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魏杂记

燕魏杂记 宋 吕颐浩

  

  相州北三十五里梨园镇,有西门豹祠堂。

《史记》载,西门豹尝为邺令,叙河伯娶妇事甚详。

豹发民引漳河水,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

当时民治渠,老少皆烦苦之。

豹曰:“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

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弟思我言。

”其后民果得其利,家以富足。

至汉时,邺之长吏以十二渠桥相比近,径绝驰道,欲合三渠为一桥。

邺民父老皆不从,曰:“此西门君所为,不可更也。

”长吏终不能易。

故西门豹祠至今祭祀不绝。

  怀、相二州境上有朝歌城。《传》曰:“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此地也。

  北京、真定府西至获鹿县七十里,又九十里至井陉县,县东近十里井陉口,有淮阴侯庙。

韩信尝置背水阵于井陉口。

按《信传》:信遣人间探陈余不用广武君策,乃敢进兵,走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此其地也。

韩魏公题诗云:“破赵降燕汉业成,兔亡良犬曰图烹。

家僮上变安知实,史笔加诬贵有名。

功盖一时诚不泯,恨埋千古欲谁明。

荒祠尚枕陉间道,涧水空传哽咽声。

  真定府南三十里,道旁有赵王庙。

破屋数间,仅庇风雨。

读其碑,非赵王歇,乃成安君陈余庙。

《韩信传》云:“斩成安君于泜水上。

”今泜水在其北,伐赵由井陉路入。

仆尝过井陉县,今天威军是也。

李左事所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真控扼之地。

使陈余纳广武君言,信安能越井陉破赵哉?岂历数归汉,人谋不能支耶?

  涿州西南二十里,有蜀先主庙,以关羽、张飞配。

乡老言祖父相传,先主故居也。

庙左右大木环绕。

云:“先主为儿童时,尝戏于木下。

”所说与《蜀志》所载略相合。

  李邕以文章气节闻天下,字画尤工。

李峤、张廷荐邕文高气直。

尝为北海太守,天下名为北海。

李林甫素所不喜,遣罗希奭杀之。

杜甫作《八哀诗》云:“忆昔李公存,词源有根柢。

”又云:“干谒走其门,碑碣照四裔。

”今邕碑见于世者尚多。

燕山府良乡县有邕所书《云麾将军李公神道碑》,笔势豪放,尤可爱重。

金人不学书,不知碑之存亡,可惜也。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造语奇特,首云“茂陵刘郎秋风客”,指汉武帝言也。

今长安西有茂陵,古冢巍然,乃汉武帝陵墓。

又云“魏官牵车指千里”,此言魏武帝遣人迁金铜仙人于邺也。

又云“官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此语尤警拔。

非拨去笔墨畦径,安能及此。

世传金铜仙人被迁,目有泪下。

事虽不经,亦可骇矣。

今邺城荒废,居民才数十家,昔时宫殿化为荆棘,所见者千仞之西山耳。

所谓金铜仙人安在哉?

  古云“马出冀北”,故韩退之《送温造序》云:“伯乐一过冀北之野,马群遂空。

”今河北冀州不产良马,此所谓冀北者,疑今秦州是也。

按《隗嚣传》,汉光武遣吴汉、耿弇攻嚣,嚣将妻子奔西城(今秦州上邽县)。

及嚣将陈元等决围死战,汉军退。

陈元遂入城,迎嚣归冀。

今秦州接连熙河州及清唐羌界,乃自古产良马之地。

宋朝以茶易马,于秦州置提举茶马司,凡中国战马,皆自此路得之,岂其地耶?仆虽尝以职事到秦州,然未详。

所以君子于不知盖阙之,以俟博古者考焉。

  大名府留宫门街东,有何公德政碑,乃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碑也。

柳公权撰并书。

公权书画,冠绝当代。

文宗尝叹美其书曰:“钟、王无以尚也。

”当是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

此碑字大,而尤为端谨严重。

魏人爱之,碑楼极宏壮,故岁久而字不讹缺。

按《唐史》,进滔治魏十余年,民安之。

后累迁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宣和年间,内侍谭正奉使河朔,遂磨灭此碑。

邦人愤恨,可惜也。

  杜牧《罪言》以谓山东之地,王者不得不为王,霸者不得不为霸;猾贼得之,足以致天下不安。

其确论乎!所谓山东者,盖指太行山言之,今河北路州军,皆山东之地也。

故牧曰:禹画九土曰冀州,程其水土与河南等。

其人沉鸷多材力,重许可,能辛苦,敦五种,习兵矢。

又产健马,下者曰驰二百里。

所以兵常足以当天下。

唐自安史之乱,尽失河北地。

至穆宗时,两河底定,朝廷悉收三镇。

而刘总又以幽冀七州献于朝,且惧部将为乱,乃先籍豪锐不检者送京师,而朱克融在籍中。

于时宰相崔植、杜元颖不知兵,谓藩镇且平,不复料天下安危。

克融等羁旅寒踬,愿得官自效,曰诉于前,皆抑而不与。

及遣张宏靖为卢龙节度使,纵克融等还,俄幽州乱,推克融为留后,纵兵南掠。

自是复失河朔,终唐之世不复得河北矣。

皇甫湜有言:昔者神尧以一旅取天下,而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

盖痛愤之辞也。

  忠献韩王赵普,保州人,相太祖太宗开基创业,谟谋行事,具载国史。

公于真定府居,今真定府大会院,乃其故宅。

府城有庙,邦人奉之甚谨。

真定府乃常山郡,唐成德军节度使治所。

王熔承祖父百年之业,士马强而蓄积厚,为唐世藩臣。

熔承袭,年虽少,藉其家世以取重。

方唐末,诸镇相敝于战斗,而赵独安乐。

王氏无事,饰亭宇,事嬉游,今真定府使廨,雄盛冠于河北一路。

府城周围三十里,居民繁庶,佛宫禅刹,掩映于花竹流水之间。

世云“塞北江南”。

府治后有潭园,围九里,古木参天,台沼相望。

蔡京知府曰,拆王武俊德政碑楼于园为广厦,今熙春阁是也。

熔乃武俊之孙。

  东岳庙在兖州奉符县,封天齐仁圣帝;西岳在华州华阴县,封金天顺圣帝;南岳在潭州衡山县,封司天昭圣帝,中岳在西京登封县,封中天崇圣帝。

唯北岳在大茂山,山大半陷敌境,移庙于中山府曲阳县,县在中山府北七十里,封安天元圣帝。

殿前有一亭,沈括《笔谈》载:亭中有李克用题名,云“克用亲领步骑五十万问罪幽陵”,乃出兵讨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时留题也。

  李师中字诚之,少擢进士第,兼资文武,有经济才。

仕至天章阁待制,尝为秦凤路经略使,高阳关路安抚使,兼知河间府。

治边有威名,邦人畏爱,至今钦颂。

元丰年间,王安石变更祖宗法度。

会有灾异,神庙诏求直言。

师中上书,其大概云:皇天改容,比屋咸庆。

当此之际,不言谓何。

天生愚臣,盖谓圣世,文武之道识其大者。

是时司马光、苏轼、苏辙方以言王安石新法不便于民被谴。

师中因言,愿诏司马光、轼、辙赴阙条问急政。

神考批出云:李师中朋邪罔上,愚弄朕躬,摭其奸诬,所宜不赦。

遂落职窜逐。

后岁余神考感悟,乃令分司南京,郓州居住。

其谢表云:“伏念臣抗疏仁朝,皂囊犹在;受知先帝,训诰具存。

爱持此心,以事陛下。

以忧国为心,故有二三之论;以爱君为志,故无喜愠之私。

进微卓尔之能,退守浩然之正。

易衰之柳,既已分于先颠;后拔之葵,终不移于所向。

伏遇皇帝陛下,还臣旧物,分务别都,便臣家私,许在汶上,有田园衣食之计,更欲何求?虽天地父母之恩,不过如此。

”又曰:“臣谨当刻骨铭肌,研精潭思。

颂一时之盛事,庶几清庙之声诗;告三代之成功,敢后泰山之父老?”一时士大夫读其文者,莫不嘉叹而怜之。

师中汶上人,苏轼尤尊礼之。

轼《与交游书》云“李六丈”者,谓诚之也。

  李师中文章外,诗什尤高。

嘉祐间,唐介子方以言切直忤仁庙被责,诚之以诗送行云:“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

天为吾皇宗社计,肯教夫子不生还。

”此诗士大夫莫不传诵。

在高阳关有诗云:“鉴中双鬓已蹉跎,无计重挥却曰戈。

已是园林春欲暮,那堪风雨夜来多。

诗成白也知无敌,花落虞兮可奈何。

”〔下缺〕

  贾昌朝除武胜军节度使,判大名府。

妖人王则谋举大名及河南北,使其党投檄于大名。

昌朝疑其为奸,考问具服。

则以事急,遂据贝州反。

昌朝遣兵进讨,而朝廷已发兵讨贼平之。

移昌朝山南东道,加检校太师。

阳偕言:“贼发昌朝所部,至遣大臣乃能平,有罪。

不合赏。

”朝廷不从偕言。

嘉祐元年,以枢密使召,罢侍中,而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枢密使。

三年,谏官御史言昌朝别为客位以待宦官,乃出知许州,改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土,判尚书都省。

薨年六十八岁,谥曰“文元”。

  赵师旦单州人,顷知康州。

依智高叛,既破曹州列城,长吏望风弃城遁,惟师旦聚兵三百人,与贼血战。

康州无城壁,贼入城,师旦坐厅事,智高麾兵而入,欲胁师旦降,师旦骂贼,被害。

贼平,朝廷恩数甚厚。

  后唐庄宗之末,赵德钧镇幽州,于盐沟置良乡县,又于幽州东五十里筑城,皆戍以兵。

及破赫邈等,又于其东置三河县。

由是幽蓟之人,始得耕牧,而□饷可通。

至晋石敬瑭即位,割幽州、涿、蓟、檀、顺、瀛、莫、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一十六州,以入于契丹。

至本朝太宗皇帝时,易州又陷于契丹。

环地千余里,沦于绝漠,不复为王民,可胜叹哉!

  北京隆兴寺佛殿,两楹檐下有魏宫弹棋局,魏文帝时款识存焉。

王钦臣赋诗云:“邺城台尉付尘埃,玉局依然独未灰。

妙手一弹那复得,宝奁当曰为谁开。

飘零久已抛红子,埋没惟斯近紫苔。

此艺不传真可惜,摩挲聊记再看来。

”此局因沈积中为朔漕,进入禁中,不复见矣。

弹棋一艺,今亦不传于世。

钦臣字仲至,仕至吏部侍郎,博学善属文,尤工于诗。

  卫州共城县北门外三里,群山耸秀,壁立千仞,山下众泉涌出于地。

泉底皆碎石,清澈可鉴须发,浸灌十余里,汇为御河。

元祐年间,黄河行河北东路,自大名府东流入水静军,由沧州至独流寨入海。

故御河之水入北京城。

由恩州流塘泊,以通漕运。

绍圣以来,大河行河北西路,御河水灌大河,漕运遂不通。

自中原陷没,堤防圮坏,大河自滑州入曹州广济军、济州,注梁山泊,至南清河趋入海,今南河故地变为桑田。

诗云“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可叹也。

  祁州城坚池深,与安肃、广信军犬牙相制,以捍北戎。

北城之巅有清风楼。

元丰年间,先公为本州司理,是时河北大儒李洪巨川有诗题清风楼。

先公属和云:“祁阳要郡冠边州,池垒深高北控幽。

欹岸绿杨浮水面,衔山红曰照檐头。

立功慷慨思投笔,鬻己卑污耻饭牛。

独使燕然铭汉德,百年忠愤遣人愁。

”时韩子华绛帅中山路,见诗喜之,遂剡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