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斋宜备八则

《琴斋宜备八则》

  

  《琴斋宜备八则》选自《五知斋琴谱》 

  

  琴几多用半方条桌。

如遇起坐行走,稍不留心每致跌磕。

今本斋桌样以条桌镶嵌琴砖,或一头、或两头,开一方孔。

可容护轸入内。

宽则以小榍塞之。

稳当至极。

桌下调弦,依然便易。

如遇珊瑚玉轸更不虑其坠地。

即无琴砖,木桌亦可开孔既免失跌之虞尤乏推移之累。

 

  

  每见旧琴护轸多有损缺。

皆因灰漆为之易于剥落。

今本斋改用紫檀或花梨制为护轸,可以坚久不坏。

况焦尾俱用紫檀等木,而护轸岂独不宜。

即无关于音声,又饰观而耐久,亦补古人未尽之遗意也。

 

  

  弹琴必需琴垫。但不宜太宽而过厚。宽则丑看厚则音滞。如用标布做一小口袋,内装细砂土缝好,以做琴垫最为稳安。 

  

  琴之龙龈多有琢磨不善,最伤琴弦。间有低削者,以鹅翎管衬之既不伤弦又且易上。 

  

  代甲护指别谱亦有载者。

但诸物俱不尽善。

代甲惟秋角为最,即活鹿角亦佳,象牙次之,玳瑁又次之。

护指以雁翎管尖,剪合如法。

须购哈密胶,锉碎为末。

用细罗筛过以津唾粘帖。

至十日半日不落。

如无哈密胶既弓匠所用之胶亦可。

虽沐浴净面俱无妨碍。

至云旧膏药则太陋矣。

 

  

  家居藏琴,少则用匣。如琴多匣多不胜其繁,宜置一大橱内不用隔板,周围以布裹勾头长钉直挂。即无潮湿又不致乔。且可一橱总收十余张岂不妥便。 

  

  琴徽多有不准者。

皆因安徽之时,折叠分寸,不识个中之窍以致舛错。

须知岳山至龙龈,对折居中即七徽。

以七徽至岳山对折居中,即四徽。

以七徽至岳山三折,一折即五徽、再折即二徽、三折与岳山齐。

四徽至岳山对折,即一徽。

五徽至七徽五折,从五徽取二折则六徽、从二徽取一折则三徽。

后之八九等徽,以七徽至焦尾,与前折相同,即不至谬。

试弹泛音,声声相应矣。

 

  

  琴多用金徽玉轸。原所以庄重而饰观也。古人更有加以珠宝文彩,曾不闻鄙其奢华。今本斋琴额俱用玉、或水晶镶嵌以备雅观。虽不足法当俟同好。 

  

  收琴须择干燥洁净处所。

有安放尤要得宜。

旧琴多有折腰之病,皆因随手平搁,轸足高起,日久不弹以至如此。

今琴匣内必要中辅一板,于放轸足处各开一空槽落下,自然前后俱得着实。

可无折腰之患矣。

 

  

  旧琴年久收放不善,多致圯凹。

每有因其断纹,不肯破腹修整。

孰知断纹虽好,无从取音,何益之有。

况琴所贵断纹,原以取其音之灵透也。

如不能弹,从何得其灵透之音乎。

但修必用八宝鹿角灰。

若无真金末,即响铜细末亦可。

万不可误用瓦灰。

如琴有折腰耸肩之病,弦硬拱手不堪落指。

必要开腹下肩。

修妥且不用漆,先合原笋试弹已好,方以漆漆之。

如未尽善,尚可再修。

务要复返元音,庶不负古琴之妙。

不然纵惜断纹而不修整,此琴终于虚设矣。

皆因前人有削圆方竹杖、漆却断纹琴之句。

遂视为宝鍳。

余思此句惟五柳先生可道耳,倘欲弦上取音者不必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