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卢闲诘

勇卢闲诘 #

  

  〔清〕赵之谦撰

  

  

  祁序

  

  同治甲子。

余归自滦州。

始与撝叔相见京师。

昼长无事。

往覆辨难。

以破岑寂。

一日。

举鼻烟难撝叔。

撝叔言二字见典章。

实始雍正时。

曩涉猎所及。

闲得一二。

羌无故实。

久不省忆矣。

余幼时见干嘉老辈耆此者。

说色味气臭。

甲乙品第。

辞涉微。

然未有述作。

孰原孰委。

不得明也。

近世上自士大夫。

下逮佣卒持刀儿。

皆能蓄之。

结习所存。

不求甚解。

询厥从来。

贤士大夫且懵焉。

于何问原委。

宜有文字昌之。

撝叔退而最录成数百言。

复持示余。

凡余所能言者。

已尽言之。

有余不能言者。

亦言之。

夫一物不知。

儒者以为耻。

鼻烟玩物。

且尤细者也。

于此求知视读通鉴丧志多矣。

余又愿撝叔毋道己知。

令群不知笑来也。

戊辰七月。

高平祁之鑅季闻。

  

  程序

  

  自意大里亚通中国。

中国始尚鼻烟。

三百年来。

灵异竞出。

其品在吕宋淡巴菰孟加腊波毕之上。

赵子撝叔甚疾波毕。

不茹淡巴菰。

独取鼻烟。

以为宜有最录。

乃征闻考见。

成书一篇。

曰勇卢闲诘。

闲诘云者。

淮南之佚。

单文廑存。

散见他籍。

鼻烟遗事。

罕着篇册。

太史公所谓书缺有闲。

闲则诘之。

儒者之责。

勇卢者何。

龙鱼河图云。

御览八百八十一引鼻神之号。

呼之九过。

恶鬼自却者也。

为之绎曰。

天地之气。

一辟一阖。

时其节宣。

谨其出内。

众邪无从入。

气之既衰。

鬼噉其室。

厥状如酲如。

夜卧曶怳。

瞀如有疾。

余则呼神使扱。

壹引畀。

导以齁。

旷若发蒙。

志乃不怯。

秃发乌乌。

厥有女妭。

游魂幻聻。

坿之为活。

是能夭札瘥昏。

阻是百衇。

余则呼神使。

尘霏扬扬。

是斡是。

吸引清气。

充于大宅。

逐游魂使变。

荡女妭无迹。

夫九。

阳数也。

鼻者。

气息之主也。

扶阳抑阴。

洞物达臭。

其强中制外。

有予斯夺。

可一言决。

方今圣德遐旉。

海邦之氓。

既同中国。

异物琛赆。

不胫而集。

惟此鼻烟。

最先列方物。

玛窦南游。

实兆今兹中外为一。

不有馔述。

为之明微。

溷溷无意。

熏莸何别。

郑君有言曰。

知善深则来善物。

知恶深则来恶物。

若善若恶。

其鉴在识。

引而申之。

触类而长之。

是即格物之学。

非以穷知。

对竹子七日。

故君子犹乐言此也。

释书意明白。

光绪六年七月。

绩溪程秉铦。

  

  

  自序

  

  祁子季闻贻余鼻烟斤许。

书来征事。

既最录为一编。

序曰。

烟于字从火。

许叔重氏解曰。

火气也。

吸烟始西域。

释氏称山中有草。

然而噉之。

可以解倦。

毗耶那杂事律言吸药烟。

两盌相合。

底上穿孔。

孔置铁管。

长十二指。

是今世吸烟法所自。

鼻烟非烟也。

吸烟以口。

此受以鼻。

火不可然。

无烟者也。

无烟称烟。

有征乎。

证之广雅释器篇。

烟。

臭也。

火气本义。

臭引申义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草树浮烟。

王冰注。

燥气也。

五常政大论曰烟埃蒙郁注。

土气也。

气之臭闻。

不尽火也。

以鼻服烟法。

当亦始西域。

根本说曰。

诸苾刍畜歙烟筒畜灌鼻筒。

比物连类。

事相因也。

或曰。

筒引水以灌鼻。

疑初灌水。

后服气也。

引火吸烟事。

明天启中。

始徧中土。

崇祯十二年后为大禁。

洪文襄在当时曾奏罢之。

见杨士聪玉堂荟记国朝崇德六年二月。

上谕王贝勒大臣曰。

不习射之罪。

非用烟可比。

是亦着为令也。

吸烟之害。

鸦片出。

而毒遂中于人心世道。

鸦片烟。

明会典。

入贡。

曰乌香。

西洋语旧曰亚荣。

李时珍本草纲目曰阿芙蓉。

其国人自名合浦融。

还音曰鸦片。

中土人呼曰乌烟。

道光十七年。

特严鸦片之禁。

职官兵丁犯者。

论如律。

迄今未有改也。

鼻烟入中土最先。

行世稍后。

于物不为害。

于法不设禁。

且珍异之。

岁时典礼。

入备班锡。

盖自欧逻巴洲。

越海九万里。

土物之爱。

献于天府。

琢壶盒罐。

穷泰极侈。

而尚方制器。

敷崇宸藻。

丹文镜色。

精奇迈伦。

尤足以驰域外。

而为观美。

兹事至微。

要亦一时风会之所系也。

纪载阙如。

无征不信。

爰捃摭见闻。

辨物正名。

略具解义。

题曰勇卢闲诘。

以坿小说家。

异时观者。

或亦举方畔揭道张存大博经之一术也。

同治八年己巳正月。

会稽赵之谦。

  

  

  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

明万历九年。

利玛窦泛海入广东。

旋至京师献方物。

始通中国。

徐继畬瀛寰志略考。

意大里亚。

于汉为大秦国。

后汉书言。

延熹九年。

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入贡。

则谓明以前未通中国。

殆不其然。

按。

汉书。

西域传。

安息国进犂靬眩人。

后汉书。

大秦国一名犂。

魏略作犂靬。

又言。

常欲通使。

为安息遮遏。

安息犂靬旧时分并属部。

已不可考。

无以传信。

今仍据澳门纪略。

断为明季始来。

又意大里亚亦称以他利、伊达利、意大利、意大利、罗问、罗汶、那吗萨都尔尼哑、厄诺地里亚、奥索尼哑。

同治五年。

定通商条约。

则称义国。

其进口税。

则鼻烟人酒果食物类。

国人多服鼻烟。

短衣数重。

里为小囊。

藏鼻烟壶。

至国朝雍正三年。

其国教化王伯纳第多贡献方物。

始有各色玻璃鼻烟壶。

咖什伦鼻烟罐、各宝鼻烟壶、素鼻烟壶、玛瑙鼻烟壶、及鼻烟。

居六十种之六。

按。

利玛宝以明万历二十九年至京师。

三十八年四月卒。

其徒如汤若望、利类思、安文思、南怀仁。

久居中国。

至国朝顺治初。

用汤若望修历法。

康煕九年。

命两广总督金光祖檄通晓历法恩理格闵明我二人入监。

于是徐日升、安多、毕嘉、白进、张诚先后供职。

煕朝定案云。

二十三年。

圣驾南巡。

汪儒望毕嘉进献方物四种。

上命留西蜡。

赐青纻白金。

二十九年。

南巡。

毕嘉洪若复献方物仪器。

命后送来京。

张汝霖澳门纪略云。

康煕中。

始通贡。

其国王以逷远不获诣阙下。

图像以朝。

当在是时。

西蜡为物不可晓。

西洋人呼鼻烟瓶为蜡。

或即是也。

鼻烟在康煕时已盛行。

见王士祯汪灏记载。

惟会典所书。

则雍正三年始也。

五年。

西洋博尔都噶尔国王若望遣使麦德乐贡方物四十一种。

有鼻烟。

乾隆十七年。

国王若瑟复贡方物二十八种。

有赤金鼻烟盒。

咖什伦鼻烟盒、螺钿鼻烟盒、玛瑙鼻烟盒、绿石鼻烟盒、及鼻烟。

圣德广大。

不宝远物。

自诸王贝勒大臣以下。

预赐宴赐寿。

蒙恩赉者。

不可胜纪。

幽格神明。

远及外藩。

咸膺殊赏。

乾隆二十二年。

孝圣宪皇后南巡。

赐淮北惠济祠鼻烟壶一。

五十二年。

赐安南国王鼻烟二瓶。

鼻烟壶一。

五十三年。

再赐鼻烟三瓶、鼻烟壶二。

朝鲜国王鼻烟一筒。

南掌国王缅甸国王瓷鼻烟壶。

五十九年。

赐咈西国王鼻烟壶。

外藩陪臣。

若朝鲜。

南掌。

英吉利。

咈西。

越南。

暹罗。

琉球诸国。

先后来朝者。

皆赐玻璃鼻烟壶、瓷鼻烟壶、及鼻烟有差。

嘉庆元年。

举行千叟宴。

朝鲜越南暹罗使臣人赐鼻烟一缾。

鼻烟盒一。

七年。

朝鲜使臣预重华宫筵宴。

复赐玻璃鼻烟壶。

后遂为常制。

今世言鼻烟掌故。

可考信者。

略见于此。

烟草皆来自海外。

中土人得而种之。

依法制之。

既行。

遂擅其业。

淡巴菰出吕宋。

明万历末。

漳泉马氏始造烟。

传自九边。

今则处处有之。

而吕宋无闻矣。

鸦片。

明会典称。

入贡者为暹罗。

爪哇、榜葛剌三国。

今英吉利所货。

出都鲁机与东南两印度。

然滇蜀秦晋闽粤及江浙沿海农氓。

亦有违禁私种者。

质或过之。

制恒不及。

昔有人至印度。

见其处造烟。

如中土造纸法。

实罂粟于池。

待其烂。

而后合之。

故所得愈多。

依法试造。

亦不成。

疑尚有秘药点之也。

近年雅片入内地者。

数稍减。

盖禁网渐弛。

利不克专。

鼻烟中土亦有仿为者。

通商各国。

咸贩以去。

色臭迥异。

来自番舶。

亦薄劣非旧时物。

信乎利所不居。

害亦弗及也。

吕宋久易主。

英吉利尚强盛。

道光中。

议缴销雅片事起。

实为中外构衅之始。

意大里亚来濠镜者三百余年。

几等土著。

国有鸦片。

曾禁勿市。

其和约第一条云。

大义国与大清国素无失睦。

噫。

亦足记已。

  鼻烟。

西洋语旧译为布露辉卢。

今英吉利语译为科伦士拿乎。

产自中土者为士拿乎。

鼻烟盒则为士拿乎薄士。

英吉利语译行中土者。

皆罗马语。

罗马意大里亚属部也。

今分九国之一。

  上品曰飞烟。

飞若今山东飞麫之飞。

曾见乾隆时人题蛎懴字。

曰水磨碾上飞、水磨碾次飞。

一说。

西洋人制鼻烟。

为水磨屋碾烟草。

以扫自屋顶者为上。

故曰飞烟。

又云彼国初时未有此制。

有人藏烟叶数十年。

发视。

变为尘土。

齅之有异。

始制膭权。

与中土糖霜。

因大风拔屋。

而得压法相类。

飞兼轻清细腻。

古义所称无根而至。

絶迹而去。

庶近之矣。

次则鸭头绿色。

厥味微酸。

谓之豆烟。

祁季闻曰。

张汝霖澳蕃篇言飞烟豆烟。

为对文。

豆烟乃言颗粒。

凡和乐碾极细。

实器中。

往得自结。

鼻烟出蜡后经宿。

辄成颗如豆。

气清而润。

故凝聚。

此举其形质。

非烟品。

弗误会为一也。

  旧说。

鼻烟色深绿为上。

鸭头绿者次。

然深绿历百年变而深紫。

有近墨色者。

承日光斜暎之。

隐隐类玛纳斯石耳。

鸭头绿久则微黄。

亦有成紫者。

旧说以红为下。

红者质薄而气烈。

然视近时所称鸭头绿犹胜也。

有白色者。

向所未闻。

曩居京师。

曾一见之。

初以为赝物。

试尝少许。

亦佳品也。

市侩奇货居之。

不能得。

祁季闻识一故家。

藏鼻烟甚伙。

余偕往求观。

主人则罗列几席殆满。

给客徧尝。

皆精絶。

洵富有矣。

将告归。

主人言尙有一种。

留自先世。

未敢辨优劣。

诸君试评之。

及出蛎懴。

色作绀碧。

黝然以古。

上有标题乾隆元年月江所赠。

视其中。

损不盈寸。

似甚矜贵。

齅之。

如壁上土。

坐定。

索然意尽。

余谓太羹元酒复见今日。

季闻笑曰。

此所谓中无所有。

独以老见尊者也。

主人亦大笑。

近又有一种色紫黑。

颇具云水纹。

既暴而酷。

且甘以坏。

有争购以为至美者。

讥评今古。

牧竖司之。

无责耳矣。

余以观色为疑。

季闻直为此皮相。

耳不可为目。

目何能为鼻。

其言是也。

  王士祯香祖笔记七。吕宋国所产烟草。本名淡巴菰。又名金丝熏。近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目。尤有辟疫之功。

  汪灏随銮纪恩曰。

七月十五日。

皇太子赐鼻烟一玻璃瓶。

此烟草生海外章奇岛。

西洋人以香药调制之。

用瓶悬之带闲。

以小指挑分许。

齅入两鼻观。

最能去疾。

  李调元南越笔记曰。

鼻烟。

制烟为末。

研极细。

色红。

入鼻孔中。

气倍辛辣。

贮以秘色瓷器。

及玻璃水玉瓶盒。

其价换轻重。

与银相等。

来自番舶。

今粤中亦造之。

足以馈送。

按。

汪说草出章奇岛。

则地误。

章奇乃长崎也。

在日本。

属东南洋。

王说京师人制为鼻烟。

则熏以末利玫瑰者。

今京师及江浙皆能为之。

非来自海外。

无明目辟疫之用。

李说色红气辛辣。

盖未知其趣者。

胡甘伯曰。

昔有人病目五年。

或教以鼻烟治之。

两月而愈。

军兴以后。

山乡多疫。

所至传染。

有一人自远归。

理医乐。

毕丧葬。

迄不病其人素服鼻烟者。

又能愈头风。

盖其力上行。

自鼻頞至巅顶络脑。

还下目内眦。

是达太阳阳明。

性善守。

故调中。

逐秽。

故辟疫。

其云以香药调制。

则未闻。

意大里亚本大秦地。

大秦产香药。

见于魏略。

又苏合出大秦。

云杂和诸香为之。

或其国人能制香。

变其法而为此。

亦未可知也。

  其气静为上。

动为下。

无尽为上。

有尽为下。

静与无尽。

绵绵若存。

上之上矣。

清为上。

浊为下。

厚为上。

薄为下。

清而厚为上。

清而薄为下。

清而薄。

愈于浊而薄。

浊且厚。

则下之下矣。

  凡品目四等。

曰羴。

曰酸。

曰。

曰豆。

羴尽神。

酸知意。

毗于气。

豆丽于质。

故羴为上。

豆为下。

可名象、不可迹求为上。

可迹求为下。

祁季闻曰。

鼻烟品第。

尽此四等。

今人益以焦为五等者。

庸妄子之言也。

四等之分。

举其大者而已。

其实当通以二妙。

曰兼。

曰引。

兼者。

羴酸互。

豆互。

引则本而进酸。

本豆而进。

枯坐调息。

得其疾徐。

与其界限。

宜为之表而详说之。

余谓君家有藏烟。

献疑者至。

可令印证。

若仅举文字示人。

鲜不以为妄矣。

又近时俗名若咸镫草、霉干菜诸目。

皆鄙谬不足信。

兹不具录。

更有呼蚂蚁矢者。

大失实。

辨见后。

  羴从三羊。

说文曰。

羊臭也。

或从亶。

作膻。

素问。

五臭无羴。

春臭以臊月令。

五臭无臊。

春臭以羴。

臊。

说文曰。

豕臭也。

服虔通俗文。

鱼臭曰腥。

豭臭曰臊。

吕氏春秋。

本味篇。

草食者羴。

肉玃者臊。

腥臊羴三者类也。

谓腥臊浊。

谓羴清耶。

何取乎尔。

曰。

是不然。

臭何以羴。

实脂气也。

吕氏春秋。

孟春记其臭羴。

高诱注曰。

木香羴也。

木香何羴。

晻薆苾咈。

凝而永之。

脂气义也。

必羴羊臭。

是义渠之炰鳖。

而东海之逐臭也。

番舶来海外。

出其布帛铅锡皮革。

皆类羊臭。

又炭湿气之积而然者也。

鼻烟无是也。

其为羴也。

无质非气。

浑于意而达于神。

故曰尽神也。

恍兮忽。

无指名也。

而县象之。

腻若也。

臐若也。

如往如复。

而浮游乎清虚之表也。

淡而弥旨。

浸淫幽眇。

而周历乎思议之所穷也。

密室坐忘。

出户遇之。

昼寝乍兴。

悠然会之。

方春蕃萌。

圜煦斯孚。

含津吐荣。

风回雨酥。

挹兹芳润。

是为道腴。

龙涎有香。

鹿尾有浆。

蒲萄之酒琥珀光。

味若貂鼠乃称良。

以兹比迾。

吾犹不敢别其谁短长也。

季闻曰。

味若貂鼠句下。

当益以秋脐夏壳均在旁。

白八十万敌一黄。

季闻尝出藏烟神品。

属余评之。

戏题为风定月凉。

持熬对鞠。

故有此语。

附记之。

  酸、味也。

非气也。

以酸为气。

始见于荀子正名篇。

香臭芬郁。

腥臊洒酸。

奇臭以鼻异。

杨倞注。

酸、暑浥之酸气也。

王氏石臞以酸为庮之误。

然五味甘咸苦。

入口始辨。

辛酸则鼻触知之。

味亦兼气也。

高诱注吕氏春秋。

酸、钻也。

刘熙释名。

释疾病。

酸、逊也。

烟之酸。

兼斯二义。

羴圆而酸鋭。

钻之用也。

初候之。

则屈曲而达也。

复静审之。

揫敛而发越。

肉若瑟缩。

而息若旁迕也。

逊之用也。

虬龙独游。

狮子滴乳。

洒然而凉。

荡涤灵府。

解人会意。

得知其故。

岂酒树曲木之托始。

乃真竹畅草之罕遇。

曩有伧父。

年齿长矣。

自谓茂先。

能辨龙鲊。

日令僮仆。

罄其瓶盒。

沃以酽酢。

余语季闻。

彼或未闻唐薛仁杲召富人求金宝以酰灌鼻事耳。

不知而作。

亦足哀已。

故详说之。

毋令浑沌凿七窍也。

季闻曰。

烟之酸者。

入鼻直上。

还沁于目。

若欲泪然。

已而去。

清絶无滓。

酷暑祁寒。

客感胥蠲。

故善去疾。

文选。

高唐赋。

注。

酸鼻。

鼻辛酸泪欲出也。

夫欲出者。

不出者也。

是铁板注脚。

  。

北方人呼饭焦为洪孤切。

音若餬。

本有声无字。

今叚此字为之。

见方言。

火也。

楚转语。

犹齐言火也。

。

呼隗反。

音毁。

一声之转。

同毁。

毁音同火。

古音鱼虞模脂微齐皆转歌麻。

饭焦以火。

宜叚借是。

或以为。

非也。

锅底焦饭。

始见徐广孝子传述陈遗事。

南史潘综传。

作好食锅底饭。

录焦以贻母。

今俗呼锅巴。

又曰钵焦。

粟历五变。

以释以蒸。

无糪饖。

炊曝中程。

水火所齐。

方发其馨。

非安干特。

乃类婆饼。

郁烈则熯。

成之膏润。

愿为糗芳。

罔或覆甑。

饭不必皆焦。

焦之美者饭。

同气相求。

不能以寸。

鼻观与迎。

会心非远。

故余以为毗于气也。

南人不知字之义。

益之曰焦。

列诸五等。

以为胡。

指毕澄茄。

比之椒涂。

愚者信之。

索诸虚无。

语言文字。

不能通方。

乃至于斯乎。

祁季闻氏曰。

是则然矣。

吾谓可作。

见吴任臣书。

训得也。

饭熟不可见。

以耳候声。

以鼻候气。

气焦则得矣。

今北人饭焦呼。

于他物呼烧。

鼻治。

烧目治。

  豆列九谷。

人所常食。

尗答殊种。

生熟殊用。

大豆多甘。

小豆有酸。

嚼之若腥。

饪之生香。

以鬷。

称重而芳。

伊兹得名。

独抱之质。

非羴非酸。

为三为一。

厥类近。

乃饭豆实。

以为具体。

则沙之种也。

以为下物。

则亦诘多之珠也。

宜问诸乐灵殖之神。

而不能为无慧者指其途也。

视人表之九品。

书中上而已止。

出其下者。

固实緐有徒也。

姓名碌碌有难记。

惟臭味差池。

聊复举一隅也。

斥漏见之乱真。

戒曲听之受诬。

夫何琐屑饾饤之不厌。

忽纷罗而为是窍穴之喁于也。

季闻曰。

四等品目。

尽人知之。

无人言之。

三百年来。

始闻此语。

造鼻烟者。

何修得此。

  鼻烟初成时。

质未凝。

气尚流散。

纳蜡中密栗无一痕。

数十年后。

气敛质结。

视其内舒卷如云霞。

如水波。

如晴沙。

如蚁蛭。

以如蚁蛭者为最陈久。

俗呼蚂蚁矢。

取形近也。

今人直以白蚁矢当之。

粤东地卑湿。

蚁所聚处。

置经宿。

矢集蜡外几徧。

贾人高其值欺过客。

有奉之以自矜许者。

此叶公之好龙也。

  盛烟之蜡。

旧制极小。

仅贮两许。

磨琢精巧。

莹过水晶。

闲涂以金。

璀璨陆离。

其式方圆三角六角八角。

侈弇殊别。

又有中分二隔三隔者。

夫己氏曾以一百六十金得二隔者一。

余获见之。

羴烟也。

计不足五两。

凡此皆初入中土时珍品。

后既徧行。

乃有大蜡。

一蜡贮斤许。

小者亦四两。

然不及前远矣。

近时从番舶来者絶稀。

列肆货贩。

率多薄恶。

惟出自故家巨族之遗。

始得佳胜耳。

俗以蜡称烟者。

名尤不经。

惟粤东呼松膊素一种。

絶佳。

近亦不易得。

京师有云十三太保者。

每箧十三蜡。

或方或三角。

乃最佳者。

同治辛未。

偶见之。

索值大昂。

非窭人所敢过问也。

  既识品类。

宜慎收藏。

北方风日。

燥烈可虞南方卑下。

蒸湿弥甚。

庋阁之区。

必先审量。

无使失宜。

又当择匧笥。

必旧物精洁、中无杂气者、樟檆所成。

髹漆甫具。

近辄窜越。

不可复治。

非惟秽恶。

虽沈水甲煎。

皆慎避之。

棋僧湛字秋航。

俗姓赵。

仪征人。

卒时年百一岁。

为余言。

地有燥湿。

人持其平。

置吾禅床。

风日所不至。

蒸湿所不坏。

此老说法。

亦具至理。

  香祖笔记又曰。

鼻烟以玻瓈为瓶贮之。

瓶之形象。

种种不一。

颜色亦具红紫黄白黑绿诸色。

白如水晶。

红如火齐。

极可爱翫。

以象齿为匙。

就鼻齅之。

还纳于瓶。

皆内府制造。

民间亦或仿而为之。

终不及。

  沈豫秋阴杂记曰。

鼻烟壶起于本朝。

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

近日贩夫牧竖。

无不握此。

壶则水晶羊脂玛瑙翡翠茄瓢瓷石等质。

而盖则珊瑚珍珠猫眼。

无不镂奇错釆。

最行者。

烧料套红。

以藕粉地为上。

久贮不干者。

名老皮。

价甚郑重。

补堂久庽淮上。

习见达官巨商。

竞以羊脂翡翠为尙。

而不知制壶之始。

仅有玻瓈。

余皆后起也。

近人著录。

说鼻烟事絶尠。

偶得之。

亦皮傅语。

此类是也。

  鼻烟壶初制。

比古药瓶式。

故呼为瓶。

后惟称壶。

壶皆以五色玻瓈为之。

渔洋所称白如水晶、红如火齐者也。

时天下大定。

万物殷富。

工执艺事。

咸求修尙。

于是列素点绚。

以文成章。

更创新制。

谓之曰套。

套者、白受釆也。

先为之质。

曰地。

地则玻瓈、车渠、珍珠。

乃白色明玻瓈。

康煕中制有之。

后不复见。

其后尙明玻瓈。

微白。

色若凝脂。

或若霏雪。

曰藕纷。

套之色有红有蓝。

汉军阎研芗太守为余言。

康煕间套红蓝壸。

今仅存者。

俗称三十六天罡。

希世珍也。

余居京师近十年。

见红者二。

蓝者一。

其言非虚。

有绿黑白。

白者或蓝绿地。

或黑地。

无红地者。

套蓝有红地。

然不多见。

更有兼套。

曰二采、三采、四采、五采或重迭套。

雕镂皆精绝。

康熙中所制。

浑朴简古。

光艳照烂如异宝。

乾隆以来。

巧匠刻画。

远过詹成。

矩凿所至。

细入豪发。

扪之有棱。

龙凤盘螭。

鱼雁花草。

山川彝鼎。

千名百种。

渊乎清妙。

凡所造作。

或称曰皮。

最箸者曰辛家皮。

辛家皮最精洁。

其色屑珍宝为之。

光采夺目。

勒家皮。

藕粉地。

若冰雪。

设色亦异。

红紫苍翠。

天然间迭。

袁家皮。

与辛家皮相近别有古月轩。

地则车渠。

亦具五色。

上为画采。

闲书小诗。

壶足题古月轩。

其题乾隆年制者。

尤美。

又有雕镂仙山楼阁珍禽异兽。

点缀五色。

如星在天。

曰桃花洞。

自此制行。

遂有琢玉石罗珍宝。

以示夸耀。

争相引重。

不知其为耳孙也。

昔时造壶。

取便适用。

式多别异。

器但逾寸。

且有小如指节者。

嘉庆后。

始务宽大。

浸至盈握。

贵家陈设。

有玛瑙壶。

中容二升。

其初壶口径或逾四分。

后改而窄。

不得逾二分。

云可使气不旁泄。

尽易前法。

俗士寡闻。

据以置辨。

皆目论也。

用述是篇。

为之提纲。

其有他制件。

系于后。

俾得按索。

资谈助焉。

  珠之属。

珍珠大如鸡卵。

或云出意兰。

凡珠。

南海色红。

北海微青。

西洋白。

出松花江。

色如淡金。

所称东珠者也。

珠壶见者色白。

非中土产。

螺钿。

粤人亦呼云母。

  玉之属。

白截肪黄蒸栗所共知也。

或留皮色为之。

赤黄相闲。

或改古玉琫为之。

尤奇丽。

珊瑚少完好。

半从黏合。

镂花于上。

掩其璺痕。

玛瑙诸色毕具。

有缠丝柏枝水藻诸种。

有成天然图画者。

尝见一壶。

面文错互若丛木。

上为峻岭。

岝崿刺天。

旭日一轮。

方出林表。

背则平远沙堤。

芦苇所交。

宿二白鹭。

淡月半规。

照水有影。

奇物也。

又一壶。

面之左。

有一僧兀坐。

其右。

云气一缕。

自下而上。

背则类七孩相扑为戏。

琥珀旧时尙赤。

近以浅黄为贵。

呼金珀。

一种杂松根者。

称雀脑。

伪者曰柳青。

亦呼玻瓈松。

蜜蜡质闇。

来自外洋。

碧霞红者为上。

有黄碧紫白诸色。

翡翠质坚。

不受砻琢。

徒饰外观。

叩其中。

窄且塞。

无以治之。

水晶亦具诸色。

有发晶椶晶。

余曾见发晶壶。

面发短近竹。

背稍长。

似画兰。

遭俗工琢之而败。

有月魄者。

中含水珠。

能上下。

紫晶为多。

  石之属。

岫岩石色黄。

金州石类缠丝玛瑙。

云锦石出江西安仁县云锦湖。

每大雷雨过。

远望水中有光起。

则有佳石。

或具物象。

类鬼工。

然千万石中不得一二。

有水藻文者为多。

亦有与金州石仿佛者。

绿松石旧时多制之。

今不复作。

端溪石砚材之余。

云能润燥。

亦未然。

玛纳斯似碧玉。

来自塞外。

咖什伦褐色。

中有金星。

晃耀眩目。

西洋人以玻瓈成之。

实非石也。

黑石中具物象者。

居京师时。

曾见一枚。

面为蝶。

有五色。

背为木通一片、甘草二片。

文理无少差别。

季闻亦欲得之。

后为有力者取去。

又见一黑石。

类茄。

有纹皴起。

如网如络。

沈子受田极宝爱之。

自署其室曰壶斋。

不知何地产也。

  木之属。

木豆俗呼木腰子。

色类槵子。

上有水纹。

木瘿色泽奇古。

然不足用。

竹根嘉定人制。

或取两竹节近合者。

随其中空。

削为壶。

颇幽雅。

藏之不慎。

辄裂。

木变石出黑龙江水中。

俗称墨珀桂馥札朴云。

周书。

王会夷。

用木。

孔晁注。

木生水中。

黑色而光。

其坚若铁。

即此。

阎百诗尚书古文疏证云。

宁古塔与肃慎相近。

水中木变为石。

即石砮也。

榆变者上。

松变者次之。

杨宾柳边纪略云。

楛木非铁非石。

居人多得之虎儿哈河札朴。

又云。

缅江亦有木变石。

与黑龙江所出同。

性类琥珀。

具摄力。

盛之易漧。

剔红乾隆中仿明漆器。

制极工。

今不多见矣。

壶卢仅可置几上。

余旧为二铭。

失其稾。

  瓷之属。

今京师瓷壶有索高价者。

视之。

为明嘉靖时物。

亦有万历中画采者。

皆药瓶。

又见一定瓷扁瓶。

上刻双螭。

仿佛宋元器。

亦明时药瓶也。

自康煕中景德镇始造瓷壶。

半从旧式如筒。

有作玉壶春诸制者。

绘十二辰。

乾隆中。

始仿鼻烟壶式。

画百子、及仕女仙佛、草虫华鸟。

道光时。

有画马者。

今不常见。

又有雕瓷。

制类剔红。

工拙非一。

陈国治者。

祁门人。

以画法雕瓷。

海内无两。

余见一壶。

上作蝙蝠五。

飞伏回翔。

似宋院本。

后国治以骂贼遇害。

其所手制。

散亡殆尽。

近亦有仿为者。

无能及矣。

余幼秉义方。

长承师训。

一名一物。

不安无知。

久居京师。

友人见其苦心劳力。

迄无所得。

托于瓷壶以讽。

其言曰。

昔有一人。

遇事留意。

客至其家。

自顶至踵。

冠裳履舃。

必熟察一过。

忽以月朔访友。

坐中见人持瓷壶。

上画一鹊。

心甚诧之。

未有疑也。

越五日。

复遇其人。

壶上具五鹊也。

乃大疑。

问姓名住址。

乞其壶。

审视久之。

又越数日。

诣之。

其人出瓷壶。

壶上鹊数适如日数。

于是情好日密。

相处半载。

验之辄符。

乃与之言。

君此壶奇宝也。

其人答以家世相传。

莫名其故。

因求重金易之。

议不决。

决矣。

约日交易。

复迁延爽期。

待至月尽。

其人始来。

索金以去。

壶上俨然三十鹊也。

次日出视。

三十如故。

亟往询之。

拒而不纳。

盖其家本有壶三十。

而卖其重出者。

此君违俗。

不务穷理。

遂自取侮。

然余尝游庙市。

于摊上曾见瓷壶。

一四鹊。

一十二鹊。

抑亦望文生义。

有此言乎。

闻者足戒。

姑记之。

其它游谈。

不复录焉。

  德清许宗彦鉴止水斋集鼻烟六言曰。

论蜡携来市舶。

海云养就蛮烟。

闻道略如采茗。

分别雨前火前。

自注。

鼻烟乃树叶所为。

以先采者为上。

贸易以蜡计。

一蜡约斤许。

疎快胜针风府。

不嫌假道灵坚。

水玉玲珑满贮。

提壶劝徧尊前。

  海盐朱一飞淡巴菰词曰。

消寒辟疫信无疑。

争羡收藏器皿奇。

一样皇城买两种。

郎瓶火齐妾玻瓈。

西洋东洋贮器精。

晶瓶今亦满天京。

劝郎莫上插花去。

溜夏敲春路不平。

自注。

插花。

出洋船名。

溜夏敲春。

出洋名色。

  宝山袁翼邃怀堂集谢惠玛瑙鼻烟壶启曰。

石髓胚胎。

云斤雕琢。

鼻之于臭。

既似烟而非烟。

瓠之言壶。

本因物以肖物。

一拳可握。

九顿拜嘉。

中有珠尘。

更承优赐。

睡魔可遣。

巴菰之香味同参。

款识亲镌。

竹叶之斑痕宛若。

配高辛之瓮。

甘露莹莹。

摇驹跋之瓶。

琼浆汨汨。

歕嗤铁杖之瓜。

魅畏蚩尤之血。

嗅从伧父。

定疑夏令之多鼽。

擎出美人。

莫掩西施之不洁。

嗜好在酸咸之外。

君已心知。

氤氲通呼吸之方。

我非耳食。

唐仲冕陶山集。

有玛瑙鼻烟壶记。

感慨得失。

无当本事。

兹不录。

  张维屏听松庐诗话曰。

番禺谢有文字蔚林、娱晖阁诗草。

咏鼻烟有云。

似烟仍非烟。

厥草惟何草。

熏从艾蒳清。

杂之姜桂燥。

蒲萄酒细调。

蔷薇露同捣。

一缕吹息微。

九转还丹早。

赋物可谓细切。

按。

诗及蒲萄酒蔷薇露。

乃就今时所出甘坏一种与熏烟言之。

  程子公勖与余言。

泰州康发祥字瑞伯。

尝为鼻烟壶歌。

公勖背诵一过。

今日忆之。

已忘其半。

歌有云。

或入滇南采翡翠。

或翻沧海探珊瑚。

或倩巧匠剔髹漆。

或涂秘色烧宣炉。

方员奇巧无不有。

有时依样成胡卢。

又云。

凤皇鸾隺鹳雀凫。

麒麟狮象蛟龙鱼。

仙山楼阁烟云嘘。

泉石卉木鼃蜢俱。

奇草绝异淡巴菰。

妙药亦非押不芦。

乃是海外烟之殊。

中邦不产外国输。

论功与我通血脉。

鼻观栩栩神苏苏。

余不复记。

字句异同。

乃余补缀。

非别本也。

  鼻烟迭以象齿为之。

刻铭四围。

出入怀袖。

久则色变如蜡。

或如琥珀。

亦可爱也。

有以玉翡翠水晶为之者。

余为友人制铭。

无虑数十。

向不存稿。

偶忆一二。

附识于此。

挹彼注兹。

能清无滓。

以息相吹。

天地一指。

为胡练溪观察服气术。

在此中。

旁有解囊为壶公。

为许迈孙酒阑茶罢。

花南研北。

左顾右盼。

口讲指画。

善气迎人。

御众以宽。

随方属员。

平平安安。

迈孙方中容员大烟迭目所视。

手所指。

一鼻孔出气。

亦复如是。

与大儿寿佺

  初撰是书。

分四类。

为原始、正名、释器、缀辞。

后徧求近人书。

尠及此者。

闲得之。

皆里语耳。

遂中止。

生平论箸。

无可示人。

大率因此。

吾友董觉轩悯其无成。

娄劝写定。

检点旧稾。

此颇完具。

遂付手民。

惜季闻已归道山。

不及见矣。

光绪六年五月。

撝叔识。

  

  

  后序

  

  会稽赵撝叔作勇卢闲诘。

以志鼻烟。

叙释淹雅。

若诂经。

若拟子。

非寻常谱录家言矣。

余雅不嗜此。

不识其品。

顾颇忆干嘉以来诸老佚事。

用缀卷末。

以补此书之阙。

宣南随笔云。

乾隆中。

纪文达召对。

上所用鼻烟壶。

刻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十一字。

举示之曰。

汝善属对。

能对此乎。

文达应声曰。

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

上悦。

即赐之。

一作彭文勤事。

或云刘金门事。

洋程纪略云。

李忠毅总统水师。

鋭意平蔡牵。

牵与忠毅故同乡。

凂其戚某。

馈安南肉桂十束。

西洋鼻烟十匣。

哀词乞缓师。

忠毅怒判其后曰。

食汝之肉。

劓汝之鼻。

万斧交加。

烟销灰灭。

立斥还之。

荩臣刚介。

儒将风流。

略可见已。

金壶七墨云。

浙中某观察。

以衙参列坐官厅。

忘携鼻烟。

命其仆归取署中壶。

少顷仆至。

却立于后。

观察诘之。

敬对曰。

壶在此。

恐不雅观。

不敢献也。

观察趣出之。

探手袴下。

而后以献。

一虎子耳。

众大笑。

盖彼误闻为合音也。

此得之纪载者。

某尚书典试事。

不阅文字。

怀中置二鼻烟壶。

一红色。

一黑色。

大小相等。

积试卷于案。

抽其一。

辄取一壶视之。

红者中。

黑者斥落。

如额而止。

人称为鼻烟壶老师。

某相国督剑南。

牙前设骨董肆。

鼻烟壶累累。

人以大府所好也。

咸往售焉。

主者曰。

此值五千金。

犍为县所购者。

此二千金。

万县所购者。

其人悟。

如数购之。

献诸相国。

不旬日。

遂莅某任。

相国还都。

资装累千乘。

蜀人为之语曰。

前有献忠。

后有相公。

蔡麟洲观察官词苑。

贫甚。

而癖耆鼻烟。

一日。

晤宝文荘。

文荘以鼻烟奉蔡。

蔡亦以所佩答之。

屡出屡易。

味益奇。

文荘大喜。

蔡后简外任。

不能治装。

文荘知之。

贷二千金。

以资其行。

又某公获罪时。

于权贵家搜得其书柬。

内一帖云。

送上鼻烟一蜡。

上层不便用。

中层最精。

而书蜡作刺。

司谳者读如字。

几陷大辟。

两县令同官于浙。

一吴人起科第。

一闽人以资进者。

并负才谞。

为上游器重。

闽人以鼻烟壶示吴人曰。

此壶之红。

可首称否。

吴人曰。

红则红矣。

惜地子不佳也。

闽人恚。

遂成隙。

终身不解。

此得之传闻者。

凡此诸事。

撝叔固稔知之。

然不欲以稗官委琐之语。

羼入本书。

致乖著述之体。

则其慎也。

博物君子。

就所见闻。

益我未备。

傥亦有裨于多识乎。

光绪六年六月。

鄞董沛盂如甫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