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月庐医案

爱月庐医案 #

  佚名

  【提要】 #

  《爱月庐医案》记载喉风、喉蛾、颈痈、骨槽风等临床病症医案圆远则,载方源缘首。

  每则医案除了辨证施治外,着重于病因病机论述详细,条理清晰。

如喉风的病因病机分析:“质本阴虚,涵濡少。

上承之用感由秋燥,清肃失下降之权。

邪实正虚,恐愈伤而愈损。

”指出骨槽风“良由元本不足,肾水素亏,外束风邪,袭入阳明胃络,乘虚而邪伏于骨酝酿而成”。

  书中诸多病例以脉测症,掌握疾病转机,治疗得心应手。

如对偏脑疽经过二诊治疗后症状分析:“脓水虽多,而疮头塌陷,红肿蔓延,脉息右部少神,左关弦数,究系近增郁怒,肝火妄动,挟毒肆横之故。

”以脉测症,及时把握疾病治疗的关键。

  对每个病症描写既全面又详尽,栩栩如生。

如描写附骨疽:“据述病情自去年七月间,左股先觉隐痛,不红不热,皮色如常,延至冬底,溃脓水清,而且多静思,其故显系寒湿深伏筋骨致成附骨疽之候。

穿溃以来,屈指已经半载,仍然脓水连绵,疮口细小,形羸肉削,饮食少思。

按得脉息细数少神,舌淡白。

夫细为气虚,数为血虚,舌苔白。

中气已惫矣。

症情一派虚象,非补不宜。

拙拟调养气血兼救胃阳一法。

”又如病症上搭手中说“脉和缓而且匀,痰火亦似乎下降”是疾病向愈趋势。

  医案中的治则治法灵活多变。

如以通为用,养胃润肠;阳利湿兼谓调气血一法:阴阳并补,扶正却邪;甘凉清解,泄热保阴,佐以顶托透邪。

他如辛凉清解佐以消痰法、调和肝胃参入养营解毒法、和阳利湿兼调气血法、清营解毒兼通地道法、扶正却邪标本兼顾法、阴阳并补参入熄肝养胃法、阴阳两顾兼参清营养胃法等,每则医案理、法、方、药融会贯通,文字简练,引经据典,论理详明,俗易懂、切于实用,对临床研究有一定价值。

  本书“玄”、“弦”皆缺笔,“玄胡”写作“元胡”,“玄参”写作“元参”,均避清圣祖玄烨讳,据此可知系清代人所抄。

  目录

  喉风

  喉蛾

  颈痈

  骨槽风 #

  鹅掌风 #

  疬核

  外吹

  肾俞虚痰 #

  发背员 #

  汤火伤 #

  烂皮疔 #

  偏脑疽 #

  附骨疽 #

  下搭手 #

  上搭手 #

  环跳疽 #

  缺盆疽 #

  肛痈

  肺痈

  流注

  痔血

  漏蹄风 #

  胀痛

  伏暑源 #

  暑湿伤寒 #

  下痢赤白 #

  遗精

  吐血

  喉风

  (案)质本阴虚,涵濡少上承之用;感由秋燥,清肃失下降之权。

邪实正虚,恐愈伤而愈损;阴虚阳旺,必化火而化痰。

风趁火势而益张,痰因火蒸而上扰,蕴结肺胃之经,酿成喉风之候。

身倏! 寒而倏热,火势鸱张;咽忽阻而忽疼,毒邪蜂起。

上壅呼吸之门,窃恐饷粮不济;内阻饮食之路,还虞庚癸频呼。

痰嘶气逆,天气之开泄失司;溲涩便难,地道之通调失职。

火炎则土燥",口随饮而随干;火盛则水亏,齿或焦而或垢。

犹是燎原之火,扑灭难图;几同久旱之苗,枯憔安保?脉弦数而未得冲和,相火有升腾之象;舌光绛而又兼燥刺,阴津有立涸之虞。

邪乘虚而内陷,无殊社鼠城狐;正几败而难持,岂等杯蛇市虎。

于此存一!

  线之危,而要出万全之计,不啻鳌载之重;抑同弋获! 之期,将投以辛温乎?乃是抱薪救火;抑济以轻清乎?亦同杯水车薪。

竟委穷源,随症施治,必得泻离位之丙丁,救坎宫之壬癸,庶可汲西江之水以滋干涸之鱼。

聊著病情于前,并附药方于后,浅见如是,尊识若何?

  香犀尖八分元参四钱鲜石斛五钱陈金汁二两西洋参一钱五分鲜生地一两甘草五分全瓜蒌三钱西黄一分连翘三钱川贝母三钱银花四钱丹皮二钱川雅连八分

  喉蛾

  (案)素来阴分不足,热邪内蕴。

近感风温,引动伏邪,郁蒸化火,火升而为痰,痰火上攻,逆于肺胃之脉,遂成喉蛾之症。

几经旬日,仍然咽喉红肿,甚致汤水难下,项外微肿。

夫咽喉为一身之总要,百脉之关头,又为呼吸之门户,饮食之道路,方寸之地,所关甚大。

幸而痰来且爽,阴液未涸,犹可无虞。

按脉洪数带弦,舌苔边红根腻,究系邪踞肺胃为多而未至于心营。

拙拟辛凉清解佐以消痰一法,冀其邪有退避三舍之势,庶无他变之理,否则,愿夫子明以教我。

  犀角尖银花薄荷天竺黄黄芩竹芯鲜生地丹皮元参牛蒡子花粉

  复诊前拟清火消痰之剂,诸症仍不退舍,究系邪势鸱张,如火之始燃,难撄其势也。

况体热不凉,有邪伏阳明之象,痰多且腻,是热留太阴之征。

咽喉红而且肿,热邪兼挟毒邪;脉息数而带弦,风火引动郁火。

经云: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标。

痰火盘踞,图治不易。

骤寒则邪郁而内溃,过散则火焰而腐增。

先散后溃,洵属至理。

迩来大便旬不更衣,项旁肿痛上引头额,显系火性上炎风性善窜故也。

风驾火威,火乘风势,风火相煽,是以扰攘无休也。

既承雅招,不弃鄙陋,勉尔挥汗撰方,以为虾力行舟之助耳。

  羚羊角大力子元参马勃川贝连翘鲜石斛粉丹皮竹心花粉知母

  三诊喉蛾已溃,毒邪有外泄之机;肿势渐猿消,痰火无稽留之患。

惟喉旁尚有硬块,大便坚结,脉息细数带弦,舌质微红尖绛,此阴液受伤也。

而肺胃之热究属有余未净也,斯时养阴清热以救津液,势所必需;而肠胃以通为用,养胃润肠亦不得不兼顾之。

若骤进滋腻,犹恐余烬复燃,余焰复腾,合当与否?侯尊丈裁之。

  扁金斛川贝知母秫米瓜蒌仁银花西洋参纯钩谷芽花粉粉丹皮连翘

  颈痈

  (案)体素阴虚血少,流行之用,时逢金旺,木失畅达之机。

因感风热,遂化火而化痰;阻痹少阳,致伤营而伤卫。

逗留肌肉之间,酿成颈痈之候。

症起未经一候,疮形已肿四围。

外倏寒而倏热,营卫之调和失职;身时疼而时痛,经络之灌溉无权。

肿见焮红,渐显酿脓之象;根形散蔓,未得托毒之征。

脉来细数带弦,风火兼挟相火;舌色微黄近燥,热邪蒸化毒邪。

口渴胃呆,癸水亏而阳土嫌燥;痰稠咳逆,甲木旺而阴源金受伤。

治宜辛凉清解,泄热即所以保阴;佐以顶托透邪,攘外即所以安内。

既承雅招,不弃浅陋,非敢说梦,聊以解嘲。

  鲜生地五钱元参三钱丹皮二钱赤芍一钱半川连五分薄荷一钱半连翘三钱牛蒡子三钱川贝二钱桔梗五分

  骨槽风 #

  (案)齿乃肾之余,龈属胃之脉。

想骨槽风之症,邪深着骨,每多成漏之虞,良由元本不足,肾水素亏,外束风邪,袭入阳明胃络,乘虚而邪伏于骨,酝酿而成。

据述症起二月,先自内溃,后复外穿,溃后脓秽难净,牙床骨露,甚至积成脓骨,内外肿势未能全消,此系正不托邪,邪蕴难清之故。

症源弥深,势恐难以奏效。

所幸者饮食如故,胃未受伤,中气尚能扶持。

兹拟标本兼顾,缓缓图之。

  西洋参连翘扁金斛赤白芍知母福泻净银花米仁新会皮粉丹皮元参缘

  鹅掌风 #

  (案)体素阴虚,血少循环之职;感由风燥,营无灌溉之权。

阴虚则生热,蒸动花柳之梅毒,由筋骨而外达皮肤,遂成鹅掌风之候。

现形肌肉麻木,阻痹无形之气;皮肤燥裂,致伤有形之血。

近日来破津黄水略兼痒痛,良由阴虚内劫,鼓动花柳之余毒,熏蒸外达使然。

诊脉涩而少力,舌尖红而苔黄,营阴所以受伤,即卫阳亦未能滋养。

经云:阴虚生内热,阳虚恶外寒。

寒热不调,乃阴阳二亏之候。

症属根深,非但难以速效,且恐由虚成损,有意外之忧。

兹拟调气养营顾本治主,以冀一元来复,庶期佳征。

  制香附天花粉银花粉丹皮川芎西洋参东白芍生甘草归身大生地白鲜皮鸡血藤胶远

  疬核

  (案) 手背冻疮屡发,显系血因寒滞,营气失调。

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返。

故手背疬核累累叠起,延及肩臂。

经云:痈疽者,寒气之所变也。

又云:寒伤形,形伤则肿。

考厥病源,的系寒凝而致,但六淫之邪皆从火化,由火化毒,蕴酿成脓,致疬核次第穿溃,溃出败浆,可见元本不足,气血两亏。

想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有形而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

乃既手背胖肿,脓多秽浊,筋骨作疼,有形而且痛。

阴阳两伤,正虚则邪不能托,毒蕴难宣,如有城狐社鼠之可患。

毒邪久扰,由筋而伤及于骨,血枯髓涸,致筋骨、肌肉不相营养,经脉败漏,熏于五脏。

脾胃主肌肉,形羸体瘦,中气未始无伤。

肝藏血,肾藏精。

有形精血既亏,肝肾安保无恙乎?经云:肝肾同位,乙癸同源。

水亏不能涵木,土虚不能御木。

木失荣养,肝火不平,势必升腾无制,犯胃则呕吐痰涎,乘脾则腹苑胀欠运。

虽未至谢谷废纳,而所进水谷之精养义未能化津化液,徒酿痰浊。

邪气日益扰攘,正气日益消磨。

正所谓邪气胜者,精气衰也。

现诊脉象细弦,重按少力,舌苔黄薄带灰,质红起刺,此由阳而伤及于阴,由外而伤及于内。

久虚不复,防有成损之虞。

据愚见,阴阳并补,扶正以却邪。

譬如君子盈庭则小人退而无位矣!慎弗专图外治而冀速效,窃恐剑关苦拒而阴平非复汉有也。

拙拟候清眼裁政为是。

  吉林参于术陈皮杜仲茯神上绵芪大熟地半夏归身甘草白芍驴皮胶

  外吹

  (案) 乳房乃阳明所属,乳头乃厥阴所居。

夫阳明,胃也。

厥阴,肝也。

肝失畅达,乳络因而壅塞;胃乏冲和,肌肉从此疏豁。

豁则口热易入,壅则营气不从,胶固不宣,郁蒸化毒,此外吹之所由成也。

初起如粟,渐大如瓜,轻按则木硬应手,重按则痛楚难鸣。

看肿愿势而惊心,非比冰山之易解;睹红形而触目,岂同萤火之无忧。

身倏寒而倏热,有火伏阳明之状;经适来而适断,有热入血室之征。

肿势渐增,乳络愈形壅塞;饮食较减,仓廪又显困呆。

据述症起旬日,医更数人,投消散而无功,进顶托而罔效。

脉象细而兼数,舌苔腻而且黄。

挹脉察舌,凭症拟方,治宜甘凉清解,泄热即所以保阴;佐以顶托透邪,攘外即所以安内。

聊出数语,并附一方。

理之是否?还望高明采夺。

  全瓜蒌纯钩淡条芩陈皮甲片元参金石斛知母牛蒡子角刺连翘银花

  (案) 产后血液亏损,肝经失其荣养。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甚急,一有不调,势必化火犯胃,阳明脉络亦从而阻遏。

是以左乳木硬红肿,致成外吹之症。

溃经半月有余,仍然脓水连绵,根脚肿硬,脉息细数带弦,左关更甚,舌色淡红,苔薄,中间微黄,身热纳少,头眩耳鸣,种种症情皆由营阴未复,肝胃邪热,究属有余未尽也。

图治之法岂可偏废乎?若徒进苦寒怨解毒,非惟外疡无益,且恐胃气受伤;骤投滋腻养阴,不特余热难清,且忧余烬复然。

姑拟调和肝胃,参入养营解毒一法。

冀其余邪尽化,肝胃渐和,再商救本穷源之法。

理之是否?候诸翁裁之。

  东洋参茯神佛手生谷芽白芍陈皮炒归身粉丹皮杭菊金石斛首乌

  肾俞虚痰 #

  (案) 先天不足,少阴失封蛰之司;寒湿深沉,命门无内融之力。

毒阻肾俞,不啻城狐社鼠;投治非法,无殊市虎杯蛇。

夫人之气血,如天地之循环不已,今为寒湿所阻,经脉壅塞,营气不从,遂成肾俞虚痰之候。

穿溃以来已经月余,依然清水连绵,宛若漏卮之难塞;形容瘪瘦,几同枯木之无荣。

想七节之旁,原是肾经之道路。

盖肾为性命根本,藏精、藏气、藏神;又为先天真阳,育女、育男、育寿。

生生不已,化化无穷,多由此而致也。

乃今漏泄已久,不特技巧难出,而肝木亦失其涵濡。

经云:肝木亦肾同位,乙癸同源。

肾水既亏,肝木安得无恙乎?迩来两足屈而不伸,时有气冲之象,则木失荣养,已露其端倪。

虽胃气尚未全败,中阳犹可支持,而源远根深,图治甚难。

若过投辛热,深恐阴液愈耗;徒进寒凉,更虑元阳骤脱。

今将投甘温扶正者乎,抑以甘寒育阴者耶?静坐以思,必须阴阳并补,参入精血有情之品,或可汲西江之水聊滋干涸之鱼耳。

理之是否?候高明采夺。

  高丽参大熟地制首乌厚杜仲白归身淮山药女贞子潼蒺藜紫河车菟丝子淡苁蓉枸杞子

  上熬膏,再用龟鹿二仙胶。

  (案) 年近六旬,阳气日就亏损。

阳虚者,湿必胜。

湿邪久踞,气血为之壅遏,遂成肾俞发之候。

症起未经旬日,而根盘几同覆碗,木硬隐痛,皮色如常,脉息细涩欠利,舌苔淡白且腻,间有寒热。

种种症情,总不外乎阳虚湿胜使然,况平素恶寒喜暖,声发不扬,下体时有酸痛,湿盛阳浮已露端倪,以脉参症,深恐难以消散,拙拟和阳利湿兼谓调气血一法。

冀其移深居浅之意,愚见如是,未识当否。

  东洋参杜仲潼蒺藜赤芍补骨脂淡苁蓉! 生米仁木香炒归身茯苓鹿角胶紫衣胡桃

  (案) 大凡肾俞之症,前贤议论不一,或谓肾居至阴之地,不可以阳症治之;或曰先天之阳,不可以阴证治之。

谁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怀抱几同太极。

分而言之,谓之阴阳;合而言之,谓之元气。

元气之分阴阳,如太极之分两仪。

故未有阴虚而阳无碍,阳虚而阴无累矣。

不过有由阴虚而及於阳虚者,有由阳虚而及于阴虚者也。

想尊翁自去年先见音低,恶寒,继而腰痛内热,显由阳虚而及于阴。

阴阳俱虚,湿邪乘虚下注,营气不调,遂成斯症耳。

盖肾俞为少阴本穴,关系甚大,此处生疽,岂可不深虑乎?幸而疮形未见黑色,高肿渐增,将欲酿脓之象,可无霉烂之虞。

姑仿陈远公两治散参入补托一法,俾其速溃为要。

理之是否,候琴翁裁之。

  东洋参豨莶草防己白芍白术当归炙甲片生黄芪甘草茯苓银花杜仲龟鹿二仙胶

  方用人参以为君,大举一身之阳;取杜仲以为臣,专利二肾之气。

佐归芍以盐炒,即能守命门真阴;使苓莶得防己,便可驱肾宫湿热。

甲片共黄芪,托邪甚速;银花同甘草,解毒最纯。

庶几阳无偏胜之虞,邪正有解纷之妙。

更用龟鹿二仙,以有情生有形也。

  发背

  (案)发背之脓已化,多而且稠,根盘活而收束,可无内陷横流之虑矣。

盖脓已化则痛自渐减,腐亦不盛,究系凝滞之邪已得外泄之机,惟饮食少思,大便不爽则肠胃津液暗受其伤。

若过用清苦解毒,深恐剑关苦拒而阴平非复汉有也。

骤近救本穷源,虑其余烬复焰而津液更受其伤,姑拟清营一法,徐候其液复。

邪净则肠胃自和而外疡亦缓缓向愈耳。

  金石斛莲子丹皮绿豆衣知母青盐皮银花元参谷芽西洋参钩钩

  汤火伤 #

  (案)燎原之火本不可向,兹因失火焚山肆横无制,当局者能无忧危之心哉?忧心一起,竟忘生死之关,强绝其源,被火燃伤,焦头烂额。

原属好肉,做疮本无内症,但迩来增寒壮热,大便秘结,脉息沉数带弦,舌色尖红,中焦间有神昏。

想胃主肌肉,肺主皮毛,邪伤肌表,肺胃内应,是以兼有咳嗽气急,口渴烦闷等症。

经云:火盛生风,风驾火威,火乘风势,风火相煽。

深恐内窜心营,姑拟清营解毒兼通地道一法,冀其釜底抽薪,庶免内陷之虞。

  犀角尖生军粉丹皮玄参上西黄鲜生地银花连翘淡芩竹卷芯

  烂皮疔 #

  (案)性本操劳,阳气先衰于平素,端由火毒,阴津复损于当时。

夫人之气血周流不息,兹为毒邪所害,难免腐烂之虞,是以有烂皮疔之患也。

症起未经旬日,而疮形已有尺余,此处属阳明之脉,阳邪攻于阳经,即所谓两阳相灼矣。

故其烂可立而待也。

脉浮洪而且数,邪势方张;舌焦黑而尖红,营阴几劫。

身热口渴、谵语神昏皆由是而蜂起,势已重极危险无疑,而图治之法最难恰当,况用药如用兵,得则其兵也,不得则其寇也。

若投轻清解毒,无殊杯水车薪;妄用辛热驱邪,不啻抱薪救火,必得大剂清营解毒,以为背城借一之计。

  暹犀尖二两西黄五分京元参六钱鲜生地二两净银花八钱安宫牛黄丸二粒

  偏脑疽 #

  (案)疽名偏脑,原是火毒之疡。

经属膀胱,曾为寒水之腑。

夫脑疽一症有内因外因之异,有正轻偏重之殊。

由六淫外感者轻,从五脏内发者重。

外感者多生于正中,内发者每起于项旁。

疽生偏左,非内因而何?所谓内因而成者,其源有五:或由心绪烦扰,煽动不宁,以致火旺而沸腾,行于项间与寒水交滞而成者;或因恼怒伤肝,项乃三阳统筋之所,肝伤则血脉不朝,筋失荣养,凝滞为肿而成者;亦有思虑伤脾,脾伤则健运失职,营气不从,逆于肉里而成者;又有恣欲伤肾,肾伤则真阴之气败,真阴一败,相火即生,亦能致此。

仰屋图维,良由操劳过度加以情怀不畅,则肝胆之火勃动于中,逆于太阳之脉,与内蕴湿邪熏蒸化毒,遂成斯症耳。

迄今几经二旬,仍然木硬漫肿,根脚色紫甚,至浆水稀少,间有嗳气,脉息沉数少神,舌苔淡白根腻,以脉参症,显系正虚邪实,一时不能托邪外达而然。

年尊得此,深恐难以支持。

拙拟扶正却邪,标本兼顾一法,冀其裂缝来浆,根盘收束,庶几有安澜之庆,否则虑有意外之变。

拙见如是,未识尊意若何?

  别参须甲片银花茯神陈皮甘草鲜佛手金石斛归身丹皮莲子黄芪谷芽绿豆衣

  二诊前拟扶正却邪之剂,痛势稍缓,浆水渐来,似乎有见松之象,但根脚犹硬,毒邪有盘踞之徵。

新腐未分,元气少流行之用,正虚邪滞,非已露其端倪乎?大凡外症正重偏轻,独有脑疽正轻偏重。

尝阅吴鞠通论云:正属督脉,督脉为纯阳之经,起于尾闾,贯脊而上,毒气乘之,每能外达,故高肿易腐,为易治之症也;偏属太阳,太阳为寒水之腑,始于晴明,夹项而下,邪气客之,最易内侵,故平塌难腐,为难治之症也。

况七旬之高年,困一月之大患,末学浅陋,而欲借著代筹,计出万全,不啻鳌戴之重矣。

而干旋之法最难洽当,使徒进苦寒,恐犯虚虚之戒;而专投滋腻,难免实实之忧。

兹拟此方必欲两不相害,或可挽扶中流之砥柱,挽既倒之狂澜。

是以聊释症情于前,杂配药方于后,然欤?否欤?请君政之。

  高丽参炒归身净银花粉丹皮生黄芪金扁斛生甘草生谷芽新会皮茯苓佛手莲子

  三诊脓水虽多,而疮头塌陷,红肿蔓延,脉息右部少神,左关弦数,究系近增郁怒,肝火妄动,挟毒肆横之故。

古稀患此,岂可不深虑乎?夫人之体,有虚亦有实。

以言乎高年,其实也与哉?其虚也,虚则精神日馁,元气就衰,使治匪根源,不啻杯蛇市虎。

抑症有轻亦有重,以念夫偏脑疽,其轻也与哉?其重也,重则毒邪逗留,纠缠不已,觉邪踞经络,无殊社鼠城狐。

假令邪实而正未亏,犹可用三黄解毒以衰其势也。

何虑乎毒邪鸱张而扰攘无休耶?假令正虚而邪已净,便可投十全大补以扶其本也。

何虑乎元气亏损而流行不健耶?兼之传道之官恒固守,庚金不及生扶,而仓廪之令有专权,戊土却能化育。

不然则中流乏砥柱坐镇,将何所恃而不恐?

  高丽参八分纯钩勾四钱丹皮一钱半秫米一钱半甘菊一钱半生绵芪三钱霍石斛四钱茯神四钱归身四钱麻仁二钱净银花三钱白芍三钱生甘草一钱谷芽三钱

  (案)质本丰腴,湿邪逗留,可见性情急迫,郁火内蕴无疑。

况节届天中,正当阳气大泄,湿热升腾之候,偶感时邪引动蕴蓄之湿化火,毒逆于太阳之脉,致令升降失调,遂成偏脑疽之症。

盖疮头塌陷,毒邪开盘踞之端,根脚旁流,火毒有肆横之兆;四肢清冷,阳虚而表不固也;五志昏蒙,邪盛而神无依也。

症既如是,安能无内陷外脱之虞哉?如其不陷,则君主灵明,心神内守。

焉能有神昏妄语?安有自汗肢冷之症欤?以七旬之高年,困一月之大患,何堪支持?末学浅陋,而欲借箸代筹,计出万全,不啻鳌戴之重矣。

但死生虽有天命,医治聊尽人工。

勉拟一方,以冀万一。

  台参大有芪炙甲片净银花白芍石菖蒲粉丹皮辰茯神人参至宝丹

  附骨疽 #

  (案)症起多年,显系沉寒之疾。

疽名附骨,原是痼冷之邪。

背如鳖背,督脉已露其虚端倪;胸若鸡胸,任脉自形其损象。

脉息虚而少神,先天已经告惫;饮食少而欠运,后天未常非亏。

形羸肉削,由于元气之难荣;膝屈筋伤,不外营阴之失养。

脓水连绵,宛若漏卮之难塞,皮肤枯槁,几同败鼓之无修。

邪踞筋骨,无殊社鼠城狐;病入膏肓,谁曰杯蛇市虎。

深察症情,不独身躯生废;参究脉理,且恐性命难全。

拙拟固本之方,聊为延年之计。

  高丽参五钱于术一钱半淡苁蓉三钱绵

  芪四钱杜仲四钱大熟地四钱归身四钱制首乌三钱杞子三钱谷芽三钱龟鹿二仙胶一两

  (案)据述,病情自去年七月间,左股先

  觉隐痛,不红不热,皮色如常,延至冬底,穿溃,脓水清而且多。

静思其故,显系寒湿深伏筋骨,致成附骨疽之候。

穿溃以来,屈指已经半载,仍然脓水连绵,疮口细小,形羸肉削,饮食少思,按得脉息细数少神,舌色淡白。

夫细为气虚,数为血虚,舌苔白。

中气已惫矣。

症情一派虚象,非补不宜。

拙拟调养气血兼救胃阳一法。

  东洋参淮山药炒归身大熟地砂仁炒青盐皮炒于术炒谷芽炒白芍白茯苓炙甘草

  盖闻附骨疽之症,前贤论有数端,或由露卧风冷,寒湿深袭而成者;或应房欲之后,外邪乘虚而入者;亦有浴后乘凉而致者;又有劳伤瘀滞而成者。

以上数端皆由元气不足而来。

想尊翁虽无卧露劳伤之患,然风寒暑湿安能竟无稍受?况形躯单薄,显属先天不足;饮食少思,的系后天又亏。

先天阳气在肾,后天阳气在脾。

脾主肌肉,脾阳不振,则肌肉失其流畅,邪气最易逗留;肾主骨髓,肾阳不充,则骨髓不得宣通,毒邪每易深伏。

现视症势,显系脓毒内搏骨节,是以久溃难敛也,甚至患在一股而两腿皆屈不伸。

良由脓水久溃,血液受伤,筋络失其荣养而然,仍从前策加减,候鹿翁裁之。

  东洋参谷芽杞子淮山药白芍青盐皮茯苓熟地炙甘草于术归身龟鹿二仙胶

  下搭手 #

  (案)毒阻育门,气血之循环莫展;邪壅脉络,太阳之道路难通。

无怪乎下搭手之所由生也。

根脚红而兼紫,毒邪开盘踞之端;疮头硬兮且疼,营气有稽留之兆。

是以外则浆水稀少,内则呕恶烦冤,前则溲溺赤热,后则地道不通。

表里俱不宣畅,邪热无从开泄。

炎蒸不熄,不但疮口腐烂,且恐有内窜之忧。

兹拟清解火毒兼通地道一法,冀其毒邪渐退,大便堪通,庶无意外之变。

  小川连紫地丁大力子粉丹皮清宁丸野菊花毛时菇! 连翘净银花茯苓黄芩

  上搭手 #

  (案)据述去春偏中以来,左足臂俱不能用,肌肉不仁,痰多言蹇,显系不足,下元痰火中络之候。

至今春来复中之后,左肩忽觉红肿,疮头延烂。

此是肝火挟痰上扰,逆于太阳之脉,阻遏营气,郁蒸化毒,遂成上搭手之候。

刻下腐肉虽脱,而根脚仍然紫硬,不觉疼痛。

脉息细数带弦,重按殊无神韵,舌质光绛且干,气急自汗,种种症情良由痰火久踞,元气愈虚而阴液愈损矣。

高年患此,岂可不深虑乎?即承雅招,不弃鄙陋,勉尔挥汗撰方,冀其一阴得来复之机,元气有生振之兆,庶无意外之变,否则虑其虚脱。

  高丽参银花露知母元参生首乌金石斛黄芪川贝西洋参莲子谷芽

  红形已退,毒邪有宣化之机。

新肉齐生,气血得流形之用。

脉和缓而且匀,痰火亦似乎下降。

舌淡红而潮润,胃津已得以上乘,仓廪之令有专权;戊土却能化育,传道之恒未失守。

庚金尚得升扶,惟寤寐少宁。

身躯仍难以转侧,语言蹇滞,手足犹不能举提,究系津液素虚,加以痰火久扰,脓浆大溃,则虚者愈虚,不能内济心阳以安其宅,外灌百脉以利机关也。

况元虚挟痰挟火之体,图治极难。

若过投降火消痰,犹恐虚虚之戒;骤进滋阴扶正,且忧实实之候。

兹拟补而不滞之方,冀其阳生阴长,坎离既济,则心君泰然而百体从令矣。

即外疡亦不期愈而自愈矣。

  高丽参细生地生谷芽知母制首乌潼蒺藜宋半夏银花川贝母甘草莲子

  (案)体素阳虚,湿邪内蕴,平居劳碌,郁火恒多。

湿邪阻于太阳,气血之循环莫展;火毒壅于脉络,营阴之灌溉失司。

火因湿而愈炽,湿得火而更张,湿火交结于肺俞,疽名遂成上搭手。

据云症起未至一旬,而疮形已经数寸,黑烂无休,恐犯三陷之局;红霞散漫;尽有肆横之征。

肌肉不仁,正气失流行之用;浆稀水少,脓毒开盘踞之端。

脉细数而带弦,虚火更兼实火;身微寒而兼热,湿邪且挟风邪。

大患缠身,颇为棘手。

虽未呕恶神昏,形其恶候而已见。

疮平根散,渐露凶端,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必得扶正却邪,标本兼顾,庶乎渐臻康泰矣。

弟愚粗暗! 方书,稍明药性,命含毫而施治,勉濡笔而撰方,愧拙陋之无能,候高明以斧政。

  生绵芪银花鲜生地大力子梅花点舌丹生甘草丹皮炙甲片天花粉暹犀角翘心紫地丁毛时菇

  环跳疽 #

  (案)寒凝脉络,少阳之道路难通;湿阻肌膜,气血之循环莫展。

寒邪乘气血之窒碍,盘踞筋骨;气血因寒邪之扰攘,堵塞流行。

盖六淫之邪皆从火化,即《内经》所谓:阴极生阳,寒郁为热,热甚肉腐为脓。

此环跳疽之所由生也。

据述症情起自胎前,溃于产后。

针溃以来,屈指已经二月,犹然脓水连绵,无殊漏井;形躯瘪瘦,宛若枯蔗。

甚至数孔相串,转侧艰难。

况饮食少思,中气已经告惫;翻覆不已,余邪犹未全消。

身热脉弦。

由真阴之下竭;耳鸣头晕,属肝阳之上浮。

仰屋图维,良由产后营阴大耗,加以脓水久溃,则虚者愈虚而肝阳愈旺矣。

兹拟阴阳并补,参入熄肝养胃一法,俾既伤之津液缓缓回生,使已败之精神徐徐恢复。

庶几其旋元吉,否则虑其虚脱。

愚见如斯,尊意若何?

  高丽参一钱杜仲四钱熟地砂仁炒,四钱炒白芍三钱制首乌三钱黄甘菊一钱半杞子一钱半归身四钱生熟米仁各二钱炙甘草一钱抱茯神三钱佛手一钱半莲子三钱

生熟谷芽各二钱

  (案)体质向亏,旧岁适逢妊娠,则气血愈虚。

血虚则涵养失令,筋脉从此不舒;气虚则外卫不周,寒湿因而侵袭。

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能越于皮毛,凝于骨髓之间,阻于少阳之脉,致使营卫欠流行,经络都阻碍,如土之堵水,石之投泉,积久不化,致延成环跳疽之候。

迄今已越二月,仍是脓水淋漓,状若漏卮之难塞;根脚板硬,犹是石硬之无情。

兼之疮孔深远,时觉疼痛。

想此处系少阳之过脉,盖少阳相火内寄,又为多气少血之经。

经云:气有余,便是火,火炽则痛,血不足则肌肉难长。

故取效如斯之难也。

至于头眩耳鸣,肝阳有上僭之势;胃呆纳减,戊土乏冲和之权。

况乎身热若潮,阴分早显其损象;腰疼如折,八脉已露其虚端。

按得脉象细数而少神。

夫细为气虚,数为血虚。

少神者,元气不足也。

舌苔淡而尖绛。

尖绛者,津液已伤也。

症情如此,难治何疑。

勉拟阴阳两顾兼参清营养胃一法,俾得阴阳有来复之兆,胃气复生振之权,庶无意外之虑,否则深恐鞭长莫及矣。

然欤?否欤?还望质诸高明。

  高丽参大生地于术龟板杜仲纯钩勾金石斛池菊归身茯神生、熟谷芽山药莲肉元参首乌

  方用首、地以养阴,又取参、术以壮气。

一阴不足,赖元母以扶助;八脉空虚,藉归、龟以调剂。

欲肝阳之潜伏,非钩、菊而不能期;胃阴之上承,无斛、谷而难济。

山药甘濡,肾弱所宜。

杜仲甘温,水亏当取。

媲茯神以定志,寤寐自安;配莲肉以清心,虚热自能去。

略考十剂之方,聊仿七方之意,并方案统希教益。

  缺盆疽 #

  (案)风温外袭,肌肤失周流之度;痰火内蕴,肺胃失清降之权。

脉洪数而带弦,火邪方炽;苔老黄而尖绛,阴液已伤。

是以咳嗽欠爽,痰稠如胶。

虽已针溃而根脚仍然木硬,甚至肿延胸胁,焮红疼痛,寤寐不安,间有神昏,此系肺胃邪热渐欲入营之象。

高年患此,甚属棘手,姑拟大剂清营解毒兼化痰火一法,以冀弋获。

  竹沥大青叶上西黄鲜生地银花丹皮鲜石斛暹犀尖天竺黄川贝花粉连翘心

  肛痈

  (案)体归阳盛,诚为松柏之资;质本阴虚,未得涵濡之用。

况乎权操国政,地僻事繁,条教所施,悉本精神所注。

即使节性提躬,怡情静养,犹惧不济,而复加以湿温久扰,则虚者愈虚,余湿不能尽化,注于会阴之间,酿成肛痈之候。

起经两月有余,仍蔑! 一毫之效。

根脚仍然木硬,脓流状若漏卮。

脉细数而带弦,肝阳失潜。

舌微黄而根腻,湿热未清。

想下焦为深远之乡,药力难至;肛旁乃至阴之域,气血罕来。

此虚处患症,不特难期速效,抑且有成漏之虑。

幸而胃气无伤,中流犹可支持。

附骥芜词舜臣翁教政。

  细生地生首乌茯苓东洋参粉丹皮净银花陈皮生米仁福泻白术甘草象牙屑

  (案)一诊症起略有半年,翻覆已经数次。

静究其源,总由正气衰惫,余邪不宣化耳。

想肛旁属太阳,与少阴肾相为表里。

盖膀胱为聚湿之腑,少阴乃藏精之脏。

此处生痈,每多翻花!。

况乎质本阴虚,肝肾早失涵濡之用,加以宵旰勤劳,以绥安黎庶,则虚者愈虚,余邪更难宣化矣。

是以疮口不能痊愈,时有头晕气冲之患,按脉虚弱少神,左关独见弦象。

以脉参症,日久根深于此,而谓能骤愈者,非也;于此而谓莫能愈者,亦非也。

必得大剂穷源固本,阴阳并补而复深于涵养之功,以冀气机流畅,精血两充,自克渐臻康泰矣。

复方呈政。

  别直参大熟地滁菊炙甘草茯苓淡苁蓉杜仲杞子野于术制首乌潼蒺藜归身龟板胶

  二诊前拟阴阳并补一法,福体稍强,新肌略长,头晕气冲之患亦见渐平,此乃正复邪退之兆也。

刻按脉息细数犹见少神,左关仍留弦象细数者,余邪未净也;少神者,元气未充也;带弦者,肝阳未熄也。

度势揆情,总不外劳心所致耳。

经云:君火一动,相火随之。

二火频升,一水不能相济耳。

虚体患此,奏效最难。

非难以敛其疮口以治其标,实难以复其真阴,以固其本也。

若夫徒进辛温以补气壮气,即以助火;专投滋腻以养阴,一阴不能自生,必得阴阳并补,庶乎阳生阴长而无偏胜之虞矣。

仍宗前策增损,须臾更张,未知有合于尊意否耶。

  方凭熟地以为君,术草参苓作大臣,佐理芍归同杞菊,苁胶又使性和平。

  肺痈

  (案)肺主五脏之华盖,出声音而泽逮皮肤;又为百脉之朝宗,通呼吸而权归清肃。

若元气自强,皮毛固密,纵有客邪,安能内侵?无如暗室潜修,阴液早伤于平素;风尘劳瘁,风温复感于今时。

以致肺机不畅,降令失权,酿成肺痈之患。

于兹半月有余,蔑一毫之效,痰涎漉漉,咳嗽频频,或脓或血,时秽时腥。

中府时觉隐痛,左卧常叹不宁。

脉右大而左弦,肝火有上升之兆;舌微黄而尖绛,肺津无下降之征。

必须畅彼情怀,济以药饵,庶乎渐臻康泰矣。

第 愚粗谙方书,稍明药性,命含毫而施治,勉濡笔而撰方,愧拙陋之无能。

候尊翁以斧政。

  旋覆花瓜蒌仁真滁菊粉丹皮叭杏仁川贝黛蛤散北沙参白荷花露枇杷露炒苏子肥知母

  二诊前进肃肺清金兼熄肝阳一法,身热稍和似有转机之象,但痰多气急,金府之右降失权,肋痛头眩,肝垣之左升太过。

脉左弦而右大,邪热未平;舌边绛而中黄,阴液暗损。

假令胃阳受伤,子母少相生之力,大便溏泄表里无相助之能。

幸而仓廪之令有专权,戊土恰能化育;传道之官恒固守,庚金尚得升扶。

据云夜寐少宁,此非胃不和而卧不安之理,良由肝阳之未静,肺火之难清耳。

《内经》云:肝热则魂不归舍,肺热则魄不归藏,即此之谓也。

面带萎黄,湿邪未化。

口不燥渴,蓄饮内留。

仍清肃太阴以冀余邪之宣化,加以安舒静养,可望肝火之渐平。

非敢说梦,聊以解嘲。

  西洋参知母枇杷露杏仁瓜蒌仁旋覆花玉竹驴皮胶麦冬滁菊花

  流注

  (案)足跟瘙痒,流注结痂迄今;寒暑几更,依然翻覆再四。

究厥病源,良由步走过度,气血违和,兼挟阳蹻风湿留阻,致发漫绵疮之候。

时延已久,难期速效。

拙拟一方,徐徐图治,理之是否,即请指正。

  西秦艽木瓜炒白芍淮牛膝炒归身血丹参泽泻生米仁生甘草白鲜皮赤苓

  痔血

  (案)大肠湿火炽盛,内痔频发,穿于肛外不收,坠肿作痛,大便硬秘,汗水淋漓,系线之法尤恐痛楚难忍,即宜两相互济,庶可渐瘳。

  雅川连四分槐米三钱火麻仁二钱煨枳壳一钱,炒秦艽三钱郁李仁三钱条芩一钱半福泻二钱皂角子四粒片槟榔一钱半归尾二钱生甘草四钱生军三钱

  漏蹄风 #

  (案)漏蹄风,由风湿下注,气血稽留,筋脉失荣而致,迄今一载之久,依然反复不已。

口僵孔深,有妨步履,症源弥深,难许脱体。

拙拟一方,以为虾力行舟之助耳。

  炒归身五加皮焦于术木瓜炒白芍细生地海风藤赤苓怀牛膝西秦艽陈皮鸡血藤

  胀痛

  (案)症起先咳后胀,由肺及脾,脾主运化,脾病则消磨失职,饮聚于中土,虚不能安木。

肝木乘隙而侮,中气欠和,是以肠鸣作泻胀痛交加,显系肝脾不和之故。

想肝脾为仇雠之藏,风木主令,客气少阳,厥阴少阳同司相火,相火扰动,内引浊饮上升,营卫留止,厥气逆上,真邪相攻,此胀痛所由来也。

现下常咯浊饮,胀痛仍不能和,甚则痛引腰间,下连少腹。

肾亦未免暗伤,非但脾土失调,肝肾亦为同病。

经云:肝胀者,胁下滞而痛引少腹;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

腰骱作痛,症形与经文相符。

诊脉细弦而近数,舌苔薄而根带腻白,此脉之数乃系相火扰动,作邪热之相干,恐其木旺无制上犯阳明,有呕逆胃呆之虞。

拙拟温脾肾佐以平肝,非敢过投燥热反动其阳耳。

附方候高明裁之。

  猺桂心江西术淡吴萸云苓淡干姜东白芍煨肉果白毛皮茯神金铃子来复丹补骨脂花龙骨半夏阳春砂

  伏暑

  (案)夏暑伏中,秋凉束表。

暑为阳邪,而其中又挟阴湿,蕴久势必蒸热。

所谓六淫之邪皆丛火化也。

是以初起畏寒,继即发热,昏烦不卧,脘闷口干,此旧湿挟新凉,交蒸氤氲于气分,胸中之清气被蒙。

虽得屡进宣解而汗出不畅,白隐而不明,甚则语躁扰,便结脉沉,此由气分之邪不得从汗而解,势必致蕴结于中,症颇棘手。

拙拟外解内清,表里两治,预防痉闭一端,附方侯政。

  羚羊角鲜芦根竹卷心木通连翘心紫雪丹益元散辰茯神陈金汁鲜石斛川雅连京川贝焦山栀

  暑湿伤寒 #

  (案)质本阴虚,营分少以充养;体偏阳旺,相火未得安宁。

夏令炎炎,正值暑邪用事;热蒸勃勃,何堪炎帝加威?暑或挟风,因风而熏蒸转速;暑必挟湿,因湿而宣解殊难。

真阴既少内涵,时气未免外感。

先伤肺胃之地,渐入营卫之间。

身热口渴,少火悉成壮火;神昏肢痉,心阳扰动肝阳。

白明而红疹续现,由气分渐入营阴;舌苔燥而脉象甚弦,损胃津亦伤肾液。

夜不安寐,坎离无以既济,胸时潮闷,营卫尚有余邪。

咳痰红而气逆,金受火刑;齿垢黑而便难,火炎土燥。

阴虚阳亢,一阴何以滋荣?邪盛正伤一症将安固守?症形危笃,防有内闭外脱之虑,治必探源,庶几夺命斩关之兆。

浅见如是,尊意若何?

  紫雪丹丹皮鲜石斛鲜生地青蒿露陈金汁元参麦冬钩钩银花露暹犀尖川贝西洋参竹心

  下痢赤白 #

  (案)高年冬令,下痢赤白稀艰。

轩岐称曰:滞下明是内伤不足之候,而不知不足中有余湿也。

前诊脉左弦右涩,舌厚腻中灰,肢倦少寐,溲涩胃呆。

考厥源委,半由于积劳损于前,肝脾不和,是病之本;半由于湿邪困于内,消磨失职,是病之标。

经云:中气虚则溲便为之变。

又云:胃不和则寤! 不安。

即此之谓也。

拟用香砂枳壳佐以和胃平肝,标本兼顾。

曾得便下燥矢数粒,小溲为之通利,大便为之调和,饮食知味,舌中灰腻较除。

一症而见此数善,诚为佳征。

但肝脾为雠之脏,又脾胃为表里之腑。

诊脉弦象较和而带虚数,纳食不当!,寤寐不安,耳鸣肚痛,此脾胃阳气不足,肝肾相火不冲,有余未尽之湿尚留于肠胃曲折之间。

现今冬为藏阳之令,少阳相火在泉,乃阳气既受其困而真阴又属不足。

若因脾胃柔脏,过用刚药,窃恐土燥木虚,有由脾及肾之虑。

譬如剑关固守而阴平非汉有也。

转展无可借箸,勉拟和胃扶脾调补肝肾,俾中阳动则冀运,相火静可望藏。

王道无近功,宜抚安以缓图其效,附方以备采择。

  制于术一钱半抱茯神三钱米仁四钱,炒柏子仁霜四钱淮山药三钱熟地砂仁炒四钱制玉竹三钱莲子三钱清炙草二钱陈皮盐水炒,一钱半采芸曲二钱半夏一钱半

带子青蒿二钱

  遗精

  (案)体素三阴不足,湿蕴未清,相火未能静熄,湿因火而上升,熏蒸化毒,致头面叠起湿毒,如蔓缠扰,一时难以宣解,奈因猛药强绝,遏其外泄之机,蕴而难化。

想湿为黏腻之邪,其性下流,乘下虚而注于肝肾,遂致少腹作胀,溲涩欠调,变成淋浊,继而遗精。

盖淋在浊窍,遗在精窍。

浊窍不开则精窍为之不固矣。

是以症见如此。

自前秋至今春,精浊混来如漏卮之无底。

现诊脉沉弦,未甚虚弱,舌尚腻而未清,小溲时赤,赤则精遗转甚,寐多梦扰,精力日衰,的系漏泄多月,有形精血受损,无形神智欠安。

以脉论症,由外而至于内,由实而挟于虚。

图治最难洽当,将以填精固本乎?而滋腻犹恐碍邪。

将以利湿去邪乎?而淡渗又虑伤正。

必得竟委穷源,两无妨碍。

慎弗任朝章言热,暮李论寒,补泄杂投,致有药伤之患。

夫精之藏,制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

乃既精泄已久,阴失固守,阳少潜藏,水亏不能济火。

经云:君火一动,相火随之。

又云:阴虚者,火自旺。

君相二火兼升,定然余湿内蒸,摇精而泄也。

欲强止焉,恐不能也!据愚见,宁心坚肾,育阴潜阳,仿金匮八味主治。

再得怡情静养,勿劳神智,庶望安澜。

录方候高明裁正为是。

  根生地盐水炒柏子仁霜淮山药车前子知母怀牛膝盐水炒抱木茯神粉丹皮甘草梢焦黄柏淡秋石胡连福泽泻

  吐血

  (案)咯血屡发,甚于春分。

显系阴失固守,阳失潜藏。

当春厥阴司令,客气又属少阳,厥阴少阳同司相火,二火升腾,辛金未免受克,此咯血所由成也。

但诊脉细弦,右寸关独见弦大。

舌边尖色绛,中苔腻黄,面色滞而不开。

右胸时觉胀闷,知饥纳食不调。

此肝肾之真阴不足,而肺胃之痰热未清。

虚在下而实在上,图治甚难。

古人谓:二虚一实,先治其实,因去邪即所以扶正也。

据愚见,清理肺胃主治,俾养金即所以制木,和土即所以安木。

火不妄动而血自安宁,何患红痰之不止哉?虽然,病经一载,翻覆再三,有形之精血受伤,药饵恐难奏效耳。

  附方,候高明裁之。

  霍山石斛北沙参瓜蒌仁川贝冰糖石膏黛蛤散辰茯神竹叶鲜青菊花紫石英冬桑叶橘红元水炒鲜枇杷叶马兜铃甜杏仁

  (案)肝肾之阴素亏,脾胃之痰素盛。

病自秋徂冬,屈指已越三月。

形寒形热,乍往乍来,阴阳交错,营卫交乱,正气如何维持?津液如何敷布?君火炽旺,相火炽动,神为不宁,魂为不藏。

加以触受惊恐,遂使神志混淆,寐不安稳,错语喃喃,手有振动,肢末掣掣,肝胆之风阳走入经络,脾胃之湿痰扰及清灵。

左手脉弦细而劲,右手脉数细而滑。

舌尖燥绛,舌中干白。

风胜则津干,热胜则液涸。

肺失清肃,胃失濡养。

现在幸无汗泄,阴阳尚有枢纽。

转瞬冬至大节,恐有一番剧烈,治法甘凉,承津养液,参用介类潜阳育阴法。

  大生地四钱青龙齿四钱左牡蛎六钱抱茯神三钱川贝母二钱苋麦冬二钱西洋参一钱橘红五钱陈胆星一钱淡甘草四分真濂珠研,另吞,一分真金箔三张临服入霍山石斛汤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