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村梅谱

范村梅谱 宋 范成大

提要

自序

范村梅谱 #

后序

提要

  《范村梅谱》,宋范成大撰。

成大有《桂海》、《虞衡志》诸书,已别着録。

此乃记所居范村之梅,凡十二种。

前后皆有自序。

梅之为物,其名虽见于《尚书》《礼经》,然皆取其实而不以花着,自唐人题咏竞作,始以香色重于时,成大剏为此编,稍辨次其品目。

然如緑萼梅一种,今在吴下已为常植,而成大乃矜为人间不多见之物,则土宜之异,或者随时迁改欤?又,杨无咎画梅有名,后世皆珍为絶作,而成大后序乃谓“其画大畧皆如吴下之气条,虽笔法竒峭,去梅实远。

”与宋孝宗诋无咎为村梅者,所论相近,盖其时犹未甚重无咎之画。

至嘉熈淳佑间,赵希鹄作《洞天清録》,始称江西人得无咎一幅梅,价不下百千疋,是亦可以觇世变也。

《通考》以此书与所作《菊谱》合为一,题曰“范村梅菊谱二卷”,然观其自序,实别为书。

今故仍各加标目焉。

 

自序

  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

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繋重轻。

余于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数百本。

比年又于舍南买王氏僦舍七十楹,尽拆除之,治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

吴下栽梅特盛,其品不一,今始尽得之。

随所得为之谱,以遗好事者。

范村梅谱 #

  【江梅】 #

  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凡山间水滨,荒寒清絶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疎瘦,有韵,香最清,实小而硬。

  【早梅】 #

  花胜直脚梅,吴中春晩二月始烂漫,独此品于冬至前已开,故得“早”名。钱塘湖上亦有一种,尤开早。余尝重阳日亲折之,有“横枝对菊开”之句。

  行都卖花者,争先为竒。冬初所未开,枝寘浴室中薫蒸,令拆,强名早梅,终琐碎,无香。

  余顷守桂林,立春,梅已过。元夕则见青子,皆非风土之正。杜子美诗云“梅蘃臈前破,梅花年后多。”惟冬春之交,正是花时耳。

  【官城梅】 #

  吴下圃人以直脚梅择他本花肥实美者,接之,花遂敷腴,实亦佳,可入煎造。唐人所称官梅止谓“在官府园圃中”,非此官城梅也。

  消梅花与江梅、官城梅相似,其实圆小松脆,多液无滓。

多液则不耐日干,故不入煎造,亦不宜熟,惟堪青噉,比梨,亦有一种轻松者,名消梨,与此同意。

  【古梅】 #

  会稽最多,四明、吴兴亦间有之。

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

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緑丝飘飘,可玩。

初谓“古木”,乆歴风日致然。

详考会稽所产,虽小株,亦有苔痕,盖别是一种,非必古木。

余尝从会稽移植十本。

一年后,花虽盛发,苔皆剥落殆尽,其自湖之武康所得者,即不变移,风土不相宜。

会稽隔一江,湖苏接壤,故土宜或异同也。

凡古梅多苔者,封固花叶之眼,惟鏬隙间始能发花。

花虽稀而气之所锺,丰腴妙絶,苔剥落者,则花发仍多,与常梅同。

  去成都二十里,有卧梅,偃蹇十余丈,相传唐物也,谓之梅龙。好事者,载酒游之。

  清江酒家有大梅如数间屋,傍枝四垂,周遭可罗坐数十人。任子严运使买得,作凌风阎临之,因遂进筑大圃,谓之盘园。

  余生平所见梅之竒,古者,惟此两处为冠,随笔记之,附古梅后。

  【重叶梅】 #

  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梅中之竒品。

花房独出而结实多双,尤为瑰异,极梅之变,化工无余巧矣。

近年方见之,蜀海棠有重叶者,名莲花海棠,为天下第一,可与此梅作对。

  【緑萼梅】 #

  凡梅花,纣蒂皆綘紫色,惟此纯緑。

枝梗亦青,特为清髙,好事者比之“九疑僊人萼緑华”。

京师艮岳有萼緑华堂,其下专植此本。

人间亦不多有,为时所贵重。

吴下又有一种萼,亦微緑,四边犹浅,綘亦自难得。

  【百叶缃梅】 #

  亦名黄香梅,亦名千叶香。梅花叶至二十余瓣,心色微黄,花头差小而繁宻,别有一种芳香,比常梅尤秾美。不结实。

  【红梅】 #

  粉红色。

标格犹是梅,而繁宻则如杏。

香亦类杏。

诗人有“北人全未识,浑作杏花看”之句,与江梅同开,红白相映,园林初春絶景也。

梅圣俞诗云“认桃无緑叶,辨杏有青枝。

”当时以为着题。

东坡诗云“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緑叶与青枝”,盖谓其不韵,为红梅解嘲云。

承平时,此花独盛于姑苏。

晏元献公,始移植西冈圃中。

一日贵游,赂园吏得一枝分接。

由是都下有二本,尝与客饮花下,赋诗云“若更开迟三二月,北人应作杏花看”,客曰“公诗固佳,待北俗何浅耶?”晏笑曰“伧父安得不然。

”王琪君玉,时守吴郡,闻盗花种事,以诗遗公曰“馆娃宫北发精神,粉瘦琼寒露蘂新。

园吏无端偷折去,鳯城从此有双身。

”当时罕得如此。

比年展转移接,殆不可胜数矣。

世传吴下红梅诗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絶唱,有“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之句。

  【鸳鸯梅】 #

  多叶红梅也。花轻盈,重叶数层,凡双果,必并蔕。惟此一蔕而结双。梅亦尤物。杏梅花比红梅色微淡,结实甚匾,有斓斑色,全似杏味,不及红梅。

  【蜡梅】 #

  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

凡三种,以子种出,不经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俗谓之狗蝇梅。

经接,花疎,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

最先开,色深,黄如紫檀。

花宻香秾,名檀香梅。

此品最佳。

蜡梅,香极清芳,殆过梅香,初不以形状贵也。

故难题咏。

山谷简斋但作五言小诗而已。

此花多宿叶,结实如垂铃,尖长寸余。

又如大桃,奴子在其中。

后序

  梅,以韵胜,以格髙,故以横斜疎瘦与老枝恠竒者为贵。

其新接穉木,一岁抽嫩枝直上,或三四尺,如酴醿、蔷薇辈者,吴下谓之气条,此直宜取实规利,无所谓韵与格矣。

又有一种粪壤力胜者,于条上茁短横枝,状如棘针,花宻缀之,亦非髙品。

近世始画墨梅。

江西有杨补之者,尤有名。

其徒仿之者,实繁。

观杨氏画大畧皆气条耳,虽笔法竒峭,去梅实远,惟廉宣仲所作差有风致,世鲜有评之者,余故附之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