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纂言外翼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易纂言外翼     易类

  提要

  【臣】等谨案易纂言外翼八卷元呉澄撰澄所着易纂言义例散见各卦中不相统贯卷首所陈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因复作此书以畅明之纂言有通志堂刻本久行

于世此书则本渐罕近遂散佚无存朱彞尊经义考注云见明昆山叶氏书目载有四册而亦未睹其书今惟永乐大典尚分载各韵之下考澄所作小序原书葢共十二篇一曰卦

统以八经卦之纯体合体者为经六十四卦之襍体者为纬乃上下经篇之所由分二曰卦对以奇偶反易成二卦或上下篇相对三曰卦变言奇偶复生奇偶其用无穷四曰卦主因

无妄而推之以明一经之义五曰变卦言刚柔交相变而一卦可为六十四卦六曰互卦言中四爻复具二卦以为一卦七曰象例凡经之取象皆类聚之以观其通八曰占例言元

亨利贞吉凶无咎其义皆本于天道九曰辞例乃象例占例所未备而可以互见者十曰变例言揲蓍四营十八变之法十一曰易原明河图洛书先后天图十二曰易流备举雄以

下拟易之书今缺卦变变卦互卦三篇易流缺半篇易原疑亦不完余尚首尾整齐无所遗失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澄为纂言一决于象史谓其能尽破

传注之穿凿故言易者多宗之是编类聚区分以求其理之防通如卦统卦对二篇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乃程朱所未及象例诸篇阐明古义尤非元明诸儒空谈妙悟者可比虽稍

有残缺而宏纲巨目尚可推寻谨依原目编次析为八卷俾与纂言相辅而行焉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易纂言外翼十二篇原序

  羲皇卦画先后一定自然而然文王分八卦为上下篇改移其次八经卦之纯体合体者为之经四十八卦之杂体者为之纬述卦统第一

  六画卦之不反易者八其反易者二十八为五十六卦奇阳偶隂无独必有对或上下二篇相对或上下各篇自对二体之互易者亦然述卦对第二

  羲皇生卦奇偶之上生奇偶而已卦体既成而推其用则无穷焉乾坤变而为六子十辟六子十辟变而为四十六卦述卦变第三

  每卦以一画为主无妄之传所谓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也述卦主第四

  易以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画变则化柔柔画变则化刚而一卦可为六十四卦述变卦第五

  重卦有上下二体又以卦中四画交互取之二三四成下体三四五成上体述互卦第六

  羲皇所画之卦画谓之象文王所名之卦名谓之象彖辞爻辞泛取所肖之物亦谓之象述象例第七

  圣人画卦以明天道生蓍以前民用彖爻之辞为占设也述占例第八

  辞有象辞有占辞象之中亦有占占之中亦有象既互见矣犹有遗者复掇拾之通谓之辞述辞例第九揲蓍十八变而成一卦以动者尚其变谓蓍之变也述变例第十

  羲皇心契天地自然之易将画八卦而有龙马负图出于河此易之原也洛书后出神禹因之叙九畴其河图之配与述易原第十一

  邵子著书立言无一不本于羲皇之卦图氏自三才之三起数而譔太司马氏自五行之十起数而譔潜虚蔡氏自九畴之九起数而譔洪范皇极内篇皆易之也然邵子

从容乎羲画之内三家则奔迸乎羲画之外矣邵其经流之马蔡其支流之与述易流第十二

  凡十二篇是为易纂言外翼云

  钦定四库全书 #

  易纂言外翼卷二    元 呉澄 撰

  卦统第一 #

  经卦十六 #

  乾 坤 父母之纯 统纬卦八

  屯  蒙  需  讼 #

  师  比  小畜 履 #

  泰 否 父母之合 统纬卦十六

  同人 大有 谦  豫 #

  随  蛊  临  观 #

  噬嗑 贲  剥  复 #

  无妄 大畜 颐  大过

  坎 离 中男中女之纯 终上篇

  咸 恒 少男少女长男长女之合 统纬卦八遯  大壮 晋  明夷

  家人 睽  蹇  解 #

  损 益 少男少女长男长女之合 统纬卦八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

  震 艮 长男少男之纯 统纬卦四

  渐  归妹 丰  旅 #

  巽 兑 长女少女之纯 统纬卦四

  涣  节  中孚 小过 #

  既济 未济 中男中女之合 终下篇

  六十四卦分属上下二篇盖有意义朱子但云以其简袠重大而分岂其然哉以今考之有经卦焉有纬卦焉八卦正体对体自重者为经卦八卦各体错杂相重者为纬卦上下

二篇经卦十六纬卦四十八上篇以乾坤二卦为经而二十四卦为纬下篇以震艮巽兑四卦为经而二十四卦为纬坎离者乾坤二卦之用震艮巽兑四卦之管辖也故以为二篇之

终上篇始以乾坤之纯统八卦次以乾坤之合统十六卦而终之以坎离之纯下篇始以震艮巽兑之合统十六卦次以震艮巽兑之纯统八卦而终之以坎离之合颐大过中孚小过

四卦独不反易肖坎离者也故置二篇纬卦之后而附坎离纯体合体之前上篇经卦始纯次合而终于纯下篇经卦始合次纯而终于合纯体统卦八而合体所统倍之上篇纯体二

专统八卦下篇纯体四分统八卦上篇合体二专统十六卦下篇合体四分统十六卦

  此以文王六十四卦之次序明经卦之统纬卦

  经卦上篇始二老之纯次二老之合而终于二中之纯下篇始少长之合次少长之纯而终于二中之合纬卦少长相合为不易之卦者四颐大过中孚小过是也长贞居上篇少

贞居下篇长少相合为反易之卦者四随蛊渐归妹是也长贞居上篇少贞居下篇二阳四隂二隂四阳反易者四卦临观遯大壮是也二阳居上篇二隂居下篇一阳五隂一隂五阳

反易者四卦剥复夬姤是也一阳居上篇一隂居下篇中男合干父中女合坤母反易者各二卦需讼晋明夷是也男合父居上女合母居下长少二男合干父少长二女合坤母反易

者各二卦无妄大畜萃升是也男合父居上女合母居下长少二男合中男少长二女合中女反易者各二卦屯蒙革鼎是也男居上女居下长少二男合中女少长二女合中男反易

者各二卦噬嗑贲困井是也二男居上二女居下

  上篇自对者中男合坤母中女合干父反易者各二师比大有同人是也长少二女合干父少长二男合坤母反易者各二小畜履谦豫是也按上篇自对者惟此八卦皆三男三

女从父母之卦也然男从母女从父各异其类故为上篇自对之卦其他三男三女从父母而男从父女从母各同其类者八卦则分属上下二篇下篇自对者长少二女合中女少长

二男合中男反易者各二家人睽蹇解是也长少二男合中女长少二女合中男反易者各二丰旅涣节是也按下篇自对者惟此八卦皆三男三女自相从之卦也然中贞长悔少贞

中悔各逆其次故为下篇自对之卦其他三男三女自相从而长贞中悔中贞少悔各顺其次者八卦则分属上下二篇也

  此明上下篇义上下篇义诸説类多牵强附防今据其可推者如此更过求之则凿矣

  卦对第二【案此篇屯蒙需讼条下注云此四卦与下篇四卦为对临观鼎革遯大壮诸条下俱有注余并无之原本疑有脱文今未敢輙补姑仍其旧】

  乾坤【案原本脱此二卦谨校补】

  屯蒙 需讼【此四卦与下篇四卦为对】

  师比 同人大有 履小畜 谦豫

  泰否

  随蛊

  临观 噬嗑贲 剥复 无妄大畜【此八卦与下篇八卦为对】頥大过

  坎离

  咸恒

  损益

  鼎革 晋明夷【此四卦与上篇四卦为对】

  家人睽 解蹇 丰旅 涣节

  渐归妹 #

  遯大壮 井困 夬姤 升萃【此八卦与上篇八卦为对】

  中孚小过 #

  既济未济 #

  卦画奇偶正对二篇共二十对上篇七下篇七上下篇六

  正对不反易者四上篇三下篇一共八卦

  正对兼反易者四上篇二下篇二共八卦

  反易取正对者十二上篇二下篇四上下篇六共四十八卦

  上篇 正对不反易三乾坤一坎离二颐大过三也凡六卦

  正对兼反易二泰否一随蛊二也凡四卦

  反易取正对二师比同人大有一小畜履谦豫二也凡八卦

  下篇 正对不反易一中孚小过也凡二卦

  正对兼反易二既济未济一渐归妹二也凡四卦反易取正对四咸恒损益一震艮巽兑二家人睽解蹇三丰旅涣节四也凡十六卦

  上下篇 反易取正对六屯蒙鼎革一需讼晋明夷二临观遯大壮三噬嗑贲井困四剥复夬姤五无妄大畜升萃六也凡二十四卦

  此各卦竒偶二画之对

  乾坤坎离【此四卦为上篇之纲】

  屯蒙 小畜履 随蛊 临观 噬嗑贲 无妄大畜 颐大过【屯蒙至大过十四卦与下篇之卦互易】

  需  师  泰 同人 谦  豫

  讼  比  否 大有 剥  复

  震艮巽兊【此四卦为下篇之纲】

  解蹇 姤夬 渐归妹 萃升 丰旅 大壮遯小过中孚【解蹇至中孚十四卦与上篇之卦互易】

  咸 恒 晋 家人  睽 困 井 既济损 益 明夷 鼎  革 节 涣 未济

  卦体上下互易二篇共十八对上下篇八上篇五下篇五纯卦八为上下二篇之纲者不与

  上下篇不反易卦二体自易二颐小过一大过中孚二也凡四卦相反易卦二体相易六屯蒙解蹇一小畜履姤夬二随蛊归妹渐三临观萃升四噬嗑贲丰旅五无妄大畜大壮

遯六也凡二十四卦

  上篇反易卦二体自易四需讼一师比二泰否三同人大有四也凡八卦 反易卦二体相易一谦豫剥复凡四卦

  下篇反易卦二体自易二晋明夷一既济未济二也凡四卦 反易卦二体相易三咸恒损益一家人睽鼎革二困井节涣三也凡十二卦

  此各卦上下二体之对

  或曰夫子之十传终于序卦杂卦子之十二翼始于卦统卦对何也曰卦统者序卦传之余意也卦对者杂卦传之遗谱也

  卦变第三【原缺谨据小序校补】

  卦主第四 #

  乾【上】 #

  坤【上】 #

  震【四】蹇【五】蒙【二】

  巽【四】睽【五】革【二】

  艮【上】解【二】屯【五】

  兑【上】家人【二】鼎【五】

  坎【五】小过【四】颐【上】

  离【五】中孚【四】大过【上】

  复【初】师【二】谦【三】    剥【五】豫【四】比【五】

  姤【初】同人【二】履【三】   夬【五】小畜【四】大有【五】

  临【二】升【初】明夷【二】   观【四】晋【五】萃【上】

  遯【二】无妄【初】讼【二】   大壮【四】需【五】大畜【上】

  泰【三】恒【初】井【五】蛊【初】丰【二】既济【二】贲【二】归妹【三】节【五】损【三】

  否【三】益【初】噬嗑【五】随【初】涣【二】未济【二】困【二】渐【三】旅【五】咸【三】

  小成之卦八震巽下为主坎离中为主艮兑上为主此因乾坤交易而定也震一阳巽一隂下为主兊二阳艮二隂中为主干三阳坤三隂上为主此因隂阳消长而定也艮兊或

主上或主中者以乾坤之交而言则主上画故遯二隂主二剥五隂主五艮之中画为主也临二阳主二夬五阳主五兊之中画为主也

  大成之卦六十有四复姤一阳一隂主初临遯二阳二隂主二泰否三阳三隂主三大壮观四阳四隂主四夬剥五阳五隂主五乾坤六阳六隂主上

  乾坤为主之卦四乾坤主上否泰主三 乾坤父母也其尊无上故自主其重卦合卦而不复为他卦主者犹黄钟大吕二律之独尊但自为宫而不复为他卦役也坎离为主之

卦二十有八坎离屯鼎需晋比大有蹇睽井噬嗑节旅十有四卦主五蒙革讼明夷师同人解家人困贲涣丰未济既济十有四卦主二 坎离得乾坤中画自主其重卦合卦而又各

主十二卦所主倍于震巽艮兊四卦者贵中也故卦之有坎离者必以坎离为主惟无坎离者然后震巽艮兊为主也

  震巽为主之卦十有六震巽大壮观小过中孚豫小畜八卦主四复姤无妄升益恒随蛊八卦主初 艮兊为主之卦十有六艮兊颐大过大畜萃六卦主上谦履咸损渐归妹六

卦主三遯临二卦主二剥夬二卦主五震巽艮兊四卦自主其重卦合卦而又各主六卦半于坎离之所主也

  干 泰

  坤 否

  坎 屯 需 比 蹇 井 节 蒙 讼 师 解困 涣 未济

  离 鼎 晋 大有 睽 噬嗑 旅 革 明夷同人 家人 贲 丰 既济

  以上乾坤坎离四正不易之卦为主者凡三十有二卦

  震 复 大壮 小过 豫 无妄 恒 随

  巽 姤 观  中孚 小畜 井 益 蛊

  艮 遯 剥  颐  谦 大畜 咸 渐

  兊 临 夬  大过 履 萃  损 归妹以上震巽艮兊二变反易之卦为主者凡三十有二卦

  主五之卦十有六坎离各七艮兊各一

  主二之卦十有六坎离各七艮兊各一

  主四之卦八震巽各四

  主初之卦八震巽各四

  主上之卦八艮兊各三乾坤各一

  主三之卦八艮兊各三乾坤各一

  卦有二主者二十卦不兼主而专主或主内或主外何也曰坎离水火之重既济未济水火之合震巽风雷之重恒益风雷之合艮兊山泽之重咸损山泽之合重者悔为主合者

贞为主也颐大过中孚小过随蛊渐归妹雷风山泽之互相合者四卦无反对四卦有反对者贞为主也

  变卦第五 #

  互卦第六【案变卦互卦二篇原缺谨据小序补其目于此】

  易纂言外翼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

  易纂言外翼卷二     元 吴澄 撰象例第七上

  天 干五飞龙在天 大有上自天祐之 大畜上何天之衢 明夷上初登于天 姤五有陨自天 中孚上翰音登于天 卦象干为天卦位五上爲天凡以天爲象者皆五

上之位阳刚之画也明夷以反体言所谓天者指晋之上九亦刚画也以应位言指九三亦刚画也

  日 干三终日干干 豫二不终日 既济四终日戒蛊彖巽五三日 震二既济二七日 大畜三日闲

  舆衞 革彖二已日 离三日 晋彖昼日 丰彖三四日中 讼上终朝 解彖夙 干三夕 夬二暮夜 丰初旬 卦象离为日干九三变爲柔豫六二变爲刚则二三

四成离夬九二变为柔则初二三成离讼解巽皆有互离既济下体有离又三四五互离震初二三四蛊大畜三四五上皆成四画之离卦位五爲天上爲天之上三为人四为人之上

二为地初为地之下故上之位为朝日上天之时讼上言朝明夷上言初登于天是也解彖言夙指上六言也五之位为昼日中天之时晋离在上体离中画当五之位故彖言昼日指

五而言也丰离在下体与明夷同二当下卦之中日当天中其影在地故亦曰日中葢五为日中震一画障蔽于五之下故日中而黑暗如明夷日入地之时也丰三四言日中者皆指

六二而言也或谓三四在六画卦之中故亦曰日中者非也四为人之头上日过中之时三为人所居之处下近于地为日昃将夕之时故既济四干三皆言终日葢自日过中至将夕

为终此一日干三言夕离三言日昃是也二之位为暮夜日入地之时故夬二言暮夜豫二言不终日豫之三四五互坎为石二近三四介于坎之石不居四不居三而居二故曰不终

日昼者日中午午前禺中已午后昳昃未晨者早食辰亦曰早晡者晚食申亦曰晚朝者日出卯亦曰夙夕者日入酉亦曰暮旦者平旦寅昏者黄昏戌子前人定亥子后鸡鸣丑夜者

夜半子初寅丑二子亥【豫曰不终日夬曰暮夜】三戌酉【干曰终日离曰日昃】四申未【既济曰终日】五午巳【晋曰昼日丰曰日中】上辰卯【讼曰终朝解曰夙】十日

自甲至戊爲半已者后五日之始改革之时也离纳已故革言已日旬十日也丰初纳离已卯二纳离己丑己卯至己丑过一旬故丰初言旬

  月 小畜上归妹五中孚四月几望 临彖八月 卦象坎为月纳甲震为生明之月兑为上之月干为望之月巽为既望之月艮爲下之月坤为晦之月防望之防孟荀一

行作既防字亦有既音左氏传庸可防乎日月以防是也京作防晁氏曰防读为既诗徃防王舅是也澄按此防当作既月既望巽之象参同契曰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小畜中孚

上体巽归妹五变成巽日常盈月常亏月既望则盈而与日敌小畜归妹中孚皆隂为主之卦隂盛得时故以月既望为象卦气复为一阳之月临为二阳之月姤为一隂之月遯为二

隂之月自复一阳厯八月至遯二隂与临正对

  斗 丰二四日中见斗 北斗七星在中宫星之最大者丰上体震如仰盂有斗象

  沬 丰三日中见沬 沬斗杓下小星也震有斗象三在震下象沬

  雨 云 小畜彖不雨上既雨 睽上徃遇雨 夬三独行遇雨 鼎三方雨 小过五不雨 小畜彖小过五宻云 卦象坎为水为云为雨小畜二三四互兊小过三四五互

兑兑变坎下画水壅塞而不流云宻蔽而不雨之象小畜上变则成坎故云既雨睽三四五互坎夬三五鼎九三变为柔则三四五亦成坎故云遇雨方雨也

  霜 坤初履霜 霜者露之所结露者土气所为自下而上地上有阳则坤土之气为露能滋养万物及九月五隂阳消将尽则露凝为霜

  氷 坤初坚氷至 氷者水遇盛隂之气而凝其坚如石也十月始氷十一月以后则氷坚矣坤六画纯隂为十月之卦霜凝于坤体将成之时氷坚于坤体既成之后圣人于坤

初言隂气渐长之可畏故履霜而知坚氷之必至当其未成坤也在上一阳未尽灭已不能敌隂而霜始凝及其既成坤也在下一阳虽已生亦未能胜隂而氷益坚其示戒之意深矣

  自天日月至此象之取于天者

  地 明夷上后入于地 卦象坤为地爻位初二为地四亦为地明夷坤地在上离日在下日入于地之下也田 干二见龙在田 师五田有禽 恒四田无禽解二田获三狐

 巽四田获三品 田地上也干解以二为田恒巽以四为田师五与二应亦以二为田渊 干四或跃在渊 渊在地下龙之所潜谓初也诗曰鱼潜在渊又言或潜在渊言其在渊

而潜也诗曰鱼跃于渊此言或跃在渊言其在渊而跃也谓本是在渊今自渊而跃出非谓素不在渊方自他处而跃入也龙一跃则向乎天矣岂复在乎渊也哉四之位与初应故言

自初所潜处而跃出以至于四四近乎天而非渊也汉上朱氏曰四变成兑兑为泽渊也朱子以四之位高出人上逼近乎天遂释渊为上空下洞深昩不测之所程子所谓渊者龙之

所安在渊者在所安尔渊字但为设譬则与田字天字不一例而在字与在田在天之在亦不同三家说皆不通者盖泥于四为渊而不以初为渊故也

  川 需彖同人彖蛊彖大畜彖頥上益彖涣彖中孚彖未济三利渉大川凡九 谦初用渉大川吉 讼彖不利渉大川 頥五不可渉大川 系辞传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

之利以济不通盖取诸涣以涣二三四五有舟象也中孚之象与涣之象同故彖传曰乗木舟虚益之初二三四五頥之初二三四五上大畜蛊之三四五上皆有舟象需三四五互离

讼二三四互离同人下体离谦初六变为刚成离未济二三四互离又上体有离亦皆舟之象也凡渉大川舟之进而前者利舟之退而后者不利以需讼同人蛊大畜益涣中孚八卦

观之需蛊大畜益涣中孚之舟皆进而前者也唯讼同人之舟在后然同人离火应乎干而上同故进而利讼坎水违乎干而下行故退而不利谦之舟亦在后然初变柔为刚刚能上

进变则有应在前故君子阳刚之人用之以渉则吉用谓动而进也若非阳刚又不动进则不吉矣颐自坎变二与上相易刚进前柔退后故上利渉五与初相易刚退后柔进前故五

不可渉未济六三之象与讼之下体同然九二为讼之主而无应则无挽之于前者矣未济六三有阳刚之应在上又上体之离象舟后舟与前舟二舟相继而进非如讼之不前进而

退入于渊也故未济利而讼不利蔡氏则曰未济六三爻辞利上疑脱不字

  河 泰二用冯河 冯谓徒渉河流水之大者泰九二变为柔二三四互坎为水三四五互震为足不用舟而徒渉之象

  谷 困初入于幽谷 井二井谷 水之下注者谷也困初坎下画为谷初地之下为幽井之二三四互兊水为泽之象九二变为柔则兊下画变坎下画如水之通其下流而

不壅塞有井水不上出而下注之象故曰井谷

  井 井卦初二三四成四画之坎水在井中之象上体坎水在巽木之上汲水上出井口之象

  泉 井五寒泉食 泉水之初出也坎之中画象泉出地中井之九五则象汲泉上至井口

  泥涂 井初井泥 需三需于泥 震四震遂泥 睽上见豕负涂 坎之中一刚画为水上下二柔画为水旁之土水湿其土而软则成泥故凡言泥者皆坎之下画井初四画

坎之下画也需三变为柔与上卦坎之下画连接需待于濒水之泥也震四之刚画卦主为雷声其声不能上惊六五而但下惊六三六三互坎之下画也遂沈抑于泥者也涂亦泥也

禹贡荆二州厥土涂泥暌上与三正应三为互坎之下画坎豕之负泥涂者也

  沙 需二需于沙 沙小石在水旁水透入其中刚画石也隂位小也与坎之中画应中有水也

  石 豫二介于石 困三困于石 说卦传艮为小石艮之刚在坤地之上山顶之小石也坎之刚在坤地之中土中之大石也说易者皆知艮为石而不知坎之为石盖不能举

隅而反尔艮小石也坎石也凡单言石者皆坎象介犹介虫介胄賔介之介疆介之义亦同后人加田字以别之豫三四五互坎石也二近接其疆境故曰介于石困六三坎之上画在

石之上故曰困于石磐 屯初磐桓 渐二鸿渐于磐 渐六二互坎下画而变刚水中大石近岸者也屯初九应坎下画以刚而居互坤之下犹磐石桓木之在地中牢固不可动也

干 渐初鸿渐于干 干水厓也二三四互坎为水初与之近犹水之厓

  山 随上西山 升四岐山 西山岐山皆指地名非象山也故不就艮取象二山皆在正西故就兊取象林 屯三唯入于林中 平地有竹木曰林屯二三四互坤坤平地也

前有艮木后有震竹故曰林坤之中画故曰中

  鹿 屯三即鹿 陆氏曰王肃作麓晁氏曰鹿古文鹿山足也屯三四五互艮为山三艮之下画山之足也丘 贲五贲于丘园 頥二拂经于丘頥 涣四涣有丘 丘之髙得

山之半故艮之中画为丘贲六五涣六四皆艮之中画頥六五艮中画也二与五之位相应拂者上摩之义六二仰拂以求养于上九必经过六五之丘故曰拂经于丘頥经如陶渊明

所云崎岖而经丘之经

  陵 同人三升其高陵 震三跻于九陵 渐五鸿渐于陵 陵取象与丘同同人九三渐九五变为柔皆得艮中画震六三亦互艮中画自震六二跻于六三也陆 夬五苋陆

夬夬 渐三鸿渐于陆 陆者高平广大可以通行之地夬九五变为柔成震为大涂渐九三变为柔成坤为平地夬之五爻皆变唯五不变为观之夬则亦下履坤之平地渐之五爻

皆变唯三不变为大壮之渐则亦前向震之大涂故皆取陆象

  道 小畜初复自道 履二履道坦坦 随四在道以明 复彖反复其道 尔雅曰一达谓之道路之一达而无他岐者也震为大涂小畜五画俱变唯初不变有复卦下体之

震故曰复自道履九二变为隂则下体成震故曰履道随之四履下卦大涂之上故曰在道复之一阳反于下为震复于其道也震之大涂平广之正路也艮之径路狭小之山蹊也

  行 泰二复四益三四夬五中行 无妄三行人上行有眚 明夷初君子于行 震三行无眚 艮彖行其庭 行道也诗言周行景行是也震为大涂泰复无妄明夷益夬艮

皆有震谦豫言行师亦是有震

  衢 逵 大畜上何天之衢 渐上鸿渐于陆 衢路之四逹者天之衢谓云霄中之路也上之位为天上九变为柔则成坤天上犹平地故曰天之衢何与噬嗑何校之何同诗

曰何天之休汉王延夀鲁灵光殿赋云荷天衢以元亨何作荷谓以首戴之也上为首荷天之衢犹庄子言背负青天也逵声与衢通渐上鸿渐于陆胡氏曰此卦以鸿渐为象初渐于

干二渐于磐三渐于陆四渐于木五渐于陵至上复言陆疏说谓上九九三皆处一卦之上故皆言陆陆者髙顶也徧观无高顶曰陆陆地之高平者陵大阜也安有地而反髙于山阜

哉陆氏言高过即反下故上九处极高之地反为陆也按渐卦自下而渐于上自微而至于高大陵未为极高之地岂有反下之义考经文陆当为逵盖字体相类而误逵者云路也言

鸿之飞高至于云路程子从之朱子曰以韵读之良是澄按三先生所见审矣但据尔雅路之九逹者曰逵杜氏谓路容九轨者曰逵未闻释逵为云路者

  易 大壮五丧羊于易 旅上丧牛于易 易陆绩作埸疆埸也晁氏曰易乃古文疆埸字大壮旅皆以上画为易在外境穷尽之处故曰易

  野 坤上龙战于野 同人彖同人于野 地与天际者曰野古诗云天似穹庐笼四野坤为地五与上为天干为天二与初为地坤下体坤地上接五与上同人上体干天下接

二与初故曰野

  郊 需初需于郊 同人上同人于郊 小畜彖小过五自我西郊 国门之外曰郊以六画卦言二三四五为国中初上为郊小畜小过之西郊皆谓四以二体言内卦为国中

四在内卦之外为郊四为西方又互兊兊正西也四为兊之上画在正西之位故曰西郊

  国 师上开国 谦上邑国 观四观国之光 复上国君 益四迁国 未济四大国 坤为国邑师谦观复皆有坤益二三四互坤未济四变为柔成坤

  邑 谦上邑国 讼二比五无妄三邑人 泰上自邑告命 晋上伐邑 夬彖告自邑 升三虚邑 井彖改邑 比泰谦晋升有坤讼二变为柔成坤无妄三坤上画人位为

邑人初震动大涂为行人夬自坤变坤下五画已皆变为刚仅存坤上一画未变邑削众散故告自邑不利即戎井五泰之初徃五改坤为坎改其邑也城隍 泰上城复于隍 掘地

为隍取其土以筑城故城髙而隍深干画连亘城之象坤画断阙隍之象今坤在上是高起者变为平地矣干在下其画实是城土下复而实其隍矣

  墉 同人四乗其墉 解上高墉之上 离有垣墉之象同人四在离上为乗墉解二三四互离四为公当离之上画立于高墉之上也

  藩 大壮三上羝羊触藩四藩决不羸 当羊所触者为藩四当三之前竒画连象藩五当四之前偶画断象藩决上偶画当五之前变为竒亦为藩

  巷 睽二遇主于巷 五离之中虚处为巷

  穴 坎窞 需四出自穴上入于穴 小过五公弋取彼在穴 坎初三入于坎窞 坎之偶画在内者为穴小过复坎也坎窞与穴同义

  庙 萃彖涣彖王假有庙 艮为庙萃二三四互艮涣三四五互艮

  家 蒙二子克家 师上开国承家 大畜彖不家食家人初三四五 损上得臣无家 丰上蔀其家

  离外有垣墉中虚可居家之象蒙二三四五上成离师上变为刚则二三四五上成离二三四互震为诸侯有坤土开国也又为长子居内之中承家也大畜三四五上成离二三

四互兊兊口在外不食于内以外为家者也家人内离为在下之家三四五互离为在上之家损二三四五上成离上最在外是得臣于外上变则不成离故曰无家丰上变则五为离

中画家也震之刚画在其下蔀蔽之【按家人初三四五爻辞原本未载谨仍其旧】

  宫 剥五以宫人宠 困三入于其宫 剥之宫有国者之宫也坤为国一刚画在外宫之墙也五隂在内宫中之人也困之宫有家者之宫也二三四互离为家门 同人初同

人于门 随初出门交有功 明夷四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节二不出门庭 艮为门阙同人初变为柔成艮随初节二出则及门矣明夷三四五艮之倒体

  户 讼二其邑人三百户 丰上窥其户 节初不出户庭 艮为门者二偶画为出入之所户门之半也故一画之偶为户丰之户五也节初变为柔为户庶人之家有户无门

故计民数以一家为一户讼二变为柔为坤三偶画皆为户坤之数十十十为百三画之偶三百户也

  牖 坎四纳约自牖 凡室东户西牖四为西偶画虚而通明牖之象也

  栋 大过彖三栋桡四栋隆 栋者屋之脊檩也大壮象宫室之上栋下宇四刚象自下承上之栋二柔象自上覆下之宇故大过三四二刚画亦象栋

  屋 丰上丰其屋 大壮象宫室以中二刚画象栋前二柔画象宇丰之三四五上如之屋之象也凡刚变而柔为减损而小之柔变而刚为増益而大之丰上柔变为刚是増大

其屋也

  庐 剥上君子剥庐 艮有庐象艮之上画竒变而偶则上无葢覆矣是剥其庐也

  庭 明夷四出门庭 夬彖于王庭 艮彖行其庭节初不出户庭二不出门庭 艮为门有门外之庭

  有门内之庭明夷四艮倒体之外画艮上艮正体之外画二者皆门外之庭也节三四五互艮三艮体之内画门内之庭也二近三而不即三故曰不出门庭节初变为柔为户二

在初之外户外之庭也初不即二故曰不出户庭夬五王之居也上在王居之外故为王之庭背 艮彖艮其背 背北堂也诗曰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艮二三四五象堂初在堂之后

象背上在堂之前象庭背与庭爲对皆就宫室取象因爻辞五句皆就人身取象故读者误从爻辞之例解作人身之背其义迂回不通且与下句其庭非一类

  阶 升五升阶 地势有髙卑坤土三画自下而上阶之象也

  次 师四师左次 旅二旅即次三旅焚其次 次谓权暂止息之地非常居之地也故军师之所宿行旅之所舎皆曰次左传师一宿为宿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旅以应位为次

六二者六五之次上九者九三之次自地田渊至此象之取于地者

  易纂言外翼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

  易纂言外翼卷三     元 呉澄 撰象例第七中

  人 蒙初利用刑人 履彖三咥人 睽三其人天且劓 损三三人一人 艮彖不见其人 丰上阒其无人 卦位三四为人二五亦为人

  大人 干二五讼彖蹇彖上萃彖巽彖利见大人凡七升彖用见大人 否二大人否亨五大人吉 师彖

  困彖贞大人吉 革五大人虎变 大人者皆阳居二五阳为大二五为人位干五讼彖蹇彖上萃彖巽彖否二五革五皆谓九五在上之大人也干二升彖困彖谓九二在下之

大人也师彖贞大人吉今本作丈人崔憬李鼎祚皆云子夏传作大人与困彖同

  幽人 履二幽人贞吉 归妹二利幽人之贞 幽人者隠晦不求显见之人凡在天上而不可见曰防防豫防升是也在地下而不可见曰幽困初幽谷是也履归妹九二皆有

刚中之徳二之位当六画卦之地又当三画卦之人故曰幽人

  君子 干三君子终日干乾 坤彖君子有攸往 屯三君子几不如舍 小畜上君子征防 否彖不利君子贞 谦彖三君子有终初君子用渉大川 观初君子吝五上君

子无咎 剥上君子得舆 遯四君子吉大壮三君子用罔 觧五君子惟有觧吉 夬三君

  子夬夬 革上君子豹变 未济五君子之光 凡君子者皆谓阳画然有指本爻之阳画而言者干三小畜上谦三观五上剥上遯四大壮三夬三是也有指本卦之阳画而言

者否彖是指上卦三阳谦彖是指主爻九三解五未济五是指应爻九二有本卦虽有阳画而本爻所言非有所指只是泛言者屯卦虽有二阳画而六三所谓君子非指初九九五也

观卦虽有二阳画而初六所谓君子非指九五上九也革卦虽有四阳画而上六所谓君子只是对小人立文亦以其变为阳与谦初同也坤卦纯隂无阳画彖辞所谓君子只是泛言

亦因卦之所不足者而言也

  天子 大有三公用亨于天子 王 坤二讼三或从王事 师二王三锡命 比五王用三驱 离上王用出征 随上王用亨于岐山 升四王用亨于西山益二王用亨于

帝 萃彖涣彖王假有庙 家人五王假有家 丰彖王假之 观四利用賔于王 夬彖于王庭 井三王明 涣五王居 大君 师上大君有命 履三武人为于大君 临

五大君之宜 天子王大君皆谓君天下者其位则卦之第五画也讼比履随观家人夬益萃井涣皆九五以刚中正居尊位尧舜禹汤文王武王是也坤师大有临离升丰皆五六以

柔中居尊位夏启商中宗周成王是也

  君 复上以其国君 小过二不及其君 公 大有三公用亨于天子 解上公用射隼 益三四中行告公 鼎四覆公餗 小过五公弋 侯 屯彖初利建侯 豫彖利

建侯行师 晋彖康侯用锡马蕃庶 君公侯皆谓有国者凡卦之六画三居下卦之上四居上卦之下故三四为诸侯国君之位大有之公三也鼎之公四也解上小过五所谓公亦

四也小过二所谓君亦三也坤为国土震以一阳宅坤土之内故震象国君屯豫言建侯皆有坤有震益两言公复一言国君亦有坤有震晋有坤无震者晋言有土之诸侯坤有安静

之象故曰康侯也

  王侯 蛊上不事王侯 王五也侯三也

  臣 蹇二王臣蹇蹇 损上得臣无家 小过二遇其臣 柔者臣道也二居下卦之中臣位也蹇六二小过六二皆柔中在下损上所谓臣指六三而言亦以柔居下者也

  宗 同人二同人于宗 睽五厥宗噬肤 宗字从门从庙中之室神示所居离之中画虚处象庙之室凡嫡长子主宗庙之祭者谓之宗子宗子统众兄弟同人之二睽之五

皆为卦之主犹宗子之统众兄弟也故谓之宗

  家人 家人三家人嗃嗃 家人谓家之长彖传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诗云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家人指舅姑而言或以为泛指一家之人非也离为家九三离之上画

阳刚在一家之上而治外者家之长也父母 蛊初三五干父之蛊四裕父之蛊 蛊二干母之蛊 居一卦极尊之位者上与五也上阳画为父五隂画为母

  考 履上考祥其旋 蛊初有子考无咎 蛊初所谓考即上画之阳也生称父死称考履上画之阳当干之终故曰考祥

  祖妣 小过二过其祖遇其妣 小过之三以阳画处二之上父也四亦阳画又处三之上二视之犹祖也五隂画居尊位犹祖妣也二之位与五应越四而与五遇故曰过其祖

遇其妣

  王母 晋二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六五隂居至尊之位以家而言王母也尔雅曰父之妣为王母九四以阳在二之上父也六三以隂为四之配母也六五隂也又在父母之上

故曰王母二之位与五应犹祭而感格于五五降介福于二而二受之也

  夫士 蒙三见金夫 随二失丈夫三系丈夫 恒五夫子防 睽四遇元夫 比彖后夫防 大过二老夫得其女妻五老妇得其士夫 归妹上士刲羊 蒙三之金夫九二

也随二之丈夫九五也随三之丈夫九四也恒六五隂柔非夫之道故防元夫后夫皆因妇人之再嫁而有是名元夫者初所嫁之夫也后夫者后所嫁之夫也睽之元夫谓初九也比

之诸隂所从惟一夫而已无二夫也故占者若是后夫则防老夫士夫以年之老少言二变为柔为年少之妻故视五为老夫五变为柔为年老之妇故视二为士夫士谓男子之未娶

者归妹上所谓士指初九也

  妇妻 蒙二纳妇吉 小畜上妇贞厉 渐三妇孕不育凶五妇三嵗不孕 既济二妇丧其茀 恒五妇人吉 大过五老妇 大过二女妻 困三不见其妻防二之妇六五

也小畜之妇六四也渐三之妇六四也渐五之妇六二也既济六二为九五之妇恒五夫也然柔中乃妇之徳故妇人则吉老妇女妻见前困三居阳位以上六为妻在外而不在宫又

不相应故曰不见夫妻 小畜三夫妻反目 九三夫也六四妻也妇子 家人三妇子嘻嘻 妇六二也子初九也子 蒙二子克家 蛊初有子考无咎 鼎初得妾以其子 师

五长子帅师弟子舆尸 随二系小子三失小子 渐初小子厉 蛊之初六女也九三互震之初画为子鼎初六妾也九四乃其子师二三四互震长子也初二三坎体为中男弟子

也弟子者长子之弟随二随三之小子皆谓初九渐初艮少男之下画故曰小子女 屯二女子贞不字 蒙三勿用取女 咸彖取女吉 家人彖利女贞 姤彖女壮勿用取女 

渐彖女归吉 归妹上女承筐 咸上六少女也家人六二中女也渐六四长女也柔而正占之吉而利也宜哉屯六二女之无初者归妹上六女之无终者非女徳之有疵乃时命之

不齐也蒙六三以利之所疚而愆义姤初六以隂之方长而消阳处皆非正女之不可取者也

  妹 泰五帝乙归妹以祉 归妹初归妹以娣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四归妹愆期五帝乙归妹 泰卦互得归妹卦帝乙商王纣之父盖尝有嫁妹之事纬书因此嫌帝乙非商

之令王遂以帝乙为汤始制为嫁妹之礼又载其戒命之辞曰毋以天子之富而骄诸侯隂之从阳女之顺夫天下之义也往事尔夫必以礼义其辞意虽善疑后人傅防为之也经言

帝乙归妹则是以兄嫁妹非以父嫁女明矣而説易者以震兊为夫妇而不以为兄妹失之矣卦义以外卦震长男为兄内卦兊少女为妹兄为主而归其妹于夫家也爻义以震下画

之阳为兄中画之隂为妹六三兊上画为娣为湏娣者女君之女弟也湏与同女之贱者又在娣之下也归妹自泰变六三即泰之六四在六五之下女弟承女君也变为归妹则四

来居三是女君未行而先行归于夫家不随女君则非娣矣故降而称湏若及于四待女君同行则为妹归而以其娣也

  宫人 剥五以宫人宠 剥卦五隂画六五居尊位象后下四隂象宫人宫人者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属也以者后以之也

  妾 鼎初得妾以其子 初隂在下而贱者妾也四阳在上而贵者其子也

  臣妾 遯三畜臣妾吉 初六居阳位臣也六二居隂位妾也

  童仆 旅二得童仆贞三丧其童仆 车上之御曰仆以其立当车轐也故凡亲近服役之人皆假借仆之名童者年防之称童仆仆之年防者也初六下贱居阳位艮少男之下

画也故为童仆

  随 随三随有求得四随有获 咸三执其随 艮二不拯其随 随犹从也随从之人也随六三九四之随也咸艮六二九三之随也前此解者只以随字作虚字解误矣咸象

传所谓随人犹曰从人也

  婚媾 屯二贲四睽上匪冦婚媾 屯四求婚媾 震上婚媾有言 二姓缔男女之好谓之婚媾取妇者以初昏成礼故曰婚媾者交冓之义后人各加女字于左畔屯六二六

四贲六四睽上九皆以正应之画为婚媾震上六虽无应然与六三同位故亦曰婚媾

  同人 同人彖同人于野初同人于门二同人于宗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上同人于郊 同人者同心之人也非曰同于人也六二为九五所同之人九五为六二所同之人也

二五皆居人位故曰同人

  朋 坤彖得朋丧朋 泰二朋亡 豫四朋盍簮 复彖朋来 咸四朋从 蹇五朋来 解四朋至 友损三一人行则得其友 凤飞而羣鸟从之曰朋凡曰朋者从我者也

两手相助曰友凡曰友者助我者也易之言朋者七卦言友者一卦坤彖之朋谓众隂也此隂以隂为朋也泰二之朋谓初阳也复彖之朋谓临泰大壮夬之阳也咸四之朋谓九五也

解四之朋谓九二也此阳以阳为朋也惟豫九四之朋盍簮谓五隂为朋盖九四以阳而居隂隂性多疑故戒以勿疑则虽居隂而隂之同类从之也损六三之得其友谓上九此隂以

阳为友也

  交 随初出门交有功 睽四交孚 大有初无交朋者隂阳同类相从亦或隂从阳也友者胜已为助阳助隂也交者彼已皆阳同徳相交也随初九与九四为交睽九四与初

九为交大有初九亦以九四为交九四挟其贵盛而相与故无交

  尚 小畜上尚得载 泰二得尚于中行 坎彖行有尚 丰初节五往有尚 尚谓在已之上而相配合者故人臣取天子之女谓之尚小畜六四在九三之上泰六五在九二

之上坎九五在六四之上丰六二在初九之上节九五在六四之上所谓尚也坎节以阳为尚犹下女配上男也小畜泰丰以隂为尚犹下男配上女也彚 泰初否初以其彚 畴 

否四畴离祉 彚畴皆类也如猬之毛刺同时奋兴者曰彚如田之疆畎相并作伴者曰畴泰初之彚干三阳也否初之彚坤三隂也否九四之畴干三阳也

  仇 鼎二我仇有疾 仇匹也诗曰君子好仇鼎九二六五正应也故曰仇

  敌 中孚四得敌 与已同等者曰敌中孚六四与六三皆隂也故曰敌

  隣 小畜五富以其隣 泰四谦五不富以其隣 震上于其隣 既济五东隣西隣 隣谓相比近者也小畜九五以六四为隣泰六四以六五为隣谦六五以六四为邻震九

四以六三为邻既济东隣六二也西隣九五也三为东二与三隣故曰东隣四为西五与四隣故曰西隣

  主 坤彖后得主 明夷初主人有言 睽二遇主于巷 丰初遇其配主四遇其夷主 凡卦之六画有一画为主爻坤之主爻在上六故占者后乃得主盖主在卦之终也明

夷之主爻六二也故初九往则主人有言睽之主爻六五也九二正应故遇主于巷巷谓离之中画也丰之主爻六二也与初九隂阳相配故曰配主九四变则成明夷明夷亦以六二

为主爻丰之主即明夷之主也故曰夷主

  賔客 观四利用賔于王 姤二不利賔 需上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干为賔賔之位在西北干西北之卦也观四变成干賔者朝聘于王而为之賔也姤二所谓賔者指九四

干下画而言也需上所谓不速之客三人者干三阳也

  旅 旅彖旅贞吉旅初旅二旅即次三旅焚其次四旅于处上旅人先笑后号咷 旅者出外而不在家也旅之卦艮下离上所止之地附丽于外食宿起火在外而附丽于

山上故为旅

  行人 无妄三行人之得 行人谓初九震之主爻也无妄下体震震为大涂初自三之人位而来初足履大涂故曰行人

  邑人 讼二比五无妄三 说已见前

  官 随初官有渝 官者主其事者也随初九为一卦之主故曰官

  虞 屯三即鹿无虞 中孚初虞吉 虞者掌山泽之官屯三四五互艮为山三艮之下画为山之鹿三无应比四而不相得是无人引导于其前也故曰无虞中孚初二三为兊

三四五互艮初九在兊泽之内艮山之下山泽之虞也

  史巫 巽二用史巫纷若 史作策以告神巫歌舞以事神皆通诚意于鬼神者二三四互兊兊为巫书契取诸夬史亦取兊象

  武人 履三武人为于大君 巽初利武人之贞 武人彊勇之人履六三巽初六皆以柔居刚而外比于刚盖质柔志刚内柔外刚恃血气之勇者故曰武人巽初取二之刚为

已之刚故得称人

  师 师初师出二在师三师或舆尸四师左次五长子帅师 泰上勿用师 同人五大师克相遇 谦上利用行师 豫彖利建侯行师 复上用行师 坤为众震为将帅师

泰谦豫复五卦皆有坤有震同人之干盖变坤之众而为富实刚彊故特言大师大谓阳也戎 同人三伏戎于莽 夬彖不利即戎二莫夜有戎离为甲胄戈兵同人九三离之上画

夬九二变刚为

  柔成离夬未变离则无甲胄戈兵故彖辞曰不利即戎冦 屯二贲四睽上匪冦 需三解三致冦至 蒙上不利为冦利御冦 渐三利御冦 坎为盗谓以刚破柔而据有其

中也屯蒙需贲睽解渐七卦言冦者皆有坎也

  小人 匪人 恶人 师上既济三小人勿用 否二小人吉 大有三小人弗克 观初小人无咎 剥上小人剥庐 遯四小人否 大壮三小人用壮 解五有孚于小人

 革上小人革靣 比三比之匪人 睽初见恶人 小人之称与大人君子为对或以位言或以徳言庶人无位在民为农工商贾在官为府史胥徒则谓之小人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有位则谓之大人君子此以位言也然古者有徳然后有位无位必是无徳于是无徳者虽有位亦称为小人此以徳言也易之言小人盖皆以位阳为君隂为民称小人者必隂画

也师上六否六二观初六解六五革上六是也若大有九三剥上九遯九四大壮九三既济九三五爻则阳画也爻辞所谓小人非指本爻谓设使小人得之则其占如此也比六三柔

而不正为匪人睽九四刚而不正为恶人我 蒙彖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小畜彖小过五自我西郊 观三五观我生 頥初观我柔頥 益五恵我徳 井三为我心恻 鼎二

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旅四我心不快 中孚二我有好爵 凡卦以主爻为我蒙以九二为主彖辞称我者九二也小畜以六四为主彖辞称我者六四也观上体巽六四为主六三

九五所称之我六四也頥上体艮上九为主初九所称之我上九也益以初九为主九五恵我徳指初九恵我也井以九五为主九三我心恻指九五为我也鼎旅皆以六五为主九二

我仇九四我心皆指六五为我也中孚上体巽六四为主九二所称之我谓六四也小过上体震九四为主六五所称之我谓九四也

  尔 而 頥初舍尔灵 咸四朋从尔思 中孚二吾与尔靡之 解四解而拇 而亦尔也

  它 比初有它吉 大过四有它吝 中孚初有它不燕 它者在彼之称在此者为我在彼者为它大过中孚所谓它皆指应爻而言也

  首 干上比上无首 离上折首 既济上未济上濡其首 顶 大过上过渉灭顶 靣 革上小人革靣頄 夬三壮于頄 颊辅 咸上咸其辅颊舌 艮

  五艮其辅 卦象干为首爻位上为首顶靣頄颊辅皆首之物故首顶靣颊辅并见于上爻之辞辅在口内与牙车相依颊者两脸辅之外也夬九三所谓頄指上六而言也艮六

五所谓辅指上九而言也

  舌 咸上 咸卦兊上兊口有舌

  頥 頥彖初二三四上 上下二画连中四画虚頥口之象

  须 贲二贲其须 贲三四五上有頥之象六二在頥下须之象也

  目 小畜三夫妻反目 离为目小畜三四五互离耳 噬嗑上何校灭耳 坎为耳噬嗑三四五互坎鼻 噬嗑二噬肤灭鼻 荀爽九家逸象艮为鼻面之有鼻犹地之有山

也噬嗑二三四互艮

  肱 丰三折其右肱 震为足而巽为股艮为手而兊为肱丰三四五互兊爻位则肱当五

  心 坎彖有孚维心亨 明夷四获明夷之心 益五有孚恵心上立心勿恒 井三为我心恻 艮二其心不快三薰心 旅四我心不快 五为心之位六卦言心者八皆指

五而言先儒以四为心之位者非也坎之维心维五也明夷之获心获五也益之恵心恵五也艮之薰心薰五也井三之恻五恻之也艮二旅四之不快五不快也井旅之五主爻也则

称我心艮之五非主爻也则但称其心益之九五在上九之内上九之心也立如三十而立之立谓固守之也立心勿恒者言上九之执守其心勿常乆如此而不变也冀其能改之辞

也脢 咸五咸其脢 脢背肉前与心相对

  腹 明夷四入于左腹 卦象坤为腹爻位四为腹身 躬 艮彖不获其身四艮其身 蒙三不有躬蹇二匪躬之故 震上震不于其躬 涣三涣其躬膈以下股以上皆身

也肾所在处乃生身之所由起故以此为身前有腹后有背吕肉为夤皆当第四画之位艮六四象传释身为躬者此政鞠躬之处艮卦所谓身蒙蹇震涣所谓躬皆指四而言也蒙六

四得正而逺于阳女之能保有其躬者也六三不正而比二不能如六四之保有其躬故曰不有躬蹇二往应五而三四隔之所以蹇也蹇者三之为也蹇而又蹇者四之为也六二不

以此尤人乃曰蹇蹇非四之故躬谓四也象传曰终无尤也言六二终不以此而尤人也九四震之主爻六三者九四之邻也而位与上相应震未至于四方至于三之时上六已知畏

故象传曰畏邻戒也

  夤 艮三列其夤 夤背吕肉也与肾相直当四画之位

  限 艮三艮其限 限上下之际谓身下接股股上连身处为限

  臀 夬四姤三臀无肤 困初臀困于株木 臀尻也亦当卦之第四肉之柔者为肤夬姤四皆乗刚故象臀无肤夬四臀也以三为肤姤三肤也以四为臀困初六与九四为正

应九四臀也正当巽木中画为木之株故曰臀困于株木

  股 咸三咸其股 明夷二夷于左股 股身之下膝之上也故当三画之位

  腓 咸二咸其腓 艮二艮其腓 腓足肚也膝之下足之上故当二画之位

  趾 拇 噬嗑初屦校灭趾 贲初贲其趾 大壮初壮于趾 夬初壮于前趾 艮初艮其趾 咸初咸其拇 解四解而拇 趾当初画之位足之大趾为拇趾合一足而言

拇分一趾而言

  肤 剥四剥牀以肤 夬四姤三无肤 二为牀四当人之身卧于牀则下者为肤三在四之下肤也夬姤所谓肤亦指三而言臀之肤也噬嗑睽噬肤见后食物类尸 师三师

或舆尸五弟子舆尸 人死曰尸四人位而隂画死人之象故四为尸师下卦坎也坎为舆在四之下故曰舆尸

  鬼 睽上载鬼一车鬼自坎取象离日之防为神坎月之魄为鬼睽三四五互坎凡天地之气屈而归曰鬼人死之灵曰鬼物魅亦鬼之属

  自人大人至此象之取于人者

  易纂言外翼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

  易纂言外翼卷四     元 吴澄 撰象例第七下

  龙 干初潜龙二见龙五飞龙上亢龙用九见羣龙坤上龙战 干体皆为龙坤上变为阳亦干之体也震为龙得干之下画也

  马 坤彖牝马 屯二四上乘马班如 贲四白马翰如 大畜三良马逐 晋彖康侯用锡马蕃庶 明夷二涣初用拯马壮 睽初丧马 中孚四马匹亡 干震坎三阳卦

皆有马象坤为牝马者干六画俱变而偶也干为马者性健而行不息也大畜九三良马取乾象屯贲明夷涣兼取震坎象明夷涣皆以坎下画之马拯中画之人前有震二隂为二马

与之同力故壮中孚取震象晋睽取坎象晋彖曰蕃庶者坤象也艮亦阳卦而不象马者阳止于上而不行也

  牛 无妄三或系之牛 大畜四童牛之牿 离彖畜牝牛吉 遯二执之用黄牛之革 睽三其牛掣 革初巩用黄牛之革 旅上丧牛于易既济五东邻杀牛坤为牛离为

牝牛无妄大畜遯革四卦取坤象无妄

  大畜生牛也遯革死牛也无妄之四大畜之上遯之三若是偶画则成坤革之初已变为柔若革之三是偶画则亦成坤今无妄之牛人系之于其前大畜之牛牿加于其首遯革

之牛其皮去毛为革故于坤体三画皆变其外一画也革初九变为柔与遯同离睽旅既济四卦取离象睽二三四互离旅离上既济离下

  羊 萈 犬壮三上羝羊触藩五丧羊于易 夬四牵羊 归妹上士刲羊 夬五萈陆夬夬 兊为羊大壮夬归妹皆有兊项氏曰萈音九山羊也

  豕 大畜五豮豕之牙 睽上见豕负涂 姤初羸豕孚蹢躅 坎为豕大畜上卦变坎中画之刚为柔变坎外画之柔为刚坎中有阳而去其阳豮其中也坎外无刚而益以刚

牙其外也故曰豮豕之牙睽之三四五坎也初二三兊也坎居兊上豕在泽也上九临之见其负泥涂也故曰见豕负涂姤之三若是偶画则下卦为坎今三乃竒画是坎豕变其外羸

其形者也豕肥腯则肉丰而柔豕羸瘠则骨见而刚豕之外形虽变而其中与肉未变则虽孚而蹢躅者自若故曰羸豕孚蹢躅牲 萃彖用大牲吉 马牛羊豕犬鸡为六牲祭礼所

常用者牛羊豕三牲也三牲并用曰太牢是为用大牲也萃卦下坤为牛上兊为羊三四五上肖坎为豕虎 豹 履彖三四履虎尾 颐四虎视眈眈 革五大人虎变 革上君子

豹变 荀九家逸象以艮为虎先儒或以干为虎皆非也虎者离象离于飞类为雉于走类为虎皆外有文明而中则隂质也履二三四互离颐六画全体肖离革离在内卦九五离之

应爻虎之文见乎外也上六亦离之应爻九五阳也上六隂也阳大隂小豹亦有文而小于虎故上六为豹

  狐 解二田获三狐 未济彖小狐汔济 坎为狐解未济皆取坎象

  鼠 晋四晋如鼫鼠 艮为鼠

  禽 师五田有禽 比五失前禽 恒四田无禽 井初旧井无禽 禽者飞类走类之通称取坎象师卦坎在下五应二二为田故曰田有禽比卦坎在上坤三画三驱之象坎

在前纵其前去失前禽之象恒初二三四五虽有坎象然四与二非相应之位则田无禽矣井初居至下汚废不治为旧井坎在上上而不下为禽不下饮于井之象

  鸟 旅上鸟焚其巢 小过彖飞鸟遗之音初飞鸟以防上飞鸟离之防 鸟亦取坎象旅二三四五成坎小过六画成复坎故彖传曰有飞鸟之象焉

  隼 解上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 上画为天初二三坎也三四五又互坎两坎相比鸟飞之迅疾者而上戾于天隼之象也

  鸿 渐初鸿渐于干二鸿渐于磐三鸿渐于陆四鸿渐于木五鸿渐于陵上鸿渐于逵 荀九家逸象巽为鹳今按鹳当作鸿

  鹤 中孚二鸣鹤在隂 逸象震为鹄今按鹄当作鹤雉 鼎三雉膏 旅五射雉 离为雉中隂质而外文明也鼎九三变为柔成离

  翰音 中孚上翰音登于天 礼记曰鸡曰翰音言有羽翰而能鸣也巽为鸡一隂随二阳鸡之行首先动足次动而身随之隂在后随前二阳而动鸡之象也 颐初舎尔灵

 损五益二十朋之 离为中柔者肉外刚者甲也颐之六画损之二三四五上及益之初二三四五皆肖离

  贝 震二亿丧贝 贝亦介虫取离为象震之初二三四离也

  鱼 鲋 剥五贯鱼 姤二包有鱼四包无鱼 井二井谷射鲋 巽为鱼剥五变成巽巽下画之隂与下卦隂画相聨贯鱼之象鲋小鱼也井初巽下画之隂为鲋井二之水下

注而射之

  豚鱼 中孚彖豚鱼吉 豚鱼江豚鱼也中二隂鱼之质外四阳形貌刚躁似豚泽将有风则出舟人谓此鱼为风信故中孚取以为象唐人诗云江豚吹浪夜还风尾 遯初遯

尾 既济初未济彖濡其尾 初画在后象兽之尾

  首 明夷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谓兽之大首者诗曰防羊坟首阳为大三与上为应上为首

  牙 大畜五豮豕之牙 刚在外者牙也谓大畜之上九

  角 大壮三羸其角 晋上晋其角 姤上姤其角大壮九三姤上九皆变为柔成兊羊之角也晋上九与坤上画为应牛之角也

  革 遯二革初黄牛之革 革初九变为柔与遯下体皆坤而变其外一画象牛而变其外之皮也

  翼 羽 明夷初垂其翼 渐上其羽可用为仪 小过象飞鸟初上象其飞之翼故明夷初画象翼渐上画象羽

  自龙马牛至此象之取于动物者

  木 困初臀困于株木 渐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巽为木按字画一在木下为本木之根也一在木上为末木之枝也一在木中为朱木之榦也后人假借为顔色之朱遂加木

于旁以别木朱之朱困三四五互巽四当巽之中画木之身也故为株木渐卦上巽屋椽之方者为桷木柯之横卧而平者有似方椽故曰桷

  桑 否五系于苞桑 杨 大过二枯杨生稊 杞姤五以包瓜 桑杨杞皆巽木否互巽而其下又有二隂象桑根之多也

  棘 坎上寘于丛棘 坎中刚象棘身上下二偶象刺二坎相重为丛

  蒺藜 困三据于蒺藜 坎中刚象其实上下二偶象其刺

  果 剥上硕果 艮为果蓏上一阳为果中下二隂为蓏

  瓜 姤五以杞包瓜 艮中下二隂为蓏姤之初六即艮之下画瓜也九二即艮之中画变为阳象杞叶包初六之瓜在其内

  茅 泰初否初防茅茹 大过初借用白茅 茅巽象下根白象巽下一隂上苍象巽中上二阳泰初九变为柔成巽否三四五互巽初二与三皆茅之根

  莽 同人三伏戎于莽 莽者草之多震为旉为蕃鲜草之类皆象震同人九三变为柔成震

  葛藟 困上困于葛藟 困之三四五巽木也上六以柔而纒系于木上葛藟也

  自木桑杨至此象之取于植物者

  簮 豫四朋盍簮 字书作□簮即笄也笄以収髪故初防被髪则去笄纚先儒谓豫九四一竒画横贯于五偶画之中如笄之収髪一竒象笄五偶象髪六冕二弁皆用笄又非

收髪之笄也

  帛 贲五束帛戋戋 坤为帛坤之上画连束之于外也

  繻 既济四繻有衣袽 繻缯帛也春秋时纪国有臣名裂繻字子帛汉制裂帛边为符信曰繻终军弃繻是也出入关门皆以传传欲速因裂繻头合以为信衣 既济四衣袽

 干如衣在裳之上犹干位坤上也包裳之外犹干包坤在内也既济六四若是刚画则三四五成干体虞翻云袽败衣也以缯帛为衣终有敝坏之时故曰繻有衣袽干之中画变为

柔成离干体亏损象衣之败

  袂 归妹五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袂衣袖也干为衣一衣而二袂干三竒变其外一竒为偶者袂之象下卦六三娣之袂也六五变竒则上六为女君之袂然因六五变

而后成不如下卦六三之袂固有而自成也

  裳 坤五黄裳 坤为裳两开不属也

  带 讼上或锡之鞶带 鞶带革带也讼三四五互巽为股上画连而系于股之上鞶带也

  绂 困二朱绂方来五困于赤绂 困之二三四互离三四五互巽离牛也巽股也以牛革蔽巽股而垂过股绂之象也

  履 离初履错然 履形如舟纳足于其中故履之字从舟而上干下兑之卦为履卦中一画虚有舟之象离中虚亦有舟之象焉他如坤履归妹言履者履行之履皆虚字唯离

初九爻辞为履舄之履是实字

  自簮帛繻至此象之取于服物者

  酒 坎四尊酒 未济上有孚于饮酒 食 讼三食旧徳 泰三其孚于食 剥上硕果不食 大畜彖不家食 明夷初三日不食 井初井泥不食三井渫不食五井洌寒

泉食 鼎三雉膏不食 需五需于酒食困二困于酒食 渐二饮食衎衎 坎为酒兊为食

  坎未济言酒者有坎泰大畜言食者有兊需困渐言酒食者需困兼有坎兊渐有互坎六二变则成兊剥明夷无兊口井之初三鼎之三皆兊口在上故不食井五正当兊口之上

故食

  徳 讼三食旧徳 恒三不恒其徳五恒其徳 益五有孚惠我徳 得食于人曰徳言恩惠所及也诗曰既饱以徳凡曰徳者皆有巽风之施命及下又兊口之反也兊口向上

食于人者也反兊口于下食人者也羞 否三包羞 恒三或承之羞 俎所荐为正馔豆所羞为加馔羞者牛臛羊臛牛炙羊炙牛胾羊胾之类虽美味而非牲体之正馔三非中位

否三坤牛之上体恒三兊羊之下体故为羞

  脀 否二包承 承脀古字通用而读者误其音释者误其义脀牲之正体否六二变为刚得坎中画豕之正体也

  血  坤上龙战于野其血黄 屯上泣血涟如需四需于血 小畜四血去惕出 归妹上士刲羊

  无血 涣上涣其血去逖出 泰二包 坎为血卦屯上六坎上画需六四坎下画皆血象小畜涣四五皆得坎半体坎体不全故虽有血皆去之而出小畜六四犹在坎半体

之内则虽出而犹惕涣上九已在坎半体之外则出而相逺者也坤归妹上六所言龙之血阳之血也不取坎象亦血也泰九二变为柔得坎下画故为左传引归妹之辞云士刲

羊亦无也

  膏 屯五屯其膏 鼎三雉膏不食 考工记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脂谓牛羊膏谓犬豕屯九五坎之中画豕之膏也鼎九三变为柔得离之中画雉之膏也肤 噬嗑二噬

肤灭鼻 睽五厥宗噬肤 肤豕体之在外而柔者礼有肤鼎噬嗑六二互坎下画之下睽六五互坎上画皆豕体之在外者故为肤

  肉 胏 噬嗑三噬腊肉五噬干肉四噬干胏 噬嗑三四五互坎故皆取豕肉之象上卦离为日腊肉肉之日干而乆者也六三在离日之下故为腊肉离为乾卦四五皆离体

故为干三五皆柔故为肉胏肉之连骨者也四刚故为胏

  自酒食徳至此象之取于食物者

  鼎 初画偶象鼎足二三四象鼎腹实牲体五偶象耳上竒象

  匕鬯 震彖不防匕鬯 震为匕坎为鬯

  簋 坎四尊酒簋贰用缶 损彖曷之用二簋 坎二三损二三四象簋坎四五损五上象其葢

  尊 坎四尊酒 坎二三四象尊初象其足

  缶 比初盈缶终来 坎四用缶 离三皷缶 缶亦坎之象所受多于尊尔雅小罍谓之坎比坎五上离三四五象缶

  瓶  井彖羸其瓶二敝漏 井之二三瓶实水之象初画偶在下故为瓶羸漏之象

  筐 归妹上女承筐无实 震下竒中上偶有筐之象牀 剥初剥牀以足二剥牀以辨四剥牀以肤 巽二上巽在牀下 下偶承竒牀之象

  机 涣二涣奔其机 初偶二竒机之象

  车 大有二大车以载 贲初舍车而徒 睽上载鬼一车 困四困于金车 坤为大舆大有之下卦干也以坤之大舆而实其中以载也坎为轮为舆贲睽困皆以坎为车

  舆 小畜三大畜二舆说輹 剥上君子得舆 大畜三日闲舆卫 大壮四壮于大舆之輹 睽三见舆曵剥上九一阳在坤大舆之上故曰君子得舆大畜九

  三变为柔大壮九四变为柔皆成坤之大舆睽三四五互坎为舆而九二曵之于后

  輹 小畜三 大畜二 大壮四【案此条不载经文与舆字相连故从省文谨校】 輹者伏兔輹在舆下加于轴上以承舆者也坤为舆则其下画为舆之輹大畜九三当坤

之下画小畜九三变为柔九二当坤之下画而二爻皆不变则坤无下画矣是舆而说去其輹也

  轮 既济初未济二曵其轮 坎为轮其于舆也为曵既济二三四互坎而初九曵之未济与睽三四五互坎而九二曵之故曰曵其轮

  柅 姤初系于金柅 九三当坎之前一画连而不偶柅其轮也

  茀 既济二妇防其茀 茀者车后之蔽也既济之二三四互坎为舆六二当坎之后一画如车蔽然然九二变为柔则失坎之后一画如车之防其茀也

  弧 睽上先张之弧后说之弧 坎为弧象睽三四五互坎

  矢 噬嗑四得金矢 解二得黄矢 旅五一矢亡离为矢象噬嗑旅上卦离解二三四互离

  斧 旅四得其资斧 巽上防其资斧 巽木贯离兵为斧

  律 师初师出以律否臧 律截竹为管或铸铜为管以候气定声也逸象曰坎为律上下空而阳气行乎其中也

  圭 益三中行告公用圭 逸象震为玉今按当作圭玉 鼎上鼎玉 干为玉干刚健中正纯粹精也鼎上九画阳位隂刚柔适中故为玉

  金 蒙三金夫 噬嗑四金矢五黄金 姤初金柅困四金车 鼎五金 干为金凡诸卦之爻辞言金者皆刚画也蒙之金夫九二也噬嗑之金矢九四也黄金六五变为刚

也姤之金柅九三也困之金车九四也鼎之金上九也

  资 旅二怀其资四得其资斧 巽上防其资斧 巽为近利市三倍其下画之柔者为资

  载 小畜上尚得载 大有二大车以载 载者车舟所载之物才再切诗所谓输尔载书所谓臭厥载是也今读易读书者误读为再易辞唯睽上载鬼一车是音再坎为舆坎

之上画虚小畜之上其画实以物载坎舆之上而实之也坤为大舆三画皆虚大有下卦干体三画皆实是有载物实大舆之中也

  囊 坤四括囊 坤为囊柔而虚可容物也六四变为竒画在下坤之上括结囊口也

  包 蒙二包防 泰二包 否二包脀三包羞 姤二包有鱼四包无鱼五以包瓜 禹贡言厥包谓贡物不可露致者包裹之礼记言以包苴箪笥问人包谓包裹鱼肉以

遗人也脀羞鱼瓜皆食物之可包裹者凡爻辞言包者皆谓在外之阳画泰九二变为柔也而九三之阳包之于外否六二之柔脀也而九五之阳包之于外否六三之柔羞也而

九四之阳包之于外姤之鱼与瓜皆指初九之柔而言初与四为正应九四不能包其鱼而为近比之九二所包初与五非比应九五不自包其瓜而以应位之九二包之防则以九二

之阳包初六隂柔之防者也

  冂 井上井收勿冂 冂亦作以巾覆物也井上六偶画开而不蔽勿冂之象

  蔀 丰二四丰其蔀上蔀其家 蔀以草为障蔽之具也丰九四一画障蔽于六五之下蔀之象也

  斾 丰三丰其斾 今本作沛陆氏曰本或作斾幡幔也九四象蔀九三又以竒画重障蔽其下有如幡幔也桎梏 校 防初用说桎梏以徃 噬嗑初屦校灭趾上何校灭耳

 桎足械梏首械防之二三四互震震足也震足在桎之外初为桎初桎在足之下偶画分而不合足以说桎之象防之下卦坎坎耳也四为梏坎耳在梏之下四梏在耳之外偶画分

而不合首已说梏之象校即桎梏也横木为械在足曰桎在首曰梏皆谓之校噬嗑初上二竒画如木之连亘不开校之象也初为足之趾足校在胫不当趾也今校其足而校木之厚

前过其趾趾为校所遮掩而不见故曰灭趾首校在项不当耳也今校其首而校木之厚上及其耳耳为校所遮掩而不见故曰灭耳

  徽纆 系维 坎上系用徽纆 随二系小子三系丈夫上拘系之 无妄三或系之牛 遯三系遯 姤初系于金柅 随上乃从维之 坎彖维心 晋上维用伐邑 解五

君子维有解 徽纆绳索之约物束物者以絷罪人即论语所谓缧絏也徽纆系维皆以坎取象坎上下二柔画如徽纆之柔而系纆维络乎中之一刚画也

  自鼎匕鬯至此象之取于用物者

  章 坤三姤五含章 丰五来章 发生万物粲然有章者阳之为也然非隂成之则不可坤以隂含藏阳气于内有衣锦尚防闇然日章之羙坤六三变为阳四含之于外姤九

五变为隂含三阳于内故曰含章丰六五下来求九四之章故曰来章

   坤上其血黄 黒苍之色为天之色也上天之位也

  黄 坤五黄裳 上黄 噬嗑五黄金 离二黄离遯二革初黄牛 解二黄矢 鼎五黄耳 黄中央

  之色凡言黄者皆二五也黄地之色也故坤上六亦曰黄

  朱 困二朱绂 赤黄之色为朱

  赤 困五赤绂 赤南方之色坎为赤隂阳互藏其宅也朱赤皆自坎取象

  白 贲四白马上白贲 大过初白茅 白西方之色巽为白兊亦为白巽兊同体也贲二三四互坎三四五互震马也六四变为刚成巽白也故曰白马泰上六下二文刚九二

上上文柔而成贲文极反质贲复为泰则二三四成兊得西方之白上与兊之中画应故曰白贲凡八卦之色干坎赤坤离黒震艮苍巽兊白

  东 坤彖蹇彖东北 既济五东邻 西 坤彖蹇彖解彖西南 小畜彖小过五西郊 随上西山 既济五西邻 南 坤彖蹇彖解彖见上 明夷三南狩升彖南征 北

 坤彖蹇彖见上 以八卦之方而论离南也坎北也震东也兑西也干西北也坤西南也艮东北也巽东南也以六画之位而论初东三南四西上北二五中也初东者阳之穉也三

南者阳之极也四西者隂之穉也上北者隂之极也麻衣易以五为南二为北三为东非也凡彖辞爻辞所谓东西南北惟随上六西山是专取兑象小畜小过之西郊指主爻之四而

兼取兑方其余皆是取卦画之位坤西南得朋谓三四相比近为得朋乃得与其类同行也东北防朋谓初上相隔逺为防朋乃终有庆者至上则终也蹇利西南徃得中也谓因震初

徃五得上卦之中故震四来三而三四得以相徃来于西南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谓上乃上卦之穷处初乃下卦之穷处也解利西南徃得众也谓三徃四则上卦成坤坤为众得众

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谓三若来复于二则得下卦之中也明夷以临二徃三为南狩升以临初徃三为南征也南亦指三而言既济东邻谓二二比于初东之邻也下卦离为牛故曰

杀牛西邻为五五比于四西之邻也

  左 师四左次 明夷二左股四左腹 震为左师二三四互震明夷三四五互震

  右 丰三右肱 兑为右丰三四五互兑

  上 解上髙墉之上 小过彖不宜上 艮为上解自艮而变上与二易三与四易小过下卦艮

  下 巽二上牀下 小过彖宜下 巽为下小过二三四互巽下为巽之下画六二也上谓艮之上画九三也内 比二比之自内 外 比四外比之 凡画卦自下而上在下

者为内在上者为外

  前 夬初壮于前趾 前者位之在前也先者时之在先也

  先 坤彖先迷 否上先否 同人五先号咷 睽上先张之弧 旅上先笑 后 坤彖后得主 否上后喜 同人五后笑 明夷上后入于地 睽上后说之弧 震初后

笑言哑哑 旅上后号咷 上中下内外以位言先后初中终以时言凡彖爻之辞曰中者因位之中为时之中也

  初 明夷上初登于天 睽三无初 既济彖初吉中 讼彖师二中吉泰二复四益三四夬五中行 终坤三谦彖三睽三困四有终 需二上讼初三履四蛊初贲五家人上

鼎三终吉 坎四终无咎 比初盈缶终来 讼彖终防 夬上终有防 复上终有大败家人三终吝 既济彖终乱 萃初不终 以三画卦言初四为初二五为中三上为终以

六画卦言初二为初三四为中五上为终

  甲 蛊彖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庚 巽五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治蛊自内卦之初始主爻初六东甲也故数日用甲重巽申命自外卦之下始主爻六四西庚也故数日用庚

生明之月震也昏见庚故震纳庚上之月兑也昏见丁故兑纳丁望之月干也昏见甲故干纳甲生魄之月巽也旦没辛故巽纳辛下之月艮也旦没丙故艮纳丙晦之月坤也旦

在乙故坤纳乙坎为月戊者月之体望日午时月在壬与日相正对故坎纳戊又纳壬离为日己者日之体朔日子时月在癸与日合为一故离纳己又纳癸蛊下巽纳辛先甲三日也

二三四互兑纳丁后甲三日也巽二三四互兑纳丁先庚三日也三四五互离纳癸后庚三日也

  已 革彖革二 革下卦离中画六二为主爻离纳已故曰已日

  大 大有 大畜 大过 大壮 屯五大贞 泰彖大来 否彖大徃 同人五大师 豫四大有得 家人四萃四升初小过彖大吉 凡曰大者皆谓阳也蛊三姤三之无

大咎复上之大败明夷三之大首亦是言阳惟大有二之大车大壮四之大舆自坤取象

  小 小畜 小过 屯五小贞 需二讼初小有言泰彖小徃 否彖小来 蛊三小有悔 噬嗑三小吝贲彖小利有攸徃 遯彖小利贞 萃三小吝 旅

  彖巽彖小亨 既济彖亨小 凡曰小者皆谓隂也一 睽上一车 损三一人 萃初一握 旅五一矢凡一者艮与坎也损卦艮上萃二三四互艮睽旅皆

  三四五互坎【按旅二三四五成四画之坎原本误】

  二 损彖二簋 凡二者离与兑也损卦兑下

  三 需上损三三人 讼二三百戸上三褫之 师二三锡命 比五三驱 晋彖三接 解二三狐 革三三就 巽四三品 同人三坎上困初丰上三嵗 既济三未济四

三年 蛊彖明夷初巽五三日 凡三者坎与震也坎既济未济皆坎也需比坎上讼师解困坎下晋三四五互坎巽初二三四肖坎同人革九三变为柔成震蛊明夷三四五互震

  七 复彖七日来复 震二既济二七日得 凡七者震与干也震复皆震也既济六二变柔为刚成干八 临彖至于八月有防 凡八者兑与坤也临兑下坤上

  九 震二跻于九陵 凡九者艮也震二三四互艮十 屯二复上頥三十年 损五益二十朋 凡十者坤也复卦坤上屯益二三四互坤颐二三四及三四五皆互坤 邵子

曰有意象有言象有象象有数象一数属艮坎二数属离兑三数属坎震四数属巽离五数属干六数属巽七数属震干八数属兑坤九数属艮十数属坤毎卦之数各两艮九一坎一

三震三七干七五巽六四离四二兑二八坤八十而彖爻之辞无四数五数六数

  横图阳顺布基于一穉于三中于五剧于七究于九隂逆布基于四穉于二中于十剧于八究于六五十数之中九六数之究故专属一卦其余数皆分属两卦

  从图阳顺行自左一而上逾七趋右而究于九始二少次二仲二长复终于二少隂逆行自右四而上逾八趋左而究于六始二长次二仲二少复终于二长

  方图如横图阳右隂左中五左中十右者互藏其宅也

  圆图如从图阳左隂右干天气也震雷巽风皆天之气故上附于天离坎在天为日月象也象者气之已着故上附雷风之气坤地形也兑泽艮山皆地之形故下附于地坎离在

地为水火质也质者形之未凝故下附泽山之形天与雷风之气在上地与泽山之形在下坎离之象之质介乎气形之间故在中地形之重浊者山自左而升以渐融释为水之质为

月之象为雷之气至上则轻清之极为天天气之轻清者风自右而降以渐显

  见为日之气为火之质为泽之形至下则重浊之极为地此圆图之顺行者也阳气自左降则起中五而究于九隂形自右升则起中十而究于六此圆图之逆行者也

  一数析为四分十数凡四十分毎卦占五分干得五之全七之少震得七之太三之半坎得三之半一之太艮得一之少九之全坤得十之全八之少兑得八之太二之半离得二

之半四之太巽得四之少六之全百 讼二三百戸 震彖百里 百者十其十亦取坤数讼九二变为柔成坤震以干之下一阳易坤之下画主坤之邑国诸侯之象其地方百里也

  自章黄至此象之取于采色方位时日名数者【按自卦数之图至此详考文义卦数之图正发明邵子十数之义百及讼二震彖云云正与十为类自章黄云云则总结章

及坤三姤五以下之文也原本不标象例之目又误分于二卷中疑不相蒙恭核正】

  易纂言外翼卷四

<经部,易类,易纂言外翼>

  钦定四库全书 #

  易纂言外翼卷五    元 吴澄 撰

  占例第八 #

  元 元亨利贞 干彖 屯彖 随彖 无妄彖 革彖 元亨 坤彖 大有彖 蛊彖 升彖 鼎彖元吉 坤五 讼五 履上 泰五 复初 大畜四离二 损彖五

 益初五 井上 涣四 元永贞比彖 萃五 元首也文人上为元在人一身之上

  为众体之长凡大徳大位长于人者曰元至若国之公侯官之正长家之宗嫡皆是也元亨元者亨也元吉元者吉也元永贞元者长永主其事也卫灵公之立占曰元亨盖孟絷

废疾不可为后则灵公当立者为元又其名曰元其占元者当亨也南蒯之叛占曰元吉盖君为元首圣为元徳得之则吉位非元首徳非元徳则吉转为凶矣【案临彖亦具四徳原

本不及知写脱落者多矣他类此】

  亨 蒙彖 小畜彖 履彖 否二 同人彖 谦彖噬嗑彖 贲彖 复彖 大畜上 大过彖 坎彖离彖 咸彖 恒彖 遯彖 萃彖 困彖 震彖丰彖 兊彖 涣

彖 节彖四 小过彖 未济彖元亨 小亨 旅彖 巽彖 既济彖 吉亨 泰

  彖 否初 亨 需彖 亨者嘉之防字与献享之享同享谓备物以献也字与烹煮之烹同烹煮既熟则以献神故由烹煮而借为献享之享天神曰祀地示曰祭宗庙曰享

盖祀天祭地皆不如宗庙之备物故宗庙得享之名朝聘之后有享盖朝聘之礼皆圭璋特逹以简为敬既朝既聘而后享则束帛加璧庭实旅百凡其国所有无一不致诸物备具故

曰享礼賔有燕有食有享燕则饮多于食食则食多于饮惟享礼酒食俱富既醉既饱其礼丰厚故曰享易经所谓亨者文明极盛之时礼记所谓百顺之备董子所谓诸物必至是也

众美之聚如备物之享然故又因献享而借为元亨之亨初盖音同皆作许姜切读坤彖传品物咸亨与无疆协诗商颂莫敢不来享与来王协则元亨之亨献享之享同音也明矣

  利 利贞 蒙彖 大畜彖 恒彖 大壮彖 明夷五 损二 鼎五 渐彖 涣彖 中孚彖 既济彖 亨利贞咸彖 萃彖 兊彖 小过彖 利贞亨 离彖

  小利贞 遯彖 利牝马之贞 坤彖 利君子贞同人彖 利幽人之贞 归妹二 利武人之贞 巽初 利女贞 观二 家人彖 利于不息之贞 升上 利永贞 

坤用六 艮初 利居贞 屯初 随三 利艰贞 噬嗑四 大畜三 明夷彖 无不利坤二 屯四 大有上 谦四五 临二 剥五

  大过二 遯上 晋五 解上 鼎上 巽五 利见大人 干二五 讼彖 蹇彖上 萃彖 巽彖 利有攸徃 贲彖 复彖 无妄二 大畜三 大过彖恒彖 损彖

上 益彖 夬彖 萃彖 巽彖 利

  渉大川 需彖 同人彖 蛊彖 大畜彖 頥上益彖 涣彖 中孚彖 未济三 利西南 坤彖蹇彖 解彖 利建侯 屯彖初 利建侯行师 豫彖 利御防 蒙

上 渐三 利执言 师五 利用行师 谦上 利用侵伐 谦五 利用刑人 蒙初利用狱 噬嗑彖 利用恒 需初 利用賔于王观四 利用为大作 益初 利用为

依迁国 益

  四 利用禴 萃二 升二 利用享祀 困二 利用祭祀 困五 利己 大畜初 利出否 鼎初无攸利 蒙三 临三 无妄上 頥三 恒初 大壮上 萃三 

归妹彖上 未济彖 不利君子贞否彖 不利有攸徃 剥彖 无妄彖 不利渉大川讼彖 不利东北 蹇彖 不利为冦 蒙上 不

  利即戎 夬彖 不利賔 姤二 利者冝于其事如刀之刈禾顺易而不难也元亨利贞者元者能致亨而又利于贞也亨利贞者既能致亨而又利于贞也亨在利之前利贞

亨者利于贞而后致亨也亨在利之后贞 贞吉亨 否初 贞吉 需彖五 比二四 履二 否初 谦二 豫二 随初 临初 頥彖 咸四 遯五 大壮二四 晋初二

 家人二 蹇彖解二 损上 姤初 升五 旅彖 巽五 未济二四五 贞凶 师五 随四 頥三 恒初 巽上节上 中孚上 贞吝 泰上 恒三 晋上 解三贞

厉 讼三 小畜上 履五 噬嗑五 大壮三晋四 革三 贞疾 豫五 利贞【见前】 可贞 坤三无妄四 损彖 不可贞 蛊二 节彖 安贞

  坤彖 讼四 居贞 頥五 革上【余见前利居贞】 永贞贲三 益二 小过四【余见前元永贞利永】艰贞 泰三【贞余见前利艰】 蔑贞 剥初二 疾贞 

明夷三 小贞大贞屯五 君子贞【贞见】 女子贞 屯二 女贞【前见】 妇

  贞 小畜上 童仆贞 旅二三 幽人之贞【前见】 武人之贞【前见】 牝马之贞【前见】 不息之贞 升上 贞大人 师彖 困彖 贞妇人夫子 恒五【

前案君子贞及女贞原本无见前二字体例似欠画一谨校补】 贞者正主其事也书云予二人共贞繋辞传云贞观贞明贞胜贞夫一其字从卜正主其事而问于卜筮曰贞故周

官云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又云国大迁大师则贞又云贞来嵗之美恶文言传曰贞者事之干也盖古字通用贞与桢干之桢通桢干木之正身枝叶因之而生又借用以为筑

墙之木皆取正立之意干事者正主其事之谓彖传象传専释于正正之为言是也当也而有主之之意焉犹官正酒正之正官之名谓正者盖主其事非正不能若以是为非以非为

是则败事矣故但言正而主事之意在其中利贞者利于正主其事也师言能以众正谓能以众而正主其事者汤武则然故曰可以王矣大壮言大者正也谓阳刚大人正主其

事也正主其事者以阳刚大人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凡彖爻之辞言元亨者谓元者亨也言利贞者谓利于贞也元者言其人也贞者言其事也亨者利者言其占也文言传释

干彖四字之训而总言曰四徳盖推广而言非文王彖辞本意也后又因之以配四时春夏秋冬以配五常仁义礼智辞理极精而谓干之元亨利贞为四与屯临随无妄革之元亨利

贞为二者不同则非也如邵伯温释皇极经世书之名而曰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常之谓经至变之谓世亦分释其字义云尔岂真谓皇极经世为四字也哉以干彖之辞与屯

随等卦之辞为一例者是矣但曰大亨者言其亨之大而不曰大者亨曰利于正者言其理之正而不曰以正主其事亦微有未尽者焉吉 干用九 屯五 蒙二五 讼四 比彖

五 小畜初二 泰彖 同人四 大有五上 谦初三 随五 临二五上 噬嗑四 复二 大畜五 頥四大过四 离彖五 咸彖 遯三 大壮上 明夷二家人五 睽

上 蹇上 解彖 益二 萃二 升

  四 革四 鼎二 震初 艮上 渐彖二五上 归妹五 丰二四五 巽二五 兊初二 涣初 节五中孚彖初 未济五 有它吉 比初 大人吉

  师彖 否五 困彖 君子吉 遯四 小人吉 否二 妇人吉 恒五 小事吉 睽彖 元吉【见前】 大吉 家人四 萃四 升初 鼎上 小过彖 初吉既济

彖 中吉 讼彖 师二 终吉 需二上

  讼初三 履四 蛊初 贲五 家人上 鼎三 贞吉【见前】 居贞吉【见前】 永贞吉【见前】 安贞吉【见前】 艰贞吉【见前】 小贞吉 屯五 居吉

 咸二 徃吉 屯四无妄初 晋五 征吉 泰初 升彖 困上 革二归妹初 厉吉 頥上 晋上 家人三【案元吉及贞吉诸条】

  【原本俱无见前二字体例似欠画一谨校补】 吉谓休祥也

  悔 有悔 干上 豫三 困上 小有悔 蛊三无悔 同人上 复五 咸五 大壮五 涣三 未济五 无祗悔 复初 悔亡 咸四 恒二 大壮四 晋三五 

家人初 睽初五 夬四 萃五 革彖四 艮五 巽四五 兊二 涣二 节上 未济四 豫三悔迟 家人三悔厉 困上动悔 鼎三亏悔 悔谓可追恨也吉凶悔吝四

字吉凶吝只一义悔有二义以占而言者与吉凶吝为类有悔无悔悔亡是也单言悔者与贞字为对非言占也贞者于理是而正主其事也悔者于理非而欲改其事也豫三之悔迟

困上之动悔皆谓欲改悔者下言有悔乃是占也家人三之悔厉鼎三之亏悔亦与悔迟动悔之悔同

  凶 师初三 比上 履三 豫初 噬嗑上 剥初二四 复上 頥初 大过三上 坎初上 离三咸二 恒上 益上 困三 井彖 鼎四 渐三丰上 旅上 兊

三 节二 小过初三上 后夫

  凶 比彖 夫子凶 恒五 见凶 姤初 起凶姤四 有凶 临彖 夬三 终有凶 夬上 终凶讼彖 贞凶 征凶 頥二 大壮初 损二 困

  二 革三上 震上 归妹彖 未济三 君子征凶小畜上 凶谓祸灾也

  吝 蒙四 同人二 贲五 姤上 困四 巽三未济初 君子吝 观初 有它吝 大过四 见吝蛊四 小吝 噬嗑三 萃三 终吝 家人三

  贞吝【见前】徃吝 屯三 蒙初 咸三 吝谓可慊可少也吉如时之春阳稺而未老中而不过物初而美事初而善故吉邵子所谓嵗之春初日之早晨花之半开饮之微

醉时也 悔如时之夏阳极而隂生治平之乆蕃盛之甚阙败由是而起故有悔邵子所谓花之离披饮之酩酊时也 凶如时之秋隂长而阳消天地肃杀万物凋瘁故凶 吝如时

之冬隂极而阳生凶之余烈也比之凶则杀故名吝矣 或问子言悔有二义何也曰悔之为占辞与吉凶吝三字为类者既言之矣悔之不为占辞而与贞之一字为对者今详言之

贞如木之有桢干一定不易者也悔如事之有改悔更易不定者也故奕者既下子而复欲改移谓之悔重卦之内卦为贞外卦为悔盖是以内之一卦为主以其一定故曰贞外之八

卦为客而更迭重于内卦之上以其屡更故曰悔若以元亨利贞吉悔凶吝八者之占拟之元配春亨配夏利配秋贞配冬吉配春悔配夏凶配秋吝配冬春者动之中秋者静之中唯

南方之夏乃动之极故悔为至动北方之冬乃静之极故贞为至静也

  无咎 干三四 坤四 需初 师彖二四五 比彖初 小畜四 履初 泰三 否四 同人初 大有初二四 豫上 随彖 蛊初 临三四上 噬嗑初二三五 贲

上 剥三 复三 无妄四 頥四大过初五上 习坎四五 离初上 恒彖 晋初上睽初二四 解初 损彖初四上 益初三 夬三

  五 姤二上 萃初二三四五上 升二四 困彖二井四 革二 鼎初 震上 艮彖初四 渐初四丰初三 巽二 涣五上 节初三 中孚四五

  小过二四 既济初 未济上 无大咎 蛊三 姤三 君子无咎 观五上 小人无咎 观初 何咎小畜初 随四 睽五 匪咎 大有初 为咎

  夬初 系辞传曰无咎者善补过也又曰震无咎者存乎悔谓本当有咎以能改悔修补其过故得无咎故无咎之辞所以善其能补过也各处意义虽或小不同然大槩如是而

已独王弼以节卦六三之无咎为无所归咎与诸爻无咎之义不同程子又因王氏若大过上姤上萃上困二丰三皆从节六三之例今不敢从也有孚 有孚之占二十四单言孚十

三罔孚一匪孚一详载辞例此以实感彼以实应曰孚凡言有孚者谓有人来孚于已彼以信应此也单言孚者谓自己徃孚于人此以信感彼也 易之为占曰吉曰凶而已悔吝凶

之微者也无咎吉之浅者也五者占之大凡也故系辞传以此五占并言五者之外唯有孚一占最多盖吉凶悔吝无咎之占専于己有孚之占徴于人宜配五占而为六其余福祉喜

庆等占吉无咎之属也厉害眚灾等占凶悔吝之属也

  福 泰三有福 晋二受兹介福 井三并受其福既济五实受其福

  祉 泰五以祉 否四离祉

  喜 否上后喜 无妄五损四兊四有喜

  庆 丰五有庆 福祉喜庆占之同于吉者无妄损兊以疾愈为有喜盖疾则可忧愈则可喜此喜之一事尔誉 坤四大过五无誉 蛊五用誉 蹇初来誉 丰五庆誉 旅

五誉命

  命 讼四即命 师二锡命 师上否四有命 泰上告命 革四改命

  赏 未济四有赏 誉者受其名赏者受其实命者使之贵赏者使之富其占亦与福祉喜庆相近

  厉 干三 蛊初 复三 頥上 遯初三 晋上家人三 睽四 姤三 震二五 艮三 渐初 旅三 小过四 既济上 有厉 大畜初 夬彖 贞厉 讼三 小

畜上 履五 噬嗑五 大壮三 晋四 革三 厉者危也居髙者危六画中三居下之上为危地故厉之占二十六而三居其十上虽危然已在一卦之外而时亦终矣不如三之

危为甚也

  害 大有初无交害 害者利之反也易中但以不利无攸利为利之反惟大有之初以害为占

  眚 无眚 讼二 震三 有眚 无妄彖上 灾无妄三 旅初 灾眚 复上 小过上 眚谓过眚眚虽内有而非己故为其过适然者也无妄心虽无私事不合正理则

为过上九身虽无妄行不合时宜则为过故曰有眚讼九二逋而安小弱之邑震六三行而避震动之威皆无过者也故曰无眚 灾谓祸灾灾虽外至而由己自召其祸宜然者也无

妄六三不幸而遇祸则曰无妄之灾旅初六而取祸则曰灾也 易曰灾眚书言眚灾二者不同眚灾者已偶过失而遂罹灾其灾也非己所致之灾也与宜然之灾异矣帝典云

眚灾肆赦周诰云眚灾适尔是也灾眚者已招祸灾而遂成眚其眚也由己所致之眚也与适然之眚异矣复上六有灾眚小过上六是谓灾眚是也复上六迷途至终而图复小过九

三鸟飞冲上而离网其防皆自取祸灾而有此过眚也故曰灾眚厉害灾眚占之邻于防者疾 无妄五 损四 丰二 兊四 无疾 复彖有疾 遯三 鼎二 贞疾 豫五 

疾贞 明夷三人正气属阳邪气属阴邪气中人则为疾故凡彖爻

  之辞所谓疾者多是指隂柔而言豫五隂柔乘刚自为疾复诸隂皆将变为阳故曰无疾无妄九五以应六二之隂为疾遯九三以比六二之隂为疾明夷九三以六二之隂为疾

兊九四以六三之隂为疾丰六二隂柔自得疾与豫六五同唯无妄之九五阳也为有余之疾鼎之九二阳也为中满之疾疾者人身不康寕也其占亦与厉害眚灾不殊

  愠 夬三有愠 有愠者有喜之反也

  惕 干三惕若 讼彖窒惕 小畜四去惕出 夬二惕号 惕者敬胜怠也圣人作易教人惧以终始而危者使平干之爻辞首及惕字庄敬日彊唯阳刚能之彼隂柔则安肆

日偷矣恶能惕干九三夬九二之惕皆干刚也讼之惕主爻九二也小畜之惕主爻六四变为刚而又上从九五之阳也

  戒 比五邑人不诫 泰四不戒以孚 小过四必戒既济四终日戒 戒者知所儆也比五戒字从言告

  戒之戒泰四戒字如郊祭戒百官乡饮戒賔介之戒而亦兼有儆戒之义焉不戒者不待戒之也小过之四既济之四则専取儆戒之义

  恤 泰三 晋五 家人五 夬二 萃初 勿恤凡五 忧 临三既忧之 丰彖勿忧 疑 豫四勿疑 丰二得疑疾 勿恤勿忧勿疑者占之教辞也事故不可以不忧

然徒忧恤而不思所以处之则不可疑而不决则为之不果或至废事

  问 益五勿问 问谓问筮勿问者言无烦问筮而其占固元吉也革九五之未占亦然言虽未占筮而其占已有孚也

  言 需二讼初明夷初困彖震上渐初有言凡六 师五执言 夬四闻言 革三革言 震初笑言 艮五言有序 有言闻言人之言自外而至者如流言违言之类执言革

言笑言言有序己之言自内而出者

  易纂言外翼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

  易纂言外翼卷六     元 呉澄 撰辞例第九【案辞例标目原本在习坎彖初之上干干至故附于此初无篇名今考文义应在辞例篇谨校改】

  干干 九三 #

  谦谦 初六 #

  坎坎 六三 #

  蹇蹇 六二 #

  夬夬 九三九五 #

  井井 彖 #

  以上彖爻之辞重用卦名者凡六卦【案末节有云卦名之重字者己见象例即指此六卦考文义正宜属辞例后文殆校者误注非澄原书之文也谨校改】

  屯 二屯如邅如 五屯其膏

  蒙 初发蒙 二包蒙 四困蒙 五童蒙 上击蒙需 初需于郊 二需于沙 三需于泥 四需于血五需于酒食

  讼 二四不克讼 五讼元吉

  师 初师出 二在师 三师或舆尸 四师左次五长子帅师

  比 初二三四上比之 五显比

  履 初素履 二履道 三跛能履 三四履虎尾五夬覆 上视履

  否 二否亨 五休否 上倾否先否

  同人 初同人于门 二同人于宗 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上同人于郊

  谦 二上鸣谦 三劳谦 四防谦

  豫 初鸣豫 三盱豫 四由豫 上防豫

  随 三随有求得 四随有获

  蛊 初三五干父之蛊 二干母之蛊 四裕父之蛊临 初二咸临 三甘临 四至临 五知临 上敦临

  观 初童观 二闚观 三五观我生 四观国之光上观其生

  噬嗑 二噬肤 三噬腊肉 四噬干胏 五噬干肉贲 初贲其趾 二贲其须 三贲如濡如 四贲如皤如 五贲于邱园 上白贲

  剥 初二四剥牀 三剥之 上剥庐

  复 彖反复来复 初不逺复 二休复 三频复四独复 五敦复 上迷复

  无妄 初无妄往 三无妄之灾 五无妄之疾 上无妄行

  颐 彖观颐 初朶颐 二四颠颐 二邱颐 三拂颐 上由颐

  大过 上过渉 #

  习坎 初习坎入于坎窞 二坎有险 三入于坎窞五坎不盈

  离 二黄离 三日昃之离

  咸 初咸其拇 二咸其腓 三咸其股 五咸其脢上咸其辅颊舌

  恒 初浚恒 三不恒其德 五恒其德 上振恒遯 初遯尾 三系遯 四好遯 五嘉遯 上肥遯大壮 初壮于趾 三小人用壮 四壮于大舆之輹晋 初晋如摧

如 二晋如愁如 四晋如鼫鼠 上晋其角

  明夷 初明夷于飞 二明夷夷于左股 三明夷于南狩 四获明夷之心 五箕子之明夷  上不明晦家人 初闲有家 三家人嗃嗃 四富家 五王假有家

  睽 四上睽孤 #

  蹇 初三四上往蹇 五大蹇

  解 四解而拇 五君子维有解

  损 初酌损之 二上弗损益之 三损一人 四损其疾【按此下益卦言益者三爻篇中未及而原列之卦又与后五十四卦合盖此书脱讹者多矣他类此】姤 上姤其

  萃 初乃乱乃萃 三萃如嗟如 五萃有位

  升 初允升 三升虚邑 五升阶 上冥升

  困 初臀困于株木 二困于酒食 三困于石 四困于金车 五困于赤绂 上困于葛藟于臲卼井 彖不改井 初井泥 二井谷 三井渫 四井甃 五井洌 上

井收

  革 初黄牛之革 二已日乃革之 三革言 上革靣

  鼎 初鼎颠趾 二鼎有实 三鼎耳革 四鼎折足五鼎黄耳 上鼎玉

  震 彖震惊 初二震来 三震苏苏震行 四震遂泥 五震往来 上震索索震不于其躬

  艮 初艮其趾 二艮其腓 三艮其限 四艮其身五艮其辅 上敦艮

  渐 初鸿渐于干 二鸿渐于磐 三鸿渐于陆 四鸿渐于木 五鸿渐于陵 上鸿渐于陆【今作逵】

  归妹 初归妹以娣 三归妹以须 四归妹愆期五帝乙归妹

  丰 二四丰其蔀 三丰其沛 上丰其屋

  旅 彖旅贞吉 初旅琐琐 二旅即次 三旅焚其次 四旅于处 上旅人先笑后号咷

  巽 二巽在牀下 三频巽

  兑 初和兑 二孚兑 三来兑 四商兑 上引兑涣 二涣奔其机 三涣其躬 四涣其羣涣有丘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 上涣其血

  节 彖上苦节 三不节若 四安节 五甘节小过 二过其祖 三弗过防之 四弗过遇之 上弗遇过之

  未济 彖小狐汔济 三未济征防

  以上彖爻之辞用卦名者凡五十四卦

  师 泰上勿用师 同人五大师克相遇 谦上利用行师 豫彖利建侯行师 复上用行师终有大败 师一阳五隂以震统坤众也谦豫复皆一阳五隂亦是震统坤众泰

亦有坤众三四五互震统之同人师之正对师以五隂画为众同人则五阳画为大故曰大师履 坤初履霜 离初履错然 归妹初跛能履 初画地也二为人履之

  否 遯四小人否 遯九四变为柔与三相易则成否师初以律否臧鼎初利出否并音鄙否恶也遯四亦有读为鄙者今兼存二义

  随 咸三执其随 艮二不拯其随 咸之三与初相易艮三画变而六二独不变皆为随

  观 颐彖观颐初观我朶颐 观与颐皆二阳之卦颐之初与五相易则为观

  噬嗑 睽五厥宗噬肤 睽之六五与九二应九二变为柔则成噬嗑

  剥 兑五孚于剥 上六一隂剥阳者也九五孚于上与之易位而处则将悉消九四九二初九三阳而为剥矣

  复 讼四复即命 小畜初复自道二牵复 泰三无往不复上城复于隍 睽初丧马勿逐自复 解彖其来复吉 渐三夫征不复 凡言复者皆谓自上而反于下自外而

反于内也

  离 否四畴离祉 小过上飞鸟离之 否三四相易成离小过上六变为刚成复体之离

  咸 临初二咸临 临初九九二与六四六五交感相易而成咸上体以临其下矣

  恒 需初利用恒 豫五恒不死 益上立心勿恒需初九变为柔得恒下体豫卦震上即恒上体

  壮 明夷二涣初用拯马壮 夬初壮于前趾三壮于頄 姤彖女壮 明夷六二变为刚成泰大壮四阳自泰三阳而息夬初九九三变为柔涣初六变为刚则四阳二隂皆得

壮之变体壮之初九变为柔六五上六变为刚则占以姤彖故姤彖亦以壮为辞

  夷 丰四遇其夷主 涣四匪夷所思 丰之九四变为柔涣之五画俱变而六四独不变皆成明夷

  家 蒙二子克家 师上开国承家 大畜彖不家食损上得臣无家 丰上蔀其家 离象人之家丰卦

  离下师上六变为刚及蒙损皆二三四五上肖离大畜三四五上肖离

  益 损二五上益之 益损之反体

  夬 履五夬履 夬与履二体互易

  升 同人三升其髙陵 同人二三四互得升下体巽困 蒙四困蒙 困与蒙下体同上体正对

  革 遯二执之用黄牛之革 鼎三鼎耳革 革自遯初上相易而变鼎者革之反体

  震 未济四震用伐鬼方 未济九四变为柔二三四成震

  归妹 泰五帝乙归妹以祉 渐彖女归吉 归妹自泰而变渐者归妹之反体

  以上彖爻之辞用他卦卦名者凡二十一卦

  孚 需彖讼彖比初小畜四五随四观彖习坎彖大壮初家人上解五损彖益三五萃初革三四五丰二中孚五未济五上有孚凡二十一 泰三其孚于食四不戒以孚 大有

五厥孚交如 随五孚于嘉 睽四交孚解四朋至斯孚 夬彖孚号 姤初羸豕孚 萃二升

  二孚乃利用禴 革彖已日乃孚 兑二孚兑五孚于剥 晋初罔孚 萃五匪孚 中孚之卦兑下巽上互震互艮合而肖离故凡彖爻之辞言孚者必有此五卦之体兼得四

卦之体者二损有艮离震兑益有巽艮离震也得三卦之体者八小畜有巽离兑随有兑艮震习坎有艮离震萃有艮兑巽革有兑巽离丰有震兑离兑有兑巽离也【按原本衍丰有

震兑离兑有兑巽离十字又有脱文】得二卦之体者十需大有睽有离兑讼家人有巽离泰大壮有震兑观有巽艮晋有离艮解有震离也得一卦之体者四比有艮夬有兑姤有巽

未济有离也 孚者占也非象也然亦是卦名故附于此

  习 坎彖初习坎 坤二不习 习重也坎下坎上二坎相重故曰习坎以后重离重震重艮重巽重兑皆习也卦序重坎在六字之先故加习字以例后五卦惟乾坤虽重不可

言习盖重坎二水也重离二火也重震二雷也重艮二山也重巽二风也重兑二泽也重干则非有二天重坤则非有二地也坤之大不习者有形之最大唯一坤而已不再有一物如

坤之大者也故曰不习独 复四独复 夬三独行 复五隂之卦唯有一阳而六四独与初之一阳为应夬五阳之卦唯有一隂而九四独与上之一隂为应故皆曰独

  敦 临上敦临 复五敦复 艮上敦艮 敦厚也至厚者坤临上复五皆在四画坤之上艮上变为柔亦居坤之上画故皆曰敦言下履厚地也

  休 否五休否 复二休复 人憩息于木旁为休否三四五互巽为木复之下体震为竹为萑苇皆有庇防可依以息者

  嘉 遯五嘉遯 随五孚于嘉 离上有嘉 遯五随五皆以刚中正与柔中正为应如妃耦之曰嘉耦婚礼之曰嘉礼离上之有嘉则占也如有福有庆之比安 坤彖讼四安

贞 节四安节 安静者隂之德坤纯隂至静故安节四隂得正位故安讼四之刚渝而变为柔则亦隂得正位也

  甘 临三甘临 节五甘节 甘者坤木之味临三坤之下画兑体之终胥説之极故为巧言之甘节五刚变为柔成坤以柔济刚而得中其刚不过节之不苦者也故为中节之

  富 家人四富家 小畜五富以其邻 泰四谦五不富以其邻 阳实为富隂虚为不富小畜五阳也故曰富泰四谦五隂也故曰不富家人上体九五为王家九阳实家之富

者六四以柔承刚犹后之承王柔变为刚实是家之富与王同也

  实 颐彖自求口实 鼎二有实 既济五实受其福颐之初画刚实能自实其口鼎之二既济之五皆刚

  实者也 #

  裕 蛊四裕父之蛊 晋初罔孚裕无咎 裕有寛缓自足之意隂柔不能勇于进为故尔蛊六四处父蛊之后而若是何望其能治蛊哉晋之初六亦然人罔孚而恬不以为意

适值斯时不当急进所以得无咎也硕 剥上硕果 蹇上来硕 硕大也阳为大剥上蹇五皆阳画也

  光 需彖光亨 观四观国之光 未济五君子之光光者天之光需下体干观四变为刚未济五变为刚

  则上体皆成干 #

  濡 贲三濡如 夬三独行遇雨若濡 既济初未济彖初濡其尾 既济上未济上濡其首 濡取坎象坎为雨为水能濡贲二三四互坎夬三变为柔三四五上成四画之坎

既济未济皆有正体互体二坎

  至 临四至临 坤初坚氷至 需三解三致冦至解四朋至 井彖汔至 临彖复上至于 説文以鸟飞从髙下至地为至阳当在上而下临隂初之阳当在四今下而在初

是从髙而至于地也故曰至临需解皆以坎为冦需之坎在上体解之三四五互坎冦三者其冦皆自外而至为自上而至下者解九四之朋谓九二也卦自艮变艮之上九下易二而

为九二朋之自上而至下者也坤初之坚氷由天气寒于上而后氷冻凝于下亦若自上而下然井彖之汔至至犹极也言几及井口而未极于上也临复之至于至犹言比及也与从

上而下之至不同

  永 坤用六比彖贲三益二萃五艮初小过四永贞凡七 讼初不永 阳能永隂不能永坤之纯柔其利者以其变为纯刚而能永也比以九五为主爻及贲之九三萃之九五

皆阳刚故能永也益之六二艮之初六则戒之以勉其所不足也小过之九四则戒之以勿尽其所有余也讼初隂柔是以不永所事

  引 兑上引兑 萃二引吉 永者自然能长阳之为也引者不长而延之使长隂之为也引之字引弓也假借为五度之引度之十尺曰丈已可为长之最乃复増加五倍其长

而曰引而复加其长犹引弓者满而愈求其满也兑上六之説极矣又延而长之故曰引兑萃六二之应九五非能久者也延之使长庶其得吉故曰引吉二爻皆隂柔也

  牵 小畜二牵复 夬四牵羊 兑为羊之羣行牵聨而进故牵之义象羊小畜二三四互兑夬四变为柔二三四成兑故皆有牵象进前之谓牵反下之谓复如其进前之势而

牵聮以反于下是谓牵复夬之牵羊则牵而进前者也

  曵 睽三舆曵 既济初未济二曵其轮 牵者牵而进前曵者曵而退后坎之象其于轮也为曵暌三四五互坎三舆也有曵之于后者而不能退既济二三四互坎轮也初在

其后曵之未济三四五互坎轮也二在其后曵之

  逐 大畜三良马逐 颐四其欲逐逐 睽初震二既济二勿逐 逐者进于后而追其前者也

  允 升初允升 晋三众允 説文引升初六爻辞允作□以此例之晋三众允亦当作□其字从从夲谐允声者上彻也本者进趋也二字皆有进之义故□字训进今易

文作允盖从省也

  在 干二在田四在渊五在天 师二在师 随四在道 巽二上在牀下 小过五在穴 在者即此而居也

  自 需四自穴 小畜初自道 小畜彖小过五自我西郊 大有上姤五自天 自者由彼而至也

  由 豫四由豫 颐上由颐 豫之四颐之上皆卦主也以卦变言豫由四而成卦颐由上而成卦以卦象言震之大涂可由者也

  居 屯初随三颐五革上居贞凡四 咸二居吉 涣五王居无咎 居者但可静而居于内不可动而行于外也

  处 小畜上既雨既处 旅四旅于处 处者止也阳行隂止小畜之上旅之四刚变为柔则巽风为坎雨而风之行有暂止之时离火为艮山而旅之行有暂止之地也

  即 屯三即鹿 讼四即命 夬彖即戎 鼎二不我能即 旅二即次 即者就之也

  遇 同人五相遇 睽二遇主四遇元夫 睽上夬三遇雨 小过二遇其妣遇其臣四遇之上弗遇 遇者与之相值也

  假 家人五王假有家 萃彖涣彖王假有庙 丰彖王假之 假至也退朝而适燕寝至于家也有事而见先王至于庙也王廵狩而至诸侯之国所谓王假之也反 复彖反

复其道 蹇三往蹇来反 反还也自外而还内也十月阳尽于上而十一月微阳生于下若自外而反于内然其反也由其故道而复也蹇卦自震变震之初九上往易六五而为九

五震之九四下来易六三而为九三是蹇之九三不往外以防于险而来内以还于下也

  频 复三频复 巽三频巽 频水厓也字本作频世俗从省去水至水厓之不可进而止曰频复三变为刚二三四成坎巽三变为柔初二三成坎三当下卦之终水之尽处也

复巽之三皆以频为象

  灭 噬嗑初灭趾二灭鼻上灭耳 大过上灭顶 水漫出物之上物没入水之中是之谓灭过渉灭顶是也手持大脔之肤以噬而肤之大揜过其鼻足校在胫首校在项而足

校之厚下揜及其趾首校之厚上揜及其耳其鼻其耳其趾之被遮揜有似物被水所漫没故亦曰灭

  发 蒙初发蒙 丰二发若 发者开啓之也撤去幕巾为发蒙剖除障隔为发蔀蒙初丰二皆偶画疏通而不窒塞盖有九二九三九四之阳以开啓于其外也故曰发

  撃 蒙上击蒙 益上或击之 击者艮手所击蒙艮上益有互艮皆以上九击六三也

  执 师五执言 咸三执其随 遯二执之 三爻言执亦取艮手之象师五变为刚三四五成艮咸遯皆艮下

  说 小畜三大畜二舆说輹 遯二莫之胜说 睽上后说之弧 困五乃徐有说 二物昔相合而今相离为说

  舍 屯三几不如舍 贲初舍车而徒 颐初舍尔灵 弃而弗用止而弗为去而弗顾均谓之舍

  何 噬嗑上何校灭耳 大畜上何天之衢 何者以首戴之也卦位上为首故二卦皆于上爻言何

  胜 遯二莫之胜说 夬初往不胜为咎 渐五终莫之胜 三爻胜字皆平声读任也堪也或有作去声读而解为胜负之胜者胜负之胜易中云克不云胜也克 蒙二子克

家 讼二四不克讼 同人四弗克攻五大师克 复上不克征 既济三克之 克能也胜也胜亦兼能义春秋书克叚糓梁传以为能胜也见 干二五讼彖蹇彖上萃彖升彖巽

彖见大人凢八干用九见羣龙 蒙三见金夫 睽初见恶人三见舆曵上见豕 丰二四见斗三见沬 困三不见其妻艮彖不见其人 蛊四见吝 姤初见防 见谓目所覩也

离为目巽为多白眼见兼取离目巽眼之象干二五变为柔则上下二体皆成离讼困皆二三四互离蹇巽皆三四五互离睽离上丰离下蛊艮三四五上成四画之离蒙二三四五上

成五画之离姤升巽下萃三四五互巽巽二体重巽又互离唯干用九卦之全体六画俱已变故见字不于卦体取象

  视 履上视履 履三归妹二眇能视 颐四虎视震上视矍矍 视谓以目覩之也故于离目取象履归妹二三四互离颐全卦六画之离四变为刚则上体成离震初二三四

四画之离又上变为刚则上体成离闚 观二闚观 丰上闚其户 闚者于门罅中窃视也观三四五互艮为门六二在三四二偶画之内自内而闚三四双扉之门也丰震上艮之

倒体上六在六五一偶画之外自外而闚六五单扉之户也

  泣 屯上泣血涟如 中孚三或泣或歌 泣者离目出涕也屯初二三四五五画之离中孚全卦复体之离也屯上云泣血故项氏云于坎水取象

  涕 离五出涕沱若 萃上赍咨涕洟 涕泪也目之液也而鼻之液亦或谓之涕目鼻之液皆人身之水故取坎象离二三四五萃三四五上成四画之坎又萃三四五互巽为

多白眼二三四互艮为鼻盖目鼻之液自上而流下至三也目涕曰泪鼻涕曰洟单言涕者目涕也离五出涕是也合洟而言者鼻涕也萃上涕洟是也涕洟者鼻涕之洟也凡言泣者

声细而有泪涕者但有泪而无声哭者声大而有泪号者但有声而无泪号 同人五旅上号咷 夬彖孚号二惕号上无号萃初乃乱乃萃若号 涣五涣汗其大号 号自兑口出

声夬萃兑上旅三四五互兑同人五变为柔三四五成兑涣五巽风之号亦兑倒体也

  嗟 赍咨 离三大耋之嗟五戚嗟若 萃三嗟如节三嗟若 萃上赍咨 嗟亦兑口之叹声萃兑上节兑下离三四五互兑赍咨二字与嗟字音同而声转义与嗟同

  笑 同人五后笑 萃初一握为笑 震初后笑言哑哑 旅五先笑 笑者喜乐而口开兑中之奇画坼而偶则成震兑口之开也故震有笑言之象同人萃旅皆有互兑

  歌 离三不鼔缶而歌 中孚三或歌 歌声亦自兑口而出离有互兑中孚兑下按中孚之卦巽上二三四互震全卦为复离六三爻辞曰或鼓者震之动也曰或罢者巽之懦

也曰或泣者离目之出涕也曰或歌者兑口之出声也

  鸣 谦二上鸣谦 豫初鸣豫 震为雷雷发声曰雷鸣又为马之善鸣者豫震上谦三四五互震雷之鸣声由下之刚画谦二比震之刚画谦上豫初应震之刚画故皆曰鸣

  告 泰上自邑告命 夬彖告自邑 告亦是兑口告之夬兑上泰二三四互兑

  求 屯四求婚媾 蒙彖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随三有求得 坎二求小得 求者隂阳相求也或以应而求或以比而求屯之初四相应故初九求六四阳求隂也蒙之二

五相应故六五求九二隂求阳也随之三四无应而相比故六三求九四而有得坎之二五同德不相应必也九二变为柔以隂小而求九五乃有得也锡 讼上或锡之鞶 师二

王三锡命 晋彖康侯用锡马 锡与也上之与下下之与上皆谓之锡王之锡命上锡下也康侯之锡马下锡上也鞶之锡而曰或不知其谁何也

  拯 明夷二涣初用拯马壮 艮二不拯其随 拯救也以阳之彊救隂之弱也明夷之六二九三拯之涣之初六九二拯之艮六二为九三之随从而九三不拯之也

  艰 泰三噬嗑四大畜三明夷彖艰贞凡四 大有初艰则无咎 大壮上艰则吉 艰谓以艰难处之不可忽易也

  颠 颐二四颠颐 鼎初颠趾 颠者人之首顶倒而居下谓之颠颐之二四在上而求养于初初在下而致养于上是上者下下者上也故曰颠颐鼎之颠趾贾谊所谓首顾居

下足反居上者也

  迷 坤彖先迷 复上迷复 迷昏惑也隂柔晦昧故迷然坤纯隂倡始则迷复上六至终而迷者也

  冥 豫上冥豫 升上冥升 凡卦之上为冥天上之位也故豫升上爻之辞皆曰冥

  幽 履二归妹二幽人井初幽谷 凡卦之初为幽地下之位也井初幽谷是也履二归妹二居人位而邻于初之幽以其志在退隐于下故曰幽人 卦位五上为天初二为地

然五显而上冥二见而初幽五乃人目所观之天上则髙出人所观者之上青霄逺故曰冥二乃人足所履之地初则深入人所履者之下黄泉黒暗故曰幽

  磐桓 屯初 磐石也已见象例桓木之植于地中者连二字为义以言其不可动也

  次且 夬四姤三 次且行不进也夬四姤三刚画化为柔互巽下画进退不果者也

  蹢躅 姤初 足不受羁绊跳踉欲走之意

  臲卼 困上爻 一作倪防臲或作陧或作臬卼或作杌人在高处立而不安也困九五为互巽之上画上在互巽之上巽为木为髙犹立于髙木之上也 凡辞之以连字为义

者四卦共五

  坦坦 履二 愬愬 履四 翩翩 泰四 戋戋贲四 眈眈 逐逐 颐四 憧憧 咸四 嗃嗃嘻嘻 家人三 徐徐 困四 虩虩 哑哑 震初苏苏 震三 索

索 矍矍 震上 衎衎 渐二琐琐 旅初 凡辞之以重字为义者十七卦共十其义各具经注【案此下有卦名之重字者己见象例二句非原书之文谨删去辨详见前】象

例占例辞例之説有纂言之所已言而推广余意者有纂言之所未言而兼存别説者故间有微不同者焉

  钦定四库全书 #

  易纂言外翼卷七    元 呉澄 撰

  变例第十【案变例标目原本脱去小序云以动者尚其变谓蓍之变也述变例第十则此篇蓍法系变例篇无疑谨校补】

  筮仪 天子之蓍长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大夫以上其蓍长皆是立筮今凖仪礼大夫立筮仪行之而士之坐筮者可推而用也蓍在韥馔于庙门外西塾之墉下南

顺所卦者在蓍西主人盛服门内之东西面立有司东面立筮人于外西塾之墉下取蓍韥以左手执之以右手抽上韥并扵左手兼下韥执之进门东东面受命于主人主人命筮人

竟筮人退适门外之西西面立一人在筮人前之右东南面立一人在筮人前之左东北面立卦者一人西面坐于筮人之南少西筮人以右手取左手所执上韥执之并取左手所执

下韥以右手兼执之以左手取下韥中之五十蓍执之而以右手所执之下韥撃左手所执之蓍执之述命曰假尔泰筮有常某以某事昭告尚其鉴之乃以右手所执之韥授右人又

以右手取左手五十蓍之一蓍并授之右人受之纳一蓍于下韥中奉韥置于外西塾复位立如初

  变之一 筮人以左手所执四十九蓍两手合执之乃以右拇指间开分蓍为二右手之蓍以授右人左手之蓍以授左人乃以右手于右人手中取一蓍挂于左手小指无名指

之闲乃以右手取右人手中之蓍执之于左手而以右手四揲之所揲过之蓍每四以授右人四以下为余所余或四或三或二或一扐于左手无名指将指之间又以右手取左人手

中之蓍执之于左手而以右手四揲之所揲过之蓍每四亦以授右人四以下为余所余或四或三或二或一扐于左手将指食指之间乃以右手并取左手二扐一挂之蓍或五或九

以授左人左人受之以畀卦者是为一变四营而成易者此也 卦者受第一变挂扐之蓍从委之于地 第一变两手所揲之余右余一左必余三右余二左亦余二右余三左必余

一二扐幷一挂之蓍得五者凡三除挂一有四者一是谓天一之竒 右余四左亦余四二扐并一挂之蓍得九者凡一除挂一有四者二是为地二之偶

  变之二 筮人于右人之手取揲过之蓍或四十四或四十两手合执之分而为二一授右人一授左人于右人手中取一蓍挂于左手小指无名指之间乃取右人手中之蓍执

之于左手而以右手四揲之以揲过之蓍授右人所余或四或三或二或一扐于左手无名指将指之间乃取左人手中之蓍执之于左手而以右手四揲之以揲过之蓍授右人所余

或四或三或二或一扐于左手将指食指之间乃以右手并取左手二扐一挂之蓍或四或八以授左人左人受之以畀卦者是谓二变通一变凡八营 卦者受第二变挂扐之蓍横

委之于第一变挂扐之上北本 第二变两手所揲之余右余一左必余二右余二左必余一二扐并一挂之蓍得四者凡二不除挂一有四者一是为天一之竒 右余三右必余四

右余四左必余三二扐并一挂之蓍得八者凡二不除挂一有四者二是为地二之偶

  变之三 筮人于右人手取揲过之蓍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两手合执之分而为二一授右人一授左人于右人手中取一蓍挂于左手小指无名指之闲乃取右人手中

之蓍执之于左手而以右手四揲之以揲过之蓍授右人所余或四或三或二或一扐于左手无名指将指之间乃取左人手中之蓍执之于左手而以右手四揲之以揲之蓍授右人

所余或四或三或二或一扐于左手将指食指之间乃以右手并取左手二扐一挂之蓍或四或八以授左人左人受之以畀卦者是谓三变通第一变凡十二营 卦者受第三变挂

扐之蓍又从委之于第二变挂扐之上少南 第三变两手所揲之余右余左余并同第二变二扐并一挂之蓍得四者凡二不除挂一有四者一是为天一之竒 二扐并一挂之蓍

得八者凡二不除挂一有四者二是为地二之偶 一变二变三变凡三挂六扐 得天一竒数者以三数倚之谓之参天 得地二偶数者以二数倚之谓之两地 一变得五二变

得四三变得四是为三竒参天者三为九画竒画曰老阳 一变得五二变得八三变得八或一变得九二变得四三变得八或一变得九二变得八三变得八是谓一竒一偶参天者

一两地者二共为七画竒画曰少阳 一变得九二变得八三变得八是谓三偶两地者三为六画偶画曰老阴一变得九二变得四三变得四或一变得五二变得八三变得四或一

变得五二变得四三变得八是谓一偶一竒两地者一参天者二共为八画偶画曰少阴 卦者画初画画毕乃以左手取所委三变挂扐之蓍以右手执之以授左人左人以右手受

  变之四 左人以所受挂扐之蓍或十三或十七或二十一或二十五以授筮人右人以所受揲过之蓍或二十四或二十八或三十二或三十六以授筮人筮人受左人右人之

蓍共四十九两手合执之分二挂一揲右一扐揲左再扐以其挂扐之蓍授左人左人以畀卦者并如第一变通前三变凡十六营

  变之五 筮人取右人手揲过蓍合执之分二挂一揲右一扐揲左再扐以其挂扐之蓍授左人左人以畀卦者并如第二变通前四变凡二十营

  变之六 筮人取右手揲过之蓍合执之分二挂一揲右一扐揲左再扐以其挂扐之蓍授左人左人以畀卦者并如第三变通前五变凡二十四营 卦者画二画毕取所受挂

扐之蓍以授左人又如前

  变之七 左人以所受挂扐之蓍右人以所受揲过之蓍授筮人筮人分挂揲扐又如第一第四变通前六变凡二十八营

  变之八 筮人取右手揲过之蓍分挂揲扐又如第二第五变通前七变凡三十二营

  变之九 筮人取右手揲过之蓍分挂揲扐又如第三第六变通前八变凡三十六营 卦者画三画得八卦中之一卦为六画之下卦八卦而小成者此也画三画毕取所受挂

扐之蓍以授左人又如前

  变之十 左人以所受挂扐之蓍右人以所受揲过之蓍授筮人筮人分挂揲扐又如第一第四第七变通前九变凡四十营

  变之十一 筮人取右人手揲过之蓍分挂揲扐又如第二第五第八变通前十变凡四十四营

  变之十二 筮人取右人手揲过之蓍分挂揲扐又如第三第六第九变通前十一变凡四十八营 卦者画四画画毕取所受挂扐之蓍以授左人又如前

  变之十三 左人以所受挂扐之蓍右人以所受揲过之蓍授筮人筮人分挂揲扐又如第一第四第七第十变通前十二变凡五十二营

  变之十四 筮人取右人手揲过之蓍分挂揲扐又如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变通前十三变凡五十六营变之十五 筮人取右人手揲过之蓍分挂揲扐又如第三第六第九

第十二变通前十四变凡六十营 卦者画五画画毕取所受挂扐之蓍以授左人又如前变之十六 左人以所受挂扐之蓍右人以所受揲过之蓍授筮人筮人分挂揲扐又如第

一第四第七第十第十三变通前十五变凡六十四营

  变之十七 筮人取右人手揲过之蓍分挂揲扐又如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第十四变通前十六变凡六十八营

  变之十八 筮人取右人手揲过之蓍分挂揲扐又如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第十五变通前十七变凡七十二营 卦者画上画又得八卦中之一画为六画卦之上卦十有八

变而成卦者此也卦者取所委挂扐之蓍授左人画卦于版以授筮人先复有司位筮人以卦进门东东面示主人还就有司位东面旅占右人以其所受揲过之蓍左人以其所受挂

扐之蓍于有司位授筮人筮人受之右人于西塾取上下韥授筮人筮人受之以所受右人左人之蓍纳于韥中盖之执以右手执卦于左手进以示主人曰从乃退蓍及所卦者各藏

于故所礼毕

  易原第十一【案易原标目原本脱去据小序以圗书为易原必系此篇谨校补】

  河图者羲皇画卦之前河有龙马出而马背之旋毛有此数也其数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五竒五偶相配羲皇平日观于天地人物无非阳竒阴偶两相对待见

河圗之数而有契焉于是作一竒画以象阳作一偶画以象阴加而倍之以成八卦又加而倍之以成六十四卦所谓伏羲因河圗而画八卦者此也以背毛之旋文如图星者之圆圈

故名之曰图

  易繋辞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夫子以河图之数而言也周书顾命曰天球

河圗在东序河图天所降之嘉瑞故传写其图入于天府与国之寳器同藏贵重之也礼记礼运篇曰天不爱道故河出马圗此记盖孔门七十子之徒所作亦以河图为盛世文明之

  论语曰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夫子伤不遇时而叹道之不行也

  洛书者大禹治水之时洛有神龟出而龟甲之拆文有此数也其数后一前九左三右七右前二左前四右后六左后八中五四方四隅中央其位有九禹平日黙计天道人事之

大要其类有九见洛书之数而有契焉于是以天道人事分为九类品其缓急先后之次以配龟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文是为洪范九畴所谓大禹因洛书而叙九畴者此也以

背甲之拆文如书字者之横画故名之曰书

  周书洪范曰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初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此箕子以洛书之数而言也荘子外篇曰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

成徳备葢言禹因洛书叙九畴终于六极始于五行五常即五行也九洛者谓九畴因洛书之九数也治成徳备者谓九畴所该载于国家之治无不完成人身之徳无不具备也

  大戴礼记明堂篇曰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注云九室法龟文故取此数 按戴记明堂篇秦以前之书也隋经籍志以为安南太守刘熈注注之人在郑王肃郭象之后自秦

亡汉兴以来河洛图书不传于世人所罕见而注云法龟文其言葢有所传受也

  汉许慎説文解字一二三亖防□□□□ 昔黄帝之史苍颉制字文始于数一二三亖皆积其画之数而为文至防则变其文然中央交处四隅尽处其数亦五也六七八九之

字乃秦李斯小篆义莫可通今不复得见古文之为何如龟书之文一为一二为二□为三□为四防为五□为六□为七□为八□为九并如仓颉一二三亖之积画五六文亦同

  邵子曰圆者星也歴纪之数其肇于此乎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放于此乎葢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 员者星也歴纪之

数其肇于此乎何谓也曰天之星有五宫东宫苍龙北宫武西宫白虎南宫朱鸟中宫紫防垣是也五者有中央四邉而无四角无四角故员歴纪之数皆以五起五者五行之一周

也五日为一二其五者十干之一周也十日为一旬三其五为一气六其五为一月九其五为一节十二其五者干支相乗之一周也十八其五为一时七十二其五为一歳每嵗木

火土金水各王七十二日是为五辰凡此歴纪之数皆起于天星五宫之五故曰其肇于此乎 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放于此乎何谓也曰地之土有九区正东正南正西正北

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及中区是也九者有中央四邉而又有四角有四角故方画州井地之法皆分为九以中国方三千里分为九州此画州之九也以农田九百亩之地沟之作井字

分为九夫此井地之九也凡此所画所井之法皆放效地域九区之九故曰其放于此乎 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何谓也曰河图洛书者天地所呈自然之瑞河图之数亦是

五位合于天星五宫之图一六居北者武之星也二七居南者朱鸟之星也三八居东者苍龙之星也四九居西者白虎之星也五十居中者紫微垣之星也洛书之文亦是九位合

于地土九区之方前戴九者正南之土也后履一者正北之土也左身三者正东之土也右身七者正西之土也右肩二者西南之土也左肩四者东南之土也右足六者西北之土也

左足八者东北之土也中五者中区之土也 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何谓也曰河图之位五每位各有一竒一耦数虽十而位止五故羲皇则其竒偶之数画竒偶之

画一其竒耦而为初画倍而二之则为二画又倍而四之则为三画又倍而八之则为四画又倍而十六之则为五画又倍而三十二之则为六画而卦成矣此则其一竒一偶之数者

然也初三四上象东南西北二五象中央此则其中央四旁之位者然也东西南北各一而中有二者旁位之竒偶合中位之竒偶分象北极见南极不见而皆为中宫之星也洛书之

位九每位或一竒或一偶数有九而位亦九故大禹则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位数而定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徳稽疑庶徴五福六极之次第也造易者羲而并言文作范

者禹而并言箕文之易即羲之易箕之范即禹之范也

  星之五宫圆河图似之土之九区方洛书似之

  汉书五行志刘歆曰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河圗洛书者天降其祥人传其象周之时河图与天球寳玉同藏于王

府其贵重之也至矣秦汉以来官府既不收贮学者亦不复见观刘歆所云本孔安国盖亦祖述相传之辞尔非曽亲见圗书之象者也后汉郑注礼记则不识河图之为何物及魏

何晏集论语注晋人作尚书孔传顾命洪范两注虽皆用孔刘之说而颇失其意葢孔刘虽不见圗书而谓伏羲则河图画八卦禹法洛书陈洪范则图书自图书卦范自卦范犹知其

为二而不误认为一也若魏儒晋儒则其意直谓周易八卦即是河图洪范九畴即是洛书矣唐孔頴逹易书礼记防宋邢昺论语防亦然且杂取伪书怪诞之説皆由不曾见图书十

数九数之象故也

  易繋辞传河出图洛出书韩康伯无注孔疏曰孔安国以为河图八卦是也洛书九畴是也郑康成据春秋纬云河以通干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

九篇洛书有六篇

  书顾命河图在东序注曰河图八卦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圗疏曰当孔之时为此説必有书也五行志刘歆亦如此説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

畴注曰洛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疏曰刘歆以为伏羲则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法洛书而陈之洪范是也先达共此説龟负洛书经无其事

中候及诸纬説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受图书之事皆云龙负图龟负书纬候之书伪起哀平汉末始有

  礼记河出马图注曰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疏曰伏羲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法之画八卦按中候握河记尧时受河圗龙衔赤文緑色

  论语河不出图注曰孔云河图八卦是也邢疏曰孔安国以为河图即八卦郑以为河圗洛书龟龙衔负而出中候説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甲似龟背袤广九尺上有列宿斗正

之度帝王纪録兴亡之数

  周后汉初儒流专门之学率是口耳授受故凡有文辞可记诵者有传而无文辞不可记诵者无传五经皆存而独乐之一经亡三百五篇诗皆存而独笙诗之六篇亡葢以无文

辞非可记诵故也若先天古易止有卦画河图洛书止有图象则儒者亦不传是以汉魏晋唐宋初之儒不见图书羲易图书不传于儒流而方技之家借此篇窥造化乃秘而寳之然

歴代方技之人不过泥小术数鲜或探大本原虽秘此寳特小用之逮唐亡宋兴之际异人挺生有希夷先生陈抟图南有豪杰之才兼孔老之学从方技家得此三寳当时有穆修种

放逰其门故穆得其古易种得其图书穆传李之才再传而至邵雝种传李溉许坚范谔昌四传而至刘牧邵得图书葢亦穆所传也其洞彻蕴奥蔑以加矣刘亦发挥图书而识者未

之可焉别论于后

  宋祥符间王钦若蛊惑真宗欲以人力伪作天书真宗颇入其言一旦忽问老儒杜镐曰古所谓河出圗洛出书果何事邪镐对曰圣人以神道设教尔澄按杜镐一时谩对真宗

因此遂从钦若所敎而成天书之伪葢君臣问对之言皆是不曾见河圗洛书而又不明其义直以为马负一片之圗而出于河龟负一片之书而出扵洛又疑其未必有是事而以为

人之所为也

  欧阳文集曰繋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者八卦之文也神马负之自河而出以授伏羲八卦非人所为天之所降也又云包牺氏始作八卦然则八卦者人之所为也河

图不与焉若河图之説信然乎是天生神马负八卦出于水中乃天地自然之文尔何假包羲氏作之也 欧阳氏文人巨擘唯是不见河图洛书而承用注疏之説以为八卦即河图

也故其立言之谬误有如此者

  王临川文集河图洛书义曰圗必出于河而洛不谓之图书必出于洛而河不谓之书圗以示天道书以示人道也葢通于天者河而图者以象言也成象之谓天故使龙负之而

其出必于河龙善变而尚变者天道也中于地者洛而书者以法言也效法之谓人故使龟负之而其出必于洛龟善占而尚占者人道也【按此篇永乐大典别卷作陆佃陶山集注

云误载荆公集】 欧阳氏王氏二文人皆不见河图洛书然欧阳氏直以河圗洛书为无不信图书故并疑繋词非孔子所作王氏虽以河图洛书为有而未尝见其图象故以意臆

度悬空立言又误以龙马之龙为真龙也

  关子明易曰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关子明易者宋仁宗时阮逸之所作也种穆得河图洛书于希夷之家

阮逸同时人葢亦因二家之所传而得见图书之象故其言云然

  刘牧易象钩隠图曰河图数四十五陈四象而不言五行洛书数五十五演五行而不述四象 河图洛书邵所传原于穆刘所传原于种皆得自希夷者也然邵以十为河图九

为洛书与夫子箕子所言合而刘则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按刘之资识虽凡下而为人亦质直非敢故易置图书之名也葢其初所传但得二图不曾分别何者为图何者为书是致

混淆而不免差互非刘之罪也今观钩隠图下卷其河图四象篇于北图一防一之下图五防并一而成六于南图二防二之上图五防并二而成七于东图三防三之左图五防并三

而成八于西图四防四之右图五防并四而成九则是又以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者为河图也其龙图龟书论取孔氏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从一至于九之言则是又

以从一至九者为洛书也终是图九数书十数之説有所不安故前后自相抵牾如此刘牧差互于初传之时葢不足怪最是后来朱蔡辨析明白而陋儒犹或循袭愚儒犹或执泥以

刘牧之误者为是斯其倥侗颛蒙奚异涂塞耳目者哉又按临川王氏志刘之墓称其为饶州军事推官时师郡守范文正为兖州观察推官时从孙复石介学春秋而未尝称其易图

岂求志墓时不以此图闻于王乎抑王见其图之不足取而不称之乎今图之卷端伪作欧阳修序刘君子人也决不自作伪或是其子若弟托人求序而所托之人譔此伪文欺之尔

欧阳与阮逸同是一时之人然阮及见圗书而欧阳未及见窃意当时虽有一二人得所传而所传未广也欧阳不信图书岂肯为刘牧作序况其文卑猥的然可知其非欧阳之笔乎

刘着钩隠之名朱震子易传亦依刘牧九数之图十数之书列于易图之首邵子之学直至乾道淳熈间朱子始推尊之然信从者寡亦未盛行于世也

  朱子曰天地间一气分而二则为阴阳河图之位一与六居北二与七居南三与八居东四与九居西五与十居中一阴一阳两其五行而已洛书之位一与九对二与八对三与

七对四与六对纵横皆十五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洛书以五竒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河图以生数为主而六七八九十者因五得数以附于生数一二三四五之

外中者主而外者客也洛书以竒数为主而二四六八者各因其类以附于竒数一三七九之侧正者君而侧者臣也河图运行则北水生木东木生火南火生土中土生金西金生水

左旋一周而水又生木也洛书运行则一六水克火二七火克金九四金克木三八木克土中五土克水右旋一周而水复克火也 河图洛书者天地自然之文包括造化之妙无穷

尽朱子推衍之其説详矣今择取其要附着焉

  河图之马不异于凡马洛书之龟不异于凡龟初非怪事至今马背之毛其旋有如星防特其旋无此十数尔至今龟背之甲其坼有如字画特其坼无此九数尔圣人者出亦不

异于常人特其心之所知能尽其性身之所得能践其形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此为异尔或曰马毛之旋如星防之圆圈者曰图龟甲之坼如字画之纵横者曰书是矣然传自希

夷者图书皆作圆圈何也曰三代以后图书隠晦千有余年幸而方技家藏之得不冺絶至宋复出亦天之不爱道也然方技家之所取用不过以其数之多寡而已故传写洛书与河

图通作圆圈取其省易也如后世以书代篆以掷钱代蓍之类亦取省易云尔但曰图曰书立名既异二者自应不同若洛书是圆圈则亦图也何以谓之书哉且龟甲之上岂应现

出圆圈之形郑樵渔仲通志序曰河出图有自然之象洛出书有自然之理天地出此二物以示圣人使百代宪章必本于此而不可偏废者也郑氏虽非精于河图洛书之学然其所

撰通志有六书略有圗谱略葢谓河图之如星防者为诸图形象之祖洛书之如字画者为六书文字之宗故曰自然之象自然之理象犹天象之象理犹地理之理也旁窥暗合有见

于图书二名之异故其言亦精当使龟书如旧作字画而不作圆圈则图自为图书自为书二种不相紊乱又安有误以书为图误以图为书者哉

  右总论河图洛书

  先天方图【案此图原本不着篇名据小序云羲皇心契天地自然之易将画八卦图出于河为易之原先天方圎图所谓自然之易也圆图及图説疑脱去惟存此图谨附于此

  易纂言外翼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

  易纂言外翼卷八     元 呉澄 撰易流第十二【案易流标目原本脱去谨据小序校补又案序文述易流系皇极经世太元潜虚九畴数四种今惟存邵子书谨识

  邵子皇极经世书

  元防运世嵗月日辰之数

  干之干 #

  一

  元之元 一 #

  干之兊 #

  十二

  元之防 十二 #

  干之离 #

  三百六十 #

  元之运 三百六十

  干之震 #

  四千三百二十 #

  元之世 四千三百二十

  干之巽 #

  十二万九千六百

  元之嵗 十二万九千六百

  干之坎 #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元之月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干之艮 #

  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

  元之日 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

  干之坤 #

  五亿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

  元之辰 五亿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

  兊之干 #

  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

  防之元 十二 #

  兊之兊 #

  二千一十五亿五千三百九十二万

  防之防 一百四十四

  兊之离 #

  六万四百六十六亿一千七百六十万

  防之运 四千三百二十

  兊之震 #

  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四亿一千一百二十万

  会之世 五万一千八百四十

  兊之巽 #

  二千一百七十六万七千八百二十三亿三千六百万

  防之嵗 一百一十五万五千二百

  兊之坎 #

  二兆六千一百二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亿三千二百万

  防之月 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四百

  兊之艮 #

  七十八兆三千六百四十一万六千四百九亿六千万

  防之日 五亿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

  兊之坤 #

  九百四十兆三千六百九十九万六千九百一十五亿二千万

  防之辰 六十七亿一千八百四十六万四千

  离之干 #

  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

  运之元 三百六十

  离之兊 #

  三十三万八千五百三十三兆一千八百八十八万九千四百七十二亿

  运之防 四千三百二十

  离之离 #

  一千一十五万五千九百九十五兆六千六百六十八万四千一百六十亿

  运之运 十二万九千六百

  离之震 #

  一京二千一百八十七万一千九百四十八兆二十万九千九百二十亿

  运之世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离之巽 #

  三十六京五千六百一十五万八千四百四十兆六百二十九万七千六百亿

  运之嵗 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

  离之坎 #

  四百三十八京七千三百九十万一千二百八十兆七千五百五十七万一千二百亿

  运之月 五亿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

  离之艮 #

  一万三千一百六十二京一千七百三万八千四百二十二兆六千七百一十三万六千亿

  运之日 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

  离之坤 #

  一十五万七千九百四十六京四百四十六万一千七十二兆五百六十三万二千亿

  运之辰 二千一十五亿五千三百九十二万

  震之干 #

  四百七十三万八千三百八十一京三千三百八十三万二千一百六十一兆六千八百九十六万亿

  世之元 四千三百二十

  震之兊 #

  五千六百八十六万五百七十六京五百九十八万五千九百四十兆二千七百五十二万亿

  世之会 五万一千八百四十

  震之离 #

  一十七垓五百八十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一京七千九百五十七万八千二百八兆二千五百六十万亿

  世之运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震之震 #

  二百四垓六千九百八十万七千三百八十一京五千四百九十三万八千四百九十九兆七百二十万亿

  世之世 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四百

  震之巽 #

  六千一百四十垓九千四百二十二万一千四百四十六京四千八百一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二兆一千六百万亿

  世之嵗 五亿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

  震之坎 #

  七万三千六百九十一垓三千六十五万七千三百五十七京七千七百八十五万九千六百六十五兆九千二百万亿

  世之月 六十七亿一千八百四十六万四千

  震之艮 #

  二百二十一万七百三十一垓一千九百七十二万七百三十三京三千五百七十八万九千九百七十七兆六千万亿

  世之日 二千一十五亿五千三百九十二万

  震之坤 #

  二千六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七十垓三千六百六十四万八千八百京二千九百四十七万九千七百三十一兆二千万亿

  世之辰 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六亿四千七百四万

  巽之干 #

  七秭九千五百八十六万六千一百一十垓九千九百四十六万四千八京八千四百三十九万一千九百三十六兆

  嵗之元 十二万九千六百

  巽之兊 #

  九十五秭五千三十九万三千三百三十一垓九千三百五十六万八千一百六京一千二百七十万三千二百三十二兆

  嵗之防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巽之离 #

  二千八百六十五秭一千一百七十九万九千九百五十八垓七百四万三千一百八十三京八千一百九万六千九百六十兆

  嵗之运 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

  巽之震 #

  三万四千三百八十一秭四千一百五十九万九千四百九十六垓八千四百五十一万八千二百五京七千三百一十六万三千五百二十兆

  嵗之世 五亿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

  巽之巽 #

  一百三万一千四百四十二秭四千七百九十八万四千九百五垓三千五百五十四万六千一百七十一京九千四百九十万五千六百兆

  嵗之嵗 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

  巽之坎 #

  一千二百三十七万七千三百九秭七千五百八十一万八千八百六十四垓二千六百五十五万四千六十京三千八百八十六万七千二百兆

  嵗之月 二千一十五亿五千三百九十二万

  巽之艮 #

  三壤七千一百三十一万九千二百九十二秭七千四百五十六万五千九百二十七垓九千六百六十二万一千九百一京六千六百一万六千兆

  嵗之日 六万四百六十六亿一千七百六十万

  巽之坤 #

  四十四壤五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五百一十二秭九千四百七十九万一千一百三十五垓五千九百四十六万二千八百一十九京九千二百一十九万二千兆

  嵗之辰 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四亿一千一百

  二十万 #

  坎之干 #

  一千三百三十六壤七千四百九十四万五千三百八十八秭四千三百七十三万四千六十七垓八千三百八十八万四千五百九十七京六千五百七十六万兆

  月之元 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

  坎之兊 #

  一万六千四十壤九千九百三十四万四千六百六十一秭二千四百八十万八千八百一十四垓六百六十一万五千一百七十一京八千九百一十二万兆

  月之会 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四百

  坎之离 #

  四十八万一千二百二十九壤八千三十三万九千八百三十七秭四千四百二十六万四千四百二十一垓九千八百四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六京七千三百六十万兆

  月之运 五亿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

  坎之震 #

  五百七十七万四千七百五十七壤六千四百七万八千四十九秭三千一百一十七万三千六十三垓八千一百四十六万一千八百八十京八千三百二十万兆

  月之世 六十七亿一千八百四十六万四千

  坎之巽 #

  一沟七千三百二十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九壤二千二百三十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九秭三千五百一十九万一千九百一十四垓四千三百八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四京九千

六百万兆

  月之嵗 二千一十五亿五千三百九十二万

  坎之坎 #

  二十沟七千八百九十一万二千七百五十壤六千八百九万七千七百五十二秭二千二百三十万二千九百七十三垓二千六百二十七万七千九十九京五千二百万兆

  月之月 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六亿四千七百四万

  坎之艮 #

  六百二十三沟六千七百三十八万二千五百二十壤四千二百九十三万二千五百六十六秭六千九百八万九千一百九十七垓八千八百三十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五京六

千万兆

  月之日 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四亿一千一百

  二十万 #

  坎之坤 #

  七千四百八十四沟八百五十九万二百四十五壤一千五百一十九万八百秭二千九百七万三百七十四垓五千九百七十五万五千八百二十七京二千万兆

  月之辰 八百七十万七千一百二十九亿三千四

  百四十万 #

  艮之干 #

  二十二万四千五百二十二沟五千七百七十万七千三百五十四壤五千五百七十二万四千八秭七千二百一十一万一千二百三十七垓九千二百六十七万四千八百一

十六京

  日之元 四千六百六十五万六千

  艮之兊 #

  二百六十九万四千二百七十沟九千二百四十八万八千二百五十四壤六千八百六十八万八千一百四秭六千五百三十三万四千八百五十五垓一千二百九万七千七

百九十二京

  日之会 五亿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

  艮之离 #

  八千八十二万八千一百二十七沟七千四百六十四万七千六百四十壤六千六十四万三千一百三十九秭六千四万五千六百五十三垓六千二百九十三万三千七百六

十京

  日之运 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

  艮之震 #

  九涧六千九百九十三万七千五百三十二沟九千五百七十七万一千六百八十七壤二千七百七十一万七千六百七十五秭二千五十四万七千八百四十三垓五千五百

二十万五千一百二十京

  日之世 二千一十五亿五千三百九十二万

  艮之巽 #

  二百九十涧九千八百一十二万五千九百八十八沟七千三百一十五万六百一十八壤三千一百五十三万二百五十六秭一千六百四十三万五千三百六垓五千六百一

十五万三千六百京

  日之嵗 六万四百六十六亿一千七百六十万

  艮之坎 #

  三千四百九十一涧七千七百五十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四沟七千七百八十万七千四百一十九壤七千八百三十六万三千七十三秭九千七百二十二万三千六百七十八

垓七千三百八十四万三千二百京

  日之月 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四亿一千一百

  二十万 #

  艮之艮 #

  一十万四千七百五十三涧二千五百三十五万五千九百四十三沟三千四百二十二万二千五百九十三壤五千八十九万二千二百一十九秭一千六百七十一万三百六

十二垓一千五百二十九万六千京

  日之日 二千一百七十六万七千八百二十三亿

  三千六百万 #

  艮之坤 #

  一百二十五万七千三十九涧四百二十七万一千三百二十沟一千六十七万一千一百二十二壤一千七十万六千六百三十秭五十二万四千三百四十五垓八千三百五

十五万二千京

  日之辰 二兆六千一百二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

  亿三千二百万 #

  坤之干 #

  三千七百七十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一涧二千八百一十三万九千六百三沟二千一十三万三千六百六十三壤二千一百一十九万八千九百秭一千五百七十三万三百七

十五垓六百五十六万京

  辰之元 五亿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二千

  坤之兊 #

  四正五千二百五十三万四千五十五涧三千七百六十七万五千二百三十八沟四千一百六十万三千九百五十八壤五千四百三十八万六千八百一秭八千八百七十六

万四千五百垓七千八百七十二万京

  辰之防 六十七亿一千八百四十六万四千

  坤之离 #

  一百三十五正七千六百二万一千六百六十一涧三千二十五万七千一百五十二沟四千八百一十一万八千七百五十六壤三千一百六十万四千五十六秭六千二百九

十三万五千二十三垓六千一百六十万京

  辰之运 二千一十五亿五千三百九十二万

  坤之震 #

  一千六百二十九正一千二百二十五万九千九百三十五涧六千三百八万五千八百二十九沟七千七百四十二万五千七十五壤七千九百二十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九秭

五千五百二十二万二百八十三垓三千九百二十万京

  辰之世 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六亿四千七百四万

  坤之巽 #

  四万八千八百七十三正六千七百七十九万八千六十八涧九千二百五十七万四千八百九十三沟二千二百七十五万二千二百七十三壤七千七百四十六万三百八十

六秭五千六百六十万八千五百一垓七千六百万京

  辰之嵗 七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四亿一千一百

  二十万 #

  坤之坎 #

  五十八万六千四百八十四正一千三百五十七万六千八百二十七涧一千八十九万八千七百一十八沟七千三百二万七千二百八十五壤二千九百五十二万四千六百

三十八秭七千九百三十万二千二十一垓一千二百万京

  辰之月 八百七十万七千一百二十九亿三千四

  百四十万 #

  坤之艮 #

  一千七百五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四正七百三十万四千八百一十三涧二千六百九十六万一千五百六十一沟九千八十一万八千五百五十八壤八千五百七十三万九

千一百六十三秭七千九百六万六百三十三垓六千万京

  辰之日 二兆六千一百二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

  亿三千二百万 #

  坤之坤 #

  二载一千一百一十三万四千二百八十八正八千七百六十五万七千七百五十九涧二千三百五十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二沟八千九百八十二万二千七百六壤二千八百

八十六万九千九百六十五秭四千八百七十二万七千六百三垓二千万京

  辰之辰 三十一兆三千四百五十六万六千五百

  六十三亿八千四百万

  元防运世嵗月日辰之数如前此邵子用易六十四卦之数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按朱子仪礼经通解钟律篇纪律之寸分云凡数准令式借用大字今于六十四

卦之数亦从其例庶写免致差讹【案卦数原本仍不用大字今从其旧】

  万万曰亿 万万亿曰兆 万万兆曰京 万万京曰垓 万万垓曰秭 万万秭曰壤 万万壤曰沟 万万沟曰涧 万万涧曰正 万万正曰载 万万载曰极以上诸大

数依九章算法

  声律辟翕音吕清浊之数

  干之干 #

  日日声平之一辟

  多良千刀妻宫心●●●

  数十其三无声 #

  干之兊 #

  日月声平之二翕

  禾光元毛衰龙○●●●

  数十其三无声 #

  干之离 #

  日星声平之三辟

  开丁臣牛○鱼男●●●

  数十其三无声 #

  干之震 #

  日辰声平之四翕

  囘兄君○乌○●●●

  数十其三无声 #

  兊之干 #

  月日声上之一辟

  可两典早子孔审●●●

  数十其三无声 #

  兊之兊 #

  月月声上之二翕

  火广犬寳○甬○●●●

  数十其三无声 #

  兊之离 #

  月星声上之三辟

  宰井引斗○鼠坎●●●

  数十其三无声 #

  兊之震 #

  月辰声上之四翕

  每永允○水虎○●●●

  数十其三无声 #

  离之干 #

  星日声去之一辟

  个向旦孝四众禁●●●

  数十其三无声 #

  离之兊 #

  星月声去之二翕

  化况半报帅用○●●●

  数十其三无声 #

  离之离 #

  星星声去之三辟

  爱亘艮奏○去欠●●●

  数十其三无声 #

  离之震 #

  星辰声去之四翕

  退莹巽○贵兎○●●●

  数十其三无声 #

  震之干 #

  辰日声入之一辟

  舌○○岳日○○●●●

  数十其三无声 #

  震之兊 #

  辰月声入之二翕

  八○○霍骨○十●●●

  数十其三无声 #

  震之离 #

  辰星声人之三辟

  ○○○六德○○●●●

  数十其三无声 #

  震之震 #

  辰辰声入之四翕

  ○○○玉北○妾●●●

  数十其三无声 #

  声一二三四之一

  多【麻○○】 可【马○○】 个【祃○○】 舌【○○○】 借

  禾【歌戈】  火【哿果】  化【个过】  八【曷末】  借

  开【咍】  宰【海】  爱【代】  ○【觉药铎】 借

  囘【灰】  每【贿】  退【队】  ○【昔锡职】 借

  声一二三四之二

  良【○】  两【○】  向【○】  ○【○】  正

  光【寒桓】  广【旱缓】  况【翰换】  ○【曷末】  正

  丁【江阳唐】 井【讲养荡】 亘【绛漾宕】 ○【觉药铎】 正

  兄【清青蒸】 永【静迥拯】 莹【映劲径证】 ○【昔锡职】 正

  声一二三四之三

  千【删山】  典【澘彦】  旦【諌涧】  ○【辖】  正

  元【臻元痕先仙】犬【阮狼铣狝】 半【愿恨震线】 ○【栉月屑薛】 正

  臣【贞殷】  引【轸隠】  艮【震焮】  ○【质迄】  正

  君【谆文魂】 允【凖吻混】 巽【问恩稕】 ○【术物没】 正

  声一二三四之四

  刀【肴】  早【巧】  孝【效】  岳【叶帖洽业法】借

  毛【萧宵豪】 寳【篠小皓】 报【啸】  霍【合盍】  借

  牛【矦】  斗【厚】  奏【候】  六【】  借

  ○【尤幽】  ○【有黝】  ○【有幼】  玉【缉】  借

  声一二三四之五

  妻【佳皆】  子【蠏骇】  四【泰卦怪夬】 日【辖】  借

  衰【齐】  ○【荠】  帅【霁祭废】 骨【栉月屑薛】 借

  ○【支脂之微】 ○【纸防止尾】 ○【寘至志未】 德【质迄】  借

  【追】  水【髓】  贵【粹】  北【术物没】 借

  声一二三四之六

  宫【庚耕登】 孔【梗耿等】 众【诤登】  ○【陌麦德】 正

  龙【东冬钟】 甬【董肿】  用【送宋用】 ○【屋沃烛】 正

  鱼【○】  鼠【○】  去【○】  ○【陌麦德】 正

  乌【鱼虞模】 虎【语麌姥】 兎【御遇暮】 ○【屋沃烛】  借

  声一二三四之七

  心【森】  审【怎】  禁【谐】  ○【】   正○【侵】  ○【寝】  ○【沁】  十【缉】   正男【盐添减街严凡】坎【琰忝俨豏槛

范】欠【阚艳防酽陷鉴梵】○【叶帖洽狎业乏】正○【覃谈】  ○【感敢】  ○【勘】  妾【合盍】   正

  声一二三四之八

  ●    ●    ●      ● #

  ●    ●    ●    ● #

  ●    ●    ●    ● #

  ●    ●    ●    ● #

  声一二三四之九

  ●    ●    ●    ● #

  ●    ●    ●    ● #

  ●    ●    ●    ● #

  ●    ●    ●    ● #

  声一二三四之十

  ●    ●    ●    ● #

  ●    ●    ●    ● #

  ●    ●    ●    ● #

  ●    ●    ●    ● #

  坤之坤 #

  水水音开之一清

  古黒安夫卜东乃走思■■■

  数十二其三无音

  坤之艮 #

  水火音开之二浊

  □黄□父歩兊内自寺■■■

  数十二其三无音

  坤之坎 #

  水土音开之三清

  坤五母武普土老草□■■■

  数十二其三无音

  坤之巽 #

  水石音开之四浊

  □吾目文旁同鹿曹□■■■

  数十二其三无音

  艮之坤 #

  火水音之一清

  甲花亚法百丹防哉三山庄卓

  数十二俱有音 #

  艮之艮 #

  火火音之二浊

  □华爻凡白大南在□士乍宅

  数十二俱有音 #

  艮之坎 #

  火土音之三清

  巧瓦马晚朴贪冷采□□义圻

  数十二俱有音 #

  艮之巽 #

  火石音之四浊

  □牙防万排覃荦才□□崇荼

  数十二俱有音 #

  坎之坤 #

  土水音收之一清

  九香乙□丙帝女足星手震中

  数十二俱有音 #

  坎之艮 #

  土火音收之二浊

  近雄王□弟年匠象石□直

  数十二俱有音 #

  坎之坎 #

  土土音收之三清

  邱仰美□品天吕七□耳赤丑

  数十二俱有音 #

  坎之巽 #

  土石音收之四浊

  干月睂□平田离全□二辰呈

  数十二俱有音 #

  巽之坤 #

  石水音闭之一清

  癸血一飞必■■■■■■■

  数十二其七无音

  巽之艮 #

  石火音闭之二浊

  揆贤寅吠鼻■■■■■■■

  数十二其七无音

  巽之坎 #

  石土音闭之三清

  弃□米尾匹■■■■■■■

  数十二其七无音

  巽之巽 #

  石石音闭之四浊

  蚪尧民未瓶■■■■■■■

  数十二其七无音

  音一二三四之一

  古【见斤坚】 甲   九   癸

  □【○□□】 □   近   揆

  坤【溪轻牵】 巧   邱  弃

  □【芹勤虔】 □   干  蚪

  音一二三四之二

  黒【晓欣掀】 花   香  血

  黄【匣刑贤】 华   雄  贤

  五【□□□】 瓦   仰  □

  吾【疑银研】 牙   月  尧

  音一二三四之三

  安【影因烟】 亚   乙   一

  □【喻寅焉】 爻   王   寅

  母【□□□】 马   美   米

  目【明民眠】 防   省   民

  音一二三四之四

  夫【敷薰暄】 法   □   飞

  父【奉坟烦】 凡   □   吠

  武【威緼渊】 晚   □   尾

  文【徽云员】 万   □   未

  音一二三四之五

  卜【幇宾边】 百   丙   必

  歩【□□□】 白      鼻

  普【滂缤偏】 朴   品   匹

  旁【并贫便】 排   平   瓶

  音一二三四之六

  东【端丁颠】 丹   帝   ■

  兊【□□□】 大   弟   ■

  土【透汀天】 贪   天   ■

  同【定亭田】 覃   田   ■

  音一二三四之七

  乃【□□□】 防   女   ■

  内【泥□年】 南   年   ■

  老【□□□】 冷   吕   ■

  鹿【来邻连】 荦   离    ■

  音一二三四之八

  走【精津煎】 哉   足   ■

  自【□□□】 在   匠   ■

  草【清亲千】 采   七   ■

  曹【从秦前】 才   全   ■

  音一二三四之九

  思【心新先】 三   星   ■

  寺【斜涎】 □   象   ■

  □【□□□】 □   □   ■

  □【元危元】 □   □   ■

  音一二三四之十

  ■【审申羶】 山   手   ■

  ■【禅辰禅】 士   石   ■

  ■【□□□】 □   耳   ■

  ■【日人然】 □   二   ■

  音一二三四之十一

  ■【照真毡】 庄   震   ■

  ■【君君防】 卓   中   ■

  ■【□□□】 乍   □   ■

  ■【穿嗔啴】 义   赤   ■

  音一二三四之十二

  ■【澄陈缠】 崇   辰   ■

  ■   宅   直   ■ #

  ■【缺囷圈】 坼   丑   ■

  ■【羣羣拳】 荼   呈   ■

  声律辟翕音吕清浊之数如前此邵子用易三十二卦之数也

  干兊离震相乗而十六为平上去入之辟翕坤艮坎巽相乗而十六为开收闭之清浊声以干兊离震四卦自乗而不乗坤艮坎巽音以坤艮坎巽四卦自乘而不乘干兊离震

其用者三十二卦不用者三十二卦

  十六数八数四数二数

  生生  生长  生收  生藏

  长生  长长  长收  长藏

  收生  收长  收收  收藏

  藏生  藏长  藏收  藏藏

  皇皇  皇帝  皇王  皇霸

  帝皇  帝帝  帝王  帝霸

  王皇  王帝  王王  王霸

  霸皇  霸帝  霸王  霸霸

  士士  士农  士工  士商

  农士  农农  农工  农商

  工士  工农  工工  工商

  商士  商农  商工  商商

  飞飞  飞走  飞木  飞草

  走飞  走走  走木  走草

  木飞  木走  木木  木草

  草飞 草走  草木 草草

  圣人作易初画为两仪一加为四象再加为八卦三加为十六四加为三十二五加至六十四而数备矣

  邵子之书数必以四四又乗四则为十六如时之为生长收藏君之为皇帝王覇民之为士农工商物之为飞走木草凡事皆然此类不一盖与易三加为十六之数同也

  干太阳 日 暑 性 目

  兊太阴 月 寒 情 耳

  离少阳 星 昼 形 鼻

  震少阴 辰 夜 体 口

  巽少刚 石 雷 木 气

  坎少柔 土 露 草 味

  艮太刚 火 风 飞 色

  坤太柔 水 雨 走 声

  凡若此类葢与易再加为八卦之数同也

  春  易  道  化  仁  圣 #

  夏  书  德  教  礼  贤 #

  秋  诗  功  劝  义  才 #

  冬  春秋 力  率  智  术

  凡若此类盖与易一加为四象之数同也

  天动   变   感   用   心 #

  地静   化   应   体   迹 #

  凡若此类葢与易初画为两仪之数同也

  坤 太柔 #

  由动静而为阳隂刚柔易之两仪生四象也由阳阴刚柔而为太阳太隂少阳少隂少刚少柔太刚太柔易之四象生八卦也

  易纂言外翼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