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清 袁枚著

  序

  须知单 #

  戒单

  海鲜单 #

  江鲜单 #

  特牲单 #

  杂牲单 #

  羽族单 #

  水族有鳞单 #

  水族无鳞单 #

  杂素菜单 #

  小菜单 #

  点心单 #

  饭粥单 #

  茶酒单 #

  序

  诗人美周公而日“笾豆有践”,恶凡伯而曰“彼疏斯稗”。

古之于饮食也若是重乎?他若《易》称“鼎烹”,《书》称“盐梅”,《乡党》、《内则》琐琐言之。

孟子虽贱“饮食之人”,而又言饥渴未能得饮食之正。

可见凡事须求一是处,都非易言。

《中庸》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典论》日:“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

”古人进离肺,皆有法焉,未尝苟且。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圣人于一艺之微,其善取于人也如是。

  余雅慕此旨,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

四十年来,颇集众美。

有学就者,有十分中得六七者,有仅得二三者,亦有竟失传者。

余都问其方略,集而存之。

虽不甚省记,亦载某家某味,以志景行。

自觉好学之心,理宜如是。

虽死法不足以限生厨,名手作书,亦多出入,未可专求之于故纸;然能率由;日章,终元大谬,临时治具,亦易指名。

  或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之口乎?”曰:“执柯以伐柯,其则不远。

吾虽不能强天下之口与吾同嗜,而姑且推己及物;则食饮虽微,而吾于忠恕之道,则已尽矣。

吾何憾哉!”若夫《说郛》所载饮食之书三十余种,眉公。

笠翁,亦有陈言。

曾亲试之,皆阔于鼻而蜇于口,大半陋儒附会,吾无取焉。

  

  须知单 #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先天须知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

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元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元味也。

指其大略: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骗嫩,不可老稚;鲫鱼以扁身白肚为佳,乌背者,必崛强于盘中;鳗鱼以湖溪游泳为贵,江生者,必搓讶其骨节;谷喂之鸭,其膘肥而白色;奎土之笋,其节少而甘鲜;同一火腿也,而好丑判若天渊;同一台鳖也,而美恶分为冰炭;其他杂物,可以类推。

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

  作料须知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

虽有大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以为容。

善烹调者,酱用伏酱,先尝甘否;油用香油,须审生熟;酒用酒酿,应去糟粕;醋用米醋,须求清例。

且酱有清浓之分,油有荤素之别,酒有酸甜之异,醋有陈新之殊,不可丝毫错误。

其他葱、椒、姜、桂、糖、盐,虽用之不多,而俱宜选择上品。

苏州店卖秋油,有上、中。

下三等。

镇江醋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

以板浦醋为第一,浦口醋次之。

  洗刷须知洗刷之法,燕窝去毛,海参去泥,鱼翅去沙,鹿筋去臊。

肉有筋瓣,剔之则酥;鸭有肾臊,削之则净;鱼胆破,而全盘皆苦;鳗涎存,而满碗多腥;韭删叶而白存,菜弃边而心出。

《内则》曰:“鱼去乙,鳖去丑。

”此之谓也。

谚云:“若要鱼好吃,洗得白筋出。

”亦此之谓也。

  调剂须知调剂之法,相物而施。

有酒水兼用者,有专用酒不用水者,有专用水不用酒者;有盐酱井用者,有专用清酱不用盐者,有用盐不用酱者;有物太腻,要用油先炙者;有气大腥,要用醋先喷者;有取鲜必用冰糖者;有以干燥为贵者,使其味人于内,煎炒之物是也;有以汤多为贵者,使其味溢于外,清浮之物是也。

  配搭须知谚曰:“相女配夫。

”《记》曰:“[亻疑]人必于其伦。

”烹调之法,何以异焉?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

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

其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

可荤不可素者,葱韭、茴香、新蒜是也。

可素不可荤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

常见人置蟹粉于燕窝之中,放百合于鸡、猪之肉,毋乃唐尧与苏峻对坐,不太悻乎?亦有交互见功者,炒荤莱,用素油,炒素菜,用荤油是也。

  独用须知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搭配。

如李赞皇、张江陵一流,须专用之,方尽其才。

食物中,鳗也,鳖也,蟹也,鲥鱼也,牛羊也,皆宜独食,不可加搭配。

何也?此数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用五味调和,全力治之,方能取其长而去其弊。

何暇舍其本题,别生枝节哉?金陵人好以海参配甲鱼,鱼翅配蟹粉,我见辄攒眉。

觉甲鱼、蟹粉之味,海参、鱼翅分之而不足;海参、鱼翅之弊,甲鱼、蟹粉染之而有余。

  火候须知熟物之法,最重火候。

有须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则物疲矣。

有须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

有先用武火而后用文火者,收汤之物是也;性急则皮焦而里不熟矣。

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鸡蛋之类是也。

有略煮即不嫩者,鲜鱼、酣蛤之类是也。

肉起迟则红色变黑,鱼起迟则活肉变死。

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

火熄再烧,则无油而味失。

道人以丹成九转为仙,儒家以无过、不及为中。

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

鱼临食时,色白如玉,凝而不散者,活肉也;色白如粉,不相胶粘者,死肉也。

明明鲜鱼,而使之不鲜,可恨己极。

  色臭须知目与鼻,口之邻也,亦口之媒介也。

嘉肴到目。

到鼻,色臭便有不同。

或净若秋云,或艳如琥珀,其芬芳之气亦扑鼻而来,不必齿决之,舌尝之,而后知其妙也。

然求色艳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

一涉粉饰便伤至味。

  迟速须知凡人请客,相约于三日之前,自有工夫平章百味。

若斗然客至,急需便餐;作客在外,行船落店,此何能取东海之水,救南池之焚乎?必须预备一种急就章之菜,如炒鸡片,炒肉丝,炒虾米豆腐及糟鱼、茶腿之类,反能因速而见巧者,不可不知。

  变换须知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

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

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

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

吾恐鸡、猪。

鹅、鸭有灵,必到在死城中告状矣。

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

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觉心花顿开。

  器具须知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

斯语是也。

然宣、成、嘉、万窑器太贵,颇愁损伤,不如竟用御窑:已觉雅丽。

惟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

若板板于十碗八盘之说,便嫌笨俗。

大抵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

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煨煮宜砂罐。

  上菜须知上莱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咸之一味概之。

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醒之。

  时节须知夏日长而热,宰杀太早,则肉败矣。

冬日短而寒,烹饪稍迟,则物生矣。

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

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

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

当三伏大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宾矣。

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馐矣。

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食鲥鱼是也。

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芳是也。

其他亦可类推。

有过时而不可吃者,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

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也。

  多寡须知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

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肉亦不松。

故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

或问: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毕后另炒可也。

以多为贵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则淡而无味。

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且须扣水,水多物少,则味亦薄矣。

  洁净须知切葱之刀,不可以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粉。

闻菜有抹布气者,由其布之不洁也;闻菜有砧板气者,由其板之不净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良厨先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莱。

至于口吸之烟灰,头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一玷入菜中,虽绝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矣。

  用纤须知俗名豆粉为纤者,即拉船用纤也,须顾名思义。

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牵合之。

煎炒之时,虑肉贴锅,必至焦老,故用粉以护持之。

此纤义也。

能解此义用纤,纤必恰当,否则乱用可笑,但觉一片糊涂。

汉制考齐呼曲麸为媒,媒即纤矣。

  选用须知选用之法,小炒肉用后臀,做肉圆用前夹心,煨肉用硬短勒。

炒鱼片用青鱼、季鱼,做鱼松用[鱼军]鱼,鲤鱼。

蒸鸡用雏鸡,煨鸡用骟鸡,取鸡汁用老鸡;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药菜用头,芹韭用根;皆一定之理。

余可类推。

  疑似须知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

此疑似之间,差之毫厘,失以千里。

浓厚者,取精多而糟粕去之谓也;若徒贪肥腻,不如专食猪油矣。

清鲜者,真味出而俗尘无之谓也;若徒贪淡薄,则不如饮水矣。

  补救须知名手调羹,咸淡合宜,老嫩如式,原元需补救。

不得已为中人说法,则调味者,宁淡毋咸;淡可加盐以救之,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矣。

烹鱼者火候以补之,老则不能强之再嫩矣。

比中消息,于一切下作料时,静观火色便可参详。

  本分须知满洲菜多烧煮,汉人菜多羹汤,童而习之,故擅长也。

汉请满人,满请汉人,各用所长之菜,转觉人口新鲜,不失邯郸故步。

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讨好。

汉请满人用满菜,满请汉人用汉菜,反致依样葫芦,有名无实,画虎不成反类犬矣。

秀才下场,专作自己文字,务极其工,自有遇合。

若逢一宗师而摹仿之,逢一主考而摹仿之,则掇皮元真,终身不中矣。

  戒单

  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

  戒外加油俗厨制菜,动熬猪油一锅,临上莱时,勺取而分浇之,以为肥腻。

甚至燕窝至清之物,亦复受此玷污。

而俗人不知,长吞大嚼,以为得油水入腹。

故知前生是饿鬼投来。

  戒同锅熟同锅熟之弊,已载前“变换须知”一条中。

  戒耳餐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

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

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

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

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

余笑曰,“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

”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

其如吃不得何?

  戒目食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

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

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

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

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

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

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

南朝孔琳之曰:“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资。

”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口亦无可悦也。

  戒穿凿物有本性,不可穿凿为之。

自成小巧,即如燕窝佳矣,何必捶以为团?海参可矣,何必熬之为酱?西瓜被切,略迟不鲜,竟有制以为糕者。

苹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为脯者。

他如《尊生八笺》之秋藤饼,李笠翁之玉兰糕,都是矫揉造作,以杞柳为杯[木卷],全失大方。

譬如庸德庸行,做到家便是圣人,何必索隐行怪乎?

  戒停顿物味取鲜,全在起锅时极锋而试,略为停顿,便如霉过衣裳,虽锦绣绮罗,亦晦闷而旧气可憎矣。

尝见性急主人,每摆菜必一齐搬出。

于是厨人将一席之莱,都放蒸笼中,候主人催取,通行齐上。

此中尚得有佳味哉?在善烹任者,一盘一碗,费尽心思;在吃者,卤莽暴戾,囫囵吞下,真所谓得哀家梨,仍复蒸食者矣。

余到粤东,食杨兰坡明府鳝羹而美,访其故,曰:“不过现杀现烹、现熟现吃,不停顿而已。

”他物皆可类推。

  哀家梨:传说汉朝秣陵人哀仲所之梨,实大而味美,入口消释,当时人称为“哀家梨”。这里是比喻愚人不辩滋味,得好梨仍蒸食之。

  戒暴珍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

鸡、鱼、鹅、鸭自首至尾,俱有味存,不必少取多弃也。

尝见烹甲鱼者,专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鲥鱼者,专取其肚而不知鲜在背上。

至贱莫如腌蛋,其佳处虽在黄不在白,然全去其白而专取其黄,则食者亦觉索然矣。

且予为此言,并非俗人惜福之谓,假使暴殄而有益于饮食,犹之可也;暴殄而反累于饮食,又何苦为之?至于烈炭以炙活鹅之掌,刺刀以取生鸡之肝,皆君子所不为也。

何也、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

  戒纵酒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之。

伊尹曰:“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

”口且不能言,岂有呼呶酗酒之人,能知味者乎?往往见拇战之徒,啖佳菜如啖木屑,心不存焉。

所谓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而治味之道扫地矣。

万不得已,先于正席尝菜之味,后于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两可也。

  戒火锅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

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味尚可问哉?近人用烧酒代炭,以为得计,而不知物经多滚总能变味。

或问:菜冷奈何?曰:以起锅滚热之菜,不使客登时食尽,而尚能留之以至于冷,则其味之恶劣可知矣。

  戒强让治具宴客,礼也。

然一肴既上,理直凭客举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常见主人以箸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令人生厌。

须知客非无手无目之人,又非儿童、新妇,怕羞忍饿,何必以村妪小家子之见解待之?其慢客也至矣!近日倡家,尤多此种恶习,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有类强奸,殊为可恶。

长安有甚好请客,而菜不佳者,一客问曰:“我与君算相好乎?”主人曰:“相好!”客跽而请曰:“果然相好,我有所求,必允许而后起。

”主人惊问“”何求?“曰:”此后君家宴客,求免见招。

“合坐为之大笑。

  戒走油凡鱼、肉、鸡、鸭虽极肥之物,总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汤中,其味方存而不散。

若肉中之油,半落汤中,则汤中之味反在肉外矣。

推原其病有三:一误于火大猛,滚急水干。

重番加水;一误于火势忽停,既断复续;一病在于太要相度,屡起锅盖,则油必走。

  戒落套唐诗最佳,而五言八韵之试帖,名家不选,何也?以其落套故也。

诗尚如此,食亦宜然。

今官场之菜,名号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种种俗名皆恶厨陋习。

只可用之于新亲上门,上司入境,以此敷衍;配上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百拜方称。

若家居欢宴,文酒开筵,安可用此恶套哉?必须盘碗参差,整散杂进,方有名贵之气象。

余家寿筵婚席,动至五六桌者,传唤外厨,亦不免落套,然训练之卒,范我驰驱者,其味亦终竟不同。

  戒混浊混浊者,并非浓厚之谓。

同一汤也,望去非黑非白,如缸中搅浑之水。

同一卤也,食之不清不腻,如染缸倒出之浆。

此种色味令人难耐。

救之之法,总在洗净本身,善加作料,伺察水火,体验酸咸,不使食者舌上有隔皮隔膜之嫌。

庾子山论文云:“索索元真气,昏昏有俗心。

”是即混浊之谓也。

  戒苟且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

厨者,皆小人下村,一日不加赏罚,则一日必生怠玩。

火齐未到而姑且下咽,则明日之菜必更加生。

真味已失而含忍不言,则下次之羹必加草率。

且又不止空赏空罚而已也。

其佳者,必指示其所以能佳之由;其劣者,必寻求其所以致劣之故。

咸淡必适其中,不可丝毫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可任意登盘。

厨者偷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

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

于是味何独不然?

  海鲜单 #

  古人珍并无海鲜之说,今世俗尚之,不得不吾从众。作《海鲜单》。

  燕窝燕窝贵物,原不轻用。

如用之,每碗必须二两,先用天泉滚水泡之,将银针挑去黑丝。

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三样汤滚之,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

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

今人用肉丝、鸡丝杂之,是吃鸡丝、肉丝,非吃燕窝也。

且徒务其名,往往以三钱生燕窝盖碗面,如白发数茎,使客一撩不见,空剩粗物满碗。

真乞儿卖富,反露贫相。

不得已则蘑菇丝,笋尖丝、鲫鱼肚、野鸡嫩片尚可用也。

余到粤东,阳明府冬瓜燕窝甚佳,以柔配柔,以清入清,重用鸡汁、蘑菇汁而已,燕窝皆作玉色,不纯白也。

或打作团,或敲成面,俱属穿凿。

  海参三法海参无味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

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

须检小刺参,先泡去沙泥,用肉汤滚泡三次,然后以鸡、肉两汁红煨极烂。

辅佐则用香蕈、木耳,以其色黑相似也。

大抵明日请客,则先一日要煨,海参才烂。

尝见钱观察家,夏日用芥未、鸡汁拌冷海参丝甚佳。

或切小碎丁,用笋丁、香蕈丁入鸡汤煨作羹。

蒋侍郎家用豆腐皮、鸡腿、蘑菇煨海参亦佳。

  鱼翅二法鱼翅难烂,须煮两日,才能摧刚为柔。

用有二法:一用好火腿、好鸡汤,如鲜笋、冰糖钱许煨烂,此一法也;一纯用鸡汤串细萝卜丝,拆碎鳞翅搀和其中,飘浮碗面。

令食者不能辨其为萝卜丝、为鱼翅,此又一法也。

用火腿者,汤宜少;用萝卜丝者,汤宜多。

总以融洽柔腻为佳,若海参触鼻,鱼翅跳盘,便成笑话。

吴道士家做鱼翅,不用下鳞,单用上半原根,亦有风味。

萝卜丝须出水二次,其臭才去。

尝在郭耕礼家吃鱼翅炒菜,妙绝!未传其方法。

  鳆鱼鳆鱼炒薄片甚佳,杨中丞家削片人鸡汤豆腐中。

号称“鳆鱼豆腐”;上加陈糟油浇之。

庄大守用大块鳆鱼煨整鸭,亦别有风趣。

但其性坚,终不能齿决。

火偎三日。

才拆得碎。

  淡菜淡菜煨肉加汤,颇鲜,取肉去心,酒炒亦可。

  海[]海[],宁波小鱼也,味同虾米,以之蒸蛋甚佳。作小菜亦可。

  []:堰字换虫旁

  乌鱼蛋乌鱼蛋最鲜,最难服事。须河水滚透,撤沙去臊,再加鸡汤、蘑菇爆烂。龚云若司马家制之最精。

  江瑶柱江瑶柱出宁波,治法与蚶、蛏同。其鲜脆在柱,故剖壳时多弃少取。

  蛎黄蛎黄生石子上。壳与石子胶粘不分。剥肉作羹,与蚶、蛤相似。一名鬼眼,乐清、奉化两县上产,别地所无。

  江鲜单 #

  郭璞《江赋》鱼族甚繁。今择其常有者治之。作《江鲜单》。

  刀鱼二法刀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

不必加水。

如嫌刺多,则将极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

用火腿汤、鸡汤、笋汤[火畏]之,鲜妙绝伦。

金陵人畏其多刺,竟油炙极枯,然后煎之。

谚曰:“驼背夹直,其人不活。

”此之谓也。

或用快刀将鱼背斜切之,使碎骨尽断,再下锅煎黄,加作料,临食时竟不知有骨:芜湖陶大太法也。

  鲥鱼鲥鱼用蜜酒蒸食,如治刀鱼之法便佳。或竟用油煎,加清酱、酒酿亦佳。万不可切成碎块加鸡汤煮,或去其背,专取肚皮,则真味全失矣。

  鲟鱼尹文端公,自夸治鲟鳇最佳,然[火畏]之太熟,颇嫌重浊。

惟在苏州唐氏,吃炒蝗鱼片甚佳。

其法切片油炮,加酒、秋油滚三十次,下寸再滚起锅,加作料,重用瓜、姜、葱花。

又一法,将鱼白水煮十滚,去大骨,肉切小方块,取明骨切小方块;鸡汤去沫,先煨明骨八分熟,下酒、秋油,再下鱼肉,煨二分烂起锅,加葱、椒、韭,重用姜汁一大杯。

  黄鱼黄鱼切小块,酱酒郁一个时辰。

沥干。

入锅爆炒两面黄,加金华豆鼓一茶杯,甜酒一碗,秋油一小杯,同滚。

候卤干色红,加糖,加瓜、姜收起,有沉浸浓郁之妙。

又一法,将黄鱼拆碎人鸡汤作羹,微用甜酱水、纤粉收起之,亦佳。

大抵黄鱼亦系浓厚之物,不可以清治之也。

  班鱼班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秋油一分;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杀去腥气。

  假蟹煮黄鱼二条,取肉去骨,加生盐蛋四个,调碎,不拌入鱼肉;起油锅炮,下鸡汤滚,将盐蛋搅匀,加香蕈、葱、姜汁、酒,吃时酌用醋。

  特牲单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宜古人有特豚馈食之礼。作《特牲单》。

  猪头二法 #

  洗净五斤重者,用甜酒三斤;七八斤者,用甜酒五斤。

先将猪头下锅同酒煮,下葱三十根、八角三钱,煮二百余滚;下秋油一大杯、糖一两,候熟后尝咸淡,再将秋油加减;添开水要漫过猪头一寸,上压重物,大火烧一炷香;退出大火,用文火细煨,收干以腻为度;烂后即开锅盖,迟则走油。

一法打木桶一个,中用铜簾隔开,将猪头洗净,加作料闷入桶中,用文火隔汤蒸之,猪头熟烂,而其腻垢悉从桶外流出亦妙。

  猪蹄四法 #

  蹄膀一只,不用爪,白水煮烂,去汤,好酒一斤,清酱油杯半,陈皮一钱,红枣四五个,煨烂。

起锅时,用葱、椒、酒泼入,去陈皮、红枣,此一法也。

又一法:先用虾米煎汤代水,加酒、秋油煨之。

又一法:用蹄膀一只,先煮熟,用素油灼皱其皮,再加作料红煨。

有土人好先掇食其皮,号称“揭单被”。

又一法:用蹄膀一个,两钵合之,加酒,加秋油,隔水蒸之,以二枝香为度,号“神仙肉”。

钱观察家制最精。

  猪爪猪筋 #

  专取猪爪,剔去大骨,用鸡肉汤清煨之。筋味与爪相同,可以搭配;有好腿爪,亦可搀入。

  猪肚二法 #

  将肚洗精,取极厚处,去上下皮,单用中心,切骰子块,滚油炮炒,加作料起锅,以极脆为佳。

此北人法也。

南人白水加酒,煨两枝香,以极烂为度,蘸清盐食之,亦可;或加鸡汤作料,煨烂熏切,亦佳。

  猪肺二法 #

  洗肺最难,以冽尽肺管血水,剔去包衣为第一着。

敲之仆之,挂之倒之,抽管割膜,工夫最细。

用酒水滚一日一夜。

肺缩小如一片白芙蓉,浮于水面,再加上作料。

上口如泥。

汤西厓少宰宴客,每碗四片,已用四肺矣。

近人无此工夫,只得将肺拆碎,入鸡汤煨烂亦佳。

得野鸡汤更妙,以清配清故也。

用好火腿煨亦可。

  猪腰

  腰片炒枯则木,炒嫩则令人生疑;不如煨烂,蘸椒盐食之为佳。

或加作料亦可。

只宜手摘,不宜刀切。

但须一日工夫,才得如泥耳。

此物只宜独用,断不可搀入别菜中,最能夺味而惹腥。

煨三刻则老,煨一日则嫩。

  猪里肉 #

  猪里肉精而且嫩。人多不食。尝在扬州谢蕴山太守席上,食而甘之。云以里肉切片,用纤粉团成小把,入虾汤中,加香簟、紫菜清煨,一熟便起。

  白肉片 #

  须自养之猪,宰后入锅,煮到八分熟,泡在汤中,一个时辰取起。

将猪身上行动之处,薄片上桌。

不冷不热,以温为度。

此是北人擅长之菜。

南人效之,终不能佳。

且零星市脯,亦难用也。

寒士请客,宁用燕窝,不用白片肉,以非多不可故也。

割法须用小快刀片之,以肥瘦相参,横斜碎杂为佳,与圣人“割不正不食”一语截然相反。

其猪身,肉之名目甚多。

满洲“跳神肉”最妙。

  红煨肉三法 #

  或用甜酱,或用秋油,或竟不用秋油、甜酱。

每肉一斤,用盐三钱,纯酒煨之;亦有用水者,但须熬干水气。

三种治法皆红如琥珀,不可加糖炒色。

早起锅则黄,当可则红,过迟则红色变紫,而精肉转硬。

常起锅盖,则油走而味都在油中矣。

大抵割肉虽方,以烂到不见锋棱,上口而精肉俱化为妙。

全以火候为主。

谚云:“紧火粥,慢火肉。

”至哉言乎!

  白煨肉 #

  每肉一斤,用白水煮八分好,起出去汤;用酒半斤,盐二钱半,煨一个时辰。

用原汤一半加入,滚干汤腻为度,再加葱、椒、木耳、韭菜之类。

火先武后文。

又一法:每肉一斤,用糖一钱,酒半斤,水一斤,清酱半茶杯;先放酒滚肉一、二十次,加茴香一钱,加水闷烂,亦佳。

  油灼肉 #

  用硬短勒切方块,去筋襻,酒酱郁过,入滚油中炮炙之,使肥者不腻,精者肉松。将起锅时,加葱、蒜,微加醋喷之。

  干锅蒸肉 #

  用小磁钵,将肉切方块,加甜酒、秋油,装大钵内封口,放锅内,下用文火干蒸之。

以两枝香为度,不用水。

秋油与酒之多寡,相肉而行,以盖满肉面为度。

  盖碗装肉 #

  放手炉上,法与前同。

  磁坛装肉 #

  放砻糠中慢煨。法与前同。总须封口。

  脱沙肉 #

  去皮切碎,每一斤用鸡子三个,青黄俱用,调和拌肉;再斩碎,入秋油半酒杯,葱末拌匀,用网油一张裹之;外再用菜油四两,煎两面,起出去油;用好酒一茶杯,清酱半酒杯,闷透,提起切片;肉之面上,加韭菜、香蕈、笋丁。

  晒干肉 #

  切薄片精肉,晒烈日中,以干为度。用陈大头菜,夹片干炒。

  火腿煨肉 #

  火腿切方块,冷水滚三次,去汤沥干;将肉切方块,冷水滚二次,去汤沥干;放清水煨,加酒四两,葱、椒、损、香蕈。

  台鳖煨肉 #

  法与火腿煨肉同。鳖易烂,须先煨肉至八分,再加鳖;凉之则号“鳖冻”。绍兴人菜也。鳖不佳者,不必用。

  粉蒸肉 #

  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

  熏煨肉 #

  先用秋油、酒将肉煨好,带汁上不屑,略熏之,不可太久,使干湿参半,香嫩异常。吴小谷广文家制之精极。

  芙蓉肉 #

  精肉一斤,切片,清酱拖过,风干一个时辰。

用大虾肉四十个,猪油二两,切骰子大,将虾肉放在猪肉上,一只虾,一块肉,敲扁,将滚水煮熟撩起。

熬菜油半斤,将肉片放在眼铜勺内,将滚油灌熟。

再用秋油半酒杯,酒一杯,鸡汤一茶杯,熬滚,浇肉片上,加蒸粉、葱、椒,糁上起锅。

  荔枝肉 #

  用肉切大骨牌片,放白水煮二、三十滚,撩起;熬菜油半斤,将肉放入炮透,撩起,用冷水一激,肉皱,撩起;放入锅内,用酒半斤,清酱一小杯,水半斤,煮烂。

  八宝肉 #

  用肉一斤,精肥各半,白煮、二十滚,切柳叶片。

小淡菜二两,鹰爪二两,香蕈一两,花海蜇二两,胡桃肉四个去皮,笋片四两,好火腿二两,麻油一两。

将肉入锅,秋油、洒煨至五分熟,再加余物,海蜇下在最后。

  菜花头煨肉 #

  用台心菜嫩蕊微腌,晒干用之。

  炒肉丝 #

  切细丝,去筋襻、皮、骨,用清酱、酒郁片时,用菜油熬起白烟变青烟后,下肉炒匀,不停手,加蒸粉,醋一滴,糖一撮,葱的、韭蒜之类;只炒半斤,大火葬,不用水。

又一法:用油泡后,用酱水,加酒略煨,起锅红色,加韭菜尤香。

  炒肉片 #

  将肉精肥各半切成薄片,清酱拌之。入锅油炒,闻响即加酱、水、葱、瓜、冬笋、韭芽,起锅火要猛烈。

  八宝肉圆 #

  猪肉精、肥各半,斩成细酱,用松仁、得香蕈、笋尖、荸荠、瓜姜之类斩成细酱,加纤粉和捏成团,放入盘中,加甜洒、秋油、蒸之。

入口松脆。

家致华云:“肉圆家切不宜斩。

”必别有所见。

  空心肉圆 #

  将肉捶碎郁过,用冻猪油一小团作馅子,放在团内蒸之,则油流去而团子空矣。此法镇江人最善。

  锅烧肉 #

  煮熟不去皮,放麻油灼过,切块加盐,或蘸清酱亦可。

  酱肉

  先微腌,用面酱酱之,或单用秋油拌郁,风干。

  糟肉

  先微腌,再加米糟。

  暴腌肉 #

  微盐擦揉,三日内即用。以上三味,皆冬月菜也。春夏不宜。

  尹文端公家风肉

  杀猪一口,斩成八块,每块炒盐四钱,细细揉擦,使之无微不到。

然后高挂有风无日处。

偶有虫蚀,以香油涂之。

夏日取用,先放水中泡一宵,再煮,水亦不可太少,以盖肉面为度。

削片时,用快刀横切,不可顺肉丝而斩也。

此物惟尹府至精,常以进贡。

今徐州风肉不及,亦不知何故。

  家乡肉 #

  杭州家乡肉,好丑不同。有上、中、下三等。大概淡而能鲜,精肉可横咬者为上品。放久即是好火腿。

  笋煨火肉 #

  冬笋切方块,火肉切方块,同煨。

火腿撤去盐水两遍,再入冰糖煨烂。

席武山别驾云:凡火肉煮好后,若留作次日吃者,须留原汤,待次日将火肉投入汤中滚热才好。

若干放离汤,则风燥而肉枯;用白水则又味淡。

  烧小猪 #

  小猪一个,六七斤重者,钳毛去秽,叉上炭火炙之。

要四面齐到时,以深黄色为度。

皮上慢慢以奶酥油涂之,屡涂屡炙。

食时酥为上,脆次之,硬斯下矣。

旗人有单用酒、秋油蒸者,亦惟吾家龙文弟,颇得其法。

  烧猪肉 #

  凡烧猪肉,须耐性。先炙里面肉,使油膏走入皮内,则皮松脆而味不走。若先炙皮,则肉中之油尽落火上,皮既焦硬,味亦不佳。烧小猪亦然。

  排骨

  取勒条排骨精肥各半者,抽去当中直骨,以葱代之,炙用醋、酱频频刷上,不可太枯。

  罗簑肉 #

  以作鸡松法作之。存盖面之皮。将皮下精肉斩成碎团,加作料烹熟。聂厨能之。

  端州三种肉 #

  一罗簑肉。一锅烧白肉,不加作料,以芝麻、盐拌之;切片煨好,以清酱拌之。三种俱宜于家常。端州聂、李二厨所作。特令杨二学之。

  杨公圆 #

  杨明作肉圆,大如茶杯,细腻绝伦。汤尤鲜洁,入口如酥。大概去筋去节,斩之极细,肥瘦各半,用纤合匀。

  黄芽菜煨火腿 #

  用好火腿削下外皮,去油存肉。

先用鸡汤将皮煨酥,再将肉煨酥,放黄芽菜心,连根切段,约二寸许长;加蜜、酒酿及水,连煨半日。

上口甘鲜,肉菜俱化,而菜根及菜心丝毫不散。

汤亦美极。

朝天宫道士法也。

  蜜火腿 #

  取好火腿,连皮切大方块,用蜜酒煨极烂,最佳。

但火腿好丑、高低,判若天渊。

虽出金华、兰溪、义乌三处,而有名无实者多。

其不佳者,反不如腌肉矣。

惟杭州忠清里王三房,四钱一斤者佳.余在尹文端公苏州公馆吃过一次,其香隔户便至,甘鲜异常。

此后不能再遇此尤物矣。

  杂牲单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时有之之物。然制法不可不知。作《杂牲单》。

  牛肉

  买牛肉法,先下各[食甫]定钱,凑取腿筋夹肉处,不精不肥。

然后带回家中,剔去皮膜,用三分酒、二分水清煨,极烂;再加秋油收汤。

此太牢独法治孤行者也,不可加加别物配搭。

  牛舌

  牛舌最佳。去皮、撕膜、切片,入肉中同煨。亦有冬腌风干者,隔年食之,极似好火腿。

  羊头

  羊头毛是去净,如去不净,用火烧之。

洗净切开,煮烂去骨。

其口内老皮俱要去净。

将眼睛切成二块,去黑皮,眼珠不用,切成碎丁。

取老肥母鸡汤煮之,加香蕈、笋丁,甜酒四两,秋油一杯。

如吃辣,用小胡椒十二颗、葱花十二段;如吃酸,用好米醋一杯。

  羊蹄

  煨羊蹄照煨猪蹄法,分红、白二色。大抵用清酱煮红,用盐者白。山药丁同煨。

  羊羹

  取熟羊肉斩小块,如骰子大。鸡汤煨,加笋丁、香蕈丁、山药丁同煨。

  羊肚羹 #

  将羊肚洗净,煮烂切丝,用本汤煨之。加胡椒、醋俱可。北人炒法,南人不能如其脆。钱[王与]沙方伯家锅烧羊肉极佳,将求其法。

  红煨羊肉 #

  与红煨猪肉同。加刺眼、核桃,放入去膻。亦古法也。

  炒羊肉丝 #

  与炒猪肉丝同。可以用纤,愈细愈佳。葱丝拌之。

  烧羊肉 #

  羊肉切大块,重五七斤者,铁叉火上烧之。味果甘脆,宜惹宋仁宗认夜半之思也。

  全羊

  全羊法有七十二种,可吃者不过十八九种而已。此屠龙之技,家厨难学。一盘一碗全是羊肉,而味各不同才好。

  鹿肉

  鹿肉不可轻得。得而制之,其嫩鲜的獐肉之上。烧食可,煨食亦可。

  鹿筋二法 #

  鹿筋难烂。

须三日前先捶煮之,绞出臊水数遍,加肉汁汤煨之,再用鸡汁汤煨;加秋油、酒,微纤收汤;不搀他物,便成白色,用盘盛之。

如兼用火腿、冬笋、香蕈同煨,便成红色,不收汤,以碗盛之。

白色者加花椒细末。

  獐肉

  制獐肉与制牛鹿同。可以作脯。不如鹿肉之活,而细腻过之。

  果子狸 #

  果子狸,鲜者难得。其腌干者,用蜜酒酿,蒸熟,快刀切片上桌。先用米泔水泡一日,去尽盐秽。较火腿沉嫩而肥。

  假牛乳 #

  用鸡蛋清拌蜜酒酿,打掇入化,上锅蒸之。以嫩腻为月。火候迟便老,蛋清太多亦老。

  鹿尾

  尹文端公品味,以鹿尾为第一。然南方人不能常得从北京来者,又苦不鲜新。余尝得极大者,用菜叶包而蒸之,味果不同。其最佳处的尾上一道浆耳。

  羽族单鸡功最巨,诸菜赖之。如善人积阴德而人不知。故令领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作《羽族单》

  白片鸡 #

  肥鸡白片,自是太羹、玄酒之味。尤宜于下乡村、入旅店,烹饪不及之时,最为省便。煮时不可多。

  ————1)太羹: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肉汁2)玄酒:指水。上古无酒,祭祀用水,以水代酒。水本无色,古人习以为黑色,故称玄酒。后引申为薄酒。

  ———— #

  鸡松

  肥鸡一只,用两腿,去筋骨剁碎,不可伤皮。

用鸡蛋清、粉纤、松子肉,同剁成块。

如腿不敷用,添脯子肉,切成方块,用香油灼黄,起放钵头内,加百花酒半斤、秋油一大杯、鸡油一铁勺,加冬笋、香覃、姜葱等。

将所余鸡骨皮盖面,加水一大碗,下蒸笼蒸透,临吃去之。

  生炮鸡 #

  小雏鸡斩小方块,秋油、酒拌,临吃时拿起,放滚油内灼之,起锅又灼,连灼三回,盛起,用醋、酒、粉纤、葱花喷之。

  鸡粥

  肥母鸡一只,用刀将两脯肉去皮细刮,或用刨刀亦可;只可刮刨,不可斩,斩之便不腻矣。

再用余鸡熬汤下之。

吃时加细米粉、火腿屑、松子肉,共敲碎放汤内。

起锅时放葱姜,浇鸡油,或去渣,或存渣滓,俱可。

宜于老人。

大概斩碎者去渣,刮刨者不去渣。

  焦鸡

  肥母鸡洗净,整下锅煮。

用猪油四两、茴香四个,煮成八分熟,再拿香油灼黄,还下原汤熬浓,用秋油、酒、整葱收起。

临上片碎,并将原卤浇之,或拌蘸亦可。

此杨中丞家法也。

方辅兄家亦好。

  捶鸡

  将整鸡捶碎,秋油、酒煮之。南京高南昌太守家制之最精。

  炒鸡片 #

  用鸡脯肉去皮,斩成薄片。用豆粉、麻油、秋油拌之,纤粉调之,鸡蛋清拌。临下锅加酱、瓜、姜、葱花末。须用极旺之火炒。一盘不过四两,火气才透。

  蒸小鸡 #

  用小嫩鸡雏,整放盘中,上加秋油、甜酒、香蕈、笋尖,饭锅上蒸之。

  酱鸡

  生鸡一只,用清酱浸一昼夜而风干之。此三冬菜也。

  鸡丁

  取鸡脯子切骰子小块,入滚油炮炒之,用秋油、酒收起;加荸荠丁、笋丁、香蕈丁拌之,汤以黑色为佳。

  鸡圆

  斩鸡脯子肉为圆,如酒杯大,鲜嫩如虾团。扬州臧八太爷制之最精。法用猪油、萝卜、纤粉揉成,不可放馅。

  蘑菇煨鸡 #

  口蘑菇四两,开水泡去砂,用冷水漂,牙刷擦,再用清水漂四次,用菜油二两炮透,加酒喷。

将鸡斩块放锅内,滚去沫,下甜酒、清酱,煨八分功程,下蘑菇,再煨二分功程,加笋、葱、椒起锅,不用水,加冰糖三钱。

  梨炒鸡 #

  取雏鸡胸肉切片,先用猪油三两熬熟,炒三四次,加麻油一瓢,纤粉、盐花、姜汁、花椒末各一茶匙,再加雪梨薄片,香蕈小块,炒三四次起锅,盛五寸盘。

  假野鸡卷 #

  将脯子斩碎,用鸡子一个,调清酱郁之,将网油画碎,分包小包,油里炮透,再加清酱、酒作料,香蕈、木耳起锅,加糖一撮。

  黄芽菜炒鸡 #

  将鸡切块,起油锅生炒透,酒滚二三十次,加秋油后滚二三十次,下水滚,将菜切块,俟鸡有七分熟,将菜下锅;再滚三分,加糖、葱、大料。

其菜要另滚熟搀用。

每一只用油四两。

  栗子炒鸡 #

  鸡斩块,用菜油二两炮,加酒一饭碗,秋油一小杯,水一饭碗,煨七分熟;先将栗子煮熟,同笋下之,再煨三分起锅,下糖一撮。

  灼八块 #

  嫩鸡一只,斩八块,滚油炮透,去油,加清酱一杯、酒半斤,煨熟便起,不用水,用武火。

  珍珠团 #

  熟鸡脯子,切黄豆大块,清酱、酒拌匀,用干面滚满,入锅炒。炒用素油。

  黄芪蒸鸡治疗 #

  取童鸡未曾生蛋者杀之,不见水,取出肚脏,塞黄芪一两,架箸放锅内蒸之,四面封口,熟时取出。卤浓而鲜,可疗弱症。

  卤鸡

  囫囵鸡一只,肚内塞葱三十条,茴香二钱,用酒一斤,秋油一小杯半,先滚一枝香,加水一斤,脂油二两,一齐同煨;待鸡熟,取出脂油。

水要用熟水,收浓卤一饭碗,才取起;或拆碎,或薄刀片之,仍以原卤拌食。

  蒋鸡

  童子鸡一只,用盐四钱、酱油一匙、老酒半茶杯、姜三大片,放砂锅内,隔水蒸烂,去骨,不用水,蒋御史家法也。

  唐鸡

  鸡一只,或二斤,或三斤,如用二斤者,用酒一饭碗,水三饭碗;用三斤者,酌添。

先将鸡切块,用菜油二两,候滚滚以熟,爆鸡要透。

先用酒滚一、二十滚,再下水约二、三百滚,用秋油一酒杯,起锅时加白糖一钱,唐静涵家法也。

  鸡肝

  用酒、醋喷炒,以嫩为贵。

  鸡血

  取鸡血为条,加鸡汤、酱醋、索粉作羹,宜于老人。

  鸡丝

  拆鸡为丝,秋油、芥末、醋拌之。此杭菜也。加笋芹俱可。用笋丝、秋油、酒炒之亦可。拌者用熟鸡,炒者用生鸡。

  糟鸡

  糟鸡与糟肉同。

  鸡肾

  取鸡肾三十个,煮微熟,去皮,用鸡汤加作炒煨之。鲜嫩绝伦。

  鸡蛋

  鸡蛋去壳放碗中,将竹箸打一千加蒸之,绝嫩。

凡蛋一煮而老,一千煮而反嫩。

加茶叶煮者,以两炷香为度。

蛋一百,用盐一两;五十,用盐五钱。

加酱煨亦可。

其他则或煎或炒俱可。

斩碎黄雀蒸之,亦佳。

  野鸡五法 #

  野鸡披胸肉,清酱郁过,以网油包放铁奁上烧之。

作方片可,作卷子亦可。

此一法也。

切片加作料炒,一法也。

取胸肉作丁,一法也。

当家鸡整煨,一法也。

先用油灼,拆丝加酒、秋油、醋,同芹菜冷拌,一法也。

生片其肉,入火锅中,登时便吃,亦一法也。

其弊的肉嫩则味不入,味入则肉又老。

  赤炖肉鸡 #

  赤炖肉鸡,洗切净,每一斤用好酒十二两、盐二钱五分、冰糖四钱,研酌加桂皮,同入砂锅中,文炭火煨之。

倘酒将干,鸡肉沿未烂,每斤酌加清开水一茶杯。

  蘑菇煨鸡 #

  鸡肉一斤,甜酒一斤,盐三钱,冰糖四钱,蘑菇用新鲜不霉者,文火煨两枝线香为度。不可用水,先煨鸡八分熟,再下蘑菇。

  鸽子

  鸽子加好火腿同煨,甚佳。不用火腿亦可。

  鸽蛋

  煨鸽蛋法与煨鸡肾同。或煎食亦可,加微醋亦可。

  野鸭

  野鸭切厚片,秋油郁过,用两片雪梨夹住炮炒之。苏州包道台家制法最精,今失传矣。用蒸家鸭法蒸之亦可。

  蒸鸭

  生肥鸭去骨,内用糯米一酒杯,火腿丁、大头菜丁、香蕈、笋丁、秋油、酒、小蘑麻油、葱花,俱灌鸭肚内,外用鸡汤放盘中,隔水蒸透,此真定魏太守家法也。

  鸭糊涂 #

  用肥鸭白煮八分熟,冷定去骨,拆成天然不方不圆之块,下原汤内煨,加盐三钱、酒半斤、捶碎山药同下锅作纤,临煨烂时,再加姜末、香蕈、葱花。

如要浓汤,加放粉纤。

以芋代山药亦妙。

  卤鸭

  不用水用酒,煮鸭去骨,加作料食之,高要令杨公家法也。

  鸭脯

  用肥鸭斩大方块,用酒半斤、秋油一杯、笋、香蕈、葱花闷之,收卤起锅。

  烧鸭

  用雏鸭上叉烧之。冯观察家厨最精。

  挂卤鸭 #

  塞葱鸭腹,盖闷而烧。水西门许店最精。家中不能作。有黄黑二色,黄者更妙。

  干蒸鸭 #

  杭州商人何星举家干蒸鸭。

将肥鸭一只,洗净斩八块,加甜酒、秋油,淹满鸭面,放磁罐中封好,置干锅中蒸之;用文炭火,不用水,临上时,其精肉皆烂如泥。

以线香二枝为度。

  野鸭团 #

  细斩野鸭胸前肉,加猪油微纤,调揉成团,入鸡汤滚之。或用本鸭汤亦佳。太兴孔亲家制之甚精。

  徐鸭

  顶大鲜鸭一只,用百花酒十二两,青盐一两二钱、滚水一汤碗,冲化去渣沫,再兑冷水七饭碗,鲜姜四厚片,约重一两,同入大瓦盖钵内,将皮纸封固口,用大火笼烧透大炭吉三元(约二文一个);外用套包一个,将火笼罩定,不可令其走气。

约早点时炖起,至晚方好。

速则恐其不透,味便不佳矣。

其炭吉烧透后,不宜更换瓦钵,亦不预先开看。

鸭破开时,将清水洗后,用洁净无浆布拭干入钵。

  煨麻雀 #

  取麻雀五十只,以清酱、甜酒煨之,熟后去爪脚,单取雀胸、头肉,连放盘中,甘鲜异常。

其他鸟鹊俱可类推。

但鲜者一时难得。

薛生白常劝人勿食人间豢养之物,以野禽味鲜,且易消化。

  煨鹩鹑、黄雀 #

  鹩鹑用六合来者最佳。

有现成制好者。

黄雀用苏州糟,加蜜酒煨烂,下作料,与煨麻雀同。

苏州沈观察煨黄雀并骨如泥,不知作何制法。

炒鱼片亦精。

其厨馔之精,合吴门推为第一。

  云林鹅 #

  《倪云林集》中载制鹅法。

整套鹅一只,洗净后用盐三钱擦其腹内,塞葱一帚填实其中,外将蜜拌酒通身满涂之,锅中一大碗酒、一大碗水蒸之,用竹箸架之,不使鹅身近水。

灶内用山茅二束,缓缓烧尽为度。

俟锅盖冷后揭开锅盖,将鹅翻身,仍将锅盖封好蒸之,再用茅柴一束烧尽为度。

柴俟其自尽,不可挑拨。

锅盖用绵纸糊封,逼燥裂缝,以水润之。

起锅时,不但鹅烂如泥,汤亦鲜美。

以此法制鸭,味美亦同。

每茅柴一束,重一斤八两。

擦盐时,串入葱、椒末子,以酒和匀。

《云林集》中,载食品甚多;只此一法,试之颇效,余俱附会。

  水族有鳞单鱼皆去鳞,惟鲥鱼不去。我道有鳞而鱼形始全。作《水族有鳞单》

  边鱼

  边鱼活者,加酒、秋油蒸之。

玉色为度。

一作呆白天色,则肉老而味变矣。

并须盖好,不可受锅盖上之水气。

临起加香蕈、笋尖。

或用酒煎亦佳;用酒不用水,号“假鲥鱼”。

  鲫鱼

  鲫鱼先要善买。

择其扁身而带白色者,其肉嫩而松;熟后一提,肉即卸骨而下。

黑脊浑身者,崛强槎枒,鱼中之喇子也,断不可食。

照边鱼蒸法,最佳。

其次煎吃亦妙。

拆肉下可以作羹。

通州人能煨之,骨尾俱酥,号“麻鱼”,利小儿食。

然总不如蒸食之得真味也。

六合龙池出者,愈大愈嫩,亦奇。

蒸时用酒不用水,稍稍用糖以起其鲜。

以鱼之小大,酌情量秋油、酒之多寡。

  白鱼

  白鱼肉最细。

用糟鲥鱼同蒸之,最佳。

或冬日微腌,加酒酿糟二日,亦佳。

余在江中得网起活者,用酒蒸食,美不可言。

糟之最佳,不可太久,久则肉木矣。

  季鱼

  季鱼少骨,炒片最佳。炒者以片薄为贵。用秋油细郁后,用纤粉、蛋清搂之,入油锅炒,加作料炒之。油用素油。

  土步鱼 #

  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芥作汤,作羹,尤鲜。

  鱼松

  用青鱼、[鱼军]鱼蒸熟,将肉拆下,放油锅中灼之,黄色,加盐花、葱、椒、瓜、姜。冬日封瓶中,可以一月。

  鱼圆

  用白鱼、青鱼活者,剖半钉板上,用刀刮下肉,留剌的板上;将肉斩化,用豆粉、猪油拌,将手搅之;放微微盐水,不用清酱,加葱、姜汁作团,成后,放滚水中煮熟撩起,冷水养之,临吃入鸡汤、紫菜滚。

  鱼片

  取青鱼、季鱼片,秋油郁之,加纤纷、蛋清,起油锅炮炒,用小盘盛起,加葱、椒、瓜、姜,极多不过六两,太多则火气不透。

  连鱼豆腐 #

  用大连鱼煎熟,加豆腐,喷酱、水、葱、酒滚之,俟汤也半红起锅,其头味尤美。此杭州菜也。用酱多少,须相鱼而行。

  醋搂鱼 #

  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加酱、醋、酒喷之,汤多为妙。

俟熟即速起锅。

此物杭州西湖上五柳居有名。

而今则酱臭而鱼败矣。

甚矣!宋嫂鱼羹,徒存虚名。

《梦梁录》不足信也。

鱼不可大,大则味不入;不可小,小则剌多。

  银鱼

  银鱼起水时,名冰鲜。加鸡汤、火腿汤煨之。或炒食甚嫩。干者泡软,用酱水炒亦妙。

  台鲞

  台鲞好丑不一。

出台州松门者为佳,肉软而鲜肥。

生时拆之,便可当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鲜肉同煨,须肉烂时放鲞,否则鲞消化不见矣,冻之即为鲞冻,绍兴人法也。

  糟鲞

  冬日用大鲤鱼腌而干之,入酒糟,置坛中,封口。夏日食之。不可烧酒作泡。用烧酒者,不无辣味。

  虾子勒鲞 #

  夏日选白净带子勒鲞,放水中一日,泡去盐味,太阳晒干,入锅油煎一面黄取起,以一面未黄者铺上虾子,放盘中,加白糖蒸之,以一炷香为度。

三伏日食之绝妙。

  鱼脯

  活青鱼去头尾,斩小方块,盐腌透,风干,入锅油煎;加作料收卤,再炒芝麻滚拌起锅,苏州法也。

  家常煎鱼 #

  家常煎鱼,须要耐性。

将[鱼军]鱼洗净,切块盐腌,压扁,入油中两面熯黄,多加酒、秋油,文火慢慢滚之,然后收汤作卤,使作料之味全入鱼中。

第此法指鱼之不活者而言。

如活者,又以速起锅为妙。

  黄姑鱼 #

  岳州出小鱼,长二三寸,晒干寄来。加酒剥皮,放饭锅上蒸而食之,味最鲜,号“黄姑鱼”。

  水族无鳞单鱼无鳞者,其腥加倍,须加意烹饪;以姜、桂胜之。作《水族无鳞单》

  汤鳗

  鳗鱼最忌出骨。

因此物性本腥重,不可过于摆布,失其天真,犹鲥鱼之不可去鳞也。

清煨者,以河鳗一条,洗去滑涎,斩寸为段,入磁罐中,用酒水煨烂,下秋油起锅,加冬腌新芥菜作汤,重用葱、姜之类,以杀其腥。

常熟顾比部家,用纤粉、山药干煨,亦妙。

或加作料直置盘中蒸之,不用水。

家致华分司蒸鳗最佳。

秋油、酒四六兑,务使汤浮于本身。

起笼时,尤要恰好,迟则皮皱味失。

  红煨鳗 #

  鳗鱼用酒、水煨烂,加甜酱代秋油,入锅收汤煨干,加茴香大料起锅。

有三病宜戒者:一皮有皱纹,皮便不酥;一肉散碗中,箸夹不起;一早下盐豉,入口不化。

扬州朱分司家制之最精。

大抵红煨者以干为贵,使卤味收入鳗肉中。

  炸鳗

  择鳗鱼大者,去首尾,寸断之。

先用麻油炸熟,取起;另将鲜蒿菜嫩尖入锅中,仍用原油炒透,即以鳗鱼平铺菜上,加作料煨一炷香。

蒿菜分量,较鱼减半。

  生炒甲鱼 #

  将甲鱼去骨,用麻油炮炒之,加秋油一杯、鸡汁一杯。此真定魏太守家法也。

  酱炒甲鱼 #

  将甲鱼煮半熟,去骨,起油锅炮炒,加酱水、葱、椒,收汤成卤,然后起锅。此杭州法也。

  带骨甲鱼 #

  要一个半斤重者,斩四块,加脂油三两,起油锅煎两面黄,加水、秋油、酒煨;先武火,后文火,至八分熟加蒜,起锅用葱、姜、糖。

甲鱼宜小不宜大。

俗号“童子脚鱼”才嫩。

  青盐甲鱼 #

  斩四块,起油锅炮透。

每甲鱼一斤,用酒四两、大茴香三钱、盐一钱半,煨至半好,下脂油二两;切小豆块再煨,加蒜头、笋尖,起时用葱、椒,或用秋油,则不用盐。

此苏州唐静涵家法。

甲鱼大则老,小则腥,须买其中样者。

  汤煨甲鱼 #

  将甲鱼白煮,去骨拆碎,用鸡汤、秋油、酒煨汤二碗,收至一碗,起锅,用葱、椒、姜末糁之。吴竹屿制之最佳。微用纤,才得汤腻。

  全壳甲鱼 #

  山东杨参将家,制甲鱼去首尾,取肉及裙,加作料煨好,仍以原壳覆之。每宴客,一客之前以小盘献一甲鱼。见者悚然,犹虑其动。惜未传其法。

  鳝丝羹 #

  鳝鱼煮半熟,划丝去骨,加酒、秋油煨之,微用纤粉,用真金菜、冬瓜、长葱为羹。南京厨者辄制鳝为炭,殊不可解。

  炒鳝

  拆鳝丝炒之,略焦,如炒肉鸡之法,不可用水。

  段鳝

  切鳝以寸为段,照煨鳗法煨之,或先用油炙,使坚,再以冬瓜、鲜笋、香蕈作配,微用酱水,重用姜汁。

  虾圆

  虾圆照鱼圆法。鸡汤煨之,干炒亦可。大概捶虾时不宜过细,恐失真味。鱼圆亦然。或竟剥夺虾肉以紫菜拌之,亦佳。

  虾饼

  以虾捶烂,团而煎之,即为虾饼。

  醉虾

  带壳用酒炙黄,捞起,加清酱、米醋煨之,用碗闷之。临食放盘中,其壳俱酥。

  炒虾

  炒虾照炒鱼法,可用韭配。或加冬腌芥菜,则不可用韭矣。有捶扁其尾单炒者,亦觉新异。

  蟹

  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

  蟹羹

  剥蟹为羹,即用原汤煨之,不加鸡汁,独用为妙。见俗厨从中加鸭舌,或鱼翅,或海参者,徒夺其味而惹其腥恶,劣极矣!

  炒蟹粉 #

  以现剥现炒之蟹为佳。过两个时辰,则肉干而味失。

  剥壳蒸蟹 #

  将蟹剥壳,取肉、取黄,仍置壳中,放五六只在生鸡蛋上蒸之。上桌时完然一蟹,惟去爪脚。比炒蟹粉觉有新色。杨兰坡明府,以南瓜肉拌蟹,颇奇。

  蛤蜊

  剥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为汤亦可。起迟便枯。

  蚶

  蚶有三吃法。

用热水喷之,半熟去盖,加酒、秋油醉之;或用鸡汤滚熟,去盖入汤;或全去其盖,作羹亦可。

但宜速起,迟则肉枯。

蚶出奉化县,品在[虫车][虫敖]、蛤蜊之上。

  [虫车][虫敖]

  先将五花肉切片,用作料闷烂。

将[虫车][虫敖]洗净,麻油炒仍将肉片连卤烹之。

秋油要重些,方得有味。

加豆腐亦可。

[虫车][虫敖]从扬州来,虑坏则取壳中肉,置猪油中,可以远行。

有晒为干者,亦佳。

入鸡汤烹之,味在蛏干之上。

捶烂[虫车][虫敖]作饼,如虾饼样,煎吃加作料亦佳。

  程泽弓蛏干 #

  程泽弓商人家制蛏干,用冷水泡一日,滚水煮两日,撤汤五次。一寸之干,发开有二寸,如鲜蛏一般,才人鸡汤煨之。扬州人学之,俱不能及。

  鲜蛏

  烹蛏法与[虫车][虫敖]同。单炒亦可。何春巢家蛏汤豆腐之炒,竟成绝品。

  水鸡

  水鸡去身用腿,先用油灼之,加秋油、甜酒、瓜、姜起锅。或拆肉炒之,味与鸡相似。

  熏蛋

  将鸡蛋加作料煨好,微微熏干,切片放盘中,可以佐膳。

  茶叶蛋 #

  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枝线香为度。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作点心。

  杂素菜单菜有荤素,犹衣有表里也。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作《素菜单》。

  蒋侍郎豆腐 #

  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撮,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杨中丞豆腐 #

  用嫩豆腐煮去豆气,入鸡汤,同鳆鱼片滚数刻,加糟油、香蕈起锅。鸡汁须浓,鱼片要薄。

  张恺豆腐 #

  将虾米捣碎,入豆腐中,起油锅,加作料干炒。

  庆元豆腐 #

  将豆豉一茶杯,水泡烂,入豆腐同炒起锅。

  芙蓉豆腐 #

  用腐脑放井水泡三次,去豆气,入鸡汤中滚,起锅时加紫菜、虾肉。

  王太守八宝豆腐

  用嫩片切粉碎,加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汁中,炒滚起锅。

用腐脑亦可。

用瓢不用箸。

孟亭太守云:“此圣祖师赐徐健庵尚书方也。

尚书取方时,御膳房费一千两。

”太守之祖楼村先生为尚书门生,故得之。

  程立万豆腐 #

  乾隆廿三年,同金寿门在扬州程立尤家食煎豆腐,精绝无双。

其腐两面黄干,无丝毫卤汁,微有[虫车][虫敖]鲜味,然盘中并无[虫车][虫敖]及他杂物也。

次日告查宣门,查曰:“我能之!我当特请。

”已而,同杭堇浦同食于查家,则上箸大笑;乃纯是鸡雀脑为之,并非真豆腐,肥腻难耐矣。

其费十倍于程,而味远不及也。

惜其时余以妹丧急归,不及向程求方。

程逾年亡。

至今悔之。

仍存其名,以俟再访。

  冻豆腐 #

  将豆腐冻一夜,切方块,滚去豆味,加鸡汤汁、火腿汁、肉汁煨之。

上桌时,撤去鸡火腿之类,单留香蕈、冬笋。

豆腐煨久则松,面起蜂窝,如冻腐矣。

故炒腐宜嫩,煨者宜老。

家致华分司,用蘑菇煮豆腐,虽夏月亦照冻腐之法,甚佳。

切不可加荤汤,致失清味。

  虾油豆腐 #

  取陈虾油,代清酱炒豆腐。须两面熯黄。油锅要热,用猪油、葱、椒。

  蓬蒿菜 #

  取蒿尖用油灼瘪,放鸡汤中滚之,起时加松菌百枚。

  蕨菜

  用蕨菜不可爱惜,须尽去其枝叶,单取直根,洗净煨烂,再用鸡肉汤煨。必买矮弱者才肥。

  葛仙米 #

  将米细检淘净,煮米烂,用鸡汤、火腿汤煨。临上时,要只见米,不见鸡肉、火腿搀和才佳。此物陶方伯家制之最精。

  石发

  制法与葛仙米同。夏日用麻油、醋、秋油拌之,亦佳。

  素烧鹅 #

  煮烂山药,切寸为段,腐皮包,入油煎之,加秋油、酒、糖、瓜、姜,以色红为度。

  韭

  韭,荤物也。专取韭白,加虾米炒之便佳。或用鲜蚬亦可,蚬亦可,肉亦可。

  芹

  芹,素物也,愈肥愈妙。取白根炒之,加笋,以熟为度。今人有以炒肉者,清浊不伦。不熟者,虽脆无味。或生拌野鸡,又当别论。

  豆芽

  豆芽柔脆,余颇爱之。

炒须熟烂。

作料之味,才能融洽。

可配燕窝,以柔配柔,以白配白故也。

然以极贱而陪极贵,人多嗤之。

不知惟巢、由正可陪尧、舜耳。

  茭

  茭白炒肉、炒鸡俱可。切整段,酱醋炙之,尤佳。煨肉亦佳。须切片,以寸为度,初出太细者无味。

  青菜

  青菜择嫩者,笋炒之。夏日芥末拌,加微醋,可以醒胃。加火腿片,可以作汤。亦须现拨者才软。

  台菜

  炒台菜心最懦,剥去外皮,入蘑菇、新笋作汤。炒食加虾肉,亦佳。

  白菜

  白菜炒食,或笋煨亦可。火腿片煨、鸡汤煨俱可。

  黄芽菜 #

  此菜以北方来者为佳。或用醋搂,或加虾米煨之,一熟便吃,迟则色、味俱变。

  瓢儿菜 #

  炒瓢菜心,以干鲜无汤为贵。雪压后更软。王孟亭太守家制之最精。不加别物,宜用荤油。

  波菜

  波菜肥嫩,加酱水豆腐煮之。杭人名“金镶白玉板”是也。如此种菜虽瘦而肥,可不必再加笋尖、香蕈。

  蘑菇

  蘑菇不止作汤。炒食域佳。但口蘑最易藏沙,更易受霉,须藏之得法,制之得宜。鸡腿蘑便易收拾,亦复讨好。

  松菌

  松菌加口蘑炒最佳。或单用秋油泡食,亦妙。惟不便久留耳,置各菜中,俱能助鲜,可入燕窝作底垫,以其嫩也。

  面筋三法 #

  一法面筋入油锅炙枯,再用鸡汤、蘑菇清煨。

一法不炙,用水泡,切条入浓鸡汁炒之,加冬笋、天花。

章淮树观察家制之最精。

上盘时宜毛撕,不宜光切。

加虾米泡汁,甜酱炒之,甚佳。

  茄二法 #

  吴小谷广文家,将整茄子削皮,滚水泡去苦汁,猪油炙之。

炙时须待泡水干后,用甜酱水干煨,甚佳。

卢八太爷家,切茄作小块,不去皮,入油灼微黄,加秋油炮炒,亦佳。

是二法者,俱学之而未尽其妙,惟蒸烂划开,用麻油、米醋拌,则夏间亦颇可食。

或煨干作脯,置盘中。

  苋羹

  苋须细摘嫩尖,干炒,加虾米或虾仁,更佳。不可见汤。

  芋羹

  芋性柔腻,入荤入素俱可。

或切碎作鸭羹,或煨肉,或同豆腐加酱水煨。

徐兆璜明府家,选小芋子,入嫩鸡煨汤,炒极!惜其制法未传。

大抵只用作料,不用水。

  豆腐皮 #

  将腐皮泡软,加秋油中、醋、虾米拌之,宜于夏日。

蒋侍郎家入海参用,颇妙。

加紫菜、虾肉作汤,亦相宜。

或用蘑菇、笋煨清汤,亦佳.以烂为度。

芜湖敬和尚,将腐皮卷筒切段,油中微炙,入蘑菇煨烂,极佳。

不可加鸡汤。

  扁豆

  现采扁豆,用肉,汤炒之,去肉存豆。单炒者油重为佳。以肥软为贵。毛糙而瘦薄者,瘠土所生,不可食。

  瓠子、王瓜 #

  将[鱼军]鱼切片先炒,加瓠子,同酱汁煨。王瓜亦然。

  煨木耳、香蕈 #

  扬州定慧庵僧,能将木耳煨二分厚,香蕈煨三分厚。先取蘑菇熬汁为卤。

  冬瓜

  冬瓜之用最多。拌燕窝、鱼肉、鳗、鳝、火腿皆可。扬州定慧庵所制尤佳。红如血珀,不用荤汤。

  煨鲜菱 #

  煨鲜菱,以鸡汤滚之。上时将汤撤去一半。池中现起者才鲜,浮水面者才嫩。加新栗、白果煨烂,尤佳。或用糖亦可。作点心亦可。

  缸豆

  缸豆炒肉,临上时,去肉存豆。以极嫩者,抽去其筋。

  煨三笋 #

  将天目笋、冬笋、问政笋,煨入鸡汤,号“三笋羹”。

  芋煨白菜 #

  芋煨极烂,入白菜心,烹之,加酱水调和,家常菜之最佳者,惟折菜须新摘肥嫩者,色青则老,摘久则枯。

  香珠豆 #

  毛豆至八九月间晚收者,最阔大而嫩,号“香珠豆”。煮熟以秋油、酒泡之。出壳可,带壳亦可,香软可爱。寻常之豆,不可食也。

  马兰

  马兰头菜,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杨花菜 #

  南京三月有杨花菜,柔脆与波菜相似,名甚雅。

  问政笋丝 #

  问政笋,即杭州笋也。

徽州人送者,多是淡笋干,只好泡烂切丝,用鸡肉汤煨用。

龚司马取秋油煮笋,烘干上桌,徽人食之惊为异味。

余笑其如梦之方醒也。

  炒鸡腿蘑菇 #

  芜湖大庵和尚,洗净鸡腿,蘑菇去沙,加秋油、酒炒熟,盛盘宴客,甚佳。

  猪油煮萝卜 #

  用熟猪油炒萝卜,加虾米煨之,以极熟为度。临起加葱花,色如琥珀。

  小菜单小菜佐食,如府史胥徒佐六官司也。醒脾解浊,全在于斯。作《小菜单》。

  笋脯

  笋脯出处最多,以家园所烘为第一。取鲜笋加盐煮熟,上篮烘之。须昼夜环看,稍火不旺则溲矣。用清酱者,色微黑。春笋、冬笋皆可为之。

  天目笋 #

  天目笋多在苏州发卖。其篓中盖面者最佳,下二寸便搀入老根硬节矣。须出重价,专买其盖面者数十条,如集狐成腋之义。

  玉兰片 #

  以冬笋烘片,微加蜜焉。苏州孙春杨家有盐、甜二种,以盐者为佳。

  素火腿 #

  处州笋脯,号“素火腿”,即处片也。久之太硬,不如买毛笋自烘之为妙。

  宣城笋脯 #

  宣城笋尖,色黑而肥,与天目笋大同小异,极佳。

  人参笋 #

  制细笋如人参形,微加蜜水。扬州人重之,故价颇贵。

  笋油

  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作豆腐法,上加一板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天台僧制以送人。

  虾油

  买虾子数斤,同秋油入锅熬之,起锅用布沥出秋油,乃将布包虾子,同放罐中盛油。

  喇虎酱 #

  秦椒捣烂,和甜酱蒸之,可用虾米搀人。

  熏鱼子 #

  熏鱼子色如琥珀,以没重为贵。出苏州孙春杨家,愈新愈妙,陈则味变而油枯。

  腌冬菜、黄芽菜

  腌冬菜、黄芽菜,淡则味鲜,咸则味恶。

然欲久放,则非盐不可。

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上半截虽臭、烂,而下次半截香美异常,色白如玉。

甚矣!相士之不可但观皮毛也。

  莴苣

  食莴苣有二法:新酱者,松脆可爱。或腌之为脯,切片食甚鲜。然必以淡为贵,咸则味恶矣。

  香干菜 #

  春芥心风干,取梗淡腌,晒干,加酒、加糖、加秋油,拌后再加蒸之,风干入瓶。

  冬芥

  冬芥名雪里红。一法整腌,以淡为佳;一法取心风干,斩碎,腌入瓶中,熟后杂鱼羹中,极鲜。或用醋煨,入锅中作辣菜亦可同,煮鳗、煮鲫鱼最佳。

  春芥

  取芥心风干、斩碎,腌熟入瓶,号称“挪菜”。

  芥头

  芥根切片,入菜同腌,食之甚脆。或整腌晒干作脯食之尤妙。

  芝麻菜 #

  腌芥晒干,斩之碎极,蒸而食之,号“芝麻菜”。老人所宜。

  腐干丝 #

  将好腐干切丝极细,以虾子、秋油拌之。

  风瘪菜 #

  将冬菜取心风干,腌后榨出卤,小瓶装之,泥封其口,倒放灰上。夏食之,其色黄,其臭香。

  糟菜

  取腌过风瘪菜,以菜叶包之,每一小包,铺一面香糟,重叠放坛内。取食时,开包食之,糟不沾菜,而菜得糟味。

  酸菜

  冬菜心风干微腌,加糖、醋、芥末,带卤入罐中,微加秋油亦可。席间醉饱之余,食之醒脾解酒。

  台菜心 #

  取春日台菜心腌之,榨出其卤,装小瓶之中,夏日食之。风干其花,即名菜花头,可以烹肉。

  大头菜 #

  大头菜出南京承恩寺,愈陈愈佳。入荤菜中,最能发鲜。

  萝卜

  萝卜取肥大者,酱一二日即吃,甜脆可爱。有侯尼能制为鲞,煎片如蝴蝶,长至丈许,连翩不断,亦一奇也。承恩寺有卖者,用醋为之,以陈为妙。

  乳腐

  乳腐,以苏州温将军庙前者为佳,黑色而味鲜。有干湿二种,有虾子腐亦鲜,微嫌腥耳。广西白乳腐最佳。王库官司家制亦妙。

  酱炒三果 #

  核桃、杏仁去皮,榛子不必去皮。先用油炮脆,再下酱,不可太焦。酱之多少,亦须相物而行。

  酱石花 #

  将石花洗净入酱中,临吃时再洗。一名麒麟菜。

  石花糕 #

  将石花熬烂作膏,仍用刀划开,色如蜜蜡。

  小松菌 #

  将清酱同松菌入锅滚熟,收起,加麻油入罐中,可食二日,入则味变。

  吐[虫失] #

  吐[虫失]出兴化、泰兴。有生成极嫩者,用酒酿浸之,加糖则自吐其油,名为泥螺,以无泥为佳。

  海蛰

  用嫩海蛰,甜酒浸之,颇有风味。其光者名为白皮,作丝,酒醋同拌。

  虾子鱼 #

  子鱼出苏州。小鱼生而有子。生时烹食之,较美于鲞。

  酱姜

  生姜取嫩者微腌,先用粗酱套之,再用细酱套之,凡三套而始成。古法用蝉退一入酱,则姜久而不老。

  酱瓜

  将瓜腌后,风干入酱,如酱姜之法。不难其甜,而难其脆。杭州放鲁箴家制之最佳。据云:酱后晒干又酱,故皮薄而皱,上口脆。

  新蚕豆 #

  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食方佳。

  腌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混套

  将鸡蛋外壳微敲一小洞,将清黄倒出,去黄用清,加浓鸡卤煨就者拌入,用箸打良久,使之融化,仍装入蛋壳中,上用纸封好,饭锅蒸熟,剥去外壳,仍浑然一鸡卵,此味极鲜。

  茭瓜脯 #

  茭瓜入酱,取起风干,切片成脯,与笋脯相似。

  牛首腐干 #

  豆腐干以牛首僧制者为佳。但山下卖此物者有七家惟晓堂和尚家所制方妙。

  酱王瓜 #

  王瓜初生时,择者腌之入酱,脆而鲜。

  点心菜梁昭明以点心为小食,郑傪嫂劝叔且点心,由来旧矣。作《点心单》。

  鳗面

  大鳗一条蒸烂,拆肉去骨,和入面中,入鸡汤清揉之擀成面皮,小刀划成细条,入鸡汁、火腿汁、蘑菇汁滚。

  温面

  将细面下汤沥干,放碗中,用鸡肉、香蕈浓卤,临吃,各自取瓢加上。

  鳝面

  熬鳝成卤,加面再滚。此杭州法。

  裙带面 #

  以小刀截面成条,微宽,则号“裙带面”。大概作面,总以汤多为佳,在碗中望不见面为妙。宁使食毕再加,以便引人入胜。此法扬州盛行,恰甚有道理。

  素面

  先一日将蘑菇蓬熬汁,定清;次日将笋熬汁,加面滚上。

此法扬州定慧庵僧人制之极精,不肯传人。

然其大概亦可仿求。

其纯黑色的或云暗用虾汁、蘑菇原汁,只宜澄云泥沙,不重换水,则原味薄矣。

  蓑衣饼 #

  干面用冷水调,不可多,揉擀薄后,卷拢再擀薄了,用猪油、白糖铺匀,再卷拢擀成薄饼,用猪油熯黄。如要盐的,用葱椒盐亦可。

  虾饼

  生虾肉,葱盐、花椒、甜酒脚少许,加水和面,香油灼透。

  薄饼

  山东孔藩台家制薄饼,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

家人如其法为之,卒不能及,不知何故。

秦人制小锡罐,装饼三十张。

每客一罐。

饼小如柑。

罐有盖,可以贮馅。

用炒肉丝,其细如发。

葱亦如之。

猪羊并用,号曰“西饼”。

  面老鼠 #

  以热水和面,俟鸡汁滚时,以箸夹入,不分大小,加活菜心,别有风味。

  颠不棱即肉饺也

  糊面摊开,裹肉为馅蒸之。其计好处全在作馅得法,不过肉嫩去筋作料而已。余到广东,吃官司镇台颠不棱,甚佳。中用肉皮煨膏为馅,故觉软美。

  韭合

  韭菜切末拌肉,加作料,面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内加酥更妙。

  糖饼(又名面衣)

  糖水溲面,起油锅令热,用箸夹入;其作成饼形者,号“软锅饼”,杭州法也。

  烧饼

  用松子、胡桃仁敲碎,加糖屑、脂油和面炙之,以两面熯黄为度,而加芝麻。

叩儿会做,面罗至四五次,则白如雪矣。

须用两面锅,上下放火,得奶酥更佳。

  千层馒头 #

  杨参戎家制馒头,其白如雪,揭之如有千层。金陵人不能也。其法扬州得半,常州、无锡亦得其半。

  面茶

  熬粗茶汁,炒面兑入,加芝麻酱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盐。无乳则加奶酥、奶皮亦可。

  杏酪

  捶杏仁作浆,挍去渣,拌米粉,加紧糖熬之。

  粉衣

  如作面衣之法。加糖、俱可,取其便也。

  竹叶粽 #

  取竹叶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

  萝卜汤圆 #

  萝卜刨丝滚熟,去臭气,微干,加葱酱拌之,放粉团中作馅,再用麻油灼之。

汤滚亦可。

春圃方伯家制萝卜饼,叩儿学会,可照此法作韭菜饼、野鸡饼试之。

  水粉汤圆 #

  用水粉和作汤圆,滑腻异常,中用松仁、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作馅亦可。

作水粉法,以糯米浸水中一日夜,带水磨之,用布盛接,布下加灰,以去其渣,取细粉晒干用。

  脂油糕 #

  用纯糯粉拌脂油,放盘中蒸熟,加冰糖捶碎,入粉中蒸好,用刀切开。

  雪花糕 #

  蒸糯饭捣烂,用芝麻屑加糖为馅,打成一饼,再切方块。

  软香糕 #

  软香糕,以苏州都林桥为第一。其次虎丘糕,西施家为第二。南京南门外报恩寺则第三矣。

  百果糕 #

  杭州北关外卖者最佳。以粉糯多松仁、胡桃而不放橙丁者为妙。其甜处非蜜非糖,可暂可久。家中不能得其法。

  栗糕

  煮栗极烂,以纯糯粉加糖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此重阳小食也。

  青糕、青团 #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

  合欢饼 #

  蒸糕为饭,以木印印之,如小珙璧状,入铁架熯之,微用油,方不粘架。

  鸡豆糕 #

  研碎鸡豆,用微粉为糕,放盘中蒸之。临食用小刀片开。

  鸡豆粥 #

  磨碎鸡豆为粥,鲜者最佳,陈者亦可。加山药、茯苓尤妙。

  金团

  杭州金团,凿木为桃、杏、元宝之状,和粉搦成,入木印中便成。其馅不拘荤素。

  麻团

  蒸糯米捣烂为团,用芝麻屑拌糖作馅。

  芋粉团 #

  磨芋粉晒干,和米粉用之。朝天宫道士制芋粉团,野鸡馅,极佳。

  熟藕

  藕须贯米加糖自煮,并汤极佳。外卖者多用灰水,味变,不可食也。余性爱食嫩藕,虽软熟而以齿决,故味在也。如老藕一煮成泥,便无味矣。

  新栗、新菱 #

  新出之栗,烂煮之,有松子仁香。厨人不肯煨烂,故金陵人有终身不知其味者。新菱亦然。金陵人待其老方食故也。

  莲子

  建莲虽贵,不如湖莲之易煮也。大概小熟抽心去皮,后下汤,用文火煨之,闷住合盖,不可开视,河停火。如此两炷香,则莲子熟时,不生骨矣。

  芋

  十月天晴时,取芋子、芋头,晒之极干,放草中,勿使冻伤。春间煮食,有自然之甘。俗人不知。

  萧美人点心 #

  仪真南门外,萧美人善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刘方伯月饼 #

  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儿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陶方伯十景点心

  每至年节,陶方伯夫人手制点心十种,皆山东飞面所为。

奇形诡状,五色纷披。

食之皆甘,令人应接不暇。

萨制军云:“吃孔方伯薄饼,而天下之薄饼可废;吃陶方伯十景点心,而天下之点心可废。

”自陶方伯亡,而此点心亦成《广陵散》矣。

呜呼!

  杨中丞西洋饼 #

  用鸡蛋清和飞面作稠水,放碗中。

打铜夹剪一把,头上作饼形,如蝶大,上下两面,铜合缝处不到一分。

生烈火烘铜夹,撩稠水,一糊一夹一熯,顷刻成饼。

白如雪,明如绵纸,微加冰糖、松仁屑子。

  白云片 #

  南殊锅巴,薄如绵纸,以油炙之,微加白糖,上口极脆。金陵人制之最精,号“白云片”。

  风枵

  以白粉浸透,制小片入猪油灼之,起锅时加糖糁之,色白如霜,上口而化。杭人号曰“风枵”。

  三层玉带糕 #

  以纯糯粉作糕,分作三层;一层粉,一层猪油白糖,夹好蒸之,蒸熟切开。苏州人法也。

  运司糕 #

  卢雅雨作运司,年已老矣。

扬州店中作糕献之,大加称赏。

从此遂有“运司糕”之名。

色白如雪,点胭脂,红如桃花。

微糖作馅,淡而弥旨。

以运司衙门前店作为佳。

他店粉粗色劣。

  沙糕

  糯粉蒸糕,中夹芝麻、糖屑。

  小馒头、小馄饨

  作馒头如胡桃大,就蒸笼食之。每箸可夹一双。扬州物也。扬州发酵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仍隆然而高。小馄饨小如龙眼,用鸡汤下之。

  雪蒸糕法 #

  每磨细粉,用糯米二分,粳米八分为则,一拌粉,将置盘中,用凉水细细洒之,以捏则如团、撒则如砂为度。

将粗麻筛筛出,其剩下块搓碎,仍于筛上尽出之,前后和匀,使干湿不偏枯,以巾覆之,勿令风干日燥,听用。

(水中酌加上洋糖则更有味,与市中枕儿糕法同。

)一锡圈及锡钱,俱宜洗剔极净,临时略将香油和水,布蘸拭之。

每一蒸后,必一洗一拭。

一锡圈内,将锡钱置妥,先松装粉一小半,将果馅轻置当中,后将粉松装满圈,轻轻攩平,套汤瓶上盖之,视盖口气直冲为度。

取出覆之,先去圈,后去钱,饰以胭脂,两圈更递为用。

一汤瓶宜洗净,置汤分寸以及肩为度。

然多滚则汤易涸,宜留心看视,备热水频添。

  作酥饼法 #

  冷定脂油一碗,开水一碗,先将油同水搅匀,入生面,尽揉要软,如擀饼一样,外用蒸熟面入脂油,合作一处,不要硬了。

然后将生面做团子,如核桃大,将熟面亦作团子,略小一晕,再将熟面团子包在生面团子中,擀成长饼,长可八寸,宽二三寸许,然后折叠如碗样,包上穰子。

  天然饼 #

  泾阳张荷塘明府家制天然饼,用上白飞面,加微糖及脂油为酥,随意搦成饼样,如碗大,不拘方圆,厚二分许。

用洁净小鹅子石衬而熯之,随其自为凹凸,色半黄便起,松美异常。

或用盐亦可。

  花边月饼 #

  明府家制花边月饼,不在山东刘方伯之下。

余常以轿迎其女厨来园制造,看用飞面拌生猪油子团百搦,才用枣肉嵌入为馅,裁如碗大,以手搦其四边菱花样。

用火盆两个,上下覆而炙之。

枣不去皮,取其鲜也;油不先熬,取其生也。

含之上口而化,甘而不腻,松而不滞,其工夫全在搦中,愈多愈妙。

  制馒头法 #

  偶食新明府馒头,白细如雪,面有银光,以为是北面之故。

龙云不然。

面不分南北,只要罗得极细。

罗筛至五次,则自然白细,不必北面也。

惟做酵最难。

请其庖人来教,学之卒不能松散。

  扬州洪府粽子 #

  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共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箸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

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

或云:即用火腿肥者斩碎,散置米中。

  饭粥单粥饭本也,余菜末也。本立而道生。作《饭粥单》。

  饭

  王莽云:“盐者,百肴之将。

”余则曰:“饭者,百味之本。

”《诗》称:“释之溲溲,蒸之浮浮。

”是古人亦吃蒸饭。

然终嫌米汁不在饭中。

善煮饭者,虽煮如蒸,依旧颗粒分明,入口软糯。

其诀有四: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观音籼”,或“桃花籼”,春之极熟,霉天风摊播之,不使惹霉发疹。

一要善淘,淘米时不惜工夫,用手揉擦,使水从箩中淋出,竟成清水,无复米色。

一要用火先武后文,闷起得宜。

一要相米放水,不多不少,燥湿得宜。

往往见富贵人家,讲菜不讲饭,逐末忘本,真为可笑。

余不喜汤浇饭,恶失饭之本味故也。

汤果佳,宁一口吃汤,一口吃饭,分前后食之,方两全其美。

不得已,则用茶、用开水淘之,犹不夺饭之正味。

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

  粥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

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尹文端公曰:“宁人等粥,毋粥等人。

”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

近有为鸭粥者,入以荤腥;为八宝粥者,入以果品,俱失粥之正味。

不得已,则夏用绿豆,冬用黍米,以五谷入五谷,尚属不妨。

余常食于某观察家,诸菜尚可,而饭粥粗粝,勉强咽下,归而大病。

尝戏语人曰:“此是五脏神暴落难。

”是故自禁受不得。

  茶酒单七碗生风,一杯忘世,非饮用六清不可。作《茶酒单》。

  茶

  欲治好茶,先藏好水。

水求中泠、惠泉。

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

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

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其次,莫如龙井。

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雨前最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

收法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石灰坛中,过十日则换石灰,上用纸盖札住,否则气出而色味又变矣。

烹时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滚便泡,滚久则水味变矣。

停滚再泡,则叶浮矣。

一泡便饮,用盖掩之则味又变矣。

此中消息,间不容发也。

山西裴中丞尝谓人曰:“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

”呜呼!公山西人也,能为此言。

而我见士大夫生长杭州,一入宦场便吃熬茶,其苦如药,其色如血。

此不过肠肥脑满之人吃槟榔法也。

俗矣!除吾乡龙井外,余以为可饮者,胪列于后。

  武夷茶 #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

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

僧道争以茶献。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

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

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龙井茶 #

  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每还乡上冢,见管坟人家送一杯茶,水清茶绿,富贵人所不能吃者也。

  常州阳羡茶 #

  阳羡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

  洞庭君山茶 #

  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方毓川抚军曾惠两瓶,果然佳绝。后有送者,俱非真君山物矣。

  此外如六安、银针、毛尖、梅片、安化,概行黜落。

  酒

  余性不近酒,故律酒过严,转能深知酒味。

今海内动行绍兴,然沧酒之清,浔酒之洌,川酒之鲜,岂在绍兴下哉!大概酒似耆老宿儒,越陈越贵,以初开坛者为佳,谚所谓“酒头茶脚”是也。

炖法不及则凉,太过则老,近火则味变。

须隔水炖,而谨塞其出气处才佳。

取可饮者,开列于后。

  金坛于酒 #

  于文襄公家所造,有甜涩二种,以涩者为佳。一清彻骨,色若松花。其味略似绍兴,而清洌过之。

  德州卢酒 #

  卢雅雨转运家所造,色如于酒,而味略厚。

  四川郫筒酒 #

  郫筒酒,清洌彻底,饮之如梨汁蔗浆,不知其为酒也。但从四川万里而来,鲜有不味变者。余七饮郫筒,惟杨笠湖刺史木箄上所带为佳。

  绍兴酒 #

  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

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

故绍兴酒,不过五年者不可饮,参水者亦不能过五年。

余党称绍兴为名士,烧酒为光棍。

  湖州南浔酒 #

  湖州南浔酒,味似绍兴,而清辣过之。亦以过三年者为佳。

  常州兰陵酒 #

  唐诗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之句。

余过常州,相国刘文定公饮以八年陈酒,果有琥珀之光。

然味太浓厚,不复有清远之意矣。

宜兴有蜀山酒,亦复相似。

至于无锡酒,用天下第二泉所作,本是佳品,而被市井人苟且为之,遂至浇淳散朴,殊可惜也。

据云有佳者,恰未曾饮过。

  溧阳乌饭酒 #

  余素不饮。

丙戌年,在溧水叶北部家,饮乌饭酒至十六杯,傍人大骇,来相劝止。

而余犹颓然,未忍释手。

其色黑,其味甘鲜,口不能言其妙。

据云溧水风俗:生一女,必造酒一坛,以青精饭为之。

俟嫁此女,才饮此酒。

以故极早亦须十五六年。

打瓮时只剩半坛,质能胶口,香闻室外。

  苏州陈三白 #

  乾隆三十年,余饮于苏州周慕庵家。

酒味鲜美,上口粘唇,在杯满而不溢。

饮至十四杯,而不知是何酒,问之,主人曰:“陈十余年之三白酒也。

”因余爱之,次日再送一坛来,则全然不是矣。

甚矣!世间尤物之难多得也。

按郑康成《周官》注盎齐云:“盎者翁翁然,如今[赞阝]白。

”疑即此酒。

  金华酒 #

  金华酒,有绍兴之清,无其涩;有女贞之甜,无其俗。亦以陈者为佳。盖金华一路水清之故也。

  山西汾酒 #

  既吃烧酒,以狠为佳。

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

余谓烧酒者,人中之光棍,县中之酷吏也。

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驱风寒、消积滞,非烧酒不可。

汾酒之下,山东膏梁烧次之,能藏至十年,则酒色变绿,上口转甜,亦犹光棍做久,便无火气,殊可交也。

尝见童二树家泡烧酒十斤,用枸杞四两、苍术二两、巴戟天一两、布扎一月,开瓮甚香。

如吃猪头、羊尾、“跳神肉”之类,非烧酒不可。

亦各有所宜也。

  此外如苏州之女贞、福贞、元燥,宣州之豆酒,通州之枣儿红,俱不入流品;至不堪者,扬州之木瓜也,上口便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