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叙游

湖山叙游 [明]刘暹

叙湖记 #

湖景丽于昼,湖情暇于夜。

主一舟焉,以司昼夜之长。

晴开雨泊,傍树依云,栩栩然也。

虽然,犹未也。

神飘忽而无所着,其为游也,不静矣。

于是舍舟而僦居。

半在山,而半在水。

背高而凭流,浣以红,而沃以青。

眠食于其间,徘徊于其上。

极朝昏之变态,看烟云之吐吞。

其于湖也,亦非泛泛焉者矣!虽然,亦未也。

湖之境有,未历湖之情,终未周也。

于是,乃以一加一杖出没于堤桥烟水之中。

加兴杖止,朗止杖兴,任心意之所如,指晴雨以作辍。

无刻不以游为事,无日不与湖相周。

力之所到,必逐境而寻求。

力所未到,亦望焉而生羡。

倘佯尽日,心目茫然。

第觉细柳成烟,荷风自冷。

画阁临波而半开,游加依岩而云集。

歌吹生香,绮罗如水,其钱塘、涌金之间乎!长林绿暗,缀岩壑以参差;众阜荣荣,对波光而魄冷。

松高石瘦,涧远桥幽,其雷峰、南屏之间乎!绿乍沉而乍浮,峰时高而时下。

闲云傍于汀渚,野鸟集于茭芦。

花柳陆离,荒堤如带,鱼虾游泳,池畦如围。

其三潭、六桥之间乎!林峦依烟而近遥;塔庙随山而掩映。

平堤烟断,遥怜数点之红;荒榭梅青,怀想归来之鹤。

波间水澹,藻洁萍浮,其新堤、孤山之间乎!堤遥而树影如雾,林开而山阁无人。

两山相对,空翠自生。

一水澹涵,清光抹出。

新篁摇戛,时闻万竿之雨烟;古荡无波,长留千载之幽魄。

其西泠、里湖之间乎!浮屠高出于云端,金碧辉煌于水上。

歌声日沸,林壑传香。

草腥而渔子初回;波空而钟响时出。

其段桥、片石之间乎!望红紫而目驶,触青翠以魂摇。

策我筇竹,泛彼轻舟。

山色空濛,水光潋滟。

酒清茗洁,友契身间。

醉醒故人之前,坐卧琴书之内。

余念都尽,梦想不惊。

一舠一杖之间,所得岂浅鲜哉!乃当新秋乍来,客病初愈。

从先之见闻已断,后来之识想未交。

暑忽忽其将辞,凉悠悠而欲至。

友朋咸恕我懒,酒肉不薰我心。

骨轻宜水,神怯知幽。

衣服有情,风烟可爱。

琴尊笔墨,寄之一舠。

往复徘徊,恃此一杖。

或振衣以长啸,或抱膝而苦吟。

霞断烟销,云移星徙。

或微月暂出于林端,或野火时生于山曲。

或雨过而初晴,或更阑而将晚。

或深夜风号,而万山皆响;或中宵病雨,而湖水波飞。

或渔唱偶出于菱菰,或佛灯依稀于古寺。

或湖光不起,而竟夜无声;或一筏孤横,而悄然私语。

当斯际也,乍有所见,偶有所闻,耸心动怀,自不能已。

会心不远,感慨系之。

目恍恍其如摇,意绵绵而不断。

细求其故,亦复冥茫。

是湖生秋耶?是秋生湖耶!是病生客耶?是客生病耶!是秋湖生病客耶?是病客生秋湖耶!精神杳忽,泛不可求。

耳目惊疑,旷无所着,知古人之不远,见后来之心期。

呜呼!清缘易失,年少难留。

逍遥于山水之间,优游于花柳之下。

则一舠一杖,曷不足以了吾生而毕吾事乎!是又用以自幸,而不敢不以自儆者也。

聊为之记,以识一时之精神焉。

叙山记 #

游湖者,出钱塘,泊南屏,一入里湖而返,以为观止矣。

其有好事者,欲舍湖而之山,不过一往灵隐,由六桥、三潭而归。

人未尝不以为异也。

而予心讶之。

问之赵子伯邕曰:“今吾欲为山游,亦有可以稍易其境,以幻我心目者乎,”赵子曰:“南而南峰,北而北峰。

其辐辏肢背间者,不可胜数。

计之以月,乃可尽之耳!”予时心善之,而病不能往也。

越十日,病脱神爽。

新秋乍来,凉气泠泠以洗人,弱质飘飘而思举。

两峰清气,来往衣履之间;万壑云光,浮游心目之上。

乃扶杖登舆,携樽沽茗。

所向无方,山山诱我。

所之未远,步步生幽。

俗客不能相从,好朋不招而至。

暑不迫我以威,雨不阻我以伫。

病初愈,而胸无一事;神少怯,而足不以疲,抱一往之深情,倘佯焉,以问乎水;逍遥焉,以之乎山。

未陟峣岹,而心怀己霁:乍投林壑,而魂魄皆幽。

齐夷险以登临,视足力为憩住。

朝往夕返,雨止晴兴。

幽不必其皆收,意畅焉而期适。

南北峰之胜,宁遂难穷哉。

尔乃遭道湖边,望西林而右折。

古藤老树,茀蔚其间;蜩响禽声,摇曳其际。

林尽道穷,见一山飞舞而下者,为北峰之支。

从山支取道,仰古松、俯幽石、听新篁、履纤流。

穿径过桥,出林落磴。

乃见一石。

铁色云质,若飞若停者,为紫云洞。

从洞中窥天,天小如掌;从洞中瞰云,云出如沸。

出洞口、下高岗。

苍碧递来而不断,蒙然而可望者,为金鼓洞。

岗尽道夷,平畴绿舞。

听洞上之风,望四山之美。

委蛇于长禾肥草之中,有寺葱葱当其前者,为玉泉寺。

寺有二水:一水清皎,可鉴丝发,有大鱼千头散其中者,为玉泉池;一水沈滑无滓,而波面滴滴作受雨状者,为法雨泉。

从玉泉返,至岳坟。

道左折,飞叶洗日。

凉风摇耳。

流淙淙以自续,烟漠漠以相交。

柳尽桤来,行穷花出。

有峰嵯峨而立,而一水带其前者,为飞来峰。

峰来如坠,峰势如暂立。

濑晌历历,若裂缯帛。

寻响而前,不数武,一刹巍然当其前者,为灵隐寺。

寺前不数武,细泉戛戛而鸣,紫薇婷婷而舞。

木石参差,亭馆崔错者,为包家园。

舍园而前,仰空濛,人蓊蘙,山岚在衣,磴响生足。

大壑阴阴而日渗,文瀑袅袅以雨飞。

足疲行倦,而一寺适当可憩之所者,为韬光。

从寺门而盼,高岑层层送霁;攀占萝而上,荒砌步步生寒。

砌断萝空,一坪坦焉。

其上近可以眺湖,而远可以眺江者,为岑之顶。

寺后有洞凝寒,言语皆响者,为维摩洞。

返故道,绕飞来峰之根以右折。

不出里许,见三石峭瘦,而倚于峰之侧者,为三生石。

从三生石返,至五桥。

投空林茅舍而入,石树能奇,岩壁生冷。

一溪绿暗,覆流泉而响幽;两峰丛深,映山云而气冥。

猿鹤翛然,时有梵音溢林外者,为法相寺。

由法相左折而度坂桥,入荒径,碧青相接,禽鸟相闻。

一屋蓬然而临于路者,为石屋。

从石屋去里许,有洞铿然而出瀑声。

籁响相答,水石相商。

听之若环佩之舞者,为水乐洞。

舍水乐而登高阜,人幽濠。

江气湖光,时隐现于林杪;峰纹塔影,恍浮动于眉端。

而适以一台收其涣,为烟霞寺。

寺后有石丹碧色,冷气阴浓,时闻渐沥之声者,为烟霞洞。

出洞门而抚深壑。

幽度重泉,危蹑岹嵽。

身寄虚空之外,目乱群峰之前。

来往无定,倏然东西。

偶见一庵,葱然而隐于古萝中者,为新庵。

舍新庵而越危岑。

望町畦幽响自生,野花乱缀一泉,清且冽而出于寺门者,为龙井。

从龙井以达于湖。

过六桥,逾南山。

傍岩沼江,升峦陟岫十余里,乃见一亭,负山凭江而危立者,为五云亭。

出亭蹑磴,凌崎岖,盘青空,林涧壑在下,心眼为开。

近俯湖上诸峰,则怒生丛指,若花蕊之初开;远眺江上诸岫,则奔走披离,带烟光而明媚。

汀水随秋以共回,湖波吹碧而无休。

遥望一寺于飞峰之巅。

耸然自振,以通江湖之气为五云端。

逾五云端,寻山蹊而返。

历险(山献),杂荒芜。

麋鹿为群,猴狖相狎。

目不得停,足不得住。

壁立以抵山根,若从云端而坠者,为十八涧之首。

从此而涉清流,履白石,两山翠合。

众响相传。

桥屡过而不知,涧往来以相送。

山穷水尽,湖湛然而明于前者,为十八涧之终。

目纷纭于古碧浮青,耳摇乱于湍流树响,鼻惶惑于岚气花香。

手忆攀援,足悬登跻。

意有所会,作息因之。

或临风而振衣,或踞石而披跣。

或画然而啸,或含悽而吟。

或效笑于松竹之中,或疾呼于泉瀑之下。

过溪桥而恍恍,望岩谷以悠悠。

凉叶思红,空林恋绿。

群峰寂寂。

依素秋以为魂;湿翠盈盈,仗湖光而自定。

时见寒潭之集影,时闻跫然之一声。

怀抱伊何,语言皆塞。

我其为新愈之人乎!我其为久旅之人乎!我其为深山之人乎!我其为清秋之人乎!笑而不答,人不能知。

愀以无言,己亦不解。

悲古今之不一,慨心事之非遥。

恍情性之皆移,觉肺肝之无主。

南峰北峰之间,亦岂止幻吾心目而已!耶因记之,以自识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