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名画录

益州名画录 宋 黄休复

●序

大凡观画而神会者鲜矣,不过视其形似,其或洞达气韵,超出端倪,用笔精致,不谓之功,傅采炳缛,不谓之丽,观乎象而忘象,意先自然,始可品绘工於彀中,揖画圣于方外,有造物者思,唯是得之。

江夏黄氏休复,字归本,通《春秋》学,校左氏、公、谷书,暨摭百家之说,鬻丹养亲,行达于世,恬如也。

加以游心顾、陆之艺,深得厥趣。

居常以魏、晋之奇踪,隋、唐之懿迹,盈缣溢帙,类而珍之。

适值博雅之士款扉求见,则敞茅屋,拂榻尘,架而陈之,娱宾赏心,万虞一泯。

及其僧舍道居,靡不往而玩之,环岁忘倦。

盖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

谓唐二帝播越及诸侯作镇之秋,是时画艺之杰者,游从而来,故其标格楷模,无处不有。

圣朝伐蜀之日,若升堂邑,彼廨宇、寺观,前辈名画,纤悉无圯者。

迨淳化甲午岁,盗发二川,焚劫略尽,则墙壁之绘,甚乎剥庐;家秘之宝,散如决水。

今可觌者,十二三焉。

噫!好事者为之几郁矣。

黄氏心郁久之,又能笔之书,存录之也。

故自李唐乾元初至皇宋乾德岁,其间图画之尤精,取其目所击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离为三卷,命曰《益州名画录》。

书来,谓余有陶隐居之好,恨无画之癖,首贶读之,序以见托。

且曰:“画之神妙功格,往躅前范,黄氏录之详矣。

至如蜀都名画之存亡,系后学之明昧,斯黄氏之志也。

故其书婉而当,博而有伦,体而不乱。

信夫学者得意忘象,观前贤之逸轨,然后考黄氏之四格,则思过半矣,非独鸣图画之誉于坤维者哉。

时景德三年五月二十日序。

●卷上 #

○逸格一人 #

△孙位 #

孙位者,东越人也。

僖宗皇帝车驾在蜀,自京入蜀,号“会稽山人”。

性情疏野,襟抱超然,虽好饮酒,未尝沉酩。

禅僧道士,常与往还;豪贵相请,礼有少慢,纵赠千金,难留一笔。

唯好事者时得其画焉。

光启年,应天寺无智禅师请画山石两堵、龙水两堵,寺门东畔,画东方天王及部从两堵。

昭觉寺休梦长老请画浮沤先生松石墨竹一堵,仿润州高座寺张僧繇战胜一堵。

两寺天王、部众,人鬼相杂,矛戟鼓吹,纵横驰突,交加戛击,欲有声响。

鹰犬之类,皆三五笔而成。

弓弦斧柄之属,并掇笔而描,如从绳而正矣。

其有龙拿水汹,千状万态,势欲飞动。

松石墨竹,笔精墨妙,雄壮气象,莫可记述。

非天纵其能,情高格逸,其孰能与于此邪?悟达国师请於眉州福海院画行道天王、松石龙水两堵,并见存。

不知其后有何所遇,改名遇矣。

景朴者,蜀人也。

蜀广政年,辄于应天寺门西畔画西方天王及部从两堵,以对孙遇笔。

识者比之蹄涔巨浸,未万分之一焉。

虑误后人。

因附而正之。

○神格二人 #

△赵公 #

公者,长安人也,宝历中寓居蜀城。

攻画人物,尤善佛像、天王、神鬼。

初,赞皇公(李德裕)镇蜀之日,宾礼待之。

自宝历、太和至开成年,公于诸寺画佛像甚多。

会昌年,一例除毁,唯存大圣慈寺文殊阁下天王三堵、阁里内东方天王一堵、药师院师堂内四天王并十二神、前寺石经院天王部属,并公笔,见存。

公天资神用,笔夺化权,应变无涯,罔象莫测,名高当代,时无等伦。

数仞之墙,用笔最尚风神、骨气,唯公得之,六法全矣。

△范琼 #

范琼者,不知何许人也。

开成年与陈皓、彭坚同时同艺,寓居蜀城。

三人善画人物、佛像、天王、罗汉、鬼神。

三人同手于诸寺图画佛像甚多。

会昌年除毁后,余大圣慈一寺佛像得存。

洎宣宗皇帝再兴佛寺,三人于圣寿寺、圣兴寺、净众寺、中兴寺,自大中至乾符,笔无暂释,图画二百余间墙壁。

天王佛像、高僧经验及诸变相,名目虽同,形状一无同者。

自淳化五年、咸子三年,两遇兵火,得存三寺笔踪。

大圣慈南廊下药、大将和修吉龙王、鬼子母、天女五堵,谓之十七护神,北廊下石经院门两金刚、东西二方天王。

中寺大悲院门上阿弥陀佛及四菩萨,院门两畔观音像、药师像,石经板上七佛、四仙人、大悲变相,大将堂两畔南北二方天王,文殊阁下北方天王及天王变相。

此寺画壁,自唐至今,年纪深远,彩色故暗,重妆损者十四五矣。

圣寿寺大殿释伽像、行道北方天王像、西方变相,殿上小壁水月观音,浴室院旁西方天王,大悲院八明王、西方变相,并大中年画。

此寺壁画,年祀亦远,倒损者十四五矣。

圣兴寺大殿东北二方天王、药师、十二神、释迦十弟子、弥勒像、大悲变相,并咸通画。

其中西方一堵,甚著奇工,精妙之极也。

焉刍瑟磨像两堵,设色未半,笔踪俨然,后之妙手,终莫能继。

自圣寿、圣兴两寺佛僧,范琼亲描,并见存。

○妙格上品六人

△陈皓(彭坚附)

陈皓、彭坚者,不知何许人也。

开成中,与范琼寓止蜀城。

大中年,府主杜相公()起净众等寺门屋。

相国知三人中范琼年齿虽低,手笔称冠矣,因请陈、彭二公各画天王一堵,各令一客将伴之,以幔幕遮蔽,不令相见,欲验谁之强弱。

至画告毕之日,相国与诸府寮彻其帏幕,南畔仗剑振威者,彭公笔;北畔持弓夺赫者,陈公笔。

二公笔力相似,观者莫能升降。

大约宗师吴道玄之笔,而傅采拂澹过之。

画之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日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采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

斯之六法,名辈少该,唯此三人,俱尽其美矣。

△张腾 #

张腾者,不知何许人也。

太和末年,偶止蜀川,于诸寺壁图画亦多。

会昌年,除毁皆尽。

大中初,佛寺再兴。

于圣寿寺大殿画文殊一堵、普贤一堵、弥勒下生一堵,浴室院北对范琼画持弓北方天王一堵。

大圣慈寺文殊阁下画报身如来一堵。

并腾之笔,见存。

△赵温奇 #

赵温奇者,公子也。

幼而颖秀,长有父风。

父殁之后,於大圣慈寺文殊阁内继父之踪,画北方天王及梵王帝释大轮部属,大将堂大将部属并梵王帝释,普贤阁下南方天王,华严阁上画东西二方天王、梵王帝释。

中兴寺大殿文殊、普贤及天王部众。

并温奇笔,见存。

△赵德齐 #

德齐者,温奇子也。

乾宁初,王蜀先主府城,精舍不严,禅室未广,遂于大圣慈寺大殿东庑起三学延祥之院,请德齐於正门西畔画南北二方天王两堵。

院门旧有卢楞伽画行道高僧三堵六身,赖德齐迁移,至今获在。

光化年,王蜀先主受昭宗敕,置生祠,命德齐与高道兴同手画西平王仪仗、旗纛、旌摩、车辂、法物,及朝真殿上皇姑、帝戚、后妃、嫔御百堵已来。

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

蜀光天元年戊寅岁,蜀先主殂逝,再命德齐与道兴画陵庙,鬼神人马及车辂仪仗、宫寝嫔御一百余堵。

大圣慈寺竹溪院释迦十弟子并十六大罗汉,崇福禅院帝释及罗汉,崇真禅院帝释梵王,及罗汉堂文殊、普贤,皆德齐笔,见存。

议者以德齐三代居蜀,一时名振,克绍祖业,荣耀何多!

△卢楞伽 #

楞伽者,京兆人也。

明皇帝驻跸之日,自汴入蜀,嘉名高誉,播诸蜀川,当代名流,咸伏其妙。

至德二载,起大圣慈寺。

乾元初,於殿东西廊下画行道高僧数堵,颜真卿题,时称二绝。

至乾宁元年,王蜀先主于寺东廊起三学院,不敢损其名画,移一堵于院门南,移一堵于门北,一堵於观音堂后,此行道僧三堵六身画,经二百五十余年,至今宛如初矣。

西廊下一堵,马鸣、提婆像二躯,虽遭粉饰,犹未损其笔踪。

余者重妆,皆昧前迹。

蜀中诸寺,佛像甚多,会昌年皆尽毁。

△张素卿 #

道士张素卿者,简州人也。

少孤贫,性好画。

在川方谯国夏侯公(孜)宅多见隋唐名画。

艺成之后,落拓无羁束,遂衣道士服,唯画道门尊像,豪贵之家,少得其画者。

乾符中,居青城山常道观焚修。

至中和元年,僖宗皇帝遣使与赐紫道士杜光庭封丈人山为希夷公。

癸卯岁,素卿上表云:“五岳既已封王,丈人位居五岳之上,不可称公。

”是岁敕宜改封五岳,丈人为希夷真君,素卿赐紫。

素卿有老子过、流沙图、五岳朝真图、九皇图、五星图、老人星图、二十四化真人像、太无先生像。

素卿於诸图画而能敏速,落锥之后,下笔如神,自始及终,更无改正。

今龙兴观甚有画壁,年深皆尽颓损,余张百子堂板龛内门两畔龙虎两躯,素卿笔,见存。

王蜀先主修青城山丈人观,请素卿于丈人真君殿上画五岳、四渎、十二溪女,山林、溪沼、树木、诸神及岳渎曹吏,诡怪之质,生於笔端,上殿观者无不恐惧。

又于简州开元观画容成子、董仲舒、严君平、李阿、马自然、葛玄、长寿仙、黄初平、葛永贵、窦子明、左慈、苏耽十二仙君像,各写当初卖卜贾药、书符导引时真,笔踪洒落,彩画因循,当代名流,皆推画手。

蜀检校太傅安公(思谦)好古博雅,唐时名画,人皆献之。

黄筌、滕昌、石恪,皆在其门馆,宾礼优厚。

甲寅岁十一月十一日,值蜀主诞生之辰,安公进素卿所画十二仙真形十二帧,蜀主耽玩欲赏者久,固命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欧阳炯次第赞之,令翰林待诏黄居宝八分书题之。

凡有醮,奏於玉局开悬供养。

乾德三年,圣朝克复。

吏部侍郎吕公(馀庆)镇蜀日,求古画图书,并将进呈,斯画预焉。

○妙格中品十人

△辛澄 #

辛澄者,不知何许人也。

建中元年,大圣慈寺南畔创立僧伽和尚堂,请澄画焉。

才欲援笔,有一胡人云:“仆有泗州真本。

”一见甚奇,遂依样描写,及诸变相未毕,蜀城士女瞻仰仪容者侧足,将香灯供养者如驱。

今已重妆损矣。

普贤阁下五如来同坐一莲花,及邻壁小佛九身,阁里内如意轮菩萨,并澄之笔,见存。

△李洪度 #

洪度者,蜀人也。

元和中,府主相国武公(元衡)请於大圣慈寺东廊下维摩诘堂内画帝释、梵王两堵,笙竽鼓吹,天人姿态,笔踪妍丽,时之妙手莫能偕焉。

会昌前,诸寺图画亦多,除毁后余此一处。

△左全 #

左全者,蜀人也。

世传图画,迹本名家。

宝历年中,声驰阙下。

於大圣慈寺中殿画维摩变相、师子国王、菩萨变相。

三学院门上三乘渐次修行变相、降魔变相。

文殊阁东畔水月观音、千手眼大悲变相。

极乐院门两金刚,西廊下金刚经验及金光明经变相。

前寺南廊下行道二十八祖,北廊下行道罗汉六十余躯。

多宝塔下仿长安景公寺吴道玄地狱变相,当时吴生画此地狱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两市屠沽,经月不售。

王蜀时,令杂手重妆已损,惟存大体也。

大中初,又于圣寿寺大殿画维摩诘变相一堵,楼阁、树石、花雀、人物、冠冕、蕃汉异服,皆得其妙,今见存。

△张南本 #

张南本者,不知何许人也。

中和年寓止蜀城,攻画佛像人物、龙王神鬼。

有金谷园图、勘书图、诗会图、白居易叩齿图、高丽王行香图。

今圣寿寺中门宾头卢变相、东廊下灵山佛会、大圣慈寺华严阁下东畔大悲变相、竹溪院六祖、兴善院大悲菩萨、八明王、孔雀王变相,并南本笔。

相传南本于金华寺大殿画明王八躯,才毕,有一老僧入寺,蹶仆于门下,初不知是画,但见大殿遭火所焚。

其时孙位画水,南本画火,代无及者。

世之水火,皆无定质,唯此二公之画,冠绝今古。

僖宗驾回之后,府主陈太师于宝历寺置水陆院,请南本画天神地祗、三官五帝、雷公电母、岳渎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诸庙一百二十余帧,千怪万异,神鬼龙兽,魍魉魑魅,错杂其间,时称大手笔也。

至孟蜀时,被人模塌,窃换真本,鬻与荆湖人去。

今所存,伪本耳。

(伪本淳化年遭贼搓劫,已皆散失)

△高道兴 #

高道兴者,成都人也。

攻杂画,触类皆长,尤善佛像高僧。

光化年,高宗敕许王蜀先主置生祠,命道兴与赵德齐同手画西平王仪仗、车辂、旌旗、礼服、法物,朝真殿上皇姑、帝戚、后妃、女乐百堵已来。

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

及先主殂逝,再命道兴与德齐画陵庙,鬼神、人马、兵甲、公主仪仗、宫寝嫔御一百余堵。

今大慈寺中两廊下高僧六十余躯、华严阁东畔丈六天花瑞像,并见存。

△房从真 #

房从真者,成都人也。

攻画甲马、人物、鬼神,冠绝当时。

有宁王猎射图,羌人移居图,陈登斫图,冷朝阳、王昌龄、常建冒雪入京图。

蒲师训师其笔法。

王蜀先主于浣花龙兴寺修圣夫人堂,合水津起通波侯庙,请从真画甲马、ユ旗、从官、鬼神。

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

今宝历寺五丈天王阁下天王部属诸神,并从真笔,后人重妆已损,蒲师训因再八修之。

△赵德玄 #

赵德玄者,雍京人也。

天福年入蜀,攻画车马人物、屋木山水、佛像鬼神,笔无偏擅,触类皆长,独步川中,标名大手。

其有楼殿台阁,向背低昂,代无比者。

有朱陈村图、丰稔图、汉祖归丰沛图、盘车图、台阁样。

入蜀时将梁、隋、唐名画百本,至今相传。

裴孝源《公私画录》云:“自魏晋以来,终于贞观,秘府并人间画,共集成二百九十八卷。

二百三十卷是隋、唐官本,十三卷是左仆射萧进,二十卷杨素家得,三卷许善心进,十卷高平县书佐女张氏所献,四卷安福进,十八卷先在秘府,无得处人名,唯有天和年月。

”集贤校理张怀云:“昔梁武帝博雅好古,鸠集名画,令鉴者数人,共详名氏,兼定品格,供御赏玩。

及侯景作乱,江陵府将陷,元帝先焚内库书画数万卷,深可叹息。

其后帝王亦有兼爱,人多进之,又盈秘府。

天后朝,张易之奏召天下名工修诸图画,因窃换真本,私家收藏,将伪本进纳。

易之殁后,薛稷所得。

稷殁之后,岐王所获。

岐王虑帝忽知,乃尽焚。

”吁!天下重宝,再经灰烬。

当时天府所藏,多涉于伪,人间所畜,或乃是真。

古画频经焚烧,积年散失,能秘在者,得非稀世之宝邪?蜀因二帝驻跸,昭宗迁幸,自京入蜀者,将到图书名画,散落人间,固亦多矣。

杜天师在蜀集道经三千卷,儒书八千卷。

德玄将到梁、隋及唐百本画,或自模塌,或是粉本,或是墨迹,无非秘府散逸者。

本相传在蜀,信后学之幸也。

今祖庆禅院隐形罗汉变相两堵,德玄笔,见存。

△常粲 #

常粲者,雍京人也。

咸通年,路侍中(岩)牧蜀之日,自京入蜀,路公宾礼待之。

粲善传神杂画,有七贤像、六逸像、女娲伏羲神农像,谓之三皇图。

立释迦像、五天胡僧像、孔子西周问礼像、名医下蛊像、樗蒲图、龙树验丹图。

先贤卷轴,至今好事者收得,为后学师范矣。

玉局化壁画道门尊像甚多,王蜀时修改后颓损已换。

今大圣慈寺悟达国师(知玄)真,粲之笔,见存。

△常重胤 #

重胤者,粲之子也。

僖宗皇帝幸蜀,回銮之日,蜀民奏请留写御容于大圣慈寺。

其时随驾写貌待诏,画皆操笔,不体天颜。

府主陈太师(敬)遂表进重胤,御容一写而成,内外官属,无不叹骇,谓为僧繇之后身矣。

宣令中和院上壁,及写随驾文武臣寮真。

殿上御容前,写西川节度副大制置、指挥诸道兵马兼供军使、太师中书令、成都尹、颖川郡王陈敬,义成军节度使、中书令王铎,门下侍中韦昭度,检校司徒守太子太保郑畋,检校司徒郑延林,翰林学士承旨守兵部尚书乐朋龟,翰林学士守礼部尚书杜让能,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崔凝,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沈仁伟,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侯翻,尚书左仆射裴璩,礼部尚书兼太常礼仪使牛丛,左散骑常侍杨堪,右散骑常侍柳涉,右散骑郑琐,左谏议大夫李绍鱿,右谏议大夫萧说,尚书左丞知中朝御史中丞卢泽,给事中李辉,给事中宋旦,中书舍人郑欣,比部郎中知制诰苏循,尚书右丞判户部张,尚书吏部侍郎张读,尚书刑部侍郎充集贤殿学士李燠,尚书礼部侍郎知贡举归仁泽,行在十军司马工部侍郎判度支秦韬玉。

御容后写左神策军观军容使、护军中尉田令孜,右神策护军中尉、观军容使西门思恭,内飞龙使知内侍省杨复恭,内枢密使田匡礼,内枢密使李顺融,宣徽南院使刘景宣,宣徽北院使田献铢,左卫大将军石守,左金吾大将军刘巨容,行在诸军马步都虞候赵及,诸司使副一百余员。

寻授驾前翰林待诏,赐绯鱼袋。

自驾归京,韦相国(昭庆)授西川节制,陈太师与监护田军容(令孜)拒命据城,王蜀先主时为行军司马。

重围三年,陈太师、田军容以城降。

既克下,王先主拜僖宗御容。

于时绘壁百寮咸在,唯不见陈太师、田军容真,因问:“二公何无写貌?”寺僧对云:“拒捍王师,近方涂抹。

”先主曰:“某岂与丹青为参商。

”遽命重写。

常待诏曰:“不必援豪。

”乃ソ皂荚水洗之,而风姿宛然,先主嘉赏,赐以金帛。

常公自言:“我画烂梁摧之外,雨淋水洗,终无剥落者矣。

”众叹所谓前无去者,后无继者。

伪通王(宗裕)性多猜忌,或于媵嬖,意欲写貌,恶人久见。

谓常待诏曰:“颇不熟视审观可乎?”常公但诺之。

王曰:“夫人至矣。

”立斯须而退。

翌日想貌,姿容短长,无遗毫发。

其敏妙皆此类也。

玉局化写王蜀先主为使相日真容,后移在龙兴观天宝院寿昌殿上。

大圣慈寺兴善院泗州和尚真、华亭张居士真、宝历寺请塔天王、宁蜀寺都官土地,并重胤笔,见存。

△黄筌 #

黄筌者,成都人也。

幼有画性,长负奇能。

刁处士入蜀,授而教之竹石花雀。

又学孙位画龙水、松石、墨竹,李升画山水、竹树,皆曲尽其妙。

筌早与孔嵩同师,嵩但守师法,别无新意;筌既兼宗孙、李,学力因是博赡,损益刁格,遂超师之艺。

后唐庄宗同光年,孟令公(知祥)到府,厚礼见重。

建元之后,授翰林待诏,权院事,赐紫金鱼袋。

至少主广政甲辰岁,淮南通聘,信币中有生鹤数只,禺主命筌写鹤於偏殿之壁。

警露者,啄苔者理毛者、整羽者、唳天者、翘足者,精彩态体,更愈于生,往往生鹤立于画侧。

蜀主叹赏,遂目为六鹤殿焉。

寻加至内供奉、朝仪大夫、检校少府少监上柱国。

先是,蜀人未曾得见生鹤,皆传薛少保画鹤为奇。

筌写此鹤之后,贵族豪家竟将厚礼请画鹤图,少保自此声渐减矣。

广政癸丑岁,新构八卦殿,又命筌于四壁画四时花竹、兔雉鸟雀。

其年冬,五坊使于此殿前呈雄武军进者白鹰,误认殿上画雉为生,掣臂数四,蜀王叹异久之,遂命翰林学士欧阳炯撰《壁画奇异记》以旌之。

筌有春山图、秋山图、山家晚景图、山家早景图、山家雨景图、山家雪景图、山居诗意图、潇湘图、八寿图。

今石牛庙画龙水一堵,见存。

《奇异记》翰林学士欧阳炯撰述:

夫龙图凤纪,初宣上古之文;帝室皇居,必蕴非常之宝。

是以书美钟、张之翰,画称顾、陆之踪,代有其人,朝无乏事。

今上睿文英武圣明孝皇帝御极之一十九载,九功惟叙,七政斯齐,化溢升平,俗登仁寿。

天惟行健,动则总览万机;道法自然,静则无遗一物。

将欲权衡三代,拱揖百王,宸襟所适,谅超化表。

尝於大殿西门创一小殿,藻井之上,轮排八卦,故以为号焉。

其御座几案,图书之外,非有异于常者,固不关干圣虑。

其年秋七月,上命内供奉检校少府少监黄筌,谓曰:“尔小笔精妙,可图画四时花木虫鸟、锦鸡鹭鸶、牡丹踯躅之类,周于四壁,庶将观瞩焉。

”筌自秋及冬,其工告毕。

间者,淮南献鹤数只,寻令貌于殿之间。

上曰:“女画逼真,其精彩则又过之。

”筌以下臣末技,降阶曲谢而已。

至十二月三日,上御斯殿,有五坊节级罗师进呈雄武军先进者白鹰。

其鹰见壁上所画野雉,连连掣臂,不住再三,误认为生类焉。

上嗟叹良久,曰:“昔闻其事,今见其人。

”遽令所进呈者引退,无致搦损兹壁。

因目筌为当代奇笔,仍令宣付翰林学士欧阳炯纪述奇异。

微臣拜手,因得叙其事焉。

伊昔大舜垂衣,作绘乃彰于象物。

宗周铸鼎,观形可御于神奸。

汉号灵台,唐称烟阁,图画之要,史策攸传。

公私虽见於数家,今古皆言于六法。

六法之内,惟形似、气韵二者为先。

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於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

筌之所作,可谓兼之。

不然者,安得粉壁之中,奋霜毛而欲起;彩毫之下,混朱顶以相亲?而又观彼白鹰,ツ乎锦雉,俨丹青而可测,状若偎丛;掣绦镟以难停,势将掠地。

遂契重瞳之鉴,假以好生;俄回三面之仁,真疑害物。

举斯二类,兼彼群花,四时之景堪观,千载之名可尚。

稽诸往牒,少有通神。

图海兽以腾波,秦朝贾誉;尽池龙而致雨,唐室垂名。

至于误点成蝇,徒成小巧,不成似犬,安可胜言。

况兹殿也,迥架昭回,高临爽垲。

瑶池水满,浮镜里之楼台;玉树风轻,锁壶中之日月。

圣上以动咏坟典,亲讲政刑,崇制礼作乐之名,极侍膳问安之孝,允文允武,无怠无荒,故士有一技一艺,皆升陟褒赏如筌者焉。

激东海之波涛,难方圣泽;拱北辰之光耀,永固皇基。

诚非末士之常谈,可纪至尊之所御。

臣职叼翰苑,誉乏儒林,因广圣谟,聊同画品,恭承宣命,实愧非辞。

时广政十六年,岁次癸丑,十二月记。

●卷中 #

○妙格下品十一人

△李升 #

李升者,成都人也,小字锦奴。

年才弱冠,志攻山水,天纵生知,不从师学。

初得张藻员外(唐时名士,善画山水)山水一轴,玩之数日,云:“未尽妙矣。

”遂出意写蜀境山川平远,心思造化,意出先贤。

数年之中,创成一家之能,俱尽山水之妙。

每含毫就素,必有新奇。

桃源洞图、武陵溪图、青城山图、峨眉山图、二十四化山图,好事得之,为箱箧珍;后学得之,为亡言师。

明皇朝有李将军擅名山水,蜀人皆呼升为“小李将军”,盖其艺相匹尔。

悟达国师自京入蜀,重其高手,请于圣寿寺本院同居数年。

因于厅壁画出峡图一堵,雾中山图一堵。

既而又请于大圣慈寺真堂内画汉州三学山图一堵、彭州至德山图一堵。

时称悟达国师真堂四绝:常粲写真、僧道盈书额、李商隐赞、李升画山水。

今见存。

△张玄 #

张玄者,简州金水石城山人也。

攻画人物,尤善罗汉。

当王氏偏霸武成年,声迹喧然,时呼玄为“张罗汉”。

荆湖、淮、浙,令人入蜀,纵价收市,将归本道。

前辈画佛像罗汉,相传曹样、吴样二本。

曹起曹弗兴,吴起吴栋。

曹画衣纹稠叠,吴画衣纹简略。

其曹画,今昭觉寺孙位战胜天王是也;其吴画,今大圣慈寺卢楞伽行道高僧是也。

玄画罗汉,吴样矣。

今大圣慈寺灌顶院罗汉一堂十六躯,见存。

△杜<齿>龟

杜<齿>龟者,其先本秦人,避禄山之乱,遂居蜀焉。

<齿>龟少能博学,涉猎经史,专师常粲写真杂画,而妙於佛像罗汉。

王蜀少主以高祖受唐深恩,将兴元节度使唐(道袭)私第为上清宫,塑王子晋为远祖于上清祖殿,命<齿>龟写大唐二十一帝御容於殿堂之四壁。

每三会五猎,差太尉公卿荐献宫内。

殿堂行事,斋宫职掌,并依太清宫故事。

又命<齿>龟写先主太妃、太后真于青城山金华宫。

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

今严君平观杜天师(光庭)真、大圣慈寺华严阁东廊下圣国师(光业)真,并<齿>龟笔,见存。

△刁光胤 #

刁光胤者,雍京人也,天福年入蜀。

攻画湖石花竹、猫兔鸟雀。

性情高洁,交游不杂。

入蜀之后,前辈有攻花雀者,顿减价矣。

有师问笔法者,黄筌、孔嵩二人,亲授其诀。

孔类升堂,黄得入室。

刁公居蜀三十余年,笔无暂暇,非病不休,非老不息,卒时八十以来。

豪贵之家及好事者,收得其画,将为家宝,传视子孙。

大圣慈寺炽盛光院明僧录房窗傍小壁四堵,画四时雀竹。

广政中,黄居彩重妆,雀蝶精奇转甚。

三学院大厅小壁花雀两堵,光胤画,时年已耄矣。

△蒲师训 #

蒲师训者,蜀人也。

幼师房从真,画人物、鬼神、蕃马。

长兴年,值孟令公改元,兴修诸庙,师训画江渎庙、诸葛庙、龙女庙。

及先主殂,画陵庙,鬼神、蕃汉人物、旗帜兵仗、公王车马、礼服仪式,纵横浩瀚,莫不周至。

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

甲寅岁春末,蜀王或夜梦一人,破帽故衤阑,庞眉大目,方颐广颡,立于殿阶,一足,曰:“请修理之。

”言讫,寝觉。

翌日,因检他籍,见一古画是前夕所梦者神,故绢穿损画之左足。

遂命师训令验此画是谁之笔。

师训对云:“唐吴道玄之笔,曾应明皇梦云:“┲者神也。

”因令重惰此足。

呈进后,蜀主复梦前神谢曰:“吾是履矣。

”上虑为祟,即命焚之。

青城山丈人观真君殿内五岳四渎、部属诸神,张素卿笔。

广政中,山水泛溢,冲损数堵。

蜀王命师训曰:“素卿之笔,公往继之可矣。

”四堵师训笔也(今丈人观,圣朝广其殿宇,重新兴创,别画无旧踪矣)。

王蜀先主祠堂东畔正门东畔鬼神一堵、宝历寺天王阁下天王部属,房从真笔,后人妆损,师训再修,兼自画两堵。

大圣慈寺南廊下观音院门两金刚、邻壁请塔天王,并师训笔,见存。

△赵忠义 #

赵忠义者,德玄子也,德玄自雍襁负入蜀。

及长,习父之艺,宛若生知。

孟氏明德年,与父同手画福庆禅院东流传变相一十三堵,位置铺舒、楼殿台阁、山水竹树、蕃汉服饰、佛像僧道、车马鬼神、王公冠冕、旌旗法物,皆尽其妙,冠绝当时。

蜀王知忠义妙于鬼神、屋木,遂令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于是忠义画自运材基,以至丹楹刻桷,皆役鬼神。

叠拱下昂地架,一座佛殿将欲起立。

蜀王令内作都料看此画图枋ㄆ有准的否,都料对曰:“此画复较,一座分明无欠。

”其妙如此。

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

先是,每年杪冬末旬,翰林攻画鬼神者,例进钟馗焉。

丙辰岁,忠义进钟馗,以第二指挑鬼眼睛。

蒲师训进钟馗,以拇指剜鬼睛。

二人钟馗相似,唯一指不同。

蜀王问此画孰为优劣。

筌以师训为优。

蜀王曰:“师训力在拇指,忠义力在第二指,二人笔力相敌,难议升降。

”并厚赐金帛。

时人谓蜀王深鉴其画矣。

今衙北门大安楼下天王院,自濮阳吴公(行曾)镇蜀之日创兴,其中有唐时名画数堵,及高道兴、杜<齿>龟、房从真、赵德齐画佛像罗汉、经验变相。

广政初,忠义与黄筌、蒲师训合手画天王变相十堵以来,各尽所能,愈于前辈。

淳化五年甲午,兵火焚尽。

今余王蜀先主祠堂正门西畔神鬼、大圣慈寺正门北墙上西域记、石经院后殿天王变相、中寺六祖院傍药师经变相,并忠义笔,见存。

△黄居宝 #

黄居宝,字辞玉,筌之次子也。

画性最高,风姿俊爽。

前辈画太湖石,皆以浅深墨淡嵌空而已,居宝以笔端挟扌蔡(上七赏反,下七葛反),文理纵横,夹杂砂石,棱角峭硬,如虬虎将踊,厥状非一也。

其有画松竹花雀,变态旧规,皆如湖石之类。

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

不幸早亡,秀而不实者也。

△黄居き #

居き字伯鸾,筌少子也。

画艺敏赡,不让于父。

蜀之四主,崇奢宫殿,宛囿池亭,世罕其比。

居き父子入内供奉迨四十年,殿庭墙壁,门帏屏障,图画之数不可纪录。

授翰林待诏,将仕郎,试太子议郎,赐金鱼袋。

淮南通好之日,居き与父同手画四时花雀图、青城山图、峨眉山图、春山图、秋山图,用答国信。

使命将发,秋山全未及画,蜀王令取在库秋山图入角。

居き与父奉命别画,经月方毕,工更愈於前者。

翰林学士徐光溥进《秋山图歌》以纪之。

广政甲子岁,蜀王令居き往葛仙山修盖仙化,回至彭州,栖真南轩画水石一堵,自未至酉而毕,敏而复妙者也,今见存。

居き有四时野景图、湖滩水石图、春田放牧图。

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采子父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

今衙厅于理毛啄苔鹤两堵、水石两堵、龙门图一堵、武侯庙龙水一堵,并居き笔,见存。

圣朝克蜀之后,居き赴京,颇为翰长陶尚书(谷)殊礼相见。

因收得名画数件,请居き验之。

其中秋山一图,是故主答淮南国信者。

画绢缝之内,自有衔名。

陶公云:“此是淮王所遗。

”看之果符其说。

圣朝授翰林待诏,朝请大夫寺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淳化四年,充成都府一路送衣袄使。

时齿六十一,于圣兴寺新禅院画龙水一堵、天台山图一堵、水石两堵,工夫虽少,大体宛存。

伪学士徐光溥《秋山图歌》:

天与黄筌艺奇绝,笔精迥感重瞳悦。

运思潜通造化工,挥毫定得神仙诀。

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

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目想心存妙尤极,研巧核能状不得。

珍禽异兽皆自驯,奇花怪木非因植。

崎岖石磴绝游踪,薄雾冥冥藏半峰。

娑萝掩映迷仙洞,薛荔累垂缴古松。

月槛参差锦鳞跃,星坛斑驳翠苔封。

傍岸牛赢行嚼草,过桥僧老坐扌耆筇。

屈原江上婵娟竹,陶潜篱下芳菲鞠。

良宵只恐鹧鸪啼,晴波但见鸳鸯浴。

暮烟幕幕锁村坞,一叶扁舟横野渡。

飒飒白蓣欲起风,黯黯红蕉犹带雨。

曲沼芙蓉香馥郁,长汀芦荻花谷蔌。

雁过孤峰帖远青,鹿傍小溪饮残绿。

秋山秀兮秋江静,江光山色相辉映。

雪迸飞泉溅钓矶,云分落叶拥樵径。

张藻松石徒称奇,边鸾花鸟何足窥。

白鹰逞凌风势,薛稷鹤夸警露姿。

方原画山空岩,峭壁枯槎人见嫌;孙位画不多汹涌,警湍怒涛人见恐。

若教对此定妍媸,必定伏膺怀愧悚。

再三展向冕旒侧,便是移山回间力。

大李小李灭声华,献之恺之无颜色。

仿佛垂纶渭水滨,吾皇睹之思良臣;依稀荷锸传岩野,吾皇睹之求贤者。

从兹反展复悬旌,宵衣旰食安天下。

才当老人星应侯,愿与南山俱献寿。

微臣稽首贡长歌,丹青景化同天和。

△李文才 #

李广才者,华阳人也。

攻画人物、屋木、山水,善写真,罕及,周之亚也。

蜀广政中,荆南高太王令邸务丁宴入蜀,请文才写兴义门两双石笋,兼徵其故实,将归本道。

文才告道士范德昭:“皆云真珠楼基,或云是海眼,未审孰是。

”德昭曰:“吾闻诸至人,斯乃蚕丛启国镇蜀之碑,中以铁柱贯之,下以横石相连,埋于地际,上有文字言:‘岁时丰俭兵革水火之事’。

诸葛曾掘验之。

真珠楼基、海眼,皆非也。

”蜀人少知,云出《圆方记》,未详。

广政末,主置真堂大圣慈寺华严阁后,命文才写诸新王文武臣僚等真。

授翰林待诏,将仕郎,试太子司议郎,赐绯鱼袋。

画未毕,圣朝吊伐,尽已除毁。

三学院经楼下西天三藏真、定惠国师真、华严阁迎廊下奉圣国师真、应天寺无智禅师真,并文才笔,见存。

△阮知诲 #

阮知诲者,成都人也。

攻画女郎,笔踪妍丽,及善写真。

王氏乾德年,写少主真于大圣慈寺三学院经楼下。

孟氏明德年,写先主真于三学院真堂内,写福庆公主真、玉清公主真于内庭。

知诲两朝多写皇姑帝戚,渥泽累迁,授翰林待诏,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张坟 #

张玟者,成都人也。

父授蜀翰林写貌待诏,赐绯。

玟有超父之艺,尤精写貌,及画妇人,铅华姿态,绰有馀妍,议者比之张萱之俦也。

孟先主明德年,于大圣慈寺三学院置真堂,玟曾与故东川董太尉(璋)写真。

先主恶之不为写己,乃命阮知诲独写己真。

文武臣僚,玟之笔也(今并涂抹,无画踪矣)。

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

玟有自汉至唐治蜀君臣像三卷。

○能格上品十五人

△吕竹虔附 #

吕者,京兆人也。

唐翰林待诏。

自京随僖宗皇帝车驾至蜀,授将佐郎,守汉州雒县主簿,赐绯鱼袋。

今大圣慈寺华严阁上天王部属诸神,及王波利真,并之笔,见存。

竹虔者,雍京人也,攻画人物佛像。

闻成都创起大圣慈寺,欲将吴道玄地狱变相于寺画焉。

广明年随驾到蜀,左全已在多宝塔下画竟,遂与华严阁下后壁西畔画丈六天花瑞像一堵。

△周行道 #

周行通者,蜀人也。

攻画人物鬼神、蕃马戎服、器械毡帐、鹰犬羊雁之类,及川原放牧,尽得其妍。

有李陵送苏武图、夺马图、三困图,射雕图、阴山七骑图。

蜀人皆传周胡蕃马为妙,行通多髯故也。

△孔嵩 #

孔嵩者,一名景,蜀人也。

幼攻花雀,长遇刁处士入蜀,师其笔法。

至晚年,巾裹衣服,言论动止,俱学刁公。

在蜀公侯门四十余载,图画甚多,人皆宝之。

黄筌于石牛庙画龙一堵,黄居き于诸葛庙画龙一堵,嵩于广福院画龙一堵,蜿蜒怪状,不与常同,逼视远观,势欲ㄟ跃,时人异之。

此三公画龙,宗师孙位。

位宗顾恺之、曹弗兴行龙之笔。

谢赫《古画录》云:“弗兴之笔,代不复传,秘阁之内,一龙而已。

”魏赤乌元年冬十月(此赤乌是吴太祖年号,非魏武帝),武帝游青溪,见一赤龙自天而下,凌波而行,遂命弗兴图之。

武帝赞曰:“赤乌孟冬,不时见龙。

青溪深涧,奋鬣来空。

有道则吉,无德则凶。

匪兼云南,靡带雷风。

弗兴画毕,未赞奇工。

我因披阅,蕴隆忡忡。

”至宋文帝时,累月亢旱,祈祷无应,乃取弗兴画龙置于水上。

应时畜水成雾,经旬滂沛。

其所画流落人间,至今相传。

△石恪 #

石恪,字子专,成都人也。

幼无羁束,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唯好画。

攻古体人物,学张南本笔法。

有田家社会图,鳖灵开峡图,夏禹治水图,新罗人较力图,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高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司马承祯仙宗十友图,严君平拔宅升仙图,五星图,南北斗图,寿星图,儒佛道三教图,道门三官五帝图。

虽豪贵相请,少有不足,图画之中,必有讥讽焉。

城中寺观壁画亦多,兵火后,余圣寿寺经阁院玄女堂六十甲子神、龙兴观仙游阁下龙虎甘,并见存。

△杜措 #

杜措者,蜀人也。

幼慕李升山水,长亦勤学,廿年中,昼夕不舍。

今大圣慈寺六祖院傍地藏菩萨竹石山水一堵,并院内罗汉阁上小壁翠微寺禅和尚真、三学院经堂上小壁太子舍身喂饿虎一堵、善惠仙人布发掩泥一堵,并措之笔,见存。

△杜弘义 #

杜弘义者,蜀州晋原人也。

攻画佛像罗汉。

今宝历寺东廊下一堵文殊、西廊下一堵普贤,及行道高僧十余堵,见存。

蜀人相传杜老朱罗汉为妙。

老朱,弘义小字。

△杜子环 #

杜子环者,成都人也。

擅於赋采,拂淡偏长,唯攻佛像。

王蜀时,于龙华泉东禅院画毗卢佛,据红日轮、乘碧莲花座。

每夸同辈云:“某妆此圆光,如日初出,浅深莹然,无笔玷之迹。

”见存。

△杜敬安 #

敬安,子环子也,美继父踪,妙于佛像。

今大圣慈寺普贤阁下北方天王、三学院罗汉阁下无量寿尊,并敬安笔。

蜀城寺院,敬安父子图画佛像罗汉甚众。

蜀偏霸时,江、吴商贾入蜀,多请其画,将归本道。

孟氏明德年,授翰林待诏,赐金鱼袋。

△蒲延昌 #

蒲延昌者,师训养子也。

笔力遒健,甚得师法。

广政中进画,授翰林待诏,赐绯鱼袋。

时福感寺礼塔院僧模写宋展子虔狮子于壁,延昌一见,曰:“但得其样,未得其笔尔。

”遂画狮子一图,献通进王昭远。

公有嬖妾患┲,是夕悬于卧内,其疾顿减。

王公召而问其神异,延昌云:“宋展氏子虔于金陵延祚寺佛殿之内画此二狮子,患人因坐壁下,或有愈者。

梁昭明太子偶患风恙,御医无减,吴兴太守张僧繇模此二狮子,密悬寝堂之内,应夕而愈。

故名曰“辟邪”,有此神验久矣。

”展氏古本狮子,一则奔走奋迅,一则回掷咆哮,僧繇后亦继之。

二狮子翻身侧视,鬃尾俱就八分,爪牙似二龙拿珠之状。

其本至今相传。

延昌于诸葛庙壁画亦多,兵火后,馀圣寿寺青衣神庙神鬼人物数堵,见存。

△赵才 #

赵才者,蜀人也。

攻画人物、鬼神、甲马。

广政年,才与蒲师训子父较敌其艺,浣花甘亭侯庙、颇当神庙鬼神人物、旗帜甲马,及资福寺门南北二方天王。

甲午岁兵火,倒损已尽。

今存诸葛庙第三门两畔鬼神两堵,见存。

△程承辩 #

程承辩者,眉州彭山人也。

攻画人物鬼神。

当孟氏广政中,与蒲师训、蒲延昌、赵才,递相较敌其艺,皆推妙手。

兼善雕刻机巧,人物鬼神、怪异禽兽之类,奇绝当时。

今彭山县洞明观天蓬黑杀玄武火铃一堂、存耳山王堂游变神鬼一堵,见存。

△丘文播 #

丘文播者,汉州人也,后改名潜。

攻画山水人物、佛像神仙。

今新都乾明禅院六祖、汉州崇教禅院罗汉、紫极宫二十四化神仙,皆文播笔,见存。

其有花雀,文播男馀庆画。

△阮惟德 #

惟德者,知诲子也。

袭承父艺,美继前踪。

子父同时入内供奉。

画贵公子夜晏图、宫中赏春图、宫中戏秋千图、宫中七夕乞巧图、宫中熨铁图、宫中按舞图、宫中按乐图,皆画当时宫苑亭台花木、皇妃帝后富贵之事,精妙颇甚。

授翰林待诏,将仕郎,试太常寺斋郎,赐绯鱼袋。

蜀广政初,荆湖商贾入蜀,竟请惟德画川样美人卷簇,将归本道,以为奇物。

△杨元真 #

杨元真者,石城山张玄外族也。

攻画佛像罗汉,兼善妆銮。

当王氏武成中,善塑像者,简州许侯、东川雍中本二人,时推妙手。

今圣兴寺天王院天王及部属,炽盛光佛、九曜二十八宿,天长观、龙兴观、龙虎宫,并雍中本塑。

大圣慈寺炽盛光佛、九曜二十八宿、华严阁下西畔立释迦像,并许侯塑。

皆元真妆,肉色髭发、衣纹锦绣,及诸禽类,备著奇功,时辈罕及。

今四天王寺壁画五台山文殊菩萨变相一堵,元真笔,见存。

○真二十二处 #

蜀自炎汉至于巨唐,将相理蜀,皆有遗爱。

民怀其德,多写真容。

年代既远,颓损皆尽。

唯唐杜相国及圣朝吕侍郎二十二处见存。

六处有写貌人名,一十六处亡失写貌人姓氏。

皆评妙格。

杜相国(鸿渐  真在大慈寺)

崔相国(宁  真在龙兴寺)

韦太师(皋) #

高太尉(崇文  真在大慈寺)

武相国(元衡  真在圣寿寺)

段相国(文昌  真在资福寺两任护军从事真在大慈寺普贤阁下)

李太尉(德裕  真在大慈寺)

杨侍中(嗣复  真在圣寿寺)

李相国(固言  真在九兴寺  护军从事  真全)

崔相国(郸  真在大慈寺  护军从事  真全)

杜相国(  真在净众寺  两任护军从事  真全皆陈诜笔)

白令公(敏中  真在福感寺)

魏相国(谟  真在中兴寺  护军从事  真全)

夏侯相国(孜  真在圣寿寺)

吴太尉(行鲁  真在四天王寺)

高相国(骈  护军从事  真全)

牛尚书(丛  护军从事  真全)

萧相国(邺  护军从事  真全)

陈太师(敬  常待诏笔)

韦相国(昭度  常待诏笔  以上真在大慈寺)

王司徒(建  真在龙兴观  常待诏笔)

吕侍郎(余庆  真在圣寿寺  王继之模写)

●卷下 #

○能格中品五人

△陈若愚 #

道士陈若愚者,左蜀人也。

师张素卿画,遂衣道士服。

师事素卿,受其笔法。

王氏水平,废兴圣观为军营。

其观有五金铸天尊形明皇御容一躯,移在大圣慈寺御容院供养。

余道门尊像殿堂,皆就龙兴观起立。

今精思院北帝殿是也。

殿上壁画有青龙君、白虎君、朱雀君、玄武君四像,并若愚笔,见存。

△张景思 #

张景思者,金水石城山张玄之裔也。思之一族,世传图画佛像罗汉。景思王氏永平年,于圣寿寺北廊下画降魔变相一堵,见存。

△麻居礼 #

麻居礼者,蜀人也。

幼师张南本笔法,亲得其诀。

光化、天福年,声迹已喧。

资、简、邛、蜀州,寺观壁画甚多。

今圣寿寺偏门北畔,画八难观音一堵,见存。

△僧楚安 #

僧楚安,蜀州什邡人也,俗姓句氏。

攻画人物楼台,有明皇幸华清宫避署图、吴王宴姑苏台图,此二图皆画于墙壁、图簇、团扇之上。

其墙壁图簇团扇,大小虽殊,功夫并无减者,奇巧如此。

当时公侯相重,皆称妙手。

今大圣慈寺三学院大厅后明皇帝幸华清官避暑图一堵,楚安笔,见存。

僧惠坚者,蜀人也。

亦好图画,而最谬焉。

广政中,三学院僧请画姑苏台一堵,对句楚安避暑宫图,识者以为无鉴之甚也。

今亦见存,恐后人误认,故附而正之。

△滕昌 #

滕昌,字胜华,先本吴人,随僖宗入蜀,以文学从事。

唯昌不婚不仕,书画是好。

情性高洁,不肯趋时。

常于所居树竹石杞菊,种名花异草木,以资其画。

殁时年齿八十有五。

初攻画无师,唯写生物,以似为功而已。

有虫鱼图、蝉蝶图、生菜图、折枝花图、折枝果子图、杂竹样。

造夹果子,随类傅色,并拟诸生。

攻书,时呼“滕书”。

今大圣慈寺文殊阁、普贤阁、萧相院、方丈院、多利心院、药师院天花瑞像数额,并昌笔也。

其画蝉蝶草虫,谓之“点画”,盖唐时陆果、刘褒之类也。

其画折枝花,下笔轻利,用色鲜妍,盖唐时边鸾之类也。

○能格下品七人

△姜道隐 #

姜道隐者,蜀州绵竹人也。

年才龆龀,尽日不归,父母寻之,多于神佛庙中画处才见。

及长,为人木讷,不务农桑,唯画是好。

不畜妻孥,孑然一身。

常戴一竹笠,布衣草履,笔墨而已。

虽父母兄弟,亦罕测其行止。

人皆呼为“木柔头”(蜀语谓其鬓发蓬松)。

伪相赵国公(昊)知其性迹,请画屏风。

相公问:“何姓名?”蜀语对云:“姜姓无名。

”相国曰:“既无名,何不以道隐名之。

”自此始名焉。

宋王赵公(庭隐)于净众寺创一禅院,请道隐于长老方丈画山水松石数堵。

宋王与诸侍从观其运笔,道隐未尝回顾,旁若无人。

画毕,王赠之十缣,置僧堂前,拂衣而去。

他皆放此。

今绵竹县山观寺,多有画壁见存。

△禅月大师 #

禅月大师,婺州金溪人也,俗姓姜氏,名贯休,字德隐。

天福年入蜀,王先主赐紫衣师号。

师之诗名高节,宇内咸知。

善草书图画,时人比诸怀素。

师阎立本,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

或问之,云:“休自梦中所睹尔。

”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

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

当时卿相皆有歌诗。

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

太平兴国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事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伪翰林学士欧阳炯《禅月大师应梦罗汉歌》:

西岳高僧名贯休,高情峭拔凌清秋。

天教水墨画罗汉,魁岸古容生笔头。

时帧大绡泥高壁,闭目焚香坐禅室。

或然梦里见真仪,脱下袈裟点神笔。

高握节腕当空掷,毫端任狂逸。

逡巡便是两三躯,不似画工虚费日。

悴石安排嵌复枯,真僧列坐连跏趺。

形如瘦鹤精神健,骨似伏犀头骨粗。

一倚松根傍岩缝,曲绿腰身长欲动。

看经弟子拟同声,瞌睡山童欲成梦。

不知夏腊几多年,一手扌者颐偏袒肩。

口开或若共人语,身定复疑初坐禅。

案前卧象低垂鼻,崖里老猿斜展臂。

芭蕉花里刷轻红,苔藓文中晕深翠。

硬节筇杖矮松床,雪色眉毛一寸长。

绳关梵夹两三片,线补衲衣千万行。

林间落叶纷纷堕,一印残香断烟火。

皮穿木履不曾拖,笋织蒲团镇长坐。

休公休公逸艺无人加,声誉喧喧遍海涯,五七字诗一千首,大小篆字三十家。

唐朝历历多名士,萧子云、吴道子,若将书画比休公,只恐当时浪生死。

休公休公始自江南来入秦,于今到蜀多交亲。

诗名画手皆奇绝,觑你凡人事事精。

瓦棺寺里维摩诘,舍卫城中辟支佛。

若将此画比量看,最是人间为第一。

△张询 #

张询者,南海人也。

爰自乡荐下第,久住帝京,精于小笔。

中和年,随驾到蜀,与昭觉寺休梦长老故交,遂依托焉。

忽一日,长老请于本寺大慈堂后留少笔踪,画一堵早景,一堵午景,一堵晚景,谓之“三时山”。

盖貌吴中山水,颇甚工。

画毕之日,遇僖宗驾幸兹寺,尽日叹赏。

王氏朝,皇太子简王欲要迁于东宫,为壁泥通枋,移损不全,乃寝前命。

今见存。

△宋艺 #

宋艺,蜀人也,攻写真。

王蜀时,充翰林写貌待诏。

模写大唐二十一帝圣容,及当时供奉道士叶法善、禅僧一行、沙门海会、内侍高力士于大圣慈寺玄宗御容院上壁。

今见存。

△李寿仪 #

道士李寿仪者,邛州依政人也。

壮年慕道,于本县有德观为道士。

斋醮之外,专精画业,人呼为“李水墨”。

多画道门尊像。

往来青城山丈人观。

宗师张素卿笔法,每点簇五岳四渎部属,归家习学之。

如此数年。

简州开元观有张素卿画十二仙君一堂(乾德四年,遭火所焚),广政中,寿仪往彼,焚香斋洁模写,将归邛州天师观西院上画其壁,但穷精粹,笔力因于素卿,神彩气韵有过时流。

一堂六堵,见存。

△僧令宗 #

僧令宗,丘文播异姓弟也。攻画山水人物、佛像天王。今大圣慈寺三学院下、经楼院下两畔四天王两堵,放生池揭谛堂内六祖,并令宗笔,见存。

△丘文晓 #

丘文晓,播弟也。攻画花雀、人物、佛像。今净众寺延寿禅院天王祖师,及诸高僧竹石花名二十余堵,广政癸卯岁,文晓与僧令宗合手描画,今见存。

○有画无名 #

大圣慈寺六祖院罗汉阁上,峨眉山、青城山、罗浮山雾中四堵,中和年画,不留姓名,评妙格中品。

三学院,旧名东厨。院门两畔画东北二方天王两堵,王蜀先主修改后,移在院内北廊下。亡失姓名,评能格上品。

多宝塔下南北二方天王、弥勒佛会师子国王、菩萨,普贤阁外北方天王,不记画人姓名,评能格中品。

圣寿寺东廊下维摩诘堂内,画居士方丈、花竹芭蕉、山水松石、风候云气三堵,景福年画,不留姓名,评能格中品。

昭觉寺大悲堂内四天王两堵,堂外观音一堵、寺门后两畔东西天王两堵,并中和年画,不知画人名姓,评能格中品。

○无画有名 #

《益州学馆记》云:“献帝兴平元年,陈留高朕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

东别创一石室,自为周公礼殿。

其壁上图画上古、盘古、李老等神,及历代帝王之像。

梁上又画仲尼七十二弟子、三皇以来名臣。

”耆旧云:“西晋太康中,益州刺史张收笔。

”古有益州学堂图,今已别重妆,无旧迹矣。

刘,齐永明十年成都刺史刘悛再修玉堂礼殿,灵宇严肃。

悛弟,性自天真,时推妙手。

画仲尼四科十哲像,并车服礼器。

今已重妆别画,无旧踪矣。

薛少保者,名稷。

天后朝位至太子少保,文章学术,名冠当时,而好图画。

《画品录》云:“秘书省有薛少保画鹤,时称一绝。

”又闻蜀郡多有公画。

卢求《成都记》云:“府衙院西厅,少保画鹤与青牛,并少保《自眉州司马迁移文》记。

”今改旧制,无画踪矣。

王宰者,大历年家于蜀川。

善画山水树石,意出像外,故杜甫歌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攻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今蜀中寺观,亦无画踪,唯好事者收得。

《画品录》定为妙格。

韦偃者,京兆人也,寓止蜀川。

善画马,韩之亚也。

故杜甫歌云:“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见骐ら出东壁。

一匹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置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蜀中寺观,亦无笔踪,唯好古者收得。

《画品录》定为妙品。

浣花龙兴寺,《成都记》云:“本正觉寺,内有前益州长史临淮武公(元衡)并从事五人,具朝服,绘于中堂。”淳化五年,兵火后无画踪矣。

《成都记》云:“府衙西北,前益州五长史真,李太尉(德裕)文记。”今无画踪,唯文字相传尔。

○重写前益州五长史真记

益州草堂寺(《成都记》云:寺在府西七里,去浣花亭三里),列画前长史一十四人(节度使职不带尹,则带长史,非今宾佐也),代称绝迹。

余尝于数公子孙之家获见图状,乃知草堂缋事,靡不造真。

昔岩野旁求,徒闻审像;稽山高谢,唯上金。

孰若托之丹青,妙画神照?然楚国祠庙,鲁王宫室,暨此邦文翁旧馆,皆图历代卿相,粲然可观。

唯有慕于前良,曾莫究于形似。

与夫年代既远,遗像犹存。

入虚室而烟霞暂披,拂浮埃而瑶林斯睹。

余以精庐甚古,画壁将倾,乃选其功德尤著五人,模于郡之厅所,追惟二汉台阁,皆有图写。

黄霸、于定国,虽宰相名臣,不得在画像之列。

卓子师德行君子,而居功臣之右。

今之所取,其在兹乎?采色既新,光灵可想,俨若神对。

吾将与归,因叙其事,以贻来哲。

大和四年闰十二月十八日,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兼成都尹、御史大夫赞皇县开国伯李德裕记。

《胡氏亭画记》检校尚书司空员外郎赐绯鱼袋郭图撰  艺游而至者,则神传焉。

神传者,国宝矣。

墨妙之于艺,又加贵焉。

浮图焰梁炽,今国力不能迨也。

故艺之至者,虽鸿德巨儒,亦伍于工徒矣。

唐故宰相薛公稷,画入神品,以名之重,时加贵之。

成都静德精舍有壁二堵,杂绘鸟兽人物,态状生动,乃一时之尤者也。

吾后帝宇之五年,污叛帖夷,万方无事,于是大去蛊人之疾,以浮图氏为最。

诏走御史监毁域内之祠,凡云构山峙之宇,一时而坏,百工之名迹随去焉。

胡氏(璩)文而好古,惜少保之迹不存于乡,乃操斤挟党,力刂于颓坌之际,得人三十七头、马八足。

又於福胜祠获展氏子虔天乐二十五身,及乡之名工李氏感天乐十二色,皆神传异迹,陷于茅亭之壁,长者之车益满门矣。

任愚子若缺,时寓蜀,壮君好事之心,亡于压覆,于是染醉毫纪其始于石。

会昌五年五月三日记。

(今画无旧迹,唯存石记在三学山廨院东北,此院是胡璩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