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珠保命真经

续藏经 化珠保命真经

  

  佛说化珠保命真经

    药王菩萨化理流布

  如是我闻。

尔时佛在兜率罗天。

顶摩尼珠[火*毗]耀如日。

照见娑婆世界众生因缘。

天龙八部恭敬瞻仰。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

即从坐起顶礼。

白佛言。

世尊。

众生疾厄不等。

即如[病-丙+鲁]痘。

盛行世间。

或生胎中。

或在怀抱。

或五六岁。

以至长壮。

邪气流染。

存没哀苦。

以何因缘。

得此恶证。

佛言。

善哉善哉。

吾当为汝细说如是因缘。

唯摩尼珠。

是历劫来。

诸佛之所凝结。

虚空直阳。

主持世界中有情无情。

皆被普照。

在人身中。

性水精明。

珠现其中。

如万川月。

非一非多。

灵光道气。

爰[企-止+了]阴阳。

缘诸众生。

无始劫来。

熏染真性。

加以欲气粗浊。

精血交媾。

以故受生之后。

真妄搏击。

清浊衡衡。

此性体中。

直摩尼珠。

既有清浊明暗诸相。

彼形骸里。

幻摩尼珠。

遂有[病-丙+鲁]痘。

厚薄诸证。

一法子再白佛言。

佛性慈悲。

摩尼普照。

合得生理。

缘何没故。

佛告王子。

真性不坏。

生生不减。

缘众生心。

妄起善恶。

善气轻清。

恶气重浊。

轻清为阳。

重浊为阴。

阳清珠明。

性以制命。

仍居阳界。

阴浊珠暗。

命与性离。

仍还阴界。

非摩珠有明有暗。

而彼众生自别明暗。

阴阳异路。

善恶异报。

[病-丙+鲁]痘存没。

以是不齐。

药王菩萨再起白佛。

颇有众生。

现居阳界。

于[病-丙+鲁]痘时。

见诸恶鬼。

或男或女。

种种恶形。

提抱小儿。

或至水边。

或以船载。

为何以故。

现诸形像。

佛言。

一气氤氲。

如水鸿潒。

人处其中。

如鱼游水。

阴气既多。

阴神随之。

神离其舍。

而游鸿潒。

如人舍宅。

而涉泛滥。

至修善人。

阳气阳神。

见诸善形。

亦复如是。

彼命终人。

过奈河桥。

或有牛头夜刃凶神。

或有莲华幢幡吉相。

亦皆如是。

一切惟心。

更复何疑。

时药王菩萨再白佛言。

婴儿始孩。

有何恶业。

而得恶报。

又若善男信女。

将以何法。

而得消灾。

愿佛慈悲更为演说。

俾诸众生坚固善念。

佛言。

善哉善哉。

汝能诸众生。

求大饶益。

我今当说。

婴孩何罪。

缘世界众生生死轮回。

前世恶业。

其性阴浊。

神气不清净。

摩尼不照。

以致[病-丙+鲁]亡。

又或父母先人恶业相感。

阴阳相缠。

欠债杀生。

淫秽不净。

致儿命不保。

死沉受河。

哀苦痛哭。

受其罪报。

曾不知愆。

服药求医。

怨天尤人。

有何益哉。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常存善心。

慈悲喜舍。

时持杀盗淫邪之戒。

便生端生有福之儿。

神灵气清。

聪明智慧。

与摩尼珠。

浑合无二。

有何灾疹能侵。

若有人于儿子[病-丙+鲁]痘时。

顿发善心。

自悔恶业。

父母斋戒。

不杀不淫。

香华耀烛。

晨夕顶礼。

持诵尊佛宝号。

及秘密神咒。

满一千遍。

或五千四千余遍。

即有佛圣降灵。

摩尼照耀。

天龙守护。

恶鬼逃亡。

孩儿保命。

父母延年。

是大饶益。

不可思议。

时二法王子欢喜踊跃。

稽首白佛。

若有人持诵佛号。

及神咒者。

我当分身。

遍至其处。

普垂救护。

俾得安宁。

于是佛对药王药上二大菩萨。

而说咒曰。

  唵波罗蜜多唵悉达多般怛那

  南无毗婆尸佛  南无尸弃佛  南无毗舍浮佛  南无拘留孙佛  南无毗那含牟尼佛  南无迦叶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弥勒尊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誓度众生消灾增寿药王药上菩萨摩诃萨

  唵波罗蜜多唵悉多般怛那

  佛说化珠保命真经

药王菩萨化珠保命真经序

  贵阳龙冈庄地近夷。

痘患为甚。

俗儿将痘。

则出之旷野。

不死然后持归。

予年过六旬。

儿女各一。

俱将痘从俗。

远置儿于废庙中。

有游僧。

体貌甚奇。

持一小箧。

时出箧中类居草根。

啮曰。

吾自乐此。

不饮酒行。

若大醉将跌状。

呼曰。

急扶我骸。

时庙中置儿。

约十数僧。

遍视之。

伸两指按诸儿面痘即应。

指所按处。

而发余体。

皆无予异之。

欲延归视女。

僧曰。

家向何方。

指示之僧。

俯首吸泉水。

登高望所向。

噀之一方。

小儿痘皆稀。

如水珠象。

曾无一失。

后莫知所往。

惟留一像于庙壁中。

及痘疹复行。

争抱儿置其所痘。

复多吉时有牧童。

从山中来。

熟视其像。

指谓众曰。

此僧吾方遇之山中醉卧。

吾不敢近。

众即随牧童。

追寻无迹。

惟悬所持箧于石灯上。

因发箧而得是经。

遂祀其像。

持诵此经。

自是龙冈始知奉佛而灾疹渐消。

得免痘患。

予欲广施此经。

以惠十方。

故备述所自云。

  弟子刑敬拜书 #

  予谪居贵阳。

多病寡欢。

日坐小轩。

捡方书及释典。

始得是经阅之。

其妙义奥旨。

大与虚无之谈异。

实余平生所未经见。

按方书诸病之生。

可以审证而治。

惟[病-丙+鲁]痘之种。

不见经传。

上古未有间。

有附会之说。

终非的证。

治无明验。

此经所言。

甚详悉可信。

且痘之发也。

必焚香洁净。

戒酒。

忌诸恶秽。

其机盖与神通云细察。

游僧所吉。

即药王菩萨现世度厄。

其曰吾自乐此者药也。

曰急扶我骸者急救婴孩。

也乃谋之父老。

因其废庙。

而寺之名。

其悬箧之石。

曰佛箧峰寺。

成二年而大兴。

疾病祷者立应。

予既名还携归。

重刻此本。

而家藏之。

并为之序。

  正德庚午阳明王守仁识

  凡持此经。

切须斋戒。

不杀不淫。

香灯华水。

或设佛像礼念。

或当空拜俑。

仍虔具果品。

斋供致祭行。

珠神甚验。

或敦请僧道。

代诵亦可(此贵阳相传真诀)。

  万历己酉孟夏净土弟子(陈宗濠蓝折蔡 炳蓝堙)同梓

  观世音菩萨稀痘感应塔号

  志心顶礼 #

  海中涌出普陀山  观音菩萨在其间  三竿翠竹为伴侣  一枝杨柳洒尘凡  鹦鹉衔花来供养  龙女献宝百千[舟*犬]  脚蹈红莲千朵现  手

持净水度群生

  大慈悲救苦难稀痘灵感观世音菩萨

  唵阿卢勒继娑婆诃

  请福迎祥消灾锡庆(计五千四千八拜)

  右观音菩萨稀痘宝塔。

素最灵应。

己亥年。

亨仲儿叔修方三岁。

十一月忽发热。

家人饲以酒。

遂过热三日。

痘见面通。

红如橘皮。

状见[虎-儿+(了-(丁-一)+(主-土+(乳-孚)))]啼。

狂舞不止。

家人惶骇。

亨仲亦忧甚。

无可奈何。

因忆观音稀痘之应。

乃具香烛。

牛家顶礼。

始插香于炉心。

默计以为必拜。

尽一炷香方起。

时儿啼甚。

烝拜未及寸香。

儿啼遂止。

仲闻啼止。

未知消息。

窃计或藉灵应少差。

否则事且不测。

或毒坆坆内不能啼。

未可知也。

疑骇不可忍方拜。

及寸余。

香即起燃。

纸烛照儿面。

红点[其/水]布。

肉见白地。

无复向时通红之相。

儿且稳睡。

既而痘疡果保疹安。

灵庇非一。

当灌浆后。

一医谓宜服人参二钱。

仲剪参在手。

偶转身触撒于地。

僮拾少许。

因再市参。

煎之方熟。

又为一僮误触火烬。

药罐覆地。

仲悟遂不服参。

后遇一名医。

谓曰。

此儿浆后更服参。

翻助火毒。

未可瘳也。

姑知观音默佑之妙。

亨仲深荷洪慈。

莫繇酬报。

因书此。

晋劝流传。

令保童之家祷之。

必获灵应云。

  万历己酉阳月吉旦闽王亨仲熏沐拜梓

  竺干之书不经译而传于兹土者。

吾于此经始见焉。

新建所谓药王菩萨现世度厄。

良有以也。

新建于儒可谓杰然者也。

尊信此经。

而刻之序也。

则世儒岂可异端而侮之哉。

况于奉佛者耶。

予得此经。

而什袭珍藏也久矣。

药王菩萨不待请。

而化现流布。

予又忆。

古曰。

君子莫大乎善与人同。

是故附剞厥氏。

令广其传云。

  宽文壬子夏至日 杉室主人连山僧交易书

  文政五壬午年十二月十二日以稻野千手院静快法印本书写功了  北斗山沙门秀阳(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