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歌注(元永盛)

续藏经 证道歌注

 元 永盛述 德弘编

竺原禅师注证道歌序

  神光见达磨。

三拜起立付以衣法。

真觉参曹溪。

绕床振锡而定宗旨。

盍心法之精微非言所及。

后来诸祖行棒行喝。

辊球作舞。

打鼓振铎。

以大机大用发扬为己为人之妙。

而所谓东土有大乘根器传佛心宗者。

正谓是也。

惟大乘菩萨能为己为人。

独觉.声闻则不能之。

是知吾宗授受岂细事哉。

近时丛林不古。

或少有见解而无真履实践。

失其体也。

或有静工而不能提唱纲要以利生接物。

失其用也。

若体用兼资行解俱备。

江淮之间惟竺源禅师而已。

师蚤徧参名宿。

佛祖教典无不探赜。

而卓然以己躬大事为任。

末见无能教公。

机语契合遂嗣其法。

两住鄱之妙果寺。

倦於涉世。

谢归南巢。

海内学者大至。

室无所容。

有以真觉证道歌请注。

师随问析之。

学者笔录成帙。

姑熟陈善会愿刻诸梓以惠来学。

而征序於予。

予谓理之悟则一。

事之修则无穷。

故华严四法界终之以事事无碍者。

谓其不舍一法而无一物不得其当也。

真觉始由教观修行。

如人之治田园居室既富。

且有特契劵未之明允。

及见六祖。

犹持券入官一印印定。

永保家业。

与马祖.百丈.黄檗.临济.南阳.大珠如契经说法。

莫不由斯。

而雏道人乌足语此哉。

吾又闻无能公益通经教儒老百家。

而师则辩博过之。

故其发挥真觉之蕴特应酬余事耳。

若夫室中征诘机迅雷电。

揭示衲僧向上巴鼻。

当逢作者别为拈出。

  至元六年庚辰岁秋八月龙翔比丘(大欣)拜书

  

  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

    南巢竺源兰若法慧宏德禅师注颂

    参学门人 德弘 编

  君不见(最初一着觌面相呈。

又云甚处去也)。

绝学无为闲道人(元来只在者里)。

不除妄想不求真(且信一半)。

无明实性即佛性(依稀越国)。

幻化空身即法身(彷佛扬州)。

法身觉了无一物(唤作一物即不中)。

本源自性天真佛(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五蕴浮云空去来(平地起土堆)。

三毒水泡虚出没(虚空里揣骨)。

  绝学者学无所学也。

学无所学。

学之绝矣。

无为者为无所为也。

为无所为。

为之无矣。

非世之绝学无为。

乃世出世间之绝学无为也。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三身圆显十号俱彰者。

诸佛之绝学无为也。

十圣三贤六度万行。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者。

菩萨之绝学无为也。

断三界尘劳出分段生死。

诸漏已尽不受后有者。

二乘之绝学无为也。

洞悟诸佛心宗。

透彻衲僧巴鼻。

行解相应智眼圆明者。

衲僧之绝学无为也。

三际平等一道清虚。

尽十方世界是个沙门全身。

万象森罗是个金刚正体。

无坏无杂无欠无余。

上无诸佛之可成。

下无众生之可度。

平帖帖地。

闲落落地。

身心一如身外无余。

可谓绝学无为闲道人也。

到这田地。

更无第二人。

亦无第二念。

圣凡情泯。

真妄见空。

返观无明实性即是佛性。

幻化空身即是法身。

大包无外。

细入无内。

荡荡无为。

兀兀自化。

无名无字无去无来。

亘古亘今湛然常住。

故云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了知五蕴三毒如浮云水泡虚出没耳。

五阴者即色受想行识。

三毒者即贪瞋痴也。

又云饿鬼畜生地狱也。

虽然犹是教乘边事。

临济门下正在半途。

到家一句作么生道。

  君不见。为渠通一线。井底起红尘。山头生白练。丈二眉毛颔下生。八角磨盘空里转。

  证实相(虚空吃铁棒)。

无人法(王宫生悉陀)。

剎那灭却阿鼻业(甚处得消息来)。

若将妄语诳众生(着甚死急)。

自招拔舌尘沙劫(林深藏猛虎艹浅露群蛇)。

  一相无相谓之实相。

即一切众生本有灵觉之心也。

此心自无量劫来至于今日。

本自清净。

本自圆满。

本自具足。

本自灵妙。

廓若太虚明如皎月。

与他三世诸佛同体无异。

良由二仪初分。

三才始立。

最初不觉托识受生。

瞽智眼於昏衢匍匐九居之内。

锁真觉於梦夜沈迷三界之中。

因师指教方觉前非。

回光返照洞彻真源。

故谓之证到此田地。

无人无法。

无佛无众生。

无去无来。

无生无死。

旷劫无明业识应念顿消。

故云剎那灭却阿鼻业。

梵语阿鼻。

此云无间。

乃极苦之地狱也。

永嘉恐世人信之不及。

故立誓云。

我若将此语诳惑於人。

自招拔舌尘沙劫数也。

此是深慈痛悲故能尔矣。

劫者。

时分也。

还信得及么。

更听一颂。

  证实相。无人法。无明荒艹连根拔。三千剎海冷沈沈。一切圣贤阿剌剌。

  顿觉了(犹是钝汉)。

如来禅(谁为安名)。

六度万行体中圆(可知礼也。

又云为蛇画足)。

梦里明明有六趣(又有这个在)。

觉后空空无大千(犹较些子)。

  顿觉者非次第方便而证也。

乃上根利智一闻千悟一了百当之人也。

如断一缕丝。

一断一切断。

一证一切证。

如来禅者即诸法如义。

来无所来也。

非四禅八定之禅。

乃达磨大师不立文字单传直指如来心印之禅也。

既悟此心诸缘悉舍。

即檀波罗蜜也。

本来清净即戒波罗蜜也。

不以赞而喜不以谤而瞋即忍波罗蜜也。

念念无妄即精进波罗蜜也。

内寂不摇即禅波罗蜜也。

智照如日即般若波罗蜜也。

到此田地。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步步皆如。

无一理而不圆。

无一事而不备。

故云六度万行体中圆也。

迷时诸境亦然。

悟后万法俱息。

故云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大千者。

释迦如来之化境也。

化境尚空。

况有六趣。

只如觉后一句作么生道。

  顿觉了。如来禅。打破虚空无两边。一段风光藏不得。分明独露劫空前。

  无罪福(风吹不入)。

无损益(雨打不湿)。

寂灭性中莫问觅(天晴依旧日头出)。

比来尘镜未曾磨(平地起干戈)。

今日分明须剖柝(试举似看)。

谁无念(空中掣闪电)。

谁无生(古路铁蛇横)。

若是无生无不生(将逐符行)。

唤取机关木人问(拈主丈便打)。

求佛施功早晚成(再犯不容)。

  我心本空。

罪福无主。

罪福既无主。

安有损益乎。

身心寂灭平等一如。

离文字相。

离缘虑相。

离一切想。

离一切执着。

故云莫问觅也。

大师悯彼来学推己及人。

良由劳生自信不及。

背觉合尘弃本逐末。

随业漂流荡而忘返。

被见闻觉知恩爱习气笼罩。

自己不得现前。

神通光明不得发露。

譬如古镜久埋尘垢不能照物。

所以今日分明为他剖开分析。

那里有个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故云谁无念谁无生。

信得及致力切。

打开自己宝藏。

见彻本来面目。

内心外境廓尔虚融。

彼圣此凡平等超越。

故云若是无生无不生。

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又虑世人以无念无生成断灭见解。

自谓百了千当。

譬如机关木人亦无心念。

欲求成佛无有是处。

故云早晚成。

即何时成也。

  无罪福。无损益。一句了然超百亿。夜夜月向西边沈。日日日从东畔出。

  放四大(休捏怪)。莫把捉(总是错)。寂灭性中随饮啄(五色麒麟一只角)。诸行无常一切空(爷死哭么)。即是如来大圆觉(白日青天星斗落)。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得底人既知四大本空五蕴非有。

卓卓巍巍孤孤迥迥。

自由自如无拘无束。

放旷喻如太虚。

清净同於皎月。

水边林下任意逍遥。

粝食粗衣随缘饮啄。

返观诸行皆是无常。

一切诸法本来空寂。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即是如来大圆觉也。

  放四大。莫把捉。烈焰那许蚊蚋泊。一条主丈两人扶。万里虚空飞一鹗。

  决定说(炎天飞片雪)。表真僧(鼻直眼横)。有人不肯任情征(用肯作么)。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直得分疎不下)。

  智鉴圆明妍媸自现。

或是或非或邪或正。

一言决定终无异说。

内怀菩萨行。

外现声闻身。

作人天之领袖。

为苦海之慈航。

故云表真僧也。

或有邪解异见之人。

心不信受任情征问。

假饶尽艹木丛林稻麻竹苇悉为舌头。

一一舌头发如上之问难。

不消一弹指并乃高低普应前后无差。

所以道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叶寻枝我不能也。

  决定说。表真僧。曹溪六祖岭南能。自从马师胡乱后。续焰联芳继祖灯。

  摩尼珠(一举四十九)。

人不识(蹉过了也)。

如来藏里亲收得(元来只在者里)。

六般神用空不空(银山只是银山)。

一颗圆光色非色(铁壁只是铁壁)。

  梵语摩尼。

唐言如意。

或云金翅鸟王之心珠也。

在人分上即是自己本有灵明真觉之性。

一切神通三昧本自具足。

只为劳生自信不及。

背觉合尘迷不自知。

故云人不识。

独有诸佛如来妙性圆明湛然空寂。

百千三昧随意现前。

故云如来藏里亲收得。

此摩尼珠能应五色。

或云有六窍。

喻人元为一精明。

分为六和合。

一根既返源六用成休伏。

所以道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颗圆光色非色也。

  摩尼珠。人不识。明历历地黑似漆。森罗万象悉含融。四圣六凡从此出。

  净五眼(东家点灯)。得五力(西家暗坐)。唯证乃知难可测(人平不语。水平不流)。镜里看形见不难(切忌动着)。水中捉月争拈得(弄光影汉)。

  五眼者。

天眼彻见一切。

肉眼不被物惑。

法眼见性本空。

慧眼智照洞明。

佛眼物我等观。

五眼既净。

则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自得现前。

心地法门唯证乃知。

非凡情所能测度也。

若人回光返照。

见彻本来面目则不难矣。

若妄认前尘光影为自己者。

譬如猕猴水中捉月。

争拈得也。

故云镜里看形见不难。

水中捉月争拈得。

  净五眼。得五力。秤锤头上捏出汁。浑仑好个解脱门。八字打开拖不入。

  常独行(眼上两眉横)。

常独步(脚底通霄路)。

达者同游涅盘路(且道路头在什么处)。

调古神清风自高(云居尊者)。

貌悴骨刚人不顾(方有少分相应)。

  庞居士问马祖云。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者里见得彻去。

便可横行海上独步丹霄。

与他从上诸祖把手共行不为分外。

只如僧问乾峰云。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盘门。

必竟路头在甚么处。

峰以主丈画一画云在这里。

又作么生。

所以道调古神清风自高。

貌悴骨刚人不顾。

三十年后有人悟去也不定。

  常独行。常独步。脚底艹鞋狞似虎。翻身抹过太虚空。不觉踏断来时路。

  穷释子(主人翁)。

口称贫(惺惺着)。

实是身贫道不贫(他时异日莫被人瞒)。

贫则身常披缕褐(左眼半斤)。

道则心藏无价珍(右眼八两)。

无价珍(重言不当吃)。

用无尽(若有尽又堪作什么)。

利物应缘终不吝(阿谁无者一坐具地)。

三身四智体中圆(正中偏)。

八解六通心地印(偏中正)。

上士一决一切了(本不增一丝毫)。

中下多闻多不信(亦不减一丝毫)。

但自怀中解垢衣(修证即不无)。

谁能向外夸精进(染污即不得)。

  古云。

学道先须且学贫。

学贫贫后道方亲。

此戒贪等不事外饰也。

出家儿从佛氏姓故称释子。

子者男子之通称也。

梵语释迦。

此云能仁。

不言释迦者从其简也。

身外无物而心怀圣道。

实非贫也。

复言贫则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者。

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恒沙功德三昧神通悉皆具足。

出生无穷用之无尽。

接物利生应病与药。

大喜大舍无吝无惜。

转八识为四智。

束四智为三身。

乃至八解六通森罗万象。

一印印定毫发无差。

故云体中圆心地印者是也。

上根利智之士。

一决一切决。

一了一切了。

中下之机。

触途成滞故多闻多不信也。

得底人但以正悟之境灵灵自照。

洗磨无量劫来微细习垢。

霜露果熟辄出头来。

如急水滩头月华。

千波万浪触之不散。

始不被生死阴魔之所惑。

故云但自怀中解垢衣。

谁能向外夸精进。

盖不同向外驰求者也。

  穷释子。口称贫。信手拈来用得亲。水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

  从他谤(泥人吃铁棒)。

任他非(鱼目混明珠)。

把火烧天徒自疲(诬人之罪以罪罪之)。

我闻恰似饮甘露(早自落他圈圚了也)。

销镕顿入不思议(救得一半)。

观恶言(金不博金)。

是功德(水不洗水)。

此则成吾善知识(上大人丘乙己)。

不因讪谤起冤亲(重迭关山路)。

何表无生慈忍力(一箭中青霄)。

  心与空相应则毁誉赞谤何忧何喜。

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

资生与空相应则施夺取与何得何失。

故道中人不与物竞是非。

逆顺来前如不闻不见。

他之伎俩有尽。

我之不采无穷。

如人执火烧天。

徒自疲劳耳。

於天何有哉。

闻之如饮甘露心自清凉。

顿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也。

返观此恶言皆是功德。

盖缘言语性空冤亲平等。

此则成吾善知识也。

如先佛於过去劫中。

世世生生被提婆达多处处恼害。

因慈忍力得成无上正等菩提。

故云不因讪谤起冤亲。

何表无生慈忍力。

  从他谤。任他非。直下回观他是谁。殊相劣形皆是幻。凡名圣号总成虚。

  宗亦通[○@一]。说亦通[○@十]。定慧圆明不滞空[○@卍]。非但我今独达了[○@人]。恒沙诸佛体皆同[○@佛]。

  宗通者即悟诸佛之心宗也。

乃达磨大师单传直指之道。

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

惟在当人自证自悟到无证无悟之地。

所以从上诸老递相出兴。

向千圣顶[宁*页]上提持者一着子。

俾学者尽得单传直指之妙方。

谓宗通也。

然后命掌藏钥。

披阅一代圣教。

备知顿渐秘密不定之方。

藏通别圆之味。

方谓说通也。

宗说既通。

定慧均等。

方谓圆明不滞空也。

永嘉自云。

非但我今独达了此定慧圆明之旨。

与恒沙诸佛同证此体。

古云天下无二道。

圣人无二心者是也。

恒沙者。

西天有恒沙。

方四十里。

河中有沙。

其细如面。

世尊说法多指此沙为喻。

今永嘉依经而言。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师子吼(虚空开大口)。无畏说(万窍翻一舌)。百兽闻之皆脑裂(红炉焰上飞片雪)。香象奔波失却威(非其境界)。天龙寂听生欣悦(犹带识在)。

  师子乃兽中之王。

若哮吼一声则百兽闻之悉皆脑裂。

以喻大乘菩萨所说圆顿法音则魔宫振动。

小乘外道各生疑惑而不领解。

如华严会上有眼不见舍那身。

有耳不闻圆顿教。

又如法华会上退席者是也。

所以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故云香象奔波失却威。

香象喻权教菩萨及诸二乘。

虽悟法空之理。

不明圆顿之机。

譬如香象虽有威德。

闻师子吼则失威奔走。

唯诸天龙王宿熏大种。

一闻圆音悉皆欢悦。

故云寂听生欣悦也。

  师子吼。无畏说。憍梵波提咬着舌。海神怒把珊瑚鞭。须弥山王痛不彻。

  游江海(乱走作么)。

涉山川(还我艹鞋钱来)。

寻师访道为参禅(阿谁欠少)。

自从认得曹溪路(试拈将来看)。

了知生死不相干(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古之尊宿出一丛林入一保社参寻知识。

皆为究竟己躬大事。

如善财五十三参。

雪峰三登九到。

乃至天下老和尚徧参知识之门。

方到不疑之地。

真觉自谓往曹溪六祖印证心地法门。

了知生死不相干涉也。

  游江海。涉山川。逢人觅我一文钱。开州好个憨布袋。十字街头恣掣颠。

  行亦禅○。

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也是徐六担板)。

假饶毒药也闲闲(又隔一重关)。

我师得见然灯佛(癞儿牵伴)。

多劫曾为忍辱仙(擘破却团圆。

又云剑去久矣)。

  到家人身心寂灭动静一如。

五欲八风撼摇不动。

四生九有笼罩无门。

生死去来湛然空寂。

故云体安然。

到者田地。

纵遇锋刀坦然无怖。

假饶毒药亦乃闲闲。

如师子尊者受刃。

达磨大师服毒。

已证无生法忍而然也。

就引我佛因地中布发掩泥。

然灯受记汝於来世作佛号释迦牟尼。

复引於多劫中为忍辱仙人山中修道。

值歌利王与诸宫人入山游猎。

昼寝时诸宫人游山见一人俨然独坐。

是诸宫人但来瞻仰。

王起问诸近臣宫人何在。

左右奏曰往彼仙人庵所也。

王怒躬自仗剑问云汝是何人。

对云忍辱仙人。

王遂以剑断其手足。

节节支解不生瞋恨。

乃至种种苦行非止一劫。

故云多劫曾为忍辱仙也。

  行亦禅。坐亦禅。此即人间得道仙。有问祖师西来意。劈胸便奋一粗拳。

  几回生(一不成只)。

几回死(二不成双)。

生死悠悠无定止(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自从顿悟了无生(既是无生又作么生了)。

於诸荣辱何忧喜(有智无智较三十里)。

  真觉自叹云。

未悟已先於无量劫中受无量生死。

轮转往来无暂停止。

於不迁境上空受轮回。

向无脱法中妄自缠缚。

如春蚕之作茧。

似秋蛾之赴灯。

故云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无生法忍。

即荣辱两忘忧喜俱灭。

生死於我何有哉。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只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源没些子。

  入深山(鱼行水浊)。

生兰若(鸟飞毛落)。

岑崟幽邃长松下(天地一指。

万物一马)。

优游静坐野僧家(百鸟不衔花)。

阒寂安居实潇洒(没可把。

又云今古历然)。

  古老得旨后隐入深山穷谷。

茅庐石室形影相吊不与世接。

以寂静之境灵灵自照。

岁久月深具大无畏。

随缘放旷任意逍遥。

三界不能拘。

六尘岂能扰。

可谓优游静坐野僧家。

阒寂安居实潇洒。

  入深山。住兰若。世出世间俱放下。净裸裸地绝承当。赤洒洒兮没可把。

  觉即了(云开月皎)。

不施功(虎啸生风)。

一切有为法不同(梁宝元来是志公)。

住相布施生天福(寰中天子敕)。

犹如仰箭射虚空(塞外将军令)。

势力尽(人贫智短)。

箭还坠(马瘦毛长)。

招得来生不如意(夜行莫踏白。

不是水便是石)争似无为实相门(弹指云从这里入)。

一超直入如来地(且喜到家)。

  觉悟了彻底人。

获无功用智。

与有为功行不同也。

昔梁武帝问达磨。

朕自即位以来。

造寺写经度僧无数。

有何功德。

磨云。

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非大功德。

帝曰如何是大功德。

磨云。

净智妙圆体自空寂。

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武帝滞於有为之功也。

所以道住相布施生天福。

犹如仰箭射虚空。

到势力尽时箭还坠落。

故云招得来生不如意。

寒山云。

我见转轮王。

千子常围绕。

十善化四天。

庄严多七宝。

七宝镇随身。

庄严甚妙好。

一朝福报尽。

犹如栖芦鸟。

还作牛领虫。

六趣受业道。

况复诸凡夫。

无常岂可保。

争似无为实相门。

一超直入如来地。

无为实相者即涅拌妙心实相无相法门也。

如来地者即前后际断一真法界也。

於此颔旨。

如王子登极。

白衣拜相。

故云直入如来地。

  觉即了。不施功。物我俱忘心境空。菡萏枝枝撑素月。栴檀叶叶扇香风。

  但得本(车不横行)。

不愁末(理无曲断)。

如净瑠璃含宝月(眼观东南意在西北)。

既能解此如意珠(相逢不拈出。

举意便知有)。

自利利他终不竭(是我家里人。

方说家里话)。

  根本既明。

枝叶自茂。

本者即本有灵觉之性也。

末者即百千三昧神通妙用也。

净瑠璃者喻内外莹彻也。

宝月者喻妙性圆明也。

譬如虚空具含众象。

於诸境界无所分别。

故云既能解此如意珠。

自利利他终不竭。

不求殊胜而殊胜自至。

自觉觉他妙用无穷也。

  但得本。不愁末。妙用纵横活鱍鱍。信手拓开不二门。大千沙界如许阔。

  江月照(井底虾蟆跳)。松风吹(鹁鸠树上啼)。永夜清宵何所为(作贼人心虚)。佛性戒珠心地印(不劳悬古镜)。雾露云霞体上衣(天晓自分明)。

  此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

古云。

成三十年只作境会。

永夜清宵何所为。

早是画蛇添足。

以觉自心名佛性。

表里莹彻曰戒珠。

能生诸法云心地。

号令群品故名印。

虽有多名。

理即一也。

天地与我同根。

万物与我同体。

故云雾露云霞体上衣。

  江月照。松风吹。更於何处觅文殊。十世古今如电拂。三千剎海一籧庐。

  降龙钵(黑似漆)。解虎锡(明如日)。两钴金环鸣历历(上下四维无等匹)。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达磨十万里西来。却对梁王道不识)。

  钵盂应供。

锡杖降魔。

此二者是僧家随身道具也。

所谓降龙钵解虎锡。

各随缘起而得其名。

昔世尊降火龙於钵中。

高僧解二虎於锡下。

文繁兹不具述。

两股者表真俗二谛也。

六环者表六波罗蜜也。

中心者表中道也。

真觉往曹溪绕床三匝振锡一下。

盖有所自。

不是外现威仪虚事持耳。

经云。

佛告比丘。

汝等应受锡杖。

所以者何。

过去如来。

现在诸佛。

皆执持故。

为圣人之标帜也。

故云如来宝杖亲踪迹。

  降龙钵。解虎锡。觌面当机亲托出。三千年话不复追。一日还我两度湿。

  不求真(湘之南)。不断妄(潭之北)。了知二法空无相(中有黄金充一国)。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真妄二法本是假名。

求断二见亦是虚妄。

为彼凡夫小果断妄求真证有为涅盘。

非究竟也。

法华经云。

但离虚妄名为解脱。

其实未得一切解脱。

若是圆顿之机。

了知二法本空。

无相无名。

永嘉恐后人滞在空无相中。

复言无相无空无不空。

即是如来真实相。

盖修证之功不齐。

言思之路尽矣。

  不求真。不断妄。拟欲断求隔天壤。若人更欲问如何。劈脊连声三十棒。

  心镜明(灵光洞耀)。

鉴无碍(迥脱根尘)。

廓然莹彻周沙界(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万象森罗影现中(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一颗圆光非内外(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心光洞彻无物不融。

寂照河沙了无挂碍。

如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

光光相罗影影相照。

递相融通交相涉入。

可谓无边剎境自佗不隔於毫端。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

四圣六凡森罗万象皆从吾妙明中流出。

乃至掷此方於他界。

纳须弥於芥中。

亦此心之常分。

非假於佗术也。

  心镜明。鉴无碍。大中现小。小中现大。法法一如。尘尘三昧。抛向面前。漆桶不会。

  豁达空(不可放过)。拨因果(放过不可)。莽莽荡荡招殃祸(打杀有甚么罪过)。弃有着空病亦然(打着南边动北边)。还如避溺而投火(看脚下)。

  永嘉既悟正见。

愍彼邪学一向着空拨无因果。

所以道莽莽荡荡无禁无制妄招殃祸。

譬如懦夫自号帝王妄取诛戮。

若弃有见而着无见。

其病亦然。

故云还如避溺而投火。

  豁达空。拨因果。拈来一一生按过。若更忘身与死心。这个难医病转大。

  舍妄心(海底摸针)。取真理(空中索缝)。取舍之心成巧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学人不了用修行(病眼见空花)。深成认贼将为子(空花结空果)。

  若舍虚妄之心。

欲取真如之理。

则取舍之心未忘。

遂成巧伪不实之行也。

缘学人不了此旨。

只认个门头户底见闻觉知昭昭灵灵为自己者。

深成认贼为子也。

古云。

学道之人不识真。

只为从前认识神。

无量劫来生死本。

痴人唤作本来人。

  舍妄心。取真理。如弃大海认沤体。只见沤从水上生。不知沤灭还归水。

  损法财(家鬼入来)。

灭功德(着贼了也)。

莫不由斯心意识(春风满地成狼藉)。

是以禅门了却心(了了了时无可了)。

顿入无生知见力(玄玄玄处亦须呵)。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良由劳生自信不及向外驰求。

於心意识上强作主宰。

故法财功德皆损灭也。

寒山子云。

嗟见世间人。

永劫堕迷津。

不省这个意。

修行徒苦辛。

是以禅门了却心。

顿入无生知见力。

所谓还丹九转点铁成金。

至理一言转凡成圣。

  若将心识度吾宗。恰似西行却作东。捩转面皮亲见彻。团团红日上孤峰。

  大丈夫(露)。秉慧剑(险)。般若锋兮金刚焰(交)。非但空摧外道心(破也破也)。早曾落却天魔胆(堕也堕也)。

  世间大丈夫者。

以忠孝之心秉刚烈之志。

立身於廊庙之间。

致君於尧舜之上。

俾天下苍生皆乐和平之治者是也。

出世间大丈夫即大心众生也。

秉智慧剑摧五阴魔恢。

复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一片无阴阳地。

起鼻祖坠地之颓纲。

大济北泼天之家世者是也。

般若锋者空一切诸有也。

金刚焰者剿诸生死魔军也。

故云非但空摧外道心。

早曾落却天魔胆。

诸人还见么。

良久云。

剑去久矣汝方刻舟。

不见五祖演和尚道。

  赵州露刃剑。寒霜光焰焰。更拟问如何。分身作两段。

  震法雷。

击法鼓。

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

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

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

一法徧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

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

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

剎那灭却三祇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

与吾灵觉何交涉(上来所供并皆诣实)。

  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天下善知识。

说法利生之模范也。

先以法雷而警悟之。

次以法鼓而溥集之。

然后以慈云普覆一雨所润。

三艹二木各得滋长。

故云龙象蹴踏润无边。

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有艹名曰肥腻。

更无杂异。

白牛食之纯出醍醐。

雪山喻一真境界。

香艹喻圆修正道。

白牛喻智照真理。

醍醐喻一乘上味。

以明上乘菩萨最初发心便成正觉。

圆顿之机念念相应。

故言常纳也。

只如沩山云。

不如随分纳些些。

又作么生。

一性通时则圆通一切性也。

一法彻时则徧含一切法也。

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同居常寂光土。

俱号毗卢遮那。

譬如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递相融通交相涉入。

重重无尽无尽重重。

此非表法。

唯证乃知。

故云一地具足一切地。

非色非心非行业。

地者自证之地。

非解会之所能及也。

非色者非窒碍之色也。

非心者非觉知之心也。

非行者非造作之行也。

非业者非所作之业也。

乃上根利智一了一切了一明一切明。

即阿难所谓不历僧祇获法身。

到者田地。

一切性相百千法门无量妙义。

皆是权机非究竟法。

故云一切数句非数句。

与吾灵觉何交涉。

  震法雷。击法鼓。海水奔腾须弥舞。一毫头上定乾坤。大千沙界无尘土。

  不可毁。

不可赞(两头俱坐断。

一剑倚天寒)。

体若虚空没涯岸(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不离当处常湛然(壶中别有天)。

觅即知君不可见(剑去久矣汝方刻舟)。

取不得(昼见日)。

舍不得(夜见星)。

不可得中只么得(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又云切)。

  达道之人心如虚空。

大包无外细入无内。

非世间毁赞语言之能摇动也。

不离当处湛然凝寂。

拟欲寻觅蹉过久矣。

古云。

有心用处还应错。

无意求时却宛然。

无依无欲无名无字。

取不得舍不得。

腾腾任运任运腾腾。

不可得中只么得。

已是八字打开两手分付了也。

只为分明极。

翻令所得迟。

  不可毁。不可赞。五色麒麟步天岸。若於言下错承当。无为犹被金锁难。

  默时说(上是天)。

说时默(下是地)。

大施门开无壅塞(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有人问我解何宗(日高树影重)。

报道摩诃般若力(雨落地下湿)。

或是或非人不识(识得不为冤)。

逆行顺行天莫测(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风流处也风流)。

不是等闲相诳惑(要识一贯两个五佰)。

  善说者无义路与人寻。

善默者无寂灭与人守。

南堂和尚云。

为宗师者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异。

有情者天人群生也。

无情者土木瓦石也。

作么生见得无异底道理。

於此着得一只眼。

方知尘说剎说炽然说无间歇。

即今森罗万象。

情与无情浩浩地宣扬。

汝还闻么。

经云。

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可谓大施门开无壅塞。

或有人问是何宗旨得恁么奇特。

但向他道摩诃般若力。

(咄)切忌错举。

或是或非或逆或顺。

天莫测况於人乎。

永嘉自云。

吾从多劫修习般若。

不是等闲欺诳惑乱於人。

沩山云。

生生若能不退。

佛阶决定可期。

信不诬矣。

  默时说。说时默。万象森罗同一舌。世出世间绝异同。尘说剎说炽然说。

  建法幢(好肉剜疮)。

立宗旨(敲骨取髓)。

明明佛敕曹溪是(且道是个什么)。

第一迦叶首传灯(谢三郎不识四字罪头元来是你)。

二十八代西天记(相随来也。

又云递相钝置)。

  原夫灵源湛寂法海渊深。

本无名相之殊。

安有圣凡之异。

良由劳生自信不及。

随业漂流旷劫升沈荡而忘返。

故我大觉世尊运同体悲作不请友。

为此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假设种种言说种种权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如将蜜果子换彼苦胡芦也。

故云建法幢立宗旨。

法者本有之法。

幢者高显为义。

如标帜也。

宗旨者众多所宗。

而悟明心地如星之拱北水之朝东也。

明明佛敕曹溪是者。

衣止不传。

法周沙界。

第一迦叶首传灯者。

世尊於涅盘会上。

因大梵天王献金色波罗华於佛。

舍身为床座请佛说法。

佛拈此华普示大众。

百万人皆罔措。

唯迦叶一人领旨。

世尊云。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付嘱於汝。

以为教外别传之旨。

故云首传灯也。

从此祖祖相承心心相印。

二十八代西天记。

初祖迦叶。

二祖阿难。

三祖商那和修。

四祖优波鞠多。

五祖提多迦。

六祖弥遮迦。

七祖婆须密。

八祖佛驮难提。

九祖伏驮密多。

十祖胁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

十二祖马鸣大士。

十三祖迦毗摩罗。

十四祖龙树。

十五祖迦耶提婆。

十六祖罗睺罗多。

十七祖僧伽难提。

十八祖伽耶。

十九祖鸠摩罗多。

二十祖奢耶多。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

二十二祖摩拏罗。

二十三祖鹤勒那。

二十四祖师子。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

故云二十八代西天记者是也。

  建法幢。立宗旨。东土祸根从此始。毒流四海浪滔天。何啻遇大风而止。

  法东流(祸胎生也)。

入此土(猛虎当路)。

菩提达磨为初祖(珊瑚枝上走玉兔)。

六代传衣天下闻(闻名不如见面)。

后人得道何穷数(甜瓜彻蒂甜。

苦瓠连根苦)。

  梵语菩提达磨。

此云觉法。

西竺为二十八代祖。

此土为初祖。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太子也。

遇二十七祖。

知其密迹发明心要。

乃记之曰。

未可远游且止南天。

待吾灭后六十七载当往震旦大兴佛事。

汝往南方勿住。

彼唯好有为功业不见佛性。

汝纵到彼不可久留。

听吾偈曰。

路行跨水复逢羊。

独自凄凄暗度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

二株媆桂久昌昌。

师在本国破彼六宗邪解。

自南天竺泛海经涉三年。

时普通八年九月二十一日至广州。

刺史萧昂表闻。

武帝诏至金陵。

帝问。

朕自即位以来。

造寺写经度僧无数。

有何功德。

师曰。

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师曰。

净智妙圆体自空寂。

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师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师曰不识。

帝不领悟。

十月十九日潜回江北。

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

当后魏孝明帝太和十年也。

寓止于嵩山少林。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

人莫测之。

即禅宗初祖也。

后九年。

时有僧神光者。

旷达之士也。

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

每叹曰。

孔老之教礼术风规。

庄易之书未尽妙理。

近闻达磨大师住止少林。

至人不遥当造玄境。

乃往彼。

晨夕参承。

师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

光自曰。

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

古尚如此。

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十九日夜天大雨雪。

光坚立不动。

达明积雪过膝。

师悯而问曰。

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光悲泪曰。

惟愿和尚慈悲。

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师曰。

诸佛无上妙道。

旷劫精勤。

难行能行。

非忍而忍。

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师诲励。

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

师知是法器乃曰。

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身。

汝今断臂吾前。

求亦可在。

遂易名慧可。

光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师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光曰我心未宁乞师安心。

师曰将心来为汝安。

光曰觅心了不可得。

师曰我与汝安心竟。

从此悟入。

为二祖也。

二祖得之於初祖。

皆以衣盂相传。

磨传可。

可传璨。

璨传信。

信传忍。

忍传能。

乃曹溪六祖大师也。

至此不传其衣但传其道。

自是以后成佛作祖者水涌山出。

梵剎招提碁分星布。

故云后来得道何穷数。

  法东流。入此土。开天门。辟地户。利人天。成佛祖。拟思量。何劫悟。

  真不立(天晴日头出)。

妄本空(日高花影重)。

有无俱遣不空空(顶门只眼亚双瞳)。

二十空门元不着(虚空放出辽天鹤)。

一性如来体自同(闽蜀同风)。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

本来无有世界。

众生因妄有生。

因生有灭。

生灭名妄。

灭妄名真。

真既不立其妄本空。

有无俱遣不空亦空。

昔如来破二十种执有之见。

因成二十空名。

今明一性之理不同二十之空。

故云元不着也。

一性如来体自同者。

迥出外道异见。

即与般若妙心冥合。

故云体自同。

  真不立。妄本空。一句全提不露锋。西磵水流东磵水。南山烧火北山红。

  心是根(一翳在眼)。

法是尘(空华乱坠)。

两种犹如镜上痕(打破镜来却许相见)。

痕垢尽时光始现(一心不生万法俱息)。

心法双忘性即真(此去汉阳不远)。

  人禀真如不性假名曰心。

从心受法曰尘。

缘真如不守自性能随染净缘。

故云心是根法是尘。

此两种犹如古镜上之痕垢。

笼罩光明不得发露。

故云痕垢尽时光始现。

心法双忘性即真。

古德云。

一翳在眼空华徧界。

一妄在心河沙生灭。

意销华尽妄灭证真。

故云性即真也。

  心是根。法是尘。八两元来是半斤。笑把两头俱拽脱。蟭螟眼里跨麒麟。

  嗟末法。

恶时世(阔八尺长丈二)。

众生福薄难调制(真不掩伪)。

去圣远兮邪见深(海枯终见底。

人死不知心)。

魔强法弱多冤害(脑后见腮莫与往来)。

闻说如来顿教门(成者自成)。

恨不灭除如瓦碎(坏者自坏)。

作在心(多喜少瞋)。

殃在身(少喜多瞋)。

不须冤诉更尤人(眼底无筋一世贫)。

欲得不招无间业(识法者惧)。

莫谤如来正法轮(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者一段意。

永嘉嗟叹末法中时节恶薄。

纯朴既散嚣浮日盛。

薄福众生不务道德。

如狂象奔驰难制伏也。

何况诸大圣人过去已远。

邪见转深。

於正法中返生冤害。

如达磨落齿服毒。

二祖被害。

圣师尚尔况后人乎。

或有学者各局己解各禀师承。

彼此干戈互相攻击。

得少为足自不知非。

闻说如来圆顿大教法门。

返以为非。

恨不灭除瓦解冰销。

所以因此妄心。

所造无量无边黑业如影随形。

故云殃在身。

所感无量无边苦果皆是自作自受非他人之所致。

故云不须冤诉更尤人。

谤法之罪如经具明。

欲得不招无间重业。

休谤如来正法轮。

正法者十方如来悟此而成无上正等正觉。

六道异类迷此而轮转三涂。

天龙护持。

谤而不信则其罪可知矣。

  嗟末法。恶时世。不信如来第一义。身心碌碌不知非。苦海茫茫自沈坠。

  栴檀林(举一不得举二)。

无杂树(放过一着落在第二)。

郁密森沈师子住(手把夜明符。

几个知天晓)。

境静林闲独自游(行人更在青山外)。

走兽飞禽皆远去(万里望乡关)。

  栴檀林喻一真法界。

唯此一事实。

无杂树者。

余二即非真。

盖一乘菩萨境界。

非二乘小机所能杂也。

郁密森沈师子住。

即法华云。

深固幽远无人能到。

到则山青水绿不是人间。

唯接上根。

中下之机卒难悟入。

境静林闲独自游。

盖师子游行不求伴侣。

等闲哮吼一声。

直得百兽脑裂。

故云走兽飞禽皆远去。

即法华退席者是也。

  栴檀林。无杂树。大用现前只者是。鸟窠拈起布毛吹。会通当下便悟去。

  师子儿(出窟了也)。众随后(捕影追踪)。三岁便能大哮吼(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若是野干逐法王(字经三写)。百年妖怪虚开口(乌焉成马)。

  所言师子儿者。

喻菩萨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超过声闻缘觉诸小乘众。

故云众随后也。

三岁表见性之人圆修三法。

即空假中也。

空者泯一切法。

假者立一切法。

中者统一切法。

空不定空。

空处当体即中即假。

假不定假。

假处当体即空即中。

中不定中。

中处当体即空即假。

此之三法不纵不横不并不别。

一处常三三处常一。

所以云。

三谛三观三非三。

三一一三无所寄。

谛观名别体复同。

是故能所二非二。

悟入之士圆修三法。

所说法门皆中道实义。

故云三岁便能大哮吼。

二乘凡夫诸权位人不能明见佛性。

所说未实。

开口终无所益也。

故云若是野干逐法王。

百年妖怪虚开口。

  师子儿。众随后。一句当机绝朕兆。有时拈出示时人。眨得眼来先蹉了。

  圆顿教(相逢不拈出。

举意便知有)。

勿人情(眼生三角头峭五岳)。

有疑不决直须争(返蚁难寻穴。

归禽易见窠)。

不是山僧逞人我(我唤作火。

汝不得唤作火)。

修行恐落断常坑(海上阵云横)。

非不非(古之今之)。

是不是(今之古之)。

差之毫厘失千里(猛虎入闹市)。

是则龙女顿成佛(无云生岭上)。

非则善星生陷坠(有月落波心)。

  圆顿者非渐次也。

教者载道之器也。

勿人情者为生死事大因缘。

非世间常情之比。

须是洞悟诸佛心宗。

透彻衲僧巴鼻。

两眼相对针芥相投。

方有少分相应。

若有纤疑未尽。

直须决问。

昔无尽居士始参东林照觉总禅师。

得平实之旨。

自谓百了千当。

及见兜率悦问。

侍郎於心不欺。

吾宗门有一千七百则机缘。

还有疑不。

无尽云。

其余无疑。

德山托钵因缘而已。

悦云於此有疑。

其他安得无疑。

只如德山末后句是有是无。

无尽云有。

悦大笑归方丈。

无尽一夜疑着。

至五更起来踏翻脚凳忽然大悟。

天晓呈偈云。

鼓寂钟沈托钵回。

岩头一拶语如雷。

果然只得三年活。

莫是遭他授记来。

悦方许可。

自此如倚天长剑谁敢当锋。

永嘉自谓不是山僧逞驰人我之心。

切恐后人错用身心。

堕落断常二见。

能陷人故名曰坑。

非不非是不是。

乃明是非之相分明。

不可错乱也。

非岂不是非乃真非也。

是岂不是是乃真是也。

不可瞒盰佛性儱侗真如。

故云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则龙女顿成佛。

非则善星生陷坠。

重明是非之相也。

昔日灵山会上有一龙女献佛宝珠。

世尊受之而为说法。

悟无生忍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

号华鲜如来。

又有比丘名曰善星。

念得十八香象驼经。

不解佛意。

生身溺陷地狱。

谓不明佛性返成谤堕。

故引以警后人也。

  圆顿教。勿人情。翻身踏倒涅盘城。威音那畔至今日。一段风光画不成。

  吾早年来积学问(贫人思旧债)。

亦曾讨疏寻经论(不是苦心人不知)。

分别名相不知休(愁人莫向愁人说)。

入海算沙徒自困(说向愁人转见愁)。

却被如来苦呵责(一状领过)。

数他珍宝有何益(死欵难翻)。

从来蹭蹬觉虚行(脚下点地)。

多年枉作风尘客(要知山下路。

但问去来人)。

  此永嘉自叙少年历诸讲肆听习天台教观。

深明经论精严律部。

然后参寻知识决择生死。

非宿有乘种安能如是。

复云。

分别五教名相不知休歇。

譬如入海算沙徒自疲困。

因思佛呵阿难。

汝虽历劫熏持诸佛如来秘密妙严。

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如人数他宝。

自无半钱分。

从来蹭蹬觉虚行者。

从无量劫来奔驰生死险道。

徒自虚行於涅盘路上未曾踏实。

譬如飘蓬为客。

家乡转远。

故云枉作风尘客。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种性邪(病眼见空华)。

错知解(空华结空果)。

不达如来圆顿制(常忆江南三月里。

鹧鸪啼处百花香)。

二乘精进勿道心(人贫智短)。

外道聪明无智慧(马瘦毛长)。

亦愚痴。

亦小骇(同坑无异土)。

空拳指上生实解(好掘虚空一窖埋)。

执指为月枉施功(捕影追风)。

根境法中虚捏怪(自买自卖)。

不见一法即如来(蚌含明月玉兔怀胎)。

方得名为观自在(两彩一赛)。

了即业障本来空(了)。

未了应须还宿债(败)。

饥逢王膳不能餐。

病遇医王争得瘥(师子咬人韩卢逐块)。

  种性邪。

非正因。

为道之士乃是外道种子。

依附邪师生诸邪见。

故云错知解也。

不能了达如来圆顿法门。

於无量劫中受无量生死。

皆因邪师而然也。

二乘之人断三界二十五有尘劳。

超出分段生死。

如獐独跳不顾后群。

故云勿道心。

西天外道极有聪明。

不明佛性心外求法。

名曰外道。

故云亦愚痴亦小呆。

大人无智曰愚。

小儿无智曰呆。

随语生解自生执着。

如空拳指上生实解也。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

若还见月。

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学道人不明佛性。

於根境识上妄生知解。

故云执指为月枉施功。

根境法中虚捏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者。

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则有无俱遣六根互用。

故曰方得名为观自在。

到者田地。

了达罪性本空无有挂碍。

楞严经云。

一人发真归源。

十方虚空悉皆消殒。

况罪福之相耶。

僧问古德云。

了即业障本来空。

只如狮子尊者与二祖大师是了不了。

德云。

不见道本来空。

肇法师云。

五阴元非有。

四大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

一似斩春风。

故云本来空也。

若不了悟。

执法不忘。

因果历然如影随形。

故云未了应须还宿债。

从上诸圣递相出兴。

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良由众生自信不及不能悟入。

譬如世间饥饿之人。

得遇王者之膳种种美味。

即生怖畏而不敢食。

又如久病不瘥。

得遇医王反生疑惑。

不服妙药甘受病苦。

故云争得瘥也。

  种性邪。错知解。向外驰求还自昧。回光返照便归来。廓彻灵根无向背。

  在欲行禅知见力(三九二十七)。火里生莲终不坏(他家自有通人爱)。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溪边杨柳影。不碍钓舟行)。

  若是宿熏乘种。

佩大愿轮。

须处五欲八风之中。

不被五欲八风所转。

挺然特立如火中莲华终不坏也。

如裴相问杨无为东坡山谷无尽子韶诸公是也。

僧问古德。

欲界无禅。

大德云何言有禅定。

德云。

阇梨只知欲界无禅。

不知禅界无欲。

到者田地。

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故云知见力也。

过去久远有一比丘名勇施。

忽於如来禁戒有所缺犯。

既犯四重根本之罪。

欲自清净。

即将三衣挂在锡上高声唱言。

我犯重罪谁为我忏。

如是唱言至一精舍。

遇一尊者名曰鼻鞠多罗云。

推罪性了不可得。

勇施比丘豁然大悟。

即往南方世界成等正觉。

号曰宝月如来。

已至于今。

故曰勇施犯重悟无生。

早时成佛于今在。

  在欲行禅知见力。白日青天轰霹雳。摩诃般若波罗密。甚深般若波罗密。

  师子吼(雪岭泥牛走)。

无畏说(虚空咬着舌)。

深嗟蒙懂顽皮靻(聋人争得闻)。

祇知犯重障菩提(贪观天上月)。

不见如来开秘诀(失却手中桡)。

有二比丘犯淫杀(黑牛卧死水)。

波离萤光增罪结(癞马系枯椿)。

维摩大士顿除疑。

犹如赫日消霜雪(八十翁翁入场屋。

真诚不是小儿戏)。

  诸佛菩萨演说大乘自在无畏。

犹如师子吼时无所畏也。

深嗟极叹之词。

蒙懂非聪慧也。

顽皮靻者即牛领粗厚皮也。

此喻小乘钝根闻大不悟。

发其叹也。

祇知犯前四重罪业障。

於如来正法眼藏不能了罪性空也。

有二比丘犯淫杀。

波离萤光增罪结者。

昔有二比丘山中结庵修行。

坚持净戒无有缺犯。

一日一比丘出。

一比丘在庵禅定。

忽睡着。

有一樵女偷犯净戒。

乃内心不悦。

至同庵僧归。

具说上事。

其僧怒。

赶逐其女。

女惊怖堕坑而死。

比丘转加烦恼。

共往大德优波离尊者处求乞忏悔。

尊者以小乘结罪。

时二比丘心疑不决。

转生烦惑。

维摩大士呵优彼离不善观机。

此二比丘久修大乘。

何得将大海纳于牛迹。

故云萤光增罪结也。

大士云。

穷罪性了不可得。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前际不去后际不来中际不住。

三际推求了不可得。

二比丘忽然顿悟获无生忍。

犹如赫日消霜雪。

  师子吼。无畏说。万窍怒风翻一舌。狸奴白牯尽潜踪。露柱灯笼生欣悦。

  不思议。

解脱力(一点水墨两处成龙)。

妙用恒沙也无极(寸不如尺)。

四事供养敢辞劳(有甚毕罗[饥-几+追]子快下将来)。

万两黄金亦消得(独掌不浪呜。

两手鸣掴掴)。

粉骨碎身未足酬(没来由处有来由)。

一句了然超百亿(匝地清风有何极)。

  不思议者。

不可以心思口议。

故经云。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盖佛智不可测度也。

须是洞悟自心。

与从上诸圣同一见闻同一受用。

世出世间打成一片。

呵笑怒骂皆是佛事。

故云妙用恒沙也无极。

到者田地。

堪受人天供养。

故云万两黄金也消得。

四事者。

一衣服。

二卧具。

三饮食。

四医药。

古德云。

上座若也实悟去。

变大地作黄金。

搅长河为酥酪。

供养上座未为分外。

其或未然。

粒米一丝直须拖犂拽耙还他始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者。

如常啼菩萨敲骨出髓买花供佛求法。

释迦世尊於因地中舍身求半偈。

顿超弥勒十二劫。

乃至先辈诸老一言之下心地开通。

一轴之中义天朗耀。

故云一句了然超百亿。

如经具明。

文繁不述。

  不思议。解脱力。亘古亘今明如日。达磨十万里西来。却对梁王道不识。(咄)切忌钻龟打瓦。

  法中王(头顶天)。

最高胜(脚踏地)。

恒沙如来同共证(千闻不如一见。

又云也是无风起浪)。

我今解此如意珠。

信受之者皆相应(虚空包不住。

大地载不起)。

  王中法王位过百王之上。

高超三界。

独步大方。

故云最高胜也。

恒河沙数过现未来一切诸佛皆证此法。

始觉合本觉。

自觉觉他。

故云同共证也。

我今解悟此法。

如如意珠出生无穷。

四祖谓牛头融禅师云。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河沙功德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行门悉皆具足。

神通妙用并在汝心。

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无三界可出。

无菩提可求。

人与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

更无欠少。

与佛无殊。

但信自心自在。

莫作观行亦莫停心。

荡荡无碍任意纵横。

不作诸善不造诸恶。

行住坐卧触目遇缘皆是佛之妙用。

故云信受之者皆相应。

  法中王。最高胜。横按镆铘行正令。太平寰宇斩痴顽。纵遇佛来也乞命。

  了了见。

无一物(日面佛月面佛)。

亦无人。

亦无佛(东涌西没南涌北没)。

大千沙界海中沤(一箭落双雕)。

一切圣贤如电拂(蹉过了也)。

纵使铁轮顶上旋(胡孙上树尾连天)。

定慧圆明终不失(垂手过膝)。

  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

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

故无人无物无佛也。

三千大千沙界在觉性之中。

如水之浮沤乱起乱灭。

故云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一切圣贤递相出兴。

转眼过了。

如石火电光卒难摸[打-丁+索]。

故云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者。

昔有一魔王谓诸菩萨言。

汝当退位。

汝若不退。

我飞热铁轮旋汝顶上。

碎汝形体犹微尘。

尔时菩萨以定慧圆明不思议力故。

不失其位。

时诸魔众反自退失。

此永嘉引喻学道人。

纵遇逆顺境界来前。

如不闻不见相似。

始不被生死阴魔所惑也。

  了了见。无一物。当阳放出辽天鹘。三千剎海绝遮阑。万里虚空只一突。

  日可冷。

月可热(眼底无筋。

皮下有血)。

众魔不能坏真说(一口无两舌)。

象驾峥嵘谩进途(兵随印转。

将逐符行)。

谁见螳螂能拒辙(掉棒打月)。

大象不游於兔径(听取号令)。

大悟不拘於小节(临济德山只得一橛)。

莫将管见谤苍苍(钓鱼船上谢三郎)。

未了吾今为君决(千里万里一条铁)。

  日性本热宁可说冷。

月性本冷宁可说热。

十方世界唯此一事实。

余二即非真。

吾此一真之说。

虽众魔不能坏也。

大涅盘经云。

佛说四谛不可令异。

故永嘉引此为证。

谓菩萨所弘大乘法门。

众魔不能为其障碍。

譬如象驾峥嵘而进。

岂螳螂小虫而可拒其车辙耶。

昔齐庄公出猎。

有螳螂举足将抟其轮。

问其御者曰此何虫也。

对曰此是螳螂也。

庄公曰。

而以至微之力。

而拒大车。

不量其力。

今永嘉略引为证使人易晓。

故云谁见螳螂能拒辙也。

大象不游於兔径者。

表大乘圆顿境界。

岂涉人天小乘之蹊径哉。

大悟不拘於小节者。

见性之人。

贵要根本谛当智眼圆明足矣。

於世疎略。

出语无文。

此为小节耳。

多见今时兄弟云。

不可以持犯戒律所拘。

此错说也。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乃至天下善知识。

阿谁以行染度人。

故笔此以改其谬也。

圆顿大教唯接上根。

若小根小器浅识劣智欲窥大乘境界。

犹握管窥天曰天小者。

非天之咎也。

故云未了吾今为君决。

末后一句始到牢关。

大用现前不存軏则。

揭示空劫已前。

岂离而今时节。

不见道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

者一句也有照也有用。

也有权也有实。

也有宾也有主。

若人捡点得出。

许伊亲证阿字法门。

其或未然。

三十痛棒自领出去。

  日可冷。月可热。诸佛同出广长舌。世间唯有此一真。天上更无第二月。

  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

  西祖单传直指之道。

初无秋毫许与人领览。

唯在当人自证自悟到无证无悟之地。

故我真觉大师徧历教观从缘悟入。

径往曹溪印可。

到日值祖坐次。

师绕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

祖曰。

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行行无亏。

大德从何方而来。

生大我慢。

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祖曰。

何不体取无生。

了取无速乎。

师曰。

体即无生。

了本无速。

祖曰如是如是。

须臾礼辞。

祖曰返太速乎。

师曰本非动静岂有速耶。

祖曰谁知非动。

师曰仁者自生分别。

祖曰汝甚得无生意也。

师曰无生岂有意。

祖曰。

若无意。

谁生分别。

师曰分别亦非意。

祖叹曰善哉善哉。

既蒙印可。

方得名为证也。

岂可与小根劣器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者同日而语哉。

证彻此心曰道。

吟咏此道曰歌。

流传沙界发明后学。

真如来使行如来行也。

永盛昔居学地。

获益甚多。

所谓雪山肥腻更无杂。

纯出醍醐我常纳。

诸佛法身入我性。

我性同共如来合。

与师同一契劵也。

至元二年秋弃饶之妙果寺事。

复归南巢旧隐。

越明年春来六安齐头山水晶兰若。

礼先祖直翁圆禅师塔。

孤峰顶上诸缘不到。

可堂然庵主将证道歌俾着语注述复为之颂以施来学。

倘於言前领旨。

格外明宗。

则真觉大师肉犹暖在。

其或未然。

请看注脚。

时至元三年岁次丁丑佛生日前住饶州西湖妙果禅寺嗣祖比丘(永盛)述。

  永嘉大师证道若揭日月。惜乎少了一着子。从上大机大用行棒行喝。大似梦中说梦。不然。看取竺原老人下面注脚。庚辰秋仲住蒋山弟(宁心)拜题。