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溪志

仙溪志  (宋)黄岩孙 编 (元)黄真仲 重订

目录

 序

  田九嘉 #

  刘克庄 #

  陈尧道 #

 卷一

  叙县

  星土面势 #

  道里

  乡里

  官廨

  仓库〔附税务教场〕

  县郭

  坊表

  市镇

  宸翰

  学校

  学田祀田 #

  社稷

  风俗

  户口

  财赋

  夏税

  产盐

  夏秋二料役钱 #

  秋税

  物产

  货殖

  果实

  花

  草

  木

  竹

  禽

  兽

  水族

  药品

 卷二

  令佐题名 #

   知县

   县丞

   主簿

   尉

  进士题名 #

   唐

   宋

 卷三

  衣冠盛事 #

   封王

   宰相

   侍从台谏 #

   父子侍从 #

   四代侍从 #

   一门监司郡守 #

   兄弟同时监司 #

   兄弟同时郡守 #

   父子相继监司 #

   兄弟同拜刺史 #

   廷试第二人 #

   第四人 #

   第五人 #

   省试第一人 #

   一门登进士第 #

    蔡氏二十三人 #

    傅氏二十五人 #

    许氏十二人 #

    叶氏十一人 #

    余氏七人 #

    陈氏五人 #

   六代登进士第 #

   四代登进士第 #

   三代登进士第 #

   父子登进士第 #

   兄弟登进士第 #

   兄弟同年登进士第

  仙释

   何莫详 #

   羽士梅洞霄 #

   九座禅师 #

   瑞香禅师 #

   僧清忠 #

   广济禅师 #

   祖照禅师 #

   南林庵主了明 #

   僧名遇 #

   僧省澄 #

   卓道者 #

   僧号僧伽 #

   僧自殊 #

   僧文义 #

   僧文偁 #

  祠庙

   城隍庙 #

   仙水灵惠庙 #

   灵显祠 #

   灵惠袁侯庙 #

   兴福庙 #

   显佑庙 #

   兴教庙 #

   慈感庙 #

   三妃庙 #

   东岳行祠 #

   南台惠利嘉泽二侯庙

   昭灵显佑真君行祠

   明山灵济庙 #

   静应庙 #

   昌山灵应庙 #

   灵辉庙 #

   英济侯 #

   萧宫冲应庙 #

   威佑庙 #

   顺济行祠 #

   威惠灵着王庙 #

   慈济冲应真人行宫

   灵济庙 #

  祠堂

  冢墓

 卷四

  唐及五代人物 #

   郑良士 #

   元弼

   陈郯

   董思安 #

   陈洪进 #

   陈郁

   杨在尧 #

   李庭芝 #

   留居道 #

  宋人物 #

   蔡襄

   季伸

   季传

   季橚

   季枢

   季楙

   陈次升 #

   朱绂

   朱宗

   元飞

   朱寘

   王回

   傅楫

   傅谅友 #

   傅谊夫 #

   傅谦受 #

   傅权

   傅希龙 #

   傅知柔 #

   林豫

   师舜

   师益

   师说

   师皋

   叶宾

   叶确

   叶立志 #

   许懋

   余象父 #

   余授

   陈觉民 #

   开

   张式

   许(禾贞) #

   许章

   林宋卿 #

   林正

   林一飞 #

   林一鸣 #

   林一枝 #

   林一鹗 #

   林澧

   苏钦

   苏洸

   苏权

   陈可大 #

   郑升

   郑可复 #

   郭琪

   郭峣

   郭子力 #

   陈阐

   陈高

   陈大卞 #

   洪中

   洪天赋 #

   黄显

   黄沔

   洪范

   洪处厚 #

   张鶒

   郑少连 #

   朱泳

 跋

仙溪志 (宋)赵与泌修 (宋)黄岩孙纂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北京:中华书局 1990.6第一版

  ●目录 #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跋

  ●序

  田九嘉 #

  刘克庄 #

  陈尧道 #

  ○田九嘉 #

  仙溪志序 #

  郡邑有志其来尚矣凡境土之广狭山川之近远户口之多寡租赋之重轻廨署之布置守令之代更与夫忠臣孝子义夫节妇文章足以经世道德足以师表者以至物产之宜

仙释之异莫不备具焉予行四方所至郡邑常首访是书故每得其风土之实厚者因以勉之薄者因以励之其为补助岂浅浅也哉至正辛卯仲春偕亚中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

访副使朵儿只班按部至于莆之仙溪而其志书之板则已厄于兵燹矣方用叹惜而邑士傅玉成以家藏本来贽因求重镂于学官或曰是志也不过一邑之事尔且多言曩代奚足

以吾辱呜呼不有垂宪孰窥乎前不有述事孰继于后矧是邑之板籍入于我皇元也久矣舆图虽大又岂以其细微而不恤哉制度?革当有续志于将来者然则是书也又可泯而

不传乎方与从事刘朴等谋复之而监邑倒剌沙乃愿受其役故以余俸为之倡士子咸喜板成之有日复拜于庭而请序因书以遗之朝散大夫佥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事河东

田九嘉序

  书吏 李元 刘朴   奏差 王忠

  朝散大夫佥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事田九嘉

  亚中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副使朵儿只班

  ○刘克庄 #

  仙溪志序 #

  古书有九丘有方言今图经之类尔然左史倚相与典坟共读杨雄勤勤纂辑岂其书果不可阙欤吾郡三邑仙游最巨其山川之美户口之众前未有记载者少府黄君始奋为

县志上下数百年间人事之变风土之宜采之旧闻访之故老皆有考据厘为十五卷其言曰地以人重瞻言耆旧有列于庆历谏官者有危言谠论相望于元佑党籍者有与邹道卿

同贬者有为干道名宰相者其它魁彦胜流不可胜书故其志人物尤详焉曩予甞同郑子敬方孚若至邑西清陈公时年八十余矣余三人设醴清谈竟夕多及干湻间事健少年不

及也岂其水深土厚所产皆秀杰欤黄君俾余序其书不获辞君名岩孙字景传温陵人秩满台郡皆以才荐将去为潮州郡文学矣宝佑五年孟夏既望中大夫右文殿修撰提举亳

州明道宫刘克庄序

  ○陈尧道 #

  莆甲七闽分邑惟三仙溪又甲诸邑前未有志是大漏典令赵君与泌事关风教每切留心尧舜道统之传盛于孔子而尊经有阁周程道统之传恢于朱子而肖像有祠重惟兹

邑山川逴跞秀气所宫锺媺前哲宗经术嗜理学寿斯道之脉宏矣直节高风立懦千载不笔诸志何以诏久会邑士有请谂尉黄君岩孙编次之于人物为尤重挥金十万以倡相之

者翕若半稔而板传一披图经访韶石胜必有好事若韩昌黎者仆来自京国苏兄攀龙偕同志以复序为属窃惟有纸上志有胸中志奇峯峭拔宜产铺棻生齿稀而之繁版赋丰而

之缩纸上志也用则入徂徕圣德之颂不用则入文德党籍之碑仕则致身鼎鼐而一亩不增不仕则高卧林泉而累召不就胸中志也是举也禆风教居多编次云乎哉若夫缉莫络

于既往纪流绪于方来当有增光此笔者陆澄地里书而任昉补之王曾九域图而王存广之深有望于后之人宝佑丁巳中秋日平湖陈尧道敬之序

  ●仙溪志卷一 #

  宋迪功郎兴化军仙游县尉黄岩孙编

  元兴化路仙游县务提领黄真仲重订

  叙县

  星土面势 #

  道里

  乡里

  官廨

  仓库 【 附税务教场】

  县郭

  坊表

  市镇

  宸翰

  学校

  学田祀田 #

  社稷

  风俗

  户口

  财赋

  夏税

  产盐

  夏秋二料役钱 #

  秋税

  物产

  货殖

  菓实

  花

  草

  木

  竹

  禽

  兽

  水族

  药品

  ○叙县 #

  仙游之与莆田其始一县也莆之与泉其始一郡也莆泉之与福建其始一全闽也周职方载七闽皆无别国之名今不可考按郡志言秦隶闽中汉隶闽粤东汉隶南部都尉吴

隶建安晋隶晋安梁隶南安陈永定初合建安晋安南安升为闽州光大二年改丰州隋开皇九年改泉州此皆合全闽之地言之至唐武德五年析南安别置丰州领县二曰南安莆

田此莆田置县之始也贞观元年废丰州以其地属泉州 【 今福州】 圣历三年复以丰州地为武荣州 【 今泉州】 寻析莆田为清源县 【 今仙游】 此清源

置县之始也 【 耆旧相传县本清源镇后因其名为县然旧无所纪】 天宝元年改泉州为清源郡别驾赵颐正以县名同郡非便奏请改之因考故事谓县有九仙人姓何以

兄弟九人登仙得名遂改为仙游县隶清源郡干元元年以清源郡为泉州南唐保大二年升为清源军宋干德二年建为平海军而县亦随隶焉太平兴国四年诏析泉州游洋百丈

二镇置水平军寻改名兴化军五年以莆田仙游来属县始隶兴化军 【 会要云四年未详】 仍析仙游县来苏里入兴化县析泉州德化县九座山入仙游县定为四乡二十

六里唐地里志为中县九域志升为望县

  ○星土面势 #

  吴越天文分直星纪于辰在丑闽介吴越之中而仙游一支邑尔释周保章谓诸国中封域于星亦有分其书已亡今不复详考县治旧在大飞山南五里唐垂拱二年始迁于旧

治之南三十步主山来自九座山蜿蜒百里矗为大飞小飞二峯演迤度脉繇亥位折旋为冈阜降南而县宅焉西接飞山东列石鼓北枕瀑布南带仙溪夹以二塘水繇艮出文笔峯

铜鼎环列其旁水绕山蟠面势环翕真东南之壮邑也

  ○道里 #

  仙游之境南际温陵东抵莆田虽在重冈复岭之中而官道坦夷行者便之莆泉之趋国都者皆阻于大义渡邑有山路三东出游洋西出九座德化士夫商贾咸道此为快捷方

式焉

  县境东西八十五里南北一百一十五里

  东三十五里至县界 【 俞潭】 界首三十五里至本郡又水路至县南桥至本郡木兰陂头七十里

  西五十里至县界 【 白隔岭】 界首五十里至泉州府永春县

  南五十五里至县界 【 白水坑】 界首四十五里至泉州府惠安县

  北界首至兴化县无径路里分不可考

  东南五十里至县界 【 长岭】 界首四十里至本郡城

  西南三十五里至县界 【 白塔岭北】 界首百三十里至泉州府

  东北三十里至县界 【 何岭】

  西北七十里至九座山又十里至县界 【 磨头寨】 界首五百二十里至剑浦

  ○乡里 #

  秦开阡陌比闾族党之法不古矣今之乡保期会征令虽役于官而通有无知缓急邻里辑睦犹可称焉

  宋太平兴国四年定为四乡二十六里 【 此条及下四乡原本未注】

  嘉禾乡在县西南管里六功建 【 县郭】 孝仁养志 【 旧名曾参】 廉洁仁德保德

  归德乡在县西北管里七旋珠善化兴贤 【 旧名乐输】 清泉万善闻贤 【 旧名闻弦】 永福 【 旧名永安】

  修德乡在县东北管里七咸平常德 【 旧名常乐】 折桂 【 旧名阳乐】 安贤 【 旧名安乐】 昼锦 【 旧名幽谷】 永兴 【 旧名永泰】 香

  唐安乡在县东南管里六香田旸谷仙溪慈孝依安 【 旧名依仁】 连江

  ○官廨 #

  圣历置县几六百年中间撤旧更新不知其几而碑刻多阙岁月无所乎考然规模面势雄壮伟丽比他邑为冠

  县治据大飞山之南正门南向上有皷楼 【 崇寍二年知县钱闻重建】 前设手诏亭内为簿尉二厅相望簿厅之后为省仓常平仓次为中门翼以两庑中为厅事 【

始建岁月莫考湻佑十一年知县赵时铸重建】 榕阴满庭东则库帑吏舍西则宾次狱犴厅事之后有堂曰平政又其后曰平易 【 旧名清心轩又名捐末后改名五柳嘉

熙间知县姚遇重建二堂改今名】 堂之东西寝处之室在焉繇厅之东曰东圃 【 旧名梅圃】 圃之内有锦香径径之中爱香亭循爱香而北有亭二曰横琴曰制美循制

美而南有台二曰清越曰玉醮花木青葱亭台爽垲皆公余游息之所厅事之西有楼曰望秀 【 今废】 有堂曰道爱 【 嘉定十二年知县许伯诩建陈谠记宝佑四年知

县赵与泌重修】 乃视事之便厅堂之后为旧宅堂县治之规模大略在是矣

  丞厅在县皷门外南街之东 【 旧为仙溪馆后改迟轩馆崇寍三年置丞始葺为厅事绍定元年县丞赵瑟夫重建】 大门之北为厅厅之相向曰南馆内曰简靖东为宅

堂前凿池筑水阁其上

  簿厅在县中门外东南隅 【 始建岁月莫考】 前有看窗一间瞰于市之东街东西有亭二曰鸾栖曰乐香 【 旧名高士矮屋主簿林伪所建后改今名】

  尉厅在县中门外西南隅 【 始建岁月莫考元佑六年县尉李环重建】 前有南轩 【 嘉定十年县尉庄梦说重建】 东有甲仗库库之上有楼曰大隐 【 旧

名见山县尉周瑞常改今名自记】 西有轩植双梅于前曰默林默林之北有堂曰思贤 【 县尉黄岩孙记】 堂之前有熙春台之旧址繇台而北有古松数十株夹以梅竹

气象幽雅中为亭曰环秀 【 陈复斋宓书】

  ○仓库 【 附税务教场】

  县之岁入无几而仓库乃积储之地不可不载

  省役库常平库在县治之东庑

  省仓常平仓在县中门外之东偏

  太平仓在连江里风亭市

  东仓在常德里仙溪观界

  西仓在仁德里龙华寺界

  北仓在县之大门西南 【 右四仓皆备荒而设】

  盐仓在县中门外之西偏

  太平盐仓在连江里风亭市

  税务在县皷门外之东街

  甲仗库在尉厅之东庑

  教场在县北二百步 【 自省役库以下原本失注】

  ○县郭 #

  县负山带溪虽无城筑然剙县以来中更山寇而按堵如故者得非溪山形势之壮欤

  县郭袤二里旧无城筑绍兴十年山寇窃发知县陈致一始筑城浚濠以御之寇退不克终役干道中知县赵公绸始作四门东曰朝京 【 旧名九仙庆元中知县吕祖平重

建改今名宝佑四年知县赵与泌重建吴叔告书】 西曰元台 【 旧名甘泽后名麓泽湻佑三年知县黄清叟重建以叶正简改今名郑性之书】 南曰登俊 【 旧名流

庆后名望壶湻佑三年知县蔡次传重建改今名潘昉书】 北曰拱德 【 旧名横翔嘉定十二年知县许伯诩重建改今名陈谠书】

  ○坊表 #

  表宅里以彰善其来尚矣县之坊表凡悉书之

  东曰耆德 【 以侍郎陈谠立】 积善登龙西曰省元 【 以省试第一人叶大有立】 尚贤南曰登俊登云 【 以在县学前立】

  ○市镇 #

  县地僻而物货悭商旅迹罕到一閧之市间或有之而镇废久矣

  风亭市在连江里 【 人家并海土产砂糖商舟慱贩者率于是解缆焉旧有太平镇绍兴二十六年废】

  沙溪市在旸谷里

  龙华市在养志里龙华寺之前 【 旧有阜安镇绍兴二十六年废】

  潭边市在万善里 【 旧有石碧镇绍兴二十六年废】

  中岳市在万善里中岳寺前

  ○宸翰 #

  云汉之章示异宠也见者当耸然而作如望旄头之尘而听属车之音僻远臣子亲被宸奎其际遇亦荣矣谨拜手恭书于左

  戒石铭批诏 【 太宗皇帝摘孟蜀劝农箴语绍兴二年高宗皇帝得黄庭坚所书且批诏以赐长吏咸刻石置于厅事前及座右】

  赐字君谟 【 皇佑五年九月蔡襄为模写真宗奉神述圣制毕特降中使赐御书一轴其文曰御笔赐字君谟襄进诗以谢上赐诏奖谕后模刻作序以献】

  春风赋 【 干道二年孝宗御制书赐叶颙】

  教忠东石 【 赐叶大有】

  篆书明堂二字飞白明堂之门四字 【 仁宗赐宏法大师清衷各题曰孝子嗣皇帝御名书】

  御书古诗二首 【 神宗赐宏法大师清衷其字径尺草书藏于普惠院御书合】

  ○学校 #

  古者教人自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则郡邑之学其来远矣实讲学行礼作成人材之地故录之特详

  庙学始建于县西咸平五年迁于县南前为殿祠先圣后为堂左右为廊绘从祀以祠之又作游圣亭移风厅日新中鹄二亭 【 叚全为记】 庆历八年修之元佑九年复

修之宣和末例废养士学宫圮陋不治绍兴九年寓公肇庆守陈可大出家赀率邑人更新之知县谢天民助成之 【 谢天民为记】 干道七年知县赵公绸重修之 【 翁

亢为记】 殿曰大成讲堂曰尊道 【 米芾书扁】 斋有六曰忠告明伦笃志懿文宣哲诚意 【 旧有七斋后废其一】 位有四曰学长直学学谕教谕六经有阁祭器

有库瑞筴有堂 【 皂筴长于诏岁常应举人之数故名】 土地有祠庖福有舍此学规创之始也绍定六年知县黄登撤尊道堂重新之即瑞筴堂之旧址建亭曰色笑嘉熙四

年知县黄清叟始造三献官祭服宝佑三年权县赵汝傕撤县治西楼建于学之东偏役未就知县赵与泌移于色笑之西偏扁其阁曰尊经堂曰文会 【 卓得 记】 新立朱

文公祠 【 陈晓道记】 新东庑辟西沟 【 旧为居民所侵故重辟之】 造祭器规模备于前矣

  ○学田祀田 #

  游学田绍兴九年肇庆守陈可大以建学之余资买置以助修学 【 田一十二叚三十五亩一十四步岁入租谷四十石二枋见学粮碑今租钱四十六贯三百二十八文省

】 赡学田干道七年知县赵公绸因屏山之隙地白湖坂之荒田及诸里湮废之田垦辟以充学廪 【 田三百余亩岁入租米二十一石七合今租钱七十九贯四百一十五文

省】 建兴院田产钱一十一贯二百六十四文四分绍兴三年郡守赵彦励以其田助学廪嘉定六年知县叶文炳委学职核实租谷置籍画图如经界砧基之式 【 田八十五

叚园一十一叚详见学职陈鼎新图籍今租谷四百六十一石九枋大麦二石五枋二角小麦五石三枋三角子头钱三十二贯六百一十三足园租五贯九百八十九足共管租钱八

百九十六贯六十五文省】

  建福院田产钱二贯七百九十九文一分嘉定二年主簿韩漪请于郡以助学湻佑元年知县蔡次传三对僧院旧租署籍 【 田二十五叚园二叚详见官籍合租谷一百四

十八石三枋二角小麦七枋子头钱七贯七百五十六文足园租三贯二百八十八文足共管租钱二百八十五贯三十八省】 二院田岁输租如编户而县胥虚张之费几倍焉宝

佑二年知县赵与泌委司计核输租之实数余以养士 【 元额租钱四百贯文委司计林天骥驱磨实坐二百三十贯二百三十文】 学长直学学谕教谕四员为省额其始乃

军学分隶于县以军学盐钱给其俸 【 每岁就塩钱拨一百七十八贯二百四文本县自催自给近以塩钱兑折输租自是县免拨塩钱学免输官租每岁仅支其余五十二贯二

十六文以足输租之数四员俸给如元数悉于学粮取办焉】 前廊等职无定员大率随时增减六斋长谕十二人春秋二补生员共八十人

  郑家绝户田园宝佑五年知县朱浚拨入学廪 【 田计七叚园计四叚岁入租钱咸湻二年赵知县必燧拘纳正色为例】 下建福院田产钱八贯六百一十三文景定三

年平湖陈尧道官谏议日请于部使者以继廪士时朝家新剙主学春秋二补复增堂试校定分数存留十员每季行供教养职事生员共百余人 【 田仅有佃户名字缘此耕久

废租额难考时职计者肆为欺隐续知县邓桂发委司计苏三英等核实早租计谷九十一石七枋三升佃户二十五名新来租同晚租一百单二石二枋三升佃户二十一名有额无

催一百六十余石尚未复尚额搜扶厘正于来者有望焉】

  春秋二丁释奠先圣先师凡牲币醴齐各有司存惟仲丁舍菜于朱文公暨西山勉斋二先生忠惠正简及元佑四君子祠祀费每请于县帑支给不时咸湻十禩郡纠曹赵必侅

来摄兹邑甞莅祀事惧其简略非传远计遂拨西塘官田租谷一十石又置下阮田租五石园租一贯四百金专充次丁礼料继自今仪物有须藏祀无缺于此见赵侯之为政其知所

崇尚欤 【 西塘田计六坵下阮田计三坵园一坵又号槐■〈木〈自上大下〉〉兜四至载官契产钱刈入学系将郑家义还戴氏奁田钱十八界一千贯会委直学苏三英置

买上件田管租自乙亥为始】

  ○社稷 #

  县之社稷与郡等重民事也长吏上之三日率致谒按式以修治焉

  坛在县西南半里中立社稷西为风师立石为主旁设燎坛前为斋厅外建门严钥以守之 【 始置岁月莫考干道六年知县赵公绸重修】

  雷风坛坛旧在教场东北隅蒇事间遭风雨权就阅武亭之西偏望东北以祭岁以为常其坛遂废 【 按政和颁式横列三壝中立社稷东风师西雷师雨师总为五坛社坛

方二丈五尺高三尺稷坛如社之制四出陛四门同一壝二十五步风雨雷师坛皆卑小于社四出陛四门同一壝二十五步燎坛于神坛之左壝之外视他坛稍高瘗坎于坛之北壬

地南出陛方深取足容物姑记之以俟改作者】

  ○风俗 #

  莆之风俗惟仙游为近古生其间者人性敦朴嗜好简静始也士未知有科举之利民未知有纷华之悦承平日久始多儒雅多世家宦族而习俗渐趋于文然儒者力于修饬而

不苟进取仕者乐于清贫而不急富贵有高卧山林而累征不起者有致身公相而田不增一亩屋不插一椽者风声气习之熏染盖可想已业进士者明经多而词赋少隶民伍者耕

农多而商贾少昏姻不愆于礼丧葬不俭其亲有无缓急相通融岁时往来相问劳犹有古之遗风焉县三面皆山而濒海之地仅东南一隅生齿日繁田畴有限中产藉曲蘖以营生

细民莳蔗秫以规利勤俭以署户门者能安于澹泊而不尚侈靡以相夸争竞以泄私忿者能亟于惩艾而不事嚚讼以求胜知理循分而寡欲易足安土乐业而用志不偷此风俗之

大略也惟其风俗之湻故流弊有所未能免俗敬鬼神则受巫觋蛊惑之欺性多慈弱则启幸民侵牟之害人皆爱身畏法则滋鴈鹜舞文之奸使或者得以议俗焉武城化言偃而弦

歌晋鄙熏阳城而善良返朴还醇盖将有望

  ○户口 #

  置县之始人烟稀疏五季干戈北方避地者多居于此故老相传其时主客未满千户也宋兴三百余年生齿日繁校之畴曩不知其几倍焉郡志载本县主客户二万七千九百

八十七口六万二千四百六十四时绍熙三年也宝佑四年主户二万七千四百三十七口四万七千五百五十七客户一万三千三百六十三口二万五千八十视绍兴加多也

  ○财赋 #

  隋唐以来财赋多仰于江南绍兴中诏天下行经界法量亩步置砧基而县之版赋始定以土色计产而县之产钱比他邑为最重比年以来民户兼并而逃产无所归寺观不济

而虚产不可豁由是经赋沦失县计焦熬

  ○夏税 #

  岁额七千六百九十一贯四百五十文 【 省】

   麦八百二十九石一斗二升

   布正共一千三百五十七贯六百五十七文 【 足】

   草一万八百五十束 【 以上四色解发使府】

  畸零钱八百一十一贯二百四十八文 【 省】

   麦一百一十九石七斗八升

   布正钱二十五贯七百五十文 【 足以上解发京司】

  小麦义仓钱三百三十三贯七百七十文 【 省】

   麦五十一石四斗 【 解发使府】

  ○产盐 #

  岁额二十七万八百六十九斤计钱五千三百八十二贯七百三十四文 【 省内除小塩放免余分四色窠名】

   凈利盐钱一千四百七贯二百五十二文 【 省解发使府】

   增盐钱三千一百六十六贯三百一十七文 【 省解通判厅纳转运司】

   赡学盐钱四百九十九贯五百七十文 【 省内一百七十八贯二百四文省支省额学职俸余丞厅催拨头合等外解军学】

   贴纳盐钱一百八十七贯五百一十文 【 省解发提举司】

  畸零盐三万一千六百九十五斤计钱六百二十九贯七百九十文 【 省解发经司】

  ○夏秋二料役钱

  岁额共管一万八千一百七十贯六百八十六文 【 省】

   经緫制钱一万三百六十五贯七百二十八文 【 省】

   官户役钱一千七百一十四贯三百八十四文 【 省】

   纲脚钱一十六贯二百八十六文 【 省以上解通判厅】

   减人吏顾钱二百七十四贯九百一十二文 【 省解发使府闰年解增二十二贯九百一十文省】

   弓手额三千五百七十五贯四十文 【 省闰月在外丞厅催县尉庄弥高申县拨僧院役钱支尚阙五百二十贯县丞赵汝傕申军县增拨民户役凑支】

   支遣吏役手力等庸钱一千八百九十六贯文 【 省上项就官民院户纳到役钱支散近以产钱走失所催皆不及额视纳数之多寡随宜斟酌支给】

   常平役头子钱二百贯文 【 省解提举司】

  ○秋税 #

  苖白米额管二千五百七十二石八斗九升

  职白米额管九百二十二石四斗五升

  苖糙米额管一万七十二石三斗六升

  庄糙米额管一万一千三百二十三石五斗八升八合

   县省仓递年科拨白米约二百石支官员俸 【 随年增减】

   太平仓递年科拨糙米二千四百石支寨兵铺兵月粮 【 蔡端明请于朝科拨近男人户冬苖输之以给系蓼寨兵风亭长岭铺兵军民两便】

   军都仓 【 除催纳正色米额外余并折变价钱行下县库交纳解发所有五斗以下米湻佑间知县蔡次传入台申请依潮州例每石价钱二贯四百五十文民甚便之五

斗以下及小米先折价钱一万四千一百四十二贯四百一十二文省岁有逃亡落溪正色糙米三百五十石二升白米八十二石六斗僧院不济米在外又五斗下小米逃落钱共有

一千五百贯文省州郡递年豁退今合豁之数又不止此】

  畸零糙米一百八石一升白米一百一十六石四升计钱七百七十六贯三百七文 【 省补发经司】

  常平义仓糙米九百三十八石六斗九升白米二百 【 下阙】

  ○物产 #

  县境依山濒海故水陆之产足于他邦五谷之种随所宜树 【 稻之别有三秔秫金成也粟麦麻豆】 六牲之物随所宜畜酒则以秔为曲 【 闽中记云俗尚以秔为

曲酝酒微红色燔而熟之经夏尤清】 盐则编竹为盆货殖之利则捣蔗为糖渍监为淀红花可以朱茈草可以紫布帛之幅则治麻与蕉织丝以纻 【 细织纻麻皮杂丝织为

布本军士贡葛布一疋非土宜乃以本县土产兼丝代之】 纱出于土机者最精紬粥于蚕户者为良用物则窠蜂而取蜜且溶其房以蜡灰蛎而柔竹则蒸其屑以纸炼鈆而粉采

桕而烛凝土而燔之窑则埏埴之器通于三邑煮铁而出之模则鼎釜之利及于旁郡木有松梌杉山绵水绵竹有慈贵筋石雪钓猫头花卉则有紫芝紫荆瑞香龙瓜蜜槱而芍药之

奇南州所无焉果■〈瓜瓜〉则有荔子员眼黄甜李栗而鳬茨之珍又他郡未有焉菰蕈以春荐瓜瓠以夏摘蹲鸱以秋熟荀蓣以冬供兽有麞狸竹■〈鼠留〉禽有黄爵鹧鸪鸠

子雉鸡介鳞之类有石鳞鱼子鱼蛎■〈虫房〉螃蠏团鱼抱石鱼草有黄连乌药草乌半夏木耳莎草石莲苍耳木通木鳖鹤虱枯楼空青黄精莺粟地黄天南星吴茱萸草决明麦

门冬骨碎补龙胆草金樱子蜀葵子山栀子使君子草牛膝薏苡仁石菖蒲金毛狗脊诸物余与邻壤同者不记

  ○货殖 #

  盐 【 海物异名记云编竹为盆熬波出素即以竹名盘也其法以竹篾织之 缝以蛎灰使不漏不烧者以卤水隔之也】

  沙糖 【 捣蔗为之太平港籍此取易】

  蜂糖 【 土人为之蜜有三种石蜜土蜜木蜜】

  蜡 【 有黄蜡无白蜡】

  铁 【 苏山蔡家世其业焉原注】

  磁 【 白磁器出仁德里】

  鈆粉 【 桃花雪花二粉县市所造】

  纸 【 竹纸出东西里商人贩卖于莆泉纸出香山里朱山及慈孝里洪仓】

  青淀 【 尔雅云马蓝今大叶冬蓝为淀者是也】

  红花 【 可以染绛尔雅名虎杖】

  紫草 【 可以染紫一名茈草】

  蕉布 【 海物异名记取蕉以灰理其皮绩而成布可以为暑服出西里】

  稻 【 种类非一有一岁两收者春种夏熟曰早谷闽中记谓之献台既获再插至十月熟曰■〈禾庶〉有夏种秋熟曰晚稻无芒而粒曰占城稻其种甚多难以俱载】

  豆 【 物理论菽豆之緫名有黑豆菉豆赤豆褐豆白豆藿豆红光豆】

  糯 【 字林云粘稻也俗谓之秫】

  ○菓实 #

  国史补载李直方甞第菓实名如贡士者以绿李为首楞李为副樱桃为三柑子为四蒲萄为五或荐荔支曰寄举之首蔡端明荔支谱云荔支闽中惟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

化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列品虽高而寂寥无纪夫以一本之实生于海滨嵓险之远而能名彻上京外被夷狄重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菓品卓然第一又李赞皇谓此树为

南方佳人不柰寒稍寒之处已不可植矣

  荔枝 【 名品者特出天成虽核植与旧本终不相类宋香之后无宋香所存者孙枝尔陈紫之后无陈紫过墙即为小陈紫朝散林迪诗云为种不同攒核李过墙便作小陈

紫支今小陈紫亦枯老旧谱所存惟方红游家紫周红员丁香后出者有 王玉堂红郎官红游丁香为最胜其余若状红紫琼百步兰寿香西紫红香大小江绿琉黄红瑞堂红松红

麝囊红百步香黄玉之类是亦名家邑中植荔惟风亭为宜然皆不若产于赤湖者为佳】

  龙眼 【 过荔支后始熟名为荔支奴碧溪者为佳】

  李 【 琥珀李红穰李蜜李粉李黄甜李产于新胜者为最】

  菩提果 【 海物异名记花如冠蕤花碧叶似冬青实略似枇杷味甘且香核堪入药用】

  黄弹 【 祥符图经云黄檀子海物异名记木有黄弹子其实若弹丸其叶若山桂而香又云本出于越王祭太一檀之侧曰王坛子】

  栗 【 近海之地不可植见海终不实】

  鳬茨 【 石碑新岭者为上品 原注】

  杨桃 【 闽中记生五瓣状如碜磓酢可食】

  甘蔗 【 赤者曰昆仑蔗白者曰荻蔗土人捣以为糖风亭者为最】

  新萝葛 【 闽中记云藤似家葛根甚大甘味似萝卜解醒消烦渴一名土瓜】

  个摩子 【 林谞记生山间煮而食之皮有壳褁肉如莲子】

  丹黏子 【 林谞记山生叶如白杨其子倒黏紫色大如枣味甘东坡云海漆】

  ○花

  牡丹芍药 【 莆中地暖非所宜独仙游之汾阳山间有之 原注】

  海棠 【 别有一种黄者 原注】

  紫荆 【 枝似黄荆大叶无桠春月开花紫色至秋叶始盛子如小珠林谞记叶如白杨树如来禽】

  鸡冠 【 闽中记秋开紫色如画鸡冠之状佛书曰波罗奢花矮者曰玉树后庭花】

  瑞香 【 冬月开有簇头者有缠枝者紫色者香浓】

  素馨 【 岭表录异云耶悉茗花始自番船载至香闻百步广中种之名曰素馨转而入闽蔡端明诗云素馨出南海万里来商船】

  茉莉 【 佛书谓之末丽林世程云此花惟闽中有之又有一种红色者蕙生有毒曰红茉莉】

  ○草

  鼠曲 【 蓝色生山园中土人多以米粉并糖和作饼其味香美艾轩集谓之署菊】

  蹲鸱 【 芋也土所宜种胜于他邑有五种白芋真芋连绵芋紫芋八卯芋少毒】

  ○木

  松 【 有五鬛松有三鬛松蔡端明为本路转运使命自大义渡直抵漳城夹道植松郭祥正以道傍松歌之所谓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者也】

  水绵 【 好生水泽傍其状似柏】

  杉 【 出文贤永福里】

  加条 【 闽中记云其叶可用磨犀角象牙】

  冬青 【 韩子苍云万年枝也闽中记云肥理白文如象牙道家取以为简】

  金荆 【 闽中记木坚有文彩色黄可作床榻】

  ○竹

  筀竹 【 沈括云筀笋三月生有四月生者又有五月生者谓之晚筀俗云立夏生笋多不成竹】

  苦油竹 【 海物异名记越人以苦毒竹为鎗中虎即毙】

  筋竹

  石竹

  江南竹 【 亦曰雪竹】

  钓竹 【 一曰绵竹其笋有毒以其稍软垂如钓故名】

  慈竹 【 任昉述异记南中有子母竹生不离本今之慈竹是也】

  猫头竹 【 一名紫猫竹最大枝疏叶大】

  ○禽

  信鸟 【 闽中记人家客至则飞鸣以为信能为百禽之声亦名进鸟】

  鹈鸪 【 林谞记似鹅长觜有皮囊可盛水数升张口取鱼吐所含之水而食之亦曰淘河其能淘河水取鱼】

  孤鸡 【 自呼其名曰姑恶春夏之交昼夜不绝声林谞云题鴂非也】

  ■〈属鸟〉玉 【 闽中记溪禽也似鹜黑色】

  雉 【 周礼庖人供六禽■〈矢枼〉其一也古云两足之美惟鷮鷮即雉也】

  鸮 【 闽中记似鹏而小一名鸺鹠方言曰孤猿】

  鹧鸪 【 其毛黑白相间成文崔豹古今注云鹧鸪怕寒霜夜以草覆其背飞必先南翥王诜云鹧鸪出南不可与笋同食】

  鸠 【 一名鹁鸠】

  黄雀 【 八九月有之可作酢谓之披绵】

  ○兽

  香狸 【 林谞记似猫口尖耳员亦有文所过草木皆有香如麝】

  麞 【 尔雅麕麞也麕其緫名其性善惊饮水见影辄奔走味甚佳】

  山犬 【 林谞记以人家犬赤色黑文好食菓实】

  竹■〈鼠留〉 【 一名盲虫闽中记谓之菅豚赞寍云人或竹剌肉不可出者■〈口舀〉此物立消以其食竹故消竹毒】

  ○水族 #

  子鱼 【 出太平港大者长满尺蔡君谟以子鱼为天下珍味】

  乌鱼 【 出太平港海物异名记泽首喙圆其质类鲻】

  章鱼 【 出太平港八足圆首南海异物记正名曰蜛蝫足短而大者曰涂婆】

  蛎房 【 附石而生相连如房因名蛎房晋安人曰蚝郡之滨海俱有蛎然皆不若风亭海中者尤佳其■〈虫房〉燔作灰亦曰蛎■〈虫房〉】

  车螯 【 出太平港海物异名记其壳为海沙荡摩光莹大者如小者如拳欧阳六一食车螯诗云璀璨壳如玉斑烂点生花】

  蛤 【 闽中记班驳如雕镂】

  坐鱼 【 生于泽中者曰水鸡其色班驳生于岩谷中者曰蚵蚾亦名石鳞鱼其皮黑海物异名记岩栖窦处饮风露者曰石撞奇味也】

  螃蠏 【 赤湖者为佳】

  鳖 【 亦名团鱼】

  抱石鱼 【 梁溪者为佳】

  ○药品 #

  天南星 【 春生苗似荷梗茎高尺余花黄子穗味苦辛】? 莎草 【 一名香附子汁治小儿痢】?

  黄连 石莲 #

  乌药 苍耳 【 一名羊负来】?

  草乌 木通 #

  半夏 木鳖 【 长蕂引蔓似栝楼有剌青黄色剖之子如木鳖】?

  木耳 鹤虱 #

  栝楼 【 一名天瓜】? 空青

  黄精 【 生深山悬崖之上千叶者佳】? 骨碎补

  莺粟 龙胆草 #

  地黄 金罂子 【 单叶形如小石榴】?

  茱萸 【 一曰吴茱萸一曰石茱萸】? 蜀葵子

  决明 【 叶如槐子如菉豆而锐味醎苦甘】? 山栀子 【 其花六出其实七棱亦名越桃】?

  麦门冬 【 林谞记根圆如小珠】? 使君子 【 藤生花红子有棱青黑色味甘温】?

  牛膝 石菖蒲 #

  薏苡仁 金毛狗脊

  【 原本货殖以下仅注旧志数条今依序文所列及引用古书者并录之】

  ●仙溪志卷二 #

  令佐题名 #

  进士题名 #

  ○令佐题名 #

  题名自秦汉以来有之非徒列名氏载爵里所以垂将来示劝惧也邑之令佐年代绵远者不可复考伪闽时有贾郁历县令簿以治最称 【 见十国纪年】 它无传焉宋

初题名犹阙最后稍稍始备今裒诸壁记联次于后其间惠慈之长贤明之佐不可殚记采之耆旧所传宰是邑者儒雅则郑肇之吕祖平叶文炳蔡次传政理则谢天民郑昭叔赵公

绸施季狸邢兴祖皆贤令之有声者丞如林瓌李谌黄之信簿如邵应祥林唯尉如叚全凌景阳谯令宪赵汝腴庄梦说林云皆表表为名宦至今遗爱在人不忘

  知县

  县丞

  主簿

  尉

  △知县 #

  贾郁字正文候官人以文策干王审知补仙游县主簿秩满迁本县令时郡县吏多受赇赂公守正奉法邑人馈新果辞之客曰某家新果众人未知郁曰君家有兄弟否曰昆仲

三人豚犬数辈郁曰古人畏四知今君凡知弟知子知携来者知是倍于古古人也客大惭而退公性峭直不容人吏文过吏颇畏之及受代有一吏醉郁怒曰吾当再典此邑以惩汝

辈吏扬言公欲再作县令犹造铁船渡海也郁闻之是岁选集会延钧建号闻郁有治称乃擢授赞善大夫复典旧邑时醉吏为库吏不数月盗官钱数万下狱具伏批前牍尾曰窃铜

镪以润家非因皷铸造铁舡而渡海不假炉锤因决杖徒之胥慑伏未几移治福清考满召为御史中丞 【 见十国纪事及九国域志】

  翁处厚 羊志寍 【 朝请大夫试大理评事咸平五年】?

  孙敏 【 登仕郎天禧中】? 孙谔 【 天圣中】?

  孙起 【 承奉郎试大理评事天圣六年】? 赵时 【 宣德郎守殿中丞上骑都尉赐绯明道元年】?

  皇甫当 【 朝奉郎守秘书丞景佑中】? 刘德正 【 通直郎守太子中舍骑都尉赐绯康定二年】?

  林■〈木巳〉 【 朝奉郎守秘书丞骑都尉庆历三年】? 吴丕显 【 朝请郎守大理丞庆历三年】?

  陈佩 【 大理寺丞庆历六年】? 许抗 【 大理评事至和二年】?

  阎仲甫 【 殿中丞嘉佑二年】? 范褒 【 奉议郎守国子博士骑都尉赐绯治平元年】?

  李晋贤 【 宣德郎守尚书都宫员外郎骑都尉治平四年】? 林济 【 儒林郎熙寍四年】?

  李适 【 宣德郎元丰五年】? 陈几 【 承议郎元丰八年】?

  蔡彰 【 绍圣三年】? 黄兑 【 宣德郎元符二年】?

  黄充 【 崇寍元年就差知建州建阳县】? 钱闻 【 将仕郎崇寍二年】?

  傅共 【 奉直郎守国子博士骑都尉赐绯鱼袋崇寍三年】? 孙球 【 宣德郎守殿中丞骑都尉赐绯宣和元年】?

  翁待举 【 承议郎字志怀漳浦人宣和二年到】? 刘丕显 【 通直郎宣和五年】?

  叶抟 【 承直郎三山人】? 詹叔迥 【 朝散郎】?

  徐曅 【 承议郎】? 黄沂 【 通直郎字符夫郡武人】?

  梁宗范 【 承直郎字世则三山人寄理】? 李敏求 【 右朝奉郎开封人】?

  鲍琚 【 左奉议郎字德璋鄱阳人】? 曾履 【 左朝奉郎三山人】?

  潘湛 【 左通直郎开封人】? 林大受 【 右承务郎字符亮建寍人】?

  谢天民 【 左承事郎字彦先建寍人】? 陈致一 【 左奉议郎字实道长乐人】?

  郑昭叔右通德郎字显仲寍德人甞与朱文公论经界言其知仙游县日适朝廷行经界初得户部行下事日读之茫然不晓所谓而僚佐吏史亟请施行因念已犹未晓何以使

人乃闭阁谢事覃思旬日然后通晓心口反复更相诘难胸中洞然无复疑滞然后集诸同官而告语之使其有疑即以相问如是数日而同官亦无不晓者然后定差保正长但取从

上丁产高人分为二等大者以备都副保正小者以备大保长各以纸签书其姓名分置两帖又于二帖各分四类或物力高强或人丁众盛或才智足任谋画或筋力可备奔走各以

其类置于一帖凡选一都一保则必兼取此四色人使之同事令其各出所长以相协济于是人皆悦从相率就事差役既定然后以户部事目印本给之又为说其大义意使而退而

讲论期以一日悉集县廷凡有所疑恣其请问悉以已意详为解说力疲气乏则请同官更番应之如是五六日凡为保正长者亦无不悉晓其法然后散遣打量不过两月他邑差役

未定而仙游打量见次第矣 【 窃记其言以为若使被差之官人人如郑君之用心则虽年年经界亦无害于民者郑福州寍德人其后致仕家居老寿康寍九十六岁而终亦其

诚心爱民之报事见朱文公文集】

  郑扄 【 左宣教郎字纯中建寍人】? 周椿年 【 右通直郎浦城人】?

  蔡孟容 【 右通直郎建昌人】? 黄浚 【 右承奉郎】?

  黄烈 【 右承议郎长汀人】? 梁国材 【 右奉议郎长溪人】?

  陈摅 【 右通直郎建阳人】? 赵不泯 【 右承务郎三山人】?

  赵公绸 【 左奉议郎建寍人】? 郑公弼 【 朝散郎三山人】?

  林栩 【 承奉郎】? 黄严卿 【 通直郎同安人】?

  陈昭嗣 【 承议郎三山人】? 刘公度 【 通直郎怀安人】?

  陈景肃 【 朝奉郎漳浦人】? 陈接 【 奉议郎长溪人】?

  赵公嘏 【 承议郎三山人】? 郑肇之 【 朝奉郎】?

  吕祖平 【 朝奉郎东莱人】? 高之美 【 奉议郎延平人】?

  高禾 【 承议郎安溪人】? 徐栋 【 通直郎三衢人】?

  樊泰之 【 通直郎三山人嘉定元年任】? 叶文炳 【 奉议郎浦城人嘉定四年任】?

  施季狸 【 通直郎武康人嘉定七年任】? 许伯诩 【 同安人嘉定九年任转承事郎】?

  赵渷夫 【 奉议郎嘉定十二年任】? 邢兴祖 【 宣教郎嘉定十四年任】?

  刘端成 【 字平甫金华人嘉定十七年任】? 周晋卿 【 通直郎宝庆三年任】?

  黄登 【 字瀛甫绍定四年任】? 林首善 【 承议郎温陵人端平元年任】?

  姚遇 【 通直郎三山人嘉熙元年任】? 黄清叟 【 通直郎字若水三山人嘉定三年任】?

  蔡次传 【 宣教郎字岩肖泉州人湻佑元年任】? 胡元衮 【 通直郎泉州人湻佑四年任】?

  翁永年 赵时铸 【 通直郎三山人湻佑八年任】?

  王稼 【 宣教郎字无逸泉州人湻佑十 年任】? 赵与泌 【 奉议郎武阳人宝佑二年任】?

  朱浚 【 通直郎文公曾孙宝佑五年任】? 傅极

  赵时亿 邓桂发 【 宣教郎字彦芳泉州人景定二年任】?

  赵必燧 【 宣教郎字资深泉州人咸湻二年任】? 陈继祖

  △县丞 #

  翁珪 【 将仕郎崇寍三年权】? 陈如埙 【 将仕郎崇寍四年权】?

  上官埴 【 将仕郎大观元年权】? 陈亨衢 【 宣义郎政和三年正填复置阙】?

  曾孝基 【 从政郎政和七年正权】? 陈向 【 迪功郎宣和元年正权】?

  张逾 【 迪功郎宣和元年权】? 林着 【 儒林郎宣和二年正权】?

  梁之仪 【 迪功郎宣和五年正权】? 蔡章 【 承奉郎宣和六年正权】?

  王干 【 迪功郎靖康元年权】? 朱庭扬 【 奉议郎建炎元年正权】?

  林忠厚 【 承直郎建炎三年权】? 余溉 【 朝散郎建炎四年正权】?

  任畋 【 右修职郎绍兴元年任】? 刘侯亚 【 左奉议郎绍兴二年任】?

  赵绍之 【 左朝散郎绍兴六年任】? 练俛 【 右奉议郎绍兴八年任】?

  陈亚卿 【 左朝奉郎绍兴十年任】? 辛斆 【 右承奉郎绍兴十二年任】?

  孙申 【 右从政郎绍兴十五年任】? 陈大元 【 右迪功郎绍兴十七年任】?

  张升 【 右迪功郎绍兴二十一年任】? 赵不敏 【 右宣教郎绍兴二十六年任】?

  张云翼 【 左从政郎绍兴二十九年任】? 冯棠 【 右从政郎绍兴二十二年任】?

  康■〈木造〉 【 右宣义郎干道元年任】? 李光邦 【 右承事郎干道二年任】?

  张竢 【 右通直郎】? 李谌 【 右承事郎干道六年任官至侍郎号臞庵】?

  赵彦勋 【 右承事郎干道九年任】? 赵善秉 【 承事郎湻熙二年任】?

  叶昌言 【 从政郎湻熙五年任】? 朱益 【 从政郎湻熙八年任】?

  陈诜 【 从事郎湻熙十一年任】? 阎涓 【 儒林郎湻熙十三年任】?

  叶益 【 文林郎湻熙十六年任】? 司马莲 【 承直郎绍熙三年任】?

  陈峄 【 从事郎庆元元年任】? 黄泰 【 文林郎庆元四年任】?

  林瓌 【 从政郎嘉泰元年任】? 章定 【 承务郎嘉泰五年任】?

  赵汝固 【 承务郎开禧三年任】? 贺贶 【 修职郎嘉定元年任】?

  赵善芾 【 承事郎嘉定四年任】? 吴子斌 【 承务郎嘉定六年任】?

  留载 【 宣义郎嘉定九年任】? 赵师介 【 承务郎嘉定十六年任】?

  黄之信 【 通直郎嘉定十三年任】? 王庸之 【 儒林郎嘉定十四年任】?

  姚默 【 儒林郎嘉定十六年任】? 赵璱夫 【 从事郎宝庆二年任】?

  郑应龙 【 承直郎绍定二年任】? 阮有开 【 文林郎绍定五年任】?

  黄崈 【 从事郎端平三年任】? 赵希叁 【 儒林郎端平三年任】?

  赵孟辩 【 从事郎嘉熙四年任】? 曾荷孙 【 湻佑四年任】?

  徐澹 赵汝倈 【 湻佑八年任】?

  黄乔翼 【 湻佑十年任】? 赵汝傕 【 承奉郎】?

  陈侨 【 迪功郎三山人宝佑三年任】? 赵时歆

  王节 曾桂孙 #

  郑伯东 林椿 #

  王光大 周希奭 【 迪功郎三山人咸湻】?

  △主簿 #

  邓贺 【 天圣六年】? 黄励 【 熙寍元年】?

  曾怡 【 绍兴三年】? 黄邦式 【 绍兴十五年】?

  杨中立 【 湻熙十年任】? 陈畦 【 湻熙十三年任】?

  余有猷 方沂 #

  骨舜辅 赵彦延

  邵应祥 张公望

  韩漪 【 开禧二年任】? 丁德元 【 嘉定二年任】?

  林唯 【 嘉定六年任】? 郑继侨 【 嘉定九年任】?

  赵希竦 【 嘉定十二年任】? 朱清孙 【 嘉定十四年任】?

  林度 【 嘉定十六年任】? 黄勤伯

  林照 【 绍定元年任】? 赵祥夫 【 绍定三年任】?

  赵■〈冬隹〉夫 【 绍定六年任】? 陈一新 【 嘉熙改元任】?

  赵与瑶 【 嘉熙三年任】? 林戴冽 【 湻佑三年任】?

  吴文子 【 湻佑六年任】? 魏成甫

  刘庆孙 刘必应 【 宝佑元年任】?

  陈光 【 宝佑四年任】? 林大成

  刘受祖 【 景定三年任】? 林贡孙

  赵若■〈氵萃〉 【 登科人修职郎寄居福州候官县咸湻四年任】?

  △尉

  凌景阳为仙游县尉一日检覆于近郊有一道士挟二童子来观眉目疏秀精神爽拔景阳问童子为谁道士言农家子姓蔡氏问读书乎曰未也即蔡端明与弟高尔及归戒道

士谕其家令至邑躬教以经二子日进不已如夙学者公秩满挈去郡中嘱之太守置于学督课之其后端明与弟俱擢第端明致仕通显自公启之 【 见苏象先谈训】

  叚全 【 将仕郎咸平五年】? 邢渊 【 天圣六年】?

  陈郊 叶表 #

  张贲 李瓌 【 元佑六年】?

  武尉戴安 【 绍兴三年】? 叶椿 【 迪功郎建寍人绍兴三十年任】?

  冀世长 【 绍兴三年】? 宋恭甫 【 迪功郎永嘉人隆兴元年任】?

  周汝翼 【 迪功郎福州人干道二年任】? 曾悫 【 迪功郎福州人干道五年任】?

  俞茂系 【 迪功郎四明人干道八年任】? 赵师传 【 修职郎三山人湻熙二年任】?

  陈伯昌 【 迪功郎福州人湻熙五年任】? 赵师瑟 【 修职郎泉州人湻熙八年到】?

  蔡天均 【 迪功郎泉州人湻熙十一年任】? 谯令宪 【 修职郎临安人湻熙十四年任】?

  余用之 【 修职郎三山人绍兴元年任】? 黄棣 【 修职郎邵武人绍熙四年任】?

  赵彦俑 【 修职郎三山人庆元元年任】? 朱大同 【 迪功郎湖州人庆元四年任】?

  林策 【 迪功郎三山人嘉泰二年任】? 黄吁 【 迪功郎漳州人开禧元年任】?

  陈万言 【 迪功郎福州人嘉定元年任】? 王榕 【 迪功郎福州人嘉定四年任】?

  庄梦说 【 迪功郎泉州人嘉定七年任】? 罗云中 【 迪功郎三山人嘉定十年任】

  赵汝腴 【 修职郎三山人嘉定十二年任】? 高涛 【 从事郎泉州人嘉定十六年任】?

  赵时膏 【 承直郎安吉州人宝庆二年任】? 林云 【 迪功郎三山人绍定元年任】?

  徐颍 【 从事郎临安人绍定四年任】? 周端常 【 从事郎信州人端平元年任】?

  杨伯震 【 迪功郎漳州人嘉熙元年任】? 陈荣国 【 从事郎福州人嘉熙二年任】?

  陈大均 【 漳州人】? 赵淄夫 【 修职郎福州人】

  陈腾 【 迪功郎福州人】? 庄弥高 【 泉州人梦说仲子湻佑十一年任】?

  黄岩孙 【 迪功郎泉州人宝佑二年任】? 林公衡 【 迪功郎三山人宝佑五年任】?

  吴有定 赵宗寀

  王必登 赵孟辐

  【 原本序文及贾郁等三人政绩并注旧志余以意推仍录至宋末】

  ○进士题名 #

  唐重进士科莆始于林藻欧阳詹仙游始于陈乘杨在尧陈光乂五季僭乱不复贡士宋兴莆登第者益众景德二年仙游叶宾始第自是魁人韵士彬彬辈出前进士廖钧始权

考名氏岁月刻于邑庠蔡忠惠公襄记之不但夸科第以为荣而勉励后学又有在科第之外者厥后续题名二许知县伯诩立于嘉定之五年黄知县登立于绍定之五年盛事陆续

未艾也

  唐

  宋

  △唐

  干寍元年苏检榜 【 甲寅】

  陈乘

  天佑二年归系榜

  杨在尧 #

  天佑三年裴说榜

  陈光乂 #

  △宋

  景德三年李迪榜

  叶宾 【 都官员外郎南剑州判详见良牧本传】

  大中祥符元年姚晔榜 【 戊申】

  蔡俞        陈拱 #

  天圣二年宋郊榜 【 甲子】

  廖钧 【 著作郎】

  天圣五年黄尧臣榜 【 丁卯】

  张式 【 知和寿二州详见良牧本传】  蔡衮

  天圣八年王拱辰榜 【 庚午】

  蔡襄 【 吏部侍郎谥忠惠详见名臣本传】

  景佑元年张唐卿榜 【 甲戌】

  刘拯        张平叔 #

  杨晕        蔡准 【 赠太师】

  陈浩        叶传 【 宾子】

  蔡高 【 襄弟】

  特奏名 #

  叶芳

  景佑五年吕臻榜 【 戊寅】

  许■〈禾贞〉 【 监察御史】

  特奏名 #

  留万

  庆历二年杨寘榜 【 壬子】

  吴乘        吴秉 【 乘弟】

  郭淇 【 朝奉郎尚书屯田郎中见名臣本传】  阮遵

  郑之尤       丘子云 #

  许章        许程 【 ■〈禾贞〉兄】

  庆历六年贾黯榜 【 丁未】

  许懋 【 左司郎中朝议大夫直秘阁知福州】  余象 【 屯田郎中南剑通判】

  特奏名 #

  陈辑

  皇佑元年冯京榜 【 己丑】

  丘子谅 【 子云弟】   吴演

  郑升 【 秘书省校书郎见儒林传】  陈公言

  陈湻        蔡丘 #

  陈方 【 改名阐官至柱国赐服三品见良牧本传】

  皇佑五年郑獬榜 【 癸巳】

  蔡顼        李昂 #

  特奏名 #

  郭尹 【 琪父】     丘从 【 子云父】

  嘉佑二年章衡榜 【 丁酉】

  特奏名 #

  郑少连 #

  嘉佑六年王俊民榜 【 辛丑】

  许噩 【 懋弟】

  嘉佑八年许将榜 【 癸卯】

  章启宗 #

  治平二年彭汝砺榜 【 乙巳】

  黄宁

  治平四年许安世榜

  朱绂 【 宝文阁待制赠少保】  陈瑄 【 浩子】

  陈大卞 【 公言子】   傅楫 【 龙图阁待制赠少师】

  叶牧 【 宾侄孙】

  熙寍三年叶祖洽榜

  蔡京 【 准子历翰林学士承旨除尚书右丞拜右仆射迁左仆射改太宰加司空拜太师进封鲁国公】

  蔡卞 【 准子京弟除尚书右丞迁左丞知枢密院加太子太师】

  叶阜 【 宾侄孙】    郑汝贤 【 少连侄】

  熙寍六年余中榜 【 癸丑】

  陈次升 【 集贤殿修撰宝文阁待制】  郑习

  许巽 【 ■〈禾贞〉长子】    王回 【 监察御史】

  陈开 【 宗正寺丞朝奉大夫赠金紫光禄大夫详见名臣传】  余授 【 象侄】

  熙寍九年徐铎榜 【 丙辰】

  陈觉民 【 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知广州】  林豫 【 知保德广信邵武邵鄜冀七州】

  许异 【 ■〈禾贞〉少子】

  特奏名 #

  郑君陈       陈诏 #

  元丰二年时彦榜 【 己未】

  朱寘 【 绂侄】     蔡观

  特奏名 #

  蔡升

  元丰五年黄裳榜 【 壬戌】

  许尧夫 【 巽子知睦州鄂州】

  特奏名 #

  蔡雍

  元丰八年焦蹈榜 【 乙亥】

  许仁 【 工部侍郎】   叶确 【 宾侄孙】

  特奏名 #

  叶锐 【 芳子】     陈南

  元佑三年李常寍榜 【 戊辰】

  特奏名 #

  洪延

  元佑六年冯涓榜 【 辛未】

  洪中 【 国子司业】   傅权

  许贲 【 ■〈禾贞〉次子】    陈与

  傅希龙       傅求 #

  特奏名 #

  陈谘

  元佑九年毕渐榜 【 甲戌】

  傅谅友 【 楫子膳部郎中】  黄显

  傅岩

  特奏名 #

  叶伯元 【 确父改名毖】

  绍圣三年 #

  张弼 【 敕赐葆光处士】

  绍圣四年何昌言榜 【 丁丑】

  林颜        陈鲁詹 #

  元符三年李釜榜

  陈曅 【 关子】     郑与权 【 汝贤侄】

  傅谊夫 【 楫子朝奉大夫兵部侍郎赠中奉大夫】  郭安行

  陈骥 【 国子博士知惠州南恩州】  黄沔

  陈高 【 秘书郎国子司业】  王履 【 改名庠国子博士】

  余敻

  特奏名 #

  叶宝臣 【 传子】    丘向

  崇寍元年霍端友榜

  蔡佃 【 襄孙本第一人以鲁公京当轴降第二人朝奉郎直龙图阁】

  特奏名 #

  王震

  崇寍三年 #

  特赐进士出身 #

  蔡攸 【 京子领枢密院事加太子太师】

  崇寍五年蔡嶷榜

  林焕        林宋卿 #

  大观元年 #

  赐上舍及第 #

  陈磷 【 觉民子吏部郎中】

  太医学上舍及第

  叶观 【 芳子】

  大观三年贾安宅榜

  蔡橚        蔡翛 【 京子显谟阁待制】

  蔡伷 【 佃弟中大夫赠金紫光禄大夫】  陈大和 【 辑孙朝散大夫知琼州】

  洪范 【 延侄】

  特奏名 #

  傅芸        郑范 【 汝贤景孙】

  大观四年 #

  上舍释褐 #

  郭千之       林正 【 左司郎中两浙转运使】

  政和二年莫俦榜

  张■〈车巳〉        陈宋辅 【 觉民子】

  陈可大 【 朝奉大夫知肇庆府赠中奉大夫】

  特奏名 #

  陈宠 【 元名次龙奉圣旨改今名】  陈次颜 【 宠兄】

  陈次宗 #

  政和五年何■〈卤上木下,仌代乂〉榜

  蔡枢 【 襄曾孙尚书职方员外郎致仕】  蔡仍 【 卜子】

  陈时彦       蔡衍 【 攸子】

  蔡伸 【 佃弟伷兄朝散郎徽猷阁待制】

  政和八年 #

  陈骈 【 骥弟】     傅伫 【 朝散大夫通判南恩州】

  特奏名 #

  陈子临 【 方子】

  宣和三年何涣榜

  傅知柔 【 希宠侄】   许振 【 巽子■〈禾贞〉孙】

  宣和六年沈晦榜

  蔡榕        苏钦 【 利路转运判官赠大中大夫】

  特奏名 #

  许尧臣 【 尧夫弟】   郑纪

  傅行己 【 岩子】    陈子硕 【 方子】

  陈子翼 【 方子】

  建炎二年李易榜

  陈辛        吴自得 #

  丘山 【 特奏名第三人特赐进士出身】

  特奏名准赦文推恩

  叶继颜 【 宝臣孙】   陈南夫

  陈昂

  绍兴二年张九成榜

  叶颙 【 宝臣孙尚书左仆射兼枢密院使谥正简】  林宋臣 【 宋卿弟】

  林宋■〈弓弓攵〉 【 宋臣弟】

  特奏名 #

  傅共 【 权子】

  准赦文推恩 #

  郭延年 #

  绍兴五年 #

  特奏名 #

  叶专

  绍兴八年 #

  特奏名 #

  余瓅

  绍兴十二年陈诚之榜

  郭峣        陈驺 【 骥弟】

  特奏名 #

  傅若        廖鹏飞 #

  陈君翼       陈大安 #

  陈明卓 #

  绍兴十五年 #

  特奏名 #

  叶继益 【 继颜弟】

  绍兴十八年王佐榜

  陈丰 【 骥子国子博士知惠州】  蔡珵

  特奏名 #

  陈景        傅知新 【 知柔弟】

  绍兴二十一年赵逵榜

  蒋难 【 知江阴军通判】  林一鹗 【 正直朝奉郎江州通判】

  叶叔侨 【 继颜侄】

  特奏名 #

  载廷珪 #

  绍兴二十四年张孝祥榜

  傅牧 【 岩孙】     许知新 【 镇四世孙尧夫孙】

  特奏名 #

  丘似我       郑士谠 #

  绍兴二十七年王十朋榜

  陈施明       蔡頔 【 枢孙】

  绍兴三十年梁克家榜

  傅淇 【 伫子宗正少卿中奉大夫直龙图阁】  陈大亨 【 时孙禧子泉州通判】

  留洪

  特奏名 #

  陈荚        陈震 #

  陈宗伯       傅从 #

  林纬        傅靖 #

  陈大知 【 大和弟】     韩任

  吴自牧       吴高 #

  郑齐奭       陈利宾 #

  陈车

  隆兴元年木待问榜

  陈谠 【 丰子兵部侍郎敷文阁待制】  蔡珏 【 珵兄】

  许亚璟 【 振子】    郑文炳

  留澄

  特奏名 #

  刘嘉谋       黄扆 #

  傅槱        陈柳 #

  郭邦光 #

  干道二年萧国梁榜

  蔡戡 【 伸孙】     丘商尹 【 向孙】

  丘微之 【 山侄】

  特奏名 #

  陈筠

  准赦文推恩 #

  余邹 【 瓅子】     吴昭忠

  林榕      严徽 #

  干道四年 #

  特赐进士出身 #

  林彖 【 颜子举遗逸】

  干道五年郑侨榜

  许巽 【 太常博士】

  干道八年黄定榜

  朱泳        林璘 【 纬侄】

  特奏名 #

  廖■〈彳谷〉 【 钧三世孙】

  湻熙三年詹骙榜

  叶立功 【 确曾孙】   林橚

  特奏名 #

  洪居寔 【 范子】    丘纲 【 微兄】

  湻熙五年姚颕榜

  余崇龟 【 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给事中】  余元一 【 崇龟兄】

  特奏名 #

  蔡棠

  湻熙八年黄由榜

  傅诚 【 牧子】     傅丙 【 楫曾孙】

  特奏名 #

  傅藻

  湻熙十一年卫泾榜

  傅諴 【 诚弟】     傅公棱 【 楫曾孙】

  苏权 【 钦孙緫龟侄】  叶立志 【 立功弟】

  蔡谅 【 枢孙】

  特奏名 #

  蔡谌 【 谅兄】     陈元炽

  陈奎      留俊求 #

  湻熙十三年 #

  准庆寿文赦推恩

  叶嚣

  湻熙十四年王容榜

  傅益      郑千之 #

  傅大声 【 知循州】

  特奏名 #

  陈度

  绍熙元年徐■〈氵复〉榜

  蔡点        陈梦烈 #

  许兴裔 【 ■〈禾贞〉五世孙知新子】  黄南一

  王鉴 【 震曾孙】

  特奏名 #

  蔡颐 【 点兄】     叶枢 【 继益子】

  林文宝 【 璘堂兄纬侄】

  准赦文推恩 #

  郑衍 【 文炳子】    陈广 【 度弟】

  绍兴四年陈亮榜

  傅禧

  特奏名 #

  叶季友 【 颙侄】

  准绍兴五年登极赦恩敕授上州文学

  蔡硕 【  侄点弟】

  庆元二年邹应龙榜

  蔡诜 【 忠惠公五世孙】  陈千龄

  蔡敷言 【 頔子】

  特奏名 #

  李梦庚 【 昂之侄孙】  洪叔度 【 中侄孙】

  黄民望     陈如晦 【 次升侄孙利宾侄】

  陈公翔 #

  庆元五年曾从龙榜

  特奏名 #

  郭渊        李戊 #

  准赦文推恩 #

  曾羚        周士贵 #

  林如璧 #

  嘉泰二年傅行简榜

  郑勋 【 汝贤五世孙衍兄子文炳兄孙】  余日华 【 崇龟子】

  开禧元年毛自知榜

  陈拱之 【 次升侄孙宠之曾孙】  郭子力 【 宏元孙琪元侄孙颜年曾孙连侄】

  林复之 【 纬侄孙】   蔡隽 【 硕从弟】

  郭连 【 宏曾孙】    陈荐 【 筠之侄】

  林宜可 【 纬从侄孙璘侄复从侄】

  特奏名 #

  傅汝霖 【 希龙侄孙知新子】  陈林 【 明卓孙】

  陈暹

  嘉定元年郑自成榜

  纪用        新彦为 #

  陈珙 【 明卓曾孙】

  特奏名 #

  林洙        林鸿 #

  傅大任 #

  嘉定四年赵建大榜

  陈起 【 师立孙衮子】  林嵘

  特奏名 #

  余孝伯 #

  嘉定七年袁甫榜

  叶盘 【 颙侄孙知新州】    李梦龙 【 戊子】

  郑可复 【 升侄孙循州通判】  林日选 【 豫侄孙如璧侄】

  特奏名 #

  陈立中       吴必闻 #

  王斯观 #

  射中推恩 #

  郑岂卿 #

  嘉定十年吴潜榜

  王迈 【 鉴次子第四人司农少卿】  蒋有秋 【 难孙朝奉郎】

  林有之 【 宋卿孙知循州】  蔡廉 【 襄裔孙】

  特奏名 #

  郑梦贤 【 少连孙汝贤文炳族侄衍弟】

  射中推恩 #

  黄一之       林大有 【 肃叔】

  嘉定十三年刘渭榜

  林磻        赵憗夫 【 成忠郎着夫愆夫弟】

  傅烨 【 楫元孙公棱子】

  特奏名 #

  丘惟清 【 纲微之侄】   蔡涣 【 宝臣孙枢子】

  傅矩 【 希龙孙大声弟】  林周 【 豫曾孙如璧从弟日选从叔】

  嘉定十六年蒋重珍榜

  郑鼎新 【 处州通判】  陈獬

  特奏名 #

  郑璟 【 梦贤愆弟勋叔】  朱首谅 【 泳侄】

  准宝玺赦文推恩

  林日严 【 豫曾侄孙如璧日选从兄】  林鼐

  陈蒙彻 #

  宝庆二年王会龙榜

  丘■〈〈虍外鱼内〉攵〉 【 山五世孙第五人】     李梦能 【 戊侄梦龙从弟】

  郑列 【 少连汝贤族侄文炳弟】   洪天赋 【 中孙叔度侄】

  苏国兰 【 钦曾孙緫龟侄孙权侄】  林从周 【 磻从侄】

  陈立伯 【 宠孙拱之侄孙】

  特奏名 #

  张必疆 【 平叔弼曾孙■〈车巳〉侄孙】  吴良弼 【 自得自牧高可侄孙】

  绍定二年黄朴榜

  洪叶 【 范曾孙居寔孙延侄孙】  林志之 【 磻弟从周叔】

  特奏名 #

  蔡宗传 【 佃曾孙】     陈冲飞 【 可大侄孙】

  朱颕之 【 泳侄首谅弟】   郑谷 【 少连孙列兄梦贤璟勋叔】

  林立轸 【 ■〈石志〉志之兄】  傅苌 【 楫孙】

  绍定五年徐元杰榜

  叶大有 【 正简曾侄孙试第一人刑部尚书】  蔡仪甫 【 忠惠公五世孙】

  林灏 【 从周弟】

  特奏名 #

  朱起发 【 泳侄首谅颕之弟】  李梦疆 【 戊子梦龙弟】

  喻峙        詹全 #

  端平二年吴叔告榜

  陈尧道 【 可大侄孙冲飞侄省试第八人】  谢汝翊

  陈汤 【 次升侄孙利宾孙】  黄君任

  谢升贤 #

  特奏名 #

  傅谅之 【 伫孙淇侄诚之从弟】  尤彬

  嘉熙二年周坦榜

  郑珪        林龟符 #

  湻佑元年徐俨夫榜

  林汝沆 【 豫元孙如璧侄孙】

  特奏名 #

  黄师锡 【 沔孙南一侄】

  湻佑四年留梦炎榜

  余君节 【 授四世孙敻侄孙元一从侄日华从弟】

  湻佑七年张渊微榜

  章梦旗       蔡仪国 【 忠惠公来孙】

  特奏名 #

  陈之亮 #

  湻佑十年方逢辰榜

  陈埙伯 【 次升五世孙立伯弟汤侄】

  特奏名 #

  林士元 【 志之磻立轸侄】  蔡德言 【 忠惠公五世孙】

  傅奕之 【 大声大任犹子】

  宝佑元年姚勉榜

  特奏名 #

  黄龙翔 #

  宝佑四年文天祥榜

  傅一新 【 求侄孙】   王里 【 迈从侄上舍】

  特奏名 #

  陈泰之       留梦森 #

  射中推恩 #

  林迈        陈鼎新 #

  景定三年方山京榜

  傅炎发 【 大升侄政和县尉终提干】

  咸湻元年阮登炳榜

  傅梦澄 【 知新孙德化县主簿】

  咸湻七年 #

  特奏名 #

  傅桂发 【 炎发弟番隅主学】  傅岩起 【 新会主学】

  咸湻十年黄龙泽榜

  傅登炳 【 南省第一人礼经魁建寍府教授】

  傅虎臣 【 永福县尉】  傅雷同 【 闽清县尉】

  景炎元年 #

  太学推恩 #

  傅翘叔 【 惠州户法】  傅腾辉 【 漳州司法】

  【 以上题名原本失注按原本称元之科第因邑志不修以致莫考是知唐宋题名皆据宋志旧文 又案宝佑以后亦似宋人所添故并录之令佐题名仿此】

  ●仙溪志卷三 #

  衣冠盛事 #

  仙释

  祠庙

  祠堂

  冢墓

  ○衣冠盛事 #

  仙溪地方百里科第蝉联簮缨鼎盛甲于他邑自昔有一门两公相五里三待制之谣今自宰执侍从台谏至于家世科第大书特书以侈兹邑之盛事若桥全墩流之谶必有出

而当之者继此当不一书

  封王

  宰相

  侍从台谏 #

  父子侍从 #

  四代侍从 #

  一门监司郡守 #

  兄弟同时监司 #

  兄弟同时郡守 #

  父子相继监司 #

  兄弟同拜刺史 #

  廷试第二人 #

  第四人 #

  第五人 #

  省试第一人 #

  一门登进士第 #

  六代登进士第 #

  四代登进士第 #

  三代登进士第 #

  父子登进士第 #

  兄弟登进士第 #

  兄弟同年登进士第

  △封王 #

  封王

  陈洪进 #

  △宰相 #

  宰相

  叶颙

  △侍从台谏 #

  侍从台谏 #

  陈次升 【 宝文阁待制】 王回 【 监察御史】

  朱绂 【 谏议大夫给事中宝文阁待制】 许敦仁 【 工部侍郎御史中丞】

  傅淇 【 御史直龙图阁】 林一飞 【 户部侍郎】

  许■〈禾贞〉 【 监察御史】 余崇龟 【 兵部侍郎给事中】

  陈谠 【 兵部侍郎敷文阁待制】 叶大有

  △父子侍从 #

  父子侍从 #

  傅楫 【 中书舍人龙图阁待制】 子谊夫 【 兵部侍郎】

  △四代侍从 #

  四代侍从 #

  蔡襄 【 礼部侍郎】 孙伸 【 徽猷阁待制】

  曾孙洸 【 户部尚书徽猷阁待制】 元孙戡 【 宝谟阁直学士】

  △一门监司郡守

  一门监司郡守 #

  傅谦受 【 夔府漕使】 汶 【 江西提举】

  淇 【 浙东西提刑】 诚 【 淮西漕使兼提刑提举】

  楫 【 亳州】 谅友 【 和州】

  谊夫 【 东平府开德府】 诒度 【 邵武军】

  巩 【 郴州】 諴 【 光州】

  大声 【 循州】  

  叶确 【 河北提举】 元璘 【 广东提举】

  元汴 【 广东漕使提刑】 棠 【 浙东提举】

  元澣 【 桂阳军】 圭 【 容州】

  盘 【 新州】 大有 【 温州】

  蔡襄 【 福建漕使】 戡 【 江东广东漕使广东提举湖南浙东提刑】

  戬 【 福建提举】 枢 【 夔路漕使京西淮西提举】

  洸 【 寍国府】 伸 【 徐州】

  陈谠 【 浙西提刑】 丰 【 南恩州】

  谅 【 象州】  

  苏钦 【 利路漕使】 洸 【 知雷新丰辰四州】

  △兄弟同时监司

  兄弟同时监司 #

  傅汶 弟淇 【 汶江西提举淇浙西提刑二路相邻母夫人年九十更迭迎侍人以为荣】

  △兄弟同时郡守

  兄弟同时郡守 #

  陈谠 弟谅 【 谠知贵州谅知浔州浔贵相望子侄更迭省问唯诺相闻二州之人荣之】

  △父子相继监司

  父子相继监司 #

  林豫 子师说 【 并为江西转运又并为广东漕运又并浙江提刑】

  △兄弟同拜刺史

  兄弟同拜刺史 #

  陈文显 【 通州】  弟文灏 【 衡州】  文顗 【 舒州】  文顼 【 庾州】

  △廷试第二人 #

  廷试第二人 #

  蔡佃

  △第四人 #

  第四人 #

  王迈

  △第五人 #

  第五人 #

  丘■〈〈虍外鱼内〉攵〉

  △省试第一人 #

  省试第一人 #

  叶大有 #

  △一门登进士第

  一门登进士第 #

  蔡氏二十三人 #

  傅氏二十五人 #

  许氏十二人 #

  叶氏十一人 #

  余氏七人 #

  陈氏五人 #

  ?蔡氏二十三人

  蔡氏二十三人 #

  襄 高 【 襄弟】 衮 准

  京 卞 翛 佃 【 襄孙】

  伷 【 佃弟】 棣 枢 【 襄曾孙】 頔 【 枢孙】

  敷言 【 頔子】 仍 【 卞子】 衍 【 京侄孙】 伸 【 佃弟伷兄】

  戡 【 伸孙】 谅 【 枢孙】 说 【 襄五世孙】 隽 【 戡从弟】

  廉 【 襄裔孙】 仪甫 【 襄二世孙】 仪国 【 襄来孙】  

  ?傅氏二十五人

  傅氏二十五人 #

  楫 谅 【 楫子】 岩 【 楫孙】 谊夫 【 楫子】

  权 【 楫侄】 求 【 楫侄】 希龙 【 楫孙】 伫 【 岩侄】

  知柔 【 希龙侄】 牧 【 岩孙】 淇 【 伫子】 诚 【 牧子】

  諴 【 牧子】 丙 【 楫孙】 公棱 【 楫孙】 益 【 淇孙】

  大声 【 諴侄】 烨 【 公棱子】 学古 【 丙子】 熺 【 淇孙】

  一声 【 求侄】 梦澄 【 知柔从侄】 雷龙 虎臣 登

  炳       #

  ?许氏十二人 #

  许氏十二人 #

  程 ■〈禾贞〉 【 程弟】 巽 【 ■〈禾贞〉子】 贲 【 ■〈禾贞〉子】

  异 【 ■〈禾贞〉子】 章 【 ■〈禾贞〉从子】 尧夫 【 巽子】 尧臣 【 巽子】

  振 【 巽子】 知新 【 尧夫孙】 亚璟 【 巽孙】 兴裔 【 知新子】

  ?叶氏十一人 #

  叶氏十一人 #

  宾 传 【 宾子】 确 【 宾侄孙】 牧 【 宾侄孙】

  阜 【 宾侄孙】 颙 【 宝臣孙】 立功 【 确曾孙】 立志 【 立功弟】

  叔侨 【 宝臣侄孙】 盘 【 颙侄孙】 大有 【 颙曾侄孙】  

  ?余氏七人 #

  余氏七人 #

  象 敻 授 【 敻侄】 元一 【 象从侄孙】

  崇龟 【 元一弟】 日华 【 崇龟子】 君节 【 日华从弟】  

  ?陈氏五人 #

  陈氏五人 #

  次升 拱之 【 次升侄孙】 汤 【 次升曾孙】 立伯 【 次升曾侄孙】

  埙伯 【 立伯弟】      

  △六代登进士第

  六代登进士第 #

  许■〈禾贞〉 子 【 巽贲异】 孙 【 尧夫振】 曾孙 【 亚璟】  元孙 【 知新】 来孙 【 兴裔】

  △四代登进士第

  四代登进士第 #

  蔡准 子 【 京卞】 孙 【 翛仍】 曾孙 【 衍】

  △三代登进士第

  三代登进士第 #

  陈骥  子【 丰】  孙 【 谠】

  △父子登进士第

  父子登进士第 #

  叶宾 子传 陈浩 子瑄

  陈公言 子大卞 傅楫 子 【 谊夫谅夫】

  傅伫 子淇 傅牧 子 【 诚諴】

  傅丙 子学吉 傅公棱 子烨

  蔡頔 子敷言 陈觉民 子 【 崇辅邻】

  陈开 子曅 余崇龟 子日华

  许巽 子彦为 王鉴 子迈

  △兄弟登进士第

  兄弟登进士第 #

  蔡襄 弟高 蔡佃 弟 【 伷伸】

  丘子云 弟子谅 许程 弟■〈禾贞〉

  许尧夫 弟振 蔡珵 弟珏

  陈骥 弟 【 骈驺】 傅诚 弟諴

  林宋卿 弟 【 宋臣宋■〈弓弓攵〉】 叶立功 弟立志

  林从周 弟灏    

  △兄弟同年登进士第

  兄弟同年登进士第 吴乘 弟秉 林宋臣 弟宋■〈弓弓攵〉

  蔡京 弟卞 余元一 弟崇龟

  ○仙释 #

  盛唐之际邑加仙游之名晚唐以来地有佛国之号宜其神奇之迹灵异之人并生错出于此欤

  何莫详 #

  羽士梅洞霄 #

  九座禅师 #

  瑞香禅师 #

  僧清忠 #

  广济禅师 #

  祖照禅师 #

  南林庵主了明 #

  僧名遇 #

  僧省澄 #

  卓道者 #

  僧号僧伽 #

  僧自殊 #

  僧文义 #

  僧文偁 #

  △何莫详 #

  何氏临川人字名莫详汉元狩中兄弟九人自临汝来经行鸡子城奕于岩畔炼丹于湖上丹成乘九鲤鱼上升今有丹灶药槽水帘虬迹及巨人武尚存厥父府君迹而寻之见

九子已仙去因隐此山今立水仙庙在焉留仙乃其游憩之山风亭乃其结风之所 【 旧传九仙结风为亭羣处其上故名】 湖曰仙湖 【 即九鲤湖】 岭曰仙岭水曰

仙水山曰九仙县曰仙游皆本诸此

  △羽士梅洞霄 #

  羽士梅洞霄括苍人能出神入梦未南渡前甞言钱塘有天子气既而言验夔漕傅谦受携与偕来自括苍乘桴遇风涛汹涌众舟俱覆梅师步斗顾瞻对岸有北方正神之帜若

有物扶之以济险福神道观始锺既成叩之无声梅挥剑击之锺始大震为福神开山

  △九座禅师 #

  九座禅师名智广姓陈县西留坡人唐元和二年生不茹荤于日月中行有十二影随身常持铁钵并一白犬随行或闻面前有引道呵喝之声空中或降乳香中宵或现灯烛乡

人异之开成中至鄂州参盐官禅师盐官发问师答曰不东不西是佛菩提不上不下真佛不假盐官曰佛法省要尽在汝矣初卜山富洋次入南山庵咸通六年始卜庵于九座山之

东端坐石龛中有巨蟒侧睨师端坐无怖色蟒乃去又有异人作礼献双木履师受之其后观者竞啮其屑而归以为祥异遂于岩西立院院西有龙潭师每浴水必暖若有司其事者

一日至则水冷俄闻山中有鞭棰号泣之声自后不复浴矣由是四方倾慕祷祈雨泽叩祸福事必验王氏入闽师曰骑马来骑马去自光启丙午据闽终保大丙午 【 见闽中实

录】 有留从効者师遇之甚厚甞有谶曰功下田力交连井底坐二十年从効果据泉州如其言后灭其它灵验多如此世谓龙树王化身光启二年八月十一日示寂年八十干寍

中谥正觉禅师宋元佑六年加封慈应崇寍中敕赐无尘塔额隆兴元年以本路军县遇旱祷雨屡有灵应加封普济

  △瑞香禅师 #

  瑞香禅师名恩姓王泉州人唐元和元年建富洋院道场太和六年示寂得舍利无数建塔于院东会昌间官司欲毁之雷电大作蛇虎遶伏遂不敢毁宋天禧间忽从塔顶放红

毫光隐而复现凡六度每有瑞香自塔中出因号焉本县祈雨屡有感应嘉定十一年敕赐灵惠禅师

  △僧清忠 #

  僧清忠甞取经西川得金水写经以归泛海为海神取去再往得银水写经复为盗劫又往川人疑其为贩经者欲杀之自断右手以誓血成血乳川人异之得墨字经以归皆腊

纸楷书复授以雕番人二雕孩儿二雕凤二雕鸡二曰以此拥护必能达远五代蜀天汉三年敕赐紫衣归建道场于龙华寺之东偏闽贞明五年敕补充律大德宋初敕赐院额曰普

惠号曰宏法大师仁宗神宗两朝有御书诗赐之

  △广济禅师 #

  广济禅师名志忠姓陈本县人与真寂沈禅师雅相爱游处必俱唐长庆中经行莆田龟山院北遇六眸神龟蹑四小龟行俯仰其首如作礼者三遂结庵于此后皆趺坐而逝敕

赐广济禅师

  △祖照禅师 #

  祖照禅师名道和姓潘县西人弃儒就释徽庙时曾对御升座赐紫太中大夫左阶儒禄食邑一千五百户实封五百户特赐今号住真州长芦寺开堂日吕洞宾作回秀才应供

祖照觉之遣使者同其行止回秀才直至江头横剑渡水而去照师不待侍者回报先升座云四海云游吕洞宾长芦江上见全身山僧拟欲留仙斾却展神通过别津侍者回众僧云

已道了有语录行于世

  △南林庵主了明

  南林庵主了明姓陈生而有异光出家为僧至京师相国寺与异僧怀素遇亲承演说法要大悟辞归隐于金刚山三十余年戒行完净处山绝巅建庵人疑其山高泉涸师礼拜

告天亭午雷鸣击石泉涌而出至今不竭山居四十七年如律结夏至末年独否从者问其故师曰余行不久矣一日登座告其徒曰若论此事无形无相无今无古天上天下谁人觉

悟若问踪由雪峯不打南泉皷会么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端坐示寂后吕大资惠卿志其塔

  △僧名遇 #

  僧名遇住高田院常读大藏经忽一日有一人立于经案前曰请和尚归去僧荅曰汝是何人曰阴司使者僧书倡曰三年过了又三年要读元文满五千功德圆时珍重去毋烦

使者上高田

  △僧省澄 #

  僧省澄姓阮本县人禅行高洁干德中赐号真觉住泉州招庆从学者千计甞夜至云堂有僧方熟寐口吐华光澄潜为作礼翌日僧谓澄曰夜来梦白衣观音作礼此何祥也澄

愕然

  △卓道者 #

  卓道者名弥真县南人旧为锯匠入山遇异人授以二桃食其一而留其一异人问之何不尽食荅云留以遗母自是不茹荤性自灵悟施颂及水病者饮之即愈后遂祝发结庵

于鸣峯山晚年趺坐而化今真身犹存里人祷雨皆获征应号鸣峰岩

  △僧号僧伽 #

  僧号僧伽绍兴间来憇灵陂院前小桥之上伺饭锺则入僧徒厌之食后鸣锺僧伽入赴而食已罢回至桥僧伽趺坐而化僧徒以香花法器迎入本寺众力舁抬不动灵峯寺僧

闻之率众来迎二夫舁去甚易塑像而崇奉焉两旸祈祷无不应验

  △僧自殊 #

  僧自殊住席麻般若庵曾参大慧禅师有大赞真墨云真实既无妄毁赞了无功却许殊禅者于中一线通庵在文笔峯下

  △僧文义 #

  僧文义依安里人姓陈干寍中参雪峯王化师作偈呈曰觌面相呈这个汉只守虚空勿涯岸不似世间采宝人抛却真珠守泥弹雪峯云如人到人家敲门主人公出来却问这

个莫便是主人公么师乃义手近前雪峯拈起住杖开平初还山一日其徒问和尚诵什么经师云没字底经又以偈荅之我所甞念经未甞有所念念念还无念声声不间断作么遣

时光所图非功德示寂得舍利子一千二百余粒以琉璃盛之迎归丈室为灵鉴院开山

  △僧文偁 #

  僧文偁本县人修行坚苦日诵金刚经不辍口所居丈室不烛自明汤瓶水常满若有神供

  ○祠庙 #

  祭法云法施其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闽俗机鬼故邑多丛祠惟袁侯以死捍寇于法得祀余或以神仙显或以巫术着皆民俗所崇敬者载在祀

典所当纪录其不在祀典者不书

  城隍庙 #

  仙水灵惠庙 #

  灵显祠 #

  灵惠袁侯庙 #

  兴福庙 #

  显佑庙 #

  兴教庙 #

  慈感庙 #

  三妃庙 #

  东岳行祠 #

  南台惠利嘉泽二侯庙

  昭灵显佑真君行祠

  明山灵济庙 #

  静应庙 #

  昌山灵应庙 #

  灵辉庙 #

  英济侯 #

  萧宫冲应庙 #

  威佑庙 #

  顺济行祠 #

  威惠灵着王庙 #

  慈济冲应真人行宫

  灵济庙 #

  △城隍庙 #

  城隍庙县西二百步旧有庙湻佑癸卯知县蔡次传重建

  △仙水灵惠庙 #

  仙水灵惠庙县东北二十里九仙山下焉 【 唐景云间有清源县仙水庙记今亡】 旧传何氏兄弟来憇此山其后乘九鲤仙去厥父府君迹而寻之因遗香炉铜柸铁鞭

于溪中盘石之上虽暴涨不没里人神之即其地立庙中塑府君像环列九仙皆跨鲤后以祷雨屡应绍兴间赐庙额灵惠干道三年封嘉应侯宝庆二年加封惠利 【 天圣间知

县孙谔始至凡境内祠宇悉火之适岁大旱闻有仙水庙因祷雨辄应庙得不毁且增餙之绍兴十一年知县谢天民重建】 神主科名尤灵诏岁兴福漳泉士大夫斋戒诣祠下丐

梦不绝 【 陈谠梦记载王迈丙子春丐梦祠坛夜梦登阁上如彩画设幕帟分为四龛王据其首俄有僧偕一童子至谓王曰左右当坐第四位王问僧为谁童子曰侨如尊者次

年唱第果居第四蒋有秋少名遇丙子春偕昆季丐灵梦一小童捧牌示之题四字曰解是各有及揭榜以有秋名预荐顾幼强自城□持来请祷将旦梦有童子授之兰又道士从外

入谓顾曰何郎回礼日方有信息觉而莫喻时其子孺履尚龆齓庚午春莆阳士子迎奉何侯入城寓顾君所居之旁是秋父子俱预荐所谓回礼者此也次年同赴兰省独其子登第

此兰之应李梦龙解试祈梦得荷业联昆季之语太学补魁三梦谼前得梦有名东南第一人之句是皆已然之明验未易悉数之】

  △灵显祠 #

  灵显祠在县东北来苏里 【 旧名何仙祠】 九鲤之上面揖炉峯俯瞰平湖丹涯翠壁环列左右云影波光辉映上下彷佛蓬莱阆苑非人间之风韵也稽之载籍神姓何

讳未详始居庐江徙豫章娶张氏生子男九人女四人时汉淮南王安好文学与数术之士神在江淮间与王友善九子亦从之游后九子师大罗学辟谷法遂自九江寓居于闽之子

山 【 今福州九仙山】 经高盖山 【 今永福县】 复过莆 【 今有太平社行祠】 因觅山川之秀遂过鸡子城山东北之湖上甞对奕于岩畔炼丹于湖侧其父

府君亦辞淮南渡江而右与其母小君自闽之莆迹寻其子九子丹成欲引父俱仙以母不从而止湖有九鲤窃甞其丹皆化为龙九子乘以上升父遂隐其山四女归于张杨范信氏

以铁鞭铜珓香炉行程历遗所隐山中未几飞于山南溪之盘石上虽洪流推激不去后又栖于溪北林木上乌鹊翔鸣以万计时人相顾骇异后记其经行之地目其山曰九仙山湖

曰九鲤湖有何岩何岭仙水之名宋干道二年旱甚县官祷之立应遂建祠并构楼阁中像其父府君旁列九子郡之士子有志于功名者先期斋沐谒祠丐灵显晦皆决于梦其应如

响湻熙丁未岁旱郡守朱端学祷之时有龙见上其事于朝敕赐灵显有敕额记仍捐郡帑二十万为新其祠

  △灵惠袁侯庙 #

  灵惠袁侯庙在县西之上余侯名章任武翼郎殿前司第四正将绍兴甲子何白旗贼犯境有诏发禁旅三千以克复命密州观察使张渊统之侯隶麾下与张都统会合期日剿

灭至九座山闻贼兵在前遂提孤军先往与贼遇于磨石山下力战死焉邑人哀之为立祠绍兴中赐庙额

  △兴福庙 #

  兴福庙在县西一里神姓林名义县下顿人生为巫医殁而有灵绍兴间汀寇猖獗侯发阴兵拒贼现身人皆见之凶徒遂溃干道间赐庙额嘉泰辛酉封威佑侯寻累封彰应通

灵孚顺侯湻佑间封孚佑昭德公 【 父封灵惠英济侯母叶氏封灵贶淑靖夫人妻黄氏封灵惠协顺夫人】

  △显佑庙 #

  显佑庙在县东苏山茶园之旧址号官庄庙绍兴元年赐庙额干道中封神惠侯宝佑三年加封广济

  △兴教庙 #

  兴教庙在县南街古传盐场之地土干道间赐庙额

  △慈感庙 #

  慈感庙在县西一里神姓陈氏本汾阳人生为女巫殁而人祠之妇人姙娠者必祷焉神功尤验端平乙未赐庙额嘉熙戊戌封灵应夫人寻加封仁惠显淑广济夫人宝佑间封

灵惠懿德妃

  △三妃庙 #

  三妃庙在县东北二百步一一顺济庙本湄州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航海者有祷必应宣和间赐庙额累封灵惠显卫助顺英烈妃宋封嘉应慈济恊正善庆妃

沿海郡县皆立祠焉一昭惠庙本兴化县有女巫自尤溪来善禁呪术殁为立祠湻熙七年赐庙额绍兴二年封顺应夫人一慈感庙即县西庙神也三神灵迹各异惟此邑合而祠之

有巫自言神降欲合三庙为一邑人信之多捐金乐施殿宇之盛为诸庙冠 【 俗名三宫】

  △东岳行祠 #

  东岳行祠在福神道院

  △南台惠利嘉泽二侯庙

  南台惠利嘉泽二侯庙在县东一里旧传神本福州南台神其庙基乃旧廵检衙昔有巡检福州人奉其香火因立行祠于廨内后迁寨于系蓼而神祠如旧

  △昭灵显佑真君行祠

  昭灵显佑真君行祠在县南五里正庙在莆田江上烽火墩 【 按郡志昭灵庙始福州福清张真人祠熙寍十年以旱祷致雨护饷有功封保禧真人绍兴三年赐昭灵庙额

寻加封妙应普佑灵济又按比事云赵升初师事张道陵隐居鸣鹤仙甞乘铁舸至莆田江口今舟痕尚存于石因立祠累封显佑真君赵本学于张流俗相传谓之张赵一谓姓张一

谓姓赵未知孰是俗称正一天师妙观大帝非也】 里人传真君化现身凿井得泉虽遇旱岁不涸灌田万亩民利之号其泉曰圣泉井曰龙井因立祠焉岁旱祷井必雨 【 郑

必六记】

  △明山灵济庙 #

  明山灵济庙在县东二十里宋建炎间有杨氏兄弟居于山侧长名泰次名梓殁而有灵祈祷辍应里人畏而爱之绍定间赐庙额累封威惠昭应广佑侯显惠孚应普佑侯

  △静应庙 #

  静应庙在县东三十里旧名詹林祠祈祷感应俗呼詹林翁湻佑初赐庙额

  △昌山灵应庙 #

  昌山灵应庙在县东三十里里人敬信呼曰大仙湻佑初赐庙额寻封昭佑侯

  △灵辉庙 #

  灵辉庙在县西之古濑乃魁岩山神水旱盗贼祈祷必应叶正简公请于朝赐庙额累封昭应顺利忠嘉显佑侯妻封忠佑灵惠夫人

  △英济侯 #

  英济侯姓陈名伯高为灵辉之佐曩岁山寇迫境力捍御之叶大监棠请于朝封助忠将军湻佑辛亥加封英济侯

  △萧宫冲应庙 #

  萧宫冲应庙在县东南五十里姓萧氏兄弟敕赐庙额寻封孚显孚应孚惠侯

  △威佑庙 #

  威佑庙在县东南五十里风亭市端平三年赐庙额

  △顺济行祠 #

  顺济行祠一在风亭市西里人崇奉甚谨庙貌甚壮神父林愿母王氏庙号佑德宝佑元年王教授里请于朝父封积庆侯母封显庆夫人妃之正庙在湄州而父母封爵自风亭

【 详见明著录】

  △威惠灵着王庙

  威惠灵着王庙二在风亭市之南北按漳浦威惠庙集云陈政仕唐副诸卫上将武后朝戍闽遂家于温陵之北曰风亭灵着王乃其子也今风亭二庙旧传乃其故居

  △慈济冲应真人行宫

  慈济冲应真人行宫一在县东慈应堂一在县公元台门外

  △灵济庙 #

  灵济庙在县北三里宝佑四年赐庙额

  ○祠堂 #

  古者乡先生殁而祭于社以其功德之可称也先贤祠于僧寺者多惟县家所立有关世教者特书之余悉不着

  蔡忠惠公祠在县学尊道堂东偏知县郑肇之立

  陈郡王祠堂在连江里后览乡有德星堂三字蔡君谟书

  叶正简公祠在县学尊道堂西偏知县叶文炳立

  张招讨副使公祠在邑东街 【 旧址邑治北】

  王御史祠在保福院法堂西偏知县陈致一立邹道乡墨迹名公挽章刻于祠侧知县樊泰之为记

  张都统祠在水陆院西庑知县陈致一立绍兴中平山寇有功邑人德之故为立祠权尉方曅为记

  林萍斋先生祠在龙华寺东庑寺内法华庵乃萍斋读书之地故立祠于此

  ○冢墓 #

  董子之坟过者下马生而敬其人死而护其兆此贤人君子所以为世劝也不可不书

  唐散骑常侍墓在县南五里郑墓头

  蔡忠惠公祖墓在县南四十里赤湖蕉坑后奉敕葬公及夫人于风亭之蔡山唐妙应禅师谶云赤湖蕉坑口风亭草市头盖指此也

  叶正简丞相墓在县西二十里乌石大旗山

  王御史墓在县东北二里保福院后

  敕昭德公墓在县北三里大飞山下春月阖邑士民皆祭扫焉

  敕灵着王父墓在县南四十里赤湖陈墓头

  林萍斋墓在县东五里灵陂亭西

  张招讨副使墓在县北二里龙掘犬眠山 【 云林乃墓庵碑立庵之左】

  张宣义墓在邑西上贤巷三官堂前

  傅赠朝奉大夫滋墓在县西五里涂坑小翘足山

  张葆光处士墓在县东五里灵陂山院西

  傅赠金紫大夫伫墓在县南十里白石西峯山

  傅龙图阁学士淇墓在县南三十里依安里九峯山下灶夹

  傅朝奉大夫大声墓在县南二十里慈孝里东溪山

  张八行墓在县北二里保福院前 【 碑在墓西侧】 赐承事郎陈讷斋墓在县西北十五里埔前山

  王臞轩在县南三十五里珠岭

  敕惠泽庙 【 在惠州博罗县】 死节郑知县墓在县南十五里香山

  义冢在县西北一里弥陀庵之侧知县吕祖平创后知县翁永年重修

  ●仙溪志卷四 #

  唐及五代人物 #

  宋人物 #

  ○唐及五代人物

  考才于异代为难非难于考而难于传也盖非有卓然可纪之事不得其传焉按进士题名载陈乘陈光乂二人事业无可考者郡志人物仅郑良士元弼父子及陈郯三人信乎

难于传也清源志载董士安陈洪进陈郁皆以仙游人书之时县尚隶清源也因备载之以见邑之人物其所由来远矣

  郑良士 #

  元弼

  陈郯

  董思安 #

  陈洪进 #

  陈郁

  杨在尧 #

  李庭芝 #

  留居道 #

  △郑良士 #

  郑良士 【 旧名昌士避唐讳改今名】 字君梦愽学善属文唐广明龙纪中以五七字诗入于贡籍策试不中昭宗景福二年献诗五百篇授国子四门愽士累迁康恩二

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天复元年弃官归隐于白岩故墅 【 今拱桥西】 与泉州刺史王延彬秘书陈乘正字徐寅辈更相唱和干化五年始赴闽王审知辟命初署馆驿廵官寻

辟建州判官公性沉厚寡言审知以其长者迁威武军节度掌书记寻转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长兴一年卒年七十五王御史伦铭其墓有白岩文集十卷诗集十卷中垒集五卷

藏于家子元弼

  △元弼 #

  元弼文华隽爽起家试校书郎迁礼部员外郎通文二年闽王昶遣公贡方物于晋致书执政辞旨不逊晋祖怒以公属吏狱具引辨公俯伏曰昶夷貊之长不知事君之礼得其

善言不足为喜得其恶言不足为怒陛下方敦示大信怀柔四方望回日月之照霁雷霆之威臣将命无状愿伏斧锧以赎昶罪晋祖奇之赐帛遣归延羲袭位授右谏议大夫加礼部

尚书判三司公性强好面折人甞谓大理卿虞戒盈曰吾家弟儿女也惟吾自奋尔会当伏蒲之职居言辅之地当扫不平事为君开豁耳目也会朱文进篡夺公抗辞不屈黜归田里

将奔建州附王延政为文进所杀弟元恭秘书省校书郎元素至别驾元龟太平兴国吕蒙正榜登进士第官至司马元礼官至推官元振官至员外郎元瑜官至秘书郎元忠官至正

字八子俱博读坟典文采华艳仍工九成宫书时人号曰郑家八虎又歌曰贾彪三虎兮往代荀爽八龙兮典载名不朽兮人不逢人不逢兮名空在荥阳八虎今成群见之避之走纷

纷 【 见艺文志九国志独实录及郡志】

  △陈郯 #

  陈郯家贫力学通五经王仁达功高居宿卫言事未甞避忌闽王猜恶之竟诬以谋叛族诛郯掌仁达笺记收郯属吏使者籍没仁达家惟得郯歌诗文藁闽王嘉伏不诛擢为宣

徽使 【 见十国纪年及郡志】

  △董思安 #

  董思安与留从効王忠顺合谋杀黄绍颇请王继勋为刺史累迁军帅思安身长九尺勇冠一时号大虫南唐兵攻建州思安与王忠顺领兵赴难战数不利或说二人以去就计

思安曰吾辈世为王氏臣今危而叛去天下其有容我者乎众感其言无有叛者城陷忠顺力战死之思安全其众奔归泉州南唐师征福州李宏义又与从効统兵以为应授嗣主闻

而嘉之以为漳州刺史思安辞以父名章乃改为南州时留从愿为副使其后酖杀思安自领州事 【 见清源志】

  △陈洪进 #

  陈洪进字济川 【 今风亭市马母岭之西有故宅墓】 颇读诗书习兵法因隶兵籍以功补副兵马使送黄绍颇首于建州王延政大悦以为本兵马步行军都校未几遣

归南唐以留从効为清源军节度使洪进为统军使与副使张汉思同领兵柄从効卒洪进执其子绍镃送南唐推张汉思留从自为副使明年洪进为清源军节度泉南等州观察使

宋太祖削平四方洪进大惧遣牙将魏仁济间道奉表纳欵太祖遣通事舍人王班赍诏抚谕干德二年制改清源军为平海军授洪进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号推诚顺

化功臣江南平吴越王入朝洪进不自安遣其子文颢入贡太祖召入觐未至太祖升遐复归镇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师明年入朝上言以漳泉二郡归于有司乞授近地别镇诏纳以

洪进为武寍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赐铁券并白金万两市宅封杞国公改歧国卒年七十二赠中书令谥忠顺累赠南康郡王洪进在泉十七年在阙十年子文显字仲远泉州马步军

都军使右军押衙干德初朝命授平海军节度副使累加检校太保归朝授通判团练使知泉州未几代还阙次文灏为漳州刺史凡七年入贡至京师自陈愿留俟父入觐洪进归朝

授功州刺史换康州历知同耀徐濮四州终衡州刺史文顗终滁州刺史文顼终舒州刺史 【 见清源志】

  △陈郁 #

  陈郁少笃学愽览群书手不废卷仕王延义为谏议大夫奉朝请未甞关预机务每归沐在第即焚香诵经故免于祸卒年八十一 【 见清源志】

  △杨在尧 #

  杨在尧其先自华阴入闽居仙游登唐天佑二年进士第终右补阙有文集子崇鼎为陈洪进子婿归朝授明州推官终大理寺丞知惠州 【 见清源志】

  △李庭芝 #

  李庭芝上世唐神尧皇帝七世孙尚芬居于福建天宝之难敕于福建路召募宗室尚芬率子弟战胜以功为奉天定难功臣汉干佑间迁居于仙游之汾阳宋初收录前代帝王

子孙授庭芝泉州助教

  △留居道 #

  留居道鄂国恭公从効之犹子持麾下兵从効无嗣以居道为后开宝间出判莆田镇因爱赤湖山水之胜遂卜居焉后累赠尚书左仆射家藏建隆褒谕御笔甚详

  ○宋人物 #

  莆故秀民未甞肯出仕仙游人物自唐以来姓名可考堇一二宋世异人辈出甲于他邑庆历之谏臣元佑之君子干道之相业其人物之懿真足为国家麟凤皆邑之奇产也余

以事业自见者代不乏人先正流风未远襄而次之如立直木于九达之逵后进有所望而趋邑之人物其有不兴起者乎

  蔡襄

  季伸

  季传

  季橚

  季枢

  季楙

  陈次升 #

  朱绂

  朱宗

  元飞

  朱寘

  王回

  傅楫

  傅谅友 #

  傅谊夫 #

  傅谦受 #

  傅权

  傅希龙 #

  傅知柔 #

  林豫

  师舜

  师益

  师说

  师皐

  叶宾

  叶确

  叶立志 #

  许懋

  余象父 #

  余授

  陈觉民 #

  开

  张式

  许■〈禾贞〉 #

  许章

  林宋卿 #

  林正

  林一飞 #

  林一鸣 #

  林一枝 #

  林一鹗 #

  林澧

  苏钦

  苏洸

  苏权

  陈可大 #

  郑升

  郑可复 #

  郭琪

  郭峣

  郭子力 #

  陈阐

  陈高

  陈大卞 #

  洪中

  洪天赋 #

  黄显

  黄沔

  洪范

  洪处厚 #

  张■〈车巳〉 #

  郑少连 #

  朱泳

  △蔡襄 #

  蔡襄字君谟年十八试进士为开封第一人天圣八年登进士甲科为漳州军事判官景佑三年授西京留守推官适待制知开封范仲淹上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均罢

知饶州余靖上疏论救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高若讷不言仲淹之非辜公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争传之契丹使至密市以还归书于燕山驿壁康定元年改著作佐郎充馆

阁校勘庆历三年欧阳修余靖王素俱除谏官公以诗和之三人以诗荐于上寻亦除谏官时谓四谏乞用韩琦范仲淹罢吕夷简是时天下无事上锐意求治言事之臣无日不进见

而公补益为尤多四年八月直史馆同修起居注十月以亲老出知福州遂为福建都转运使复古五塘以溉民田又奏减闽人丁口税之半皇佑三年判三司度支勾院时御史唐介

以直言忤旨贬春州别驾廷臣无敢言公独论其忠人皆危之而上意旋悟唐介得改英州遂复召用四年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皇庆五年九月模写真宗奉神述圣制毕

御笔赐字君模至和元年七月御史吕景初吴中复马遵坐论梁丞相罢台职公封还词头不草制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皆封还之而上遇公益厚寻迁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三年

以枢密直学士知泉州徙知福州至则礼贤劝学荐进士周希孟为本州岛教授以经术传授学者延见处士陈烈尊以师礼陈襄郑穆以学行着皆折节下之又作五戒以谕民自大

义渡至漳泉夹道植松七百里闽人刻碑颂德三年三月再知泉州五年召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八年八月迁给事中拜三司使治平二年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徙南京留守未行

卒年五十六公为文清遒粹美有莆阳居士集三十卷尤工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故其残章断简人珍藏之仁宗尤爱称之御制元舅陇西王碑诏公书之其后命学士撰温成

皇后碑文又敕公书则辞不肯书曰此待诏职也高宗甞评公书法为本朝诸臣之冠欧阳修以为当世独步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公累官至礼部侍郎翰林学士王珪与十

余人列言公贤特赠吏部侍郎湻熙三年谥忠惠公欧阳修铭其墓弟高景佑元年登进士第子匀旬旻

  △季伸 #

  伸字伸道端明公季子旻之子也致和五年登进士第历太学正太学愽士知潍州北海县事京东学事主管文字徐楚饶真四州通判知滁徐德安和四州浙东安抚司参谋官

公少年倜傥有大志建炎绍兴间盗贼蠭起公虽以名门取科第独喜从事于戎马间甞曰国步多艰中原未复岂能以书生余技取爵禄耶时戚方已归降而复叛朝廷方议遣帅公

单骑直至麾下说以祸福方素闻公威望且伏其文士无所畏避如此即为感动乃出就招一州赖以全活累官至中大夫赠特进兄佃崇寍元年进士第二人官至朝奉郎直龙图阁

伷大观三年登进士第官至中大夫徽猷阁待制子洸官至户部尚书徽猷阁学士孙戡善属文有定斋类藁四十卷易解四卷正观谏录二卷本朝名臣懿范十卷典故类说十五卷

鸡肋编十八卷忠惠年谱一卷白乐天年谱一卷官至宝谟阁学士

  △季传 #

  传字永翁端明公之孙旬之子也端明薨朝廷录其子孙以公守将作监簿时公方二岁太令人刘氏提携训诱至于知书而乃心独善自负自六经子史左氏春秋六朝五史之

书传记小说阴阳律吕之学皆务贯穿或谓公材气秀发盍与举子俱前决胜公曰科举事吾岂薄而少之顾修学好古实事是求者与等尔矧吾夙孤可复一日去亲戚哉卒不游场

屋而学行逾力历通判南京留守司公事时年甫四十三官朝奉上章乞致仕即日理装奉亲以归有城南诗集二十卷吟窗杂录二十卷杂文及时政议十卷官至朝请郎累赠金紫

光禄大夫子橚枢

  △季橚 #

  橚 【 元名犯钦庙讳改今名】 字一强端明之曾孙传之长子大观三年登进士第历官朝奉郎直秘阁知泉州泉乃端明旧治公下车布政宽不弛严不残民吏宜之谓

有祖风自来泉祖母太令人刘氏白首康寍父金紫公以绿发休官泉距莆才二舍安车往来奉养珍厚人皆荣之金紫公及公之丧泉人来致奠酹相属于路其治行感人悠久若是

官至朝奉大夫赠朝议大夫

  △季枢 #

  枢字子应传之仲子政和五年登进士第刚介廉清有祖风烈历官西京路提举学事司主管文字御史常安民在党籍人多疏之公方为学属日造其门尊之以师礼提举湖南

路学事殿中侍御史张所教授潭州学公未知何如人因所白事乃曰时事如此度今可任国事者为谁所以刘公安世对公惧然曰自崇观以来禁锢元佑之学文字言语稍涉疑似

必寘之法子为教官乃敢申公论首稍党人无惧及之色真可人也岁荐学官即以所充选公年四十有五慨然笑曰先公挂冠之年吾已过之时方多事其可无功冒宠乎即丐致仕

榜所居堂曰世隐宣和末大兴燕云之师本兵者  引公为谋议官公毅然不从以书止之其畧曰天下无事垂髫戴曰不识兵革一旦为国生事驱民万死一生之地伤害和气莫

此为甚且自河而北实朝廷根本根本一摇非久安之道他日国家多事自此始矣其刚明远识不肯诡随始终如一累官朝散郎守尚书职方员外郎致仕赠朝请大夫张九成铭其

墓子頔孙师言敷言皆登第

  △季楙 #

  楙字子坚传之季子以父任尉会昌贑贼犯境楙奋曰此吾职也领所部及士兵数千人与贼相持然皆仓卒乌合未战辄溃暮夜力不胜遂遇害公少好学问时出秀句若竹静

深留月花多不辨香曙分林影外春尽雨声中人所脍炙又于字画能世其家公殁王事赠承事郎官其子吁后以子赠朝请大夫

  △陈次升 #

  陈次升字当时熙寍六年登进士第调虔州司理参军和州防御推官寻改宣德郎知密州安丘县时州从事摄政告以系囚颇众当斥大狱屋公曰子不教我期于无刑乃教我

广狱耶未几从事到县而狱空于是叹服秩满注英州佥判未上召除监察御史访察江湖元佑更化公乃还朝供职时司马公当轴如刘挚苏辙范纯仁王岩叟等并言路公挺直不

减诸公而和平温雅过之继而诸贤相攻公力丐外补提点淮东刑狱寻除兵部员外郎再除刑部员外郎绍圣二年再除监察御史谏造龙舟幸金明池事上嘉纳焉阅月除殿中侍

御史劝上收威福之柄仍奏台谏官当出圣选若出执政岂能免天下之议又令近臣举荐并须召对视其人才去取出于圣断时章惇蔡卞用事京为内相奸险相济首议编元佑章

疏据摭臣僚公援敕榜有开自新之路一切不问之语乞行寝罢惇卞以公乃神庙亲擢持节在外必生怨望特除言官欲其出力排元佑旧人以为已助甞令太府卿林颜言于公曰

昨日湖外来皆己之力苟相助何患不得美官公言某知守官而已不知其它公为卿监乃为宰执传风旨耶颜愧而去惇卞益衔公屡于上前媒孽其短欲出公揔河北漕计上曰一

转运之才何难得陈某敢言不当去左右可除左司谏公受命登封方造膝上遽曰久不闻卿谠论公再乞避言路上曰朕亲擢卿复何辞公益感厉自奋上方亲政惇卞欲诬宣仁皇

后有废立之意公因奏事毕辄前曰臣闻宣仁保佑圣躬终始无间若以奸臣疵毁辄有议论不惟有亏圣孝且失人心上竦然曰卿何从得公曰臣职许风闻苟有所闻当以忠告陛

下不当诘其所从来时吕升卿为广南按察公奏曰陛下初欲保全元佑臣僚今乃欲杀之何耶上曰无之公曰吕升卿为广南按察岂非杀之耶升卿乃惠卿之弟元佑中负罪家居

其人资性惨刻喜求人过今将使指于元佑臣僚迁调之地理无全者于是罢升卿按察职待制刘安世闻之曰陈当时有功于元佑人居多会一日奏大理观望多致滥狱上问大臣

曰陈某观望者何卞谓奏观望陛下以激怒尔上默然又以甞劾章惇奏入不报一日陛对上谓公曰章惇文字勿令绝了公唯唯而退公再对上语及惇公又力言之于是惇等抵巇

求罅无所不至而掖廷愈欲公去二年五月贬全州酒税徽宗即位除知广德军不旬日除侍御史公言章惇自登揆政任私害公奉使山陵措置乖缪于是惇乞罢政公又率同僚陈

师锡陈瓘等言惇包藏阴谋助尊私吏擅兴军旅妄诋宗庙惇遂谪雷州先是蔡卞谪太平州京出守江寍公言卞备位政府肆行奸谋人目为笑面夜又寻移卞池州又言京奸谋凶

险阴害良善寻罢京职名公又言京亲昵阉官漏泄宫禁原情定辟宜即投荒京由是提举洞霄宫建中靖国元年擢司大谏八月出使契丹崇寍元年还国公出使之十一月曾布进

绍述之说于是上决意用京使还之日得旨给事中寻以宝文阁待制出知颖昌府奸言日至降充集贤殿修撰左司谏吴材正言王能甫尚肆丑诋以公元佑奸臣擅欲纷更先帝约

束落集贤殿修撰知莱州续降官濠州居住又移临江军又除名建昌居住复编管循州乃苏辙元贬所邦人合为祠焉四年京等籍元佑党人姓字立碑于文德殿之东上因天变慨

然悔悟特加英断命毁刻名应元佑元符党人以次序复复公朝奉大夫知漳州京言公与朱绂皆元佑奸朋诋诬宗庙今任牧守岂能奉行法令体朝廷绍述之意差提举毫州明道

宫大观四年蔡京罢相复集贤殿修撰政和八年六月复宝文阁待制累官朝散大夫宣和元年上章告老续上遗表终于私第讣闻特赠太中大夫年七十六有谠论二十卷侄孙拱

之广州户曹汤抚州通判埙伯昭州法曹立伯泉州察推并登进士第

  △朱绂 #

  朱绂字君贶治平四年登进士甲科元佑二年以李常孙觉陆佃曾肇列荐除王宫大小学教授寻外除绍圣初章惇当国首唱异议寘元佑诸公于死地一时趋附之徒争言功

利公被旨召对首陈正心诚意知人安民之说上意嘉纳除诸王宫侍讲再迁翊善元符元年除都官员外郎时正言邹浩以论元符后不当立窜新州贫甚不能就道公率亲旧出金

赆行其事上闻悉以所馈遗者赴台鞠治狱具第轻重以公赆金特厚追一官勒停徽宗登极以藩邸旧臣除直秘阁召赴阙累迁右谏议大夫给事中时范纯礼刘安世吕希仁张舜

民屏黜于外悉为论列有旨后苑作使奏审山园陵支过钱帛更不供报户部公谓户部主财赋出入国家用度岂宜有不预闻山园陵支钱陈师锡自颍移庐自庐移苏吴伯举自苏

移滑公谓监司郡守于民最亲宜谨择久任以安百姓不宜数易马涓送吏部与合入差遣公谓马涓任台官兼进士第一人无他过犯送部非朝廷崇重台官之体蔡王府狱事兴有

司捕逮株连甚众江公望论列颇切 守外郡公封还制书言公望杜塞间隙以全陛下兄弟之义今若以言罪之虽笃信不惑之士亦不敢以直道自任况非其人耶论驳再三以是

忤大臣意出知寿州久之上思其忠崇寍元年进宝文阁待制真定府路安抚使二年中丞石豫力肆诋诬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入元佑党籍再降指挥朱绂系奸党人姓名适同乞

改名谔从之五年星文变异上悟党锢之非凡隶籍者悉蒙湔洗起知福州蔡京复相公遂罢大观元年依旧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二年以疾终于家官至左朝请大夫初公在后省

凡四月论驳无虚日政府遣人谕意于公曰上春待如此不日当在此地公不为动时绍述说兴赵挺之唱于前蔡京和于后京既不相天下事滋纷纷公以书责之曰彼为绍述之议

者岂毫发为朝廷计特借是固宠位复恩雠尔自公秉政中外属望今乃持之益坚行之益峻是知有私恩不知有国恩知肆情得意取快于一时不知基祸异日之为可畏也京得书

大怒抵于地始力谋所以去公者台官谕意始抉公细故并以合党王回缔交邹浩罪之盖是时圣眷未衰若不钩致党籍它日必复召用其措意深矣其后陆佃王珪叶祖洽韩维等

于大观二年凡四出籍通一百五十二人公独不数中益信京之忌公也深建炎间始复旧职赠少保子宗

  △朱宗 #

  宗字成德以父任补官历司农丞驾部司门仓部吏部员外郎时铨漕法废事皆留滞公视职之始有士人在任被赏转官俾任满赴部自陈吏扼以须会问原任之处遂欣于公

公索案一览叱吏立开钞一时该赏五六人并令具钞人服其果决累除司农鸿胪太府卿徽宗尊宠潜藩之旧并录其子如何志同温万石传谊夫之俦皆超进大官待制亦旧学之

臣公不自言亦无为公言者大师蔡京同州里持国柄逾二纪公未甞造其门靖康初政近臣荐公才堪治剧渊圣召见欲用公为开封尹而公奏事触宰相命遂止高宗即位除不附

已者多被谴斥公亦罢免建炎三年提举南京鸿庆宫绍兴元年召为大理少卿建安盗起上饬制置使发兵捕诛师屡无功除直秘阁福建路转运使且趣入对公曰遇民穷困无聊

矣陛下兵将吏养寇弗除诛敛益急将尽驱齐民以为盗陛下第追还制置使付臣绥集之可无战而平也陈便宜十字上嘉纳之制置司方奏募兵撽取钱米数十万公遗书责之曰

拥兵弥年州县转饷费百万而诛责不已民在壑矣吾不能复为学石公自为之会朝廷更遣它将而盗平卒如其策官至右朝散大夫累赠中散大夫子元飞

  △元飞 #

  元飞字彦实仕官三十年不营一金产所得奉给即买书籍每部各三本分遗三子为书藏之所居之地有穹石堂林萍斋诸公留题其上有归乐堂朱文公为之记官至福州通

守公丞同安时文公为簿因通族系子滚广东帐管涓溉俱游其门其家藏文公往复墨迹尚存族孙泳分居紫阳

  △朱寘 #

  寘待制绂之从子正议大夫綖之子元丰二年登进士第元符三年为秘书省秘书丞以待制公入元佑奸党并遭罢免政和元年起公知南雄州辞不赴寻责于家其子迁居风

亭市

  △王回 #

  王回字景深少事亲孝登熙寍六年进士第累任为江陵府松滋县令邑苦淫祠以人祭鬼谓之采生行旅不敢道境公踪迹痛绳以法民用寍生监开封府陈留县酒提点刑狱

罗适以公不自表襮率尹顾临诸公共荐之改秩知濠州鹿邑县岁余邑人状其治行于州及部使者乞留万余人朝廷闻其名召为宗正簿充睦亲广亲宅讲书时邹浩为谏官以言

事窜南方平时故旧往往不敢顾公慨然为之治装慰其母心仍上书力卞上怒之遂罢其职及御史请具狱甞出饯者公卒从吏讯有司执奏削籍遂徒步出都城其子持橐粮问以

家事公曰苟获宥及以宽政幸矣家事唯若等自力也哲宗即位复官加武骑尉监泉州税未几召还旧职公往返莆泉见者以手加额无不称贤既至擢为监察御史未几以疾终年

五十二知与不知咸为嗟恻侍从台谏表其行闻于朝乞官其子涣老太庙斋郎绍兴中令陈致一立祠于保福院

  △傅楫 #

  傅楫字符通少试广文馆第一不第而归闻孙觉陈襄有学行抠衣从之襄门人许安世江衍之流皆以文艺冠多士襄不之取独曰传元通金石人也以其女妻之治平四年登

进士第调杨州司户再调福州福清丞帅曾巩负才倨视天下士独与公钩礼历太原府大谷县令谒帅曾布文惊曰是福清传丞为吾兄所知者耶率部使者交荐改秩知吉州龙泉

县时孙觉为御史中丞谓公曰朝廷欲用公幸少留除书且下矣公曰仕所以乐居中者免外台督责之辱今俯首权门与外台奚择径出国门道除太学博士凡四年足未甞及宰相

执政之门秩满即日诣曹曾布知枢密院与其副林希共荐之除太常博士神宗时有诏复议祠北郊议者多持两可公独援经据古损其半服仪卫赏赉之类颇得其中后卒如公议

施行绍圣三年徽宗由遂寍邸就资善堂绍大臣择德行老成人为傅宰相以公名闻除诣郡王位说书徽宗封端王就除诸王府记室参军为侍讲翊善会谏臣邹浩以言事遣公厚

赆其行坐是免所居官纔两月徽宗即位问公安在除直秘阁进尚书司封员外郎擢监察御史权殿中侍御史论内侍都知刘 恃宠专恣不报移国子司业迁起居郎召试中书舍

人徽宗面称训词有西汉风是时曾布当国以兄弟与公有汲引恩冀其助己公岿然守正凡朝廷命令两可欲进退人材有未当如救王古范纯礼之类皆人所难言者必极论之不

合者因是中伤公公不恤也建中靖国秋见时事更张窃叹曰祸其始此乎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闻者莫不甚其言公笑曰后当以吾言为验遂求补外以龙图阁待制知毫州卒有

文集三十五卷累以诸子恩赠少师汪龙溪藻状其行米芾题其墓曰宋傅元通之墓子谅友谊夫谦受从子权希龙

  △傅谅友 #

  谅友字冲益元佑九年登进士第初注苏州吴县主簿政和六年除尚书祠部员外郎改膳部明年知和州未赴而卒公天资恬淡自六经太史氏百家诸子浮屠黄老之书无所

不读歌诗赋颂表笺传序箴铭记志之文甚工有氷厅文集藏于家孙内翰觌铭其墓曰观公之文蔚若武库魁琦玮丽九鼎十皷听公之诗隐若大吕震越洋锽歌周颂鲁胡不畀之

天子之所帝制坦然常杨燕许诗诵穆如奚斯吉甫百不一试赉恨入土天造茫茫孰知其故荆溪之阳名原膴膴吾岂草木而与俱腐遗书烂然照映千古

  △傅谊夫 #

  谊夫元符三年登进士第官至朝请郎尚书兵部侍郎赠中奉大夫

  △傅谦受 #

  谦受字冲亨以父荫补承务郎自少刻苦六经子史下至阴阳道释之书无不涉猎而尤长于诗天性友爱雅量宽厚重违迕乐假贷于人倅新安镇静不饶公事之余觞咏而已

除夔州路转运判官卒

  △傅权 #

  权元佑间太学学录时太皇太后高家府求师有旨令太学选德行文艺兼著者祭酒司业以公名应命至高氏皆尊之曰傅夫子六年登进士第唱名日传宣许特恩太皇太后

赐御厨食十合钱十万金钱一千绢百匹及香茶等高大龙图赠行诗有上林供王宴圣母赐金钱之句子共三荐奏名文词秀拔有东坡和陶诗解

  △傅希龙 #

  希龙字廷允与从兄权求同登第时人号为傅氏三龙知漳浦县日开河达县学之前至今学中有傅公河碑时二蔡当国不肯附之崇寍间诏具元符上书姓名党籍公与焉从

子知柔

  △傅知柔 #

  知柔字德潜宣和三年以上舍登进士第授循州判官有盗曾少龙迫境居民惊遁公教军士造百枝弩及置炮石之属寇至登城发弩被伤者百余人寇溃一城赖以全活部使

者闻于上改秩知漳州龙岩县虔寇为扰闻公威名避去后解印归寇复至县为灰烬调泉州佥判海寇林元仲猖獗叶师梦得素知公檄往焉出帜示寇招抚元仲请降帅闻于朝转

朝请郎调福州佥判卒有香风遗文一集

  △林豫 #

  林豫字顺之熙寍九年登进士第元丰初淮南贼啸聚公为连水军使多设耳目悉就擒捕迁京东排岸司二苏兄弟皆推敬之元佑初苏轼荐公曰自为布衣已着奇节及其从

事所至有声其在涟水屏除羣盗尤着方略试之盘错之地必显利器遂除通利军 【 见东坡大全集】 苏辙又荐公吏干聪敏长于应变所至可纪更加试用宜有可观 【

见栾城文】 当时名公以其言为当初轼以作诗讥切下御史狱公适赐对神宗问所荐为谁公曰苏轼问何以识之曰臣经由杭州因会客识之又曰是日所谈何事公稽首曰

臣子所言无非忠孝词气从容畧不避孝公辈之侧目识者韪之元佑八年五月御史董敦逸攻苏辙黄庆基攻苏轼庆基疏曰近荐林豫自京东排岸司遂差知通利军奔竞之士趍

走其门吕大防奏敦逸等所言三省皆以为非敦逸庆基皆罢绍圣元年辙贬惠州轼贬雷州章惇恨公饯辙词有怒发冲冠壮心比石之句左迁公云骑尉换授内藏副使绍圣四年

敌人撤霸桥深入除公河北沿边安抚使公乃乘间兴筑敌人无能为也后因陛对泰陵褒奖再三元符三年除鄜延路兵马知鄜州黄河北决移守冀州尽收老弱幼穉廪以官粟募

少壮者筑堤厚与之佣民争应役赖以全活除定州兵马知广信军奏论河之利病崇寍二年以六宅使除真定府兵马知邢州力议钞面钱陜西铜钱之弊及朝廷下本路折籴公格

不行数忤时宰朞年罢去上终思之大观四年知邵武军凡历七郡悉有遗爱邢台邵武之民各画像立祠公平日不苟合所知者皆正人端士坐二苏所荐入元佑党籍平居未甞废

书自易老子庄子阴符道德经佛氏心经皆有注释又着杂说十卷杂文十卷目为笔峯草录玉龙图悦铭其墓子师舜师益师说师皐

  △师舜 #

  师舜靖康中以守职不肯避狄全家犯敌官至中大夫

  △师益 #

  师益靖康初以阁门宣赞舍人提举京城四壁守御司后军统制金人犯京城杨龟山先生立讲莚奏公晓达军政器识可用使之专督训练必有绩効可观授京畿第一正将悉

力捍御敌既去公急为防秋计敌再渡河诸将皆遁公孤军奋勇勤王至封丘与敌前锋迎战敌大败明日金军大至公谓其副曰彼众我寡吾当以死报国遂力战殁焉后有题其墓

曰虎踞龙盘经几春靖康孤节映苍旻至今凛凛有生气愧死当年膜拜人侄日选游陈复斋之门登嘉定七年进士第官至福州通判

  △师说 #

  师说字箕仲少为知名进士屡当补官逊于从兄师文弟师龙故入仕最晚试铨为第一调严州司士寨卒骄甚郡请公摄理官以经画之悍卒帖服枢密李公时为守御使就辟

公改秩知江州德化县继倅新定敌犯二浙新定民大恐公跃骑出城遇敌骑哗曰吾受命主帅以城降者赏公叱之曰吾闻国家命不闻贼命擒斩于市以是新安之民婴城死守累

迁朝奉郎通判滁州未行除两浙福建淮东制置司参谋官拜尚书员外郎丞相赵公力荐子朝将漕广东韩京以武将立功知循州颇骄慢公乃上其奸状后数岁里人陈士宏以檄

见京京曰监司直须还此老第于我少恩尔后除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山阴圻内贵人率占田取竹木石办墟垄为民害公一绳之以法以忤权贵力请祠禄而归陈西轩昭度撰公墓

志纔成而属疾乃命其子约林艾轩更定其文艾轩以书报之曰林郎中大率如富郑公径截其它表里只是一个人光朝每对人常如此说非率尔之辞

  △师皐 #

  师皐通直郎殁于王事朝廷特官其一子

  △叶宾 #

  叶宾景德三年登进士第宋初仙游登第自公始知南安县民牛为盗截舌以闻县公阳叱去阴令屠之果有告私屠牛者公谓告者曰截牛舌汝也讯之伏罪官至都官员外郎

南剑州通判从子确

  △叶确 #

  确元丰八年登进士第时乡人蔡京当国公与朱大卿宗皆其里姻每议论间知其必败未甞一诣其门后欲以苏州守与公令人约一见然后报行公翛然挂冠后京果败终河

北提举曾孙立志

  △叶立志 #

  立志字仲愿湻熙十二年登进士第调泉州南安县尉县有重辟牒公验视一尸无首人皆难之公焚香告天夜设榻尸侧梦一神人指示曰死者之首投于溪北杀之者已遁于

潮之小江明发急诣溪北寻之果获移文至小江捕之见其人磨刃江侧捕者诘之曰汝非南安杀人者乎其人惊怖刃堕地于是就擒一鞠即服人称其神改秩宰上饶有廉声有见

山集十卷官至惠州通判子衮奉议郎通判泉州

  △许懋 #

  许懋字敏修庆历六年登进士第将漕两浙衢民私酿系狱久不决公至出之因感泣竞诣佛寺饭僧祝寿时甘露降于州人谓德政所感作甘露颂

  △余象父 #

  余象父积守职方员外郎致仕公擢庆历六年进士第历官光禄寺丞首奏王安石议论诡辨名实眩耀虽为一时之文人终为异时之巨蠹上怒安石亦憾之因与左右倾公出

通判宜州到任上疏又奏安石小人终累大事若果亟用必至有纷更之失一时出安石之门者皆恶之得蔡襄余靖力辨获免上亦知公之直就加秘书丞寻除太常博士英宗即位

召见特授屯田员外郎谓近臣曰余某敢言不惮左右朕常畏之卿等宜自谨勿使之有言也名动朝廷憸党侧目出通判宣州至州与民无扰州民至登门检皷院乞公领州事上以

问司马光吕公着对曰余象乃陛下之汲黯内则面折廷争外则卧治社稷臣也即授都官员外郎知宣州神宗即位就授职方员外郎寻除屯田郎中通判南剑州十一月除礼部尚

书郎中造朝入对荐胡安定门人钱藻孙觉钱公辅范纯仁遂求致仕公耽书好为诗有遣兴一集论语集解一集中庸大义三十五章吕公着荐其书于朝上欲大用而公卒范纯仁

状其行从子授

  △余授 #

  授熙寍六年登进士第初调福州候官县尉捕盗改秩李内翰清臣作告词曰劳其大小之异而材志之所存俱可嘉也尔奋励格贼是亦忠勇为不孤所职矣迁秩书省以示劝

焉 【 见其水文集】 迁校书郎愽学能文多所著述官至京西提举

  △陈觉民 #

  陈觉民字达野熙寍九年登进士第元佑间诏举贤良方正林希钱■〈思劦〉以公名闻时方纷更神考法度人莫敢言公力陈役法则乞复顾役边事则乞勿弃地其言剀切

时议者欲罪公并坐举者赖言者获免知建州建阳县以救荒得民心家画像生祠之历太常寺奉礼郎除宗正丞将大用公以母老乞补外知漳州改知建州政治有声擢充福建路

转运判官移知福州故枢密安公惇昔与公为同舍生情好甚笃元符间任谏议大夫中执法曾无片言扳引及谪守长沙乃欲以公代已令史持文书以为信意规厚利公笑而遣之

小史归间言惇由是不乐及居政府言者承惇意谓公甞却近臣举自代坐是罢监东岳庙寻起知泉州时有同建言欲搉六郡酤朝廷下其奏公陈五不可且移书约他郡使同之事

遂寝寻迁本路提点刑狱兼三路都转运使兼提举河渠以太夫人年九十九奉母莅政于家人皆荣之复知泉州以右文殿修撰知广州所至有风力两为乡部使者凡过郡邑未甞

与僚属妄交一谈人甚惮之卒官至中奉大夫有文集若干卷制策十卷书评十卷研谱一卷陈谏议瓘状其行子宋辅登进士第磷赐上舍及第官至吏部郎中

  △开

  开字发明以太学生登熙宁六年进士第调密州教授时太守苏文中公深器重之诸生力留更七年而后代密州儒风之盛自公始后入为太学博士召对进两札其一排新法

其一去小人进君子言议激切时小人当国出为雄州通判寻除宗正寺丞官至朝奉大夫累赠金紫光禄大夫蔡端明襄状其行子毕元符三年登第

  △张式 #

  张式字景则天圣五年登进士第调南剑将栾簿有银冶坐岁课不足系者数百人公籍其人使贫富财力相兼亡者释之课更以羡知福州古田县迁太常博士知开封府咸平

县吕许公罢相以许州观察推官辟之御史中丞举公知洺州以选知虔州三司市舶绢十余万非经数拒而弗市复知濠寿二州

  △许■〈禾贞〉

  许■〈禾贞〉景佑二年登进士第历尚书都官郎中通判德州仁宗朝举天下廉吏凡四十九人公预焉除监察御史未造朝而卒该致仕恩国初凡该致仕者差官未到不敢

敛子巽曰人子不能自致功名求致仕以累亡者可乎乡人贤之后与弟贲异及子孙相继登第从子章

  △许章 #

  章字潜道庆历二年登进士第历官知达州除尚书屯田郎中公为政能治烦剧而不问苛细所至有声由初仕至郎位有荐者五十二人官终朝奉郎

  △林宋卿 #

  林宋卿字朝彦崇寍五年以舍选登进士第三山郑侠孙女议公婚所获系脔资不以为已有寒畯出京者例厚赆之搢绅咸高其志量西归道出通州与年交廖尚书刚拜陈忠

肃先生求教忠肃先生徐曰头项直公言下领悟所得为多又甞从游杨龟山先生故立朝行已多遵二先生之榘矱改秩除睦亲北宅宗学博士召试秘书省正字与张朴见素韩驹

子苍等二十六人为诗社公为之序引有道山诗社一集除暂权直翰林学士院出知恭州泸南帅司奉御笔开溪费州道南通辰沅西抵泸戎置一州二县夔梓二路听其节制时边

臣多以开拓蒙赏故泸帅希旨兴役公屡移书于泸以止不从乃上疏反复数千言词气忠愤其略曰溪费州检踏切恐生夷疑惑别致生事大率役其地不足耕得其民不足治引惹

边患贻害一方盖蜀郡与群蛮为邻若不杜窒其源则接武边功者众寍不斵丧六十州生民之命脉乎徽宗览奏侧然有旨罢役帅臣褫镌命公兼提举夔州潼州府路兵马都监司

公事仍知恭州二漕随亦合奏开陈杨龟山闻之曰观复和卿朝彦三子学方真百炼刚也未几思州纳土夷官田佑恭与弟佑祥为怨家告密宪台欲寘极刑谳奏朝廷命公直其狱

公至察诖误者释之以事干边防乞从末减奏至上大喜时尚书省令夔路敷十万缣充燕山军须漕台文移星火公禀漕以堡障茧丝当权轻重夔门至隘人心易摇末产下户当为

蠲削故恭民德公甚深官满张运判深与部使者荐公治行乞畀再任上曰是甞奏罢溪州役者姑与再任以宽朕西顾忧公蠲恭民宿逋二十万八千四百五十余缗米十五万四千

三百石有奇自受俸非禄令所著者一介不取始终五■〈礻冀〉不易也家绘坐祠以奉之靖康中以烦言得旨冲■〈兟上日下〉诸公祖饯哦诗拥卷冯时诗云并游英俊颜如

甲颂德蛮傜口即碑假使当时头项缩了翁泉下也相嗤侨寓涪陵之韩亭歌咏自适与吴公敏邓公雍相唱和有涪陵集涪之士夫与以公才学出处与黄太史相先后号公为小涪

尹公和靖见之曰溪费一奏皆自养气中得之后荐于张魏公以元枢宣抚川陕辟公参谋军事公力辞建炎三年降德音四方人才流寓四川者众监司择其才能者以闻涪守王择

仁荐公学识纯正气节刚方可备中兴任使密院遂移檄于涪趣之赴阙湖北帅奏兵兴机密帅幕参谋以儒知兵以节全城无出于林宋卿者得旨差充湖南帅司参议魏公复由相

府出都督众复推公赴督府禀议甞条湖北兵筹五利又有湖北事宜一集督府集议一集魏公视师江上欲以宣抚判官辟公辞以家累寓涪欲挈东归魏公还朝首以公荐蒙召力

求丐祠归里终朝请大夫汪农卿叔詹状其行弟宋臣■〈弓弓攵〉皆公自训导后同时登第

  △林正 #

  林正字明辅唐九牧藻之七世孙本莆田澄渚人父中奉公茂宗为叶都官招致师席遂家于仙游石碑公以大观四年释褐及第历严州福州济南府三任教官知定海邵武二

县寻除广南西路提举洞丁事改除通州婺州入为秘书丞尚书屯田员外郎司封员外郎除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先是陈感作过高雷间搔扰沿海诸郡公冒大暑亲至海上招谕陈

感闻公至果来出迎尽散其胁从者数千人亲押首领数十人归于桂林及奏官自属官使臣以下各迁官独公不肯受赏遂除广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浙运判除左司员外郎关升

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卒子一飞一鸣皆以父荫补官

  △林一飞 #

  一飞字升卿官至朝请郎右司员外郎权给事中

  △林一鸣 #

  一鸣字闻卿累迁户部左漕郎官枢密院检详诸司文字寻以烦言去国时卿相正简叶公魏国陈公大参龚公皆其姻旧公奉母家居读书自娱与林萍斋为忘年交谈论倡酬

略无干进意后丞相梁仪公当国起公知南雄州公以母老丐祠未几丁母忧服阕知惠州立陈文惠陈史君苏东坡唐子西四君子祠岁饥请发常平仓广行赈粜民赖以活罢卖口

食塩淹造塩钞纸官酤为民病者十数事又为文谕力学垦荒田修坡塘种麦去丧乐禁杀牛等事居民有杀牛者方挥刃间牛掣断绳索奔至厅下若有所诉见者惊异公命饲其牛

为治屠者人以为仁化所及官满之日惟有书数担白金二笏而已知常德府卒官至朝议大夫子澧

  △林一枝 #

  一枝以伯父左司荫补官左司公已奏二子有致仕恩陈氏曰叔氏三子皆白衣吾不忍见遂奏从子时人高之官至朝奉郎潭州佥判弟一鹗

  △林一鹗 #

  一鹗字云卿绍兴二十一年登进士第父殁衰绖庐墓读大藏经三年人称其孝知建昌南丰县颂声载道有民谣集朝廷闻其治行擢审计院出为江州添倅官至朝奉郎子涣

知南康军都昌县

  △林澧 #

  澧字同叔为建寍职幕以廉勤自持朱文公喜其操行刮目待之书问往复相期甚厚知崇安县清静不扰士民为之立祠有林长官庙存焉

  △苏钦 #

  苏钦字伯承上世自泉之德化迁居仙游宣和六年登进士第历惠州录参时盗贼充斥郡将务立威有捕至者辄置之法公白曰人命至重盍少须之以审得实加戮未晚郡将

怒曰公欲纵贼耶且将按劾公不慑会审者至果平民得免士民咸服未几丁朝请公忧哀毁骨立凡六年庐墓不置墨衰调福州闽清令帅张魏公浚嘉其廉退且有治剧才易治闽

县与漕使贺参政允中交荐之改秩知洪州新建县时诸邑多积欠郡责尽数催理公独争之曰民力告竭二税分数及常岁足矣必欲取办非重施棰楚不可为民父母何忍为吾有

去尔守不能屈辟广州机幕摄倅事会预押舶例偿一资逊之同僚士夫称其廉改江西帅属值赣卒叛帅宪两司争致之寇平论功以公居首擢守巴州陛辞高宗宣谕之曰巴去朝

廷远甚卿到彼存抚百姓务令镇静公奏曰臣当宣布朝廷宽大期于不扰上首肯之巴无迓兵例出脚乘三千缗公悉封还以代输赋邦人立碑纪其事改知阆州自俸给外例钱互

送钱皆不受寻除利路转运使时郡王吴璘屯重兵于兴元知公出魏公之门每加敬爱公适行县至其州吴王厚礼迎犒留馆于第宴集之外馈送几万缗蜀锦数十匹铺设供帐悉

以充馈一无所受吴王愈敬之寻以疾终公廉俭出于天性政事基于文学割俸市田分给诸弟作富义堂记以示子孙甞寓福州嘉福院有锺楼为黔卒所秽锺为之不鸣寺僧日加

祷祈不应公适至而锺鸣如初人以为精诚所感公为纪其事有文集六卷两汉提要十卷子洸

  △苏洸 #

  洸字澄老以父荫补官调饶之余干尉子决精敏时令丞簿皆不事事民谣曰知县一桶粥县丞一酒漉主簿一盾肉县尉一竿竹邑人赵忠定汝愚方魁天下喜公廉介有守折

节与交改秩堂除临川县时经钱鈌解至捐俸代输秩满质钱治装倅宾州日张南轩先生帅桂林知运判公曾为魏公所知喜公廉介有父风檄摄倅帅府又摄高州张公以廉吏举

公后连知雷新封辰四州所至以廉着归扁所居之轩曰止足邑令高之美赠以诗曰四郡甘棠清到底一枝丹桂庆流芳至今以为美谈时子权已登第长子禀孙熹皆以父荫终县

  △苏权 #

  权字符中父知郡摄倅宾州时南轩先生为帅甞执经从学从伯国博公緫龟乡之巨儒又参扣马故学问日进繇太学登湻熙甲辰第调浯州推官日帅蔡戡闻公世有廉名檄

摄帅属调三山教官加意训导士论称之改秩就班时赵忠定侄崇伊同班言知郡公尉余干有遗爱公盍惠故焉感其言遂注是邑甫至官卒人莫不痛惜之有春秋解三卷子国台

从潘瓜山柄受学从国兰登进士第

  △陈可大 #

  陈可大字齐贤父奉直公汝器性友悌赀产尽逊其兄居家积善一夕飞钱满其家奉直公与妻朱氏焚香祝曰愿一子光显门户钱乞减其半后季子可大果以政和二年登进

士第再调泉州工曹兼右推时龙岩解死罪强盗七人公明其无罪赖以不死时称神明知长乐县大修坡塘邑人感德纪其事曰陈公齐贤碑 【 见长乐志】 后知肇庆府民

不忍欺相与绘公像祠之归日囊无余资惟衣衾书籍而已始仙游县学自宣和以来颓圯殆尽公率族党裒金鼎新之适知县谢天民至相与赞成以其余赀买田收租为后日葺治

之计又于县南溪流所会之地造仙溪桥以家赀为里人倡坚丐祠禄以毕其事至今利之积官朝散大夫累赠中大夫子伯玉承议郎官至邕州通判仲珪朝奉郎官至漳州通判以

父任侄孙尧道登端平二年进士第奉议郎国子监丞

  △郑升 #

  郑升字符举其先常州别驾淑自莆之南湖迁于仙游以皇佑元年登进士第试秘书省校书郎苦学着文仕宦有能声终循阳理掾有寓怀诗集易学释疑春秋发微藏于家孙

可复

  △郑可复 #

  可复字彦修两荐乡书嘉定七年登进士第调婺州东阳县尉县乃平章乔公行简之桑梓邦时乔处要路族党倚势挠法公屹然有守乔深器之授婺州教授访古书刊戴礼修

尔雅再调福州教授知潮阳县通判循州官至朝奉郎公性俭朴嗜书老不释卷捐金构书如恐失之晚年家藏几数千卷手自编录以韵类之目曰百八集书未及竟而卒

  △郭琪 #

  郭琪庆历二年登进士第试秘书省校书郎历官兵部郎中有国戚曾其姓者夺民田累政不敢决公判归之民为国戚所陷而死蔡端明以诗哭之有如山判笔心常壮为国忠

魂势莫惊之句复铭其墓侄孙峣

  △郭峣 #

  峣绍兴十二年登进士第初调广州司户马上转战身殁于阵帅奏于朝官其子一侄孙子力

  △郭子力 #

  子力字景行以太学舍选登开禧元年进士第调肇庆府教授时郡守事掊敛公从容以言箴之守感悟且以剡上再调惠州教授校文程江监试欲私其所亲以贿嘱公正色却

之其人衔公置毒于酒公夜梦神人为涤其肠遂不为害官至漳州通判卒王臞轩迈铭其墓

  △陈阐 #

  陈阐字伯通皇佑元年登进士第历汀州武平县令洞獠贩盐挟刃久为民患公明立斥堠训谏丁壮讫公之去境内晏然知广德县县旧多滞讼公与民面议可否立决辟监建

州丰国监时廖恩啸聚闽岭一路骚然安抚司檄公经画其置水口仓立锁港均定八州盐佑以弭寇攘皆自公发之凡六年岁课增三十六万缗未甞自言通判泉州知建州岁饥境

内有竞籴者令疑以为盗以状白于州者数十公曰一日之聚至数百人此何盗而遽如许耶殆不过以饥故争食尔已而推验信然遂檄县杖而释之促令出粟赈贷众遂复业知莱

州郡人信服相与画像祠之力求挂冠终于私第官至朝请大夫勋官至柱国赐服至三品子子平朝奉大夫子辉朝请大夫累赠金紫光禄大夫有盐法议三卷文集数十卷陈觉民

状其行蹇序辰铭其墓从子高

  △陈高 #

  高字可中少游湖学补太学生登元符三年进士第召试除太学录祭酒龚原司业傅楫荐公潜心经术尤深于易迁博士致和中始建太医学除太医学事业时有紫芝对产于

北堂之左应制撰双芝记累上封事以切直忤卿相慨然力请休致卒官至朝奉郎

  △陈大卞 #

  陈大卞字仲循治平四年登进士第与章惇有旧及惇当国屡招以书竟不往以明堂恩封二亲拜且泣曰吾不能与时俯仰黾勉仕宦者正为吾亲今恩封既及可以休矣遂致

事时年五十六友人游酢赠诗其略曰即今年纔五十余脱去簮绂弊屣如圣时搜选动空谷策足要路争先趋庙堂故人握重柄僵者可植瘦可腴惓惓风义数寄语掉头不顾甘如

愚 【 见游酢文集】 官至奉议郎

  △洪中 #

  洪中元佑六年登进士第除国子司业出知建州中年勇退不嗜仕进家居几二十年侄孙天赋

  △洪天赋 #

  天赋幼敏悟通六经应童子科免文解试礼部不中补入太学宝庆二年登进士第居官所至以循良称历阳江县令有讼至庭者不施鞭朴谕以道理民皆胥化知古田连江二

县通判循州卒

  △黄显 #

  黄显字景儒其先唐御史滔季子巨源自莆田迁于仙游公以登元佑九年进士第不求荣进余太宰深榻前特荐改秩历提举广南西路学事知儋州四考官至朝请大夫从子

  △黄沔 #

  沔字朝宗元符三年登进士第徽宗奇其才甞以江南豪士称之擢为御笔编修历江淮福建等路都大提点坑冶使官至朝请大夫秘书修撰侄孙南一绍兴元年登第

  △洪范 #

  洪范字天锡大观三年登进士第祖忠庆历初以家赀造风亭沙溪等桥凡七所陈校书高立石纪事蔡端明襄持节本路以劳绩奏敕赐本军助教蠲其役及公登第人谓造桥

之报历泉州安溪县朝散郎致仕子处厚

  △洪处厚 #

  处厚升补太学内舍以父荫补官调欝林州推官时钦州守倅诋訾置狱禁勘连年不决干证凡一百七十余人公司其狱淑问明允咸得其情尽释之宪使大喜再任漳浦县尉

孙叶以舍选登绍定二年进士第

  △张■〈车巳〉

  张■〈车巳〉字景载父叡熙寍间应八行科乡人称为八行先生公以崇寍元年乡贡补太学生致和元年上舍释褐历仕至福州通判官至承议郎赐服五品

  △郑少连 #

  郑少连字仪鲁少力学能文累举不第嘉佑二年特奏调南剑州剑浦主簿历摄五县民畏服之调许州判官以老求致仕除大理寺丞卒有诗学藏于家侄孙列宝庆二年登第

终于平江府教授

  △朱泳 #

  朱泳字子游待制绂之族孙登干道八年第初调连江尉以捕盗改秩知海阳县代者以月解亏减为州家拘留公笃交承议谊出私橐代偿公优抚字而拙催科人感公德赋以

时输不劳自辨寻除福建运管董试漕闱当路嘱公私其子公正色拒之去卒为窘拾终于官所士党悲慨犹子首谅颖之联中特科首谅调龙岩簿汀寇冲突长官廵尉弃县去大参

陈公韡时为本路招捕使喜公守节悉以令佐职任委公公感知已身率士卒督战尽擒贼党邑赖以全劳绩上闻公无意荣进一力丐祠大参陈公甚义之颖之官至香山以通直郎

赐绯致仕

  ●跋

  图谍之传尚矣今僻陋之邦偏小之邑亦必有纪录焉仙游号莆望县绵历几岁禩更迭几令佐曾无只字以诏非阙典欤官长赵侯与泌慨然俞邑士之清属笔于岩孙遂摭之

前闻质之故老参之学职二苏君国台攀龙黄君尧俞订郡志之失纪载者访碑刻之末流传者博观约取诞去实存而笔诸小序尤深致其意论财赋必以惜民力为本论山川必以

产人杰为重人物取其前言往行否则爵虽穹弗载焉诗文取其义理法度否则辞虽工弗录焉按是非于故实之中寓劝戒于微言之表匪亶为纪事设也越半载而书成累政之因

袭一旦而洗数百年之欠阙一旦而补千万古之山川人物一旦而发越呈露不惟是也官乎此者覩前人之政绩庶几有所矜式生乎此者闻庆历元佑诸先生之高风庶几知所兴

起乎后将有考于今亦犹今之有考于昔宝佑丁巳季春中澣温陵黄岩孙谨识

  

附录: #

县令黄景傅先生巗孙

黄巗孙字景传惠安人宝佑四年进士授仙溪尉兴学校修邑志治梁桥水利一以义理之学为政作思贤堂以祀前尉段全凌景阳二公并作堂记咸淳间令尤溪重新南溪书院建

四斋及讲堂以栖学者复作夫子燕居堂録朱子所作太极通书西铭三书解及与门人问答书疏散见文集语类中者及后儒之说有发明者申以己意荟萃成篇伦类通贯名曰辑

解刋于书院未几通守福州又校刋西山读书记皆行于世(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八)

黄岩孙【字景傅恵安人寳佑四年进士咸淳间令尤溪新南溪书院建四斋及讲堂以栖学者复作夫子燕居堂疏朱熹所觧太极通书西铭三篇及所与门人问答之语及诸儒之

说有发挥者间申以巳意会萃成编伦类通贯名曰辑觧刋于书院后守福州】(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福建通志卷四十五)

  历代县志序跋选

  《仙溪志》序 #

  宋宝佑五年(1257年)

  古书有《九丘》,有《方言》,今图经之类尔。然左史倚相与典坟共读,扬雄勤勤纂辑,岂其书果不可阙欤?

  吾郡三邑,仙游为巨。

其山川之美,户口之众,前未有记载者,少府黄君始奋为县志。

上下数百年间,人事之变,风土之宜,采之旧闻,访之故老,皆有考据,厘为十五卷。

其言曰:地以人重,瞻言耆旧,有列于庆历谏官者,有危言谠论,相望于元佑党籍者,有与邹道卿同贬者,有为干道名宰相者。

其它魁彦胜流,不可胜书,故其志人物尤详焉。

  曩予尝同郑子敬、方孚若至邑,西清陈公时年八十余矣。余三人设醴,清谈竟夕,多及干、淳间事,健少年不及也。岂其水深土厚,所产皆秀杰欤?

  黄君俾余序其书,不获辞。君名岩孙,字景传,温陵人。秩满,台、郡皆以才荐,将去为潮州郡文学矣。

  宝佑五年孟夏既望,中大夫右文殿修撰、提举亳州明道宫刘克庄序。

  《仙溪志》跋 #

  宋宝佑五年(1257年)  

  图牒之传尚矣。

今僻陋之邦,偏小之邑,亦必有纪录焉。

仙游号莆望县,绵历几岁祀,更迭几令佐,曾无只字以诏,非阙典欤?官长赵侯与泌,慨然俞邑士之请,属笔于岩孙。

遂摭之前闻,质之故老,参之学职二苏君国台、攀龙,黄君尧俞。

订郡志之失纪载者,访碑刻之未流传者,博观约取,诞去实存,而笔诸小序,尤深致其意。

论财赋,必以惜民力为本;论山川,必以产人杰为重。

人扬取其前言往行,否则爵虽穹弗载焉;诗文取其义理法度,否则辞虽工弗录焉。

按是非于故实之中,寓劝戒于微言之表。

匪禀为纪事设也。

越半载而书成,累政之因袭,一旦而洗;数百年之欠阙,一旦而补;千万古之山川人物,一旦而发越呈露。

不惟是也,官乎此者,睹前人之政绩,庶几有所钦式;生乎此者,闻庆历元佑诸先生之高风,庶几知所兴起乎!后将有考于今,亦犹今之有考于昔也。

  宝佑丁已季春中浣,温陵黄岩孙谨识。

  重刊《仙溪志》序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  

  郡邑有志,其来尚矣,凡境土之广狭,山川之近远,户口之多寡,租赋之重轻,廨署之布置,守令之代更,与夫忠臣、孝子、义夫、节妇,文章足以经世,道德足以师表者,以至物产之宜、仙释之异,莫不备具焉。

予行四方,所至郡邑常首访是书,故每得其风土之实。

厚者因以勉之,薄者因以励之,其为补助,岂浅浅也哉!

  至正辛卯仲春,偕亚中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副使朵儿只班按部至于莆之仙溪,而其志书之板则已厄于兵燹矣。

方用叹惜,而邑士傅玉成以家藏本来贽,因求重缕于学宫。

  或曰:是志也,不过一邑之事尔,且多言曩代,奚足以吾辱?呜乎!不有垂宪,孰窥乎前;不有述事,孰继于后?矧是邑之板籍入于我皇元也久矣。

舆图虽大,又岂以其细微而不恤哉?制度沿革当有续志于将来者。

然而是书也又可泯而不传乎?

  方与从事刘朴等谋复之,而监邑倒剌沙乃愿受其役,故以余俸为之倡。士子咸喜板成之有,复拜于庭而请序,因书而遗之。

  朝散大夫佥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事河东田九嘉序。

  书吏:李元、刘朴。奏差:王忠。

  朝散大夫佥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事田九嘉、亚中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副使朵儿只班。

  《仙溪志》序 #

  明弘治四年(1491年)  

  仙溪邑志,始创于宋宝佑丁巳,重刊于元至正十一年辛卯。

今考自宝佑丁巳至至正辛卯,才九十有五载,已称邑志无存。

遍求墨本,独得邑士傅玉成家藏一帙,可为依据而重镂之。

自辛卯至于今,历年虽未甚久,然其间屡经兵燹,典籍残缺,家藏墨本,千不能有一。

有者唯兰溪茅氏、西湖傅氏一二家。

然又以手录数简,补其脱漏,未必尽旧时之墨本也。

于乎!文献不足禀其然乎。

宣德、正统间,邑之故老如飞山张乐素、兰溪茅梅涧、枫溪薛别驾、西湖傅提举辈,每叹此书之散逸,而虑后日之无传,俱欲重修,锓板以传,惜乎未就而卒。

成化初,屏山郑检讨家居,以新志无秽不治,亦尝芟柞繁乱,掇拾精英,编次几成,而先生复北上。

余以成化末,释服从吉,休养衰朽于林泉,亦颇有诸公之念。

顾以官无余禄,家无余积,欲重锓梓而未能也。

至弘治庚戍秋八月,别驾之子瑞昭,与其从子文征,提举之族子体纯,梅涧之子常正,陈待制次升公之裔孙德威,乐素之孙叔华,检讨之从弟延时,暨余仲弟汉明,邑士貂峰吴延兴、锦溪郑必谦十余人,挟新旧二志偕诣予倦飞馆,请予裒次成帙,且鸠邑之好事者,相与募工重刊,以传诸后。

余曰:盛哉此举!是固成尔先君之志,亦适予平日之愿也。

遂忘固陋,刻意募修。

其门类条目,一以旧志为主,别为卷十有六;其目五十有六,每目皆先录旧志而缀新者于后。

凡五阅月而书成。

将锓梓,间适邑长陈侯履任,复捐俸金赢二镒以赞成其事而刊者就绪焉。

于乎!是书之作,那以载往事,专记前言以资多识,盖欲借此以垂示于将来者也。

是故,录名臣正士德业闻望之重,使览之者必有所感发而思齐焉;录礼又敦朴之风,将使浇薄之俗有戾乎古者,亦将感此反正而淳庞焉;录良吏政绩之实,则后之可教养者,覩此宁不慨然而自励乎!录贞女节妇之扬名于世者,则世之怕寒饿死之妇,闻此宁不赧赧而无地自容者乎?书之有关于世如此,岂徒山川境土与鸟兽草木之名义已哉!是为序。

  弘治辛亥七月朔日,朝列大夫、西江布政司右参议邑人槐林陈迁书于倦飞馆。

  《仙游县志》序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  

  俊自少而壮,俱从先君子学,朝夕训诲。

暇恒溯前代山川之秀,城郭之雄,人物之盛,风俗之淳,与夫贤有司之仁政、德泽。

曰:是皆载之于志,灿焉可述,而生是邑者,容视之茫然而不知所考哉!康熙甲辰京试归,自分将林泉老,乃取先君子所示邑志而详览之。

邑始置自唐圣历二年,邑名仙游,始自康天宝元年。

邑属兴化,始自宋干德五年。

邑志始自宋宝佑五年丁巳,县尉泉州黄公岩孙实首事焉。

宋更而元,越九十有五年,是为至正十一年辛卯,起而修者,朝散大夫河东田公九嘉也;元更而明,越百四十年,是为弘治三年庚戍,起而修者,朝列大夫邑倦飞陈公迁也;越二十有五年,是为正德九年甲戍,起而修者,奉政大夫郡忍庵彭公甫也;越十有三年,是为嘉靖五年丙戍,起而修者,中顺大夫郡忍庵公男大治也;更十有三年,是为嘉靖十七年戊戍,起而修者,中宪大夫郡林公有年也。

邑志之修自是止矣。

  至于国朝顺治十二年乙未,有兵燹之变,则百一十八年矣。

续籍既无所载,故老更无可询,倘无起而修之者,地舆将安考乎,官制学校将安稽乎,人物祀典及杂记将安访乎,并百十八年间嘉言微行将安著述乎?俊不揣末学,搜之宋志,参之府志,博采其所见闻,依原本而确者存之,略者详之,无者补之,断者续之,提其纲以摄其总,条其目以别其绪,凡其质乡先生暨诸友,阅数年所去取而成焉者也。

窃私自藏以待后续。

巳酉春,邑侯卢公学 ,再四征览,欲即登梓,乃详之郡守许公焕,公可之。

俊闻而瞿然曰:浅识如俊,卑陋寒薄如俊,倘兹志行,不囟莽甚耶?侯随命开镌于已酉初秋,迄壬子夏。

  郡奉部文到县,有夙学老儒共修大清一统志,县举俊同学师康公正灿应,志成归,而卢侯方以艰谢事,此志几镌十之四,署县事冯公桂征捐倡,续梓于辛亥初夏,不数月去,仍未及半。

嗣而癸丑阳月,梁公嵋初任,才欲捐续而辄阻。

噫!志至是十易草木矣。

矧值省变,窃谓志修是止也。

岁己已崔公岷来,缓定莆邦,幸来苏时雨而即为孔迩父母也,莅篆初,筹利病,举兴革,慨然取已刻之志,次第完竣,勤谕所及,襄成恐后,邑人士曰:有侯如此,百四十余年杞宋之忧可立释矣。

由而培山川之秀,峙城郭之雄,育人物之盛,陶风俗之淳,与夫展布贤有司之仁政、德泽、俾仙享亿万年长治之休,以默酬先君子所以示俊之意,侯之功讵不千秋铬篆哉?

  康熙戊午季冬望日,后学恩贡生郭彦俊谨书。

  《仙游县志》序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邑建自唐圣历,志作于宋宝佑,相去五百六十余岁。

时移代异,黄岩孙始编而成书,岂前此数百年山川、人物、文章、制度,悉付诸荒烟蔓草,飘忽灭没而无纪乎!何轻而废之也。

降自元、明,踵而辑者屡矣。

  国家定鼎以来,迨康熙巳酉,距前之所修者,又有历年。

邑人郭彦俊恐前志湮没,力起而任之,类多因仍固陋,考 未详,是非夺于乡评,爱憎失所依据,非其才不及要,亦势使然也,嗣是旷而不举者八十年。

邑绅士修明有志,而无为之主持,其间则辞多忌讳;而为长吏者,又困于簿书期会,日不暇给,遂无复有过而问者矣。

废而修之,若是难乎。

鹤湖陈使君莅仙五载,政通人和,好文笃士,阅旧志芜滥,思所易之,询谋绅士,延请名宿,开纂于戊辰仲秋,告竣于已巳菊月,删繁冗,订讹舛,当补书者引类增入,附以辩证,无谀词,无蔽指,尽脱旧志面目,视他志亦别为一体。

然后千余年之山川、人物、文章、制度,掌指缕分,厘然可数,且即一邑之损益利弊、美恶盛衰,盱衡权度于天下,古今之成败得失,俾晓然于治乱。

所由生反复削扬,备深惩勤,何其伟欤!此固非一邑之书,直为天下古今所通共之书也,志其不虚作矣。

阙典修明,式昭民度,叹政之举废,存乎人而益信;移风易俗类非俗吏所能为也。

后之人采而披之,当憬然干休养生息聚训之难,去虚名而崇实惠,斯民之食福,不永永于无既哉!

  俅躬与盛事,乐观厥成,不揣鄙陋而引其端如此。

  古宁李俅恭若氏顿首拜书。

  《仙游县志》序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盖闻治家者不编食指之数,则汗漫而财散;治国者不览人物之纪,则朴陋而道湮。

稽古职方之掌、麟经之作尚矣。

汉制邦国上计簿颁副于太史,唐初作十道图,继有元和郡县志,宣宗命儒臣纂次诸州风土为处分语,卒成大中之治。

至宋寰宇志,明太祖因之;元一统志,成祖因之。

岂徒驰骋载籍、搜索虫鱼之谓哉。

其谓因革损益,即已往之得失,而为后来考镜之资也。

  我国家玉帛车书,来之万国,文教之所渐被,无间于南北东西。

以故京畿有一统之书,四方有郡邑之志,所以润色鸿业,鼓吹休明,甚盛事也。

仙为东南胜地,土沃财饶,民淳俗朴,加以泉山环绕,溪水萦洄,扶舆清淑之气,不孕为丹砂、石乳,必钟而为巨卿、学士、孝子、忠臣,以及乎幽人之返璞归真,节妇之饮冰茹蘖,而且寓贤循吏亦若借其山水之灵奇,以错出乎其间。

盖自炎宋以来,后先辉映,仙邑甲于八闽,所从来远矣。

邑故有志,创修于宋宝佑五年,厥后而元、而明,亦间有纂辑。

迨至朝陈侯芥舟,本郭生手定之书,纲罗旧闻,采遗事于故老,后虽裒而成集,而此中之湮没已多,越于今又忽忽二十余载矣。

余友邑侯胡君,惧其久而无征也,谋所以重辑之。

开局于已丑年九月,四阅月而纂修过半, 乃以养疴乞归林下。

邑侯王君履任伊始,亟亟焉相与搜遗补缺,以究观厥成,余兹于二公观其深矣。

今夫士方读书论世,胥有不自菲薄之恩,谓异日出膺民社,当如古之人,慨然以植纲常、扶教化为已任。

及夫一行作吏,此事遂废,持筹握算,较赢缩于土田、财赋间,其或锐志功名,力图进取,又沾沾发奸、摘伏,峻法严刑,以听断诩为能事。

至所部内何以阐幽芳,何以发潜怀,何以廉顽而立懦,易俗而移风,则固为意计所不及周者,比比然也。

今二公留心风化,先后同符,与邑之贤士大夫谘焉、谋焉,本旧志而损益,就中变质加丽。

其于人物一志,是非去取,尤加慎重,以昭激劝于邦人,视世之出处异致者,固何如耶?

  昔考亭之守南康,甫下车,首谘郡乘。

诚以志乘之书,乃有心家国者之一大关键也。

是役也,其尚有考亭之遗意欤?余小子,技穷五短,才乏三长,正古人所谓作露布而不知体,制铁卷而不知式者。

侯不弃,使厕其间,因得从诸君子,后以躬逢其盛,可愧夫!小子其何力之有焉。

  先是乾隆二十四年,太守品公议修郡志时,邑侯朱君欲续邑乘以备采择,延陈君对藜独任其事,稿将就而中止焉。

对藜邑之名孝廉也,检其遗稿,如历代恤典,实为历志所未备,因采而入之。

今对藜往矣,兹志之修,虽谓其与焉可也。

  西昌叶和侃谔亭氏题

  诗文集萃 #

  (一)诗 #

  九 鲤 湖 #

  唐 郑良士 #

  仄径倾崖不可通,湖岚林霭共溟蒙。

  九溪瀑影飞花外,万树春声细雨中。

  覆石云间丹灶冷,采芝人去洞门空。

  我来不乞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圃风。

  九 座 院 #

  宋 刘克庄 #

  化尽开山物,惟存□堵坡。

  俗传潭出雨,僧说火因魔。

  旧给唐绫暗,新镌蔡字讹。

  岩前观蟒石,尤觉可疑多。

  四贤一不肖诗 #

  宋 蔡襄 #

  中朝鸾鹤何仪仪,慷慨大体能者谁。

  之人起家用儒业,驰名古今无所遗。

  当年得从谏官列,天庭一露胸中奇。

  矢身受责甘如荠,沃然华实相葳蕤。

  汉文不见贾生久,诏书晓落东南涯。

  归来俯首文石陛,尹以京兆天子毗。

  名都翼翼郡国首,里区百万多占辞。

  豪宗贵幸矜意气,半言主者承其颐。

  昂昂孤立中不倚,傅经决讼无牵羁。

  老奸黠吏束其手,众口和附歌且怡。

  日朝黄幄迩天问,帝前大画当今宜。

  文陈疏举时密启,此语多秘世莫如。

  传有籍籍十得一,一者已足为良医。

  一麾出守鄱君国,惜此智虑无所施。

  吾君睿明广视听,四招邦俊隆邦基。

  廷臣谏列复钳口,安得长喙号丹墀。

  昼歌夕寝心如疚,咄哉汝忧非汝为。

  (上咏范希文)

  南方之强君子居,卓然安道襟韵孤。

  词科判等屡得隽,呀然鼓焰天地垆。

  三年待诏处京邑,斗粟不足荣妻孥。

  耳闻心虑朝家事,螭头比奉帝曰都。

  校书计课当序进,丽赋集仙来显涂。

  诰墨未干寻已夺,不夺不为君子儒。

  前日希文坐言事,手提敕教东南趋。

  希文鲠亮素少与,失势谁复能相扶。

  崭然安道生头角,气虹万丈模天衢。

  臣靖胸中有屈语,举嗌不避萧斧诛。

  使臣仲淹在庭列,日献陛下之嘉谟。

  剌史荣官虽重寄,奈何一郡卷不舒。

  言非由位固当罪,随漕扁舟昼室俱。

  炎陬此去数千里,囊中狼籍惟蠹书。

  高冠长佩丛阙下,千百其群诃尔愚。

  吾知万世更万世,凛凛英风激懦夫。

  (上咏余安道)

  君子道合久以成,小人利合久以倾。

  世道下衰交以利,遂使周雅称嘤鸣。

  煌煌大都足轩冕,绰有风采为名卿。

  高名重位盖当世,退朝归舍宾已盈。

  胁肩诌笑不知病,指天报遇如要盟。

  一朝势夺德未改,万钧已与毫厘轻。

  畏威谀上亦随毁,矧复鼓舌加其评。

  逶迤阴拱质气厚,两豆塞耳心无营。

  鸣呼古人不可见,今人可见谁与明。

  章章节义尹师鲁,饬饬佩道为华荣。

  希文被罪激人怒,君独欣慕如平生。

  抗书毂下自论劾,唯善与恶宜汇征。

  削官窜逐虽适楚,一语不挂离骚经。

  当年亦有大臣逐,朋邪隐缩无主名。

  希文果若事奸险,何此吉士同其声。

  高谭本欲悟人主,岂独区区交友情。

  (上咏尹师鲁)

  先民至论推天常,补衮扶世为儒方。

  圜冠博带不知本,樗栎安可施青黄。

  帝国日盛人世出,今吾永叔诚有望。

  处心学士贵适用,异端莫得窥其墙。

  子年五月范京兆,服天子命临鄱阳。

  二贤拜疏赎其罪,抛若止汤反扬汤。

  敕令百执无越位,谏垣何以敢封囊。

  哀来激愤抑复奋,强食不得下喉吭。

  位卑无路自闻达,目视云阙高苍茫。

  裁书数幅责司谏,落笔经骥腾康庄。

  刃迎缕析解统要,其间大意可得详。

  书曰希文有本末,学通古今气果刚。

  始自理官来秘阁,不五六岁为天章。

  上心倚若左右手,日备顾问邻清光。

  苟尔希文实邪佞,曷不开口论否臧。

  阴观被谴始丑诋,摧枯拉腐奚为疆。

  傥曰希文实贤士,因言被责庸何伤。

  汉杀王章与长倩,当时岂曰诛贤良。

  唯时谏官亦结舌,不曰可谏曰罪当。

  遂今百世览前史,往往心愤涕泗滂。

  欺言感切固已至,读者不得令激昂。

  岂图反我为怨府,袖书乞怜天子傍。

  谪官一邑固分耳,恨不剖腹呈琳琅。

  我嗟时辈识君浅,但推藻翰高文场。

  斯人满腹有儒术,使之得地能施张。

  皇家太平几百载,正当鉴古修纪纲。

  贤才进用忠言录,祖述圣德垂无疆。

  (上咏欧阳永叔)

  人禀天地中和生,气之正者为诚明。

  诚明所钟皆贤杰,从容中道无歌倾。

  嘉谋谠论范京兆,激奸纠缪扬王庭。

  积羽沈舟毁销骨,正人无徒奸者朋。

  主知胶固未遐弃,两藩五马犹专城。

  欧阳秘阁官职卑,俗雪忠良无路岐。

  累幅长书快幽愤,一责司谏心无疑。

  人谓高君如挞市,出见缙绅无面皮。

  高君携书奏天子,游言容色仍怡怡。

  反谓范文谋疏阁,投彼南方诚为宜。

  永叔忤意窜西蜀,不免一中谗人机。

  汲黯尝纠公孙诈,弘于上前多谢之。

  上待公孙礼益厚,当时史官犹剌讥。

  司谏不能自引咎,复将已过扬当时。

  四公称贤扬不肖,谗言易入天难欺。

  朝家若有观风使,此语请与风人诗。

  (上咏高若纳)

  过 梅 岭 #

  宋 朱熹 #

  去路霜威劲,归程雪意深。

  往还无几日,景物变千林。

  晓磴初移屐,寒云欲满襟。

  玉梅悚丰落,犹足慰幽寻。

  过蔡忠惠故居 #

  宋 王十朋 #

  怀章南过蔡公乡,驻马遥瞻数仞墙。

  丹荔株株经品藻,乔松叶叶惠清凉。

  四贤诗出人增气,三谏章成国有光。

  真是济川三昧手,清源游戏作虹梁。

  读渡江诸将传 #

  宋 王迈 #

  读到诸贤传,令人泪洒衣。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勇似韩彭有,心似廉蔺希。

  中原岂天上?尺土不能归!

  元宵观灯 #

  宋 王迈 #

  元宵灯火费科条,斗巧争妍照彩鳌。

  官府只知行乐事,谁知点点是民膏。

  泛舟木兰溪 #

  明 郑纪 #

  白发投簪爱胜游,片帆摇漾出沙洲。

  鸟飞鱼跃随双棹,云景天光共一舟。

  竹几平铺时劝饮,逢窗半启浸赓酬。

  醉归不觉春山暮,犹载斜阳任水流。

  枫  亭

  明 曹学佺 #

  长亭山势倚岩 ,半壁斜阳散采樵。

  烧野轻烟遥渡水,海门喧市乍归潮。

  芦花古戍生残角,木叶西风过断桥。

  回首不堪天路远,马头尘梦又今宵。

  登摘斗岩 #

  明 戚继光 #

  幽径层层草树遮,山亭高望隔烟霞。

  攀跻到处同回首,万户千树总一家。

  仙游龙华寺 #

  明 柯潜 #

  宝幢峰下烟霞古,老树如龙欲飞舞。

  花气熏成五色云,泉声散作千林雨。

  我爱溪山事事幽,锦袍醉踏东风游。

  题诗净扫岩头石,把酒还登竹外楼。

  空门自与人间别,夜榻焚香卧清绝。

  明朝长啸拂衣归,闲却溪风与山月。

  菜 溪 岩 #

  明 李梁 #

  风吹溪涧水流沙,高阁虚栏半紫霞。

  未会聘君修炼法,空教童子采松花。

  燕京羁中 #

  明 林兰友 #

  如风如火复如霆,触目神怆恨未经。

  热血一腔能化碧,丹心千古孰垂青。

  残魂梦被偏为祟,厉鬼余呼亦不灵。

  此际梦囚徒对语,那堪泣下独泠泠。

  登石所山观石上古篆

  清 王寿桁 #

  鲤湖春水散烟雨,中藏琼楼与玉宇。

  我观鲤湖最佳绝,难与石所争奇石。

  樵谷山前山盘行,山中怪石立门户。

  人行石上声咚咚,步到麦斜日初午。

  危峰叠嶂皆石积,不见尺地与寸土。

  试登绝顶手摩天,八壶三山近指数。

  占星石上苍苔生,樵谷先生读书苦。

  丹崖古篆百余字,奇奇怪怪同石鼓。

  韩公苏公生已遥,谁把新诗纪视缕。

  仙溪仙水自清幽,何必寻幽到岣嵝?

  天 马 山 #

  清 陈芳郊 #

  岚光树影郁苍苍,天马行空势莫当。

  雨霁西山帘暮卷,烟收南麓髻晨妆。

  千林淡霭连精舍,百谷鸣泉入草堂。

  古刹谈经曾仰钵,清溪渴饮欲飞觞。

  蜿蜓起伏如龙虬,合沓分支自凤凰。

  路连青云联步上,鹏程万里愿堪偿。

  归田小咏 #

  清 郑远 #

  本为苍生出,宁忘报主心?

  君民方在念,老病忽相侵。

  瘦菊经霜久,枯梅带雪深。

  孤芳余劲骨,弱质傲寒襟。

  未遂岩廊志,惟耽泉石音。

  安贫且守拙,知命合归林。

  旧圃栽新竹,疏篱拂素琴。

  山妻时慈笑,稚子乐招寻。

  种秫为春酒,趋庭惜寸阴。

  杜门无俗绊,日日尚高吟。

  (二)文 #

  纳 地 表 #

  宋 陈洪进 #

  臣闻峻极者山也,在污壤而不辞无私者日也,虽覆盆而必照顾。

维遐僻尚隔声名,愿归益地之图,辄露由衷之请。

臣所领两郡僻在一隅,自浙右未归,金陵偏霸。

臣以崎岖千里之地,疲散万余之兵,望云就日以维勤,畏首畏尾之不暇,遂从间道远贡赤诚,愿倾事大之心,庶齿附庸之末。

太祖皇帝赐之军额,授以节旄,俾专达于一方,复延尝于三世。

祖父荷漏泉之泽,子弟享列土之荣,綮□在门,龟□盈室。

虽冠列藩之宠,未修肆觐之仪,暨江表底平,先皇厌世,会婴犬马之病,尚阻云龙之庭。

皇帝陛下钦嗣丕基,庭膺景命,臣远辞海峤,入觐天墀,获亲咫尺之颜,叠被便番之泽;六飞游幸,每奉属车之尘;三殿宴嬉,屡挹大罐之味,旬浃之内,雨露骈臻。

至于童愚亦荷殊奖恩荣,若此报效何阶,志益切于君轩,心遂忘于坎井。

臣不胜大愿,愿以所管漳、泉两郡献于有司,使区区负海之邦遂为内地□□生齿之类得见太平。

伏望圣慈授臣近地别镇,臣男文显等早膺朝奖,皆忝郡符,牙校宾僚,久经驱策,各希钧造,稍霈鸿私。

  奏蠲丁钱疏   #

  宋 蔡襄   #

  臣伏见泉州、漳州、兴化军,人户每年输纳身丁米七斗五升,年二十至六十免放。

臣体问得伪命日,前诸州各有丁钱,帷漳、泉等州折变作米。

至陈洪进纳疆土之后,以官斗校量,得七一五升,每年送纳价钱。

伏缘南方地狭人贫,终身庸作,仅能了得身丁,其间不能输纳者,父子流移逃避他所,又有甚者,往往生子不举,人情至此可为嗟痛!伏惟祖宗恢复天下,大去无名之敛,而诸州身丁尚犹输纳。

真宗皇帝哀怜百姓困穷之弊,祥符中特降御札,除两浙、福建等六路身丁钱四十五万贯。

其时漳、泉、兴化亦是丁钱折变作米,无人论奏,因仍科纳。

遂至先朝大惠,不及三郡。

三郡之人引领北望,迄今又四十年矣。

臣闻圣人以生为德以孝为本。

今陛下之民不肯养子,不亦累于生生之德乎?先朝所行之事,有所未及,陛下推而行之,可谓至孝矣!伏望陛下进成先帝之仁,下恤远民之苦,蠲放三州军丁钱,只令依建州例,岁纳口钱,于生民性命全活岂少也?

  荔枝谱(七篇)

  宋 蔡襄 #

  第  一

  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

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万物,于是始通中国。

司马相如赋上林云,答还离支(荔枝)盖夸言之,无有是也。

东京交趾七郡贡生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

临武长唐 上书言状,和帝诏太官省之。

魏文帝有西域薄蒲陶(葡萄)之比,世讥其谬论,岂当时南北断隔,所拟出于传闻耶。

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洁州岁命驿致,时之词人多所称咏。

张九龄赋之以托意,白居易剌忠州,既形于诗,又图而序之,虽仿佛颜色,而甘滋之胜,莫能着也。

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虽曰鲜献,而传置之速,腐烂之余,色香味之存者亡几矣。

是生荔枝,中国未始见之也。

九龄、居易虽见新实,验今之广南州郡与 梓之间所出,大率早孰,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枝者也。

闽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化军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列品虽高而家寥无纪,将尤异之物,昔所未有乎?盖亦有之而未始遇乎人也。

予家莆阳,再临泉福二郡,十年往返,道由乡国,每得其尤者,命工写生,萃集既多,因而题目以为倡始。

夫以一木之实,生于海频岩险之远,而能名彻上京,外被夷狄,重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果品,卓然第一。

然性畏高寒,不堪移殖,而又道里辽绝,曾不得班于庐橘江橙之右,少发光采,此所以为之叹惜而不可不述也。

  第  二

  兴化军风俗,园池胜处,维种荔枝。

当其孰时,虽有他果,不复见省,尤重陈紫。

富室大家,岁或不尝,虽别品千计,不为满意。

陈氏欲来摘,必先闭户隔墙入钱,度铎钱与之,得者自以为幸,不敢较其直之多少也。

今列陈紫之所长,以例众品,其树晚熟,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绛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

荔枝以甘为味,虽百千树莫有同者,过甘与淡,失味之中,维陈紫之于色香味,自状其类,此所以为天下第一也。

凡荔枝皮膜形色,一有类陈紫,则已为中品;若夫厚皮尖剌,肌理黄色,附核而赤,食之有查,食已而涩,虽无酢味,自亦下等矣。

  第  三

  福州种殖最多,延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

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城中越山,当州署北,郁为林麓,暑雨初霁,晚日照曜,绛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焜如星火,非名画之可得,而精思之可述,观揽之胜,无与为此。

初着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恶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

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而乡人得饫食者盖鲜,以其断林鬻之也。

品目至众,唯"江家绿"为州之第一。

  第  四

  荔枝食之有益于人,《列仙传》称,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本草》亦列其功。

葛洪云:蠲渴补髓。

所以唐疏曰:未必延年益寿。

盖云虽有其传,岂果能哉,亦谏止之词也。

或以其性热,人有日瞰千颗,未尝为疾,即少觉热,以蜜浆解之。

其木坚理难老,今有三百岁者,枝叶繁茂,生结不息。

此亦其验也。

  第  五

  初仲畏寒,方五七年,深冬覆之,以护霜霰。

福州之西三舍曰水口,地少加寒,已不可殖。

大略其花春生,蔌蔌然白色,其实多少,在风雨时与不时也。

有间岁生者,谓之歇枝,有仍岁生者,半生半歇也。

春花之际,傍生新叶,其色红白,六七月时,色已变绿,此明年开花者也。

今年实者,明年歇枝也,最忌麝香,或遇之,花实尽落。

其熟未更采摘,虫鸟皆不敢近,或已取之,蝙蝠、蜂蚁争来囊食。

园家有名树,旁植四柱小楼,夜栖其上,以警盗者,又破竹五七尺,摇之答答然,以逐蝙蝠之属。

  第  六

  红盐之法,民间以盐梅 浸佛桑花为红浆,投荔枝渍之,曝干色红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虫,修贡与商人皆便之,然绝无正味。

白晒者正尔烈日干之,以核坚为止,蓄之瓮中。

密封百日,谓之出汗,去汗耐久,不然逾岁坏矣。

福州旧贡红盐蜜煎二种,庆历初,大官问岁进之状,知州事沈邈以道远不可致,减红盐之数而增白晒者,兼令漳泉三郡亦均贡焉。

蜜煎,剥生荔枝,笮去其浆,然后蜜煮之。

予前知福州,用晒及半干者为煎,色黄白而味美可爱,其费荔枝减常岁十之六七,然修贡者皆取于民,后之主吏,利其多取以责赂,晒煎之法不行矣。

  第七 陈紫已下十二品有等次

  陈紫,因治居第,平窳坎而树之,或云厥土肥沃之致,今传其种子者,皆择善壤,终莫能及,是亦赋生之异也。

  江绿,大较类陈紫而差大,独香薄而味少淡,故以次之。其树已卖叶氏,而民间犹以为江家绿云。

  方家红,可径二寸,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拟,岁生一二百颗,人罕得之,方氏子名蓁,今为大理寺丞。

  游家紫,出名十年,种自陈紫,实大过之。

  小陈紫,其树去陈紫数十步,初一家并种之,及其成也差小,又时有 核者,因而得名。其家别居,二紫亦分属东西陈焉。

  宋公荔枝,树极高大,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

宋氏世传其树已三百岁,旧属王氏,黄巢兵过欲斧薪之,王氏媪抱树号泣,求与树偕死,贼怜之不伐。

宋公名諴,公者,老人之称,年余八十,子孙皆仕宦。

  蓝家红,泉州为第一。蓝氏兄弟,圭为太常博士,丞为尚书都官员外郎。

  周家红,独立兴化军三十年,后生益奇,声名乃损,然亦不失为上等。

  何家红,出漳州,何氏世为牙校,尝有郡,将全树买之。

树在舍后,将熟,其子日领卒数十人穿其堂房乃至树所,其来无时,举家伏藏,欲即伐去而不忍,今犹存焉。

  法石白,出泉州法石院,色青白,其大次于蓝家红。

  绿核,颇类江绿,色丹而小,荔枝皆紫核,此以绿见异,出福州。

  圆丁香,丁香荔枝,皆旁蒂大而下锐,此种体圆与味皆胜。

  虎皮以下二十品无等次。

  虎皮者,红色绝大,绕腹有青纹,正类虎斑,尝于福州东山大乘寺见之,不知其出处。

  牛心者,以状言之,长二寸余,皮厚肉涩,福州唯有一株,每岁贡干荔枝,皆调于民,主吏常以牛心为准,民倍直购之以输,予尝黜而不用。

  玳瑁红荔枝,上有黑点,疏密如玳瑁斑,福州城东有之。

  硫黄,颜色正黄而剌微红,亦小荔枝,以色名之也。

  朱柿,色如柿红而扁大,亦云朴柿,出福州。

  蒲桃荔枝,穗生一朵至一二百,将熟多破裂,凡荔枝每颗一梗,长三五寸,附于枝此等附枝而生,乐天所谓朵如蒲桃者,正谓是也,其品殊下。

  蚶壳者,壳为深渠,如瓦屋焉。

  龙牙者,荔枝之变怪者,其壳红,可长三四寸,弯曲如爪牙而无瓤核,全树弗变,非常有也。兴化军转运司听事之西尝见之。

  水荔枝,浆多而淡,食之蠲渴,荔枝宜依山,或平陆有近水田者,清泉流溉,其味遂尔,出兴化军。

  蜜荔枝,纯甘如蜜,是谓过甘,失味之中。

  丁香荔枝,核如小丁香,树病或有之,亦谓之 核,皆小实也。

  大丁香,出福州天庆观,厚壳紫色,瓤多而味微涩。

  双鬓小荔枝,每朵数十,皆并蒂双头,因以目之。

  真珠,剖之纯瓤,圆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于此。

  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时人以少女比之。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瞰此品,因而得名。其家今在城东报国院,家旁犹有此树云。

  将军荔枝,五代间有为此官者种之,后人以其官号其树,而失其姓名之传,出福州。

  钗头,颗红而小,可间妇人女子簪翘之侧,故特贵之。

  粉红者荔枝,多深红而色浅者为异,谓如傅朱粉之饰,故曰。

  中元红荔枝,将绝才熟,以晚重于时,予尝七月二十四日得之。

  火山,本出广南,四月熟,味甘酸而肉薄,穗生梗如枇杷,闽中近亦有之(山在梧州)。

  右三十二品,言姓氏,尤其著者也,言州郡,记所出也,不言姓氏州郡,四郡或皆有也。

  嘉佑四年岁次己亥秋八月二十四日

  莆阳蔡襄述 #

  明年三月十二日泉山安静堂书

  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宋 欧阳修 #

  公讳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也。

天圣八年,举进士甲科,为漳州军事判官,西京留守推官,改著作佐郎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以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

是时天下无事,士大夫驰于久安。

一日,元昊叛,师久无功,天子慨然餍兵,思正百度以修太平,既已排群议,进退【一作用】二三大臣,又诏增置谏官四员,使拾遗补阙,所以遇之甚宠,公以材名在选中,遇事感激,无所回避,【一有于是二字】权幸畏敛,不敢挠法干政,而上得益与大臣图议。

明年,屡下诏书,劝农桑,兴学校,革弊修废,而天下悚然,知上之求治矣,于此之时,言事之臣,无日不进见,而公之补益为尤多。

四年,以右正言直史馆,出知福州以便亲,遂为福建路转运使,复古五塘以溉田,民以为利,为公立生祠于塘侧,又奏减闽人五代时丁口税之半。

丁父忧,服除,判三司盐铁勾院,复修起居注。

今(应作会)参知政事唐公介时为御史,以直言忤旨,贬春州别驾,廷臣无敢言者,公独论其忠,人皆危之,而上悟意解,唐公得改英州,遂复召用。

皇佑四年,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御史吕景初、吴中复、马遵坐论梁丞相适罢台职,除他官,公封还辞头,不草制,其后屡有除授,非当者,必皆封还之。

而上遇公益厚,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贤可知,命特赐冠帔以宠之。

至和元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三年,以枢密直学士知泉州,徙知福州。

未几,复知泉州。

公为政精明,而世【一作于】闽人【一有尤字】知其风俗,至则礼其士之贤者,以劝学兴善而变民之故,除其甚害。

往时闽人【一作士】多好学,而专用赋以应科举,公得先生周希孟,以经术传授,学者常至数百人,公为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延见处士陈烈,尊以师礼,而陈襄、郑穆方以德行着称乡里,公皆折节下之。

闽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而奸民游手无赖子,幸而贪饮食,利钱财,来者无限极,往往至数百千人,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公曰:“弊有大于此邪!“即下令禁止。

至于巫觋主病盅毒杀人之类,皆痛断绝之,然后择民之聪明者,教以医药,使治疾病。

其子弟有不率教令者,条其事,作五戒以教谕之,久之,闽人大便。

公既去,闽人相率诣州,请为公立德政碑,吏以法不许,谢即退,而以公善政私刻于石,曰俾我民不忘公之德。

嘉佑五年,召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三司。

开封世称省府,为难治,而易以毁誉,居者不由以迁,则由以败,而败者十常四五,公居之,皆有能名,其治京师,谈笑无留事,尤喜破奸【一有发作】隐,吏不能欺,至商财利,则较天下盈虚出入,量力以制用,必使下完而上给,下暨百司因习蠹弊,切磨划剔,久之,薄书纤悉纪纲条目皆可法。

七年季秋,大享明堂,后数月,仁宗崩,英宗即位,数大赏赉,及作永昭陵,皆猝办于县官经费外,公应烦,愈闲暇若有余,而人不知劳,遂拜三司使。

居二岁,以母老,求知杭州,即拜端明殿学士以往。

三年,徙南京留守,未行,丁母夫人忧。

明年八月某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六。

  蔡氏之谱,自晋从事中郎克以来,世有显闻。

其后中衰,隐德不仕。

公年十八,以农家子举进士,为开封第一,名动京师。

后官于闽,典方州,领使一路,二【一作而】亲尚皆无恙,闽人瞻望咨嗟,不荣公之贵而荣其父母。

母夫人尤有寿,年九十余,饮食起居,康强如少者,岁时为寿,母子鬓发皆皤然,而命服金紫,煌煌如也。

至今闽人之为子者,必以夫人祝其亲,为父母者必以公教其子也。

公于朋友重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以哭,尽哀乃止。

尝会饮会灵东园,坐客有射矢误【一有中】伤人者,客遽指为公矢,京师喧然,事既闻,上【一又有上字】以问公,公即再拜愧谢,终不自辩,退亦未尝以语人。

公为文章,清遒粹美,有文集若干卷,工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书。

故其残章断稿,人悉珍藏,而仁宗尤爱称之,御制元舅陇西王碑文,诏公书之。

其后,命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又敕公书,则辞不肯书,曰,此待诏职也。

公累官至礼部侍郎,既卒,翰林学士王珪等十余人列言公贤,其亡可惜,天子新即位,未及识公而闻其名久也,为之恻然。

特赠吏部侍郎,官其子旻为秘书省正字,孙传【一作傅】及弟之子均,皆守将作监主薄,而优以赙恤,以旻尚幼,命守吏助给其丧事。

曾祖讳显皇,不仕;祖讳恭,赠工部员外郎;父讳琇,赠刑部侍郎。

母夫人卢氏,长安郡太君;夫人葛氏,永嘉郡君。

子男三人,曰匀,将作监主薄,曰旬,大理评事,皆先公卒,幼子旻也。

女三人,一适著作佐郎谢仲规,二尚幼,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公于莆田县某乡将军山。

铭曰:

  谁谓闽远,而多奇产,产非物宝,惟士之贤,嶷嶷蔡公,其人杰然,奋躬当朝,谠言正色,出入左右,弥缝补益【一作阙】,间归于闽,在政在人,食不畏盅,丧不忧贫,疾者有医,学者有师,问谁使然,孰不公思,有高其坟,有拱其木,凡闽之人,过者必肃。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十五

  游九鲤湖日记   #

  明 徐霞客   #

  浙闽之游旧矣!余志在蜀之峨眉,粤之桂林,及太华、恒岳诸山;若罗浮、衡岳次也;至越之五泄、闽之九漈又次也。

然蜀广闽中,母老道远,未能卒游。

衡湘可以假道,不必专游。

计其近者,莫若由江郎二石抵九漈。

遂以庚申午节后一日,期芳若叔父启行。

正枫亭荔枝新熟时也。

  二十二日,始过江山之青湖。

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骞腾。

问之,即江郎山也。

望之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

已复半岐,其首根直剖下。

迫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

移步换形,与云天同幻矣。

夫雁荡灵峰,黄山石笱,森立峭拔,已为瑰观。

然俱在深谷中,诸峰互相掩映,反失其奇。

即缙云鼎湖,穹然独起,势更伟峻。

但步虚山即峙于旁,各不相降,远望若与为一,不若此峰特出众山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其奇也。

  六月初七日抵兴化府。

  初八日,出莆郡西门,西北行五里,登岭四十里至莒溪,降陟不啻数岭矣。

莒溪,即九漈下游。

过莒溪公馆二里,由右上,步过溪。

又二里,一侧径西向山坳。

北复有一蹬可转上山。

时山深日酷,路绝人行,迷不知所往。

余意鲤湖之水历九漈而下,上跻必有奇景,遂趋石蹬道。

芳叔与奴辈惮高陟,皆以为误。

顷之,境渐塞,彼益以为误。

而余行益励,既而愈上愈高,杳无所极。

烈日熏铄,余亦自苦倦矣!数里,跻岭头,以为绝顶也。

转而西山之上高峰复有倍此者。

循山屈曲行三里,平畴荡荡,正似武陵误入,不复知在万峰顶上也。

  中道有亭,西来为仙游道,东即余所行。

南过通仙桥,越小岭而下为公馆,为钟鼓楼之蓬莱石,则雷轰漈在焉。

涧出蓬莱石旁,其底石平如砺,水漫流石面,匀如铺设。

少下而平者多注,其间圆穴为灶,为臼,为樽,为井,皆以丹名,九仙遗也。

平流至此,忽下坠湖中,如万马初发,诚有雷霆之势,则第一漈之奇也。

  九仙祠即峙其西,前临鲤湖。

湖不甚浩荡,而澄碧一泓于万山之上。

围青漾翠,造物之蕴灵亦异矣。

祠右有石鼓、元珠、古梅洞诸胜。

梅洞在祠侧,驾大石而成者。

有罅成门,透而上,旧有九仙阁。

阁前旧有水晶官,今俱圮。

当祠而隔湖下坠,则二漈至九漈之水也。

  余循湖右行,已至第三漈,急与芳叔返,曰:“今夕当淡神休力,静晤九仙。

劳心目以奇胜,且俟明日也。

“返祠,往蓬莱石,洗足步涧中,石濑平旷,清流轻浅。

十洲二岛,竟褰衣而涉也。

晚坐祠前,新月正悬峰顶。

俯挹平湖,神情俱朗,静中沨沨,时触雷漈声。

是夜祈梦祠中。

  初九日辞九仙,下穷九漈。

九漈去鲤湖且数里,三漈而下,久已道绝。

数月前,莆田祭酒尧俞,令陆善开复鸟道,直通九漈出莒溪,悔昨不由侧径溯漈而上,及纡从大道,坐失此奇,遂束装改途竟出九漈。

瀑布为二漈,在湖之南,正与九仙祠相对。

湖穷而水由此飞坠深峡,峡石如劈,两崖壁立万仞。

水初出湖,为石所扼,势不得同,怒从空坠,飞喷冲激,水石各极雄观。

再下为第三漈之珠帘,泉景与瀑布同。

右崖有亭曰:“观澜”。

一石曰:“天然座”,亦有亭覆之。

从此下岭涧,盘折峡中,峡壁上覆下宽,珠帘之水从正面坠下,玉柱之水从旁霭沸溢,两泉并悬峡壁上梢。

铁障四围,上与天并,玉龙双舞,下极潭漈。

潭水深泓澄碧,虽小于鲤湖,而峻壁环锁,瀑流交映,集奇撮胜,谁此为最,所谓第四漈也。

  初至涧底,芳叔急于出峡,坐视峡口不复入。

余独缘涧石而进,踞潭边石上,仰视双瀑从空夭矫。

崖石上覆如瓮口。

旭日正在崖端,与颓波突浪掩晕流辉,俯仰应接不能舍去。

循涧复下,忽两峡削起,一水斜回。

涧右之路已穷,左望有木板飞架危矾断蹬间,乱流而渡,可以攀跻。

遂涉涧从左,则五漈之石门矣。

两崖至是,壁凑仅容一线,欲合不合,欲开不开,下涌奔泉,上碍云影,人缘陟其间,如猴猿然,阴风吹之,凛凛欲坠,盖自四漈来,山深路绝,幽峭已极,惟闻泉声鸟语耳。

出五漈,山势渐开,涧右危嶂屏列。

左侧飞凤回翔对之,乱流绕其下,或为澄潭,或为倒峡。

若六漈之五星,七漈之飞凤,作八漈之盘石,九漈之将军岩,皆次第得名矣。

然一带云蒸霞蔚,得趣故在山水中,岂必刻迹而求乎?盖水乘峡展,既得自恣。

其旁崩崖颓石,斜插为岩,横架为室,层迭成楼,屈曲成洞。

悬则瀑,环则流,潴则泉。

皆可坐、可卧、可倚、可濯,荫竹木而云烟,数里之间,目不能移,足不能前者竞目。

每历一处,见有别穴,必穿岩通隙而入,曲达旁疏,不可一境穷也。

若水之或悬、或淳、或翼飞、或叠注。

即匡庐三叠,雁荡龙湫,各以一长擅胜,未若此山微体皆具也。

  出九漈,洞涧依山转东向五里,始有耕耘樵石之家。然见人至,未有不惊讶者。又五里,至莒溪之右,步出间道。

  初十日,过蒜岭驿至渔溪,闻宏路西十里有石竹山,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

闽有"春游石竹,秋游九鲤"语。

虽未合其时,然不可失之交臂也。

乘兴遂行,以宏路去此尚十五里,乃宿渔溪。

  十一日至黎坡铺,即从小路为石竹游。

西向山五里,越一小岭,又去五里,渡溪即石竹南麓。

循麓西转,仰见峰顶耸崖,如攒如劈。

西北行久之,有楼傍山。

西向乃登山道也。

石蹬颇峻,遂短衣历级而上。

蹬道曲折,木石荫翳,虬枝老藤,盘结危石欹崖之上,啼猿上下应答不绝。

忽有亭突踞危石,拔回凌虚,无与为双,亭当山之半。

再折,石级巍然直上。

级穷,则飞岩 覆垂半空。

再上两折,入石洞,侧门出即九仙阁。

轩敞雅洁,左为僧庐,俱倚山凌空,可徙倚凭眺。

阁后五六峭峰高立,高皆数十丈,每峰各去二、三尺。

峰罅石壁如削成,路屈曲罅中,可透漏各峰之顶。

松偃藤延,纵目成胜。

僧供茗芳逸,山所产也。

侧径下至垂岩,路左更有一径。

余曰:“此必有异。

“从之,果一石洞嵌空立,穿洞而下,即至半山亭。

下山出宏路而返。

  是游也,为日六十有三,历省二,经县十九,府十一,游名山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