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奇事述

皇明奇事述 明 王世贞

  ●叙

  余既有《异典》、《盛事》二述矣。

异典者,遘之自人主者也;盛事者,遘之自天者也。

盛事之遘,无非美已;异典之遘,美居十九,疵亦居一。

已,乃复有遘之自天而不可言盛,遘之自人而不可言典。

或人与事之巧相符者,或绝相悖者,为其稍奇而不忍遗之,别录成卷,以备虞初春明之一采,故不敢称稗史也。

  ●卷一 #

  ○再登大位 #

  英宗以正统己巳北狩,居塞外者一年,还称太上皇。

居深宫者七年,以丁丑复辟,复称皇帝者八年。

凡再即大位,再纪元,一称太上皇。

崇卑显晦更递尝之,千古所无。

  ○再立东宫 #

  宪宗以正统己巳册为皇太子,景泰壬申降封沂王,天顺壬午复册为皇太子。凡再锡名,三膺册,一为亲王,再正青宫,近代所无。

  ○鲁府二事 #

  鲁荒王,太祖第十子,生一岁而王,王二十年而卒。

以卒之岁生一子,曰靖玉,有贤名,在位六十四年,寿七十九。

嘉靖末,郡王见在十余位,将军以下至中尉及未名者四百余位,王女亦数百人,此一奇也。

荒王聪敏好学,蚕卒。

高帝以其好内服丹,而谥之荒。

最后端王名丽,丹书其淫虐之状闻天下,而谥之端,此亦奇也。

  ○国封相同 #

  三吴王:高帝初封时已与张士诚同;至洪武初,复封周定王;建文初,复封允通。

  两徐王:洪武初,赠太后父马公;建文初,封允熙。

  两汉王:洪武中,肃庄王初封;永乐初,封高煦。

  两赵王:洪武初,封杞,薨;永乐初,封简王。

  两衡王:建文初,封允坚;成化中,封恭王。

  两荣王:景泰中,德庄王初封;成化中,封庄王。

  两卫王:洪武中,辽简王初封;洪熙封恭王。

  两高唐王:一德府厚尔,一衡府厚英。

  两汝南王:俱周府,一削爵有敦,一子兆。

  两枣阳王:一襄府初钅正,一代府成钅子。

  两宁阳王:一衡府载序,一正德赠张懋。

  两东瓯王:一鲁府当Г,一国初赠汤和。

  两宁河王:一晋府美,一国初赠邓愈。

  两齐东王:一汉府瞻坪,一衡府厚炳。

  两昌乐王:一汉府瞻辛,一衡府载皇。

  两德平王:一沈府胤庭,一徽府载栗。

  ○封爵相同 #

  两信国公:吴元年徐达,洪武汤和。

  三定远侯:洪武王弼,天顺石彪,嘉靖邓继坤。

  两怀远侯:洪武曹兴,嘉靖常玄振。

  两保定侯:永乐孟善,天顺梁缶。

  两安平侯:永乐李远,嘉靖方锐。

  两武清侯:景泰石亨,万历李伟。

  两新建伯:永乐李玉,嘉靖王守仁。

  两忠勤伯:洪武汪广洋,洪熙李贤。

  两顺义伯:洪熙元年金顺,成化二年罗秉忠。

  两安平伯:李远子安,方锐子承裕。

  两惠安伯:永乐金玉,宣德张升。

  两武清伯:景泰石亨,隆庆李伟。

  两宁远伯:景泰任礼,万历李成梁。

  两黔国公:为沐晟、吴复,一封一赠。

  两颍国公:为傅友德、杨洪,一封一赠。

  两凉国公:为蓝玉、吴瑾、一封一赠。

  两昌国公:为张峦及峦子鹤龄,一封一赠。

  ○赠爵相同 #

  三泾国公:永乐陈亨,天顺陈瀛,正德周能。

  两郧国公:洪武廖永安,正统张信。

  两蕲国公:洪武康茂才、康铎父子各以功赠。

  两蔡国公:洪武张德胜,永乐徐忠。

  两滕国公:洪武顾时,永乐孟善。

  两沂国公:洪武金朝兴,永乐袁容。

  两漳国公:永乐王聪,正统郑亨。

  两安国公:天顺孙忠,万历李伟。

  两荣国公:永乐姚广孝及张玉初赠。

  三高阳侯:俱洪武,李信、李志高、李继先赠,同姓尤奇。

  两东海侯:俱洪武,徐公辅、陈文赠。

  ○王公国封相同

  高皇帝初建十王,如泰、晋、燕、周、楚、齐、蜀、鲁;六公,如魏、韩、宋、卫之类,皆大国,盖不欲相犯也。

而其后有不能尽然者,岂势耶?抑当事者不能详考耶?

  太祖初封豫即代简王,又为公俞通海赠国;封郢靖王,又为公冯国用赠国;封韩献王,又为公李善长封国;初封卫王即辽简王,又为公邓愈封国。

  仁宗,封梁庄王,又为公胡显封国;滕怀王,又为公顾时赠国;卫恭王,又为公邓愈封国;赠宁国公王真,又为献王封国。

  英宗,封许悼王,又为公王志赠国;赠安国公孙忠,又为惠王封国。

  景帝,初封沂王即宪宗,又为公金朝兴、袁容赠国;初封荣王即德庄王,又为公张玉、姚广孝赠国。

  宪宗,赠宁国公陈瀛,又为献王封国。

  孝宗,赠宁国公周能,又为献王封国;封泾简王,又为公陈亨、蒋贵赠国。

  世宗,初封裕王即穆宗,又为公张兀赠国;封景王,又为公李让赠国;赠颍A7王,又为公傅友德封国。

  今上,初封潞王,又为公张武赠国。

  ○王候郡邑相同

  高祖,封六安王转儿,又为侯王志邑;封江夏王孟炬,又为侯周德兴邑;封临淮王兴祖,又为侯李性邑。

  太宗,封宣宁王逊斗,又为侯曹良臣邑;封昌化王仕覃,又为伯邵喜邑。

  宣宗,封汤阴王祁钅,又为伯郭资赠邑;封颍川王子墟,又为侯傅友德邑。

  英宗,封平乡王祁钅,又为伯陈怀邑;封永城王载圻,又为侯薛显邑。

  宪宗,封顺昌王见氵群,又为伯王佐邑;封安昌王膺铺,又为伯钱承宗邑。

  武宗,追封宁阳王张懋,又为侯陈懋邑。

  世宗,封新宁王鼐钧,又为伯潭忠邑;封新昌王盘炷,又为伯唐云邑;封庆阳王谟垫,又为伯夏儒邑;封会昌王弼栋,又为侯孙继宗邑;封德平王胤庭,又为伯李铭邑;封新昌王厚尊,又为伯唐云邑;封庆云王厚灿,又为侯周寿邑;封惠安王厚煦,又为伯金玉、张升邑。

  穆宗,封保定王呈坦,又为侯孟善、梁缶邑。

  今上,追封定襄王朱希忠,又为伯郭登邑。

  ○大臣姓名相同

  五张信:一永乐隆平侯,一弘治彭城伯,一宣德兵部左侍郎。又洪武有状元侍读及孝子尚宝卿。

  四张泰:正德二人,一以南右都为户部尚书,一为总制右都御史,俱赠太子少保;成化二人,一至都督同知为名将,一任翰林修撰为名文人。

  三王真:一洪武都指挥使追封临沂侯,一永乐金乡侯追封宁国公,复有都督同知为辽东总兵。

  三吴良:一洪武江阴侯,一正统都督同知,一成化都督同知。

  三李敏:一洪武工部尚书,一景泰户部尚书,一成化户部尚书。

  三石璞:一洪武右侍郎,一永乐由御史至按察使,一宣德由御史至景泰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三刘璋:俱弘治,一太子少保、工部尚书,一右副都御史,一都督同知。

  三王荣:俱景泰,一南京太仆卿;一太理少卿,后复姓赵,至尚书;一都督佥事。

  三李瑾:一成化太子太傅、襄城侯,一正德都督佥事,一嘉靖征西前将军、都督佥事。

  三李浩:一洪武刑部侍郎,一景泰南京工部右侍郎,一成化礼部尚书。

  四张凤:一洪武行中书省参政,一天顺户部尚书,一正德右副都御吏,一嘉靖总督宣大偏保右都督。

  三李贤:一永乐忠勤伯,一宣德丰城侯,一成化少保、大学士。

  三王佐:一永乐顺昌伯,一正统户部尚书,一正德南京工部尚书。

  三张瓒:成化二人,一户侍郎,一袭封惠安伯;嘉靖一人,少保、兵尚书。

  四王纶:俱正德,俱有才名。其二人同岁为副都御史,一抚湖广,一抚大同;一以御史迁按察副使;一至江西右参政,名甚盛,而为宁王伪尚书,伏法。

  三白玉:成化二人,一右都督,一都督佥事;正德一人,右都督。

  两汪同:俱洪武,一吏部侍郎,一都督同知兴祖初名。

  两郭子兴:一高帝旧帅氵除阳王,一洪武中巩昌侯。

  两朱荣:一洪武,一永乐,俱都督。

  两李素:一洪武御史中丞,一洪熙右副都御史。

  两黄琛:一洪武驸马都尉、中都正留守,一成化南京户部右侍郎。

  两吴祯:一洪武靖海侯,一成化都御史。

  两赵新:一洪武山西右布政使,一景泰吏部尚书。

  三刘宁:一洪武,一成化,俱都督;一嘉靖右都督。

  两陈文:一洪武都督佥事、东海孝勇侯,一成化大学士,庄靖公。

  两王博:俱洪武,一中书平章政事,一广东右参政。

  两王平:一洪武右都御史,一永乐交右布政使、前右佥都。

  两李泰:一洪武户部尚书,一成化詹事府詹事兼学士。

  两陈清:一洪武都督封合浦侯,一弘治南京工部尚书。

  两金忠:俱永乐,一兵部尚书赠少师,一太保封忠勇王。

  两陈亨:俱永乐,一右都督追封泾国公,一左都督赠封成武伯。

  两张兴:俱永乐靖难功臣,一都督佥事,一安乡伯。

  两蒋骥:一永乐礼部侍郎,一弘治定西侯。

  两陈寿:一永乐工部左侍郎赠尚书,一正德南京刑部右侍郎,以致仕进刑部尚书。俱有谥。名德亦相类。

  两陈瑛:一永乐左都御史,一正德都督同知。

  两吴江:一永乐总兵,一弘治总兵。

  两李英:俱宣德,一达官会宁伯,一都督同知。

  两陈智:一宣德荣昌伯,一正统右都御史。

  两刘昭:一宣德都督,一成化太子少保、户部尚书。

  两刘琏:一宣德户部左侍郎,一成化太仆寺卿。

  两张本:一宣德太子宾客、兵部尚书,一弘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两程富:一宣德由教授升御史至尚书,一正统由布政司捡校升提学御史至佥事。

  两顾佐:一宣德掌都察院事右都御史,一正德初户部尚书赠太子太保。

  两张骏:一宣德都御史,一正德工部尚书直文渊阁。

  两张:一正统彭城伯,一弘治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两张瑾:一正统彭城伯,一天顺太平侯。

  两张辅:俱正统,一嗣封彭城伯,一太师英国公。

  两宋杰:俱景泰,一西宁侯,一右副都御史。

  两刘清:一景泰刑部右侍郎,一成化总兵右部督。

  两王通:一景泰都督同知前成山侯,一弘治右都督。

  两李锡:一景泰太子少保、通政使,一隆庆总兵官、都督同知。

  两刘聚:一景泰左都督,一成化左都督、宁晋伯。

  两韩福:一景泰左副都御史,一正德户部左侍郎。

  两李棠:一景泰刑部左侍郎,一隆庆南京吏部右侍郎。

  两杨鼎:俱景泰,一为山西左布政,一为户部侍郎后至尚书。

  两赵荣:俱天顺,一忻城伯,一工部尚书。

  两陆钅弋:俱榜眼,一天顺甲申,一正德辛巳。二科俱非正岁,而相去仅逾一甲子。

  两李文:俱成化,一高阳伯,一都督同知。

  两李震:俱成化,一兴宁伯,一兵部左侍郎。

  两吴琮:俱成化,一袭广义伯,一袭清平伯。

  两张鹏:俱成化,一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一都督佥事。

  两王信::俱成化,俱都督同知。

  两吴节:俱成化,一太常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两马昂:一成化太子少保、户部尚书,一正德左都督。

  两李和:一成化南京户部右侍郎,一嘉靖驸马都尉。

  两毛伦:一成化左都督,一弘治通政司通政使。

  两李本:一成化南京礼部尚书,一嘉靖少傅、大学士。

  两吕本:一洪武吏部尚书,建文外大父,懿文太子妃父也;一即李本改姓。

  两韩文:俱弘治,俱字贯道,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户部尚书。

  两徐溥:俱弘治,一永康侯,一少师、大学士。

  两王道:一弘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嘉靖吏部右侍郎。

  两刘忠:一弘治右副都御史,一正德少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两张海:一弘治兵部左侍郎,一正德都督同知。

  两谢绶:一弘治南京礼部尚书,一正德右副都御史。

  两王宪:一正德袭封靖远伯,一嘉靖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两张缙:一正德南京户部尚书,一嘉靖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两许国:一正德左都督,一万历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两彭泽:俱嘉靖,一少保兵部尚书,一太常寺卿。

  两陈儒:俱嘉靖,一泰宁侯,一都察院右都御史。

  两胡松:俱嘉靖,一工部尚书,一吏部尚书。

  两吴山:俱嘉靖,一刑部尚书,一少保、礼部尚书。

  两孙应奎:俱嘉靖,一户部尚书,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又相继为给事中,以言事贬。

  两张岳:一嘉靖,一万历,俱侍郎。

  两刘文:俱嘉靖,一都督同知,一宁晋伯。

  两陈璋:俱嘉靖,一刑部左侍郎,一工部左侍郎掌鸿胪寺。

  两刘玺:俱嘉靖,一都督佥事、山西总兵,一宣府巡抚副都御史。

  两何鳌:俱嘉靖左布政使,其一至刑部尚书。

  两张镐:俱嘉靖,一副都御史,一佥都御史。

  两陈瓒:俱隆庆三年同时,一光禄卿,后为左都御史;一太常少卿,后为刑部左侍郎。

  两陈于陛:万历十八年,一为詹事学生,一为左副都御史,班正联立。

  成化间,万通奴锦衣指挥徐达,与中山王同。

  英国公张铺与彭城伯张昶,同为勋戚重臣,朝夕共事,而昶名其子曰辅,与英国公同,尤不可晓。

  正德中,太师镇国公朱寿者,盖上所托名也。然国初亦自有舳舻侯朱寿。

  国初,会稽县知县邹鲁以政最入为大理寺丞。

弘治中,御史邹鲁当迁大理寺丞,不得,恨刑部尚书何乔新荐其郎中夺之,劾乔新,谪山阴县知县。

山、会,皆绍兴附郭县也。

  宣德初,命工部尚书黄福册兵马副指挥黄福女为郡王妃,上好奇多戏,或有意为之也。

  景泰初,翰林院修撰王振耻与太监振同名,请改为恂。

  景泰末,司礼太监张永与于少保同祸,而正德中司礼太监张永诛逆有名,相去正一甲子,俱尝总督十二营。

  成化间,妖人千户王臣﹃于市,翰林侍讲学士王臣耻与同名,上疏请更之,不许。

  正德末,江西按察副使、副总兵、都督佥事,俱张。按张为兵备时,与总兵同事有功,后一至都督同知,一至布政使,尚同事。

  正德末,御马监太监张忠同监督团营军务,至嘉靖初以罪革贬,而藩邸中贵张忠亦升御马监太监,代领团营,不知者以为一人也。

  金吾左卫指挥使杨善自陈:景泰间从事尚膳监,凡闻内臣密谋,必达于忠国公石亨。

上自沙漠还南内,皇太后时时来省,王诚、舒良欲留锢之。

臣得其谋,以达内臣刘成启,太后遂不至。

诏进一官,为都指挥佥事。

是时与兴济伯为两杨善,同预夺门者也。

  同年一榜同姓名者,多不可纪。

余所知辛丑有两张洽,俱浙江人。

丁未有两林一新,俱福建人。

乙丑有两陈王道,俱吾乡人,每投刺,以邑里自别。

两林又同为户部主事,以至员外郎、郎中、佥事、参议、副使,俱同,其一林始卒,而一林仕至布政使。

  又景泰及嘉靖初,俱有吏科给事中毛玉,俱利口言事,官俱不甚显。

  成化中有两王,同时为监察御史。

其一以掌院,威宁伯王越荐起拜右佥都御史;其一坐累,出知山西石城县,以发落误语,累杀强盗家属多,为西厂所发,凌迟处死于市。

  正德十二年,吏科论劾四川巡抚都御史马昊,兵科论劾守备都指挥亦马昊,同日报闻。

  嘉靖中,刑部郎中徐学诗,兵部主事徐学诗,俱有声郎署间,后兵部改名曰学谟,贵至礼部尚书。

刑部以论列大相为民,后起南通政参议,寻卒,赠大理寺右少卿。

  嘉靖丁未以后,连三科有李春芳。其一状元、少师,一至知府,一至左给事中。

  王三锡、王三接同名者至多,而官皆不甚显,不能逾方面,余族人有之。

昆山陈王道与陈王道同举进士,年亦相若,而一止南道御史,一止工部员外郎,其官皆失于庚辰春。

万历十一年中,御史有两李植封,事传远近,不能辨。

  嘉靖两广总督、尚书蔡经,又副总兵、都督佥事张经成功,后蔡经复张姓,同。

  余尝于古迹中见洪武有周鼎字伯器,而正统亦有周鼎字伯器,俱博雅有文名,前后几不可辨。

  ○父子同名 #

  古有父子同名,余尝记之矣。

国朝唯刘忠武侯事尤异,忠武父名江,为戍卒死,忠武仍其父名不易,累战功至左都督,佩大将军印,犹与其父同名,后封广宁伯,始更名荣,封未几而卒。

  ○叔侄名位事体相同

  潘珍与从子旦,壬戌、乙丑登第,珍以兵左侍理部事,旦以兵左侍督两广,同岁议安南忤旨归。

珍戊申卒,年七十二,赠右都御史;旦己酉卒,年七十四,赠尚书。

  ○兄弟名位事体相同

  许诰、许讠赞,皆吏部尚书进子。

以避父嫌,同日诰由给事中改翰林检讨,讠赞由御史改编修,后复以父累,同日外谪,诰为判官,讠赞为知县。

寻再起,累官诰为南户部尚书,讠赞为户部尚书。

中间诰由九列一转翰林侍读学士,讠赞最后自太宰为文渊阁大学士。

  张礻龠、张礻会,兄弟也,其年事科第俱相近。

正德中,礻龠以刑部郎中,礻会以刑科都给事中,俱改御史查盘。

礻龠迁太仆少卿,遂转佥都御史,礻会为大理寺丞。

逆瑾败,俱为言官所劾,礻龠谪,礻会无恙。

后礻会累官至右副都御史,礻龠亦累迁旧官以本。

郎中、都给事改御史,非故事也,而礻龠、礻会兄弟以一时得之,亦甚异矣。

  吴良、吴祯,俱以老成为将多汗马劳,为高帝所重,良封江阴侯,追封江国公;祯封靖海侯,追封海国公。

俱特进、光禄大夫,良上柱国,祯左柱国。

中间良以指挥使入都督佥事,遂封侯,祯以侯一出领指挥使。

  ○詹许父子 #

  国初,詹同以翰林院承旨兼吏部尚书,绾二绶,盖侍从与六卿之长也。

其子徽,以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亦绾二绶,盖六卿三法司之长也。

后许进与子讠赞,俱为吏部尚书,复与子论俱为兵部尚书,盖盛之极而奇者也。

  ○吴聘君父子 #

  吴聘君与弼之父溥,俱有文学行谊。

溥会试第一,廷试二甲第一,授翰林编修,历官三十余年,仅至国子司业六品,年六十八而卒。

与弼居田间不仕,年六十八,召至京,即授左春坊左谕德五品。

又聘君名满天下,而溥以会元高第,人不知之。

如王文成守仁之父华,以状元至太宰,而人亦知有文成而不知华也。

  ○娈生子同显 #

  孟麟、孟凤者,初臧姓;王楠、王杨者,皆娈生。

而麟至右布政使,凤至尚书,内外二品。

楠至南鸿胪卿,杨至右布政使,官序略相当。

又戊午举人顾合璧、联璧,其父四举胎八子,与周八士同。

  ○二相公子科第

  嘉靖甲辰,翟文懿銮居首揆,二子试中书舍人汝俭、贡士汝孝俱登第。

当读卷,上疑之,为启封,则汝孝果在首甲,汝俭亦进呈,因而抑之。

后给事中王交等言其弊,上大怒,勒文懿死,汝俭、汝孝俱除名。

万历丁丑,江陵公首揆,次子嗣修登第。

既进呈,上亦启封,特擢为第二人。

庚辰,叔子懋修复登第,进吴,上复启封,特擢为第一人,而伯子敬修亦前列。

所遇之不同乃尔。

其后,俱削籍却同。

  ○二死节同月日

  正德江西按察副使周宪死寇难,其子死之。嘉靖江西按察副使汪一中死寇难,其妻亦死之。同以闰六月二十六日,俱赠官赐祠以节孝配享。

  ○二陈中宫父 #

  世宗中宫皇后陈氏父万言起诸生,封泰和伯。穆宗中宫皇后陈氏父景行起诸生,封固安伯。而后皆无子。后卒,俱赠太子太保。

  ○山西二国戚 #

  嘉靖壬辰第一甲第二人孔天胤,以国戚授陕西按察佥事,迁提学副使,至右布政使;丁未第二甲第一人亢思谦,改庶吉士,授编修,国戚事始觉,得迁提学副使,至右布政使。

皆以不得意功名去官,皆晋人,皆有诗文名,豪饮喜客相甲乙。

  ○正德万历三相

  高少师拱《病榻遗言》谓,万历改元,谋欲去司礼太监冯保,而张少师居正为次辅,与保善。

第三辅高宫保仪,言天道六十年一周。

正德初,刘少师健与谢少傅迁,谋去司礼太监,而次辅李少师东阳泄之瑾,刘、谢俱不胜,罢去。

盖刘与高皆河南人,李、张皆湖广人,而谢与宫保,皆浙江人也。

俄高少师逐,宫保寻卒,张亦独留,异哉。

  ○常熟二祭酒 #

  弘治辛亥,李杰世贤以左庶子修《实录》将完,升南京国子祭酒,奏成,加俸一级。

万历丁亥,赵用贤汝师以右庶子修《会典》将完,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奏成,加俸一级。

二公皆常熟人,相去垂百年,事体无一不同者。

  ○南北大臣之异

  偶阅丁亥夏《缙绅便览》,见六部尚书,吏部为杨公巍,山东海丰人。

户部为宋公,河南商丘人。

礼部为沈公鲤,河南归德人。

兵部为王公一鹗,直隶典周人。

刑部为李公世达,陕西泾阳人。

工部为石公星,直隶东明人。

盖皆北人也。

又通政司张公孟男,河南中牟人。

大理寺为贾三近,山东峄县人。

盖皆北人也。

惟都察院左都御史吴公时来,浙江人。

然二月前为辛公自修,又河南襄城人。

而总督仓场左侍郎为胡公执礼,陕西永昌人。

戎政尚书傅公希挚,直隶衡水人。

又皆北人也。

至于内阁大学士,中极殿则申公时行,直隶吴县人。

建极殿许公国,直隶歙县人。

武英殿王公锡爵,直隶太仓人。

詹事府掌府少詹事赵公志皋,浙江兰溪人。

翰林院掌院詹事兼学士徐公显卿,直隶长洲人。

教习庶吉士吏侍兼学士朱公赓,浙江山阴人。

礼侍兼学士张公位,江西南昌人。

南院掌院谕德习公孔教,江西庐陵人。

国子祭酒田公一隽,福建大田人。

南国子祭酒赵公用贤,直隶常熟人。

皆南人也。

其南北人之异任,盖自古所无者。

  两年来,南京六部尚书,兵部杨公成,吏部陆公光祖,礼部王公弘诲,工部李公辅,都察院耿公定向,刑部则世贞,通政司则余公懋学,大理卿张公贾。

侍郎,吏部则赵公志皋,户部则顾公养谦,礼部则赵公用贤,兵部则王公用汲,刑部则朱公天球,亦皆南人。

 ●卷二 #

  ○三鄂公 #

  唐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宋少保、万寿观使、鄂国公岳飞,明太子少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鄂国公常遇春。

三公皆封鄂,皆骁勇善战称万人敌,而勋位亦相类。

常公与尉迟公俱谥忠武,岳公初谥武穆,后改谥亦忠武,又与常公俱赠王爵。

  ○三文成 #

  汉留侯张良谥文成,明诚意伯刘基、新建伯王守仁,亦谥广成。三公皆书生,胙茅土,其智略勋名,略相仿佛。

  ○内阁三杨 #

  正统初,内阁三相为杨文贞士奇,杨文敏荣,杨文定溥,号三杨。

以居第为别,文贞曰西杨,文敏曰东杨,文定曰南杨。

西杨以少师八十卒,东杨亦以少师七十卒,南杨以少保七十五卒。

其在阁远者四十余年,最近者亦十六年。

  ○吏部二杨 #

  杨文襄公一清,三总制三边,长吏部,加少师、太子太师;杨襄毅公博,再总督蓟辽,一总督宣大,长吏部,亦加少师、太子太师。

二公俱弱冠登第,姓望名位俱略相当。

有极同者,俱擅将帅之略,而所至少战功。

有极不同者,文襄至内阁首揆,寿高于襄毅一纪而无子,襄毅子多而且贵显。

  ○嘉靖三杨 #

  嘉靖中,前后谏臣独杨最、杨继盛、杨爵疏最直,传天下,而得祸俱惨。爵仅获终牖下,其后同赠官赐祭,爵独缺谥。

  ○三文臣战功伯爵皆王姓

  文臣封伯,虽前后十人,然以战功得者仅三人:靖远伯骥,威宁伯越,新建伯守仁耳。皆王姓,威名皆盛于诸伯,大奇大奇。

  ○东西王 #

  王文端直、文安英,同举进士,为翰林庶吉士,同侍读,同为坊长、少詹、礼左侍,对掌制。亦以居第为称,文端曰东王,文安曰西王。

  ○吏部三王 #

  吏部尚书凡三王:文端公直至少傅、太子太师,年七十八致仕,以八十四卒,赠太保;忠肃公翱至太子太保,八十四致仕,以其年卒,赠太保;端悫公恕至太子太保,七十八致仕,以九十三卒,赠太师。

三公年寿名德恤典皆仿佛,又皆王姓。

其后王太原琼,以七十三再入吏部,王阳城国光七十一尚为吏部,俱加太子太保,俱王姓,俱山西,而俱七十余。

盖五王矣。

若后二名德小劣,所谓一解不如一解。

  又有奇者,文端、忠肃去王恭襄初为吏部及今阳城相去正可一甲子,而恭襄以前壬午谪戍,阳城后壬午削职。

  ○又二王 #

  王襄敏越,以二十六举进士,累官西北,以战功积官至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封太子太傅、咸宁伯。

坐奸党流徙安陆,自列还乡。

以太子太保、左都、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加少保、太子太傅,卒于位,年七十三。

王恭襄琼,亦以二十六举进士,累官兵部尚书,积军功加少师、太子太师,改吏部。

亦坐奸党谪戍绥德,自列还乡。

以兵部尚书、右都、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加太子太保,入为吏部,卒于位,年七十四。

二公姓同,入仕之岁同,才略功名年位讥谗事事同。

  ○又二王 #

  正德中,王恭襄公琼为兵部尚书,王康毅公宪为左侍郎,恭襄入吏部,康毅即代之,世庙初,同解任。

康毅再起,以尚书兼右都总制陕西三边军功,加太子太保,入长都察院。

恭襄代之,亦以尚书兼右都,用军功加太子太保,入长吏部。

康毅后复长兵部,在一时卒,俱赠少保,无不同者。

  ○又两王司空 #

  正统中,有王永和者,以给事中迁;王永寿者,以御史迁。

先后为工部左侍郎,同署事,若兄弟。

然永和死土木之难,赠本部尚书;而永寿亦于其月进本部尚书。

  ○湖广二王彻侯

  湖广蕲水王聪、孝感王忠,俱从靖难。

聪为都指挥,忠为都督佥事,同日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柱国,聪武城侯,忠靖安侯。

永乐七年,聪为左副将军,忠为左参将,同日从淇国公北征,同日战殁于胪朐河,年皆五十余。

自姓氏、乡曲、年齿、官爵封拜、阵亡月日,无不同者。

  ○又二王封夺 #

  永乐元年,都指挥同知王友封清远伯,六年以安南功进封侯,后以北伐不遵诏,下狱夺爵。

都指挥王通以父真死事封武义伯,七年以山陵功进封侯,后以守安南擅弃地,下狱夺爵。

二侯皆王姓,而进封、夺爵,事体亦同。

  ○又二王 #

  万历十二年十二月,礼部右侍服满王锡爵、吏部右侍郎王家屏,同日入阁,锡爵为文渊,家屏为东阁,俱大学士。

  ○吾州四王 #

  万历壬午、甲申间,世贞以南大理卿还里,而王礼侍锡爵给假省亲不出。

余弟世懋与礼侍之弟鼎爵,俱以提学副使一自陕西、一自河南乞归。

二子生同岁,同为礼部郎,同岁迁提学,又同岁请告。

而余召为刑部侍郎不赴。

一时颇称之为四王者,以其名位里居之相埒也。

余实不敢望礼侍寻召拜相。

余弟再补福建,而鼎爵服除卒。

余弟转少卿,亦前卒。

  ○吾郡二吴宗伯

  吾吴郡弘治中吴公宽,以礼书、学士、东阁管诰敕,嘉靖中吴公一鹏亦如之。

二公俱累官内翰,而俱不得入相,殁俱赠太子太保,俱得上谥,一文定,一文端。

今吴中人俱称吴阁老。

  ○吾郡三陈祭酒

  吾郡成化陈鉴,自侍读学士转祭酒。

正德陈霁,自南侍讲学士转祭酒。

嘉靖陈寰,以司业转祭酒,祭酒,儒师重职,步伍八座不当止,而三公同止是官,又同陈姓,同为吾吴人,甚奇。

  ○湖广二张 #

  湖广嘉靖中张公璧,以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张公治亦以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在位俱逾岁加宫保,不数日而病,病未久而逝,俱赠少保,一谥文简,一谥文毅。

  ○嘉靖四张 #

  鄞人张邦奇为吏部左侍郎,蜀人张潮为右侍郎。

邦奇以翰林院学士掌院,潮迁左侍郎兼学士,同日加太子宾客。

未几,邦奇进礼部尚书,掌詹事,改南吏部;潮进尚书继之。

而楚人张璧,以礼部尚书兼学士掌部,张治以学士进吏部右侍郎。

四张皆光学也,而皆在一时。

  ○华亭二张 #

  华亭张公蓥,为南大司马参赞,加太子少保。

后二年,同邑张公悦继之,亦加太子少保,卒,追赠太子太保,一谥庄懿,一谥庄简。

二公年位、名德、里居相近,今有混以为一人者。

  ○江西二罗 #

  江西成化丙戌状元罗公伦,以言事外谪,后复官止修撰,赠左谕德,谥文毅。

嘉靖己丑状无罗公洪,先亦以言事为民,止赞善,赠光禄少卿,谥文恭。

相去一甲子,地同,大魁同,言事同,讲学同,从六品得谥同,赠官从五品同,尤奇绝。

  ○内阁二刘 #

  正统戊辰进士寿光刘年二十三,博野刘吉年二十二,同为庶吉士,同授编修,修史、经筵、进秩无不同者。

又同主考己丑会试。

以吏左侍兼学士,吉以礼左侍兼学士,同日入阁,同日进尚书,户部,吉礼部,同日加太子少保。

自是加太子太保及柱国,为谨身殿,吉为武英殿,皆同日。

最后,致仕,而吉留至少师首殿以卒。

然同赠三公,得太保,吉得太师;同谥文,得和,吉得穆。

  ○又三刘 #

  刘文靖健在内阁二十年,正德元年以少师首揆致仕。

四年,少傅宇由吏部入阁六日而归省,遂致仕。

五年,少傅忠复入阁不满岁亦归省,遂致仕。

三人在相位有久速,人亦薰莸,但皆刘姓,而皆河南人,为异耳。

  ○二谭 #

  谭姓最少,而宣德间有谭广、谭青者,一时同为左都督,俱善将骑兵,虏中人畏之,俱号“谭家马”。青子袭指挥,亦名广。

  ○二徐 #

  今人但知吏徐之为兵部尚书,而不知徐辉之为户部尚书也。

辉在高帝时,由仓部主事、郎中进侍郎、尚书。

自兵部主事、郎中进左右侍郎,至尚书,皆不历他曹。

皆起本部小吏,皆徐姓,而又皆常州人,一武进,一江阴,奇甚奇甚。

  ○四罗功名相近

  罗姓非广,而英庙之代,有罗凡四,而俱以才略任边事。

汝敬,尝为庶吉士,斥充刑部吏,又斥戍交,未至而赦。

后以侍讲改御史,超拜工部右侍郎,提督诸卫屯种。

受赂事发,逮问论绞,长系,久之始出充为事官,仍旧屯种。

引诏径复职,复坐诈传论斩,再赦复官,始致仕。

亨信以庶吉士为给事中,谪充交吏,久之复为御史,超拜右佥都御史,抚宣大,累转左副都御史。

皆甲辰进士。

通,给事中,以言事升交清化州知州,以不肯弃城,还为户部员外郎,转兵部郎中。

从王骥西征,坐贪淫不法,谪为广西闸官。

己巳之难适至,复官,以兵部郎中超拜右副都御史,守居庸,人佐院,迁右都,提督操练。

数与于谦争议,后冒迎驾功,三子俱官镇抚。

卒,三公俱年七十余。

绮,以御使迁大理寺丞抚辽东,谪戍召还,以中书舍人进大理寺少卿,使虏还,以刑部左侍郎镇松潘,召佐院为左副都御史,坐御史论曹、石,谪为广西参政,以怨望为民,再坐构讦征下狱,籍其家。

其姓同,官职同,任边事同,中间戍削起踬又同。

  ○正统三会元 #

  正统己未,会元杨鼎以解元登第一甲第二人,壬戌会元姚夔以解元登第二甲第一人,乙丑会元商辂以解元登第一甲第一人。

杨由侍讲擢户部右侍郎转左,进尚书,加太子少保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庄敏。

姚由吏科给事中擢礼部右侍郎,转左,以吏部进礼部尚书,改吏部,加太子少保卒,赠少保,谥文敏。

商由侍读进学士入内阁,擢兵部左侍郎、尚书,改户部,进文渊阁大学士,改吏部,加太子少保、谨身殿大学士,以少保致仕卒,赠太傅,谥文毅。

三公连三科,皆以己巳年超拜,俱不历卿寺馆幄,而名位、科甲,商尤胜绝,又与姚俱严郡,尤为奇也。

  ○文武二姓名 #

  嘉靖末,有锦衣卫指挥文承武、太仓卫指挥使武尚文,承武,贵妃兄也。尚文死事,旌。古有“祖孝孙,孙荣祖”,与此皆可作对。

  ○湖广一时之奇

  国朝文臣,无至三公,而独张文忠居正加太傅至太师,进勋上柱国,辞,殁以为赠。

锦衣缇帅,无至公孤者,而独陆武惠炳加太保兼少傅,保傅相兼,殁赠忠诚伯。

方外杂流,无至公孤封爵者,而陶仲文至少师、少傅、少保,封恭诚伯,殁谥荣康惠肃。

文臣至三公三少相兼,得四字谥,皆旷代绝典。

而生时恩礼隆重,权势薰灼,亦近世所无。

殁而不终,后追削官谥,尽除其子弟官,以至籍殁,无不同者。

然皆楚人,张为荆州,陆为承天,陶为黄州,而首尾三十年内,尤奇。

  ○丁丑三伯读卷

  读卷,文臣事也,与貂蝉无与。

而丁丑一试,内阁则武功伯徐有贞,礼部则兴济伯杨善,兵部则靖远伯王骥,皆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大奇。

  ○胡端敏李康惠名位

  胡端敏公世宁与李康惠公承勋同举进士,同为南京刑部主事、郎中,相切磋为经济学,傍及古文经术,同时为江西属府知府招捕大盗起功名。

胡公仅一转兵备副使,同时超按察使。

胡言事戍,至嘉靖初,同日转都御史。

胡以佥都抚四川,李以副都抚辽东。

后同岁为南京尚书,胡刑部,李工部。

寻以同月,胡改北刑部,李改北吏部,中途胡改都察院,李改刑部,俱加太子少保。

明年,李进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提督团营。

又明年,胡公改兵部尚书,亦进太子太保,致仕卒。

其又明年,李公卒,赠俱少保。

凡上之眷注优礼与才望声实无不同者,而其与张、桂诸贵人意合,亦同。

  ○江西三功臣 #

  宁王宸濠之反,按察副使胡端敏公世宁发其谋,副都御史孙忠烈公燧殉其节,副都御史王文成公守仁成其功。

然皆浙人,同举于乡者也。

是岁为弘治壬子,场中,若有大声云“三人做好事”,然则非偶然矣。

  ○甲子二相 #

  嘉靖甲子,少师华亭徐公阶居首揆,而常熟严公讷、兴化李公春芳次之,三公皆南直隶人。

严、李二公同日应制撰文,同日进学士,同日加太常少卿,同日转侍郎,同日转吏、礼部尚书,同日入直,同日加太子太保,同日进内阁,又同有老父母,同于林下侍养以终。

今年甲申,同岁捐馆,盖无所不同者。

  ○二故侯 #

  太子太保、征蛮将军成山侯王通,以擅弃交下狱论死,久之出为都督同知,镇山陵。

总兵官、镇远侯顾兴祖,以从驾不死虏下狱,出为都督同知,镇紫荆。

皆景帝初即位时事也,皆失侯而皆无他功状。

成山死后始复为伯,镇远遇赦复侯。

  ○伦氏三元 #

  伦氏科第之盛,已具《盛典》中。谕德文叙中会元、状元,通参以谅中解元矣,而祭酒以训复以解元及第第二人。是父子合三元而赢其二也。

  ○丙辰甲戌状元

  正统丙辰状元周旋,弘治丙辰状元则朱希周。正德甲戌状元康皋,万历甲戌状元则孙继皋。考景泰甲戌状元则孙贤,尤为奇绝。

  ○丁丑状元 #

  正德丁丑状元舒芬,字国裳,授修撰之未几,以谏南幸谪外,召复官,卒。

万历丁丑状元沈懋学,字君典,授修撰之未几,以上书谏张相丁忧不合,移病归,卒。

二公才气略相同,而修撰皆无满任,寿皆四十二。

  ○输粟三元 #

  嘉靖乙丑廷试第一人范应期,丁丑会试第一人曹大章,成化丙午顺天乡试第一人罗,皆以输粟入国子监者。

大章廷试复第二人,而与应期宦皆不达。

入翰林,以文行显,至大官。

其后正德丙子为周光宙,嘉靖戊子为马一龙,辛卯为马从谦,庚子为沈绍庆,戊子为王衡,而皆中顺天,皆南直人。

  ○嘉靖二真人 #

  嘉靖中,道士邵元节,赐号真人,掌道教,至礼部尚书,赐蟒衣玉带,谥文康荣靖。

道士陶仲文,亦赐号真人,掌道教,至礼部尚书,加三孤,封伯,谥荣康惠肃。

寿皆八十二。

而四字谥,千古所无,二人偕得之,后亦同日削夺。

  ○大科更易 #

  洪武丁丑,取中状元陈安阝等五十一人,俱不刻《登科录》,而亲试中韩克忠等六十一人。

言者谓考试官刘三吾等有私,俱下狱故也。

永乐己丑,覆取会试下第者熊概、金庠等十余人,以考试官侍讲邹缉等出《孟子》、《尚书》题误故也。

弘治己未,预行场中学士程敏政不得阅卷,徐经、唐寅不得取,以有论敏政鬻题故也。

嘉靖甲辰进士徐汝孝、翟汝俭、彭谦、焦清等,并考试官学士江汝璧等,俱逮问除名,《登科录》削汝孝等不录,以言官论徇私故也。

  ○甲辰二会元 #

  成化甲辰会试第一名储,南直隶人,仕至户部左侍郎,改南吏部左侍郎,卒谥文懿。

嘉靖甲辰会试第一名瞿景淳,亦南直隶人,仕至南吏部右侍郎,改北礼部左侍郎,卒亦谥文懿。

  ○绍兴二首甲 #

  嘉靖丙辰,绍兴状元诸公大绶,榜眼陶公大临同里,为婚姻。

诸自礼部右侍郎为吏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修《实录》,经筵日讲官,以万历元年卒,赠礼部尚书。

陶亦自礼侍代之,衔位赠谥无不同者,以二年卒,赠官亦同。

寻,己未状元丁公,亦自礼侍代之,仅一转而卒,赠官亦同。

三人后皆有谥,陶得文僖,丁得文恪,诸最后得文懿。

  ○蒲州三孤 #

  浦州杨公博,以少师居吏部;王公崇古,以少保居兵部;张公四维,以少傅居内阁。分秩三孤,皆密戚也。可谓盛而奇者。

  ○全州二相 #

  广西之全州,僻州也。

蒋文定冕,以成化丁未登第,官至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六十二致仕,卒赠少师。

吕文简调阳,以嘉靖庚戌登第,官亦至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建极即谨身,六十三致仕,卒赠太保。

二公为时相首辅,名位权力亦同,而文定之自树立矣。

  ○余姚二相 #

  余姚谢文正迁,成化乙未及第,四十七以少詹、学士入阁,丙寅五十八,以少傅、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致仕。

同邑吕公本,嘉靖壬辰进士,相去将一甲子,四十六以祭酒改少詹、学士入阁,庚申五十七,以少傅、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丁忧。

俱为第三相者十二年,谢公八十二终,吕公今年八十二,尚元恙。

  文正之初推也,凡六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耿裕居首,礼部尚书倪岳次之,右侍郎兼学士李东阳又次之,吏部左侍郎周经又次之,礼部右侍郎傅瀚又次之。

文正居末,与第三人李公同用。

李,长沙人也。

李公本初推,亦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闻渊居首,南京吏部尚书张治次之。

吏部左侍郎、学士徐阶又次之,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又次之,礼部侍郎欧阳德又次之。

李公居末与第二人张公同用。

张,亦长沙人也。

其巧符乃尔。

  ○宁波二相 #

  宁波旧无大拜者,自嘉靖至万历二十余年中而有两相,曰袁文荣公炜、余文敏公有丁,皆綅士第三人。

而余为袁所取士,则衣钵也。

官皆至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无一字不同。

晚途皆甚速,而又皆不久,寿皆至五十八,病亦相类,皆好声酒为欢乐。

  ○三庚戌宗伯非由翰林

  永乐以后,礼部尚书如郑赐、李至刚、赵Р、吕震、胡氵荧、石瑁、姚夔、邹辈,皆不必翰林。

至周文安洪谟,始以翰林得之,遂为故事矣。

独景泰中杨尚书宁以宣德庚戌进士,嘉靖初席尚书书以弘治庚戌进士,万历中徐尚书学谟,以嘉靖庚戌进士,皆不由翰林,而皆庚戌,皆以他部侍郎升,大奇。

  ○四长史 #

  景泰在成阝邸时,左长史曰仪铭,右长史曰杨翥。

铭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掌詹事府,卒赠太师,谥忠襄。

而翥先致仕,仅加衔礼部尚书而止。

世宗在兴邸,左长史曰张景明,右长史曰袁宗皋。

宗皋至礼部尚书、文渊殿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荣襄。

而景明先卒,仅赠尚书、大学士。

四史荣悴,大略相同。

  ○二陈司马 #

  天顺间,陈汝言以附太监吉祥、忠国公亨,明南城功,骤迁至兵部尚书。

成化间,陈钺以附太监直、保国公永,冒建州功,骤迁至兵部尚书。

俱有宠,招纳权赂,不逾年而败。

汝言死于狱,钺为编民。

汝言之宠幸威焰无礼甚于钺,其祸亦惨于钺,然其姓同,所依附及爵位出处亦同。

  ○二马都督 #

  天顺间,马良者,貌温严,少以幼童侍青宫,既即位,有龙阳之幸。

袭父职为金吾指挥使,累战功为都指挥。

南城反正,召见之,进都督佥事。

平曹钦,进都督同知,赐绣蟒衣玉带。

凡行幸必从,赏赉不赀。

一日,上出猎南海子,早朝罢,文武群臣候送午门外,见有乘马从中门诸夹而出者,以为上也,最后上骑而出,益前骑者良也。

良丧妇不数月而娶,鼓吹达禁中。

上知之,恚曰:“奴薄行,乃尔耶?”自是不复召。

至成化初,坐与中官王纶有连,出广东从大帅自效。

正德间,马昂者,宣府指挥也。

累战功,至都督佥事,总宣府兵,有女弟已适毕指挥有娠矣,美丽善骑射,晓番语。

上闻而召,嬖之甚。

遂进昂右都督,一门大小,皆赐衣蟒,诸大皆畏之,呼为马舅。

台谏皆有言,不听。

一日,上过昂赐第,饮酣,欲召幸其妾,昂不可,上怒而起,昂惧,请解任,女弟亦疏。

二人姓氏、官爵、恩幸、见疏,俱绝相类,然良后协赞南京守备,镇守广西、贵州,以功名终,而昂夺职死,其弟都督炅、都指挥昶、昊皆得罪。

  ○南直隶六相相克

  吾南直隶辅臣在林下者,少师徐以阶、李公春芳、太子太保严公讷,万历中少师申公时行。

大拜久之,徐公薨。

已,少保许公国大拜。

未几李公卒,俄而严公亦卒。

吾州王公锡爵复大拜,林下遂无一人,而三人者皆在阁矣。

  ○文武互用之极

  王靖远骥、王威宁越,皆以进士累官尚书、左都御史,而一挂平蛮将军印,一挂平胡及靖虏副将军印,盖不止总督而已也。

李曹公文忠以左都督而兼掌国子监祭酒,王新建守仁以战功封爵而从祀孔庙,杨兴济善以布衣散曹而位左都御史、封伯,遂兼掌礼部及左军都督府。

其事至奇,故特标著之。

  ○任子官位大于所由

  国朝重科目一途,任子多不得大位。

独燕府左长史朱复以二品后五品终,任子为北京行部尚书,二品;礼部左侍郎仪公智三品,任子铭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一品;翰林学士吕公原五品,任子{常心}至南京太常寺卿,三品;少詹事刘文恭公铉,任子至太常寺卿掌尚宝司,三品;浙江按察副使陶公成四品,任子鲁至广东右布政使,二品;南京工部右侍郎黄公孔昭,任子绾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二品;江西按察司副使许公逵四品,任子至锦衣卫指挥使管卫事,三品;右副都御史孙公燧三品,任子堪至都督佥事,二品;堪任子钰至都督同知,一品。

品秩皆过于所自,一奇也。

仪铭累任翰林,又以尚书掌府,黄绾为詹事、学士,咸极清华之选,二奇也。

仪赠官至特进、左柱国、太师,阶勋位秩遂冠人臣,三奇也。

陶复转荫子孙至锦衣千户世袭,四奇也。

  ○两任子改翰林给事之异

  宣德中,仪侍郎智子铭,以荫为给事中,后改翰林检讨,进修撰,再进侍读。

金殿学幼孜子达,以荫为检讨,后改给事中,转左、右,至兵科都给事中。

其相反可谓奇矣。

正德初,许侍郎进入兵部,子诰以给事中避言路,改检讨,与金达事亦相反。

  ○三唐状元皆戌科

  国朝唐姓状元仅三人,其一为侍读学士唐皋,系正德甲戌。

历丙戌、戊戌而至嘉靖庚戌,为太常少卿唐汝楫。

又历壬戌、甲戌而至万历丙戌,为今翰林修撰唐文献。

奇甚。

  ○一母孕两状元

  晋江王怀中言长乐马某娶妾,有子铎,而妻妒不容,嫁之同邑李氏,生子骐,初曰马。后铎中永乐壬辰科状元,骐中戊戌状元。

</P>

 ●卷三 #

  ○己卯壬午之际

  文皇靖难师在己卯秋,宁庶人作难亦在己卯秋,相去正得二甲子。

文皇之起,以都督三司谢宴,伏兵﹃系之,宁庶人亦然。

岂偶合耶?抑有所借袭也?其用李士实为太师、国公,刘养正为军师,却似有取于韩公、诚意同姓。

然高皇之帝业,成于鄱阳一战,而庶人却败于其地,则大相反矣。

文皇以壬午入绍,世庙以先一岁入绍,而亦以壬午改元。

帝王自有真所谓妙合者,固不在彼而在此也。

  ○两壬午风水之变

  万历十年壬午秋七月丙辰朔,十三日戊辰至次日己巳,大风雨拔木,江海及湖水俱啸涌。

吾州常熟、崇明、嘉定、吴江等处,漂没室庐人畜以万计。

考之《实录》,嘉靖元年壬午秋七月乙巳朔,二十四日戊辰至次日己巳,大风雨江海啸涌,漂没室庐人畜亦如之。

以余所见,及野史所载,是日俱有龙火之异。

前壬午祸微轻而远,后壬午祸甚惨而狭,要之六十年内所无也。

今人知其周一甲子耳,不知其干支正同。

盖无一日之赢欠也。

异哉异哉!

  ○户口登耗之异

  国家户口登耗有绝不可信者,如洪武十四年,天下承元之乱,杀戮流窜,不减隋氏之末,而户尚有一千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三千三百五。

其后休养生息者二十余年,至三十五年,而户一千六十二万六千七百七十九,口五千六百三十万一千二十六。

计户减二万七千五百八十三,口减三百五十七万二千二百七十九,何也?其明年为永乐元年,则户一千一百四十一万五千八百二十九,口六千六百五十九万八千三百三十七。

夫是时,靖难之师,连岁不息,长、淮以北鞠为草莽,而户骤增至七十八万九千五十余,口骤增至一千二十九万七千三百十一,又何也?明年户复为九百六十八万五千二十,口复为五千九十五万四百七十,比之三十五年户却减九十四万一千七百五十九,口减五百三十五万五百五十六,又何也?九年,户九百五十三万三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千一百四十四万六千八百三十四;十年,户一千九十九万二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五百三十七万七千六百三十,仅一年耳,而户忽增一百四十五万八千七百四十四,口增一千三百九十三万七百九十六。

当是安南新入版图,其户口之数至十年始上册籍耳。

然十一年户复为九百六十八万四千九百一十六,计减一百三十万七千五百二十;口复为五千九十五万二百四十四,计减一千四百四十二万七千三百八十六。

又大不可晓也。

自是休养生息者五十年而为天顺七年,户仅九百三十八万五千一十二,口仅五千六百三十七万二百五十,北于旧有耗而针登者,何也?然不一年,而户为九百一十万七千二百五,减二十七万七千八百七十二,口为六千四十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增四百十二万九千八十。

其户口登耗之相反,又何也?成化中,户不甚悬绝,二十二年而口至六千五百四十四万二千六百八十,此盛之极也。

二十三年,而仅五千二十万七千一百三十四,一年之间,而减一千五百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四十六,又何也?弘治十七年,口至六千一十万五千八百三十五;十八年,户至一千二百九十七万二千九百七十四,此又盛也。

不二年而为正德元年,户仅九百一十五万一千七百七十三,减三百八十二万一千二百一;口仅四千六百八十万二千五千,减一千三百三十万三千七百八十五,又何也?自是而刘六等乱中原,蓝、鄢等乱楚、蜀,江、广无处不被兵。

而八年以后,口却增至六千三百三十余万,又何也?然则有司之造册,与户科、户部之稽查,皆仅儿戏耳。

  ○烈妇俱妾媵 #

  国家令典,于妇人女子能殉夫死者,俱有族异。

然考之《实录》,洪武七年九月,中书平章政事李思齐卒,妾郑氏自经死。

十七年正月,安陆侯吴复卒,妾杨氏自经死,俱赠淑人,谥贞烈。

又燕山中护卫指挥使费愚率,妾朱氏自经死,赠德人,谥贞烈,德人即恭人也。

永乐二十一年正月,成安侯郭亮卒,妾韩氏自经死,赠淑人。

宣德四年二月,中军左都督马聚卒,妾陈氏自经死,左军右都督冀杰卒,妾王氏自经死,俱赠淑人。

三月,陕西都指挥使王亻叔战殁,妾时氏自经死,赠淑人,谥贞烈。

八年三月,忠义右卫镇抚李寿卒,妾赵氏自经死,赠宜人。

八年四月,大同左卫指挥使范安卒,妾杨氏自经死,赠恭人。

九年二月,武安侯郑享卒,妾张氏自经死,赠淑人。

正统六年五月,中军都督佥事胡荣卒,妾陈氏自经死,赠淑人。

景泰二年九月,昌平侯杨洪卒,妾葛氏自经死,赠淑人。

三年正月,丰城侯李贤卒,妾余氏自经死,赠淑人。

已上凡十有三,而勋戚大臣之妻殉死者,无一二也。

岂妾独厚,而妻独薄耶?意者有吕后、袁绍夫人之妒,而出于不得已也。

又自宪宗而后,旌典岁有之,而未闻有勋戚之家及为妾者,又不可晓,故特纪于此。

  ○师生同赐下谥及改谥

  嘉靖六年,大学士石缶卒,上亲定谥曰文隐,取“勤学好问,违拂不成”为义也。

至二十九年,大学士张治卒,上复亲定谥曰文隐,则取“勤学好问,怀情不尽”为义。

盖国朝谥文隐者惟二人,皆在内阁不久,而张公又石公会试所取第一人也。

以后二公皆改谥,一文介,一文毅。

  ○夺情与册同 #

  成化丙戌,少保大学士李公贤丁父忧,夺情,辞,不允,仅三日册贵妃万氏、贤妃柏氏,会昌侯孙继宗与公同为正使。

万历丁丑,少师、大学士张公居正忧,夺情,明年册皇后王氏,英国公张溶为正使,公为副使。

其事之巧符若此。

  ○衍圣真人同坐事

  成化丙戌三月癸卯,衍圣公孔弘绪坐奸淫乐妇四十余人,勒杀无辜四人,法当斩。

诏以宣圣故,削爵为民,以弟弘泰代。

没后,弘绪子闻韶袭爵。

四月戊午,正一嗣教大真人张元吉坐僭用器物、擅易制书、强夺子女,先后杀平人四十余人,至有一家三人者,法当凌迟处死,下狱禁锢,寻杖三百,戍铁岭,而子玄庆得袭,元吉竟以母老放归。

弘治戊午,阙里文庙灾,真人府亦灾。

凡二氏之品秩、应朝给赐,无不同者,至祸谴亦同,何其异也。

  ○大学士尚书掌别部

  嘉靖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杨博不理部事,而出总督宣大、蓟辽。

工部尚书朱衡不理部事,而总理河漕,又无作缺。

刑部尚书郑晓不理部事,而代博理兵部。

隆庆中,内阁少师、大学士高拱,太子太保、大学士赵贞吉,俱不辍阁务,而掌吏部、都察院。

后拱为内阁首臣,而掌吏部,故部见有少傅、尚书杨博不令掌而掌兵部,亦时事一变也。

  ○癸丑壬戌三及第之异

  嘉靖壬戌一科,首甲三人,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皆大拜,位师傅,已见《盛典》矣。

其最不显而又最不利者,无如嘉靖之癸丑,其明年第三人温应禄举家疫死。

又明年第一人陈谨被逮,谪推官,累迁至右中允,丁忧归,为乱卒所殴死。

后第二人曹大章以编修废疾罢,复用胁受商人财,削职为民。

二科荣辱之相反如此。

按洪武丁丑廷试三人,尤为不祥。

状元陈安阝、刘锷,责徙昌化安置,取回为鸿胪寺司宾署丞,寻俱杀之。

惟尹昌隆为礼部主事,永乐初改春坊右中允,亦不狱赐死。

其复取进士内,仅状元韩克忠至按察佥事,余二人俱终本官。

  ○福建大魁无显者

  福建自开科至宣德间最多高第,以后寥寥矣,然少显贵者。

状元则乙丑丁显,丁丑陈安阝,丙戌林环,壬辰马铎,戊戌李骐,庚戌林震,辛未柯潜,丙戌龚用卿,癸丑陈谨,凡九人。

仅柯至少詹事,龚至祭酒,四品而已。

陈至右中允,余俱修撰,皆夭。

而安阝仅为司宾署丞,以不令终。

会元则壬辰林志,乙未洪英,辛丑陈中,庚戌傅夏器,己未蔡茂春五人,惟洪至右都御史。

及第者戊辰唐震,辛未张显宗,丙戌陈全,辛卯黄,壬辰林志,乙未李贞、陈景著,丁未谢琏,庚戌林文,癸丑赵恢,壬辰李仁杰,戊辰戴大宾,凡十二人,仅谢琏至侍郎,林文太常少卿,仁杰祭酒,张显宗曾为侍郎终交布政而已。

无论阁部、一品,俱不可得。

今己未及第林宗伯士章,始破天荒矣。

  ○甲榜非正科 #

  国朝科甲,以丑、辰、戌、未为正,而洪武开科之岁,进士吴伯宗等,则辛亥也。

永乐壬午靖内难,明年癸未始乡试,甲申赐进士曾等,己丑会试中陈遂等。

上北征,辛卯赐进士萧时中等。

天顺庚辰试场火,秋会试中吴钱等。

甲申赐进士彭教等。

正德庚辰会试中张治等。

上南巡,明年新帝登极,为辛巳赐进士杨惟聪等。

凡五科非正科,而两皆甲申,最后辛巳,相去亦三年。

  ○丙戌已未无内阁冢宰

  国朝诸科第往往有通无内阁冢宰者,而三丙戌为永乐,为成化,为嘉靖。

又三己未为正统,为弘治,为嘉靖。

凡六科。

唯丙戌有冢宰屠襄惠氵庸一人,余皆无之。

亦奇事也。

  ○吏部尚书首推内阁不得用

  张治乙卯以前,内阁大臣皆特简,不从廷推。

至乙卯始廷推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耿裕为首,正德辛未,少保、吏部尚书杨一清为首,甲戌一清复为首,嘉靖己酉,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闻渊为首,万历甲申,吏部尚书杨巍为首。

皆不用,而用翰林之次及后者。

  ○天子义儿 #

  高帝时,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大都督同知何文辉,都督佥事徐司马,元帅朱文刚、朱文逊。

武宗时,永寿伯裴得,安边伯许泰,平虏伯江彬,左都督刘晖,左都督神周,右都督张洪,都督佥事李琮,其余又数十人。

钱宁投刺至自称曰“皇庶子”。

  ○三杀降之报 #

  高庙初,徐中山达、常开平遇春破陈友谅兵于池州,生擒三千余人,遇春欲悉杀之,达不可,以闻上,上命释为兵。

使者返,则遇春以其夕悉杀之矣,存者仅三百人。

上不怿,放之归,然竟不以罪遇春也。

文皇靖难时,破李景隆,降胡三百骑,上命释留宿卫,胡骑指挥星吉一夕尽杀之。

又于沧州破南师获卒万人,皆给牒放归,会日暮,有未给者三千余人,指挥谭渊悉杀之。

上维切责渊、吉,而惜其功,亦不罪也。

然不旬日内,渊、吉皆战没,常公虽建开国勋,而四十遽夭,二子嗣爵皆不终。

李广、虞诩之恨,岂欺我哉!

  ○靖难二元功不利大帅

  永乐从靖难者,仅封二大国,如丘淇公福,朱成公能,皆元功,然未常别将大兵也。

永乐五年,成公一受辰,拜征夷将军,统十二年军兵八十余万征交,入境以病殁。

八年,淇公一受辰,拜征虏大将军,统四将军兵十万骑征本雅失里,入境即败没。

二公之不利大帅如此。

  ○五元功皆不利

  太祖开国元功,文臣太师、朝国公李善长以嫌赐死。

太宗靖难元功,太子太师、淇国公丘福北征败没,削爵,全家谪海南。

景帝御虏元功,兵部尚书于谦谗﹃。

天顺复辟元功,武臣忠国公石亨下狱论斩,文臣大学士徐有贞下狱流金齿。

世宗入继元功,大学士杨廷和夺官。

遂无一利者。

  ○四横缇帅皆不终

  自锦衣卫典诏狱,领刺事官校张权者四人皆不终。

永乐,纪纲为都指挥佥事,凌迟处死,族灭家籍。

天顺,门达为都指挥佥事,远戍家籍。

正德,朱宁为左都督,凌迟处死,族灭家籍。

嘉靖,陆炳为太保、左都督,死后削夺,诸子流徙,家籍。

  ○二黄中贵 #

  成化中,司礼监太监黄赐以与汪直不合,出掌南京守备。

正德中,司礼监太监黄伟以与刘瑾不合,出掌南京守备。

二黄皆以司礼大出,行业老成稍为人所重然。

富贵之极,南中往往互称不能别。

  ○四张中贵 #

  正德末,御用太监张永总督团营,御马太监张忠佐之,司礼太监张锐管监事,御马太监张雄提督东厂。

四人俱藉宠有声,而权术亦相埒,时合四张。

雄父亦名锐,初不欲迎养,以毋劝,召而庭挞之二十,始相哭为父子。

已,积功,即日奏为右都督。

  ○又三张中贵 #

  万历十一年,张宏长司礼监;张诚次之,掌御用监,督南海子;张鲸又次之,兼掌东厂。

时称三张。

宏死,诚代长司礼,鲸次之。

兼掌东厂,张朝复次之,亦三张也。

  ○振瑾二竖 #

  国朝中官握政本乱天下者,无甚于王振、刘瑾,其事权绝相类。

振在枢最久,然其横恶至乙丑、丙寅以后而极,己巳屠裂土木。

瑾以丙寅流毒,庚午剐于燕市,家族皆诛夷籍没。

相去甲子同,瑾仅后一年耳。

当振、瑾之横,英国公张辅及子嗣公懋,俱以太师勋臣班首,日与周旋,而免挫辱。

  ○张永功名前后相埒

  正德,宁夏安化、江西宁王之乱,中贵人张永一则以总督专征,一则以提督赞画扈驾,皆兵未至而乱平,事后处置皆属之。

永一则善杨文襄,一则善王文成,无损功名。

归后,一则首诛逆瑾,一则与诛逆彬,先后吻合,大奇大奇。

  ○同官相去科第悬绝

  杨少保溥与曹学士鼐同相,杨建文庚辰,曹宣德癸丑,相去三十三年。

陈少保循,高少保与商兵侍辂同相,陈、高永乐乙未,商正统乙丑,相去三十年。

杨少师一清、谢少傅迁与张少保璁同相,杨成化壬辰,谢成化乙未,张乃嘉靖辛巳也,杨与张相去四十九年,谢与张相去四十六年。

杨又与桂少保萼同相,相去三十九年。

严少师嵩与袁少保炜同相,严弘治乙丑,袁嘉靖戊戌,相去三十三年。

徐少师阶与李少傅春芳同相,徐嘉靖癸未,李丁未,相去二十四年。

胡少傅氵荧与杨公宁同为礼部尚书,胡庚辰,杨庚戌,相去亦三十年。

胡公庚辰,左侍郎姚夔以正统壬戌,相去四十二年。

王太宰直以永乐甲申,左侍郎项文曜以正统乙丑,相去四十余年。

桂少保萼以正德辛未,继谢少傅相去三十六年。

夏少傅言以正德丁丑,继费少师宏相,宏丁未,相去三十年。

  ○功名迟速悬绝

  吉水解大绅缙,自翰林待诏,不二年而为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

其所取同邑刘子钦,以解元会魁高第,几五十年而自戍所起,为学官终身。

刑宽为状元近三十年,始得南院讲学,而曹文忠鼐为状元十年、彭文宪公为状元一年、商公为状元四年即入内阁,商又三载为兵侍、学士,而庚戌及第林文犹为修撰。

戊戌庶吉士尹凤岐以侍讲剩员卒家,山阴胡德为刑部主事三十年不迁,张文忠孚敬、桂文襄萼俱以主事之次年拜学士,又四年至极品。

迟速之不同如此。

  ○生产右腹及肋

  产不由户者,释氏以为世尊及转轮圣王之瑞,而儒者以为必无之事,而实未必然。

成化十八年,凤阳宿州民张真妻王氏,孕当产,脐下右痛不可忍,凡三月而增剧,至三月一日亥时,腹畔右开裂,生一男,鼻准中有黑痣一。

巡按御史周蕃上其事于朝,而祝京兆记之。

尹文和直《琐缀录》又云,二十年徐州一妇初孕,肋骨下即生一瘤,渐长如核大,久之,皮亦莹薄,儿遂从此产。

有司具闻,月给膳米,直往来徐州见之。

此岂一事耶?然所传不同,而皆有据。

嘉靖末,真定属城有妇人于右肋产一男,甚雄传,然六岁死。

而前二人至长,不闻有异。

天地大矣,何所不有。

  ○中国夷官互居

  权贵妃父光禄卿永均、任顺妃父鸿胪卿添年、李昭仪父光禄少卿文、吕婕妤父光禄少卿贵真、崔美人父鸿胪少卿得霏,皆朝鲜人也,虽贵至列卿,而尚居朝鲜。

至宣德中,永均以讣闻,赐白金米布。

又琉球国相程复,饶州人也。

自言相其王四十年,年八十乞致仕归饶州,许之,命以国相兼左长史,赐四品诰。

夷人以中国官居夷,而中国人以夷官居中国,亦异事也。

  又宣德中,苏门葛剌国王弟哈剌之汉入朝,病卒,赠鸿胪少卿,赐葬。

  ○外国人进士 #

  洪武辛亥,高丽国人入试者三,金涛登三甲第五,其国之延安人也,授山东安丘县丞,归为其国相。

景泰五年甲戌进士黎庸,交清威人,阮勤多翼人,勤仕至工部左侍郎。

天顺四年庚辰,阮文英慈山人,何广扶宁人。

成化五年己丑王京,嘉靖二年癸未陈儒,俱交人,儒仕至右都御史。

  ○夷女得尚帝王

  高帝聘扩廓帖木儿王氏为秦王妃,永乐中权贵妃、任顺妃、李婕妤、崔美人,皆朝鲜所贡女。

  ○女官 #

  余尝于《宛委余编》记女官若国初六尚之职,旧尝取寡妇及幼女之知书者为之,然皆典内职,非文衔。

建昌知府师克、武定知府商胜、东川知府胜古、乌撒知府实卜,皆洪武中土官,代其夫与父者也,后不可胜纪。

  ○阉人妻 #

  《水东日记》载,宣庙赐御用太监王瑾夫人二人。

又正统中,镇守辽东太监王义死,命太监喜宁视其家,因掩有其货宝财物田产。

义妻马氏奏之,诏以田产给其家,余悉入官。

天顺初,赐故太监吴诚妻南京第宅、庄田。

成化中,御马监左监丞龙闰娶故南和侯方瑛妾许氏为妻,事发,诏离异,仍命司礼监治之。

  ○内臣嗣子 #

  太监刘永诚以从子宁晋伯刘聚为后,官左都督,特封其高曾祖,而不及父。

左司直兼编修李泰考满,上疏言:“臣为伯父司礼监太监永昌子,不得封生父母,请封祖父母,以展孝思。

”从之。

泰与牛轮《登科录》俱注“伯父司礼太监永昌”、“左监丞玉”,而俱入翰林,泰至詹事府詹事兼侍读学士,轮至太常少卿兼侍读。

  ○同姓同谥 #

  文臣姓谥相同者,行部侍郎赠少傅马京,礼部右侍郎兼学士赠尚书马汝骥,同谥文简。

少师赠太师张孚敬,太师赠上柱国张居正,同谥文忠。

少保、大学士赠太保毛纪,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赠少保毛澄,同谥文简。

翰林院侍读学士赠学士张益,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张,同谥文僖。

太子太保、大学士赠少保张治,少师、大学士赠太师张四维,同谥文毅。

礼部左侍郎兼学士赠尚书刘定之,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刘龙,同谥文安。

礼部左侍郎赠尚书王瓒,吏部右侍郎王道,同谥文定。

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吴山,同谥文端。

少傅、大学士赠太保刘忠,南京礼部右侍郎赠尚书刘瑞,同谥文肃。

南京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方良永,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方钝,同谥简肃。

少保、太子太傅、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太傅王越,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少保王以,同谥襄敏。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邓,左都御史邓廷瓒,同谥襄敏。

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宾,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李秉,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李遂,同谥襄敏。

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赠太子太保王复,南京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王学夔,同谥庄简。

武臣姓谥同者,平阴伯朱崇,抚宁侯朱谦,俱谥武襄。

漳国公王聪,右都督王效,同谥武襄。

驸马都尉、富阳侯李让,太子太保、襄城伯李全礼,安昌伯钱承宗,会昌伯钱杲,同谥荣僖。

清平侯赠渠国公吴成,恭顺侯赠国公吴克忠,同谥壮勇。

  按:二毛文简一时为学士,为内阁、礼部,清德相望。二王襄敏俱长中台、节制全陕三边。二吴壮勇,俱以番将赐姓殉节,一时尤奇。

  文武臣姓谥同者,南京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朱希周,太师、成国公赠定襄王朱希忠,同谥恭靖。

右都御史赠少保王,镇抚赠右都督王忠,俱谥恭靖。

兴府长史赠太子少保、大学士张景明,少师、隆平侯赠郧国公张信,同谥恭僖。

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赠少保孙交,太保、会昌侯孙果,同谥荣僖。

  ○爵谥相类 #

  诸王及武臣侯伯之爵,有类于谥者,今附记之,不然亦以为谥也。

永乐十五年安惠王又肃庄王,成化十三年襄宪王,嘉靖十九年德懿王,二十年崇善恭顺王,二十年定安怀简王,四十四年惠安宣懿王载塾。

永乐十五年赠成武伯陈亨谥忠壮,宣德五年赠安顺侯薛贵谥忠壮,景泰五年赠忠勇侯蒋信谥僖顺,天顺六年赠文安侯张儿谥忠僖,成化八年赠定襄侯郭登谥忠武,十年赠靖安侯和勇谥武敏,嘉靖十四年惠安伯张伟谥靖襄,四十三年赠忠诚伯陆炳谥武惠,万历元年,赠定襄王朱希忠谥恭靖。

  按:定襄、文安、靖安,犹地名;其他故称美也。惠安以下似四字谥,若陶仲文之恭诚荣康惠肃伯,则似六字谥,而和勇又以并爵名而为六字矣。

  又,武定侯郭英谥威襄,武安侯郑亨谥忠毅,恭顺侯吴克忠谥忠勇,恭顺侯吴瑾谥忠壮,武靖侯赵辅谥恭肃,然易以国封公爵。

  此外,如忠勤伯汪广洋、李贤,忠诚伯茹常,昭武伯曹钦,及忠节侯张子明、永义侯桑世杰、义惠侯刘继祖,盖直以为号,而不别谥也。

汪、茹、曹皆削。

  ○大臣名与谥类

  李岐阳文忠,谥武靖。此外如大都督朱文正、伍大司马文定、张大司空文宪亦然。

  ○人主庙号谥号相犯

  庙号之相犯者,仁祖之与仁宗。谥与庙号之相犯者,睿皇帝之与睿宗。

  ○亲王大臣犯庙谥

  庙号定而臣下之谥有犯者,如:懿祖之后有周王子{防土}、申王楷、郑王佑、代王俊大、德王榕,与太子之懿文、世子之懿庄。

文臣则吕原、杨守陈,诸大绶之文懿,张鹏之懿简,周楦、张蓥、胡拱辰、闵之庄懿,陈俊、徐贯、林庭昂之康懿。

成祖之后,有唐王弥钅帝、蜀王让栩,文臣则王守仁之文成。

宣宗之后有秦王怀卷,文臣则黄福、刘大夏之忠宣。

宪宗之后有渖王胤多、淮王厚焘,文臣则宋濂、费宏之文宪。

圣谥定而臣下之谥有犯者,如:昭皇帝之后有秦王秉双、蜀王宾瀚、韩王旭迁、代王充、肃王缙炯、益王载增,文臣则江澜之为文昭。

敬皇帝之后有伊王︳淳、唐王宇温。

毅皇帝之后有傅、罗伦、黄孔昭、张治之文毅,李桂之毅勇,刘玉之端毅,许进、潘鉴、王邦瑞、彭泽、杨博之襄毅,王宪之康毅。

肃皇帝之后有刘瑞、赵贞吉之文肃,林俊之贞肃,顾佐、梁材、葛守礼之端肃,潘璜、方钝、方良永、陈瓒之简肃。

庄皇帝之后有衡王厚乔,文臣则马自强之文庄,王学夔之庄简。

了不以为嫌也。

若文皇帝之为“文”,武皇帝之为“武”与郡王妃主之谥之犯者,又不可胜纪矣。

</P>

●卷四 #

  ○大臣更名 #

  宋公冯胜,初名国胜,次更为宗异,最后名胜。

西平侯沭英,初名文英。

豫章侯胡美,初名廷瑞。

卫国公邓愈,初名友德。

东胜侯汪兴祖,初名同。

魏国公徐辉祖,初名允恭。

至孙国公显宗,初名长子。

翰林待制王,初名伟,又名炜。

御史大夫陈宁,初名亮。

中书左丞杨宪,初名晔。

都督汪兴祖,初名同。

刘学士三吾,初名昆孙。

驸马黄琛,初名宝。

蹇忠定义,初名容。

齐大司马泰,初名德。

胡文穆广,以及第改名靖,后复名广。

杨文敏荣,初名子荣。

刘忠武荣,初名江。

王毅愍文,初名强。

李状元骐,初名马。

王祭酒恂,初名振。

徐武功有贞,初名呈。

姚少师广孝,初名道衍。

沐黔国公斌,初名俨。

王尚书继,初名维。

毛南宁伯胜,初名福寿。

会昌侯孙铭,初名镇。

刘尚书中敷,初名中孚。

胡方伯德盛,初名德胜。

赵副都御史载,初名君琰。

罗侍郎,初名纪。

方文襄献夫,初名献科。

张文忠孚敬,初名璁。

汪宗伯镗,初名镗孙。

徐宗伯学谟,初名学诗。

以字行者:吴殿学名,以字伯宗行。

刘学士名昆孙,以字三吾行。

黄太常名,以字子澄行。

练御史大夫名安,以字子宁行。

李尚书名铜,以字至刚行。

杨文贞名寓,以字士奇行。

金文靖名善,以字幼孜行。

王宾客名遂,以字汝玉行。

罗侍郎名简,以字汝敬行。

李祭酒名懋,以字时勉行。

王安简名伦,以字宗彝行。

吴征君梦祥,以字与弼行。

吾乡文待诏名璧,以字征明行。

  ○大臣复姓 #

  大臣复姓者: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平章何文辉,都督徐司马,初俱国姓。

东胜侯汪兴祖,初张姓。

都督佥事谢彦,初孙姓。

右都督宁正,初常姓。

礼部侍中黄观,初许姓。

左御史大夫景清,初耿姓。

右都御史熊概,初胡姓。

右副都御史陈泰,初曹姓。

太常卿夏昶,初朱姓。

工部尚书赵荣,初王姓。

太常少卿陆钅弋,初吴姓。

马宗勉,初周姓。

南户部尚书潘蕃,初锺姓,副都御史丘鼐,初周姓。

尚书孟凤、左布政使孟麟,初臧姓。

右都御史邹昊,初马姓。

兵部尚书张经,初祭姓。

礼部左侍郎黄宗明,初薛姓。

兵部左侍郎孙礻会,初葛姓。

少傅、大学士吕本,初李姓。

礼部尚书陆树声,初林姓。

侍讲邢一凤,初林姓。

参政马顾泽,初顾姓。

郎中王周绍,初周姓。

少师、大学士申时行,初徐姓。

至于章恭毅纶、魏恭简校,则身没而其子孙始复为吴为李也。

若夷虏之赐姓名及正德中赐国姓,于《异典》记之矣,兹不复赘。

  怀恩本姓马,刘瑾本姓谈,中贵之至贤至恶者也。陶仲文本姓潘。

  ○冒国姓者 #

  大臣而冒国姓者,自国初改姓外,如左都督朱宁,初姓钱。

右都督朱安,初亦姓钱。

平虏伯朱彬,初姓江。

安边伯朱泰,初姓许。

永寿伯朱德,初姓裴,名得,一曰皮得。

左都督朱晖,初姓刘。

左都督朱周,初姓神。

右都督朱洪,初姓张。

都督佥事朱琮,初姓李。

  ○姓名非故 #

  诸姓名皆赐者,降虏也。

忠勤伯李贤,初名丑驴。

同安侯火真,初名火里火真。

恭顺伯吴允诚,初名把都帖木儿。

忠勇王金忠,初名也先土干。

顺义伯罗秉忠,初名阿鲁哥失里。

安顺侯薛贵,初名脱火赤。

清平侯吴成,初名买驴。

忠勇伯蒋信,初名把台子。

嗣伯蒋善,初名也儿李思。

恭顺侯吴克忠。

初名也都帖木儿。

  ○明缙绅奇姓 #

  古今奇姓,余尝于《宛委余编》略载之而不能详,今于凌氏所记,拾本朝之可知者,更志一二,以俟增订。

  东:华州人按察副使思忠,吏部员外思诚,给事中思恭,御史郊。

  鬲:郧县人府同知象闰,南海人都御史诏。

  酆:漳州人御史某。

  终:城固人鸿胪主簿,其功。

  戎:嘉州人知县府,宁波人知州国振。

  丛:文登人尚书兰,南昌人按察使贞吉。

“弓”:江浦人御史元同,长安人博士恕。

“清”:交人邵武令蠡。

“红”:阳曲人郧西丞尚朱。

“通”:青州人州判官仁本。

“鸿”:乐安人乐昌丞佑。

“忠”:北流人郎中简。

“隆”:利津人御史英。

“崇”:怀远人都指挥使某。

彤仝:锦衣百户寅。

“冲”:香山丞循吏敬。

“佟”:辽东人吏部郎中珍,都督登,清水人钦天博士子重。

“从”:安陆州人知府龙,繁昌人指挥贞。

“容”:怀宁人进士若玉,香山人孝子师。

“松”:六合人府经历庸,临桂人通判以弘。

“庸阝”:石楼人府照磨琼。

“冬”:泗水人训导青。

“农”:涞水人知县猷。

“恭”:汝州人都御史昭。

“邛”:兰阳人府同知林。

“重”:石州人举人省双,陕西人佥事凤鸣。

“逢”:丹棱人指挥荣。

”:阜平人都司经历垣。

“隋”:山东人按察司使ど。

“随”:山西人副使府。

“祈”:山后人千户璧。

“訾”:诸城人光禄署丞宜,山西人进士绶。

“池”:涿州人进士龙,同安人都御史浴德。

“迟”:临朐人兵部左侍郎凤翔,福山人太仆寺丞适。

“夔”:合肥人雩都令信。

“司”:山西人进士迪,内黄人太仆丞恩。

“麋”:和顺人卫经历立道。

“仪”:高密人侍郎智,尚书铭。

“危”:金人学士素,右司郎中止,邵武人御史行。

“眭”:睢宁人给事中,丹徒人进士烨。

“岐”:解州人解御史亨,给事中政。

“斯”:垣曲人通判干,凤阳人指挥泰。

“弥”:给事中坚,袁州人陕。

“眉”:怀河人评事旭。

“邳”:通州举人赞,举人宣。

“丕”:句容人训导承文。

“綦”:慈利人知县冲,大冶知县祯。

“移”:迁安人府照磨善。

“睢”:龙溪人中书参政稼。

  卑:乐城人训导铭。

“夷”:静宁人指挥福。

“之”:保昌人教谕辅。

“其”:昌平人县丞福,郑州人知县秉。

“规”:夏邑人教授恂。

“驰”:仁寿举人九垓。

“慈”:仁寿人训志止。

“亓”:河南人按察副使某。

“奇”:宣宁举人景中。

“而彡”:归州人判官纯。

“熙”:河南人仪制郎中光宣,大足人吏目厚。

“蕲”:襄阳人市舶提举航。

“毗”:肤施举人宠。

  尸:肤施人推官聪。

“尼”:益教人都谕养德。

“葵”:涿州人顺庆府同知玉。

“縻”:上元人训导焕。

“资”:来阳人知县颐。

“思”:东昌人建安丞志道。

“怡”:耀州人训导居敬。

“衢”:江西人建阳丞通。

“糜”:繁峙举人子实。

“谁”:南部人府照磨龙。

“匙”:蒲州人判官广,蓬莱人都指挥北钥。

“衣”:栖霞人卫经历勉仁。

“飞”:坡固人户部郎中瀑庐,南城令坦。

  于:长乐人英山侯显,岷州人都御史敖。

“胥”:龙阳人布政司参议必章。

“遽”:贵溪人永安令廷臣。

“初”:潜江人参政杲。

“茹”:长沙人忠诚伯常,户部尚书泰。

“素”:无锡人百四岁文中。

“疏”:洧川人死马监正勤。

“樗”:和曲人训导本直。

“闾”:陕西人布政使钅正,提学副使洁,四川人都御史东。

“渠”:滕县人训科仲宁。

“如”:司宾署丞学礼。

“璩”:泾县人知州新源,大浦人户部主事镇海。

“书”:郁林人主簿永。

  余:博平人吏目惟兴。

“誉”:和顺人濮州判官哲。

“絮”:井泾人郧县丞乐。

“巫”:合肥人都督同知凯,广德人御史继咸。

“吾”:开化人礼部侍郎绅。

“区”:南海人参政越。

“呼”:绥德人参政廷信,户部主事为卿,太原人参将良明。

“涂”:江西人御史中丞节,布政使观。

“须”:德州人御史澜,武进人佥事用宾。

“殳”:长兴人知漳州府文通。

   :韶州人德兴令皋,安仁人参政颛。“毋”:剑州人太仆卿祥,蓬州人御史恩,大理评事德纯。“扶”:安化人宣化令让。“狐”:阳曲人中书舍人忠。

  涂:高安人主事子源,靖安人主事斗镇,进士镗、文祥,汉州人副都御史泽民。

“无”:阳曲人淳化县丞能。

“芜”:平山人大使恕。

“邾”:河东人渭南令安。

“莆”:枝江人雩都令森。

“湖”:连州人谅江照磨澄。

  臾:归信人海丰丞信。

“孤”:濮州人德化丞启,犍为人松,敷溪令季。

“奴”:高邮人都指挥管。

“西”:金山卫守备宁。

“圭阝”:陕西人训导仲德。

“犀”:获鹿人主簿希古。

“梨”:宜黄人训导公弁。

“稽”:昆山人滦州守照。

“鸡”:迁安人苑马监正济时。

“霓”:福山人雩都令济怀,日照人鸿胪序班进忠。

“淮”:临汾人通州同知锡,绛州人太平推官天相。

“槐”:福清人都指挥寅。

“枚”:吴县人,主事伦,孝子应发。

  菜:四川教谕从善。

  台:泰安训导谦献。“开”:洛阳人刑部尚书济。“台”:当涂人长阳令鼎。“邰”:江宁人御史清,当涂人太常丞博。

  ㄉ:光州人教谕左。“才”:迁安人工部尚书宽。“哀”:万安人推官贤,又为按察使贞吉初姓。“回”:巢县人知府谦知。“郇”:沐阳人进士旃。

  莘:归安人进贤令野。

“伦”:南海人左论德文叙,通参以谅,祭酒以训,顺德人进士文。

“银”:故城人知州嵩,太原人主事镜。

“神”:陕西人泾阳伯英,博罗人知县受因。

“新”:闽县人教谕度淳,合州人成安令忠厚。

“春”:垣曲人迁安丞生物,武昌人金溪丞仲和。

“宾”:苍梧人广东提举继。

“本”:庆德人永州推官礼。

“人”:开州人百户杰。

“缗”:固始人都指挥桓。

“尘”:莘县人教谕洪,经历昂霄。

  云:山东人参政冒。

“云”:东平人三河丞复诚。

“君”:西平人漳州知府助。

“勤”:曹县人进士玺。

“薰”:建宁卫千户成。

“勤”:浏阳人梧州府同知进。

“斤”:南海贡士其明。

“忻”:博罗人教论恭逊。

“辕”:和顺人司仪署丞朴。

“垣”:阳朔人户部照磨广。

“询”:雩都人进士芳。

“敦”:滁州人保定推官铎。

“贲”:定远人千户隆。

“论”:同州人长沙经历中立。

“门”:秦州人礼部尚书克新,锦衣都指挥达。

“尊”:繁峙人太湖丞德。

“恩”:潍县人司仪署丞光。

“轩”:河曲人左都御史,儿。

“藩”:保宁人清远令俊。

“官”:长汀人汝山令谦。

“端”:当涂人御史宏,都御史廷赦。

“宽”:汉阳人进士彻。

“乾”:洧川人钦天监春官正。

“兰”:襄阳人应天尹以权,达州人参政兴祖。

“寒”:伏羌人教谕丹,宁乡人武陵令凤翔,雷州人武陵令桂芳。

“盘”:合阝阳人武进丞铭。

“冠”:日照人安塞丞端。

“欢”:开封人丰城丞慨。

“完”:遵化人归善丞遇,兴化人指挥国仁。

“奸”:山后人开平千户阑。

“权”:徐州人文华殿大学士谨,朝鲜人光禄卿永均。

“泉”:永城人平山主簿应醴。

“然”:蔚州人卫经历昌延,大与人户部侍郎祥,韩城人御史茂,给事中瑁。

“坚”:秦州人博平令晟。

“弦”:枝江人主簿尚强。

“肩”:太和人贡士固。

“贤”:平凉人坝大使。

“年”:怀远人户部尚书富。

“鄢”:丰城人刑部右侍郎懋卿。

“玄”:迁安人知县端。

“芊”:掖县人安阳丞震。

“千”:茂名人宜山典史万。

“仙”:河州人合江令名。

“旃”:赵州人教谕英。

“骞”:武阳人绍兴府同知弘。

“旋”:江都人贡士善。

“骈”:大名人户部主事恭。

“桥”:曲沃人县丞宗义。

“尧”:安居人太仆丞卿,浏阳人参议绍。

“招”:广宁人融县令子莘,广东人苏州府通判盂贤。

“摇”:南平人句容教谕昌。

“聊”:南昌令让。

“超”:宜黄人卫经历令华。

“寥”:郧西人永春丞贵。

“瓢”:太和人长阳典史某。

“么”:汤阴人通州训导谦,定州人无锡丞稍,安定人知州腾汉。

“朝”:曹州人永丰丞泰言。

“巢”:新昌人御史筠。

“钞”:彰德人知府介。

  皋:清河人教谕玉。

  蒿:滕县人进士宾。

“操”:浮梁人御史安,又御史钦,给事中守经。

“漕”:凤翔举人士奇。

“豪”:颍川人宜都令英。

“戈”:梁县人都督预,景州人南京刑部尚书,又京师人运使九章、知府九畴。

“过”:山后人右都督兴,平湖人进士,无锡人进士鹤。

“阿”:山西人进士其。

“麟”:和川人知县贤。

“河”:泾州人襄阳知府源。

“娥”:福清人知县乔。

“轲”:简州卫千户兴。

“那”:宜宾举人尚纲,又举人正俅。

  庹:磁州人南阳卫指挥五常,磁州人佗,容县进士盛,苍梧知州超。

“呙”:公安人巴县令文光,沂州人崇安丞崇。

“扬”:处州人举人宾,东明举人光休。

“苌”:扬州举人辉。

“仓”:遵化人训导纪。

“相”:上元人知府迪,博平人参政枢,光阳光人吏科都给事中懋。

“长”:滑县人指挥略。

“艹殃”:永福举人清。

“将”:如皋人邯郸丞翔。

“坊”:徐州人休宁丞蒙。

“芒”:临川人教授文镇。

“防”:宁县举人盛。

“征”:祥符人都指挥使义,三山人工部员外郎显。

“营”:祁州人知真州世宝。

“英”:祁州人知县继善。

“卿”:昆明人通判寿,公安人进士文端。

“衡”:西平人知南安府岳,宝应人工部主事宇生,蓬莱人桐乡令用和。

“刑”:束鹿人晋府长史哲,合水人长汀令惟一。

“经”:广西人参议彦き。

“星”:沅江人叙州府推官奎。

“灵”:阳谷人嵊县令芳。

“零”:横州人博白令畅。

“宁”:行唐人训导全行。

“青”:大宁人典史文盛,陈州卫指挥若水。

“陵”:高邮人涪州同知茂,宣化人通道令藤,吴川人同安丞文泽。

“崩”:潜山人固始丞愈坚,泰和人伏羌典史可立。

“弘”:临川人太平令启。

“冰”:繁昌人千户如鉴,天台人郴州守伯杰。

“由”:杞县人主事礼门。

“缑”:西华人曹州判官贤。

“攸”:安平人御史承秋,颍上人按察佥事茂。

“油”:陵川人谅江守凤,开州人平凉通判恭。

“瓯”:贵溪人兴化丞庚。

“镏”:南昌诗人绩。

“彪”:攸县人新宁令堂。

“浮”:永州人抚州照磨简。

“句”:伏羌人都指挥玺。

“琴”:资县人葭州守惟和。

“临”:石阡人平凉通判见城。

“参”:平定州人连江令安。

“镡”:唐县人太平守鉴。

“寻”:按察使适。

“钦”:吴县人知府拱极。

“壬”:远安人杜宁令士亨,莘县人留守经历佐。

“郯”:蔚州人建平丞微。

“三”:应州人祁门丞庸道。

“澹”:朝阳人长阳令某。

“淡”:广西人汀州推官扁。

“潜”:高安人御史溟,上高人湖州府同知儒。

“粘”:宜黄人东乡令宣,晋江人御史灿。

“占”:桐伯人县丞恩。

“添”:沙县人增城令礼。

“毡”:定阳人参议成文。

“佥”:汝阳人教谕阳。

“咸”:莱阳人进士怀良。

“”:桂林久教谕勇,瑞州千户金,邵武千户英。

“拱”:和顺人进士北,临桂人参议廷臣。

“奉”:兰阳人知县科。

“弭”:唐县人溧水丞宦。

“底”:考城人右都御史蕴。

“是”:江阴人大使。

“市”:井陉人龙虎卫经历朝。

“喜”:山后人都督信。

“理”:固安人教谕剧,广西人龙溪令英。

“水”:鄞县人邵武令民,进士桓,吴江人知州之文。

“姒”:陕县人米脂令庸道,山西人襄阳府通判昂。

  侣:郓城人户部尚书锺。

“仕”:昌黎人阳信主簿凤起,达州人举人镗。

“耳”:巴县人醴陵令桓。

“紫”:陕西人指挥承舜。

“启”:达川人雩都训导韦。

“尔”:宝坻人青州照磨名。

“斐”:丹棱人御史俊,乐安人佥事。

“”:解州人御史昭。

“尾”:曹县人临城主簿礼。

“古”:陈州人户部尚书朴,山西人大理少卿镛,今梁山人按察副使之贤。

“堵”:山阴人参政。

“辅”:崇德人夔州府推官成,长清人清平卫指挥德。

“虎”:麟游人鄂嘉令臣。

“五”:通海人宜城令淮。

“午”:费州人举人明臣。

“迕”:高邮人文登丞春。

“仵”:泰和人学士凤,蒲圻人主事瑜。

“土”:山西人进士进良。

“普”:汉阳人佥事仲贤,垣曲人副使晖。

“甫”:黔阳人弋阳令经,六合人永丰令辙。

“羽”:电白举人关福。

“禹”:临洮人仁寿令礻。

“宇”:涞阳人大名通判宾。

“主”:益都人主事问礼。

“愈”:曲江人兴国丞德勤。

“褚”:睢宁人主簿山。

“俎”:磁州人员外郎琚,庆都人五台令有用。

“邸”:高阳人死马监正善,又山西人经魁。

“第”:昌黎人杭州通判泉。

“玺”:汤谷人卫经历书。

“洗”:广东人庶吉士尚文。

“且”:观城人潞州判官简。

“买”:河内举人源。

“哈”:长葛人御史新民,其子给事中民安,回夷指挥铭。

“隗”:清江人进士邦衡。

“海”:广东人户部尚书渊,电白人御史澄,琼山人都御史瑞。

“宰”:保安人四川都指挥正。

“采”:凤阳人海宁卫指挥凤翔。

“霭”:顺元宣慰使翠,泌阳人邯郸令都。

“揣”:泌阳举人本。

  阃:武进人上高县丞立道。“恽”:武进人副使巍,郎中釜,参议绍芳,青神人锦衣卫经历彩。“宛”:望江人运使嘉祥。“苑”:宝庆人郎中囿。

   :眉州人孝子衡。

  爰:宜都人吉安府经历仪。

“罕”:广州右卫举人言命,又举人高远,遂平人刑部员外郎志。

“ピ”:青海人长寿主簿霄。

“散”:襄阳人江阴丞惟总。

“简”:白山人知县昱。

“产”:瑞昌人主事麟。

“蹇”:巴县人少师义,广西右布政贤,今按察使理。

“典”:宛平人陵川令英。

  单:定远人兵部尚书安仁。

“展”:岐山人御史毓,京卫人进士敏。

“善”:大治人怀庆府同知养。

“郸”:六安人临淮训导福。

“矫”:山东人苏州知府顺。

“绍”:广安举人。

“表”:番禺人教谕贡。

“兆”:华亭人蓬莱丞元亨。

“晓”:醴陵人垫江丞枝。

“岛”:垣曲举人璞。

“茆”:山东人佥事承庆,溧阳人大理寺卿钦。

“老”:徐闻举人兆祥。

“保”:通州人曲江令A11。

“葆”:巢县人高淳训导光先。

“宝”:广东人攸县丞敬。

“早”:云川人交府同知礼。

“道”:河间人番禺令同。

“浩”:黄陂人上犹巡检本舍,税课大使敬。

“库”:融县人上杭主簿继生。

“把”:陕西都指挥宗。

“瓦”:土官女知府某。

“仰”:长洲人大理寺丞瞻,无为人左布政使。

“养”:寿州人护卫指挥雄,凉州人都指挥贤。

“赏”:会稽人理问。

“震”:顺德人通判晋。

“莽”:平原人思南通判亨。

“上”:江夏人左参政志同,知府观,陕西人进士志。

“朗”:象台人都察院司务清。

“井”:刑台人给事中田,驸马都尉源,建德人校书郎一成。

“幸”:吉安人刑部主事实。

“永”:富顺人进士颖。

“省”:寿州人萍乡令凯。

“靖”:太平人抚州通判宣,宛平人鸿胪卿洪。

“冼”:顺德人工部侍郎光,南海都御史桂彦,郎中桂奇。

“苟”:灵宝人御史甫,蒲州人御史汝安,阆中人太仆卿颖,眉州人佥事延庚。

“纽”:介休举人师。

“钮”:会稽人德安知府衍,翰林待诏天锡,按察副使清,佥事纬。

“九”:井陉人德兴令焯。

“酉”:武陵人广信通判仁。

“有”:垫江人苑马寺监正终庆。

“偶”:昆山人教授桓。

“斗”:茶陵人府同知辅。

  後:当涂人陕西参议敏。

“后”:岷州人指挥能。

“守”:源曲人蓬莱主簿育仁。

“酒”:泾源人神木卫经历好德。

“丑”:三山人邵武通判慈。

“首”:巴陵人龙江关提举谦,长沙人汀州府推官得仁。

“旧”:普安人苑马寺监正惟贤。

“寿”:蕲州人进士儒,诸暨人府同知成学。

“咎”:山东人郎中诚,三原人御史如思。

“澉”:吴成举人仁亮。

“闪”:永昌人永州通判霭,颍州人教谕名,教授贤。

“陕”:湖广人知府茂。

“橄”:开州人举人,广宗举人守道。

“凤”:贵州人都督朝,印江人东乡令仪庭。

“重”:滨州人鄱阳令谦。

“瓮”:安肃人怀庆知府蕙。

“冻”:睢州人利津令泰。

“用”:陕州人辽州吏目夏。

“纵”:肃县人日照训导文。

“冀”:鹿邑人工部左侍郎凯,宝应人应天府尹绮,东安人清源伯杰。

“智”:元氏人进士审,南平令佑。

“义”:道州人濮州学正森。

“利”:博罗入府同知济川,河津人御史宾。

  礻必:故城人郴州守心傅。“示”:临潼人府同知郁。“类”:鳌山卫人训导康。“次”:电白人都指挥摅。

  师:安居人御史祥,醴陵人国子临丞中,临川人知府机,江陵人参政兰贲,滁州人大名教授智。

“位”:安掖人训导安。

“侍”:六合人綦江教谕懋。

“意”:欧宁人献县训导季。

“暨”:崇安人进士文,河东人达州守阳。

“贵”:河南人锦衣指挥铎,汝阳知府仁。

“豫”:蕲水人上饶令铣。

  璩:玉田人钦天临博士成暮,临城人御史容度,蓬州人给事中智。

“具”:曲河人评事付,大城人按察副使吉。

“厉”:海州人都指挥达,滦州人户科都给事中汝进。

“锐”:南充举人廷缄。

“世”:临颍人刑部尚书家宝。

“税”:永寿人平凉会同知,四川人进士新。

“裔”:宣化人卢溪令璜。

“羿”:湘阴人遂宁令忠。

“闭”:石屏人知州鲁,惠安令祯。

“税”:武康人工部主事祯大,临桂人文昌令溥大,永川人远安令有。

“柰”:直隶人户部左侍郎亨。

“会”:高昌人雩都丞同。

“泰”:福宁人安远令行实,钧州人湘潭令。

“盖”:兴化知府天麟。

“祭”:蓝水人衡府纪善节。

“蒯”:寿州人刑部主事全,南乐人太仆寺丞信。

“介”:湖广人德庆知州寿,解县人知府一清。

“拜”:建水人醴陵教谕完。

“卖”:罗城人宁德丞廷杰,胶州人宜黄令芳。

“蒉”:蔚州人汀州巡检端。

“迈”:慈利人江西右参议文麟。

“代”:山后人西安卫指挥升。

“爱”:融县人永昌通判莫助。

“能”:洳川人崇德丞以文,南宁人始兴令鏖。

“佴”:滁州人永丰令隆,兴化人广东都指挥俊。

“慎”:归安人御史蒙。

“印”:永平人太和令玺,六合人宝庆府同知宝。

“信”:武邑人辽州判官时。

“顺”:江夏人进士境。

“韵”:清源举人鳌。

“镇”:常山人开县令某。

“舜”:庆都人钦天博士用禹。

“员”:锦州人礼部郎中纪,咸阳人霍州知州鼐。

“训”:柏乡人袁州府教授。

“问”:宝应人贡士智。

“郡”:大宁人余干令敬。

“顿”:直隶人进士锐。

“宪”:荆州人府经历章。

“漫”:忻州举人智。

“寸”:浪穹人梓潼令居敬。

“灌”:南海人江陵主簿谦。

“贯”:临武人横州守元凯。

“汉”:道州人盐井提举邦杰。

  爨:云南人郴州判官奂,归州人知州忠,武进人筠连令进。

“练”:长洲人春坊司直郎埙、御史纲,新淦人御史大夫子宁。

“战”:祈县人扬州知府镇,蕲州人南京户司务符。

“院”:振武人参政宾。

“线”:日照人分水令雍,山东人甘肃副总兵补衮。

“弁”:长宁人监利训导志中。

“钏”:阆中人抚州照磨国,云南人贵阳丞佩。

“射”:衡阳人盐井卫教授兑化,蕲州人襄府左长史之行。

“赦”:中牟举人敬。

“亚”:华阴人平阴丞吉。

“夜”:山东人光禄寺丞珠,太原卫指挥景光。

“亢”:临汾人四川左布政使思谦。

“况”:靖安人苏州知府锺,高安人按察佥事照,郎中真,参政叔祺。

“望”:河南人常州推官增,远安人进士子威。

“畅”:河津人御史亨,陇西人按察佥事华。

“旷”:德州人余干令彦温,醴陵人解元宗舜。

“邝”:宜章人兵部尚书野。

任丘人瑞州守钅番,翰林侍讲灏,光禄卿沛。

“汪”:福州卫千户斌。

“妙”:河州卫指挥龄。

“肖”:裒城人解元靖。

“正”:合肥人大同教授复。

“姓”:南海人贡士秉恭。

“令”:新昌人御史曦。

“懋”:内丘人山西参将国辅。

“豆”:昆明人河南卫千户长宁。

“就”:涞县人西宁卫指挥大勋。

“漏”:山阴人贡士瑜。

“宿”:夹江人刑部员外进,掖县人行太仆卿应参,又陇西人豹韬卫经历尚珍。

  :汉州人龙南丞秉彝。

“秀”:石泉人礼部郎中芳。

“茂”:安化人御史彪,茂山卫人山东副总兵锺。

“斗”:平阳人府经历凤。

“阚”:四川人知府继禹。

“鉴”:徐州人兵马指挥善。

“牧”:弋阳人兴化推官义,绍兴进士相。

“木”:瑞安人国子学录景方,钱唐人解元讷。

“沐”:定远人西平侯英。

“伏”:工部侍郎伯安。

“鞠”:和州人进士祥。

“鞠”:楚雄人邳州守以信。

“麦”:贵州人长沙通判信。

“竹”:昌黎人太仆少卿祥。

“服”:襄垣人扶沟令用休。

“睦”:平南人教谕坚。

“夙”:松溪人本县令道暹。

“禄”:武陟举人存。

“福”:山后人都督佥事时。

“复”:扶风人典史杨清。

“鹿”:郑州人邯郸令秀,太康人长兴令显。

“肃”:归善人教谕灏。

“濮”:凤阳人乐浪公英,邵武人都督温其,当涂人翰林编修韶。

“速”:饶州卫千户斌。

“仆”:桂林人善化训导淮。

“璞”:城固人知县俊。

“独”:华州人行人善,赤水卫人岳州守贤。

“续”:翼城人进士。

“束”:岐山人万载令清,安东令贽,御史春。

“沃”:萧山人温县令墅,定海人御史。

“逯”:钱塘人武进教谕宏。

“曲”:汝阳人曲阳令子得,玉彰县人眉州判官恩。

“粟”:长子人户部尚书恕,贵阳人工部员外林。

“督”:全州人归善丞仲美。

“浴”:略阳人通判沂。

“笃”:建水人顺义丞自诚。

“岳”:郑州人上杭令崇,榆次人通渭令思忠。

“朴”:沈阳人新安卫指挥淳用,金乡人中利巡检岩。

漆:江宁人参议汝。

“翼”:南昌人参议彬。

“郅”:渭南人胶州判官用义。

“栗”:县人太常丞景初,长治人兵部右侍永禄。

“乙”:河南人吏部主事瑞蜜。

“筑”:安抚使安曲,阳谷人凤阳府同知镛。

“宓”:慈溪人苏州检校大麒。

“佛”:封丘人安庆卫千户正。

“郄”:固始人宁波知府驯。

“率”:高昌人平度州判官庆。

“壹”:兴化人府经历震昌。

“一”:邓州人赞皇令洪,延川人灵寿丞炫。

“七”:施州卫人永春训导希贤。

“柒”:宣化举人文伦。

“汨”:浔阳人彭泽主簿澄。

“剧”:藁城举人暹。

“郁”:山东人颍川卫知事让。

“乞”:南京人泌水令贤,广西人吴川令住。

“蔚”:合肥人礼部侍郎绶,朝邑人礼部右侍能,宣武人太仆少卿元康。

“厥”:井陉人华州守惟明。

“骨”:归德人学正恭。

“阙”:长州人礼部郎中成章,河南人平凉知府清。

“越”:合州人进士坚。

“揭”:广昌人兵部左侍稽,弘文馆学士枢。

  :山西人户部郎中鸣。

“月”:巴县人武昌训导文宪,赣县人江油令辉。

“孛”:陇西人四川佥事曰,山后卫人都督佥事福。

“褐”:北流举人奎。

“笪”:相城人沂州守贵,湖口人给事中柬光。

“达”:西域人御史兼善,丹徒人郎中毅,任县人提学副使其道。

“脱”:星子人廉州知府因,遂宁人都指挥纲。

“萨”:闽县人礼部右侍郎琦。

  衤:保章人刑部主事明德,搭阳人教谕恩。

“滑”:太仓人弋阳令泉,余姚人南昌知府浩,西安解元抚。

“颉”:易州人知县质。

“捌”:石屏人利东巡检忠。

“八”:江宁人礼部主事通。

“撒”:高邮人进士祥。

“别”:大同人醴泉令俊,河南人魏县教谕丛。

“折”:泗洲人中府断事克恭。

“列”:固始人长乐丞文邦。

“捏”:河州人平乡令经。

“节”:平凉人信丰指挥铎。

“铁”:邓州人兵部尚书铉,永昌人进士篆。

  亻契:溧阳人户部尚书斯,姚州人进士惟贤。

“渫”:山西人邓州守。

“孑”:东昌人分宜令金。

“雒”:三原人刑部尚书佥右副都御史昂,泾阳人副都御史遵。

“药”:山东人佥都御史理。

“鄂”:确山人江阴丞隆。

“博”:云和人泾县教谕某。

“洛”:清源人参将忠。

“禚”:平度人南平训导芳。

“籍”:内黄人茶陵州守贯徽。

“伯”:延津人鸿胪鸣赞希益,浦州人指挥效忠。

“赫”:大名人御史瀛。

“麦”:连山人工部尚书志德,南海人按察佥事春芳。

“赤”:曲沃人汶上丞从周。

“格”:石阡人行都司经历化。

“革”:四川人员外郎从时。

“迮”:如皋人翰林编修原霖,鸿胪序班缜。

“策”:贺县人长沙县丞敏。

“百”:赣州千户恭。

“貊”:太和人内黄人安。

“泽”:陈州人府同知义。

“亦”:山东人江西参将孔昭。

“碧”:涿州人大名训导潭。

“惕”:龙溪人泷水令龙。

“郦”:兴化人光禄卿镛。

“弋”:代州人交右布政使谦,景州人南京刑部尚书。

“力”:临淄人郧阳令魁。

“墨”:高陵人兵部右侍麟。

“翼”:秦州人清河教谕琛。

“直”:容县人河源令凌霄。

“勒”:曹县人主事玺。

“黑”:山后人总兵都督佥事春。

“息”:博兴人知县昭。

“植”:湖广人文昌令轩。

“默”:新和人扶风丞思道。

“习”:新喻人詹事嘉言,庐陵人国子司业孔教。

“汲”:五楼人邯郸丞时学。

“立”:兰阳人右布政使述。

“及”:交河人户部左侍郎宦。

“袭”:历城人扬州府训导勖。

“戢”:简州人参议汝止。

“疾”:清远人贡敬。

“合”:大同人鸡泽令举。

“阖”:随州人御史胜先。

“纳”:什邡人常德卫千户台。

“接”:莒州人知县武。

“帖”:马平人龙川令晏。

“法”:丹徒人保定通判恺。

“甲”:刑台人鸿胪序班总。

  复姓,至我朝则益少矣,盖多去繁而从省故也,以是悉志之:“东方”:栖霞人石屏州守正,丹徒人平南训导巍。

“公冶”:高密人右佥都御史志。

“公孙”:盐城人安吉令让。

“司马”:山阴人少詹事恂,福建副使。

“司徒”:日照人新会训导绶。

“司空”:福山人定海令禧。

“诸葛”:太平人陕西参议伯衡,会稽人给事中岘。

“闾丘”:长洲人瑞州府推官玉。

“呼延”:四川人参将迪。

“西门”:日照人洧川丞炳。

“淳于”:黄州人主事士瑾,固始人南京上林苑丞重。

“申屠”:长洲人翰林修撰衡,崇德人御史祺。

“闻人”:余姚人进士恪、善、晟、<音英>,郎中且,副使铨,尚宝丞德行。

“端木”:句容人尚书以善,溧水人翰林待诏孝文,侍书孝思、敬皆。

“完颜”:州英山令章。

“皇甫”:辽海人指挥斌,长洲人知府录,全事氵孝氵方,府同知濂。

“欧阳”:永新人御史子韶,城武人行省郎中萃,参政恭,沔阳人考功郎中谦,桂阳人泉州知府复,太和人佥事哲,吏部侍郎铎,礼部尚书德,佥都御史重,工部侍郎塾,太仆卿衢,俱太和人。

“水丘”:台州举人进,又举人曦。

“尔朱”:富平解元钦。

“宇文”:陕西人参政钟,临安人通判溥。

“夏侯”:宜黄人内黄令某。

“上官”:浦城知府子荣,主事德,南城人评事民望,按察副使民詹。

“长孙”:庆元人鸿胪寺丞义。

“□□”:清浪卫人高安令备,氵州府通判贤。

“慕容”:湘阴人龙泉丞杰。

“第五”:淳化人当涂令宁,三水人夔州府通判德。

“令狐”:洪洞人郎中一槐。

“濮阳”:广德州人进士恭,宁阳丞瑾,户部照磨钺,上虞丞傅,余杭令傅。

“独孤”:太和人礼部郎中乐善,乐安人潼川州守一敬。

“尉迟”:巩昌兴化府通判渊。

“铁力”:句容人鸿胪序班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