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韵幼仪

节韵幼仪 清 汪志伊

  ●目录 #

  检束身心之仪 #

  睡眠

  入事父兄出事师长通行之仪

  学堂肄业之仪 #

  ●检束身心之仪

  ○学幼仪 #

  名教有礼门,必从幼仪入。

嬉戏童子性,易放而难束。

束之莫如仪,惟勤学且习。

学习苟不周,无所措手足。

知能本天良,爱敬终恐失。

今采仪为诗,规矩入声律。

歌来见闻资,行则威仪肃。

  ○盥漱 #

  晨早起,勿遽出。面先盥,衣防湿。以巾护领,两袖卷束。漱口刷牙,气清且淑。

  ○衣冠 #

  自幼正衣冠,饬身以克家。

遵时制,戒奇邪,崇雅朴,黜奢华。

束带勿宽慢,整冠勿偏斜。

鞋袜亦检束,三紧仪弥嘉。

饮食防油污,行路防泥渍。

垢则洗,毋留腻;破则补,毋轻弃。

脱勿散乱,折叠于笥。

著短衣,便作事。

去上衣,方入厕。

燕居及盛暑,勿萌裸袒意。

  ○叉手 #

  八指排成对,左四指,紧贴右手背。右大指,连压二掌侧。左大指,紧压右前节。

  ○揖

  开其足,则稳立。

直其膝,则贞一。

必折腰,敬乃昭。

两手圆拱下,自然觉端雅。

揖尊长,先举手,上齐眉,下过膝。

随起勿久,收合当胸前。

徐徐垂两肘,举手当心下,是揖平交亲友。

  ○拜

  拜法宜习熟,一揖即俯伏。

两手齐按地,先跪右足次左足。

顿首须至地,随起毋急促。

先起左足,左手随按膝;次起右足,续拜仍先揖。

尊长四拜宜恭,平交两拜毋渎。

或有所答谢,再拜不嫌复。

  ○跪

  低头拱手,稳下双膝。毋蹲踞,腰竦直。致恭敬,背稍屈。此问献之常礼,卑幼应卑牧。或见怒色勿待呵,先跪尊前听戒饬。

  ○立

  正身拱手,双足齐跟。必顺方位,毋背所尊。身虽困倦,勿靠几座墙门。

  ○坐

  屹然端坐,齐足敛手。毋交股,毋驾肘。毋靠背,毋摇首,并坐勿横肱,惟恐碍左右。

  ○行

  目先看路,缓步徐行。登高提衣,以防跌倾。掉臂近乎傲,跳足失之轻。左摇右摆,心不安贞。贞则不然,行必静专。或当疾趋,手足弥虔。

  ○言

  童子守口,勿轻出言。

言必明亮,声勿高喧。

言事勿欺诳,答问毋多烦。

鄙俚戏谑,均为无根。

詈訾讥讽,忽吐忽吞;最坏心术,忌惮奚存?或有议人过,但听勿论。

须知此口,为祸之门。

  ○视听 #

  耳目心专一,视听始聪明。

看书专于书,勿分视它形;承教一于教,勿杂听异声。

凡事思如此,无事神须宁。

人有私书目毋侧,人或私语耳勿倾。

淫声邪色,更勿视听。

  ○容貌 #

  少莫弄聪明,气象要理会。毋倨傲,毋粗厉。毋轻喜易怒,毋苟笑妄议。毋满而骄,毋谄而媚。所以肃容貌,亦以养德器。

  ○饮食 #

  贪心不可纵,首严在饮食。

敛身离案,毋令太逼。

奉箸从容,举碗固执。

毋拨肴蔬,毋反残肉。

毋扬热饭,毋撒颗粒。

轻嚼勿使有声,缓咽勿使气逆。

毋以物刺齿,毋投与狗骨。

安放碗箸,须防坠失。

非奉尊命,旨酒勿吃。

若逢佳节,三爵为率。

醉饱最伤神,节制以养德。

  ●睡眠 #

  早起晏眠,当昼毋寝。夜间事毕,方敢就枕。勿伏勿尸,勿言勿哂。收敛手足,毋覆首准。妄念邪思,斩截净尽。心定神安,夜气清静。

  ●入事父兄出事师长通行之仪

  ○洒扫 #

  置水木盘,卷袖及肘。

先洒后扫,以奥为首。

堂宽播洒,室隘掬手。

取帚箕上,倚箕户右。

一手扫尘,一袖遮帚。

徐步却行,聚尘户口。

均远尊所,不使蒙垢。

敛尘于箕,出弃荒薮。

拂试几案,明净窗牖。

  ○应对 #

  尊长呼速应,不得滞步武。

手执业则投,食在口则吐。

疾趋而前,致敬快睹。

察言观色,有问缓对。

俟其辞毕,实言毋伪。

若问不及,毋谗言议。

凡有督责,切勿愦愦。

内省深思,低首听诲。

或检责有误,且勿置喙。

徐徐婉陈,不忤尊意。

长者有命,乃复原位。

  ○进退 #

  凡见尊长,莫任己意。

命进乃进,命退乃退。

进则鞠躬疾趋,前诣尊位。

揖侍毋近逼,须离三四尺。

退亦趋,步勿响,从旁路,毋背长。

进见之时,若有同党,以齿为序,鱼贯而上。

退亦如前,毋先独往。

  ○温凊 #

  夏侍父母,挥扇其旁。

以清炎暑,逐蝇远翔。

蚊尤可恶,勤驱无伤。

维枕维簟,均要清凉。

冬则察衣厚薄,炉火多寡。

时请增益,慎毋苟且。

掩户补窗,勿使风寒侵也。

  ○定省 #

  十岁以上,清晨先起,榻前问安,安则退矣。

如亲已起,先揖后问。

微窥忻戚,再请明训。

易戚为忻,婉言默运。

昏时将寝,拂席整衾。

如亲已寝,下帐闭户。

毋触响音。

父母具庆,喜惧交深。

若父鳏母寡,倍当尽心。

或疾痛,则轻敲;或疴痒,则爬搔;或饮药,则手调。

  ○出入 #

  家庭学堂,或出或入。

亲师之前,均当肃揖。

出必言明,入则绕膝。

呕逆声、食饱声,直平其气于将萌。

毋咳嗽,毋喷嚏;毋口唾,毋鼻涕;毋依物,毋斜睇。

和气悦色,充满亲侧。

奉亲事毕,然后食息。

事师如事亲,有事必问而后行。

  ○馈馔 #

  进馔于尊长,先拭几案。

双手捧器,目注心算。

肴蔬必洁,序列勿乱。

视其所嗜,远近移换。

尊长命息,退立窗畔。

俟毕进彻,勿待呼唤。

如命侍食,揖而就席。

未食不敢先,惟随意之所及。

食将毕,则急毕。

俟置著,亦随释。

  ○侍坐 #

  侍立弟子职,命坐长者德。耳听言,目视色。有问则起对,有请亦起立。尊长有倦容,侍坐者请出。若有请与独语者,则屏身而息。

  ○随行 #

  侍尊长,行诸后。

毋太远,备奔走。

问已及,趋左右。

便应对,便听受。

目随长者视,酬应方无咎。

或登陟,敬扶持;或提携,就捧之。

俯与语,尊近卑。

掩口气,毋触耆。

或遇人于途,毋舍尊而交词。

  ○邂逅 #

  途遇尊长,疾趋而迎。肃手揖,倾耳听。与言则恭对,命退则揖行。或乘车马,趋避旷野。若名分相悬,谅不为己下,拱手道旁,俟其过也。

  ○服劳 #

  尊者有所事,不必待出命。趋就其旁,服劳致敬。如将坐,为之拂尘正座;或盥洗,为之授巾奉水;或夜行,为之秉烛前导。由此类推,敬当周到。

  ○称呼 #

  尊之友勿轻,自称必以名。年长倍者呼以“丈”,十年长者呼以“兄”,年相若者呼以字,切戒随口“尔”、“汝”称。

  ●学堂肄业之仪

  ○就傅 #

  出外就傅,执贽为礼。

或蔬果,或脯醴。

称家有无,四色足矣。

进门一揖,贽见礼毕。

肃拜先圣,如朔望式。

次拜先生,四拜为率。

先生升座后,旧生居左,新生居右,对面两拜,立俟善诱。

  ○受业 #

  受业之先后,序齿礼当守。

受毕揖退有未知,且问年长友。

终非问师莫适从,当整冠而敛容。

离席前告曰:某字未识,某义未通。

先生有答,倾耳默记胸中。

毕则复位,静专为宗。

  ○朔望 #

  朔望昧爽,衣冠升堂。

师弟诣圣,再拜焚香。

又再拜而退立,师向西南方。

弟子以次向东北。

再拜仪抑抑,师立而扶之,一人致辞余皆默。

又再拜,师就席,弟子退,各面壁。

  ○晨昏 #

  常日黎明,弟子升堂序立,俟师出,群肃揖,次分东西面相对,一揖而退。或将寝,或会讲与食饮,肃揖亦与朝时准。

  ○居处 #

  端身居处如此,书籍墨砚笔纸。

顿放必整齐,乃助心敬止。

取时毋信手翻乱,置时仍加意整理。

同学之友,序坐以齿。

忠信笃敬,有胜于己;一言一行,即当学彼。

亲而近之,以为砺砥。

损友勿近,亦勿背毁。

  ○接见 #

  先生有宾至,弟子咸序立。

必俟为礼毕,然后向上揖。

宾退仍揖送,到门命无出。

入立各位前,师返命坐乃敢息。

或诸生之中,宾欲见相识,亦俟师见后,就位作良觌。

非其类者,勿与亲昵。

  ○认字 #

  口耳授受,师生两难。

授书且缓,授字宜先。

读书宜少,认字宜专。

今日方读此句书,其字已识数日前。

识字多且熟,读时不茫然。

目中无窒碍,心口自应焉。

  ○读书 #

  他物毋引手,他处毋寓目。

整容定心,看字断句慢读。

每句末一字,声重则易熟。

句下毋带闲声,句头毋得重复。

字字要分明,通数亦记录。

如数足而未成诵,必以成诵自勖。

如成诵而短遍数,务期遍数全足。

逐日带温,新旧递相续。

多则通理,或旬或月周而复。

欲求永久不忘,当以“三到”为鹄。

  ○写字 #

  写字置工拙,专心先把笔。

心正则笔正,笔正方有力。

字画求端正,下笔毋急促。

错落欹斜,由心不属。

写字以大为利器,小则腕拘初学忌。

初学断勿多,先写“上”、“大”两字,务期整齐然后换,教者学者均容易。

放笔研墨宜轻,勿使有声。

毋溅污于外,毋戏书几案门庭。

  ○释字 #

  日久加余课,释字三两个。

弟子若不能晓,即以方言为佐。

释字千余,便可说书。

说书勿在多,简明自豁如。

其中有关身与伦,随说尔能如此做,是好人;又或有关君与民,随说他日如此做,是良臣。

先入言为主,灌溉葆天真。

  ○惜字 #

  只字片纸,道存于此。

此传圣贤心,当作圣贤视。

毋以补窗,毋以拭几。

毋嚼于口,毋践于履。

火化风扬灰,恐落厕坑里。

焚书赢氏亡,葬字杨家起。

嗟尔小子,必敬惜只。

  ○爱物 #

  遍地皆虫蚁,亦在天心好生里。

举步若不看,一踏微躯毁。

粉身碎骨有何辜,不知伤残几何矣;一步一作孽,况又随手泼汤水。

汤水及物身,痛楚彻骨髓。

人生莫不思安全,何独忍心不顾彼?泼汤必俟凉,举步常俯视。

自幼养仁心,行仁从此始。

  ○歌诗 #

  歌诗养天机,即将此诗歌。

此诗歌能熟,礼之用弥和。

善歌使继声,其如童子何。

先生高声倡,弟子随声和。

如此两三周,天籁自能播。

高下抑扬间,反复知顿挫。

周旋揖让时,趋向易劝课。

性情得其正,用以化骄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