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宫遗录

元故宫遗录 明 萧洵编

  南丽正门内,曰千步廊,可七百步,建灵星门,门建萧墙,周回可二十里,俗呼红门阑马墙。

门内数(一作二)十步许有河,河上建白石桥三座,名周桥,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

桥下有四白石龙,擎戴水中甚壮。

绕桥尽高柳,郁郁万株,远与内城西宫海子相望。

度桥可二百步,为崇天门,门分为五,总建阙楼其上。

翼为回廊,低连两观。

观(一无观字)傍出为十字角楼,高下三级,两傍各去午门百余步,有掖门,皆崇高阁。

内城广可六七里,方布四隅,隅上皆建十字角楼。

其左有门,为东华,右为西华。

由午门内,可数十步,为大明门,仍旁建掖门,绕为长庑,中抱丹墀之半。

左右有(一作为)文武楼,楼与庑相连,中为大明殿,殿基高可十(一作五)尺,前为殿陛,纳为三级,绕置龙凤白石阑。

阑下(一作外)每楣(一作柱)压以鳌头,虚出阑外,四绕于殿。

殿楹四向皆方柱,大可五六尺,饰以起花金龙云。

楹下皆白石龙云,花顶高可四(一作三)尺。

楹上分间,仰为鹿顶斗ㄆ,攒顶中盘黄金双龙。

四面皆缘金红琐窗,间贴金铺。

中设山字(一作宇)玲珑金红屏台。

台上置金龙床,两旁有二毛皮伏虎,机动如生(一无上十二字)。

殿右连为主廊,十二楹。

四周金红琐窗连建。

后宫广可三十步,深入半之不显(一作列)。

楹架四壁立,至为高旷,通用绢素冒之,画以龙凤。

中设金屏障,障后即寝宫,深止十尺,俗呼为弩头殿。

龙床品列为三,亦颇浑朴。

殿前宫东西仍相向,为寝宫,中仍金红小平床,上仰皆为实研龙骨,方鬲缀以彩云金龙凤,通壁皆冒绢素,画以金碧山水。

壁间每有小双扉,内贮裳衣。

前皆金红推窗,间贴金花,夹以(一作中实)玉版明花油纸。

外笼黄油绢幕,至冬则代以油皮,内寝屏障,重覆帷幄,而裹以银鼠,席地皆编细簟,上加红黄厚毡,重覆茸单。

至寝处床座,每用茵褥,必重数叠,然后上盖纳失失,再加金花贴薰异香,始邀临幸。

宫后连抱长庑,以通前门,前绕金红阑槛,画列花卉,以处妃嫔。

而每院间,必建三东西向为床(一作绣榻),壁间亦用绢素冒之,画以丹青。

庑后横亘长道,中为(一作以入)延春堂,丹墀皆植青松,即万年枝也。

门庑殿制,大略如前。

地皆用浚州花版石之,磨以核桃,光彩若镜。

中置玉台床(一有“两旁有毛皮伏虎,机发如生”句),前设金酒海四,列金红小连(一作连床),其上为延春阁。

梯级由东隅而升,长短凡三折而后登,虽至幽暗,阑皆涂黄金龙云,冒以丹青绢素。

上仰亦皆拱内攒(一作鹿)顶,中盘金龙,四周皆绕金珠琐窗,窗外绕扣金红阑干,凭望至为雄杰。

宫后仍为主廊,后宫、寝宫,大略如前。

廊东有文思小殿,西有紫檀小殿,后东有玉德殿,殿楹ㄆ皆贴白玉龙云花片。

中设白玉金花山字屏台,上置玉床。

又东为宣文殿,旁有秘密堂。

西有鹿顶小殿,前后散为便门,高下分引而入彩阑翠阁,间植花卉松桧,与别殿飞甍凡数座。

又后为清宁宫,宫制大略亦如前。

宫后引抱长庑,远连延春宫,其中皆以处嬖幸也。

外护金红阑槛,各植花卉异石。

又后重绕长庑,前(一作别)虚御道,再护雕阑,又以处嫔嫱也。

又后为厚载门,上建高阁,环以飞桥,舞台于前回阑引翼。

每幸阁上,天魔歌舞于台,繁吹导之,自飞桥而升,市人闻之,如在霄汉。

台东百步有观星台,台旁有雪柳万株,甚雅。

台西为内浴室,有小殿在前。

由浴室西(一作而)出内城,临海子。

海广可五六里,驾飞桥于海中。

西渡半起瀛洲圆殿,绕为石城、圈门,散作洲岛拱门,以便龙舟往来。

由瀛洲殿后,北引长桥上万岁山,高可数十丈,皆崇奇石,因形势为岩岳。

前拱石门三座,面直瀛洲,东临太液池,西北皆俯瞰海子。

由三门分道东西而升,下有故殿基,金主围棋石台盘。

山半有方壶殿,四通左右之路,幽芳翠草,纷纷与松桧茂树荫映上下,隐然仙岛。

少西为吕公洞,尤为幽邃。

洞上数十步,为金露殿。

由东而上为玉虹殿,殿前有石岩如屋。

每设宴,必温酒其中,更衣玉虹金露,交驰而绕层阑。

登广寒殿,殿皆线金朱琐窗,缀以金铺。

内外有一十二楹,皆绕刻龙云,涂以黄金。

左右后三面,则用香木,凿金为祥云数千万片,拥结于顶,仍盘金龙殿。

有间玉金花玲珑屏台,床四,列金红连椅,前置螺甸酒卓,高架金酒海。

窗外出为露台,绕以白石花阑。

旁有铁竿数丈,上置金葫芦三,引铁练以系之,乃金章宗所立,以镇其下龙潭。

凭阑四望空阔,前瞻瀛洲仙桥,与三宫台殿(一作楼观),金碧流晖。

后顾西山云气,与城阙翠华高下(一作缥缈献翠),而海波迤回(一作尘回),天宇低沉,欲不谓之清虚之府不可也。

山左数十步,万柳中有浴室,前有小殿,由殿后左右而入,为室凡九,皆极明透,交为窟穴,至迷所出路。

中穴有盘龙,左底仰首而吐吞。

一丸于上,注以温泉,九室交涌,香雾从龙口中出,奇巧莫辨。

自瀛洲西度飞桥,上回阑,巡红墙而西,则为明仁宫(一作殿)。

沿海子,导金水河,步邃河,南行为西前苑。

苑前有新殿,半临邃河。

河流引自瀛洲西邃地,而绕延华阁,阁后达于兴圣宫,复邃地西折和嘶(一作禾厮,一作乐厮),后老宫而出抱前苑,复东下于海,约远三四里。

龙舟大者长可十丈,绕设红彩阑,前起龙头,机发,五窍皆通。

余船三五,亦自奇巧。

引挽游幸,或隐或出,已觉忘身,况论其他哉!新殿后有水晶二圆殿,起于水中,通用玻璃饰,曰光回彩宛若水宫。

中建长桥,远引修衢,而入嘉禧殿。

桥旁对立二石,高可二丈,阔止尺余,金彩光芒,利锋如断。

度桥步万花,入懿德殿,主廊寝宫亦如前制,乃建都之初基也。

由殿后出掖门,皆丛林,中起小山,高五十丈,分东西。

延缘而升,皆崇怪石,间植异木,杂以幽芳。

自顶绕注飞泉,岩下穴为深洞,有飞龙喷雨其中。

前有盘龙相向,举首而吐流泉,泉声夹道交走,泠然清爽。

又一幽回,仿佛仙岛。

山上复为层台,回阑邃阁,高出空中,隐隐遥接广寒殿。

山后仍为寝宫,连长庑,庑后两绕邃河,东流金水,亘长街,走东北。

又绕红墙,可二十步许,为光天门,仍辟左右掖门,而绕长庑。

中为光天殿,殿后主廊如前,但廊后高起,为隆福宫。

四壁冒以绢素,上下画飞龙舞凤,极为明旷,左右后三向,皆为寝宫,大略亦如前制。

宫东有沉香殿,西有宝殿,长庑四抱,与别殿重阑曲折掩映,尚多莫名。

又后为兴圣宫,丹墀皆万年枝,殿制比大明差小。

殿东西分(一作殿后外)道为阁门出,绕白石龙凤阑。

阑上每柱皆饰翡翠,而置黄金鹏鸟狮座中,建小直殿,引金水绕其下,以白石。

东西翼为仙桥,四起雕窗,中抱彩楼,皆为凤翅飞檐。

鹿顶层出,极尽巧奇,楼下东西起曰月宫,金碧点缀,欲像扶桑沧海之势。

壁间来往多便门,出入有莫能穷。

楼后有礼天台,高跨宫上,碧瓦飞甍,皆非常制,盼望上下无不流辉,不觉夺目,亦不知蓬瀛仙岛,又果何似也。

又少东有流杯亭,中有白石床如玉,临流小座,散列数多。

刻石为水兽潜跃,其旁涂以黄金。

又皆亲制水鸟浮杯,机动流转,而行劝罚,必尽欢洽,宛然尚在目中。

绕河沿流,金门翠屏,回阑小阁,多为鹿顶凤翅重檐,往往于此临幸,又不能悉数而穷其名,总引长庑以绕之。

又少东出便门,步隧河上,入明仁殿,主廊、后宫亦如前制。

宫后为延华阁,规制高爽,与延春阁相望,四向皆临花苑。

苑东为端本堂;上通冒青丝。

又东有棕毛殿,皆用棕毛以代陶瓦。

少西出掖门,为慈仁殿。

又后苑中有金殿,殿楹窗扉皆裹以黄金,四外尽植牡丹百余本,高可五尺。

又西有翠殿,又有花亭毡(一作球)阁,环以绿墙兽闼,绿障窗,左右分布异卉幽芳,参差映带。

而玉床宝座时时如流香,如见扇影,如闻歌声,出外户而若度云宵,又何异人间天上也?金殿前有野果,名姑娘。

外垂绛囊,中空。

有桃子如丹珠,味甜酸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

苑后重绕长庑,庑后出内墙,东连海子,以接厚载门。

绕长庑中,皆宫娥所处之室,后宫约千余人,掌以阉寺,给以曰饭,又何盛也。

庚申以荒淫久废朝政,洪武元年,为诸将叛背,捐弃宗庙社稷,而逃走依西北。

盖立彼蒙古之国,逾年不为所容,思庇翁吉刺氏鲁王所封之国以求生,即应昌府也。

府有西江焉。

庚申心知不可为已,因泣数行下。

未几,以痢疾崩。

子爱猷识理达腊立,五曰,我师奄至,爱猷识理达腊仅以身免。

二后,爱猷识理达腊妻子,及三宫妃嫔、扈卫诸军将帅、从官,悉俘以还,元氏遂灭。

至是始验指望兑生涯,死在西江月下云。

  《故宫遗录》者,录元之故宫也。

洪武元年灭元,命大臣毁元氏宫殿,庐陵工部郎萧洵实从事焉,因而纪录成帙,有松陵吴节为之序。

予于万历三十六年间,得于吴门书摊上,字画故暗不可句,因为校录一过。

三十八年庚戌,于金陵得张浙门墨本,为校正数十字,置之中。

四十四年丙辰十一月,于金台,与刘元岳纵言,至于燕京往迹,一无可稽,闻有元耶律楚材《燕山志》及国初《北平志》,但耳其名,未目其文也。

忽然忆有此书,因检之奚囊,幸以自随。

两人相与击节,金台芜灭,基构不存。

耶律完颜二氏,经营亦落荒草,铁木真氏,幸有兹编,稍不堕地。

然庚申荒迷亡国,迹之令人悲怅,清写一帙,以备修史采录云。

时万历四十四年仲冬廿二曰,呵冻书,是曰大风,二十曰四鼓,大内又火延禧殿,并记,清常道人赵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