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典五十一岁至六十岁部

 五十一岁至六十岁部杂录

白虎通年六十闭房何法法六月阳气衰也

避暑录话吾明年六十岁今春治西坞隙地作堂其间取蘧伯玉之意名之曰知非赵清献年五十九闻雷而得道自号知非子此真为伯玉者也今吾无清献之闻而遽以名其居姑

志其年耶抑将求为伯玉耶夫伯玉亦何可求为南郭子綦有言今之隐几非昔之隐几者也古之人于一隐几之间犹有所辨尚何论六十年岂不知其有与物俱迁而独存者乎苟

知存者之为是则迁者无物而不非也自是观之则吾亦可以少税驾于此堂矣始吾守蔡州方三十九明年作堂于州治之西庑名之曰不惑吾以为僭然吾有志学焉者也今二十

年幸其所愿学者未尝废亦粗以为不至于颠迷流荡而丧其本心者虽求为伯玉可也笔记余于为文似蘧瑗瑗年五十知四十九年非余年六十始知五十九年非其庶几至于道

乎天禀余才纔及中人中人之流未能名一世然自力于当时则绰绰矣妮古录憨憨无役老人怀春日烘门晏始开游衍太平初试杖安排乐事且拈杯世情花党富家发公道燕均

贫户来识字不多强不识小轩聊与物追陪余今年六十凡事举在灰念中但醉吟兀坐饱终日以享太平而已故赋此诗沈周书公六十为癸卯谈渊天禧中泰州言澶州军士王贵

至州自云得干阗国玉印一以献初太平兴国中贵昼日忽见使者至营急召偕行至河桥驿马已具即命乘之俄觉腾空而去顷之驻马但见屋宇宏丽使者使贵入其容卫制度悉

为王者谓贵曰侯年如五十八当往于阗国北通圣山取一异宝以奉皇帝宜志之遂复乘马凌云而旋军中失贵已数日矣验所乘即营卒之马也知州宋煦以闻奏太宗释之至是

贵自陈年已五十八愿遵前戒西至于阗寻许其行贵至神州以道远悔惧俄于市中遇一道士引贵至州城登高原问所欲具以实对即命贵闭目少选令开目视见山川顿异道士

曰此于阗国北境通圣山也复引贵至一池池中有仙童出一物授之谓曰持此奉皇帝又令瞑目俄顷复至泰州向之道士已失所在发其物乃玉印也文曰国王赵万年永宝

 五十一岁至六十岁部纪事

史记晋世家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管子枢言篇吾畏事不欲为事吾畏言不欲为言故行年六十而老吃也史记孔子世

家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庄子则阳篇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

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汉书公孙弘传弘灾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武帝初即位招贤

良文学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后汉书皇甫规传延熹四年秋叛羌零吾等与先零别种寇钞关中护羌校尉段颎坐征后先零诸种陆梁覆没营坞规素悉羌事志自奋

效乃上疏曰自臣受任志竭愚钝实赖兖州刺史牵颢之清猛中郎将宗资之信义得承节度幸无咎誉今猾贼就灭太山略平复闻群羌并皆反逆臣生长邠岐年五十有九昔为郡

吏再更叛羌预筹其事有误中之言臣素有固疾恐犬马齿穷不报大恩愿乞冗官备单车一介之使劳来三辅宣国威泽以所习地形兵势佐助诸军臣穷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

数十年矣自鸟鼠至于东岱其病一也力求猛敌不如清平勤明吴孙未若奉法前变未远臣诚戚之是以越职尽其区区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

兵讨零吾等破之斩首八百级先零诸种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蜀志宗预传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

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宝剑

之精上彻干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与玉笑零音王右军之书五十三乃成

大唐新语张守敬为吏清白谨慎累迁台省终于绛州刺史其任龙门丞年已五十八数年而登列岳每谓寮曰公辈但守清白何忧不迁俗云双陆无休势余以为仕宦亦无休势各

宜勉之避暑录话韩忠宪公罢政事尝语康公兄弟以马伏波论少游事云吾已无及汝曹他日能如少游言为乡里善人守坟墓亦足矣康公既葬忠宪许昌仕寖显一日归省墓下

用王逸少故事期六十即挂冠归以终公志为文自誓元丰末谪守邓州明年六十乃具述前语求致仕章十上时裕陵眷康公未衰苦留之遣中使喻旨曰先臣有知见卿宣力国事

当亦必以为然康公犹请不已乃就易许昌曰可以守坟墓矣公不得已拜命未几再入为相墨庄漫录欧阳文忠公与韩子华吴长文王禹玉同直玉堂尝约五十八岁即致仕子华

书于柱上其后过限七年方践前志作诗寄子华曰俗谚云也卖弄得过里其诗曰人事从来无处定世涂多故践言难谁知颍水闻居士十顷西湖一钓竿梦溪笔谈库藏中物物数

足而名差互者帐籍中谓之色缴暗长有一从官知审官西院引见一武人于格合迁官其人自陈年六十无材力乞致仕叙致谦厚甚有可观主判攘手曰某年七十二尚能拳殴数

人此辕门也方六十岁岂得遽自引退京师人谓之色缴金史世纪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余矣兄阿古乃好佛留高丽不肯从曰后世子孙必有能相聚者吾不能

去也独与弟保活里俱始祖居完颜部仆干水之涯保活里居耶懒其后胡十门以曷苏馆归太祖自言其祖兄弟三人相别而去盖自谓阿古乃之后石土门迪古乃保活里之裔也

及太祖败兵于境上获耶律谢十乃使梁福干答刺招谕渤海人曰女直渤海本同一家盖其初皆勿吉之七部也始祖至完颜部居久之其部人尝杀它族之人由是两族交恶哄斗

不能解完颜部人谓始祖曰若能为部人解此怨使两族不相杀部有贤女年六十而未嫁当以相配仍为同部始祖曰诺乃自往谕之曰杀一人而斗不解损伤益多曷若止诛首乱

者一人部内以物纳偿汝可以无斗而且获利焉怨家从之乃为约曰凡有杀伤人者征其家人口一马十偶牛十黄金六两与所杀伤之家即两解不得私斗曰谨如约女直之俗杀

人偿马牛三十自此始既备偿如约部众信服之谢以青牛一并许归六十之妇始祖乃以青牛为聘礼而纳之并得其赀产后生二男长曰乌鲁次曰斡鲁一女曰注思板遂为完颜

部人天会十四年追谥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元史王克敬传克敬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视事五月请老年甫五十九谓人曰穴趾而峻墉必危再实之木必伤其根无功德而富贵何

以异此故常怀止足之分也明外史曹凤传孙亨字伯贞嘉靖十四年进士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时有寇警亨中夜从十数骑疾驰出郭立马风雪中顷之诸将追至亨曰吾年六

十老矣犹思杀贼将军辈不努力何以自懈诸将惭谢因奋击贼兵破之龙泉关外岩栖幽事赵清献五十九闻雷得这自号知非子世人不省以为改过之辞嗟乎真摸象人也

 五十一岁至六十岁部艺文

  百年歌 #

一首

     晋陆机 #

六十时年亦耆艾业亦隆骖驾四牡入紫宫轩冕婀那翠云中子孙昌盛家道丰清酒浆炙奈乐何清酒浆炙奈乐何  六十吟          宋陆游人生久矣无百年

六十七十已为寿嗟予忽忽蹈此境衰发如蓬面枯瘦孤松摧折老涧壑病马凄凉依栈豆尚无筹策治目前岂有功名付身后壁疏风入灯焰摇地炉火尽寒萧萧胸中白虹吐千丈

庭树叶空衣未纩

 五十一岁至六十岁部汇考

礼记

  曲礼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

吕氏曰耆者稽久之称不自用力惟以指意使 令人故曰指使大

永嘉戴氏曰年至于六十几于

 老矣于斯时也有指画之劳无奔走服役之事  又居丧之礼六十不毁

五十始衰故不极毁六十则又衰矣故不可毁  王制六十养于国

国国中小学也 #

六十渐衰养礼弥厚故养之

 于小学 #

  又

六十宿肉 #

宿肉谓恒隔日备之不使求而不得也

  又

六十岁制 #

此言老则渐近死期当豫为送终之备岁制谓 棺也不易可成故岁制  又

六十非肉不饱 #

  又

六十杖于乡 #

  又

六十不与服戎 #

服戎兵戎之事也

  又

六十不亲学 #

不亲学以其不能备弟子之礼也

  乡饮酒义 #

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

方氏曰六十者坐则七十以上亦坐可知五十 者立则四十以下亦立可知听政者听上之人有 所正也听役者听上之人有所使也必五十以下 则立六十以上则坐者盖五

十曰艾艾则服官政 之时固宜立侍以听政役六十曰耆耆则指使之 时固宜坐以加政役于人也六十非肉不饱故六 十以上始有豆数也周礼

  地官

乡大夫之职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素问

  上古天真论 #

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肝乃肾之所生肾气衰故渐及于肝矣肝生筋 肝气衰故筋不能运动肾主骨筋骨皆衰故形体 疲极也  阴阳应象大论

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人年六十已逾七八之期天癸竭肾气大衰而 阴事痿矣九窍为水注之气精水竭而精气衰则 九窍为之不利也精竭于下水泛于上而涕泣俱 出矣解精微论曰精神去目

涕泣出王子方曰调 此二者重在七损故曰阴气自半曰体重曰阴痿 夫起居动作为阳耳目九窍为阳曰起居衰矣曰 耳目不聪明九窍不利自阴虚而衰及于阳也释名 

 释长幼

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