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芋法

种芋法﹝明﹞黄省曾撰

  

  一之名 #

  芋,说文曰: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

徐锴曰:芋,犹吁。

吁,惊辞也。

故曰骇人。

齐人谓之莒。

孝经援神契谓之莒芋。

广雅谓之渠芋叶,谓之耿。

载广志。

凡十四等,有曰君子芋,大如斗,魁如杵旅。

有曰车毂芋,有曰锯子芋,有曰旁巨芋,有曰青边芋。

此四芋是多子。

有曰谈芋魁,大如瓶,小子,叶如散盖,绀色而紫茎,其长丈余,易熟长,是为芋之最善者。

茎可作羹,臛肥涩,得饮乃下。

有曰蔓芋,缘枝而生。

有曰鸡子芋,色黄。

有曰百果芋,魁大而子繁多,亩收百斛,种以百亩,叶以养彘。

有曰旱芋,七月熟。

有曰九面芋,大而不美。

有曰象空芋,大而弱,使人易饥。

有曰青芋,有素芋子,皆不可食。

  唐本注云:芋有六种,青芋细长毒多,初煮要须灰汁易水,熟乃堪食尔;白芋、圆芋、连禅芋、紫芋,毒少并正尔,蒸煮啖之。

员白连禅,又可兼肉作羹;野芋大毒,不可啖也。

陶隐居谓之老芋,形叶相似如一根,并杀人垂死者。

饮以土浆粪汁可活。

本草谓之土芝,蜀谓之蹲鸱。

前汉谓之芋魁,后汉谓之芋渠叶。

俞县有百子芋,新郑有博士芋,蔓生而根如鹅鸭卵。

今有南京芋,煮之可拈皮而食,甘滑异于它品。

茅山有紫芋,吴郡所产大者,谓之芋头,旁生小者谓之芋你。

种之水田者为水芋。

但广雅曰:藉姑,水芋也,亦曰乌芋。

本草:乌芋一名水萍,一名槎牙,一名茨菰,一名凫茨。

毗陵录谓之燕尾草,以其叶如桠也。

又名田酥,状如泽泻,不正,似芋,根黄而小,恐自为一种,非土芝之水芋也。

吉安录有干湿二种,湿名水芋,干名黄芋,味差劣。

松志:苏之西境多水芋,以芋魁为旱芋。

嘉定名之博罗。

又有皮黄肉白,甘美可食,茎叶如扁豆而细,谓之香芋。

又有引蔓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皆嘉定有之。

  二之食忌 #

  本草云:有毒。

陶隐居曰:生则有毒,性滑,尤为服饵家之所忌。

博物志云:野芋状小于家芋,食之杀人。

盖蔹也。

家芋种之三年不收,旅生亦不可食。

刘禹锡云:十月后晒干收之,冬月食,不发病。

它时月不可食。

久食则虚劳无力。

图经曰:食之过多,则有损伤。

唐本云:多食动宿冷。

  三之艺法 #

  种芋之古法,汜胜之书曰:区方深皆三尺,取豆箕纳区中,足践之,厚尺五寸。

取区上湿土和粪纳区中,箕上厚尺二寸,以水浇之,足践令保泽。

取五芋子置四角及中央,足践之,旱则数浇。

箕烂芋生,子皆长三尺,一区收三石。

  齐民要术云:宜择肥缓土近水处,和柔粪之,二月注雨可种。

率二尺下一本芋,生根欲深,斸其旁以缓。

其土旱则浇之,有草锄之,不厌数多。

治芋如此,其收常倍。

  崔寔曰:正月可菹芋。

  家政法曰:二月可种芋。

  务本新书曰:芋宜沙白地,地宜深耕。

二月种为上。

时相去六七寸下一芋。

芋羞三目,众人来往眼目多见,并闻刷锅声处,多不滋胤。

比及炎热,苗高则旺,频锄其旁,秋生子叶以上壅其根,霜后收之。

又云:区长丈余,深阔各一尺,区行相间一步,宽则透风滋胤。

  物类相感志:江湖所生土芋,磊块自实。若天雷频则多生,若耕种欲取,不得名之。若呼芋字,则逡巡不见矣。

  种芋之今法:十月收芋子,不必芋魁,恐妨鬻食。

但择旁生圆全者,每亩约留三千子,掘地尺五寸,窖藏之,上覆以土。

若不藏,经冻则疏坏无力矣。

至开春地气通,可耕。

先锄地摩块,晒得白背,又倒土以晒二三次,去其草,每亩用圊粪二十担匀浇,候粪入土,即再锄转。

否则粪见日而力薄。

临种下水之后,再下豆饼五斗,清明后下秧。

秧田种田,皆宜加以新土和柔之,否则莳插硬砾损子。

秧田锄过,晒得白背,车水作平,出所窖芋子,有芽者以芽,其上无芽者以根在下,密布田中,以稻草盖之,日曝其芽蒌瘁,日浇水一次,或隔日亦可。

待芽间吐发三四叶长二三寸,即可种矣。

叶多而太长,则种之必尽落。

故叶而重吐发,是为失时。

种时相去一尺八寸下一芋子,或一尺六寸。

种必在小满前,种后肥土必沫沸,宜去其草。

干一二日其根乃行,不干则根腐黄而不生。

干至小小,土坼即上水。

若大坼,则干坏矣,常常使润泽。

种时以阴天乃为佳,至七月乃塘。

塘法在芋子四角之中掘其土,遍亩皆然,壅在根上,则土缓而结子圆大。

霜后起之。

芋魁每千可鬻白金一两,芋你千斤可鬻白金一两五钱。

田之有瓦砾者不可种。

凡种二岁必再易田,不然则不长旺。

所易之田,种禾仍佳。

  凡种旱芋,于二三月间往杭州买白者方是,须求松土浅耕下秧,俟秧出,复耕地,悬开三四寸,种后以土厚壅其根,日溉之以水粪,苗长不必粪,则旁生小者尤多。

于水芋,其种就留于地,冬间覆以稻草,至明年二三月间起晒干,再下秧,复如前种。

  四之事 #

  史记:卓王孙曰: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蹲鸱者,大芋也。

  左思三都赋:所谓蹲鸱之沃,则以为济世。阳九是也。袁安为阴平长,时年饥,租入不毕,安听使输芋。曰:百姓饥困,长何得食谷?先自引芋而食。

  薛包归先人塳侧种稻芋。稻以祭先,芋以自给。

  李雄克成都,众甚饥馁,乃将民就谷于剚掘野芋而食之。

  列仙传曰:酒客为梁,使蒸民益种芋,三年当大饥。卒如其言,梁民不死。

  齐民要术曰:芋可以度饥馑,度凶年。

今中国多不以此为意,后生有耳目所不见闻者,及水旱风虫霜雹之灾,便能饿死。

满道白骨交横,知而不种,坐致泯灭。

悲夫!人君者安可不督课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