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怀海禅师广录

续藏经 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四家语录卷三)

  

  百丈广录卷三 #

  问。

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

师云。

你先歇诸缘。

休息万事。

善与不善。

世出世间。

一切诸法。

并皆放却。

莫记莫忆。

莫缘莫念。

放舍身心。

全令自在。

心如木石。

口无所辩。

心无所行。

心地若空。

慧日自现。

如云开日出。

但歇一切攀缘。

贪嗔爱取。

垢净情尽。

对五欲八风不动。

不被见闻觉知所阂。

不被诸法所惑。

自然具足一切功德。

具足一切神通妙用。

是解脱人。

对一切境法。

心无诤乱。

不摄不散。

透一切声色。

无有滞阂。

名为道人。

善恶是非。

俱不运用。

亦不爱一法。

亦不舍一法。

名为大乘人。

不被一切善恶。

空有垢净。

有为无为。

世出世间。

福德智慧之所拘系。

名为佛慧。

是非好丑。

是理非理。

诸知解情尽。

不能系缚。

处处自在。

名为初发心菩萨。

便登佛地。

  问。

对一境。

如何得心如木石去。

师云。

一切诸法。

本不自言。

空不自言。

色亦不言。

是非垢净。

亦无心系缚人。

但为人自生虚妄系着。

作若干种解会。

起若干种知见。

生若干种爱畏。

但了诸法不自生。

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

知心与境。

本不相到。

当处解脱。

一一诸法。

当处寂灭。

当处道场。

又本有之性。

不可名目。

本来不是凡不是圣。

不是垢净。

亦非空有。

亦非善恶。

与诸染法相应。

名人天二乘界。

若垢净心尽。

不住系缚。

不住解脱。

无有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

起於生死。

其心自在。

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

逈然无寄。

一切不拘。

去留无阂。

往来生死。

如门开相似。

  夫学道人。

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

心无退屈。

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

不贪一切功德利益。

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

无亲无爱。

苦乐平怀。

粗衣遮寒。

粝食活命。

兀兀如愚。

如聋如哑相似。

稍有相应分。

若於心中。

广学知解。

求福求智。

皆是生死。

於理为益。

却被知解境风之所飘溺。

还归生死海里。

佛是无求。

人求之理乖。

理是无求。

理求之即失。

若着无求。

复同於有求。

若着无为。

复同於有为。

故经云。

不取於法。

不取非法。

不取非非法。

又云。

如来所得法。

此法无实亦无虚。

但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

不被阴界诸入五欲八风之所飘溺。

即生死因断。

去住自由。

不为一切有为因果所缚。

不被有漏所拘。

他时还以无自缚为因。

同事利益。

以无着心。

应一切物。

以无碍慧。

解一切缚。

亦云应病施药。

  问。如今出家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法。得解脱否。师云。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

  问。

如何是心解脱。

及一切处解脱。

师云。

不求佛。

不求法。

不求僧。

乃至。

不求福智知解等。

垢净情尽。

亦不守此无求为是。

亦不住尽处。

亦不忻天堂畏地狱。

缚脱无碍。

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

汝莫言有少分戒。

身口意净。

便以为了。

不知恒沙戒定慧门。

无漏解脱。

都未涉一毫毛。

努力向前。

须猛究取。

莫待耳聋眼暗。

面皱头白。

老苦及身。

悲爱缠绵。

眼中流泪。

心里慞惶。

一无所据。

不知去处。

到恁时节。

整理手脚不得也。

纵有福智名闻利养。

都不相救。

为心慧未开。

唯念诸境。

不知返照。

复不见佛道。

一生所有善恶业缘。

皆悉现前。

或忻或怖。

六道五阴。

俱时现前。

尽敷严好。

舍宅舟船车舆。

光明显赫。

皆从自心贪爱所现。

一切恶境。

皆悉变成殊胜之境。

但随贪爱重处。

业识所引。

随着受生。

都无自由分。

龙畜良贱。

都总未定。

  问。

如何得自由分。

师云。

如今得即得。

或对五欲八风。

情无取舍。

悭嫉贪爱。

我所情尽。

垢净俱忘。

如日月在空。

不缘而照。

心心如土木石。

念念如救头然。

亦如大香象渡河截流而过。

使无疑误。

此人。

天堂地狱。

俱不能摄也。

  百丈广录卷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