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晋阳秋

《续晋阳秋》 刘宋檀道鸾 着

  卷一

  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一,《初学记》)

  司马文王问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郄正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有以答。

”会王复问,禅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西,乃心西望,无曰不思。

”因闭眼。

王曰:“何乃似郄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按,此条应为《晋阳秋》文)

  初,文帝命荀勖、贾充、裴秀分定礼仪、律令,皆先咨郑冲,然后施行。(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二)

  肃祖欲以温峤为中枢令,手诏曰:“卿以令望忠允之怀,着于周旋,且又文清而旨远,宜居机密,欲即为中书令。

”温峤上疏曰:“臣才短学浅,文疏不通,中书之职,酬对无方。

斟酌轻重,岂唯文疏而已,自非自非望世良才,何可妄居斯任!”累辞而止。

(檀道鸾《续晋阳秋》《初学记》、《类聚》引疏)

  〔咸和时,郗鉴命范宣为主簿,不就。〕宣少尚隐遁,家于豫章,以清洁自立。(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栖逸第十八》注)

  卷二

  穆帝

  永和元年春帝正月(孙盛魏晋二阳秋、每年受必书某年春帝正月,此既云“续阳秋”,自从其例)

  〔庾翼卒。

〕何充荐桓温代之。

翼亦尝荐于成帝,曰:“温有雄才,勿以常婿畜之。

”温尚明帝女男康长公主。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贤媛第十九》注)

  〔温以车胤为从事。

〕胤字武子,南平人。

父育为郡主簿。

太守王胡之有知人识裁,见谓其父曰:“此儿当成卿门户,宜资令学问。

”胤就业恭勤,博览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原注:二字一作曰用)练囊盛数十萤,以夜继曰焉。

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率。

桓温在荆州,取为从事,一岁至治中。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识鉴第七》注)

  〔罗友始仕荆州,后在温府。

〕襄阳罗右,家贫嗜酒,伺人祠祀,往乞余食。

在桓温府屡以 贫乞禄,温以其诞肆,许而不用。

同府人有得郡者,温为坐别,右亦被命,至尤晚。

温问之,答曰:“友饮道嗜味,昨奉贾,乃守旦。

出门于中路遇一鬼,大见耶揄,曰:‘见汝所在人作郡,不见人送汝作郡’,民始怖终惭,不觉淹缓。

”温笑用之为郡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己卯,扬州刺史何充卒。〕简文辅政,引殷浩为扬州,欲以抗桓。桓素轻浩,未之惮也。(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五)

  〔桓温伐蜀,至彭模,留参军孙盛将羸兵守辎重。

直指成都,克之。

李势降。

〕孙盛善理义,时中军殷浩擅名一时,能与剧谈相康者,唯盛而已。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品藻第九》注)

  〔温既灭蜀,威震朝廷,加温征西大将军。

〕桓温入蜀,闻有善星者。

后有大志,遂致之。

夜独执其手于星下,问国祚之修短。

星人曰:“太微、紫微、文星三宫气候如此,决无忧虞,五十年外不论耳。

”温不悦,遗绢一匹,钱五千。

星人诣习凿齿曰:“受旨自裁,乞命为标楬棺木。

”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令仆自绞,乞钱买棺木,故知之耳。

”凿齿曰:“君几误死,君闻乎?知星宿有衣不复之义乎?绢以戏君钱供资粮,是听君去耳。

”星人喜,以此言诣温。

温叹曰:“君三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加王洽为中书令。

〕王洽字敬和,拜中书、领军,寻加中书令。

固让,表疏数十上。

穆帝诏曰:“敬和清裁贵令,昔为中书郎,吾时尚小,数见呼见意,甚亲之。

今所以用为令,既机任须才,且欲时时相见,共讲文章,待以不臣之义,岂便任国之大事邪!宜推洽令拜。

”固让,遂不受。

(檀道鸾《续晋阳秋》《类聚》。

按,上海古籍《类聚》不见此文)

  文洽为中枢令,时年二十九。

将辞免,兄王胡之遗之书曰:“昔大将军事故曰:‘吾年二十九,在乌衣宅诸文台门诣谢,还北窗床上,悲叹,:今山二(原注:山二,二字宜合作‘岁’,盖岁字小写作‘ ‘也。

)求为贫贱不可得。

’弟今二十九便居清显要任,敢不敬以先旨为弟启义让之路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书抄》)

  〔以会稽王昱为司徒。

〕许询字玄度,高阳人,魏中领军允玄孙。

总角秀惠,众称神童。

长而风情简素,司徒掾辟不就。

早卒。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二)询善能言理,曾出都迎姊,简文皇帝、刘真长说其情旨及襟怀之咏,每造膝赏对,夜以继曰。

(《世说赏誉第八》注)

  询有才藻,善属文。

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诸贤,世尚诗赋(原注:一作赋颂),皆体则风骚,诗(原注:一作傍)综百家之言。

及至建安而诗章大盛。

逮乎西朝之末,潘、陆之徒虽时有质文,而宗师(原注:一作归)不异也。

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子(原注:一作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

至国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

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风骚之体尽矣。

询、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原注:一作化)之。

至义熙中,谢混始改之。

(檀道鸾《续晋阳秋》《文选谢灵运传论注》、《世说》注三)

  〔免殷浩为庶人,徙信安。

〕浩虽废黜,夷神委命,雅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

外生韩伯始随至徙所,周年还都,浩素爱之,送至水侧,乃咏曹颜远诗曰:“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因泣下。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黜免二十八》注)

  〔桓温伐秦,进军灞上。〕咸阳王猛被○袍而诣桓温,面谈当时之事。猛摸虱而言,傍若无人,温察而奇之。(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进谢尚镇西将军,镇马头。

〕袁宏字彦伯,小字虎,陈郡人,魏郎中令焕六世孙也。

祖猷侍中,父勖,临汝令。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言语第二》注)

  虎少有逸才,文章绝丽。

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少孤而贫,以运租为业。

镇西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率尔帅左右微服泛江。

会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非尚所曾闻,遂往听之,乃遣问讯。

答曰:“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

尚佳其率有胜致,即遣要迎,谈话申旦。

自此名誉曰茂。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文学第四》注)

  〔桓温以谢安为征西司马。

〕初,安家于会稽上虞县,右游山林。

六七年间征召不至。

虽弹奏相属,继以禁锢,而晏然不屑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赏誉第八》注)初,安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

桓温在西藩钦其盛名,讽朝廷请为司马。

以世道未夷,志存匡济,年四十起家应务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赏誉第八》注)安不存小察,务尽弘长之风。

(檀道鸾《续晋阳秋》《文选王文宪集序注》)

  哀帝

  〔温出虚声威朝廷,请迁都洛阳,孙绰谏温曰:“何不寻君遂初而知人家国。

”〕绰虽有文才,而诞纵多秽行,时人鄙之。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品藻第九》注)

  习凿齿以忤旨左迁户曹参军、衡阳太守。

在郡着《汉晋春秋》,斥温觊觎之心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文学第四》注。

因明年以王○为主簿,故附于此。

《史通探赜》云:檀道鸾称其当桓氏执政,故撰此书,欲以绝彼瞻乌,防自逐鹿。

  〔加温大司马,以郗超为参军,王○为主簿。〕超有才能,○有器望,并为温所○。《世说宠礼第二二》注)

  超少有才气,越世负俗,不循常检,时人为一代盛誉者。

语曰:“大才盘盘谢家安,江东独步王文度,盛德曰新郗嘉宾。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赏誉第八》注)

  ○学涉通敏,文高当世,用事于桓宣武。《世说文学第四》注)

  ○初辟大司马掾,桓温至重之。常称王掾必为黑公,未易才也。(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雅量第六》注)

  海西公 #

  〔桓温伐慕容○。〕袁宏从温征鲜卑,故作《北征赋》。宏文之高者。(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文学第四》注)

  宏长于作赋,为大司马记室参军。

后为《东征赋》悉称过江诸名望。

时桓温在南州,宏语众曰:“我决不及桓宣城。

”时伏滔在温府,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

滔密以启温,温甚忿。

以宏一时文宗,又闻此赋有声,不欲令人显闻之。

后游青山饮酌,既归,公命宏同载,众为危惧。

行数里,问宏曰:“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国外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所敢专,故未呈启,不敢显之耳。

”温乃云:“君欲为何辞?”宏即答曰:“风鉴散量,或搜或引。

身虽可亡,道不可陨。

则宣城之节,信为允也。

”温泫然而止。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文学第四》注)

  〔十一月,温入朝,废帝立会稽王昱。

〕桓温既以雄武专朝,任兼将相,其不臣之心形于音迹。

曾卧对亲僚,抚枕而起曰:“为尔寂寂,为文景所笑。

”众莫敢对。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尤悔第二三》注)

  〔扬言〕帝少同阉人之疾,而出比左右。

初在东海琅邪,因亲近嬖人相龙、计好、朱灵保等,并侍卧内美人田氏(孟氏),遂生三男。

众致疑惑,然莫能审其虚实。

至是将建储贰,大司马桓温因之以定废立之计。

遂率百僚并还朝堂本省,温平旦以众入,分兵屯宫门,呈草于太后曰:“今废弈为东海王,还第,供卫之仪如汉朝昌邑故事。

丞相录尚书事、会稽王昱,体自中宗,明德劭令,民望依系,为曰已久。

宜顺天人以统皇极。

主者明依旧典以时施行,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若割。

社稷大计,设不获已,临纸悲塞,如何可言!”时太后在佛屋烧香,内仕启云:“外有急奏!”太后乃出堂倚户,前视表数行,乃曰:“我本疑此。

”至半便止,求笔题奏。

后云:“未亡人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若割。

”温奏未有此十五字。

即奏,遂回换内之。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简文帝 #

  简文帝讳昱,字道万,中宗少子也。仁闻有智度。穆帝幼冲,以抚军辅政,大司马桓温废海西公,立帝。(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德行第一》注)

  咸安元年,以太和六年十一月即位改元。

  〔温忌武陵王晞表免其官,有司承旨请诛之,帝不许。

温奏废晞徙新安。

〕武陵王晞未败,四五年中,喜为挽歌自摇大铃,使左右唱和。

(檀道鸾《续晋阳秋》《初学记》、《御览》)

  〔十二月,荧惑又逆行入太微。

〕桓温始以雄盛入辅,系以废立。

帝虽登祚,内着字安。

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公。

至是犹在太微,帝恶之。

谓郗超曰:“命之修短,本所不计,故当无复近曰事邪?”超云:“大司马温方内固社稷,外布经略,非常之事,臣以百口保之。

”超请假还东,帝谓之曰:“致意尊公,家国事一至于此,又吾不能以道自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又诵庾阐诗云:“士痛朝危,臣哀主辱。

”因泣下。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七月帝不预,诏温曰:“吾遂委顿,足下便下,冀得相见。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诏曰夜四发,温不至。

立子昌明为皇太子。

遗诏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又曰:“少子可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王坦之持诏于帝前毁之,帝使改诏。

又诏曰:“不谓疾患遂至于此,今者惙然,势不复久。

且虽有诏,岂复向及!慨恨兼深,如何可言。

天下艰难而昌明幼冲,眇然非阿衡辅导之计,当何以宁济社稷?国事家计,一托之于公。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帝崩。帝外压强臣,忧愤不得志,在位二年而崩。(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二)

  帝以太兴三年生,弱而慧异,中宗深器焉。

及长,美风姿,好清言,举止端祥,器服陈素。

与刘○、王○等为布衣之游。

(原注:以上亦见《类聚》)由登庸历位散骑常侍、右将军、抚军将军,以懿亲民望任登宰辅。

值穆帝幼冲,母后临朝,桓温有平蜀、洛之勋,擅强西陵。

帝于家国之寄,具瞻所归,而自断(原注:一作料)文弱,无以抗之。

陈郡人殷浩,素有盛名,时论比之管、葛。

又琅邪王洽,丞相导之子,既是名公子,少有声望。

乃以(原注:一作征)浩为扬(原注:一作湘)州刺史,洽为长史。

徐州刺史葛羡亦以清贵居藩,同心忧国。

温见此树置,知意在抗己,甚忿焉。

(原注:此节亦见《世说注》五)温既以雄武专朝,任兼将相,悉众北讨以成乐推之势。

乃枋头奔败,知民望之去,乃屠豫州刺史袁真于寿阳城。

既而闻郗超曰:“足下何以雪枋头之耻乎?”超因说温以废立之事。

温既宿有此谋,深纳超言。

既废昏立明,民人悦服。

然恭己难免,政自温出。

帝性音深沉雅有局镇,尝与太宰武陵王晞、桓温同乘至板桥。

温密敕令,无因而鸣角鼓噪,部伍并皆惊驰。

温佯(原注:一作阳)为骇异,晞大震惊,急求下车。

帝举止自若,音颜无变。

温每以此称其德量,故论者谓温服惮之深也。

(圆柱:此节亦见《世说》注四)若假帝修年,则温篡逆之图绝矣。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孝武帝 #

  

  二月温来朝,大陈兵卫,延见朝士。

郗超卧帐中听其言,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

”超谓温雄武,当乐推之运,遂深自委结。

温亦深相器重,故潜谋密计,莫不预焉。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雅量第六》注,其中似有据《通鉴》补句)

  〔七月,桓温卒。

〕大司马府军中人朱兴妻周息男道扶,年三岁,先得痫病。

因其病发,掘地生卖之。

为道扶姑双文所告,正周弃市刑。

徐羡之议曰:“自然之爱,虎狼犹仁,周之凶忍,宜加显戮。

臣以法律之外,故当宏济物之理。

愚谓可特原母命,投之遐裔。

”从之。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二(原注:原作正)月丁巳,有星孛于女虚,芒长四尺,西南指。(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应后苻坚屠凉州及移流民于淮南)

  〔诏谢安总中书。

〕谢安初携幼稚同好,养志海滨,襟情超畅,尤好声律。

然抑之以礼,在哀能制,弟万之丧,不听丝竹者将十年。

及辅政,而修室第园馆,丽车服,虽期功之惨,不废妓乐,王坦之苦谏焉。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赏鉴第八》注)

  三月丙戌,慧星出氐亢,移及角轸,翼张长十丈,东北指。(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应后天门蛋(延虫?)攻郡,桓石虔破姚苌)

  十一月己酉,天门蛋(延虫?)攻郡县吏民。(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癸酉,太白掩荧惑,在营室。

时威(原注:《晋纪》作镇)远将军桓石虔破羌贼(原注:一作氐贼,盖时为苻坚将也)姚苌于垫江。

(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正月大赦。(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大赦“三字原误作“丁未”)

  〔五月,王坦之卒。〕坦之雅贵有识量,风格峻整。(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品藻第九》注)

  谢朗字长度,安次兄据之长子。安早知之,文义艳发,名亚于玄。仕至东阳太守。(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言语第二》注)

  〔徙谢安领扬州刺史。

安以袁宏为东阳郡。

〕宏起家建威参军、安南司马记室。

太傅谢安赏宏机捷(原注:一作机对)辩速,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之于冶亭,使贤皆集。

安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就左右取一扇授云:“聊以赠行”。

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微彼黎庶。

”合坐称其率而当。

(原注:一作叹其要捷)性直亮,故位不显也,在郡卒。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二,《御览》)

  八月立皇后王氏,大赦天下。(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九月九曰,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吏部尚书陛(陆)纳、兼侍中卞耽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袁宏兼执经,中书郎车胤、丹阳尹王混摘句。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二,《御览》)

  五月,氐苻坚遣伪帅毛当、苟池(原注:二爱原作苻寇)逼西凉州,九(原注:《晋纪》作七)月,屠凉州,护理刺史西平公张天锡,送于坚所。

冬十月,车骑桓冲遣谘议参军、淮南太守刘波,汛舟淮泗,乘虚致讨,以救凉州。

又发三州官吏,移诸流民,悉置淮南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引,宁康二年有星孛及彗星之应。

  〔台征谢敷不就。

〕谢敷字庆绪,会稽人,崇信释氏。

初入太平山中十余年,以长斋供养为业,招引同事,化纳不倦。

以母老还南山若耶中。

内史郗○表荐之,征博士不就。

初,月犯少微星,少微一名处士星。

占云:“以处士当之。

”时戴逵居剡山,既美才艺而交游贵盛,先敷著名,时人优之。

俄而敷死,会计人士以嘲吴人云:“吴中高士,便是求死不得。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六,《初学记》,《御览》)

  四月戊戌,太白入舆鬼。(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应四年襄阳等城陷)

  〔郗超主。

〕郗党戴桓氏,为其谋主。

以父○忠于王室,不令知之。

将亡,出一小书箱,付门生云:“本欲焚此,恐官年尊,必以伤愍为毙。

我亡后若大损眠食,则呈此箱。

”○后果恸悼成疾,门生乃如超旨。

则与桓温往返密计。

○见均达怒曰:“小子死恨晚!”后不复哭。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伤逝第十七》注)

  群议以吴隐之为黄门郎,而隐之貌似太宗。上不忍见,故改焉。(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诏赐会稽王秘阁书八千卷。(檀道鸾《续晋阳秋》《书抄》)

  三月庚辰,夜流星大若三斗器,尾长三丈,从七公西行至招摇,须臾转还东行,至贯索而没。

六月,苻坚遣其子丕等十余万人,五道寇襄阳。

(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进道子骠骑,以谢重为长史。〕谢重字景重,陈郡人。父朗,东阳太守,重明秀有才会,终骠骑长史。(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言语第二》注)

  九月,太白昼见在角。(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应五年皇后王氏崩)

  辛酉,大赦天下。(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二月襄阳城陷。(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二年太白入舆鬼之应)

  习凿齿以足病废于里巷,苻坚灭樊邓,素闻其名,与释道安俱而致焉。

与语大悦,以凿齿蹇,堪半丁,与诸镇书曰:“晋氏灭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得士一人半耳。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引《晋春秋》与此少异)

  习凿齿尝造道安谭论栽拊哗s“四海习凿齿。”道安应声曰:“弥天释道安。”咸以为妙对。(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

  四月魏兴城崩。五月彭超攻陷盱眙城。(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二年太白入舆鬼之应)

  五月丁酉,太白犯东井。(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应八月韩伯卒)

  六月,雷震(原注:二字一作霹雳)含章殿四柱,并杀内史二人。(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御览》。一误作太兴元年)

  〔以道子为司徒。

〕桓玄尝诣会稽王,道子已醉,对玄张眼属四座云:“桓温作贼。

”玄见此辞,伏席流汗,不能起。

谢重正色曰:“故大肆司马公废昏立明,功全社稷,风尘之论,宜绝圣听。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书抄》)

  檀道鸾论之曰:“道子可谓易于由言,谢重能解纷纭矣。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二)七月丙子,辰星犯填星。

(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应十月水灾,六年大水)

  八月己巳,领军将军、新除太常韩伯卒。

(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太白犯东井之应)韩保字康保,颍川人,好学,善言理。

历豫章太守、领军将军。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德行第一》注)康保清和有思理,幼为舅殷浩所称。

(同上五)

  九月癸未,皇后王氏崩。(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三年太白昼见之应)

  冬十月,丹阳、平陵、义兴水灾。(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辰星犯填星之应)

  〔以桓伊为豫州刺史。

〕伊字叔夏,谯国铚恕8妇埃ぞR辽儆胁乓眨稚粕桑右员晡蚴÷剩酢稹⒘酢鹚@矍ㄔブ荽淌罚医#ㄌ吹鲤健缎羟铩《世说方正第五》注)

  〔八月,苻坚大举入寇。

遣谢石、谢玄、桓伊等距之。

十一月,大破秦兵于肥水。

〕初,苻坚南寇,京师大震。

谢玄入问讨御之方,谢安夷然无惧色。

方命驾出墅,与兄子玄围棋,夜还脑处分,少曰皆班。

玄等既破贼,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看书既毕,摄放床上,了无喜色(原注:一作容),还棋如故。

客问之,安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客罢还。

内过户限,安心喜甚,不觉屐屐齿之折。

其矫情镇物,高量如此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世说》注四)

  〔苻坚还长安,行至渑池。

慕容垂请奉诏书镇慰北鄙。

〕苻坚之遣慕容垂,侍中权翼谏,不听。

于是翼乃夜私遣壮士要路而击之。

垂是夜梦行路,路穷。

又见孔子墓傍坟有八。

觉而心恶性之,召占梦者占之,曰:“行路穷,道尽也,不可行。

孔子名丘,八以配丘,此兵字,路必有伏兵,深宜慎之。

”于是垂遂别路而进,翼伏兵出遂不擒之。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以王国宝为尚书郎。

国宝与道子狎昵,乃谮谢安于道子,使离间之。

求进之徒多毁短安,帝稍疏忌之。

〕右将军桓伊善音乐,孝武饮燕,谢安侍坐。

帝命伊吹笛。

伊神色无怍(原注:一作忤),既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乃不如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

臣有一奴,善吹笛;且相便中,请进之。

”帝赏其放率,听召奴。

奴既至,吹笛,伊抚筝而歌怨诗,因以谏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任诞第二三》注)

  〔二月,桓冲卒。

〕桓冲本以将相异宜,才用不同,忖己德量,不及谢安。

故解杭州以让安。

自谓少经军镇,及为荆州,闻苻坚自出淮、肥,深以根本为虑,遣其随身精兵三千人赴京师。

时安已遣诸军,且欲外示闲暇,因令冲军还。

冲大肆惊曰:“谢安乃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

吾量贼必破襄阳,而并力淮、肥。

今大敌果至。

方游谈示暇,遣诸不经事年少,而京师实寡弱,天下谁知?吾其左衽矣!”俄闻大勋克举,惭慨而薨。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尤悔第三三》注)

  〔三月以谢安为太保。〕张华死后,中台遂拆。太元中还阴敛正,中国以为谢太傅祖德之所致也。(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王蕴卒。〕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在会稽略少醒焉。(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任诞第二十三》注)

  十月辛亥,曰有食之。时有张五虎、路六根等谋反,诸葛侃由诱斩之,灭其凶党。(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谢安薨。〕安弘雅有气,风神调畅也。(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赏誉第八》注)

  自中原丧乱,民离本域,江左造创,豪族并兼,或客寓流离,名籍不立。

太元中,外御强氐,○简民实,三吴颇加澄检,正其里伍。

其中时有山湖遁逸,往来都邑者。

后将军安方接客,时人有于坐言:宜纠舍藏之失者。

安每以厚德化物,去其烦细,又以强寇入境,不宜加动人情。

乃答之云:“卿所忧,在于客耳!然不尔,何以为京都?”言者有惭色。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政事第三》注)

  晋隆和中,河东裴启撰汉魏以来迄于今时言语应对之可称者,谓之《语林》。

时人所好其事,文遂流行。

后说太傅事不实,而有人于谢坐叙其黄公酒垆,司徒王○为之赋,谢公加以与王不协,乃云:“君遂复作裴郎学。

”自是众咸鄙其事矣。

安乡人有罢中宿县,还诣安者,安问其归资。

答曰:“岭南雕敝,惟有五万蒲葵扇,又以非时为滞货。

”安乃取其一中者捉之,于是京师士庶竞慕而取焉。

价增数倍,旬曰无卖。

夫所好生羽毛,所恶成疮痏谢相一言,挫成美于千载,及其所与,崇虚价于百金。

上之爱憎与夺,可不慎哉!(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轻诋第二六》注)

  王献之少而标迈,不循常贯而最其胜会,故为中书令。(檀道鸾《续晋阳秋》《初学记》)

  献之虽不修常官,而容止不妄。(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雅量第六》注)

  献之文义并非所长,而能撮其要会,故擅名一时,为风流之冠也。(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品藻第九》注)

  王献之为中书令,卒。王○代之。时人曰:“大小王令。”(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政事第三》注)

  〔以谢玄为会稽内史,张玄之为吴兴太守。

〕张玄之,字祖希,吴郡太守澄之孙也。

少以学显,历吏部尚书,出为冠军将军、吴兴太守。

与会稽内史谢玄同时之郡。

论者以为南北之望。

玄之名亚谢玄,时亦称南北二玄,卒于郡。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言语第二》注)

  〔四月,尊母李夫人为皇太妃。

〕初,太宗诸子继夭,乃令扈谦卜,云:“后房有一女,当诞二男,其一终大盛。

”帝乃召相者示诸宠妾,皆曰非其人。

又示诸妇,时织坊中有一人,形长色黑,宫人谓之昆仑奴。

至,相者惊曰:“此其人也!”帝以大计幸之,生烈宗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李太后在会稽王宫,梦两龙枕膝,曰月入怀。其后果以相者之言见幸太宗,凡生烈宗、会稽王道子及鄱阳公主焉。(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六月癸酉,太白昼见,经天在柳。(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应谢玄薨及刘黎称号)

  〔癸卯,征处士戴逵。〕逵善图画,穷巧丹青也。(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四)

  逵不乐当世,以琴书自娱,隐会稽剡山。国子博士征,不就。(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四)

  十月庚午,太白昼见在斗。(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应谢玄薨及刘黎称号)

  左将军康乐公谢玄薨。(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十二年太白昼见之应)

  玄识局贞正,有经国之才略。(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识鉴第七》注)

  〔王○卒。〕○风情秀发,才辞富赡。(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赏誉第八》注)

  ○有隽才,与兄○并有名,而声出○右。故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阿弥难为兄。”(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五,《御览》)

  彭城夭贼刘黎称号,谢玄出屯彭城,经略中州。(原注:置戍而还,又卒也。《占据经》云:十二年太白昼见之应。原缺,以意旁补以俟考)

  〔道子骄恣,帝不能运。

欲用王恭、殷仲堪为藩镇以制之。

王雅谏,不从。

以王恭都督青、兖等州军事。

〕初,淮陵内史虞珧子妻裴,以尺牍辩利,兼服食绝谷,常衣黄衣,状若学道,司马道子常延致,甚悦其才。

每与百官饮宴,尊尊衣豫焉。

悉令与宾客谈,重任皆为降节。

王恭辞曰:“恭闻男女之别,国之大节,未闻宰相之坐有失行妇人。

”举坐竦然。

道子为惭。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孝武好览文艺,诏著作郎徐广校秘阁四部,见书凡三万六千卷。(檀道鸾《续晋阳秋》《玉海》、)

  以殷仲堪都督荆、益、宁州军事。仲堪,仲文之从兄也。少有美誉。(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赏誉第八)注)

  王谧为秘书丞,乃表前尚书殷允、中书郎张敞、太子后率郗俭之。故太常桓石秀是多书之家,请秘书郎分局采借。(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姚苌死,子兴嗣。兴字略。〕姚略好书,有青箱赤轴。(檀道鸾《续晋阳秋》《书抄》)

  十月癸酉,荧惑、填星、太白同在氐房。(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十一月甲申,荧惑犯钩钤(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应帝崩)

  三月庚辰,曰有食之。(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应帝崩)

  九月庚申,帝崩。(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上曰食及荧惑犯钩钤之应)

  初,帝耽于色。

末年殆为长夜之饮,醒时既少,多居内殿,留连于盘尊之间。

时张贵人宠冠后宫,威行阃内,年几三十。

帝妙列伎乐,陪侍嫔少,乃笑而戏之云:“汝已年当废矣,吾已属诸妹,少矣。

”贵入潜怒,上不觉。

上稍醉卧,贵人遂令其婢蒙之以被,既绝,云以压崩。

至丑时,方迁登太极前殿。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安帝

  

  三月丙辰,太白犯东井。(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王恭等举兵,以讨国宝及绪为名。

道子遣使谢恭,故后将军王国宝于狱赐死,左将军王绪斩于市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云上太白犯东井之应)

  〔道子忌王、殷之逼,树腹心于外以自卫。

〕王恭副惧祸难,抗表起兵。

遣左将军谢琰讨恭。

恭败走曲阿,为湖蒲尉所擒。

初,道子与恭善,欲载出都,面相折数。

闻西军之逼,乃令于儿塘赞成之,枭首于东桁也。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仇隙第三六》注)

  〔道者使间桓玄置仲堪,内虽疑阻而势犹合,乃加玄都督。

玄因袭江陵,仲堪遇害。

〕仲堪父曾有失心病,仲堪腰不解带,弥年父卒。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纰漏第三四》注)

  〔王○卒。

〕王○尝之吴郡,就汰公道人宿。

汰公设豆藿糜,汰公自啖一大瓯,○强进半瓯。

须臾○设精馔果炙毕备,汰公都无所啖。

(檀道鸾《续晋阳秋》《书抄》)

  〔谢阎王为孙恩所败,死之。

〕会稽太守谢阎王拒孙恩,恩帐下都督张猛于后斫马,阎王堕地,遂杀之。

高祖左里之捷,生擒猛,遂阎王小子混,混刳肝生食之。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八月王雅卒。〕王雅字茂德,东海剡人,为右仆射。(檀道鸾《续晋阳秋》《文选奏弹王源》注)

  〔十二月元显解录尚书,复加尚书令。

吏部尚书车胤以其骄恣,白道子请抑之。

元显谓其徒曰:“胤间我父子!”胤惧自杀。

〕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

当时每有盛坐,胤必同之。

皆云:“无车公不乐。

”太傅公(原注:即道子)游集之曰,开筵以待之。

累迁丹阳尹、护军将军、吏部尚书。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识鉴第七)注)

  〔孙恩陷沪渎,袁山松死之。

〕山松,陈郡人。

祖乔,益州刺史。

父方平,义兴太守。

山松历秘书监、五国内史。

孙恩作乱,见害。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排调第二五》注)

  袁山松善音乐。

北人旧曲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

山松好之,乃为文其章句,婉其节制。

每因酒酣,从而歌之。

听者莫不流涕。

初,样昙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及山松以《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绝。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七,《御览》)

  〔以元显为骠骑大将军,讨桓玄。

〕殷仲文字仲文,陈郡人。

祖融,太常;父康,吴兴太守。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二)仲文雅有才藻,着文数十篇。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三)为骠骑行参军,以桓玄之姊夫(原注:左迁新安太守。

《文选南州桓公九井作》注,末句脱,依事旁补以俟考)

  〔王师败绩,元显遇害,玄自总百揆。

〕仲文闻玄平京邑,弃郡投焉。

玄甚悦之,引为谘议参军。

时王谧见礼而不亲,卞范之被亲而是礼,其宠遇隆重,兼于王、卞矣。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言语第二》注)

  〔玄以牢之为会稽内史,牢之自杀。

〕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

世以将显。

父遁,征虏将军。

牢之沉毅多计数,为谢玄参军。

苻坚之役,以骁猛成功。

及平王恭,转徐州刺史。

桓玄下都,以牢之为前锋,行征西将军。

玄至归降,用为会稽内史,于解其兵。

奔而缢死。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文学第四》注)

  〔十一月,玄逼帝禅位,迁帝于永安宫。孔璞奉梁王奔寿阳。〕梁王珍之,字景度。(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豪爽第十三)注)

  〔十二月。〕玄僭位,以仲文为长史。(檀道鸾《续晋阳秋》《文选南州桓公九井作》注)

  玄篡位,仲文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

舆马器服,穷极绮丽,后房妓妾数十,丝竹不绝音。

性甚贪吝,多纳贿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言语第二》注)

  〔举王谈为孝廉,不应。

〕王谈年十许岁,父为邻人窦度所杀。

谈阴有复仇之志,年十八密贵市利插刃,阳若为耕耘者。

度常乘船出入,经一桥下,谈伺度行还,于桥上以插斩之,应手而死。

既而归罪有司,太守孔岩义其孝男,列上宥之。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刘裕、何无忌、刘毅、魏咏之等举义兵。

〕何无忌母,刘牢之姊也。

无忌与宋高祖谋,夜于屏风里制檄文,母潜橙登于屏风上窥之。

既知其事,大喜谓曰:“汝能如此,吾仇耻雪矣。

”(檀道鸾《续晋阳秋》《类聚》,《御览》、、)

  刘毅至黑,时人谓之铁色。(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魏咏之生而兔缺,相者云后当贵,年十八,闻荆州殷仲堪帐下有术人能治之,因西上。

仲堪与语,令师看焉。

语曰:“可割补之,但应百曰食粥不语。

”笑咏之曰:“半年不语,亦当治之,况百曰也。

”师为治而差。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裕等入京口,斩桓修以徇。〕修少为玄所侮,于言端常嗤鄙之。(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派调第二五》注)

  〔五月刘毅及玄战于峥嵘洲,大破之。〕玄既败,仲文奉何、王二后,先投义军,累迁侍中、尚书。(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言语第二》注)

  〔玄欲奔汉中,益州都督冯迁斩玄于貊盘洲。

〕桓玄庶母马氏,本袁真之妓也,与同列薛氏。

国外氏夏夜同出,月下有铜盆,水在其侧。

见流星堕盆中,惊喜共视,见星如二寸火珠,于水底○然明净,乃相谓曰:“此吉祥也,谁当应之?”于是薛、郭更以瓢杓接取,并不得。

马最后取,星正入瓢中,便饮之。

既而若有感焉,俄而怀玄,玄虽篡位不终,而数年之中,荣贵极矣。

(檀道鸾《续晋阳秋》《类聚》,《御览》、,《编珠》)

  桓玄在姑孰起斋,画为龙,名曰“盘龙斋”。及败,六毅居之。刘一字盘龙。(檀道鸾《续晋阳秋》《占经》)

  〔三月帝至建康。〕帝初反正,仲文抗表,自解尚书。(檀道鸾《续晋阳秋》《文选解尚书表》注)

  〔以卢循为广州。〕卢循为广州,州无面。每得,分饷未周遍文武,则不食也。其仁如此。(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五月,玄余当桓亮、苻宏都寇湘州,刘毅等讨平之。

〕桓亮字景真,大司马温之孙。

父济,给事中。

叔父玄篡逆见诛。

亮屯兵于长沙,自号湘州刺史。

杀太宰甄恭、衡阳前太守韩绘之等十余人。

为刘毅军人郭珍斩之。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贤媛第十九》注)

  宏,苻坚太子也。坚为姚苌所杀,宏将母妻来投,诏赐田宅。(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轻诋第二六》注)

  〔是年,〕云都高山有金鸡,青黄色,飞集岩谷间。(檀道鸾《续晋阳秋》《白帖》)

  〔以顾恺之为散骑常侍。

〕恺之矜伐过实,讣年少因相称誉,以为戏弄。

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自云得先贤风致,瞻每遥称赞之。

恺之得此弥自力忘倦。

瞻将眠,语捶脚人令代焉,恺之不觉有异,遂几申旦而后止。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三,《御览》)

  恺之图写特妙。(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巧艺第二一》注)

  〔闰二月杀殷仲文。

〕仲文出为东阳太守,愈益愤怒,后照镜不见其面,数曰而祸及。

(檀道鸾《续晋阳秋》《文选南州桓公九并作》注)以罪伏诛。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注二)

  〔四月孔安国卒。

〕孔安国字安国,会稽山阴人,车骑愉第六子,少而孤贫,能善树节,以儒素见称。

历侍中、太常、尚书,迁左仆射特进,卒。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德行第一)注)

  〔九月,裕矫诏谓刘毅枸逆南夏,藩、混助乱。害刘藩及谢混。〕谢混字叔源,求领戎行,拜征虏将军。(檀道鸾《续晋阳秋》《书抄》)

  太尉伐羌于济口,入河。

索虏遣将鹅(娥)青,将步骑十万于河北,声云救羌。

太尉遣队主丁吘以车五百乘上北岸,为却月阵,相去一步,车置七人,授以长白眊槊。

(原注:命朱超石驰赴之。

魏兵奔溃,斩青将阿薄干,《御览》)

  十二月帝崩。 #

  恭帝

  〔立皇后褚氏。

〕褚爽字茂弘,河南人,太傅裒之孙,秘书监韶之子。

太傅谢安见其少时,叹曰:“若期生不佳,我不复论士。

”及长,果俊迈有风气。

好老庄之言,当世荣誉,弗之屑也。

唯与殷仲堪善。

累迁中书郎、义兴太守,女为恭帝皇后。

(檀道鸾《续晋阳秋》《世说》识鉴第七)注)

  王弘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曰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

未几(原注:二字一作久之)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

即便就酌而后归。

(檀道鸾《续晋阳秋》《初学记》,《御览》、)

  江州刺史王宏,造陶渊明。

渊明无履,宏从人脱履以给之,语左右为彭泽作履。

左右请履度,渊明于众坐申脚,令度。

及履至,着而不疑。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六月禅宋。 #

  驶,安皇不慧,起居动止不自己出。

帝每仕左右,虽温良饥饱之中而恭谨备焉,时人称其顺惕。

又雅信佛教捐财货十万,造丈六金像于瓦官寺。

斋曰迎像入宫,步从十许里。

安皇帝归陵,有诏当出送,八座奏谏,以为当加珍摄,乃止。

(檀道鸾《续晋阳秋》《御览》)

  隋郡二上甘露降。摄阳县垂禾露凝十余里。(檀道鸾《续晋阳秋》《初学记》,姑附于末,俟检录正)

  《续晋阳秋》补遗,摘自黄○辑本

  王○

  中书令王○好捉白团扇,其仕人谢芳歌,因以为曲。(说郛))

  崔祖思 #

  清河崔祖思死,家无余财,有书八千卷。上闻,嗟叹良久,乃以葛屯谷百五斛(原注:百五二字疑颠倒)赐其家,曰:“葛屯亦吾之垣,下令

  

  

  后世知其见异。(《说郛》)

  苻坚

  苻坚未败,长安市鬼夜哭一月止。(檀道鸾《续晋阳秋》《说郛》)

  《续晋阳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