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船录

吴船录 [宋]范成大

卷上

石湖居士以淳熙丁酉岁五月二十九日戊辰离成都。

是日,泊舟小东郭合江亭下。

合江者,岷江别派自永康离堆分入成都及彭、蜀诸郡合于此。

以下新津,绿野平林,烟水清远,极似江南。

亭之上曰芳华楼,前后植梅甚多。

故事:腊月赏梅于此。

管界巡检营在亭傍。

每花开及三分,巡检司具申一两日开燕,监司预焉。

蜀人入吴者,皆自此登舟。

其西则万里桥。

诸葛孔明送费祎使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

」后因以名桥。

杜子美诗曰:「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桥正为吴人设。

余在郡时,每出东郭,过此桥,辄为之慨然。

东下五里,曰板桥滩,自蜀都下峡,滩之始也。

六月己巳朔。

发孥累,舟下眉州彭山县,泊。

单骑转城,过东、北两门,又转而西。

自侍郎堤西行秦岷山道中,流渠汤汤,声震四野,新秧勃然郁茂。

前两旬大旱,种几不入土,临行,连日得雨。

道见田翁,欣然曰:「今岁又熟矣。

五十里,至郫县。

观者塞途,皆严装盛饰,帟幕相望。

盖自来无制帅行此路者。

自是而西,州县皆然。

郫邑屋极盛,家家有流水脩竹,而杨氏之居为最。

县圃大竹万个,流水贯之,浓翠欲滴。

未至县二十里,有犀浦镇,故犀浦县。

今废,属郫,犹为壮镇。

杜子美诗:「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蜀无梅雨,子美梅熟时经行,偶值雨耳。

恐后人便指为梅雨,故辩之。

唐玄宗幸蜀,尝以成都为南京云。

郫筒。

截大竹,长二尺以下,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花纹。

上有盖,以铁为提梁,或朱或黑,或不漆,大率挈酒竹筒耳。

《华阳风俗记》所载,乃刳竹倾酿,闭以藕丝蕉叶,信宿馨香达于外。

然后断取以献,谓之郫筒酒。

观此,则是就竹林中为之,今无此酒法矣。

庚午。

二十里,早顿安德镇。

四十里,至永康军。

一路江水分流入诸渠,皆雷轰雪卷,美田弥望,所谓岷山之下沃野者正在此。

崇德庙在军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

辛未。

登城西门楼。

其下岷江。

江自山中出,至此始盛壮。

对江即岷山。

岷山之最近者,曰青城山。

其尤大者,曰大面山。

大面山之后,皆西戎山矣。

西门名玉垒关。

自门少转,登浮云亭,李蘩清叔守郡时所作。

取杜子美诗「玉垒浮云变古今」之句,登临雄胜。

又登怀古亭,俯观离堆。

离堆者,李太守凿崖中断,分江水一派入永康以至彭、蜀,支流自郫以至成都。

怀古对崖,有道观曰伏龙,相传李太守锁孽龙于离堆之下。

观有孙太古画李氏父子像。

出玉垒关,登山,谒崇德庙。

新作庙前门楼,甚壮,下临大江,名曰都江。

江源政自西戎中来,由岷山涧壑出而会于此,故名都江。

世云江出岷山者,自中国所见言之也。

李太守疏江驱龙,有大功于西蜀。

祠祭甚盛,岁刲羊五万,民买一羊将以祭而偶产羔者,亦不敢留,并驱以享。

庙前屠户数十百家,永康郡计至专仰羊税,甚矣其杀也。

余作诗刻石以讽,冀神听万一感动云。

庙前近离堆,累石子作长汀以遏水,号象鼻,以形似名。

西川夏旱,支江水涸,即遣使致祷,增堰壅水,以入支江,三四宿,水即徧,谓之摄水。

余在成都,连岁遣郡丞冯俌摄水祠下,皆如期而应,连得稔。

既谒谢于庙,徜徉三楼而返。

将至青城,再度绳桥。

每桥长百二十丈,分为五架,桥之广十二绳排连之,上布竹笆,攒立大木数十于江沙中,辇石固其根,每数十木作一架,挂桥于半空,大风过之,掀举幡然,大略如渔人晒网、染家晾彩帛之状。

又须舍舆疾步,从容则震掉不可立。

同行皆失色。

郡人云:「稍迂数里,有白石渡,可以船济,然极湍险也。

五十里,早顿罗汉院沿江行。山脚入青城界。道左右多幽居,流水淙琤,脩竹弥望。晚,渐入山。

三十里,至青城山。

门曰宝仙九室洞天。

夜宿丈人观。

观在丈人峰下,五峰峻峙如屏,观之台殿,上至岩腹。

丈人自唐以来,号五岳丈人储福定命真君。

传记略云:「姓寗,名封。

与黄帝同时,帝从之问龙蹻飞行之道。

」本朝增崇祠典,与灊、庐皆有宫名,此独号丈人观。

先是其徒以为言,余为请之朝。

李焘仁父适为礼部侍郎,上议曰:

按:《河图括地象》: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注曰:「昌即庆也。」青城实岷山第一峰,会庆又符诞节之名。

乃赐名会庆建福宫。余将入山而敕书适至,乃作醮以祝圣谢恩。

真君殿前有大楼,曰玉华。

翬飞轮奂,极土木之胜。

殿四壁,孙太古画黄帝而下三十二仙真,笔法超妙,气格清逸。

此壁冠于西州。

两庑古画尚多,半已剥落,惟张果老、孙思邈二像无恙。

壬申。泊青城山。始生之辰也。今春病少城,几殆,仅得更生,因来名山禳祭。

夜,道士就殿前作步虚仪。

方升坛,有大炬出殿后岩上,色洞赤,周旋山顶,有顷灭变。

同游者疾趋来观,则无有矣。

余默请于丈人,此灯正为仆出者,当复见,使诸人共观之。

语脱口,灯复出,分合眩转,若经藏然,食顷乃没。

观人云:「从来此峰无灯,四年前曾一见。

今日山后老人村耆耋妇子辈,闻余至此,皆扶携来观。

村去此不远,但过数绳桥。

俗称其村曰獠泽,余以为不雅驯,更名老宅。

近来盐酪路通,寿亦减。

癸酉。

自丈人观西登山,五里至上清宫。

在最高峰之顶,以板阁插石,作堂殿。

下视丈人峰,直堵墙耳。

岷山数百峰,悉在栏槛下,如翠浪起伏,势皆东倾。

一轩正对大面山,一上六十里,有夷坦曰芙蓉平,道人于彼种芎。

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雪山三峰烂银琢玉,闯出大面后。

雪山在西域,去此不知几千里,而了然见之,则其峻极可知。

上清之游,真天下伟观哉!

夜,有灯出。

四山以千百数,谓之圣灯。

圣灯所至多有,说者不能坚决。

或云古人所藏丹药之光,或谓草木之灵者有光,或又以谓龙神山鬼所作,其深信者则以为仙圣之所设化也。

甲戌。

下山五里,复至丈人观。

二十里,早顿长生观,范长生得道处也。

有孙太古画龙虎二君,在殿外两壁上。

笔势挥扫,云烟飞动,盖孙笔之尤奇者。

殿壁又有孙画《味江龙》一堵。

相传孙欲画龙而不知其真。

有丈夫过,云:「君欲识真龙乎?」忽变而夭矫。

孙谛视,画得之。

视稍久,一目遂眚,即此画也。

旧壁,宣和间取入京师。

临行,道士募名笔摹于新壁,今所存者摹本也。

晚,宿范氏庄园。

乙亥。十五里,发青城县。同年雅州守何正仲子方来见,招游其羣从园林。江水分流入县,滩声聒耳,以故人家悉有流渠脩竹,易成幽趣。

四十五里,晚宿蜀州城外圣佛院。

丙子。二十里,早顿周家庄。周氏三大第,皆高爽严洁。大抵沃野所在,二百年不见兵火。居民屋室如法,有承平气象。

十里,至蜀州。

郡圃内西湖极广袤。

荷花正盛,呼湖船泛之。

系缆古木脩竹间,景物甚野,为西州胜处。

湖中多小菱,可食。

蜀无菱,至此始见之。

郡守吴广仲撒旧四相堂新之,名曰熙春。

余谓不若仍其旧。

四相谓唐李绛、钟绍京等,皆尝为蜀州刺史者也。

然但名四相,嫌限定数,乃为更名相业云。

丁丑。

三十里,早顿江原县。

前馆职张縯季长招至其曾祖所作善颂堂上。

季长之祖与司马温公、范太史同朝相善也,论新法不合,归。

二公作《善颂堂诗》以送之,使归寿其亲。

诗卷皆存壁,有赵清献公宰邑时题字。

季长之族祖浩,藏仁宗御飞白书。

山谷所跋者,其末句誉天地之高厚,赞日月之光华;「臣知其不能也」,今集中作「臣自知其不能也」。

「自」字盖后来所增,语意方全。

山谷自称「洪州分宁县双井里前史官臣黄庭坚」,盖谪戎州时所跋。

四十里,宿新津县。成都及此郡送客毕会。邑中借居,僦舍皆满,县人以为盛。成都万里桥下之江与岷江正派合于此。

戊寅。为送客住一日。饮罢,发遣,令各归,留者尚十五六。新津县廨上雨傍风,无一席宽洁处。送客贪于相从,欢然竟日,忘其居之陋也。

己卯。

大雨,不可登脩觉。

脩觉者,新津县对江一小山。

上有绝胜亭,一望平野,可尽西川。

杜子美所谓「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

是日,雾雨昏昏,非远望所宜,故不复登。

辰初,以小舟下彭山,己、未已到,与孥累船会。

即解维,午后,至眉州城外江,即玻瓈江也。

冬时水色如此。

方夏,潦怒涛涨,皆黄流耳。

江上小山名蟆颐,川原平远似江、浙间。

城中荷花特盛,处处有池塘。

他郡种荷者皆买种于眉。

徧城悉是石街,最为雅洁,前守王阳英昭祖所作也。

景疏楼在子城上,甚草草。

闻旧楼在其角,尤不如今。

其前多草木蔽亏,无所见。

庚辰。

刘焞文潜招集于郡圃起文堂,堂名盖为东坡设对起文。

又一堂,前守李石知几所作,名元佑学堂。

眉人云:「李初揭堂名,轻薄子于郡前旗亭上,亦书其榜曰『淳熙酒肆』。

」其俗大抵好论议。

文潜,郡人也。

眉郡治有古竈,在厅事后,太守不敢居,扃钥奉祠之。

又闻军资库有一水瓮,满贮石子,每月朔亦祠之,仍增水、石各一器,不知其几年,而至今不满。

官府怪诬之事,未有如眉之竈瓮者。

辛巳。

招送客燕于眉山馆,与叙别。

荔子已过,郡中犹余一株,皆如渥丹,尽撷以见饷。

偶有两柈留馆中,经宿取视,绿叶红实粲然。

乃知寻常用篮络盛贮,徒欲透风,不知为雨露沾洒,风日炙薄,经宿色香都变。

试取数百颗,贮以大合,密封之,走介入成都,以遗高、朱二使者,亦两夕到。

二君回书云:「风露之气如新。

」记之以告好事者。

壬午。发眉州。六十里,午,至中岩,号西川林泉最佳处。相传为第五罗汉诺矩那道场,又为慈姥龙所居。

登岸即入山径,半里有唤鱼潭。

水出岩下,莫知浅深,是为龙之窟宅。

人拍手潭上,则羣鱼自岩下出,然莫敢玩。

两年前,有监司从卒浴其中,若有物曳入崖下。

翌日,尸浮出江上。

又半里,有深源泉。

凡五里,至慈姥岩。

岩前即寺也。

凡山中岩潭亭院之榜,皆山谷书。

山谷贬戎州,今叙州也。

有亲故在青神,遂至眉,游中岩。

自此不复西,盖元不识成都,疑有所畏避云。

入寺,侧出石磴,半里余,有三石峰,平正如高楼巍阙,嶻嶪奇伟,不可名状。

前二峰,后一峰,如品字。

前二峰之间,容一径,可以并行。

至中峰之下,有石室,诺矩那庵也。

旧说有天台僧,遇病僧与一木锁匙,曰:「异日至眉之中岩,以此匙扣石笋,我当出见。

」已而果然。

天台僧怳然,识为病僧。

挈以赴海中斋会。

既回,如梦觉。

自此中岩之名遂显。

三峰,土人谓之石笋。

余观之,乃三石楼,笋盖不足道。

傍又有宝缾峰数百尺,上侈下缩,真一古壶,亦甚奇怪。

送客复集山中,遂留宿。初夜,月出东岭,松桂如蒙霜雪,与诸人凭栏极谈。至夜分,散。

癸未。

早食后,与送客出寺,至慈姥岩前徘徊,皆不忍分袂。

复班荆,小饮岩下。

须臾风雨大至,岩溜垂下如布,雨映松竹,如玉尘散飞。

诸宾各即席作诗,不觉日暮,遂皆不成行。

下山,复入宿寺中。

甲申。早出山,至江步,与送客先归者别。放船过青衣,入湖瀼峡,由平羌旧县至嘉州,日未晡。自眉至嘉,百二十里,中岩其半途也。

谒宪使程咏之于雪堂。

雪堂者,咏之葺重堂之后一堂。

深邃清凉,专以度暑。

尽取所藏雪图挂四壁,而榜曰雪堂,将以馆余。

余不暇迁,然未行以前,盖日造焉。

先是余造舟于叙,既成,泝流泊于嘉。甫毕而被召,自合江乘小舟至此。登新舰,乃治装,及载诸军封桩,稍治一行私商匿税之弊,例留数日。

行馆之侧,曰问月堂。虽久不葺,然月正出前檐,名不虚得。

城累大石为之,以备涨湍,虽庳而坚。

仪门之榜曰犍为郡,然非汉郡旧地也。

尤多荔枝,皆大本,轮囷数围,以九顶寺殿前槱核者为最,每岁,宪司专之。

乙酉。

泊嘉州。

渡江,游凌云。

在城对岸,山不甚高,绵延有九山头,故又名九顶。

旧名青衣山;青衣,蚕丛氏之神也。

旧属平羌县,县废,并属龙游。

跻石磴,登凌云寺。

寺有天宁阁,即大像所在。

嘉为众水之会,导江、沫水与岷江,皆合于山下,南流以下犍为。

沫水合大渡河由雅州而来,直擣山壁,滩泷险恶,号舟楫至危之地。

唐开元中,浮屠海通始凿山为弥勒佛像以镇之。

高三百六十尺,顶围十丈,目广二丈,为楼十三层。

自头面以及其足,极天下佛像之大。

两耳犹以木为之。

佛足去江数步,惊涛怒号,汹涌过前,不可安立正视,今谓之佛头滩。

佛阁正面三峨,余三面皆佳山,众江错流诸山间,登临之胜,自西州来,始见此耳。

东坡诗:「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常作凌云游。

」后人取其语,作载酒亭于山上。

丙戌。

泊嘉州。

游万景楼,在州城,傍高丘之上。

汉嘉登临山水之胜,既豪西州,而万景所见,又甲于一郡。

其前大江之所经,犍为、戎、泸,远山缥缈明灭,烟云无际。

右列三峨,左横九顶,残山剩水,间见错出。

万景之名,真不滥吹。

余诗盖题为西南第一楼也。

九顶之傍,有乌尤一峰,小江水绕之,如巧画之图。

楼前百余步,有古安乐园。

山谷常游之,名轩曰涪翁,壁间题字犹存。

云「见水绕乌尤」,惟此亭耳。

是时未有万景,故山谷以安乐园为胜,今不足道矣。

下山,入小巷,至广福院。

中有水洞,静听洞中,时有金玉声,琅然清越,不知水滴何许作此声也。

旧名东丁水,寺亦因名东丁院,山谷更名方响洞,题诗云:「古人名此东丁水,自古丁东直到今。

我为更名方响洞,要知山水有清音。

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泊嘉州。

遣近送人马,归者十九。

留家嘉州岸下,单骑入峨眉。

有三山,为一列,曰大峨、中峨、小峨。

中峨、小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

惟大峨一山,其高摩霄,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示现之所。

自郡城出西门,济燕渡水,汹涌甚险。

此即雅州江,其源自巂州邛部合大渡河,穿夷界千山以来。

过渡,宿苏稽镇。

壬辰。

早发苏稽,午过符文镇。

两镇市井繁遝,类壮县。

符文出布,村妇聚观于道,皆行而绩麻,无索手者。

民皆束艾蒿于门,燃之发烟,意者熏袚秽气,以为候迎之礼。

午后,至峨眉县宿。

癸巳。发峨眉县。出西门,登山,过慈福、普安二院、白水庄、蜀村店。十二里,龙神堂。

自是磵谷舂淙,林樾雄深。

小憩华严院,过青竹桥、峨眉新观、路口、梅树垭、两龙堂,至中峰院。

院有普贤阁,回环十七峰绕之。

背倚白崖峰。

右傍最高而峻挺者,曰呼应峰。

下有茂真尊者庵,人迹罕至。

孙思邈隐于峨眉,茂真在时,常与孙相呼,相应于此云。

出院,过樟木、牛心二岭及牛心院路口,至双溪桥。

乱山如屏簇,有两山相对,各有一溪出焉。

并流至桥下,石堑深数十丈,窈然沉碧,飞湍喷雪,奔出桥外,则入岑蔚中,可数十步,两溪合为一,以投大壑。

渊渟凝湛,散为溪滩。

滩中悉是五色及白质青章石子。

水色麴尘,与石色相得,如铺翠锦,非摹写可具。

朝日照之,则有光彩发溪上,倒射岩壑,相传以为大士小现也。

牛心寺三藏师继业,自西域归过此,将开山,两石鬭溪上,揽得其一,上有一目,端正透底,以为宝瑞,至今藏寺中,此水遂名宝现溪。

自是登危磴,过菩萨阁,当道有榜,曰天下大峨山,遂至白水普贤寺。

自县至此,步步皆峻陂,四十余里,然始是登峰顶之山脚耳。

甲午。宿白水寺。大雨,不可登山。

谒普贤大士铜像。

国初,敕成都所铸。

有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所赐御制书百余卷,七宝冠、金珠璎珞、袈裟、金银缾鉢、奁炉、匙筯、果垒、铜钟、鼓、锣、磬、蜡茶、塔、芝草之属。

又有崇宁中宫所赐钱幡及织成红幡等物甚多,内仁宗所赐红罗紫绣袈裟,上有御书《发愿文》,曰:

佛法长兴,法轮常转。国泰民安,风雨顺时。干戈永息,人民安乐,子孙昌盛。一切众生,同登彼岸。嘉佑七年十月十七日,福宁殿御札记。

次至经藏。

亦朝廷遣尚方工作宝藏也。

正面为楼阙,两傍小楼夹之。

钉铰皆以?石,极备奇靡。

相传纯用京师端门之制。

经书则造于成都,用碧硾纸销银书之。

卷首悉有销金图画,各图一卷之事。

经帘织轮相铃杵器物及「天下太平」、「皇帝」、「万岁」等字于繁花缛叶之中,今不复见此等织文矣。

次至三千铁佛殿,云:「普贤居此山,有三千徒众共住,故作此佛。」冶铸甚朴拙。

是日设供,且祷于大士,丐三日好晴以登山。

乙未。

大霁,遂登上峰。

自此至峰顶光相寺七宝岩,其高六十里。

大略去县中平地不下百里,又无复蹊磴。

斫木作长梯,钉岩壁,缘之而上,意天下登山险峻,无此比者。

余以健卒挟山轿强登。

以山丁三十夫,曳大绳行前挽之,同行则用山中梯轿。

出白水寺侧门,便登点心山。言峻甚,足膝点于心胸云。

过茅亭觜、石子雷、大小深坑、骆驼岭、簇店。凡言店者,当道板屋一间。将有登山客,则寺僧先遣人煮汤于店,以俟蒸炊。

又过峰门、罗汉店、大小扶{左扌右舁}、错喜欢、木皮里、胡孙梯、雷洞平。

凡言平者,差可以讬足之处也。

雷洞者,路在深崖,万仞磴道,缺处则下瞰沉黑若洞然。

相传下有渊水,神龙所居,凡七十二洞。

岁旱,则祷于第三洞。

初投香币,不应,则投死彘及妇人弊履之类,以掁触之,往往雷风暴发。

峰顶光明岩上所谓兜罗绵云,亦多出于此洞。

过新店、八十四盘、娑罗平。

娑罗者,其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惟此山有之。

初登山半即见之,至此,满山皆是。

大抵大峨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昔固传闻,今亲验之。

余来以季夏,数日前,雪大降,木叶犹有雪渍斓斑之迹。

草木之异,有如八仙而探紫,有如牵牛而大数倍,有如蓼而浅青。

闻春时异花尤多,但是时山寒,人鲜能识之。

草叶之异者,亦不可胜数。

山高多风,木不能长,枝悉下垂。

古苔如乱发,鬖鬖挂木上,垂至地,长数丈。

又有塔松,状似杉而叶圆细,亦不能高,重重偃蹇如浮图,至山顶尤多。

又继无鸟雀,盖山高,飞不能上。

自娑罗平,过思佛亭、软草平、洗脚溪,遂极峰顶光相寺。

亦板屋数十间,无人居。

中间有普贤小殿。

以卯初登山,至此已申后。

初衣暑绤,渐高渐寒,到八十四盘,则骤寒。

比及山顶,亟挟纩两重,又加毳衲驼茸之裘,尽衣笥中所藏。

系重巾,蹑毡靴,犹凛慄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

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但碎如砂粒。

万古冰雪之汁,不能熟物,余前知之,自山下携水一缶来,财自足也。

移顷,冒寒登天仙桥,至光明岩。

炷香小殿上,木皮盖之。

王瞻叔参政,尝易以瓦,为雪霜所薄,一年辄碎,后复以木皮易之,翻可支二三年。

人云佛现悉以午,今已申后,不若归舍,明日复来。

逡巡,忽云出岩下,傍谷中,即雷洞山也。

云行,勃如队仗。

既当岩,则少驻。

云头现大圆光,杂色之晕数重。

倚立相对中,有水墨影,若仙圣跨象者。

一碗茶顷,光没,而其傍复现一光如前,有顷亦没。

云中复有金光两道,横射岩腹,人亦谓之小现。

日暮,云物皆散,四山寂然。

乙夜,灯出,岩下徧满,弥望以千百计。

夜寒甚,不可久立。

丙申。

复登岩眺望,岩后岷山万重,少北则瓦屋山在雅州,少南则大瓦屋,近南诏,形状宛然,瓦屋一间也。

小瓦屋亦有光相,谓之辟支佛现。

此诸山之后,即西域雪山,崔嵬刻削,凡数十百峰,初日照之,雪色洞明如烂银,晃耀曙光中。

此雪自古至今,未尝消也。

山绵延入天竺诸蕃,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间,瑰奇胜绝之观,真冠平生矣。

复诣岩殿致祷,俄氛雾四起,混然一白,僧云银色世界也。

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

僧云:「洗岩雨也,佛将大现。

」兜罗绵云复布岩下,纷郁而上,将至岩数丈辄止。

云平如玉地,时雨点有余飞。

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卧平云之上。

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

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毫厘无隐,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而不见傍人,僧云摄身光也。

此光既没,前山风起云驰,风云之间,复出大圆相光,横亘数山,尽诸异色,合集成釆。

峰峦草木,皆鲜妍绚蒨,不可正视。

云雾既散,而此光独明,人谓之清现。

凡佛光欲现,必先布云,所谓兜罗绵世界。

光相依云而出,其不依云,则谓之清现,极难得。

食顷,光渐移,过山而西。

左顾雷洞山上,复出一光,如前而差小,须臾亦飞行过山外,至平野间,转徙得得,与岩正相值,色状俱变,遂为金桥。

大略如吴江垂虹,而两圯各有紫云捧之。

凡自午至未,云物净尽,谓之收岩,独金桥现至酉后始没。

同登峰顶者:幕客简世杰伯隽、杨光商卿、周杰德俊万、进士虞植子建及家弟成绩。

今日,复有同年杨愻伯勉、幕客李嘉谋良仲自夹江来,甫至而光现。

丁酉。

下山。

始登山时,虽跻攀艰难,有绳曳其前,犹险而不危。

下山时,虽复以绳缒舆后梯斗下,舆夫难着脚,既险且危。

下山渐觉暑气,以次减去绵衲。

午至白水寺,则絺绤如故。

闻昨暮寺中大雷雨,峰顶夕阳快晴,元不知也。

幕客范谟季申、郭明复中行、杨辅嗣勋皆自汉嘉来会,而不及余于峰顶。

食后,同游黑水,过虎溪桥,奔流激湍,大略似双溪而小不及。

始开山,僧自白水寻胜至此,溪涨,不可渡,有虎蹲伏其傍,因遂跨之,乱流以济,故以名溪。

白、黑二水,皆以石色得名。

黑水前对月峰,栋宇稍洁。

宿寺中东阁。

秋七月戊戌,朔。

离黑水,复过白水寺,前渡双溪桥,入牛心寺。

雨后断路,白云峡水方涨,碧流白石,照人肺肝,如层冰积雪。

篮舆下行峡浅处以入寺。

飞涛溅沬,襟裙皆濡。

境过清,毛发尽竦。

寺对青莲峰,有白云、青莲二阁最佳。牛心本孙思邈隐居,相传时出诸山,寺中人数见之。小说亦载招僧诵经,施与金钱,正此山故事。

有孙仙炼丹竈,在峰顶,及陶珠泉在白云峡最深处。去寺数里,水深不可涉。独访丹竈。竈傍多奇石,祠堂后一石尤佳,可以箕踞宴坐,名玩丹石。

寺有唐画罗汉一板,笔迹超妙,眉目津津,欲与人语。

成都古画浮图像最多,以余所见,皆出此下。

蜀画胡僧,惟卢楞伽之笔为第一,今见此板,乃知楞伽源流所自,余十五板亡之矣。

此寺即继业三藏所作。

业姓王氏,耀洲人。

隶东京天寿院。

乾德二年,诏沙门三百人,入天竺求舍利及贝多叶书,业预遣中。

至开宝九年,始归寺。

所藏《涅盘经》一函,四十二卷。

业于每卷后,分记西域行程,虽不甚详,然地里大略可考,世所罕见,录于此,以备国史之阙。

业自阶州出塞西行,由灵武、西凉、甘、肃、瓜、沙等州,入伊吴、高昌、焉耆、于阗、疏勒、大食诸国,度雪岭至布路州国。

又度大葱岭,雪山至伽溼弥罗国,西登大山,有萨埵太子投崖饲虎处,遂至健陀罗国,谓之中印土。

又西至庶流波国及左烂陀罗国。国有二寺。

又西过四大国,至大曲女城,南临陷牟河,北背洹河,塔庙甚多而无僧尼。

又西二程,有宝堦故基。

又西至波罗奈国,两城相距五里,南临洹河。

又西北十许里,至鹿野苑,塔庙佛迹最夥(业自云别有传记,今不传矣)。

南行十里,渡洹河。

河南有大浮图。

自鹿野苑西至摩羯提国,馆于汉寺。

寺多租入,八村隶焉。

僧徒往来如归,南与杖林山相直,巍峰岿然。

山北有优波掬多石室及塔庙故基。

南百里有孤山,名鷄足三峰。

云是迦叶入定处。

又西北百里,有菩提宝座城。四门相望,金刚座在其中,东向。

又东至尼连禅河。东岸有石柱,记佛旧事。自菩提座东南五里,至佛苦行处。

又西三里,至三迦叶村及牧牛女池。金刚座之北门外,有师子国伽蓝。

又北五里,至伽耶城。

又北十里,至伽耶山,云是佛说《宝云经》处。

又自金刚座东北十五里,至正觉山。

又东北三十里,至骨磨城。业馆于虾罗寺,谓之南印土。诸国僧多居之。

又东北四十里,至王舍城。东南五里,有降醉象塔。

又东北,登大山,细路盘纡,有舍利子塔。

又临涧有下马迎风塔。度绝壑,登山顶,有大塔庙,云是七佛说法处。山北平地。

又有舍利本生塔。其北山半曰鹫峰,云是佛说《法华经》处。山下即王舍城,城北山址,有温泉二十余井。

又北有大寺及迦兰陁竹园故迹。

又东有阿难半身舍利塔。

温汤之西,有平地,直南登山,复有毕鉢罗窟。

业止其中,诵经百日而去。

窟西,复有阿难证果塔。

此去新王舍城八里,日往乞食会。

新王舍城有兰若,隶汉寺。

又有树提迦故宅城。其西,有轮王塔。

又北十五里,有那烂陁寺。寺之南北,各有数十寺,门皆西向。其北,有四佛座。

又东北十五里,至乌岭头寺。东南五里,有圣观自在像。

又东北十里,至伽溼弥罗汉寺,寺南距汉寺八里许。自汉寺东行十二里,至却提希山。

又东七十里,有鸽寺。西北五十里,有支那西寺,古汉寺也。西北百里,至花氏城,育王故都也。自此渡河,北至毘耶离城,有维摩方丈故迹。

又至拘尸那城及多罗聚落。踰大山数重,至泥波罗国。

又至磨逾里,过雪岭,至三耶寺。由故道自此入阶洲。

太祖已宴驾,太宗即位。业诣阙进所得梵夹舍利等,诏择名山修习。登峨眉,北望牛心,众峰环翊,遂作庵居,已而为寺。业年八十四而终。

出牛心,复过中峰之前,入新峨眉观。

自观前山开新路,极峻斗下。

冒雨以游龙门,竭蹶数里,歘至一处,涧溪自两山石门中涌出,是为龙门峡也。

以一叶舟棹入石门,两岸千丈岩壁,色如碧玉,刻削光润。

入峡十余丈,有两瀑布各出一岩顶,相对飞下嵌根,有盘石承之,激为飞雨,溅洙满峡,舟过其前,衣皆沾洒透溼,又数丈,半岩有圆龛,去水可二丈,以木梯升之,即龙洞也。

峡中绀碧无底,石寒水清,非复人世。

舟行数十步,石壁益峻,水益湍,亟回棹。

舟人云:「前去更奇。

」以雨大作,加飞瀑沾濡,暑肌起粟,骨惊神,凛乎其不可以久留也。

昔尝闻峨眉双溪,不减庐山三峡。

前日过之,真奇绝。

及至龙门,则双溪又在下风。

盖天下峡泉之胜,当以龙门为第一。

要之游者自知,未之游者,必以余言为过。

然其路险绝,乱石当道,将至峡,必舍舆,蹑草履,经营蹞步于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盖大峨峰顶天下绝观,蜀人固自罕游,而龙门又胜绝于山间,游峨眉者,亦罕能到。

非好奇喜事、忘劳苦而不惮疾病者,不能至焉。

复寻大路出山。初夜,始至县中。

己亥。发峨眉。晚,至嘉州。

庚子、辛丑。皆泊嘉州。

壬寅。

将解缆。

嘉守王亢子苍留看月榭。

前权守陆游务观所作,正对大峨,取李大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之句。

郡治乃在山坡上。

正堂之偏,有孙真人祠。

祠前有丹井;又有石洞,亦有水声如东丁,号鸣玉洞。

食后,发嘉州。监司太守前路相别。宪司吏独棹叶舟,过佛头滩,覆于望中。子侄船上重下轻,屡欹侧不免,议易舟。仅行二十里,至王波渡宿。

蜀中称尊老者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有所谓天波、日波、月波、雷波者,皆尊之之称。

此王波盖王老或王翁也。

宋景文尝辩之,谓当作「皤」字。

鲁直贬涪州别驾,自号涪皤,或从其俗云。

癸卯。

发王波渡,四十里至罗护镇。

岸有石如马,村人常以绳糜之,云不然为怪。

百里至犍为县。

县有江楼,甚高爽,下临长川。

过县二十里,至下垻宿。

卷下

甲辰。发下垻。百里,至叙州宣化县。百二十里,至叙州,才亭午。叙,古戎州也。

山谷谪居在小寺中,号大死庵。后人就作祠堂,并裒墨迹刻其中。方山谷谪居时,屡有锁江亭诗,今江上旧基,别作新亭,颇如法锁江者。

旧戎州在对江平坡之上,与夷蛮杂处。

马湖江自夷中出,合大江。

夷自马湖舟行,必过旧州下,故联锁于江口,以防其出没。

今徙州治于南岸,而锁江之名犹存,犹置锁中流,但拦税而已。

旧州有《韦臯纪功碑》,巍然在荒榛中。对江诸夷皆重屋,林木蔚然,盛暑犹荷毡以观客舟之过江。

两岸多荔子林。

郡酝旧名「重碧」,取杜子美《戎州》诗「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之句。

余谓「重」字不宜名酒,为更名「春碧」。

印本「拈」或作「酤」,郡有碑本,乃作「粘」字。

乙巳。

发叙州。

十五里,有南广江来合大江,通百二十里,至南溪县。

四十五里,至泸州江安县。

道中有滩,号张旗三滩。

谓湍势奔急,张旗之顷,已过三滩也。

百二十里,至泸州,方申时。

大雨中不暇登眺。泸虽近年以为帅府,井邑草草,不成都会,亦以密迩夷蛮故也,然在汉已为江阳县矣。

蜀中惟泸叙之城皆以屋盖之,极类广西。

叙多颓圮,泸独全好,然犹不及桂林之壮。

泸、叙对江即夷界。

近城有渡泸亭,竟不知诸葛孔明的从何处渡。

或云叙正对马湖江,马湖入诸夷路,当自彼渡也。

丙午。

泊泸州。

登南定楼,为一郡佳处。

前帅晁公武子止所作,下临内江。

此水自资、简州来合大江。

城上有来风亭,瞰二江合处,于纳凉最宜,梁介子辅所作。

子辅盖得末疾于斯亭,竟以不起,亭名疑谶云。

丁未。将解维,泸帅马骐德骏移具江亭。比散,风起,日亦曛,不可行。

戊申。

发泸州。

百二十里,至合江县。

对岸有庙曰登天王,相传为吕光庙。

事苻坚,以破虏将军平蜀有功,后其子绍即天王位,登天之名或以此。

舟人至县,皆上谒,以鱼为享,无即以鲊。

又以鸠摩罗什从祀而享以饼饵。

又有刘仙观,在对江安乐山。刘仙名珍,隋开皇时人。山中出天符木叶,上有篆文,如道士书符,人采以相赠遗。

蜀中送客至嘉州归尽,独杨商卿父子、谭季壬德称三人送至此,踰千里矣。乃为留一宿以话别。

己酉。发合江。二百四十里,至恭州江津县。二十里,过渔洞,宿泥培村。

庚戌。

发泥培。

六十里,至恭州。

自此入峡路。

大抵自西川至东川,风土已不同,至峡路益陋矣。

恭为州乃在一大磐石上,盛夏无水土气,毒热如炉炭燔灼,山水皆有瘴,而水气尤毒。

人喜生瘿,妇人尤多。

自此至秭归皆然。

承平时谓之川峡,自不同年而语。

军兴,置大帅司,始总名四川。

然法令科条,犹称川峡。

泊舟小憩报恩寺,热亦不可逃。生平不堪暑,未有如此日者。

辛亥。

发恭州。

嘉陵江自利、阆、果、合等州来合大江。

百四十里,至涪州乐温县。

有张益德庙。

大观中赐额雄威,韶兴中封忠显王。

蒲氏墨旧出此县,大韶死久矣,其族人犹卖墨,不复能大佳,亦以贱价故也。

七十里,至涪州排亭之前,波涛大汹,濆淖如屋,不可梢船。

过州,入黔江泊。

此江自黔州来合大江。

大江怒涨,水色黄浊。

黔江乃清泠如玻璃,其下悉是石底。

自成都登舟,至此始见清江。

涪虽不与蕃部杂居,旧亦夷,俗号为四人。

四人者,谓华人、巴人及廪君与盘瓠之种也。

自眉、嘉至此,皆产荔枝。

唐以涪州任贡。

杨太真所嗜,去州数里,有妃子园,然其品实不高。

今天下荔枝,当以闽中为第一,闽中又以莆田陈家紫为最。

川、广荔枝生时,固有厚味多液者,乾之肉皆瘠,闽产则否。

壬子。发涪州。过羣猪滩,既险且长。水虽大涨,乱石犹森然。两傍他舟皆荡兀,惊怖号呼。

百二十里,至忠州酆都县。

去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本朝更名景德。

冒大暑往游,阪道数折,乃至峰顶。

碑牒所传,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

有阴君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

祠堂唐李吉甫所作,壁亦有吉甫像。

有晋、隋、唐三殿,制度率痹狭,不突兀,故能久存。

壁皆当时所画,不能尽精,惟隋殿后壁十仙像为奇笔,丰臞妍怪,各各不同,非若近世绘仙圣者一切为靡曼之状也。

晋殿内壁亦有溪女等像,可亚隋壁。

殿前浴丹池,不甚甘凉。

满山古柏大数围,转运司岁遣官点视。

相传为阴君手种。

余以成都孔明庙柏观之,彼止刘蜀时物,乃大此数倍。

然段文昌《修观记》已云「峭壁千仞,下临沸波,老柏万栽,上荫峰顶」,段时已称老柏,或真阴君所植,直差瘦耳。

阴君以炼丹济人为道业,其法犹传,知石泉军章森德茂家有阴丹甚奇,即阴君丹法也。

观中唐以来留题碑刻以百数,暑甚不暇徧读。道家以冥狱所寓为酆都宫,羽流云此地或是。

晚行数十里,至竹平宿。

癸丑。发竹平。七十里,至忠州。有四贤阁,绘刘晏、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像,皆尝谪此州者。又有荔枝楼,乐天所作。

又行五十里,至万州武宁县。

八十里,至万州。

宿在江滨。

邑里最为萧条,又不及恭、涪。

蜀谚曰:「益、梓、利、夔最下,忠、涪、恭、万尤卑。

」然泝江入蜀者,至此即舍舟而徒,不两旬可至成都,舟行即须十旬。

甲寅。早游西山。万有西山及岑公洞,皆可游。岑叟事见严挺之碑,隋末避地得道。洞隔涨江,不暇往。

西山之麓登阪,及山半,得平地,有泉溢为小湖,作亭堂其上,荷芰充满,四山紫翠环之,亦佳处也。

山谷题字极称许之。

湖上有烟霏阁,取题中语也。

食顷回,解舟。

六十里,至开江口。

水自开、达州来合大江。

四十里,至下岩。

沿江石壁下,忽嵌空为大石屋,即石壁凿为像设,前有瑞光阁,阁上石岩如檐,覆之水帘,落岩下排溜阁前,此景甚奇。

然此水乃山顶田间灌溉之余,旱则涸矣。

阁前有大荔枝两株,交柯蔽映。

入蜀道,至此始见荔枝。

岩壁刻字尤多,坡、谷皆有之。坡书殊不类,非其亲迹。寺屋尤弊坏。昔有刘道者创之,刘死,凿岩壁以藏骨,今有石室处可辨也。

四十里,至云安军。又十余里,风作水涌,泊舟宿。

乙卯。过午,风稍息,遂行。百四十里,至夔州。余前年入蜀,以重午至夔,鱼复方涨,八阵在水中,今来水更过之,六十四蕝不复得见,颇有遗恨。

峡江水性大恶,饮辄生瘿,妇人尤多。

前过此时,婢子辈汲江而饮,数日后发热,一再宿,项领肿起,十余人悉然。

至西川月余,方渐消散。

守、倅乃日取水于卧龙山泉,去郡十许里,前此不知也。

丙辰。

泊夔州。

早遣人视瞿唐水齐,仅能没滟澦之顶,盘涡散出其上,谓之滟澦撒发。

人云如马尚不可下,况撒发耶!是夜,水忽骤涨,渰及排亭诸簟舍,亟遣人毁拆,终夜有声,及明走视,滟澦则已在五丈水下。

或谓可以侥幸乘此入峡,而夔人犹难之。

同行皆往瞿唐祀白帝,登三峡堂及游高斋,皆在关上。

高斋虽未必是杜子美所赋,然下临滟澦,亦奇观也。

丁巳。

水长未已,辰、巳时,遂决解维。

十五里,至瞿唐口,水平如席。

独滟澦之顶,犹涡纹瀺灂,舟拂其上以过,摇艣者汗手死心,皆面无人色。

盖天下至险之地,行路极危之时,傍观皆神惊,余已在舟中,一切付自然,不暇问,据胡牀坐招头处,任其荡兀。

每一舟入峡数里,后舟方敢续发。

水势怒急,恐猝相遇,不可解拆也。

帅司遣卒执旗,次第立山之上,下一舟平安,则簸旗以招后船。

旧图云:「滟澦大如襆,瞿唐不可触。

滟澦大如马,瞿唐不可下。

」此俗传「滟澦大如象,瞿唐不可上」,盖非是也。

后人立石辩之,甚详。

入峡百余步,南壁有泉,相传行人欲饮水,则叫呼曰人渴也,泉出岩罅,尽一杯而止。舟行速且难梢泊,不暇考也。

峡中两岸,高岩峻壁,斧凿之痕皴皴然,而黑石滩最号嶮恶。

两山束江骤起,水势不及平,两边高而中洼下,状如茶碾之槽,舟楫易以倾侧,谓之茶槽齐,万万不可行。

余来,水势适平,免所谓茶槽者。

又水大涨,渰没草木,谓之青草齐,则诸滩之上,水宽少浪,可以犯之而行。

余之来,水未能尽漫草木,但名草根齐,法亦不可涉,然犯难以行,不可回首也。

十五里,至大溪口。水稍阔,山亦差远,夔峡之险纾矣。

七十里,至巫山县宿。

县人云:「昨夕水大涨,滟澦恰在船底,故可下夔峡。

至巫峡则不然,则须水退十丈乃可。

」是夕,水骤退数丈,同行者皆有喜色。

戊午。乘水退下巫峡,滩泷稠险,濆淖洄洑,其危又过夔峡。

三十五里,至神女庙。

庙前滩尤汹怒,十二峰俱在北岸,前后蔽亏,不能足其数。

最东一峰尤奇绝,其顶分两歧,如双玉篸插半霄,最西一峰似之而差小。

余峰皆郁嵂非常,但不如两峰之诡特。

相传一峰之上,有文曰「巫」,不暇访寻。

自县行半里,即入峡。

时辰巳间,日未当午,峡间陡暗如昏暮,举头仅有天数尺耳。

两壁皆是奇山,其可儗十二峰者甚多。

烟云映发,应接不暇,如是者百余里,富哉其观山也。

十二峰皆有名,不甚切,事不足录。

神女庙乃在诸峰对岸小冈之上,所谓阳云台、高唐观,人云在来鹤峰上,亦未必是。

神女之事,据宋玉赋云以讽襄王,其词亦止乎礼义,如「玉色頩以赪颜」、「羌不可兮犯干」之语,可以概见。

后世不詧,一切以儿女子亵之。

余尝作前后《巫山高》以辩。

今庙中石刻引《墉城记》: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庙额曰凝真观,从祀有白马将军,俗传所驱之神也。

巫峡山最嘉处,不问阴晴,常多云气,映带飘拂,不可绘画,余两过其下,所见皆然。

岂余经过时偶如此,抑其地固然?「行云」之语,亦有所据依耶?世传巫山图,皆非是;虽夔府官廨中所画亦不类。

余令画史以小舠泛中流摹写,始得形似。

今好事者所藏,举不若余图之真也。

庙有驯鸦,客舟将来,则迓于数里之外,或直至县。下船过,亦送数里。人以饼饵掷空,鸦仰喙承取不失一。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

二十里,至东奔滩。高浪大涡,巨艑掀舞,不当一槁叶,或为涡所使,如磨之旋。三老挽招竿叫呼,力争以出涡。

二十里,过归州巴东县,有寇忠愍公祠。县亭二柏,传为公手植。

九十里,至归州。

未至州数里,曰吒滩,其嶮又过东奔。

土人云黄魔神所为也。

连接城下大滩,曰人鲊瓮。

很石横卧,据江十七八。

从人船倾侧,水入篷窗,危不济。

闻交代胡长文给事已至夷陵,欲陆行,舟车且参辰,义不可相避,泊秭归以须之。

己未。

泊归州。

峡路州郡固皆荒凉,未有若归之甚者。

满目皆茅茨,惟州宅虽有盖瓦,缘江负山,逼仄无平地。

楚熊绎始封于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后始大,奄有今荆湖数千里之广。

州东五里,有清烈公祠,屈平庙也。秭归之名,俗传以屈平被放,其姊女嬃先归,故以名,殆若戏论。好事者或书作此「姊归」字。

倚郭秭归县,亦传为宋玉宅。杜子美诗云:「宋玉悲秋宅。」谓此县傍有酒垆,或为题作「宋玉东家」。

属邑兴山县,王嫱生焉。

今有昭君台、香溪,尚存。

城南二里有明妃庙。

余尝论归为州僻陋,为西蜀之最,而男子有屈、宋,女子有昭君。

阀阅如此,政未易忽。

庚申、辛酉。

泊归州。

归故尝隶湖北,近岁以地望形势正在峡中,乃以属夔,是矣。

而财赋仍隶湖北,岁输止二万缗,而一州两属,罢于奔命,非是。

当别拨此缗补湖北而并以归隶夔,始尽事理。

壬戌。

泊归州。

水骤退十许丈,沿岸滩石森然,人鲊瓮石亦尽出。

望昨夕系舟排亭,乃在半山间。

移舟近东泊。

从船迁徙稍缓,为暗石作触,水入船,几破败。

癸亥。

泊归州。

假郡中小圃,挈孥累暂驻望洋轩。

所谓圃者,崖上不能两亩,花竹萧然。

有秭归、怀忠二小堂。

前后山既高且近,堂堂廪廪,迫而临之,如欲覆压。

甲子。

泊归州。

长文自峡山陆行,暮夜至归乡沱渡江,往渡头迓之。

余前入蜀时,亦以江涨不可泝,自此路来,极天下之艰险。

乃告峡州守管鉴、归州守叶默、倅熊浩及夔漕沈作砺,请略修治。

先是过麻线堆下,人告余不须登山,有浮屠法宝于山脚刊木开路,尽避麻线之厄,县尉孙某作小记龛道傍石壁上。

余感之,谓一道人独能办此,况以官司力耶?乃作《麻线堆诗》以遗四君。

是时,余改成都路制置使,号令不及峡中,故以诗道之。

继而四君皆相听许,以盐、米募村夫凿石治梯级,其不可施力者,则改从他涂。

除治十六七,商旅遂以通行。

新制使之来正赖此,然犹叹咤行路之难,特不见未修治以前耳。

乙丑、丙寅。泊归州。

丁卯。欲解船,而长文固留,复泊归州。

八月戊辰,朔。发归州。两岸大石连延,蹲踞相望,顽很之态,不可状名。

五里,入白狗峡。山特奇峭,峡左小溪入玉虚洞中,可容数百人。

三十里,至新滩。

此滩恶名豪三峡,汉、晋时,山再崩,塞江,所以后名新滩。

石乱水汹,瞬息覆溺,上下欲脱免者,必盘博陆行,以虚舟过之。

两岸多居民,号滩子,专以盘滩为业。

余犯涨潦时来,水漫羡不复见滩,击楫飞度,人翻以为快。

八十里,至黄牛峡。

上有洺川庙,黄牛之神也,亦云助禹疏川者。

庙背大峰,峻壁之上,有黄迹如牛,一黑迹如人牵之,云此其神也。

庙门两石马,一马缺一耳,东坡所书欧阳公梦记及诗甚详。

至今人以此马为有灵,甚严惮之。

古语云:「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其山岧嶢,终日犹望见之。

欧阳公诗中亦引用此语。

然余顺流而下,回首即望断,「如故」之语,亦好事者之言耳。

自此以往,峡山尤奇,江道转至黄牛山背,谓之假十二峰。

过假十二峰之下,两岸悉是奇峰,不可数计,不可以图画摹写,亦不可以言语形容,超妙胜绝,殆有过巫阳处。

欧阳公所以泝峡来游,正不为黄牛庙也。

黄牛峡尽,则扇子峡。

虾蟆碚在南壁半山,有石挺出,如大蟆,呿吻向江。

泉出蟆背山窦中,漫流背上散下。

蟆吻垂颐颔间如水帘以下于江,时水方涨,蟆去江面才丈余,闻水落时,下更有小矶承之。

张又新《水品》亦录此泉。

蜀士赴廷对,或挹取以为砚水,过此,则峡中滩尽矣。

三十里,得南岸平地,曰平善垻。

出峡舟至是皆檥泊,相庆如更生。

舟师、篙工皆有犒赐,上下欢然。

将吏以刺字通贺,不待至至喜亭也。

舟将至平善坝,青天烈日中,忽大风急雨倾盆。

食顷,至坝下,风定雨止,晴色如故,若江渍之神相送者。

己巳。

发平善坝。

三十里,早食。

时至峡州。

登至喜亭。

敝甚,不称坡翁之记。

州宅有楚塞楼,山谷所名。

古语曰:「荆门虎牙,楚之西塞。

」夷陵即其地。

自古以为重镇。

三国时,又为吴之西陵。

陆逊以为夷陵要害,国之关限。

今吴、蜀共道此地,但为蕞尔荒垒耳。

郡圃又有尔雅台,相传郭景纯注《尔雅》于此。台对一尖峰,曰郭道山,景纯所居也。

夷陵县有欧阳公草堂一间,亦已圮坏。

对江渡即登峡山,陆路之始也。

向余入蜀时,以涨江不可泝,自此徒行,备尝艰厄。

过渡有甘泉寺,山上有泉及姜诗妻庞氏祠,相传为涌泉跃鲤之地。

傍近又有姜诗泉,此地之信否,未可决也。

百四十里,至杨木寨,宿。

向离蜀都至汉嘉,则江之两岸皆山矣。

入夔州,则山忽陡高,无不摩云者。

自嘉以来,东西三千里,南北绵亘,以入蕃夷之界,又莫知其几千里,不知其几千万峰,山之多且高大如此,然自出夷陵,至是回首西望,则杳然不复一点,惟苍烟落日,云平无际,有登高怀远之叹而已。

庚午。发杨木寨。八十里,至江陵之枝江县。四十里,至松滋县。二百十里,至荆南之沙头,宿。沙头一名沙市。

辛未。泊沙头。道大隄,入城谒诸官。

壬申、癸酉。

泊沙头。

江陵帅辛弃疾幼安招游渚官。

败荷剩水,虽有野意,而故时楼观,无一存者。

后人作小堂,亦草草。

旧对此有绛帐台,今在营寨中,无复遗迹。

章华台在城外野寺,亦粗存梗概。

询龙山落帽台,云在城北三十里,一小丘耳。

息壤在子城南门外,旧记以为不可犯,畚锸所及,辄复如故,又能致雷雨。

唐元和中,裴宙为牧,掘之六尺,得石楼如江陵城楼状。

是岁,霖雨为灾。

用方士说复埋之,一夕如故,旧传如此。

近岁遇旱,则郡守设祭掘之,畚其土于傍,以俟报应。

往往掘至石楼之檐,而雨作矣。

则复以故土还覆之,不闻其壤之息也。

然掘土而致雨,则辛幼安云:「亲验之而信。

甲戌。泊沙头。

乙亥。移舟出大江,宿江渎庙前。

丙子。

发江渎庙。

七十里,至公安县。

登二圣寺。

二圣之名,江湖间竞尚之,即在处佛寺门两金刚神也。

此则迁之殿上。

传记载发迹灵异,大略出于梦应。

云是千佛数中最后者,一名娄至德,一名青叶髻。

江岸喜隤,或时巨足迹印其处则隤止。

百二十五里,至石首县对岸宿。县下石矶,不可泊舟。

丁丑。

发石首。

百七十里,至鲁家洑。

自此至鄂渚,有两途。

一路遵大江,过岳阳及临湘、嘉鱼二县。

岳阳通洞庭处,波浪连天,有风即不可行,故客舟多避之。

一路自鲁家洑入沌。

沌者,江傍支流,如海之?,其广仅过运河,不畏风浪。

两岸皆芦荻,时时有人家。

但支港通诸小湖,故为盗区;客舟非结伴作气不可行。

偶有鄂兵二百更戍,欲归过荆南,遂以舟载,使偕行。

自鲁家洑避大江入沌,月明行三十里,宿。

戊寅、己卯。皆早暮行沌中。

庚辰。行过所谓百里荒者。皆湖滦茭芦,不复人迹,巨盗之所出没。月色如昼,将士甚武。彻夜鸣艣,弓弩上弦,击鼓钲以行,至晓不止。

辛巳。

晨出大江,午至鄂渚。

泊鹦鹉洲前南布堤下。

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閈甚盛,列肆如栉。

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监司帅守刘邦翰子宣而下,皆来相见邀饭,皆曰未敢定日。及欲移具舟次,余笑曰:「若定日则莫若中秋,张具则莫欲南楼。」众亦笑许。

壬午。

晚,遂集南楼。

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

轮奂高寒,甲于湖外。

下临南市,邑屋鳞差。

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

天无纤云,月色奇甚。

江面如练,空水吞吐。

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

向在桂林时,默数九年之间,九处见中秋,其间相去或万里,不胜漂泊之叹,尝作一赋以自广。

及徙成都,两秋皆略见月。

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

去年尝题数语于大慈楼上,今年又忽至此。

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

然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坐中亦作乐府一篇,俾鄂人传之。

水调歌头 #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所谓十一处见中秋,今略识于此。

始自酉年计之,是年直东观,戌年檥船松江垂虹亭下,亥年泛阳羡罨画溪,子年守栝苍,丑年内宿玉堂,寅年使虏次睢阳,卯年自西掖出泊吴兴城外,辰年归石湖,巳午年帅桂林,未、申年帅成都,而今酉年客武昌也。

癸未。泊鄂州南楼,月色如昨夜。

甲申。泊鄂州。蜀兵远送者,封桩裹粮之具,至此当尽数贸易,非三日不可了,故为之留。

统帅李川邀看新寨。

鄂营昔皆茇舍,今始易以瓦屋,方毕四分之一。

登压云亭,则前后尽见,周络井井,甚有条理。

将司中又有雅歌、整暇二堂,皆面江山,登览超胜。

乙酉、丙戌。泊鄂州。遣送兵之半归成都。

丁亥。风作,不可行。

戊子。早解维欲出,江风不已,至暮逾甚,又留一夕。土人云:「江上社前后,辄大风数日,谓之社风。上下水船悉不行。」果然。

己丑。

社风稍缓,解维小泊汉口。

汉水自北岸出,清碧可鉴,合大江浊流,始不相入。

行里许,则为江水所胜,浑而一色。

凡水自两岸出于江者皆然。

其行缓,故得澄莹。

大江如激箭,万里奔流,不得不浊也。

午后风息,通行。

百八十里,至三江口,宿。

三江之名所在多有,凡水参会处,皆称之。

庚寅。发三江口。辰时过赤壁,泊黄州临臯亭下。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岩」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

郡将招集东坡雪堂。

郡东山垄重复,中有平地,四向皆有小冈环之。

东坡卜居时,是亦有取于风水之说。

前守鸠材欲作设厅,已而辍作雪堂,故稍宏壮。

堂东小屋,榜曰东坡,堂前桥亭曰小桥,皆后人旁缘命之。

对面高坡上,新作小亭曰高寒,姑取《水调》中语,非当时故实。

然此亭正对东岸武昌数峰,亦登览不凡处。

晚过竹楼,郡治后赤壁山上方丈一间耳。

转至栖霞楼,面势正对落日,晖景既堕,晴霞亘天末,并染川流,醺黄酣紫,照映下上,盖日日如此,命名有旨也。

楼之规制甚工,问其人,则曰故相秦申王生于临臯舟中,黄人作庆端堂于其处,近年撒而作栖霞云。

黄冈岸下素号不可泊舟,行旅患之。

余舟亦移泊一湾渚中。

盖江为赤壁一矶所撄,流转甚驶,水纹有晕,散乱开合全如三峡。

郡议欲开澳以归宿客舟,未决。

辛卯。发黄州。四十里,过巴河。水清澈,自北岸入浊流如汉口。通行二百三十里,至桐木沟,宿。

壬辰。发桐木沟。八十里,至马头,宿。

癸巳。发马头。百二十五里,至江州。泊琵琶亭,前守曹训子序新作,通判吕胜己隶书,《琵琶行》刻石左方。

甲午。

泊江州,登庾楼,前临大江,后对康庐,背、面皆登临奇绝。

又名山大川,悉萃此楼,他处不能兼有,此独擅之。

庾元亮故事,本是武昌南楼,后人以元亮尝刺江州,故亦以庾名此楼。

然景物则有南楼不逮者。

楼下思白堂,正直庐山双剑峰。

相传此名最不利,郡中每二百年辄有兵祸。

父老久愿更名,而无定论。

余欲取东西二林所在,名之双林。

乙未。泊江州。早出南门,去城百里,至濂溪。溪水阔寻丈,漫流荒田中,潴为小湖。郡守潘慈明伯龙新作周先生祠堂及小亭于溪上。

三十里,至太平兴国宫。

在圣治峰下,左则香炉、石顶诸峰,右则狮子、莲花诸峰,面对蕲、黄诸山,形胜之地也。

宫之尊神曰九天采访使者。

唐开元中,见梦玄宗,作庙于此。

南唐号升元府,本朝更宫名而加号使者曰应元保运。

相传唐创庙时,林木皆浮出江上,命曰神运云。

绍兴初,贼李成破江州,纵兵大掠,焚宫净尽,所存止外门数间。

其后道士复修建,惟真君之殿差如法,余率因陋就寡。

从屋在山下及涧之外者,今皆灌木生之,猝不可复矣。

又道士辈各自开户牖,荒凉之象可掬。

入山五里,至东林寺,晋惠远师道场也。

自晋以来,为星居寺,数十年前始更十方,楼阁堂殿,奇巧巨丽,然皆非晋旧屋。

虎溪涓涓一沟,不能五尺阔,远师送客,乃独不肯过此,过则林虎又为号鸣焉。

白莲花亦不复种花,独远公与十八贤祠堂,犹榜曰莲社。

山上五杉阁,晋杉也。

近年为主僧所伐。

阁后舍利塔,鸠摩罗什所携来以瘗者,其屋又南唐时所改作。

独聪明泉如故,商仲堪与远公谈《易》处也。

凡山之故物,如袈裟、麈扇,皆已不存。

承平时独有晋安帝辇、佛驮耶舍革舃、谢灵运贝叶经,更李成乱,今皆亡去。

成屯此寺,故与西林并,得不爇,而唐以来诸刻皆无恙。

最可称者,李邕寺碑,开元十九年作。

并张又新碑阴,大中十年作。

李讷《兀兀禅师碑》,张庭倩书。

颜鲁公题碑之两侧,略云:

永泰丙午,真卿佐吉州。

夏六月,次于东林。

仰庐阜之炉峰,想远公之遗烈。

升神运殿,礼僧伽衣。

观生法师麈尾扇、谢灵运翻《涅槃经》、贝多梵夹,忻慕不足,聊寓刻于张、李二公耶舍禅师之碑侧。

自鲁公题后,世因传此石为张李碑。又有柳公权《复寺碑》,大中十一年作,书法尤遒丽。又有李肇、蔡京、苗绅等碑,皆佳。

远师塔,寺西数十步,晋杉存焉。

出虎溪门,隔路有涧从东来,涧上峰如屏障,翠樾蒙密,绝似杭之灵隐之飞来峰下。

余嘱主僧法才作亭,名曰过溪,呼山夫锄治作址,一夕毕。

僧约以冬初可断手。

自是东林增一胜处,而余于山中亦附晋、唐诸贤以不朽矣。

寺东北隅有新作白乐天草堂。乐天元和十年为州司马,作堂香炉峰北遗爱寺南,往来游处焉。后与寺并废,今所作非元和故处也。

远师塔西即西林寺,惠永师道场也。

案:诸碑始于伪赵时竺昙现而成于惠永,规摹大略似东林而微小。

此地旧名香谷,永先作此寺,远徙而为邻,号东林,至今称二林焉。

主寺久不得人,廊庑缺坏,榛蔓生之,惟殿堂仅存。

独余主院一僧,余入山时,亦藏逃不见。

寺有《西林道场碑》,隋太常博士渤海欧阳询撰,大业十二年作,而不着书人姓名。

笔意清润,微有肉,酷似虞永兴,然结字之体,则全是率更法。

疑询在隋时作此体,入唐始加劲瘦刻削也。

颜鲁公题其碑额之上,亦以永泰丙午岁游东林时来。

大略谓缅怀远、现之遗烈,跻重阁,观张僧繇画佛像、梁武帝蹙绵绣锦囊,因题欧阳公撰永公碑阴。

然其实乃题碑额之上,非碑阴也。

碑阴别有大中时游人题名,笔法亦不凡。

还,宿东林。 #

丙申。离东林。饭太平宫前草市中。过清虚庵,在拨云峰下。晚,入城。

庐山虽号九屏,然其实不甚深。

山行皆绕大峰之足,远望只一独山也。

然比他山为最高,云绕山腹则雨,云翳山顶则晴。

俗云:「庐山戴帽,平地安竈。

庐山系腰,平地安桥。

」此语可与「滟澦如象,瞿唐莫上,滟澦如马,瞿唐莫下」为对。

九月丁酉,朔。泊江州。风作,终日不行。

戊戌。风小止。巳时发江州,回望庐山渐束而高,不复迤逦之状。过湖口,望大孤如道士冠立碧波万顷中,亦奇观也。

九十里,至交石夹,宿。

己亥。

发交石夹。

东望小孤如艾炷,午后过之。

澎浪矶在其南。

风起波作,又行食顷。

通行八十里,泊滶背洲。

欲拍马当,风甚不可前。

江中有风,则白头浪作,便不可行。

庚子。风未止。强移船数里,至马当对岸小港中泊。

辛丑。风少缓,移舟五六里,风复作波斯夹。泊夹中,浪犹汹涌。

壬寅。泊波斯夹。日暮,风息月明,欲行。船人鬨云小龙见于岸侧。竞往观,则已夜。

癸卯。

发波斯夹,至皖口。

北岸淮山相迎,绵延不绝。

灊、皖、琅琊,云物缥缈,生平未曾着脚处也。

南岸自牛矶、雁汊行几二百里,至长风沙下口,宿。

甲辰。发长风沙。百里,午至池州池口。泊望淮亭,去城尚十余里。夜,大风。舟楫摇荡,通昔不寐。

乙巳。

泊池州。

入城,登九华楼,作重九。

风雨陡作,懒至齐山,望之数里间。

一土山极庳小,上有翠微亭,特以杜牧之诗传耳。

九华稍秀出,然不逮所闻。

夜移舟出江,却入南湖口,泊非水亭。

丙午。离池州。十数里风作,泊清溪口。

丁未。泊清溪。九华所谓九峰者,至此始见之。

戊申。发清溪。泊长风沙。

己酉。发长风沙。入夹行。晚,泊太平州。

庚戌。登凌歊台。台宋武帝所作,为登临。往迹更兵烬,重修草草,道径亦芜莽不治,塔寺亦萧索。

辛亥。发太平州。

壬子。至建康府。泊赏心亭下。

癸丑。集玉麟堂。

甲寅、乙卯。

泊建康。

从留守枢密刘公行视新修外城。

自赏心亭渡南岸,由旧二水亭基登小舆,转至伏龟楼基,徘徊四望,金陵山本止三面,至此则形势回互,江南诸山与淮山团圞,应接无复空阙。

唐人诗所谓「山围故国周遭在」者,惟此处所见为然。

凡游金陵者,若不至伏龟,则如未始游焉。

一城之势,此地最高,如龟昂首状。

楼之外,即是坡壠绵延,无濠堑,自古为受敌处。

相传曹彬取李煜,自此入也。

行城十之九,乃下。登舟至清溪阁,南朝诸人为游息处,比年修治为阁。及小圃傍,有空地,可种植。隶漕司,不可得。自清溪泛舟,还集玉麟。

丙辰。发建康。

丁巳。

泊长芦。

襆被宿寺中。

此为菩提达磨一苇浮渡处。

寺在沙洲之上,甚雄杰。

江波淙齧,行且及门。

寺前旧有居人,今皆荡去。

岸下不可泊舟,移在五里所一港中。

寺有一苇堂以祠达磨。

戊午。开启法会庆圣节道场。毕,登舟。

己未。至镇江府。闸已闭,运河浅淤,买小舟,盘博,不胜烦劳。

庚申、辛酉。泊镇江。

壬戌。发镇江。久去江、浙,奔走川、广,乍入舫艋,萧然有渔钓旧想,不知其身之自天末归也。

癸亥。昼夜行。

甲子。至常州。

乙丑。泊常州。

丙寅。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冬十月丁卯,朔。雨中,行不住。

戊辰。未至浒墅十里所,泊。

己巳。晚,入盘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