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故事

中朝故事  (南唐)尉迟偓 撰

  ●卷上 #

  大中皇帝多微行坊曲间,跨驴重戴,纵目四顾,往往及暮方归大内。

近臣多谏:“陛下不合频出。

”上曰:“吾要采访民间风俗事。

只如明皇帝未平内难已前,在藩邸,间出游城南韦、杜之曲,间行村落之舍,遇王琚闲话,果赞成大事。

吾是以要访人物焉。

”一日到天街中,道旁见一人,状若军将,坐槐树下石上。

见上来,遽起鞠躬而立,上诣之,云:“姓赵,淮南人也。

”问之,云:“闻杜琮相公出镇淮南,欲往谒耳。

”上曰:“旧识耶?”对云:“非旧识,始往投诚。

”上曰:“公闻杜公何如人也?”对曰:“杜是累朝元老。

圣上英明,复委用之,非偶然也。

”上悦之,诘曰:“怀中何有?”乃一牍,述行止也。

上留之,戒曰:“但留邸中伺候,杜公必来奉召。

”翌日,上以状授邠公,乃批云:“授淮南别敕押衙。

终身获厚禄焉。

”其人感遇,人皆称之。

  宣宗、即宪皇少于也;皇昆,即穆宗也;穆宗,敬宗之后,文宗、武宗相次即位,宣皇皆叔父也。

武宗初登极,深忌焉。

一日,会鞠于禁苑间,武宗召上,遥睹瞬目于中官。

仇士良跃马向前曰:“适有旨,王可下马。

”士良命中官与出,军中奏云:“落马已不救矣。

”寻请为僧,游行江表间。

会昌末,中人请还京,遂即位。

  僖宗皇帝以咸通三年降诞,十四年七月十九日即位,年十二。

左军护军田令孜辅翊于朝,僖宗呼为“阿父”,朝纲由己,人无敢言。

每入对敭,皆自备两牙盘果食,便对御前,从容良久而退。

以为常式。

数年后,扈从幸蜀,转恣眦睚,杀害孔多。

及翠华还京,不敢侍从。

时令孜见陈敬瑄为西川节度,乃求为监军而殂。

  昭宗皇帝,即僖皇弟也。

咸通八年丁亥岁降生,文德元年三月即位,春秋二十二。

体貌端明,人望伟如也。

虽运锺艰险,智量过人。

每与侍臣言论商较时政,曾无厌倦。

乾宁三年,凤翔李茂贞与朝臣有隙,将欲篝难,犯干神京。

上乃顺动欲幸太原,行止渭北,华州韩建迎归郡中,上郁郁不乐。

时登城西,齐云眺望。

明年秋,制《菩萨蛮》词二首曰:“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

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何处是英雄?迎孥归故宫。

又一曰:“飘颻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沾洒。

肠断忆仙宫,朦胧烟雾中。

思梦时时睡,不语常如醉。

早晚是归期,穹苍知不知?”

  上戊午年还京。

庚申岁,以中官多凶恶,欲去其用事者。

十一月五日,为左军军容刘季述、右军王仲仙、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拥禁兵,唤诸道进奏官,伪上表请上顺养逊位,扶上出东内,册德皇监国。

上明年正月一日反正,诛四辈,改天复元年。

十一月,朱全忠领兵入河中。

四月冬节,上又为凤翔兵士拥幸政城。

朱全忠将兵迎驾,围逼晋,涉三载。

癸亥岁正月二十二日,驾出朱全忠寨中,乃还辇毂。

甲子岁,全忠迎上幸洛。

四月改天祐元年,八月十一日乃行篡逆。

寰海莫不冤痛也。

  京兆尹有生杀之柄,然而清要之官多轻薄之,目为所由之司。

京国士子进士成名后,便列清途,屈指以期大用。

故事:若登廊庙,须曾扬历于字。

人遂假途于长安、万年之邑。

或驾在东洛,亦为河南洛阳之宰。

数月之后,必迁居閤下,京尹不可侔也。

两县令初欲莅事,须谒谢京尹,皆异常待之。

庭前铺置茵褥,府史引一人投刺于尹前云:某邑令某姓名,赞两拜而已。

大尹降西廊迎之,从容便就饭,会府中。

遂为体例。

  咸通中,中书侍郎、平章事刘瞻以清俭自守,忠正佐时。

懿皇以同昌公主薨谢,怒其医官韩宗绍等。

絷于霜台,并亲属二三百人散系大理。

内外忧惧,瞻上疏切谏。

时路岩、韦保衡恃宠忌之,出瞻为荆南节度使,中外咸不平之。

翰林承旨郑畋为制词,略曰:“早以文学叠中殊科,风棱甚高,恭慎无玷;而又僻于廉洁,不尚浮华。

安数亩之居,仍非已有;却四方之贿,唯畏人知”云云。

韦、路大怒,贬畋为梧州刺史。

取《十道图》,检见驩州去京万里,乃谪瞻为驩州司户参军。

舍人李庾行诰词,驳责深焉。

将欲加害,时遇懿皇厌代,僖皇初立,用元臣萧仿佐佑大政。

仿举瞻自代,又幽州节度使张公素上疏理之,韦、路意乃止焉。

俄而路岩出为益帅,保衡又离相位,召瞻为康州刺史,再授虢州。

瞻旋至湘江,韦保衡南窜,相遇于江中,瞻家人齐登舟外诟骂之,保衡约束家人,无辞以对。

至贺州驿内伏法,乃是数年前杀杨收閤于中榻上也。

瞻至湖南,李庾方典是郡,出迎于江次竹牌亭置酒。

瞻唱《竹枝词》送李庾,蹑履过沟,竹枝恨渠深女儿。

庾慑怒,乃上酒于瞻。

瞻命庾酬唱,庾云:“不晓词间音律。

”瞻投杯曰:“君应只解为制词也。

”是夕,庾饮鸩而卒。

瞻至京,俄入中书。

时宰相刘邺先与韦、路相熟,深有忧色。

方判监铁,乃于院中置会召瞻,饮中寘毒而薨。

邺寻授淮南节度使,僖皇于麟德殿置宴,伶人有词曰:“刘公出典扬州,庶事必应大治。

民瘼康泰矣。

”诸伶人皆倡和曰:“此真最药王菩萨也。

”人皆哂之。

路岩即贬儋州百姓,至江陵,籍没家产,不知纪极。

有蚊■〈巾厨〉一领,轻密如碧烟,人疑其鲛鮹也。

及新州伏法。

  咸通中,辅相崔彦昭、兵部侍郎王凝,乃外表兄弟也。

凝大中元年进士及第,来年,彦昭犹下第。

因访凝,凝■〈衤义〉衣见之,崔甚恚。

凝又戏之曰:“君却好应明经科举也。

”彦昭忿怒而出。

三年乃登第。

懿皇朝,多自夏官侍郎判盐铁,即秉钧轴。

一旦凝拜是官,决意入相,彦昭陷之。

后数月之间,盐铁中有隳坏。

凝罢职,朝廷以彦昭为之,半载而入相。

彦昭母乃命多制鞋履,谓侍婢曰:“王氏妹必与王侍郎同窜逐,吾要伴小妹同行也。

”彦昭闻之,泣拜其母,谢曰:“必无此事。

”王凝竟免其责也。

  古者,五行官守皆不失其职,声色香味俱能别之。

赞皇公李德裕,博达之士也。

居庙廊日,有亲知奉使于京口。

李曰:“还日,金山下扬子江中冷水,与取一壶来。

”其人举棹日醉而忘之,泛舟上石城下方忆及。

汲一瓶于江中,归京献之。

李公饮后,惊讶非常,曰:“江表水味有异于顷岁矣!此水颇似建业石城下水。

”其人谢过,不敢隐也。

有亲知授舒州牧,李谓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三数角。

”其人献之数十斤,李不受,退还。

明年罢郡,用意精求,获数角投之。

赞皇阅之而受曰:“此茶可消酒肉毒。

”乃命烹一瓯,沃于肉食,以银合闭之。

诘旦同开视,其肉已化为水矣。

众伏其广识也。

  旧说,海中有派水贯于新罗国,色清而甘。

或彼国怠于进奉中华,则彼水浊而无味。

又岭南荔枝,明皇幸蜀,后江南之人使罕及,此果亦彼中不稔。

乾符中,僖皇在蜀。

洞庭柑橘、东都嘉庆李,睦仁柿,亦味醋而涩。

  北省官往日遗补,每上疏谏诤,多谢罪立誓词。右补阙与左拾遗结状。故中朝士人重右补阙、右拾遗也。

  前朝宰相罕有不左降者,唯徐商持政公直,数十年不曾有累。其子齐国公彦若,亦以忠于上,和于众,竟无贬谪之祸。

  卢耽自进士登科后,出将入相,四十九年不曾称前衔,皆从此任受于彼。

  宰相堂饭,常人多不敢食。郑延昌在相位,一日本厅欲食次,其弟延济来,遂与之同食。延济手擎博餔,及数口,椀自手中坠地,遂中风痺,一夕而卒。

  太常卿初上,寺内以雅乐全作而呈之。少卿初上,以半呈之。

  搢绅子弟皆怯于尚公主,盖以帝戚强盛。

公主自置群僚,以至庄宅库举尽多主吏,宅中各有院落,聚会不同。

公主多亲戚聚宴或出盘游,驸马不得与之相见。

凡出入间,婢仆不敢顾盼。

公主则恣行所为,往往数朝不一相见。

唯于琮相国所尚广德公主,则贤和不同,乃懿皇亲妹。

于琮遭韦、路所逐,同到昭州。

于公累起,被中官赐药酒。

公主诟骂,夺而掷之。

常侍于公,手执公腰带而坐。

凡所经历州郡官吏,不敢参迎,道途肩舁,门相对而行。

累寻被诏却还辇毂,授太子少傅。

次除右仆射,所谓公主之力也。

  宫苑之间八节游从,固多名目。

每岁樱桃熟时,两军各择日排宴,祗候行幸,谓之“行从”。

盛陈歌乐以至尽日,倡优百戏,水陆无不具陈,在处堆积樱桃,以充看玩也。

  同州有长春宫,其间园林繁茂,花木无所不有,芳菲长如三春节矣。

  中书政事堂后有五房,堂候官共十五人。

每岁都酿醵钱十五万贯,秋间于坊曲税四区大宅,鳞次相列,取便修装,遍栽花药,至牡丹开日,请四相到其中,并家人亲戚,日迎达官,至暮娱乐。

教坊声妓,无不来者。

恩赐酒食,亦无虚日。

中官驱高车大马而至,以取金帛优赏,花落而罢。

  京辇自黄巢退后,修葺残毁之处。

镇州王家有一儿,俗号“王酒胡”,居于上都,巨有钱物,纳钱三十万贯,助修朱雀门。

上又诏重修安国寺毕,亲降车辇以设大斋,乃十二撞新钟,舍钱一万贯。

令诸大臣各取意击之,上曰:“有人能舍钱一千贯文者,却打一槌。

”斋罢,王酒胡半醉,入来,径上钟楼连打一百下,便于西市运钱十万贯入寺。

  韩建丧母,寻访松楸之地。

有术士云:“只有一穴可置大段钱物,亦乃不久而散。

若华州境内,即莫加于此也。

”建乃于兹葬母。

明年大驾来幸,三峰四海之人,罔不辐凑。

建乃广收商税,二载之后,有见钱九百万贯。

后三年尽为朱全忠所有。

  两军所置街巡,禁止军中凶暴。若百姓为盗斗,即属京兆府并两县捕贼司。军人百姓不相参杂。天下亦如此。

  天街两畔槐树,俗号为“槐衙”。曲江池畔多柳,亦号为“柳衙”。意谓其成行列,如排衙也。

  每岁上巳日,许宫女于兴庆宫内大同殿前与骨肉相见。

纵其问讯,家眷更相赠遗。

一日之内,人有千万。

有初到亲戚便相见者,有及暮而呼唤姓第不至者,涕泣而去。

岁岁如此。

  华清宫汤泉内,天宝中刻石为座及芙蓉,闻说到今犹在,屋木亦有全者。

骊山多飞禽,名阿滥堆。

明皇帝御玉笛,采其声,翻为曲子名焉。

左右皆传唱之,播于远近。

人竞以笛效吹,故词人张祜诗曰:“红树萧萧閤半开,上皇曾幸此宫来。

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阿滥堆。

  ●卷下 #

  古有豢龙氏,长安有豢龙户,观水即知龙色目有无,悉知之。

懿皇朝,龙户上言龙池中走失两条。

往关东寻访数十日,东都魏王池中见之,取而归阙。

经华州时,李讷为华州刺史。

讷父名建杓,向与白居易相善。

讷为人正直,闻得龙来,大以为虚妄,命就公府视之,则于一小瓶子中倒于盆内,乃二细鳅鱼也。

讷怒目曰:“何以为验?”其人对曰:“验非难也。

请于地中凿一穴,阔一尺。

”已而注水其间,收鳅投水内,鱼到水中相趁旋转,尾触穴四隅,随触而陷,水亦暴涨。

逡巡穴已阔数尺。

其人谘讷云:“恐穴更广,即难制也。

”遂搦入瓶中。

讷方奇之,厚赠钱帛,携归辇下。

  徐彦若弟彦枢,大中末,遇京国中元夜观灯于坊曲间。

夜深,有一人前揖徐公,因同行,谓徐公曰:“君贵人也。

他年贤兄必为辅弼之官。

若近十年,即须请退去京五千里外,方免难也。

不尔,当有祸患。

”行及一小巷口,其人曰:“某在此巷内居,别日请相访。

”遂分路而去。

经旬日,彦枢行及其巷,乃访之,并无人居。

行十步余,有一小神祠,外路已穷尽,于是谒其神,见土偶宛是夜中所睹者,含笑相视,彦枢记之。

光化末,彦枢官至左谏议大夫,兄方居宰辅,遂话于兄。

时四方皆为豪杰所据,唯有广南是嗣薛王知柔为节度使,彦若遂请出广州。

昭皇授以节钺而去,果免患难。

  宣皇朝,有术士董元素自江南来,人言能役使鬼神。

上闻之,召见,状貌甚异。

帝谓左右曰:“斯人不可测也。

”留于翰林中宿。

洎夜召与语曰:“闻公颇有神术,今南中柑橘正熟,卿能致之否?”元素对曰:“此小事,请安一合于御榻前。

”数刻间,有微风入幕,元素乃启其合,柑子满其中。

奏曰:“此江陵枝江县柑子也。

远处取恐迟。

”上尝之甚惊叹,谓之曰:“卿要物应不难也。

”元素曰:“若非奉天命,臣何敢自取?自取必有阴谴。

”明日,上命一内家小儿以银笛吹之,夜上高树,宣元素从容闻其声。

上曰:“近有此怪,卿为朕逐之可否?”元素笑曰:“此小儿耳!”乃书一符飞之,顷刻乃不闻其声。

明日,唤小儿询之,云:“方吹次,似有人于口中拨去,黑中无计求也。

”上又以十余片令怀上树,踵前吹之。

宣元素听,元素吐气少许,其声遂绝。

上再三怪之,明日唤问,乃是被风吹落宫墙外,无由到树上。

又令人于后苑作一地穴如屋,点烛于其间,使数人鸣鼓。

白元素曰:“人有此妖,卿可逐之。

”复飞符,良久乃不闻其声。

翌日,上责穴中人,曰:“方击鼓次,奉中使宣旨,不用击也。

”其夕,又穴鸣之,戒曰:“任闻宣传,不可止也。

”复不闻声,上明日问其由。

奏曰:“昨夜陛下亲到穴止约,臣遂不敢违命。

”上曰:“今夕更为,纵是我来,亦不可止也。

”复不闻声,隔日奏曰:“有一赤龙入穴,人皆惊走,所以然也。

”宣皇骇之,异常敬重。

前后异术不可尽记,赐赉孔多,半年后坚辞归江南,乃放去。

不知其终。

  李思齐者,常着绿戴席帽于京辇,状貌若三十许人。

每阅市场,登酒肆,逢人即与相善。

令狐楚闻之,召至宅,语言非常人。

楚子绹侍立,睹之亦觉其异。

云在昊天观安下,明日楚令人觅之无踪。

咸通中,绹为淮南节度使。

已逾三十年矣。

门吏于市肆见思齐,貌若当时,惊而白绹。

绹亦惊,使邀之,拜为大人。

谓绹曰:“何衰老如是?”绹复再拜,留宿府中,不住,云在紫极宫安下,去而不复来,有人复一见在酒楼上。

绹又令访之,竟不来,莫知所去。

  段文昌,贞元中在西川,为南康王韦皋宾从。

皋薨后遭刘辟,遂为外邑佐官。

高崇文收复剑南,召居旧职。

文昌再三谢之,崇文曰:“君非久在卑位也。

”指己座下椅子谓之曰:“此椅子犹不足与君坐。

”遽请归阙,行至兴元一山寺中。

有老僧指庭前梅树曰:“君去日既逢梅脸绽,来时应见杏花开。

”及抵京华,屡迁爵秩。

数年后,拜益州节度使。

经兴元,至往日僧院,睹庭中杏花方盛,访其僧已卒。

文昌追思之,感怆为之设斋而去。

文昌孙安节为人厚重,言未尝虚发。

每云“天复中避乱出京,至商山中,逆旅见一老妇人,无一半头,坐床心缉麻,运手甚熟。

其儿妇在侧,言广明庚子岁,巢寇入京,为贼所伤,自鼻一半已上并随办去。

有人以药封裹之,时不死两日亦如往者。

后微动手足,眷属以米饮灌口中,久而无恙。

今已二十余年矣。

”人间有此异事。

安节又云:“长安多凶宅,无人敢居。

街东有宅,堂中有一青面如靛色,双目若火,其面满五间堂屋中。

人呼为‘大青面’。

街西有宅,龟头厅中亦有青面,可以一间屋中,人呼为‘小青面’。

安节少年,因冷节与侪类数人筑气球,落于此宅中,斟酌不远,于壁隙见在细草内。

安节与众穿壁入去取球,数步间试窥厅中,果见其面满屋下,泛眼视诸人,乃一时奔出,莫敢取其球也。

  咸通中有幻术者,不知其姓名。

于坊曲为戏,挈一小儿年十岁已来,有刀截下头,卧于地上,以头安置之,遂乞钱。

云“活此儿子”,众竞与之,乃叱一声,其儿便走起。

明日又如此,聚人千万。

钱多后,叱儿不起。

其人乃谢诸看人云:“某乍到京国,未获参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

某当拜为师父。

”言讫,叱其小儿不起。

俄有巡吏执之,言“汝杀人,须赴公府。

”其人曰:“千万人中,某固难逃窜。

然某更有异术,请且观之,就法亦不晚。

”乃于一函内取一爪子,以刀划开臂上,掏爪子于其中,人设法起其儿子无效。

斯须露其臂,已生一小甜瓜,子在臂上。

乃曰:“某不欲杀人,愿高手放斯小儿起,实为幸矣。

”复叱之不兴,其人嗟叹曰:“不免杀人也。

”以刀削其甜瓜落,喝一声,小儿乃起如故。

众中有一僧头然堕地,乃收拾戏具并小儿入布囊中,结于背上,仰面吐气一道,如疋练上冲空中,忽引手攀缘而上,丈余而没。

遂失所在,其僧竟身首异处焉。

  西明寺中有僧名德真,过海欲往新罗。

舟至海中山岛畔避风,与同舟一道流行其岛屿间,见泉水一泓,中有赤鲤一头,道士取之不得,乃念咒禹步获之。

僧云:“海中异物不可拘也。

”道士曰:“海神吾无惧。

”僧苦求免之,投于波内,乃往海东。

明年,僧还京。

复寓西明寺,乃能卜射言事,无不中者。

由是谒请如市,一二年间获缗不知其数。

一旦,有客诣之,见小柏木神堂内幡花填其中,客以手扪其中,得一小儿,长数寸,朱衣朱冠,眉目如画,状似欲语,忽脱手飞去空中而不见。

其僧叹惋久之,乃诟骂逐其客。

客惧走避之,经月,闻其僧言其事皆无凭也。

  王鲔者,凝之兄也。

多异术,有相知多智,为使往宣州推事,谓鲔曰:“有何饯行相赠?”鲔出一小囊,其间如弹丸,不知何物也。

谓之曰:“可长结在身边,无忘也”。

既到宣州,推事月余,日昼寝于驿厅内。

睡中转身,为弹子所隐胁下痛极,因跃下床就外观之,屋梁忽折落于榻上,枕席有声,震骇驿内,使人免兹难也。

康骈著《剧谈录》亦载鲔有异术。

  中书令韦昭度方秉机衡,中外趋附者千万。

忽有老僧来谒,昭度方在道院独坐,睹其僧颇异之。

僧曰:“令公祸将及矣。

能随贫道去否?特来相迎耳。

”昭度恍然失色,亦甚惧焉。

白僧曰:“某当权已久,深虑祸生,甚欲远行,然略须辞别家眷。

”其僧不许,昭度须请入焉。

及至堂中,长幼聚哭,云“无信妄说”,拽其衣裾。

移时,昭度脱身趋道院,已失其僧矣。

询诸阍吏,无有见者。

两月间,遂遇难。

与表弟李磎同破家也。

  代说郑畋是鬼胎,其母卒后与其父亚再合而生畋。

初亚未达,旅游诸处,留其妻并一婢在山观中女冠院侧。

及归,妻已卒。

询其婢,婢曰:“娘子将欲产,卧之久,闻空中有语曰:‘汝须出观外,无触污吾清境。

不然,吾当杀汝。

’妻祝曰:‘某妇人也。

出无所归,愿圣者悯念。

’及五更分娠后,乃殒绝。

观内道众为殡于墙外野田中矣。

”亚以钱酒往酹之,是夜梦妻曰:“某命未尽,合与君生贵子。

无何以触污道院为神灵所杀,从此向南十里有一僧院,其间只有一僧,年可五十来,此奇士也。

君可往求之,僧必拒讳,但再三哀鸣祈之,当得再奉箕帚也。

”及寤,不以为信。

次夕又再梦之,语如初,亚于是趋其院,果见彼桑门。

初谒之,亦喜。

亚遂告之,殊不管顾,曰:“我即凡人也,偶出家耳。

岂能主幽冥之间事乎!”亚复恳祈之,僧怒以拄杖驱击。

亚甘其辱,连日不去,夕亦不寝。

僧乃许之曰:“汝既心坚若此,俟吾寻访之。

”乃坐入定,半夜后,起谓亚曰:“事谐矣。

天曙但先归,吾当送来。

”亚其夕归观,三更中闻外户人语,即引妻来。

言“本身已惫坏,此即魂也。

善相保守。

”嘱之而去。

其事宛如平生,但恶明处,三二年间乃生畋。

又数岁,妻乃辞去,言“年数已尽,合当决去”,涕泗而别。

俄不知所之。

  咸通初,有布衣爨,忘记其名。

到京辇云黔巫间来王公之第,以羊挺炭三十斤,自出小锯并小刀斧剪截其炭,叠成二楼,数刻乃成。

散药末于上,下用火烧之,药引火势,斯须即通彻二楼,光明赫然,望其檐宇窗户彤楹刻桷,并阑槛罔不周备。

又有飞桥连接二楼,有人物男女若来往其上。

移时后,炭渐飞扬成灰,方无所睹。

懿皇闻之,召入宫禁,久而不知所之。

  李琮为湖南观察使。

渔者献鲤鱼一头,长数尺,琮命家人烹之。

鱼腹得印一面,文曰“衡山县印”。

琮令厅吏索衡山县近文书,看其印篆分明,乃遣召衡山令,使携印来。

及到阅之,果然新铸也。

琮屏人诘之,宰邑者伏罪首曰:“旧印为恶人窃去,某与主吏并忧刑戮,所以潜命工匠为之。

今则唯俟死命也。

”琮悯之,为贲其事,碎新印,令赍旧印归县。

罕有知之者。

  邠公杜琮,人臣福寿少有其伦。

日常五食以为常式。

一日之费皆至万钱,夜间亦是一食。

暮年有医工谘曰:“相公不宜夜食,恐脏腑壅滞以致疾。

”琮笑曰:“吾六十余年如此矣!有何患哉?”

  京西有客见人牧羊遍满山垅,不知几千万口,客诘之自何而来?答曰:“来自鄜夏,供相公食耳。”指顾之际,转首恍然,并无所睹,乃知神灵所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