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杂记

 大业杂记  (唐)杜宝 撰

  大业元年,敕有司于洛阳故王城东营建东京,以越国公杨素为营东京大监,安德公宇文恺为副,废三崤旧道,令开□栅道。

时有术人章仇太翼表奏云:“陛下是木命人。

雍州是破木之冲,不可久住,开皇之初有童谣云;修治洛阳还晋家。

陛下曾封晋王,此其验也”。

帝览表,怆然有迁都之意。

即日车驾往洛阳,改洛州为豫州。

自豫州至京师八百余里,置一十四顿。

顿别有宫,宫有正殿。

发河南道诸州郡兵夫五十馀万,开通津渠,自河起荥泽入淮千里馀;又发淮南诸州郡兵夫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渎至于扬子。

入江三百余里,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

每两驿置一宫,为停顿之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

  东都大城,周回七十三里一百五十步,西拒王城,东越瀍涧,南跨洛川,北逾谷水。

宫城东西五里二百步,南北七里。

城南东西各两重,北三重,南临洛水,开大道,对端门,名端门街,一名天津街。

阔一百步,道傍植樱桃石榴两行。

自端门至建国门,南北九里,四望成行,人由其下。

中为御道,通泉流渠,映带其间。

端门即宫南正门。

重楼上重名太微观,临大街,直南二十里,正当龙门。

出端门百步,有黄道渠,渠阔二十步,上有黄道桥三道。

过渠二百步至洛水,有天津浮桥,跨水长一百三十步,桥南北有重楼四所,各高百余尺。

过洛二百步,又疏洛水为重津,渠阔四十步,上有浮桥。

津有时开阖,以通楼船入苑。

重津南百余步有大堤,堤南有民坊。

坊各周四里,开四门,临大街,门普为重楼,饰以丹粉。

洛南有九十六坊,洛北有三十坊,大街小陌,纵横相对。

自重津南行,尽六坊有建国门,即罗城南正门也。

门南二里有甘泉渠,疏洛入伊渠,上有通仙桥五道。

时人亦谓之五桥。

桥南北有华表,长四丈,各高百余尺。

建国门西二里有白虎门,门西二里至苑城。

傍城南行三里有天经宫,宫南二里有仙都宫,并置先帝庙堂。

建国门东五里有长夏门,门南二里至甘水渠。

渠南五里至伊水,水东北流十余里入洛。

端门西一里有右掖门,门南过黄道渠桥。

桥南道西有右候卫府,出右掖门,门旁渠西二里有龙天道场。

南临石泻口,即炀帝门师济阇梨所居。

石泻东西三百余步,阔五十余步,深八尺,并用青大石,长七八尺,厚一尺;自上至下积三重,并用大銕为细腰互相钩牵,亦非常之牢固。

正当泻口三十步,初造泻之时,凿地得大窖,容千斛许,于是填塞。

泻成,不过一年,即破碎。

上令济阇梨咒之,后更修补,得立二年。

阇梨亡,还复毁破。

前后计用四十万工。

以泻王城池水,下黄道渠入洛。

端门东有左掖门,门南道左有左候卫府。

左掖门东二里有承福门,即东城南门。

门南洛水有翊津桥,通翻经道场。

新翻经本从外国来,用贝多树叶,叶形似枇杷叶而厚大,横作行书,约经多少,缀其一边,牒牒然,今呼为“梵夹”。

道场北有道术坊,并是阴阳梵咒有道术人居之,向有百余家。

东城东有宣仁门,临大街,街大小与天津街相似。

东行尽六坊有上春门,门外夹道南北有东西道。

诸都邸百余所,每年朝集使停止之处,并新户坊。

东至双槐树三里,宫城正门曰则天门,南去端门五百步。

则天门东行二百步,有兴教门。

兴教门一里有重光门,即东宫正门。

门东二百步有泰和门,并重观,门内即左右藏。

左藏有库屋六重,重二十五间,间一十七架,总一百五十间。

右藏屋两重,总四十间,屋大小如左藏(左丝绵、布绢,右麸麦、金铜鼓杂香牙角)。

出则天门南横街,直东七百步,有东太阳门。

门东即东城门东街,北行三里有含嘉门。

门北即含嘉城,城北德猷门。

出含嘉城西,有圆壁门。

门西有圆壁城。

城正南有曜仪门,门南即曜仪城。

城南玄武门,门内即宫。

出则天门南横街,直西七百步,有西太阳门。

出门道西南行,第一院齐王宅,第二院燕王宅,第三院陈王宅,第四院代王宅,第五院越王宅。

宅西拒周王古城,城西即入苑。

则天门南八十步过横街,道东有东朝堂,道西有西朝堂。

西连内史省,省西连谒者台,台连右翊卫府,府西抵右掖门街。

街西有辇库,库西即西马坊。

坊西抵西城朝堂第二街,北壁第一右骁卫府。

府西连右御卫府,府西抵右掖门街。

街西有子罗仓,仓有盐二十万石。

子罗仓西有粳米六十余窖,窖别受八千石。

窖西至西城西朝堂南第三街,第一御史台,台西连秘书省,省西连尚食库,库西连右监门府,府西连长秋监,监西抵右掖门街,街西即掌醯署,署西连良酝署,署西至粳米窖坊东朝堂。

东来连门下省,省东殿内省,省东连左掖卫府,府东即抵左掖门街,街东即西钱坊,坊连东钱坊。

东朝堂南第二街,第一左骁卫府,府东连左备身府,府东左武卫府,府东连左屯卫府,府东连左御卫府,府东抵左掖门街。

街东即少府监,监东即城东朝堂南第三街。

第一司隶台,台东连光禄寺,寺东连仿左监门府,府东连太府寺,寺东抵左掖门街。

街东即少府监,连南监,监东至城。

出东太阳门,街北道东第一街,有鸿胪寺,寺东有司农寺,寺东连太常寺,寺东拒城第二街,即宣仁门大道,大道北即尚书省。

第三街将作监,监东连太仆寺,寺东至城第四街,有卫尉寺,寺东连都水监,监东宗正寺,寺东连大理寺,寺东拒城则天门两重观。

观上曰:“紫微观”,左右连阙,阙高百二十尺,门内四十步有永奉门,门东二百步至会昌门,永泰西二百步至景运门,并步廊连币坐宿卫兵。

永泰门内四十步有乾阳门,并重楼。

乾阳门东西亦轩廊周币。

门内一百二十步有乾阳殿,殿基高九尺,从地至鸱尾高二百七十尺,十三间二十九架,三陛(一作阶)轩文■〈鎞,礻代金〉镂槛栾栌,百重楶拱,千构云楣,锈柱华欀壁挡,穷轩甍之壮丽;其柱大二十四围,倚井重莲,仰之者眩曜南轩,垂以失丝网络,下不至地七尺。

以防飞鸟;四面周以轩廊,坐宿卫兵。

殿廷左右各有大井,井面阔二十尺。

庭东南西南各有重楼一,悬钟一,悬鼓刻漏心则在楼下,随刻漏则鸣钟鼓。

大殿北三十步有大业门,门内四十步有大业殿,规模小于乾阳殿,而雕绮过之。

乾阳殿东有东上閤,閤东二十步又南行六十步有东华门。

门东四十步道北有文成门,门内有文成殿,周以轩廊。

东华门南四十步有左延福门,出门东行一百步至章善门街。

乾阳殿西有西上閤,入内宫閤西二十步,又行六十步有西华门。

出门西三十步道有武安门,门内有武安殿,周以轩廊。

西华门南四十步有右延福门,出门西行一百步至明福门街。

大业、文成、武安三殿,御坐见朝臣,则宿卫随入;不坐,则有宫人。

殿庭并种枇杷、海棠、石榴、青梧桐,又诸名药奇卉。

东有大井二面,阔十余尺,深百余尺。

其三殿之内,内宫诸殿甚多,不能尽知。

则天门东二百步有兴教门,门北三十步有会昌门,门北二百步有章善门。

入内,尚食进食,尚药进药,内尚进物,皆由此门。

会昌门内道左,有内殿内省、少府内监、内尚、光禄内厨;道右,门下内省、左六卫内府、左监门内府。

入章善门,横街东百二十步有重润门,东有东宫。

则天门西二百步,有光政门,门北三十步,有景运门,门北二百步有明福门,入内宫、命妇入朝、学士进书,皆由此门。

入景运门内,道左有内史内省、秘书内省、学士馆、右监门内府、右六卫内府、鹰坊内甲库;道右,命妇朝堂、惠日法云二道场、通真玉清二玄坛、接西马坊。

入明福门,北行三十步有玄靖门,门内有玄靖殿,周以轩廊,即宫内别供养经像之处。

出玄靖门横街,东行四十步有修文殿,西行百步有阊阖重门,门南北并有仰观台,高百尺。

门西即入宝城,城内有仪鸾殿,殿南有乌桲林、栗林,有蒲桃架四行,行长百余步,架南有射堂,对阊阖门,直西二百二十步有宝城门。

出北傍城三里有方诸门,门即员壁城。

出宝城门西行七里至青城宫,宫即西苑之内也。

  元年夏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

其内造十六院,屈曲绕龙鳞渠,其第一延光院,第二明彩院,第三合香院,第四承华院,第五凝晖院,第六丽景院,第七飞英院,第八流芳院,第九耀仪院,第十结绮院,第十一百福院,第十二万善院,第十三长春院,第十四永乐院,第十五清署院,第十六明德院。

置四品夫人十六人,各主一院。

庭植名花,秋冬即剪杂彩为之,色渝则改著新者。

其池沼之内,冬月亦剪采为芰荷。

每院开东西南三门,门并临龙鳞渠。

渠面阔二十步,上跨飞桥。

过桥百步,即种杨柳、修竹,四面郁茂,名花美草,隐映轩陛。

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鲜华之丽,冠绝今古。

其十六院,例相仿教。

每院各置一屯,屯即用院名名之。

屯别置正一人、副二人,并用宫人为之。

其屯内备养刍豢,穿池养鱼为园,种蔬植瓜果,四时饣肴膳,水陆之产靡所不有。

其外游观之处,复有数十。

或泛轻舟画舸,习采菱之歌;或升飞桥阁道,奏春游之曲。

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丈,其中有方丈、蓬莱、瀛州诸山,相去各三百步。

山高出水百余尺,上有道真观、集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

风亭月观,皆以机成。

或起或灭,若有神变。

海北有龙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

海东有曲水池,其间有曲水殿,上已禊饮之所。

每秋八月,月明之夜,帝引宫人三五十骑,人定之后,开阊阖门入西苑,歌管。

诸府寺因乃置清夜游之曲数十首。

初,卫尉卿刘权,秘书丞韦万顷,总监筑宫城,一时布兵夫周币四面有七十万人,城周币两重,延袤三十余里,高四十七尺,六十日成。

其内诸殿基及诸墙院又役十余万人,直东都土工监,常役八十余万人;其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又役十余万人,河南郡在宣范里西北,去宫城七里。

河南县在政化里,去宫城八里,在天津街西。

洛阳县在德茂里,宣仁门道北,西去宫城六里。

大同市周四里,在河南县西一里,出上春门,傍罗城南行四百步至漕渠。

傍渠西行三里至通远桥,桥跨漕渠,桥南即入通远市,二十门分路入市。

市东合漕渠,市周六里,其丙郡国舟船舳舻万计。

市南临洛水,跨水有临寰桥,桥南二里有丰都市。

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甍宇齐平,四望一如;榆柳交阴,通衢相注。

市四壁有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互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

出上春门东十二里,有亭子宫。

宫南临漕渠,东临积润池,池东二十里有华林园,备池塘临玩之处。

建国门西南十二里,有景华宫。

宫内有含景殿及射堂、楼观、池隍。

十余里有甘泉宫,一名名润宫。

周十余里,宫北通西苑,其内多山阜、崇峰、曲涧,秀丽标奇。

其中有阆风亭、丽日亭、栖霞观、行雨台、清暑殿,南有通仙飞桥、百尺磵、青莲峰,峰上有翠微亭。

游赏之美,于斯为最。

大业元年春,迁都未成,敕内史舍人封德彝于此置宫。

又敕扬州总管府长史王弘大修江都宫,又于扬子造临江宫,内有凝晖殿及诸堂隍十余所。

又敕王弘于扬州造舟及楼船,水殿(一作米)水杭、板■〈榻,舟代木〉、板舫、黄篾舫、平乘艨艟、轻舸等五千余艘,八月方得成就。

九月,车驾幸江都宫。

发藻涧宫,宿平乐园,顿自漕渠口下,乘小朱航行,次洛口,御龙舟,皇后御翔螭舟。

其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四重。

上,一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周以轩廊;中,二重,有一百六十房,皆饰以丹粉,装以金碧珠翠,雕镂奇丽,加以流苏羽葆朱丝网络;下,一重,长秋内侍及乘舟水手以青丝大条绳六条,两岸引进,其引船人普名“殿脚”,一千八十人并着杂锦采装袄子,行缠鞋靺等。

每绳一条八十人,分为三番。

每一番引舟有三百六十人,其人并取江淮以市少壮者为之。

皇后御次水殿,名翔螭舟,其殿脚有九百人;又有小水殿九,名浮景舟;并三重,朱丝网络。

已下殿脚为两番,一艘一番,一百人。

诸嫔妃所乘,又有大朱航三十六,名漾彩舟,并两重,加网络。

贵人美人及十六夫人所乘,每一艘一番,殿脚百人。

又有朱鸟航二十四艘,苍螭航二十四艘,白虎航二十四艘,玄武航二十四艘,并两重。

其架船人名为“船脚”,为两番,一艘一番,六十人。

又有飞羽舫六十艘,一重,一艘一番,四十人。

又有青凫舸十艘,凌波舸十艘,宫人习水者乘之。

往来供脚(一作奉)已上殿脚及船脚四万余人。

有五楼船五十二艘,诸王公主及三品以下坐,给黄衣大,艘别四十人。

三楼船一百二十艘,四品官人及四道场玄坛僧尼道士坐,给黄衣夫,船别三十人。

又能二楼船。

二百五十艘,五品已上及诸国番官乘,黄衣夫船别二十五人。

板榻二百艘,载羽仪服饰、百官供奉之物,黄衣夫船别二十人。

黄蔑舫二千艘,六品已下九品以上从官坐,并及五品已上家口坐,并船别给黄衣夫十五人,已上黄衣夫四万余人。

又有平乘五百艘,青龙五百艘,艨艟五百艘,艚■〈舟爰〉五百艘,八舴舸二百艘,舴艋舸二百艘,并十二卫兵所乘,并载兵器帐幕。

兵士自乘,不给夫。

发洛口部五十日乃尽,舳舻相继二百余里,骑兵翊两岸二十余万。

每行次诸部界,五百里之内,竞造食,献多者一州百舁。

于时天下丰乐,虽此差科,未足为苦。

文武百司并从,别有步骑十余万,夹两岸翊舟而行。

冬十月,车驾至江都。

十二月至城皋,关于武牢城西边黄河汜水之上。

  二年正月,帝御成象殿元会。

设庭燎于江都门,朝诸侯成录殿,即江都正殿。

殿南有成象门,门南即江都门。

二月,大驾出扬子卓临江宫,大会,赐百僚赤钱于疑晖殿,蒲戏为乐。

四月,敕上工监丞任洪则开东都漕渠。

自宫城南丞福门分洛水,东至偃师入洛。

五月,敕江南诸州,科上户分房入东都住,名为“部京户”,六千余家。

七月,自江都还洛阳。

敕于汾州西北四十里临汾水起汾阳宫,即管涔山河源所出之处。

当盛者月,临河盥漱,即凉风凛然如八九月。

  三年,帝御崇德殿,不怡,曰:“先朝不时御此殿,宜于此馆之西别为一殿曰乃造承乾殿,后改为毓德殿(在京师)。

行次金城郡,党项、羌首朝见,帝问曰:“古有先零烧当等种落,尔是何者之后?”对曰:“相传猕犹之后。

”帝笑之,至浩■〈氵叠〉川否定桥成,乃行。

先是,造观风行,殿三间,两厦丹柱素壁,雕梁绮栋,一日之内,嶷然峙立。

夷人见此,莫不惊骇,以为神异。

六月,敕开末济渠引汾(一作心)水入河,又自汾(一作心)水东北开渠,合渠水至于涿郡,二千余里通龙舟。

  四年二月,自京师还东都,造天经、仙都二宫。

九月,自漠北还至东都,改吴床为交床、胡瓜为白路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

梁都有清冷泉水,周阔二里许,即卫平所得火龟之处。

清冷水南有横渎,东南至砀山县,西北入通济渠。

忽有大鱼,似鲤有角,从清冷水入通济渠,亦唐兴之兆。

  五年,吴郡送扶芳二百树,其树蔓生缠绕它树,叶圆而厚,凌冬不凋。

夏月取其叶,微火炙使香,煮以饮,碧深色,香甚美,令人不渴。

先有筹禅师,仁寿间常在内供养,造五色饮,以扶芳叶为青饮,拔禊根为赤饮,酪桨为白饮,乌梅浆为女饮,江茥(一作桂)为黄饮。

人作五香饮,第一沉香饮,次檀香饮,次泽兰香饮,次甘松香饮,皆有别法,以香为主。

尚食直长谢讽造淮南王《食经》,有四时饮。

  六年四月,帝幸泷川宫避暑。

十二月,敕开江南河。

自京口直余杭郡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

又拟通龙舟,驿宫、草顿,并足欲东巡会稽。

十年总兵东进,幸北平榆林宫。

  弘农郡太守蔡王,以国忌之日于弘敬寺设斋。

忽黑云从东北来,官人犹未行香,并在殿前聚立仰看,见两童子衣赤,两童子衣青,俱从云中下,赤衣先至殿西南角柱下,抽出一白蛇丈余,仰掷云中,少选蛇从云直下,还入所出柱下,于是青衣一人捧柱,一人从空下,又拔出一白蛇,长二丈许,掷入云中而去,一家谓此柱腹空,凿柱至心,果空,为龙之所藏隐。

  制成新书凡三十一部,总一万七千余卷,八观文殿宝厨,初欲迁都洛阳,移京师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

  四月,车驾幸汾阳宫避暑。

宫地即汾河之源,上有名山管涔,高可千仞,帝于江山造亭子十二所。

其最上名翠微亭,次间风、彩霞、临月、飞芳、积翠、合壁、舍晖、凝碧、紫岩、澄景,最下名尚阳亭。

亭子内皆纵广二丈,四边安剑关。

每亭鉴六尺,榻子一合。

山下又有临汾殿,敕从官纵观。

十二年春正月,又敕昆陵郡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近数万人,于郡东南置宫苑,周十二里。

其中有离宫十六所,其流觞曲水,别有凉殿四所,环以清流,共四殿。

一曰“圆基”,二曰“结绮”,三曰“飞宇”(一作与雨),四曰漏景。

其十六宫,亦以殿名名宫芳夏池之左,一曰骊光宫,二曰流英宫,三曰紫芝宫,四曰凝华宫,五曰瑶景宫,六曰浮彩宫,七曰舒芳宫,八曰懿乐宫;左第一曰采壁宫,二曰椒房宫(一曰风宫),三曰朝霞宫(一作清暑),四曰珠明宫,五曰翼仙宫,六曰翠微宫,七曰层成宫,八曰千金宫。

及江左叛,燔烧遂尽。

又欲于禹穴造宫,未就而天下大乱。

十二月修丹阳宫,欲东巡会稽等郡,群臣皆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