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 #

竹书纪年·卷上

  黄帝轩辕氏 #

  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

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

弱而能言,龙颜,有圣德,劾百神朝而使之。

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

以女魃止淫雨。

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

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初制冕服。 #

 

  二十年,景云见,以云纪官。

 

  有景云之瑞,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

帝黄服斋于宫中,坐于玄扈、洛水之上。

有凤凰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于阿阁,或鸣于庭,其雄自歌,其雌自舞。

麒麟在囿,神鸟来仪。

有大蝼如羊,大螾如虹。

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王。

 

  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庚申,天雾,三日三夜,昼昏。

帝问天老、力牧、容成曰:“于公何如?”天老曰:“臣闻之,国安,其主好文,则凤凰居之。

国乱,其主好武,则凤凰去之。

今凤凰翔于东郊而乐之,其鸣音中夷则,与天相副。

以是观之,天有严教以赐帝,帝勿犯也。

”召史卜之,龟燋。

史曰:“臣不能占也,其问之圣人。

”帝曰:“已问天老、力牧、容成矣。

”史北面再拜曰:“龟不违圣智,故燋。

”雾既除,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得图书焉。

《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接万神于明庭,今塞门谷口是也。

 

  五十九年,贯胸氏来宾,长股氏来宾。

 

  七十七年,昌意降居弱水,产帝乾荒。

 

  一百年,地裂。

 

  帝陟。 #

 

  帝王之崩皆曰陟,《书》称“新陟王”,谓新崩也。帝以土德王,应地裂而陟。葬,群臣有左彻者,感思帝德,取衣冠几杖而庙飨之,诸侯大夫岁时朝焉。

 

  帝挚少昊氏 #

  约案:帝挚少昊氏(《左氏·昭十七年传》:“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

”),母曰女节,见星如虹,下流华渚,既而梦接意感,生少昊。

登帝位,有凤凰之瑞。

或曰名清,不居帝位,帅鸟师,居西方,以鸟纪官。

 

  帝颛顼高阳氏 #

  母曰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首戴干戈,有圣德。生十年而佐少昊氏,二十而登帝位。

 

  元年,帝即位,居濮。

 

  十三年,初作历象。

 

  二十一年,作承云之乐。

 

  三十年,帝产伯鲧,居天穆之阳。

 

  七十八年,帝陟。

 

  术器作乱,辛侯灭之。

 

  帝喾高辛氏 #

  生而骈齿,有圣德,初封辛侯,代高阳氏王天下。使瞽人拊鞞鼓,击钟磬,凤皇鼓翼而舞。

 

  元年,帝即位,居亳。

 

  十六年,帝使重帅师灭有郐。

 

  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

 

  六十三年,帝陟。

 

  帝子挚立,九年而废。

 

  帝尧陶唐氏 #

  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

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

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

”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

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

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

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

梦攀天而上。

高辛氏衰,天下归之。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

 

  命羲和历象。 #

 

  五年,初巡狩四岳。

 

  七年,有麟。 #

 

  十二年,初治兵。

 

  十六年,渠搜氏来宾。

 

  十九年,命共工治河。

 

  二十九年春,僬侥氏来朝,贡没羽。

 

  四十二年,景星见于翼。

 

  五十年,帝游于首山,乘素车玄驹。

 

  五十三年,帝祭于洛。

 

  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六十九年,黜崇伯鲧。

 

  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锡虞舜命。

 

  帝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

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

洪水既平,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洁斋修坛场于河、洛,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

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

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

”五老因飞为流星,上入昴。

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缘坛而上,吐《甲图》而去。

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柙,泥以黄金,约以青绳。

检文曰:“闿色授帝舜。

”言虞、夏当受天命。

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

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东沈璧于洛。

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元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坛。

其书言当禅舜。

遂让舜。

 

  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嫔于舜。

 

  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终于文祖。

 

  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

 

  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

 

  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

 

  八十六年,司空入觐,贽用玄圭。

 

  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

 

  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

 

  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

 

  一百年,帝陟于陶。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帝舜有虞氏 #

  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

目重瞳子,故名重华。

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

舜父母憎舜,使其涂廪,自下焚之,舜服鸟工衣服飞去。

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龙工衣自傍而出。

耕于历,梦眉长与发等,遂登庸。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

 

  作大韶之乐。 #

 

  即帝位,蓂荚生于阶,凤凰巢于庭,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景星出于房,地出乘黄之马。

 

  三年,命皋陶作刑。

 

  九年,西王母来朝。

 

  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玦。

 

  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

 

  在位十有四年,奏钟石笙管未罢,而天大雷雨,疾风发屋拔木,桴鼓播地,钟磬,乱行,舞人顿伏,乐正狂走。

舜乃磬堵持衡而笑曰:“明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亦乃见于钟石笙管乎。

”乃荐禹于天,使行天子事也。

于是和气普应,庆云兴焉,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百工相和而歌《卿云》。

帝乃倡之曰:“庆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群臣咸进,顿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乎鼓之,轩乎舞之。

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于是八风循通,庆云丛集,蟠龙奋迅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龟鳖咸出其穴,迁虞而事夏。

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事。

至于下昃,荣光休气至,黄龙负图,长三十二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其文言当禅禹。

 

  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太室。

 

  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

 

  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二十九年,帝命子义钧封于商。

 

  三十年,葬后育于渭。

 

  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

 

  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复九州。

 

  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

 

  四十二年,玄都氏来朝,贡宝玉。

 

  四十七年冬,陨霜,不杀草木。

 

  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

 

  五十年,帝陟。

 

  义钧封于商,是谓商均。后育,娥皇也。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

 

  帝禹夏后氏 #

  母曰修己,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

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纽。

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铃,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

长有圣德。

长九尺九寸。

梦自洗于河,取水饮之。

又有白狐九尾之瑞。

当尧之世,舜举之。

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

”呼禹曰:“文命治水。

”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

禹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

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

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

洛出龟书,是为《洪范》。

三年丧毕,都于阳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颁夏时于邦国。

 

  二年,咎陶薨。

 

  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南巡狩,济江,中流有二黄龙负舟,舟人皆惧。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奚忧龙哉。”龙于是曳尾而逝。

 

  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

 

  夏六月,雨金于夏邑。

 

  秋八月,帝陟于会稽。

 

  禹立四十五年。

 

  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

 

  帝启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

 

  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

 

  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

 

  王帅师伐有扈,大战于甘(有扈,在始平鄠县)。

 

  六年,伯益薨,祠之。

 

  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莅讼。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武观即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

 

  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十六年,陟。 #

 

  帝太康 #

  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寻。畋于洛表。羿入居斟寻。

 

  四年,陟。 #

 

  帝仲康 #

  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寻。

 

  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命胤侯帅师征羲和。

 

  六年,锡昆吾,命作伯。

 

  七年,陟。 #

 

  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一作“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

 

  帝相

  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

 

  征淮夷。 #

 

  二年,征风及黄夷。

 

  七年,于夷来宾。

 

  八年,寒浞杀羿,使其子浇居过。

 

  九年,相居于斟灌。

 

  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二十年,寒浞灭戈。

 

  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帅师灭斟灌。

 

  二十七年,浇伐斟抃,大战于濰,覆其舟,灭之。

 

  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浇弑帝。后缗归于有仍。伯靡出奔鬲。

 

  斟灌之墟,是为帝丘。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伯靡奔有鬲氏。

 

  夏世子少康生(丙寅年)。

 

  少康自有仍奔虞(乙酉年)。

 

  伯靡自鬲帅斟抃、斟灌之师以伐浞。

 

  世子少康使汝艾伐过杀浇(甲辰年)。

 

  伯子杼帅师灭戈。

 

  伯靡杀寒浞。 #

 

  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

 

  明年,后缗生少康。

既长,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将至仍,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夏之遗臣伯靡,自有鬲氏收二斟之烬以伐浞。

浞恃浇皆康娱,日忘其恶而不为备。

少康使汝艾谍浇。

初,浞娶纯狐氏,有子早死,其妇曰女歧,寡居。

浇强圉,往至其户,阳有所求。

女歧为之缝裳,共舍而宿。

汝艾夜使人袭断其首,乃女歧也。

浇既多力,又善走,艾乃畋猎,放犬逐兽,因嗾浇颠陨,乃斩浇以归于少康。

于是,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

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帝少康 #

  元年丙午,帝即位,诸侯来朝,宾虞公。

 

  二年,方夷来宾。

 

  三年,复田稷。

 

  后稷之后不窋失官,至是而复。

 

  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

 

  十八年,迁于原。

 

  二十一年,陟。

 

  帝杼

  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五年,自原迁于老丘。

 

  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十七年,陟。 #

 

  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帅禹者也,故夏后氏报焉。

 

  帝芬

  元年戊子,帝即位。

 

  三年,九夷来御。

 

  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

 

  芬或曰芬发。 #

 

  帝芒

  元年壬申,帝即位,以玄珪宾于河。

 

  十三年,东狩于海,获大鱼。

 

  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

 

  五十八年,陟。

 

  芒或曰帝荒。 #

 

  帝泄

  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泊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

 

  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商人报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

 

  二十五年,陟。

 

  帝不降 #

  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

 

  三十五年,殷灭皮氏。

 

  五十九年,逊位于弟扃。

 

  帝扃

  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

 

  十八年,陟。 #

 

  帝廑

  一名胤甲。 #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四年,作西音。

 

  昆吾氏迁于许(己姓,名樊,封于卫,夏衰为伯,迁于旧许)。

 

  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陟。

 

  帝孔甲 #

  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

 

  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三年,王畋于掞山。

 

  五年,作东音。

 

  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

田于东阳掞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

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子必大吉。

”或又曰:“不胜也,之子必有殃。

”孔甲闻之曰:“以为余一人子,夫谁殃之。

”乃取其子以归。

既长,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

刘累所畜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阳,其后为范氏。

 

  九年,陟。 #

 

  殷侯复归于商丘。

 

  帝昊

  昊一作皋。 #

 

  元年庚辰,帝即位。

 

  使豕韦氏复国(夏衰,昆吾、豕韦相继为伯)。

 

  三年,陟。 #

 

  帝发

  一名后敬,或曰发惠。

 

  元年乙酉,帝即位。

 

  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墉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七年,陟。 #

 

  泰山震。 #

 

  帝癸

  一名桀。 #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抃。

 

  三年,筑倾宫。

 

  毁容台。 #

 

  畎夷入于岐以叛。

 

  六年,歧踵戎来宾。

 

  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

 

  地震。 #

 

  伊、洛竭。 #

 

  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

 

  十三年,迁于河南。

 

  初作辇。 #

 

  十四年,扁帅师伐岷山(一作“山民”)。

 

  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

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斫其名于苕华之玉。

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妹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

 

  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成汤元年)。

 

  十七年,商使伊尹来朝。

 

  二十年,伊尹归于商,及汝鸠、汝方会于北门。

 

  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

 

  二十三年,释商侯履。诸侯遂宾于商。

 

  二十六年,商灭温。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

 

  太史令终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师取顾。

 

  三日并出。 #

 

  费伯昌出奔商。

 

  冬十月,凿山穿陵,以通于河。

 

  三十年,瞿山崩。

 

  杀其大夫关龙逢。

 

  商师征昆吾。 #

 

  冬,聆隧灾。 #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

 

  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殷商成汤 #

  名履。 #

 

  汤有七名而九征。

放桀于南巢而还,诸侯八译而来者千八百国,奇肱氏以车至,乃同尊天乙履为天子,三让,遂即天子之位。

初,高辛氏之世妃曰简狄,以春分玄鸟至之日,从帝祀郊禖,与其妹浴于玄丘之水。

有玄鸟衔卵而坠之,五色甚好,二人竞取,覆以玉筐。

简狄先得而吞之,遂孕。

胸剖而生契。

长为尧司徒,成功于民,受封于商。

后十三世,生主癸。

主癸之妃曰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号天乙。

丰下锐上,皙而有髯,句身而扬声,长九尺,臂有四肘,是为成汤。

汤在亳,能修其德。

伊挚将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傍,汤乃东至于洛,观帝尧之坛,沈璧退立,黄鱼双踊,黑鸟随之止于坛,化为黑玉。

又有黑龟,并赤文成字,言夏桀无道,汤当代之。

梼杌之神,见于邳山。

有神牵白狼衔钩而入商朝。

金德将盛,银自山溢。

汤将奉天命放桀,梦及天而舐之,遂有天下。

商人后改天下之号曰殷。

 

  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

 

  始屋夏社。 #

 

  十九年,大旱。

 

  氐、羌来宾。 #

 

  二十年,大旱。

 

  夏桀卒于亭山。

 

  禁弦歌舞。 #

 

  二十一年,大旱。

 

  铸金币。 #

 

  二十二年,大旱。

 

  二十三年,大旱。

 

  二十四年,大旱。

 

  王祷于桑林,雨。

 

  二十五年,作《大濩乐》。

 

  初巡狩,定献令。

 

  二十七年,迁九鼎于商邑。

 

  二十九年,陟。

 

  外丙

  名胜。 #

 

  元年乙亥,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二年,陟。 #

 

  仲壬

  名庸。 #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四年,陟。 #

 

  太甲

  名至。 #

 

  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

 

  约按:伊尹自立,盖误以摄政为真尔。

 

  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天大雾三日,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约按:此文与前后不类,盖后世所益。

 

  十年,大飨于太庙。

 

  初祀方明。 #

 

  十二年,陟。 #

 

  沃丁

  名绚。 #

 

  元年癸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咎单。

 

  八年,祠保衡。

 

  十九年,陟。 #

 

  小庚(约案:《史记》作“太庚”)

  名辨。 #

 

  元年壬子,王即位,居亳。

 

  五年,陟。 #

 

  小甲

  名高。 #

 

  元年丁巳,王即位,居亳。

 

  十七年,陟。 #

 

  雍己

  名胄。 #

 

  元年甲戌,王即位,居亳。

 

  十二年,陟。 #

 

  大戊

  名密。 #

 

  元年丙戌,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陟、臣扈。

 

  七年,有桑谷生于朝。

 

  十一年,命巫咸祷于山川。

 

  二十六年,西戎来宾,王使王孟聘西戎。

 

  三十一年,命费侯中衍为车正。

 

  三十五年,作寅车。

 

  四十六年,大有年。

 

  五十八年,城蒲姑。

 

  六十一年,东九夷来宾。

 

  七十五年,陟。

 

  大戊遇祥桑,侧身修行。三年之后,远方慕明德,重译而至者七十六国。商道复兴,庙为中宗(《竹书》作“太宗”)。

 

  仲丁

  名庄。 #

 

  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迁于嚣,于河上。

 

  六年,征蓝夷。

 

  九年,陟。 #

 

  外壬

  名发。 #

 

  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嚣。

 

  邳人、姺人叛。

 

  十年,陟。 #

 

  河亶甲 #

  名整。 #

 

  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嚣迁于相。

 

  三年,彭伯克邳。

 

  四年,征蓝夷。

 

  五年,姺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

 

  九年,陟。 #

 

  祖乙

  名滕。 #

 

  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迁于耿,命彭伯、韦伯(见上)。

 

  二年,圮于耿。

 

  自耿迁于庇。 #

 

  三年,命卿士巫贤。

 

  八年,城庇。 #

 

  十五年,命邠侯高圉。

 

  十九年,陟。 #

 

  祖乙之世,商道复兴,庙为中宗(《史记》与《无逸》皆无之)。

 

  祖辛

  名旦。 #

 

  元年戊子,王即位,居庇。

 

  十四年,陟。 #

 

  开甲(《史记》作“沃甲”)

  名逾。 #

 

  元年壬寅,王即位,居庇。

 

  五年,陟。 #

 

  祖丁

  名新。 #

 

  元年丁未,王即位,居庇。

 

  九年,陟。 #

 

  南庚

  名更。 #

 

  元年丙辰,王即位,居庇。

 

  三年,迁于奄。

 

  六年,陟。 #

 

  阳甲(一名“和甲”)

  名和。 #

 

  元年壬戌,王即位,居奄。

 

  三年,西征丹山戎。

 

  四年,陟。 #

 

  盘庚

  名旬。 #

 

  元年丙寅,王即位,居奄。

 

  七年,应侯来朝。

 

  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十五年,营殷邑。

 

  十九年,命邠侯亚圉。

 

  二十八年,陟。

 

  小辛

  名颂。 #

 

  元年甲午,王即位,居殷。

 

  三年,陟。 #

 

  小乙

  名敛。 #

 

  元年丁酉,王即位,居殷。

 

  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

 

  十年,陟。 #

 

  武丁

  名昭。 #

 

  元年丁未,王即位,居殷,命卿士甘盘。

 

  三年,梦求傅说,得之。

 

  六年,命卿士傅说。

 

  视学养老。 #

 

  十二年,报祀上甲微。

 

  二十五年,王子孝己卒于野。

 

  二十九年,肜祭太庙,有雉来。

 

  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

 

  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

 

  氐、羌来宾。 #

 

  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

 

  五十年,征豕韦,克之。

 

  五十九年,陟。

 

  王,殷之大仁也。

力行王道,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是时舆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而颂声作,礼废而复起,庙号高宗。

 

  祖庚

  名曜。 #

 

  元年丙午,王即位,居殷,作《高宗之训》。

 

  十一年,陟。 #

 

  祖甲(《国语》作“帝甲”)

  名载。 #

 

  元年丁巳,王即位,居殷。

 

  十二年,征西戎。

 

  冬,王返自西戎(祖甲西征,得一丹山)。

 

  十三年,西戎来宾。

 

  命邠侯组绀。 #

 

  二十四年,重作汤刑。

 

  二十七年,命王子嚣、王子良。

 

  三十三年,陟。

 

  王旧在野,及即位,知小人之依,能保惠庶民,不悔鳏寡。

迨其末也,繁刑以携远,殷道复衰(《国语》曰:“玄王勤商,十有四世,帝甲乱之,七世而陨。

”)。

 

  冯辛(《史记》作“廪辛”)

  名先。 #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

 

  四年,陟。 #

 

  庚丁

  名嚣。 #

 

  元年甲午,王即位,居殷。

 

  八年,陟。 #

 

  武乙

  名瞿。 #

 

  元年壬寅,王即位,居殷。

 

  邠迁于岐周。 #

 

  三年,自殷迁于河北。

 

  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

 

  十五年,自河北迁于沬。

 

  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

 

  二十四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

 

  三十年,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

 

  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皞,马十匹。

 

  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

 

  王畋于河、渭,暴雷震死。

 

  文丁(《史记》作“大丁”,非。)

  名杞。 #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殷(自沬归殷邑)。

 

  二年,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

 

  三年,洹水一日三绝。

 

  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

 

  五年,周作程邑。

 

  七年,周公季历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

 

  王杀季历。 #

 

  王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

季历困而死,因谓文丁杀季历(执王季于塞库,羁文王于玉门,郁尼之情,辞以作歌,其传久矣。

 

  十二年(周文王元年),有凤集于岐山。

 

  十三年,陟。 #

 

  帝乙

  名羡。 #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

 

  三年,王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

 

  夏六月,周地震。

 

  九年,陟。 #

 

  帝辛

  名受(即纣也,曰受辛)。

 

  元年己亥,王即位,居殷。

 

  命九侯、周侯、邘侯(周侯为西伯昌)。

 

  三年,有雀生鹯。

 

  四年,大蒐于黎。

 

  作炮烙之刑。 #

 

  五年夏,筑南单之台。

 

  雨土于亳。 #

 

  六年,西伯初礿于毕。

 

  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

 

  作琼室,立玉门。

 

  十年夏六月,王畋于西郊。

 

  十七年,西伯伐翟。

 

  冬,王游于淇。

 

  二十一年春正月,诸侯朝周。

 

  伯夷、叔齐自孤竹归于周。

 

  二十二年冬,大蒐于渭。

 

  二十三年,囚西伯于羑里。

 

  二十九年,释西伯。诸侯逆西伯,归于程。

 

  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诸侯入贡。

 

  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

 

  有赤乌集于周社。

 

  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

 

  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

 

  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

 

  约案:文王受命九年,大统未集,盖得专征伐,受命自此年始。

 

  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

 

  冬十二月,昆夷侵周。

 

  三十五年,周大饥。

 

  西伯自程迁于丰。

 

  三十六年春正月,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

 

  西伯使世子发营镐。

 

  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

 

  四十年,周作灵台。

 

  王使胶鬲求玉于周。

 

  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周文王葬毕,毕西于丰三十里)。

 

  四十二年(周武王元年),西伯发受丹书于吕尚。

 

  有女子化为丈夫。

 

  四十三年春,大阅。

 

  峣山崩。 #

 

  四十四年,西伯发伐黎。

 

  四十七年,内史向挚出奔周。

 

  四十八年,夷羊见。

 

  二日并出。 #

 

  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师渡盟津而还。

 

  王囚箕子,杀王子比干,微子出奔。

 

  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

 

  秋,周师次于鲜原。

 

  冬十有二月,周师有事于上帝。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从周师伐殷(伐殷至邢丘,更名邢丘曰怀)。

 

  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终戊寅)。

竹书纪年·卷下

  周武王 #

  名发。

初,高辛氏之世妃曰姜嫄,助祭郊禖,见大人迹,履之,当时歆如有人道感己,遂有身而生男。

以为不祥,弃之隘巷,羊牛避而不践;又送之山林之中,会伐林者;又取而置寒冰上,大鸟以一翼籍覆之。

姜嫄以为异,乃收养焉,名之曰弃。

枝颐有异相。

长为尧稷官,有功于民。

后稷之孙曰公刘,有德,诸侯皆以天子之礼待之。

初,黄帝之世谶言曰:“西北为王,期在甲子,昌制命,发行诛,旦行道。

”及公刘之后,十三世而生季历。

季历之十年,飞龙盈于殷之牧野,此盖圣人在下位将起之符也。

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溲于豕牢而生昌,是为周文王。

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

太王曰:“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季历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终身不反,弟仲雍从之,故季历为嗣以及昌。

昌为西伯,作邑于丰。

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

以告文王,文王币率群臣,与发并拜告梦。

季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置于昌户。

昌拜稽首受。

其文要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王。

”将畋,史编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太师以佐昌。

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

其兆类此。

”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

”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洛钤报在齐。

’”尚出游,见赤人自洛出,授尚书:“命曰吕,佐昌者子。

”文王梦日月著其身,又蒨瑽鸣于岐山。

孟春六旬,五纬聚房。

后有凤凰衔书,游文王之都。

书又曰:“殷帝无道,虐乱天下。

星命已移,不得复久。

灵祇远离,百神吹去。

五星聚房,昭理四海。

”文王既没,太子发代立,是为武王。

武王骈齿望羊。

将伐纣,至于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咸曰:“纣可伐矣。

”武王不从。

及纣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乃伐纣。

渡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舟。

王俯取鱼,长三尺,目下有赤文成字,言纣可伐。

王写以世字,鱼文消。

燔鱼以告天。

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为赤乌,乌衔谷焉。

谷者,纪后稷之德;火者,燔鱼以告天,天火流下,应以吉也。

遂东伐纣,胜于牧野。

兵不血刃,而天下归之。

乃封吕尚于齐。

周德既隆,草木茂盛,蒿堪为宫室,因名蒿室。

既有天下,遂都于镐。

 

  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

 

  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

 

  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

 

  命监殷,遂狩于管。

 

  作《大武乐》。

 

  十三年,巢伯来宾。

 

  荐殷于太庙,遂大封诸侯。

 

  秋,大有年。 #

 

  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祷于坛摐,作《金縢》。

 

  十五年,肃慎氏来宾。

 

  初狩方岳,诰于沬邑。

 

  冬,迁九鼎于洛。

 

  十六年,箕子来朝。

 

  秋,王师灭蒲姑。

 

  十七年,命王世子诵于东宫。

 

  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九十四。

 

  成王

  名诵。 #

 

  元年丁酉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周文公总百官。

 

  庚午,周公诰诸侯于皇门。

 

  夏六月,葬武王于毕。

 

  秋,王加元服。

 

  武庚以殷叛。 #

 

  周文公出居于东。

 

  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

 

  秋,大雷电以风。王逆周文公于郊。遂伐殷。

 

  三年,王师灭殷,杀武庚禄父。

 

  迁殷民于卫。 #

 

  遂伐奄。 #

 

  灭蒲姑(姑与四国作乱,故周文公伐之)。

 

  四年春正月,初朝于庙。

 

  夏四月,初尝麦。

 

  王师伐淮夷,遂入奄。

 

  五年春正月,王在奄,迁其君于蒲姑。

 

  夏五月,王至自奄。

 

  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

 

  六年,大蒐于岐阳。

 

  七年,周公复政于王。

 

  春二月,王如丰。

 

  三月,召康公如洛度邑。

 

  甲子,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遂城东都。

 

  王如东都,诸侯来朝。

 

  冬,王归自东都。

 

  立高圉庙。 #

 

  八年春正月,王初莅阼亲政。

 

  命鲁侯禽父、齐侯伋迁庶殷于鲁。

 

  作《象舞》。 #

 

  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

 

  九年春正月,有事于太庙,初用《勺》。

 

  肃慎氏来朝,王使荣伯锡肃慎氏命。

 

  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

 

  越裳氏来朝。 #

 

  周文公出居于丰。

 

  十一年春正月,王如丰。

 

  唐叔献嘉禾,王命唐叔归禾于周文公。

 

  王命周平公治东都。

 

  约案:周平公即君陈,周公之子,伯禽之弟。

 

  十二年,王师、燕师城韩。

 

  王锡韩侯命。 #

 

  十三年,王师会齐侯、鲁侯伐戎。

 

  夏六月,鲁大褅于周公庙。

 

  十四年,秦师围曲城,克之。

 

  冬,洛邑告成。

 

  十八年春正月,王如洛邑定鼎。

 

  凤凰见,遂有事于河。

 

  武王没,成王少,周公旦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神鸟凤凰见,蓂荚生。

乃与成王观于河、洛,沈璧。

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昃,荣光并出幕河,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

礼于洛,亦如之。

玄龟青龙苍兕止于坛,背甲刻书,赤文成字。

周公援笔以世文写之,书成文消,龟堕甲而去。

其言自周公讫于秦、汉盛衰之符。

麒麟游苑,凤凰翔庭,成王援琴而歌曰:“凤凰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赖先王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

 

  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从。

 

  归于宗周,遂正百官,黜丰侯。

 

  二十一年,除治象。

 

  周文公薨于丰。

 

  二十二年,葬周文公于毕。

 

  二十四年,於越来宾。

 

  二十五年,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

 

  冬十月,归自东都,大事于太庙。

 

  三十年,离戎来宾。

 

  约案:离戎,骊山之戎也。为林氏所伐,告于成王。

 

  三十三年,王游于卷阿,召康公从。

 

  归于宗周。 #

 

  命王世子钊如房逆女,房伯祈归于宗周。

 

  三十四年,雨金于咸阳。

 

  约案:咸阳天雨金,三年,国有大丧。

 

  三十七年夏四月乙丑,王陟。

 

  康王

  名钊。 #

 

  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命冢宰召康公总百官。

 

  诸侯朝于丰宫。

 

  三年,定乐歌。

 

  吉褅于先王。 #

 

  申戒农官,告于庙。

 

  六年,齐太公薨。

 

  九年,唐迁于晋,作宫而美,王使人让之。

 

  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丰,锡毕公命。

 

  秋,毛懿公薨。

 

  十六年,锡齐侯伋命。

 

  王南巡狩,至九江庐山。

 

  十九年,鲁侯禽父薨。

 

  二十一年,鲁筑茅阙门。

 

  二十四年,召康公薨。

 

  二十六年秋九月己未,王陟。

 

  昭王

  名瑕。 #

 

  元年庚子春正月,王即位,复设象魏。

 

  六年,王锡郇伯命。

 

  冬十二月,桃李华。

 

  十四年夏四月,恒星不见。

 

  秋七月,鲁人弑其君宰。

 

  十六年,伐楚,涉汉,遇大兕。

 

  十九年春,有星孛于紫微。

 

  祭公、辛伯从王伐楚。

 

  天大曀,雉兔皆震,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王陟。 #

 

  穆王

  名满。 #

 

  元年己未春正月,王即位,作昭宫。命辛伯馀靡。

 

  冬十月,筑祇宫于南郑。

 

  自武王至穆王享国百年。

 

  以下都于西郑。

 

  六年春,徐子诞来朝,锡命为伯。

 

  八年,北唐来宾,献一骊马,是騄耳。

 

  九年,筑春宫(王所居有春宫、郑宫)。

 

  十一年,王命卿士祭公谋父。

 

  十二年,毛公班、井公利、逢公固帅师从王伐犬戎。

 

  冬十月,王北巡狩,遂征犬戎。

 

  十三年春,祭公帅师从王西征,次于阳纡。

 

  秋七月,西戎来宾。

 

  徐戎侵洛。 #

 

  冬十月,造父御王,入于宗周。

 

  十四年,王帅楚子伐徐戎,克之。

 

  夏四月,王畋于军丘。

 

  五月,作范宫。

 

  秋九月,翟人侵毕。

 

  冬,蒐于萍泽。

 

  作虎牢。 #

 

  十五年春正月,留昆氏来宾。

 

  作重璧台。 #

 

  冬,王观于盐泽(一作“王幸安邑,观盐池”,非是)。

 

  十六年,霍侯旧薨。

 

  王命造父封于赵。

 

  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秋八月,迁戎于太原。

 

  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西征,至于青鸟所解(三危山)。西征还履天下,亿有九万里。

 

  十八年春正月,王居祇宫,诸侯来朝。

 

  二十一年,祭文公薨。

 

  二十四年,王命左史戎夫作《记》。

 

  三十五年,荆人入徐,毛伯迁帅师败荆人于泲。

 

  三十七年,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架鼋鼍以为梁。遂伐越,至于纡。

 

  荆人来贡。 #

 

  三十九年,王会诸侯于涂山。

 

  四十五年,鲁侯甗薨。

 

  五十一年,作《吕刑》,命甫侯于丰。

 

  五十五年,王陟于祇宫。

 

  共王

  名繄。 #

 

  元年甲寅春正月,王即位。

 

  四年,王师灭密。

 

  九年春正月丁亥,王使内史良锡毛伯迁命。

 

  十二年,王陟。

 

  懿王

  名坚。 #

 

  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郑。

 

  七年,西戎侵镐。

 

  十三年,翟人侵岐。

 

  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

 

  十七年,鲁厉公擢薨。

 

  二十一年,虢公帅师北伐犬戎,败逋。

 

  二十五年,王陟。

 

  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

 

  孝王

  名辟方。 #

 

  元年辛卯春正月,王即位,命申侯伐西戎。

 

  五年,西戎来献马。

 

  七年冬,大雨电,江、汉水(牛马死,是年,厉王生)。

 

  八年,初牧于汧、渭。

 

  九年,王陟。 #

 

  夷王

  名珝。 #

 

  元年庚子春正月,王即位。

 

  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珪。

 

  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

 

  六年,王猎于社林,获犀牛一以归。

 

  七年,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冬,雨雹,大如砺。

 

  楚子熊渠伐庸,至于鄂。

 

  八年,王有疾,诸侯祈于山川。

 

  王陟。 #

 

  厉王

  名胡(居彘,有汾水焉,故又曰汾王)。

 

  元年戊申春正月,王即位,作夷宫。

 

  命卿士荣夷公落。

 

  楚人来献龟贝。

 

  三年,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长父征之,不克。

 

  齐献公山薨。 #

 

  六年,楚子延卒。

 

  八年,初监谤。

 

  芮伯良夫戒百官于朝。

 

  十一年,西戎入于犬丘。

 

  十二年,王亡奔彘。国人围王宫,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号为共和)。

 

  十四年,皞狁侵宗周西鄙。

 

  召穆公帅师追荆蛮,至于洛。

 

  十六年,蔡武侯薨。

 

  楚子勇卒。 #

 

  十九年,曹夷伯薨。

 

  二十二年,大旱。

 

  陈幽公薨。 #

 

  二十三年,大旱。

 

  宋僖公薨。 #

 

  二十四年,大旱。

 

  杞武公薨。 #

 

  二十五年,大旱。

 

  楚子严卒。 #

 

  二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共伯和归其国,遂大雨。

 

  大旱既久,庐舍俱焚,会汾王崩,卜于大阳,兆曰:“厉王为祟。

”周公、召公乃立太子靖,共和遂归国。

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废之不怒,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

 

  宣王

  名靖。 #

 

  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周定公、召穆公辅政。

 

  复田赋。 #

 

  作戎车。 #

 

  燕惠侯薨。 #

 

  二年,锡太师皇父、司马休父命。

 

  鲁慎公薨。 #

 

  曹公子苏弑其君幽伯疆。

 

  三年,王命大夫仲伐西戎。

 

  齐武公寿薨。 #

 

  四年,王命蹶父如韩,韩侯来朝。

 

  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皞狁,至于太原。

 

  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

 

  六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

 

  王帅师伐徐戎,皇父、休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

 

  王归自伐徐,锡召穆公命。

 

  西戎杀秦仲。 #

 

  楚子霜卒。 #

 

  七年,王锡申伯命。

 

  王命樊侯仲山甫城齐。

 

  八年,初考室。

 

  鲁武公来朝,锡鲁世子戏命。

 

  九年,王会诸侯于东都,遂狩于甫。

 

  十二年,鲁武公薨。

 

  齐人弑其君厉公无忌,立公子赤。

 

  十五年,卫釐侯薨。

 

  王锡虢文公命。

 

  十六年,晋迁于绛。

 

  十八年,蔡夷侯薨。

 

  二十一年,鲁公子伯御弑其君懿公戏。

 

  二十二年,王锡王子多父命居洛。

 

  二十四年,齐文公赤薨。

 

  二十五年,大旱,王祷于郊庙,遂雨。

 

  二十七年,宋惠公鳷薨。

 

  二十八年,楚子徇卒。

 

  二十九年,初不藉千亩。

 

  三十年,有兔舞于镐京。

 

  三十二年,王师伐鲁,杀伯御。命孝公称于夷宫。

 

  陈僖公孝薨。 #

 

  有马化为人。 #

 

  三十三年,齐成公薨。

 

  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

 

  三十七年,有马化为狐。

 

  燕僖侯卒。 #

 

  楚子鄂卒。 #

 

  三十八年,王师及晋穆侯伐条戎、奔戎,王师败逋。

 

  三十九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逋。

 

  四十年,料民于太原。

 

  戎人灭姜邑。 #

 

  晋人败北戎于汾隰。

 

  四十一年,王师败于申。

 

  四十三年,王杀大夫杜伯,其子隰叔出奔晋。

 

  晋穆侯费生薨,弟殇叔自立,世子仇出奔。

 

  四十四年(晋殇叔元年丁巳)。

 

  四十六年,王陟。

 

  幽王

  名涅。 #

 

  元年庚申春正月,王即位。

 

  晋世子仇归于晋,杀殇叔。晋人立仇,是为文侯。

 

  王锡太师尹氏、皇父命。

 

  二年(辛酉,晋文侯元年),泾、渭、洛竭,岐山崩。

 

  初增赋。 #

 

  晋文侯同王子多父伐鄫,克之。乃居郑父之丘,是为郑桓公。

 

  三年,王嬖褒姒。

 

  冬,大震电。 #

 

  四年,秦人伐西戎。

 

  夏六月,陨霜。

 

  陈夷公薨。 #

 

  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

 

  皇父作都于向。

 

  六年,王命伯士帅师伐六济之戎,王师败逋。

 

  西戎灭盖。 #

 

  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七年,虢人灭焦。

 

  八年,王锡司徒郑伯多父命。

 

  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为太子。

 

  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

 

  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

 

  秋九月,桃杏实。

 

  王师伐申。 #

 

  十一年春正月,日晕。

 

  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

 

  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是为携王,二王并立)。

 

  武王灭殷,岁在庚寅。二十四年,岁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共二百八十一年。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幽王庚午,二百九十二年。

 

  平王(名宜臼)

  自东迁以后始纪晋事,王即位皆不书。

 

  元年辛未,王东徙洛邑。锡文侯命。

 

  晋侯会卫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

 

  二年,秦作西畤。

 

  鲁孝公薨。 #

 

  赐秦、晋以邠、岐之田。

 

  三年,齐人灭祝。

 

  王锡师徒郑伯命。

 

  四年,燕顷侯卒。

 

  郑人灭虢。 #

 

  五年,秦襄公帅师伐戎,卒于师。

 

  宋戴公薨。 #

 

  六年,燕哀侯卒。

 

  郑迁于溱、洧。

 

  七年,楚子仪卒。

 

  八年,郑杀其大夫关其思。

 

  十年,秦迁于汧、渭。

 

  十三年,卫武公薨。

 

  十四年,晋人灭韩。

 

  十八年,秦文公大败戎师于岐,来归岐东之田。

 

  二十一年,晋文侯杀王子余臣于携。

 

  二十三年,宋武公卒。

 

  二十四年,秦作陈宝祠。

 

  二十五年,晋文侯薨。

 

  秦初用族刑。 #

 

  二十六年(丙申,晋昭侯元年),晋封其弟成师于曲沃。

 

  三十二年,晋潘父弑其君昭侯,纳成师,不克。立昭侯之子孝侯,晋人杀潘父。

 

  三十三年(癸卯,晋孝侯元年),楚人侵申。

 

  三十六年,卫庄公卒。

 

  王人戍申。 #

 

  四十年,齐庄公卒。

 

  晋曲沃桓叔成师卒,子鋋立,是为庄伯(自是晋侯在翼,称翼侯)。

 

  四十一年(辛亥,庄伯元年)春,大雨雪。

 

  四十二年,狄人伐翼,至于晋郊。

 

  宋宣公薨。 #

 

  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王使史角如鲁谕止之。

 

  四十七年,晋曲沃庄伯入翼,弑孝侯,晋人逐之,立孝侯子郤,是为鄂侯。

 

  四十八年(戊午,晋鄂侯郤元年),无云而雷。

 

  鲁惠公卒。 #

 

  四十九年(己未,鲁隐公元年,《春秋》始此),鲁隐公及邾庄公盟于姑蔑。

 

  五十一年春二月乙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戌,王陟。

 

  桓王(名林) #

  元年壬戌十月,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

 

  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

 

  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请成于翼,至相而还(“相”,一作“桐”)。

 

  二年,王使虢公伐晋之曲沃。晋鄂侯卒,曲沃庄伯复攻晋,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

 

  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 

 

  三年甲子(晋哀侯元年)。

 

  四年,曲沃庄伯卒,子称立,是为武公,尚一军。

 

  五年(曲沃武公元年),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曲沃。

 

  十一年(晋小子侯元年),曲沃获晋哀侯,晋人立哀侯子为小子侯。

 

  芮伯万出奔魏(万之母逐万)。

 

  十二年,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

 

  十三年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晋曲沃灭荀,以其地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

 

  戎人逆芮伯万于郊。

 

  十四年,王命虢仲伐曲沃,立晋哀侯弟缗于翼,为晋侯。

 

  十五年(晋侯缗元年)。

 

  十六年春,灭翼。

 

  十九年,郑庄公卒。

 

  二十三年三月乙未,王陟。

 

  庄王(名佗) #

  元年乙酉,曲沃尚一军,异于晋。

 

  六年五月,葬桓王。

 

  十五年,王陟。

 

  釐王(名胡齐)

  元年庚子春,齐桓公会诸侯于北杏,以平宋乱。

 

  三年,曲沃武公灭晋侯缗,以宝献王,王命武公以一军为晋侯。

 

  四年(晋武公二十八年),晋犹不与齐桓公之盟(《左传》注:“晋侯缗是年灭。”)。

 

  五年,晋武公卒,子诡诸立为献公。

 

  王陟。 #

 

  惠王(名阆) #

  元年(乙巳,晋献公元年),晋献公朝王,如成周。

 

  周阳白兔舞于市。

 

  二年,王子颓乱,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多取玉。玉化为蜮,射人。

 

  九年,晋城绛。

 

  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灭耿,以赐大夫赵夙;灭魏,以赐大夫毕万(晋灭于大夫韩、赵、魏,萌于此)。

 

  十七年,卫懿公及赤狄战于洞泽(“洞”,当作“泂”)。

 

  十九年,晋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公命瑕父、吕甥邑于国都。

 

  二十五年春正月,狄人伐晋。

 

  王陟。 #

 

  襄王(名郑) #

  元年庚午,晋献公卒,立奚齐,里克杀之,及卓子,立夷吾。

 

  二年(辛未,晋惠公元年),晋杀里克。

 

  三年,雨金于晋。

 

  七年,秦伯涉河伐晋。

 

  十五年,晋惠公卒,子怀公圉立。

 

  秦穆公帅师送公子重耳,围令狐、桑泉、臼衰,皆降于秦师。狐毛与先轸御秦,至于庐柳,乃谓秦穆公使公子絷来与师言,次于郇,盟于军。

 

  公子重耳涉自河曲。

 

  十六年(乙酉,晋文公元年),晋杀子圉。

 

  十七年,晋城荀。

 

  二十年,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

 

  二十二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张城、南郑。

 

  二十四年,晋文公卒。

 

  二十五年(甲午,晋襄公皞元年)。

 

  三十年,洛绝于枿。

 

  三十一年,晋襄公卒。

 

  三十二年(辛丑,晋灵公夷皋元年)。

 

  三十三年,王陟。

 

  顷王(名壬臣)

  元年癸卯。 #

 

  六年,彗星入北斗。

 

  王陟。 #

 

  匡王(名班) #

  元年己酉。 #

 

  六年,王陟。 #

 

  晋灵公为赵穿所杀,赵盾使穿迎公子黑臀于周,立之。

 

  定王(名瑜) #

  元年乙卯(晋成公元年)。

 

  六年,晋成公与狄伐秦,获秦谍,杀之绛市,六日而苏。

 

  七年,晋成公卒于扈。

 

  八年(壬戌,晋景公元年)。

 

  十八年,齐国佐来献玉磬、纪公之甗。

 

  二十一年,王陟。

 

  简王(名夷) #

  元年丙子。 #

 

  五年,晋景公卒。

 

  六年(辛巳,晋厉公元年)。

 

  十三年,晋厉公卒。

 

  楚共王会宋平公于湖阳。

 

  十四年(己丑,晋悼公元年),王陟。

 

  灵王(名泄心)

  元年庚寅。 #

 

  十四年,晋悼公卒。

 

  十五年(甲辰,晋平公元年)。

 

  二十七年,王陟。

 

  景王(名贵) #

  元年丁巳。 #

 

  十三年春,有星出婺女。

 

  十月,晋平公卒。

 

  十四年(庚午,晋昭公元年),河水赤于龙门三里。

 

  十九年,晋昭公卒。

 

  冬十二月,桃杏华。

 

  二十年(丙子晋顷公元年)。

 

  二十五年,晋顷公平王室乱,立敬王。

 

  敬王(名丐) #

  元年壬午。 #

 

  八年,晋顷公卒。

 

  九年(庚寅,晋定公元年)。

 

  十四年,汉不见于天。

 

  二十六年,晋青虹见。

 

  二十八年,洛绝于周。

 

  三十六年,淇绝于旧卫。

 

  三十九年,晋城顿丘。

 

  四十三年,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丹水壅不流。

 

  四十四年,王陟。

 

  元王(名仁) #

  元年丙寅,晋定公卒。

 

  二年(晋出公元年)。

 

  四年,於越灭吴。

 

  六年,晋浍绝于梁。丹水三日绝不流。

 

  七年,齐人、郑人伐卫。

 

  王陟。 #

 

  贞定王(名介)

  元年癸酉,於越徙都琅琊。

 

  四年十一月,於越子勾践卒,是为菼执,次鹿郢立。

 

  六年,晋河绝于扈。

 

  七年,晋荀瑶城南梁(一本“晋出公二十年”)。

 

  十年,於越子鹿郢卒,不寿立。

 

  十一年,晋出公出奔齐。

 

  十二年,河水赤三日。

 

  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

 

  十三年,晋韩庞取秦武城。

 

  十六年(晋出公二十二年)。

 

  十七年,晋出公薨,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

 

  十八年(己丑,晋敬公元年)。

 

  二十年,於越子不寿见杀,是为盲姑,次朱勾立。

 

  二十二年,楚灭蔡。

 

  二十四年,楚灭杞。

 

  二十八年(晋敬公十一年),王陟。

 

  考王(名嵬) #

  元年(晋敬公十二年),魏文侯立。

 

  十年,楚灭莒。

 

  十一年,晋敬公卒。

 

  十二年(晋幽公柳元年),鲁悼公卒。

 

  十四年,鲁季孙会晋幽公于楚丘。

 

  十五年,王陟。

 

  威烈王(名午)

  元年丙辰。 #

 

  三年,晋大旱,地生盐。

 

  五年,晋丹水出,反洁。

 

  六年,晋大夫秦嬴贼幽公于高寝之上,魏文侯立幽公子止。

 

  七年(壬戌,晋烈公元年),赵献子城泫氏,韩武子都平阳。

 

  八年,赵城平邑。

 

  九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

 

  十一年,田公子居思伐邯郸,围平邑。

 

  於越灭滕。 #

 

  十二年,於越子朱勾伐郯,以郯子鸪归。

 

  十四年,於越子朱勾卒,子翳立。

 

  十六年,齐田盻及邯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师败逋,遂获韩举,取平邑、新城。

 

  十七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汾阴、郃阳。

 

  田悼子卒,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田布围廪丘,翟角、赵孔屑、韩氏救廪丘,及田布战于龙泽,田师败逋。

 

  十八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及我师伐齐,入长垣。

 

  二十三年,王命晋卿魏氏、赵氏、韩氏为诸侯。

 

  二十四年,王陟。

 

  安王(名骄) #

  元年庚辰。 #

 

  九年,晋烈公卒,子桓公立(《韩非子》作“桓侯”)。

 

  十年己丑(晋桓公顷元年)。

 

  十五年,魏文侯卒(在位五十年)。

 

  大风,昼昏。 #

 

  晋太子喜出奔。

 

  十六年(乙未,魏武侯击元年),封公子缓。

 

  二十一年,韩灭郑,哀侯入于郑。

 

  二十三年,於越迁于吴。

 

  二十六年,王陟。

 

  魏城洛阳及安邑、王垣。

 

  七月,於越太子诸咎弑其君翳。

 

  十月,越人杀诸咎越滑,吴人立孚错枝为君。

 

  烈王(名喜) #

  元年丙午,魏公子缓如邯郸,以作难。

 

  於越大夫寺区定越乱,立初无余,是为莽安。

 

  二年,秦胡苏帅师伐韩,韩将韩襄败胡苏于酸水。

 

  魏觞诸侯于范台。

 

  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

 

  六年(辛亥,梁惠成王元年),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以后更无晋事)。

 

  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葵。

 

  七年,王陟。 #

 

  我师伐赵,围蜀阳。

 

  齐田寿帅师伐我,围观,观降。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

 

  显王(名扁) #

  元年癸丑,郑城邢丘(自此韩改称曰郑)。

 

  秦子向命为蓝君。

 

  二年,河水赤于龙门三日。

 

  三年,公子景贾帅师伐郑,韩明战于韩,我师败逋。

 

  四年夏四月甲寅,徙邦于大梁。

 

  王发逢忌之薮以赐民。

 

  於越寺区弟思弑其君莽安,次无颛立。

 

  五年,雨碧于郢。

 

  地忽长十丈有余,高尺半。

 

  六年,我师伐邯郸,取列人;我师伐邯郸,取肥。

 

  雨黍于齐。 #

 

  七年,我与邯郸赵榆次、阳邑。

 

  王会郑釐侯于巫沙。

 

  八年,入河水于圃田,又为大沟而引圃水。

 

  瑕阳人自秦导岷山青衣水来归。

 

  九年,秦师伐郑,次于怀,城殷。

 

  十年,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

 

  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

 

  郑取屯留、尚子。

 

  十一年,郑釐侯使许息来致地:平丘、户牖、首垣诸邑及郑驰地。我取枳道,与郑鹿。

 

  王及郑釐侯盟于巫沙,以释它阳之围,归釐于郑。

 

  十二年,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郑釐侯来朝。

 

  於越子无颛卒,是为菼蠋卯,次无疆立。

 

  十三年,邯郸成侯会燕成侯于安邑。

 

  十四年,秦公孙壮伐郑,围焦城,不克。

 

  秦公孙壮帅师城上枳、安陵、山民。

 

  邯郸伐卫,取漆富丘,城之。

 

  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

 

  十五年,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

 

  东周与郑高都,郑釐侯来朝中阳。

 

  宋景鼓、卫公孙仓会师,围我襄陵。

 

  十六年,王以韩师、诸侯师县于襄陵。

 

  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

 

  邯郸之师败我师于桂陵(秦伐韩阏与,惠成王使赵往破之。不知是何年)。

 

  十七年,燕伐赵,围浊鹿。赵灵王及代人救浊鹿,败燕师于勺。

 

  晋取玄武、濩泽(即雷泽,舜渔处)。

 

  十八年,齐筑房以为长城。

 

  十九年,王如卫,命公子南为侯。

 

  二十年。 #

 

  二十一年,魏殷臣、赵公孙裒伐燕,还取夏屋,城曲逆。

 

  二十二年壬寅,孙何侵楚,入三户郛。

 

  楚伐徐州。 #

 

  二十三年,魏章帅师及郑师伐楚,取上蔡。

 

  孙何取氵隐阳。

 

  秦孝公会诸侯于逢泽。

 

  绛中地棨,西绝于汾。

 

  二十四年,魏败韩马陵。

 

  二十五年。 #

 

  二十六年,穰庇帅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

 

  与齐田盻战于马陵。

 

  二十七年五月,齐田盻及宋人伐我东鄙,围平阳。

 

  九月,秦卫鞅伐我西鄙。

 

  十月,邯郸伐我北鄙。

 

  王攻卫鞅,我师败逋。

 

  二十八年,城济阳。

 

  秦封卫鞅于邬,改名曰尚。

 

  二十九年,邳迁于薛。

 

  三月,为大沟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

 

  三十年。 #

 

  三十一年,秦苏胡帅师伐郑,韩襄败秦苏胡于酸水(不知何年,附此)。

 

  三十二年。 #

 

  三十三年,郑威侯与邯郸围襄陵。

 

  三十四年,魏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

 

  王与诸侯会于徐州。

 

  於越子无疆伐楚。

 

  三十五年,楚吾得帅师及秦伐郑,围纶氏(不知何年,附此)。

 

  三十六年,楚围齐于徐州,遂伐於越,杀无疆。

 

  三十七年。 #

 

  三十八年,龙贾及秦师战于雕阴,我师败逋。

 

  王会郑威侯于巫沙。

 

  三十九年,秦取我汾阴、皮氏。

 

  四十年。 #

 

  四十一年,秦归我焦、曲沃。

 

  四十二年,九鼎沦泗,没于渊。

 

  四十三年。 #

 

  四十四年。 #

 

  四十五年,楚败我襄陵。

 

  四十六年。 #

 

  四十七年。 #

 

  四十八年,王陟。

 

  慎靓王(名定)

  元年辛丑,秦取我曲沃、平周。

 

  二年,魏惠成王薨。

 

  三年,今王元年。

 

  四年。 #

 

  五年。 #

 

  六年,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

 

  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

 

  隐王(《史记》作赧王,名延。盖赧、隐声相近)

  元年丁未十月,郑宣王来朝。梁。

 

  燕子之杀公子平,不克。齐师杀子之,醢其身。

 

  二年,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

 

  魏以张仪为相。

 

  三年,韩明帅师伐襄丘。

 

  秦王来见于蒲坂关。

 

  四月,越王使公师隅来,献舟三百、箭五百万及犀角、象齿。

 

  五月,张仪卒。

 

  四年,翟章伐卫。

 

  魏败赵将韩举。

 

  五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

 

  六年十月,大霖雨,疾风,河水酸枣。

 

  楚庶章率师来会我,次于襄丘。

 

  七年,翟章救郑,次于南屈(此年未的)。

 

  八年,秦公孙爰帅师伐我皮氏,翟章帅师救皮氏围。疾西风。

 

  九年,城皮氏。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秦拔我蒲阪、晋阳、封谷。

 

  十三年,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将军、大夫、适子、代史皆貂服。

 

  十四年。 #

 

  十五年,薛侯来会王于釜丘。

 

  楚入雍氏,楚人败。

 

  十六年,王与齐王会于韩。

 

  今王终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