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纪事

  隆平纪事 清 史册

  元至正十三年癸巳春正月,张士诚起自泰州。

士诚,泰州白驹场亭人,字确卿,小字九四。

少有膂力,负气任侠,轻财好施,得群辈心。

与弟士义、士德、士信并驾运盐纲兼船,私贩诸富家。

或负其值不酬,多加凌侮,弓手邱义尤窘辱之,士诚忿甚。

时海内大乱,豪杰蜂起,士诚乃帅诸弟结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灭诸富家,纵火焚之。

跳入旁场,招诸少年起兵。

盐丁久苦重役,共应士诚,推为主。

先是,州人工克柔家富,多结游侠,谋不轨,高邮知府李齐收捕于狱。

有李华甫者素感克柔恩,谋聚众劫狱,不果。

李齐招安华甫以为泰州判。

士诚阳与华甫合,因集诸壮士共杀华甫并其众。

起兵至丁溪,为大姓刘子仁所扼,多被杀伤。

士诚急攻之,子仁众溃入海,遂有其资,兵势日盛,从者万余人。

  按:旧史称士诚起兵在五月,盖自其据高邮为始。

考《续宏简录》称:不数月攻陷泰州,俄陷兴化,入宝应,据高邮。

则以前起兵多日矣。

三月陷泰州。

元参知政事赵琏死之。

士诚初攻泰州,元遣知府李齐招抚之,士诚伪降,请授民职,且乞从征自效。

元立义兵元帅府以官其党,且立淮南行中书省以扼其势,以琏为参知政事,移镇泰州。

琏趣士诚治戈船,趋濠泗。

士诚疑惮,不肯发。

觇知琏无备,乃复叛,夜四鼓,纠党纵火登城。

琏扪佩刀上马格斗,士诚围之,琏骂曰:“汝罪在不赦,既宥且爵,朝廷何负于汝?乃敢复反!”即前奋击,士诚以槊撞琏,坠地。

琏瞑目大骂而死。

其仆杨儿以身蔽琏,亦死。

士诚劫官军,乘胜陷兴化。

  按:元明之际,纪载多错。

陶南村《辍耕录》称赵琏死事在后年士诚攻扬州时。

南村生值其时,所述当核。

然考琏以行省参政,自扬州移镇泰州,泰州陷,死之,非死于扬州也。

今据《续通鉴纲目》、《续宏简录》、《明史》诸书订正。

  夏五月据高邮。

士诚陷兴化,结寨德胜湖。

元行省以左丞契哲笃镇高邮,出李齐守甓社湖。

突有数骑呼噪入城,省宪官皆遁。

齐急还,城门已闭。

士诚据高邮,下令出狱囚,蠲民逋,凡知名之士,取用之。

  元遣使至高邮招谕,淮南行省照磨盛昭、高邮知府李齐,并不屈死。

元知士诚不可制降,诏赦其罪,遣使招安。

使至,不得入城,遽还,诡称士诚已迎拜,但乞名爵。

行省不虞使欺,再遣盛昭往,以水军万户告身授士诚,士诚拒不受,拘昭舟中。

既而官军逼高邮,士诚授昭以兵,使出拒。

昭叱曰:“汝拘留诏使,罪不容诛。

又欲我从汝反邪?”士诚怒,磔之。

行省仍遣使谕士诚,使至,又不得入。

士诚绐曰:“必李知府来,方受诏。

”初,李齐抚士诚于泰州,被留。

亡何,士诚党自相戕,始纵归。

至是复要之往。

行省强齐往,至则囚之,乃声言士诚本无降意,特迁延为缮饬计耳。

官军谍知之,进,攻城。

士诚呼齐出,叱令跪,齐叱曰:“我膝如铁,岂为贼屈?”立而诟,乃碎其膝,剐之。

  元淮东宣慰司掾纳速剌丁会兵击士诚,不克,死之。

士诚屯兵高邮东门。

纳速剌丁以舟师会真、滁诸军讨之,距三垛镇。

士诚军鼓噪,迎击官军,发火镞射之,死者蔽流而下。

士诚兵缭船于背,尽锐来攻,官军皆遁。

纳速剌丁与其三子宝童、海鲁丁、西山驴力战死。

  六月,元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福寿击士诚,不克。

  冬十月,士诚分兵徇旁县,皆下之。

  至正十四年甲午,士诚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祐,大赦境内,设官分截要冲,南北道梗。

  按:诸史书士诚僭号改元十三年,此据其起兵陷高邮,连书之耳。

考《辍耕录》纪士诚至平江,改至正十六年为天祐三年,则十四年始称天祐元年。

又史称士诚自称王至亡凡十四年,吴亡在二十七年,是称王正在十四年也。

  春三月,周令所属务农桑。

令日:“元氏之乱多在民穷,夫独其君之不仁哉!良以有司,不宣德意,妄立科条,志在肥家,不恤民隐。

百姓求生无路,引义不能,遂至崩解。

余起兵之意,诚欲出生民于涂炭。

予所在,以安全食为民之天,农桑为民事之本,有土有财只在利导,既富且教尤要提撕。

令下之日,务曲体余衷,相机度宜,俾处处有生养之具,毋徒以文具相涂饰也。

用命慎择长吏,嗣后以民生登耗为殿最。

  夏四月,令州县兴学校。

令日:“风化之本系人伦,贤才之兴关学校。

今者豪杰并起,相与背叛,良由父子、夫妇、兄弟之道失序,故君臣之义不明,廉耻道丧,王纲解纽,实在于斯。

凡属州县,聿稽前典,务选明博好礼之士,朝夕讽诵以修明伦序,以兴起贤能。

”因命春秋乡饮,博举明经。

  六月,士诚攻扬州。元平章达识帖睦尔总领汉军、蒙古兵御之,败绩,诸军皆溃,遂破扬州。会士义被获见杀,士诚退还高邮,寻进陷盱眙及泗州。

  按:旧史称士义于初起兵时为丁溪大姓刘子仁所扼,中矢死。

据《辍耕录》则士义于扬州之役被获。

考杨廉夫《毗陵行》诗云:“当时上将陷江都,至今莫赎千金躯。

”盖指士义被获事也。

秋九月,士诚复攻扬州。

元湖广行省右丞阿鲁恢引苗军宋,士诚退。

  元命右丞相脱脱督诸军击张士诚,总制诸王各省军马。诸省各翼军马号百万,旌旗累千里不绝。

  冬十一月丁卯,脱脱统大军至高邮,与士诚连战,大破之,遂围高邮。

先是,枢密院都事石普从守淮南,诣脱脱,面陈破敌之策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沮洳,骑兵莫能前。

愿假步兵三万,保取之”。

脱脱壮其言,与兵万人为先驱,行次范水寨,日未夕。

普令军中具食,入夜,衔枚趋宝应,即登城树帜。

守者大惊,溃。

普乘胜连拔十余寨,直抵高邮,纵火烧关门。

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功。

敌兵以死捍,蒙古军即恇怯,驰回。

普止之不可,军乱,为敌兵所蹂践,率堕水中。

普独直入敌阵搏战,被创堕马,复奋起步战,数合力尽,与从者三十人俱死。

既而脱脱大军至,连战旬有五日,士诚不能支,元兵遂围高邮。

士诚欲突围出走,卜之,谓当固守,敌且退。

乃坚持不动。

是时脱脱部将董抟霄分下盐城、兴化,尽拔大纵、德胜两湖间十二水寨,又分兵西平六合,士诚势大蹙。

  按:《续宏简录》称士诚败不能支,与吕珍、潘原明等突围出走,与此异。《纪事本末》、《从信录》直称脱脱克高邮者,误。

  十二月,元削脱脱官爵,安置淮安,以泰不花等代领其军,元兵溃去。

脱脱攻高邮急,隳其外城,城且下。

士诚谓亡在旦夕,忽闻殷雷声,贺曰:“可以战矣!”登楼仰视曰:“龙文虎气集我营上,急击勿失!”俄有诏解脱脱兵柄,削官爵,安置淮安,元诸将愤恨,铁甲军多散去。

城中乘间开门奋击,元兵大溃走,士诚势复振。

  按:旧史称脱脱被谗领兵不战,至十五年十月削官爵者,误。

考顺帝信哈麻之谮,谓脱脱出兵三月略无寸功,下诏削官爵,则脱脱出师高邮甫三月耳。

今据诸史改正。

  至正十五年乙未春二月,刘福通以韩林儿称宋帝,改元龙凤,号小明王。

  夏六月,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始渡江,取太平路。军中用龙凤年号。淮东饥。

  冬,士诚遣兵渡江,窥平江路。

江阴群盗并起,有朱英者,就抚复叛,奔高邮,质妻子,乞兵自救。

士诚初疑之,英盛陈江南土地之广,铁粮之富,子女玉帛之盛以艳其心。

士诚亦以淮东饥,谋他掠,乃遣弟士德率众,由通州渡江,攻常熟。

  元遣翰林待制乌马儿、集贤待制孙撝至高邮招谕。

  朝廷犹冀士诚有降意,乃遣二人赍宣明印牌至。

既入城,反覆开谕,士诚佯竦听,已而拘之别室。

一日馈食,欲胁之降。

撝大诟斥,乃令其下捶撝,撝不为动。

至正十六年丙申春正月朔,张士德陷常熟,遂进攻平江。

  二月王子朔,入平江,据之。

承平日久,城中无备。

士德兵猝至,参政脱寅(一作脱因)统官军义民捍御境上,达鲁花赤哈散沙领兵出战,总管贡师泰巡守城池。

士德攻城急,分守娄门杨椿督民伍,挺身力战,死之。

城陷,廉访司饶介分守齐门兵亦惊溃,哈散沙自溺死。

脱寅匿丛筱中,为游兵所杀。

贡师泰怀印遁。

士德兵仅三千人长驱而入,据平江,昆山、吴江、崇明、嘉定诸州县相继降。

改平江路为隆平郡,筑月城。

时江南全盛,甲仗钱谷如山,简括仓库,足资十年。

  三月,周王张士诚自高邮徙都隆平。

服御器用皆拟乘舆,以承天寺为王府,迁佛像踞坐大殿中,亲射三矢于栋以定都隆平。

告四方,改至正十六年为天祐三年,历曰“明时”。

立省院六部百司,以阴阳术人李行素为丞相,弟士德为平章,提调各郡兵马。

蒋辉为右丞,居内省,理庶务。

潘原明为左丞,史文炳知枢密院,徐义、徐志坚典亲军,李伯升节制军事,幕官韩谦、钱辅、苏昌龄、蔡彦文为参谋,署饶介为淮南行省参政,周仁为隆平太守。

凡郡、州、县正官,郡称太守,州称通守,县仍曰尹,郡同知称府丞,知事曰从事。

择寺观豪门为省院部司及诸将士所居,分夺互易几月,乃定命籍。

户部田赋皆仍元旧,悉免夙逋,赐今年田租十之四,并赐高年粟帛及贫民粥糜。

  设学士员,开宏文馆。

将吏子弟、民间俊秀游其中者,皆给廪饩,岁比其业。

设礼贤馆,诏四方明博之士居之,命筑常熟、吴江城,又遣将吕珍筑嘉定城,并易土以砖石。

  令设郡劝农使,县劝农尉讲修水利。

  是月,明太祖下集庆路。

  夏四月,遣兵徇松江,下之。

初,元元帅王与敬由平江战败,趋嘉兴,与苗军帅杨完者不协;投松江,复与镇守不协,乘衅焚掠。

杨完者遣将率苗军攻与敬,与敬投士诚。

苗军括金银财帛以巨万计聚于东门,士诚遣史文炳部兵马自泖湖古浦塘进苗军,一矢不交溃散,松江遂下,以史文炳镇之。

分兵下湖州,改为吴兴郡,以左丞潘原明镇之。

遣兵攻常州,有黄贵甫者间道归士诚,请为内应,兵至不战而破,改常州为毗陵郡。

  元集贤待制孙撝谋复高邮,死之。

初撝奉使高邮,被拘不屈,至是士诚据平江,转掠湖松诸郡,撝与士诚部将张茂先谋持撝所授站马札子,遣壮士赴镇南王府,约日进兵复高邮,谋泄遇害。

后士诚军中见失节者,辄自相嗤曰:“此岂孙待制邪!”

  六月,遣将吏文炳攻嘉兴,大败还。

元苗军帅杨完者为江浙行省参政,领苗獠、猺,名曰“答剌罕屯”。

嘉兴守御甚坚,先是,屡攻不克,至是文炳大举兵临其东门,尽为所歼,文炳仅以身免。

  秋七月,张士德率兵陷杭州,溃走。

土德与王与敬合兵,间道攻杭州。

元平章政事左答纳失里力战死,江浙左丞相达识帖睦尔遁入富阳。

士德入城,检括掳掠。

会有万户普贤收者年尚幼,率兵出战,参政杨完者领苗兵继进夹击,州民执挺巷战,士德大溃走。

初江南乱,达识帖睦尔等屡败,议者谓苗军可用,乃自宝庆招土官杨完者至淮南杀贼,以功累官参政。

至是杭州破,完者自嘉兴引苗兵赴援,击走士德,复杭州,达识帖睦尔乃还。

士德收残兵攻海盐,为乍浦钟氏所挠,不克。

  遣使征元江浙行省,员外郎杨乘不屈,死之。

  筑土城于平望。杨完者引苗军电嘉兴之合路,故筑城捍之。

  明叛将陈保二来降。初常州人陈保二聚众,以黄帕裹首,号黄包军。明师下镇江,徇奔牛吕城,保二降。至是复举众叛,降士诚,诱执明詹、李二将而去。

  是月,明太祖初称吴国公。

己亥遣儒士杨宪奉书至隆平通好。

略曰:“近闻足下兵由通州,遂有吴郡。

背隗嚣据天水以称雄,今足下据姑苏以自王,事势相等五,深为足下喜五。

与足下东西境也,睦邻保境,古人所贵,吾甚慕也。

自今通使往来,毋惑于交构之言,以生边衅。

”士诚得书,以比之隗嚣,甚恚,留宪不报。

  周遣舟师攻镇江,明统军元帅徐达御之于龙潭,焚其舟,杀溺甚众。又攻宜兴,明管军总管耿君用率兵援宜兴,争栅力战,中槊死之,宜兴陷。

  明遣徐达、汤和率师攻常州。

吴国公谕达等曰:“张士诚起盐徒,谲诈多端,宜速出军攻毗陵,先机进取,以沮其谋。

”于是达督兵进薄常州。

会降将邓清劫粮奔周军,又长兴新附卒七千人从其帅叛入周,反攻达营,达退营牛塘谷,周军围之。

食且尽,常遇春引兵自池州宋援,击周军,大败之,擒枭将张将军。

达复进攻,未下。

  八月,明益兵围常州。

徐达军城西北,汤和军城北,张彪军城东南。

士诚遣弟士德以数万众来援,达曰:“张九六(士德小字)狡而善斗,当以计取之。

”乃去城十八里,设三覆以待,别遣总管王均用以铁骑为奇兵。

达与士德交锋,均用铁骑横冲其阵,阵乱,士德退走,遇伏大败。

擒其将张虎、汤雄,杀获以万计,士德遁。

  按:常州之战,或称士德遇伏,阵乱退走,以马蹶为先锋刁国宝、王子虎所获,擒其将张、汤二人。

考《辍耕录》、《通鉴纲目》、《州史料》、《纪事奉末》诸书,并同此传闻之误。

《明史》止称获张、汤二将。

士德被擒,乃十七年七月明兵下常熟时事,为前锋赵德胜所擒。

《张士诚本传》及徐达、赵德胜诸传皆合。

考士德至金陵后贻书劝士诚,即于是年八月降元,其时正合。

又明太祖复士诚书,称常州之师,生擒二将,不及士德。

今据《明史》改正。

又陈基《舟中看虞山有感》诗可证(诗见下)。

  冬十月,遣兵陷淮安。元淮东廉访使褚不华死之。

  先是,不华与判官刘申共守淮安,相犄角。

既而总兵者怨不华,及檄甲别将兵击贼,冀以困不华。

至是士诚将吏椿攻淮安,掘堑相衔,揵水寨围之,复据赤鲤湖以断沭阳一路饷道。

城中食且尽,元帅运米万斛入河,为椿所抄。

遣使十余辈告急,总兵者按甲不出。

攻益急,城中罗雀掘鼠,及靴皮、鞍詹、革箱、败弓之筋,皆食尽,而后人相食。

城陷,不华犹据西门力斗,中伤见执,为寇所脔,子伴哥亦死。

士诚使史椿为淮安太守镇之。

初,元同佥都淮南行枢密院事,董抟霄建守御淮安之策,谓速宜布连珠营,使屯种而食,练兵积谷,且耕且种,不能用。

  明将华云龙、王弼败士诚弟士信兵于旧馆,擒骁将汤元帅。

  周遣使至金陵请和。

常州围久,士诚遣人奉书请和曰:“向者窃伏淮东,缘元政日弛,民心思乱,乘时起义。

自泰州取高邮,东连海坝,遂有平江诸郡。

若无位号,何以令众南面称孤,势使然也。

伏惟上贤以神武之资,起兵濠右,跨有江左,遥为左右贺,建大业。

向获詹、李二将,礼遇未遣,继蒙遣使通好。

愚昧不明,久稽行李。

今遣兵逼我毗陵,咎实自启。

然省已知过,欲讲和以解困阨,愿岁输粮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以为犒军之资,各守封疆,永为盟信。

”吴国公遣孙君寿复书云:“睦邻通好,有邦之常。

开衅召兵,实由于尔向者用师京口,靖安疆易,师至奔牛吕城,陈保二望风降附,尔乃诱其叛逆,绐执我詹、李二将。

继遣杨宪通好,又复拘留,构兵开衅,谁职其咎?我是以有常州之师生擒张、汤二将,尚以礼待,未忍加诛。

足下诚知悔过,不堕前好,归我使臣、将校,仍饷军需五十万石,即当班师。

大丈夫举事当赤心相示,浮言夸词,我甚厌之。

”士诚得书,不报。

  明复益兵围常州。

常州守将复诱明新附义兵来攻。

徐达请益兵,乃以精兵二万助之。

达营城南,常遇春营东南三十里外。

周兵攻达垒急,达勒兵出战,遇春与胡大海、廖永安来援,内外夹击,大破之。

擒其将张德,余兵奔入城。

  十一月,周将吕珍潜入常州,督兵拒守,达进逼之。

  至正十七年丁酉春正月,筑昆山太仓城,御方国珍。

  初,国珍起台州,劫掠海上,焚苏之太仓。

后降元,元欲藉其力以攻士诚。

乃数以海军犯昆山,七战七捷。

昆山州治自宋时迁太仓,至是复迁马鞍山下,筑土城以御寇。

太仓去木城,改筑砖石,为海滨积贮之所。

既而士诚遣人说方国珍,结为婚姻,昆山太仓始得宁息。

  二月丙午,明遣耿炳文等攻长兴,守将赵打虎以兵三千逆战,大败,走湖州。

戊申,长兴陷,炳文追获战舰三百余艘,及其将李福、安答失蛮等。

义兵万户蒋毅率所部二百人降,炳文以总兵都元帅守长兴。

  三月戊午,明徐达克常州。

初,常州兵虽少,食足,坚拒不下。

及被围久,敌众粮少,不能支。

吕珍宵遁,达督诸将急攻之,克常州,汤和以同佥总管守之。

  周杀淮安太守史椿。椿见士诚屡败,诸将骄侈,右丞徐义更加谮毁,乃遣人诣金陵,归附,事觉被杀。

  五月,明院判俞通海等以舟师略太湖,入马迹山冲水寨,周将王贵、钮律降。

通海舣舟胥口,吕珍以兵猝至,明兵欲退,通海不可,曰:“彼众我寡,退则情见”。

遂决战,矢下如雨,通海中右目,不为动,徐令帐下士披己甲,立船上曰:“我俞将军也。

”珍不敢逼,引还。

通海亦退。

  乙亥,周遣左丞潘原明,元帅严再兴侵长兴,守将耿炳文击破之,原明等遁。

  明副使张鉴等攻泰兴,士诚遣兵赴援,败走,周将杨文德等被擒。己卯,泰兴陷。

  六月戊午,明院判赵继祖、元帅郭天禄,镇抚吴良等围江阴。

士诚兵据秦望山以扼之,继祖引兵来攻,会大风雨,周兵奔溃,夺据其山。

己未进攻城西门,克之,以吴良为指挥使守江阴,复命其弟祯增兵协镇。

士诚据全吴,跨有淮东、浙西,江阴、长兴二邑乃南北水陆门户。

自长兴失,则步骑不敢出广德窥宣歙;江阴失,则舟师不敢氵斥大江上金陵。

由是侵轶路绝,筑城于虎邱,命潘原明筑吴兴城,即旧城而小之,务在坚厚而固。

谕之曰:“群雄角力,侵轶殊多,吴兴城大而枕湖,灌木易圮。

卫尔室家,不得不役尔民。

然征调屡烦,余实廑念。

其来役者,免今年田租。

  秋七月,明徐达徇宜兴,未下。

别遣前锋赵得胜攻常熟,下之,擒张士德。

士德枭鸷善战,能得士心,浙西地皆所略定。

既被擒,士诚气大沮,士德至金陵,吴国公欲留之以招士诚,士德不从,乃间道贻士诚书,俾降元自助,士诚遂决降元之计。

  八月,明徐达、常遇春、康茂才袭江阴马驮沙,克之,获其楼船。

  明将费子贤下武康。

  周王士诚降于元,元以为太尉。

初士诚兵累败,思降元。

及士德贻书劝降,即遣使诣省相请降,词多不逊。

达识帖睦尔以其反覆,不许。

复遣周仁往请,杨完者亦固劝。

乃令承制参政周伯琦至平江抚谕之,士诚始要王爵,不许。

请为三公,不许。

完者又力劝,乃许之,表授士诚太尉,开府平江,弟士德淮南平章,士信同知枢密院事,立江淮分省、江浙分枢密院于平江,以处其官属。

将吏皆授官有差。

元以达识帖睦尔有招安功,加太尉。

士诚虽去伪号,奉正朔,而土地、甲兵、钱粮自据如故,以苏州子城为太尉府。

  太尉士诚署周伯琦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寻拜江浙行省右丞。

  至正十八年戊戌春二月,明俞通海、廖永安、桑世杰等攻江阴石牌。世杰陷阵,死。永安等奋击,擒守将栾瑞、朱锭,尽获其海舟,遂拔之。

  三月,士诚袭建德路,败还。

明师初克建德,以部指挥李文忠守之。

士诚遣将与元苗帅杨完者率苗獠数万,水陆奄至城下,文忠出奇兵破其陆军,取俘馘浮巨筏上,乘流而下,水军见之亦遁。

  夏六月,士诚攻常州,守将汤和击却之,擒获三百人。常与吴接境,自陷没后,士诚间谍百出,和防御严密,敌莫能窥,至是力战却之。

  甲午,士诚兵攻常熟,明将廖永安与战于福山港,大破之。

  秋七月庚子,廖永安迫士诚兵于通州狼山,再破之,获其战舰而还。

  九月,太尉士诚袭苗帅江浙行省左丞杨完者,杀之,据杭州。

初完者帅元兵屡败士诚。

士诚既降,欲图之。

达识帖睦尔亦厌完者骄横,召士诚兵共图之。

士诚遣史文炳、吕珍等引兵袭完者,围其居,完者战败,及其弟伯颜皆自杀。

部将蒋英、刘震等,率众三万余人降李文忠。

士诚据杭州,完者部将宋兴在嘉兴,闭城自守,寻亦攻破,降之。

朝廷诏士信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自是方面大权,悉归张氏,达识帖睦尔徒拥空名而已。

  冬十月,明徐达克宜兴。

达攻宜兴,久不下。

乃奉太祖谕,遣丁德兴分兵绝太湖口,断其饷道。

城中军士乏食,达并力急攻,拔之,以元帅杨国兴守宜兴。

廖永安率舟师乘胜深入击士诚兵于太湖,遇吕珍与战,后军不继,舟胶浅见执。

士诚欲降之,不屈,囚之。

明太祖欲以所获将士三千人易永安,士诚不从。

士诚欲以永安易士德,太祖亦不许。

后士德不食死,永安亦卒于吴。

  筑湖城。城据太湖之南滨,东西亘百余里,号“一字城。”沿城筑堑,以防明师侵轶,又筑邵昂土城。

  士诚遣兵据绍兴。元御史大夫拜住哥诱杀行枢密判官迈里古思,绍兴乱,士诚遣兵守之。

  至正十九年己亥春正月庚申,胡大海、李文忠取诸暨,守将华元帅遁。

万户沈胜既降,复叛。

大海移兵攻绍兴,不能下。

已而士诚遣将吕珍围诸全,堰水灌城。

大海救之,夺堰反灌珍营。

珍于马上折矢誓,请各解兵,大海许之,纵珍还。

  二月,士诚大举兵攻江阴。

艨艟蔽江,部将苏同佥者驻君山,指画为进攻状。

明守将吴良戒军士勿轻动。

未几,士诚阵于江濡,良命弟祯出北门与战,当其西北面。

潜遣元帅王子明率壮士驰出南门。

既而士诚分兵欲攻东门,子明驰击之,生擒五百余人,杀溺甚众,士诚宵遁。

先是,士诚图复江阴,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

良谨备之,士诚不得逞,至是大败。

  明平章邵荣攻湖州,退屯临安。李伯升攻之,荣设伏以待,伯升遇伏,败走。

  三月,士诚侵建德。

明守将李文忠御之于东门,使别将潜出小北门,间道绕出阵后夹击,大破之。

寻复攻严州,文忠遣将何世明迎战于大浪滩,败之。

士诚兵据分水岭,世明乘胜逆击,又败之,馘五百余级。

  夏四月,士诚将李伯升攻婺源,明守将张茂先败之。明太祖自将攻绍兴,拔其城,以冯国用守之。既而国用卒于军,士诚复遣兵陷绍兴。

  秋七月,士诚大发浙西诸郡筑杭州城,坏白塔舰城。

  九月,元征海运粮于士诚。

自中原乱,士诚与方国珍分据浙西、东,江南海漕久不至,京师苦饥。

至是,因河南始平,士诚与国珍并降,南北道通,朝廷乃遣尚书伯颜帖木儿、曹履亨以御酒、龙衣赐士诚,征海运粮。

伯颜帖木儿等至杭州传诏,命士诚输粟,方国珍具舟,达识帖睦尔总督之。

既而士诚虑国珍载粟不送京师,国珍又恐士诚掣其舟,互相猜疑。

使者往来,开谕再三,始受命,岁输粟以为常。

  士诚遣兵侵常州,吴复督兵出忠节门,击败之。吴良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之三山,士诚兵狼狈还。

  冬十二月,士诚复侵建德,遣将据分水、新水之三溪。李文忠部将何世明击之;斩其将陆元帅、花将军等一千余人,焚其营。明改建德为严州府。

  明常遇春率师攻杭州,围其城。

  至正二十年庚子春三月,常遇春解围去。

  开常熟白茅港。白茅受海潮逆上,泥淖壅积,海口湮塞,水不得泄,农田患之。因发卒数万开浚,又议置爬沙夫,以加疏浚,岁以为常。自是数郡无水患。

  夏五月,士诚海运粮十一万石至京师。

  遣将李济据濠州。

初,吴国公起自濠,及是为士诚所据。

吴国公问攻取计于刘基。

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

陈友亮据上游,名号不正,且兵力强,宜先图之。

友亮平,取张氏如探囊物耳。

”吴公善其言,姑置之。

  闰五月,陈友谅称帝于江州,国号“汉”,遣使约士诚,合兵攻应天。

士诚许之,应天大震。

既而士诚观望,兵不果出。

吴国公患友亮与士诚合,曰:“二寇合,我首尾受敌,不如先破友亮,则东寇胆落矣。

”急令人诱友亮速至,破之。

士诚兵不出。

  按:陈友亮约士诚合兵事在二十年。

友亮初僭帝号时,旧史称二十三年三月者,误。

附载友亮书称士诚为大吴王殿下,尤谬。

士诚称吴王时,友亮已死;友亮奉书时,士诚官太尉,安得有大吴王之称?又士诚虽许友亮,并未出兵。

旧史称士诚议应汉,令吕珍、张虬以兵十万从牛渚渡江,攻滁州,亦非实录。

  秋九月,士诚兵侵诸全,明守将袁实战死。又遣吕珍、徐义侵长兴,自太湖分三路入明,守将耿炳文击破之,总管汤全、张珙被杀。

  开常熟盐铁等塘。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开宾贤馆,立乡学。

开馆以礼宾客羁寓之士,所赠遗及饮食、宫室、舆马、供帐甚盛,凡四方名土避地东南者,咸归焉。

又立乡学,凡民间遣子弟入学者,予以衣冠,月给廪米五斗。

  时外患少息,士诚不复设备,识者危之。

昆山人郭翼献策,不纳。

翼见士诚日骄纵,上书曰:“明公仗马棰,下娄及越数十城,望风请服者,非能极虑安危,力足胜也。

人苦元政久,守令贪残,不恤其下,故相率离散,莫为之守。

明公诚反其道休劳之,然后乘时进取,则霸业可成。

若遽慕宴安,耽逸乐,不惟精锐坐销,且四方豪杰争起,虽欲闭境自守,其终能乎?”士诚怒,欲杀之,妻刘氏止之曰:“翼策诚善。

”乃得免。

  春三月,士诚海运粮十万石至京师。

  秋七月,以弟同知枢密院事士信镇淮安,左右司员外郎陈基参军事。

  八月,明胡大海攻绍兴不克。部将张英至城下,遇伏死之。大海引兵还。

  冬十月,遣司徒李伯升大举兵攻长兴。

众十余万,水陆并进,直薄城下,明守将耿炳文御之。

城中兵止五千,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三路进援,伯升夜劫营,诸将皆溃,炳文婴城拒守。

遣左副元帅刘成出西门迎击,成兵却,伯升追至东门,力斗,成战死。

伯升悉兵围之,结九寨为楼车,下瞰城中,运土石填濠隍,放火船烧水关,攻甚急。

城中昼夜应敌,凡月余。

  十一月戊午,明将常遇春援长兴,李伯升解围,遁。吴国公在江州闻长兴围,急命常遇春兼程赴救。伯升闻遇春至,拔营走,遇春追击之,俘斩五千余人。

  至正二十二年壬寅春二月,明叛将蒋英杀金华守将,胡大海奔降士诚。

  三月士诚遣兵攻诸全,败还。

士诚乘浙东乱,遣弟土信与吕珍率兵十万攻诸全,明守将谢再兴告急于李文忠。

文忠以严州兵少,檄胡德济自信州往援,且扬言徐右丞达、邵平章荣将大军刻日至,以恐敌军。

士信果惧,谋夜遁。

吕珍欲退军五里,下营以待决战。

德济乘间潜入城,与分门而守,夜半开门,帅死士突出,砍士信营,营中惊乱,人马自相蹂践,大溃走。

  夏四月,太尉士诚承制,以淮南行省参政饶介为咨议参军,辟杨基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并辞去,基转客介所)。

  五月,士诚海运粮十三万石至京师。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春二月,士诚遣将吕珍率众十万围宋刘福通于安丰,杀福通,据其城(时福通奉宋主韩林儿,都安丰)。

  三月辛丑,吴国公自将救安串,吕珍败走。

初,明师起,用宋年号。

及安丰被围,刘福通使人告急于吴国公。

公曰:“安丰破则张士诚益强。

”乃亲率徐达、常遇春等救之。

比至,安丰已破,吕珍据城,列栅盛兵拒守。

明将汪元帅拔其中垒,左右军败,阻于堑,不得出。

遇春以精骑横突其胁,三战三胜,珍大败。

庐州左君弼出兵助珍,又败,珍与君弼皆走。

吴国公以林儿归,居之滁州,命达等移兵围庐州。

元将竹昌忻都乘间入安丰。

  按:刘辰《国初事迹》称太祖援安丰,士诚遁去。

刘福通奉林儿退据于滁,士诚复入安丰者,误。

福通为吕珍所杀,安得复奉林儿走滁?吕珍遁后,安丰为元将所据,士诚未尝复入,王世贞《二史考》尝辨之。

  夏四月乙丑,明诸全守将谢再兴叛,降士诚。

初,再兴遣人私往杭州贩易,吴国公怒责之,再兴惧,杀知州栾凤、参军李梦庚,以诸全军马赴绍兴降。

左丞李文忠闻乱,遣胡德济屯兵五指山,以备之。

  五月,士诚海运粮十三万石至京师。

  秋九月,降将谢再兴以士诚兵侵东阳。

明李文忠自严州率锐卒驰救,胡深自处州来援,合兵逆战于义乌,横突再兴阵,大败之。

去诸全六十里,并五指山筑新城,以胡德济守之。

未几,士诚遣李伯升以十六万攻围新城,城坚不可拔,引去。

  太尉士诚自立为吴王。

士诚拓土日广,南抵绍兴,北逾徐州达于济宁之金沟,西距汝颍、濠泗,东薄海,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户口殷盛,国用饶富。

吴国公方与汉主陈友亮相持,未暇东顾。

乃益骄,令其下颂功德,胁达识帖睦尔邀封王爵。

达识畏之,为请于朝至再三。

元不许,士诚乃自立为王,改国号曰“吴”,尊母曹氏为王太妃。

太妃贤,有知识。

每劝士诚曰:“元政贪残,故群思择主。

汝惟爱养百姓,保全东南,毋使涂炭,足矣。

称王僭号,非吾所乐闻也。

”明祖起兵,尝劝其请和,又屡乘问言吴越王故事,士诚难之。

  立宗庙,吴王士诚亲告庙。还,祀社稷群神。

  置王府官属,定约束。

  治乏宫于郡城中。即旧郡治基拓之,广五百亩,中为殿,取宜兴、嘉兴、长兴土实之。初,士诚据承天寺为宫,至是令复为寺。

  冬十二月,元遣户部侍郎博罗帖木儿来征漕,不与。

初,士诚之降元也,参军俞思齐劝其漕贡,及是不肯与。

思齐进曰:“向为贼,不贡。

今为臣,不贡可乎?”士诚怒,抵几仆地。

思齐弃官隐东南,海运始绝。

  是年,凿九曲河塞至和塘之尾,以障海潮。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春正月,吴国公朱元璋进位为吴王。

  吴王士诚议开取士科,用经艺。

令曰:“有德者有言。

士之尊圣贤、抱大用者心必和平,词抒浑雅。

自今所取,务合经术,毋采诡奇。

”乃以隆平北为淮南省,南为江浙省,分命人典试事。

  按:向纪称陈征主淮杨,维桢主浙考。维桢避地钱塘,张吴累使招致不赴,且具书谕士诚以顺逆成败。后一至宾贤馆,旋即放归,无为士诚典试事。

  夏四月,明俞通海、张兴祖率兵掠刘家港,进逼通州。吴兵御之,败。院判朱琼元帅陈胜等百余人皆被执。

  秋八月,吴王士诚逐元丞相达识帖睦尔,幽之。

以其弟士信代为江浙左丞相。

右丞答兰帖木儿、郎中真保谄事吴王,媒孽丞相短。

士信因数达识帖睦尔罪,勒令自陈老病避位。

又胁将佐,上言丞相非士信不可,即逼取符印,幽之嘉兴,士信代为丞相。

  冬十月,吴王士诚杀元南台御史大夫普化帖木儿及丞相达识帖睦尔。

士诚既幽达识帖睦尔,遣人讽行台使,请于元为真王,普化帖木儿不从,即使人至绍兴索其台印。

普化帖木儿怒,封印贮库中,曰:“头可断,印不可与。

”又迫之登舟,曰:“身不可死,义不可辱。

”赋诗二章,从容仰药酒,掷杯地上曰:“我死矣,逆贼当踵我亡也!”达识帖睦尔闻之,曰:“大夫已死,吾生何为?”亦仰药而死。

  冬十月,遣丞相士信大发兵攻长兴,明守将耿炳文、费聚等击败之,获其将宋兴祖。

士信愤,益兵围城。

炳文、聚悉力拒守,汤和自常州赴援,合击,大败吴军,士信走还。

吴以芝塘为行府,驻节于山泾口,命吕珍督民夫十万,堑其地为港,长九十里。

  丞相士信大治第于东城,号丞相府。司徒李伯升治第于西城。

  至正二十五年乙巳春正月,吴复攻长兴。

明守将耿炳文连破之于城下,镇抚欧大智战死。

长兴为士诚必争之地,炳文拒守凡十年,大小数十战,无不胜,士诚迄不得逞。

  二月,吴司徒李伯升大举兵攻诸全,大败还。

伯升挟谢再兴,以马步舟师二十万围诸全之新城,筑庐舍,建仓库为持久必拔计。

明守将胡德济遣使至严州,求救于李文忠。

文忠帅朱亮祖等驰救,去新城二十里,据险为营。

德济曰:“寇势盛,姑少驻以俟大军。

”文忠曰:“兵在谋不在众。

彼众而骄,吾少而锐。

以锐遇骄,必克之。

”诘旦会战,天大雾,晦冥。

文忠集诸将,仰天自誓,张左右翼待之,自将中军当敌冲。

会胡深以处州兵来援,军气益奋。

文忠横槊引数十骑乘高驰下,冲其中坚,伯升挥精骑围文忠数重,文忠纵骑驰突,所向皆靡,大军乘之,德济师城中兵鼓噪出,吴军大溃。

遂北数十里,斩首数万级,溪水尽赤。

获将校韩谦等六百人,甲士三千,辎重铠仗如山,举之旬日不尽。

伯升及五太子仅以身免。

  按:李文忠前后与张、吴十余战,皆著奇功,忠勇为诸将冠。

《国初事迹》称文忠尝以事得罪太祖,密通好于张九四。

平章既得报,谋约降。

既而悔之,乃饯张使,醉而缚,投于水。

其说殊诞。

  冬十月戊戌,明下令伐张士诚,规取淮东。

明已西平伪汉,乃议东伐。

左相国徐达、平章常遇春等先取通泰诸郡,翦其肘翼,然后专事浙西。

乙巳,达兵趋泰州,遇春分兵海安坝以遏吴军。

丁未,达围泰州新城,击败士诚,湖北援兵获元帅王成。

己酉,击败淮安李院判援兵,擒万户吴聚等。

  闰十月,徐达等克泰州。

士诚以舟师四百艘出大江,次范蔡港,别以小舟出没江中,为疑兵。

江阴守将康茂才驰奏,太祖谕徐达等曰:“寇非敢攻江阴,溯上流,不过欲我陆兵备水。

我兵既分,彼将弃我水军,疾趋陆寨捣我之虚,此一计也。

又闻遇春出海安,彼将诱之深入,潜师以趋海安或泰州,令我首尾衡决不相救援,又一计也。

今遣廖永忠还兵水寨,大军勿轻动。

彼徘徊江上,自老其师,乘其懈而击之,必破矣。

”庚辰克泰州,擒守将严再兴、夏思忠等九十四人,卒五千人,马百六十余匹,船四十艘。

分兵徇兴化,守将李清固守,不下。

  十一月辛卯,徐达进攻高邮,未下。太祖恐达深入重地,不能策应诸将,乃命冯国胜率所部节制高邮军。达还,军泰州。

  吴分兵陷宜兴。徐达自泰州赴救,以别将守泰州。自率中军精兵渡江,击吴军于宜兴城下,败之,获三千余人,复宜兴。

  十二月,吴兵攻安吉,明守将费子贤击却之。

先是,吴连岁出兵侵安吉,屡为子贤所败。

至是复遣张左丞率兵八万进攻,子贤坚壁拒守,城上设战车弩以御之,射杀吴枭将二人,吴军惊溃。

  吴遣右丞徐义率兵援高邮。冯国胜围高邮,守将俞同佥坚守不下,使人至乎江求救,乃遣义以精兵三万救之。义观望,屯昆山之太仓,三月不进。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春正月,吴遣兵趋江阴,败还。

吴以水师五百艘驻君山,又自马驮沙溯流窥江阴。

明守将吴良戒严以待。

太祖闻,亲督大军,水陆并进救之。

比至镇江,吴兵已焚瓜州,掠西津去。

乃命康茂才等出大江追之,至浮子门,吴军遮海口,乘潮追茂才。

茂才督诸军力战,吴良出兵夹击,大败吴兵,降其将秦德等,获卒二千余人。

  吴遣骁将军壮从徐义趋淮安,援高邮,又遣彭元帅由瓠子角趋海安。

  按:旧史此下有“王保保将兵南来,由天长援高邮”之文。

考王保保尝受命南平江淮,然以南军方强,未尝南下,仅驻军河南。

复以一军屯济南,防遏南军而已。

至二十六年春方与李思齐、张良弼等交攻,相持经年,转战西北之不暇,而暇将兵南下邪?

  三月,徐达等克高邮。

冯国胜围高邮久,守将俞同佥诈遣人约降,以推女墙为应。

国胜夜遣康泰率兵千人入城,城上急下板闭之,皆被杀。

会徐达自宜兴还军泰州,攻高邮,遣使请以孙兴祖代守海安,遇春督水军为高邮声援,从之。

且使谕达曰:“高邮为士诚巢穴,今攻之,彼必来救。

闻徐义已入海,或由射阳湖,或出瓠子角,或由宝应趋高邮,不可不备。

”达得书,会兵合战,一鼓克之,斩俞同佥,俘将士千余人,悉遣戍沔、辰二州。

海安孙兴祖亦击败吴将彭元帅,擒之及士卒三百余人。

  夏四月,徐达、常遇春移兵攻淮安。

吴右丞徐义驻兵马骡港,援淮安。

达乘夜袭破之,义泛海遁去,获院判钱富等及卒三千,战舰百余艘,进薄城下。

淮安守将右丞梅思祖、副枢唐英、萧成等藉军马、封府库出降,并献所部四州。

达命指挥蔡迁、华云龙守之。

  徐达还兵,克兴化。先是,达徇兴化不下,太祖令人图淮东地形要害,见瓠子角为兴化要地,命达以兵绝其隘,至是克兴化。

  明遣平章韩政收复濠州。

初,李济守濠,名为张氏守,实怀观望。

太祖命相国李善长以书招之,济不报。

太祖叹曰:“濠,吾家乡而失之,是我有国而无家也。

”乃命韩政督顾时等攻之。

城中拒守甚坚,政用云梯炮石四面并攻,城中不能支。

庚申,济及知州马麟以城降。

太祖命时守濠,徐、宿、泗、颍诸州相继下,淮东悉平。

  秋八月,明太祖议大举伐吴。

李善长曰:“张兵力未衰,又多积储,恐难猝拔。

宜伺隙而动。

”徐达曰:“张氏骄横,其将如李伯升、吕珍辈徒拥众为富贵之娱,参军王、蔡、叶三人皆迂阔书生,不知大计。

臣奉主上威德,率精锐,声罪致讨三吴,计日可定。

”太祖大喜,即简阅士卒,择日兴师。

庚戌,以伐张士诚祭告大江之神。

辛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二十万伐吴。

太祖亲御戟门,集将佐谕曰:“卿等戒饬士卒,城下之日毋肆掳掠,毋妄杀戮,毋发丘垅,毋毁庐舍。

闻士诚母坟墓在城外,毋侵毁。

”复御西苑。

达等议师行先后,遇春欲直捣平江。

太祖曰:“张天麟在杭,潘原明在湖,彼皆士诚指臂。

今若遽攻平江,两人必并力赴援,难以取胜。

不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指臂既翦,平江势孤,立破矣。

”太祖复密谕徐达曰:“此谋戒勿泄。

吾欲遣熊天瑞从行,俾为我间,天瑞降非本意,其心欲叛。

今但声言直捣干江,彼必叛往张氏以输此言,则堕我计矣。

”癸丑发师。

  明移檄平江,数士诚八罪,略曰:“余本濠梁之民,起兵救乱,赖天地祖宗之灵及将帅之力,一鼓而有江左,再战而有浙东。

陈氏称号,据我上游,彭蠡交兵,元恶授首,其父子兄弟相率归顺。

既待以不死,复封以侯爵,将相皆置于朝班,庶民各安于田里,荆襄湖广尽入版图。

惟兹姑苏张氏恃强负固,诈降于元,坑参政、囚待制、害丞相,僭号改元,钱粮不贡,且诱我叛将,掠我西边,肆其侵扰,此兴师之故也。

凡尔人民,若能归顺即我良民,旧有田庐,仍为产业,永保家室。

张氏臣僚或全城归附,或弃刃投降,名爵赏赐,余所不吝。

  按:祝允明《枝山野记》载明祖伐张吴,榜文称“龙凤十二年皇帝圣旨”、“吴王令旨”,时尚用宋主年号。

  吴王士诚大阅水军舟舰于胥山。令所在将士,皆严兵固守。赦境内今岁秋粮,从左丞潘元绍“欲出兵先结人心”之请也。

  明徐达率诸军发龙江,声言直捣平江。

别遣李文忠趋杭州,华云龙趋嘉兴,以分吴军。

辛酉,师入太湖。

己巳,吴将尹义、陈旺出师湖州港口,遇春与战,擒之。

次洞庭山,指挥熊天瑞果叛入吴。

  癸酉,明师至湖州之昆山,吴将石清、汪海守昆山,遇春与战,擒之。张士信驻兵湖上,不敢战而退。

  甲戌,明师至湖州之三里桥。

吴分兵三路拒守,参政黄宝当南路,院判陶子实当中路,右丞张天麟当北路,以同佥唐杰为后继。

明亦分三路兵进攻,常遇春攻南路,王弼攻北路,徐达自以大兵攻中路,别遣骁将王国宝率长枪军扼其归路。

黄宝与遇春战,败走,欲入城,桥断复还,被擒。

天麟、子实不战退。

吴遣司徒李伯升来援,由荻港潜入湖州,与天麟闭城固守。

达令王国宝攻南门,自以大军继之,吴将俞得全、院判张义及陶子实出战不利,达围其城。

  吴遣将吕珍、朱暹、五太子及王晟、戴茂、李成等率六万人援湖州,屯城东之旧馆,出大军后,筑五寨自固。

达令遇春等以奇兵由大全港,营东阡南之姑嫂桥,更出其后,连筑十垒以遮绝旧馆之援,戴茂、李成惧,遁去。

  吴遣潘元绍屯兵乌镇,为旧馆军声援。徐达乘夜击之,遁去。达复填塞河港,绝其粮道。

  吴王士诚亲督精兵赴援,与徐达等战于皂林,大败逃归。

  九月,吴遣同佥徐志坚以轻舟出东阡,遇春与战于姑嫂桥,会风雨昼晦,令壮士乘划船数百突击吴军,擒志坚,降其卒二千余人。

吴复遣右丞徐义至旧馆觇形势,遇春扼其归路。

义阴遣人约士信引兵来援,乃遣赤龙船亲兵援义,义得脱。

与潘元绍率赤龙船屯平望,别乘小船至乌镇,欲援旧馆。

遇春由别港追袭之至平望,纵火燔其赤龙船,军资器械俱尽,旧馆援绝。

  乙未,明李文忠攻杭州。是时别将廖永忠、薛显将游军攻德清,克之。遣别将攻绍兴。

  冬十月壬子,常遇春攻乌镇,徐义、潘元绍败走。

遇春逐北,至升山。

吴平章王晟同佥戴茂军升山,遇春攻其陆寨,破之。

晟、茂并降,余军奔入旧馆东壁。

复攻其水寨,部将顾时引数舟绕出吴军,吴船上人皆俯视而笑。

时觉其懈,突率壮士数人跃入敌舟,大呼奋臂,诸舟争进,薄之。

五太子盛兵来援,遇春兵小却。

薛显以舟师直前奋击五太子,烧其船,吴军大溃走,尽拔升山水陆寨。

五太子、吕珍、朱暹等以旧馆降,籍其兵,得六万人。

徐达以吕珍等徇于城下,城中大震。

  是月,李文忠遣指挥朱亮祖、耿天壁分兵攻桐庐,守将戴元帅降。遣指挥袁洪、孙虎围富阳,克之,擒守将同佥李天禄,遂合兵攻余杭。

  十一月甲申,徐达下湖州,守将张天麒、李伯升降。

伯升协守湖州,达百计攻之不能下。

至是达遣冯国胜以降将徇城下,遥语伯升出降,伯升在城上言:“张太尉遇我厚,不忍背之。

”抽刀欲自杀,左右抱持,劝曰:“援绝势孤,可奈何?不如降。

”左丞张天麒、总管陈旺大哭曰:“臣负国矣!”遂降。

伯升不得已,亦降。

  按:《明史》李伯升以湖州降,旧史称湖州下时伯升遁归,至明年平江将下始降者,误。

  辛卯,李文忠下余杭,守将谢五降。五,再兴弟也。文忠谕之降,许以不死,五与再兴子五人俱出降。文忠进兵杭州。

  壬辰,李文忠入杭州,守将潘原明降。

时文忠将至,原明遣员外郎方彝诣军门纳款,文忠曰:“胜负未分,降无乃太早乎?”对曰:“杭虽孤城,生灵百万。

天兵所至,无不摧破,特先为民请命。

”文忠许之,令彝还。

文忠至,原明及同佥李胜藉府库军马、土地人民、钱谷职贡,数诸司符印,并执叛将蒋英、刘震出降,以女乐迎文忠,麾去之,得兵二万人,粮二十一万石,马六百匹。

文忠执元平章丑的长寿等与蒋英、刘震俱槛送应天。

太祖以原明归顺,仍援平章,守杭州,听文忠节制。

  李文忠进兵攻绍兴,守将同佥李恩忠、总管卫良佐降。华云龙攻嘉兴,守将宋兴降。浙西诸郡县皆下。

  徐达既下湖州,会诸将进趋平江。至南浔,守将王胜战败,死之。

  辛丑,攻吴江州,驻师城西石里村,遣人谕知州杨彝,彝降。参政李福死之。

  癸卯,徐达围平江。

达军从太湖至城南鲇鱼口,击吴将窦义,义败走。

吴遣锐卒迎斗,尹山桥、康茂才持大戟督战,走之,焚其官渎战舰千余及积聚甚多。

大军围城,达军葑门,常遇春军虎邱,郭子兴军娄门,华云龙军胥门,汤和军阊门,王弼军盘门,张温军西门,康茂才军北门,耿炳文军城东北,仇成军城西南,何文辉军城西北。

四面筑长围困之,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别筑台三层,下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及巨炮其上,所击辄糜碎。

城中大震,然坚守不能下。

明指挥茅成急攻娄门,突至外郛中,义死。

指挥杨国兴攻阊门,亦战死。

  吴无锡守将莫天祐遣部将杨茂至平江,被执。

茂善泅水,天祐潜命入姑苏与士诚相闻。

逻卒获之于阊门,水栅送达军,达释而用之。

时城坚不可破,天祐拥兵为平江声援,达因纵茂出入,因得其彼此所遣蜡丸书。

达悉知城中虚实,攻围之计益备。

  明平章俞通海分兵略太仓,州守将陈仁以大舶百余艘降。崇明知州何永孚、昆山知州费复初并率众降。

  十二月,宋主韩林儿卒(明太祖令以明年为吴元年)。

  至正二十七年丁未,吴元年春正月,太湖澄碧三日。

  庚子,吴松江路守将王立中以城降。

  二月,徐达檄俞通海会兵攻姑苏,通海师至,与吴军战于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死。

  三月,吴军出,挑战于城西南,仇成军小却。

  夏四月,徐达分兵徇嘉兴,旁县皆下之。

  五月丙子,明太祖以书谕降,书曰:“盖闻汤放桀,武王伐纣,汉祖灭秦,古帝之兴,兵势相加,乃为常事。

当王莽之亡,隋之失国,豪杰乘时蜂起,图王业,据土地,及其定也,必归于一。

天命所在,岂容纷然,虽有英雄事业弗成,亦当革心,以畏天顺民为贤,以全身保族为智,若汉窦融、钱ㄈ是也,自古皆然,匪今独异。

尔能顺附,其福有余,毋为困守孤城,危其兵民,自取夷灭,为天下笑。

”士诚得书,不报。

  六月己酉,吴王士诚亲督兵出战,败还。

士诚以被围久,欲突围决战。

觇城左方军阵严整,不可犯,乃遣徐义、潘元绍潜师出西门,掩袭,转至阊门,将趋遇春营。

遇春觉之,急分兵北濠,绝其归路。

战良久未决,士诚复遣参政黄哈刺把率兵千余助之,又自帅精兵出山塘为援。

山塘路狭,塞不可进,麾令稍却。

遇春抚王弼背曰:“军中皆称尔为猛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声驰铁骑,挥双刀奋击,吴军却。

遇春因率众乘之,吴大败,人马溺死沙盆潭甚众。

吴有勇胜军,号“十条龙”者,皆骁猛善斗,每披银镫锦衣,执大杖出入阵中,至是亦悉挤溺万里桥下而死。

士诚马惊堕水,几被获,肩舆入城。

  吴旧将李伯升说降。

吴王士诚既败归,计忽忽无所出。

旧将李伯升遣所善客逾城诣士诚,求见。

士诚召之入曰:“客欲何言?”客曰:“为公言兴亡祸福之大计,愿公安意听之。

”士诚曰:“何如?”客曰:“公知天数乎?昔项羽喑呜叱咤,百战百胜,卒败垓下,天下归汉祖,此天数也。

公初以十八人起高邮,元兵百万围之,此时猛虎落阱中,死在旦夕。

一旦元兵溃乱,公乘胜攻击,东据三吴,有地二千里,带甲数十万,南面称孤,此项羽之势也。

若能于此时不忘高邮之危,苦心劳志,收召豪杰,度其才能,任以职事;抚人民,练兵旅;御将帅,有功者赏,败军者戮;使号令严明,百姓乐用,何特三吴,可保天下不足定也。

”士诚曰:“足下尔时不言,今复何及?”客曰:“尔时虽有言,亦不得闻也。

何则?公子弟、亲戚、将帅罗列中外,美衣玉食、歌儿舞女日夕酣宴,极天下之娱乐,犹未厌足。

提兵者自以为韩白,谋画者自以为萧曹,傲然视天下,不复有人。

当此之时,公深居于内,败一军不知,失一地不闻,纵知亦不问,故至今日。

”士诚叹曰:“吾亦甚恨无及,然则今当何如?”客曰:“吾有一策,恐公不能从。

”士诚曰:“不过死耳。

”客曰:“使死有益于国家,有利于子孙,死固当。

不然,徒自苦耳。

且公不闻陈友亮乎!跨有荆楚,兵甲百万,与江左之兵战于姑孰,鏖于鄱阳。

友亮举火欲烧江左之船,天乃反风而焚之,卒以兵败身丧。

天命所在,人力无如之何?今攻我益急,公恃湖州援,湖州失;嘉兴援,嘉兴失;杭州援,杭州失。

今独守尺寸之城,誓以死拒,窃虑势极患生,猝有变从中起者。

此时欲死不得死,欲归无所归。

故窃以为莫如顺天之命,自求多福,遣一介之使疾驰金陵,称公所以归义救民之意,公开城门,幅巾待命,亦不失为万户侯,况尝许以窦融、钱ㄈ故事乎?且公之地,譬之博者,得人之物而复失之,何损?”士诚仰首沉虑良久曰:“足下且休,吾将思之。

”然卒谢客,竟不降。

时城中饥甚,士诚乃集民告之曰:“事势如此,余复何策?将自缚诣军门,降以救汝曹。

若死守,恐城破之日,汝曹无噍类,奈何?”民闻,皆伏地号哭,愿效死守。

吴征援兵于无锡,守将莫天祐遣兵阵于望亭。

  士诚弟士信中飞炮死。

壬子,吴遣兵突出胥门索战,锋甚锐,遇春接战稍却。

士信方在城楼督战,忽大呼曰:“军士疲矣,且止且止!”遂鸣金收兵,遇春乘势追至城下,复筑垒逼其城。

士信张幕城上,踞银椅,与参政谢节等会食。

左右方进桃,未及尝,忽飞炮碎其首而死。

城中汹惧,士诚自是不敢出。

平江围久,城中食尽,时海滨尚有储粟,参政王原恭、董绶谋欲出决战,引粟入城,不果。

降将熊天瑞教城中作飞炮以击外,所伤颇多,城中木石俱尽,拆祠庙民居为炮具。

明兵为之退却,徐达令军中架木若屋状,承以竹笆,军伏其下,载以攻城,矢石不得伤,攻愈急。

  九月辛巳,徐达克平江,执吴王士诚以归。

达督将士破葑门,遇春破阊门新寨,帅众渡桥,进薄城下。

枢密唐杰登城拒战,士诚驻军门内,令参政谢节、周仁立栅以补外城。

杰败不支,投兵降。

周仁、徐义、潘元绍及钱参政等,皆纳款请降。

晡时,吴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陷,民皆恸哭,执梃巷战。

士诚使副枢密刘毅收余兵,尚二三万,亲率之战于万寿寺东街,复败,毅被执。

士诚仓皇归,从者数骑耳。

初,士诚战屡败,谓其妻刘氏曰:“我且死,奈何?”刘曰:“君勿忧,妾必不独生。

”乃积薪齐云楼下以待。

及城破,驱其群妾、侍女登楼,促其自尽。

令养子辰保纵火焚之,自缢死。

士诚归,焰未熄,妻妾皆烬,左右散走,独坐室中。

徐达遣李伯升谕意,时已薄暮,士诚方拒户自经。

伯升抉户入,令故部将赵世雄抱解之,复苏,劝曰:“九四英雄,患无身耳?”达又令潘元绍劝谕之,反覆数四。

士诚瞑目不答,乃以旧盾舁出葑门,途中易以户扉。

至舟中,闭目不食,遂传送应天。

徐达籍所获官属,平章李行素、马玉麟,参政陈恭、谢节、董绶、王原恭,右丞徐义,左丞潘元绍,同佥高礼,内史陈基、饶介等所部将校,及杭、湖、嘉兴、松江等郡官吏、家属,及外郡流寓之人凡二十余万人,并元宗室、神保大王黑汉等九人,皆送应天。

先是,城久不下,常遇春忿曰:“城下之日,三岁小儿亦当斩。

”及城陷,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

”且令将士曰:“掠民财者死。

杀降者死。

毁民居者死。

”既入,吴人安堵如故。

  丁亥,徐达还师,取无锡,守将莫天祐降。

天祐守无锡,达屡遣人谕降,俱被杀。

至是,令平章胡廷瑞急攻之,天祐犹坚守不下。

州人张翼知事急,率父老见天祐曰:“吾民为张氏守十二年矣,张氏已就缚,固守将为谁?”天祐掷其帽于地,曰:“谁不知降也?”乃降。

  按:《明史》:莫天祐以无锡降。旧史称天祐出兵高桥,战败被执,自刎者误。

  徐达分兵徇南通州。太祖命泰州指挥孙兴往取通州,比至,达兵已至。其守将张右丞即士诚从子;所谓“大眼张”者,闻士诚被执,亦举城降,吴地悉平。

  己丑,吴王士诚至应天,自杀。

士诚至龙江关,坚卧不肯起。

舁至中书省,与语,问所欲,不答。

舁入朝,不跪亦不言,太祖以其英杰,能得民心,欲全之,反覆与语,乃张目答曰:“天日照公不照我,自好为之,毋多言。

”终不食,自缢死,年四十七。

太祖命葬之。

冬十月,明改平江路为苏州府。

  明年春,吴王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秋,灭元。

  至正壬辰春,城平江。

古城基内掘得一碑,其文云:“三十六,十八子。

寅卯年,至辰巳。

合收张翼同为利。

不在常,不在扬,切须款款细思量。

且卜水,莫问米,浮图倒地谁扶起。

修古岸,重开河,军民拍手笑呵呵。

日出屋东头,鲤鱼山上游,星从月里过,会在午年头。

”或谓三十六,四九也;张翼,巳午之交也;后一年,癸巳。

张士诚起兵第行九四,首乱者十八人。

  士诚起事,义社十八人:李伯升、潘原明、潘元绍、莫天祐、莫天锡、徐义、徐志坚、韩谦、钱辅、宋兴祖、张天麟(一云俞中)、李宁、花同佥、吕珍、五太子、及其弟士义、士德、士信也。

吴亡,土义三人皆前死,余无一人死难者。

  士诚为人持重寡言,似有器量,然无远图。

自专制江浙,渐骄逸,委政于弟士信、女夫潘元绍及三参军等。

士信、元绍尤好聚敛金玉珍宝,嗜声伎,日夜歌舞以自娱。

诸将帅亦偃蹇不用命,每称疾不起,要官爵田宅,然后强出战。

军中多载姬妾乐器,或大会游谈之士,蒱蹴踘为戏乐。

丧师失地,士诚皆置不问,仍用为将,上恬下熙,以迄于亡。

  张士德,小字九六,勇鸷善斗,且得士卒心。

士诚略定江南、浙西地,皆士德功。

明师下常熟,被执不屈,寓书力劝士诚降元以拒明。

既殁于金陵,元追封士德为楚国公,立庙昆山祀之,征杨维桢为楚国公碑文。

  陈学士基有《舟中望虞山有感》诗云:“一望虞山一怆然,楚公曾此将楼船。

间关百战捐躯地,慷慨孤忠骂贼年。

填海欲衔精卫石,驱狼愿假祖龙鞭。

至今父老犹垂泪,花落春城泣杜鹃。

”此亦感士德被擒事而作。

  按:据陈诗,知诸史称士德被擒于常州者,误。

  士信,小字九七,性荒淫,务酒色,逼杀达识帖睦尔,代为丞相,吴人侧目。

尝出镇淮安,陈学士基参军事,有诗云:“桓桓霍将军,出入光百辟。

位重言益卑,功高志弥抑。

”盖讽之也。

平江之围,为龙井炮击死。

  李伯升、潘原明与士诚同起事。

伯升位司徒,最用事。

后以湖州降,明太祖命仍故官,进平章,同知詹事府事,又为征南右副将军。

原明以平章守杭州,降,太祖亦命仍故宫,后署云南布政司事。

与伯升并岁,食禄七百五十石,不治事。

张吴诸臣降明者,二人最见优礼云。

  按:《翦胜野闻》称司徒李伯升先以国情输我师,太祖以为佞臣,使斩以示士诚。

《枝山野记》亦同,皆误也。

旧史称伯升至金陵,自谓必得重赏,太祖曰:“丁公之僇谓何?”乃杀于士诚之前。

盖亦沿野闻野记之误。

考《明史》,伯升子犹世袭指挥,何云见杀。

  吕珍,字国宝,泰州人,骁勇敢战,与朱暹同为士诚亲信宿将。

以同佥出守绍兴,屡败方国珍兵,要其饷糈。

后援湖州,屯旧馆。

尝廓革囊兵,宵济以袭明师。

每战辄为歌,令其帐下儿及城中人歌以噪,敌兵称以为虎将。

常遇春亦畏其锋,为之徙营。

卒败,与朱暹俱降。

  按:史吕珍以旧馆降。向纪称珍入卫姑苏,见时势日蹙,忧愤成疾而终者,误。

  五太子姓梁;名寄,高邮人,士诚养子,故号五太子。

短小精悍,能平地跃起丈余,善没水,转斗无前。

与吕珍、朱暹率兵援湖州,屯旧馆。

常遇春攻升山水寨,五太子盛兵来援,遇春为却。

薛显烧其船,以旧馆降。

  按:五太子与吕珍、朱暹同降。向纪称其援升山水寨,一夕暴卒,恐非实录。

  潘元绍,字仲昭,其先本赵氏,宋亡,避祸易姓。

潘元绍,士诚女夫也,为江浙行省左丞,性奢侈,耽声色,有姬七人,皆慧丽。

姑苏围急,元绍战败,归召七姬,谓曰:“我受国重寄,义不顾家。

脱有不诫,若等宜自引决,毋为人耻。

”最少一姬段氏跪而请曰:“毋令公疑。

”遂自缢。

六姬亦相继缢,至正丁未七月也。

元绍敛其尸,同瘗。

后圃张羽作《七姬权厝志》,高启作《七姬冢》诗,陈基作《群珠碎》词。

元绍又尝纳美娼数十,有苏氏绝艳,最宠。

一日醉后,忽杀之,以金盘荐其首宴客。

后平江破,擒元绍,至台城杀之,投其首于溷。

  莫天祐,兴化人,有膂力,善格斗,攻陷盱眙、濠泅,其力居多。

士诚降元后,表天祐同佥枢密院事,守无锡州。

平江之围,天祐令部将杨茂奉蜡书,没水入城通问。

书中有“一成兴夏,五千复越”之语,为徐达军所获。

达屡遣使谕天祐降,皆被杀。

及平江破,诸城皆下,惟天祐犹坚守。

明师急攻之,乃降。

太祖以其多伤兵士,杀之。

  按:莫天祐与张、吴同起事。《明史》称:天祐元末保无锡州,士诚招之不从,攻之不克。及士诚受元官,天祐乃降。士诚表为同佥抠密院事。未知孰是。

  徐义典亲军,官至右丞,为张吴所倚重。

然用兵善衄,数奔。

尝援高邮,顿兵不进。

援淮安,远随入海。

援湖州,一厄于旧馆,再败于乌镇。

至平江破,被执。

  宝义,字德刚,泰州人。

初从张士德泛海,取通州,陷太仓,诸将多取金帛、子女,义独诫其下无秋毫犯。

迁吴时,义力言淮海上游四邻多敌,不宜置户外,士诚不能用。

署参军,进参政,守平望。

明师烧赤龙船,义部独全。

更率舟师屯鲇鱼口,兵败遁去,不知所终。

  史椿,字长年,嘉兴人。

初,士诚设礼贤馆,椿与弟荣以文学被宠遇。

既而署椿部将为谋主,椿说士诚收召豪杰,不宜专任。

所亲右丞徐义谮之,出守淮安。

明太祖定金陵,椿劝士诚效钱、窦故事,不听。

乃潜遣人纳款金陵,事泄,杀之于旧馆城下。

  王晟官左丞,为吴部将,尝荐席帽山人王逢,且赠之马,逢以诗辞。

又与杨维桢善,尝微行松江,步谒草元阁,移酒船宴阁所,杨赠诗有:“微行谁识王丞相,草履过门如野人”之句。

后与同佥戴茂援湖州,屯升山,为常遇春所败,与茂俱降。

  周仁,山阳锻工也。

资性刻深,稍习吏事。

淮张入吴,署为隆平太守,与士德同心僇力,躬亲细故,以聚敛功至上卿。

吴亡,俘至金陵,仁曰:“钱谷盐铁籍皆在我,汝国欲富,当勿杀我。

”主者怒曰:“亡国贼,尚敢言是邪?速杀之。

”吴人闻之,手额谢天曰:“今日天开眼也!”

  朱英,江阴盗也。

至正乙未,江阴群寇互相吞啖,英与江宗三分党戕杀。

宗三将入城杀英,英时就招安为判官之僚佐,无如之何。

遂申白江浙行省云:“朱英谋反。

”省遣元帅观孙压境,观孙逗留不进,英乘间挈家逸去,过江至高邮,求救于张士诚,借兵复仇。

士诚由此定渡江之策,后仕吴,官平章。

  三参军者,王敬夫、蔡彦文、叶德新,皆书生,不知大计,又谄佞,事蒙蔽。

时吴中有十七字谣云:“丞相做事业,专用王蔡叶。

一朝西风起,干瘪。

”后平江破,俘至台城,明太祖命刳三参军,藁于旗竿之首,果如谣云。

  淮张兵起,元臣死难者甚多。

赵琏,字国器,颍川人,以参知政事镇泰州,死之。

李齐,字公平,广平人,以进士第一人历官知高邮府,死之。

时论谓齐与泰不华、李黼为大科三魁,皆不负所学。

淮东廉访使褚不华,字君实,石楼人,死淮安。

淮南行省照磨盛昭,字克明,归德人;淮东宣慰司掾纳速剌丁,字士瞻,大名人;枢密院都事石普,字元周,徐州人;集贤待制孙撝,字自谦,曹州人,并先后死高邮。

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睦尔死嘉兴,行台御史大夫普化帖木儿死绍兴(以上九人死事详上),其余忠节之士尚多,略志于左。

  杨椿,字子寿,吴人。

以《尚书》试艺于有司,屡屈。

至正丙申,张士德攻平江,参政脱寅守吴,辟椿为参谋,保守娄门,入幕之。

明日淮兵即附城,椿戎衣率其卒昼夜守。

比明,守臣皆遁去,寇夺门入,椿匹马弯弓,督民伍接战,大骂寇。

以戟裂其口,骂不绝而死。

椿门人陈普居郡城,兵至其门,使拜,不屈;且骂曰:“若所为寇耳!”亦死之。

  杨乘,字文载,滨州人,仕元为江浙行省员外郎,以事免官,居松江青龙镇。

至正丙申,淮张陷乎江及松江,乘日与故人酣饮,每嘘唏曰:“吾知所以自处矣!”七月,土诚遣所署吴县丞张经、松江府判官马信之具礼币致之,乘曰:“吾废处田里久,不足以辱使者。

请置币礼门外,某氏家当择日具礼受命。

”经等如其言。

乘命子卣卓具牲醴告祖祢,既竣事,复命酒饮。

逮暮起,行后圃,顾西日晴好,慨然曰:“晚节如是,足矣!”命卣等治畦,处置家事如平时,抚其孙虎林,恰恰如也。

归坐至夜分,二子立侍,命曰:“吾将就寝。

”诘旦,卣等怪寝门未启,发视,已自经。

得手书,言死生昼夜之理,且以得全晚节为快。

  按:此据金纲《杨员外郎传》及《辍耕录》。

《续宏简录》则云:“淮张下平江,有郭良弼、董绶者先仕元、后从张吴游,因盛称杨乘才,土诚遣张经往征乘,乘曰:”良弼等皆名臣,今已失节,顾欲引我邪?‘且让经平日所读何书,今日所事何主。

经曰:“礼贤下士,振穷恤苦,莫若张王,是以委身。

’乘曰:”昔周武王慢士虐民,而夷齐仇之邪?‘经俯首不能对。

乘退,整衣冠自经死。

  李棠卿,乐平人,为无锡州仓使。

淮张来攻,抱印避草泽间,土诚以仓印故购之急。

度不得脱,遣人怀印间道纳之行省。

寻被执,诱以仕,不屈,囚系死狱中。

  刘良,常州万户府知事也。

淮张围常州,援兵不至,良遣其子毅赍蜡书间道抵江浙求救,未及还而城陷。

良不屈,合门赴水死。

时武进县尹万溶率民兵战于葛桥南,死之。

  尤鼎臣为嘉定吏。

至正中海寇数入娄江,参政宝哥顿兵无战意,鼎臣从州倅在兵间屡著谋效。

及淮张入吴,倅奉印降,鼎臣力阻不得,为其将所执,啖以美官,不屈,杖之百余,终身锢之江阴。

  张介福,字子祺,覃怀人,徙吴。

少慕乡先生许衡,以礼自持。

淮张兵入吴,掠其家,端坐不动。

兵胁令导诸富家,不从,以刀砍其面,流血仆地。

醒复起,戴冠危坐,颜色自若。

后因亲墓在城西,恐盗发之,长庐墓侧。

士诚欲强致之,不可,使其弟往问,答曰:“无乐乱,无贪天祸,无忘国家。

”馈之粟,力辞。

及将卒,谓其友曰:“吾志希古人,未能也。

惟无污于时,庶几哉!”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官浙江廉访使。

张士诚据浙西,僭王号,月鲁不花具舟载妻子,自匿木柜中,蔽以藁秸,走庆元。

时有管军百户邹世闻,登州人,戍海宁。

会张氏陷浙西,世闻屏居峡石,不食死。

  张吴开宏文、宾贤诸馆,又筑景贤楼以为招贤之所。

赠遗舆马居室、服食什器甚具,吴中才隽及四方文学知名士避兵侨寓者多归之。

或居宾位,或就僚属,或主谋议,或典文章,彬彬焉盛于东南,用著于左。

  周伯琦,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鄱阳人。

仕元,以文学居馆阁,后出为江夏廉访使,遇长枪军,遁入杭。

至正丁酉,行省假伯琦参知政事往平江招谕,士诚见之大喜,留之,署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寻拜江浙行省左丞,后除行御史台侍御史。

伯琦仪观温雅,粹然如玉。

博学,工文章,篆隶真草尤擅名,著《六书正讹》、《说文字原》二书。

儒学张贤以宾礼待之,为建第宅于干将坊乘鱼桥北,号“老相公”衙。

厚其廪饩,以矜式国中。

留吴十年,日与诸文士觞咏。

吴平,归鄱阳,寻卒。

史论谓伯琦遭时多艰,善于自保,而致身之义阙焉。

  按:《翦胜野闻》称太祖平吴,见周伯琦,先赐大醉三日,后杀之。

考伯琦归里而卒,席帽山人《挽周侍御》诗有:“含凄歌黍离,委顺正邱首”之句可证。

  郑元祐,字明德,遂昌人,徙钱塘。

年十五能诗赋为文,力追古作,咸淳诸老皆折节下之。

再徙平江,台省交章荐,不就。

至正十七年,授平江路学教授,旋移疾免。

又擢江浙儒学提举,数日卒。

元祐居吴依张氏,为宾贤馆中第一人,诗曰《侨吴集》。

  陈基,字敬初,台州临海人。

从其师黄缙游京师,授经筵检讨,以事引避归里,已而奉母入吴,以江浙左右司员外郎参张士信军事,于淮安改参太尉府军事。

太尉称王。

基独力谏,不听。

寻授内史,迁学士院学士,一时书檄、碑铭、传记多出基手。

基在吴得小圃于天心里,以台州有丹邱,因号“小丹邱”。

吴平,明太祖召基修《元史》,赐金而还。

初,张吴与明相持,基在幕府为书檄,多所指斥。

及吴亡,吴臣多见诛,基独免。

世所传《夷白集》,其指斥之文犹备列云。

  饶介,字介之,临川人,自翰林应奉出检江浙廉访司事。

张氏攻平江,介分守齐门,兵溃城陷,介闭门高卧。

士诚慕其名,累使强起之,更自往造请,表为淮南行省参政,署咨议参军,与陈基同典文章。

家采莲泾上。

介豪于诗,在吴多罗致四方名士为幕客,日以觞咏为事。

吴亡后入金陵,见杀。

  张宪,字思廉,山阴人,号玉笥生,学诗于杨维桢,负才不羁,尝恣言天下事,众骇其狂张,吴辟为枢密院都事。

吴亡,遁去。

变姓名,寄食杭州报国寺,人莫识也。

旦暮手一编不释,夜即枕之卧。

及殁,人视之,其所作诗《五笥集》也,乃知为宪。

云凡土诚宾客不倍者,止宪一人。

初玉笥生应吴聘,杨廉夫送以诗云:“近报淮吴张柱国,楼船遣使聘嘉宾。

汉家自有无双士,赵客何劳十九人。

天上琼花回后土,江南杜宇到天津。

若逢吕相烦相问,应有奇书痛绝秦。

”吕相指同佥吕国宝珍也。

  戴良,字叔能,浦江人。

仕元为江浙行省儒学提举,避地吴中,依张士诚。

久之,见士诚将败,即挈家泛海,后南还。

变姓名,隐于四明山。

元亡,良不忘故主,每形于歌诗。

明祖物色得之,欲授以官,固辞,忤旨自杀。

  王逢,字元吉,江阴人,避乱吴中,号最闲园丁。

淮藩征为帅幕,辞。

尝为张士德画策,使北降于元以拒明,士德用之。

左丞王晟荐逢擢淮省都事,又辞。

吴亡,明祖欲辟用之,坚卧不起,隐上海之乌泾,自称席帽山人。

有《闻吴门消息》诗云:“唇亡遂使诸藩戚,板荡将贻上国忧。

”张吴宾客中,惟戴良与逢始终心不忘元云。

  孙作,字大雅,江阴人,避兵于吴,载书两簏。

士诚廪禄之,旋以母病谢去。

众为买田,筑室居之。

著书十二篇,号“东家子”,宋濂作《东家子传》。

后仕明至国子司业。

  杨基,字孟载,蜀人,居吴。

遭乱赤山,著书十余万言,名曰《论鉴》。

张吴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辞去,客饶介所。

明师下平江,基以饶氏客徙临濠。

后起,累官至按察使。

  徐贲,字幼文,蜀人,徙居平江北郭,与高启诸人为“北郭十友”。

工诗,善画山水,张吴辟为属,俄谢去。

居湖州蜀山。

吴亡,谪徙临濠,后以荐起,仕至河南布政使。

  唐肃,字处敬,山阴人,入吴,居北郭。博学,无所不通,张吴时为杭州黄冈书院山长,迁嘉兴路儒学正。吴亡,例赴京。

  鲁渊,字道原,淳安人,官浙西副提举。张氏称王,擢为博士。

  余尧臣,字唐卿,永嘉人。客会稽,吕珍罗致幕下,与有保越之功。后入吴,居北郭,为士诚客。城破,徙临濠。

  苏大年,字昌龄,以字行,真定人,元末官翰林院编修。

乱后居吴,张士诚开藩,特用为参谋,称苏学士。

工诗文,善画。

晚年自号“西坡”,又称“林屋洞主”,先吴亡卒。

  姜渐,字羽仪,诸暨人。至正间,以兵变侨居吴,为诸生。张氏辟为淮南行中书左右司都事,未几以疾辞,杜门以著述为事。

  陈秀民,字庶子,温州人,博学善书。至正中知常熟州,张氏礼致为参军,历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入明后不知所终。

  陈汝言,字惟允,本家庐山五老峰下。

父征,字明善,始居吴兴。

兄汝秩,并有隽才,汝言尤倜傥知兵。

张氏时客潘原明所辟藩府参谋,亲信用事,声势甚盛,尝骑马过吴市,遇王行方徒步,汝言不为下,以手招之曰:“王止仲可来吾家看画。

”王尾之往,勿敢后。

其矜伉如此。

后仕明官济南经历,坐法死。

汝言善画,尝为王叔明改《岱宗密雪图》,叔明叫绝,以为神奇。

及临难,从容染翰墨毕,然后就刑。

  张经,字德常,金坛人。

父监,字天民,时称“张有道”。

至正丙申,张士德渡江,选令、丞、簿、尉,中十有一人。

经与焉,起为吴县丞,历县尹,同知嘉定州,调松江府判,所至有惠政,人歌思之。

经历任迁转,皆出淮藩。

时人有诗云:“楚公宾客谁最贤?”又曰:“肝胆岂能酬楚国。

”盖士德号知人,能得士如此。

  钱用壬,字成夫,桐川人。

仕元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移守淮安,擢太尉府参军,又参平章张士信军事。

于淮安升参政,镇淮、徐、邳三州。

后仕明,为礼部尚书。

  郭翼,字羲仲,昆山人。

为文追古作者,杨维桢称其文“可方轨西京”。

翼素有大志,尝上书士诚,以为不宜慕宴安耽逸乐,士诚欲杀之。

刘夫人力谏,止。

翼亡去,耕娄上,号“东郭生”,又称“野翁”,著有《林外野言》。

  按:向纪称郭翼为同佥院判。考卢熊《迁善先生郭君墓志铭》但称异以训导,老于学官,无为院判事。

  卢熊,字公武,昆山人。

少从杨维桢学,博学,工文词,尤精篆籀。

张吴时为吴学教谕,奉母居平江。

平江破,熊被创甚,例遣赴金陵,后起官至兖州知州。

  尤义,字行之,长洲人。

父纪,位大司徒开国魏郡公。

义长身美髯,声如洪钟,膂力绝人,沈鸷多韬略。

江淮兵起,义保障乡里有功,授官不拜。

及张氏据吴,荐于朝,授浙江宣慰,管平江户府事。

义惧不敢辞,旋以忧卒。

子国祥,博学通经,兼善骑射,朝廷诏权父职,张氏强驱用之,平营之战死焉。

  按:义以武略著,迫胁于张氏,非周伯琦诸人比。然尝为张氏用,故附列于后。

  吴开宾贤馆,贫无藉者亦争趋之。

美官爵,丰廪禄,得志一时。

或作《北乐府》嘲之曰:“皂罗辫儿紧扎捎,头戴方檐帽。

穿领阔袖衫,坐个四人轿。

又是张吴王,米虫来到了。

”至若见几高蹈之士,有张吴所不能招致者,今亦著列于左。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

少读书铁崖,因以为号,又称“东维子”。

初以进士历官江西儒学提举,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

张氏据浙西,累使招之不赴,遣弟士信咨访之。

因撰《五论》,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且具书复士诚曰:“阁下乘乱起兵奖王室,淮吴之人,万口一辞,以阁下所为有不可及者四:兵不嗜杀,一也;闻善言则拜,二也;检于自奉,三也;厚给吏禄,奸贪必诛,四也。

此东南豪杰望阁下之足与有为也。

虽然,为阁下将帅者,有生之心,无死之志;为阁下守令者,有奉上之道,无恤下之政;为阁下宗族姻党者,无制禄之法,有奸位之权,假佞以为忠,托诈以为直,饰贪虐以为廉;最可畏者,动民力以摇邦本,用吏术以括田租,铨放私人,不承制出;纳国廪,不上输;受降人不疑,任忠臣而复贰。

六者有一,足以丧邦,阁下不可不省也。

夫当可为之时有可乘之势,迄无成效,其故何哉?为阁下计者少,而自谋者多也。

维桢老且病,爵禄不以干,阁下幸采其言。

小可以为钱谬大可以为晋重耳、齐小白,否则身犯六畏,不有内变,必有外祸。

始忆维桢言,呜呼晚矣!”士诚不能用。

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

尝有《上张太尉》诗云:“珍重晋公经济手,中兴天子复神州。

”盖犹以拥戴王室期之也。

一日偶来吴门,士诚强使邀之,不得已一诣宾贤馆。

时朝廷方以龙衣、御酒赐士诚,士诚以廉夫至,喜甚,即命饮以御酒。

酒酣,以指画尘几上,作一绝云:“江南日日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

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张见之,知终不就,遂放归。

后明祖以前朝老文学,再遣使奉书币征之,维桢赋《老客妇谣》以进。

安车一诣阙,即还山。

  顾德辉,字仲瑛,一名阿英,昆山人。

少豪侠自喜,后乃折节读书,筑玉山草堂于茜泾西,日与四方名士张翥、杨维桢、倪瓒诸人为雅集。

淮张据吴,欲强以官,乃奉母去,隐吴兴之商溪,寻以母丧归绰溪。

士诚再辟之,辞不获,乃髡发庐墓,且营寿藏,自为志铭,称“金粟道人”,题其像曰:“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

若说向时豪侠处,五陵鞍马洛阳街。

”吴亡,与其子元臣并徙濠梁。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无锡人。

值元季乱,尽散家资,独往来江湖间。

初,张士信闻瓒善画,使人持绢侑以重币求画,怒曰:“瓒不能为王门画师。

”即裂其绢。

士信深衔之,一日与诸文士泛太湖,闻小舟中有异香,士信曰:“此必一胜流。

”急傍舟近之,乃瓒也。

士信怒,欲手刃之,诸人力救,乃鞭之。

倪被鞭,不吐一语。

人问何乃不发一语,答曰:“一说便俗。

”瓒常过苏台,赋《怀古诗》以寓意,云:“望中烟草古长洲,不见当时麋鹿游。

满目起来溪上水,流将春梦过杭州。

  高启,字季迪,长洲人。

工诗文,初居城东北陬。

张氏据吴,启去,依外家,居吴淞江之青邱。

时饶介为张氏上佐,罗致知名士为幕客,启为首冠,卒不为张氏屈。

  陶宗仪,字九成,黄岩人。

好古,工文章,避兵三吴间。

张氏署为军谘,不就。

艺圃一区,以笔墨自随,辍耕树阴,抱膝而叹。

每纪一事,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埋于树根。

后累盎至数十,尽发所埋,录之,题曰《南村辍耕录》。

  贝琼,字廷臣,一字廷琚,崇德人。士诚据吴,隐于殳山,累征不就。

  邵光祖,字宏道。父宦吴,因家焉。博学好古,尤精研六书,著《韵书》四卷。辟为湖州学正,不赴,以布衣终。

  王嘏,字伯纯,河东人,寓华亭。张太尉辟为常熟州教授,力辞。

  宋克,字仲温,长洲人,博学工书,尤以章草名。任侠学兵法,周流无所,益以气自豪。张吴欲罗致之,不就。

  王鉴,字明卿,真定人。

少学于虞集。

父瑁为吴县尹。

鉴省亲,因居吴,日从缙绅诸老讲究经义。

家贫,无担石储,未尝以私干人。

士诚入吴,造庐访鉴,每导以仁义得民。

士诚嘉纳,尝语人曰:“明卿高世士,吾益友也。

”后鉴疾,士诚遣善医候视,及卒,命有司恤其家,葬之横山。

  焦白,字任道,淮人。

流寓吴中,以诗画自适。

张氏辟为湖州教授,不就。

变姓名,寄食嘉定。

一夕心动,省母吴城,为门校察知。

有司敦迫至,力乞归养。

或讽曰:“君颀而长髯,黄金加黻,爵列侯等,不愈于带索邪?”白不答。

  张翼,字光弼,庐陵人。

参左丞杨完者军府事,迁杭省右司员外郎。

完者死,翼弃官不出。

张太尉礼致之,不屈。

居西湖,放情诗酒,愤张氏擅权,策其必败。

题诗云:“一阵东风一阵寒,芭蕉长过石栏杆。

只消几度瞢腾醉,看得春风到牡丹。

”翼尝奉丞相委,入姑苏索各官俸米,因赋诗呈太尉,有“相君求米如求雨,员外得船如得仙”之句。

又有辞答太尉见招诗云:“中年晚觉壮心去,涉世颇知前事非。

若使范增能少用,肯教刘表失相依。

风云天上浑无定,麟凤人间不受几。

残梦已随舟楫远,五湖春水一鸥飞。

  钱惟善,字思复,钱塘人。

号曲江居士。

善毛诗,工书法。

仕元,官副提举。

张氏据吴,惟善不屈,隐吴江之同川,与杨廉夫唱酬,有句云“笠泽水寒鱼尾赤,洞庭霜落树头红。

”又曰:“汉史丁公那及齿,陶诗甲子不书年。

  董远,字仁仲,天台人。

入吴止天平山,复寓松陵之梅花庄。

张王奉书币迎之,远受书返币。

使再及门,乃避地锦峰,依浮图以居。

洪武中,以荐为莆田令。

  王思忠,吴江人。

雅尚文学。

张氏据吴,屡征不至,率义勇保障乡间。

后徐达兵下吴江,顿师石里村,知州杨彝惊懑不知所出,思忠劝彝率众归附,达嘉之,赐思忠旗号,使镇守焉。

  秦裕伯,字景容,大名人。

仕元,累官福建行省郎中。

弃官,客扬州,复避地上海,居母丧尽礼。

张王遣使招之,拒不纳。

后明祖累使征之,强起,官至治书侍御史。

  右皆张吴所不能致者。

  按:向纪称士诚聘陶安及刘基,俱辞不至,恐未有据。

又《翦胜野闻》称刘基过苏,见士诚曰:“贵不及封侯,何可久也?”登虎邱曰:“天子气尚在,吴头楚尾”云云。

考张吴时,基未尝至苏。

  缪孝子伦,字叔彝,东平人。

侍父官游寓钱塘。

至正丙申,淮张兵入杭,执其父,将杀之。

伦哀号乞免,勿听,倾家资以赎,勿听,乃自缚请代,于是杀伦,而释其父。

  高邮张氏女,有艳姿。

淮张兵破城,叩女家,索之不得,将害其父母。

女不得已出拜,贼挟之行,女欣然从。

过桥,投水死。

又同郡高氏妇方携女从夫出避兵,度不免,入道旁空舍,脱金缠臂与女,且语夫令疾行,自缢。

夫抵仪真,夜梦妇曰:“吾缢彼舍矣。

  朱氏,杭州黄仲起妻,与女临安奴俱有姿色。

至正丙申,淮张兵破杭州,临安奴仓皇言曰:“贼至吴,我别母,求一死也。

”俄而兵掳诸妇,至其家,指朱氏母子曰:“为我守此,日暮我当来。

”朱惧辱,与女俱缢,其妾冯氏亦缢。

继而仲起弟妻蔡抱幼子,与乳母汤皆自缢。

士诚表其闾曰“一门五烈”。

  刘节妇,泰州坂抡人。

至正丙申,随父居吴门。

适张士诚部将曹某龙潭之战,夫阵亡。

刘冒凶赴死所,求尸归葬,欲以身殉,父不许。

既而权贵人闻刘美且贤,争欲强委禽焉。

刘以死誓,刮面削发,士诚旌之。

  王氏,吴人杨椿妻。

淮兵入平江,椿力战死。

王氏披发徒跣,寻尸三日不得,兵欲刃之,擗踊抱城门柱,大呼动地,诉其魁曰:“人谁无夫妇,汝等专务杀人而来邪?抑欲为安民计邪?”其魁义之,禁兵勿沮其往来。

王循河而恸,夫尸忽自张香桥下水中跃出,殓葬之。

益哀毁不食,夫之神凭王大言曰:“我死,汝无他志。

期五日当取汝与子女同归。

”及期,王一恸而绝,子颖方十五岁,女满奴九岁,皆同日死。

  周烈妇,太仓张百夫女,赘夫周某。

淮兵下姑苏,百夫谋刺元帅某,事泄被杀,并诛其家。

妇年十七,有殊色,械武陵桥上。

将斩之,帅诱之曰:“能从我,活汝命。

”妇怒曰:“岂有夫死,父母死而我独生者乎?”又曰:“苟从我,当葬汝夫及父母。

”妇怒骂,帅子拔刀磨其颈曰:“不从,断汝首,啖汝肉。

”妇益愤,顾谓所亲曰:“我有金若干在某所,幸为我买棺葬父母,我则拊夫侧。

”遂就杀。

  梅氏,吴县人浦玉田妻。

淮兵破城,浦逸去。

兵获梅,将污之。

梅探怀中金与之,乘问赴水,水浅不溺。

兵至水侧,以刀拟斫之。

梅不为动,兵舍去。

后至者复欲钩出之,力挽不肯升。

兵怒以戈揕其腋死。

高启作传。

  邱端一,吴人,孀居守节。淮兵入吴,其父遇害,欲污端一,大骂,不辱而死。

  某氏,平江路史后载妻。

淮兵破城,载方行役京口,妻亟属子女于姻曰:“我夫在远,我不早死,不幸被强辱,虽欲死不得矣。

”语未绝,兵入,急趋赴水死。

  担夫妇,不知姓名,夫在官仓担米。

至正丁未六月,平江围急,担夫应募,充战士,死城西。

妇号泣城下,觅尸得之,既殓,焚其骨,裹以绵,抱骨投水死。

  张氏据吴时,吴中妖异事,见纪载者甚伙,今集录之。

  至正乙未正月廿三日日入时,平江城中忽闻空中兵甲声自东南来。

渐近,但见黑云一簇中仿佛有人马甲骑,前后火光若灯烛者无算,迤逦由西北方没。

民居屋瓦揭去,床榻多倒仆,或藏米酱诸物皆飞去。

其年二月,张氏入平江。

  乙未七月三日,嘉兴东马桥上白龙见,盲风怪雨,黑云汹涌,暗若深夜,万屋齐飞,溪水直立。

有大木从半空坠下,折为二。

经一二时,龙由马桥历城北,望太湖去。

是月六日,松江见一大星如杯碗,尾长四五丈,光焰烛天,戛然有声,东北飞入月中而止。

月如仰瓦,星恰盛其中。

不一年,松江、嘉兴遭兵乱。

  丙申春,嘉兴枫泾镇,有柳树若牛鸣者三。海盐州有一柏树,作老鹤声戛戛不绝,顷之众树同声和之,一二时方止。是年两地皆被苗军抄毁。

  丁酉年三月,上海人家鸡伏七雏,一雏作大鸡状,鼓翼长鸣。明年戊戌春,钱塘鸡伏九雏,一有三足。又诸暨鸡伏五雏,一有四足,皆鸡妖也。

  庚子二月六日,浙西诸郡震霆掣电,雪大如掌,顷刻积深尺余。是时杭州方被围,未几兵退。

  甲辰四月,华亭西清庵廊屋一十九间,每间屋柱皆有声,若以桶覆水面而击其底者。

人以手按之,则振掉而起,经时乃止。

是岁六月,平江、嘉兴、松江三郡水忽涌起,高数尺,若潮涨者,虽不通潮处亦然。

  丙午八月辛酉,上海俞店桥南,牧羊儿三四人闻头上恰恰有声,仰视之,流光中陨一鱼。时方日昳,县市人哄然指一流星,自南投北。明年丁未,吴亡。

  元初有傅立者,善卜筮。

世祖以杭州故都之地,恐有再兴者,命立占之。

对曰:“其地六七十年后会见城市生荆棘。

”后张氏据浙西,杭数毁于兵,遂为墟。

  杭州自丙申春淮张陷平江后,盐米不通。

至七月,有运饷至者,省臣喜,为之挂红。

越三日,而淮兵入杭,苗军赴援,继至城中,两遭劫掠。

己亥十二月,明兵突斩关入,杭州被围。

城门闭三月余,粮道不通,城中斗米直二十五缗。

米既尽,糟糠与米价等。

糠亦尽,乃以油饼捣屑啖之。

然惟有资力者得食,贫者不得,乃相率行乞。

虽妇女姿色艳丽,衣裳齐楚者不暇自愧。

行乞不得,有合家结袂把臂共沈者。

至庚子二月围解,饿死者十六七矣。

吴淞米船始通,民藉以活,又大半病疫死。

杭城劫难如此,盖乎昔奢靡暴殄之报也。

  元发宋诸陵,裒遗骼,建白塔于杭故宫,名曰“镇南”,以厌胜之。后白塔为雷所震。至己亥士诚遣弟士信守杭,坏白塔城,塔遂倒。

  淮张陷平江,嘉兴告急。

达识丞相招苗军帅杨完者,自宝庆来守之。

完者字彦英,武冈绥宁之赤水人,性贪残嗜杀,所统苗獠答剌罕等,无尺籍伍符,无统属,相谓曰“阿哥”,曰“麻线”,其称主将亦然。

喜着斑斓衣、草裙草裤,以兽皮护项,以帛束腰,两端悬尻后若尾。

晴雨皆被毡毯,状绝类犬。

军中无金鼓,鸣小锣,若卖货郎担人所敲者。

夜遣士卒伏路曰“坐草”,军中抄掠曰“检括”,投党者曰“入伙”,掳得男女壮者曰“土乖”,少者曰“赖子”,皆驱为奴。

妇人艳者畜为妇,曰“夫娘”,人多至十数,妇一语不合即以刃。

男女老弱及色陋者皆杀之。

完者复以贪残之性将之,不可控制。

丙申二月入松江焚掠,火一月不绝,城邑无噍类。

平江兵至,乃遁去。

夏,败平江兵于嘉兴东门。

乘势劫掠,城以外无寸草尺木。

秋援杭州,击退平江兵,亦大肆淫掠,凡松、嘉、杭三郡并遭残毁。

完者阳尊事丞相,实劫制之,夺其权。

时张氏已降元,欲图去完者,丞相阴召张氏兵共围之。

会士诚遣李伯升、史文炳、吕珍等帅兵复建德,完者营于杭州北,不为备。

丞相以其众,袭围之,苗军溃。

完者遣使致牲酒于文炳,为可怜之意曰:“愿少须臾无死,以底里上路。

”报不可。

完者乘骑力战,败,尽杀所有妇女,自经死。

文炳解衣裹尸瘗之。

祭哭尽哀。

完者部将宋兴闭城自守,亦攻降之。

  丙申,松江之变由王与敬。

与敬淮西安丰人,以松江府判升元帅。

平江破,与敬兵败,趋嘉兴,与苗帅杨完者不协,投松江,名曰“守御”,实恋娼妇董赛儿也。

又与镇守元帅帖古列思不协,与敬、下万户戴列孙等乘衅引兵焚劫,鼓噪而叛,官僚溃散,寺观民房悉毁,检金银财帛,满载出西门。

完者遣下帅萧充、员成等率苗军突至,与敬北出通波塘投平江,降。

子女玉帛悉为苗军有。

苗复大肆焚掠,检括淫污,居民靡有孑遗。

月余,平江兵入松江,苗溃去。

先是淮张兵陷常熟,松江府印造官号给吏兵佩带,以防奸伪。

其制画为圆圈,绕以火焰,圈内一“府”字,以府印印其上,圈外四角,府官花押。

民间谣云:“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

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未几城破,悉如谣言。

  平江承天寺初尝遭毁,僧悦楚南来住持,大兴土木,金碧殊胜。

或劝题梁,悦曰:“当有俗人来暂居。

”凡造诸寺观,必作俪语书梁间,记住持檀越主名,谓之“题梁”,惟承天寺独否。

后淮张入吴,据寺为宫,毁铜佛以铸钱。

降元后别造太尉府于子城,乃复为寺。

寺中有千佛阁,木上皆凿“万岁阁”三字。

先是浙省灾,责有司籍所在木值官,酬以价。

寺中蓄大木,将以建阁。

一黠僧于木上凿“万岁阁”三字,有司不敢取。

及阁成,其字故在。

张氏踞居,以僧元凿字名其阁,皆有先兆。

  苏州盘门外太妃坟,士诚母曹氏葬处也,今称娘娘坟。

陆师道《吊太妃诗》云:“盘门门南荒草原,云是张王之母太妃坟。

王师翦伪诏勿毁,发邱曾禁徐将军。

南山不足锢石椁,宝气近化陶家氛。

当时割据诚草草,送死岂惜生民勤。

珠襦玉匣极僭侈,至今银海元宫分。

我闻宾贤士如云,不知谁作哀册文。

倾碑断表已灰灭,惟有樵童牧竖踯躅欹斜曛。

呜呼,坟边不起万家邑,一盂麦饭何足云。

二百年来苟完骨,饥魂犹胜齐云焚。

  按:旧史称太妃坟邻吴门桥,高大特异。

当明兵至,张王与达书乞退军三十里,俟葬毕会战,一夕桥成。

考明祖遣徐达等伐吴,已戒勿侵毁。

士诚母坟岂俟兵至平江方葬邪?

  平江破,士诚妻刘氏率姬妾登齐云楼自焚死。

吴将士宾僚无一人死难者。

天台王泽有诗云:“天星夜落水犀军,又见吴台走鹿群。

睥睨金汤空自固,仓皇珠玉竟俱焚。

将军只合田横死,国士宁无豫让存。

风雨年年寒食节,麦盂谁上太妃坟。

  金姬李氏,名金儿,章邱人。

李素女,精于卜。

士诚起兵,素举家被俘。

金儿未及笄,侍太妃曹氏帐中。

高邮被围,旦暮将下,金儿卜之,谓“当固守,敌且退”,既而围果解,号“仙姑”。

士诚将遣兵渡江,姬卜之,吉,果定平江。

及议移都平江,姬独言江南不可居,居且不测,隐语托诗以讽,士诚不听。

临行召姬同行,问以历数,对曰:“入吴之后,当更为国家深思耳。

”姬见士诚日骄奢,每为高论以动之,又不敢犯。

士诚称吴王,册为金姬,曰“事成,当进为妃。

”姬知不免,乃辞太妃,出拜天,须臾气绝。

士诚葬之福山港口,悉以珠玉殉。

一日士诚妻刘氏梦姬泣曰:“国家举事大错,难为计矣。

”他日又梦抚士诚二子曰:“有不测,当阴祐之。

”及明兵攻平江,士诚屡败,思姬言,加封仙姬,祠而卜之。

今常熟西北有金姬墩,俗讹为“金鸡”。

  平江围急,士诚密以小儿置街上,有顾姓收抱之,身畔有金二锭,其衣则龙凤文也,人知为士诚子。

此子每饭必须椅桌方食,若席地,与之不食,盖习宫中故事也。

及长,冒顾姓,宣德间尚在,有子都,太仆穆尚识之,在吴中为塾师。

又平江将破,士诚妻刘夫人以二子付金姬之母及二乳母,匿民舍。

兵事稍定,母潜行出城,至姬葬所,冢先为乱兵所发,尸已蜕去,惟衣衿存焉。

掘其旁,则珠玉尚在,乃尽收之。

携二子还章邱,贸珠玉以市产。

二子长,冒李姓,洪武末,其季领乡荐赴都下,母嘱之曰:“都中某所有盲母,殆八十余,可密访之。

倘在,寄语吾尚无恙。

”季如其言,访得之,盲母闻声扪其面,披二掌曰:“何物小子,声声似吾弟也。

国亡,幸留此孽,敢不畏死来此邪?”即推出,拒其户。

盲母,士诚姊,得赦不死,当时与闻托孤者也。

明日,李称疾亟归,子孙世编章邱籍。

  按:旧史称士诚有二幼子匿民间,不知所终。今考都太仆日记,称士诚子在吴中,冒顾姓。旧史又称有二子在章邱,冒李姓,然则士诚有三子也。

  元时无边警,军需甚富。

张吴因之,钱粮科取,皆仍元旧。

小有水旱,即议蠲赈。

又时讲修水利,县设专官。

故三吴、浙西独称殷富。

洪武三年,太祖御左顺门,问户部天下民生孰厚产孰优,对曰:“江浙富户最多。

  张吴出兵,有降附者,即命将仍其职,兵仍其户,缺者召募补之。

民间自结义社,随给以廪待调,名曰“民义”。

张吴既称号改元,思忠厚立国,而失之纵。

罪人初犯记过,大辟或有自赦者。

即大将丧师失地,亦置不问,骄恣成习,以至于亡。

  淮张寇江南日,于临阵之际,齐声大喊“阿癐癐”,以助军威。

  元宗室神保大王在吴。

戊戌冬,淮藩有朱将军者宴之于私第。

时夜雪,众宾执盏,起为寿。

神保大王命左右弹《白翎雀》,此元世祖命伶官石德闾所制曲也,末有孤嫠悲怨之音。

神保因述制曲之始,令坐客咏之,王逢为之作长歌。

吴亡,神保大王入金陵,明祖送之还元。

  吕左丞珍守绍兴日,参军陈庶子、饶介在平江。

一日陈赋诗、饶染翰,题一纨扇以寄吕,云:“后来江左英贤传,又是淮西保相家。

闻说锦袍酣战罢,不惊越女采荷花。

”词翰双绝。

吕得诗,令人读之,忽大怒曰:“吾为主人守边疆,万死锋镝,岂务爱一女子而不惊之邪?见则必杀之!”又有李元帅者,杭州庚子之围,李力御得解。

一士人谒见,投以诗,有“黄金合铸李将军”之句。

李大怒曰:“吾劳苦数年,止是将军,今年才得元帅,乃复令我为将军邪?”命帐下扶出之。

二事陶九成并纪之,题曰《武官可笑》。

  上海有俞俊者,性轻薄,恃才傲物。

张吴据平江,俞以贿通松江尹郑焕,署宰华亭。

用酷刑朘剥,邑人恨之。

郡士袁海叟作诗曰:“四海清宁未有期,诸公衮衮正当时。

忽然一日天兵到,打碎王婆醋钵儿。

”或不晓醋钵之义,袁曰:“昔有不轨伏诛,暴尸于竿。

王婆买醋过其下,适索朽尸坠,醋钵为所压碎。

王婆年老无知,顾语尸曰:”汝只是未曾吃恶官司!“来闻者皆绝倒。

  至正丙申,淮藩将史文炳累攻嘉兴不克,或撰戏语云:“史帅一日下令行兵,参谋掌史进言:”自古行兵必先祭旗。

‘史曰:“王元帅破松江时曾祭否?’答曰:”不祭。

‘史曰:“王元帅不祭,我也不祭。

’盖祭、济字同音,传以为笑。

又云:”红军与苗军战,不胜,禀主帅曰:“彼中军前有十丈大旗,旗上篆字”大元统兵官“五字。

‘帅曰:”我亦效之。

’旗成,军吏禀所写五字,帅曰:“八分书写赵王令‘。

既而写赵字未成,才写得走字,传报苗军到,走,走,走!”二说皆可捧腹。

  姑苏楞伽山下,有李司徒行素墓,即司徒伯升之父。从张吴至平江,以阴阳术人为丞相。吴亡,入金陵,后归葬于此。荐福山修竹坞有吴平章朱英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