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

博物志 〔晋〕张华

目录

卷一

地理略自魏氏目已前夏禹治四方而制之

山水总论 #

五方人民 #

物产

卷二

外国

异人

异俗

异产

卷三

异兽

异鸟

异虫

异鱼

异草木 #

 

卷四

物性

物理

物类

药物

药论

食忌

药术

戏术

 

卷五

方士

服食

辨方士 #

 

卷六

人名考 #

文籍考 #

地理考 #

典礼考 #

乐考

服饰考 #

器名考 #

物名考 #

 

卷七

异闻

卷八

史补

卷九

杂说上 #

卷十

杂说下 #

 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

出所不见,粗言远方,陈山川位象,吉凶有征。

诸国境界,犬牙相入。

春秋之后,并相侵伐。

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山川地泽,略而言之,正国十二。

博物之士,览而鉴焉。

博物志卷之一 #

地理略自魏氏目已前夏禹治四方而制之

 《河图括地象》曰:地南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

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

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

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布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好城也。

 中国之城,左滨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万五千里。东至蓬莱,西至陇右,右跨京北,前及衡岳,尧舜土万里,时七千里。亦无常,随德劣优也。

尧别九州,舜为十二。

秦,前月蓝田之镇,后有胡苑之塞,左崤函,右陇蜀,西通流沙,险阻之国也。

 蜀汉之土与秦同域,南跨邛笮,北阻褒斜,西即隈碍,隔以剑阁,穷险极峻,独守之国也。

 周在中枢,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面少室,北有太岳,三河之分,雷风所起,四险之国也。

魏,前枕黄河,背漳水,瞻王屋,望梁山,有蓝田之宝,浮池之渊。

赵,东临九州,西瞻恒岳,有沃瀑之流。飞壶、井陉之险,至于颍阳、涿鹿之野。

燕,却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

 齐,南有长城、巨防、阳关之险;北有河、济,足以为固;越海而东,通于九夷;西界岱岳、配林之险,阪固之国也。

鲁,前有淮水,后有岱岳、蒙、羽之向,洙、泗之流。大野广土,曲阜尼丘。

宋,北有泗水,南迄睢濄,有孟诸之泽、砀山之塞也。

楚,后背方城,前及衡岳,左则彭蠡,右则九疑,有江汉之流,实险阻之国也。

南越之国,与楚为邻。五岭已前至于南海,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

吴,左洞庭,右彭蠡,后滨长江,南至豫章,水戒险阻之国也。

东越通海,处南北尾闾之间。三江流入南海,通东治,山高海深,险绝之国也。

卫,南跨于河,北得洪水,南过汉上,左通鲁泽,右指黎山。

赞曰: #

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

侯王设险,守固保疆。远遮川塞,近备城堭。

司察奸非,禁御不良。勿恃危阨,恣其淫荒。

无德则败,有德则昌。安屋犹惧,乃可不亡。

进用忠直,社稷永康。教民以孝,舜化以彰。

 天地初不足,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足以立四极。

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帝,而怒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故天后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注焉。

 昆仑山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

 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

 《考灵耀》曰: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其中矣。

地常动不止,譬如人在舟而坐,舟行而人不觉。

七戎六蛮,九夷八狄,经总而言之,谓之四海。

言皆近海,海之言晦昏无所睹也。

 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三尺以上为粪,三尺以下为地。

五岳:华、岱、恒、衡、嵩。

按北太行山而北去,不知山所限极处。亦如东海不知所穷尽也。

石者,金之根甲。石流精以生水,水生木,木含火。

 汉北广远,中国人鲜有至北海者。

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北伐单于,至瀚海而还,有北海明矣。

【 周日用曰:余闻北海,言苏武牧羊之所去,年德甚迩,柢一池,号北海。

苏武牧羊,常在于是耳。

此地见有苏武湖,非北溟之海。

 汉使张骞渡西海,至大秦。西海之滨,有小昆仑,高万仞,方八百里。东海广漫,未闻有渡者。

 南海短狄,未及西南夷以穷断。今渡南海至交趾者,不绝也。

 《史记?封禅书》云:威宣、燕昭遣人乘舟入海,有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神人所集。

欲采仙药,盖言先有至之者。

其鸟兽皆白,金银为宫阙,悉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四渎河出昆仑墟,江出岷山,济出王屋,淮出桐柏。

八流亦出名山:渭出鸟鼠,汉出嶓冢,洛出熊耳,泾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涪尾,沔出月台,沃出太山。

水有五色,有浊有清。

汝南有黄水,华山有黑水、泞水。

渊或生明珠而岸不枯,山泽通气,以兴雷云,气触石,肤寸而合,不崇朝以雨。

 江河水赤,名曰泣血。道路涉骸,于河以处也。

山水总论 #

 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赏封内名山者,通灵助化,位相亚也。

故地动臣叛,名山崩,王道讫,川竭神去,国随已亡。

海投九仞之鱼,流水涸,国之大诫也。

泽浮舟,川水溢,臣盛君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小人握命,君子陵迟,白黑不别,大乱之征也。

 《援神契》曰:五岳之神圣,四渎之精仁,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太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长短。

五方人民 #

东方少阳,日月所出,山谷清,其人佼好。

西方少阴,日月所入,其土窈冥,其人高鼻、深目、多毛。

南方太阳,土下水浅,其人大口多傲。

北方太阴,土平广深,其人广面缩颈。

中央四析,风雨交,山谷峻,其人端正。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

 有山者采,有水者渔。山气多男,泽气多女。平衍气仁,高凌气犯,丛林气躄,故择其所居。居在高中之平,下中之高, 则产好人。

 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虫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

 山居之民多瘿肿疾,由于饮泉之不流者。

今荆南诸山郡东多此疾尰。

由践土之无卤者,今江外诸山县偏多此病也。

【 卢氏曰:不然也。

在山南人有之,北人及吴楚无此病,盖南出黑水,水土然也。

如是不流泉井界,尤无此病也。

物产

 地性含水土山泉者,引地气也。

山有沙者生金,有谷者生玉。

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

上芝为车马,中芝为人形,下芝为六畜。

土山多云,铁山多石。

五土所宜,黄白宜种禾,黑坟宜麦黍,苍赤宜菽芋,下泉宜稻,得其宜,则利百倍。

和气相感则生朱草。山出象车,泽出神马,陵出黑丹,阜出土怪。江出大贝,海出明珠,仁主寿昌,民延寿命,天下太平。

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神龙灵龟行于穴中矣。

 神宫在高石沼中,有神人,多麒麟,其芝神草有英泉,饮之,服三百岁乃觉,不死。去琅玡四万五千里。三珠树生赤水之上。

 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老。多大蛇,为人害,不得居也。

博物志卷之二 #

外国

 夷海内西北有轩辕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渚沃之野,鸾自野,民食凤卵,饮甘露。

 白民国,有乘黄,状如狐,背上有角,乘之寿三千岁。

 君子国,人衣冠带剑,使两虎,民衣野丝,好礼让,不争。土千里,多熏华之草。民多疾风气,故人不番息,好让,故为君子国。

 三苗国,昔唐尧以天下让于虞,三苗之民非之。帝杀,有苗之民叛,浮入南海,为三苗国。

 驩兜国,其民尽似仙人。帝尧司徒。驩兜民常捕海岛中,人面鸟口,去南国万六千里,尽似仙人也。

 大人国,其人孕三十六年,生白头,其儿则长大,能乘云而不能走,盖龙类。去会稽四万六千里。

 厌光国民,光出口中,形尽似猿猴,黑色。

 结胸国,有灭蒙鸟。

奇肱民善为拭扛,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

汤时西风至,吹其车至豫州。

汤破其车,不以视民,十年东风至,乃复作车遣返,而其国去玉门关四万里。

 羽民国,民有翼,飞不远,多鸾鸟,民食其卵。去九疑四万三千里。

 穿胸国,昔禹平天下,会诸侯会稽之野,防风氏后到,杀之。

夏德之盛,二龙降庭。

禹使范成光御之,行域外。

既周而还至南海,经防风,防风之神二臣以涂山之戮,见禹使,怒而射之,迅风雷雨,二龙升去。

二臣恐,以刃自贯其心而死。

禹哀之,乃拔其刃疗以不死之草,是为穿胸民。

 交趾民在穿胸东。

 孟舒国民,人首鸟身。其先主为霅氏,训百禽,夏后之世,始食卵。孟舒去之,凤皇随焉。

异人

 《河图玉板》云: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大秦国人长十丈,中秦国人长一丈,临洮人长三丈五尺。

 禹致群臣于会稽,防风氏后至,戮而杀之,其骨专车。长狄乔如,身横九亩,长五丈四尺,或长十丈。

 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十二见于临洮,长五丈,足迹六尺。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大人国僬侥氏,长三丈。《诗含神雾》曰:东北极人长九丈。

 东方有螗螂,沃焦。防风氏长三丈。短人身九寸。远夷之民雕题、黑齿、穿胸、檐耳、大足、岐首。

 子利国,人一手二足,拳反曲。

 无启民,居穴食土,无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还化为人。细民,其肝不朽,百年而化为人。皆穴居处,二国同类也。

 蒙双民,昔高阳氏有同产而为夫妇,帝放之北野,相抱而死,神鸟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皆活,同颈二头、四手,是蒙双民。

 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

又说得一布衣,从海浮出,其身如中国人衣,两袖长二丈。

又得一破船,随波出在海岸边,有一人项中复有面,生得,与语不相通,不食而死。

其地皆在沃沮东大海中。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呕丝之野,有女子方跪,据树而呕丝,北海外也。

江陵有猛人,能化为虎,俗又曰虎化为人,好着紫葛人,足无踵。

日南有野女,群行见丈夫,状皛目,裸袒无(衤尃)。

异俗

 越之东有骇沐之国,其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

父死则其母而弃之,言鬼妻不可与同居。

【 周日用曰:既其母为鬼妻,则其为鬼子,亦合弃之矣。

是以而蛮夷于禽兽犬豕一等矣,禽兽犬豕之徒犹应不然也。

 楚之南有炎人之国,其亲戚死,朽之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为孝也。

 秦之西有义渠国,其亲戚死,聚柴积而焚之熏之,即烟上谓之登遐,然后为孝。

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中国未足为非也。

此事见《墨子》。

【 周日用曰:此事庶几佛国之法宜如是乎?中国之徒,不如此也。

 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妇人妊娠七月而产。临水生儿,便置水中。浮则取养之,沉便弃之,然千百多浮。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身饰。

 毋丘俭遣王颀追高句丽王宫,尽沃沮东界,问其耆老,言国人常乘船捕鱼,遭风吹,数十日,东得一岛,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其俗常以七夕取童女沉海。

 交州夷名曰俚子。

俚子弓长数尺,箭长尺余,以燋铜为镝,涂毒药于镝锋,中人即死,不时敛藏,即膨胀沸烂,须臾肌肉燋煎都尽,唯骨耳。

其俗誓不以此药法语人。

治之,饮妇人月水及粪汁。

时有差者。

唯射猪犬者,无他,以其食粪故也。

燋铜者,故烧器。

其长老唯别燋铜声,以物杵之,徐听其声,得燋毒者,便凿取以为箭镝。

 景初中,苍梧吏到京,云:“广州西南接交州数郡,桂林、晋兴、宁浦间人有病将死,便有飞虫大如小麦,或云有甲,在舍上。

人气绝,来食亡者。

虽复扑杀有斗斛,而来者如风雨,前后相寻续,不可断截,肌肉都尽,唯余骨在,便去尽。

贫家无相缠者,或殡殓不时,皆受此弊。

有物力者,则以衣服布帛五六重裹亡者。

此虫恶梓木气,即以板鄣防左右,并以作器,此虫便不敢近也。

入交界更无,转近郡亦有,但微少耳。

异产

 汉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

留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千乘舆闻,并奏其香。

帝取之看,大如鸾卵,三枚,与枣相似。

帝不悦,以付外库。

后长安中大疫,宫中皆疫病。

帝不举乐,西使乞见,请烧所贡香一枚,以辟疫气。

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登日并差。

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十余日,香犹不歇。

帝乃厚礼发遣饯送。

 一说汉制献香不满斤不得受,西使临去,乃发气如大豆者,拭着宫门,香气闻长安数十里,经数月乃歇。

 汉武帝时,西海国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

余胶半两,西使佩以自随。

后武帝射于甘泉宫,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使乃进,乞以所送余香胶续之,座上左右莫不怪。

西使乃以口濡胶为水注断弦两头,相连注弦,遂相着。

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头,终不相离。

西使曰:“可以射。

”终日不断,帝大怪,左右称奇,因名曰续弦胶。

 《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昆吾氏献切玉刀。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刀切玉如脂。布,汉世有献者,刀则未闻。

 魏文帝黄初三年,武都西都尉王褒献石胆二十斤,四年,献三斤。

 临邛火井一所,从广五尺,深二三丈。

井在县南百里。

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热,盆盖井上,煮盐得盐。

入以家火即灭,讫今不复燃也。

酒泉延寿县南山名火泉,火出如炬。

 徐公曰:西域使王畅说石流黄出足弥山,去高昌八百里,有石流黄数十丈,从广五六十亩。

有取流黄昼视孔中,上状如烟而高数尺。

夜视皆如灯光明,高尺余,畅所亲见之也。

言时气不和,皆往保此山。

博物志卷之三 #

异兽

 汉武帝时,大苑之北胡人有献一物,大如狗,然声能惊人,鸡犬闻之皆走,名曰猛兽。

帝见之,怪其细小。

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

虎见此兽即低头着地,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

而此兽见虎甚喜,舐唇摇尾,径往虎头上立,因搦虎面,虎乃闭目低头,匍匐不敢动,搦鼻下去,下去之后,虎尾下头起,此兽顾之,虎辄闭目。

 后魏武帝伐冒顿,经白狼山,逢狮子。

使人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军数百击之,狮子哮吼奋起,左右咸惊。

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狸,起上王车轭,狮子将至,此兽便跳起在狮子头上,即伏不敢起。

于是遂杀之,得狮子一。

还,来至洛阳,三十里鸡犬皆伏,无鸣吠。

 九真有神牛,乃生溪上,黑出时共斗,即海沸,黄或出斗,岸上家牛皆怖,人或遮则霹雳,号曰神牛。

 昔日南贡四象,各有雌雄。其一雄死于九真,乃至南海百有余日,其雌涂土著身,不饮食,穴草,长史问其所以,闻之辄流涕。

越嶲国有牛,稍割取肉,牛不死,经日肉生如故。

大宛国有汗血马,天马种,汉、魏西域时有献者。

文马,赤鬣身白,目若黄金,名吉黄之乘,复蓟之露犬也。能飞食虎豹。

 蜀山南高山上,有物如猕猴。

长七尺,能人行,健走,名曰猴玃,一名马化,或曰猳玃。

伺行道妇女有好者,辄盗之以去,人不得知。

行者或每遇其旁,皆以长绳相引,然故不免。

此得男子气,自死,故取女不取男也。

取去为室家,其年少者终身不得还。

十年之后,形皆类之,意亦迷惑,不复思归。

有子者辄俱送还其家,产子皆如人,有不食养者,其母辄死,故无敢不养也。

及长,与人无异,皆以杨为姓,故今蜀中西界多谓杨率皆猳玃、马化之子孙,时时相有玃爪也。

小山有兽,其形如鼓,一足如蠡。泽有委蛇,状如毂,长如辕,见之者霸。

猩猩若黄狗,人面能言。

异鸟

崇丘山有鸟,一足,一翼,一目,相得而飞,名曰虻,见则吉良,乘之寿千岁。

比翼鸟,一青一赤,在参嵎山。

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曰精卫。故精卫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越地深山有鸟,如鸠,青色,名曰冶鸟。

穿大树作巢如升器,其户口径数寸,周饰以土垩,赤白相次,状如射侯。

伐木见此树,即避之去。

或夜冥,人不见鸟,鸟亦知人不见己也,鸣曰“咄咄上去”!明日便宜急上树去;“咄咄下去”!明日便宜急下。

若使去但言笑而不已者,可止伐也。

若有秽恶及犯其止者,则虎通夕来守,人不知者即害人。

此鸟白日见其形,鸟也;夜听其鸣,人也。

时观乐便作人悲喜,形长三尺,涧中取石蟹就人火间炙之,不可犯也。

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

异虫

 南方有落头虫,其头能飞。其种人常有所祭祀号曰虫落,故因取名焉。其飞因晚便去,以耳为翼,将晓还,复着体,吴时往往得此人也。

 江南山溪中水射工虫,甲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气射人影,随所着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今鹦螋虫溺人影,亦随所着处生疮。

【 卢氏曰:以鸡肠草捣涂,经日即愈。

周日用曰:万物皆有所相感,愚闻以霹雳木击鸟影,其鸟应时落地,虽未尝试,以是类知必有之。

 蝮蛇秋月毒盛,无所蜇螫,啮草木以泄其气,草木即死。人樵采,设为草木所伤刺者亦杀人,毒甚于蝮啮,谓之蛇迹也。

华山有蛇名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常山之蛇名率然,有两头,触其一头,头至;触其中,则两头俱至。孙武以喻善用兵者。

异鱼

南海有鳄鱼,状似鼍,斩其头而干之,去齿而更生,如此者三乃止。

东海有牛体鱼,其形状如牛,剥其皮悬之,潮水至则毛起,潮去则毛伏。

东海鲛(鱼昔)鱼,生子,子惊,还入母肠,寻复出。

吴王江行食鲙,有余,弃于中流,化为鱼。今鱼中有名吴王鲙余者,长数寸,大者如箸,犹有鲙形。

 广陵陈登食脍作病,华佗下之,脍头皆成虫,尾犹是脍。

 东海有物,状如凝血,从广数尺,方员,名曰鲊鱼,无头目处所,内无藏,众虾附之,随其东西。人煮食之。

异草木 #

太原晋阳以北生屏风草。

海上有草焉,名筛。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熟,名曰自然谷,或曰禹余粮。

尧时有屈佚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右詹山,帝女化为詹草,其叶郁茂,其萼黄,实如豆,服者媚于人。

止些山,多竹,长千仞,凤食其实。去九疑万八千里。

江南诸山郡中,大树断倒者,经春夏生菌,谓之椹。

食之有味,而忽毒杀,人云此物往往自有毒者,或云蛇所着之。

枫树生者啖之,令人笑不得止,治之,饮土浆即愈。

博物志卷之四 #

物性

九窍者胎化,八窍者卵生,龟鳖皆此类,咸卵生影伏。

白鹢雄雌相视则孕。或曰雄鸣上风,则雌孕。

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旧有此说,余目所未见也。

大腰无雄,龟鼍类也。无雄,与蛇通气则孕。细腰无雌,蜂类也。取桑蚕则阜螽子咒而成子,《诗》云“螟蛉之子,蜾蠃负之”是也。

蚕三化,先孕而后交。不交者亦产子,子后为???虫?,皆无眉目,易伤,收采亦薄。

鸟雌雄不可别,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二足而翼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

鹊巢门户背太岁,得非才智也。

鸐雉长尾,雨雪,惜其尾,栖高树杪,不敢下食,往往饿死。时魏景初中天下所说。

鹳,水鸟也。伏卵时,卵冷则不孕,取礜石周绕卵,以时助燥气。

山鸡有美毛,自爱其色毛,终日映水,目眩则溺死。

龟三千岁游于莲叶,巢于卷耳之上。

 屠龟,解其肌肉,唯肠连其头,而经日不死,犹能啮物。鸟往食之,则为所得。渔者或以张鸟,遇神蛇复续。

蛴螬以背行,快于足用。

《周官》云:“狢不渡汶水,鸜不渡济水。”鲁国无鸜鹆,来巢,记异也。

橘渡江北,化为樍。今之江东,甚有枳橘。

百足一名马蚿,中断成两段,各行而去。

物理

凡月晕,随灰画之,随所画而阙。 【 《淮南子》云:“未详其法。”】

麒麟斗而日蚀,鲸鱼死则彗星出,婴儿号妇乳出,蚕弭丝而商弦绝。

《庄子》曰:“地二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

积艾草,三年后烧,津液下流成铅锡,已试,有验。

煎麻油,水气尽,无烟,不复沸则还冷,可内手搅之。得水则焰起,散卒而灭。此亦试之有验。

庭州灞水,以金银铁器盛之皆漏,唯瓠叶则不漏。

龙肉以醢渍之,则文章生。

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武帝泰始中武库火,积油所致。

物类

烧铅锡成胡粉,犹类也。烧丹朱成水银,则不类,物同类异用者。

 魏文帝所记诸物相似乱真者:武夫怪石似美玉;蛇床乱蘼芜;荠苨乱人参;杜衡乱细辛;雄黄似石流黄;鳊鱼相乱,以有大小相异;敌休乱门冬;百部似门冬;房葵似狼毒;钩吻草与荇华相似;拔揳与萆薢相似,一名狗脊。

药物

乌头、天雄、附子,一物,春秋冬夏采各异也。

远志,苗曰小草,根曰远志。

芎藭,苗曰江蓠,根曰芎藭。

菊有二种,苗花如一,唯味小异,苦者不中食。

野葛食之杀人。家葛种之三年,不收,后旅生亦不可食。

 《神仙传》云:“松柏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化为琥珀。

”琥珀一名江珠。

今泰山出茯苓而无琥珀,益州永昌出琥珀而无茯苓。

或云烧蜂巢所作。

未详此二说。

 地黄蓝首断心分根莱种皆生。女萝寄生兔丝,兔丝寄生木上,松根不着地。堇花朝生夕死。

药论

 《神农经》曰:上药养命,谓五石之练形,六芝之延年也。

中药养性,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下药治病,谓大黄除实,当归止痛。

夫命之所以延,性之所以利,痛之所以止,当其药应以痛也。

违其药,失其应,即怨天尤人,设鬼神矣。

 《神农经》曰:药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者,入即杀人。

一曰钩吻。

【 卢氏曰:阴也。

黄精不相连,根苗独生者是也。

二曰鸱,状如雌鸡,生山中。

三曰阴命,赤色着木,悬其子山海中。

四曰内童,状如鹅,亦生海中。

五曰鸩,羽如雀,黑头赤喙,亦曰虫?高虫?希,生海中,雄曰虫?希,雌曰虫?高虫?希也。

 《神农经》曰:药种有五物:一曰狼毒,占斯解之;二曰巴豆,藿汁解之;三曰黎卢,汤解之;四曰天雄,乌头大豆解之;五曰班茅,戎盐解之。

毒菜害,小儿乳汁解,先食饮二升。

食忌

人啖豆三年,则身重行止难。

啖榆则眠,不欲觉。

啖麦稼,令人力健行。

饮真茶,令人少眠。

人常食小豆,令人肥肌粗燥。

食燕麦令人骨节断解。

人食燕肉,不可入水,为蛟龙所吞。

人食冬葵,为狗所啮,疮不差或致死。

马食谷,则足重不能行。

雁食粟,则翼重不能飞。

药术

 胡粉、白石灰等以水和之,涂鬓须不白。

涂讫着油,单裹令温暖,候欲燥未燥间洗之。

汤则不得着晚,晚则多折,用暖汤洗讫,泽涂之。

欲染,当熟洗,鬓须有腻不着药,临染时,亦当拭须燥温之。

 陈葵子微火炒,令爆咤,散着熟地,遍蹋之,朝种暮生,远不过经宿耳。

 陈葵子秋种,覆盖,令经冬不死,春有子也。

【 周日用曰:愚闻熟地植生菜兰,将石流黄筛于其上,以盆覆之,实时可待。

又以变白牡丹为五色,皆以沃其根,以紫草汁则变之紫,红花汁则变红,并未试,于理可焉。

此出《尔雅》。

烧马蹄羊角成灰,春夏散着湿地,生?勒。

蟹漆相合成为《神仙药服食方》云。

戏术

削木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成其影,则得火。

取火法,如用珠取火,多有说者,此未试。

 《神农本草》云:鸡卵可作琥珀,其法取伏毈黄白浑杂者煮,及尚软随意刻作物,以苦酒渍数宿,既坚,内着粉中,佳者乃乱真矣。

此世所恒用,作无不成者。

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积着地,经日都冷,遇雨及水浇即更燃,烟焰起。

五月五日埋蜻蜓头于西向户下,埋至三日不食则化成青真珠。又云埋于正中门。

 蜥蜴或名蝘蜒。

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年不灭。

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

《传》云:“东方朔语汉武帝,试之有验。

 取鳖挫令如棋子大,捣赤苋汁和合,厚以茅苞,五六月中作,投池中,经旬脔脔尽成鳖也。

博物志卷之五 #

方士

 魏武帝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四方之术士,如左元放、华佗之徒,无不毕至。

【 周日用曰:曹虽好奇而心道异,如何招引方术之人乎?如囚左元放而兼见杀者,若非变化,奚至灭身?故有道者不合亲之矣。

既要试术,则可乎?】

 魏王所集方士名:

 上党王真、陇西封君达、甘陵甘始、鲁女生、谯国华佗字符化、东郭延年、唐霅、冷寿光、河南卜式、张貂、蓟子训、汝南费长房、鲜奴辜、魏国军吏河南赵圣卿、阳城却俭字孟节、卢江左慈字符放。

 右十六人,魏文帝、东阿王、仲长统所说,皆能断谷不食,分形隐没,出入不由门户。

左慈能变形,幻人视听,厌刻鬼魅,皆此类也。

《周礼》所谓怪民,《王制》称挟左道者也。

 魏时方士,甘陵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却俭。

始能行气导引,慈晓房中之术,善辟谷不食,悉号二百岁人。

凡如此之徒,武帝皆集之于魏,不使游散。

甘始老而少容,曹子建密问其所行,始言本师姓韩字世雄,尝与师于南海作金,投数万斤于海。

又取鲤鱼一双,鲤游行沉浮,有若处渊,其与药者已熟而食。

言此药去此逾远万里,已不可行,不能得也。

 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与养性法,即可仿用。

大略云:“体欲常少,劳无过虚,食去肥浓,节酸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

春夏泄泻,秋冬闭藏。

”详别篇。

武帝行之有效。

 文帝《典论》曰:陈思王曹植《辩道论》云:世有方士,吾王悉招至之: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却俭。

始能行气,俭善辟谷,悉号二百岁人。

自王与太子及余之兄弟,咸以为调笑,不全信之。

然尝试却俭辟谷百日,犹与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

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能如是。

左慈修房中之术,善可以终命,然非有至情,莫能行也。

甘始老而少容,自诸术士,咸共归之,王使却孟节主领诸人。

 近魏明帝时,河东有焦生者,裸而不衣,处火不燋,入水不冻。

杜恕为太守,亲所呼见,皆有实事。

【 周日用曰:焦孝然边河居一庵,大雪,庵倒,人已为死,而视之,蒸气于雪,略无变色。

时或析薪惠人而已,故《魏书》云:“自羲皇以来,一人而已。

”】

 颍川陈元方、韩元长,时之通才者。

所以并信有仙者,其父时所传闻。

河南密县有成公,其人出行,不知所至,复来还,语其家云:“我得仙。

”因与家人辞诀而去,其步渐高,良久乃没而不见。

至今密县传其仙去。

二君以信有仙,盖由此也。

【 周日用曰:岂惟二子乎?】

 桓谭《新论》说方士有董仲君,罪系狱,佯死,臭自陷出,既而复生。

 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

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入口立死。

人信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不亦惑乎?” 【 周日用曰:草既杀人,仍无益寿者也,若杀人无验,则益寿不可信矣。

服食

 左元放荒年法:择大豆粗细调匀,必生熟按之,令有光,烟气彻豆心内。

先不食一日,以冷水顿服讫。

其鱼肉菜果不得复经口,渴即饮水,慎不可暖饮。

初小困,十数日后,体力壮健,不复思食。

 鲛法服三升为剂,亦当随入先食多少增损之。

盛丰欲还者煮葵子及脂苏,服肉羹渐渐饮之,须豆下乃可食。

豆未尽而以实物肠塞,则杀人矣。

此未试,或可以然。

【 周日用曰:一说腊涂黏饼,炙饼令热,即涂之,以意量多少即食之,如常渴即饮冷水,熙热茶耳。

 《孔子家语》曰:“食水者乃耐寒而苦浮,食土者无心不息,食木者多而不治,食石者肥泽而不老,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能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

”《仙传》曰:“虽食者,百病妖邪之所钟焉。

 西域有蒲萄酒,积年不败,彼俗云:“可十年饮之,醉弥月乃解。”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

辨方士 #

 汉淮南王谋反被诛,亦云得道轻举。

【 周日用曰:《汉书》云:淮南自刑,应不然乎?得道轻举,非虚事也。

至今维阳境内,马迹犹存。

且日与成公同处,皆上品真人耳。

既谈道德,肯图叛逆之事?况恒行阴旨,好书艺,不善弋猎,《淮南内书》言神仙黄白之术,去反事远矣。

夫古今书传多黜仙道者,虑帝王公侯废万机,而慕其道,故隐而不书,唯老聃不可掩而云,三百岁后,西游流沙,不知所云。

庾书云蜀有女道士谢自然,白日上升,此外历代史籍未尝言也。

 钩弋夫人被杀于云阳,而言尸解柩空。 【 周日用曰:史云夫人被大风拔树,扬沙揭石,亦不云尸解柩空。】

 文帝《典论》云:议郎李覃学却俭谷食茯苓,饮水中不寒,泄痢殆至殒命。

军祭酒弘农董芬学甘始鸱视狼顾,呼吸吐纳,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

寺人严峻就左慈学补导之术,阉竖真无事于斯,而逐声若此。

 又云:王仲统云:甘始、左元放、东郭延年,行容成御妇人法,并为丞相所录。

间行其术,亦得其验。

降就道士刘景受云母九子元方,年三百岁,莫之所在。

武帝恒御此药,亦云有验。

刘德治淮南王狱,得《枕中鸿宝秘书》,及子向咸而奇之。

信黄白之术可成,谓神仙之道可致,卒亦无验,乃以罹罪也。

【 周日用曰:神仙之道,学之匪一朝一夕而可得。

黄白者也,仍须有分,升腾者应须有骨,安可偶然而得效也。

 刘根不觉饥渴。

或谓能忍盈虚,王仲都当盛夏之月,十垆火炙之不热;当严冬之时,裸之而不寒。

恒山君以为性耐寒暑。

恒山以无仙道,好奇者为之,前者已述焉。

 司马迁云:无尧以天下让许由事。扬雄亦云:夸大者为之。扬雄又云:无仙道。桓谭亦同。

博物志卷之六 #

人名考 #

昔彼高阳,是生伯鲧,布土,取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殷三仁:微子、箕子、比干。

文王四友: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

仲尼四友:颜渊、子贡、子路、子张。

曹参字敬伯。 #

蔡伯喈母,袁公妹曜卿姑也。

古之善射者甘蝇,蝇之弟子曰飞卫。

平原管辂善卜筮,解鸟语。

 蔡邕有书万卷,汉末年载数车与王粲。

粲亡后,相国掾魏讽谋反,粲子与焉。

既被诛,邕所与粲书,悉入粲族子业字长绪,即正宗父,正宗即辅嗣兄也。

初粲与族兄凯避地荆州依刘表,表有女。

表爱粲才,欲以妻之,嫌其形陋周率,乃谓曰:“君才过人而体貌躁,非女婿才。

”凯有风貌,乃妻凯,生业,即女所生。

 太丘长陈寔,寔子鸿胪卿纪,纪子司空群,群子泰,四世于汉、魏二朝有重名,而其德渐小减,故时人为其语曰:“公惭卿,卿惭长。”

文籍考 #

 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郑玄注《毛诗》曰笺,不解此意。或云毛公尝为北海郡守,玄是此郡人,故以为敬。

 何休注《公羊传》,云“何氏学”。又不能解者。或答云:休谦词,受学于师,乃宣此义不出于己。此言为允。

 太古书今见存有《神农经》、《山海经》,或云禹所作。

《周易》,蔡邕云:《礼记?月令》周公作。

【 周日用曰:《礼记》疏云:第一是吕不韦《春秋》,明吕氏所制。

蔡邕云:周公,未之详也。

 《谥法》、《司马法》,周公所作。

 余友下邳陈德龙谓余言曰:《灵光殿赋》,南郡宜城王子山所作。子山尝之泰山,从鲍子真学算,过鲁国而都殿赋之。还归本州,溺死湘水,时年二十余也。

地理考 #

 周自后稷至于文、武,皆都关中,号为宗周。

秦为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

殿东西千步,南北三百步,上可以坐万人,庭中受十万人。

二世为赵高所杀于宜春宫,在杜城南三里,葬于旁。

周时德泽盛,蒿大以为宫柱,名曰蒿宫。

姜嫄嗣祠在墉城,长安西南三十里。

盗跖冢在太阳县西。

赵鞅冢在临水县西。

 始皇陵在骊山之北,高数十丈,周回六七里。

今在阴盘县界。

北陵虽高大,不足以销六丈冰,背陵障,使东西流。

又此山有土无石,运取大石于渭南诸山,故歌曰:“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

千人唱,万人钩,金陵余石大如塸(土屋)。

”其余功力皆如此类。

【 卢氏曰:秦氏奢侈,自知葬用珍宝多,故高作陵园山麓,从难发也,高则难上,固则难攻,项羽争衡之时发其陵,未详其至棺否?】

 旧洛阳字作水边各,汉火行也,忌水,故去水而加佳。又魏于行次为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复去佳加水,変雒为洛焉。

洞庭君山,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又《荆州图经》曰:“湘君所游,故曰君山。”

《南荆赋》:江陵有台甚大,而唯有一柱,众梁皆拱之。

典礼考 #

三让:一曰礼让,二曰固让,三曰终让。

汉丞秦,群臣上书皆曰昧死言。王莽盗位慕古,去昧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

肉刑,明王之制,荀卿每论之。

至汉文帝感太仓公女之言而废之。

班固着论宜复。

迄汉末魏初,陈纪又论宜申古制,孔融云不可。

复欲申之,钟繇、王朗不同,遂寝。

夏侯玄、李胜、曹羲、丁谥建私议,各有彼此,多云时未可复,故遂寝焉。

 上公备物九锡:一、大辂各一,玄牡二驷。

二、衮冕之服,赤舄副之。

三、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四、朱户以居。

五、纳陛以登。

六、虎贲之士三百人。

七、鈇钺各一。

八、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

九、秬鬯一,卣珪瓒副之。

乐考

 汉末丧乱无金石之乐,魏武帝至汉中得杜夔旧法,始复设轩悬钟磬,至于今用之,受于夔也。

服饰考 #

汉末丧乱,绝无玉佩,始复作之。今之玉佩,受于王粲。

古者男子皆丝衣,有故乃素服。又有冠无帻,故虽凶事,皆着冠也。

汉中兴,士人皆冠葛巾。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帢,于是遂废,唯二学书生犹着也。

器名考 #

 宝剑名:钝钩、湛卢、豪曹、鱼肠、巨阙,五剑皆欧冶子所作。龙泉、太阿、工市,三剑皆楚王者。

 风胡子因吴王请干将,欧冶子作。干将阳龙文,莫邪阴漫理,此二剑吴王使干将作。莫邪,干将妻也。 【 夫妻甚喜作剑也。】

 赤刀,周之宝器也。

物名考 #

古骏马有飞兔、腰褭。

周穆王八骏:赤骥、飞黄、白蚁、华骝、騄耳、騧騟、渠黄、盗骊。

唐公有骕骦。 #

项羽有骓。 【 周日用曰:曹公有流影,而吕有赤兔,皆后来之良骏也。】

周穆王有犬名来?毛,毛白。

晋灵公有畜犬,名獒。

韩国有黑犬,名卢。

宋有骏犬,曰昔?隹。

犬四尺为獒。 #

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

徐州人谓尘土为蓬块,吴人谓跋跌。

博物志卷之七 #

异闻

昔夏禹覌河,见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岂河伯耶? 

冯夷,华阴潼乡人也,得仙道,化为河伯,岂道同哉? 

仙夷乘龙虎,水神乘鱼龙,其行恍惚,万里如室。

 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

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宫谷。

又曰石室瑶台,关龙逄谏,桀言曰:“吾之有民,如天之有日,日亡我则亡。

”以为龙逄妖言而杀之。

其后复于山谷下作宫在上,耆老相与谏,桀又以为妖言而杀之。

 夏桀之时,费昌之河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沉沉将灭,若疾雷之声。

昌问于冯夷曰:“何者为殷?何者为夏?”冯夷曰:“西夏东殷。

”于是费昌徙,疾归殷。

武王伐纣至盟津,渡河,大风波。武王操戈秉麾麾之,风波立霁。

鲁阳公与韩战酣而日暮,援戈麾之,日反三舍。

 太公为灌坛令。

武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

今灌坛令当道,废我行。

我行必有大风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

”武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风暴雨从太公邑外过。

 晋文公出,大蛇当道如拱。文公反修德,使吏守蛇。吏梦天使杀蛇曰:“何故当圣君道?”觉而视蛇,则自死也。

 齐景公伐宋,过泰山,梦二人怒。

公谓太公之神,晏子谓宋祖汤与伊尹也。

为言其状,汤晰容多发,伊尹黑而短,即所梦也。

景公进军不听,军鼓毁,公怒,散军伐宋。

 《徐偃王志》云: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

独孤母有犬名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东归。

独孤母以为异,覆暖之,遂烰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

徐君宫中闻之,乃更录取。

长而仁智,袭君徐国,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

偃王又葬之徐界中,今见云狗袭。

偃王既主其国,仁义着闻。

欲舟行上国,乃沟陈、蔡之间,得朱弓矢,以己得知瑞,遂因名为号,自称徐偃王。

江淮诸侯皆伏从,伏从者三十六国。

周王闻,遣使乘驷,一日至楚,使伐之,偃王仁,不忍闻言,其民为楚所败,逃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

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后遂名其山为徐山。

山上立石室,有神灵,民人祈祷。

今皆见存。

 海水西,夸父与日相逐走,渴,饮水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渴而死。弃其策杖,化为邓林。

 澹台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于河,河伯欲之,至阳侯波起,两鲛挟船,子羽左掺璧,右操剑,击鲛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伯,河伯跃而归之,子羽毁而去。

 荆轲字次非,渡,鲛夹船,次非不走,断其头,而风波静除。

【 周日用曰:余尝行经荆将军墓,墓与羊角哀冢邻,若安伯施云:为荆将军所伐,乃在此也。

其地在苑陵之源,求见其墓碑,将军名乃作次飞字也。

 东阿王勇士有菑丘欣,过神渊,使饮马,马沉,欣朝服拔剑,二日一夜,杀二蛟一龙而出,雷随击之,七日七夜,眇其左目。

 汉滕公薨,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丧,驷马不行,局地悲鸣,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焉。

 卫灵公葬,得石椁,铭曰:“不逢箕子,灵公夺我里。”

 汉西都时,南宫寝殿内有醇儒王史威长死,葬铭曰:“明明哲士,知存知亡。崇陇原亹,非宁非康。不封不树,作灵乘光。厥铭何依,王史威长。”

 元始元年,中谒者沛郡史岑上书,讼王宏夺董贤玺绶之功。

灵帝和光元年,辽西太守黄翻上言:海边有流尸,露冠绛衣,体貌完全,使翻感梦云:“我伯夷之弟,孤竹君也。

海水坏吾棺椁,求见掩藏。

”民有襁褓视,皆无疾而卒。

 汉末关中大乱,有发前汉时冢者,宫人犹活。

既出,平复如旧。

魏郭后爱念之,录着宫内,常置左右,问汉时宫中事,说之了了,皆有次序。

后崩,哭泣过乱,遂死焉。

 汉末发范明友冢,奴犹活。

明友,霍光女婿。

说光家事废立之际,多与《汉书》相似。

此奴常游走于民间,无止住处,今不知所在。

或云尚在,余闻之于人,可信而目不可见也。

 大司马曹休所统中郎谢璋部曲义兵奚侬息女,年四岁,病没故,埋葬五日复生。

太和三年,诏令休使父母同时送女来视。

其年四月三日病死,四日埋葬,至八日同墟入采桑,闻儿生活。

今能饮食如常。

 京兆都张潜客居辽东,还后为驸马都尉、关内侯,表言故为诸生。

太学时,闻故太尉常山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近地,市人掷之,稍下堕,民争取之,即为一殒石。

言县府,颢令捶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颢表上之,藏于官库。

后议郎汝南樊行夷校书东观,表上言尧舜之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

 孝武建元四年,天雨粟。孝元竟宁元年,南阳阳郡雨谷,小者如黍粟而青黑,味苦;大者如大豆赤黄,味如麦。下三日生根叶,状如大豆初生时也。

 代城始筑,立板干,一旦亡,西南四五十板于泽中自立,结草为外门,因就营筑焉。故其城直周三十七里,为九门,故城处为东城。

博物志卷之八 #

史补

 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之。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

 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处士东鬼块责禹乱天下事,禹退作三城。强者攻,弱者守,敌战,城郭盖禹始也。

 大姒梦见商之庭产棘,乃小子发取周庭梓树,树之于阙间,梓化为松柏棫柞。

觉惊以告文王,文王曰:慎勿言。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万物自来。

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

天不享于殷,自发之夫生于今十年,禹羊在牧,水潦东流,天下飞蝗满野,日之出地无移照乎?

 武王伐殷,舍于几,逢大雨焉。衰舆三百乘,甲三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战于牧野。

 成王冠,周公使祝雍曰:“辞达而勿多也。

”祝雍曰:“近于民,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任贤使能,陛下摛显先帝光耀,以奉皇天之嘉禄钦顺,仲壹之言曰:‘遵并大道,郊域康阜,万国之休灵,始明元服,推远童稚之幼志,弘积文武之就德,肃懃高祖之清庙,六合之内,靡不蒙德,岁岁与天无极。

’”右孝昭周成王冠辞。

 《止雨祝》曰:天生五谷,以养人民,今天雨不止,用伤五谷,如何如何!灵而不幸,杀牲以赛神灵,雨则不止,鸣鼓攻之,朱丝绳萦而胁之。

 《请雨》曰: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神降甘雨。庶物群生,咸得其所。

 《礼记》曰:孔子少孤,不知其父墓。

母亡,问于邹曼父之母,乃合葬于防。

防墓又崩,门人后至。

孔子问来何迟,门人实对,孔子不应,如是者三,乃潸然流涕而止曰:“古不修墓。

”蒋济、何晏、夏侯玄、王肃皆云无此事,注记者谬,时贤咸从之。

【 周日用曰:四士言无者,后有何理而述之?在愚所见,实未之有矣。

且征在与梁纥野合而生,事多隐之。

况我丘生而父已死,既隐何以知之?非问曼父之母,安得合葬于防也?】

 孔子东游,见二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小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小儿曰:“以日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一小儿曰:“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及日中时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大者近乎?”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而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两小儿曰:“孰谓汝多知乎!”亦出《列子》。

【 周日用曰:日当中向热者,炎气直下也,譬犹火气直上而与旁暑,其炎凉可悉耳。

是明初出近而当中远矣,岂圣人肯对乎?】

 子路与子贡过郑神社,社树有鸟,神牵率子路,子贡说之,乃止。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公羊传》曰:“有以告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 【 卢曰:以其时非应,故孔子泣而感之。

麟口吐三策,盖天使报圣人。

《左传》曰:“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

 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思欲归。

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

”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

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机发之桥,欲陷丹。

丹驱驰过之,而桥不发。

遁到关,关门不开,丹为鸡鸣,于是众鸡悉鸣,遂归。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筱为竿,割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申,竿不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旨,于一日遂辞归。

秦青乃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遗粮,过雍门,鬻歌假食而去,余响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神弗去。

过逆旅,凡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喜欢抃舞,弗能自禁,乃厚赂而遣之。

故雍门人至今善歌哭,效娥之遗声也。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艿燔林,燀赫百里。

有人从石壁中出,随烟上下,若无所之经涉者。

襄子以为物,徐察之,乃人也。

问其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为火?”襄子曰:“不知也。

”魏文侯闻之,问于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于夫子,和者同于物,物无得而伤,阏者游金石之间及蹈于水火皆可也。

”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知去,商未能也。

虽试语之,而即暇矣。

”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夫子能而不为。

”文侯不悦。

 更羸谓魏王曰:“臣能射,为虚发而下鸟。”王曰:“然可试于此乎?”曰:“可。”间有鸟从东方来,羸虚发而下之也。

 澹台子羽子溺水死,欲葬之,灭明曰:“此命也,与蝼蚁何亲?与鱼鳖何仇?”遂不使葬。

 《列传》云:聂政刺韩相,白虹为之贯日;要离刺庆忌,彗星袭月;专诸刺吴王僚,鹰击殿上。

 齐桓公出,因与管仲故道,自炖煌西涉流沙往外国,沙石千余里,中无水,时则有沃流处,人莫能知,皆乘骆驼,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辄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于其蹋处掘之,辄得水。

 楚熊渠子夜行,射寝石以为伏虎,矢为没羽。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

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

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南面东向,头上戴玉胜,青气郁郁如云。

有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

时设九微灯。

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

帝食桃辄以核着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

”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

”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

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

”帝乃大怪之。

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君山有道,与吴包山潜通,上有美酒数斗,得饮者不死。

汉武帝斋七日,遣男女数十人至君山,得酒,欲饮之,东方朔曰:“臣识此酒,请视之。

”因一饮致尽。

帝欲杀之,朔乃曰:“杀朔若死,此为不验。

以其有验,杀亦不死。

”乃赦之。

博物志卷之九 #

杂说上 #

老子云:“万民皆付西王母,唯王、圣人、真人、仙人、道人之命上属九天君耳。”

 黄帝治天下百年而死。

民畏其神百年,以其数百年,故曰黄帝三百年。

上古男三十而妻,女二十而嫁。

曾子曰:“弟子不学古知之矣,贫者不胜其忧,富者不胜其乐。

 昔西夏仁而去兵,城廓不修,武士无位,唐伐之,西夏亡。昔者玄都贤鬼神道,废人事天,其谋臣不用,龟筴是从,忠臣无禄,神巫用国。

 榆炯氏之君孤而无徒,曲沃进伐之以亡。

 昔有巢氏有臣而贵任之,专国主断,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昔者清阳强力,贵美女,不治国而亡。

 昔有洛氏,宫室无常,囿池广大,人民困匮,商伐之,有洛以亡。

《神仙传》曰:“说上据辰尾为宿,岁星降为东方朔。傅说死后有此宿,东方生无岁星。”

曾子曰:“好我者知吾美矣,恶我者知吾恶矣。”

思士不妻而感,思女不夫而孕。后稷生乎巨迹,伊尹生乎空桑。

箕子居朝鲜,其后伐燕,复之朝鲜,亡入海为鲜国。师两妻墨色,珥两青蛇,盖勾芒也。

 汉兴多瑞应,至武帝之世特甚,麟凤数见。王莽时,郡国多称瑞应,岁岁相寻,皆由顺时之欲,承旨求媚,多无实应,乃使人猜疑。

 子胥伐楚,燔其府库,破其九龙之钟。

 蓍一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

蓍末大于本为上吉,筮必沐浴斋洁食香,每日望浴蓍,必五浴之。

浴龟亦然。

明夷曰:“昔夏后筮乘飞龙而登于天。

而牧占四华陶,陶曰:‘吉。

昔夏启筮徙九鼎,启果徒之。

’”

 昔舜筮登天为神,牧占有黄龙神曰:“不吉。

”武王伐殷而牧占蓍老,蓍老曰:“吉。

”桀筮伐唐,而牧占荧惑曰:“不吉。

”昔鲧筮注洪水,而牧占大明曰:“不吉,有初无后。

蓍末大于本为卜吉,次蒿,次荆,皆如是。龟蓍皆月望浴之。

水石之怪为龙罔象,木之怪为躨罔两,土之怪为豮羊,火之怪为宋无忌。

 斗战死亡之处,其人马血积年化为磷。

磷着地及草木如露,略不可见。

行人或有触者,着人体便有光,拂拭便分散无数,愈甚有细咤声如炒豆,唯静住良久乃灭。

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

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风山之首方高三百里,风穴如电突深三十里,春风自此而出也。

何以知还风也?假令东风,云反从西来,诜诜而疾,此不旋踵,立西风矣。

所以然者,诸风皆从上而下,或薄于云,云行疾,下虽有微风,不能胜上,上风来则反矣。

 《春秋》书鼷鼠食郊牛,牛死。鼠之类最小者,食物当时不觉痛。世传云:亦食人项肥厚皮处,亦不觉。或名甘鼠。俗人讳此所啮,衰病之征。

 鼠食巴豆三年,重三十斤。

博物志卷之十 #

杂说下 #

 妇人妊娠未满三月,着婿衣冠,平旦左绕井三匝,映祥影 而去,勿反顾,勿令人知见,必生男。

【 周日用曰:知女则可依法,或先是男如何?余闻有定法,定母年月日与受胎时日,算之,遇奇则为男,遇偶则为女,知为女胎,即可依法。

 妇人妊娠,不欲令见丑恶物、异类鸟兽。

食当避其异常味,不欲令见熊罴虎豹。

御及鸟射射雉,食牛心、白犬肉、鲤鱼头。

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听诵诗书讽咏之音,不听淫声,不视邪色。

以此产子,必贤明端正寿考。

所谓父母胎教之法。

【 卢氏曰:子之得清纯滋液,则生仁圣;谓错乱之年,则生贪淫,子因母气也。

】 故古者妇人妊娠,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恶则恶矣。

妊娠者不可啖兔肉。

又不可见兔,令儿唇缺。

又不可啖生姜,令儿多指。

 《异说》云:瞽叟夫妇凶顽而生舜。

叔梁纥,淫夫也,征在,失行也,加又野合而生仲尼焉。

其在有胎教也? 【 卢氏曰:夫甲及寅申生者圣,以年在岁,德在甲寅,壬申生者则然矣。

亦由先天也,亦由父母气也。

古者元气清,故多圣。

今者俗淫阴浊,故无圣人也。

 豫章郡衣冠人有数妇,暴面于道,寻道争分铢以给其夫舆马衣资。及举孝廉,更取富者,一切皆给先者,虽有数年之勤,妇子满堂室,犹放黜以避后人。

 诸远方山郡幽僻处出蜜蜡,人往往以桶聚蜂,每年一取。

 远方诸山蜜蜡处,以木为器,中开小孔,以蜜蜡涂器,内外令遍。春月蜂将生育时,捕取三两头着器中,蜂飞去,寻将伴来,经日渐益,遂持器归。

人藉带眠者,则梦蛇。

鸟衔人之发,梦飞。

 王尔、张衡、马均昔冒重雾行,一人无恙,一人病,一人死。问其故,无恙人曰:“我饮酒,病者食,死者空腹。”

 人以冷水自渍至膝,可顿啖,数十枚瓜。

渍至腰,啖转多。

至颈可啖百余枚。

所渍水皆作瓜气味。

此事未试。

人中酒醉不解,治之,以汤自渍即愈,汤亦作酒气味也。

 昔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

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葬之。

酒家计千日满,乃忆玄石前来酤酒,醉向醒耳。

往视之,云玄石亡来三年,已葬。

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上,多赍粮,乘槎而去。

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多织妇,见天丈夫牵牛渚次饮之。

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

”竟不上岸,因还如期。

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

”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人有山行堕深涧者,无出路,饥饿欲死。

左右见龟蛇甚多,朝暮引颈向东方,人因伏地学之,遂不饥,体殊轻便,能登岩岸。

经数年后,竦身举臂,遂超出涧上,即得还家。

颜色悦怿,颇更黠慧胜故。

还食谷,啖滋味,百余日中复本质。

 天门郡有幽山峻谷,而其上人有从下经过者,忽然踊出林表,状如飞仙,遂绝迹。

年中如此甚数,遂名此处为仙谷。

有乐道好事者,入此谷中洗沐,以求飞仙,往往得去。

有长生意思人,疑必以妖怪。

乃以大石自坠,牵一犬入谷中,犬复飞去。

其人还告乡里,募数十人执杖揭山草伐木,至山顶观之,遥见一物长数十丈,其高隐人,耳如簸箕。

格射刺杀之。

所吞人骨积此左右,已成封。

蟒开口广丈余,前后失人,皆此蟒气所(口翕)上。

于是此地遂安稳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