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郑康成注

周易郑康成注 宋 王应麟

提要

周易郑康成注 #

原跋

 

提要

  《周易郑康成注》一卷,宋王应麟编。

应麟字伯厚,庆元人,自署浚仪,葢其祖籍也。

淳佑元年进士,宝佑四年复中博学鸿词科,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

事迹具宋史,儒林传。

案,隋志载郑元周易注九卷,又称郑元王弼二注。

梁陈列于国学。

齐代,惟传郑义。

至隋,王注盛行,郑学寖微。

然新唐书着録十卷。

是唐时,其书犹在,故李鼎祚集解多引之。

宋崇文总目惟载一卷案中兴书目今不传,此据冯椅易学所引,所存者仅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四篇,余皆散佚。

至中兴,书目始不着録,则亡于南北宋之间。

故晁说之、朱震尚能见其遗文,而淳熙以后,诸儒即罕所称引也。

应麟始旁摭诸书,裒为此帙,经文异字亦皆并存。

其无经文可缀者,则总録末简。

又以元注多言互体,并取左传、礼记、周礼正义中论。

互体者八条,以类附焉。

考元,初从第五,元先受京氏易,又从马融,受费氏易,故其学出入于两家。

然要其大旨,费义居多,实为传易之正脉。

齐,陆澄与王俭书曰:“王弼注易,元学之所宗,今若崇儒,郑注不可废。

”其论最笃。

唐初,诏修正义,仍黜郑崇王,非逹识也。

应麟能于散佚之余,搜罗放失,以存汉易之一线,可谓笃志。

遗经研心古义者矣,近时恵栋别有考订之本。

体例较密,然经营剏始,实自应麟。

其捃拾之劳亦不可冺,今并着于録,所以两存其功也。

 

周易郑康成注 #

  乾

  九二,见龙在田。

二于三才为地道。

地上即田,故称田也。

九二利见九五之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三于三才为人道。

有乾徳而在人道,君子之象。

九五,飞龙在天。

五于三才为天道。

天者清明无形而龙在焉,飞之象也。

上九,亢龙有悔。

尧之末年,四凶在朝,是以有悔,未大凶也。

用九,见羣龙无首,吉。

六爻皆体龙一作乾,羣龙之象也。

舜既受道,禹与稷、契咎繇之属,并在于朝。

万物资始乃统天。

资,取也。

统,本也。

大人造也。

造,为也。

不成乎名,当隐之时以从世俗。

不自殊异无所成名也。

确乎其不可拔,拔移也。

圣人作,作起也。

利贞者情性也。

  坤 #

  履霜,履读为礼。

六二,直也,方也,地之性。

此爻得中气而在地上,自然之性,广生万物,故主动直而且方。

龙战于野,圣人喻龙,君子喻蛇仪礼注蛇龙君子之类。

必有余殃,殃祸恶也。

慊于无阳,慊读如“羣公溓”之“溓”,古书篆作“立”。

心与水相近,读者失之,故作溓。

溓,杂也。

阴谓此,上六也。

阳谓今,消息用事,乾也。

上六为蛇,得乾气,杂似龙释文云郑作谦。

  屯 #

  而不宁读而,曰能。能,犹安也。六二,乗马般如。马牝牡曰乗。冓,犹会也。六三,机不如舎。弩牙也。

  蒙 #

  蒙,幼小之貌。

齐人谓萌为蒙也。

蒙亨,匪我求童蒙。

蒙者,蒙蒙,物初生形,是其未开着之名也。

人幼稚,曰童,未冠之称。

亨者,阳也。

互体震而得中,嘉会礼通,阳自动其中,徳施地道之上,万物应之而萌芽生。

教授之师取象焉。

修道艺于其室,而童蒙者求为之,弟子非已乎求之也。

弟子初问,则告之以事,义不思其三隅。

相况以反解而筮者,此勤师而功寡,学者之灾也。

渎筮则不复告,欲令思而得之,亦所以利,义而干事是也。

初六,用说桎梏。

木在足,曰桎。

在手,曰梏。

九二,包蒙。

包当作彪,彪,文也。

六五,顺以巽也。

巽,当作逊。

  需 #

  需读为秀。阳气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位乎天位。位,音莅。宴,享宴也。九二,需于沚。九三,致戎至。

  讼 #

  辩才曰讼。

有孚咥。

咥,觉悔貌。

九二,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戸,无眚。

小国之下大夫,采地方一,成其定税,三百家,故三百戸也。

不易之田,岁种之。

一易之田,休一岁乃种。

再易之田,休二岁乃种。

言至薄也。

茍自藏隐,不敢与五相敌,则无灾眚眚过也。

患,至惙也。

惙,忧也。

九四,渝然也。

上九,鞶带。

佩鞶之带。

三拕之拕徒可反。

  师 #

  军二千五百人为师。

多以军为名,次以师为名,少以旅为名。

师者,举中之言,丈人能以法度长于人。

丈之言长,能御众有正人之徳,以法度为人之长,吉而无咎,谓天子诸侯,主军者。

初六,否藏凶。

否,方有反。

九二,王三锡命。

宠,光耀也。

  比 #

  初六,有孚盈缶。

爻辰在未上,值东井。

井之水,人所汲用。

缶,缶汲器也。

九五,王用三驱,失前禽。

王因天下显,习兵于搜狩焉。

驱禽而射之,三则已发,军礼也。

失前禽者,谓禽在前来者,不逆而射之,傍去又不射,唯背走者,顺而射之。

不中亦已,是皆所以失之,用兵之法亦如之。

降者不杀,奔者不禁,皆敌不杀,以仁恩养威之道。

  小畜 #

  畜养也。九三,舆说辐。谓舆下缚木,与轴相连。钩心之木是也辐伏莬。

  泰 #

  泰,通也。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财节也。

辅相左右,助也。

以者取其顺阴阳之节,为出内之政。

春崇寛仁,夏以长养,秋教收敛,冬勅盖藏,皆可以成物助民也。

初九,彚,类也。

茹,牵引也。

茅喻君,有絜白之徳。

臣下引其类而仕之。

九二,荒,读为康,虚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五爻,辰在卯春,为阳中,万物以生。

生育者,嫁娶之贵。

仲春之月,嫁娶男女之礼,福禄大吉。

  否 #

  九四,畴离祉。九五,繋于苞桑。犹纣囚文王于羑里之狱,四臣献珍异之物而终免于难,系于苞桑之谓。

  同人 #

  乾为天,离为火,卦体有巽。

巽为风,天在上,火炎上而从之,是其性同于天也。

火得风,然后炎上益炽,是犹人君在上,施政教使天下之人和同而事之,以是为人和同者,君之所为也。

故谓之同人。

风行无所不遍,遍则会通之徳大行,故曰同人于野,亨。

六二,天子诸侯后夫人。

茅,音苗。

无子不出。

九三,莽,丛木也。

九四,乗其庸。

  大有 #

  明辩遰也读如明星晢晢。

六五,体离处乾之上,犹大臣有圣明之徳,代君为政,处其位有其事,而理之也。

元亨者,又能长羣臣以善使,嘉会礼通,若周公摄政,朝诸侯于明堂是也。

  谦 #

  君子有终。

艮为山,坤为地。

山体髙,今在地下。

其于人道,高能下下,谦之象。

亨者,嘉会之礼,以谦为主。

谦者,自贬损以下人,唯艮之坚固,坤之厚顺,乃能终之。

故君子之人有终也。

捊多益寡捊取也,撝谦读为宣。

初六,牧养也。

  豫 #

  坤顺也。

震动也。

顺其性而动者,莫不得其所,故谓之豫。

豫喜,豫悦乐之貌也。

震又为雷,诸侯之象。

坤又为众,师役之象。

故利建侯行师。

靁出地奋。

奋,动也。

靁动于地上,而万物豫也。

忒差也。

六二,砎于石右八切盖谓唐砎也。

六三,盱,夸也。

九四,由豫。

由,用也。

簪,速也。

上六,冥豫冥读为鸣。

  随 #

  震动也。

兑说也。

内动之以徳,外说之以言,则天下之人一作民咸慕其行,而随从之,故谓之随也。

既见随从,能长之以善,通其嘉礼和之,以义干之,以正则功成,而有福。

若无此四徳,则有凶咎焉。

出门交有功,震为大涂,又为日门,当春分,阴阳之所交也。

是臣出君门,与四方贤人交,有成功之象也。

昔舜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是其义也。

  蛊 #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甲者,造作新令之日。先之三日而用辛也,欲取改过自新之义。后之三日而用丁也,取其丁宁之义。

  临 #

  临,大也。

阳气自此浸而长大。

阳浸长矣,而有四徳,齐功于乾,盛之极也。

人之情盛则奢滛奢淫,将亡。

故戒以凶也。

临卦,斗建丑而用事,殷之正月也。

当文王之时,纣为无道,故于是卦为殷家着兴衰之戒,以见周改殷正之数,云临。

自周二月用事,讫其七月至八月而遯卦受之,此终而复始,王命然矣。

  观 #

  坤为地,为众。

巽为木,为风。

九五,天子之爻,互体有艮。

艮,为鬼门,又为宫阙。

地上有木,而为鬼门宫阙者,天子宗庙之象也。

观盥而不荐,诸侯贡士于天子,乡大夫贡士于其君,必以礼宾之。

唯主人盥而献宾,宾盥而酢。

主人设荐,俎则弟子也。

初六,童观。

童稚也。

  噬嗑 #

  敕法。敕,犹理也。九四,噬乾胏。胏,箦也。上九,离为槁木,坎为耳,木在耳上,何校灭耳之象也。聪不明也,目不明,耳不聪。

  贲 #

  贲,变也。

文饰之貌。

贲,文饰也。

离为日,日,天文也。

艮为石,石,地文也。

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之文交,相饰成贲者也。

犹人君以刚柔仁义之道,饰成其徳也。

刚柔杂,仁义合,然后嘉会礼通,故亨也。

卦互体坎艮,艮止于上,坎险于下,夹震在中,故不利大行。

小有所之,则可矣。

折狱。

折,断也。

初九,舎舆而徒。

六四,贲如燔如。

六四,巽爻也。

有应于初九,欲自饰以适初,既进退未定,故燔如也。

白马翰如。

谓九三位在辰,得巽气为白马。

翰,犹干也。

见六四,适初未定,欲干而有之。

翰,白也。

  剥 #

  阴气侵阳,上至于五,万物零落,故谓之剥也。

五阴一阳,小人极盛,君子不可有所之,故不利有攸往也。

六二,剥床以辨。

足上称辨,谓近膝之下,屈则相近,申则相逺,故谓之辨。

辨,分也。

蔑,轻慢。

六四,切近灾也。

切,急也。

小人剥庐,小人傲很,当剥彻庐舎而去。

  复 #

  复,反也,还也。

阴气侵阳,阳失其位,至此始还,反起于初,故谓之复。

阳,君象。

君失国而还,反道徳更兴也。

商旅不行,资货而行。

曰商旅客也。

初九,无祗悔。

祗,病也。

六三卑复。

六五,中以自考,考,成也。

上六,有灾眚。

异自内生,曰眚。

自外,曰祥。

害物曰灾。

  无妄 #

  妄,犹望。谓无所希望也。佑,助也。六二,不菑畬。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大畜 #

  日新絶句,其徳连下句。

良马逐。

逐,两马走也。

日闲舆卫,日习车徒。

自九三至上九,有頥象。

居外,是不家食而养贤。

六四,童牛之梏,元吉。

巽为木,互体震。

震为牛之足,足在艮,体之中。

艮为手持木,以就足,是施梏郑志泠刚问,蒙初六注云,木在足,曰桎。

在手,曰梏。

今大畜六四,施桎于足,不审桎梏手足,定有别否。

答曰,牛无手故以足言之。

六五,豮豕之牙牙读为互。

上九,艮为手,手上肩也。

乾为首,首肩之间,荷物处。

乾为天,艮为径路,天衢象也。

  頥 #

  朶动也。

頥者,口车辅之名也。

震动于下,艮止于上。

口车动而上,因辅嚼物以养人,故谓之頥。

頥,养也。

能行养则其干事,故吉矣。

二五,离爻皆得中,离为目观象也。

观頥,观其养贤与不肖也。

頥中有物者,口实。

自二至五,有二坤,坤载养物而人所食之物皆存焉。

观其求可食之物,则贪亷之情可别也。

  大过 #

  九二,枯杨生荑。枯音姑谓无。姑山榆荑木更生音夷。谓山榆之实,以丈夫年过娶二十之女,老妇年过嫁于三十之男,皆得其子。

  习坎 #

  六三,检且枕。

木在手,曰检。

木在首,曰枕。

六四,尊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

六四,上承九五,又互体在震,上爻辰在丑,丑上值斗,可以斟之象。

斗上有建星,建星之形似簋。

贰,副也。

建星上有弁星,弁星之形又如缶。

天子大臣以王命,出?诸侯,主国尊于簋副,设元酒而用缶也。

九五,祗既平。

祗,当为坻,小邱也。

上六,繋,拘也。

爻辰在己,巳为虵,虵之蟠屈似徽纆也。

三五互体,艮又与震同体,艮为门阙,于木为多节,震之所为,有丛拘之类。

门阙之内有丛木,多节之木,是天子外朝,左右九棘之象也。

外朝者,所以询事之处也。

左嘉石平,罢民焉。

右肺石达,穷民焉。

罢民,邪恶之民也。

上六,乘阳有邪恶之罪,故缚约徽墨,置于丛棘,而后公卿以下议之,其害人者置之圜土,而施职事焉。

以明刑耻之能复者。

上罪三年而赦,中罪二年而赦,下罪一年而赦。

不得者,不自思以得正道,终不自改而出圜土者杀。

故凶。

  离 #

  明两作。

离。

作起也。

九三,不击缶而歌。

艮爻也。

位在丑,丑上值弁星,弁星似缶。

诗云,坎其击缶。

则乐器亦有缶,丽王公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

震为长子,爻失正又互体兑。

兑为附决。

子居明法之家,而无正,何以自继其君父之志也。

突如,震之失正,不知其所如。

又为巽,巽为进退不知所従,不孝之罪,五刑莫大焉。

得用,议贵之辟刑之,莫如所犯之罪。

焚如,杀其亲之刑。

死如,杀人之刑也。

弃如,流宥之刑。

  咸

  咸,感也。

艮为山,兑为泽。

山气下,泽气上,二气通而相应,以生万物,故曰咸也。

其于人也,嘉会礼通,和顺于义,干事能正,三十之男有此三徳,以下二十之女,正而相亲,说娶之则吉也。

初六,拇,足大指也。

六二,腓,膊肠也。

九五,脢,背脊肉也。

上六,媵,口说也。

媵,送也。

咸道极薄,徒送口舌,言语相感而已,不复有志于其间。

  恒 #

  恒,久也。

巽为风,震为雷,雷风相须,而养物犹长。

女承长男,夫妇同心而成家,久长之道也。

夫妇以嘉会礼通,故无咎。

其能和顺干事,所行而善矣。

初六,浚恒。

九三,或承之羞。

巽为进退,不恒其徳之象。

又互体兑,兑为毁折,后将有羞辱也。

上六,振恒。

振,摇落也。

  遯 #

  遯,逃去之名也。

艮为门阙,乾有健徳,互体有巽。

巽为进退,君子出门,行有进退,逃去之象。

二五得位而有应,是用正道,得礼见召,聘始仕他国,当尚谦。

谦,小其和顺之道。

居小官,干小事,其进以渐则逺妬忌之害。

昔陈敬仲奔齐辞卿是也。

九三,惫,困也。

九四,否,塞也备鄙反。

  大壮 #

  壮,气力浸强之名。九三,累其角。六五,丧羊于易音亦,谓佼易也。上六,不祥也。祥,善也。

  晋 #

  康侯。

康,尊也,广也。

昼日三接音捷。

接,胜也。

蕃庶,蕃发袁反庶止奢反,谓蕃遮禽也。

明出地上,晋。

地虽生万物,日出于上,其功乃着。

故君子法之,而以明自照其徳。

初六,摧如读如南山崔崔之崔。

六二,愁如愁,子小反,变色貌。

九四,鼫鼠。

诗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谓大鼠也。

六五,矢得勿恤。

  明夷 #

  夷,伤也。

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也,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

日之明伤,犹圣人君子有明徳,而遭乱世,抑在下位,则宜自艰无干事政,以避小人之害也。

文王似之,箕子似之。

拯,承也。

六二,明夷,睇于左股。

旁视为睇。

六二,辰在酉,酉是西方,又下体离,离为目。

九三,体在震,震东方。

九三,又在辰,辰得巽,气为股。

此谓六二有明徳,欲承九三,故云睇于左股。

  家人 #

  初九,闲,习也。九三,嗃嗃,苦热之意。嘻嘻,骄佚喜笑之意。九五,假。登也,六二,中馈,酒食也。

  睽 #

  睽,乖也。火欲上,泽欲下。犹人同居而志异也。故谓之睽。二五相应,君阴臣阳,君而应臣,故小事吉睽音圭。六三,其牛挈。牛角皆踊,曰挈。

  蹇 #

  往得中也。中,和也。初六,宜,待时也。六四,往蹇来连。连如字,迟久之意。

  解 #

  百果草木皆甲宅,木实曰果。皆读如人倦之解。解,谓坼。呼呼火亚反皮曰甲,根曰宅。宅,居也。

  损 #

  艮为山,兑为泽。

互体坤。

坤为地,山在地上,泽在地下,泽以自损,増山之髙也。

犹诸侯损其国之富,以贡献于天子,故谓之损矣。

二簋,可用享四。

以簋进黍稷于神也。

初与二直,其四与五承上,故用二簋四,巽爻也。

巽为木。

五离爻也。

离为日。

日体圜,木器而圜,簋象也。

六五,十朋之龟。

案尔雅云,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

征忿,懫欲征,犹清也。

懫,止也。

  益 #

  阴阳之义,阳称为君,阴为臣。

今震一阳二阴,臣多于君矣。

而四体巽之不应,初是天子损其所有,以下诸侯也。

人君之道以益下为徳,故谓之益也。

震为雷,巽为风。

雷动风行,二者相成,犹人君出教令,臣奉行之,故利有攸往,利涉大川矣。

  夬 #

  夬,决也。

阳气浸长至于五,五尊位也,而阴先之,是犹圣人积徳悦天下,以渐消去小人,至于受命,为天子,故谓之夬。

扬,越也。

五互体乾,乾为君又居尊位,王庭之象也。

阴爻越其上,小人乗君子,罪恶上,闻于圣人之朝,故曰夬,扬于王庭。

九二,惕号音号莫夜莫如字,无也。

无夜,非一夜。

九三,壮于頯。

頯,夹面也。

九五,苋陆,一名商陆。

  姤 #

  遘遇也。

一阴承五阳,一女当五男,茍相遇耳,非礼之正,故谓之遘。

女壮如是,壮健似滛,故不可娶。

妇人以婉,娩为其徳也。

诘四方。

诘,正也。

九五,杞,桞也。

  萃 #

  萃亨无亨字。

萃,聚也。

坤为顺,兑为悦,臣下以顺道承事,其君悦徳居上,待之上下相应,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

假,至也。

互有艮,巽为木。

艮为阙木,在阙上,宫室之象也。

四本震爻,震为长子。

五本坎爻,坎为隐伏,居尊而隐伏,鬼神之象。

长子入阙,升堂祭祖,祢之礼也,故曰王假有庙。

二本离爻也,离为目,居正应五,故利见大人矣。

大牲牛也,言大人有嘉?,时可干事,必杀牛以盟,既盟则可以行,故曰利往。

除戎器。

除,去也。

初六,一握。

握当读为夫三为屋之屋。

六二,禴,夏祭名。

上六,自目曰涕,自鼻曰洟。

  升 #

  升,上也。坤地巽木,木生地中,日长而上,犹圣人在诸侯之中,明徳日益髙大也,故谓之升。升,进益之象。六四,王用亨于岐山。亨,献也许两反。

  困 #

  坎为月,互体离。

离为日,兑为暗。

昧,日所入也。

今上掩日月之明,犹君子处乱世,为小人所不容,故谓之困也。

君子虽困居险,能悦,是以通而无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韨方来,利用享祀。

二据初,辰在未,未为土,此二为大,夫有地之象。

未上值天,厨酒食象。

困于酒食者,采地薄不足已用也。

二与日为体,离为镇霍。

爻四为诸侯有明徳,受命当王者。

离为火,火色赤。

四爻辰在午时,离气赤又朱是也。

文王将王,天子制用朱韨。

朱,深于赤。

九五,劓刖。

当为倪□。

  井 #

  井,法也。

坎,水也。

巽木,桔槔也。

互体离兑,离外坚中,虚瓶也。

兑为暗泽,泉口也。

言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

井以汲人,水无空竭,犹人君以政教养天下,惠泽无穷也。

九二,井谷射鲋。

九二,坎爻也。

坎为水,上直巽。

九三,艮爻也。

艮为山,山下有井,必因谷水所生鱼,无大鱼但多鲋鱼耳。

夫感动天地,此鱼之至大。

射鲋井谷,此鱼之至小,故以相况。

瓮,停水器也。

井渫不食,谓已浚渫也。

犹臣修正其身以事君也。

  革 #

  革,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犹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谓之革也。

  鼎 #

  鼎象也。

卦有木火之用,互体乾兑。

乾为金,兑为泽,泽锺金而含水,?以木火,鼎烹熟物之象。

鼎烹熟以养人,犹圣君兴仁义之道以教天下也,故谓之鼎矣。

凝命,凝成也。

初六,鼎颠趾。

颠,踣也。

趾,足也。

无事曰趾,设陈曰足。

爻体巽为股。

初爻在股之下,足象也。

足所以承,正鼎也。

初阴爻而柔与乾同体,以否正承乾。

乾为君,以喻君。

夫人事君,若失正礼,踣其为足之道,情无怨,则当以和,义出之然。

如否者,嫁于天子,虽失礼,无出道,废逺之而已。

若其无子,不废逺之,后尊如故其犯。

六出则废之逺之。

子废。

坤为顺,又为子,母牛。

在后妃之旁,侧妾之例也。

有顺徳,子必贤,贤而立以为世子,又何咎也。

九二,我仇有疾。

怨耦曰仇。

九三,雉膏,食之美者。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刑屋释文剭周礼注云其刑剭音屋。

糁,谓之餗。

震为竹,竹萌曰笋,笋者,餗之为菜也。

餗,美馔,具八珍之食。

鼎三足,三公象。

若三公倾覆王之美道,屋中刑之一云臣下旷官,失君之美道,当刑之于屋中。

餗,一作蔌。

注,一蔌为八珍所用。

六五,金铉,喻明道能举君之官职也。

  震 #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震为雷,雷动物之气也。

雷之发声,犹人君出政教以动国中之人也,故谓之震。

人君有善声,教则嘉会之礼通矣。

惊之言,警戒也。

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

诸侯之出教令,能警戒其国疆之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其匕与鬯也。

人君于祭之礼,匕牲体荐鬯而已,其余不亲为也。

升牢于俎,君匕之,臣载之,鬯秬酒。

芬芳条,鬯因名焉。

哑哑,乐也。

六二,亿,丧贝十万曰亿于力反。

六三,苏苏,不安也。

上六,索索,犹缩缩,足不正也。

矍矍,目不正。

  艮 #

  艮之言很也。艮为山,山立峙各于其所,无相顺之。时犹君在上,臣在下,恩敬不相与通,故谓之艮也。九三,限要也。列其腰。

  渐 #

  初六,干,谓大水之傍,故停水处。

九三,妇孕不育。

九三,上与九五,互体为离。

离为大腹孕之象也。

又互体为坎,坎为大。

夫坎为水,水流而去,是夫征不复也。

夫既不复,则妇人之道颠覆,故孕而不育。

孕犹娠也。

  归妹 #

  六三,归妹以须。须,有才智之称天文有须女屈原之姊名女须姊一作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宗庙之礼,主妇奉筐米。

  丰 #

  丰之言,腆充满意也。

初九,遇其妃主。

嘉耦曰妃。

虽曰无咎,初修礼,上朝四。

四以匹敌,恩厚待之,虽留十旬,不为咎。

正以十日者,朝聘之礼止于主,国以为限,聘礼毕归。

大礼曰:旬而稍。

旬之外为稍。

久留非常。

六二,丰其菩。

菩,小席。

九三,丰其芾。

芾,祭祀之蔽膝。

日中见昧,折其右肱。

三艮爻,艮为手,互体为巽。

巽又为进退,手而便于进退,右肱也。

犹大臣用事于君,君能诛之,故无咎。

上六,阒无人,貌天际翔也。

际,当为瘵。

瘵,病也,自戕也戕伤也。

  旅 #

  初六,琐琐,犹小小也。

爻互体艮。

艮,小石,小小之象。

三为聘客。

初与二其介也。

介当以笃实之,人为之而用小人。

琐琐然。

客主人为言,不能辞曰,非礼。

不能对曰,非礼。

每者不能以礼行之,则其所以得罪。

  兑 #

  九四,商兑。商,隐度也。

  节 #

  节以制度,空府藏则伤财,力役繁则害民。二者奢泰之所致。

  中孚 #

  豚鱼吉。

三辰在亥,亥为豕。

爻失正,故变而从小。

名言豚耳。

四辰在丑,丑为鳖,蟹。

鳖,蟹,鱼之微者。

爻得正,故变而从大。

名言鱼耳。

互体兑,兑为泽。

四上值天渊,二五皆坎。

爻坎为水,二侵泽则豚。

利五亦以水灌渊,则鱼利。

豚鱼以喻小民也。

而为明君贤臣,恩意所供养,故吉。

乘木舟,虚也。

舟谓集板,如今自空大木为之,曰虚。

  小过 #

  不宜上,上如字谓君也。中孚为阳,贞于十一月。子小过为阴,贞于六月法于乾坤。

  未既 #

  济,既已也。

尽也。

济,度也。

六二,茀车蔽也。

九三,惫劣弱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

互体为坎,又互体为离。

离为日,坎为月,日出东方,东邻象月。

出西方,西邻象也坊记疏云:东邻谓纣国中也。

西邻谓文王国中也。

既济,离下坎上。

离为牛,坎为豕。

西邻禴祭则用豕,与言杀牛而凶,不如杀豕受福。

喻奢而慢,不如俭而敬也。

与易注不同。

禴,夏祭之名。

  未济 #

  汔几也。凡卦爻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之互体。

 

  系辞

  君臣尊卑之贵贱,如山泽之有髙卑也,动静雷风也。

类聚羣分,谓水火也。

成象日月星辰也。

成形谓草木鸟兽也。

乾以易知音亦,翫其辞。

震无咎,震惧也。

  原始及终,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精气谓七八也,游魂谓九六也。

七八,木火之数。

九六,金水之数。

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

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

游魂谓之鬼物,终所归。

精气谓之神物生,所信也。

言木火之神生物东南,金水之鬼终物西北。

二者之情其状,与春夏生物,秋冬终物相似一云二物变化其情,与天地相似。

故无所差违之也。

道济天下道当作导,范围,范法也。

故君子之道尟矣。

臧诸用。

臧,善也。

言天下之至赜赜当为动,慎斯术也。

术,道。

有功而不置置当作志,野容诲滛言妖野容仪。

大衍之数五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

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也。

衍,演也。

揲,取也。

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

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

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

与天五并也,大衍之数五十有五。

五行各气并,气并而减五,惟有五十。

以五十之数不可以为七八,九六。

卜筮之占以用之,故更减其一,故四十有九也。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地之气各有五,五行之次,一曰水,天数也。

二曰火,地数也。

三曰木,天数也。

四曰金,地数也。

五曰土,天数也。

此五者,阴无匹,阳无耦,故又合之。

地六为天一匹也,天七为地二耦也,地八为天三匹也,天九为地四耦也,地十为天五匹也。

二五阴阳各有合,然后气相得施化行也。

研机,机当作几。

几,微也。

蓍之徳圆而神,蓍形圆而可以立变化之数,故谓之神也。

四象,布六于北方,以象水。

布八于东方,以象木。

布九于西方,以象金。

布七于南方,以象火。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

符河龙图,发洛龟书。

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有以尚贤也。

枢,戸枢也。

机,弩牙也。

戸枢之发,或明或闇。

弩牙之发,或中或否。

以譬言语之,发有荣有辱。

包牺,包,聚也。

鸟兽全具,曰牺。

盖取诸乾坤,乾为天,其色元。

坤为地,其色黄。

但土无正位,托于南方,南方色赤,黄而兼赤,故为纁也。

重门击柝,豫,坤下震上。

九四体震,又互体有艮。

艮为门。

震日所出,亦为门。

重门象艮,又为手。

巽爻也,应在四,皆木也。

手持二木也,手持二木以相敲是为击柝,击柝为守备警戒也。

四又互体为坎,坎为盗,五离爻为甲胄戈兵,盗谓持兵,是暴客也。

又以其卦为豫,有守备则不可自逸。

结绳为约,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书契,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

合以制器者,尚其象。

存于器,象可得而用。

一切器物及造立皆是。

一君二民,君子之道也。

二君一民,小人之道也。

一君二民,谓黄帝,尧,舜。

谓地方万里为方,千里者百,中国之民居七千里,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

夷狄之民居千里者五十一,是中国夷狄二民共事一君。

二君一民,谓三代之末,以地方五千里一君,有五千里之土,五五二十五,更足以一君。

二十五始满千里之方,五十乃当尧,舜一民之地,故云二君一民。

男女觏精,觏,合也。

男女以阴阳合其精气,因贰以济民,行贰当为弍损。

徳之修也。

修,治也。

困徳之辩也。

辩,别也。

遭困之时,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徳,于是别也。

益,长裕而不设。

设,大也。

杂物算徳。

算,数也。

居可知矣居音基。

知者,观其彖辞。

彖辞,爻辞也。

亹亹,汲汲也。

  说卦 #

  昔者,圣人谓伏牺、文王也。

参天两地而倚数。

天地之数,备于十,乃三之。

以天两之,以地而倚托。

大演之数,五十也。

必三之以天,两之以地者。

天三覆,地二载。

必极于数,庶得吉,凶之审也。

挥,扬也。

雷风相薄,薄,入也。

莫盛乎艮,盛,音成,里也。

其于人也为宣发,宣发,取四月靡草,死发在人体犹靡草在地。

为黄颡,为乾卦。

乾当为干,阳在外能干正也。

为科上槀,为黚喙,谓虎豹之属,贪冒之类。

兑为羊,其畜好刚卤。

  序卦 #

  讼犹争也。

言饮食之会,恒多诤也一作争。

故受之以豫,言国既大而能谦,则于政事恬逸。

雷出地,奋逸。

豫,行出而喜乐之意。

豫必有随,喜乐而出,人则随从。

孟子曰:吾君不游,吾何以休。

吾君不豫,吾何以助。

此之谓也。

物穉不可不养也,言孩稚不养则不长也。

可观而后有所合。

易乾凿度曰:阳起于子,阴起于午。

天数天分,以阳出离,以阴入坎,坎为中男,离为中女。

太乙之行,出从中男,入从中女。

因阴阳男女之偶为终始也,故受之以大过。

以养贤者,宜过于厚。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

言夫妇当有终身之义,夫妇之道谓咸恒也。

致饰然后亨亨许两反。

  杂卦 #

  蛊则饰也。 #

 

原跋

  康成注易九卷,多论互体,江左与王辅嗣学并立,荀崧谓其书根源颜延之为祭酒。

黜郑置王,齐,陆澄诒王俭书云,易自商瞿之后,虽有异家之学,同以象数为宗,数年后乃有王弼之说。

王济云弼所误者多,何必能顿废,前儒河北诸儒,专主郑氏。

隋兴学者,慕弼之学。

遂为中原之师,唐因之,今郑注不传,此景迂晁氏所慨叹也。

李鼎祚云,郑多参天象,王全释人事易道,岂偏滞于天人者哉。

合彖象于经,葢自康成始。

其说间见于鼎祚集解,及释文易诗,三礼,春秋义疏,后汉书文选注。

应麟读易之暇,辑为此编,庶几先儒,象数之学,犹有考焉。

癸酉季夏哉生明汲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