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常典司城部

 司城部汇考 #

  周

周制设司门掌王城十二门

按周礼地官司徒教官之属司门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每门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订

郑康成曰司门主王城十二门若今城门校尉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几出入不物者正其货贿

王昭禹曰不物有所几而后害者亡靡者微货 贿有所正而后亡者有利者阜凡财物犯禁者举之

陈及之曰所谓犯禁者即司市伪饰之法在民 商贾工者十有二是也以其财养死政之老与其孤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

王昭禹曰有司门又有监门者盖司门以下大 夫二人为之其属则有二十八士凡以总管王城 十二门而已至于十二门又各有士二人乃所谓 监门也凡岁时之门受其余

贾氏曰四时之祭门非一故云凡若月令秋祭 门者是祭庙门此门亦谓国门十二者除四时祭 外又有为水祈祷若左传庄二十五年大水用牲 于门之事易氏曰祭门不敢

用散祭祀之牲特受 其共牲之余者而用之凡四方之宾客造焉则以告

贾氏曰四方诸侯来朝觐至关关人告王至郊 郊人告王至国门门人告王王遣人往迎之  汉汉承秦制设中尉以侥循京师后改执金吾中垒武库诸令丞左右京辅都尉皆

属之设城门等八校尉掌诸门屯兵骑士皆有丞司马以佐之按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掌侥循京师有两丞候司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

船四令丞都船武库有三丞中垒两尉又式道左右中候候丞及左右京辅都尉尉丞兵卒皆属焉初寺互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中尉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

如淳曰所谓游侥侥循禁备盗贼也师古曰侥 谓遮绕也侥音二钓反候及司马及千人皆官名 也属国都尉云有丞候千人西域都护云司马候 千人各二人凡此千人皆官

名也应劭曰吾御也 常执金革以御非常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 祥天子出行职主先道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 因以名官如淳曰汉仪注有寺互都船狱令治水 官

也应劭曰式道凡三候车驾出还式道候持麾 至宫门门乃开师古曰式表也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注

师古曰八屯各有司马也门各有候萧望之置 小苑东门候亦其比也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

师古曰掌北军垒门之内而又外掌西域

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

如淳曰越人内附以为骑也

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

师古曰长水胡名也宣曲观名胡骑之屯于宣 曲者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

师古曰胡骑之屯池阳者也

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

服虔曰工射者也冥冥中闻声则中之因以名 也应劭曰须诏所命而射故曰待诏射也虎贲校尉掌轻车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

师古曰自中垒以下凡八校尉城门不在此数 中  后汉

后汉设执金吾统武库令掌宫外侥巡非常设城门校尉以主城门按后汉书百官志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

汉官秩云比二千石胡广曰卫尉巡行宫中则 金吾侥于外相为表里以擒奸讨猾应劭曰执金 革以御非常汉官曰员吏二十九人其十人四科 一人二百石文学三人百石

二人斗食十三人佐 学事主缇绮丞一人比千石

汉官秩云六百石

缇绮二百人本注曰无秩比吏食奉

汉官曰执金吾缇绮二百人五百二十人舆服 导从光满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世祖叹曰仕 宦当作执金吾武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兵器丞一人

右属执金吾本注曰本有式道左右中三人六百石车驾出掌在前清道还持麾至宫门宫门乃开中兴但一人又不常置每出以郎兼式道候事已罢不复属执金吾又省中垒寺互

都船令丞尉及左右京辅都尉城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雒阳城门十二所

周礼司门干宝注曰如今校尉

司马一人千石本注曰主兵城门每门候一人六百石

周礼每门下士二人干宝曰如今门候蔡质汉 仪曰门候见校尉执板不拜本注曰雒阳城十二门其正南一门曰平城门注

汉官秩曰平城门为宫门不置候置屯司马秩 二千石李尤铭曰平城司午厥位处中古今注曰 建武十四年九月开平城门北宫门属卫尉其余上西门

应劭汉官曰上西所以不纯白者汉家初成故 丹镂之李尤铭曰上西在季位月惟戌雍门

铭曰雍门处中位月在酉

广阳门 #

铭曰广阳位孟厥月在申

津门

铭曰津名自定位季月未

小苑门开阳门 #

应劭汉官曰开阳门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 来在楼上琅邪开阳县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 光武皇帝使来识视怅然遂坚缚之刻记其年月 因以名焉铭曰开阳在孟位

月惟巳耗门

铭曰耗门值季月位在辰

中东门 #

铭曰中东处仲月位当卯

上东门 #

铭曰上东少阳厥位在寅

榖门

铭曰榖门北中位当于子

夏门

铭曰夏门值孟位月在亥

凡十二门 #

蔡质汉仪曰雒阳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城门 门一亭右属城门校尉

  晋

晋省执金吾及城门校尉设中领军及护军以统诸营卫按晋书职官志中领军将军魏官也汉建安四年魏武丞相府自置及拔汉中以曹休为中领军文帝践祚始置领军将军以

曹休为之主五校中垒武卫等三营武帝初省使中军将军羊祜统二卫前后左右骁卫等营即领军之任也怀帝永嘉中改中军曰中领军永昌元年改曰北中军候寻复为领军成

帝世复为中候寻复为领军护军将军案本秦护军都尉官也汉因之高祖以陈平为护军中尉武帝复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奂为领军非汉官也建

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马魏初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也元帝永昌元年省护军并领军明帝太宁二年复置领护各领营兵江

左以来领军不复别领营总统二卫骁骑材官诸营护军犹别有营也资重者为领军护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属官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军则置参军左右卫将

军案文帝初置中卫及魏武帝受命分为左右卫以羊琇为左赵序为右并置长史司马功曹主簿员江左罢长史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并汉杂号将军也魏置为中军及晋以领护左

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左右前后军将军案魏明帝时有左军则左军魏官也至晋不改武帝初又置前军右军泰始八年又置后军是为四军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校尉是为

五校并汉官也魏晋逮于江左犹领营兵并置司马功曹主簿后省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为镇卫军其左右营校尉自如旧皆中领军统之二卫始置前驱由基强弩为三部司马各置

督史左卫熊渠武贲右卫佽飞武贲二卫各五部督其命中武贲骁骑游击各领之又置武贲羽林上骑异力四部并命中为五督其卫镇四军如五校各置十人更置殿中将军中郎

校尉司马此骁骑持椎斧武贲分属二卫尉中武贲持披冗从羽林马常从人数各有差武帝甚重兵官故军校多选朝廷清望之士居之  宋

宋又设卫尉以掌宫门屯兵而以中领军掌内军按宋书百官志卫尉一人丞二人掌宫门屯兵秦官也汉景初改为中大夫后元年复为卫尉晋江右掌冶铸领冶令三十九户五千

三百五十冶皆在江北而江南惟有梅根及冶塘二冶皆属扬州不属卫尉卫尉江左不置宋世祖孝建元年复置旧一丞世祖增置一丞领军将军一人掌内军汉有南北军卫京师

武帝置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光武省中垒校尉置北军中候监五校营魏武为丞相相府自置领军非汉官也文帝即魏王位魏始置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晋武帝初省使中军

将军羊祜统二卫前后左右骁骑七军营兵即领军之任也祜迁罢复置北军中候北军中候置丞一人怀帝永嘉中改曰中领军元帝永昌元年复改曰北军中候寻复为领军成帝

世复以为中候而回居之寻复为领军领军令犹有南军都督  南齐

齐以卫尉专掌宫城管钥

按南齐书百官志卫尉府置丞一人掌宫城管钥张衡西京赋曰卫尉八屯警夜巡昼宫城诸却敌楼上本施鼓持夜者以应更唱太祖以鼓多惊眠改以铁磬云  梁

梁以卫尉为秋卿掌宫门屯兵又设城监门候及五城谒者按隋书百官志梁初犹依宋齐皆无卿名天监七年以卫尉为卫尉卿廷尉为廷尉卿将作大匠为大匠卿三卿是为秋卿

皆置丞及功曹主簿卫尉卿位视侍中掌宫门屯兵卿每月丞每旬行宫侥纠察不法统武库令公车司马令又有弘训卫尉亦置属官  陈陈承梁置卫尉卿卫尉丞公车令详定

品秩

按隋书百官志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所制品秩卫尉卿秩中二千石品第三公车令卫尉丞六百石品第八  北魏

孝文帝太和  年诏议官制定城门校尉阶品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旧令亡失无所依据太和中高

祖诏群寮议定百官着于令城门校尉第三品下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更定城门校尉阶品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太和二十三年高祖复次职令及帝崩世宗初班

行之以为永制城门校尉第四品上阶  北齐

北齐设卫尉寺掌城门禁卫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卫尉寺置卿少卿丞各一人有功曹五官主簿录事等员掌禁卫甲兵统城门寺置校尉二人以司其职又领公车武库卫士等署令武库又有修故局丞校尉掌

宫殿城门并诸仓库管钥等事公车掌尚书所不理有枉屈经判奏闻武库掌甲兵及吉凶仪仗卫士掌京城及诸门兵士修故局掌领匠修故甲等事  北周

北周置宫门上士下士掌城门禁令

按杜佑通典后周地官府置宫门上士一人下士一人掌皇城十二门之禁令  隋

隋设城门局校尉而隶于门下省

按隋书百官志门下省统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等六局城门局校尉二人直长四人 城门校尉为从四品城门直长为从六品炀帝大业三年改校尉为城门郎隶殿内省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定令城门置校尉一人降为正五品后又改校尉为城门郎置员四人从六品自殿内省隶为门下省官  唐

唐仍以城门郎隶门下省

按唐书百官志门下省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开阖之节奉管钥而出纳之开则先外后内阖则先内后外启闭有时不以时则诣合覆奏

有令史二人书令史二人武德五年置门仆八 百人番上送管钥  辽

辽上京设城隍使

按辽史百官志南面京官辽有五京上京为皇都上京城隍使司亦曰上京皇城使韩德让景宗时为上京城隍使  宋

宋设皇城司以掌宫城之禁

按宋史百官志皇城司干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每门给铜符二铁牌一左符留门右符请钥

铁牌则请钥者自随以时参验而启闭之以均其番直人物伪冒不应法则讥察以闻  金

金京城设门尉副尉总管府设都指挥等职掌巡捕禁察诸事按金史百官志京城十四门尉从七品副尉正九品诸总管府节镇兵马司都指挥使一员正五品巡捕盗贼提控禁夜

纠察诸博徒屠宰牛马总判司事副都指挥使二员正六品贰使职通判司事分管内外巡捕盗贼

军典十二人掌本库各籍差遣文簿行署文书 巡捕等事余军典同此司吏一人译人一人公使 十人指挥使一员从六品钤辖四都之兵以属都指挥使专署本指挥使事军使

一员正七品指挥之职左右什将各一人共管一都

军典二人营典一人左右承局各一人左右押 官各一人以上军员每百人为一指挥使各一员 分为四都每都设左右什将承局押官各一若人 数不及附近相合者并依上

置如无可相合者三 百人以上为一指挥二百人以上止设指挥使一 百人止设军使仍每百人以上立为一都不及百 人设什将承局押官各一其指挥下军使什将下 军

典营典各同此置惟北京西京止设使副各一 员  元

元大都设城门尉掌门禁启闭管钥之事又设二兵马司掌盗贼奸伪鞫捕之事按元史百官志大都城门尉秩正六品尉二员副尉一员掌门禁启闭管钥之事至元二十年置以四

怯薛八剌哈赤为之二十四年复以六卫亲军参掌凡十有一门曰丽正曰文明曰顺承曰平则曰和义曰肃清曰安贞曰健德曰光熙曰崇仁曰齐化每门设官如上大都路兵马都

指挥使司凡二秩正四品掌京城盗贼奸伪鞫捕之事都指挥使二员副指挥使五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吏十四人至元九年改千户所为兵马司隶大都路而刑部尚书一员

提调司事凡刑名则隶宗正且为宗正之属二十九年署都指挥使等官其后因之一置司于北城一置司于南城按刑法志诸南北兵马司职在巡警非违捕逐盗贼辄理民讼者禁

之世祖至元十六年春二月甲辰升大都兵马都指挥使司秩四品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八年秋八月乙亥申严大都总管府兵马司左右巡院敛民之禁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九年夏闰六月辛卯朔升上都兵马司四品如大都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明

明五城设兵马司正副指挥吏目等员专掌巡捕等事按明会典五城兵马指挥司国初置兵马指挥使司设都指挥副都指挥知事后改兵马指挥司为正四品衙门设指挥使副指

挥知事各门设兵马职专京城巡捕等事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惟中城止称中兵马指挥司

正官指挥各一员副指挥各四员

旧各四员后增至六员嘉靖三十六年五司各 革一员隆庆三年五司各革一员今各设四员首领官吏目各一员南京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司指挥各一员副指挥各一员

旧各三员万历九年各革一员

吏目各一员 #

太祖洪武十年定兵马司为正六品衙门革知事按明会典洪武十年定兵马司为正六品衙门设指挥副指挥革知事洪武二十三年始定设五城兵马指挥司

按明会典二十三年定设五城兵马指挥司惟中城止称中兵马指挥司俱添设吏目今每司设指挥一员副指挥五员吏目一员凡弓兵每司额设八十名一年更替从在外州县佥

解兵部职方司分拨应役凡各城坐铺火夫除有例优免外其余俱要编当敢有投托内府及在外衙门差人或给免帖擅入各司分付优免听该司连人呈送巡城御史治罪其勇士

等项正身改调京卫充军干碍内外官员奏请定夺凡京城该管城地方街道坍塌沟渠壅塞及皇城周围坍损工部都水司行委分管填垫疏通凡地方或有盗贼生发即督领弓兵

火甲人等擒捕凡官民房舍火起不分地方各司督令弓兵火甲人等俱持器具救火凡巡城御史批发囚犯该司取供送法司拟罪发落凡刑部都察院照勘提人检尸追赃分委该

司承行凡各司地方堆□发卖食盐户部行该司官巡察有无文引曾否掣割其有夹带兴贩及不由崇文门放入者捕送治罪凡军民人等在于街市斗殴及奸淫赌博撒泼抢夺一

应不务生理之徒俱许擒拿凡地方军匠人等旧例令各家俱于门前置粉壁一面开写本家籍贯人口身役营生并写不敢窝藏逃军逃匠囚徒盗贼等项以凭挨究凡每月捉获囚

数各司官于御前奏知送科

凡皇城九门守卫军与围子手各领勇字号铜牌计二万五十五面凡五城兵马指挥司夜巡每日一城轮官二员赴本司关领令牌次早缴入不到者指名参奏东城兵马指挥司领

木字一号二号二面西城兵马指挥司领金字一号二号二面中兵马指挥司领土字一号二号二面南城兵马指挥司领火字一号二号二面北城兵马指挥司领水字一号二号二

面凡南京里城正阳等一十三门外城江东等一十八门关俱于各卫拣选精壮官军守把兵部委官同科道官查点每年春秋二季内守备会同本部及工部将里外城垣遍阅一次

如有损坏工部即行修理凡南京守卫皇城各门俱于南城旗手等十三卫拣选精壮官军轮班守卫从本司委官及科道官不时点闸如牌面字样模糊及盔甲什物损坏行移南京

工部给换堪修整者收发修整若有违犯照例参奏送问两班守卫官军及带刀官共六千一百七十九员名见今不足原额十分之五一班守卫官一百一十七员旗军二千九百六

十七名带刀官一十员二班守卫官一百一十八员旗军二千九百五十五名带刀官一十二员凡光禄寺打扫各司每月轮三日拨火夫三百名凡驾诣郊坛及亲王出府之国成婚

开设举场修设斋醮发送宫人率领火甲供事凡选妃礼部仪制司行各司选报该管地方良家女子送诸王馆备选凡各司官员俸粮俱于兵部带支

南京五城兵马指挥司各司职掌巡捕及街道沟渠囚犯等事皆与京城兵马司同成祖永乐 年定各卫守卫巡警执掌

按明会典凡宿卫分守皇城南面地方 金吾前卫洪武间上十卫之一永乐以后照例开设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遇陈设卤簿掌擎执方天戟二十四件金吾后卫建

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羽林左卫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羽林右卫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西面及巡警京城各门府军卫建置同前掌守

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府军左卫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东面

府军右卫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西面

府军前卫建置同前掌轮番带刀侍卫统领幼军府军后卫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北门及巡警京城各门虎贲左卫建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永乐四年定各卫

守卫巡警执掌

按明会典燕山左卫洪武间北平属卫永乐四年升亲军掌守卫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燕山右卫改置同前掌守卫皇城西面

燕山前卫改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大兴左卫改置同前掌守卫皇城北面及巡警京城各门宣宗宣德三年专差御史往来巡视门军

按明会典凡皇城四门军官轮差掌道御史一员同给事中查点宣德三年差御史一员往来巡视英宗正统八年以南城兵马司巡捕南海子按明会典凡京城巡捕正统八年题准

南城兵马司委官督同火甲于南海子外巡捕天顺元年凡皇城四门巡视天顺元年添差给事中一员按明会典云云

宪宗成化四年令锦衣卫指挥同御史提督巡捕按明会典成化四年以京城内外多盗令锦衣卫指挥一员同巡城御史专一督五城兵马并巡捕官校挨拏武宗正德五年令夜禁

不得非时惊扰

按明会典凡夜巡各司每日轮官二员赴尚宝司关领铜牌二面正德五年令犯夜者照旧例禁行时候方许呵问擒拿不得非时惊扰正德六年禁奸人在京探听消息

按明会典正德六年奏准京城奸人通同边方腹里盗贼探听抚按题奏副封传报消息者缉事衙门巡视御史访拿究问斩首示众世宗嘉靖十一年定南京兵马司考满给由事例

按明会典凡南京五城兵马司官三六九年考满嘉靖十一年奏准本部甄别贤否填注考语起送给由皇清大清会典

 京营

 京师重地禁旅云屯已详载于武选司又设绿旗  官军司诘奸禁暴之任谓之巡捕三营具载于  后 京城巡捕

  南营参将一员游击一员把总五员北营参将  一员游击一员把总五员中营参将一员原设  南城营顺治十四年改为巡捕中营游击一员  把总五员  中东

西南北五城兵马司职专

 京城诘缉逃盗稽察奸宄等事

  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俱汉缺

  正官

  指挥各一员 #

  副指挥各一员初各设二员顺治十五年各裁  一员  首领官

  吏目各一员 #

  凡各部人犯应递解者发司递解刑部都察院  照勘提人检尸追赃分委该司承行  凡缉捕盗贼盘获逃人查诘奸民妄造谣言棍  役指官吓诈及禁约赌博驱逐

匪类潜住地方  者以至邪教惑众聚伙烧香僧道尼姑坊店等  处俱令时加巡察  凡行使私钱者俱令查缉

  凡巡城御史批发囚犯该司取供转申听院拟  罪发落  凡各衙门应用桌凳及朝审时动用器皿俱五  城派借承值  凡乡会场搜检更夫每城派搜检夫六十

名更  夫四十名听用  凡每年冬三月遵

旨令各城每月发米六十石柴银三十两煮粥以赈  济贫民  凡兵民人等在街市斗殴及奸淫抢夺一应不  务生理之徒俱令拿究  凡官民房舍火起不分地方各

司坊督领总甲  人等俱持器具救火  康熙九年

上谕兵部都察院督捕衙门京师重地理宜肃清近  闻京城内外恶棍肆行无忌或借端挟诈勒骗  钱财或公然抢夺搅扰市肆或结伙横行凶殴  良民又夜间盗劫时

闻拿获甚少此皆步兵甲  喇大该巡城御史司坊各官督捕司官捕营将  弁稽察不严缉捕无能以致奸盗不息善良受  害作何严行申饬缉拿如该管官仍前怠玩者

  作何处分尔部院衙门会同定议具奏特谕  康熙九年三月十四日  康熙十年

大清会典凡禁止戏馆康熙十年议准

 京城内地不许开设戏馆令永行严禁

  康熙十五年 #

大清会典康熙十五年议准城外戏馆如有恶棍借  端生事者令五城各司不时察拿  康熙十九年

上谕吏部等衙门致治安民之道首在惩戒贪□严  禁科派而后积弊可清闾阎不扰近见街道衙  门□役索诈害民又闻提督步兵衙门五城司  坊街道巡捕营等衙

门各官不能洁己奉公恪  遵法纪纵容衙役朘削小民或沿习陋规科敛  行户或借端挟诈官役分肥肆意横行无辜受  害种种弊端深可痛恨向来虽经严饬定有处

  分之例但恐小民未能悉知仍被奸徒扰害应  再加严禁务令家喻户晓以副朕安全生民至  意着各该衙门通行晓谕遵行特谕康熙十九  年五月初二日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二年议准各司所属地方有失  火者责令即行救灭若延烧十间以下者免议  十间以上按间数多寡分别议处  凡

 京城外尸伤康熙二十二年议准令五城各司官  亲行检验

 司城部艺文 #

  执金吾箴         汉扬雄温温唐虞重袭纯熟经表九德张设武官以御寝贼如虎有牙如鹰有爪国以自固兽以自保牙爪葸葸动作宜时用之不理实反生灾

秦政暴戾播其威虐亡其仁义而思其残酷猛不可重任威不可独行尧咨虞舜惟思是尚吾臣司金敢告执璜  城门校尉箴         前人幽幽山川径塞九路盘

石康庄袭险重固国有城沟家有柝柜各有攸坚民以不虞德怀其内险难其外王公设险而承以盘盖昔在上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设夫险阻汤武爰征而莫遏莫御作君之危

不可德少而城沟伊保不可德希而城沟是依唐虞长德而四海永怀秦恢长城而天下畔乖尉臣司城敢告侍阶

 司城部杂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