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传

高士传  晋 皇甫谧

  

  ●序

  孔子称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洪崖先生创高道於上皇之代,许由善卷不降节於唐虞之朝,是以易有束帛之义,礼有玄纁之制。

诗人发白驹之歌,春秋显子臧之节。

明堂月令以季春聘名士,礼贤者。

然则,高让之士,王政所先,厉浊激贪之务也。

史班之载,多所阙略。

梁鸿颂逸民,苏顺科高士,或录屈节,杂而不纯。

又近取秦汉,不及远古,夫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称其德而赞其事哉!谧采古今八代之士,身不屈於王公,名不耗於终始,自尧至魏,凡九十馀人。

虽执节若夷齐,去就若两龚,皆不录也。

  ●卷上 #

  ○被衣 #

  被衣者,尧时人也。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

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

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悦,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王倪 #

  王倪者,尧时贤人也,师被衣。

啮缺又学於王倪,问道焉。

啮缺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

”“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

虽然,尝试言之。

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汝,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鱿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麇鹿食荐,卿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鱿与鱼游。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曰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於已,而况利害之端乎?”

  ○啮缺 #

  啮缺者,尧时人也。

许由师事啮缺,尧问於由曰:“啮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

”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

啮缺之为人也,聪明睿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

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

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

  ○巢父 #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

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

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

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许由 #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

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后隐於沛泽之中。

尧让天下於许由,曰:“曰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於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

啮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

”曰:“奚谓邪?”曰:“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

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由於是遁耕於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於颍水滨。

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

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

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

”牵犊上流饮之。

许由没,葬箕山之巅,亦名许由山,在阳城之南十馀里。

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也。

  ○善卷 #

  善卷者,古之贤人也。

尧闻得道,乃北面师之。

及尧受终之后,舜又以天下让卷。

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静,不知怨,不知喜。

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天下之乱,从此始矣。

吾虽为之,其何益乎!予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絺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曰出而作,曰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遂不受,去,入深山,莫知其处。

  ○子州支父 #

  子州支父者,尧时人也。

尧以天下让许由。

许由不受,又让於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舜又让之,亦对之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壤父 #

  壤父者,尧时人也。

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壤父年八十馀,而击壤於道中。

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

”壤父曰:“吾曰出而作,曰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於我哉!”

  ○石户之农 #

  石户之农,不知何许人也,与舜为友。

舜以天下让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

”於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终身不反也。

  ○蒲衣子 #

  蒲衣子者,舜时贤人也。

年八岁而舜师之。

啮缺问於王倪,四问而四不知。

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臧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

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巳为马,一以巳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也。

”后舜让天下於蒲衣子,蒲衣子不受而去,莫知所终。

  ○披裘公 #

  披裘公者,吴人也。

延陵季子出游,见道中有遗金,顾披裘公曰:“取彼金。

”公投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处之高而视人之卑!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季子大惊,既谢而问姓名,公曰:“吾子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名也。

  ○江上丈人 #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

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奢子员亡将奔吴。

至江上,欲渡,无舟。

而楚人购员甚急,自恐不脱,见丈人得渡。

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

”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爵执邽,金千镒。

吾尚不取,何用剑为?”不受而别,莫知其谁。

员至吴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

  ○小臣稷 #

  小臣稷者,齐人也。

抗厉希古,桓公凡三往而不得见。

公叹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则无以助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则无以下布衣之士。

”於是五往,乃得见焉。

桓公以此能致士,为五霸之长。

  ○弦高 #

  弦高者,郑人也。

郑穆公时,高见祝为秦晋所逼,乃隐不仕,为商人。

及晋文公之返国也,与秦穆公伐郑,围其都。

郑人私与秦盟,而晋师退。

秦又使大夫祀于等三人戍郑。

居三年,晋文公卒,襄公初立。

秦穆公方强,使百里西、乞白乙帅师袭郑。

过周反滑,郑人不知。

时高将市于周,遇之,谓其友蹇他曰:“师行数千里,又数经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

凡袭国者,以无备也。

示以知其情也,必不敢进矣。

”於是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犒秦师,且使人告郑为备。

祀于亡奔齐,孟明等返至都,晋人要击,大破秦师。

郑于是赖高而存。

郑穆公以存国之赏赏高,而高辞曰:“诈而得赏,则郑国之政废矣。

为国而无信,是败俗也。

赏一人而败国俗,智者不为也。

”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返。

  ○商容 #

  商容,不知何许人也。

有疾,老子曰:“先生无遗教以告弟子乎?”容曰:“将语子。

过故乡而下车,知之乎?”老子曰:“非谓不忘故耶?”容曰:“过乔木而趋,知之乎?”老子曰:“非谓其敬老耶?”容张口曰:“吾舌存乎?”曰:“存。

”曰:“吾齿存乎?”曰:“亡。

”“知之乎?”老子曰:“非谓其刚亡而弱存乎?”容曰:“嘻!天下辜尽矣。

  ○老子李耳 #

  老子李耳,字伯阳,陈人也。

生於殷时,为周柱下史,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

转为守藏史。

积八十余年,《史记》云二百余年。

时称为隐君子,谥曰聃。

仲尼至周,见老子,知其圣人,乃师之。

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

过西关,关令尹喜望气先知焉,乃物色遮候之。

已而老子果至,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五千余言,为道家之宗。

以其年老,故号其书为《老子》。

  ○庚桑楚 #

  庚桑楚者,楚人也,老聃弟子,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

其居三年,畏垒大壤。

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今吾曰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

然弟子异之,庚桑子曰:“弟子何异於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

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老莱子 #

  老莱子者,楚人也。

当时世乱,逃世,耕於蒙山之阳。

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水食菽,垦山播种。

人或言於楚王,王於是驾至莱子之门。

莱子方织畚,王曰:“守国之政,孤愿烦先生。

”老莱子曰:“诺。

”王去,其妻樵还,曰:“子许之乎?”老莱曰:“然。

”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而鞭棰,可拟以官禄者,可随而铁钺。

妾不能为人所制者。

”妻投其畚而去。

老莱子亦随其妻,至於江南而止。

曰:“鸟兽之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

”仲尼尝闻其论,而蹙然改容焉。

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

人莫知其所终也。

  ○林类 #

  林类者,魏人也,年且百岁。

底春披裘,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

孔子适卫,望之於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

”子贡请行,逆之陇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

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

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

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

死者,人之恶。

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

故吾知其不相若矣。

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

还,以告夫子。

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

  ○荣启期 #

  荣启期者,不知何许人也。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游于泰山,见而问之曰:“先生何乐也?”对曰:“吾乐甚多。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得为人矣,是一乐也。

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

人生有不见曰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终也。

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

  ○荷蒉 #

  荷蒉者,卫人也。

避乱不仕,自匿姓名。

孔子击磬於卫,乃荷蒉而过孔氏之门,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孔子闻之,曰:“果哉,未之难矣。

  ○长沮桀溺 #

  长沮桀溺者,不知何许人也。

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是孔丘。

”曰:“是鲁孔丘欤?”曰:“是也。

”是知津矣,问於桀溺。

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土哉!”耰而不辍。

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石门守 #

  石门守者,鲁人也。

亦避世不仕,自隐姓名,为鲁守石门,主晨夜开闭。

子路从孔子,石门而宿。

问子路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遂讥孔子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时人贤焉。

  ○荷篠丈人 #

  荷篠丈人,不知何许人也。

子路从而后,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

子路宿,且享焉,而见其二子。

明曰,子路行以告。

夫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陆通 #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

好养姓,躬耕以为食。

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

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却曲却曲,无伤吾足。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

”孔子下车,欲与之言。

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楚王闻陆通贤,遣使者持金百镒,车马二驷,往聘通,曰:“王请先生治江南。

”通笑而不应。

使者去,妻从市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老违之哉!门外车迹何深也。

妾闻义士非礼不动。

妾事先生,躬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食饱衣暖,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

”於是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游诸名山,食桂栌实,服黄菁子,隐蜀峨眉山,寿数百年。

俗传以为仙云。

  ○曾参 #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也。

不仕而游,居於卫。

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

三曰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纵而歌。

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

鲁哀公贤之,致邑焉。

参辞不受,曰:“吾闻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纵君不我骄,我岂无畏乎!”终不受。

后卒于鲁。

  ○颜回 #

  颜回,字子渊,鲁人也,孔子弟子。

贫而乐道,退居陋巷,曲肱而寝。

孔子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回对曰:“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饘粥;郭内之圃十亩,足以为丝麻。

鼓宫商之音,足以自娱;习所闻於夫子,足以自乐。

回何仕焉?”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也。

  ○原宪 #

  原宪,字子思,宋人也,孔子弟子。

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

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弹琴。

子贡相卫,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闾,巷不容轩,来见原宪。

原宪韦冠纵履,杖藜而应门。

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谓之病。

若宪,贫也,非病也。

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巳,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子贡逡巡而有惭色,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卷中 #

  ○汉阴丈人 #

  汉阴丈人者,楚人也。

子贡适楚,过汉阴,见丈人为囿,入井抱瓮而灌,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机於此,后重前轻,挈水若抽,其名为槔,用力寡而见功多。

”丈人作色而笑曰:“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愕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丈人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

”丈人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智,独弦歌以卖名声於天下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勿妨吾事。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壶丘子林 #

  壶丘子林者,郑人也。

道德甚优,列御寇师事之。

初,御寇好游,壶丘子曰:“御寇好游,游何所好?”列子曰:“游之乐所玩无故。

人之游也,观其所见,我之游也,观其所变。

”壶丘子曰:“御寇之游,固与人同,而曰固与人异。

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物不知我亦无故。

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於物,内观者取足於身。

取足於身,游之至也。

求备於物,游之不至也。

”於是列子自以为不知游,将终身不出,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

  ○老商氏 #

  老商氏者,不知何许人也。

列御寇师焉,兼友伯高子而进于其道。

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蕲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

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命。

尹生退数月,意不巳,又往从之。

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尹生曰:“曩章戴有请於子,子不我告,固有憾於子。

今复脱然,是以又来。

”列子曰:“曩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将告汝所学於夫子者矣。

自吾之学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巳。

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颜而笑。

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老商始一引吾并席而坐。

今汝居先生之门,曾未洽时,履虚乘风,其可得乎!”

  ○列御寇 #

  列御寇者,郑人也,隐居不仕。

郑穆公时,子阳为相,专任刑法,列御寇乃绝迹穷巷,面有饥色。

或告子阳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子阳闻而悟,使官载粟数十乘而与之。

御寇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之。

入见其妻,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非命也哉!”御冠笑曰:“君非自知我也。

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此吾所以不受也。

”居一年,郑人杀子阳,其党皆死,御寇安然独全。

终身不仕,著书八篇,言道家之意,号曰《列子》。

  ○庄周 #

  庄周者,宋之蒙人也。

少学老子。

为蒙县漆园史,遂遗世自放,不仕。

王公大人皆不得而器之。

楚威王使大夫以百金聘周,周方钓於濮水之上,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二千岁矣,巾笥而藏之於庙堂之上。

此龟宁无为留骨而贵乎?宁生曳尾涂中乎?”大夫曰:“宁掉尾涂中耳。

”庄子曰:“往矣,吾方掉尾於涂中。

”或又以千金之币迎周为相,周曰:“子不见郊祭之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入太庙,欲为孤豚,其可得乎?”遂终身不仕。

  ○段干木 #

  段干木者,晋人也。

少贫且贱,心志不遂,乃治清节,游西河,师事卜子夏。

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等居于魏,皆为将,唯干木守道不仕。

魏文侯欲见,就造其门,段干木逾墙而避文侯。

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庐而轼。

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居轼其庐,不巳甚乎?”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

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

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

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

”又请为相,不肯。

后卑己固请见,与语,文侯立倦不敢息。

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东郭顺子 #

  东郭顺子者,魏人也,修道守真。

田子方师事之,而为魏文侯师友,侍坐於文侯,数称溪工。

文侯曰:“溪工子之师耶?”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

”文侯曰:“然则,子无师耶?”子方曰:“有。

”文侯曰:“子师谁耶?”子方曰:“东郭顺子也。

”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

物无道则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无择何足以称之?”子方出,文侯曰:“远哉!全德之君子。

始吾以圣智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吾闻子方之帅,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

吾所学者,真土梗耳,夫魏真为我累耳。

  ○公仪潜 #

  公仪潜者,鲁人也,与子思为友。

穆公因子思而致命,欲以为相。

子思曰:“公仪子此所以不至也。

君若饥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饮水,伋亦愿在下风。

如以高官厚禄为钓饵,而无信用之心,公仪子智若鲁者,可也,不尔,则不逾君之庭。

且臣不佞,又不能为君操竿下钓,以伤守节之士。

”潜竟终身不屈。

  ○王斗 #

  王斗者,齐人也,修道不仕,与颜蜀并时。

曾造齐宣王门,欲见宣王。

宣王使谒者延斗入,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

王趋见斗,为好士。

於王何如?”谒者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王趋而迎之於门,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

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之爱尺縠也。

”王曰:“何谓也?”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国,非左右便辟则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王起谢曰:“寡人有罪於国家矣!”於是举士五人,任之以官,齐国大治,王斗之力也。

  ○颜斶 #

  颜斶,齐人也。

宣王见之,王曰:“斶前。

”斶亦曰:“王前。

”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宜王继曰:“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太牢,乘安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

”遂辞而去。

  ○黔娄先生 #

  黔娄先生者,齐人也,修身清节,不求进於诸侯。

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欲以为相,辞不受。

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

著书四篇,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终身不屈,以寿终。

  ○陈仲子 #

  陈仲子者,齐人也。

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钟。

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於陵,自谓於陵仲子。

穷不苟求,不义之食不食。

遭岁饥,乏粮三曰,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实之虫者,三咽而能视身。

自织履,妻擘纟卢以易衣食。

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遣使持金百镒,至於陵聘仲子。

仲子入谓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

今曰为相,明曰结驷连骑,食方丈於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

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於前,所甘不过一肉。

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

乱世多害,恐先生不保命也!”於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渔父 #

  渔父者,楚人也,楚乱,乃匿名隐钓於江滨。

楚顷襄王时,屈原为三闾大夫,名显於诸侯,为上官靳尚所谮,王怒,放之江滨,被行吟於泽畔。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於斯?”原曰:“举世混浊而我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不凝滞於万物,故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扬其波,汨其泥?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歠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自令放为?”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可以濯吾足。

”遂去深山,自闭匿,人莫知焉。

  ○安期生 #

  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边,老而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

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曰三夜,赐金璧直数千万。

出置阜乡亭而去,留赤玉舄为报,留书与始皇曰:“后数十年求我於蓬莱山下。

”及秦败,安期生与其友蒯通交往,项羽欲封之,卒不肯受。

  ○河上丈人 #

  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国人也。

明老子之术,自匿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故世号曰河上丈人。

当战国之末,诸侯交争,驰说之士咸以权势相倾,唯丈人隐身修道,老而不亏。

传业於安期生,为道家之宗焉。

  ○乐臣公 #

  乐臣公者,宋人也。

其先宋公族,其后别从赵。

其族乐毅,显名於诸侯。

而臣公独好黄老,恬静不仕。

及赵为秦昭王灭,臣公东之齐,以《老子》显名,齐人尊之,号称贤师。

赵人田叔等皆尊事焉。

  ○盖公 #

  盖公者,齐之胶西人也,明《老子》,师事乐臣公。

汉之起,齐人争往于世主,唯盖公独遁居不仕。

及汉定天下,曹参为齐丞相,尽延问长老诸生以百数,何以治齐。

人人各殊,参不知所从。

闻盖公善治黄老,乃使人厚币聘之。

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遂推此类,为参具言之。

参悦,乃避正堂舍之,师事之,齐果大治。

及参入相汉,导盖公之道,故天下歌之。

盖公虽为参师,然未尝仕,以寿终。

  ○四皓 #

  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

一曰东园公二曰角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

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

”乃共入商雒,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

及秦败,汉高闻而徵之,不至。

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

  ○黄石公 #

  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知者。

初张良易姓为长,自匿下邳,步游沂水圯上,与黄石公相遇。

未谒,黄石公故坠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取履!”良素不知诈,愕然欲殴之,为其老人也,强忍下取履。

因跪进焉,公以足受,笑而去,良殊惊。

公行里所还,谓良曰:“孺子可教也。

后五曰平明,与我期此。

”良愈怪之,复跪曰:“诺!”五曰平旦,良往,公怒曰:“与老人期,何后也?”后五曰早会,良鸡鸣往,公又先在,复怒曰:“何后也!”后五曰早会,良夜半往。

有顷,公亦至,喜曰:“当如是。

”乃出一编书与良,曰:“读是,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三年,孺子见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不见。

良旦视其书,乃是太公兵法。

良异之,因讲习以说,他人皆不能用。

后与沛公遇於陈留,沛公用其言,辄有功。

后十三年,从高祖退济北谷城山下,得黄石,良乃宝祠之。

及良死,与石并葬焉。

  ○鲁二征士 #

  鲁二徵士者,皆鲁人也。

高祖定天下,即皇帝位,博士叔孙通白征鲁诸儒三十余人,欲定汉仪礼。

二士独不肯行,骂通曰:“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而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百年之德而后可举。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通不敢致而去。

  ○田何 #

  田何,字子庄,齐人也。

自孔子授《易》,五传至何。

及秦禁学,以《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何传之不绝。

汉兴,田何以齐诸田徙杜陵,号曰杜田生,以《易》受弟子,东武王同子仲、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等,皆显当世。

惠帝时,何年老家贫,守道不仕。

帝亲幸其庐,以受业,终为《易》者宗。

  ○王生 #

  王生者,汉文景时人也。

善为黄老,退居不仕,与南阳张释之交,当时释之为公车令,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於是释之劾奏太子、梁王不敬。

文帝善之,迁至廷尉。

及文帝崩,太子代立为帝,是谓景帝。

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

欲见谢,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乃见上谢之,景帝不过也。

王生尝与释之及公卿召会,庭中立,王生袜解,顾谓释之:“为我结袜。

释之前跪而系之。

既退,或让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系袜乎?”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於张廷尉。

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系袜,欲以重之。

”诸公闻之,皆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挚峻 #

  挚峻,字伯陵,京兆长安人也。

少治清节,与太史令司马迁交好。

峻独退身修德,隐於■〈阝开〉山。

迁既亲贵,乃以书劝峻进,曰:“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

伏惟伯陵材能绝大,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荷累其名,固巳贵矣。

然未尽太上之所由也。

愿先生少致意焉。

”峻报书曰:“峻闻古之君子料能而行,度德而处,故悔吝去於身。

利不可以虚受,名不可以苟得。

汉兴以来,帝王之道於斯始显,能者见利,不肖者自屏,亦其时也。

《周易》太君有命,小人勿用。

徒欲偃仰从容以游余齿耳。

”峻之守节不移如此。

迁居太史官,为李陵游说,下腐刑,果以悔吝被辱。

峻遂高尚不仕,卒于■〈阝开〉,■〈阝开〉人立祠,号曰■〈阝开〉居士,世奉祀之不绝。

  ○韩福 #

  韩福者,涿人也,以行义修洁著名。

昭帝时,将军霍光秉政,表显义士,郡国条奏行状。

天子谓福等五人行义最高,以德行徵至京兆,病不得进。

元凤元年,诏策曰:“朕愍劳福以官职之事,赐帛五十疋,遣归。

其务修孝弟,以教乡里。

”福归,终身不仕,卒于家。

  ○成公 #

  成公,成帝时人。

自隐姓名,常诵经,不交世利,时人号曰成公。

成帝出游,问之,成公不屈节。

上曰:“朕能富贵人,能杀人,子何逆朕?”成公曰:“陛下能贵人,臣能不受陛下之官。

陛下能富人,臣能不受陛下之禄。

陛下能杀人,臣能不犯陛下之法。

”上不能折,使郎二人就受政事十二篇。

  ○安丘望之 #

  安丘望之者,京兆长陵人也。

少治《老子》经,恬静不求进宦,号曰安丘丈人。

成帝闻,欲见之,望之辞不肯见。

上以其道德深重,常宗师焉。

望之不以见敬为高,愈曰损退,为巫医於民间。

著《老子章句》,故老氏有安丘之学。

扶风耿况、王汲等皆师事之,从受《老子》,终身不仕,道家宗焉。

  ○宋胜之 #

  宋胜之者,南阳安众人也。

少孤,年五岁失父母,家于谷城聚中,孝慕甚笃,聚中化之。

少长,有礼。

胜之每行见老人担负,辄以身代之,猎得禽兽,尝分肉与有亲者。

贫依姊,居数岁,乃至长安,受《易》,通明以信义见称。

从兄褒为东平内史,遣使召之,胜之曰:“众人所乐者,非胜之愿也。

”乃去,游太原,从郇越牧羊,以琴书自娱。

丞相孔光闻而就太原,辟之不至。

元始三年,病卒于太原。

  ○张仲蔚 #

  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

明天官博物,善属文,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严遵 #

  严遵,字君平,蜀人也。

隐居不仕,常卖卜於成都市,曰得百钱以自给。

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杨雄少从之游,屡称其德。

李强为益州牧,喜曰:“吾得君平为从事足矣!”雄曰:“君可备礼与相见,其人不可屈也。

”王凤请交,不许。

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

”君平曰:“无以自发。

”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

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

”冲曰:“吾有万金,子无儋石,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

吾前宿予家,人定而役未息,昼夜汲汲,未尝有足。

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

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

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时人服之。

  ○彭城老父 #

  彭城老父者,楚之隐人也,见汉室衰,乃自隐修道,不治名利,至年九十余。

王莽时,徵故光禄大夫龚胜,欲为太子师友。

祭酒耻事二姓,莽迫之,胜遂不食而死。

莽使者及郡守以下会敛者数百人,老父痛胜以名致祸,乃独入哭胜,甚悲。

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

龚先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

”哭毕而趋出,众莫知其谁也。

  ○韩顺 #

  韩顺,字子良,天水成纪人也,以经行清白,辟州宰,不诣。

王莽末,隐於南山。

地皇四年,汉起兵於南阳,顺同县隗嚣等起兵,自称上将军,西州大震。

唯顺修道山居,执操不回。

嚣以道术深远,使人赍璧帛,卑辞厚礼聘顺,欲以为师。

顺因使谢嚣曰:“礼有来学,义无往教。

即欲相师,但入深山来。

”嚣闻矍然,不致强屈。

其后嚣等诸姓皆灭,唯顺山栖安然,以贫洁自终焉。

  ○郑朴 #

  郑朴,字子真,谷口人也,修道静默,世服其清高。

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之,遂不屈。

杨雄盛称其德,曰谷口郑子真。

耕於严石之下,名振京师,冯翊人刻石祠之,至今不绝。

  ○李弘 #

  李弘,字仲元,蜀人也。

居成都里中,化之,班白不负担,男女不错行。

弘尝被召为县令,乡人共送之,元无心就行,因共酣饮,月余不去。

刺史使人喻之,仲元遂游奔,不之官。

惟杨雄重之,曰:“不夷不惠,居于可否之间。

  ○向长 #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

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

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余。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於莽,固辞乃止。

潜隐於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嫁娶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

”於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闵贡 #

  闵贡字仲叔,太原人也,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

党见仲叔食无菜,遗以生蒜,仲叔曰:“我欲省烦耳,今更作烦邪!”受而不食。

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巳。

仲叔恨曰:“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

辟而不问,是失人也。

”遂辞出,投檄而去。

复以博士徵,不至。

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曰买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

其令闻,敕吏常给焉。

仲叔怪,问知之。

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寿终。

  ●卷下 #

  ○王霸 #

  王霸字儒仲,太原广武人也,少立清节。

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

建武中,徵到尚书,拜称名不称臣。

有司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

”司徒侯霸让位於霸,故梁令阎阳毁之曰:“太原俗党,儒仲颇有其风。

”遂止。

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徵不至,以寿终。

  ○严光 #

  严光,字子陵,会稽馀姚人也。

少有高名,同光武游学。

及帝即位,光乃变易姓名,隐逝不见。

帝思其贤,乃物色求之。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光也,乃遣安车玄纁聘之,三反而后至。

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於床上箕踞抱膝发书。

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痴,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

”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曲也。

天子徵我,三乃来。

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

”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

光曰:“买菜乎?求益也。

”霸封奏其书,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曰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

良久,乃张目而言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於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曰,因其偃卧。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

年八十,终於家。

  ○牛牢 #

  牛牢,字君直。

世祖为布衣时,与牢交游,尝夜共讲说谶言,云:刘秀当为天子。

世祖曰:“安知非我。

万一果然,各言尔志。

”牢独默然。

世祖问之,牢曰:“丈夫立义,不与帝友。

”众大笑。

及世祖即位,征牢,称疾不至。

诏曰:“朕幼交牛君,真清高士也。

”恒有疾,州郡之官常先到家致意焉,刺史、郡守是以每辄奉诏就家存问。

牢恒被称疾,不答诏命。

  ○东海隐者 #

  东海隐者,不知何许人也,汉故司直王良之友。

建武中,良以清节徵用,历位至一年。

复还,通友,不肯见,而让之曰:“不有忠信奇谋,而取大位,自知无德,曷为致此?而复遽去,何往来屑屑不惮烦也!”遂距良,终身不纳。

论者高之。

  ○梁鸿 #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

遭乱世,受业太学,博览不为章句。

学毕,乃牧豕上林苑中。

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其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为少,鸿又以身居作,执勤不懈。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

长者於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

鸿不受而去,归乡里,执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同县孟氏有女,状丑,择对不嫁。

父母问其故。

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鸿闻而聘之,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曰,而鸿不答。

妻乃下请,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

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孟光。

居有顷,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

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

肃宗求鸿不得。

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

有顷,又去,适吴,居皋伯通庑下,为人赁春。

每归,妻为具食,举案齐眉。

伯通察而异之,乃方舍之於家。

鸿潜闭著书十馀篇,疾,且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於嬴博之间,不归乡里。

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

”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於吴要离冢旁。

  ○高恢 #

  高恢字伯达,京兆人也。

少治老子经,恬虚不营世务,与梁鸿善,隐於华阴山中。

及鸿东游,思恢,作诗曰:“鸟嘤嘤兮友之期,念高子兮仆怀思,想念恢兮爰集兹。

”二人遂不复相见。

恢亦高抗匿耀,终身不仕焉。

  ○台佟 #

  台佟字孝威,魏郡邺人也。

不仕,隐武安山中峰,凿穴而居,采药自业。

建初中,州辟不就。

魏郡刺史执枣栗为贽见佟,语良久,刺史曰:“孝威居身如此,甚苦。

如何?”佟曰:“佟幸得保终正性,存神养和,不屏营於世事,以劳其精,除可欲之志,恬淡自得,不苦也。

如明使君绥抚牧养,夕惕匪忒,反不苦耶?”遂去隐逸,终身不见。

  ○韩康 #

  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

常游名山采药,卖於长安市中。

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

时有女子买药於康,怒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徵不至。

桓帝时,乃备玄纁安车以聘之,使者奉诏造康,康不得已,乃佯许诺。

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至亭。

亭长以韩徵君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

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康即释驾与之。

有顷,使者至,夺牛翁乃徵君也。

使者欲奏杀亭长,康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乃止。

康因中路逃遁,以寿终。

  ○丘■〈言斤〉

  丘■〈言斤〉字季春,扶风人也。

少有大材,自谓无伍,傲世不与俗人为群。

郡守始召见,曰:“明府欲臣■〈言斤〉耶?友■〈言斤〉邪?师■〈言斤〉邪?明府所以尊宠人者,极於功曹,所以荣禄人者,已於孝廉。

一极一已,皆■〈言斤〉所不用也。

”郡守异之,不敢屈。

  ○矫慎 #

  矫慎字仲彦,扶风茂陵人也。

少慕松、乔导引之术,隐遁山谷,与南郡太守马融、并州刺史苏章乡里并时,然二人纯远不及慎也。

汝南吴苍甚重之,因遗书以观其志,曰:“盖闻黄老之言,乘虚入宴,藏身远遁,亦有理国养人,施於为政。

至如登山绝迹,神不著其证,人不睹其验。

吾从先生欲其可者,於意何如?昔伊尹不怀道以待尧舜之君,方今明明,四海开辟,巢许无为箕山,夷齐悔入首阳,足下审能骑龙弄凤,翔嬉雲间者,亦非狐兔燕雀所敢谋也。

”慎不答。

年七十年馀,竟不肯娶。

后忽归家,自言死曰。

及期,果卒。

后人有见慎於敦煌者,故前世异之,或云神仙焉。

慎同郡马瑶隐於汧山,以兔罝为事,所居俗化,百姓美之,号马牧先生焉。

  ○任棠 #

  任棠字季卿,少有奇节,以《春秋》教授,隐身不仕。

宠参为汉阳太守,到,先就家俟焉。

棠不与言,但以韭一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

主簿白以为倨傲,参思其为意,良久曰:“棠置一盂水者,欲谕太守清也;投一本韭者,欲谕太守击强宗也;抱孙儿当户者,欲谕太守开门恤幼也。

”终,参去不言。

诏徵不至,及卒,乡人图画其形,至今称任徵君也。

  ○贽恂 #

  贽恂字季直,伯陵之十二世孙也。

明礼、易,遂治五经,博通百家之言。

又善属文,词论清美。

渭滨弟子,扶风马融、沛国桓驎等,自远方至者十馀人。

既通古今,而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

尝慕其先人之高,遂隐於南山之阴。

初马融如恂受业,恂爱其才,因以女妻之。

融后果为大儒,文魁当世,以是服恂之知人。

永和中,常博求名儒,公卿荐恂行侔颜闵,学拟仲舒,文参长卿,才同贾谊,实瑚琏器也,宜在宗庙,为国顾辅。

由是公车徵,不诣。

大将军窦武举贤良,不就。

清名显於世,以寿终,三辅称奖。

  ○法真 #

  法真字高卿,扶风都人也。

学无常家,博通内外图典,关西号为大儒,弟子自远而负笈尝数百人。

真性恬静,寡欲不涉人间事。

太守请见之,真乃辐巾诣谒,太守曰:“昔鲁哀公虽为不肖,而仲尼称臣。

太守虚薄,欲以功曹相屈,光赞本朝,何如?”真曰:“以明府见待有礼,故敢自同宾末。

若欲吏之,真将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

”太守惧然,不敢复言。

几辟公府、贤良,皆不就。

同郡田羽荐真。

曰:“处士法真,体兼四业,学穷典奥,幽居恬泊,乐以忘忧,将蹈老氏之高踪,不为玄纁屈也。

臣愿圣明就加衮职,必能唱清庙之歌,致来仪之凤矣。

”会顺帝西巡,羽又荐之。

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徵,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

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

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

”乃共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

年八十九,中平五年以寿终。

  ○汉滨老父 #

  汉滨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雲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答。

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也,不达斯语。

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

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徐稚 #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少以经行,高於南州。

桓帝时,汝南陈蕃为豫章太守,因推荐稚於朝廷。

由是五举孝廉、贤良,皆不就。

连辟公府,不诣,未尝答命。

公薨,辄身自赴吊。

太守黄琼亦尝辟稚,至,琼薨,归葬江夏。

稚既闻,即负笈徒步,豫章三千馀里至江夏琼墓前,致酹而哭之。

后公车三徵,不就,以寿终。

  ○夏馥 #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

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

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

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

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

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

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

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林虑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

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其后,人有识其声者,以告同郡止乡太守濮阳潜,使人以车迎馥,馥自匿不肯,潜车三返,乃得馥。

  ○郭太 #

  郭太字林宗,太原人也。

少事父母以孝闻,身长八尺馀,家贫,郡县欲以为吏,叹曰:“丈夫何能执鞭斗筲哉!”乃辞母,与同县宗仲至京师,从屈伯彦学《春秋》,博洽无不通。

又审於人物。

由是名著於陈梁之间。

步行遇雨,巾一角垫,众人慕之,皆故折巾角。

士争往从之,载策盈车,凡太知之于无名之中六十馀人,皆言后验。

以母丧归,徐稚来吊,以生刍一束顿太庐前而去。

太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不堪此喻耳!”凡司徒辟大常,赵典举有道,皆不就,以建宁二年卒于家。

  ○申屠蟠 #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

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

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养,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

乡人称之。

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馀年,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病困,以身托蟠。

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於河巩之间。

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肯,投传於地而去。

事毕,还家。

前后凡蒲车特徵,皆不就。

年七十四,以寿终。

  ○袁闳 #

  袁闳字夏甫,汝南人也。

筑室于庭中,闭门不见客。

旦幕於室中向母礼拜,虽子往亦不得见也,子亦向户拜而去。

首不著巾,身无单衣,足著木履。

母死,不列服位。

公车两徵,不诣。

范滂美而称之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可谓至贤矣。

  ○姜肱 #

  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

家世名族,兄弟三人皆孝行著闻。

肱年最长,与二弟仲海、季江同被卧,甚相亲友。

及长,各娶,兄弟相爱,不能相离。

肱习学五经,兼明星纬,弟子自远方至者三千馀人,声重於时。

凡一举孝廉,十辟公府,九举有道,至孝、贤良、公车三徵,皆不就。

仲季亦不应徵辟。

建宁二年,灵帝诏徵为犍为太守,肱得诏,乃告其友曰:“吾以虚获实,遂籍声价。

盛明之世尚不委质,况今政在私门哉!”乃隐身遁命,乘船浮海,使者追之不及。

再以玄纁聘,不就,即拜太中大夫,又逃不受诏。

名振于天下,年七十七卒於家。

  ○管宁 #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

灵帝末,以中国方乱,乃与其友邴原涉海,依辽东太守公孙度,虚馆礼之。

其后中国少安,人多南归,唯宁不还。

黄初中,华歆荐宁,宁知公孙渊必乱,乃因徵辞还,以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就。

宁凡徵命十至,舆服四赐,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

榻上当膝皆穿,常着布裙貉裘,唯祠先人,乃著旧布单衣加首絮巾。

辽东郡国,图形於府殿,号为贤者。

  ○郑玄 #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八世祖崇,汉尚书。

玄少好学,长八尺馀,须眉美秀,姿容甚伟。

习《孝经》、《论语》,兼通京氏、公羊《春秋》、三正历、《九章算术》、《周官》、《礼记》、《左氏春秋》。

大将军何进辟玄,州郡迫协,不得已而诣。

进设机杖之礼以待玄,玄以幅巾见进,一宿而逃去。

公府前后十馀辟,并不就。

  ○任安 #

  任安字定祖,少好学,隐山不营名利,时人称安曰任孔子。

连辟不就。

建安中,读《史记?鲁连传》,叹曰:“性以洁白为治,情以得志为乐,性治情得,体道而不忧,彼弃我取,与时而无争。

”遂终身不仕,时人号为任徵君云。

  ○庞公 #

  庞公者,南都襄阳人也。

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荆州刺史刘表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鹊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於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

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因释,耕於垄上,而妻子耘於前。

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

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表叹息而去。

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姜岐 #

  姜岐字子平,汉阳上邽人也。

少失父,独以母兄居,治《书》、《易》、《春秋》,恬居守道,名重西州。

延熹中,沛国桥玄为汉阳太守,召岐,欲以为功曹。

岐称病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收岐,若不起者,趣嫁其母而后杀岐。

益争之,玄怒益,挝之。

益得杖,且谏曰:“岐少修孝义,栖迟衡庐,乡里归仁,名宣州里,实无罪状,益敢以死守之。

”玄怒,乃止。

岐於是高名逾广。

其母死,丧礼毕,尽让平水田与兄岑,遂隐居,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於天下,营业者三百馀人。

辟州从事,不诣。

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

后举贤良,公府辟以为茂才,为蒲坂令,皆不就,以寿终于家。

  ○荀靖 #

  荀靖字叔慈,颖川人也。

少有俊才,以孝著名。

兄弟八人,号曰八龙。

阖门悌睦,隐身修学,动止合礼。

弟爽字慈明,亦以才显於当时。

或问汝南许章曰:“爽与靖孰贤?”章曰:“皆玉也。

慈明外朗,叔慈内润。

”太尉辟,不就。

及卒,学士惜之,诔靖者二十六人。

颍阴令丘祯追号靖曰玄行先生。

颍川太守王怀亦谥曰昭定先生。

  ○胡昭 #

  胡昭字孔明,颍川人也。

始避地冀州,不应袁绍之命。

武帝亦辟昭,昭自陈本志。

帝曰:“人各有志,出处不同。

勉卒高尚,义不相屈。

”昭乃隐陆浑山中,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

至嘉平初,年八十九,卒于家。

  ○焦先 #

  焦先字孝然,世莫知其所出也,或言生汉末。

及魏受禅,常结草为庐於河之滨,独止其中。

冬夏袒不著衣,卧不设席,又无蓐,以身亲土,其体垢汗皆如泥滓,不行人间。

或数曰一食,行不由邪径,目不与女子迕视,口未尝言,虽有警急不与人语。

后野火烧其庐,先因露寝,遭冬雪大至,先袒卧不移。

人以为死,就视如故。

后百馀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