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户录

北户录 #

《北戸录》三卷,唐段公路撰,《学海类编》作公璐,盖字之讹。

《新唐书艺文志》称为宰相文昌之孙,则当为临淄人。

《学海类编》作东牟人,亦未详所本。

其厯仕始末不可考,惟据书首"结衔",知官京兆万年县尉。

据书中称“咸通十年”,知为懿宗时人而己。

是书载岭南风土,颇为赅备;而于物产,为尤详,其征引,亦极赅洽。

如《淮南万毕术》、《广志》、《南越志》、《南裔异物志》、《会要》、《灵枝图说》、《陈藏器本草》、《唐韵》、《郭縁生述征记》、《临海异物志》、《陶朱公养鱼经》、《名苑》、《毛诗义》、《船神记》、《字林》、《广州记》、《扶南传》诸书,今皆散佚,藉此畧见一二。

即所引《张华博物志》多今本所无,亦藉此以考证真伪。

条下注文,颇为典赡。

题“登仕郎前叅军龟图撰”,不题其姓,似为公路之族。

然《唐书宰相世系表》不载其名,莫知其审矣。

《唐书艺文志》作《北户杂録》,疑传写误衍一“杂”字。

其作三卷,则与此本合。

《学海类编》所载惟存一卷,凡物产五十一条。

不为完本。

曹溶所録古书徃徃如是,不足深诘也。

原序

  诗人之作,本于风俗,大抵以物模拟兴,达乎情性之源。

自非观化察时、周知民俗之事;博闻多见,曲尽万物之理者,则安足以藴为六义之奥,流为弦歌之美哉。

由是言之,则古之学者,固不厌博。

博而且信,君子难之。

  东牟段君公路,邹平公之孙也,自未能把笔,爱以指画地如文字,及六七岁,受学,果能强力不罢其学,尤长仄僻人所不能知者,媷乎羣籍之中,仡仡然有余力。

间者以事南逰五岭间,常采其民风土俗、饮食衣制、歌謡哀乐有异于中夏者、録而志之。

至于草木果蔬、虫鱼羽毛之类有瑰形诡状者,亦莫不毕载。

非徒止于所闻见而己,又能连类引证,与竒书异说相叅验,真所谓博而且信者矣。

  噫!近日着小说者多矣,大率皆鬼神变怪、荒唐诞妄之事,不然,则滑稽诙谐、以为笑乐之资。

离此二者,或强言故事,则皆诋訾前贤,使悠悠者以为口实。

此近世之通病也。

如君所言,皆无有是,其着于録者,悉可考验。

此盖博物之一助,岂徒为谭端而已乎。

君以予往从事岭南,备核其实,请予序以为证,予尝观圗于书府,君状貌一似邹平公,而又能以文学世其家,于乎邹平公为有后矣,因为之序而不辞。

右拾遗内供奉陆希声撰。

卷一   ○通犀 #

  通犀(《山海经》云:犀似水牛而猪头,脚似象,有三蹄,大腹,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

鼻上小而不椭。

又云,鼻上者良。

《韩诗外传》曰:太公使南宫括至义渠,得骇鸡犀,献纣。

犀角二。

一在顶上,一在鼻上。

鼻上者食角也。

今人呼为“胡■犀”是也。

《抱朴子》云:犀解于山中。

人以木如其角代之,犀不觉,后年辄解也。

又,《南州异物志》曰:兽曰玄犀,处自林麓,食唯棘刺,体兼五肉,又含精吐烈,望如华烛,置之荒野,禽兽莫触),置大雾重露下,终不沾濡。

  又堪为钗纛(又见吴均《续齐谐记》:蒋潜得通犀纛后,被豫章王江夫人断以为钗,兼名逺花。

又云,宋岑获通犀纛,卖与庐陵王义真。

又,元康末,妇人以犀角瑇瑁为斧钺戈戟,戴之明也),挠药酒,酒生沫,若贮米饲鸡,鸡见辄惊散。

一呼为骇鸡犀(骇鸡犀岀大秦。

又有离水犀,行则水为之开)。

或中■箭,刺于创中,立愈。

盖犀食百毒棘刺故也。

愚重译于蕃人,事皆不虚。

(《广志》云:犀角之好者,称鸡脉。

白郭子横云:又,犀角表有光,因名明犀,置合中有影色。

)今广州有善理犀者,能补白犀。

(《东观汉记》曰:章帝元和元年,日南献白雉、白犀。

)补了,以鐡夹夹定,药水煮而拍之,胶为一体。

制梳掌,多作禽鱼随意匠物。

论其妙至于铸玉者,方之蔑如也。

又有裁龟甲或觜蠵(断日脚者)、陷黑玳瑁为斑点者,亦以鐡夹煮而用之,为腰带衬迭子之类。

其焙浄,真者不及也。

  玳瑁,切韵,字从玉。

《文选》:字从虫。

欧阳询飞白【曰?】从甲。

愚以“甲”为是。

(《字话》亦从甲也)凡玳瑁甲生取者,治毒第一。

其力不下婆萨石。

愚曾取解毒,立验。

南人神之。

亦甚辟恶,与符拔甲相类。

(《广志》云:符拔如麟,毕皮有麟甲。

甲以辟恶也。

  ○孔雀媒 #

  雷罗数州,収孔雀雏,养之,使极驯扰致于山野间:以物绊足,傍施网罗,伺野孔雀至,即倒网掩之,举无遗者。

或生折翠羽,以珠刀毛编为帘子、拂子之属,粲然可观,真神禽也。

(又,《后魏书》:龟兹国,孔雀羣飞山谷间,人取养而食之,字乳如鸡鹜,其王家恒千余只。

  一说;孔雀不疋偶,但音影相接便有孕,如白鶂,雄雌相视则孕。

或曰:雄鸣上风,雌鸣下风亦孕。

见《博物志》。

(又,淮南八公《相鹄经》曰:复百六十年变,止雌雄相视,目睛不转而孕,千六百年形定也。

又,《稽圣赋》“豪豕自为雌雄,缺鼻曾无牝牡”,即雌兔舐雄而孕是矣。

  又,《周书》曰:“成王时,方人献孔鸟”,方亦戎别名。

《山海经》:南方孔鸟。

郭璞注:孔雀也。

《宋纪》曰:“孝武大明五年,有郡献白孔雀为瑞者”。

噫!象以齿而焚,麝因香而死,今孔雀亦以羽毛为累,得不悲夫。

  愚按:《说文》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囗外繇内〉。《字林》音由。今猎师有■〈囗外繇内〉也。

  《淮南万毕术》曰:“鸱鸺致鸟”。

注云:“取鸱鸺,折其大羽,绊其两足,以为媒,张罗其旁,众鸟聚矣”。

《博物志》又云:“鸺鹠(休留)鸟,一名鸱鸺”。

昼日无所见,夜则目至明。

《庄子》云:“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岀冥目而不见丘山”。

言性殊也。

人截手爪弃露地,此鸟夜至人家,拾取视之,则知有吉凶。

凶者輙更鸣,其家有殃也。

陈藏器引五行书:除手爪埋之户内,恐为此鸟所得。

其鸺鹠,即姑获、玄车、鸮鵩类也。

  姑获,《玄中记》云:“夜飞昼藏,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隠飞。

好取人小儿食之。

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

又云:“衣毛为鸟,脱毛为女人。

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扶匐往先,得其所解毛即藏之。

即往就,诸鸟各走,取毛衣飞去。

一鸟独不去,男子取为妇,生三女。

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

后以衣迎三女儿,得衣亦飞去”。

  鬼车,一名鬼鸟,今犹九首,能入人屋収魂气,为犬所噬一首,常下血,滴人家则凶。

《荆楚岁时记》:夜闻之,捩狗耳。

言其畏狗也。

白泽图云:“昔孔子、子夏所见,故歌之。

其图九首,今呼为九头鸟也”。

  《毛诗义疏》曰:“鸮大如鸠,恶声,鸟入人家凶。

其肉甚美可为炙。

汉供御物各随其时,唯鸮冬夏施之以美也”。

《礼内》则曰:“鸮胖”。

《庄子》云:“见弹求鸮炙”。

陈藏器又云:古人重其炙,尚肥美也。

  又,按《说文》曰:“枭不孝,鸟至日捕枭磔之如”。淳曰:“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作枭羮赐百官,以其恶鸟故食之”。

  愚谓古人尚鸮炙,是意欲灭其族。非为其美也。又,《淮南万毕术》:甑瓦止枭鸣,取破甑向枭抵之,輙自止也。

  ○鹧鸪 #

  衡州南多鹧鸪,解岭南野葛诸菌毒及辟温瘴。

(前臆文为白圆点。

)又,一名樢(音述),多对啼。

每啼。

连转数音,其韵甚髙。

《广志》言:遮姑鸣云:“但南不北。

”(如逃闾声,云:悬壶卢系颈)《古今注》云:“其鸣自呼”。

(常向日飞,畏霜,早晚稀岀,宿即以树叶覆其身上也。

)《[南]越志》云:鹧鸪充鸟也,虽复东西回翔,然而命翮之始,必也南翥。

其鸣自号“杜薄州食之亡疠”。

此三说啼处,岂同于牛屋辩哉。

唯《本草》说鸣云:“钩辀格磔(竹客反)”小类。

  ○鹦鹉 #

  瘴广之南新、勤春十州,呼为南道,多鹦鹉。

(《字林》:鹦鹉书作■〈母鸟〉字。

又,《江表传》曰:孙权曾大会,有白头鸟集殿前。

权曰,此何鸟?诸葛恪对曰,白头公。

张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恪戏之,因曰,未闻鸟名白头公,请使诸葛复索白头姥。

恪曰,鸟名鹦母,未必有对,请使辅吴复求鹦父也。

又,《说文》;鹦从鸟,婴声,■〈母鸟〉从鸟,母声。

又,《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又,《山海经》云:数歴之山,其鸟鹦鹉。

又云:广山有之,舌似小儿舌,脚指前后各两指扶,南徼外有五色、纯白、纯赤者”。

)翠衿丹觜,巧解人言,有鸣曲子如喉转者。

但小,不及于陇右,毎飞则数千百头。

(《南史》云:“天竺迦昆利国,元嘉五年,献赤白鹦鹉各一头”。

又,《汉献帝传》曰:兴平元年,益州蛮夷献鹦鹉三枚,各食三升麻子。

云:此鸟有损无益,诏归本土。

)食朩叶榕实。

凡养之俗,忌以手频触其背,犯者即多病颤而卒。

土人谓为鹦鹉瘴,愚亲验之。

咸通十年夏初,有三朩舶将五色鹦鹉至者(《南方异物志》:鹦鹉有三种,青者大如乌臼,白者大如鹅,五色者大于青者,五色者岀杜薄州也。

),虽绣羽锦衣而病其胡语。

昔,天监年,交州有献能歌鹦鹉者,诏亦不纳。

(【?】人张华有白鹦鹉,华每行还,輙说童吏善恶,后寂然无言。

华问其故,鸟云:见藏瓮中,何由得知。

华在外令呼鹦鹉,鹦鹉曰:昨夜梦恶,不宜岀户。

华犹强之,至庭为鹯所获。

人教其啄鹯脚,仅而获免。

又,《幽明录》:晋司空桓豁在荆州,有叅军剪五月五日鸲鹆舌,教令学语,遂善能效人语笑声。

司空大会吏佐,令悉效四座,语无不絶,似有一佐,齆鼻语难学,学之未似,因内头于瓮中以效焉,遂不异也。

后,主典人盗牛肉,鸲鹆白叅军。

叅军曰:汝云盗,盗肉当应有验。

鸲鹆曰:以新荷里,着屏风后。

检之果获。

而盗者怨患,以热汤灌杀之,叅军为之悲伤。

累日遂请杀此人。

司空曰:不可以禽鸟故而极之于法,令止五岁刑也。

又,《淮南万毕术》云:寒皋断舌可使语寒。

皋,一曰:鸲鹆。

  ○赤白吉了 #

  某年,普宁有亷州民,获赤白吉了各一头,献于刺史者。

其赤者,寻卒;白者,乆而能言。

凡笑语悉皆斆人,斯珍禽也(吉了,身黑觜赤,首戴黄冠,善斆人笑言,声明切于鹦鹉,好食鸡子饭也)。

  愚按,云物上瑞,鸟兽中瑞,草朩下瑞,夫圣人至徳所临,则嘉祥必见,故前有引赤雀白雀、赤乌白乌、赤燕白燕之流众矣。

《瑞应图》曰:赤雀,瑞鸟也(云云)。

  又,孙氏曰:王者,奉巳俭约,尊事耆老,则见。

秦缪公岀狩,至于咸阳,日稷庚午,天震大雷,有火下,化为白雀,衔緑丹书,集公交车。

公俯取其书。

言“缪公之覇,讫胡亥秦家世”事。

  又,《礼稽命征》曰:得礼之制,泽谷之中,有赤乌焉。《孝经援神契》曰:徳至鸟兽,则白乌下。

  又,《熊氏瑞应图》曰:王者八要。有序经纬不差应时之性命,则赤燕衔丹书而至。白燕事略同也。

  愚又见顾野王,以逺方所贡赤白鹦鹉,编为瑞者。

今因録赤白吉了,亦请附焉。

(《宋记》曰:文帝元嘉中,湘州献赤鹦鹉。

臧荣绪《晋书》曰:义熈中,林邑献白鹦鹉也)。

  ○绯猨 #

  公路,咸通十年,往髙凉,程次青山镇(镇府设以备他盗也)。

其山多猨,有黄绯者。

绯者,絶大,毛彩殷鲜,真谓竒兽。

夫猨,则狙玃(猨五百岁为玃。

《抱朴子》曰:猴寿八百岁。

繁露曰猨,似猴大而黑,长前臂。

猨所以寿者,好引其气也)、猱(猴也)、狖(似猨)之类,其色,多傅青白玄黄而巳(《小说》云:吾彦为交州时,林邑王范能,献青白猨各一口。

《山海经》云,堂庭山多白猨。

今三峡有白额猨)。

  按《楼炭经》云,鸟有四千五百种,兽有二千四百种。

《白虎通》云,羽虫三百六十有六,鳯为之长;毛虫三百六十有六,麟为之长。

今则岂可穷其族类欤。

其猨能伏鼠(《论衡》曰:鹿之角足以触犬,犹猴之手足以搏鼠,然而,鹿制于犬,猴伏于鼠。

亦如《淮南子》云,猬使虎申,蛇令豹止。

物各有所制也)。

多羣行,玄者善啼(雌黄而雄黑也)。

啼数声,则众猨呌啸腾掷,如相(去呼)焉。

其音,凄入肝脾,韵含宫征,方知当(去呼)一部皷吹,岂独于鼃声者哉。

愚因召猎者捕而养之(目为巴儿)。

极驯,不贪食,于树杪间,呼之则至,但臂长,身不便于行而未见通膊者也。

后一岁,自潘州回路,歴仙虚(潘茂真人烧丹之处,南人呼市为虚。

今三日一虚。

按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盖取之噬嗑,易下系噬嗑,合也,市人之所聚异方之合耳)。

闻旧山猨啼不食而卒。

噫,其为兽之性一何仁耶!是知邓艾感事投弓,故无虚语。

且,梁朝猨卒,责食吏违四日方送鹿心柿四贯,及责玄圃养猨吏,云:“残林犹获子,堪杖四十”,复引“鸡冡鹅魂、狗盖马帷”之事瘗之。

  又,陆机快犬黄耳能解人言,常传书自洛至吴,纔半月而返。及死,机为制棺椁殡之,村人号为黄耳冡。愚遂斆其事,藉之以薪,藏之以坎。

  ○蚺虵牙 #

  蚺虵,大者长十余丈,围可七八尺。

多在树上,候麞鹿过者,吸而吞之,至鹿消,即纒束大树,出其头角,乃不复动。

夷人伺之,方以竹籖籖杀之,取其胆也。

亦如“巴虵食象,三岁而出其骨”(《金楼子》云:“楚词云,虵有吞象,厥大如何”)。

故《南裔异物志》曰:“蚺惟大虵,旣洪且长,采色骏荦,其文锦章,食灰吞鹿,腴成养创,宾享嘉食,是豆是觞”。

言其养创之时,肪腴甚肥美。

搏之以妇人衣,投之,则蟠而不起(《证俗音》云,蚺虵肉,食之辟蛊毒)。

  《元和御览》引《括地志》云,蚺虵牙长六七寸,土人尤重之,云辟不祥,利逺行。

卖一枚直牛数头。

愚按,古方刮虎牙治犬咬疮,神效无比,未闻虵牙有利于人者。

《抱朴子》云,蔡诞入山还家,云被谪到昆仑。

昆仑下,白虎蜲虵长百余里,口中牙皆三百斛船大,一何壮哉。

比广州南海县每年端午日,常取其胆供进。

虵则诸郡采送。

録事叅【军?】亲看岀之。

  按《晋中兴书》曰,颜含■〈女更〉病困,须蚺虵胆,不能得,含忧叹。

累日,有一童子持青囊授含,乃虵胆也。

童子化为青鸟飞去。

以此验之,真胆不可得也。

近勅令桂贺泉广四州,轮次进焉。

其膏,俗传不利人,其皮可鞔皷。

今潮州和鳞为之,声絶,鸣与象皮皷相类(蕃船上多以象皮鞔皷。

皷长而头尖,状如枣核,谓之槟榔皷。

《广志》云,象性:乆别见其子,皮必泣,一枚重千斤)。

《南越志》云,开宁县多蜈蚣,大者,皮可以鞔皷(沈莹《异物志》云,东南海中,蜈蚣长数丈,噉牛,俚人秋冬间遇之,鸣皷与春堂驱逐)。

  ○红虵 #

  公路至雷州,对岸倚舟,候风势。

见羣小儿簇二巨虵,各长丈余。

一如孔雀珠毛色,金翠夺目;一如真红色,鲜明若血。

又有十余头白虵,前后相次,若导从,俱入一榕藤窍内,竟不复岀。

故知虵有草朩水土四种,其类不可穷也。

  又,归化县有两头虵,《南越志》云,无毒,夷人饵之。

《兼名苑》云,两头虵,一名越王约发,俗占见之不祥,然《论衡》引楚相孙叔敖“二佑”者,何也?《会最》又云:浑夕之山,嚣水岀焉。

有虵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大旱。

管子曰,涸水之精,名曰蟡(音威),一头两身,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鳖,长八尺虵也。

  愚又忆,近事韦中令皋,镇西蜀时,有黄柑一树,方熟,忽数夕,众实皆落,唯树杪一蔕独存,其大如椀,枝叶滋茂,异于常者。

园吏具白韦令。

韦令亲视之,曰,此竒果也,非臣下宜食,议欲表进,令去蔕尺余折之。

其实从蔕自落。

有善医者昝殷,侍立,曰:凡朩实,未过时蔕脱者,乃实之病也。

请针验之。

韦令再三,方许昝殷引针就蔕刺之,其实应手而转殷,则连下一刺,血溅盈袖。

韦令大惊,因命破之,乃两头虵也。

《异苑》又云,河内司马元胤,元嘉中为新涂令,丧官,月旦祭柑,化而为鹅,又何怪也。

  ○蛤蚧 #

  蛤蚧,首如蟾蜍,背浅緑色,上有土黄斑点,若古锦文,长尺余,尾絶短。

其族则守宫(《博物志》云,蝘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满七斤,捣万杵,以点女人支体,终身不灭,淫则点落,故号守宫,汉武为之有验也)、刺蜴(《搜神记》谓之刺蜴)、蝘蜓(《证俗音》云,山东谓之■〈虫未〉■〈虫觅〉,音“七赐”、“名敌”反。

陕以西谓之壁宫。

■〈虫未〉■〈虫觅〉,字见《韵集》。

又,《说文》曰,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

《古今注》:一曰,龙子,善于树中捕蝉食之;五色曰蜥蜴;短大者为蝾螈。

一曰,蛇师,大者,长三尺,其色玄绀,善魅人。

郑虔又云,蝾螈、蜥蜴、蝘蜓、守宫,别四名。

又,蝾螈,蛇医也),多居古朩窍间,自呼其名,声絶大。

或云,一年一声,验之非也(端州大廰蛤蚧,州吏云,有来多年,至今毎鸣,或三声或一声不定也)。

  又有十二时虫,亦其类也。

大者一尺,尾长于身,背生鬐鬛,行疾如箭。

传云,自旦至暮,变十二般色,伤人必死。

愚尝获一枚,闭于笼中,翫之,止见变黄褐赤黑四色。

一云,其首随时輙作十二属形,乃言之过也。

  ○红蟹殻 #

  儋州岀红蟹(颜之推云《说文》或作■〈鱼解〉),即:蝤蛑、拥剑(《证俗音》:蝤蛑,大蟹也,音“由俾”、“莫侯”反。

又,《古今注》云【云】,拥剑一名执大螯赤。

《颜氏家训》云:拥剑状如蟹,但一螯大耳。

《异物志》:俗谓之越王铃下。

何逊诗云“跃鱼如拥剑”,是不分鱼蟹也)、蟚蜞(《证俗音》:有毛者曰蟚蜞,无毛者为蟚螖,堪食。

俗呼彭越,讹耳。

《世说》云:蔡司徒误食蟚蜞,吐,下,谢。

仁祖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

螖音滑)、倚望(《临海异物志》:倚望,常起顾聣西东,其状如蟚螖,大,行涂土,四五进,輙举两螯八足起,望行如此。

青色也)、招潮(《修文殿御覧》:招潮,小蟚螖,殻白。

依潮。

潮长,皆坎外举螯,不失常期,俗言招潮子也)、竭朴(《临海异物志》曰:竭朴大如蟚螖,殻黑斑,有文章,常以大螯障目,屈其小螯取食也)、沙狗(《临海异物志》:沙狗似蟚螖,壊沙为穴,见人则走,易处不可得也)、芦虎(《临海水土异物志》曰:芦虎似蟚螖,两螯正赤,不甲食也)、数丸(《名苑》曰:沙丸形似蟚蜞,竞取土,各作丸,满三百而潮至)。

  大小殻上多作十二点深燕支色,亦如鲤之三十六鳞耳(陈思王云:五尺之鲤、一寸之鲤,但大小殊而鳞之数等),其殻与虎蠏堪作迭子(虎蟹,赤黄色,文如虎首斑)。

至于鹦巵、螺杯,不同年而语也(鹦巵今多之,名见《吴均集》:鹲鵰,两鸟也,喙大而匈一尺,黄赤色,受二升,堪为酒杯。

《南越志》曰,一名越王。

乌竺法真登罗山疏曰,鸟状似鹅口,勾可受二升,南人以为酒杯,珍于“文蝶鸟不饵虫鱼,惟噉朩叶,粪似熏陆香”)。

按蟹,一名蛫(音诡)。

《广雅》云:雄曰■〈鱼良〉■〈鱼岂〉,雌曰博带。

《抱朴子》又云:山中辰日称无肠公子,蠏也。

《古今注》云:小蠏一名长卿。

《广志》云:铺(音脯),小蠏,大如货钱。

又,蠏奴如榆荚,在其腹中,生死不相离(《博物志》曰:南海有水虫,名曰葪,蚌蛤之类也。

其中小蟹大如榆荚。

葪开甲食,则蟹亦岀食,葪合,蟹亦还入,始终生死不相离也)。

《山海经》载千里蟹(《金楼子》云:天下之大,物有北海之蠏)。

《洞冥记》有贡百足蟹,长九尺四螯者。

今恩州又岀石蟹,其类则零陵燕、湘乡鱼、建宁虾、绵谷鳖也(零陵石燕遇雨则飞。

又庾穆之《湘州记》云:湘乡县有石鱼山,色黑而理若鱼,开发一重,輙有鱼形鳞鬐首尾若刻画,烧之作鱼膏臭,亦如《水经》云:郧乡县西石山虾■〈虫麻〉。

《南越志》:建宁县出石虾也。

又《年代録》云:石季龙时,利州绵谷县山北溪中有石鳖数千头,登岸暴田苖,发军残毁,至今鳖无头也)。

  ○蛱蝶枝 #

  公路南行(歴悬藤峡,峡即富州界也),维舟饭,水手,覩嵓侧,有一朩,五彩。

初谓丹青之树(《武陵记》:辰州嵩溪有丹青树,直上可笼云,下无枝条,上有五色叶,图如华盖。

《玉屑》云按,在辰阳县也),因命童仆采之。

顷获一枝,尚缀嫩蝶,凡二十余个。

有翠绀缕者、金眼丁香眼者、紫斑眼黑花者、黄白者、绯脉者、大如蝙蝠者、小如榆荚者(沈佺期赋云“二角六足,蠕腹状蛾,脉绀缕以立翅,点赪珠以缃窠”也)。

愚因登岸视之,乃朩叶化焉。

是知蝶生江南甘橘树中(《古今注》:蛱蝶,一名野蛾。

江东人谓之挞末。

其大黑邑或青斑者,名鳯子,一名鳯车,一名鬼车是也)。

麦为■〈虫奄〉蝶,乌足之叶为蝴蝶,皆造化使然,岂虚语欤(公路尝见卢员外肇说,捉得一粉蝶,如两手大,上有散緑点,丁香眼,前翅头两画燕支色,后翅为燕尾分。

亦蝶之异也)。

  又,《会要》云:大食国西邻大海,尝遣人乘船,经八年未极西岸,中有一方石,石上有树干,赤叶青树,生小儿,长六七寸,见人皆笑,动其手脚,凥着树枝。

其使摘取一枝,小儿死也。

《异苑》:太元中,汝南人入山伐竹,见一竹中央,虵形巳成,上枝叶如故。

吴郡桐庐民,尝伐竹,遗竹一宿,见雉头颈尽就,身犹未,此亦竹为虵,虵为雉也。

  ○红蝙蝠 #

  红蝙蝠岀泷州,背深红色,唯翼脉浅黑,多双伏红蕉花间。

采者若获其一,则一不去。

南人收为媚药,与象鼻虫、鲎珠、■〈虫庞〉■〈虫降〉、诺龙为比。

(象虫,有鼻,长二寸许而红,其前翼曲尘色,副翼为斑红色,多在龙眼树上。

鲎鱼珠,《广州记》云:鲎形如熨■〈豆斗〉。

郭璞云,形如惠文冠,青黒,十三足,雌常负雄,取之必得其双。

子如麻,子堪为醤,即鲎子酱也。

其珠如粟黄,南人或带或磨饮之,云利市。

■〈虫庞〉■〈虫降〉生于橄榄树上,自呼其名,声响岩谷。

诺龙,纯雄无雌,岀泷州。

水族至其前者,即跳跃自置,诺龙取而食之。

房千里《投荒录》亦具记)。

王子年《拾遗》云有五色蝙蝠。

《异物志》:鼍虱鱼,因风雨入空朩而化为蝙蝠,其肉甚美。

《灵芝图说》曰:蝙蝠(《古今注》一曰仙鼠,五百岁则色白脑重,集物则头垂,故谓倒挂蝙蝠。

食之神仙。

《水经》云:夷道县丹水遥亭下,有石穴,穴中有蝙蝠,大者如鸟,倒挂。

与《玄中记》说略同),服之寿万岁。

  又,《媚药》载:嗽金鸟辟寒金(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鸟形如雀,色黄,常翱翔海上,吹金屑如粟,铸以成器服,宫人争以鸟所吐金为钗佩,谓之辟寒金,以乌畏寒也。

又,宫人相嘲咔: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

)、龙子(事具蛤蚧)、布榖脚胫骨(媚药也,男左女右,带之置水中,能相随逐。

《尔雅》云:鸤鸠,今人云布榖,牝牡飞鸣,以翼相系,云鸣鸠拂其羽)、鹊脑(《淮南万毕术》曰:鹊脑令人相思)、砂■〈禾委〉(一名茍子,能倒行,置枕中,令夫妻相好,事见《陈藏器本草》)、■〈蘨,去系〉草(姑媱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蘨,去系〉草,其叶胥成,言叶相重,音“亦遥”反。

华黄。

服之媚于人。

一名荒夫草,即此是也)、茍草(青要之山有草,状如葌菅,似茅也。

方茎,黄华,赤实。

其本如藁本,名曰茍草,或作苞。

服之美人色,令人更美艳也)、左行草(使人无情。

范阳常进《大业记》:错。

彩葼花似左行草,花叶纎长而多色,正赤,甚美香也)。

独未见録红蝙蝠处,岂阙载乎?又有无风独摇草,亦生岭中,男女带之相媚,头若弹子,尾若鸟毛,两叶开合,见人自动,故曰独摇草(《本草拾遗》具也)。

  又,陈藏器云:榼子,蔓生,取子中。人多食之,主蛊毒,带于衣令人有媚,多迷人子。如土瓜,无毛,秋熟,色赤,形如酒榼也。

  ○金龟子 #

  金龟子,甲虫也。

五六月生于草蔓上,大于榆荚,细视之,真帖金龟子,行则成双,类壁龟耳(事见《洞冥记》)。

其虫,死则金色随灭,如荧光也。

南人收以养粉,云与永粉相宜。

按竺法真登罗山疏曰:金光虫,大如斑苖,形色文采全是龟。

余偶得之,养玩弥日,疑此是也。

  又,《南雍州记》曰:石桥水经南阳,结为池,岀灵龟,色如金缕也(《玉屑》亦具。

《论衡》又云:龟,三百岁大如钱,蓍七十岁,生一茎,此神物,故生迟也)。

  ○乳穴鱼 #

  全义之西南,有山曰盘龙山。

有乳洞斜贯,一溪号曰灵水。

(《洞记》曰:山曰灵山,水曰灵水,幽而有灵,是以名也。

且地志山经所不载。

又云:鱼无大小,修尾四足,朱丹其腹,游泳自若。

渔人不敢钓之)昔有人,穷其源至数日者,罾炬多为白蝙蝠所扑,中若风雨声,习习然,皆毛战不敢进。

盖神仙之窟宅,岂腥膻者拟容易造乎夫!

  天下名洞三十有六,而洞庭林屋当其九也。

(按,洞庭林屋,即吴王使龙威丈人得禹书之处。

《禹书》一曰《灵寳经》,三卷。

亦曰《灵寳符》。

吴王斋戒受之,不觧其词,乃遣使,赍此以问孔子。

孔子不发其函而言:昔闻有童謡曰:吴王出游观五湖,龙威丈人名隠居,比上包山入唐墟,乃造洞穴窃禹书,天帝大文不可舒,分强取之令国虚。

又,华阳洞是林屋洞之右门也)其小者,不可胜言,得非名在九微志中世俗所未闻耶。

其洞有金沙龙盆鱼,皆四足,修尾丹腹,状若守宫,游泳水濵,人莫敢犯。

  按《御览》云:盘龙山,天寳六年,改为龙蟠山。

山有石洞,洞中有石床石盆。

人毎秉烛游者,尝见龙迹洞中。

小水,水有四足鱼,皆如龙形,人杀之,即风雨也。

然唐韵云:■〈鱼〈罒上羽下〉〉鱼,名四足。

《山海经》云:人鱼如■〈鱼帝〉(音啼)鱼,四脚。

岀丹洛二水,有鲵。

大者,谓之■〈鱼役〉(音啼)。

《尔雅注》:鲵似鲇,四足,声似小儿,但未见言其可致风雨耳。

公路因思道:书说五头鱼(张天师《二十四治》具之)、三足麂(翔法师云:四明山有白麂,三头三足,即葛仙公桐杋所化),皆神化所致,不可以类而称也。

若以鱼之异者,则醴水之鱼名朱鳖,六足,有珠(《吕氏春秋》其江赋云“頳鳖肺跃而吐玑”是也)。

  又,歴涧潭有五色鱼,俗以为灵而莫敢捕,因谓是水为龙鱼水(水合汧水)。

  又,丹水岀丹鱼。

先夏至十日,夜伺之,丹鱼必浮水,侧赤光上照,赫然如火,网而取之,割血以涂足下,则可步履水上(岀丹水县。

抱朴子其《南越志》云:有鱼名■〈虫葛〉,色黄味美,夜即有光,一如照烛)。

  又,翔法师云:鮆(音荠)鱼,一首十身,气如蘪芜。

(《山海经》何罗鱼,一首十身,音如犬吠,食之巳痈也)。

《初学记》引鱼鲤,背上有斑文,腹下有纯青,海水将潮及天将雨,毛皆起。

潮还天晴,毛则伏。

常千里外可知海潮。

亦如《博物志》云:牛,鱼也。

又,金鱼脑中有麸金状,如竹头鱼,岀邛婆塞江(一名江鱼,常食麸金)。

  又,吴王江行,食鲙有余,弃江中为鱼。今江中有鱼名吴王余鲙者,长数寸,大如簪是也。

  又,魏武四时食制曰望鱼,侧如刀,可以刈草,岀豫章。白发鱼,戴发,形如妇人,白肥无鳞,岀滇池。

  又,郭延生《述征记》曰:城阳县城南六里,尧母庆都墓庙前,一池鱼,头间有印文,谓之印颊鱼,非告祠者捕不得(《临海志》又曰:印鱼鳞,额上四方如印,有文章,诸大鱼应死者,印鱼先封之)。

  又,《临海异物志》:■〈鱼展〉鱼如指,长七八寸,但有脊骨,好作羮,滑美似饼,大者如竹,曝作烛,极有光明。

  又,比目鱼一名鲽(音搨),一名鳒(音兼),状似牛脾,细鳞,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行。

沈懐逺《南越志》谓之板鱼。

亦曰左介,介亦作魪(《唐韵》:魪,比目鱼也)。

《吴都赋》云:双则比目,片则王余。

陈仲弓《异闻记》:东城池有王余鱼,池决,鱼不得去,将死。

或以镜照之,鱼看影,谓其有双,于是比目而去。

《异物志》:南方镜鱼,圆如镜也。

  又,《异苑》云:■〈鱼臽〉(音陷)鱼,凡诸鱼欲产,■〈鱼臽〉鱼輙以头冲其腹,世谓众鱼之生母。

  又,《临海水土异物志》:鹿鱼,头上有两角,如鹿。又云:鲮(闾蒸反)鱼,背腹皆有刺,如三角菱。

  又,《神异经》云:黄公鱼,长七八尺,状如鳢鱼。

昼在石湖中,各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

以乌梅二七煮之,即熟,食之治邪病。

若此之类岂胜言哉。

  ○鱼种 #

  南海诸郡,郡人至八九月,于池塘间采鱼子,着草上者,悬于灶烟上(鱼,八九月,多于水韭上放子,水西菜上放子。

水西菜,即水草也。

土人呼之,未详)。

至二月春雷发时,却收草,浸于池塘间,旬日内,如虾■〈虫麻〉子状,悉成细鱼,其大如发。

土人乃编织藤竹笼子,涂以余粮或遍泥蛎灰(禹,余粮也。

蛎灰即《异物志》古贲灰、牡蛎殻。

又,《南越志》:蛎,蚝甲也)。

收水以贮鱼儿鬻于市者,号为鱼种。

鱼即魿鲫鳢鲤之属(魿鱼,其鳞如银,肉白如雪,脆而且甜,偏宜作鲙,北中无也,故《异物志》曰:南方鱼,多不肥美,唯魿鱼为上,作鲙无比,作炙尤香美。

又,《楚词注》曰:鰿■鱼,《说文》作■〈鱼脊〉,永嘉讹作鲫。

《证俗音》曰:吴人呼为鲫鱼也),于池塘间,一年内可供口腹也。

  愚按陶朱公《养鱼经》曰:朱公谓:威王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

水畜,鱼池也。

以六畆地为池,池中有九洲,求懐姙鲤鱼长三尺者,任二十头,牡鱼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内,池中令水无声,鱼必生。

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

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将鱼化飞去。

内鳖,则鱼不复去。

池中周遶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

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者二十四枚。

至明年,得长一尺者十万枚,长二尺者五万枚,长四尺者二十四枚,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养(理不相长也)。

又,欲令生鱼法,要须载取薮泽陂湖饶大鱼之处近水际土寸余,载以布池底,三年之中即有大鱼。

此由土中先有大鱼子,得水生也。

  又,《南史》云:始兴卢度,字孝章,有道术,隠居。屋前池养鱼,皆名呼之,次第来取食乃去也。

  又,拂菻国有羊羔,生于土中,其国人候其欲萌,乃筑墙以院之,防外兽所食。

然,其脐与地连割之,则死。

唯人着甲走马,击皷骇之,其羔惊鸣,而脐絶,便逐水草。

炀帝欲通之,竟不能致。

贞观十七年,其王波多力遣使,献赤颇黎金精等物。

  又,《博物志》云:取鳖,剉如棋博,赤苋汁和,令厚,以茅苞之,六月中,投于池泽中,经旬脔脔成鳖也。

  ○水母 #

  水母,《兼名苑》云:一名蚱,一名石镜。

南人治而食之,云,性热,偏疗河鱼疾也。

其法,先以草朩灰退去外肉,中有一物,或紫或白,合油水,再三洗之,杂以山姜荳蔻煮过,其莹彻不可名状,至于真珠、紫玉,无以比方。

此物须以姜醋食之,盖相宜也。

  按《博物志》云,东海有物,状如凝血,纵广数尺,无正员。

名曰蚱,亦无头目肠藏,众虾随之。

越人食之。

《稽圣赋》云:水母,东海谓之■〈虫宅〉(音蜡)。

正白,蒙蒙如沫生物,皆别无眼耳。

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惊,此物亦随之而惊,以虾为目,自卫也。

亦如视肉有眼,以物摘之,则其眼移处(《山海经》曰:视肉,聚肉也。

形如牛肝,有两耳,食之,尽寻复生也)。

卷二   ○蚊母扇

  端新州有鸟,类青鹢而觜大,常在池塘间捕鱼而食,每作一声则有蚊子羣岀其口(今谓之吐蚊鸟)。

按《尔雅注》,鷏鸟似乌■〈暴鸟〉而大,黄白杂文,鸣如鸽声。

《广志》云蚊母。

此鸟吐岀蚊也。

土人云其翅堪为扇,唯辟蚊子,与陈藏器说同。

  又云,塞北有■〈亡上虫下〉母草,岭南有■〈亡上虫下〉母朩。

此三色,异类而同功。

《南越志》又云:古度树,一呼郍子,南人号曰■〈木宅〉(日亚反),不华而实。

实从朩皮中岀,如缀珠珰,其实大如樱桃,黄即可食,过则实中化为飞蛾,穿子飞岀。

愚验之,亦有为蚊子者。

  ○鹅毛被 #

  邕之南有酋豪,多熟鹅毛为被(毛取项上及腹下嫩毛,蒸治之),稻畦衲之,其温软不下绵絮也(一云甚宜小儿。

愚记陈藏器云,鹅毛主小儿惊癎者,盖为此也)。

按《上古十纪》有《合雒纪》,教人穴处自食鸟兽,衣其皮毛,岂逺夷尚敦古之遗风耶。

愚忆《会要》载女国毛裠,都播国缉鸟羽以为服;《洞冥记》云董谒聚鸟兽毛寝;《家训》云朱詹饥即吞纸,寒即抱犬读书,亦事较著者也。

  ○红虾杯 #

  红虾岀潮州、番州、南巴县。

大者长二尺。

土人多理为杯,或扣以白金,转相饷遗,乃玩用中一物也。

王子年《拾遗》云:大虾长一尺,须可为簪。

《洞冥记》载虾须杖。

(马丹常折丹虾须为杖,后弃杖为丹石于海傍也。

王隠《晋书》云:吴复置广州,以南阳滕循为刺史,或语循“虾须长一丈”,循不信其人。

后故至东海取须,长四丈四尺,杖以示循,方乃服也)。

然《兼名苑》云:广州献虾头杯,简文将盛酒,无故自跃,乃不复用。

  愚又按《毛诗义疏》:贝大者有一尺六七寸。

今九真交址以为杯盘,实竒物也。

(《六韬》:商王拘周西伯于羑里,太公与散宜生金千镒求珍物,以免君罪。

九江之浦有大贝,《百慿诗》作朋也。

)《广志》云:海文蠡有大者,受一■〈豆斗〉,南人以为酒杯。

  又,《搜神记》:谢端侯官人,少孤,为乡人所养。

年十八,恭谨自守,后于地下得一大螺,如三■〈豆斗〉盆,将置瓮中。

早至野,还,见有饮饭汤火处。

端疑之,于篱外窥见一少女,从瓮中岀至灶下燃火,便入问之。

女答曰:我天汉中白螺素女,天帝哀卿少孤,使我来相为守舍炊煑,使卿后得妇,当还。

今无故相伺,不宜复留,今留此殻贮米,可得不乏,忽有风雷而去也。

  又,《异物志》:苍鹰螺,江东人以为椀也。

  ○鸡毛笔 #

  畨禺诸郡如陇右,多以青羊毫为笔。

昭州择鸡毛为笔,其三覆锋亦有圆如锥,方如凿,可抄冩细字者。

昔溪源有鸭毛笔,以山鸡毛、雀雉毛间之,五色可爱。

征其事,得非入江淹梦中者乎。

且笔有丰狐之毫(傅子云,汉末笔,非文犀之桢,必象遗之筦、丰狐之毫、秋兔之翰)、虎仆之毛(《博物志》有兽縁朩,似豹,名为虎仆毛,可为笔也)、■〈虫向〉蛉鼠毛(《广志》云可以为笔)、鼠须(均州岀)、羖■〈羊历〉羊毛(邛朔取腋下族毛)、麝毛、狸毛(郑公虔云:麝毛笔一管,冩书直行四十张;狸毛笔一管,界行冩书八百张)、马毛(嘉州)、羊须(陶隠居烧丹,封鼎际,用羊须笔)、胎发(吴妪多以小儿发为柱笔。

郑虔云萧祭酒常用之。

又,韦仲将《笔墨方》云:笔柱,或云墨池,亦曰承墨。

又有枊笔、皮笔、鐡笔也)、龙筋(《金陵拾遗》具)为之。

然未若兎毫。

其宣城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三两、次毫六两,劲徤无以过也。

今岭中亦有兔,但纔大于鼠,比北中者,其毫软弱,不充笔用。

是知王羲之叹江东下湿,兎毫不及中山。

又,炀帝取沧州兎,养于扬州海陵县,至令劲快,不堪全用,盖兎食竹叶故耳。

然次有鹿毛笔,普张华尝用之,不下兎毫。

  按《博物志》云:笔,蒙恬所制世。

有短书,名为《黄仲舒答牛亨问》,曰:蒙恬作秦笔,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

所谓苍毫,非兎毫也。

夫有笔之理与书同生具。

《尚书中候》云:龟负图,周公援笔冩之。

其来尚矣。

  ○鸡卵卜 #

  邕州之南有善“行禁”者,取鸡卵,墨画,祝而煑之,剖为二片,以验其黄,然后决嫌疑、定祸福,言如响答。

据此乃古法也,《神仙传》曰:人有病,就茅君请福,煑鸡子十枚以内帐中,须臾,茅君悉掷岀,中无黄者,病多愈,有黄者,不愈,常以此为候。

(《风土记》曰:越俗性率朴,淳而未散,至于有疾,不卜问祈请,言“天生天杀归自然”。

及其意亲和合,即脱头上巾帻,觧腰间五赤刀,以厚结之为交。

拜亲跪妻,定交有礼俗。

皆当于山间大树下,封土坛,祭以白犬一、丹鸡一、鸡子三,名曰朩下墅鸡犬。

在其坛地,民人畏之,不敢犯祝,曰:“天地父母,某月某日,甲与乙为友善,上下四旁莫不并见,卿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如此者数千百言,盖南人重鸡卵也)。

  愚又见卜之流杂书,传虎卜、紫姑卜、牛蹄卜、灼骨卜、鸟卜,虽不法于蓍龟,亦有可以称者。

  按《博物志》曰,虎如冲破又能画地,卜今人有画物上者,推其竒偶,谓之虎卜。

《异苑》曰:世有紫女(一书紫姑),古来相传云是人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故世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门间或猪阑邉迎之,呪曰:子胥不在,是其壻名,曹夫人亦归去,即其大妇也,小姑可岀。

戏捉者觉重,便是神来。

奠设酒果,亦觉面貌辉辉有色,即跳躁不住,能占众事,卜行来蚕桑。

又善射钩,好则大舞,恶便仰眼。

  又,魏畧曰:髙句骊有军事,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凶,蹄解者凶,合者吉。

夫余国亦尔。

又云,倭国,大事輙灼骨以卜,如先中州之令龟,视坼占吉凶也。

  又,《会要》曰:东女国以十一月为正。

每至十月,令巫者赍酒馔,诣山中,散麦于空中,大咒呼鸟。

俄有鸟如雉飞入,巫者懐中因割其腹,有一榖,来岁必登。

若霜雪,必多异灾。

其俗因之名为鸟卜。

武徳中,其女王遣使贡方物也。

公路又按,子路见孔子,曰:猪肩牛膊可以得兆,何必蓍龟?孔子曰:取其名也夫。

蓍者耆也,龟者旧也。

狐疑之事当时问耆旧也(又有螺叚卜遗)。

  ○鸡骨卜 #

  南方逐除夜及将发船,皆杀鸡,择骨为卜,传古法也(《汉书郊祀志》云越祠鸡卜如鼠也。

今南人慿之,颇有神验。

每取雄鸡一只,以香米祝之,后即生折其腿,削去皮肉或烹取之。

卜男,左。

卜女,右。

看之其骨,有二窍或七八窍。

左为人,右为鬼,取阴阳之理也。

乃以竹簪刺于窍中而究其兆,如人在上鬼在下为吉,人在下鬼在上为凶;如人鬼头相背,事迟缓;相就,事疾速)。

卜吉,即以肉祠船神,呼为“孟公孟姥,其来尚矣”。

按梁简文《船神记》云,船神名冯耳。

《五行书》云:下船三拜三呼其名,除百忌。

又,呼为孟公孟姥,刘思贞云:玄冥为水官,死为水神,冥孟声相似。

又,孟公父名帻,母名衣。

孟姥父名板,母名履。

或云,冥公冥姥因玄冥也。

(《异苑》曰:船神曰孟公孟姥。

利渉之所虔奉,商贾之所崇仰也。

荆州送迎,恒烹牛为祭。

桓,宣武始镇陜西,不依旧法。

发至冽州,平乘中江而漂,梢柂莫制,咒请立止)。

  公路,咸通辛夘年,从茂名归南海,陆尽东口,行次水程,舟人具牢醴以祭船神,请愚为祝。

词曰:岁在单阏,时及朱明,栁絮风老,桃华水平;倚兰檝兮,浅岸,张布帆兮,长汀;粤有舟子,请祷玄冥孟家。

遂即,建髙樯,开左郭,列■〈牜羊〉牱,呼著作,召灵胥,邀海若;对蛟浦而烹牢,当鹿床而命爵;于是,具六味,罗八珍,羽毛咸备,苏膏必陈;剖螝陆兮,合杂,刳博带兮,缤纷;螃玉色、鱼锦文、噎鸠饼、脆骑驴;酒新,无非可口,兼乃着人;果则,独根橄榄、焦核荔枝、三节■〈甘干〉■〈甘者〉、细腰蹙咨、署预蠡荠、素藕乌椑,委盘纂纂,堆案离离;更有越方之俦、解悟之軰,或衣朱裳,或涂翠黛,奏曲搊弦,燃胶爇蕙,初叙诃而廽瞻,遂传词而连啑。

词云:神下降兮,龙骧;巫欢喜兮,鼠态;驾雷电兮,荧煌;拥烟云兮,叆叇。

又曰:船容裔兮,何在;橹去稳兮,徘徊;絶驾波兮,此去;随駚潮兮,朅来。

  ○象鼻炙 #

  广之属城循州、雷州皆产黑象,牙小而红,堪为笏裁,亦不下舶上来者(陶贞白云:凡夏月治药,亦宜以象牙置邉)。

土人捕之,争食其鼻,云肥脆,偏堪为炙,滋味小类猪之含消(今之炙也)。

亦不知一割牛心、猩猩唇之美也。

  愚按■〈鱼替〉(子林反)鱼两味,犀有五肉,象有十二肉,其胆随月转耳。

  陈藏器云:唯鼻是其本肉,诸即杂肉。凡象白者,西天有之(五真腊有战象五千头,《会要》云)。

  又,供御陁国有青象,皆中夏无也。梁翔法师云:象一名伽郍,《古训》云象。孕子五岁始生。《山海经》云:性妬,不畜淫子。

  《西域记》云:有一僧行遇羣象,上树避之。

象随倒树,负之至林中。

有一病象,足疮而卧。

引沙门手至所苦处,乃竹刺。

沙门为拔去之,裂裳与裹。

俄顷,一象持金函授病象,病象转授沙门。

发视之,乃佛牙也。

  又,《万岁厯》曰:成帝咸康六年,临邑献象,一知跪拜。

  《博物志》曰:日南四象各有雌雄,其一雌死,百有余日,其雄泥土着身,独不饮酒食肉。长吏问,辄流涕有哀状。

  ○鹅毛脡 #

  恩州出鹅毛脡,乃塩蔵鱊(音聿)鱼。其味絶美,其细如虾,虽郭义恭云:“小鱼,一斤千头”,未之过也(鱼大如针,蜀人以为酱也)。

  又有嘉鱼出邕江石穴中,鱼下至梧州戎城县水口,絶肥美,亦堪为脡。

左太冲《蜀都赋》云:嘉鱼出于丙穴。

注云:丙穴在汉中沔阳县北。

有鱼穴二所,常以三月八日取之。

丙,地名也。

鱼鳞细似鳟鱼(博物志说同)。

或云:鱼以丙日出穴故。

陈蔵器云:嘉鱼,乳穴中小鱼,能久食,力强于乳丙者,向阳穴多生此鱼。

鱼复何能择丙日出入耶?议者以陈言为是。

郦善长云:穴口向丙。

又引“栢枝山山有丙穴,穴方数丈,水有嘉鱼,常以春末游渚,秋入穴”,故知丙穴之鱼不独褒汉中有也(愚按,水中之穴者,谓之逹。

据《山海经》云,半石之山,合水出其阳,多鰧鱼,其状如鳜,居达。

达,水中之穴相交通者。

鰧音腾)。

  ○桄榔炙 #

  桄榔茎叶与波斯枣古散(古散堪为拄杖)、椰子、槟榔小异,其朩如莎树皮,穰木皮,出面可食。

(《广志》云:莎树出面。

《华阳国志》云:郡少榖,取桄榔面,以牛酪食之。

《吴录地志云》:交趾望县有穰朩,皮中有如白米屑者,干捣之,水淋似面,可作饼。

《临海志》:桄榔朩作鋘铤,利如铁,中石益利,唯中蕉根致败。

物之相伏如此。

皮中有如米粉,中作饼饵。

《会最》又云:都句树似栟榈,朩中出屑如面,可啖,出交州。

  《洛阳伽蓝记》云,昭仪寺有酒树面木,得非桄榔乎?(《南史》云:扶南国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着瓮中,数日成酒,醉人也。

)木理有文,堪为握槊局。

(《兼名苑》云:其戏,阿育王弟善客造,梁天监中,始来中土。

然《双六赋》云:诸葛恪开馆,延宾分曹,并戏此。

则吴时已有。

赋内警句云:若乃,位占列星,城分偃月。

或七纵而七擒,或百犯而百伐。

又,崔令钦六博云:握槊,胡戏。

后魏等术。

《艺传》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将杀之,弟从狱中为此戏,以上之意,言孤则易死。

其后遂入中国。

世宗以后,大盛于时。

有赵国李幼序洛阳丘,阿奴皆善之。

梁武谓之“婆罗塞戏”,胡谓“六为堰数”、“二为鷕鷕”,今言“握槊么么”,皆转声也。

或妄云曹子建为。

盖以俱是魏,同得罪于是事,迹相似,因此疑误。

)其心似藤心,为炙,滋腴极美,其须可为帚,香润絶胜椶柟。

(《山海经》云:一名栟榈也。

  《书》云:缚唱国纳缚伽蓝(唐言新也),有佛帚迦奢草作也。

  郭义恭又云:丑尉叟可为帚。陶胜力《集记》说:鸟帚一名丰贤当。

  ○红盐 #

  恩州有塩场,出红塩,色如绛雪,验之即由煎时染成,差可爱也。

公路记郑公虔云,琴湖池,桃花塩,色如桃花,随月盈缩,在张掖西北。

隋开皇中常进焉(一云,十五日以前塩甘,月半以后苦也)。

  按,塩有赤塩、紫塩、黑塩、青塩、黄塩。

(《书抄》云:沈约《宋书》曰:虏至彭城,与张畅语“送白毡、赤塩”。

又,郭璞《塩池赋》曰:“烂然汉明、晃尔霞赤”是也。

又,虞世苖书云,蔡邕从朔方报羊月书云:幸得无恙,遂至徙所,自城以西,唯有紫塩也。

《续汉书》云:天竺出黑塩。

又,《北堂抄》引《博物志》云:北胡青塩,但以味色浮杂为不同耳)。

  黄塩,安西城北涧中有色如芜菁华者(郑公亦述),成之自然,国之寳也。

夫塩,《本草》云:牢肌骨,去毒虫,明目益气戎(塩即《万毕术》累卵是也)。

亦有如虎、(周官)如印、(《博物志》具。

又,《通典》云:九原岁贡印成塩。

五原贡塩山四十颗。

又,《水经》云:龙城池广千里,皆为塩而刚紧。

有大塩,方如巨枕者。

又,《南史》云:大同中,外国有献鸣塩枕者。

)如伞、(《荆楚记》具)如石、如水精状者。

(《南史》:月支恒水下有真塩,色正,白如水精。

)或朝取暮生。

又,非煑海所致者也。

  ○米■〈麦并〉

  广州南尚米■〈麦并〉,合生熟粉为之,规白可爱,薄而复肕,亦食品中珍物也。

按,梁刘孝威“谢官赐交州米■〈麦并〉四百屈”。

详其言,屈岂今之数乎?且前朝短书杂说即有:呼食为头(梁元帝《谢赐功徳浄馔一头》云:瑶器自满,金鼎流味,浆含都蔗,味资石蜜。

又,《谢赉功徳食一头》云:天厨浄馔,庵罗法菓。

又,刘孝威《谢赐圣僧余福果食一头》云:五杏七桃,灵瓜仙枣)、以鱼为■〈豆斗〉(《梁科律》:生鱼若干■〈豆斗〉)、茗,为薄、为夹(温贡茗,二百大薄。

又,《梁科律》:薄若干夹,云云)、笔,为双、为床、为枚(《搜神记》云:益州西有神祠,自称黄石公,祈祷者持一百纸、一双笔、一丸墨。

先闻石室中有声,便具吉凶,不见形也。

南朝呼笔四管为一床。

梁简文帝《答徐摛书》云:时设书幔,乍置笔床。

《梁令》云:写书笔,一枚一万字)、墨,为螺、为量、为丸、为枚(陆云《与兄书》:今送墨二螺。

《妇人集》:汲太子妻李【氏?】《与夫书》云:致尚书墨十螺。

《梁科律》:御墨,一量十二丸、皇后妃,一量一百丸。

蔡质《汉官仪》曰: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

宋元嘉中格写书,墨一丸,限二十万字)、纸,为畨、为幅、为(阙 湘东启上:荆武纸万幅。

笔四百枚。

《简文帝集》:绎启:谨奉红笺二千畨。

陆倕有《谢安成王赐西》笺:纸一万幅。

梁简文帝又云:特送四色笔三万枚。

湘东王。

《会最》云:晋宋间有一种纸或一幅长丈余,言就舡中抄之,世谓蠒纸。

又云:张载纸铭、晋载纸为畨。

纸字从系,蔡伦作纸从巾)、布、为鼓(梁祖布五文度曰取薄布二十疋为一鼓)、锦为两(王佐云:币锦二两为一两,一两一疋,二丈为端也。

《左传》云:归夫人重锦三十两。

注:锦以二丈双行,故曰两,三十疋是也)、衣为裁(陆倕《谢安成王楚越衣二裁》。

沈约有《谢葛衫二裁》也)、袈裟为縁(梁文帝云:蒙赉欝金泥细衲袈裟一缘,忍辱之铠,安施九种功徳之衣,惭愧八法)、奴为头(简文帝书言:安吉王饷胡子一头云。

方言异俗,极有可观,山髙海深,宛在其貌。

《梁科律文》云奴一头、婢一头)、麝为子、蜡为■〈麦并〉(麝香如干子,蜡如干饼,齐建武四年事)、槟榔为口,胡桃为子、为口(陆倕《谢安成王赐槟榔一千口》。

又,《谢胡桃一千子》。

又,沈约《谢赐臣交州槟榔千口》云:龙编嘉实,厥包遐逺),其事不可备论。

  今髙州多采藷为麻■〈麦并〉,絶宜入味,极芳美。《方言》云:人谓署预为储是也。

  又,都播国土多百合,亦有取根以为粮者(事具《会要》。

《本草》云:署预一名山芋。

《山海经》云:景山名藷藇,江南单呼为藷。

语有轻重也。

其法:采藷去外皮,磨之,曝干为粉。

临用时,别取藷磨取湿者溲之。

他如面法)。

  琼州,溲为汤■〈麦并〉(颜之推又云:■〈艹鳬〉茨,今去墨皮以为粉,作汤■〈麦并〉甚光滑)。

  ○食目 #

  韶州菜有芜菁,郡人采之为葅,脆而且甘,不失北中味也(方言蘴荛,芜菁也。

陈楚之郊谓之蘴,齐鲁之郊谓之荛,关之西谓之芜菁,赵魏之间谓之大芥。

郭璞注:姜,音蜂,江东音菘。

又云,紫华者谓之芦菔。

《证俗音》曰:葖,芦菔,芜菁属,紫花又【大?】根,俗呼为雹也)。

愚按,顾启期《娄地记》曰:薛山者,昔有薛伯道居此山,不知何时人,好稼植,缘海散芜菁子。

今海边尚有此菜,云伯道所种,又按司马相如《凡将篇》,谓为菛菁当门(《证俗音》冥)。

《小学篇》曰芴(阙)菁。

《会最》又云:以子,江南种变为菘。

菘子,黒。

芜菁子,紫赤也。

又据南朝食奠中有芥子酱、芦卜根、葅菘之类。

是江南为“菘”验也(《证俗音》云小学章作阙)。

今畨禺,唯韶州产芜菁、林檎、朩瓜(《广志》云:一名里琴,似赤柰,《齐民要术》曰林檎,堪为麨。

《尔雅》曰:楙朩,瓜也。

贾思协云:凡书厨中安麝香、朩瓜,即无蠧)。

  勤州出栗子(形味俱劣。一年,栗方熟。羣鹦鹉至,俱啄食而尽)。

  窦州出梨。

梨大如拳,有类浙东成家梨。

可蒸而食,乃皮厚肉硬。

又,非哀家梨也(缙云成家出此梨,因以为名)。

《世说》云:桓南郡玄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不食(旧语秣陵有哀仲梨,甚大如升,入口便消,言愚人不别味,得好梨而蒸食也)。

  广之人食品中有团油饭(凡力足家有产妇,三日、足月及子孙脺【?】为之,飰以煎蝯【虾?】鱼、炙鸡鹅、煑猪羊、鸡子羮、饼灌膓、蒸脯菜、粉餈、粔籹、蕉子、姜柱【桂?】、塩豉之属,装而食之是也)。

  ■〈血臽〉(《说文》云羊凝血也,音口绀反。今广人生以五味酢食之。按《证俗音》云,南谓凝牛羊鹿血为■〈血臽〉,以虀噉之,消酒也)。

  蚁子酱(蚳醢也。今山源间有蚁子于茅根下为窠者,收卵为酱也)。

  老咸虀(采老菜【虀?】以飰和塩藏之,一如常法。有入蕉心者,其瓮埋于池塘间,至三年,菜色如金,土人所重)。

  蛤臛(理之常法。

蛤即蛙也。

《周书》:腐草为蛙。

陶注本:草,青脊者曰土鸭。

黒者,南人呼为蛤子。

《南史卞彬》为《虾蟇赋》云:纡青拖紫,名为蛤鱼,以讽令仆。

《汉书》言,鄠杜之间水多蛙鱼,人得不饥。

又,《朱书》:张畅弟为猘犬所伤。

医云,食虾蟇鲙可愈,而弟有难色。

畅先食,而弟方食,果能愈疾。

即知前古之人食蛙乆矣。

又,《冲波传》:虾蟇,无肠,龙蛇属也。

《抱朴子》云,万岁者,颔下丹书“八”字。

《南史丘杰列传》又云:虾蟇有毒,梦中得三丸药,后服之,下科斗子数升。

《博物志》所谓“东南之食,水产有蛙蛤螺蚌之为殊味,不觉其腥臊”。

今按,蛙,唯性热,甚补人。

人有折其足于瓶中,以水养之,不三五日,其损如故。

亦有以苏煎食者是也)。

  褒牛头。

南人取嫩牛头,火上燂过(《证俗音》炙去毛为燂,以亷反)。

复以汤毛去根,再三洗了,加酒豉、葱姜煑之。

候熟,切如手掌片大,调以苏膏、椒橘之类,都内于瓶瓮中,以泥泥过,煻火重烧。

其名曰褒。

愚曽于衡州食熊蹯,大约滋味小异而不能及。

又按,南朝食品中有奥肉法。

奥即褒类也(先以宿猪肥者,腊月杀之,以火烧之令黄,暖水梳洗,削刮令浄,刳去五脏,猪肪煼取脂脔,方五寸,令皮肉相兼。

着水,令淹没于釜中,炒之肉熟水尽,更以向所煼肪膏煑肉,脂一升酒二升塩三升,令脂没肉,暖火煑半日许,漉岀瓮中余膏,冩肉瓮中,令相淹。

食时,水煑令熟,切,调和,如常肉法。

尤宜新其二岁猪。

肉未坚、烂壊,不堪作)。

又有泟腤煎肖法(方言熬■〈取上火下〉煎■〈备上灬下〉,巩火干也。

■〈取上火下〉字,崔寔《四民月令》作炒,亦作煼字。

■〈备上灬下〉字,诂训一力反。

古文■〈稫上火下〉字作■〈备上灬下〉)。

陷炙、糟范炙、毛泟鱼白■〈氵蘥〉肫法(药名煑也。

颜之推云:瀹,白煑肉。

《尔雅注》作灼)。

  合丰鸡、合丰白肉、密毛煎鱼、临脸(卢减反。

临脸法:用猪肠经沸汤,岀三寸断之,决破细切熬之,与水沸,下豉汁研米、葱姜椒胡芥蒜,下塩酥筭子,细切,血将奠与之,早与血则变也)。

下淡奠有蝉臛(乃古人爵鷃蜩范之类也)、薄夜饼(用鸡臛)、曼头饼(《齐民要术》书上字,束晢《■〈麦并〉赋》【有?】此“曼头”字)、雀喘饼(用酢)、■〈禾尞〉丸饼、浑沌饼(《要术》书上字。

《广雅》曰馄饨也。

《字苑》作餫。

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夹饼安寒时(肉夹员心罗脂煑)、糖蟹法(《周礼》:蟹螖,音赦。

九月中取母蟹着水中,勿令伤损及死,一宿腹中浄,乆则吐黄,吐黄则不佳也。

先煑薄饴。

饴,饧也。

着活蟹冷糖中一宿,煑蓼汤,和白塩,极咸,待冷,瓮盛半汁,取糖中蟹,内着塩蓼汁,中,便死,蓼宜着少,多则烂。

泥封二十日岀之,举蟹脐着姜末,还复脐如初,内着泔中,百筃一器,还以前塩蓼汁浇之,令没,密封,勿令漏气,便成矣。

特忌风,中则壊而不美)。

  蒸炙牛胘(户坚反。老牛胘厚而脆,刬牢痛蹙令聚,逼火急炙,令上劈烈,然后割之,则脆美。若挽令伸舒,微火遥炙,则薄而且朋)。

  经云跳丸炙(如弹大,炙煑之)。

  皮脯、马肠、鹿尾。尺炙、筒炙、衔炙法,鹿角菜、葅紫菜、葅烂畔(卢龙时经云云)。

  葛鑚(《说文》云鑚今呼羹,和飰为之).

  水溲饼(<要术>云立秋毋食煑饼及水溲饼。饼唯酒引。饼入水烂。水溲得水辄消也)。

  又,果奠合子有寒具(《证俗音》■〈麦粦〉■〈麦娄〉,内国呼为糫饼,亦呼寒具。

《郑玄》注:周官有寒具,未知是■〈麦粦〉■〈麦娄〉否?力田反,力走反)。

  百支■〈米壹〉截饼。

  黄万柏散(馓,《急就篇》:饴。

《说文》曰熬稻,餦锽也。

音散桑。

但《反广雅》:粰,馓也。

《证俗音》云,今江南呼馓飰。

巳煎米以糖饼之者为粰■〈梳,米代木〉,也音浮流),白甘脆。

  赤牒枣、剥枣、胡麻糖、雀头糖。

  亷姜鬼目蜜槟榔(《周成杂字》曰槟榔果也,似螺可食)。

益智甘蕉,甘榄根縁羊梅。

今琼崖髙潘州以糖煑嫩大腹槟榔。

辩州以蜜渍益智子食之,亦甚美(《采字苑》曰:杂藏,果也,音素戚反。

颜之推云,今以宻藏杂果为粽)。

又有都念子,花似紫蜀葵,实如软枣。

《拾遗》云甚甘美,益人。

隋朝植于西苑中,印度岀那核婆果,大如冬瓜,熟则果赤,剖之,中有十小果,大如鹤卵,更又破之,其汁黄赤,其味甘美,或在树枝,如众果之结实,或在树根,若茯苓之在土。

又波斯牟果,叶长五六尺,果堪食,状如人手,树髙丈五,叶堪作食簟。

又,频郍婆果生树后,大如八石瓮,味甚甘,食之便醉,九日而苏(见《会最》也)。

愚又思,束晢《饼赋》“餢飳(当音剖,注)■〈飠遀〉烛”。

颜之推云,今内国,餢飳以油苏煑之。

江南谓蒸饼为餢飳,未知何者合古。

腅,《国》谓云“主孟啖我”。

《字林》曰:腅,肴也,音大滥反。

之推又云,今内国犹言饼腅,及按方言,江南有鹿■〈觔〉腅及臛之类。

又,韩肉本法岀韩国,为之如羮而少汁加醉也。

餪女,《字林》曰馈女也,音乃管反。

《证俗音》云:今谓女嫁后三日饷食为餪女也。

  ○睡菜 #

  睡菜,五六月生于田塘中,叶类茨菰,根如藕梢,其性冷。

土人采根为咸葅。

食之或云好睡。

郭子横云:五味草,初生,味甘;花时,酢食之,不使人睡。

亦名却睡草。

又,《神异经》云:四味朩,一名如之何。

其实有核,形如枣子,长五尺,金刀割则苦,竹刀割则饴,朩刀割则酸,芦刀割则辛。

此说小类五味草也(又,《御覧顾凯之启蒙记》曰:如何随刀而改味也)。

  ○水韭 #

  生于池塘中,叶似韭,有二三尺者,五六月堪食,不荤而脆,得非龙爪薤乎?(郭子横云:龙爪薤有长七尺者)。

《字林》云莶(音严),水中野韭也。

又,■〈口〈艹令〉〉(音呤)见《字林》,似蒜,生水中。

郑虔云,薤,辛,除园河西,长二尺。

塞北山谷间多孝文韭,军人食之(周孝文帝所植)。

如渭水原诸葛亮韭,亦诸葛所种也。

郦善长又云:平乐村五六里,至东亭杜,北山,甚髙峻,上合下空,东西广二丈许,髙起如屋,中有石床,傍生野韭。

人往乞者,神许,则风必偃之,方可揃也。

如过越不偃而揃者,有咎(盛弘之《荆州记》亦具文。

小异)。

  ○蕹菜 #

  叶如栁,三月生,性冷味甜。

土人织苇簰,长丈余,阔三四尺,植于水上,其根如萍,寄水上,下可和畦卖也。

陈藏器又云:蕹菜,味苦平,无毒,主解胡蔓草毒。

胡蔓即冶葛也(《本草》云:钩吻又名冶葛,用羊血土浆解之。

《南州异物志》曰:俚赋呼冶葛为钩挽。

郑广文又曰,人自来求死者,取一二叶,手挼汁岀,饮之半日死。

羊食苗,大肥。

亦如巴豆,鼠食则肥。

乃物有相伏如此者)。

先食蕹菜,后食冶葛,二物相伏,自然无苦。

取汁滴冶葛,苖当时瘀死(《广州记》曰:菜,水生,以为葅,土人重之)。

愚按广之菜有掉(《字林》:掉,辛菜也)、东风(《广州记》:菜,陆生,置肥肉作羮,味如酪,香气似马兰。

又,《左思吴都赋》东风扶留是也)、蕋(音戢。

《风土记》曰:蕋,香菜根,似菜根,蜀人所谓葅香也。

《越絶书》:蕺山,越王勾践种蕺处)、〈艹杓〉(音晶。

■〈艹鳬〉茨苖也。

《东观汉记》:王莽末,南方枯旱,民饿羣入野泽掘■〈艹鳬〉茨而食)之类,无足竒者,是不复。

《遍録吴志》曰:孙皓时有荬(音买)菜,生髙四尺,厚三寸,分如琵琶形,两邉生叶,皓以为平卢。

《晋安帝纪》曰:义熈二年,有苦荬菜生扬州(《中兴书》曰草妖也。

是后岁岁征伐,民人稍苦。

苦荬者,买苦也)。

国初建达国献佛土菜,一茎五叶,花赤,中心正黄而蘂紫色;泥婆罗国献棱,类红蓝实,似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

又,醋菜状似慎火叶,阔而长,味如美酢,絶宜入味,极美。

  ○斑皮竹笋 #

  湘源县十二月食斑皮竹笋。

滋味与北中七八月笋牙小类,但甜脆过之,诸笋无以及之。

《吴録》云:马援至荔浦见冬笋,名曰苞笋,其味美于春夏笋也(即鸡胫竹笋)。

《博物志》曰:斑皮竹,洞庭之山尧帝之二女以涕挥竹,竹尽斑也。

《尔雅》曰:笋,竹之萌。

《说文》曰:笋,竹胎。

《诗义疏》,笋,皆四月生也。

巴竹笋,八月生。

篃(音媚)竹笋,冬夏生。

《永嘉记》:含堕竹笋,六月生。

《篃竹谱》:棘竹,落人须发。

  愚按《山海经》:竹生花,其年便枯。

六十年一易根,必结实而枯死。

实落土,复生,六年还成町也。

《竹谱》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朩。

■〈纣〉必六十。

■〈复〉亦六年是也。

凡种竹,正二月斸取西南根,东北角种之,竹性向西南引也,“《齐民要术》曰:谚云,东家种竹,西家治地”故也。

南中有以竹为刀错子者。

错子即■〈思〉簩竹皮为之,错指甲利胜于铁机巧。

李衙推昉云:如小钝,复以浆水洗之如初。

刀子竹:裴渊《广州记》云:石林竹劲利,削为刀,切截象皮如截芋也。

  公路襄州宜城县朩香村有庄,咸通初,忽生异竹(第一年生九竿,第二年生七竿,尔来岁岁有也),作深栀黄色,每节及枝上并抹緑,鲜澄,其笋甚美。

按,顾凯之谱中亦无说处。

  《异苑》曰:东阳留道徳元嘉四年,筯竹林忽生连理,野人无知,谓为祸祟,伐煞之。

  公路干符初经过夏口时,有人献合欢笋于韦公尚书者。自一本分为两岐,长二尺余,乃笋之瑞也。公命公路为七字句歌,之词繁不载。

  愚传闻贞元五年秋,畨禺有海户犯塩禁者,避罪于罗浮山,深入至第十三岭(山有十五岭,四百三十二峰,九百八十三飞泉洞府也),遇巨竹百千万竿,连亘岩谷,竹围二十一尺,有三十九节,节长二丈,即由梧类也。

海户因破之为篾,会罢吏捕逐,遂挈而归。

时有军人,获一篾,以为竒者,后献于刺史李复。

复命陆子羽图而记之,亦资耳目之一事也。

  旧记云:李公顾谓门生广州桑苎翁曰:夫视听之外、经籍未録、不合有而有者,不知其极。

况兹竹载在图记,不足竒也。

汉太尉许慎《说文》有长节竹,谓之■〈公〉(音钟。

一本作■〈锺〉),得非罗浮山龙钟之义耶?桑苎翁前席而言,曰:顷天寳末,有韦长史虚舟寓于庐山瀑布泉时,夏月多雨,见瀑布之中流岀一桃叶,阔五寸,长一尺二寸。

至徳初,徐正字嶷,于海塩县白塔山沙渚之上,得一桃核片,可贮一升,则知草朩在山海之间,有瑰形殊状者,多矣。

又若决明慎火在中原为苏蓼葵苋之属,若生岭峤南山涧,无非髙树。

蕨有千岁者径二尺围,与彼不异。

卷三   ○无核荔枝

  南方,果之美者有荔枝(卫洪《七开》曰:蒲桃、龙目、椰子、欐支。

欐同茘)。

梧州火山者夏初先熟而味小劣,其髙潘州者最佳,五六月方熟,有、无核类,鸡卵大者,其肪莹白,不减水精,性热液甘,乃竒实也。

又有蜡荔枝,作青黄色,亦絶美。

《南越志》云:荔枝洲有焦核黄蜡者为优,故《广州记》曰:荔枝如鸡卵大,殻朱肉白,五六月熟,核若鸡舌香。

《陈藏器》曰:荔枝树冬青,实如鸡子,核黄,黒似熟莲子,实白如肪,甘而多汁,百鸟食之为肥,极宜人。

《广志》云:焦核胡■〈木冒〉,此最美;次有鳖卵焉。

其树自合抱至数围大者,材中梁栋,其坚即佉陁等朩无以加也。

  岭中荔枝纔尽,龙眼子方熟,大如弹丸,皮褐肉白而味过甜。

俗呼为荔枝奴,非虚语耳(《修文殿御覧》云:龙眼子,一名龙目。

左思《蜀都赋》云“旁挺龙目,侧生荔枝”也)。

又,《西京杂记》曰:尉佗献髙祖鲛鱼、欐枝。

髙祖报以蒲桃锦四疋。

  ○变柑 #

  新州岀变柑,有苞,大于升者,但皮薄如洞庭之橘,余,柑之所弗及。

传云:本自髙要移植,不数百里,形味俱变,因以为名。

论其美,直所谓“厥包橘柚”精者。

柑(见郭璞讃。

又,马援好事,至荔浦。

见“冬笋名包笋”,上言:禹贡“厥包橘柚”,疑即此也)亦如踰淮为枳,乃水土异也。

  愚按《吕氏春秋》,果之美者江浦之橘,箕山之东清马之所有栌橘焉。《说文》:栌橘,柚也。

  又,郭璞曰:蜀中有给客橙,即栌橘,冬夏花实相继。

  《风土记》:柑有黄者、赭者,赭赤谓之胡柑。

  今人多引“江陵千树,橘为朩奴”事,此《汉书》云“其人与千户侯等”,且《襄阳记》:李衡为丹阳太守。

衡宻遣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千树。

临死勑儿曰:汝毋恶吾治家固穷如是,吾州里有千头朩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疋绢,亦足用耳。

吴末,衡柑成岁,得绢数千疋。

  据此,非橘明矣(据杂书如《翰林要海》、《御覧》,贾思协皆列在黄柑门中)。

愚又按,谚云“朩奴千,无凶年”。

《要术》云:盖言果实可以市易五榖,此即朩奴之号“果之都”称者也。

  ○山橘子 #

  山橘子冬熟,有大如土瓜者,次如弹丸者,皮薄下气。

普宁多之。

南人以蜜渍和皮而食,作琥珀色,滋味絶佳,岂比汉人之吴合皮啖橘,以为笑也。

其叶煎之和酒饮,亦疗气,神验。

  愚忆王坛《临海异物志》曰:鸡橘子如指头大,味甘,永宁界中有之。

又,裴渊《广州记》:罗浮山有橘,夏熟,实大如李。

又云:罗浮有壶橘十种,岂其一欤。

(《广州记》又云:荔枝、壶橘珍果之上。

  今有枸橼皮煎、椰子煎,皆竒味也(《异物志》:枸橼实似橘,皮不香。

椰子去其外皮及殻,有白穰,食之。

如北中生胡桃味。

又有白浆如乳,人亦食之。

《异物志》曰:椰子有如两眼,俗人谓之越王头。

南人取为瓶子杓子等器。

枸橼子即交州黄淡子,橘柚类也)。

  ○橄榄子 #

  橄榄子,八九月熟,其大如枣。

《广志》云:有大如鸡子者,南人重其真味。

一说香口絶胜鸡舌香(《诗义疏》:梅亦可合而香口。

又,广州亷姜亦可香口)。

亦堪煑饮,饮之能消酒(煎法:剉去两头,煨温煑之甚香美)。

其树耸拔,其柯不乔。

有野生者,髙不可梯。

但刻其根方数寸许,内盐于中,一夕,子皆落矣。

  今髙凉有银坑橄榄子(生于银坑之侧。相传是冯盎之家,昔掘地遇于此),细长多味美于诸郡产者,其价亦贵于常者数倍也。

  愚按《南越志》,博罗县有合成树,树去地二丈,为三衢(《山海经》云四衢):东向一衢为朩威;南向一衢为橄榄;西向一衢为玉文(顾微《广州记》曰:朩威髙大,子如橄榄而坚,削去皮以为粽)。

《广志》书此“橄榄”字;《南州异物志》作此“橄槄”字,《陈藏器》云:其朩主■〈鱼规〉鱼毒,此朩作檝,拨着■〈鱼规〉鱼,皆浮岀,其畏如此。

人中■〈鱼规〉鱼肝子毒者必死也。

  ○山胡桃 #

  山胡桃皮厚底平,状如槟榔,其仁如扶容头,味次阴平。

乐游胡桃别作杏膏香,但不耐停耳。

《广志》云:阴平胡桃皮脆,急投之,即碎。

其虾蟇背见栁世隆《谢乐游胡桃》,云:胡羯奔逃,吉之先见者也。

郑虔又云,山胡桃无穰,实心,磨之可为印子。

据说即非南山中胡桃也。

  ○白杨梅 #

  杨梅叶如龙眼树,冬青。

一名朹(音求)。

潘州有白色者,甜而絶大。

郑公虔云:越州容山有白熟杨梅。

《兼名苑》云:东兴县有大如鸡卵杨梅。

《博物志》云:地有章名,则多杨梅,得非误耶?《南越志》:安章县白蜀里多杨梅。

求之。

曰:白蜀去章逺矣(《吴兴记》曰:故章县北有石栁山,岀杨梅,常以贡御。

张华所谓地名章必生杨梅,盖谓此也)。

  ○偏核桃 #

  占卑国岀偏核桃,形如半月状波斯。取仁食之,絶香美,极下气,力比于中夏桃仁,疗疾不殊。《会最》云:偏桃仁,勃律国尤多,花殷红色。

  郎中解忠顺使安西,以萝卜挿接之而生桃仁,肥大其桃,皮不堪食(解忠顺郎中使安西,以异方枝挿萝卜,至此皆活)。

  吐谷浑有桃,如一石瓮大者。

  贞观二十一年三月十一日,以逺夷各贡方物,其草朩杂物有异于常者,诏所司详録焉。

华护献马乳蒲桃一房,长二尺,子亦称大,其色紫。

康国又献金银桃,诏令植于苑圃。

  ○红梅 #

  岭之梅小于江左,居人采之,杂以豆■〈艹冖〈子殳〉,上中下〉花(漏■〈艹冖〈子殳〉,上中下〉。

花,白色,穗尖,微红。

《南方草朩状》曰漏■〈艹冖〈子殳〉,上中下〉树,子大如李实,二月花,七月熟岀。

兴古书此字。

又,刘欣其《交州记》作窦■〈艹冖〈子殳〉,上中下〉)。

《广志》作“豆茠”字也。

  构橼子,朱槿之类(颜之推云:枸橼子似橘大,如饭簇。

《字林》:音矩椽。

又按,梁朝上馔糁奠合子内有根橼是也。

又,朱槿四时常有,花可食,此蕣朩也。

一名董;一名榇。

《庄子》云朝■。

又,张华云:君子国多蕣华之革,朝生夕死),和盐曝之,梅为槿花所染,其色可爱,今岭北呼为红梅是也。

又有选大梅,刻镂瓶罐结带之类,取棹汁渍之(棹朩叶,烹其叶呼为棹汁。

按梅有紫花梅、同心梅、丽支梅,品第絶多),亦甚甘脆。

按郑公虔云,婆弄迦朩岀乌苌国,发地丛生,叶大如掌,花白而细,絶芳香,子如升,大花披之时,人即雕画,瓦罐承花,候其子长满罐中,即破而取之,文彩彬焕,与画罐相类,便以献王,犹中国镂梅,诸国所无也。

  ○五色藤筌蹄 #

  琼州岀五色藤、合子书囊之类,花多织走兽飞禽,细于锦绮,亦藤工之妙手也。

次卢亭(卢亭即卢循之苖裔也),细白藤为茶器;新州,作五色藤筌台,皆一时之精絶。

昔梁刘孝仪《谢太子五色藤筌蹄一枚》云:炎州采藤,丽穷绮缛。

得非筌台与筌蹄语讹欤?按侯景簒位,着白纱帽而尚青袍或牙梳挿髻,床上常设胡床(《大业记》:帝九月自北塞还,东都赐文武官,各有差。

【改?】胡床为交床,改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也)及筌蹄。

今海丰岁贡五色藤镜匣一、筌台一是也。

又,《本行经》云:河龙女,名尼连茶耶,上太子寳筌,■〈木是〉太子坐之,食乳糜,巳,掷钵河中。

天帝取归,忉利供养,以立钵节(佛经又云,太子第七日据筌蹄坐,受与即输陁指印环,云云)。

  ○香皮纸 #

  罗州多栈香树,身如柜栁,其华繁白,其叶似橘,皮堪捣纸,土人号为香皮帋,作灰白色文,如鱼子笺。

今罗、辨州皆用之(《三辅故事》云“卫太子以纸蔽鼻”,前汉巳有之,非蔡伦造也。

此盖言其善,不云创耳。

又,和熹邓后贡献悉断,岁时但供纸笔而巳,然则其用乆矣,但不知何物为之。

按王隠《晋书》曰:王隠荅华恒云:魏太和六年,河间张楫【揖?】士【上?】《古今字诂》,其中部云:今帋也古之素帛,依书长短,随事截绢,状数重沓,即明幡纸,字従纟此形声。

贫者无之,故温舒截蒲冩也。

和帝元兴元年中,常侍蔡伦挫故布网,捣作帋,字从巾。

又,是其声虽同纟,巾则殊。

不言古帋为今帋。

又,山谦之《丹阳记》曰“平准署有纸官”。

古以缣素为书记,又以竹为简牍,其贫诸生或用蒲为牒也。

《瑶山玉彩》亦具),小不及桑根竹莫纸(睦州岀之)、松皮纸(日本国岀)、侧理纸也(侧理,陟厘也。

后人说:呼厘为侧,理即苔也。

事见张华、又《尔雅》曰:苔,石衣也。

郭璞注“水苔”也。

一名石发。

江东食之。

又,《瑶山玉彩》载薛道衡咏苔纸诗,云:昔时应春色,引緑泛清流。

今来承玉管,布字转银钩)。

  又尝读谢康《乐山居赋》云“剥芨(音及)岩椒”,言芨皮可为纸,未详其朩也(又,扶桑国在中国之东二万里,其土多扶桑朩,故以为名扶桑。

叶似桐,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皮为帋。

齐永元二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者),其香即《会最》云“沉香、青桂、鸡骨、马蹄、栈香、黄熟,同是一树,如一朩五香:根檀节、沉子、鸡舌叶、藿胶、薫陆也(《金楼子》云“众香共是一树”。

又,俞益期笺曰“众香共一朩也”)。

  又,《真诰经》云“屡烧香左右,令人魄正”。

故《隠居》云“沉香、薫陆,夏月常烧此二物”。

梁简文时,扶南信有沉香,一婆罗丁云“婆罗丁五百六十斤”也。

按《浴佛功徳经》云“牛头、旃檀、芎藭、郁金龙、脑沉、麝丁等以为汤,置浄器中,次第浴之”。

及《旃檀》云“王有疾,医须旃檀汁”。

旃檀枝叶根茎除一切疾(《本草》云:白檀消风热肿毒)。

  无名诗集《武舍之中行》云“胡从何等来,氍■〈叟毛〉■〈翕毛〉■〈登毛〉五朩香”(《证俗音》云:■〈白毛〉,数【织?】毛席也,书此字。

又,《通俗》云“织毛褥也。

魏畧云:大秦国以野蠒织成,出黄、白、黑、緑、紫、绛、绀、金、黄缥、留黄十种氍■〈叟毛〉。

又,《通俗》云:白氍■〈叟毛〉,细者谓之■〈翕毛〉■〈登毛〉。

又,《书》云:■〈翕毛〉■〈登毛〉施大床之前小榻之上也。

又,《异苑》云:《沙门支法》存有八尺沉香板床,有八尺■〈翕毛〉■〈登毛〉,作百种形象)。

  迷迭(迷迭香,大秦岀。

魏文帝曰:余种迷迭于中庭,嘉其扬条吐秀,馥有香芳。

又陈琳赋曰:方碧茎之阿那,铺緑叶之蜿蟺)、艾纳(艾纳岀骠国,此香烧之敛香气,能令不散,直上似细艾也)及都梁(都梁香,《荆州记》:都梁县有小山,山上清水浅中生兰草,俗谓之都梁,即以县名焉)。

  唯交州《异物志》曰:宻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

次有置水中不沉,与水面平者名栈香,其最小麄者,名曰椠香。

佛经所谓沉水者也。

又,《南越志》谓之香朩岀日南也。

  ○枹朩屧 #

  枹朩,产水中,叶细如桧,其身坚类于栢,唯根软不胜刀锯。

今潮州、新州多刳之为屧,或油画、或金漆,其轻不让草屧(《齐民要术》云“青白桐,村者并堪师长者,皆着木屐,妇女始嫁,漆画为屐,五采为系也”。

又,按梁武小说“介子推逃禄隠迹,抱树烧死,文公拊朩哀嗟,裁而制屐,每懐割股之功,輙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

“足下”之称将此起乎)。

按《翔法师书》云:■〈木贝纟〉,一名水松,生水中,无枝,形如笋。

亦曰松枹。

今为屧是也。

又,陈周弘正《谢赉漆松枹屧》云“蒙此慈锡,便得轻举。

  ○红藤簟 #

  琼州岀红簟,一呼为笙。

或谓之蘧蒢,亦谓之行唐(《方言》曰“簟,朱魏之间谓之笙,或谓蘧曲。

自关而西,谓之簟。

其粗者,谓之蘧蒢。

行唐,似蘧蒢,直文而粗。

自关而东,周洛楚魏之间,谓之倚佯。

佯音阳也”。

《南越志》云“桃枝,南人以为笙”。

郭景纯曰“簟以宁寝,杖以扶危”。

又,《简文集》有“谢桃枝笙竹席”笺。

沈约弹歙令仲文秀“横订吏黄法,先输六赤笙四十领”),其色殷红,莹而不垢,或云:染藤所制,编织精华又不如溪鹄红席(海中溪鹄山,去余桃岸千余里,上有女冠道士四五百人,学道。

梁时遣使献红席。

此草者,红鸟居其下,故以为名耳)。

竿散卧簟(《简文》谢云“筠篁多品,筱簜杂名”)、椰子坐席(亦有卧席具。

吴均集。

又,沈约《谢赐大甲坐卧簟竹》帖)、蒲褥笋席(王俭赠宗测。

见南史)、花纨卧簟月支毛席(陆倕集具)、流黄簟象牙席(《西京杂记》“会稽供御竹簟,世号为流黄簟”。

《神仙传》“淮南王为八公设象牙席”),以为优劣欤。

  ○方竹杖 #

  澄州产方竹,体如削成,劲健堪为杖,亦不让张骞筇竹杖也。其融州亦岀,大者数丈。

  《正声集云》:南方有方竹杖,白蝉噪其上。陈贞节尝咏之。

  又,海晏(地名)岀芦,堪为拄杖。髙潘州岀千岁蕨拄杖,小类。

  贝多更有踈节竹(五六尺一节),僧道多以为杖,皆竒物。

  又,按《会最》云,溱川通竹直上,无节,空心也。

  ○山花燕支 #

  山花丛生,端州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蓝,其花似蓼,抽穗长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开。土人采含苞者卖之,用为燕支粉,或持染绢帛,其红不下蓝花。

  (作燕支法:采花于钵中,细研,着少水,以生绢綟取汁于通油瓷瓶中,文武火煎之,候花浮上,旋揉,取生绢囊中,沥干,用如常燕支法云云。

《博物志》有作黄蓝燕支法。

《通典》云:今汉中岁贡红花百行燕支一升。

  习凿齿《与谢侍中书》云:此有红蓝,足下先知之否?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接其上,英鲜者作燕支,妇人妆时用作颊色。

作此法:大如小豆许,而按令扁,色殊鲜明可爱。

吾小时再三过见燕支,今日始覩红蓝耳。

后当为足下致其种。

匈奴名妻阏氏,言可爱如燕支也,阏字音燕,氏字音支。

想足下先亦作此读汉书也。

(《西河旧事歌》曰:失我祈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又,郑公虔云:石榴花堪作燕支代,国长公主,睿宗女也。

少尝作燕支,弃子于阶后乃丛生,成树,花实敷芬,既而叹曰:人生能几,我昔初笄,尝为燕支,弃其子,今成树阴,映琐闼人,岂不老乎!(郑公虔云:涂林花有五色,黄碧青白红,如杏花。

汉东都尉于吉献一株,花杂五色,云是仙人杏。

今岭中安石榴花实相间,四时不絶,亦有绀者。

  《古今注》云:燕支,叶似苏,花似蒲。

云岀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

中国人亦谓红蓝。

以染粉为妇人面色谓之燕支粉。

(《博物志》云: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安石榴、胡桃、蒲桃、沙葱、苜蓿、胡荽,黄蓝可作燕支也。

红花而岀波斯踈勒河禄国。

今梁汉最上,毎岁贡二万斤于织染署。

  ○鹤子草 #

  鹤子草,蔓花也,其花麹尘,色浅紫,带叶如栁而小短,当夏开。

南人云是媚草,甚神可比懐草(梦草似蒲,画缩入地,夜乃岀。

亦名夜草。

懐之则知梦之吉凶,立验也。

汉武思李夫人,东方朔乃献一枝。

帝懐之,夜梦夫人。

因改此名为懐草也。

)、梦芝(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曰:襄王梦一妇人,曰,我,夏帝之季女也,名瑶姬,未行而死,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摘而服为芝,必与媚;而服焉,必与梦。

其家在宜城县),采之曝干,以代面靥,形如飞鹤状,翅羽觜距,无不毕备,亦草之竒者。

草蔓上,春生双虫,常食其叶。

土人收于奁粉间,饲之如养蚕法。

虫老不食而蜕为蝶。

蝶,赤黄色,女子佩之如细鸟皮,号为媚蝶。

  郭子横记:勒毕国献细鸟,以方赤玉笼盛数百,形大于蝇,状如鹦鹉,声闻数百里之间,如黄鹄鸣也。

国人以此鸟候日晷,亦曰候日虫。

帝得之,旬日飞尽。

明年,有细鸟集于帷帟,或入衣袖,因名蝉衣。

宫内嫔御有鸟集其衣者,輙蒙爱幸。

至武帝末,稍稍自死。

人服其皮者,多为丈夫所媚。

余访花子事如,面光眉翠、月黄星靥,其来尚矣。

(而光具无名诗集:月黄星靥,娥黄婺靥。

皆数。

  然事之相类者,见《拾遗》引:孙和恱邓夫人,常置膝上。

和月下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颊,流血染袴,和自舐疮。

太医曰,獭髓杂玉及琥珀屑,当灭痕,购以百金。

有富春渔人云,獭,神物也,取则逃之,伺祭鱼时,有鬬死穴者,枯骨可合舂以灭痕,和乃作膏,琥珀太多,痕未灭而类有赤点,细视之,更益其妍,诸嬖要宠者,以丹青点颊而后进幸。

(又,宋武帝寿阳公主,人日,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后效为梅花妆也。

又,书云,以丹注面白的此,本天子诸侯有羣妾者以次进御,有月事者,上御不口说,注此于面。

  一说,上官昭容自制花子,以掩黥处。(昭容,仪之孙,名婉儿。天后时,忤旨当诛,惜其才,不杀而黥之。)

  又云,天后毎对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

一日宰相李(忘名)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有集二十巻,诗在集中,玄宗收取其诗。

笔集之,令张说为序。

集贤故事,旧宣索书,皆进副本。

无副本者,则促功冩进。

后亦不能守其事,如上官昭容,旧无副本,因宣索,便进正本。

库中,今阙此书矣)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越王竹 #

  严州产越王竹,根于石上,状若荻,枝髙尺余。

土人加其色,用代酒筹。

次有沙筯,产于海岛间,状如莼菜。

春吐黄花,其心若骨,可为筹筯,凡欲采者,须轻步拔之。

不尔,闻人行声,则缩入沙中,了不可取。

陈藏器云:越王余筭,味醎,生南海,筭子长尺许。

  《异苑》云:晋安有越王余筭菜,白者似骨,黒者似角。

古云,越王行海中,作筹有余,弃之于水,遂生焉。

(《临海水土志》曰:越王筭,如笄大,正白,长尺余。

生海邉沙中,见便取之即可得心,中存来取则入土中。

  又逺飞云:东海中筯洲,洲上故筯无极,连船取之不尽。世中好失筯,言天下筯悉归于此。乃惊耳之说也。

  ○无名花 #

  广州之南数百里有蔓草生焉。其草,吐一叶白华,片大如掌(亦有小片者)。蘂,緑色,初夏开。翫之,初误残花,恬然特异,遍问土人,莫有知者。

  昔,草堂楼法师山居时,(法师慧约,字徳素,梁国号也。

)有一野妪,手持一树,植之于庭,云是蜻蜓树也。

(所植树,岁乆芬芳欝茂。

有一鸟,身赤尾长,栖息其上。

  《聘北道里记》云朩龙寺:寺有三层砖塔,侧生一大树,萦绕至塔顶,枝干交横,上平容十余人坐,枝杪四向下垂,团团如百子帐,经过莫有辨者。

梁武帝曽遣人图冩树形,还都,大体屈盘似龙,因呼为朩龙寺。

  又,谢惠连目竒草,曰仙人草。

序云:余之中园有仙人草焉,春颖其苖,夏秀其英,秋有贞实,冬无凋色。

可谓四时而不改者也。

旣嘉其名而美其质,染笔作咏,庻以摅述。

(《大业记》又说:仙人草如长乐,髙三尺,丹叶碧花,花似鸡帻而大者,阔五六寸。

  又,梁伍安公《武陵记》云:巴陵郡西有寺,寺房床下忽有树生,众僧移屋避之。

晚更滋茂,莫有认者。

外国沙门云是波罗宻掷,常着花,细白。

永嘉四年,忽生一花状似芙蓉,推其灵景,未能量也。

(又,《金楼子》云:孔子冡中树,在鲁城,百数皆异种也。

)然《小说》云:简文初不别稻。

余今不分此,亦何愧哉?!

  ○指甲花 #

  指甲花,细白色,絶芳香。今蕃人重之,但未详其名也。

  又,耶悉弭花、白末利花(红者不香)皆波斯移植中夏。

  如毗尸沙,金钱花也,本岀外国,大同二年,始来中土。今畨禺士女多以缕贯花卖之。愚详“末利”乃五印度华名,佛书多载之,贯华亦佛事也。

  又《扶南传》曰:顿逊国有区拨花、叶逆花、致祭花、各遂花、摩夷花,燥而合香末以为粉,以粉身体。

  唐初,罽宾国献俱物头花,丹白相间,香气逺闻。伽失毕国献泥楼钵罗花,如荷叶缺圆,其花,色碧、蘂黄,香闻数十歩,皆中国无者。

  ○相思子蔓 #

  相思子,有蔓生者。

(《本草拾遗》六相思子树髙大,有文字赤黒间者,佳。

又《罗浮山记》:增城县南,廽溪之侧,多相思树,号相思亭送行之所赠也。

)其子切红,叶如合欢,依篱障而生合欢。

(《博物志》云蠲忿。

《古今注》云■〈益蜀〉成,种之舍前,一名合昏,亦名戎树。

)与龙脑(阙)相宜,能令香不耗。

南人云,有刀疮、血不止、痛甚者,取叶熟捣厚傅之即愈。

(《胡神记》云,东平刘羊儿,居白沙村,去城十许里,常日晚行。

经一庙前,忽拾得一纸裹,芬香殊特,■〈门外井内〉【开?】之,皆是杂彩结、红色纽、瑠璃珠、相思子,遂持归。

至夜,闻人叩户,见一青衣,称淮南王女遣信,向有轻赠,幸蒙采纳,羊儿合语契其。

明夜女乃至,年十五六,容色殊丽,至晓乃别,后经旬日,时时复来。

  干寳《搜神记》云,大夫韩慿妻美。

宋康王夺之。

慿怨,王囚之。

慿自杀,妻乃阴腐其衣。

王与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衣,衣不中手,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韩氏而合葬。

王怒,弗听,埋之。

令冡相望,宿昔,有文梓朩生二冡之端,根交于下,枝错其上。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在树上。

宋王哀之,因号其朩曰相思树。

(《聘北道里记》引许有《韩慿冡》,宋王史也。

四部,目録有韩慿书。

叙事委悉而辞义鄙浅,不复具记。

《无名诗集》又云:昔有贤士姓韩,名朋,故娶贤良妻,成公索之女,名曰贞夫,具贤具圣云云。

又三日三夜始得,圹空不见韩朋、贞夫,唯见石子一双,鬰鬰葱葱,一青一白。

宋王怪之,分张其双,青石埋于道西,白石埋于道东。

道东生桂树,道西生梧桐,上枝相连,下枝相通,枝枝相交,叶叶相蒙,下有清流之水,断道不【阙3字】。

叶落两两成双,从明至暮,悲鸣嗈嗈,宋【阙5字】是何树?梁伯对曰:此是韩朋贞【阙7字】。

曰谁能解之?梁伯答曰臣能【阙8字】其气心中合,中是思爱,下有【阙7字】王妬代遣,践杀之血流滂【阙6字】鸳鸯同心异体,头白身黄,髙【阙7字】一毛落地七赤,有强使者捉【阙7字】骤往献于宋王。

宋王将拂其【阙6字】廽头语,左右司与朕占相。

梁伯对【阙3字】辉辉,郁郁苍苍,唯有项上少许无光,将毛重拂致其杀伤。

空中有言曰:不是鸳鸯舞媚毛,此是韩朋报寃刀。

  ○睡莲(一书瑞字)

  睡莲,叶如荇而大,沉于水,面上有异浮根,菱耳。

(菱根出水上,叶沈水下,实细薄皮,叶半青半白,霜下弥香美,因名。

青水芰见,郭子横书)其花,布叶数重,不房而蘂。

凡五种色,当夏昼开,夜缩入水底,昼复岀也。

与梦草昼缩入地,夜即复岀一何背哉?!(梦草似蒲,色红。

即方朔献武帝者。

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宻,甞遗水仙花数本,如橘,置于水器中,经年不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