔗、芦根、金汁,或槐花微炒,同干胭脂等分,捣粉,水调灌之。

其肝、子与血尤毒。

或云去此三物,洗之极净,食之无害。

然卫生者,何必涉险以试耶!

  带鱼甘温。暖胃,补虚,泽肤。产南洋而肥大者良。发疥,动风,病人忌食。作鲞较胜,冬腌者佳。

  鲼鱼一名荷鱼,俗呼锅盖鱼甘咸平,尾有毒。主玉茎涩痛、白浊、膏淋。性不益有,亦可作鲞。

  海蛇一名樗蒲鱼,即水母也咸平。

清热消痰,行瘀化积,杀虫止痛,开胃润肠。

治哮喘、疳黄、􏣾瘕、泻痢、崩中、带浊、丹毒、癫􎘼、痞胀、脚气等病。

诸无所忌。

陈久愈佳。

  虾甘温,微毒。通督壮阳,吐风痰,下乳汁,补胃气,拓痘疮,消鳖瘕,敷丹毒。多食发风动疾,生食尤甚。病人忌之。

  海虾性味相同,大小不一,产东洋者尤佳。盐渍暴干,乃不发病。名式甚多,厥味皆鲜。开胃化痰,病人可食。其子可腌、可暴,味亦鲜美。

  海参咸温。

滋肾,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利产。

凡产虚、痢后、衰老、􏢡孱,宜同火腿或猪羊肉煨食之。

种类颇多,以肥大肉厚而糯者,膏多力胜。

脾弱不运、痰多、便滑、客邪未净者,均不可食。

  蟾蜍甘苦凉。

清热,杀虫,消疳,化毒,平惊,散癖,行湿,除黄,止痢,疗温,愈诸恶疮及􏪤犬咬。

凡小儿疮家、疫疠,并宜食之,其肝尤良。

其眉间白汁有大毒,名蟾酥,为外科要药。

  发背肿毒初起,取活蟾蜍一只,系放疮上半日,蟾必昏愦,置水中救其命。再易一只如前法,蟾必踉跄。再易一只,必俟蟾如故,则毒散矣。

  田鸡一名水鸡甘寒。清热,行水,杀虫,解毒,愈疮,消疳,治痔。多食助湿,生热。且肖人形,而杀之甚惨。孕妇最忌,其骨食之患淋。

  鳗鲡甘温。补虚损,杀劳虫,疗疬疡、瘘疮,祛风湿。湖池产者胜,肥大为佳。蒸食颇益人,亦可和面。

  苗亦甚美,名曰鳗线。

然其形似蛇,故功用相近。

多食助热、发病。

孕妇及时病忌之。

且其性善钻,能入死人、死畜腹中,唼其膏血。

不但水行昂首,白点黑斑,四目无腮,尾扁过大者,始为毒物也。

尊生者慎之!

  产海中者,形大性同,名狗头鳗,多腌为腊。疮、痔家宜食之,余病并忌。

  􍼳俗作鳝,亦呼鳝鱼甘热。

补虚助力,善祛风寒湿痹,通血脉,利筋骨。

治产后虚羸,愈臁疮、痔瘘。

肥大腹黄者胜。

宜与猪脂同煨。

多食动风、发疥,患霍乱损人。

时病前后,疟、疸、疸、胀满诸病,均大忌。

黑者有毒,更有蛇变者,项下有白点,夜以火照之,则通身浮水上,或过大者皆有毒,不可不慎也。

  其血涂口眼􌈳斜、赤游风,滴鼻止衄,滴目治疹后生翳。

  鳅俗名泥鳅甘平。暖胃,壮阳,杀虫,收痔。耕牛羸瘦,以一条送入鼻中,立愈。

  蚺蛇甘温。

治诸疮疠,辟蛊,杀虫,化毒,祛风,除疳,御瘴,疗􏪤犬咬。

味美胜鸡。

烧酒浸之,历久不坏。

胆为伤科圣药,腹内之油缩阳。

雄蛇之如意钩,又为房中妙品。

  白花蛇甘咸温。

祛风湿,治半身不遂,口面􌈳斜,风疠,疬疡,骨节疼痛,痘疮倒陷,搐搦,惊􎘼,麻痹不仁,霉疮,疥癣。

头尾甚毒,去尽用之。

产蕲州者良,虽干枯而目光不陷,故一名蕲蛇。

凡饮蛇酒,切忌见风。

  乌蛇甘平。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热毒癞疮,眉髭脱落。功并白蛇,性善无毒。

  《朝野佥》载:商州有人患大风,家人恶之。为起茅屋,有乌蛇堕酒缶,时病人不知,饮酒渐瘥,瓶底见有蛇骨,始知其由。

  一法,以大乌蛇三条,蒸熟,取肉焙干蒸饼,丸米粒大,以喂乌鸡,待尽,杀鸡烹熟,取肉焙研末,酒服一钱,或蒸饼丸服,不过三五鸡愈。

  一法,用大乌蛇一条,打死,盛之待烂,以水二碗,浸七日,去皮骨,入糙米一升,浸一日,晒干,用白鸡一只,饿一日,以米饲之,待毛羽脱尽,杀而煮食,以酒下之,吃尽,用热汤一盆,浸洗大半日即愈。

  或谓君以限于篇幅,虽谷肉果菜,未及遍搜。

顾因鳗、鳝而类及于蛇,岂以其形相若耶?然毒物恶可以供馔也?余曰:子但知蛇之毒,不可以供食,而不知腊之以为饵,可治大风、挛腕、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更有乌蛇之性善无毒,误饮其酒者,大风遂愈。

此非常之士,能立非常之功也。

彼鳗、鳝者,世以为寻常食品,竟有食之而即死者。

此庸碌之人,往往偾事也。

类而谱之,可为任才者,循名不责实之鉴,岂徒为饮食之人,费笔墨哉!

  龟四灵之一,变化通神,本非食品,亦与蛇匹。有杀之而得祸者,有食之而即死者,书家所载甚多,兹不具赘。不但为孕妇所忌也。

  其壳入药,但可煎熬,末而服之,能还本质。

  鳖一名团鱼,亦名甲鱼甘平。

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

主脱肛,崩带,瘰疬,􏣾瘕。

以湖池所产,背黑而光泽,重约斤许者良。

宜蒸煮食之,或但饮其汁则益人。

多食滞脾,且鳖之阳,聚于甲上,久嗜令人患发背。

孕妇与中虚、寒湿内盛、时邪未净者,切忌之。

又忌与苋同食。

回回不食鳝、鳖,谓之无鳞鱼。

凡鳖之三足者,赤腹者,赤足者,独目者,头足不缩者,其目四陷者,腹下有王字、卜字者,过大者,在山上者,有蛇纹者,并有毒杀人。

或云:薄荷煮鳖亦害人。

  其壳入药,亦不可作丸散服。人咬指烂久欲脱及阴头生疮,诸药不愈者,鳖甲煅存性,研,鸡子清调敷。

  鼋甘平,有毒。难死通灵。异味损人,勿轻染指。

  蟹甘咸寒。

补骨髓,利肢节,续绝伤,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

治疽,愈臟,疗跌打骨折筋断诸伤,解鳝鱼、莨菪、漆毒。

壳主辟邪、破血。

爪可催产、堕胎。

种类甚繁,名号不一,以乌江、乌程、秀水、嘉兴、海昌等处河中所产,霜后大而脂满者胜。

和以姜、醋,风味绝伦。

多食发风、积冷。

孕妇及中气虚寒、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

别种更寒,尤不益人。

中其毒者,紫苏、冬瓜、芦根、蒜汁,皆可解之。

反荆芥,又忌同柿食。

误犯则腹痛、吐利,急以丁香、木香解之。

海产者黄坚满而无膏,不鲜。

并可盐渍、酒浸、糟酱久藏。

得皂荚则不沙。

  鲎辛咸平。杀虫,疗痔。多食发嗽及癣疮。腌以为胙,俗呼鲎酱。

  蛎黄甘平。补五脏,调中,解丹毒,析酲,止渴,活血,充肌。味极鲜腴,海错珍品。周亮工比为太真乳。壳名牡蛎,入药。

  蚌甘咸寒。清热,滋阴,养肝,凉血,息风,解酒,明目,定狂。崩、带、痔疮,并堪煨食。大者为胜。多食寒中。外感未清、脾虚便滑者,皆忌之。

  蚬甘咸寒。清湿热,治目黄、溺涩、脚气,洗疔毒、痘、痈诸疮。壳黄而薄者佳。多食发嗽、积冷。

  蛤蜊甘咸寒。清热,解酒,止消渴,化癖除􏣾。多食助湿、生热。

  蛏甘平。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解丹石毒。可鲜可胙,时病忌之。

  蚶甘温。补血,润脏,生津,健胃,暖腰,息风,解毒。治泄痢脓血、痿痹不仁。产奉化者佳。可炙可胙。多食壅气。湿热盛者忌之。

  壳名瓦楞子,入药涤饮、消癖、破血、止疼。敷牙疳,皆有效。

  鳆鱼甘咸温。补肝肾,益精,明目,开胃,养营,已带浊崩淋,愈骨蒸劳极。体坚难化,脾弱者饮汁为宜。

  壳入药,名石决明,主镇肝磨障。

  淡菜甘温。

补肾,益血,填精。

治遗、带、崩、淋、房劳、产怯、吐血、久痢、膝软腰疼、痃癖、􏣾瘕、脏寒腹痛、阳萎阴冷、消渴、瘿瘤。

干即可以咀食,味美不腥。

产四明者,肉厚味重而鲜,大者弥胜。

  江瑶柱甘温。

补肾,与淡菜同。

鲜脆胜之,为海味冠。

干者咀食,味美不腥,娇嫩异常,味重易化。

周栎园比之梅妃骨。

其壳色如淡菜,上锐下平,大者长尺许,肉白而韧,不中食,美惟在柱也。

濒湖以为海月者,谬也。

  禪禩甘平。

开胃,滋液,补虚,化浊,升清,聪耳,明目。

按趜禩状似珠蚌,壳青黑色,长寸许,大者二三寸,生白沙中,不污泥淖,乃物之最洁者也。

有两肉柱,能长短。

又有数白蟹子在腹中,状如榆荚,合体共生,常从其口出,为之取食,然趜禩清洁不食,但寄其腹于蟹;蟹为趜禩而食,食在蟹,而饱在趜禩,故一名共命螺,又名月蛄。

每冬大雪,则肥莹如玉,日映如云母,为海错之至珍,至海镜,即海月也,一名石镜,亦名蛎镜,又呼膏药盘,土人磨其壳以为明瓦者,一壳相合甚圆,肉亦莹洁。

有红蟹子居其腹为取食,名曰蚌奴,与在趜禩腹者白蟹子,各不同也。

  西施舌甘平。开胃,滋液,养心,清热,息风,凉肝,明目。海错美品,得此佳名,实即车蛤也。

  海螺甘冷。明目,治心腹热痛。靥名甲香,主管领诸香。

  田螺甘寒。清热,通水,利肠。疗目赤、黄疸、脚气、痔疮。多食寒中,脾虚者忌。性能澄浊,宜蓄水缸。

  小便不通,腹胀如鼓,大田螺,盐半匕,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亦治水气浮肿,同大蒜、车前捣贴。

噤口痢,大田螺二枚杵烂,入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即思食矣。

脚气上冲,大田螺杵烂,敷两腿上。

疔毒、痔疮,田螺入冰片,化水点之。

  螺蛳甘寒。清热,功逊田螺。过清明不可食。

  海蛳咸凉。舒郁,散热结,消瘰疬。

  吐铁咸寒。补肾,明目,析酲。以大而肉嫩无泥,拖脂如凝膏,大如本身者佳,产南洋,腌者味胜,更以葱酒醉食,味益佳。

  蚕蛹甘温。

补气,止渴,杀虫。

治疳积、童劳,助痘浆、乳汁。

缫丝后滤干,晒焙极燥,可以久藏。

气香最引蜈蚣,故须密收。

炙食味佳。

患脚气者忌之。

􏪤犬咬者,终身勿犯,误食必难免也。

  蜼螽蘔从阜,言其生息之繁;螽从冬,言其子能历冬不死,必得大雪,则入土也。

种类不一,形状稍殊,《春秋》书之。

以其害稼,实即蝗之属也。

若旱年水涸,鱼虾诸子,悉化蘔螽之类而食禾,人始称为蝗矣。

故平时之蘔螽,旱岁之蝗,北人皆炙而食之。

辛甘温。

暖胃助阳,健脾运食。

喂猪最易肥裌

  按:捕蝗虽有法,必得大雨而始息者。

蝗得水而复可为鱼虾也。

呜呼!犹之民失教,以为盗贼,诛之必不胜诛;得有善教者,何难复化为民耶?谱饮食,以水始,以蝗终。

读是书者,毋使民之失教,如鱼虾之失水,则蝗飞何至蔽天?庶不徒为饮食之人矣。

  吾师尝自书楹帖云:近人情之谓真学问,知书味即是活神仙。

开第谓读破万卷者多,识此十六字者鲜;必识此十六字,方许读是书。

受业门人,同邑周开第嗣香拜识。

  

  

  跋(一) #

  昔汪信民先生曰:人尝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噫!岂为咬菜根者言耶!

  清朝汤文正公抚吴时,日给惟荠韭。

其公子偶市一鸡,公知之,立召公子跪庭下,责之曰:恶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即遣去。

奈何世之肉食者流,竭人脂膏,供其口腹,豢其妻孥,以为分所应尔。

及当天下事,则碌碌无所措。

暴殄天物,莫此为甚。

饮不思源,则为忘本。

此梦隐《饮食谱》之所由作也。

梦隐名重三江,传食诸候数十年。

会世有乱征,归处穷乡,布素自甘,粹然儒士。

门以内,不裷佛,亦不杀生。

盖俭以养廉,澹以寡欲,安贫之道于是,欲疾之方于是。

而其立身、养生之有素者,慨然欲与世共,而谱是书。

书先水谷。

水,食之精也;谷,食之本也;调和为制宜之具也,蔬果亦日用之常也,故曰饮曰食,而考之实,辨之详。

毛羽鳞介不言食,以非人人可常食也。

至谷食,以番储终救荒之功也。

至蔬食,以菽乳终薄海之常馔也。

义例谨严,意寓惩戒,美不胜书。

书所管见者,苏文忠公云:屠杀牛羊,刳脔鱼鳖,以为膳羞,食者甚甘,死者甚苦。

故无故不杀,闻声不食。

古圣贤于斯,三致意也。

则是书之微意,实通古今,而酌其宜,岂若愚人裷佛,持戒杀之说,而终不可行者耶?且梦隐尝处膏脂而润,今食糠􍜾而充饥,盖无入而不自得也。

是编之纂,直胥天下后世,而饮食之、教悔之,顾可以养生、却病,一端视之哉!余敢述其微,以告夫世之肉食者。

  清咸丰辛酉仲冬秀水董耀枯匏

  

  跋(二) #

  春秋战争七十国,而颜渊、原宪之徒,以陋巷终者。

其时,天下尚能容隐君子也。

夫隐君子者,或高尚其事而隐,或功成身退而隐,或时不可为而隐,或不堪从政而隐,类皆有地以容其隐者也。

否则,托迹于农、工、樵、贾、缁黄、末伎之流,以自食其力而隐。

其途虽殊,其归则同。

更或力不能为农、工、樵、贾、缁黄、末伎者,如留候、邺候之隐于白云乡,刘、阮、陶、李之隐于醉乡,司马长卿以温柔乡隐,希夷先生以睡乡隐,尤为隐中之尤著者也。

吾友海昌王君,抱有用之才,无功名之志,操活人之术,而隐于布衣。

此海丰张雨农司马以为奇人,而吾乡庄芝阶中翰称曰隐君子也。

余谓惟奇人斯能隐,王君身虽隐而名望日隆,遨游公卿数十年,知劫运酿成,莫从挽救,飘然归籍,贫无立锥,尝著《归砚录》以见志。

乃不数年,而遍地荆榛,砚田芜秽,痴无所用,身亦难潜。

君号半痴,而颜其室,曰潜斋。

今挈眷来此,米珠薪桂,并日而食,因纂《饮食谱》以掳怀,易字曰梦隐。

噫!顾仁术犹不能容于扰攘之世,而欲追步希夷,隐于睡乡,以待承平之日哉!是谱以水始,以蝗终,寓意

  深矣,梦隐身尝世味,如辨淄渑,岂治乱之理,果可征之人事欤!初,省垣以重兵自卫,糜饷年余,秋杪被围,至六十余日,升米三千,斤蔬七百,草根掘尽,饿毙者以数万计;卒以兵溃城陷,死于锋镝及自殉者亦以万许;而被掳与流传而死者,又不可以数计。

千古名城,遂无噍类,蝗飞蔽天之祸,竟至是耶!呜呼,惨矣!韩子云: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殃之及也,生民涂炭,可不痛哉!是书言近而旨远,吾愿后之览者,无负其苦心焉。

爰抒闻见,跋诸卷尾。

  咸丰辛酉嘉平秀水吕大纲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