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通鉴

明通鉴目录卷一

   是编年经月纬,以考证朔闰及一月内干支,而识其事之所系,仿涑水之例,而稍变通之也。

七政之异,纪不备书者,并系之月日分下,仿涑水例,仍增入《明史·五行志》也。

年分下各标明正编卷数,以便捡寻,此亦温公之原例。

中排干支,多据《实录》及《明史》“纪”、“志”诸书,亦有无事而正编不具者,以《长编》成之在先,不复删去,且亦藉以考证干支。

其大小建偶有不详者,阙其朔而已。

   洪武元年 著 雍涒滩 戊申       (明纪一)



   正月

壬申朔。 #

   甲戌,告祀南郊。

   乙亥,即皇帝位,建元,定有天下之号曰明。

追尊四代祖考妣。

立皇后马氏,世子标为皇太子。

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

诸功臣进爵有差。

   丙子,诏告天下。进封皇伯考以下皆为王。

   丁丑,宴廷臣于奉天殿。

   戊寅,迁新宫。方国珍至京师,赐第。

   辛巳,以李善长、徐达等兼东宫官。

谕以周公教成王,召公教康王,在居安虑危,不忘武备。

马后从上军中,躬习劳苦。

及贵,上比之芜蒌豆粥,滹沱麦饭,又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

上欲访后族人官之,后不可,乃止。

上朝罢,从容谓刘基言: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望饮食,若更(殴)[驱]以法令,辟以药疗疾而加之以鸩也。

章溢与刘基同拜御史中丞,溢独持大体,不以搏击为能。

   甲申,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核浙西田亩。

以章溢言定处州七县税粮,视宋制亩加五合,余悉除之。

以刘基有功,命青田县勿加,曰:使其子孙传为美谈也。

又与基论生息之道,在以仁心行之。

   丁亥,御东阁,与章溢、陶安论前代兴亡。

又与群臣论学术,安请黜邪说,以兴正道。

上曰:仁义,治天下之本。

故贾生论秦之亡,在不行仁义之过也。

汤和进攻延平。

遣人招谕陈友定,不答。

   庚寅,彗星见昴、毕。

   壬辰,胡廷美克建宁。

   庚子,汤和克延平,执陈友定送京师,并其子皆诛之。

胡美等克兴化,招谕汀州等处,皆纳款,惟漳州路达噜噶齐迪里密实引刀刺喉死。

时与陈友定及福州之拜特穆尔并称闽之三忠云。

以邓愈为征戍将军,略定南阳以北州郡。

   是月,杨璟败元兵于永州。

宝庆卫百户周迪战死,遣官祭之。

元主谕库库。

更定卫制,置卫、所、千、百户等官。

天下朝觐官陛辞,谕以海内初定,与民休息,在于约己以爱人。

   二月

   壬寅朔,李善长、陶安等进圜丘、方丘及宗庙社稷礼。

   癸卯,命汤和提督海运。造舟于明州,运粮输之直沽,以给军食。命廖永忠、朱亮祖由海道取广东。

   丁未,诏以太牢祀孔子,仍遣官诣曲阜致祭。

   戊申,始祭太社、太稷。陶安议:建屋非宜,若遇风雨,请于斋宫望祭。从之。

   壬子,诏衣冠悉如唐制。



 癸丑,常遇春克东昌。 

 甲寅,杨璟克宝庆。 

 己未,陶安请制五冕,谕:惟祭天地宗庙服衮冕,余四冕皆不用。 

 壬戌,敕指挥陆仲亨会师取广东。 

 乙丑,命中书省定役法。议:“田一顷,出丁夫一人,不及顷者,以别田足之,名曰‘均工夫’。”列为图册。并命罢不急之务、浮泛之役。 

 丙寅,徐达克乐安。 

 庚午,选国子生国琦等十余人,侍皇太子读书禁中,因厚赐之。 

三月

 辛未朔,命翰林学士朱升修《女诫>,辑古贤后妃事可为法者,使子孙知所法守。 

 壬申,杨璟克全州。 

 甲申,徐达奏下山东州县。近臣请开山东银场,不许。 

 戊子,谕山东郡县访求贤材,凡仕元者,皆予录用。 

 辛卯,彗星出昴北,逾月始没。 

 丙申,邓愈克唐州。 

 丁酉,克南阳。 

 己亥,徐达克汴梁,左君弼降。 

 是月,遣官祭告仁祖陵。 

四月

 辛丑朔,蕲州进竹簟,却之。

命四方无妄献。

廖永忠至广州,元行省左丞何真降。

遣使驰谕海南、海北诸道,皆纳印请吏。

以真识时务,擢行省参知政事。

 丁未,袷享太庙。 

 戊申,命诸臣图古孝行及身历艰难战伐之事示子孙法守。 

  徐达大破元兵于洛水,元梁王降,遂取河南路。 

 己酉,彗星没。 

 壬子,常遇春克嵩州。 

 甲寅,分兵下诸山寨。 

 丙辰,禁宦官预政典兵,因论汉、唐宦官之祸。 

 丁巳,杨璟克永州。 

 戊午,元巩县孟夏寨参政李成降。 

 庚申,元福昌、钧州、许州、陕州守将、知院皆遣人诣大军降。 

 辛酉,傅友德取福昌山寨。常遇春下汝州,河南悉平。 

 壬戌,冯宗异克陕州。 大军定裕州,执元守将郭云,送京师。上嘉其忠义,释而用之。 免山东被兵税粮,并振之。 

 甲子,车驾幸汴梁,发京师。 

 丙寅,冯宗异克潼关,李思齐、张思道遁。 

 是月,曲阜孔克坚来朝,赐宅,留京师。 置山东行省,参政以汪广洋为之,陶安为江西参政。 

五月

 庚午朔,冯宗异调郭兴兵守潼关,回师至陕州,与大将军达俱还河南。 

 己卯,廖永忠次梧州,元守将拜珠降。朱亮祖次藤州,守将吴镛降。 

 甲申,月掩犯填星。 

 庚寅,车驾幸汴梁,召大将军等诣行在。 

 辛卯,常遇春、冯宗异自河南来谒行在,诏宗异留守汴梁。 

 癸巳,置中书分省于开封。 

 甲午,朱亮祖克容州,郁林、浔、贵诸郡悉平。 

 丁酉,命何文辉扈从,授河南卫指挥使,康茂才守陕州,任亮守嵩州。

六月

庚子朔,徐达朝行在,宴劳,问北征计。谕:元君出塞,毋穷追。 

壬寅,上躬祀开封府诸神,遣官祭境内山川。 

癸卯,徐达辞行在,命会副将军之师于河阴。 

甲辰,元海南、海北道皆纳款。 

壬戌,杨璟、朱亮祖克靖江,元佥事特穆尔布哈等死之。 

乙丑,赐北征将士夏衣。 

戊辰,廖永忠克南宁。 

是月,定国子学官制,增设祭酒、司业等官。○遣官祭元察罕特穆尔。 

七月 闰附 #

己巳朔,太白犯斗。○广西左、右江土官纳款降。○元平章阿思兰败遁,遣子僧保请纳款,许之。○邓愈克随州。 

壬午,吴复讨新寨,平之。 

戊子,廖永忠下象州,阿思兰降,广西平。 

庚寅,命振恤中原贫民。 

辛卯,上将发汴梁,还京师,大将军等自陈桥人辞。谕诸将克城之日,毋掳掠,毋焚荡,毋妄杀人。 

丙申,车驾发开封。 

丁酉,杨璟自靖江振旅还。○都下火,延烧永济仓。 

是月,舍人周宗请天下府州县皆设学校,上嘉纳之。○广东既平,有南海县民关敏,讨贼被杀,事闻,诏赠官,立祠祀之。 

闰月 

己亥朔,徐达、常遇春遣将分徇河北地。 

庚子,薛显、傅友德至卫辉,元平章龙二走彰德。 

辛丑,克卫辉。 

癸卯,至彰德,龙二复走,其将陈同知降。 

甲辰,下磁州。进攻广平、赵州,皆下之。友德等遂会师于临清。 

丁未,车驾还京师。 

己酉,大师次临清,水陆之师分道并进。 

庚戌,傅友德开陆道。顾时浚闸,通舟师。 

癸丑,大师北发,会常遇春已先驱克德州。 

戊午,克长芦,扼直沽河,燕都大震。 

癸亥,大败元兵于河西务。 

丙寅,克通州,元主北遁。 

是月,诏定军礼。

中书省会儒臣议亲征遣将礼奏之。

○诏征天下贤才至京,授以守令。

定制,除府州县官,赐白金十两,布六匹。

又谕北方守令,安集新附之民。

○诏免吴江、广德、太平、宁国、和、滁水旱灾租。

八月

己巳朔。 #

庚午,徐达克元都。

元淮王特穆尔布哈及中书左丞庆通、平章德尔毕什、保赛音布哈、右丞相张康伯、御史中丞穆辰等不降,俱死之,余不僇一人。

封府库图籍,守宫门,禁士卒侵暴。

○元翰林待制黄殷仕投井死。

左丞丁敬可、郭允中皆死之。

献捷京师,送威顺王子六人至京。

壬申,以京师火灾,四方水旱,诏中书省集议便民事。 

甲戌,徐达遣人诣东昌,令韩政分兵守广平,又遣华云龙筑元都新城垣。○张兴祖下永平路。 

丁丑,始定六部官制。

每部设尚书、侍郎等官,仍隶中书省。

又各部设郎中、员外、主事等官佐理。

○御史中丞刘基致仕。

先是上幸汴梁,令基与李善长居守,遂有隙。

至是上以旱求言,基所奏忤旨。

会有妻丧,遂告归。

己卯,以元都平,诏大赦。议利害当兴革者。



壬午,上幸北京。定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寻改大都路曰北平府,置六卫。 

癸未,诏徐达、常遇春取山西,命汤和、冯宗异、杨璟等从行。 

甲午,放元宫人。○荧惑犯太微西垣上将。 

是月,以滕毅、钱用壬、杨思义、周桢为吏、礼、户、刑四部尚书。

初,召南康同知王祎还,与诸臣议礼,坐事忤旨,出为漳州通判。

至是上书言祈天永命之要,在体上天生物之心。

时上反元政,尚严厉,故祎以为言,上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诏征元故官至京师。

九月

戊戌朔。 #

癸卯,江西参政陶安卒。

安事上凡十有四年,所陈皆王道,所论皆圣学,故君臣契合,宠遇不衰,始终一致。

先是安人为侍从,信任方专,有御史忌之,刺其隐微之过者,上命黜其人。

中书省谓:御史居言路,有失宜容之。

上曰: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否则害滋大矣。

上闻安卒,亲制文祭之。

戊申,荧惑犯右执法。 

癸亥,诏求天下贤士,讲明治道,有能辅朕济民者,有司礼遣。 

乙丑,常遇春下保定。 

丁卯,下中山,遂趋真定。元达噜噶齐济农实克章朝服投崖死之。 

是月,定正旦朝贺及中宫朝贺仪。 

十月

戊辰朔,徐达遣刘聚守河间,兼领府事。 

庚午,克怀庆,元平章白素珠弃城遁。遂逾太行,破碗子关,元兵奔溃。分兵进取泽州,克潞州、雄州。 

丁丑,车驾还京师。 

戊寅,以元都平,布告天下。 

甲午,司天监进元所置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自击钲鼓。上曰是作无益害有益也,命碎之。 

是月,置京畿漕运司,以龚鲁、薛祥为都转运使。 

十一月 #

戊戌朔。 #

己亥,诏詹同、文原吉分行各府州县访贤才。 

庚子,冬至,始祀天于圜丘。

坛二成:第一成昊天上帝,南向;二成东大明星辰,西夜明太岁,用陶安等议也。

有司请配祀,上谦让不许,先期亲为文告太庙:南郊竣事,仍恭诣庙廷,告成大礼。

辛丑,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充其中,征四方名儒以教太子、诸王。

上时临幸堂中,一日,御文楼,问太子读史及汉七国事,太子言曲在七国。

上曰:景帝为太子时,以博局杀吴世子,及为帝,又轻听晁错言,黜削诸侯,其曲不专在七国也。

甲辰,以孔子五十六代孙希学袭封衍圣公。立孔、颜、孟三氏学。 

癸丑,徐达克赵州,师次保定。元库库遣将攻泽州,杨璟御之韩店,失利而返。○徐达与诸将议直趋太原,皆曰善。 

癸亥,上手诏召刘基还。基至,赐赉甚厚,又封其祖、父皆永嘉郡公。 

十二月 #

丁卯朔,徐达克太原,元库库遁走甘肃。 

己巳,置登闻鼓于午门外,日令御史一人监之。后又移设于长安右门外,派六科给事中一人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