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部疏

闽部疏  明 王世懋

  ●序

  今天下内外官,得行部遍者,直指、督学两使者而已。

世懋束发宦游,多历海内名山大川,而恒以未识闽越,啖生荔枝为恨。

岁甲申,诏起为闽督学使者。

以是岁十二月入部,过武夷山,雨中酹先大夫祠而去,弗及游。

以明年之正月,从福州出校汀州始,迄七月而毕八郡。

既已低首,日夕校士,而居恒慎俭,不好市闽物,不罗致珍羞,饾饤然,颇有扬子云之僻。

时时簪笔,从舆人问及轺车所经见,辄记赫■〈虎〉上,久之成裹。

其言散蔓复杂,都无铨次,窃比于葛稚川、盛弘之之义例云尔。

倦游且归,乡人父老从我征闽事者,懒于口授,手一编示之,庶几人得卧游。

后有宦游兹土者,当知予言之非侈。

  万历乙酉冬十一月,损斋道人王世懋书于莆之念白斋

  天下堪舆易辨者,莫如福州府。

登行省三重楼,北视,诸山罗抱,龙从西北稍衍处,过行省小山坐其中。

乌石、九仙二山,东西峙作双阙。

其外托则东山,高大蔽亏日月,大海在其外。

是谓鼓山,朱元晦所书天风海涛处也。

西山迄逦稍卑,状若展旗,曰旗山,以配鼓。

其前则印山,若屏为南案,似人巧凑泊而成者,然犹未睹水所经宿已。

登乌石山望,则大小二水历历在目,大江从西南蛇行方山下,南台江稍近城而行。

大江复从南稍折而东北,南台江水合之。

汪洋龁漫,东下长乐入海。

其山水明秀如此。

土人犹谓方山。

稍西俗名五虎,迫视有猛势,以为微缺陷处。

然予谓即东方山而平之,亦终不能作天子都。

何者?愈显则根愈浅,愈巧则局愈小。

  省府之南山曰方山,绵亘数十余里,形甚怪伟,俗名五虎山。数之正浮。志言九龙鼻,索之又不足。

  布政司在山上,堂后一大树,是榕、樟二树相谬结而生,郁然干云。

因为堂,以嘉树颜之。

余与玉叔俱有诗。

福州府布政司前,多甃甘泉。

土人初名曰第一泉、第二泉。

每大比,五魁多为泉人所占,以为泉识也。

改颜曰一福井、二福井,文理殊未鬯。

然每放榜,泉士褒然如故。

  行省鼓楼高绝,云是越王无诸建都处也。

古迹多在建南诸郡,称越王台者以数计。

而默南平之王台驿最显,驿以此名。

有越王古墓在,第未知是何王耳。

闽王审知兄节度使潮墓,在兴、泉间。

  由福之南门出,至南台江。

十里而遥,民居不断。

桥跨江中,怒石踞立,鹾舟鳞次,亦一胜处也。

过此山行数十里间,荔枝、龙眼,夹道交荫;丹榴、绿蕉,亹斐间之,令人应接不暇。

舟渡西峡,浩渺汹涌,望江势滔滔赴海,击揖而生沃壤。

  去省城南八十里而近,为灵济宫,即京师所奉二徐真人也。

本驻兵此地。

宫亦敕建,至今祷雨者往焉。

南十余里为大田驿,其间有流泉水碓,丰原美植,大是沃壤。

  由石竹山而北,至常思岭。

三十余里间,皆福清县属。

特多崇冈壮岳,峰骨怒立,峦岫皆欲飞舞。

五虎一台,陡悬数十里外,皆奇观也。

常思岭以南山皆南向,驮此岭北拱,遂为闽县属。

水东北流矣,二县所由界也。

诸谿合流,至水口以东,汪洋巨浸,大似浙之富阳江。

经芋原西峡益阔,流入长乐。

大海潮汐,上下二百里,何异钱塘江,而名称不盛。

《一统志》所云:南台江,亦此水别支也。

以南台一镇辱之,令人称屈。

  省府北,井楼门。

出为连江罗源道,与福宁州邻。

多高山大岭,行甚嵌崎。

连江号有人才。

尽此境而北,科甲寥寥矣。

福宁北与永嘉连,西与建安接,濒海多鱼盐梯航之利,民富而鲜知礼。

观风、督学二使者所不至也。

  闽中独荔枝奇绝。

龙眼名荔枝奴,真堪作奴耳。

次则佛手柑、橄榄,皆中原所无,品亚荔枝。

又有山果名黄弹、金扣子、羊桃,皆异产,然味苦不足登俎。

  柚大而粗,柑橘中最下品也,福延间多有之。花亦奇大,三月间开,香气甚郁。余尝有诗云:最好南平三月景,满城微雨柚花香。

  橄榄,在芋原上八十里间沿麓树之,苍郁可爱。甘蔗洲独多。土人虽担城市货之,颇不登羞。

  蔗有二种:饴蔗,节疏而短小;食蔗,节密而长大。凡饴蔗捣之入釜,径炼为赤糖。赤糖再炼燥而成霜,为白糖。白糖再煅而凝,则曰冰糖。

  美人蕉,福州为多,而无蕉实。

泉、漳间始家树大蕉。

小曰芽蕉,皆能实。

实后斫而丝之,是为蕉布。

其实大都如吴中所生甘露,第彼作瓣有露无实,此囊生累累可乾食耳。

然味甜无韵,故不如美人蕉花可供玩。

蕉花独盛。

余廨中以盛冬发一红瓣,上抽绿苗,三四月间齐放,簇若朱莲,经月不败,大是佳卉。

  闽地最少杨柳。福州城中士大夫园地边,间有一两株,作长条拂地,不能拱把。

  闽地最饶花,独杏花绝产,亦一异也。

  陶方伯尝言,闽中海错,定虚得名耳。

余怪问何以?曰:蚶不四明,蛤不扬州,蟹不三吴。

余大以为然。

蚶大而不种,故不佳;蛤乃车螯,非蛤蜊也;蟹之别种曰蛑蝤,吾地名黄甲,此名海蟳,特多此种,而蟹乃为异状不中食。

此又一种,非真蟹也。

独兴化数里河中有蟹,形味俱似吴中,而土人不之重。

岂日厌海错,不能别味耶?

  海错出东四郡者,以西施舌为第一,蛎房次之。西施舌本名车蛤,以美见谥,出长乐澚中。

  闽俗重岁首,民间不开正户。

庆节后即相率拜墓,挂纸钱,一如清明。

迎春日,多陈百戏,盛亭台之饰。

坐婴儿高槊上,儿皆惯习,饮啖自若,了无怖惧。

千夫百骑,绕堂皇而出。

唱呼跳舞,劳以历书。

恶少辈多舞狻猊,求索尤甚,即藩臬长无奈之何。

士女传观,填街塞巷,自兹春事日盛。

尤重元宵。

十三日始放灯,数步一立表,一表辄数灯。

家联户缀,灿若贯珠。

如是者至下弦犹不肯撒。

有司禁之,缙绅先生不平见颜色。

是月也,一郡之民皆若狂。

  端午节尤重竞渡。所过山溪,数家之市,皆悬舟以待。往往殴击,至杀人成狱。禁稍弛复竞,其俗诚不能革也。

  兴化、古莆中,景物亦大佳。

第国狭而贫耳。

江口渺漫,渔舟宿步,始见海气。

东北多良田广陂,亩直三十金。

其阳皆山也。

二十里抵濑溪,道旁多古木穹碑,皆先朝大臣彭惠安辈赐葬之所。

令人肃然兴仰止意。

  兴化背太平山而城,以壶公为案,两山皆峭拔,木兰陂出壶公下。

登城北山望东南,大海浮空,樯帆皆见。

从兴化西门行,可八十里,至九鲤湖。

其地非独以梦灵著异也。

飞泉九叠,下汇为湖,漫漫欲过苏门百泉。

岂以瑰境故为仙灵所托耶?福清县石竹山,亦有九仙灵迹。

其山亦宏丽,在宏路驿大道旁。

土人祈梦者,以秋往九鲤湖,以春往石竹山。

石竹山是九仙离宫,为行春治所耶?

  仙游县在枫亭西五十里,非祈梦九鲤湖者不入县。

  枫亭驿荔枝甲天下,龁山被野。树极婆娑可爱,亡论丹实累累。驿甚宏壮,中庭六株荔子,色皆参天。

  荔枝,以兴化府枫亭驿为最,长乐县次之。柑橘以漳州府为最,福州次之。

  荔枝名以“状元香”为最,然实不如“长乐胜”。盖肉厚而味甘,当为种中第一。第乾之不能如状元香风味。

  闽地颇畜蛊,其神或作小蛇,毒人有不能杀者。

独泉之惠安最多。

八十里间,北不能过枫亭,南不敢度洛阳桥。

云:蔡端明为泉州日,捕杀治蛊者几尽,其妖至今畏之。

以桥有端明祠,而枫亭仙游属,端明即仙游人也。

土人之庄事端明如此。

  自惠安以南,山渐培嵝,以到海脉穷也。而特多巨石,林立棋累,多不可名状。或卧或起,恒若位置。嘉木荫之,居然园林间景。

  洛阳桥,一名万安。

大江中五里,石梁虹卧水上,蔡端明真神人也。

近南岸一山皆大石,倭乱时城其上,而楼之扃钥甚固,倭不能过。

洛阳之南,晋江虎渡二桥,亦称钜丽。

  吴中虽盛有石梁,若令见万安桥,必吐舌。亦犹闽溪中篙师,不知吴楚间有万石楼船也。

  泉州城大于福,北负洛阳江,南面晋江,倚泉山而城。

堪舆家谓为三台山、八卦水,故多缙绅。

去城东北五里,一荒山,累累诸坟,本漏泽也,而名曰官山。

以泉人发科第者,其祖父多葬其上。

卜利后人,遂令逝者体势如厉。

  泉州城大而土旷,士大夫皆散处。

余以六月行部。

人家多依原隰为园林,肩舆过其下,嘉瓜四垂,朱槿熠耀,绿柚扶摇于短垣之内,丹荔点缀于碧叶之上,真令人目不暇给。

  泉之南北,奇石尤多。

有名纱帽者,有名马头者,有名鼓者,有名青蛇者,有名虾蟆者,都如巨灵斧擘,五丁负置。

四十里外,一石龟耸坐磐石上,宛若斫成,遂以名邮。

  昔闻长老言,广人种绵花高六七尺,有四五年不易者,余初未之信。

过泉州至同安、龙溪间,扶摇道旁,状若榛荆。

迫而视之,即绵花也。

时方清和,老干已着瘦黄花矣。

然不可呼为木棉。

木棉花者,高树,丹花若茶,吐实蓬蓬,吴中所谓攀枝花也。

杨用修具载《丹铅》以为异,曰:云南沾益州有之。

闻岭广尤多,不知《惠安志》已载。

此树名为攀桂花,杨乃曰班枝花。

与吴中攀枝花,盖三名一物也。

花品不当绵花,仅堪絮褥耳。

  漳州罗万户良,在元末守漳有功,为陈友定所杀。

其名甚著,而《一统志》不载。

今载郡志。

余往来见巨石道旁,皆凿罗万户重生父母,其为漳人爱戴如此。

入泉境,两巨石亦有镌书:一曰攀辕石,一日卧辙石,意字俱不雅。

问知是俞总兵大猷驻兵处,其门下人侈而书之,然俞亦近时名将也。

  漳州气候最暖,草木皆先时华。

余以四月抵郡,廨中盛有所植,盘饤间颇不乏味。

崇兰、桂子、茉莉、薝匐一时并开,荔子、蕉黄、旧橘、新李同案而荐。

紫茄蒂于陈根,王瓜枯为蘼草,诚寰中之异境也。

  荔枝在漳、泉间,以四五月熟,厥名火山。肉薄味酸,骤食之能损侧生声价。

  燕窝菜,竟不辨是何物,漳海边已有之。

盖海燕所筑,衔之飞渡海中,翮力倦,则掷置海面浮之。

若杯,身坐其中,久之复衔以飞。

多为海风吹泊山澳。

海人得之,以货。

大奇大奇。

  海味重于天下者称西施舌、江瑶柱,泉、漳间皆有之,而苦不称美。

其它鳞介,殊状异态,多不可名。

而最奇者龙虾,置盘中犹蠕动,长可一尺许。

其须四缭,长半其身,目睛凸出,上隐起二角,负介昂藏,体似小龙,尾后吐红子,色夺榴花,真奇种也。

  泉、漳间烧山土为瓦,皆黄色。郡人以海风能飞瓦,奏请用筒瓦。民居皆俨似黄屋,鸱吻异状。官廨、缙绅之居尤不可辨。

  陶方伯景熙爱谈堪舆家。

余偶为言,武夷山盆中景耳,论奇故当以分水关为胜。

景熙击节赏叹以为知言。

此公自论形胜耳,然实入闽一大奇也。

初余夜宿广信而雨,自铅山行入车盘驿,晴且二日矣。

忽望云中挂数峰尖,皑皑作白色,私自怪,岂其有葱岭、雪山而在此地?问舁夫,云:此车盘以东入闽界也。

余犹疑之。

登紫溪岭,则已巉巉峻绝,舁夫陟巅喘吁乍息。

而分水关正当面出,其峰耸削天杪,白云滃之,峰顶隐见。

顷刻万状,或作菡萏,或作连环,或作青螺,或作金剪,真天下伟观也。

后以询老妻稚子,无不称奇矣。

饭车盘,易舁夫。

冉冉徐度,背挨踵接,如是者十里许。

皆迎泉声而上。

初视山巅松皆作蔚蓝色,已稍迫视,故雪也。

然尚不自意为残雪中人。

稍上见民家茅舍滴水,心始异之。

更上则积素鳞集山■〈石幼〉矣。

山中人言:使君大福禄相。

昨度此,雪拥不前,且奈何。

分水关巡检,闽属也。

远迓,颇言此山之秀能西发费相家。

抵关下舆,回望峰尖,尚在晻霭中。

云气勃勃,始信前所见果身度之。

度不能到者此峰尖耳。

从此迄逦东下,山势皆如龙翔凤舞,水从云中下堕百千丈。

舆逐之行,碀琮灌木间。

弥下弥阔,是谓建溪源矣。

盖以一水分为二山,以二山分为二省。

人从空中作地界,何必堪舆家始称奇也。

《一统志》以东溪为建溪,大非,且云合武夷诸水,更误。

东溪从浙之处州来,何与武夷?古人所咏建溪险者,即西溪也。

今建阳有建溪驿,可证。

  建宁西南■〈弬,扌代弓〉,有山曰铁狮。

从溪南渡,历数招提,始至其山。

左分为赤芝,右分为云际。

寺曰开元,阁曰丹青。

云际之上有泉曰陆羽,泉之右折而上浮图岿焉。

登山北望,建于城长虹跨水,万家鳞集。

建溪流其下,作雷霆声,盖亦粤壤也。

  建宁行都司,是元陈平章有定开府,极宏丽。

初以鼓楼为门,今移入二百步许,犹朗朗可观。

后园有竹树、池沼、台亭之胜。

细泉沟流溢为方沼,其源直从处州龙泉来,抵此始入溪。

园多大樟,皆十许人合抱。

一树中空,可容五六人。

坐槎枒下垂,俨如岩洞,不知为树也。

  朱元晦先生祠在建宁城东北,甚敞丽,以上命称阙里。其裔孙五经博士家焉。青衿时有二十许人,合建阳之族,可得四百许人。

  建延之间,有宋游定夫、杨中立、罗仲素、李愿中、朱元晦诸贤,及胡康侯、刘勉之、蔡元定父子兄弟。

祠屋坟墓,本名海滨邹鲁以此。

若乃化比文翁,文似相如,常丞相之为名宦,欧阳博士之为乡先生,闽东又首善地也。

  建宁平政桥,跨大溪,远望若不亭,近视始见。

盖施柱高甚,上覆视卑。

桥下石林立,险甚。

舆过其上,轰轰恒若霆击,不辨人声。

隆庆初,溪涨桥崩,复建为费钜万。

  建溪之险,黯淡滩称绝,去延平五里而遥。

舟行者多登陆避之。

余性狎水,凌晨直下滩,苦无纡曲。

非长年所畏。

第水高数尺,舟似建瓴,波涛奔涌,珠丝迸溅人衣,亦一奇也。

滩之上有神宇,岂宋人疏凿时所建耶?

  闽中诸郡邑,大都依两溪合处为胜。

如延平府,府之顺昌;建宁府,府之建阳皆然。

建宁府治在东,西大溪经城西而南;东溪从东北宋,经南门而西,会西溪直下。

建阳县治在西,大溪环其东,而交溪、考亭溪诸水西来,流经南门而东,会东溪直下。

大都如梓人尺左右用之耳。

皆会合有面势。

顺昌虽合流,一从正东,一从东北,会于城之西南,似少萦抱,故不如二建。

  自邵武之建阳,非孔道也。

然所过六十里间,是闽西最佳丽地。

原隰夷衍,竹树田畴,丰美饶裕,嚣落相望,烟火不绝。

夹溪面衡,人家时有数百。

于时二月将尽,踯躅始放,梨花未残,海棠、金爵,尽以樊圃,山花野卉,多不可名。

真令人应接不暇。

  自邵武至顺昌溪,人皆名为樵水,其实非也。

水名大溪,从光泽以西来甚远。

樵水出邵武樵山下,细流贯城中,入大溪耳。

《一统志》又云紫云溪,今志亦不载。

  将乐溪,从邵武建宁县来,东流至顺昌,合邵武水。

又东合沙县水,经延平府城西。

又东合建溪而南下为剑津,旧传化剑处也。

将乐溪甚大,城南三华桥,长与建宁平政桥埒。

溪不名,故《一统志》失之。

第云孔子山突出溪中,不知竟是何水。

沙县水源从汀之宁化县,经清流城下,逶迤至永安沙县始出,与顺昌水合。

水迅滩恶,为闽中第一险处,《一统志》所云沙源,是也。

  邵武山多作石壁,下映澄江,然苦无奇瑰之观。

  上四郡,大都山郡,路皆逐溪行。

溪中无石子,而皆巉岩大石,险恶百态,故其地有怒舟而无怒马。

舟多三板薄装。

延津而下,才有官舟。

纾行矛戟间,有触立碎。

而长年狎习,终不令败。

每当急滩一泻,目不及瞬,亦一快事也。

  闽西诸郡,大都两山壁立,中行一水。

亡问巨川细流,中皆悍滩怒石,撞击澎湃。

其旁隙地壅为圳亩,千塍百圩,仅如盘盂。

久行登顿,山麓忽开。

瞥见旷土漫川,柳塘桃坞,便似游子还乡。

  福、延之间,建溪之阴为尤溪口。

入可四十里,有山童如钢铁出焉。

其阳有民居十余户。

舟人云,山氓凿得铁即渡水北,铁乃可炉。

经宿不迁,铁不可煅。

余始不然,再问知果尔。

政自难解。

  闽中水碓最多,然多以木柜运轮。

不驶急溪中壅激为之则佳。

顺昌人作纸,家有水碓,至造舟急滩中。

夹以双轮如飞,舂声在舟,余戏谓此洞庭贼杨么故制耶?

  山田薄无粪,农家烧山茅。候雨至,至流入田中为粪,以故入春则山山皆火。舟中夜望山烧为奇。陆行遇烧山,皆童而黑,殊乏景趣。

  闽中大都气暖,春花皆先时放。

方二月下旬,已见踯躅。

每肩舆行山径中,乔松灌木互相掩映,绿波外扬,丹崖内耸,鹧鸪啼昼,画眉弄舌,殊不知巾车为苦。

  西三郡水皆朝宗于福。自长乐入海,独汀水南行入于潮阳,水名从丁南位也。故七郡鹾政统于福转运,而汀独食广盐。

  汀州地大而交于旁省,山川之胜多于建延。

自长汀以南,上杭以东,险恶多瘴。

闻裴太仆云:其属邑永定与漳之龙岩接境处,有洞奇甚,意此类尚多没蛮落中不知耳。

  归化故无县,成化间割郡之宁化清流,与延之将乐沙为县。

至今生聚寥落。

然境内雅多奇观。

余所游有狮子岩、滴水岩,而滴水岩为最胜,见余赋中。

其东接将乐,则玉华洞出焉;西抵清流,则玉华西洞岿然道左。

盖其地实灵巧所钟也。

  玉华石出将乐,然不产玉华洞中,近益艰得。

滴水岩大胜宜兴善权洞,所不如者,善权下有水洞耳。

玉华洞石色不如宜兴张公洞,而迤逦可七八里中,小洞幽岩无虑数十。

滴水成井,溢井成河,奥敞各适,无张公逼仄之苦,故为胜之。

  汀郡小岩可游者,曰霹雳岩、朝斗岩、苍玉峡。是宗子相徐子与故宦游处,题咏颇多。朝斗岩差远而幽,余皆近城。

  汀人多种李,二月时田园碎白满野,时间红桃,缤纷可喜。入延境绝不见李,而特多梨花。尤壮雅,殊令人寄情。闽中梨称建阳为佳产,故当不作蒸食。

  余始入建安,见山麓问多种茶,而稍高大。

枝干槎枒,不类吴中产。

问之知为茶油,非蔡君谟贡品也。

已历汀、延、邵,愈益弥被山谷,高者可一、二丈,大者可拱把。

余以冬华以春实,榨其实为油,可镫、可膏、可釜。

闽人大都用之。

然独汀之连城为第一,闽之人能别其品。

  自崇安周八郡,驿路三千余里而遥。

路皆甃石,独漳、泉间稍因刚土耳。

一望盘纡,修洁可镜。

担夫行子履迹不沾尺土,为工亦钜矣。

若吴之白公堤、杭之苏公堤,以两公横得名耳。

以数计之,盖万寻方寸也。

  闽山之钜丽者,武夷九鲤湖而外,邵武之七台山、漳浦之梁山、福清之黄蘖山,皆名山也。余行部所不至,殊以为恨。

  闽地陆行恶,无若漳之汀;水行恶,无若永安之沙县。余皆幸舟车不及。

  建地皆山也,而多泉,不甚虞旱。

建溪南输,福人赖之。

泉、漳间,山薄无泉,海近易泄,故其地喜雨而恶旱。

田中多置井,立石如表,辘水而灌,亦云艰矣。

每遇天旱,开府以下,惕惕忧恐,盖漳民饥则易动也。

然民皆航潮米而食,不专恃本土。

  凡福之绸丝,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漳之橘,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

皆衣被天下。

所仰给它省,独湖丝耳。

红不逮京口,闽人货湖丝者,往往染翠红而归,织之。

  闽山所产,松杉而外,有竹、茶、乌臼之饶。竹可纸,茶可油,乌臼可烛也。福州而南,蓝甲天下。海错饴餳,实称利莞。

  延平多桂,亦能作瘴。

福南四郡,桂皆四季花,而反盛于冬。

凡桂四季者有子。

唐诗所云:“桂子月中落”,此真桂也。

江南桂,八九月盛开无子,此木稚也。

  延福以南,有竹藂生。涉冬抽萌,慈竹类也。而长刺云,大者拱把,吴越慈竹迥出其下。

  粉竹舂丝,为佳纸料者,美于江东白苎。

  建、邵之间,人带豫章音。

长汀以南,杂虔岭之声。

自福至泉,鴂舌弥甚。

南尽瘴海,不啻异域矣。

然闽西诸郡人,皆食山自足。

为举子业,不求甚工。

漳穷海徼,其人以业文为不赀,以舶海为恒产。

故文则杨葩而吐藻,几埒三吴;武则轻生而健斗,雄于东南夷,无事不令人畏也。

  漳人即业文,尤多习射。

民间儒童,每大比岁,都蝇集省下。

觊所谓大续遗才者不得,复留以就武试。

又材官多能操觚伸纸作经生语,故榜出五十人,大半是漳人也。

  福州以南,桥皆不亭,但以巨石压之。虽重不杀亭,亦由水性不卞也。不然,洛阳晋江,讵能施南北二虹?

  闽中桥梁甲天下,虽山拗细涧,皆以巨石梁之。

上施榱栋,都极壮丽。

初谓山间木石易辨,已乃知非得已。

盖闽水怒而善崩,故以数十重重木压之。

中多设神佛像,香火甚严,亦厌镇意也。

然无如泉州万安桥,蔡端明名几与此桥不朽矣。

  地气莫暖于东南。

若福南四郡,地居东南偏,飞霜所不洒,故生荔枝。

水口离郡城稍西北,仅两程许,荔枝绝种矣。

余以盛冬入福州,芭蕉叶无凋者,廨中美人蕉缬红鲜甚。

比出过延平,已入春而蕉叶始放,乃知二百里外蕉无冬叶矣。

然吴中蕉,三月始抽萌,视延津尚迟两月。

  闽之南有木焉,非桧非柏,厥名水杉。非竹非棕,厥名桄榔。皆美植也。

  榕,贱木也。

材不中器,爨不生焰,至福州始多,故以名城。

然至漳、泉间更多而钜,扶疏旁出,根如流苏,下垂着干,即抱负为一,轮囷连拳,好作怪状。

其根盘地,崚嶒虬卧恒亩许,多根故易茂而难拔。

不才故寡伐而长寿。

其自处暗与道合者,居民植之以当堪舆之屏翳,行子赖之以为憩息之嘉庇,岂所谓无用之用耶?

  断肠草,一枝三叶,叶大如蒌,食之辄死,山谷中在在有之。

民间斗不能胜,服之,令妻子扶而之怨家死焉。

其妻子利之,亦不甚禁也。

怨家富而畏事,厚偿之去,不者亦服以抵偿。

官恶其事,为下令服草死者不给埋钱。

第令致断肠草十斤于官而焚之。

计久而销,然不能尽除也。

解此毒者,首以蜜灌之,已复灌羊血,吐出可不死。

  鸟之异者,曰白鹇、鹧鸪,八郡皆有之。

白鹇最有文彩,土人不能驯,每以饤饾筵间。

鹧鸪斑而善啼,可笼畜,味美。

闽人为之语曰:“山食鹧鸪獐,海食马鲛鲳。

”若白鹦鹉、五色鹦鸲、秦吉了、倒挂诸异禽,皆舶海外而来,偶一有之,非其产也。

  黑羊皮能疗杖创,京师艰得,独闽中盛产黑羊,白者旷见耳。

八郡独汀不产羊,每遇祭祀,贵价从它郡货之。

其饺馀,舆隶皆弃而不食,生不知有此味也。

  蛎房虽介属,附石乃生,得海潮而活。

凡海滨无石,山溪无潮处,皆不生。

余过莆迎仙寨桥,时潮方落,儿童群下皆就石间剔,取肉去。

壳连石不可动,或留之,仍能生。

其生半与石俱情在有无之间,殆非蛤蚌比也。

  《后汉书》鳆鱼注云:鳆无,鳞有壳。一面附石,细孔杂杂,或七或九。即以状蛎房,何所不可。南蛎北鳆,固是造化介生别构。

  濒海诸郡,以鲎皮代杓,岁省铜千余斤。以蛎房代灰,真石灰乃以配蒌叶槟榔啖,珍若食品。

  鲎之为物,介而中坼。厥血蔚蓝,熟之纯白。尾锐而长,触之能刺。断而置地,其行郭索,雌常负雄,触苟而逝。或得其雄,雌亦就毙。

  由莆城东门而出,此走海道也。

竟三十里间,壶公挺其钜丽,万玉标其余秀,黄石穷其曼衍。

塘下一镇,冠盖所居,陂水环回,如玦如带,真天下胜区也。

宏正之间,人才甲于八郡,实钟斯美。

嘉靖末,城破于倭,黄石巨家,煨烬砂砾,迄今未能尽复。

士多糊口四方,人才从此衰焉。

二十年后休养生息,当还旧观矣。

从黄石东行六十里而遥,为平海卫。

从南行六十里而遥,为吉了巡检司。

皆负海而城。

平海正当大洋,东南二面,了无障蔽。

登城东望,日下黯黯一点青为乌邱,倭夷所经行处也。

天清时,小琉球亦隐隐可见云。

海风日夜吼,山为震动,树皆西靡,殊令人难久居。

吉了多山,战舰可舶,民居稍稠。

南日寨,以收泛时托焉。

余行海上,按视城垒,殿最将士,皆留信宿,颇称伟观。

  莆人于海味最重鱆鱼及寄生。

鱆鱼即浙之望潮也,形虽不雅,而味美于乌贼;寄生最奇,海上枯■〈鱼嬴〉壳存者,寄生其中,载之而行,形昧似虾,细视之有四足两螯。

又似蟹类,得之者不烦剔取。

曳之即出,以肉不附也。

炒食之,味亦脆美,天地间何所不有。

  莆田青山海滨,产小白石。

状似杏仁,而擘两瓣,腹有文如虫,向无知其异者。

兵人守青山,于沙石中拾之归。

试贮之醯碟中,两石离立相对,须臾能自动,两相迎合,名之曰雌雄石,亦曰相思。

曾得四瓣,试之果尔。

惟醯则行,易它物则否。

竟不解所以,志所不载也。

  海中鲟有冬春间生者,蛑蝤类也。而色玛瑙斗壳作狰狞斑斓,尽似虎头,土人名之曰虎鲟。余以配龙虾为的对也。

  兰以建名,而福兴四郡尤盛。

民家无大小皆传种之。

然绝不生山间,不知种所自来。

大都以玉魫为最,四季开者为珍。

又赛兰,蔓生;树兰,木本生,其香皆与兰埒。

  兴化城中有水从西来,汇而堰之。

立石纪“小西湖”三字,字遒而有韵,太守岳季方笔也。

岳以阁臣出守,故能破文法行己意,然亦被谤书。

彭惠安郡人也,力明其无它,仅得致仕。

  山果中有枝叶略似凤尾蕉者,曰山龙眼。结实累累,视龙眼小而味酸,山僧取以供佛。

  天下山踯躅莫盛于豫章、余干、安仁境内。

红有浓淡二色,闽中不逮也。

然此地红踯躅未盛开时,有一种紫者先开,多在泉石边,亦甚丽,豫章所无也。

红残后,豫章复开一种黄者,亦此地所间有。

  滇茶不宝珠而色鲜好。

娇于宝珠茶,其大如碗,瓣有重台。

交覆,可当芍药。

莆人林大辂中丞宦彼,带一株归。

今传种家有之,开时千朵艳发,绿叶掩映,大是佳卉。

  按余记闽部而独详于莆,以分守所驻地也,故以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