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交南录

平定交南录  (明)丘浚 撰

  太宗文皇帝入正大统之初,安南国王陈曰焜为其臣黎季牦所弑。

季牦诡姓名为胡一元,子苍为胡■〈大上互下〉。

矫称陈氏绝嗣,■〈大上互下〉其甥,请权署国事。

上不逆其诈,从其请。

未几,求袭王爵,许之。

  踰年,陈氏孙天平始从老挝遁至京, (‘陈氏天平始从老挝遁至京’,‘天平’原作‘添平’,据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明史卷三二一外国传改。

下文照改,不再出校。

) 愬其实。

季牦闻之惧,遣使上表,请迎天平,还以国。

永乐四年春,遣使者以兵五千人送天平归。

(‘遣使者以兵五千人送天平归’,‘千’原作‘十’,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达其境,季牦伏兵杀之,及使者。

上闻之震怒,谕群臣曰:‘朕为万国主。

蠢尔蛮夷乃敢为不道,以戕其主,夺其国。

朕不正其罪,如天道何?’既而占城亦告其侵轶疆界,强授以印服,又闻其僭号大虞,纪年号,苍伪称尊号,季牦称太上皇。

毁中国儒教,谓孟子为盗儒,程朱为剽窃。

乃议兴兵问其罪,群臣咸赞成之。

乃遣大臣告于郊庙,分遣近侍遍告天下山川。

  秋七月癸未,制谕:‘太子太傅、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大将军印,充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为征夷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征夷右副将军,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

’敕大将军率右副将军、右参将及清远伯王友,领骠骑将军朱荣、刘劄出,鹰扬将军吕毅、方政,神机将军程宽、罗文,游击将军朱广、王恕,横海将军鲁麟、刘清等二十五将军,统两京畿、荆、湖、闽、浙、广东、西之军, (‘统两京畿荆湖闽浙广东西之军’,‘浙广东西’原作‘两广’,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清胜朝遗事本补改。

) 从广西思明府凭祥县进;左副将军率左参将,领都指挥陈浚、卢旺等,统巴蜀、建昌、云、贵之军,从云南临安府蒙自县进。

以兵部尚书刘俊参赞戎机,行部尚书黄福、大理寺卿陈洽、给事中冯贵督馈饷。

(‘行部尚书黄福’,‘行部’原作‘刑部’,据明史卷一五四黄福传、卷一一七七卿年表及太宗实录卷三四永乐三年四月癸未条改。

按其时刑部尚书为吕震,黄福已改行部尚书。

) 于凡所过名山大川修祀事。

  乙酉, (‘乙酉’,‘乙’原作‘巳’,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出师。

上亲幸龙江祃祭,将帅陪位,受脤惟谨。

讫事,驻跸江浒,誓于众曰:‘朕命汝等奉行天罚,惟罪元凶。

尚体朕心,毋穷武,毋杀降,毋系累老稚,毋毁坏室墓。

虽一木一草,亦勿妄翦除。

违朕命者,虽劳弗绩,且底于罚。

’能等顿首受命。

万众鼓舞,登舟以行。

  是年九月,师次龙州。

大将军遘疾,以师授右副将军。

十月庚子,大将军薨。

众议军机事重,不容以缓,请右副将军代总其兵,行大将军事。

急驿以闻,上命辅就佩征夷大将军印,代能总兵。

且降敕谕之曰:‘昔太祖皇帝命开平王常遇春为大将军,岐阳王李文忠为偏将军,率师北征。

开平王卒于柳河川,岐阳王率诸将扫荡残胡,终建大勋,著名青史。

尔宜取法前人,以建万世之功。

’此定兴忠烈王受命专征之始。

  先是,王与大将军榜示黎贼父子大罪二十,以明天讨之意。

数季牦两杀其主,以夺其国,罪一;凡陈氏子孙杀之殆尽,罪二;淫刑以逞,视国人如仇,重敛暴征,民不聊生,罪三;世本黎氏,背祖更姓,罪四;既篡主位,乃诈称权署国事,以罔朝廷,罪五;表请陈氏孙还以国,及朝廷使送之, (‘及朝廷使送之’,‘廷’原作‘命’,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乃敢拒遏,罪六;杀国主孙,罪七;侵云南之宁远州七寨,罪八;杀土官猛慢,虏其女,征其银,罪九;威逼近边土官,致其骇散,罪十;侵广西之禄州地界,罪十一;擅据西平州,杀土官,罪十二;占城国王占巴的赖国新遭丧,兴兵攻其旧州格烈等地,罪十三;又攻板达郎黑、白等州,掠其人民,罪十四;勒取占城象百余,仍加兵不已,罪十五;占城既受天朝章服,辄伪造金印带服,逼使其受,罪十六;责占城王惟知尊重中国,而欲其以所以事中国者事之,罪十七;朝使送占城陪臣还其国,以兵劫之于昆陵巷口,罪十八;既奉正朔,又僭称国号,伪纪元圣,绍成、开大年号,罪十九;朝贡不遣陪臣,辄以罪人充使,罪二十。

初,交人闻天兵南下,罔知所以。

既闻榜示,咸知其曲在彼。

及见榜末云:‘待黎贼父子就擒之后,选求陈氏立之。

’莫不延颈跂足,以待王师之至。

  王以十月丁未至凭祥县,祃牙入境,并望祀其国中山川。

毕,谕于众曰:‘皇帝非利安南土地人民,乃为黎贼害其国主,虐其黎庶,奉行天讨,以继绝世,苏民困。

命我等以吊民伐罪,丁宁告戒,非临阵不得杀人,非禀令不许取物,毋掠子女,毋焚庐舍,毋践禾稼。

尔等宜奉承圣天子德意, (‘尔等宜奉承圣天子德意’,原脱‘德’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补。

) 以立奇功。

不用命者,必以军法从事,无赦。

’众皆欢呼用命。

是曰,大军入坡垒关,揭前榜谕国中吏民,以朝廷伐罪吊民之意以招徕之。

王询知坡垒以南,由隘留关历鸡翎关至芹站,山箐深险,林木阴翳,且多溪涧。

虑贼有伏,先遣鹰扬将军吕毅哨探。

及檄都督同知韩观营,于坡垒修道路,缮桥梁,督粮运。

戊申,大军次丘温县。

己酉,哨至隘留关,贼众二万依山结寨,毅攻拔之,斩首四十级,生擒六十余人。

是曰,骠骑将军朱荣等亦破鸡翎关,斩首八十余级, (‘斩首八十余级’,‘八’字原作‘六’,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 生擒十一人。

贼闻二关破,其屯兵设伏者悉奔散。

壬子,大军次鸡翎关。

癸丑,次芹站。

是曰,先遣鹰扬将军方政、游击将军王恕等, (‘先遣鹰扬将军方政游击将军王恕等’,‘先’字下原衍‘所’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删。

) 直抵富良江北岸嘉林县。

  是时,左副将军西平侯亦自云南蒙自县进兵,经野蒲蛮入境。

都指挥朱浚等夺猛烈关,俞让等拔栅华隘,随处筑堡驻兵,伐木造舟。

都指挥徐源、孔斌等突出宣光江口,夺其澚沕等沙。

左参将丰城侯领兵渡其上游,督都督程达等中夜舁舟越山,自间道以出洮水江,纵火焚贼舟,遂夺富良江。

  十一月乙巳,西平侯统军至三带州,与王所遣都督朱荣会。

癸酉,横海将军鲁麟、骠骑将军刘劄出拔困吾寨。

是曰,有伪三带州佥判邓原南、策州人莫邃等来降。

因询降人,知贼巢穴在东、西二都,恃宣江、沲江、富良江以为险。

自三江府沲江南岸伞圆山起,由富良江南岸东下直至宁江。

又自富良江北岸自海潮江,由希江、麻牢江直至盘滩困枚山,立木为栅。

又增筑土城于多邦隘,树栅立城,连桥接舰七百余里。

(‘连桥接舰七百余里’,‘据’原作‘涧’,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又于富良江南岸缘江下木栰,悉国中舟舰泊其内。

凡诸港汊可通舟处,俱下拒木以备。

贼聚众屯守水陆者, (‘贼聚众屯守水陆者’,原脱‘众’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今献汇言本补。

) 号七百万。

盖悉驱国中老幼妇女以助声势,非实然也。

  大军屯富良江北岸,王以书谕季牦曰:‘予奉命统兵来问尔罪,尔能战,则率众于嘉林以待;不能战,赴军门以听处分。

’王意欲挑其急战也。

会朝遣行人朱劝赉敕至,谕黎贼以祸福,及许其输金五万两、象百只以赎罪。

行人至其国,季牦不出见,以诡辞答曰:‘文书比对原发勘合不同。

此必非上所遣。

’又云:‘兵已入境。

若兵回,即贡。

否则,自有准备。

  王知此敕是欲以疑其兵,而贼亦无改过悔罪之意,乃移军三带州,屯个招市口。

与左副将军西平侯会议造船置铳以图进取。

时贼有划舡出没江口,王命鲁麟夜舁舟从上流下水,夺其舡,斩首百余级。

自是划舡不敢出没。

王与西平侯议于上流渡江。

乃遣朱荣等于下流八十里嘉林置舡筏, (‘乃遣朱荣等于下流八十里嘉林置舡筏’,‘八十’原作‘十八’,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为欲渡之势,以掣其势。

贼果分遣水军于嘉林,夺我舟。

荣等奋击,大破之。

  十二月己亥,大军与左副将合势。

王与西平议曰:‘贼边江立栅,势逼地狭难以列军。

惟多邦隘城外沙滩上平阔,足以容军。

然其城峻濠深,守具无不备,而外设坑坎,布竹签,贼所恃者此耳。

蛮人绵薄不耐苦, (‘蛮人绵薄不耐苦’,‘苦’原误为‘若’,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不足虑也。

今我攻具若云梯、仙人洞之类具备,攻而取之易易也。

’乃召将士谕之曰:‘汝等报国,成功在此一举。

宜奋勇争先,以立奇功。

先登者,不次升赏。

’将士闻命,无不踊跃。

乃议分地界,大军攻其西南,左副军攻其东南。

己酉,各列军沙滩之上。

布置已定,别调军距欲袭之处里许,作欲攻势,以出贼不意。

于是出内府所制夜明光火药,散军士俾执之。

有先登者然之,及吹角为号。

是夜四鼓,都督黄中率官军潜舁攻具,越重濠抵城下,用云梯先附城。

都指挥蔡福等数人先蹑梯登城,用刀乱砍,贼众惊呼。

城上火齐明,角应之士皆蚁附而上。

贼于城内列阵,驱象来冲我军。

乃出内府所制狮子象蒙马,象见狮形惊畏而颤,又为铳箭所伤,倒回奔突。

贼溃乱,自相蹂践。

及官军杀死者,不可胜计。

大军乘势长驱,明曰追至伞圆山。

又明曰,循富良江南岸而下,纵火焚缘江一带木栅,烟焱涨天。

辛亥,直捣其东都,克之。

王与左副将军驻军于城之东南,给榜招谕,吏民降者曰以数万计。

王召其父老,谕以吊伐之意,欢声动地。

  乙卯,议遣左参将丰城侯李彬、右参将云阳伯陈旭伐其西都。

贼首闻多邦破,先已焚其仓库,携妻子遁于海岛。

我军至,焚其宫室,据其城池。

余党依天建山、困枚山等处,水陆据守。

乃分遣清远伯王友、都督黄中、都指挥柳琮等,随贼所在而征剿之。

自是年冬至明年春,前后斩首三万七千余级。

  时王留交州镇遏,闻贼子黎澄聚舟黄江,左副将军、左参将领军循富良江,左右水陆并进,次于木九江对岸下营。

辛巳,贼舡三百余艘来犯。

我军水陆夹击,贼众大败,斩首万余级,溺死者无算。

  二月乙巳,王闻贼首遁于闷海口,出鲁江口,与左副将军会兵,下胶水县。

贼闻大军至,又远遁大安海口。

王谓左副将军曰:‘贼闻大军来,不敢敌,故潜遁他所,以觇我动静。

我若回军交州,留兵于碱子关两岸, (‘留兵于碱子关两岸’,‘子’原作‘水’,据明纪录汇编本、明史卷三二一改。

下文照改,不再出校。

) 留战舡守备,彼必出闷海口以袭我,我俟其出,水陆并击之,贼必成擒。

’三月癸酉,大军回交州。

甲午,贼果犯碱水关。

报至。

己酉, (‘己酉’,‘己’原作‘乙’,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王与左副将军合兵,水陆并进。

贼以海船横截江中,而以战船划船两岸齐进,既而登岸植木为栅。

王乘其栅之未成,亲督精锐攻之。

都督柳升等亦率舟师来奋击,贼遂大败。

富良江水为之赤,积尸数十里。

右参将云阳伯乘胜长驱,直抵闷海口。

黎贼父子闻败,乘船远遁于灵源。

王谕诸将,宜乘破竹之势,追剿殄灭。

乃回军交州,留左参将守镇, (‘留左参将守镇’,‘左’原作‘右’,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 备御黄江等处。

  四月乙亥,王与左副将军统军由清化府倍道兼进, (‘王与左副将军统军由清化府倍道兼进’,‘左’原作‘右’,据明今献汇言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调柳升、鲁麟、土官莫邃等,分领战船,由水路穷追。

戊寅,舟师至清化之磊江。

贼众聚船以拒,升等击败之,斩首万余级。

五月丁卯,王至演州,柳升等舟师来会。

途中降者相继,询知黎贼父子遁于乂安府之深江,王议与左副将军兵从陆路,柳升等率舟师由水路追贼。

壬申,大军至乂安府土油县。

王从举厥江东路,左副将军从举厥江西路进兵。

两军俱至盘石县下营。

甲戌,柳升率舟师至奇罗海口,与贼战,大败之,获贼船三百艘。

余船分散,贼首潜窜草野。

乙亥,升所领军士王柴胡等七人擒贼伪上皇黎季牦,黄中所领军士李保保等十人获伪卫国大王黎澄。

丙子,莫邃下土人武如卿五人获伪国主黎苍及其伪太子芮于高望山。

凡黎氏亲属俘获无遗,安南地悉平。

所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六, (‘县一百八十六’,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皆作‘县一百六十六’。

又明史卷一五四张辅传作‘一百八十’。

) 户三百十二万五百,象、马、牛、羊、舟、粮、器械无算。

遣都督柳升等献俘阙下,露布以闻。

  先是,王等受命时,诏令求陈氏子孙立之。

至是平定,王遍访国中官吏耆老人等,咸称:‘黎贼于己卯年杀光泰王颙,立其子■〈舀页〉而杀之,遂篡其国。

前后杀其近属五十余人,及其远族又千余人。

血属尽绝,无可继立者。

请依汉、唐故事,立郡县如内地,以复古。

’王疏闻,上从其请。

乃于其地立交阯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司, (‘乃于其地立交阯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原脱‘立’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补。

) 分其地为十七府、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县。

据其要害,设卫十一,守御千户所三。

又于交、广分界处如潼关卫例,设丘温卫,及坡垒、隘留二守御所,军隶广西,民属交阯,以相制驭。

  是岁大诏天下,以平安南复古郡县之故, (‘以平安南复古郡县之故’,原脱‘南’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 并敕有司,为陈王赠谥。

凡其宗亲为贼所害者,各赠以官。

又为之建祠立碑,葺坟墓,禁樵采,各给户三十。

凡黎贼苛政暴敛,悉皆除之。

擢用贤能,优礼耆老,赈恤穷独,革去夷俗,以复华风。

使秦、汉以来之土宇陷于夷狄者四百四十六年一旦复入中国版图,诏布天下。

文武群臣、亲王藩服咸上表称贺。

  六年春,班师入朝。

秋七月,策功行赏,进封王英国公,西平侯黔国公,清远伯王友进侯爵,都督柳升升安远伯,余擢官赠禄有差。

赐王诰券、玉带、金帛,命子孙世袭,加禄米三千石。

既大宴,上亲制平安南歌以褒嘉之。

  是年冬,安南余孽简定作乱。

定自称陈姓。

本前陈旧官,先已降附,既而遁于乂安府,与其党邓悉、邓镕、阮师、陈希葛等谋反, (‘与其党邓悉邓镕阮师陈希葛等谋反’,‘阮师’原作‘阮帅’,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今献汇言本、清胜朝遗事本及本录下文改。

按明史卷三二一取‘阮帅’说,存疑。

) 伪称曰南王。

既而僭号大越,称兴庆年号。

朝命黔国公充征夷将军,从云南往征之。

久不能遏绝,廷议谓非王不可。

  七年正月,乃命王佩征虏副将军印,往共剿之。

王以四月至南宁会兵,五月入境。

王躬督战舰,破孔目栅,再破碱子关,斩俘无数。

贼退保黄江,乘胜击之于太平海口,贼窜乂安茶偈江。

冬十二月, (‘冬十二月’,原脱‘二’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 师至清化。

越四曰,生擒简定于吉利栅之山,并其党陈希葛等,槛送京师。

  明年二月,王还朝。

上嘉劳之。

未几简定余党陈季扩复啸聚,僭称重光年号。

季扩乃简定从子。

简定为阮师等所废,而立季扩。

定败,潜远窜。

闻王班师,复与陈景异等同反。

  九年春正月,复授王前印,往督师征之。

夏五月,师次东关。

六月,进兵。

贼闻王至,以石填神头海口,三十丈许设拒木以抗。

王督将士悉起其石,以通舟楫。

贼惧,立堡常月江。

王戒众曰:‘此堡不足攻。

其山南险阻,彼必设伏以挠我。

’乃使骁将率土兵搜山,果得其伏者,斩之,遂夺其堡。

贼遂远遁,王随所至而追之,贼或聚或散,竟莫得其要领。

  时关以东群盗蜂起,所完者交州一城耳。

盖新设州县军卫太多,交人久外声教,乐宽纵,不堪官吏将卒之扰,往往思其旧俗。

一闻贼起,相扇以动,贼首所至,辄为之供亿隐蔽。

以故贼溃复聚。

朝廷屡下诏招抚之,授季扩以布政使。

(‘授季扩以布政使’,原脱‘季扩’二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补。

) 彼欲受命,制于其党,服而复叛,伪称王孙以复陈氏为辞。

大军至,则深入山海避之,军退复出,用是官军不能成功。

  王既莅军,始大明赏罚。

而诸将疲于奔走,往往因循玩寇。

都督黄中不用命,王以军法从事,由是人人知惧,不敢辞难避险。

是时,贼恃荷花海险,谓我师不能渡,于曰丽海口立堡以守之。

王率舟师自奇罗海口洋过荷花海口,直抵曰丽,贼焚堡而遁。

至茶偈江,连进兵破之。

贼惊曰:‘天兵飞来也!’遂大溃。

夺其化口城,谍知贼悉众守爱子江,复追至其境。

贼伏巨象数十以为前敌, (‘贼伏巨象数十以为前敌’,‘伏’原作‘复’,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列人马于后,尽力以抗我师。

王戒将校曰:‘擒贼在此一举,机不可失。

’乃鞭马先进,象伏突起,王一箭落其象奴,再箭中其象鼻,象叫号退走,自蹂其众。

乘胜击之,斩艾僵仆,填满山涧,贼徒散遁暹蛮等处。

王部分将领随处搜捕。

(‘王部分将领’,‘部’原作‘韶’,据明纪录汇编本、清胜朝遗事本改。

) 至暹蛮、蒲干等栅, (‘至暹蛮蒲干等栅’,‘干’原作‘余’,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山径崎岖,林菁阴翳,马不能前。

王乃下马徒步,履险兼程趋之。

士卒不能从,惟将校百余人仅属。

  与贼遇,杀数千人。

贼首陈季扩暨其妻子皆就擒,时十一年冬也。

明年,班师还京。

自王出师,至是首尾踰三年始获首虏。

说者谓王此役较之前平定之功为难云。

十三年四月,朝命王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往镇交阯。

又有平陈月胡之功。

十五年,上以王久劳于外,诏还京师。

  王以正统己巳殁于王事,至是三十有七年矣。

(‘于王事至是三十有七年矣’,‘三十有七’原作‘四十’,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嗣子太子太傅, (‘嗣子太子太傅’,此句原作‘嗣子太傅兼太子太师’,据明今献汇言本、清胜朝遗事本删改。

) 袭封英国公懋出其家阍者福住所禄王平安南时前后所上奏启见示, (‘懋出其家阍者福住……’,‘阍’原作‘阉’,据明纪录汇编本、清借月山房汇钞本改。

) 属予次第之。

予因参考交阯郡志所载露布榜文,及胡文穆公奉敕作平安南碑, (‘及胡文穆公奉敕作平安南碑’,‘胡文穆’原作‘明文移’,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今献汇言本改。

) 杨文贞公撰东平武烈王及定远忠敬王神道碑,附以所闻,以为此禄云。

  大明弘治元年龙集戊申春二月初吉,赐进士第、资善大夫、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国史副总裁、前翰林学士、国子祭酒、经筵官琼山丘浚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