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语录

续藏经 五家语录(序)

  

五家语录序 #

  威音王已前。

有无量恒河沙祖佛出世。

以十方世界为口。

出无量言辞。

谈无量妙义。

而时人犹认三十二相迦陵仙音。

为佛真法身。

故万不已。

俱入化火道场。

各遗舍利八斛四斗。

而轮王收取。

建造九级窣堵波。

至第九级结顶去不得处。

用千丈旃檀香木。

大数百围。

从空锥下。

自塔之结角交加处。

透顶透底。

耸立格外。

上有重重宝盘。

上之更上。

复有锐然金顶。

离顶入空。

涌出五色宝光。

每一一光。

各各现出。

非青非黄。

非赤白黑。

历辨而明。

髅分不得之象。

令人数尽层级。

看透顶尖。

辨析五光。

心识路绝。

不知不觉。

目眩耳鸣。

轰然若雷之破顶。

自己全身。

化为舍利之光。

终日在太虚空中。

为祥为瑞。

或隐或显。

普使见闻众生。

同入五光三昧。

夫此一代时教。

五家宗旨之的派也。

何则。

崇高九级者。

五时之教义也。

令人心思可到。

受用可着者也。

结顶处者。

如来禅四句结缚。

三世诸佛。

口挂壁上。

大聪明人。

心如木石处也。

千丈旃檀从空破顶者。

祖师禅向格外转身。

打翻窠臼。

直截痛快。

是也。

重重宝盘上有金顶者。

转出转高。

愈结愈锐。

是也。

此从迦叶破颜。

以至六祖两枝。

各各见此面目也。

离顶入空放五色光者。

五派分宗。

各建旨趣之谓也。

五色而非青黄赤白黑历历而明类分不得者。

五家各出宗旨之面目也。

令人看到教之级尽。

宗之顶尖。

心绝闻雷。

化为全身舍利之光。

在太虚空中为祥为瑞。

或隐或显。

使见闻众生同入五光三昧者。

入不思议境。

得大自在。

入魔入佛处也。

此五宗之所以为教宗之最上一大事因缘也。

今之为佛弟子者。

入教则不能出於九级。

而透结顶。

入宗则限於锥木。

而无重盘。

故闻五光者。

皆怒而骂。

笑而唾曰。

彼乌用此光而不色有。

以复无为怪为妖。

碎我身心者哉。

於是善出语者。

贵迅捷。

善作用者。

重孤硬。

致数五宗为旁出。

正旨为义学。

剖其梨。

削其语。

使临济云门沩仰法眼曹洞之真儿孙。

头破脑裂。

务令法无防制。

道可胡传。

则儿孙遍天下。

五宗扫迹。

方为一大快事。

夫何更有灵山。

发愿再来。

护持末法正宗者。

海昌之黎肩居士也。

参寻既久。

入法益深。

救法如救头然。

护世如护眼目。

搜五家之语录。

梓以广布於阎浮提。

世间使有目者。

皆见塔顶放光佛身常在。

入其目者。

皆得五光任运自如三昧。

此居士无功之功。

曷可以浮图功德。

为较量者哉。

属余序。

愧不能发五宗正趣。

聊於塔顶上。

加聚沙一掬。

勿使人更向五光中。

分无分有。

说是说非。

失取双目。

  吴门邓蔚山天寿圣恩禅寺於密法藏和南撰

  五宗源流图 #

  东土初祖达摩 #

  二祖慧可 #

  三祖僧璨 #

  四祖道信 #

  五祖弘忍 #

  六祖慧能 #

  (大鉴下一世)南岳让

  (二世)马祖一

  (三世)百丈海

  (四世)黄檗运

  (五世)临济玄

  沩山佑 #

  仰山寂 #

  (三世)天王悟

  (四世)龙潭信

  (五世)德山鉴

  (六世)雪峰存

  (七世)云门偃玄沙备

  (八世)罗汉琛

  (九世)清凉益

  (大鉴下一世)青原思

  (二世)石头迁

  (三世)药山俨

  (四世)云岩晟

  (五世)洞山价

  (六世)曹山寂

  自达磨西来。

以传二祖。

二祖传三祖。

三祖传四祖。

四祖传五祖。

五祖传六祖。

六祖遂出南岳青原二宗。

南岳出马祖一。

一出百丈海。

海出黄檗运。

运得临济玄。

建立正宗。

故成临济宗。

丈次出沩山佑。

佑得仰山寂。

共相唱和。

成沩仰宗。

次青原出石头迁。

迁出药山俨。

俨出云岩晟。

晟出洞山价。

价得曹山寂。

成曹洞宗。

马祖次出天王悟。

悟出龙潭信。

信出德山鉴。

鉴出雪峰存。

存得云门偃。

成云门宗。

存次出玄沙备。

备出罗汉琛。

琛得清凉益。

成法眼宗。

然云门法眼二宗。

景德传灯。

谬收青原下。

据雪窦显禅师塔铭。

叙为马祖大寂九世孙。

逆遡以上。

雪窦嗣智门祚。

祚嗣香林远。

远嗣雪峰存。

云门既嗣雪峰。

玄沙亦嗣雪峰。

则二宗俱属马大师。

无疑矣。

宋时于越云壑瑞禅师。

集心灯录。

亦以二宗属南岳枝派。

世罕知者。

其书不甚流传。

盖时无开辟手眼。

踵谬袭讹。

莫相订正。

兹阅五灯会元。

天王悟传后。

详载其说。

综核源流。

辨析明确。

质诸金粟悟径山信真寂印诸尊宿。

俱同是见。

爰着五宗源流图。

改定传后。

具择法眼者。

当自证之。

五家语录序 #

  五家语者。

自达磨西来至六传。

再四世。

法遍中华。

禅备众体。

机语不一。

无心而分。

自成五家。

所谓伪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

然机用虽有五家。

无非直指之旨。

今黎眉居士刻兹语录。

复以前人辩证之言。

定为图式。

可谓承上启下。

先后包含。

阅是语者。

可尽五家差别之元。

以明自己差别之智。

总归当人本地风光。

全机大用。

出於文字之表。

则虽见有五家儿孙。

空王佛田厍奴。

以至狐狼野干到来。

总与三十棒。

为甚如此。

者里放过即不可。

  崇祯壬申孟春於明天童方丈密云圆悟题并书

五家语录序 #

  世尊在雪山。

睹明星大悟。

叹曰。

奇哉众生。

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但因妄想执着。

而不证得。

十二部葛藤。

从这里起。

若论直指人心。

尚未会在。

惟菩提达磨。

犹较些子。

飘然一钵。

过我震旦。

教外别传。

接上上根。

劈头遇着不唧[口*留]汉。

拂袖空山九年冷坐。

后得慧可。

以续慧命。

递相授受。

至六祖大鉴。

衣钵不传。

单传其法。

一花开五叶之谶。

其若是乎。

六祖下出二枝。

南岳让。

青原思。

南岳下出沩仰临济云门法眼。

青原下出曹洞。

沩仰父子。

金针玉线。

有九十七种圆相。

临济有四宾主四料拣四喝三玄三要。

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有玄有要。

是吾宗旨。

即将建立法幢。

高竖宗风。

扰乱兜率陀天。

星飞斗散。

临济光明赫赤。

谁敢正视。

将示灭。

说传法偈曰。

沿流不止问如何。

真照无边说似他。

离相离名人不禀。

吹毛用了急须磨。

沿流不止一句。

以谶源流久长。

其余沩仰云门法眼三宗。

绝去久之。

虽有其宗。

无其人也。

曹洞一宗。

似乎影响之间。

半似半不是。

若氷月霜花。

西风扫地。

必矣。

宋时大慧杲禅师。

作略诸方。

柄杀活刀。

复起临济之风。

五逆闻雷。

不假言而自证。

近时时道边浅。

乾剥剥以为禅。

曾不相闻有血盆口摩天俊鹞之奇。

不用棒喝。

超越古人之见。

生杀之机。

毫无一语。

不是伊不济。

只是伊不到阔绰无涯岸处。

既立边浅涯岸之乡。

命根原不曾断。

那得如古人。

星光四野。

月色一天。

孤朗[?夕]地。

无水不印。

左之右之。

无所不备。

嗟[?夕]今人有虚名之悟。

而无实证之功。

作用不如。

霄壤相隔。

宗门下衰。

啾啾乱啼。

命殒昏暗。

不出俗人之手。

习气现前。

难逃生死之关。

要如古宿上堂告寂。

自在还家。

敢保驴年未梦见在。

海昌黎眉居士。

留心此道有年。

不辞辛苦。

参访知识。

领得归来。

受用自如。

具择法眼。

备纵夺机。

遇其中人。

露一言半句。

如玉在石。

等闲人。

安能容易得知乎。

搜寻五家尊宿语录。

汇刻成编。

以垂不朽。

俾见者闻者。

发宿命智。

知有向上一着离相离名无位真人在。

不行生死之纡径。

高踏祖佛之顶[宁*页]。

正法眼藏。

正欲开示。

空王佛出头来。

作么生商量。

田厍奴聻。

  崇祯庚午冬日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撰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