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州砚谱

  ○采发第一 #

  婺源砚。

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迭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以归,刋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

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

令爱之,访得匠手斵为砚,由是山下始传。

至南唐,元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献砚并斲砚工李少微,国主嘉之,擢为砚官,今(令?)石工周全师之,尔后匠者增益颇多。

今全最髙年,能道昔时事,并召少微孙明(今家济源)。

访伪诰不获,传多如此。

今山下叶氏繁息几数百户,乃猎者之孙。

  ○石坑第二 #

  罗纹山,亦曰芙蓉溪。

砚坑十余处,蔓延百余里,皆山前后沿溪所生,溪水中殊无石。

好事者相传,多云:“水中石又见”。

苏易简《砚谱》云:“歙州龙尾山石,亦端溪之亚。

”访于彼俗,虽有龙尾山,而山实无石,葢好事者取其美名以咤于世。

今次其石品与地坑之名如后:

  眉子坑:在罗纹山,开元中发,属程于地。从溪下至取石处九丈五尺,其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坑皆无土相杂。

  罗纹里山坑:在罗纹山后,李氏时发。今废五十余年,名色未详。

  罗纹坑:在眉子坑之东,李氏时发。

地向属王仁髙,今絶籍;为砚户戴义八人共请之,歳输山税三十金。

自山下至取石处计七十五丈,阔十八丈,深十五丈三尺。

石藏土中,今土深三四丈乃至石也。

见石处谓之“寨头”也。

  水舷坑:在眉子坑外,临溪,冬水涸时方可取,春夏不可得。发地丈余乃至石,率多金花眉子。地属程于。

  水蕨坑:在罗纹山西北,地属王十五。

景佑中发,今废四十年。

自水舷至坑五丈五尺,阔一丈三尺,穿笼取之。

久废不可得,葢石工不知攻取法。

石理如浪纹。

  溪头坑:又曰主持山。在罗纹山金星坑之北约二三里,废已二十年,不取其石。金星率多虚慢焉。

  叶九山坑:在溪头坑之西约一里,不取已三十年。有眉子石,纹麤慢,与溪头相次也。

  罗纹金星坑:在罗纹山西北,自罗纹坑相去四十五丈。今废不取,葢工用多,所得少也。

  驴坑:在县之西北七十里,属詹观。景佑中曹平为令时取之,后王君玉为守又取之,近嘉佑中刁璆为尉又取之。其石有青緑晕也。

  济源坑:在县之正北,凡三坑并列。

  曰碧里坑:在山上,色理青莹。及半里有水步石、大雨点白晕。次十里入里山,石青细,有金纹花晕,厥状不常。

  洞灵岩: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三洞相连。石产岩之左右无定处,材璞至少而瑕脉多,或有絶病。莹凈者可拟端溪之品,而石理燥慢。

  浙石:属衢州开化县,俗谓之“玳瑁石”。其纹正如玳瑁,傍视则有波纹者。可为碑材、帛碪、柱础之类,至易得。

  ○攻取第三 #

  凡取石先具牲醪祝版,择日斋戒,至山下设神位十余于坛墠之上,祝讫发之。

若稍亵慢,必有蜂虿虫蟒,毒物伤人之患立出。

葢山川神物所拥护秘惜,尤不欲广传人间,所得不过百十枚即竭矣。

又当再祝之,前后被囓死者十余人,今皆预祝飨也,冀其阴助,不得不爱重之。

  ○品目第四 #

  眉子石。其纹七种:

  金星地眉子;对眉子;短眉子;长眉子;簇眉子;阔眉子;金眉子。 

  外山罗纹。其纹十三种:

  麤罗纹;细罗纹;古犀罗纹;角浪罗纹;金星罗纹;松纹罗纹;石心罗纹;金晕罗纹;绞丝罗纹;刷丝罗纹;倒理罗纹;乌钉罗纹;卵石罗纹。 

  里山罗纹。一等:

  金星疎慢。 #

  金星。其纹三种:

  葵花;金晕;金星。

  驴坑。一等: #

  青色緑晕。 #

  洞灵岩:紫石大小者如肝色。今产孚梁县,岩岭处处有其匠者。或琢为茶瓯,凌冬不可用也。

  浙石。一等: #

  纹如玳瑁斑。 #

  水舷金纹。厥状十种:

  金纹如长寿僊人者;青斑金纹如鹤舞者;金纹如双鸳鸯者;金纹如斗者;金纹如枯槎僊人者;如金云气者;眉如卧蚕者;如双鱼蹲鸱者;金纹如湖中寒鴈者;如金壶缾者。

余常见之。

  ○修斵第五 #

  砚斵初成,先以蜡涂内外,葢与石相益须借此,则温润光洁可爱,于石殊无损而便于洗濯,不惹墨渍。

初便以生姜汁涂研处,即着墨。

今人多不知此,云是瑕病。

以墨蜡葢灭痕璺,又云不发墨光。

始初磨墨兼带少蜡,滞暗墨色故也,使三五度则无此病矣。

又出墨色者便使益好多渍难爱护,欲着手气,必成痕迹,故人多用蜡葢,免此患也。

砚须每日洗浣,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泽也。

  ○名状第六 #

  端様。

舍人样。

都官样。

玉堂样。

月样。

方月样。

龙眼样。

圭样。

方龙眼样。

瓜样。

方葫芦样。

八角辟雍样。

方辟雍样。

马蹄样。

新月样。

鏊様。

眉心样。

石心样。

瓢样。

天池样。

科斗样。

银铤样。

莲叶样。

人面样。

球头样。

寳缾样。

笏头样。

风字样。

古钱样。

外方里圆筒砚样。

蟾蜍样。

辟雍样。

方玉堂样。

尹氏样。

虾■〈虫麻〉样。

犀牛样。

鹦鹉样。

琴样。

龟样。

  已上并择取样制古雅者绘之于圗,余数名虽多种,状样都俗也,不取。

  ○石病第七 #

  鸡脚:如麻石黯色,类鸡脚印行迹。

乌肫:有痕如木叶,若肉中之脞也。

隔路:如墨痕,如蚓迹行路。

浪痕:偏(徧?)纒如细帛纹,其色或浅或深墨色。

赘子:若乌豆状,隠起碍手,靸藏于石中,或开之乃有大璺。

搭线:斜纹若砚断。

硬线:有起处隠手,名工亦不能砺平也。

断纹:有纹两不相着。

石上有微尘孔者,乃石之肤也。

黄烂者,土中石皮也。

  ○道路第八 #

  自歙州大路一百八十里至西坑口,入山三十里至罗纹山,皆山谷大林莽,盘屈鸟道也。

自婺源县大路三十里过溪皆大岭,重复九十里至罗纹山下。

自州至济源口一百九十里,入小路七十里至济源。

自县至济口八十里,入小路七十里至济源。

  ○匠手第九 #

  县城,三姓、四家、一十一人:

  刘大,名福诚;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周四,名全,年七十;周二,名进诚;周小四;周三,名进昌。刘二,无官名。朱三,名明。

  灵属里,一姓、三家、六人:

  戴二,名义和;第三;第五;第六。戴大,名文宗。戴四,名义诚。

  大容里济口,三姓、四人:

  方七,名守宗;男,庆子。胡三,名嵩兴。汪大,号汪王二。

  ○攻器第十 #

  箕畚。铳铁。大小锤。长短凿。钢屑。镦头。鸦觜锄。木■〈木欣〉。

  大宋治平丙午岁重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