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渠杂识

后渠杂识  (明)崔铣 撰

  ○杨继宗 #

  都御史杨公继宗居忧时,阉宦汪直以龙幸延揽名士。

闻杨公治郡名,往吊。

公衰绖于坟所,直趋至坟所。

拜起,手捋公须,曰:“比闻杨继宗名,今貌乃尔。

”公曰:“继宗貌陋,但亏体辱亲,未之敢也。

”直不复敢言。

直时威震海内,不屈者,公一人耳。

  ○宪皇 #

  天顺末,谗者谓宪皇景帝尝废之,当别立嗣。

英皇意颇疑之,独李贤不从。

一日,上病卧便殿,召贤谕曰:“今庶事颇宁,顾大者反捋,奈何?”贤曰:“此国本也。

”力陈不可动。

上曰:“然则,此位竟传太子乎?”贤叩头贺曰:“宗祉幸甚。

”遂传旨召太子。

须臾至,贤曰:“殿下事定。

”趋出谢。

太子抱上足,对泣。

谗遂不行。

成化初,贤遭丧夺情,实宪皇固眷云。

  ○王忠肃 #

  王忠肃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

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

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第,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所得仕。

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耶?”裂卷火之。

  ○英皇 #

  英宗于便殿,屏左右,谓李贤曰:“吉祥好预国政,闻四方奏事者必先造其门。

奈何?”贤曰:“自古人主权不可下移。

若陛下每事白断,惟公道处之,则彼渐不敢预。

而趋附之人,亦自少矣。

”上曰:“朕意亦然。

”会石亨败,家居。

其从子定远侯彪,谋出镇大同。

讽大同荐己,上廉其诈,并逮亨置于法。

  ○李巡抚 #

  嘉兴当孔道,内臣往来,百方需索。

李公与菱藕历日内臣曰:“我无用此。

太守幸与我金钱,或好布绢。

”公曰:“诺。

”即出牒取库金钱,去与太监市布绢。

即索金钱,内又出牒取库金钱,入馈。

曰:“布绢、金钱去也。

幸与印券附案,他日磨勘。

”内臣咋舌,不敢受。

公有大节,持风裁,藩臬、御史皆敬惮公。

公诛锄奸豪,尽束手敛迹。

但得改过即止,不深究。

超升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外戚、宦官庄田多占民间地土,公悉夺而还之。

由是权贵敛迹。

  ○杨知府 #

  杨公继宗知嘉兴府,有二势人子由医官谋署县篆,大窃帑金,莫敢谁何。

公至,收治追金。

御史行郡,欲出之,乃诘公曰:“盗有,失主何人也?”公曰:“朝廷即失主。

”又诘曰:“原告何人也?”公曰:“知府即原告。

”御史惭而退。

  ○梁俭庵 #

  梁俭庵为户部侍郎,廷臣以户部尚书乃国计大臣,总领财赋,得人实难。

太宰许公独荐公堪任,复升户部尚书。

不数月,上手敕,命公监吏部、都察院,考察京官,盖异典也。

公即日赴吏部考察,凡降调黜留,公议居多,士论大服。

是岁,刑部重狱不决者四事。

上命公兼掌刑部印信勘问之。

数日间,四事俱得,其拟罪各当。

奏上,上览之喜,谓中官张佐曰:“得尚书如才者十二员,朕无忧矣。

”尝诏还梁俭庵司徒。

途人丐子相语曰:“今天眼开,取回梁爷。

”然则,司马入朝,百姓留之,宜也。

  ○韩忠定 #

  韩忠定,年五十时丧其阃夫人,子辈数以再娶并妾为劝,言及,辄怒云:“我年已至此,复何为哉?”卒独处,惟一室,虽使婢亦不容入。

遇冬寒,命小孙温足,教念书作对句,虽处极贵,自奉甚薄。

其清心寡欲如此。

  ○耿九畴 #

  耿九畴、轩轨皆廉介之士,操履素定,天下信之。

天顺初,首用耿为都御史,轩为刑部尚书。

耿欲纠石亨之罪,为所排,黜为江西布政,寻转四川。

上知其为人清正,但为亨辈所嫉。

一日,泛论人才,念及九畴非其罪。

贤因曰:“此人操行诚不易得。

”因礼部缺人,召至京师。

上怜其衰,命为南京刑部尚书,且曰:“遂其优闲可也。

  ○曹文忠 #

  曹文忠鼐为人疏通俊爽,初为校官不乐,愿得繁剧一职,改泰和典史。

时中使旁午,置邮无虚日。

公处之裕如,延礼名儒,益进学不倦,复修举子业,遂登进士及第。

西杨先生嘉其志,荐入经筵,复入阁与政。

士林荣之。

自东杨后,议大事多决于鼐,明敏之才,颇相类焉。

  ○顾御史 #

  宣德初,许臣僚燕乐,歌妓满前,纪纲为之不振。

朝廷以顾公为都御史,禁用歌妓,纠正百僚,朝纲大振。

天下想望其风采。

元勋贵戚俱惮之。

陕西布政司周景贪淫无度,公齿欲除之,累置之法,上累释之,不能伸其激浊之志。

正统初,以疾乞临。

继其位者莫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