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纪事本末

平台纪事本末 #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丁酉(二十七日),台湾彰化奸民林爽文作乱。

  台湾在福建省东南海外,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图。

由厦门大嶝出洋,水程十二更至鹿耳门,进口为台湾府治。

府南八十里为凤山县,府北百里为诸罗县。

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百二十里为彰化县。

彰化县北百二十里为淡水厅(雍正元年,设同知一员,专司捕务。

九年,始割大甲溪以北刑名钱榖归同知衙门管理)。

台湾府领一厅、四县,下至凤山砂马矶头,上至淡水大鸡笼城,延袤一千九百余里。

东北负山,皆土番巢穴,其族无虑数十百种。

西北近海多平地,广衍膏腴,有竹木果植之饶。

闽、广人视为瓯脱,岁挈妻子渡海谋生者趾相属。

地广物衍,民竞利而鄙廉让。

闽、广之人,各分气类,睚眦之怨,纠乡众、持白梃以鬪;好事轻生,其习尚然也。

国家重边防,慎择监司守令以司牧之。

又设台湾镇挂印总兵官一员,统辖水陆官兵以镇守之。

所任一不得其人,奸民往往蠢动。

自朱一贵、吴福生之徒乘机窃发,随起随灭。

而地大藏奸,民警时闻。

  林爽文者,漳州之平和人也。

父劝,贫不聊生,于乾隆三十八年挈妻子渡台,佣工于彰化,遂居彰之大里杙庄。

劝生四子,长即爽文,次勇,次跃兴,次垒。

爽文生而阴贼狡险。

及壮,厕名彰化县役,益阴结少年无赖。

凡系于狱者,爽文皆脱囊资之。

以是倾动其乡人。

  大里杙在彰化县东二十里,前凭重溪,后即岸里社番,门户深阻。其中腴地百里,秋成后榖米狼戾,食不外求。以是罪魁渠首,常负险为巢穴。

  乾隆四十七年,漳、泉民构衅焚掠,官兵擒治,其党羽惧罪,纷纷逃入大里杙。

水师提督黄仕简、台湾道杨廷桦挟重兵压庄,搜求罪人。

庄人以重利贿师,师退。

其缚献者一、二人,实非党恶。

由是诸无赖之徒益轻官兵,而奸民多生心矣。

  乾隆五十年十二月除日,庄中群无赖于庄西厂地醵酒为乐,酒酣,共谋曰:『我庄中当推一人为主,以一号令。

插剑于地,攫土为香,共拜之;剑仆者,即天所与也』!时共五十余人,以齿序拜。

至林爽文,而剑适仆。

由是庄中群无赖益推戴之矣。

  林爽文既邀结人心,时出劫掠,以其财招纳亡命。又创为邪说,以所为天地会者煽惑民心。彰化县屡遣官役捕之,皆自中途返,莫敢涉其境。

  乾隆五十一年七月,诸罗县民杨光勋,因争田聚殴,掠民戕官。

福建按察使李永祺奉制府檄渡海推按,得杨光勋诛之。

其党恶蔡福、叶省又逸入大里杙,林爽文皆阴为庇护。

  当是时,林爽文之势渐张,附合者日益众。

于是以林泮、陈奉先、王芬、刘井、林礼生、严烟、董喜之徒为谋主,以陈泮、李乞、张圆、阮和、蔡福、叶省、赖达、何有志等为羽翼。

又有族众林琴、林水返、林领、林绕等,或经理粮储,或造器械。

其下小头目杨轩、高文麟、杨振国等,又不啻数十人。

按察使李永祺廉得其实,饬属阴备之,即日内渡。

  台湾镇总兵柴大纪,浙江江山人也,由武进士洊升总兵。

为人阴鸷嗜利,自任台湾三年,兵籍多缺额。

其分防汛地兵丁,游手饮博,事觉皆以利免。

由是军政益弛。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柴大纪巡查营伍。

丁丑(初七日),至彰化县。

林爽文闻之,心不自安,竖旗聚众。

总兵柴大纪谋旋郡后发兵捕之。

将发,彰化县知县俞峻阻马首谏曰:『愿总镇留驻彰化,以壮声势;不然,恐变生顷刻』。

不听。

戊寅(初八日),驰归府城。

俞峻益形仓皇,飞檄告变,且曰:『林爽文旦夕为乱,而彰化驻防兵多缺额,且不习战,非发大兵捕之,恐彰化非吾有也』!

  台湾道永福知事急,怀县禀诣柴大纪谋曰;『今形势已成,非用兵恐无以弭此乱』。

于是檄台湾镇中营游击耿世文,领镇标兵三百人驰赴彰化,会同北路协副将赫生额往捕之。

台湾道永福又令知府孙景燧随往观变,且以抚慰百姓。

时十一月十有六日也。

  耿世文、孙景燧既至彰化,就副将赫生额厅事,令人招北路理番同知长庚、俸满理番同知刘亨基、彰化县知县俞峻、北路中军都司王宗武会议事。

王宗武曰:『大里杙险而固,今有异谋者非一日。

我以兵往,彼或拒捕,将奈何?且黄军门曾以重师临之,未能得志;愿诸公勿轻视』。

众默然良久。

同知长庚攘臂起曰:『今耿公来,带选兵三百人,合之彰化现有兵,计不下六、七百人,挑其精锐,赫公、耿公领之,赍带鎗炮,整师齐进,擒逆首,定反侧,在此举矣』。

孙景燧曰:『长司马之言是也。

先入有夺人之心,宜先遣人以祸福往谕庄众,如能擒献首恶,我又何求?或遂负固者,即大兵继进,亦一策也』。

于是知县俞峻择县役能事者先持谕往。

副将赫生额、游击耿世文、知县俞峻领兵役继进。

知府孙景燧、同知长庚、刘亨基、都司王宗武留守。

  十一月壬辰(二十二日),赫生额等至大墩汛,距大里杙六里。

庄中奸民携牛酒伪至军前献款,且曰:『愿缓师,当擒林爽文敬献麾下,以保庄中老幼』。

赫生额喜,益懈,不为备。

  丁酉(二十七日),驻札大墩汛已七日矣。

薄晚,见数人结队至,军中喧哗,谓林爽文就擒,此必献功者。

去官军数武,闻鎗炮声,官兵始仓皇为备。

耿世文自发红夷炮击之,贼退去。

至夜,漏三下,有款营门者,自云:『我奉俞知县命,赴大里杙招抚庄民。

今潜回报机密事,请见主将』。

进见时,忽掩入火药所,以火投之。

顷刻,火焰烛天,火药皆尽。

贼见火光,四面合围,呼噪之声动地。

官军莫知所为,一时溃散。

赫生额、俞峻死于乱。

耿世文手刃数人,不能脱,亦死之。

千总陈士杰、外委方日高皆死之。

  先是,贼人以诡计缓师,阴遣贼众出大军后,于大肚溪边焚毁船筏,阻截援师。

彰化城中遣人探消息,皆至大肚溪边,莫有能得其实者。

以故官兵失机,而城中犹未知也。

  戊戌(二十八日)黎明,城外避难者纷纷入城。

有兵丁杨胜官者,在大墩营,溃散,投大肚溪,水浅不死,因浮至西岸回县告变。

城中人皆失色。

同知长庚曰:『事急矣!官兵既失事,贼必来攻城,请为堵御计』。

都司王宗武急料兵籍,兵皆赴大墩,存城者无几人,皆老羸。

分布四门堵御,每门数十人而已。

又募熟番数十人守城。

日晡雷雨,守城者避伏檐下,无鬪志。

须臾贼至,径入县署,杀典史冯启宗,散狱囚,劫仓库。

同知长庚乘马弯弓,领丁役数十人,将巷战;未数武,回顾丁役皆散。

至城东,遇贼,手刃数人,被执。

都司王宗武巡城,闻警,知事不可为,急驰归,列鎗炮于门以待贼。

贼猝至,不为备,枪炮齐发,贼死者数十人。

久之,火药罄,贼众竞进,执王宗武,杀之。

同知刘亨基闻贼至,闭门,约其妻女将投缳,未决,贼劈门入,执亨基,将害之,其女满姑年及笄矣,踉跄请以身代死,贼不可,更前骂贼,贼磔之,至死骂不绝口。

知府孙景燧匿民间,亦被执。

把总陈国印、外委王光明、陈捷魁以下死者数十人。

  彰化县既陷,官吏皆被执。

贼目分居官署,出榜安民曰:『顺天元年,大盟主林为出榜安民事:本盟主为众兄弟所推,今统雄兵猛士,诛杀贪官,以安百姓。

贪官已死,百姓各自安业。

惟藏留官府者死不赦』!其词悖逆无道,皆出自县吏刘志贤之手也。

  翌日,逆首林爽文以巾缠头,服短衣,缚裤,乘高头马,双骑引之至较场,头目皆持短兵分侍左右。

同知长庚、刘亨基等缚至较场,以次被害。

免孙景燧不杀,以其政尚宽容也。

久之,亦被害。

  林爽文自为大盟主,于是众贼目各授伪职。以王芬为大将军,陈泮、何有志为左右都督,董喜、陈奉先为军师,其余授职各有差。

  当是时,北路贼众蜂起,四出攻劫,焚毁营汛;杀猫雾拺巡检渠永湜,执南投县丞洪智。诸罗、淡水官兵闻警,皆惊惶无措矣。

  林爽文与贼目董喜、陈奉先议所向:『淡水、诸罗皆与彰化毗连,今克彰化,或云当先攻淡水,以清后路,又云当统大众径赴南路,以攻府城。

计孰得』?董喜曰:『计不如径赴南路,而以偏师号召淡水各兄弟之有心者使扰北路。

鹿仔港切近彰化,有官兵驻守;今先至鹿港,由鹿港至诸罗,再至府城,其势便』。

林爽文从之。

于是先扰鹿仔港。

千总陈邦光等知势不敌,敛兵避海口。

  十二月庚子朔,林爽文以贼目杨轩为副元帅,高文麟助之,刘贤士为海防同知,刘四为彰化知县,率贼众七百人守彰。

又以王作为扫北将军,许律、陈觉等助之,率贼众六百人北扰淡水。

而自率大众南下彰化以南九芎林、斗六门、庵古坑、笨港等处,群不逞之徒皆附之。

笨港县丞徐英、斗六门巡检陈圣传、防笨港汛千总林魁、防斗六门汛把总陈国忠,皆先避去。

癸卯(初四日),至嘉义县,阵于西门外台斗坑边,间谍入城,通城中奸民为内应。

  先是,彰化既陷,署诸罗县知县董启埏、守备郝辉龙遣人赴郡告急。

总兵柴大纪檄游击李中扬、千总苏明耀、魏大鹏等领兵六百人赴援。

是时诸罗县有兵共八百余人。

李中扬、郝辉龙以兵五百守北门,而分余兵驻札东、南、西三门要隘。

  贼之初攻城也,官兵击之,贼稍却。

维时知县董启埏不为民所与,奸民皆通贼,人无固志。

乙巳(初六日),城中火起,贼乘势扑北门,兵皆溃。

贼入城,杀知县董启埏,残其尸。

典史锺燕超、试用知县唐镒皆死之。

游击李中扬战死。

守备郝辉龙逸民家,被执,死之。

千总苏明耀、魏大鹏、把总杨连彪、郑英、外委李国安,皆死于乱。

有南投县丞周大纶奉调至郡城,道阻留诸罗,亦被害。

  初,总兵柴大纪闻彰化陷,知贼势猖獗,不可遏,即奏请旨,命水陆提督发大兵渡海剿贼。

而自选骁勇将士游击林光玉、杨起麟、守备陈名德、杨彲、邱能成等领水陆兵千四百人北讨。

  十二月乙巳(初六日),师次湾里溪,闻诸罗失守,退屯盐埕桥。

获贼间林马,鞫之。

言贼众分二路:一自诸罗山下茄冬直抵府北,一自笨港拏渔船浮海南下攻府西。

柴大纪诛林马,枭之。

密戒水师哨船巡缉海口,而自军于盐埕桥以备不虞。

  丙午(初七日)迟明,见渔船衔尾至,逼海西岸,急麾众兵发子母炮击之,沉船无算,乃逸去。

有顷,陆路贼众亦继至。

柴大纪先掩旗息鼓,示贼不为备。

贼近薄营垒,鎗炮忽起,死者数百人。

贼退屯大穆降。

  先是,贼人由诸罗南下,声言破城之后,许众人三日掠,子女金帛悉归众,己所欲得而甘心者官吏而已。

郡亡赖信之,皆荷畚插、持短兵为先躯,扰下加冬,掠盐水港。

佳里兴巡检邵宗尧匿民间得免。

贼沿途邀结,至府城,众几数万。

而官兵千余,卒以无虞者,乌合之众,轻进亦易退也。

  贼众守大穆降数日,时出扰我师,皆惩前失,不敢近逼营垒。

林爽文与众谋曰:『我师十倍彼军,而不能得志者,无以御鎗炮也。

如鎗炮不为害,即取之易易』。

辛亥(十二日),贼大掠民间絮被,湿之,蒙牛车上,加皮盾,以犯我师。

官兵击之。

贼殊死战。

自辰至午,相持不退。

兵气稍衰。

台湾县知县王露募城中义民八百人出城助战,兵益振,更前决战。

贼稍却。

  维时海雾迷蒙,贼人恐失算,退数武札营,官兵亦退,与贼人对垒而军。

柴大纪招守备邱能成、外委蔡开祥谕曰:『贼死战不退,兵贵出奇,此其时矣。

尔领兵三百人乘夜潜出贼后伏之,闻营中炮响,即转攻其背。

首尾夹击,贼必退矣』。

  壬子(十三日)向辰,柴大纪整师前进。

贼亦率众迎敌。

邱能成等闻炮声起,绕出贼后夹击之。

贼人惊溃,死者数百人。

林爽文伤臂,逸去。

自是贼气亦少衰矣。

  先是柴大纪自府城出屯盐埕桥御贼,又留兵千二百人,檄城守营参将宋鼎、镇标游击左渊、守备王天植等领之,留守府城。

台湾道永福、同知杨廷理、知县王露又劝民捐赀,募海口渔民胆勇者为义民,与官兵协守。

  台湾府不立城垣。

雍正元年,知县周锺瑄始创建木栅,以蔽内外,周二千一百四十七丈;分七门:曰大东,曰小东,曰大北,曰小北,曰大南,曰小南,曰西门。

乾隆元年,又易七门以石雉,更栽莿竹以护之。

日久多倾圯。

  自林爽文倡乱,连破二县,其势甚盛。

或曰:『府治无城垣可凭,宜退守安平,以待援师』。

安平在府治西,四面阻海,有红毛城,即安平副将驻札之所也。

府城中烟户数万,闻官兵将退守安平,益摇惑不自安,一日数惊,皆携老幼至海口赁船以居。

有城守营把总高大捷派守小北门,乘夜改装,潜赴鹿耳门问船内渡。

参将宋鼎、台湾道永福等擒获,立诛之,以安众心。

自盐埕桥连日战胜,民心始稍定。

  十二月癸丑(十四日),澎湖右营游击蔡攀龙领澎湖左右营兵七百人至,奉总兵柴大纪之令也。城中人见援兵至,皆喜过望,始有固守之志矣。

  先一日(十三日壬子),南路贼目庄大田攻凤山,陷之。

庄大田,漳州平和人,乾隆七年随父庄二渡台湾占藉诸罗县,父死,迁居凤山笃加港地方。

庄大田无他技能,勤于耕种,家道小康。

笃加港去水底寮数里。

水底寮为贼薮。

其奸匪有急,庄大田时加赒恤,以故群匪皆德之。

林爽文倡乱,大田族弟大韭啸聚奸民以应之,无适主,皆推大田。

于是众贼目杀牛豕插血以盟,与盟者二十余人,庄锡舍、王坑郎、简天德、许光来、李惠,其尤著者。

而庄大韭、庄大麦,则大田众弟也。

庄大田出家资制器械,先劫质库,掠取彩帛为旗帜,书曰「南路辅国大元帅庄」。

其余贼目皆自立名号,曰「南路辅国副元帅」,曰「定南将军」,曰「开南先锋」,曰「辅国将军」。

其首目总名曰「旗头」,众贼皆曰「旗脚」。

数日之间,众至数千人。

  十二月壬子(十三日),庄大田悉众攻凤山县。

南路营参将瑚图里领兵三百人出北门御贼。

贼至,乘马南驰,莫知所往。

千总丁得秋、把总许得升、外委唐宗保、王朝桂战死,城遂陷。

知县汤大奎、典史史谦死之。

教谕叶梦苓、训导陈龙池得脱出城,招义民,寻亦被害(叶梦苓、陈龙池携其家属赴埤头避难,谋招义民复城。

正月十九日,贼扰埤头,皆被害,并杀梦苓弟梦芝、子殿材、殿豪、殿杰,亲属家丁死者五人,其妻林氏自刭死。

寺僧戒香收埋之。

梦苓幼女三人,庄锡舍掳留在家,至锡舍投诚始出。

锡舍又掳守备陈朝魁母高氏、妻赵氏、典史史谦母沈氏、妻王氏,皆锡舍投诚后送出)。

癸丑(十四日),凤山溃兵至郡城,始知凤山失守。

  参将瑚图里亦由打鼓港沿海回郡城,见柴大纪,泣诉曰:『参将领兵屯凤山北门外奋力击贼,贼退,驰马追之,贼乘虚入城。

参将无所归,今回郡城,当力图恢复,愿总镇察之』。

守备陈朝魁亦相继逃回。

柴大纪释不问。

于是檄游击蔡攀龙领澎湖兵七百人屯小南门桶盘栈以备南贼。

  初,林爽文自盐埕桥被伤,回大穆降,数日不出。

至是凤山失陷,遣人邀结庄大田图攻府城。

同知杨廷理、守备王天植闻信,领官兵、义民数百人往攻大穆降,以断南路贼会合之路。

  癸亥(二十四日),至大湾■〈土夷〉与贼遇。

贼分左右翼围裹官兵、义民。

维时贼众蜂拥而至,官兵不能当。

千总沈端中炮死,兵民死者五十余人。

同知杨廷理、守备王天植几不免。

有熟番数十人随军,奋力翼之以归。

于是南北贼众会合,再图攻扰府城矣。

  府城西滨海,北门外则柴大纪守盐埕桥,南门外则蔡攀龙守桶盘栈,惟东门备稍■〈束〉。

贼遣人侦之,因谋分众赴桶盘栈、盐埕桥以缀南北官兵,而悉大众攻东门。

谋既定,己巳(三十日),值岁除,林爽文设坛杀牛豕祭纛,告众贼曰:『今日岁除,城中必无备,众兄弟当努力攻城,不克,誓不归矣』。

  黎明,先分贼众攻盐埕桥。

又分众扰桶盘栈。

顷之,林爽文率大众攻大东门。

台湾道永福令知县王露、外委王国志领义民千人往桶盘栈助战,而自率同知杨廷理守大东门。

贼人直抵城下,砍城根,大噪曰:『城中欲求生者,急降;不然,将屠城!』城中人皆恐。

而贼伏城下,城上鎗炮莫能施。

同知杨廷理率义民二十人从小东门出贼后攻之,游击郑嵩、左渊亦领兵自小南门出攻其左。

贼人出不意,急退。

官兵、义民乘之,贼大败。

维时贼攻桶盘栈,鏖战良久,游击郑嵩乘胜领兵夹攻之,贼亦退走。

先是贼人潜以枯藤蘸油积城下,谋火城;至是天雨,计不行,贼人益沮。

  林爽文之攻府城也,七扰盐埕桥,再攻府城,死伤过半,不能得志。

又闻鹿港义民复彰化,擒杨振国;王作克竹堑,旋失之,被擒;众心益懈。

又闻水师提督黄仕简领大兵将至,于是回顾巢穴,始有归志矣。

  先是林爽文以杨振国守彰化,而以王作为扫北将军收淡水,戒令互相应援。

十二月癸卯(初四日),贼目王作、陈觉、许律、郑加等率贼众六百人至大甲溪。

溪北即淡水厅辖。

王作遣人邀结匪党。

有月眉庄李同、猫里社黄阿宁、林日光、何天等先与贼通,闻风聚众应之。

丙午(初七日)至后垄,众二千余人,掠金帛,封仓廒。

篷山汛把总尹贵死之。

淡水大震。

  淡水南至大甲,北至三貂、大鸡笼,道里辽廓。

伪郑时多瘴疠,居民寥落。

自入版图,百年以来,闽广之人,随时开垦,地辟民聚,与府南相埒。

雍正元年,设淡水同知驻竹堑,分北路协兵五百名,守备领之,镇守其地。

又以淡水营兵五百名移驻艋舺,设都司一员领之。

  林爽文之陷彰化也,署淡水同知程竣、守备董得魁谋赴大甲堵御,继闻王作等北扰,于是领官兵、义民屯中港以待。

王作等至后垄,巡检王增錞亦领兵役数百人分途堵御。

己酉(初十日),艋舺北八芝兰贼目吴异人、吴淑夜、游异等赴艋舺借道南寇,守备易连等擒斩之。

于是分遣官兵、义民出攻贼巢,擒贼首刘长芳,贼众退屯暗坑仔、金包里。

  初,王作率众北扰,群亡赖分起应之。

乌合之众,裂裳为旗,提竿为梃,皆以劫掠为事;其行事又出林爽文下远甚。

至是闽、粤各庄皆团结义民,坚壁清野,贼无所掠;与官兵、义民战,又死伤过半,贼党益涣散。

  王作之陷竹堑也,留贼目李同、黄阿宁、林日光等率众千人守后垄,以为声援。

粤人谢尚纪、锺瑞等自嘉志阁招集义民数千人攻之,杀贼目黄阿宁、林日光,余贼遁去。

后垄既克复,贼人赴彰化路绝,势益孤。

问计寿同春,曰:『尔等自彰化来,大众仅五、六百人,余皆淡水新附。

今粤庄义民势盛,此曹将附之。

计不如尽杀新附,而以旧众返彰化,再图大举』。

贼众于是自相猜杀,益不自安。

  辛亥(十二日),贼目工作、许律、陈觉等率众五百余人,弃辎重,由间道南去。

壬子(十三日),寿同春集义民数千人追之至旧社,擒王作、许律、陈觉,械送堑城,戳于市。

  寿同春上书督抚,其略曰:『同春年近七十,操笔从事,遭此离乱,仇不共戴。

何敢借辞衰老,任亿万生灵琐尾流离,颠连无告?故独肩其任,不费朝廷之饷,不烦一旅之师,三日以内,全城恢复。

惟是以布衣而擅生杀之权,以幕客而掌军旅之事,实骇听闻。

故敢待罪以请,惟望选贤能之吏,勇敢之将,筹办善后事宜,赈恤被难之户,收回逃亡之民,剔除弊陋之规,严禁无名之费,抚绥安辑,培植元气,保此一方民命,地方实为幸甚』!又上书曰:『时际戡乱,应重事权;会当从戎。

似宜通变。

是以拟用暂理淡防军务之衔,以重弹压而任指挥。

藉防淡之名,行军旅之事。

不僣不妄,于事克济』。

同春凡数上书,皆以弭乱安民为己任,淡水官民推重之。

  初,中港之败,董得魁弃竹堑,驰赴艋舺。

至是,寿同春以书招之归竹堑,得魁惭谢。

凡大政令皆推同春。

同春益开仓发官粮,足兵食,北与艋舺义民联络声势,而南委义民锺尚纪等守大甲。

淡水略平。

  淡水未复之先一日,鹿港义民林凑等攻彰化,克之。

初,漳民、泉民构衅,经官兵惩创,而仇隙未解。

至是林爽文破城戕官,所过漳人响应,泉人心不自安。

林凑,晋江人,于是招集泉人讨贼,一时埔心、二林各庄泉民前经降附林爽文者,皆愿杀贼为义民。

而彰化城中泉民闻之,亦自拔赴鹿港,络绎不绝,贼不能禁。

  十二月辛亥(十二日),泉人林凑、黄邦、许伯达、欧立淑、施捷世、陈光荫、陈大用、陈天爵、蒋念祖、黄鉴、陈廷诏、许乐三、万朝翁、施祥、施欣、张植槐、张明义、王讲、尤敬、施察、谢廷、吴编、黄严淑、张光辉、王西、王权、洪干吉与萧士旭、施语、林周、郑壬模等三十余人为首,率众数千人,声言数万。

又招粤民助之。

推署守备陈邦光、千总帅挺为主,赴彰化讨贼。

贼目杨振国闻之惧,退屯西门外,将遁去。

义民竞前攻之,虏杨振国、杨轩、高文麟、陈高,余贼遁去。

  初,林爽文陷彰北,戒贼众勿焚掠,为收拾人心计。

以故贼众屯彰化数日,而民犹安堵。

至是林凑等大搜漳民,杀之,焚其居,尽以泉民还鹿港,而城市邱墟矣。

  其日,执杨振国等回至鹿港,械送内地。

有丁忧典史李尔和、革职知县张贞生陷于贼,贼幽之空舍。

林凑等出之,载归鹿港。

当是时,贼众蔓延,南北城池、汛地皆失守,惟存府城并北路艋舺汛。

至是鹿港、彰化、竹堑失而旋复。

然官兵、义民兢兢守之,犹恐不克,其于扫穴擒渠,计未能也。

于是引领内地大兵,益亟亟矣。

  初,福建总督常青闻警,飞章告变,调集水陆大兵万人,刻日东渡剿贼。

常青亦驰赴泉州,居中策应。

于是水师提督黄仕简领水师金门、铜山兵二千,由厦门出口渡鹿耳门。

陆路提督任承恩领陆路提标长福、兴化兵二千人,由蚶江出口渡鹿仔港。

海坛镇总兵郝壮猷领督标海坛、烽火、闽安兵千八百人,由闽安出口渡八里坌,后至鹿耳门。

又益调水师提标延平、建宁兵千六百人,檄汀州镇总兵普吉保领之,调福宁、桐山兵千人,檄福宁游击延山领之,以备接应。

福建巡抚徐嗣曾接据新庄巡检王增錞禀报,艋舺一隅固守无虞,请发大兵应援;亦调闽安副将徐鼎士领督标、抚标闽安兵千七百人,直渡八里坌。

当是时将士云集,舳舻千里,发帑金十五万运至泉州佐军兴。

令闽县、侯官知县、厦门同知发仓榖为渡海官兵裹二月粮。

又令福州府同知杨绍裘往署台湾府事,降调同知王隽往署北路理番同知,降调知县黄嘉训往署诸罗县,候补知县宋学灏往署彰化县,新调凤山县知县张升吉即往凤山任事,皆随兵船之台。

飞咨浙江巡抚琅玕、两广总督孙士毅严防海口。

而孙士毅亦自奏请驰赴潮州,弹压地方。

事闻,上谕督抚宜不动声色,处以镇静。

又赏提督黄仕简金银锞、荷包、大平钱,温诏褒美之。

  其时台湾告急,羽书还至。

署淡水同知程竣之子怀印走泉州求援师。

台湾道永福亦遣典史易凤翊走渡厦门请兵。

又风闻台湾府城失守。

于是黄仕简既登舟,迟疑不发,而提督任承恩、副将徐鼎士等皆以风信不利,停师海上者久之。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癸酉(初四日),水师提督黄仕简统领本标游击邱维扬、孙全谋、守备黄象新、督标水师参将潘韬、南澳游击李隆、金门守备曾绍龙、千总、把总以下三十五员,兵二千三百名至台湾府。

海坛镇总兵郝壮猷亦统领台协副将丁朝雄、长福营参将那穆素里、金门游击陈元、闽安都司罗光照、难荫守备黄乔、千总、把总、外委三十员,兵千七百名继至(郝壮猷兵船至澎湖,内把总蔡世恩配坐哨船,遭风击碎,溺毙把总一员蔡世恩,运粮巡检一员陈庆,兵七十名)。

乙亥(初六日),陆路提督任承恩、同安参将福兰泰、泉州游击海亮、陆路提标游击穆腾额、长福都司马元勋、提标守备潘国材、兴化守备常万雄、千总、把总三十七员,兵二千名至鹿仔港。

癸巳(二十四日),闽安协副将徐鼎士统领抚标游击吴秀、督标都司朱龙章、候补守备罗礼璋、千总、把总三十员,兵一千八百名至八里坌。

  黄仕简,漳州平和人,袭其祖黄梧爵为一等海澄公,累官水师提督,贵盛日久。

自乾隆四十七年以来,台湾有事,仕简无不躬自请行;事旋定,以是名望日起。

林爽文大东门之败,贼中皆曰:『得毋黄公来耶』?贼退,城中亦噪曰:『黄公至矣』!贼皆敛迹。

至是闻黄仕简果至。

丙子(初七日),林爽文挈其党北走,其附和者失势,皆散。

庄大田退屯大冈山。

  黄仕简之闻变东渡也,力疾登舟,在海上日久,病转剧。

抵台之日,老疾畏风,乘安舆,重帷壅蔽,兵民至海口迎之,莫能见其面。

既至府,惟以所领兵分驻城南北、柴头港、桶盘栈及迤东草店尾各营卡,而自选兵数百人,令游击孙全谋领之,护卫左右。

命舁红夷炮二门置行邸,备不虞。

数日,始下令曰:『本军门克日兴师,扫除逆孽,文武各官,一体遵照各有司伺备夫役,请行期』。

既而病不果行。

于是谋分兵赴南北,收复城池。

  壬午(十三日),黄仕简部分诸将,出令曰:『诸罗居南北之中,诸罗不复,无以通南北。

若游击林光玉、若游击杨起麟、若守备邱能成、若守备杨彲,其带盐埕桥现兵千七百人,随总兵柴复诸罗;若参将潘韬、若游击李隆,其带征兵五百人助之。

凤山在府南八十里,凤山不复,无以清肘腋。

若副将丁朝雄、若参将那穆素里、若游击陈元、若都司罗光照、若守备黄乔,其带征兵千五百人,随总兵郝复凤山;若游击蔡攀龙、若参将瑚图里,其带桶盘栈现兵七百人助之。

府城为全台根本,不可无重兵守之。

若游击孙全谋,其带兵五百人,随本军门居守;若守备黄象新、若守备曾绍龙带征兵一千二百人分驰草店尾、柴头港者其勿动;台湾城守营参将宋鼎镇、游击左渊、王天植等领兵分守七门者,一如其旧』。

  乙酉(十六日),柴大纪发盐埕桥。

丙戌(十七日),次湾里溪。

参将潘韬领兵三百人回郡城,奉提督黄仕简之令也。

戊子(十八日),次鹿仔草,庄民陈宗器起义民随军。

庚寅(二十日),次三苞竹。

初,诸罗之陷,告养知县陈良翼陷于贼,几不免,诸罗人素德良翼,醵钱贿贼帅得脱,赴青浦庄;至是起义民应官军。

武举人黄奠邦在双溪口,先受柴大纪密谕招义民;闻大兵至,乃起应官军。

柴大纪顿三部竹,遣守备邱能成为先锋,探贼虚实。

  初,林爽文委贼目蔡福、叶省守诸罗,而自率大众攻府城。

其败归也,过诸罗,嘱蔡福、叶省死守。

林爽文去,蔡福亦弃城,走保诸罗山,守城者仅数百人。

邱能成领兵至,贼众皆遁。

辛卯(二十一日),大纪领兵至田洋,望见城左右贼旗往来,麾炮击之,炮裂,有死者。

师入城,周巡街市,民情皆欢跃。

诸罗教谕江浩,城陷时得脱,至是招募义民回县署。

斗六门巡检陈圣传闻复城,亦自斗六谋回县,在途遇贼,被害。

柴大纪出屯北门外,分遣兵大搜贼党。

官兵、义民皆争擒贼献功,获林老等八十余人。

有三十余人皆良善,柴大纪欲并诛之。

时陈良翼奉檄权知诸罗县事。

城中父老遮道呼冤,良翼为之力请省释,而柴大纪既以获贼入告矣,执不听。

良翼私纵之,从民愿也(后事发,良翼以未经据实通禀,罪应死;特诏原之。

时柴大纪已伏法,其子皆得罪)。

诸罗略定。

  海坛镇总兵郝壮猷之往复凤山也,与柴大纪同日兴师。

闻贼目据冈山,戒勿轻进,日行五里。

戊子(十九日),次大湖。

大湖在府城东南二十里,与冈山相望。

贼人闻大兵至,伏冈山后。

官兵侦之,往捕,望见东南密箐中旗帜飘飐,官兵列阵以待,无应者。

师进,望见尘起,又列阵御之。

日昃,恐为贼所算,退屯大湖。

有报贼人将乘夜劫营者。

夜将半,果有贼至,官兵大惊,鎗炮齐发,达旦乃止。

迟明,师进,见草寮数十间,郝壮猷命将士搜之,寂无一人,尽焚之,贼人忽自蔗林中大哗,官兵急退回大湖。

于是贼人时出扰官兵,官兵拒之。

官兵往捕贼,贼亦死拒。

二月辛亥(十三日),顿师大湖二十有四日矣。

  台湾道永福见黄仕简,请下令促进兵。

仕简曰:『师老矣,轻进必有失,且令郝总兵回军缓图之』。

永福曰:『师闻进尺,不闻退寸。

今旋师,必为贼人所窥,知官兵不可恃。

请饬同知杨廷理、知县王露发义民二千助战』。

仕简从之。

维时福宁游击延山亦领千总、把总、外委邱安国等十五员,兵千人至府城。

仕简檄令以五百人留府,而以五百人赴大湖。

又令游击郑嵩以台协水师兵三百人,并带提标金门征兵二百人,由海道至打鼓山登岸,绕攻凤山之南。

军声大振。

贼退据阿公店。

官兵乘之,壬子(十四日)次冈山。

贼退守桥仔头。

乙卯(十七日),官兵次阿公店;贼退守水底寮。

庚申(二十二日),郝壮猷复凤山(郝壮猷屯大湖,同知杨廷理禀报督抚,其略曰:『南路贼匪,势甚猖獗,竟敢不避大军,昼夜烧庄攻营,日甚一日。

自前月十九日驻兵大湖;贼人日与郝镇大营挑战,对面埋锅造饭,肆无忌惮。

本月初十夜,贼又入大湖街烧毁民房七十余间,男妇逃亡四散。

十二日,贼又扑大营,有欲日夜酣战、以决雌雄之语。

此近剿匪之实在情形也』。

其禀至详,今附录于此)。

  初,黄仕简抵台湾,征兵几五千人。

及分往诸罗、凤山,郡城兵单。

郡城东北布袋尾、旧社、本县庄各处奸民谢桧、陈建平侦知官兵易与,复竖旗聚众,剽掠乡民。

官兵不能制。

而任承恩又遣人自鹿港来府城告急,请援师。

  维时总兵普吉保统领延平副将林天洛、兴化副将格绷额、水师提标守备陈士份、延平守备高守宗、建宁守备唐昌宗、千总、把总、外委三十三员,兵一千七百名至台湾府。

仕简即檄普吉保以是兵赴北路,又檄副将徐鼎士领兵千人由淡水赴援鹿港。

  二月己亥朔,普吉保发郡城。

乙巳(初七日),次大埔林,闻贼众占聚斗六门,戒将士自石龟溪绕道,由边海北去。

贼随出尾官兵。

官兵疾走,失军装车十一辆。

沿海村民遮普吉保,请回兵击贼,曰:『吾辈日夜望官兵,心图休息;今官兵见贼不击,且失车辆,贼轻官兵,吾辈其无噍类矣』!不听。

于是乡民自纠众逐贼,夺回车辆过半。

戊申(初十日),普吉保至鹿港。

  鹿港自林凑等纠义民克复彰化,日出焚毁漳人庄舍。

彰化县漳人庄凡数十营,林爽文倡乱,犹心恃两端,及数被义民蹂躏,从贼心益坚。

有贼目陈泮、吴领者,林爽文南去,留守虎仔坑,护卫门户,益纠众为报复计。

凡泉人庄舍,贼亦尽焚之。

泉人皆携老幼至港避难。

难民几万人,无所归,或时抢掠街市,官不能禁。

任承恩至鹿港,有杨礼等十一人,白昼劫掠街市。

承恩执之,割脚筋以惩。

港民稍宁息。

  正月庚辰(十一日),任承恩遣游击穆腾额、守备潘国材以兵五百攻南投,游击海亮以兵三百攻嵌顶,守备常万雄以兵三百攻北投;皆遇贼莫能进,退归鹿港。

  壬午(十三日),林爽文自府城回大里杙。

林爽文闻大兵四集,先与其众谋固巢穴。

沿大里杙东南掘壕二千余丈,壕内垒土垣,以所劫鎗炮列垣内。

又于斗六门、庵古坑、集集埔、水沙连各要隘竖立木栅,以石筑墙,分众守之。

勒派农民,每山田一亩,贼收其一而民得其九;水田一亩,民得其八而贼收其二。

大里杙左右、猫雾拺一带,皆膏腴地;以是贼粮充牣。

又绝山陂,遏山水不能下,沿海民田不能插种,斗米数百。

招民赴贼巢就食。

于是彰化之北大肚溪、乌日庄、九张犁、犁头店、沟仔墘、西大庄、新庄仔、草官田,彰化之南虎仔坑、林纪埔、万丹庄、嵌顶庄、浊水庄、南北投、田中央、竹仔寮,又自大里杙往诸罗之水沙连、他里雾、九芎林、庵古坑各处,皆贼巢也;纳贼粮,服贼役。

其民皆于顶发外又留发一圈,以为识别。

  贼目王芬,泉州人,守麻园庄。林爽文南下,留守巢穴。既闻泉州义民盛,心猜疑,不自安,私回麻园。义民纪春、蔡运世等闻之,围麻园,杀王芬。

  林爽文既归,于是齐集各首目,再号令曰:『自今以后,各兄弟生同乐、死同归,有异心,天罚殛之』。

贼目林里生扰鹿港,义民擒送任承恩斩之。

林爽文望东哭,甚哀。

又闻王作、陈苋等在竹堑被诛,杨振国、高文麟等械送内地,刘志贤亦被义民缉获,皆厚恤其家,更设场招僧道诵佛事,超度南路阵亡各贼首。

  蔡福、叶省守诸罗,诸罗失,谋归大里杙。林爽文欲诛之,蔡福惧,乃守斗六门。

  林爽文归大里杙,恐官兵进逼之,固守巢穴,计极周密。

既闻官兵分守各路,兵势单,莫能进。

乃遣奸僧西叶、心向、新法等至鹿仔港侦官兵虚实,欲大举寇鹿港。

西叶、心向等至港,任承恩执而询之,得其情实,皆斩之。

命都司马元勋、守备常万雄守埔心,以御虎仔坑贼;命游击海亮、穆腾额、都司张奉廷直进马鸣山札营堵御。

  正月己丑(二十日),贼游骑犯营卡,旋退。

辛卯(二十一日),林爽文率大队至。

官兵阵于大肚溪西岸备之。

贼自上流渡溪,伏莿仔尾蔗林内。

官兵不能渡,将退;贼伏起,直冲官兵,杀千总叶荣、吴联贵,征兵死者数十人,遗失器械无算。

以是任承恩告急、请援师。

  普吉保既至鹿港,贼仍出扰番婆庄、埔心庄,皆焚之以去。

于是分普吉保守马鸣山,马元勋守埔心,林天洛守北桥,皆深沟高垒,为固守计矣。

而黄仕简先檄徐鼎士以兵千人由艋舺赴援鹿港,竟不至。

  副将徐鼎士未至艋舺之先,艋舺、竹堑各处义民,一时并起。

贼首刘长芳、王作、陈觉、许律、林日光、刘何宁、赖树等皆被斩枭。

贼目林小文家新庄,败后,新庄巡检王增錞擒送内地,解京伏法。

月眉庄贼目李同败后,纠贼扰宛里社,义民亦擒斩之。

淡水南至大甲,北至艋舺,略平。

惟三猫奸民吴沙恃其险远,时出掠民。

而义民等好事轻生,虽贼人败退,犹剽掠不已。

漳、泉、闽、粤之人转相仇杀,淡水复大扰。

徐鼎士领兵至八里坌,闻淡水方多事,以所乘船尽留港口,嘱都司罗礼璋领兵五百人守之为退步,而自与吴秀、朱龙章等领大兵由关渡门水道赴艋舺。

惟时鼎士号令所及,南至新庄,北至猫里、锡口而已。

至是黄仕简檄至,令其带兵援鹿港。

鼎士出仕简檄示吴秀、易连等谋之,皆曰:『艋舺北,贼人时出窥伺,官兵若轻动,必有意外失,请勿行』。

义民首黄仕恭等亦恳留鼎士。

鼎士竟留不行。

当是时鼎士兵分力弱,为贼牵制,其情形与诸罗、凤山大略相等。

  初,官兵复诸罗,贼目蔡福、叶省谋归大里杙。

林爽文责其失守,将诛之。

蔡福等惧,请守斗六门,仍寇诸罗赎前愆。

林爽文许之。

蔡福、张看、何夸据斗六门,叶省、沈刊据大埔尾。

林爽文又遣李乞、阮和、张圆踞牛担湾为犄角,窥诸罗。

而诸罗东南大排行、噍吧哖各处皆依山,奸民林栋、吴范、李茂、林田、许尚、许大花、温良、陈聘、吴蒂、吴论、陈辖、张蒲、陶乌等不啻数十人,分踞险要,出扰下加冬、麻豆、萧垄各民庄,与北路贼相应和。

  先是,总兵柴大纪带兵一千八百人复诸罗,又陆续收回溃兵四百人,兵仅二千余。

自贼兵四起,兵势不能支,谋广招义民助之。

有奸民张慎徽者,先从贼,贼退,以伙众五十人介义民首转达柴大纪求充义民,大纪许之。

既闻其与贼通,磔慎徽,并杀其众。

由是愿充义民者皆股栗不敢前。

  黄仕简屡檄促柴大纪进兵捣贼巢。

咨任承恩助之,承恩辞。

檄徐鼎士助之,徐鼎士亦辞。

于是柴大纪复诸罗几四旬矣,而郡城至诸罗道路益梗。

柴大纪遣人告黄仕简,请发兵五百人会合诸罗见兵先靖南路,再议北讨。

  三月辛未(初三日),黄仕简遣守备黄象新带兵五百人赴诸罗。甫至,闻凤山陷,飞檄调回郡城;而北讨之议亦中止。

  郝壮猷之复凤山也,贼众先回水底寮。

凤山衙署、民舍,贼焚之略尽。

台湾府经历罗伦入城安民,而壮猷仍札营东门外。

明日,令参将瑚图里领南路福宁兵六百人赴下淡水营,会同都司邵振纲往水底寮剿贼。

  下淡水在凤山东南六十里,东即山猪毛番社。

雍正十一年,设都司一员,领兵三百名,驻札山猪毛口,堵截生番。

下淡水分港东、港西里,碁布一百余庄,皆粤人。

朱一贵之难,粤人李三直等纠义民拒贼,号为怀忠里,建忠义亭表其功。

  林爽文南寇,台湾道永福、同知杨廷理谋遣人赴下淡水招集粤民卫府城。

有嘉应州举人曾中立,掌教海东书院,愿往。

永福仍檄台湾府教授罗前荫、粤人刘绳祖随之。

曾中立等既至下淡水,而凤山陷,即留寓其地。

适贼首庄大田遣伙众涂达元、张载柏等扰港东、港西里,招诱粤人。

粤人不从,杀涂达元、张载柏。

齐集忠义亭,选壮丁八千余人,分为中、左、右,前、后及前敌六堆,设总理、副理事以资管束,推曾中立为主。

  时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十有九日也。

下淡水左右,三脚寮、冷水坑、姑婆寮、三脚窟及水底寮,皆贼巢。

贼人弃凤山归,益负嵎为民患。

瑚图里至下淡水数日,株守无功。

总兵郝壮猷檄令仍回凤山。

瑚图里回至新园,贼人阻官军,官兵死者数人,不能达。

二月壬子(十四日),副将丁朝雄、游击蔡攀龙奉黄仕简令,带兵七百人自凤山回郡城。

郝壮猷恐兵单,又催调瑚图里、都司邵振纲领兵至军前听遣。

瑚图里以贼人阻新园、万丹辞,请发大兵接应。

  三月壬申(初四日),游击郑嵩、千总徐景庆、徐联升、邱安国、王奕魁、把总郑日新、徐庆、吴必捷、外委许飞鹏、涂仕录、陈必高、谈有旺、汤贵、陈烈、黄振元、杨大斌等带兵六百名接应瑚图里。

行至琉磺溪,贼众先伏溪尾,乘官兵半渡,横截官兵,四面围逼。

官兵惊溃,郑嵩单骑溃围出。

时郝壮猷又遣兵三百人接应,始得归。

郑嵩仅以身免,千总徐景庆以下十五员皆散失,或被贼害。

瑚图里闻援兵至,急赴九脚桶,而援兵先已败绩。

见贼拥至,与战,不胜,引退,兵丁死者十余人。

瑚图里仍回下淡水。

  甲戌(初六日),贼目庄锡舍领贼众三千人,首犯凤山营盘。

郝壮猷敛兵入城内,屯城西龟山顶,分兵守城门。

丙子(初八日)黎明,庄大田率大队至,攻城。

官兵发鎗炮御之。

贼佯退。

日午,贼埋锅造饭,官兵出城逐贼。

贼复起合围,官兵急退入城。

贼以琉磺溪所得官兵衣帽着之,随入。

须臾,南门火起,贼攻城急。

郝壮猷望见火起,单骑从西门出。

官兵闻主将遁,皆溃,竞赴打鼓港。

贼急乘之,官兵挤于海死者大半。

总兵郝壮猷、参将那穆素里、都司罗光照、守备黄乔皆夺渔船逃回郡城。

千总以下,卢思聪、廖朝兴、林芳、施得升、谢得明、姚登、许志兴、林为瀚、刘天云、黎士高等,先后逃回。

游击郑嵩、延山、陈元死之。

有随营同知王隽同经历罗纶谋走打鼓港。

王隽年老,足蹇不能行,被执,见庄锡舍,锡舍叱令跪,不屈,锡舍杀之佛头寮。

经历罗纶脱归。

是役也,千总以下溃散无著者二十三员,兵丁三千,溃回者仅六百余(后经将军常青查明:陈亡官二员,甘瑞龙、江顺宝;无着官十九员,柴景岗、高达、杨朝龙、朱光正、郑希贤、潘朝培、俞成龙、周文锦、郑朝梁、吴元照、袁正清、白大勇、李升、廖鸿飞、王旺、刘其琏、余殿侯、郑元彩,惟外委陈朝瑞陷于贼,至六月内逃回府城)。

凤山既陷,贼益猖獗不可制矣。

  初,黄仕简、任承恩领兵万人渡海,兵势甚盛。

既而迁延两月,无成功,民大失望。

于是民间谣曰:『黄公大臣,提督军门,一策莫展,寸步不行』。

好事者书而揭之通衢。

仕简知而不问。

由是上知二人不足恃,屡诏询状,二人皆饰辞奏,上切责之。

诏江南提督蓝元枚驰驿赴泉州署陆路提督事,令任承恩以兵事交普吉保内渡赴京。

又诏湖广总督李侍尧调任闽浙,常青以湖广总督渡海督师,授革职山东按察使杨廷桦为台湾府知府,随常青之任。

  正月甲申(十五日),蓝元枚至泉州。

二月乙卯(十七日),李侍尧至。

丙寅(二十八日),常青发泉州,参将特克什布以兵五十人从。

三月丁丑(初九日),湖广总督常青至自泉州,而凤山失陷已一日矣。

常青赍谕旨诏提督黄仕简至幕府听宣,责以坐守郡城之罪。

仕简伏谢不能起。

于是常青察勘情形,疏劾仕简等。

又请添调闽、浙、粤兵七千名。

奏未发,而上已洞悉黄仕简、任承恩株守之罪,有旨逮问矣。

惟总兵柴大纪以保守府城功,赏戴花翎,暂署水师提督。

又特授守备易连台镇左营游击,守备邱能成台镇中营游击,千总陈邦光北路协中军都司,嘉其复诸罗、克彰化、守艋舺之功也。

常青分送黄仕简、任承恩回内地,听总督李侍尧解京。

戒副将丁朝雄监守郝壮猷候旨。

  先是凤山既陷,官兵鎗炮器械,尽为贼有,贼益横。

邀结北路大武陇、南仔仙贼目许尚谋寇郡城,又告捷于林爽文。

于是三路贼众皆合。

常青患之,亟令道府浚沟濠,修城栅,奖励义民以备不虞。

  三月辛卯(二十三日),庄大田犯郡城小西门,桶盘栈官兵御之,退屯上中洲。

壬辰(二十四日),贼目陈灵光、谢桧率众焚郡城东路新化里,掠竹篙厝,逼草店尾。

乙未(二十七日),大武陇贼目许尚、陈聘率众犯小北门、柴头港,退屯洲仔尾。

是日,林爽文遣其弟林永率众千人至大穆降。

郡城戒严。

庄大田大喜。

克期攻郡城,遣信告林永;林永许诺。

于是遍戒众贼目,皆曰『敬受令』。

乙未(二十七日),庄大田攻桶盘栈,别遣其党庄锡舍攻小南门,谢桧、陈建平攻草店尾,又分众攻大东门,林水攻大北门,许尚、陈聘攻柴头港,又分众攻大北门。

当是时,南北贼众会合,号称十万。

  总督常青闻贼至,命游击蔡攀龙固守桶盘栈,游击邱维扬、守备黄象新固守柴头港,守备曾绍龙固守草店尾,而自佩弓弩赴大东门督战。

仍令守备王天植守小东门,参将那穆素里保护春牛埔城脚,都司罗光照守小南门,参将宋鼎、左渊等防守大、小北门。

齐集义民万人出城助战。

  贼人环攻官兵,自黎明至日午,战益力。

官兵鎗炮齐发,贼旋退复进。

游击蔡攀龙防守桶盘栈,与贼战,贼兵东移,蔡攀龙亦引兵东;贼围之,左右驰突不能脱,所乘马被创倒地,徒步更战。

常青在城上见之,令参将特克什布驰兵往救,蔡攀龙亦引兵回击,围始解;把总余典、王泽高战死,兵丁死者一百余人。

贼目谢桧等又压小东门城脚纵火,守备王天植急击救灭。

维时义民将万人,见官兵与贼战竟日,贼不退,饥疲无人色,皆退入城,城中大扰乱,谓贼已破城,皆逃至海口。

无何,贼目庄锡舍投戈请降,单身入城见常青。

常青大喜,立予锡舍六品顶带,赏银二百两,仍令锡舍出城击贼立功。

庄大田战正酣,闻锡舍降,大骇,恐变生,急收众回南潭。

林永、谢桧、许尚等闻庄大田退,亦解去。

  庄锡舍,晋江人,渡海家凤山县埤头庄。

林爽文倡乱,庄大田纠漳人,庄锡舍纠泉人,其势相埒。

继而共推大田为主,凡号令皆大田出,锡舍已不能平。

自再破凤山,锡舍力居多,益负功不相下。

锡舍有亲属充台湾道吏,通信往来不绝,大田疑之,使人讽锡舍以所隶泉人归大田,而以漳人归锡舍。

锡舍益恚。

台湾道永福闻其相猜忌也,嘱其亲属以书招降。

锡舍诺。

至是果降。

  庄大田既退,锡舍请赴南路竹沪招集义民,绝大田归路。常青犹豫未许,知府杨廷桦力保其无二心,乃从之去。

  四月戊戌朔,大武陇贼许尚等再攻柴头港,游击邱维扬御之,维扬中飞炮死,贼亦败退。于是众贼皆知郡城有备,终不可破矣。

  初,总督李侍尧至泉州,因官兵势分力弱,贼势浸浸日盛,而常青先渡台湾,惟带兵五十人,兵力又不足办贼,即移会两广总督孙士毅,密挑健兵四千备征调。

于是孙士毅调广东南澳、澄海、海门、平海水师兵二千名,选参将赵勇、廖光宇、都司麦瑞、殷佐良、守备林世春、千总、把总二十五员领之;调督标、提标香山、碣石、肇庆陆路兵二千名,选副将贵林、官福、谢廷选、游击双德、李文升、许廷进、都司王雄、萧应德、杭富、曾烨、刘振唐、守备卢振雄、杨拜扬、严文奎、虎彪来、成基、陈上高、千总、把总十六员领之。

皆至潮州听命。

而南澳镇总兵陆廷柱先任台湾总兵,自请行。

孙士毅许之。

至是常青请兵信至,总督李侍尧即以所备广东兵檄陆廷柱管带径渡。

又咨浙江巡抚琅玕、提督陈大用调温州、黄岩兵三千名,以符常青所请兵七千之数。

  无何,诏授湖广总督常青为将军,福州将军恒瑞、陆路提督蓝元枚为参赞大臣领兵渡海。

又命广东高廉镇总兵梁朝桂驰往军前,与陆廷柱分领粤兵。

又诏总督李侍尧亲至厦门、蚶江照料军行。

于是参赞恒瑞、协领丰申布、海兴阿、色普兴额、防御札克丹、奇成额、佐领札鲁永文、伊尔哈图等,带领骁骑校前锋领催甲兵一千余人至厦门渡鹿耳门。

浙江温州总兵魏大斌、副将詹殿擢、游击董秉灿、千总、把总十一员,兵一千名,亦至厦门渡鹿耳门。

又分遣游击裴起鳌、都司田智、守备丁士伟、魏际隆、千总、把总二十四员,兵二千人至蚶江,随参赞蓝元枚渡鹿仔港。

  初,庄大田围府城急,常青日夜督将士堵御。

见将士不足恃,并疏请侍卫巴图鲁八员到军前领兵。

维时飓台大作,自三月以来,几二旬不得内地文报。

常青盼望援兵,至废寝食。

四月丁巳(二十日),诏至台湾,常青拜受将军之命。

又闻恒瑞、蓝元枚授参赞,领大兵将至,心乃安。

而广东先调兵四千已连樯并至矣。

兵势大振。

  有旨治失陷凤山之罪,殛郝壮猷于台湾市。参将那穆素里以下逃回各官,悉革职留军前效力。总兵柴大纪、普吉保戴罪图功,以责后效。

  初,常青檄总兵柴大纪合鹿港官兵攻斗六门,通南北道路。

柴大纪不可,辞曰:『诸罗见兵不过千余,今弃县城率兵轻进,贼人必乘虚攻县。

县城万有一失,其谁任此咎?某以为应分兵三路:一从他里雾出虎尾溪至大里杙;一从大埔林出斗六门向东,由石榴班、水沙连至南投;再令普总兵由鹿港出东西螺至石榴班合兵。

三路并进,贼应接不暇,乃可图也。

然诸罗兵单,惟将军亟发兵助之』。

常青以大纪言告台湾道府,皆曰:『宜如柴总兵言。

』四月壬子(十五日),参将潘韬、守备曾绍龙、黄象新带水师金门兵一千一百人往诸罗,从柴大纪之请也。

癸丑(十六日),师次木栅,道阻,改由鹿耳门觅海船取道笨港至诸罗县。

  维时诸罗南至府城,北至鹿港,贼巢数十,时出劫掠。

柴大纪患之。

命孙朝亮带兵一百人驻笨港,蔡朝颁带兵二百人驻麻豆。

笨港在县东北二十里,上达鹿港;而麻豆则县南府北适中之要隘也。

  柴大纪接将军常青檄促进兵,上书曰:『四月十二日,有从贼兵丁林盛、许高升诡赴军前投到,某讯得其实,即问林爽文所在。

据云:林爽文现在牛稠山,与军师董喜谋约南路贼攻诸罗。

某若领大兵北指,贼人闻风必窜归,捕之益难为力。

不若速饬普总兵带鹿港之师前来会合,绝贼人归路。

若首逆就擒,则余匪不攻自散矣。

又诸罗之南,贼匪阻绝粮道,把总蔡朝颁现屯麻豆,而兵单恐为贼乘,亦望将军发兵五、六百人赴麻豆协剿,使诸罗、府城道路常通、缓急可恃,实为目前急务』。

常青得书,飞檄总兵普吉保带鹿港大兵至诸罗,与柴大纪合兵擒逆首,而仍檄革职守备黄乔救麻豆。

  四月庚申(二十三日),黄乔带凤山溃兵三百名至大溪墘,贼众闻之,自大武陇南下扑官兵,官兵不能进。

有萧垄、麻豆各庄乡民闻官兵为贼阻,合众出拒贼。

贼退。

官兵既至麻豆,贼益横。

黄乔不能守,屡书告急。

常青檄总兵柴大纪就近援之。

柴大纪遣游击杨起麟、李隆、守备黄象新带兵八百人,并鹿仔草、盐水港、下加冬、哆啰嘓各乡义民随往救麻豆。

五月丁丑(十一日),杨起麟等至盐水港,而麻豆已失守矣。

  先是黄乔等侦知贼人将来犯,先领官兵、义民出庄西拒贼。

贼忽从庄中出攻官兵。

官兵惊溃,黄乔走回府城。

千总卢思聪、外委姚登皆死之。

戊寅(十二日),杨起麟等率师至麻豆,贼力拒官兵。

官兵击贼,死亦数十人。

既闻黄乔兵已溃散,麻豆庄民多与贼通,复闻有贼二千人自粪箕湖出扰盐水港,乃旋师。

  游击杨起麟等领兵至盐水港,将回诸罗,佳里兴巡检邵宗尧因麻豆失守,贼人图盐水港益亟,禀请留师驻港中。柴大纪从之。由是盐水港始为重镇矣。

  黄乔发郡城之先一日,常青檄令总兵普吉保发兵会剿林爽文。

普吉保迟疑不决。

常青又连檄促之。

不得已始领兵三千人南下。

五月丁卯朔,至土库。

柴大纪后至,普吉保大怒,谓柴大纪失期约。

维时林爽文闻官兵至,亦自牛稠山回大里杙。

普吉保既询知林爽文已去,益怒,谓为柴大纪所卖,争执不已,各令师驰归。

署鹿港同知黄嘉训密禀常青曰:『普总戎于四月二十七日兴师,迂途绕道,由二林沿海而行,致贼人闻信先回大里杙。

普总戎于五月初一日在土库地方与柴总戎会合,意见不同,语言抢白,悻悻而散。

初六日领兵仍回鹿港,沿途经过村庄,攀留大兵者充途塞道,乃径行不顾,决意回港。

是行也,不见一贼,不折一矢,而职等承办人夫车仗,费帑至三千余两,仅供两总戎一场口角。

自初八日以来,普总戎经过地方,溪墘厝、二林、猫仔千等处,贼人焚毁略尽,伤亡乡勇数百人,又不发兵救应,致离港二十里外尽为贼有,警息一日数闻,民心惶惧,无不唾骂』!常青闻之,骇愕,移檄切责之,普吉保亦抗书自辨,不伏罪。

而诸罗北路阻绝,实自此始矣。

  当是时,常青意在先靖南路,屡遣人侦庄大田所在。

  先是庄锡舍既投诚归凤山,为庄大田所得,大田欲诛之。

其党许光来等皆泉人,为锡舍左袒,言『锡舍实无降意,为人罣误,今既归,不宜自伤羽翼,快敌人心』。

大田亦以泉人多,恐杀锡舍,人心变。

因留锡舍居左右,每行与偕。

锡舍请自效,皆不许。

顷之,林爽文寇诸罗,乞众于大田。

大田遣陈灵光、张基光等率众往助爽文,自与锡舍居南潭。

锡舍乘机遣心腹赴埤头取家属,由海道抵郡,而别遣人密报常青,言大田在南潭,众贼皆赴北路,宜乘其无备取之。

  五月戊寅(十二日),常青督将士三千人亲赴南潭,庄大田闻风先遁。

常青擒番妇金娘、贼目林红以归。

金娘,下淡水番妇,习符咒,为人治病。

庄锡舍攻凤山时,请为军师,临阵令其诵符咒祈神佑,军中皆称曰「仙姑」。

凤山破,皆推仙姑之功。

林爽文伪封一品柱国夫人。

林红者,无他技能,与番妇私,每迎敌,随番妇左右而已。

庄锡舍既投诚,番妇归大田。

是时大田遁走,锡舍诱之同行,遂擒之以献常青,槛送京师,伏法。

  五月乙酉(十九日),参赞恒瑞至台湾,总兵梁朝桂、魏大斌等亦先后至。

大兵齐集,常青将兴师,因贼势蔓延,大张文告,晓谕百姓曰:『林爽文罪孽滔天,庄大田同恶相济。

本将军奉命督师,扫除元恶。

怜尔无辜百姓,受其诳惑。

凡兹胁从,咸与惟新。

有能倒戈效顺者,概原不问。

或能擒献渠凶,更当宥罪论赏』。

  五月辛巳(十五日),将军常青、参赞恒瑞以总兵梁朝桂、魏大斌为前锋,副将谢廷选、蔡攀龙为左右翼,副将官福贵林、参将特克什布为翼长,投诚贼目庄锡舍为响导,统领福州驻防协领、佐领、骁骑校、并福建、广东、浙江、绿营将弁四百三十七员,满汉征兵五千五百人,出大北门较场,登坛誓师,杀贼目高番祭纛启行。

闻贼目庄大田屯南潭,遣总兵梁朝桂往捕,不利。

大兵屯关帝厅,会日暮,营垒未立,将士露宿。

夜半,军中惊扰,达旦乃定。

壬午(十六日),遣庄锡舍往探贼情,久之,言贼目庄大田闻大兵至,先纠集大武陇贼目许尚、陈聘、本县庄、布袋尾贼目谢桧、陈灵光等,率众数千人,在南潭掘濠树栅,阻我师。

请以大兵全力赴之。

癸巳(二十七日),常青、恒瑞悉师攻南潭。

贼出三路迎敌,官兵退据嵌顶。

贼亦退。

守备林士春率众逐贼,贼逼之,官兵不能救。

守备林士春、千总谢元、把总刘茂贵、外委卢凤皆战死,阵亡兵丁数十人。

于是常青、恒瑞飞章以闻,再请添调大兵万人,以资剿捕。

而贼人知官兵惟在自守,益往来大武陇、南潭,不复有所忌惮矣。

  常青出札关帝厅之日,参赞蓝元枚与贼战于田中央,败绩。

五月乙亥(初九日),蓝元枚统领浙江兵二千名至鹿港,谓普吉保曰:『贼自猖獗以来,历七月余,屡经官兵剿捕,而贼益肆,非与贼决一死战,何以完事』?辛巳(十五日),蓝元枚檄普吉保领游击海亮、都司陈邦光、守备丁士伟率兵千人防八卦山,派守备张奉廷率兵三百人防大肚溪。

蓝元枚自率游击琢灵阿、穆腾额、守备唐昌宗、潘国材,直抵柴坑仔。

行至彰化县北门,贼目陈泮、林琴率众张左右翼迎官兵。

贼皆赤体或褴褛被身。

蓝元枚易之,命勿施鎗炮,曰:『此等皆难民,为贼胁从耳』。

令前骑招之降,无应者。

须臾,贼拥至,短兵接,贼益增。

蓝元枚令穆腾额、唐昌宗当其左,自率琢灵阿、潘国材当其右。

时雨后沟圳水皆满,贼人赤足。

泥泞中往来如飞,而官兵徒涉或蹶踬。

唐昌宗率把总罗洪灿、外委潘健、吉兆等大呼犯溪流直冲贼中坚,贼皆披靡。

使后骑招穆腾额以兵接应,穆腾额迟疑不肯前。

会蓝元枚见贼势盛,收兵回营。

穆腾额亦驰归。

贼人知援师不继,更率众逼官兵。

唐昌宗挥刀奋击,不能脱。

贼人用钩镰钩其足仆地,乱攒之死。

千总魏际荣、把总罗洪灿、外委潘建、吉兆。

兵丁一百余人,皆死之。

于是蓝元枚知贼势猖獗,非现兵所能办,亦飞章请添兵作后图矣。

  当是时,南北贼众益轻官兵,肆焚掠。乡民知官兵不足恃,从贼者亦日众。而诸罗当南北道路之中,贼扰尤甚。

  初,庄大田寇郡城,使人说林爽文合力。

林爽文将从之。

其党董喜不可,曰:『我往攻郡城,柴大纪必蹑我之后,且或乘虚捣我巢穴。

巢穴一失,大事去矣。

今用兵当自诸罗始』。

林爽文然之,而诸罗始无宁日矣。

  先是上闻贼扰诸罗亟,柴大纪战屡胜。

且四月丁未(初十日)诸罗东门之战,能立斩怯阵之外委刘钦及掠财兵陈恩成以徇,因是益嘉其知兵,遂诏柴大纪暂署陆路提督,旋予实补,兼管台湾镇总兵事,恩赉稠迭。

以蓝元枚转补水师提督。

然柴大纪每战小衄,皆以捷闻,有识者为之寒心,知其不克终矣。

  五月癸未(十七日),柴大纪以贼攻盐水港日亟,遣千总陈邦材、把总施必得带兵二百人守鹿仔草,游击邱能成带兵四百往来盐水港、鹿仔草一路巡哨。

丙申(三十日),遣把总陈国忠带兵二百至盐水港易李隆兵五百人,撤笨港驻札兵,皆回县城。

六月丁酉朔,贼陷笨港。

丙午(初十日)贼目蔡福、李七、叶省率众三千人攻鹿仔草。

义民首陈宗器赴县告急。

柴大纪遣游击李隆率兵五百人援。

贼闻信,去鹿仔草,散伏竹仔脚、田洋。

李隆等领兵将至竹仔脚,未成阵,贼众陡起惊官兵。

官兵发大炮,炮裂。

贼益逼。

李隆急收兵回县,兵争退不可止。

阵亡把总郭得胜、李松、外委萧富、许飞凤、陈威,兵丁陈亡者一百三十余人,阵亡义民陈干等七十余人。

游击邱能成闻警,自鹿仔草驰兵往救,会李隆败,兵乃收回鹿仔草。

至是竹仔脚、大仑、倒店皆贼巢,而盐水港、鹿仔草始与诸罗阻绝矣。

己酉(十三日),柴大纪蜡书告急。

  先是,贼目蔡福等,自三月以来,日扰诸罗。

柴大纪部分将弁札营四门外,又自盐水港运鉎顉炮二十余环列以御,贼不敢近。

有为贼献计者,令其先收附近民庄,断饷道,绝援兵,以困诸罗。

于是攻麻豆,陷笨港。

自李隆丧师于竹仔脚,而诸罗之兵不能出城门;储备空虚,兵民岌岌动矣。

  辛亥(十五日),总兵魏大斌、副将詹殿擢、守备姚国泰领浙江弁兵六百余人,都司刘振唐领广东弁兵四百余人,效力革职都司罗光照领凤山溃回弁兵五百余人,发关帝厅,由海道赴援诸罗。

癸丑(十七日),魏大斌至鹿仔草,游击邱能成迎见,备言诸罗望兵状,劝大斌亟进。

甲寅(十八日),魏大斌自鹿仔草进兵,游击邱能成、义民首陈宗器皆从。

出鹿仔草东十里,至大仑,贼目蔡福纠众阻我兵。

魏大斌所领皆浙江孱民,而凤山溃兵五百余尤疲瘵,见贼即惊溃,阵亡把总麦逢春、武成烈、刘映升、又阵亡兵丁六十余人,散失千总、把总黄殿臣、陈世栋、陈剧等三人,无着兵丁二百余人。

游击邱能成、千总蔡国忠皆负重伤。

魏大斌收残卒回鹿仔草。

杨起麟在盐水港,将率师往救,闻魏大斌已败,乃止。

  六月乙卯(十九日),三等侍卫希明至台湾,将军常青之子也。

上念常青年老,出师海外,特授其子笔帖式希明三等侍卫,赍恩御用搬指、荷包、香扇、纱葛赴军前省其亲。

澎湖游击蔡攀龙以保守府城超擢台湾协北路副将,又赏戴花翎,以旌其功。

诏授守备衔庄锡舍以实缺补用,赏擒番妇之功也;常青又请赏给蓝翎以奖励之。

台防同知杨廷理率义民随军,常青以闻,赏戴花翎。

  初,常青至台湾,凤山新丧师,贼兵临城下,常青奖励兵民,乘城固守,风采隐然,军民翕然向之。

无何,有广东肇庆协副将官福者,自言曾出师金川,善用兵。

常青信之。

官福中恇怯而多机械,意在养寇观变,凡将弁请用兵者,无不百计沮之。

由是军心始懈。

  温州总兵魏大斌之败于大仑也,贼众攻诸罗益急。

诸罗守城兵民死亡相继,柴大纪不能支,募人由闲道至鹿仔草催魏大斌进兵。

而魏大斌兵新衄,不能振,乞师于常青。

常青遣福宁游击田蓝玉、督标参将张万魁率师援之。

  初,常青出札关帝厅,失利,请添兵。

总督李侍尧先调督标、提标兵二千人,檄参将张万魁、游击田蓝玉领之驻厦门,而两广总督孙士毅只挑备粤兵二千名在潮州备策应。

至是闻常青需兵急,总督李侍尧即移会孙士毅亟发潮州策应兵,而以所备闽兵二千檄令先往。

于是有旨调广东、浙江驻防兵各千五百人,又调广东绿营兵四千赴台湾。

又以蓝元枚请兵,谕分粤兵二千渡鹿仔港。

  先是蓝元枚请调闽兵二千,总督李侍尧以本省兵征调略尽,惟漳州兵先因贼首原籍,防牵连未征发;蓝元枚漳州人,领漳州兵当无事,因调漳州兵二千渡鹿仔港。

  六月乙卯(十九日),福宁游击田蓝玉、海坛守备林士元、千总、把总、外委十四人,领兵千人至关帝厅。

戊午(二十二日),督标参将张万魁、提标守备哈景泰、千总、把总、外委十人,领兵千名继至。

壬戌(二十六日),田蓝玉发关帝厅,由海道赴援诸罗。

七月癸酉(初八日),张万魁发关帝厅,亦由海道赴援诸罗。

张万魁之赴援诸罗也,常青又派健锐营章京官保德成额、参将特克什布、都司邵振纲带福宁并下淡水汛兵三百人同往。

邵振纲者,下淡水都司;凤山既陷,随参将瑚图里守汛地。

既而下淡水粤庄义民首周敦纪等请随大军自效,常青许之。

周敦纪等率义民一千二百人由内门山间道至关帝厅,参将瑚图里、都司邵振纲亦领弁兵六百余人随义民赴军前。

常青奏赏周敦纪等九人六品顶戴,曾秀等十三人八品顶戴,其余义民赏银各有差。

即命瑚图里协守府城,而分邵振纲所领兵往援诸罗。

官保德成额,即常青所请派赴军前之巴图鲁侍卫也。

巴图鲁侍卫乌什哈、达嗒恩、哈雅尔、疆阿果尔、敏色、岱森保、富克精额、官保德成额,凡八人,军中号称骁勇。

以诸罗贼势横,特遣官保等同行。

特克什布,亦常青所请赏戴花翎者。

  魏大斌往援诸罗,所领皆孱兵,及败,军中皆訾议兵将非其人。是行也,官兵皆择而遣之。

  七月丙寅朔,田蓝玉至鹿仔草。

戊辰(初三日),与魏大斌进兵至半天厝,不利。

丙子(十一日),张万魁等亦带兵至。

于是鹿仔草驻札诸罗援兵四千余人矣。

  柴大纪致书魏大斌曰:『公等究于何日进兵?顷贼目蔡福、叶省攻诸罗,受重伤,叶省回至牛稠山毙命,贼势亦稍衰。

若不乘时进兵通道路,将重围终不解矣。

公等若来,我闻炮声,当出援』。

  七月戊寅(十三日),总兵魏大斌、参将特克什布、张万魁、游击田蓝玉等将进兵,谋所出,招庄民问之,曰:『由倒店、半天厝大路至诸罗,较近而贼众;由后寮至诸罗,贼少而路较远。

』皆曰:『由大路便』。

魏大斌即尽留辎重鹿仔草,留守备林士元分兵守之,以所领兵分三队进。

药铅粮饷居中,权命游击邱能成带守鹿仔草兵四百人护之。

以义民黄奠邦、蓝应举、陈宗器为向道。

至汤丸店,邱能成辞回鹿仔草兵。

更前,道益狭,官兵鱼贯行。

左右皆山,山内布竹签,兵行益惴恐。

日午至倒店,将近诸罗,官兵皆喜。

贼忽吶喊齐至,前后击官兵。

官兵不能当,弃械走,粮饷药铅皆失。

阵亡千总锺川旸、黄国恩、陈忠耀、谢际荣、蔡连升,把总郑飞鹏、官廷梅、黄振辰、徐得升、蔡江、萧世结,外委熊发得、孙进、柯连升、苏安武、蓝志纯、许国忠,武举陈恒壁。

兵丁阵亡者一千一百余人。

阵亡义民二百余人。

外委段昭明、沈贤赍柴大纪回折皇赏随大兵赴诸罗,亦被害。

参将张万魁弃马驰至三苞竹,足蹶卧田间,义民郑乃生负之,得免。

柴大纪闻警,带兵出援,贼始退。

然自是贼益轻官兵,日夜图诸罗矣。

事闻,总兵魏大斌坐革职。

魏大斌既至诸罗,柴大纪收拾残败,分驻四门。

责问诸将失事状,田蓝玉与柴大纪抗。

大纪列揭常青。

常青以闻。

奉旨革职枷示诸罗,以柴大纪揭其临阵时故缓行违军令也。

  魏大斌初进兵,邱能成以鹿仔草兵单乞师。

常青遣浙江游击董秉璨带兵四百人,往守鹿仔草。

七月庚午(初五日),广东惠州副将伍达色、督标守备卫觐光、肇庆协守备陈世泰、千总、把总、外委十人,广东督标兵千名,提标参将周世佐、增城守备马大雄、左翼游击林起凤、中营守备方淇、千总、把总十五人,提标左翼、镇标增城各营兵千人,至关帝厅。

戊子(二十三日),惠来营游击马文龙、达濠营守备周应朝、督标守备铁金彪、千总、把总十四人,惠来、增城督标兵千人,至关帝厅。

无何,魏大斌败问至。

甲午(二十九日),常青檄副将贵林、蔡攀龙、参将孙全谋、都司杭富、守备马大雄带广东澎湖兵千六百名援诸罗。

  自六月以来,南北贼众合势扰诸罗,郡城得以休息。

贼虽暂至,然无几何。

闻官兵出,即退避。

故大小十余战,无不以捷闻。

副将贵林、谢廷选、参将特克什布、协领海兴阿、都司杭富,皆以功先后奖戴花翎。

外委王国志以随台湾道永福御贼,奖戴蓝翎,超擢千总。

而常青亦奉旨赏戴双眼花翎。

至台湾道永福、知府杨廷桦赏戴花翎。

皆御贼之功也。

  翼长官福幸郡城无剧贼,而常青御将宽,或因为奸利。

凡诸将有功,官福意为高下以侔利。

又怂恿常青奏奖义民七百余人,官福之客卢云翼亦与焉。

物议颇不平。

常青又为官福奏请巴图鲁名号,军中益思幸进,惮远役。

副将贵林与官福隙,官福称于常青,令统兵北援,实构之也。

贵林愤愤领兵至海口,三日始登舟,又值风雨,其随行安平牌兵覆舟鹿耳门,溺死者数十人。

识者知其不详矣。

  八月辛丑(初六日),福建按察使李永祺至台湾。

先是常青、恒瑞以军需旁午,台湾道府势不能兼理,奏请派大臣渡海督其事。

巡抚徐嗣曾自请往,上不许,特命李永祺膺是役焉。

  军中疫疠大起,副将林天洛、参将廖光宇、游击双德、易连、守备王雄、铁金彪、方淇,先后没于军。

弁兵死者日数十人。

八月辛丑(初六日),台湾府知府杨廷桦卒。

  癸丑(十八日),蓝元枚卒于鹿仔港。

  田中央之败,蓝元枚知力不足办贼,密戒将领普吉保、格绷额等固守马鸣山、埔心各营垒,以待添兵之至。

维时贼焚抢西螺庄。

二林义民首陈大用等赴鹿港乞师,令都司张奉廷带兵四百人守二林。

而大甲义民亦请兵,又遣守备潘国材带兵六百人往。

自六月以来,剧贼皆赴诸罗,鹿港少休息。

于是蓝元枚令武生陈大用、锺奇英等招安贼庄。

  有蓝启能者,元枚从侄也,世居漳浦寮,距大里杙贼巢甚近,或为贼用。

闻元枚至,率男妇七十余人至鹿港。

元枚以闻,诏特原无所问。

上遇元枚特加恩,与常青同赏双眼花翎。

元枚思图奇功以报。

  有漳浦监生何从龙者,元枚戚属也;在大里杙,为林爽文所信任。

元枚遣人赍谕往,欲令诓林爽文出降,且以富贵动之。

久之无成功,元枚愧愤,疾作,至是卒于军。

诏赠元枚太子太保,赏银千两。

  副将贵林等之统兵援诸罗也,在海上几两旬,始达盐水港。

而诸罗自七月以来,粮饷药铅皆尽,贼围之数重,情形几不可终日。

而贵林等绝无进兵信息。

常青既忧之,又奉到谕旨,益严切。

  七月十五日,上谕常青曰:『林爽文牵缀北路,庄大田牵缀南路,使我兵奔走不暇,而贼势转得联络。

常青等为其所愚,击东应东,击西应西;譬之奕棋,贼人着着占先,而官兵止办接应。

何时方克竣事』?

  七月十八日,上谕常青曰:『常青等应当统领大兵,直趋北路,不可徒为贼所牵缀,坐失事机』!

  七月二十一日,上谕常青曰:『汝等坐守郡城,成何事体?惟有遵照节次谕旨,会南趋北,使渠魁就获,则余党自不攻而溃。

此朕与尔等以救过之路,不可不惧。

朕于用兵,赏罚严明,尔等虽未经军旅,岂无闻见,不可不知也,慎之』!常青益忧惧不知所为。

  总督李侍尧又致书常青曰:『诸罗若失,将军岂能任此重大』?于是下令军中,择于八月乙巳(初十日),亲统大兵北征。

既上闻矣,翼长官福乃日夕切谏,挠其行。

计中变。

于是谋之参赞恒瑞,令统兵赴援诸罗。

常青仍驻关帝厅。

  八月,江宁将军永庆率协领爱隆阿、花沙布、清泰,佐领纠金保、五十八、纳海保宁、六十五、富昌,防御色成、费扬阿、成揆、伊克坦布、常甲保,骁骑校十五员,领催甲兵一千五百名;广州副都统博清额率协领伊清阿、玛什布、叶集凤,佐领札尔虎、敏太、王南炳、陈世俊,防御达春太、苏志仁、常恩、永安、松福、文明、王宗藩、萧永林、杨沛,骁骑校十四员,领催甲兵一千五百名;先后至关帝厅。

丁巳(二十二日),参赞恒瑞统领广东福州驻防、闽粤绿营兵三千,由海道赴援诸罗。

领兵官:侍卫二人–富克精额、岱森保,协领三人–色普兴额、海兴阿、叶集凤,佐领二人–奇成额、王南炳,防御五人–音党、阿札鲁、王宗璠、萧永林、杨沛,副将一人–谢廷选,游击二人–林起凤、刘越,都司一人–麦瑞,守备三人–李自昌、方淇、邱荣,骁骑校十人,千总、把总以下二十六人,分领征兵,先后发关帝厅。

  先是,诸罗围益急,柴大纪檄调防守盐水港游击杨起麟、防守鹿仔草游击邱能成等带所领兵赴诸罗。

会贵林等统援兵至盐水港,游击杨起麟乃谋与贵林等同进。

八月癸丑(十八日),贵林、蔡攀龙、孙全谋留老弱弁兵百人,随守备黄象新驻盐水港,尽选精锐前发,至鹿仔草。

甲寅(十九日),杨起麟亦留守备黄象新兵七百人守盐水港,领兵六百名至鹿仔草,与邱能成合兵。

乙卯(二十日),贵林、蔡攀龙、孙全谋、杨起麟、邱能成共带兵二千一百余人,分三队进至半天厝。

贼分三路来拒官兵。

官兵击之,贼稍退。

闻大仑庄为贼巢穴,贵林、杭富、马大雄等复率众攻之。

及被围,杨起麟又率兵往援。

无何,大雨如注,溪水陡涨。

官兵阵乱。

倒店、竹仔脚贼皆出乘官兵。

官兵首尾不相救。

贵林、杨起麟、杭富、马大雄皆战死。

又阵亡千总以下林玉得、杨振凤、李振明、苗承霖、刘文全、吴绍玠、姚瑞麟、刘凤腾、胥献珪、陈淮、孙文元、叶文郁、畲应标、任赞元、陈元生、汪应麟、陈邦材、陈洪猷等十八人。

阵亡兵丁七百余人。

而义民阵亡者亦不下百人。

蔡攀龙、孙全谋等虽至诸罗,器械、粮饷,尽为贼有。

贼势猖獗如旧。

  有义民许品、黄凤者,随蔡攀龙进兵,至竹仔脚散失,逃回盐水港,言官兵已入城,副将蔡攀龙又带兵逐贼,接应余兵入城。

佳里兴巡检邵宗尧闻其言,大喜,驰报捷音。

而总督李侍尧亦信之,入告。

乃越数日,竟不得诸罗音问。

遣人探之,道路仍阻。

始稍稍知官兵失机矣。

有旨授柴大纪为参赞,赐号年长阿巴图鲁,赏其固守诸罗之功也。

  八月庚申(二十五日),恒瑞至盐水港,闻官兵不利,贼势益张,众日往来攻扰盐水港、鹿仔草。

乃以所带兵分五百人,檄游击刘越领之,防守鹿仔草。

癸亥(二十八日),贼攻鹿仔草,陷之。

  初,柴大纪以盐水港、鹿仔草为往来府城要路,遣游击杨起麟、邱能成分兵守。

至诸罗被围久,撤盐水港、鹿仔草之兵随贵林等赴县城,惟董秉璨带老弱四百余人守鹿仔草,而盐水港亦唯守备黄象新带兵八百人守之。

会恒瑞至盐水港,盐水港兵势稍振,贼益攻扰鹿仔草。

  贼目叶省妻黄玉娘者,诸罗娼也,家月眉潭。

叶省率众寇诸罗,黄玉娘往往为后殿。

诸罗东门之战,叶省毙于炮,其下推黄玉娘为主,为叶省复仇。

自贵林等援兵失利,乘势寇鹿仔草。

守鹿仔草游击董秉灿与守备林士元分守南北栅。

林士元守南栅,闻贼至,以火药实炮待之。

既而见贼数十人吶喊,将近栅,林士元轻之,率兵出逐。

贼皆伏密箐中,一时并起。

林士元急收兵,闭栅,发大炮击之。

黄玉娘为娼时,与鹿仔草亡赖子多往来;亡赖子闻黄玉娘至,私以水灌炮,炮不能发。

贼人扳栅入,官兵皆溃回盐水港。

阵亡千总张射斗,兵数十人。

  先是恒瑞闻鹿仔草急,遣游击刘越带兵五百人协守。甫至而鹿仔草陷。恒瑞劾失守鹿仔草之罪,董秉灿、林士元、刘越等革职、镌级各有差。

  甲子(二十九日),总兵梁朝桂统领杭州协领花沙布、佐领富昌、纠金保、防御伊克坦布、色成、都司杨拜扬、萧应得、骁骑校五人、千总、把总九人,杭乍驻防兵五百、广东绿营兵五百,自关帝厅赴盐水港。

  先是恒瑞赴盐水港,请梁朝桂同行,会南路贼犯草店尾,官兵御之,阵亡千总徐日光。

常青以南路贼方窥伺郡城,大营兵单,不欲遣朝桂行。

至是添调满汉兵皆至,常青念盐水港贼众而官兵新败,恐恒瑞不能当,故遣朝桂。

恒瑞既至盐水港,数日之内,贼焚劫附近民村树林、头后镇、上帝庙,又陷鹿仔草,盐水港一日数惊,而新店海口贼尤屡扰之。

恒瑞令谢廷选领兵八百人守新店。

或言宜进兵解诸罗围者,恒瑞曰:『今四面皆贼,不惟进不能解围,即欲退回郡城,其可得乎』?日致书常青告急。

既闻梁朝桂带兵千人至,心乃稍安。

  九月戊辰(初四日),贼犯盐水港,恒瑞率兵御之,侍卫富克精额中炮死。

戊寅(十四日),贼复至,守备黄象新、萧应得、李自昌带兵击走之。

恒瑞赏黄象新、萧应得、李自昌戴用花翎,以奖励之。

辛巳(十七日),总兵普吉保领兵攻笨港,克之,退屯元长庄。

  初,常青屡檄普吉保援诸罗。

普吉保以兵单,且蓝元枚新卒,未可轻动。

顷之,守备宋国兴率千总、把总十二人,漳州兵千名;游击夏承熙带千总、把总九人,兵千名;先后至鹿仔港。

而广东总兵李化龙、参将张朝龙、守备刘光国、王德俊、余飞鸿、胡瑛、千总以下二十一人,带广东兵二千,继至鹿仔港。

兵势既振,恒瑞再檄普吉保令统兵援诸罗分贼势。

上亦切责普吉保坐视诸罗受围,不能进取。

而鹿港义民首林凑等又言兵有可进之机,不宜失事会。

于是普吉保将兴师。

九日丁卯(初三日),广东游击张会元、守备马得骢又带千把总十一人、兵千名至鹿仔港。

会李化龙奉旨署水师提督,普吉保乃请李化龙驻鹿港,分广东兵六百人,令游击张会元领之,守马鸣山。

己卯(十五日),普吉保部分诸将,以参将张朝龙领广东兵,以参将海亮领福建陆提兴协长福各营兵,以游击琢灵阿领浙江兵,以游击夏承熙领漳州兵。

将弁七十余人,征兵五千,发鹿仔港。

维时沿海麦仔寮各民庄尚为官守。

于是普吉保由马鸣山兴师,沿海行。

辛巳(十七日),至笨港。

笨港为贼焚毁略尽,不能守,退屯元长庄。

常青遣千总王国志、董国瑞带兵二百名,府城义民二千,赴盐水港;从恒瑞之请也。

  壬午(十八日),泉州城守营游击张无咎带兵五百人至台湾。

癸巳(二十九日),都司吴壮图带兵五百人至。

初,总督李侍尧闻诸罗被围久,常青派大营兵赴援,几万人,围不解。

恒瑞至盐水港,每称贼众兵单,不能进。

因奏遣总兵郑国卿带兵三千人直渡盐水港。

时上谕李侍尧在泉州招新兵补缺额,新兵大集。

李侍尧即以所募新兵千五百人充是役。

游击张无咎、吴壮图带兵至关帝厅。

常青乃令赴盐水港。

  十月辛丑(初七日),常青遣副将丁朝雄带兵二千人复东港。

东港在凤山南四十里,滨海,为南路商舶出入要口。

自凤山陷于贼,商舶不通者几月余。

而东港最近竿林,各粤庄义民有事至郡城,皆道东港。

六月以来,南路贼皆至南潭与大兵相持。

至是竿林庄粤民纠众攻新园贼巢,乘势至东港。

守港贼目张基光等回水底寮。

义民首林成赴府城请发兵守东港,通粮道。

  先是常青奏东港不通,粮道阻绝。

总督李侍尧闻之,奏遣游击倪宾、守备查城带千总以下八人,兵千名复东港。

至是常青分其半守鲲身,别遣副将丁朝雄统领革职参将那穆素重、革职守备黄乔等,带台协水师澎湖兵五百人往,倪宾、查城以新至兵五百人随之。

又遣奉差到营守备林登云带台湾招募新兵五百人、并投诚守备庄锡舍随往备策应。

辛丑(初七日),丁朝雄等至东港,闻近港有贼,不欲遽登岸;港民恳请,乃札营港口,与山猪毛义民通。

常青奏赏曾中立同知职衔、罗前荫知府职衔,奉旨赏其招募山猪毛义民之功也。

  十月丙午(十二日),驻守淡水副将徐鼎士、淡水同知徐梦麟,自大甲进兵,攻大肚溪,克之。

初,徐鼎士率兵自艋舺移驻大甲,同知徐梦麟亦招义民驻焉。

贼目何有志等屡次来犯,官兵、义民击走之。

九月戊寅(十四日),都司敏禄、守备陈峰毫带外委五人、兵千人继至。

兵势益振。

徐鼎士等上书守鹿仔港总兵李化龙,请定期会攻大肚贼巢;久无定议。

于是贼围诸罗急,其牛骂头、乌日、沙辘、大肚各贼庄精壮者大半赴南路,大甲义民皆言兵有可进之机。

于是徐鼎士、徐梦麟等决意进兵。

十月庚子(初六日),徐鼎士部分将弁,留守备陈峰毫守大甲,即分兵六队并进。

副将徐鼎士、都司敏禄、守备潘国材领兵千人,分三队由沿海青埔西路进;同知徐梦麟率义民从之。

游击吴秀、都司朱龙章、千总袁良禧领兵千人,分三队由岸里社、社皮东路进;浙人寿同春率义民从之。

辛丑(初七日),都司敏禄、守备潘国材分兵攻猪篙庄、沙辘庄,克之。

甲辰(初十日),焚麻园庄。

丙午(十二日),官兵攻大肚,贼目何有志遁走,官兵克大肚。

鹿港之师不至。

徐鼎士等退守牛骂头。

  游击吴秀等之由西路进兵也,吴秀哨七张犁,搜元宝庄,至赖树口。

癸卯(初九日),退屯社皮。

朱龙章由神岗庄至枫树脚,焚水窟头。

壬寅(初八日),退屯北庄。

袁良禧自大甲进兵。

辛丑(初七日)屯乌牛栏,壬寅(初八日)焚阿里史,癸卯(初九日)克瓦口仔。

自大甲进兵官兵,沿途焚毁贼庄,至或不见一贼。

浙人寿同春率义民同进,益轻贼。

其驻乌牛栏也,每遣人侦大里杙虚实,皆言贼首离巢穴,守者不过五、六千人,寿同春益锐意捣贼巢。

甲辰(初十日),寿同春将进兵,袁良禧难之。

于是遣信招吴秀等以大队兵继进为后殿。

与千总袁良禧分兵巡哨。

袁良禧率兵由阿里史东路进,寿同春率义民由阿里史西路进。

把总林肇升带一百四十人从之。

至三十张犁,距大里杙六里,贼众四起围官兵。

把总林肇升、外委林彪皆战死,阵亡兵丁一百余人,义民死者亦数百人。

寿同春马蹶被擒,至大里杙,骂贼不屈,被害,闻者伤之。

  当是时,诸罗被围日久;恒瑞驻盐水港,普吉保驻元长庄,皆观望不敢进。

诸罗食绝,民间舂油籸度日,死者日相继。

上谕柴大纪『不必拘与城存亡之见,如势不可守,即当完师出重围,再图进取』。

柴大纪得旨,犹豫不能决,商之各义民首,皆曰:『诸罗城小,而固守已数月,若弃之,非便』。

柴大纪以闻,且曰:『臣实不忍将此数万生灵付之逆贼之手,惟有忍饥固守,以待援兵之至』。

上益嘉大纪能守正,晋封义勇伯,加太子少保,戴双眼花翎,赏银万两,亲制诗章以宠之。

有旨授副将蔡攀龙温州总兵,旋升福建水师提督参赞军务;以总督李侍尧奏其解诸罗之围也。

时贵林等败尚未上达,并授贵林温州总兵,孙全谋罗定协副将,邱能成大鹏营参将,其游击杨起麟亦有旨以参将补用;自贵林以下并赏戴花翎以奖励之。

  十月丙辰(二十二日),总兵梁朝桂克复鹿仔草。

戊午(二十四日),总兵郑国卿统领弁兵一千五百余人至盐水港。

己未(二十五日),恒瑞至鹿仔草。

恒瑞既复鹿仔草,驰信与普吉保,定期进诸罗。

乃命梁朝桂疏通道路,期与普吉保合兵。

梁朝桂至镇平庄与贼战,朝桂负伤回盐水港。

事闻,赏梁朝桂戴用双眼花翎,赏号巴图鲁。

  将军常青之初进兵也,以鹿港委之蓝元枚,诸罗委之柴大纪,淡水委之徐鼎士;意在先靖南路。

既而札营关帝厅,与贼相持日久,诸罗被围,屡分大营兵救之;南路兵益单,而诸罗之围不解。

于是上谕内阁曰:『台湾逆匪林爽文等纠众不法,特派总督常青前往台湾,授为将军,督办剿捕事宜。

数月以来,并未能痛加歼戮,挪移尺寸之地。

且该将军年逾七旬,究恐精神不能周到。

兹特命福康安前来行在,面授机宜,令其随带钦差关防,驰赴台湾,更换常青。

即授福康安为将军,并授海兰察为参赞大臣,舒亮、普尔普为领队大臣。

拣派曾经战阵之巴图鲁、侍卫、章京一百余人分起前往,领兵征剿。

至台湾初次调拨及续调官兵已有数万,嗣又于广东、浙江添调绿营及驻防兵万余人,并于福建本省派拨兵六千,既又添调四川降番,并于湖北、湖南、贵州等省挑备兵数万,陆续遄程前往。

合计征调各兵不下十余万,所有应用军粮,已于浙江、江南、江西、湖广、四川省拨运米百余万石,军饷火药等亦已广为储备,谅此么么小丑,一时乌合,何难立见歼除』。

旨下,台湾官兵闻之,皆欣欣知贼不足平矣。

  十一月甲子朔,将军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陕甘总督嘉勇侯福康安、参赞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领队大臣舒亮、普尔普统领侍卫巴图鲁额尔登宝、特勒敦撤、万起鼐、色凌额,翼长六十七、札勒甘布,侍卫春宁、彦津保、哲克、德勒登额、慱绰诺克、屯保、萨宁、阿克星额、长保、赛音库、巴彦泰、德色、定西鼐、伍库穆尔、阿哈保、格登宝、察汉、萨克丹布、翁古尔海、西津泰,参领佐领万廷、朔云保、赛崇阿、富灵保、德楞泰、富永、伍德、阿穆尔塔等三十余员,骑都尉云骑尉那丹保、诺托宝棍、楚克札布、富兰等四员,护军校骁骑校托克和等以下又二十余人;随带江南狼山总兵袁国璜、苏州城守参将李芳园、甘肃城守参将吴宗茂、江西吉安参将张兆熊、南昌城守守备广惠;又随带福建副将李威光、守备郑玉楷、陈大成、千总把总以下九人;而湖北革职副将陈大恩、湖南革职守备李天贵亦投效军营,随之台湾。

其随带之兵,则广西三千,副将巴尔布、参将马龙、游击王宣、都司张尔魁、守备黎致明、刘应瑞、千总以下五十九人分领之;四川汉屯兵三千。

屯兵则各分屯所:曰八角确,曰河东屯,曰河西屯,曰干■〈保上木下〉寨,曰下孟董,曰上孟董,曰九子寨,曰杂谷脑,曰别思满,曰汉牛,曰宅垄,各有屯守备、屯千总、把总等领之。

绿营兵则总兵穆克登阿、副将那苏图、都司张维、额尔恒额、年镛、孟洪翼、刘怀仁、张占魁、守备马大雄、田占魁、张志林、汤万年、千总以下三十八人分领之。

而参赞成都将军鄂辉,则总领川兵者也。

其随营文员,则有甘肃兰州道苏楞泰、郎中方维甸、范鳌、员外郎长龄等至鹿仔港。

以上满汉将卒屯番七千余人,又在泉州招募义民二千人随征。

楼船千艘,旌旗蔽海。

十月壬戌(二十八日),自蚶江崇武澳放洋,一日夜齐至鹿仔港。

鹿仔居民望之,皆至海口设香案迎谒,欢声震地。

十一月乙丑(初二日),将军福康安统领官兵登岸,即日札营马芝遴。

  初,将军福康安至厦门,欲渡鹿耳门,后上闻蓝元枚卒于鹿仔港,有旨谕令改渡蚶江。及其至也,兵精将勇,号令严明,贼人闻之夺气矣。

  丁卯(初四日),海兰察率侍卫特勒敦彻、穆塔尔等二十人,至彰化县西八卦山勘形势。

贼人于山梁设卡御官兵。

佐领阿穆尔塔、侍卫哲克等首登山梁,贼人惊走。

山下贼众又于竹园内突出遮官兵。

海兰察率侍卫赛音库、萨克丹布、屯保等奔前射贼,贼皆应弦而倒。

自蓝元枚田中央之败,彰化县左右,凡五月不见官兵。

是行也,侍卫二十人直入贼巢,贼不能当。

士气为之大振。

  于是将军福康安将发兵解诸罗之围。

先调守番仔沟之兵移屯马鸣山,以守马鸣山之兵移屯鹿仔港。

于鹿仔港、番仔沟、马鸣山各营兵中,挑其精壮者一千二百人,檄侍卫札拉芬、六十七、游击裴起鳌、守备马得聪等领之,随舒亮由乌日庄进兵攻大里杙。

又派守备徐大鹏带兵二百名、义民二千人,随同知徐梦麟往牛骂头,与徐鼎士合兵,由大肚进攻大里杙,与舒亮会合。

留总兵李化龙、参将福兰泰、游击张会元等领弁兵六百余人守鹿仔港。

以随营候补知府德明额留港供饷运。

  己巳(初六日),将军福康安、参赞海兰察、鄂辉、领队大臣普尔普统领巴图鲁侍卫、广西、四川汉屯官兵五千余人,发鹿仔港,由二林、麦仔寮前进。

庚午(初七日),至元长庄;守元长庄总兵普吉保上兵籍,请随征。

辛未(初八日),黎明,下令军中官兵分五队并进,海兰察、鄂辉、普尔普、穆克登阿、普吉保等分领之,师次仑仔顶。

仑仔顶贼众不虞官兵遽至,仓卒出阵。

官兵压之,皆披靡,退入竹箐,施放鎗炮。

仑仔顶左右贼庄闻之,纠众至,图截官兵。

于是将军福康安命鄂辉、穆克登阿为左拒,普尔普、春宁、吴宗茂为右拒,海兰察率巴图鲁侍卫长驱直入诸罗。

战良久,官兵奋勇,无不一当百。

贼众一时溃走。

海兰察至牛稠溪,贼众犹阻溪自固。

海兰察率众冲贼阵,直渡溪南。

先是贼人于牛稠山设竹棚为久困诸罗计,至是官兵竞上山焚之。

柴大纪闻鎗炮声,知援兵至,方拟率众出城接应,而海兰察已直抵城下矣。

辛未(初八日),将军福康安至诸罗。

五月之围,一朝顿解,百姓欢声如雷,皆额手庆更生,至有泣下者。

而鹿仔草左右贼庄闻之,亦解散思遁走矣。

  壬申(初九日),海兰察至鹿仔草,与恒瑞会。

恒瑞即随海兰察至诸罗。

鹿仔草与诸罗道路始通。

将军福康安既至诸罗,运粟数千入城。

城中斗米二百,民忘其困。

于是按察使李永祺由府城至诸罗,檄令招集流亡,赈恤百姓,民情安堵。

诸罗自被围以来,商民捐赀,招集人众,协同官民固守,数月之间,城垂破者数矣。

众志益坚。

上嘉予之,锡县名曰嘉义,以褒其功。

  将军福康安将率大兵捣贼巢,先遣普尔普带盐水港、鹿仔草之师通府城道路,命总兵郑国卿守盐水港,总兵梁朝桂守鹿仔草,提督柴大纪、蔡攀龙守嘉义县。

癸未(二十日),大兵发嘉义县。

  贼众之弃嘉义而逃也,占聚中林、大埔林、大埔尾三庄,中林尤为贼之精锐所在。

将军福康安令恒瑞、普吉保攻大埔林,鄂辉、袁国璜攻大埔尾,海兰察率额尔登宝、穆克登阿、春宁等攻中林。

将军福康安自率额尔登布、张芝元、吴宗茂为后殿。

海兰察等望见贼众,以骑兵蹂之,贼实时奔溃。

大埔林、大埔尾之贼闻之,亦溃。

师进至庵古坑。

庵古坑,蔡福巢穴也,守甚固。

大兵至,拔栅直入,贼不敢拒。

时已薄暮,去斗六门尚三十余里。

自林爽文倡乱以来,斗六门遂为贼之门户,精甲、利兵、粟米皆在焉。

  嘉义围解,林爽文遣贼目守中林、庵古坑,而自回斗六门,思负险拒官兵。

以骑兵不可当,沿途掘壕,冀陷马足。

大兵既克庵古坑,将军福康安令军中曰:『贼众屡经败? ,今胆寒矣,宜乘夜趁之,缓则贼将为备』。

于是侦知大路多陷坑,众由稻田绕道行。

甲申(二十一日)迟明,与贼遇。

官兵争前砍贼栅,须臾栅开。

贼犹率众拒官兵。

官兵乘胜大破之。

贼目弃家属遁。

  自嘉义至斗六门,凡八十里;官兵所向克捷,斩首数千级,贼尸遍野,俘获不可胜计。

于是各庄民闻之,皆扶老携幼,赴军前自投。

而彰化以北,东螺、西螺各庄,先为贼守,亦皆杀贼争应官兵矣。

  普尔普之开通南路也,己卯(十六日)至盐水港,带同翼长乌什哈达、游击黄象新等,兵二千人,又随带王国志所领义民二千人南下,战于茅港尾,又战于湾里溪,皆克之。

庚辰(十七日)至三坎店。

  知府杨廷理奉将军檄,率义民将趋北路,诣军营迎谒。

普尔普即日旋师,命杨廷理安抚民庄。

贼目陶乌诣廷理请降,廷理受之。

普尔普又以所带兵安置铁线桥、茅港尾、湾里溪、盐水港,乃自赴斗六门军前报命。

由是府城至嘉义大路皆通矣。

  将军福康安率兵次水沙连山口,分兵搜入。

海兰察射贼目蒋挺,擒之。

贼众自相践踏,死者不可胜计。

闻林爽文已回大里杙,乃撤兵出山趣贼巢。

檄副将格? 额、都司张奉廷以埔心、二林之兵移驻水沙连。

丁亥(二十四日),大兵至平台庄,距大里杙五里。

时薄暮,海兰察、普尔普率前锋先进。

林爽文倾巢出迎官兵,众至数万,自山梁驰下冲官兵。

官兵迎击之,贼再却再来。

于是将军福康安统领大兵皆至,贼不敢逼。

乃于山梁排列鎗? ,更番施放,呼声震山谷。

官兵严队伍,结营山下,觅途上山。

夜半,山上鎗? 声益急,火光四起。

将军福康安遣人探虚实。

迟明,微闻山上车声,曰:『贼殆将遁耶』?即率众先登。

而林爽文已于夜半先遁矣。

  先是林爽文与官兵相持,战良久,而官兵转益奋勇,无不一当百。

贼气益衰。

林爽文知不可敌,乃纵火山上,发鎗炮以示死拒,即乘势回寨。

夜半,开寨东门遁去。

于是官兵结营大里杙。

参赞舒亮、副将徐鼎士、游击吴秀、都司敏禄之兵皆来会。

将军福康安以大里杙贼粟、牛只犒赏军士、义民,论功行赏。

  于是有旨赏嘉义解围之功,护军参领朔云保、二等侍卫伯宾、三等侍卫赛音库、屯保、哲克皆赏给巴图鲁,加赏银百两。

又赏克斗六门之功,总兵穆克登阿、二等侍卫春宁、三等侍卫萨宁、阿克星额、萨克丹布、护军参领万提荫、前锋萨重阿、前锋侍卫彦津保、佐领阿穆尔塔、副将吴宗茂、张朝龙、屯番守备阿勇、千总寨莫里、永忠皆赏巴图鲁,加赏银百两。

又赏克大里杙之功,总兵袁国璜、三等侍卫博绰诺克、德勒登额、巴彦泰、定西鼐、翁古尔海、蓝翎侍卫察汉、前锋侍卫西津泰、佐领伍德皆赏巴图鲁,亦赏银百两。

淡水同知徐梦麟带领屋鳌社番众雅惟斯毕岱等赴军门谒见将军福康安,福康安慰劳之,令赴内山堵缉首逆;并奏赏徐梦麟戴用花翎,以奖励之。

  先是嘉义解围,总督李侍尧先得信,即以上闻,上大喜,晋封将军福康安嘉勇公,参赞海兰察超勇公,加赏宝石顶、四团龙补服。

将军福康安以林爽文未就擒,辞谢不敢受。

  大里杙既破,将军福康安未获林爽文踪迹,分兵入山四面搜捕。

十二月甲午朔,师次平林仔。

贵州总兵许世亨、副将岱德、参将札郎阿、游击鲁安邦、都司杨定邦、守备刘廷奇、罗世德、千总以下四十五人,兵千九百名至军营。

丁酉(初四日),攻克集集埔。

集集埔为内山隘口,其东皆生番。

将军福康安闻贼众逃逸集集埔拒险自固,分遣将弁攻克之,斩杀无算,未得首逆。

乃遣普尔普驻科仔坑、普吉保驻科仔坑口、琢灵阿驻林纪埔、叶有光驻藤湖口、谢廷选驻流藤坪、舒亮驻归仔头、格绷额驻清水沟,皆内山隘口也。

其东生番社口,则令番众守之。

其南阿里山口通府城小路,则令张万魁守之。

大营进驻东埔纳。

将军福康安分遣义民入山招谕陷贼百姓,其自首者许令免罪。

自贼中投出者共五千余人,而贼目陈泮、欧旅、阮和、陈讲、黄宽、黄瀚、杜敷皆相次投出。

杜敷者,番社社丁也。

  初,将军福康安分遣社丁往谕屋鳌十八社生番,令其堵截贼众入山道路,有言杜敷最谙番情者。

杜敷未为贼时,与义民首知府职衔杨振文往来。

即令杨振文往谕杜敷。

杜敷素为林爽文信任。

林爽文自大里杙破后,挈其父母妻子逃走内山。

官兵追之急,乃以家属托杜敷。

杜敷藏之水里社。

至是杨振文遣人谕令立功赎罪。

杜敷遣其弟杜朗随诣军营。

愿献林爽文家属赎罪。

将军福康安慰遣之。

丙午(十三日),杜敷擒林爽文之父林劝、母林曾氏、弟林垒、妻林王氏送军营。

将军福康安赏杜敷千总职衔,其义民首知府职衔杨振文亦赏戴花翎,奖其招谕杜敷之功也。

  辛亥(十八日),官兵攻小半天,克之。

小半天在万山之中,最险僻。

自官兵分守隘口,贼众无能窜逸,皆赴小半天潜聚。

将军福康安闻之,分遣官兵剿捕。

普尔普率领屯番先登,克之,斩杀无算,生擒贼目林追、林天等。

自是大里杙左右贼众,无容身之地矣。

  林爽文之弃大里杙而逃也,其众犹五、六千人,一败于集集埔,再败于小半天,斩杀大半,乃由鹤骨社、狮子社沿山逃走,又为生番剿杀,死伤略尽。

而官兵南至阿南山,北至桃仔园,星罗碁布,四路围截。

其三貂、蛤仔栏先为贼目吴沙所据,亦招出之,令其擒献首逆自效。

林爽文知不可脱,乃谋之贼目何有志。

何有志劝林爽文投淡水厅役高振。

高振者,先与林爽文往来,时为义民首,随官兵为眼目捕逆首。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丁卯(初四日),林爽文逃至老衢崎,适与高振遇。

高振即密报官兵擒之,槛送大营,并擒何有志。

  初,林爽文谋逆,僣号顺天;或言顺天、三百六十天也,林爽文恶之,思改号,然已行,不可卒改。

自僣号至破大里杙,适符其数。

至是被擒,殆天意也。

大兵回驻东埔纳。

官兵、义民擒献贼目数百人。

将军福康安分别情罪轻者,即于军营斩之,其解京者:曰首逆林爽文、曰伪都督何有志、曰伪保驾大将军赖达、曰伪总管林绕、曰伪大都督林领、曰伪副元帅林水返、曰伪军师陈梅、曰伪元师林琴、曰伪宗人林水、曰伪元帅林玉、曰伪保驾将军赖子玉、曰伪游击将军赖敖、曰伪护国将军黄富、曰副将军李七,又有号称将军者曰萧悟天、刘天锡、林良、石南、林祖、林侯、林棍、林得珑等,并父母妻子共三十三人,派领队大臣舒亮、参领札拉芬、参将李芳园、马龙、都司张尔魁等分起解送京师伏法。

奉旨赏擒林爽文之功,三等侍卫阿哈保、副前锋章京德楞泰、骁骑校伯多果尔、游击张维、都司张占魁、守备李自昌、屯番守备札克塔尔、阿结皆赏巴图鲁,加赏银一百两。

  己巳(初六日),福建巡抚徐嗣曾至军营。

先是将军福康安既克斗六门,以台湾百姓甫经乱离,家屋焚毁,应发帑抚恤,咨会总督李侍尧于福建文员内自同知以下委令十二人赴军前差遣。

又以荡平之后,凡抚恤百姓、筑立城垣,宜大臣督其事。

于是奏请巡抚徐嗣曾渡台湾。

徐嗣曾至军营,而首逆适就擒。

将军福康安因以北路民事委之经理焉。

  丙子(十三日),将军嘉勇公福康安统领大兵南下。

先是普尔普领兵由嘉义至郡城,道经湾里溪、铁线桥,贼众闻风敛迹,皆走匿大武陇山内。

至林爽文被擒,大武陇贼目许大花等闻之,挈党投出。

而林爽文之弟林勇,先在大武陇与庄大田协力窥郡城,既闻大兵已定北路,党羽皆涣散,乃罄其所掠财物,纠集余党据大武陇隘口。

北路贼目蔡福及叶省妻黄玉娘等亦逃走南路,与之合力,思阻险自固。

丁丑(十四日),将军福康安分兵三路南下:普尔普由大排竹进山趋大武陇北面,鄂辉、许世亨由哆啰嘓、洗布埤迤西沿山搜捕,将军福康安、参赞海兰察统领大兵由湾里溪、铁线桥进兵。

防守盐水港总兵梁朝桂亦随大兵南下。

己卯(十六日),师次牛庄,贼目苏魁、陈献瑞率众阻官兵。

官兵射苏魁杀之,生擒陈献瑞等,戮于军。

  壬午(十九日),将军福康安、参赞海兰察直抵南潭。

福州将军常青、江宁将军永庆、广州副都统博清额、南澳总兵陆廷柱,皆领兵自关帝厅来会。

而湖南总兵尹德禧、副将伊常阿、参将张宜淑、游击王希章、都司王朝佐、守备尹尚荣、陈纶、田武、千总以下二十六人,兵千名,亦由鹿港登岸陆续至军。

  初,常青闻将军福康安东渡,自陈无功,请去将军名号,以一事权。

上以常青驻南路久,而福康安方经营北路,不欲遽加贬削。

至是北路大定,福州将军恒瑞坐逗留盐水港革职,乃责授常青福州将军,摘去双眼花翎。

  将军福康安之定北路也,南路贼目皆气沮。

有民人数十至关帝厅请常青用兵。

时关帝厅军营兵不过三千,常青犹豫不能决。

会总督李侍尧遣连江游击梁上抡、兴化都司谭纶邦带兵千人至营,常青致书将军福康安,请带兵二千人靖南路。

将军福康安以南路兵日久力疲,恐不得当,损威望,乃覆书令其审度形势,毋轻进。

会上亦严谕常青防海口,不责以兵事,常青南下之议遂止。

  将军福康安既至南潭,与常青晤,仍以府城委之防守。檄令江宁将军永庆、广州副都统博清额、总兵陆廷柱分守打鼓港、竹枝港。

  有义民首郑其仁者,先随丁朝雄收复东港,擒贼目吴豹送郡城伏法,奉旨赏守备职衔。

至是遣人至军前,报收复枋寮捷音。

将军福康安遣台湾府知府杨廷理驰往枋寮抚慰新附,并遣张芝元、许廷进带广东兵五百人随往。

  癸未(二十日),大兵发南潭,参赞鄂辉以兵来会。

初,鄂辉与普尔普分路搜剿大武陇贼巢。

鄂辉攻本县庄,克头社,转战皆捷,至大武陇河。

普尔普亦克大武陇隘口。

贼目庄大田、蔡福等由内山南走水底寮。

普尔普复自大武陇北面深入内山搜剿余匪。

将军福康安即令留守大武陇。

鄂辉亦自大武陇南面入山,沿山搜捕,至大林庄出山,与大兵会。

戊子(二十五日),大兵次下埤头。

  先是知府杨廷理奉令招抚枋寮,既至,乡民皆出庄迎谒,意甚恭。

杨廷理遍加慰劳,并令侦庄大田踪迹,立功自效。

于是杨廷理留宿庄中。

夜半,枋寮贼陈昆、叶娥等复劫庄众谋拒官兵。

杨廷理闻变,单骑驰出庄,得免。

有把总严廷选者,带兵百人随往,遇变皆死之。

义民首郑其仁亦死于乱。

  参赞海兰察既至下埤头,闻之大怒,即率侍卫巴图鲁直抵枋寮,与贼遇,横冲贼阵,贼不能当,射贼目陈建平杀之,贼皆溃走。

官兵乘胜追之,斩首数千级,挤于海死者不可胜计,生擒贼目蓝九荣等,戮于军。

贼目庄大田在水底寮,闻之,窜走琅峤。

琅峤在凤山极南,边海,内通傀儡番社,山峻林密,道路险恶。

  二月丁酉(初四日),大兵次风港。

将军福康安重赏琅峤各社番众,令其堵缉内山隘口。

戊戌(初五日),大兵发风港,穿林越箐,自黎明至日午,行三十里。

凡遇隘口,皆留兵守之。

贼众伏密箐内,见官兵至,自山涧内突出,殊死拒。

前锋侍卫博斌、副将岱德、参将张朝龙等迎击之,贼却,官兵乘胜追之。

至柴城,官兵四面围逼,贼众往来冲突,不能脱。

知事急,皆相率投海。

  初,将军福康安遣侍卫乌作哈达领水师兵由海上抵琅峤。

至是齐至,遇贼投水者,放鎗炮击之,贼尸浮海面者无算。

贼目庄大田知不可脱,率众贼弃械窜伏山谷。

官兵分途搜缉,生擒贼目庄大田、大田之弟大韭、许光来、许尚、简天德、并大田之母黄氏。

其义民、番众擒献者,林汉、陈才等又数百人。

将军福康安遣总兵袁国璜槛送庄大田等至府城,遣乌什哈达沿海搜查逸匪。

乙巳(十二日),大兵凯旋,至东港。

丁未(十四日),至山猪毛。

  初,山猪毛义民团结乡众拒贼,上嘉其义勇,御赐褒忠扁额,乡民建亭奉之。将军福康安亲至亭下招义民首慰劳之。

  庚戌(十七日),至府城。府城绅民皆至三十里外设香案迎大兵,夹道欢呼。人人自庆。

  将军福康安既至府城,戮贼目张邦光等四百余人于市。

令普尔普械送庄大田之弟大韭、大麦、伪副元帅许光来、伪参军简天德、伪靖海侯许尚、伪先锋陈牙、伪左将军林汉至京伏法。

惟庄大田伤重垂毙,僇于市,以首送京师。

又擒林勇于大武陇,擒蔡福并庄大田之子天义、天勇、孙阿莫、婿杨由、并其妻女于灰窑。

贼目刘升、陈秀英、郑记、陈天送、严烟等皆先后就擒解京伏法。

叶省妻黄玉娘亦就擒,戳于台湾市。

大田幼子天畏逃至嘉义,至六月内,效用知府钱受椿访获之,械送内地。

林爽文、庄大田党羽尽矣。

其投诚贼目陶乌等几百人,奉旨贳其死,分各省安插。

惟董喜随林爽文逃至番界,或云已为生番所戳云。

  南路捷闻,上大喜,赏擒庄大田之功,六十七、德成、额岱德、王宣、王德俊皆赏号巴图鲁,加赏银百两。

  三月乙丑(初三日),奉旨逮问陆路提督兼台湾镇总兵柴大纪于京师。

柴大纪自守嘉义以来,上念其守城之功,眷顾优隆。

既闻其在总兵任内,婪脏负职,多劣迹,不称任,而工部侍郎德成亦上言柴大纪营私玩寇。

维时革职提督任承恩在刑部狱,上诏问之,其对如德成言。

上知大纪所犯皆实,乃诏总督李侍尧、将军福康安查明指参,以高廉总兵梁朝桂为陆路提督,转汀州总兵普吉保为台湾总兵。

旨下,将军福康安方统兵在凤山,遣郎中长龄至嘉义逮大纪至郡。

至凯旋郡城,同成都将军鄂辉等以所犯面鞫之。

大纪不能隐。

又问大纪之弟大经,并经其家人林道清、巡捕官郑名邦等皆言大纪纵兵市易,废弛营伍。

又挑补兵弁,皆以利进,及林爽文将作乱,畏贼回郡城各情,皆有征。

狱具,上闻。

于是籍没其家,逮大纪于京师,伏法。

福州将军常青坐不能纠举,革职回京听旨。

  将军福康安以台湾大定,撤回防守南北两路各征兵,凯旋内渡。

参赞超勇公海兰察率巴图鲁侍卫先由鹿仔港内渡。

又分派诸军,以次渡海。

由鹿耳门配渡者,广州驻防兵为第一起,都统博清额领之;次杭乍驻防兵,将军永庆领之;次贵州兵,总兵许世亨领之;次广西兵,副将巴尔布领之;次广东兵,总兵陆廷柱领之。

由鹿仔港配渡者,四川屯番兵为第一起,总兵穆克登阿领之;次湖南兵,总兵尹德禧领之;次福州驻防兵,协领海兴阿领之;次浙江兵,副将詹殿擢领之。

其在北路凯旋广东官兵,则总兵李化龙领之。

而福建水陆各官兵,除挑留戍兵外,分四起内渡。

惟留广东兵千人,命总兵张朝龙领之,镇抚地方。

至五月,内渡官兵以次凯旋。

  于是将军福康安筹计善后事宜,谓致乱之源,不可不究也。

乃劾福建按察使李永祺、台湾道永福先治杨光勋之狱不能尽根株,罪宜除名;而永福又受属官金,与柴大纪同官不举其罪,罪加重焉。

台湾县知县王露、权嘉义县知县陈良翼亦以馈永福金坐革职。

又以海口文武官以守口为利薮,其弊不可不除也,乃断自乾隆四十二年以后,凡任台湾有守口之责者追脏问拟各有差。

于是添置汛兵千二百人,又添设都司以下各官领之。

以斗六门巡检移治大武陇,而设县丞一员治斗六门。

又移凤山县知县治下埤头,以下淡水巡检移治凤山。

又自知县以上皆以五年受代,使久于其职,无苟且心。

凡所以为台湾善后计者,既详且备。

乃以抚恤百姓、搜缉逸匪、添建城垣委之巡抚徐嗣曾,于五月庚午(初九日)自鹿耳门登舟内渡。

台湾平。

  上嘉平台湾之功,命为将军福康安、参赞海兰察、领队大臣普尔普、舒亮、总督李侍尧、巡抚徐嗣曾建生祠于台湾嘉义,以旌其功。

又图画平定台湾内外功臣于紫光阁,上亲为制赞词曰:

  近着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纪事语,以为伊犁、回部、金川三大事各有端文,王伦苏、四十二、田五次三事不足芗其功。

若兹林爽文之剿灭,介于六者间,虽弗亲大事,而亦不为小矣。

故其次三事讫未纪勋图像。

而兹福康安、海兰察等渡海搜山,竟成伟迹,靖海疆,吁亦劳矣!不可湮其功而弗识。

故于紫光阁纪勋图像,一如向三大事之为。

然究以一区海滨,数月底绩,故减其百者为五十,而朕亲制赞五十者为二十,余命文臣拟撰,一如上次之式。

  夫用兵岂易事哉?昔汉光武有云:『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况予古稀望八之年,须鬓早半白,而拓土开疆过光武远甚,更有何异而为佳兵之举?诚以海疆民命,不得不发师安靖,所为乃应兵、非佳兵也。

然亦因应兵、非佳兵,幸邀天助顺而成功速。

此予所以感谢鸿贶,不可以语言形容,而又不能已于言者也。

  昔人有言:『满洲兵至万,横行天下无敌』。

今朕所发巴图鲁、侍卫、章京等纔百人,巳足以当数千人之勇。

绿营兵虽多,怯而无用,兹精选屯练及贵州、广东、湖南兵得近万人,统而用之,遂以扫巢穴、缚逆首。

是绿营果无用哉?亦在率而行之者、为之理根倡首、有以鼓励之耳。

若福康安未渡海以前,台湾绿营已共有四万余兵,何以不能成功,则无以率而行之者,岂不然哉!

  且台湾一岁三收,蔗薯更富。

朕若微有量田加赋之意,以致民变,天必罪之,不能如是成功速也。

后世子孙当知此意,毋信浮论富国之言,爱民薄敛,明慎用兵,庶其恒承天眷耳。

  近日以宫商三百,逐章餍饫其义,竟如幼年书室学诗之时。

然彼时但知读其章句,而今则究其义味。

因思釆薇、出车诸章,乃上之劳下,其义正,斯为正雅;祈父、北山诸什,乃下之怨上,其义变,斯为变雅。

夫上劳下、可也,下怨上、不可也。

何则?下之怨上,固在下者不知忠义,然亦必在上者有以致之,斯则大不可也。

我满州旧风,以不得捐驱国事死于牖下为耻。

其抱忠义,较祈父、北山之怨上为何如?是则绿营之多恇怯思家,伊古有之,无足多怪矣。

然为上者不可不存釆薇、出车之意,更不可不知祈父、北山之苦。

如其一概不知,而但欲开疆扩土,是诚佳兵黩武之为。

望其有成,岂非北辕而适越乎?故因为功臣图赞,而申其说如此,以戒奕叶子孙,并戒万世之用兵者。

  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

  勘外守中,未恒亮功。驰咨军务,志每予同。归朝襄赞,剪逆除凶。三登紫阁,福厚功崇!

  去岁在山庄筹办台湾军务,其时阿桂留京办事。

七月间,又命往河工会办堵筑事宜。

是此次军务,阿桂并未办理。

惟间有指示方略,谕令阅看,覆奏每多竟见相同。

及后报捷之时,阿桂甫得差竣回京。

是以一体予以议叙。

且以班次在前,故列为功臣之首。

  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坤

  承训书谕,兼通清汉。旁午军书,惟明且断。平萨拉尔,尔曾督战。赐爵励忠,竟成国干!

  大学士王杰 #

  典学七闽,肃正士风。台湾民俗,颇悉心中。山海险夷,参画具通。有佐樽俎,图貌记功。

  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陕甘总督一等嘉勇公福康安

  金川领兵,已着伟名。几处封疆,吏肃政成。解围擒逆,能人不能。崇封殊锡,嘉尔忠诚!

  领侍卫内大臣三等超勇公海兰察

  勇弗知书,谋胜智士。匹马弯弓,贼不敢视。欲致活口,射勿令死。进爵锡服,言难尽美!

  工部尚书福长安

  父兄及己,胥国勋亲。英年习政,其心孔纯。承旨参议,有见敬申。忠良之报,并得图麟。

  户部尚书董诰 #

  旧例军务,多用清文。兹或用汉,绿营海滨。治以马上,亦颇效勤。堪同福将,阁表书勋。

  闽浙总督李侍尧

  以恒入觐,命住闽疆。战固老矣,谋猷允长。渡兵济饷,井井有方。不误军储,其积孔臧。

  两广总督一等轻车都尉孙士毅

  粤闽接境,唇齿相依。资邻守己,均合时机。向任部员,曾随出师。文武干才,超锡允宜。

  福建巡抚徐嗣曾

  宣抚之任,安土安民。一应军务,责成督臣。佐之赞之,竭虑摅勤。渡海筹疆,亦可称勋。

  成都将军法什尚阿巴图鲁云骑尉鄂辉

  无前出力,屯练之兵。将军鄂辉,实率以行。覆穴摧垒,到处成功。勇而有谋,覃国之英!

  护军统领穆腾额巴图鲁云骑尉舒亮

  金川之役,已为领队;事定功成,统军归内。搜捕逆贼,不遗丑辈;生致逆渠,其能弗昧。

  护军统领沙尔玛海巴图鲁三等奋勇男普尔普

  随父入都,甫十余岁;既长能勇,晓兵有制。同救诸罗,通路府际。先登拔栅,图容两逮。

  福建水师提督健勇巴图鲁蔡攀龙

  台湾战将,巨擘维兹。向嘉大纪,乃被所欺。赏罚各当,弗滥弗遗。惟明克允,奉三无私。

  上年因柴大纪在诸罗被围日久,谕令酌量,如实不能支,不妨保护义民,全师而出,另图进取。

而柴大纪覆奏,不忍将数万生灵委之贼手,仍督率兵民忍饥固守,以待援应。

览之坠泪。

是以特沛殊恩,封伊伯爵,并赏银一万两,以示优眷。

嗣据福康安奏其为人狡诈,予犹不忍以空言遽加之罪。

其后德成自浙江差竣复命,细询之,遂将伊居官声名狼藉之处,逐一面陈。

因命福康安、李侍尧、琅玕各据实查奏,则其贪劣酿成逆案,种种竟有确据。

且当贼匪起事之初,柴大纪正值巡察彰化,不即带兵剿捕,转托称派兵回郡。

及闻彰化失陷,仍复观望不前,迟至数日始行,以致逆匪蔓延。

其罪尤不可逭。

因即令革职拿问。

其水师提督员缺即以蔡攀龙调补。

盖前此未有人摘发其私,予焉肯为逆诈亿不信之见?迨既经败露,则不得不见其赏罚,以示劝惩。

是大纪之前后功罪,予惟协木至公,更无所容心于其间也。

  福建陆路提督奋勇巴图鲁梁朝桂

  金川剿逆,埋根进首。盐水恒瑞,未免掣肘。及防麻豆,御贼坚守。受创力战,嘉哉鲜偶!

  浙江提督坚勇巴图鲁许世亨

  黔省之兵,素称勇敢;率以赴军,半天冲险;婴之者断,当之者斩。不愧丈夫,一身是胆!

  四川松潘镇总兵奋图礼巴图鲁穆克登阿

  斗六、里杙,排竹为城;直砍而入,大败贼兵。陇种鹿埵,内山遁形。搜擒首恶,林林众英。

  四川建昌镇总兵札敦巴巴图鲁张芝元

  金川随征,超熊罢旅。兹领番兵,以通番语。贼属生縳,贼路严御。卒获生俘,厥功允巨!

  台湾镇总兵冲捷巴图鲁普吉保

  攻克笨港,本有微功。未解诸罗,贼众难通。贾勇赎过,奋不顾躬。扼科仔坑,逸贼路穷。

  散秩大臣赞巴巴图鲁四川土参将穆塔尔

  金川降番,功难屈指。兹领军队,有进无止。众志成城,妖氛净洗。晋秩中朝,同仁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