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续藏经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唐 慧海撰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卷下(合上顿悟要论)

  师初至江西参马祖。

祖问从何处来。

曰越州大云寺来。

祖曰来此拟须何事。

曰来求佛法。

祖曰。

自家宝藏不顾。

抛家散走作什么。

我这里一物也无。

求什么佛法。

师遂礼拜问曰。

阿那个是慧海自家宝藏。

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

一切具足。

更无欠少。

使用自在。

何假向外求觅。

师於言下大悟。

识自本心不由知觉。

踊跃礼谢。

师事六载。

后以受业师年老。

遽归奉养。

乃晦迹藏用。

外示痴讷。

自撰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

法门师侄玄晏窃出江外呈马祖。

祖览讫谓众曰。

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

自在无遮障处也。

众中有知师姓朱者。

迭相推识。

结契来越上寻访依附。

时号大珠和尚也(师讳慧海。

建州人。

依越大云寺道智和受业)。

  师谓学徒曰。

我不会禅。

并无一法可示於人。

故不劳汝久立。

且自歇去。

时学侣渐多。

日夜叩激。

事不得已随问随答。

其辩无碍。

 时有法师数人来谒曰。

拟伸一问。

师还对否。

师曰。

深潭月影任意撮么。

问如何是佛。

师曰清谭对面非佛而谁。

众皆忙然。

(法眼云。

是即没交涉)良久。

其僧又问。

师说何法度人。

师曰贫道未曾有一法度人。

曰禅师家浑如此。

师却问曰。

大德说何法度人。

曰讲金刚般若经。

师曰讲几座来。

曰二十余座。

师曰此经是阿谁说。

僧抗声曰。

禅师相弄。

岂不知是佛说耶。

师曰。

若言如来有所说法。

则为谤佛。

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若言此经不是佛说。

则是谤经。

请大德说看。

僧无对。

师少顷又问。

经云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大德且道。

阿那个是如来。

曰某甲到此却迷去。

师曰。

从来未悟。

说什么却迷。

僧曰请禅师为说。

师曰。

大德讲经二十余座。

却不识如来。

其僧再礼拜。

愿垂开示。

师曰。

如来者。

是诸法如义。

何得忘却。

曰是。

是诸法如义。

师曰大德是亦未是。

曰。

经文分明。

那得未是。

师曰大德如否。

曰如。

师曰木石如否。

曰如。

师曰大德如同木石如否。

曰无二。

师曰大德与木石何别。

僧无对。

乃叹云。

此上人者难为酬对。

良久却问。

如何得大涅盘。

师曰不造生死业。

对曰如何是生死业。

师曰求大涅盘是生死业。

舍垢取净是生死业。

有得有证是生死业。

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

曰云何即得解脱。

师曰。

本自无缚不用求解。

直用直行是无等等。

僧曰如禅师和尚者实谓希有。

礼谢而去。

  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云。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无对。师曰。达即徧境是。不悟永乖疎。

  有律师法明谓师曰。

禅师家多落空。

师曰却是座主家多落空。

法明大惊曰何得落空。

师曰。

经论是纸墨文字。

纸墨文字者俱空。

设於声上建立名句等法。

无非是空。

座主执滞教体。

岂不落空。

法明曰禅师落空否。

师曰不落空。

曰何却不落空。

师曰。

文字等皆从智慧而生。

大用现前。

那得落空。

法明曰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

师曰。

律师不唯落空。

兼乃错用名言。

法明作色问曰何处是错。

师曰。

律师未辨华竺之音。

如何讲说。

曰请禅师指出法明错处。

师曰。

岂不知悉达是梵语耶。

律师虽省过。

而心犹愤然。

(具梵语萨婆曷剌他悉陀。

中国翻云一切义成。

旧云悉达多犹是讹略具语)又问曰。

夫经律论是佛语。

读诵依教奉行。

何故不见性。

师曰。

如狂狗趂块。

师子咬人。

经律论是自性用。

读诵者是性法。

法明又曰。

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

师曰。

阿弥陀姓憍尸迦。

父名月上。

母名殊胜妙颜。

曰出何教文。

师曰出陀罗尼集。

法明礼谢赞叹而退。

  有三藏法师问。

真如有变易否。

师曰有变易。

三藏曰禅师错也。

师却问三藏有真如否。

曰有。

师曰。

若无变易。

决定是凡僧也。

岂不闻。

善知识者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

回六识为六神通。

回烦恼作菩提。

回无明为大智。

真如若无变易。

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三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

师曰。

若执真如有变易。

亦是外道。

曰。

禅师适来说真如有变易。

如今又道不变易。

如何即是的当。

师曰。

若了了见性者。

如摩尼珠现色。

说变亦得。

说不变亦得。

若不见性人。

闻说真如变便作变解。

闻说不变便作不变解。

三藏曰故知南宗实不可测。

  有道流问。

世间有法过自然否。

师曰有。

曰何法过得。

师曰能知自然者。

曰元气是道否。

师曰。

元气自元气。

道自道。

曰若如是者则应有二。

师曰知无两人。

又问。

云何为邪。

云何为正。

师曰。

心逐物为邪。

物从心为正。

有源律师来问。

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师曰。

饥来吃饭。

困来即眠。

曰。

一切人总如是。

同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师曰。

他吃饭时不肯吃饭。

百种须索。

睡时不肯睡。

千般计校。

所以不同也。

律师杜口。

  有韫光大德问。

禅师自知生处否。

师曰。

未曾死。

何用论生。

知生即是无生法。

无离生法说有无生。

祖师云。

当生即不生。

曰不见性人亦得如此否。

师曰。

自不见性。

不是无性。

何以故。

见即是性。

无性不能见。

识即是性。

故名识性。

了即是性。

唤作了性。

能生万法。

唤作法性。

亦名法身。

马鸣祖师云。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若心生。

故一切法生。

若心无生。

法无从生。

亦无名字。

迷人不知法身无象。

应物现形。

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

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黄华若是般若。

般若即同无情。

翠竹若是法身。

法身即同草木。

如人吃笋。

应总吃法身也。

如此之言。

宁堪齿录。

对面迷佛。

长劫希求。

全体法中。

迷而外觅。

是以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

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大德又问。

太虚能生灵智否。

真心缘於善恶否。

贪欲人是道否。

执是执非人向后心通否。

触境生心人有定否。

住於寂寞人有慧否。

怀於傲物人有我否。

执空执有人有智否。

寻文取证人.苦行求佛人.离心求佛人.执心是佛人此皆称道否。

请禅师一一开示。

师曰。

太虚不生灵智。

真心不缘善恶。

嗜欲深者机浅。

是非交争者未通。

触境生心者少定。

寂寞忘机者慧沈。

傲物高心者我壮。

执空执有者皆愚。

寻文取证者益滞。

苦行求佛者俱迷。

离心求佛者外道。

执心是佛者为魔。

大德曰。

若如是。

应毕竟无所有。

师曰。

毕竟是大德。

不是毕竟无所有。

大德踊跃礼谢而去。

  师上堂曰。

诸人幸自好个无事人。

苦死造作要檐枷落狱作么。

每日至夜奔波。

道我参禅学道解会佛法。

如此转无交涉也。

只是逐声色走。

有何歇时。

贫道闻江西和尚道。

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

使用自在。

不假外求。

我从此一时休去。

自己财宝随身受用。

可谓快活。

无一法可取。

无一法可舍。

不见一法生灭相。

不见一法去来相。

徧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

但自子细观察。

自心一体三宝常自现前。

无可疑虑。

莫寻思。

莫求觅。

心性本来清净。

故华严经云。

一切法不生。

一切法不灭。

若能如是解。

诸佛常现前。

又净名经云。

观身实相。

观佛亦然。

若不随声色动念。

不逐相貌生解。

自然无事去。

莫久立。

珍重。

  此日大众普集。

久而不散。

师曰。

诸人何故在此不去。

贫道已对而相呈。

还肯休么。

有何事可疑。

莫错用心。

枉费气力。

若有疑情。

一任诸人恣意早问。

 时有僧法渊问曰。

云何是佛。

云何是法。

云何是僧。

云何是一体三宝。

愿师垂示。

师曰。

心是佛。

不用将佛求佛。

心是法。

不用将法求法。

佛法无二。

和合为僧。

即是一体三宝。

经云。

心佛与众生。

是三无差别。

身口意清净。

名为佛出世。

三业不清净。

名为佛灭度。

喻如瞋时无喜。

喜时无瞋。

唯是一心。

实无二体。

本智法尔。

无漏现前。

如蛇化为龙不改其鳞。

众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

性本清净。

不待修成。

有证有修即同增上慢者。

真空无滞。

应用无穷。

无始无终。

利根顿悟用无等等。

即是阿耨菩提。

心无形相。

即是微妙色身。

无相即是实相。

法身性相体空。

即是虚空无边身。

万行庄严即是功德法身。

此法身者乃是万化之本。

随处立名。

智用无尽。

名无尽藏。

能生万法。

名本法藏。

具一切智。

是智慧藏。

万法归如。

名如来藏。

经云。

如来者。

即诸法如义。

又云。

世间一切生灭法。

无有一法不归如也。

  有客问云。

弟子未知律师.法师.禅师何者最胜。

愿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

夫律师者。

启毗尼之法藏。

传寿命之遗风。

洞持犯而达开遮。

秉威仪而行轨范。

牒三番羯磨。

作四果初因。

若非宿德白眉焉敢造次。

夫法师者。

踞师子之座。

泻悬河之辩。

对稠人广众启凿玄关。

开般若妙门。

等三轮空施。

若非龙象蹴蹋安敢当斯。

夫禅师者。

撮其枢要。

直了心源。

出没卷舒。

纵横应物。

咸均事理。

顿见如来。

拔生死深根。

获现前三昧。

若不安禅静虑。

到这里总须忙然。

随机授法。

三学虽殊。

得意忘言。

一乘何异。

故经云。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

引导於众生。

客曰。

和尚深达佛旨。

得无碍辩。

又问。

儒道释三教为同为异。

师曰。

大量者用之即同。

小机者执之即异。

总从一性上起用。

机见差别成三。

迷悟由人。

不在教之异同。

  讲唯识道光座主问曰。

禅师用何心修道。

师曰。

老僧无心可用。

无道可修。

曰。

既无心可用。

无道可修。

云何每日聚众劝人学禅修道。

师曰。

老僧尚无卓锥之地。

什么处聚众来。

老僧无舌。

何曾劝人来。

曰禅师对面妄语。

师曰。

老僧尚无舌劝人。

焉解妄语。

曰某甲却不会禅师语论也。

师曰老僧自亦不会。

  讲华严志座主问。

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师曰。

法身无象。

应翠竹以成形。

般若无知。

对黄华而显相。

非彼黄华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

故经云。

佛真法身。

犹若虚空。

应物现形。

如水中月。

黄华若是般若。

般若即同无情。

翠竹若是法身。

翠竹还能应用。

座主会么。

曰不了此意。

师曰。

若见性人。

道是亦得。

道不是亦得。

随用而说。

不滞是非。

若不见性人。

说翠竹着翠竹。

说黄华着黄华。

说法身滞法身。

说般若不识般若。

所以皆成诤论。

志礼谢而去。

  人问。

将心修行。

几时得解脱。

师曰。

将心修行。

喻如滑泥洗垢。

般若玄妙。

本自无生。

大用现前。

不论时节。

曰凡夫亦得如此否。

师曰。

见性者即非凡夫。

顿悟上乘超凡越圣。

迷人论凡论圣。

悟人超越生死涅盘。

迷人说事说理。

悟人大用无方。

迷人求得求证。

悟人无得无求。

迷人期远劫证。

悟人顿见。

  维摩座主问。

经云。

彼外道六师等是汝之师。

因其出家。

彼师所堕汝亦随堕。

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谤於佛毁於法。

不入众数。

终不得灭度。

汝若如是。

乃可取食。

今请禅师明为解脱。

师曰。

迷徇六根者。

号之为六师。

心外求佛。

名为外道。

有物可施。

不名福田。

生心受供。

堕三恶道。

汝若能谤於佛者。

是不着佛求。

毁於法者。

是不着法求。

不入众数者。

是不着僧求。

终不得灭度者。

智用现前。

若有如是解者。

便得法喜禅悦之食。

  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为无智慧。故譬如将水洗水。将火烧火。都无义趣。

  人问。

言之与语为同为异。

师曰。

一也。

谓言成句名语矣。

且如灵辩滔滔譬大川之流水。

峻机迭迭如圆器之倾珠。

所以廓万象号悬河。

剖乎义海。

此是语也。

言者。

一字表心也。

内着玄微。

外现妙相。

万机挠而不乱。

清浊混而常分。

齐王犹惭大夫之辞。

文殊尚叹净名之说。

今之常人。

云何能解。

  源律师问。

禅师常谭即心是佛。

无有是处。

且一地菩萨分身百佛世界。

一地增於十倍。

禅师试现神通看。

师曰。

阇棃自己是凡是圣。

曰是凡。

师曰。

既是凡僧能问如是境界。

经云。

仁者心有高下。

不依佛慧。

此之是也。

又问。

禅师每云若悟道现前。

身便解脱。

无有是处。

师曰。

有人一生作善。

忽然偷物入手。

即身是贼否。

曰故知是也。

师曰。

如今了了见。

性云何不得解脱。

曰如今必不可。

须经三大阿僧祇劫始得。

师曰。

阿僧祇劫还有数否。

源抗声曰。

将贼比解脱。

道理得通否。

师曰。

阇棃自不解道。

不可障一切人解。

自眼不开。

瞋一切人见物。

源作色而去云。

虽老浑无道。

师曰即行去者是汝道。

  讲止观慧座主问。

禅师辨得魔否。

师曰。

起心是天魔。

不起心是阴魔。

或起不起是烦恼魔。

我正法中无如是事。

曰一心三观义又如何。

师曰。

过去心已过去。

未来心未至。

现在心无住。

於其中间更用何心起观。

曰禅师不解止观。

师曰座主解否。

曰解。

师曰。

如智者大师说止破止。

说观破观。

住止没生死。

住观心神乱。

为当将心止心。

为复起心观观。

若有心观是常见法。

若无心观是断见法。

亦有亦无成二见法。

请座主子细说看。

曰。

若如是问。

俱说不得也。

师曰何曾止观。

  人问般若大否。师曰大。曰几许大。师曰无边际。曰般若小否。师曰小。曰几许小。师曰看不见。曰何处是。师曰何处不是。

  维摩座主问。

经云。

诸菩萨各入不二法门。

维摩默然是究竟否。

师曰。

未是究竟。

圣意若尽。

第三卷更说何事。

座主良久曰。

请禅师为说未究竟之意。

师曰。

如经第一卷是引众呼十大弟子住心。

第二诸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

以言显於无言。

文殊以无言显於无言。

维摩不以言不以无言。

故默然收前言语也。

第三卷从默然起说。

又显神通作用。

座主会么。

曰奇怪如是。

师曰亦未如是。

曰何故未是。

师曰。

且破人执情作如此说。

若据经意。

只说色心空寂。

令见本性。

教舍伪行入真行。

莫向言语纸墨上讨意度。

但会净名两字便得。

净者本体也。

名者迹用也。

从本体起迹用。

从迹用归本体。

体用不二。

本迹非殊。

所以古人道。

本迹虽殊。

不思议一也。

一亦非一。

若识净名两字假号。

更说什么究竟与不究竟。

无前无后。

非本非末。

非净非名。

只示众生本性不思议解脱。

若不见性人。

终身不见此理。

  僧问。

万法尽空。

识性亦尔。

譬如水泡。

一散更无再合。

身死更不再生。

即是空无。

何处更有识性。

师曰。

泡因水有。

泡散可即无水。

身因性起。

身死岂言性灭。

曰。

既言有性。

将出来看。

师曰。

汝信有明朝否。

曰信。

师曰我将明朝来看。

曰。

明朝实是有。

如今不可得。

师曰。

明朝不可得。

不是无明朝。

汝自不见性。

不可是无性。

今见着衣吃饭行住坐卧。

对面不识。

可谓愚迷。

汝欲见明朝。

与今日不异。

将性觅性。

万劫终不见。

亦如有人不见日。

不是无日。

  讲青龙疏座主问。

经云。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禅师如何体会。

师曰。

为般若体毕竟清净。

无有一物可得。

是名无法。

即於般若空寂体中。

具河沙之用。

即无事不知。

是名说法。

故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讲华严座主问。

禅师信无情是佛否。

师曰。

不信。

若无情是佛者。

活人应不如死人。

死驴死狗亦应胜於活人。

经云。

佛身者即法身也。

从戒定慧生。

从三明六通生。

从一切善法生。

若说无情是佛者。

大德如今便死。

应作佛去。

  有法师问。

持般若经最多功德。

师还信否。

师曰不信。

曰。

若尔灵验传十余卷。

皆不堪信也。

师曰。

生人持孝自有感应。

非是白骨能有感应。

经是文字纸墨。

文字纸墨性空。

何处有灵验。

灵验者在持经人用心。

所以神通感物。

试将一卷经安着案上。

无人受持。

自能有灵验否。

  僧问。

未审一切名相及法相。

语之与默。

如何通会即得无前后。

师曰。

一念起时本来无相无名。

何得说有前后。

不了名相本净。

妄计有前有后。

夫名相关锁。

非智钥不能开。

中道者病在中道。

二边者病在二边。

不知现用是无等等法身。

迷悟得失常人之法。

自起生灭埋没正智。

或断烦恼或求菩提。

背却般若。

  人问。

律师何故不信禅。

师曰。

理幽难显。

名相易持。

不见性者所以不信。

若见性者号之为佛。

识佛之人方能信入。

佛不远人而人远佛。

佛是心作。

迷人向文字中求。

悟人向心而觉。

迷人修因待果。

悟人了心无相。

迷人执物守我为己。

悟人般若应用见前。

愚人执空执有生滞。

智人见性了相灵通。

乾慧辩者口疲。

大智体了心泰。

菩萨触物斯照。

声闻怕境昧心。

悟者日用无生。

迷人见前隔佛。

  人问。

如何得神通去。

师曰。

神性灵通。

徧周沙界。

山河石壁去来无碍。

剎那万里往返无踪。

火不能烧水不能溺。

愚人自无心智。

欲得四大飞空。

经云。

取相凡夫随宜为说。

心无形相即是微妙色身。

无相即是实相。

实相体空唤作虚空无边身。

万行庄严故云功德法身。

即此法身是万行之。

本随用立名。

实而言之。

只是清净法身也。

  人问。

一心修道。

过去业障得消灭否。

师曰。

不见性人未得消灭。

若见性人如日照霜雪。

又见性人犹如积草等须弥山。

只用一星之火。

业障如草。

智慧似火。

曰云何得知业障尽。

师曰。

见前心通前后生事。

犹如对见。

前佛后佛万法同时。

经云。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

成就一切智故。

  有行者问。

云何得住正法。

师曰。

求住正法者是邪。

何以故。

法无邪正故。

曰。

云何得作佛去。

师曰。

不用舍众生心。

但莫污染自性。

经云。

心佛及众生。

是三无差别。

曰。

若如是解者。

得解脱否。

师曰。

本自无缚。

不用求解。

法过语言文字。

不用数句中求。

法非过现未来。

不可以因果中契。

法过一切。

不可比对。

法身无象应物现形。

非离世间而求解脱。

  僧问何者是般若。

师曰汝疑不是者试说看。

又问云何得见性。

师曰。

见即是性。

无性不能见。

又问如何是修行。

师曰。

但莫污染自性即是修行。

莫自欺诳即是修行。

大用现前即是无等等法身。

又问性中有恶否。

师曰此中善亦不立。

曰。

善恶俱不立。

将心何处用。

师曰将心用心是大颠倒。

曰作么生即是。

师曰。

无作么生。

亦无可是。

  人问。

有人乘船。

船底刺杀螺蚬。

为是人受罪。

为复船当罪。

师曰。

人船两无心。

罪正在汝。

譬如狂风折树损命。

无作者。

无受者。

世界之中无非众生受苦处。

  僧问。

未审托情势.指境势.语默势乃至扬眉动目等势。

如何得通会於一念间。

师曰。

无有性外事。

用妙者动寂俱妙。

心真者语默总真。

会道者行住坐卧是道。

为迷自性万惑兹生。

又问如何是法有宗旨。

师曰。

随其所立即有众义。

文殊於无住本立一切法。

曰莫同大虚否。

师曰汝怕同太虚否。

曰怕。

师曰解怕者不同太虚。

又问言方不及处如何得解。

师曰。

汝今正说时。

疑何处不及。

  有宿德十余人同问。

经云。

破灭佛法。

未审佛法可破灭否。

师曰。

凡夫外道谓佛法可破灭。

二乘人谓不可破灭。

我正法中无此二见。

若论正法。

非但凡夫外道。

未至佛地者二乘亦是恶人。

又问。

真法.幻法.空法.非空法各有种性否。

师曰。

夫法虽无种性。

应物俱现。

心幻也一切俱幻。

若有一法不是幻者。

幻即有定。

心空也一切皆空。

若有一法不空。

空义不立。

迷时人逐法。

悟时法由人。

如森罗万象至空而极。

百川众流至海而极。

一切贤圣至佛而极。

十二分经.五部毗尼.五围陀论至心而极。

心者是总持之妙本。

万法之洪源。

亦名大智慧藏。

无住涅盘。

百千万名尽心之异号耳。

又问如何是幻。

师曰幻无定相。

如旋火轮。

如乾闼婆城。

如机关木人。

如阳焰。

如空华。

俱无实法。

又问何名大幻师。

师曰。

心名大幻师。

身为大幻城。

名相为大幻衣食。

河沙世界无有幻外事。

凡夫不识幻。

处处迷幻业。

声闻怕幻境。

昧心而入寂。

菩萨识幻法达幻体。

不拘一切名相。

佛是大幻师。

转大幻法轮。

成大幻涅盘。

转幻生灭得不生不灭。

转河沙秽土成清净法界。

  僧问。

何故不许诵经。

唤作客语。

师曰。

如鹦鹉只学人言。

不得人意。

经传佛意。

不得佛意而但诵。

是学语人。

所以不许。

曰不可离文字言语别有意耶。

师曰。

汝如是说。

亦是学语。

曰同是语言何偏不许。

师曰。

汝今谛听。

经有明文。

我所说者义语非文。

众生说者文语非义。

得意者越於浮言。

悟理者超於文字。

法过语言文字。

何向数句中求。

是以发菩提者得意而忘言。

悟理而遗教。

亦犹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也。

  有法师问。

念佛是有相大乘。

禅师意如何。

师曰。

无相犹非大乘。

何况有相。

经云。

取相凡夫随宜为说。

又问。

愿生净土。

未审实有净土否。

师曰。

经云。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若心清净。

所在之处皆为净土。

譬如生国王家。

决定绍王业。

发心向佛道。

是生净佛国。

其心若不净。

在所生处皆是秽土。

净秽在心。

不在国土。

 又问。

每闻说道。

未审何人能见。

师曰有慧眼者能见。

曰。

甚乐大乘。

如何学得。

师曰。

悟即得。

不悟不得。

曰如何得悟去。

师曰但谛观。

曰似何物。

师曰无物似。

曰应是毕竟空。

师曰空无毕竟。

曰应是在。

师曰有而无相。

曰不悟如何。

师曰。

大德自不悟。

亦无人相障。

 又问。

佛法在於三际否。

师曰。

见在无相不在其外。

应用无穷不在於内。

中间无住处。

三际不可得。

曰此言大混。

师曰。

汝正说混之一字时。

在内外否。

曰。

弟子究检。

内外无踪迹。

师曰。

若无踪迹。

明知上来说不混。

曰如何得作佛。

师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曰众生入地狱。

佛性入否。

师曰。

如今正作恶时。

更有善否。

曰无。

师曰。

众生入地狱。

佛性亦如是。

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

师曰。

作佛用是佛性。

作贼用是贼性。

作众生用是众生性。

性无形相。

随用立名。

经云。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僧问何者是佛。

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

曰何者是法身。

师曰。

心是法身。

谓能生万法。

故号法界之身。

起信论云。

所言法者。

谓众生心。

即依此心显示摩诃衍义。

 又问何名有大经卷内在一微尘。

师曰智慧是经卷。

经云。

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界。

内在一微尘中。

一尘者是一念心尘也。

故云一念尘中演出河沙偈。

时人自不识。

 又问。

何名大义城。

何名大义王。

师曰。

身为大义城。

心为大义王。

经云。

多闻者善於义。

不义於言说。

言说生灭。

义不生灭。

义无形相。

在言说之外。

身为大经卷。

心为大义王。

若不了了识心者。

不名善义。

只是学语人也。

 又问。

般若经云。

度九类众生皆入无余涅盘。

又云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此两段经文如何通会前后。

人说皆云。

实度众生而不取众生相。

常疑未决。

请师为说。

师曰。

九类众生一身具足。

随造随成。

是故无明为卵生。

烦恼包[果/衣]为胎生。

爱水浸润为湿生。

倐起烦恼为化生。

悟即是佛。

迷号众生。

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

若了念念心体俱空。

名为度众生也。

智者於自本际上度於未形。

未形既空。

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僧问言语是心否。

师曰。

言语是缘。

不是心。

曰离缘何者是心。

师曰离言语无心。

曰。

离言语既无心。

若为是心。

师曰。

心无形相。

非离言语。

非不离言语。

心常湛然应用自在。

祖师云。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僧问。

如何是定慧等学。

师曰。

定是体。

慧是用。

从定起慧。

从慧归定。

如水与波一体。

更无前后。

名定慧等学。

夫出家儿莫寻言逐语。

行住坐卧并是汝性用。

什么处与道不相应。

且自一时休歇去。

若不随外境之风。

性水常自湛湛。

无事珍重。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卷下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安心法门附(出联灯会要)

  迷时人逐法。

解时法逐人。

解时识摄色。

迷时色摄识。

但有心分别计校。

自心现量者。

悉皆是梦。

若识心寂灭。

无一切念处。

是名正觉。

问。

云何自心现量。

答。

见一切法有。

有不自有。

自心计作有。

见一切法无。

无不自无。

自心计作无。

乃至一切法亦如是。

并是自心计作有。

自心计作无。

又若人造一切罪。

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

从事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

从文字解者气力弱。

即事即法者深。

从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

悉不出法界。

若以法界入法界即是痴人。

凡有施为。

皆不出法界心。

何以故。

心体是法界故。

问。

世间人种种学问。

云何不得道。

答。

由见己故。

所以不得道。

己者我也。

至人逢苦不忧。

遇乐不喜。

由不见己故。

所以不知苦乐。

由亡己故。

得至虚无。

己尚自亡。

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问。

诸法既空。

阿谁修道。

答。

有阿谁。

须修道。

若无阿谁。

即不须修道。

阿谁者亦我也。

若无我者。

逢物不生是非。

是者我自是。

而物非是也。

非者我自非。

而物非非也。

即心无心。

是为通达佛道。

即物不起见。

是名达道。

逢物直达知其本源。

此人慧眼开。

智者任物不任己。

即无取舍违顺。

愚人任己不任物。

即有取舍违顺。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

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即一切处无处即作处。

无作处无作法即见佛。

若见相时即一切处见。

鬼取相故堕地狱。

观法故得解脱。

若见忆想分别即受镬汤炉炭等事。

现见生死相。

若见法界性即涅盘性。

无忆想分别。

即是法界性。

心非色。

故非有。

用而不废。

故非无。

又用而常空。

故非有。

空而常用。

故非无。

  昔披阅祖灯。

至大珠和尚传云。

有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

思仰之久。

未如所愿。

后於洪武己酉岁从坏箧中得一故册。

信手展卷。

随览数分。

如热得凉。

踊跃欢喜不能自胜。

方视其首。

即斯论也。

复详披。

究见其义理质直诣实。

如饮醍醐如得至宝。

后较他录。

得无差谬。

所愿既获。

不敢私秘。

愿与一切众生同沾法味。

复缀诸宗所问语录一卷於后。

略分上下。

共成一册。

并达磨大师安心法门附於卷末。

总名曰顿悟要门。

谨捐布帛。

命工绣梓。

垂於不朽。

流布十方。

使天下学佛之士各各了知正修行路。

不堕邪见。

顿悟自心。

咸开佛慧。

实叶之所志愿矣。

洪武七年岁在甲寅春三月丙戌日比丘妙叶焚香稽首拜题。

后序

  曩阅传灯录至大珠海禅师。

自初见马祖及接人机语。

以至泛应诸宗所问。

使之结舌丧气心悦诚服处。

未尝不为之庆快而不已。

盖师之言一本於经律论之要旨。

而即事即理全体全用。

以发明向上一机。

杀活予夺纵横逆顺无不合辙而还源也。

所撰顿悟入道要门论。

昔既盛行。

年来殊不多见。

近四明比丘妙叶来言尝得此论。

洎他语共一编於弊箧断简中。

宁敢私淑乐与丛林共之。

辄罄己长俾工。

复锓诸梓。

愿一言识其后。

且出新板之文自一至六凡六叶以示。

然尝鼎一脔又何待睹其全书。

噫。

大珠此编语言文字耶非耶。

谓其语言文字则道非语言文字。

谓其非语言文字而三藏之文了了在目。

与此老胸襟流出者融会贯摄罗列。

而前陈其问或自谓我不会禅并无一法可示於人。

看他此等语。

直是作贼人心虚。

尽情抖擞不下。

所以今日不免被人再加涂抹。

后之览者。

若於马祖所谓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当下着得精彩。

则随色摩尼人人无不具足。

其或未然。

滞壳迷封有甚么数。

具顶门眼者试为辨取。

  洪武六年岁有癸丑秋九月望日前龙河比丘万金书

  吴江居士吴瑞征施赀刻此诸方门人参问语录下卷资先姚凌氏孺人冥福 海盐居士仇云鹏对 长洲徐普书 [湮-土+大]水端学舜刻

  万历丁酉仲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