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谱

菌谱 宋 陈仁玉

提要

菌谱

 

提要

  《菌谱》一卷,宋陈仁玉撰。

仁玉字碧栖,台州仙居人。

擢进士第。

开庆中官礼部郎中,浙东提刑,入直敷文阁。

嘉定中重刊《赵清献集》,其序即仁玉所作。

其事迹则无考矣。

是编成于淳佑乙巳。

前有自序。

案叶梦得《避暑录话》曰:四明、温、台山谷之间多产菌。

又周密《癸辛杂识》曰:天台所出桐蕈,味极珍,然致远必渍以麻油,色味未免顿减。

诸谢皆台人,尤嗜此品,乃并舁桐木以致之,旋摘以供馔。

是南宋时台州之菌为食单所重,故仁玉此谱备述其土产之名品。

曰合蕈,曰稠膏蕈,曰栗壳蕈,曰松蕈,曰竹蕈,曰麦蕈,曰玉蕈,曰黄蕈,曰紫蕈,曰四季蕈,曰鹅膏蕈,凡十一种。

各详所生之地,所采之时,与其形状色味,然不及桐蕈,则未喻其故也。

案《尔雅释草》曰:中馗菌。

郭璞注曰:地蕈也。

《吕氏春秋》称和之美者,越骆之菌。

是菌自古入食品。

然为物颇微,类事者多不之及。

陈景沂《全芳备祖》仅载二条。

存此一编,亦博物之一端也。

末附解毒之法,以苦茗白矾匀新水咽之,与张华《博物志》、陶宏景《本草注》以地浆治之者法又不同,可以互相参证,亦有裨于医疗焉。

 

  芝、菌,皆气出也。

灵华三秀,称瑞尚矣。

朝菌晦朔,庄生讪之。

至若俦其食品,古则未闻。

自商山茹芝,而五台天花亦甲。

羣彚仙居介台括丛山入天仙灵所,宫爰产异菌。

林居岩栖者,左右芼之。

固黎苋之至腴,莼葵之上瑞,比或以羞王公登玉食自有此山卽有此菌未有此遇也。

遇不遇无预菌事,繄欲尽菌之性而究其用,第其品作《菌谱》。

  淳佑乙巳秋九月山人陈仁玉序

  合蕈

  邑极西韦羌山,高夐秀异,寒极雪收,林木坚瘦。

春气微欲动,土松芽活,此菌候也。

菌质外褐色,肌理玉洁,芳芗韵味发釡鬲,闻百步外。

葢菌多种例柔美皆无香。

独合蕈香与味称,虽灵芝天花无是也。

非全德耶,宜特尊之以冠诸菌。

合蕈始名,旧传昔尝上进,标以台蕈。

上遥见误读,因承误云。

数十年来旣充苞贡,山獠得善价。

率曝干以售,罕获生致。

邑孟溪山中亦同时产,惟蕈柄高无香气,土人以是别于韦羌焉。

  稠膏蕈 #

  邑西北孟溪山,窅邃深莫测。

秋中山气重,霏雨零露浸酿,山膏木腴,蓓为菌花,戢戢多生山絶顶高树杪。

初如蘂珠,圆莹类轻酥。

滴乳浅黄白色,味尤甘胜。

已乃伞张大几掌,味顿渝矣。

春时亦间生不能多,稠膏得名,土人谓稠木膏液所生耳。

合蕈他邦犹或有之,此菌独此邑此山所产,故尤可贵。

鬻法当徐下鼎渖,伺涫沸漉起。

谨勿七挠,挠则涎腥不可食。

性参和众味而特全于酒,烹齐旣调,温厚滑甘,雉尾莼不足道也。

或欲致远,则复汤蒸熟贮之瓶罂,然其味去出山远矣。

  栗殻蕈 #

  寒气至,稠膏将尽。栗殻蕈者,则其续也,尚有典刑焉。

  松蕈

  生松□〈艹阴〉,采无时。

凡物松出无不可爱,松叶与脂、伏灵、琥珀皆松裔也。

昔之遁山服食求长年者,舍松焉依。

人有病溲浊不禁者,偶掇松下菌,病良已,此其效也。

  竹蕈

  生竹根,味极甘,当与笋通谱,而菌为北阮矣。

  麦蕈

  多生溪边沙壤松土中,俗名麦丹蕈。未详,味殊美絶,类北方藦菇,蕈品最优银。

  玉蕈

  生山中初寒时,色洁皙可爱,故谥为玉。然作羮□〈微,口代几〉韧,俗名寒蒲蕈。

  黄蕈

  丛生山中栀,郁黄色。俗名黄纉蕈,又有名黄□〈犭屯〉者,殊峭硬有味。

  紫蕈

  赪紫色,亦山中产。俗名紫富蕈,品为下。

  四季蕈 #

  生林木中,味甘而肌理麄峭,不入品。

  鹅膏蕈 #

  生髙山,状类鹅子,久乃伞开。

味殊甘滑不谢,稠膏然与杜蕈相乱。

杜蕈者,生土中,俗言毒蠚,气所成,食之杀人。

甚美,有恶,宜在所黜。

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

凡中其毒者,必笑解之。

宜以苦茗杂白矾勺新水并咽之,无不立愈。

因着之,俾山居者享其美而远其害,此谱外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